CN107812858B -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2858B
CN107812858B CN201710804098.XA CN201710804098A CN107812858B CN 107812858 B CN107812858 B CN 107812858B CN 201710804098 A CN201710804098 A CN 201710804098A CN 107812858 B CN107812858 B CN 107812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lead
wire cutting
hous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40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2858A (zh
Inventor
野野村年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1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2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2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2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1/00Cutting w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Shearing Machine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将壳体的宽度不同的多个引线切割装置高效地排列于设备台上。在设备台(24)上沿X方向排列有沿Y方向延伸的16条固定槽(32)。在设备台(24)的16条固定槽(32)中,16个设备排列时的设备的X方向上的壳体宽度成为最小宽度。引线切割装置(26)的X方向上的壳体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最小宽度的3倍的宽度即第一单元宽度(L1)及最小宽度的6倍的宽度即第二单元宽度(L2)。固定刀也与壳体的宽度相对应,固定于引线切割装置(26)的状态下的X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与第一单元宽度(L1)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刀宽度(L3)和与第二单元宽度(L2)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刀宽度(L4)。

Description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断元件的引线的引线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元件中存在具有引线的元件,当将具有引线的元件向电路基板安装时,存在有配合安装的构件来切断引线的情况。作为切断引线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驱动部使下刀绕中心轴转动,从而在下刀与上刀之间夹持引线并予以切断的引线切断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3-2459909号公报
在将需要引线切断作业的多个种类的引线元件向电路基板上组装的情况下,作业装置需要将多个种类的引线切割装置排列于设备台上,但是对于此并未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作业装置的设备台上排列多个的引线切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实现一种引线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固定刀,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可动刀,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固定刀之间夹持元件的引线并予以切断,所述壳体在组装于具有头的作业装置时供该壳体载置的设备台上,在第一方向上以壳体第一宽度能够排列最大的数量,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构成,当将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的多个所述引线切割装置排列于所述设备台上时,能够无间隙地进行排列。因此,与排列未以所述壳体第一宽度为基准进行标准化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的情况相比,排列以所述壳体第一宽度为基准进行了标准化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的情况能够使更多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高效地排列于所述设备台。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引线切割装置中,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至少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即第一数倍及比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一数倍大的整数倍即第二数倍。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构成,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以所述壳体第一宽度为基准被标准化为多个种类。由此,能够根据所述元件的大小、所述引线的配置来选择具有最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这样,能够使具有与多个所述元件相对应的相互不同的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多个所述引线切割装置高效地排列于所述设备台上。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引线切割装置中,所述固定刀在固定于所述壳体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与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一数倍相对应的固定刀第一宽度及与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二数倍相对应的固定刀第二宽度。