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63C - 高低毛圈针织物及其制造它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低毛圈针织物及其制造它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63C
CN1077163C CN98107720A CN98107720A CN1077163C CN 1077163 C CN1077163 C CN 1077163C CN 98107720 A CN98107720 A CN 98107720A CN 98107720 A CN98107720 A CN 98107720A CN 1077163 C CN1077163 C CN 10771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er
knitting
yarn
coil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7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5721A (zh
Inventor
E·比萨
J·穆勒
W·舒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URA PATENT DEVELOPMENT AND JOINT Co Ltd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PURA PATENT DEVELOPMENT AND JO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URA PATENT DEVELOPMENT AND JO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PURA PATENT DEVELOPMENT AND JOI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5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pile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毛圈针织物,该高/低毛圈针织物带有底织物,它包括多个线圈横列,还带有被束缚入地织物中的毛圈纱(72,81)。所述的地织物由至少一个地纱(68)形成的组织组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77),该部分由多个相邻的线圈纵行形成,这些线圈纵行由混合的毛圈纱(72,81)形成毛圈线圈环(72d,81d),还包括至少一个没有毛圈线圈环的第二部分(78)。根据本发明,至少两个浮线纱线(64,65)被另外束缚进地织物中。每个浮线纱(64,65)在第二部分(78)中有选择地形成浮线或被形成线圈(80e-80h)。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这种针织物的方法以及针织机。

Description

高低毛圈针织物及其制造它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高低毛圈针织物以及制造高低毛圈针织物的方法和装置。
所说的高低毛圈针织物通常意指一种针织物,该种针织物至少具有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由多个相邻的具有长毛圈的线圈纵行组成,该种针织物至少还具有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由多个相邻的不具有毛圈的线圈纵行或者至多由非常短的毛圈线圈环的线圈纵行组成。这种针织物的生产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根据花样,往编织没有毛圈线圈环的区域的相关的织针中不喂入毛圈纱。因此,毛圈纱形成连续的浮线,即在这些区域中形成浮线线圈环,这些浮线线圈环在随后通常的剪毛操作中被剪掉并去除,而在将毛圈纱形成毛圈的区域中,所形成的毛圈线圈环被割开而形成所需的割开的毛圈线圈环。最终所得到的针织物因而具有高的区域,其内有毛圈线圈环,还具有低的区域,其内没有毛圈线圈环,在该低的区域中通常光滑的底组织是可见的,该底组织由基底的或地织物的纬平针织结构构成。另外,也可能将毛圈纱与地纱在某些区域中一起织入线圈而又不形成毛圈线圈环。