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构成,所述固定刀根据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而被标准化为两种。具有所述固定刀第一宽度的所述固定刀安装于具有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一数倍的宽度的所述壳体,具有所述固定刀第二宽度的所述固定刀安装于具有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二数倍的宽度的所述壳体。由此,能够执行与所述固定刀第一宽度相对应的元件和与固定刀第二宽度相对应的元件的切断作业。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引线切割装置中,所述壳体构成为能够更换第一固定刀与第二固定刀,所述第一固定刀具有所述固定刀第一宽度,并切断第一元件的所述引线,所述第二固定刀具有所述固定刀第一宽度,并切断与所述第一元件不同的第二元件的所述引线。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构成,两个具有相同宽度的所述第一固定刀及所述第二固定刀能够共享一个所述壳体。因此,无需为了两个所述固定刀准备两个所述壳体,能够减少准备所述壳体的成本。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引线切割装置中,所述固定刀具有能够识别的识别信息。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构成,在所述引线切割装置载置于所述设备台的状态下,所述作业装置能够识别在所载置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上固定有与何种所述元件相对应的所述固定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实现一种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装置具备头和设备台,引线切割装置在所述设备台上,在第一方向上以壳体第一宽度能够载置最大的数量,所述引线切割装置具备:壳体;固定刀,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可动刀,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固定刀之间夹持元件的引线并予以切断,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在所述设备台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而构成所述作业装置。
通过如上述那样地构成,当将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的多个所述引线切割装置排列于所述设备台时,能够无间隙地进行排列。因此,与排列未以所述壳体第一宽度为基准进行标准化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的情况相比,排列以所述壳体第一宽度为基准进行了标准化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的情况能够使更多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高效地排列于所述设备台。
发明效果
能够将多个种类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高效地排列于所述设备台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设备台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引线切割单元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5是概念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的电连接的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引线切割装置的放大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引线切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用于组装第一实施方式的4个引线元件的动作指令的图。
图9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控制装置中执行的流程图。
图10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引线切割装置中执行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作业装置 12:搬运装置 14:供给装置 16:安装装置 18:引线 20:引线元件22:托盘单元 24:设备台 26:引线切割装置 28:水平面 30:立设面 32:固定槽 34:设备固定孔 36a、36b、36c:主体连接器 38:头 40:相机 42:移动装置 44:头升降装置 45:滑动件46:头移动装置 48:第一引线切割单元 50:第二引线切割单元 52:第三引线切割单元 54:壳体 56:摆动力产生装置 58:引线切断部 60:引线断片回收装置 62a、62b、62c:装置连接器 64:固定突部 66a、66b、66c: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 68a、68b、68c: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 70:壳体侧壁 71:壳体侧壁 72:壳体上壁 74:壳体后壁 76:气缸 78a、78b、78c:气泵80:活塞 82:锥形部件 84a、84b、84c:电磁阀 100:可动刀 102:固定刀 104:下刀 106:辊108a、108b、108c:摆动传感器 114:贯通孔 118:二维码 122:回收箱 124:回收通路 126:回收箱导轨 128a、128b、128c:回收箱传感器 132:壳体上壁 134:壳体上壁 136:固定刀138:固定刀 148:贯通孔 150:贯通孔 160:二维码 162:二维码 164:主控制装置 166:搬运装置控制装置 168:供给装置控制装置 170:安装装置控制装置 A1:摆动轴 A2:辊轴 L1:第一单元宽度 L2:第二单元宽度 L3:第一固定刀宽度 L4:第二固定刀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作业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装置10的整体结构。作业装置10对电路基板进行电子电路元件的组装作业(电路基板组装作业)。作业装置10包含搬运装置12、供给装置14、安装装置16等。