为了制造这种高低毛圈针织物,最初的方法和装置已经较详细的公开了(DE314307A1,DE4033735A1,DE19505646A1)。在使用过程中,它的织针和沉降片可被相对的彼此控制而使得地纱线圈环在针织机的第一系统部分被预先形成,最好在所有的织针上都形成地纱线圈环,而在下一个系统部分根据花纹需要有选择地形成毛圈线圈环,仅仅在那时为了线圈的形成,所有的织针被移到一个脱圈位置。另外,开始时将地纱仅仅喂入沉降片喉而在毛圈线圈环的形成过程中将地纱留在沉降片喉内也已经被公知(EP0295703C2)。
对该层则进行有益的改进,可以在上述的毛圈织物光滑的纬平地组织中至少再编织入一根地纱,例如,采用1∶1浮线花纹(DE3927815A1)。然而,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浮浅花纹,例如,带有2∶1,3∶1的针织结构等;或者要不然作为浮线花纹。这种方法的一个特别的优点是没有局部横列产生,即使是带有花色图案的所谓的全毛圈针织物也总是能够被生产出来,在该针织物中位于每个线圈横列的每个线圈都具有毛圈线圈环。
采用由至少两根地纱编织而来的所述的地组织其目的在于与采用纯纬平针结构地组织相比使得毛圈织物更加防脱散,具有更好的机械稳定性。在低区域中的地组织的外观通常是不重要性,用于辅助所需要的针织物的特性。
在采用其它的公知的制造毛圈织物的方法中,仅仅那些将欲进行编织毛圈纱的织针才在系统的控制下上开。为了避免毛圈纱和地纱在没有毛圈纱的低区域中成为浮线,那些根据花纹没有毛圈纱的织针被控制,使得它们要么仅仅接受地纱或是在低区域中地纱靠各种集团和/或浮线至少局部束缚在地组织中(例如DE3024705A1)。首先,这将导致局部横列的形成,这种局部横列原则上是不想要的,其次这也将导致一个确定具有较高毛圈密度的织物,但是由于低区域较宽的宽度也导致了较不满意的外观。
本发明正是在于设计一种开始所述的毛圈织物,该种毛圈织物在没有毛圈区域具有满意的外观,也能够具有花色花纹,在需要时也能够影响到其机械特性。另外,还提供了制造这种毛圈针织物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低毛圈针织物,包括:一个基底织物,该基底织物具有多个线圈横列,这多个线圈横列至少由一根第一地纱编织而成;至少一根毛圈纱被束缚入所说的基底织物,其中,所述的基底织物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该部分具有由所说至少一根被束缚入所述第一部分的毛圈纱形成的毛圈线圈环,所述的基底织物还具有至少一个不具有由所述毛圈纱形成的毛圈线圈环的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根浮线纱被另外束缚入基底织物,并且每根浮线纱线在第二部分有选择地浮线或者被形成线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形成高/低毛圈织物的方法,包括地织物编织和被束缚入地织物的毛圈纱线圈环的编织,该毛圈织物的编织在一个带有钩的编织元件,以及与编织元件相连的成对设置的沉降片,该沉降片可相对于编织元件作向前运动和回缩运动的针织机上,地纱和毛圈纱被喂入给所述沉降片而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以及毛圈纱线圈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第一编织系统处将地纱垫入上升的编织元件的钩内;通过紧跟着将这些编织元件下降而在第一沉降片的沉降片边缘上预形成地纱线圈环;在针织方向上位于第一编织系统之后的第二编织系统处,垫入至少一根毛圈纱,进入到被选择的又一次升起的编织元件的钩内;通过将这些编织元件的降低而在第二沉降片的边缘上预形成毛圈纱线圈环;接着在针织方向上位于成圈系统之后的第三成圈系统处将编织元件降低到脱圈位置,用于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而往多个直接相邻的编织元件的钩内不垫入毛圈纱来形成高低花纹,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浮线纱在第四成圈系统被垫入有选择上升的编织元件内,通过将这些编织元件下降而在第一沉降片的沉降片边缘上预形成浮线纱线圈环,或者被留下形成浮线并紧接着在第三成圈系统处与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一起被束缚入地织物,束缚入地织物的方式可以是形成线圈或者在这些线圈之间形成浮线,上述的第四成圈系统在针织方向上位于第二成圈系统之前。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针织机,其用于形成具有底织物和被束缚入地织物中的毛圈纱线圈环的高/低毛圈针织物,包括:一个针筒架,在该针筒架内可移动地固定有编织元件用于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的线圈;至少一个地纱导纱器,用于喂入地纱;至少一个毛圈纱导纱器,用于喂入毛圈纱;一个沉降片支撑物,在该沉降片支撑物内可移动地固定有第一和第二沉降片,它们成对的设置,用于控制线圈的形成,其中第一沉降片具有边缘,用于预形成地纱线圈环,第二沉降片具有边缘用于预形成毛圈纱线圈环;至少一个三角系统装置,该三角系统装置与至少一个纱线导纱器相连接,用于控制编织元件和沉降片,其中三角系统装置具有一个第一成圈系统,用于将地纱垫入上升了的编织元件的钩内,并紧接着下降这些编织元件来在第一沉降片的边缘上预形成地纱线圈环,该三角系统装置还具有一个第二成圈系统,它位于在针织方向上第一成圈系统之后,用于将毛圈纱垫入到被选择的又一次升起的编织元件的钩内,并紧接着降低这些编织元件,用于在第二沉降片的边缘上预形成毛圈纱线圈环,该三角系统装置还具有一个第三成圈系统,该第三成圈系统在针织方向上位于第二成圈系统之后,用于将编织元件降下进入一个脱圈位置而由地纱和毛圈纱形成线圈,其特征在于,该针织机设置有至少两个另外的导纱器,每一个都用于一根浮线纱,三角系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成圈系统,它在针织方向位于第二成圈系统之前,所述第四成圈系统包括将浮线纱垫入被选择的和上升的编织元件的钩内还包括装置用于在第一沉降片的边缘上预形成浮线纱。
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用于制造花纹毛圈针织物的一个圆型针织机的纵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所示的圆机的三角系统改进后的示意前视图;
图3到图13中所示的是在针织过程中,图2中III-III到XIII-XIII所示位置的针织元件和沉降片的相对位置;
图1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毛圈针织物四个线圈横列的示意图;
图15和16每一个都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14所示毛圈针织物的一部分在剪毛之前和之后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毛圈针织物尤其可以被在具有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装置的方法和设备中编织,这种方法和装置在DE3145307A1,DE4033735A1和DE19505646A中被详细描述。这些参考文件因此被作为本申请的部分主题内容,以避免重复并被叙述解释到如下程度即能理解那些对本发明来说比较重要的,对已经公知的方法和装置进行改变的程度。
本发明源于一个公知的圆型针织机的实施例(DE4035737A1),该圆型针织机带有毛圈沉降片。如图1所示,这样一个圆型针织机包括一个针织元件架件1,该针织元件架体是一个可回转固定的针筒,在该针筒中,针织元件,尤其是通常的带有针钩2a和针舌2b的舌针2可移动的固定其上,一个沉降片支撑物了为一个降片盘,并可与针筒一起回转,在该沉降片盘内,沉降片4和5可滑动地固定在其内。两个沉降片4、5成对的排设在沉降片支特物3的槽内,该成双的沉降片分别与织针2相连接。织针2具有一个针踵8,该针踵8由织针三角系统7的三角部分7控制,沉降片4和5每一个都具有一个相应的片踵9和10,它们被沉降片三角系统12的三角部分11所控制。织针和沉降片三角系统7和12相应地为三角系统装置的部件(图2),其中,织针2和织针三角系统7主要是用来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而沉降片4、5以及沉降片三角系统12主要是在成形过程对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进行控制。
沉降片4、5被成对地安排在沉降片支持物3的槽内,这些槽由沉降片支持物3的网格13形成。沉降片5在图1中被沉降片4局部遮挡,两个沉降片4和5在图2中所示为相互紧挨着。沉降片4为公知形式的沉降片作为握持和脱圈沉降片,每个沉降片4包括一个低缘15位于其前端,并位于底缘之上,每个低缘15凹进形成一个纵向凹口14,在凹口14之上有一个片鼻16,该片鼻与低缘一起限定出纵向凹口14,片鼻16具有一个上缘16a向其前方微微倾斜,该上缘的后端与台肩17的一个边缘18相连,该边缘18还进一步向后延伸并位于片鼻16之上。边缘18和15大体与底缘平行。另外一方面,沉降片15为一个毛圈沉降片,并且在其前端具有一个凹槽21(图2),该凹槽21由边缘22向着沉降片5前端上部延伸而限定出来,片鼻23,其位于边缘2的上部,但是从凹槽21的底部量起比边缘22要短。片鼻23具有一个边缘24,该边缘24在其上部往其前端延伸,在图3和5中也是可见的,该片鼻的后端通过一个台肩25逐渐形成一个高出一定程度的边缘26接着片鼻的后部进一步延伸。而且沉降片5具有一个由两个突出物27a和27b形成的底缘,该底缘在具中间点27c处翘起一个倾斜角度。