搬运装置12将电路基板搬入都确定的作业位置,并在朝向电路基板的安装作业结束后搬出电路基板。搬运装置12沿与图1所示的水平面平行的X方向搬运电路基板。如图1所示,在作业装置10中,将相对于X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相对于与水平面平行的XY平面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铅垂方向)。
供给装置14使具有引线18的元件、即引线元件20(参照图3)向朝向后述的安装装置16的供给位置移动,并向安装装置16供给引线元件20。供给装置14具备:托盘单元22,收容用于供给引线元件20的托盘;及设备台24,能够供带式供料器等设备设置。如图3所示,设备台24是剖面大致L字形的部件,具备水平面28和立设面30。水平面28与图1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平行,立设面30与图1所示的Y方向和Z方向平行。在水平面28上,16条固定槽32沿X方向相互等间隔地排列。16条固定槽32用于固定载置于设备台24的各种设备的壳体的朝向及设备台24上的位置。
在载置于设备台24的设备中,列举有引线切割装置26、带式供料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线切割装置26,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载置于设备台24。后述引线切割装置26的结构。在立设面30上,与16条固定槽32各自相对应地分别设有两个设备固定孔34和一个主体连接器36,合计设有32个设备固定孔34和16个主体连接器36。当在设备台24载置有引线切割装置26时,向设备固定孔34插入设于引线切割装置26的后述的固定突部64,设于引线切割装置26的后述的装置连接器62与主体连接器36连接。
图2是安装装置16的立体图。安装装置16具备头38、相机40及移动装置42。头38保持从供给装置14供给的引线元件20并使其移动至电路基板上的预定的位置,继而使引线元件20载置于电路基板上。相机40拍摄表示电路基板上的基准位置的基准标记、被头38保持的引线元件20的状态等。另外,在电路基板组装作业包含引线切断作业的情况下,读取引线切割装置26的后述的固定刀102的二维码118,并将该信息向后述的主控制装置164发送。相机40被设为能够与头38一体地移动。
移动装置42具备头升降装置44、滑动件45及头移动装置46。头38及相机40经由头升降装置44被滑动件45保持。头升降装置44使头38及相机40沿铅垂方向(图1所示的Z方向)升降。头移动装置46使滑动件45沿包含图1所示的X方向及Y方向在内的水平面移动。
<引线切割装置26>
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用于切断由头38供给的引线元件20的引线18。由于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的内部的构造是共通的,因此说明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结构。
图3是载置有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的设备台24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内部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具备壳体54、摆动力产生装置56、引线切断部58、引线断片回收装置60、装置连接器62a、固定突部64、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及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如图3所示,壳体54具备彼此相向的一对壳体侧壁70、71、壳体上壁72及壳体后壁74。壳体后壁74在图3中未示出,但是在图4中示出。一对壳体侧壁70、71相向的方向是壳体54的宽度方向,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以使宽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方式载置于设备台24上。
此外,在图3、后述的图6及图7中,为了进行说明,与各引线切割单元48、50、52相对应地示出引线元件20。这些引线元件20在根据后述的移动/保持指令向对应的引线切割单元48、50、52移动时,配置于图示的位置。
如图4所示,摆动力产生装置56具备气缸76、气泵78a及电磁阀84a。气缸76配置为其中心轴与Y方向平行。气泵78a向气缸76的后述的加压室供给空气。活塞80以能够相对于气缸76的内周部滑动的方式插入到气缸76的Y方向上的一端。在气缸76的Y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内周部与活塞80之间形成有未图示的加压室。在活塞80的顶端安装有锥形部件82。活塞80在气缸76的加压室处于空气的供给状态时向Y方向上的朝向壳体后壁74的方向前进,在加压室处于空气的排出状态时向Y方向上的与朝向壳体后壁7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后退。空气的供给与排出的切换由电磁阀84a来进行。为了方便起见,将活塞80向Y方向前进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后退的方向设为后方。
引线切断部58具备可动刀100和固定刀102。可动刀100具备下刀104、辊106及摆动传感器108a。下刀104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的长条状。下刀104配置于固定刀102的下方,通过绕摆动轴A1从初始位置摆动至摆动位置而在与固定刀102之间夹持引线18并予以切断。将下刀104位于固定刀98的后述的贯通孔114与壳体侧壁71之间时称为初始位置。将下刀104位于后述的贯通孔114与壳体侧壁70之间时称为摆动位置。将从初始位置朝向摆动位置的方向称作摆动方向。摆动轴A1与Z方向平行,位于下刀104的长边方向上的后方的端部、即一端部。此外,在锥形部件82与活塞80一起处于最大后退量的状态下,下刀104位于初始位置。另外,在锥形部件82与活塞80一起处于最大前进量的状态下,下刀104位于摆动位置。