当沉降片5以其凸起物27a靠在由网13形成的沉降片支特物3的槽底时,它可以绕着端点27c顺时针倾斜进入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凸起物27b靠在槽底。与此相反向的倾斜动作自然也是可以的。旋转倾斜的轴线垂直于网13。因为图1中沉降片5的端点27c在图3到13中被另外一个沉降片4所遮盖,所以其在平行于网格13的方向上的精确位置在图中通过一个小圆圈所包围的点28表示。而且在图3到13中,那个平面在每种情形都通过一个竖直线29表示,在该平面中,考虑到具体情形的织针2的背面2C(图2)或相关的针槽的底部都位于针织元件架1内。最终当沉降片的凸起物27a靠在槽的底部时,沉降片5的边缘24,26突出于沉降片4的上表边缘18之上。然而,如果当沉降片5的凸起物27b靠在槽的底部时,则边缘24大体上与沉降片4的边缘16a处在其最高点时具有相同的高度。
图2展示了圆型针织机三角装置一部分的示意图,该圆型针织机用于编织双色毛圈织物。当织针处于非编织位置时,织针2的针钩2a的位置由线31表示。图中线32相应于图1中最右的位置,所示的是沉降片4在针织2方向上前进行到最远的位置。相应地,线33表示沉降片5前进最远的位置。线32和33相应于图3到13中的线29,也就是,在图2中沉降片4和5的向下位移相应于图1及图3到13中从线29的经向收缩,沉降片4和5的向上位移相应于向着织针2的经向前进。最后,线34表明的是当沉降片的凸起物27a靠在槽底时,片鼻23的边缘24的最高位置。针织2和沉降4、5的可能的运动方向由图2中箭头U、V、W和X所示。
织针2和沉降片4、5的三角跑道在图2中由线31到34表示,跑道部分37到47从线31到34延伸。所有这些跑道部分37到47的实施以一种公知的三角系统或者类似装置实施,该公知的三角系统都作用于织针元件2和沉降片4和5的针踵8、9和10,这些公知的结构在图2中为了简化省去不述。
导纱器48到50以公知的方式设置来喂入一根地纱以及一根具有第一特征的毛圈纱,例如颜色时特征,还喂入一根具有第二特性的毛圈纱,例如颜色特征。为了将织针2按需要选择出来接受任何一根纱线,选择装置51、52和53与织针2相接或者与顶针片或者类似的部件相连接,他们都与三角跑道部分37、38和39的起针区域之前端以公知的方式相接,并且与适当的三角系统部分相配合。另外,这里假设圆型针织机具有一个可回转的针筒1和一个固定三角系统装置,虽然相反的结构也是同样。织针2和沉降片4、5的工作运动方向下文也叫做针织方向,以线31到34的右侧的箭头给出,如图2所示。
根据本发明,三角系统装置的另外的三角跑道部分被设置在一边的三角跑道部分37、41和43和另一边的三角跑道部分38、42和44之间。特别地两个三角跑道部分56和57相应于三角跑道部分37被设置在三角跑道部分37和38之间,两个三角跑道部分58和59相应于三角跑道部分41,被设置在三角跑道41和42之间,两个三角跑道60和61相应于三角跑道部分43被设置在三角跑道43和44之间。纱线导纱器62和63与三角跑道部分56和57的每一个相连,就如纱线导纱器48一样地设置,但是每一个都用来喂入一一根相应地示意表示的浮线纱线64,65。一个另外的选针装置66、67也被与每一个三角跑道56、57相连。因而,圆型针织机就具有了六个系统A到F,它们在针织方向上一个接一个的设置,其中的系统A、D、E和F以常归的方式工作用于形成相应较长毛圈纱线圈环的毛圈织物。即,“高”区域,而系统B和C根据本发明用于衬入另外的浮线纱线,因而用于形成“低”区域结构,这将会在下文作进一步解释。举例来说,一个双色高/低毛圈针织品将在一个圆型针织机上得以实现,该针织机将参照图1和图2以常规的方式形成高区域(例如如DE4033735A1)以获得下文所述的方法,该方法中也考虑了另外的浮线纱线。
当在针织方向上通过第一系统A时,织针2首先被三角跑道37驱动进入它们的最高位置(图4)。沉降片5被逐渐收回沿着三角跑道部分43进入到它们的完全回缩位置(图4),以便于给地纱导纱器48留出空间,而沉降片4开始时位于通常的脱圈位置(图3)但是接着向前进一步运动(三角跑道41,图2),以便张紧在上一循环中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所有的织针2接收一个地纱68(图4),而所有的旧线圈69越过打开的针舌2b运动到织针2的针杆上。所有的织针2接着回缩到一个中间位置(图5),具比不编织位(线31)高一些但是要足够的低以形成地纱线圈环70,在沉降片4的上边缘18上预形成它们,但是不把它们脱圈(图5)。沉降片5在通过由三角跑道43的作用下地纱导纱器48之后,再一次前进,以便张紧预先形成的地纱线圈环70或者说保持它们处于张紧状态,而沉降片4则回缩到通常的脱圈位置。
当通过下一个成圈系统B时,其情形大体上与系统A时相同,一些织针2被选针系统66选择出来接收由纱线导纱器62(图2、6)所带来的浮线纱线64。这些织针2的针头被在三角跑道56的作用下上升而接收浮纱线64(图6),并紧接着又一次回缩到中间位置(图7)。由此浮线纱线64在附属于被选择的织针2的沉降片4的边缘18上形成浮线纱线线圈环71(图7),而相同的浮线纱线64被衬入到与所有未被选择织针2相连接沉降片4上浮在沉降片4的边缘18之上。先前形成的地纱线圈环70保持在织针的针钩内或者保持在针舌上(集圈),因为打开的针舌的端头永远保持在沉降片边缘18之下(图6)。
上述的方法在下一个成圈系统C被重复,其区别在于,如果不需要那些所有的在系统B没被选取的织针2时,一些特别的不同的织针被选针装置67选择,接着升起来接收第二浮线纱65。与图6和图7相应的系统C的视图也因此在附图中没有单独示出。经过系统C之后,所有的织针2和沉降4、5又一次回到如图5和7所示的位置。
在通过成圈系统D之前,一些织针2被选针机构52选择出来接受由毛圈纱导纱器49(图2,8)带来的毛圈纱72。这些织针2接着在三角跑道38的作用下;针头上升接收到毛圈纱(图2,8),接着又退回到中间位置(图9)。毛圈纱72首先在沉降片5的上边缘26之上被牵拉,与导线器48相比,因为导纱器49不是刚好位于沉降片4的上边缘18之上,而是位于沉降片5的上边缘26之上(图8)。另外,先前形成的毛圈纱70不能滑到打开的针舌的端点之下,因为沉降片5的上边缘26位于沉降片4握持着地纱线圈环70的边缘18之上,位于其上的程度最多,一方面打开的针舌的端头要位于边缘18之下,因而地纱70可以保持在针舌之上(在织针上集圈),另一方面打开的针舌能够足够的上升远远高于边缘26之上。
在织针2重新回缩到中间位置(图9)之后,沉降片5被三角跑道44(图2)作用短暂地回缩,由此,新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73在台肩25之上滑下上边缘26,滑到片鼻23的稍微低一些的边缘24,并松驰下来(图9),因此可以减少纱线断裂的危险。
沉降片4在这些方法步骤里大体上保持在它们的脱圈位置,而那些没有接收到纱线72的织针2保持在中间位置(图5,7),以便它们的针钩2a被旧线圈69关闭,而且被紧紧地握持在沉降片4的上边缘18之下。
另外,为了避免不清楚,由系统B和C形成的浮线纱线圈环71在图8和图9略去没有示出。
在下边的系统E中,参照系统D对方法步骤作了重复描述,其区别在于,在系统D中没有上升的每个织针2在此被选针机构53选择,接着在三角跑道部分39作用下上升,以便接收由纱线导纱器50喂入的毛圈纱。在系统E结束时,织针2和沉降片4、5因此处于图9所示的位置。
最后在针织方向上经过系统F(图2),旧线圈69被脱圈到预先形成的地纱线圈环,浮线线圈环和毛圈纱线圈环70、71和73上,其中后者依然保持在沉降片4和5的不间断地控制下,在该系统中,在织针2从中间位置进一步下降到达脱圈位置的过程中,这些线圈环被如此控制,即至少预先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73处于不间断地张力控制之下。在实施例中,为此,地线线圈环70和浮线纱线圈环71被转移到沉降片4的底缘15,毛圈纱线圈环73被转到一个高度,该高度相应于沉降片4片鼻16的上边缘16a的高度。
为了转移地纱线圈环,沉降片4由三角跑道42操作下开始收缩直到新近形成的地纱和浮线纱线圈环70、71不受短片鼻16(图10)的作用,然后接着又一次前进,以使得现在处于边缘15之上的地纱和浮线纱线圈环70、71进入沉降片4的凹口14中(图11,12)。沉降片5。沉降片5将保持地纱和浮线纱线圈环70、71处于张力之下。
如图2和图10所示,在沉降片4的回缩过程中,织针2同时在三角跑道74作用下从中间位置降低进入脱圈或不编织位置。由于作用到毛圈纱线圈环73上的张力,沉降片5开始绕端点27c倾斜,直到它们的凸起物27b靠在沉降片通道的底部。因为片鼻23的上边缘24向下摇摆一定程度使得织针2降低,毛圈纱线圈环73继续保持张力状态并被推向肩25,从而它们不能够滑下沉降片5。翻转的操作被绕着点X-X(图10)完成。如果沉降片4现在进一步前进(图11)则由台肩17保持张力毛圈纱线圈环73从他们的片鼻16上脱下。
与此同时,沉降片5沿着三角跑道46回缩,该动作的结果是它们的片鼻23从毛圈纱线圈环73上被拉回,这些线圈环此时仅仅由沉降片4的片鼻16的上边缘16a保持着(图12),同时,地纱和浮线纱线圈环70、71处于沉降片4的凹槽14内。织针2沿着三角跑道40下降到其最低位置(图13),而毛圈纱线圈环73靠在并最终在上缘16a上成形,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70、71在沉降片4的下缘15上靠着并最终在其上成形。同时,沉降片5在图12图13中可见的三角系统部分75作用下,沿着图2的三角跑道47又一次往回摆动,在三角跑道46(图13)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以使得在位置III-III之前不远处再一次获得起始条件,从而下一横列的线圈可以被开始编码。
可以参照使用专利DE4033735A1对所述方法的进一步的细节作出了解。