辊106形成为圆柱状,具备以Z方向、即与摆动轴A1平行的辊轴A2为中心轴的辊侧面。辊106能够旋转地固定于下刀104的长边方向上的前方的端部、即另一端部的下侧的面。锥形部件82抵接于辊侧面,伴随着锥形部件82的前进,对辊106作用有摆动方向上的力。摆动传感器108a是检测在摆动位置是否存在有下刀104的传感器。在下刀104的后方安装于壳体侧壁70。摆动传感器108a具备在前方及侧方开口且与XY平面平行的槽。槽形成为,在下刀104摆动至摆动位置时,从下刀104的另一端部延伸出的传感器爪的后方端部能够进入到槽中。摆动传感器108a的信号在传感器爪位于槽内时形成为接通信号,在传感器爪不位于槽内时形成为断开信号。
如图3所示,固定刀102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壳体上壁72。在固定刀102形成有供引线18插入的贯通孔114。贯通孔114形成为与引线18的数量、配置相对应。在固定刀102固定于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状态下,在固定刀102的前方的上表面设有包含固定刀102的识别编号等信息的二维码118。
如图4所示,引线断片回收装置60具备回收箱122、回收通路124、回收箱导轨126及回收箱传感器128a。回收箱122是上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部件,配置于固定刀102及可动刀100的下方。回收通路124是用于使切断的引线断片下落至回收箱122中的筒状部件。回收箱122载置于与Y方向平行的回收箱导轨126上。回收箱传感器128a是检测回收箱122是否位于预先决定的设置位置的传感器,设于回收箱122的设置位置的前方的壳体侧壁70。回收箱122的设置位置是以使回收箱导轨126上的回收箱122的前方端部位于比回收通路124的前方端部靠前方处的方式决定的位置。回收箱传感器128的信号在回收箱122设置于设置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为接通信号,在未设置于设置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为断开信号。
装置连接器62a及固定突部64设于壳体后壁74。当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载置于设备台24时,固定突部64插入到设备固定孔34,装置连接器62a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主体连接器36a连接。
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是检测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载置于设备台24时壳体后壁74是否载置于足够靠近立设面30的位置的传感器。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检测设于设备台24的基准位置,并检测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相对于设备台24的Y方向上的位置。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的信号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并未足够靠近立设面30地载置于前方时形成为断开信号,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载置于足够靠近立设面30的位置时形成为接通信号。
图5是表示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及后述的主控制装置164的电连接的电路图。引线切割装置26的三个单元的结构是共通的。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的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68b、68c具备CPU、ROM、RAM、通信接口等,记录于ROM的程序在CPU中被执行,从而进行各种控制。后述的搬运装置控制装置166、供给装置控制装置168、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及主控制装置164也构成为相同结构。以下,以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为例进行说明。
在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连接有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气泵78a、电磁阀84a、摆动传感器108a及回收箱传感器128a。另外,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经由主体连接器36a及装置连接器62a而与作业装置10连接,从作业装置10的电源接受电力的供给。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经由主体连接器36a及装置连接器62a而与后述的主控制装置164进行通信。
<引线切割装置26的三个单元>
如图3所示,在设备台24上,沿X方向排列有沿Y方向延伸的16条固定槽32。当在16条固定槽32上分别载置有设备时、即16个设备排列于设备台24时的设备的X方向上的壳体宽度形成为最小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作为最小宽度的3倍宽度的第一单元宽度L1的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及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具有作为最小宽度的6倍宽度的第二单元宽度L2的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排列于设备台24。即,引线切割装置26的X方向上的壳体的宽度被标准化为第一单元宽度L1和第二单元宽度L2。此外,X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最小宽度是壳体第一宽度的一个例子,最小宽度的3倍是壳体第一宽度的第一数倍的一个例子,最小宽度的6倍是壳体第一宽度的第二数倍的一个例子。
图6是载置于设备台24的引线切割装置26的固定刀102、136、138的放大图。图7是图6所示的引线切割装置26的俯视图。在图6及图7中省略设备台24。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壳体上壁72能够装卸地固定有固定刀102,在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的壳体上壁132能够装卸地固定有固定刀136,在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的壳体上壁134能够装卸地固定有固定刀138。固定刀102及136具有固定于壳体上壁72、132的状态下的X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单元宽度L1小的第一固定刀宽度L3。固定刀138具有固定于壳体上壁134的状态下的X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单元宽度L2同等大小的第二固定刀宽度L4。即,固定刀固定于壳体上壁的状态下的X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第一固定刀宽度L3和第二固定刀宽度L4。第一固定刀宽度L3是固定刀第一宽度的一个例子,第二固定刀宽度L4是固定刀第二宽度的一个例子。
在固定刀102、136、138分别形成有不同的形状的贯通孔114、148、150。贯通孔114是为了切断在一条直线上并排的5根引线18而在Y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的长孔。贯通孔148是与比第一固定刀宽度L3小的引线元件20的四角的引线18相对应的四个孔。贯通孔150是分别与比第一固定刀宽度L3大的引线元件20的四角的引线18相对应的四个孔。在固定刀102、136、138的上表面,如图7所示,在各自的前方的端部印刷有二维码118、160、162。在二维码118、160、162中分别含有固定刀102、136、138的识别编号等信息。二维码118、160、162是识别信息的一个例子。
<主控制装置164>
如图5所示,主控制装置164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搬运装置控制装置166、供给装置控制装置168、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及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68b、68c连接。主控制装置164从由作业者生成的生产程序的最初的动作指令开始依次进行发送。
<生产程序P的构建>
图8是表示为了将互不相同的引线元件20、即零件A、零件B、零件C、零件D依次向一个电路基板组装而生成的生产程序P的图。生产程序P如动作指令Cm所示,按照搬入指令、分别与零件A~零件D相关的各种指令、搬出指令的顺序组成。
关于将零件A向电路基板上组装的指令,作业者输入最初组装的零件A的识别编号Np,指定用于组装零件A的动作指令Cm。在该动作指令Cm中,作业者指定执行该动作指令Cm的执行装置De。但是,引线切断指令的执行装置De由主控制装置164来决定。用于组装零件A的动作指令Cm按照供给指令、移动/保持指令、引线切断指令、移动/脱离指令的顺序组成。包含电路基板上的零件A的组装位置A等的输入信息I由作业者输入。
供给指令是用于使在供给装置14中排列有零件A的托盘A从托盘单元22移动至供给位置的动作指令Cm。排列有零件A的托盘通过主控制装置164,基于输入的零件A的识别编号Np,根据数据库上的信息来确定。移动/保持指令是用于在安装装置16中使头38移动至供给装置14的供给位置并保持零件A、并在使保持了零件A的头38移动至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固定刀102后使引线18插入到贯通孔114的动作指令Cm。引线切断指令是用于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中使可动刀100摆动而切断插入到贯通孔114的引线18的动作指令Cm。移动/脱离指令是用于在安装装置16中使头38移动至电路基板上的组装位置A而使保持的零件A脱离的动作指令Cm。
当零件A的动作指令Cm的构建结束时,对于零件B、零件C也以与零件A相同的顺序构建动作指令Cm。另外,用于组装不需要切断引线18的零件D的动作指令Cm由供给指令、保持/移动指令、移动/脱离指令构成。在零件D的动作指令Cm中不包含引线切断指令。由此,在零件D的组装作业中,安装装置16不使保持了零件D的头38向引线切割装置26移动,而是直接向电路基板上的组装位置D移动,继而使零件D脱离。
<电路基板组装作业中的主控制装置164的动作>
基于生成的生产程序P,执行电路基板组装作业。图9是表示由主控制装置164执行的电路基板组装作业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1(以下,简称为“S1”。其他步骤也相同。)中,主控制装置164在执行电路基板组装作业时,判断作业装置10的准备是否结束。主控制装置164为了判断为了执行生产程序P所需的装置、即搬运装置12、供给装置14、安装装置16是否恰当地连接,收集各个装置的信息。关于供给装置14的设备台24,判断连接的装置是否为引线切割装置26,判断设置准备是否结束。另外,主控制装置164确定引线切割装置26、即三个引线切割单元48、50、52载置于设备台24上的X方向上的什么位置。
此外,主控制装置164在判断引线切割装置26的设置准备是否结束时,接收从引线切割装置26的三个单元各自的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66b、66c、回收箱传感器128a、128b、128c、摆动传感器108a、108b、108c发送的信号。主控制装置164在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及回收箱传感器128a的信号双方均为接通信号、且从摆动传感器108a发送的信号为断开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设置准备结束。另一方面,主控制装置164在所述的三个传感器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为与所述不同的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设置准备未结束。关于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与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相同,判断设置准备是否结束。
在搬运装置12、供给装置14、安装装置16及引线切割装置26中的全部准备结束的情况下,进入S5。在未连接搬运装置12、供给装置14、安装装置16中的、执行生产程序P所需的装置、或引线切割装置26的设置准备未结束的情况下,在S3中发出表示这一内容的警告,结束基于流程图的处理。
在S5中,主控制装置164向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发送二维码读取指令,使相机40向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移动,并读取二维码118、160、162。由此,主控制装置164取得固定刀102、136、138的识别编号。通过相机40取得的信息保存在主控制装置164中。