一个由图1到图2所示的圆形针织机所编织出来的两色高/低毛圈针织物的实例如图14到图16所示,其中在每一种情形中都示出了一个高区域或部分77,该部分在左边有四个线圈纵行宽;还示出了一个低区域或部分78,它处于右侧,同样延伸有四个线圈纵行宽。在右边最外边边缘的线圈纵行形成了另外一个高区域的起始部分。
在图14中,线圈80或者一个属于它的线圈纵行将地纱68(图3)在每一个示意的织针79上形成。在同一个线圈横列中,第一浮线纱64(图2),图中虚线所示,与地纱68一起在78区域的第一和第四针79e和79h上形成线圈,而在其它针上形成浮线。相反,第二浮线纱65(图2),由一根实线示出,与地纱68一起在第二和第三织针79f和799上形成线圈,而在其它织上形成浮线。在线圈横列b中,浮线纱64、65也相应地形成线圈,剩下的形成浮浅。另外一方面,在线圈横列c的区域78内,浮线纱64在相应的织针79e和79f的线圈纵行上和在线圈横列d中在相应的织针79e和79h对应的线圈纵行上形成线圈,然而浮线纱65在每种情形中都在剩下的线圈纵行中形成线圈,而在其它的线圈纵行中形成浮线。因此,具有所需的不同高度的浮线64a-64c和65a-65c就由浮线纱64、65形成了,仅仅在图14中以举例的方式示出它们的一部分。由地纱以及其中一根浮线纱64、65形成的线圈是通过由选择装置66、67(图2)适当选择相关的织针79而获得的。最好这里要注意全横列的情形,即在低区域78的每一个线圈纵行,至少浮线纱64,65的一根被编成一个线圈。
同样地,那些织针79在花纹区域77中,被选针装置52,53选择(图2)来将毛圈纱72(由虚线示出)和另外一根毛圈纱81(图14),以实线示出,形成线圈,如图14所示,例如,对于毛圈纱72在线圈横列a中是在织针79b和79c形成线圈,或者对于毛圈纱81在线圈横列b中是在织针79a和79d上形成线圈,由此毛圈纱线圈环73(在图9或12中也可见)就获得了。在这些线圈之间,毛圈纱72,81进行浮线,以获得毛圈线浮线72a,72b和81a,81b,它们在图14中仅有一些可以被看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毛圈针织物的第一变例,毛圈纱72、81在低区域78中可以连续浮线,例如形成浮线72c,81c。根据前文已经描述过的内容毛圈纱72、81在沉降片5的边缘26上被操作,因此比较长,在紧接着的剪毛操作中,它们会被修剪。从而浮线纱64、65能够在整个高区域内浮线,而在那里形成浮线64d,65d。由于浮线纱64,65就如地纱一样是在沉降片4的边缘18上形成,因而相对而言它们更靠近完成后的基底织物,因而即便剪毛操作这后,它们如浮线64a-64c,65a-65c还保持完好无损。
可以进一步理解,在区域77、78之间的边可根据预定的花纹自然地走向,也可以在整织品的长度上根据所需变化。例如,在针织品的另外一个部分上,在一个相应于线圈横列a的线圈横列中,织针79e-79h可以喂入毛圈纱81,82,而织针79a-79d可以被喂入浮线纱64,65。
所述的毛圈针织物的一个优点在于浮线纱64,65在低区域中形成可选择长度的浮线,这些浮线在进行剪毛操作之后依然是可见的,它们可以被作如下选择,即可以在该区域中给予织物理想的外观。这是不变由纱线68如何形成地织物的影响,也不受到地织物是由一根或更多根地纱编织的影响。另外,在单地纱横列中,毛圈纱和浮线纱的花纹结构不仅仅可的展现出许多具有紧密编织和清楚界定花纹的花纹可能性,而且也能在较宽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而影响结构,针织物的强度或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正面由毛圈线圈和浮线覆盖了实际的地织物,这些针织物最终展现出高的耐磨性能。
如果高区域77由于花纹的原因而做的非常宽,这样会有一个危险,即在某些情形,在进行剪毛操作时这些非常长的浮线64d,65d也会被割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这些浮线可以在被选择的织针79的帮助下被编织入线圈中即使在区域77中也可以。在图14中,这将会以织针79a和浮线纱64或者织针79c和浮线纱65为例对线圈横到a的各种情形作说明。因而,在这些地方,将会形成三纱线圈80a和80c,每一个都是由一根地纱、一根毛圈纱和一根线纱组成。由浮线纱64,65形成的浮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被作的很短,例如最多可延伸四个织针。自然,一个类似地操作也可能在区域78内进行,在该区域中可以形成三纱线线圈,每个三纱线圈都有一根地纱和两根参与的浮线纱形成。除此而外,浮线纱64,65也可以被束缚进花纹区域77中而形成集圈浮线。