在S7中,主控制装置164在生产程序P中,确认在指示零件A、零件B、零件C的组装的动作指令Cm中包含引线切断指令,并进行生产程序检查。在生产程序检查中,进行固定刀102、136、138的检查。首先,基于输入的零件A、零件B、零件C的识别编号Np,从数据库提取对应的固定刀的识别编号,判断该提取的识别编号与在S5中取得的固定刀102、136、138的识别编号是否一致。接着,主控制装置164从数据库提取识别编号一致的固定刀至当前为止的引线切断动作的执行次数。主控制装置164判断提取的引线18的切断次数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次数。在固定刀102、136、138的识别编号全部一致且切断次数未超过设定次数的情况下,进入S9。在固定刀102、136、138的至少一个识别编号不一致、或切断次数超过设定次数的情况下,进入S3,确定引线切割单元并发出警告,结束基于流程图的处理。
在S9中,作为零件A的供给指令的附带指令Cs,主控制装置164确定排列有零件A的托盘。排列有零件A的托盘A是根据输入的零件A的识别编号Np和零件A载置于托盘A这样的数据库上的信息来确定的。另外,在用于切断零件A的引线18的执行装置De中,基于在S1中确定的设备台24上的引线切割装置26的三个单元的位置、输入的零件A的识别编号Np、在S5中通过相机40取得的固定刀的识别编号来决定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用于组装零件B、零件C、零件D的动作指令Cm也与零件A相同,设置有附带指令Cs及执行装置De。
在S11中,主控制装置164从生产程序P的最初的动作指令Cm开始依次向搬运装置控制装置166、供给装置控制装置168、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及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发送。首先,主控制装置164将搬入指令向搬运装置控制装置166发送,将电路基板搬入至预定的位置。接着,主控制装置164将供给指令向供给装置控制装置168发送,基于附带指令Cs使托盘A向供给位置移动。接着,主控制装置164将移动/保持指令向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发送。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使头38向供给装置14的供给位置移动,并使头38保持零件A,基于附带指令Cs使头38向固定刀102移动。然后,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通过头38根据输入信息I使零件A的引线18插入到贯通孔114。
当引线18向贯通孔114的插入结束时,主控制装置164将引线切断指令向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的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发送。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基于引线切断指令使下刀104摆动并切断引线18。
主控制装置164在接收到摆动传感器108a的接通信号后,将数据库上的固定刀102的切断次数加1并进行存储。接着,主控制装置164将移动/脱离指令向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发送。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基于输入信息I使头38向电路基板上的组装位置A移动,使零件A从头38脱离。关于零件B、零件C、零件D的动作指令Cm也与零件A相同地执行。在零件D的动作指令Cm结束后,主控制装置164向搬运装置控制装置166发送搬运指令,根据该附带指令Cs搬出电路基板。以上,S13中的生产程序P的动作指令Cm的执行结束。
在生产程序P结束后,在S13中,主控制装置164向搬运装置控制装置166、供给装置控制装置168、安装装置控制装置170及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发送电路基板组装作业结束信号,结束基于流程图的处理。
<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的动作>
图10是与图9所示的流程图并行的、用于说明在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中执行的引线切断作业的流程图。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载置于设备台24的状态下通过从作业装置10接受电源的供给而起动,开始基于流程图的处理。此时,引线切割装置传感器66a、摆动传感器108a及回收箱传感器128a开始向主控制装置164发送信号。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也执行基于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在此,以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为例进行说明。
在S21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判断是否接收到从主控制装置164发送的针对零件A的引线切断指令。在接收到针对零件A的引线切断指令的情况下,进入S23,在未接收到的情况下,进入S33。在S23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驱动气泵78a。在S25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通过电磁阀84a将加压室切换为空气的供给状态。此时,活塞80向Y方向前进,对抵接的辊106作用摆动方向上的力。由此,下刀104从初始位置摆动至摆动位置,将引线18夹在下刀104与固定刀102之间并予以切断。
接着,在S27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判断接收到的摆动传感器108a的信号是否为接通信号。在摆动传感器108a的信号为接通信号的情况下,进入S29,在为断开信号的情况下,重复S27。在S29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通过电磁阀84a将加压室切换为空气的排出状态。由此,活塞80向Y方向后退,下刀104从摆动位置返回初始位置。在S31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使气泵78a停止。在S33中,引线切割装置控制装置68a判断是否接收到从主控制装置164发送的电路基板组装作业结束信号。在未接收到电路基板组装作业结束信号的情况下,返回S21,在接收到的情况下,结束基于流程图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54的X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设备台24的16条固定槽32的1条的宽度、即最小宽度的整数倍。因此,能够不浪费空间地将多个引线切割装置26排列在设备台24上。由此,能够将包含壳体54的X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规格在内的多个引线切割装置26高效地排列在设备台24上。