图15展示了根据图14示意科而编织的毛圈针织物的一部分,这是在剪毛操作之前的情形。纱线68形成所述的地织物编织,而浮线纱64、65形成低区域,毛圈纱72、81形成了高区域。在经过剪毛操作之后,毛圈针织物如图16所示。该织物展示的特点在于,在图15中可见,以及在图14中详细描述的毛圈纱浮线(e,g,72c,81c)在此消失了,在高区域77内保留了割断的毛圈形成的毛绒头72d,81d(Fig16)。另一方面,低区域78不再具有任何种类的毛圈纱,以便其外观被选择,主要决定于以具体形式选择出来的浮线花纹,并由浮线64a-64c,65a-65c形成。毛圈纱和浮线纱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特性,尤其是颜色,或者甚至可以是相应的成对的特性,一方面毛圈纱和浮线纱81,65采用相同的纱线81,65,另一方面72,64采用相同的纱线材料。
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它可以以许多方式进行改变。浮线纱和毛圈纱的数量在每个地纱线圈横列中可以被独立地和不同地选择,地纱横列或地织物并不总是为纬平针织结构。地织物也可以被形成1∶1的局部横列(组合横列),因而具有了一种结构或花纹。例如这可能发生在具有多个与系统A相同的系统一个接一个设置的情形。自然地,也可能在包含毛圈纱和浮线纱的线圈横列之间不含有毛圈纱和/或浮线纱,或者不含有仅仅包含毛圈纱或浮线纱的线圈横列。
在一个地纱横列中,为了改变浮线纱和/或毛圈纱的数量,一方面可能改变图2中系统B、C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改变图2中系统D、E的数量,它们两方面的改变以独立的方式进行。例如,一个四色毛圈花纹可以在一个针织系统上进行,所述的针织系统除了成圈系统A、B、C和F。而外,具有四个与成圈系统D、E相同的成圈系统。相应地,一个系统D或E能够与任意数量的系统B、C相结合。自然,在针织机的周边上能够设置许多针织成圈系统,在这些针织成圈系统中,各个成圈系统以不同的数量和顺序安排。根据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尤其具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即仅仅需要更换三角系统部分来获得该优点,以使得通过一些手的运动就能获得花纹的改变。除非采用了其它的方式,否则用于浮线纱的线圈成圈系统B、C总是位于用于毛圈纱的成圈系统D、E之前,以使得不会因沉降片5的回缩而不会将毛圈纱线圈环从相接的沉降片边缘上剥离下来。
很明显,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原则上,如图5中所示,沉降片5在系统B、C处首先前进进入一个位置,接着又如图6中所示回缩到一个位置,这并不是必要的。相反,沉降片5能够如图4所示是在回缩位置上直到所有的地纱和浮线纱被垫入被选择的织针内。另外,所述的方法大大的独立于采取什么样的工艺来形成毛圈针织品,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情形(例如DE4033735A1或EP0295703A2)。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生产具有封闭毛圈的织品,取代了由剪毛过程形成的毛圈线圈环。在这种情形,它也能够以另外的公知方式,例如沉降片另外生产高/低毛圈针织品,该针织品具有不同长度的毛圈纱线圈环。最终,容易理解,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征能够以此处指过和展示过的方式与而外其它的方式彼此结合起来。
德专利3145307(=US4612784,1986年9月23日),德国专利申请文件4033735于1990年10月24日(=US5239843,1993年8月31日)和德国专利申请19505646于1995年2月18日(=US专利申请号No.08/599,819于1996年2月12日)所披露的内容此处实验被作为引入作为参考。这些专利和申请文件描述于上文所述的以及下文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要求的发明,并且根据35U.S.C119为本发明提供了要求优选权的基础。
本发明所作的说明和描述是以一个回转针筒架类型的圆型针织机,但并不意味着局限于所示的细节,因为各种改变可以进被进行而完全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不必作进一步的分析,前述的本发明的要点已被完全展现出来,已致于别人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很容易地采用它作各种应用,这种应用是在现有技术的立足点上,不省掉本发明。概括的或具体的方面构成必要技术特征的那些技术特征的情形下进行的。

Claims (15)