通过将壳体54的X方向上的宽度以最小宽度为基准标准化为第一单元宽度L1及第二单元宽度L2这两种,能够与引线元件20的大小、引线18的配置相对应地选择引线切割装置26的X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能够将与三个引线元件20相对应地选择的、单元宽度不同的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及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高效地排列在设备台24上。
固定刀的X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与第一单元宽度L1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刀宽度L3和与第二单元宽度L2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刀宽度L4。由此,均具有第一固定刀宽度L3的固定刀102、136均能够安装于具有第一单元宽度L1的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由此,与固定刀102及固定刀136相对应的零件A及零件B中的任一者的引线切断作业也能够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中执行。
固定刀102具有第一固定刀宽度L3,从而能够更换为用于切断其它引线元件的引线的具有第一固定刀宽度L3的其它固定刀。由此,固定刀102与其它固定刀能够共享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由此,无需重新准备用于安装其它固定刀的引线切割单元,能够减少该项的成本。固定刀102是第一固定刀的一个例子,用于切断其它引线元件的引线的其它固定刀是第二固定刀的一个例子。
在引线切割装置26载置于设备台24的状态下,相机40读取二维码118,从而主控制装置164能够判别固定于载置的引线切割装置26的固定刀102是否与要切断的引线元件20相对应。由此,即使在引线切割装置26排列有多个的情况下,引线元件20的引线18也能够被具有对应的固定刀102的引线切割装置26切断。
主控制装置164在引线切断作业结束时存储固定刀102的切断次数,从而能够在固定刀102的累计的切断次数超过设定次数时向作业者报告需要维护这一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促动器使用了气缸76,但是促动器只要是使锥形部件82向Y方向移动的装置即可,并不局限于气缸。另外,锥形部件82移动的方向只要是不包含X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即可,并不局限于Y方向,也可以是包含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另外,辊106只要是能够相对于锥形部件82旋转的部件即可,其形状并不局限于圆柱。另外,关于产生摆动方向上的力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塞78设有锥形部件82,在下刀104设有辊106,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在至少一方设有锥形部件82即可。例如,既可以是在下刀104设有锥形部件80、在活塞78设有辊106的情况,也可以是在下刀104及活塞78双方设有锥形部件82的情况。另外,引线切割装置26的壳体54的宽度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最小宽度的3倍及6倍,只要是1至16的整数倍的宽度即可。另外,虽然无法在第一引线切割单元48及第二引线切割单元50安装具有第二固定刀宽度L4的固定刀138,但是期望构成为能够在第三引线切割单元52安装具有第一固定刀宽度L3的固定刀102、136。

Claims (6)

1.一种引线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固定刀,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
可动刀,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固定刀之间夹持元件的引线并予以切断,
所述壳体在组装于具有头的作业装置时供该壳体载置的设备台上,在第一方向上以壳体第一宽度能够排列最大的数量,
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至少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即第一数倍及比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一数倍大的整数倍即第二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刀在固定于所述壳体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与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一数倍相对应的固定刀第一宽度及与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所述第二数倍相对应的固定刀第二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构成为能够更换第一固定刀与第二固定刀,所述第一固定刀具有所述固定刀第一宽度,并切断第一元件的所述引线,所述第二固定刀具有所述固定刀第一宽度,并切断与所述第一元件不同的第二元件的所述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刀具有能够识别的识别信息。
6.一种作业装置,具备头和设备台,
引线切割装置在所述设备台上,在第一方向上以壳体第一宽度能够载置最大的数量,所述引线切割装置具备:壳体;固定刀,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及可动刀,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固定刀之间夹持元件的引线并予以切断,
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被标准化为所述壳体第一宽度的整数倍的所述引线切割装置在所述设备台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而构成所述作业装置。
CN201710804098.XA 2016-09-12 2017-09-08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Active CN107812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7497A JP6798836B2 (ja) 2016-09-12 2016-09-12 リード線カット装置および作業装置
JP2016-177497 2016-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2858A CN107812858A (zh) 2018-03-20
CN107812858B true CN107812858B (zh) 2020-12-11

Family

ID=6160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4098.XA Active CN107812858B (zh) 2016-09-12 2017-09-08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98836B2 (zh)
CN (1) CN107812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357B (zh) * 2018-05-14 2022-08-26 株式会社富士 引线切断单元以及具备该引线切断单元的安装机
JP6916388B2 (ja) * 2018-05-14 2021-08-11 株式会社Fuji 実装機
CN112055626B (zh) * 2018-05-14 2022-05-10 株式会社富士 引线切断单元以及具备该引线切断单元的安装机
JP7486141B2 (ja) * 2019-03-28 2024-05-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JP7423355B2 (ja) * 2020-03-04 2024-01-29 株式会社Fuji 実装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5937A (ja) * 1991-10-28 1993-05-14 Tokyo Seisakusho:Kk リード線カツター
JPH1190570A (ja) * 1997-09-24 1999-04-06 Nagano Japan Radio Co リード切断装置用部品載置盤およびリード切断装置
CN202239397U (zh) * 2011-09-08 2012-05-30 丁小冬 一种剪脚机
CN103600008B (zh) * 2013-11-29 2016-02-10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自动弯箍机的多规格矫直排切换机构
CN203853485U (zh) * 2014-04-11 2014-10-01 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器件针脚气动剪切装置
JP6457237B2 (ja) * 2014-10-23 2019-01-23 Juki株式会社 リード切断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CN205236873U (zh) * 2015-09-08 2016-05-18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引脚剪切机
CN105414321B (zh) * 2015-12-30 2018-03-06 葛建锋 一种散热器主板打孔模具
CN105478594A (zh) * 2016-01-04 2016-04-13 安徽汇展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通用主片刺破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46045A (ja) 2018-03-22
CN107812858A (zh) 2018-03-20
JP6798836B2 (ja)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2858B (zh)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CN107812859B (zh) 引线切割装置及作业装置
EP3313163B1 (en) Mounting system
KR102038515B1 (ko) 전자부품 판정 장치, 자동화율 판정 유닛 및 전자부품 판정 방법
EP1174964A1 (en) An automatic connector assemb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3618599A1 (en) Work system
KR200419416Y1 (ko) 인쇄회로기판의 단자부 절삭 장치
EP1187257B1 (en) An insulation-displacement connector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874169B (zh) 适用于打印耗材的耗材设备及打印耗材的处理方法
DE112021007275T5 (de) Artikelliefersystem und -Verfahren
CN110011159A (zh) 一种用于多种端子共料带的分步组装设备
CN112074357B (zh) 引线切断单元以及具备该引线切断单元的安装机
KR101639262B1 (ko) 커넥터용 하우징 공급장치
JP2010067679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パーツフィーダ交換用台車
CN109565952B (zh) 对基板作业机
JP3802735B2 (ja) 端子挿入装置
CN108353536B (zh) 对基板作业机及插入方法
WO2001035177A1 (en) Programmer
CN112042286B (zh) 安装机
CN209948303U (zh) 一种用于多种端子共料带的分步组装设备
CN108748398B (zh) 一种能够高精度定位的线路板切割装置
CN217618168U (zh) 一种端子料带定位切割装置
US5727305A (en) Programmable pin feeder
JP6412008B2 (ja) 部品実装機
CN212598578U (zh) 一种元器件进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