1.一种高/低毛圈针织物,包括:一个基底织物,该基底织物具有多个线圈横列(a-d),这多个线圈横列至少由一根第一地纱(68)编织而成;至少一根毛圈纱(70,81)被束缚入所说的基底织物,其中,所述的基底织物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分(77),该部分具有由所说至少一根被束缚入所述第一部分(77)的毛圈纱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73,72d,81d),所述的基底织物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部分(78),该第二部分不具有由所述毛圈纱形成的毛圈线圈环,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根浮线纱(64,65)被另外束缚入基底织物,并且每根浮线纱线(64,65)在第二部分(78)有选择地浮线或者被形成线圈(80c-80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毛圈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部分(77)内的第二浮线纱(64,65)同样被至少局部地形成线圈(80a,80c)。
3.一种形成高/低毛圈织物的方法,包括地织物编织和被束缚入地织物的毛圈纱线圈环(73)的编织,该毛圈织物的编织在一个带有钩(2a)的编织元件(2),以及与编织元件相连的成对设置的沉降片(4,5),该沉降片(4,5)可相对于编织元件(2)作向前运动和回缩运动的针织机上,地纱和毛圈纱(68,72)被喂入给所述沉降片而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以及毛圈纱线圈环(73),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第一编织系统(A)处将地纱(68)垫入上升的编织元件(2)的钩(2a)内;通过紧跟着将这些编织元件(2)下降而在第一沉降片(4)的沉降片边缘(18)上预形成地纱线圈环(70);在针织方向上位于第一编织系统(A)之后的第二编织系统(D,E)处,垫入至少一根毛圈纱(72),进入到被选择的又一次升起的编织元件(2)的钩(2a)内;通过将这些编织元件(2)的降低而在第二沉降片(5)的边缘(26)上预形成毛圈纱线圈环(73);接着在针织方向上位于成圈系统(D、E)之后的第三成圈系统(F)处将编织元件(2)降低到脱圈位置,用于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而往多个直接相邻的编织元件(2)的钩(2a)内不垫入毛圈纱来形成高低花纹,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浮线纱(64,65)在第四成圈系统(B、C)被垫入有选择上升的编织元件(2)内,通过将这些编织元件(2)下降而在第一沉降片(4)的沉降片边缘(18)上预形成浮线纱线圈环,或者被留下形成浮线并紧接着在第三成圈系统(F)处与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70,73)一起被束缚入地织物,束缚入地织物的方式可以是形成线圈或者在这些线圈之间形成浮线,上述的第四成圈系统(B,C)在针织方向上位于第二成圈(D,E)系统之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线圈之前,预先形成的地纱和浮线纱线圈环(70,71)被从用于预形成线圈环的边缘(18)上转移到第一沉降片(4)的脱圈边缘(15)上,而毛圈纱线圈环(73)则被从用于预形成线圈环的边缘(26)上转移到第一沉降片(4)的脱圈边缘(16a)上,其特征在于,沉降片(4,5)被如此地控制,以使得预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73)在相关的编织元件(2)回缩进入脱圈位置之后被在加张力条件下控制和握持。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73)在第二沉降片(5)相应于编织元件(2)进一步回缩而倾斜动作中被加张力握持。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沉降片被控制进入一个后退位置,用来将毛圈纱线圈环从预形成的沉降片边缘上转移到脱圈边缘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纱线圈环被首先从边缘上转移到第一沉降片边缘上,接着毛圈纱线圈环被从第二沉降片边缘上转移到第一沉降片边缘上。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沉降片(5)在第四成圈系统(B,C)中,在浮线纱线圈环(71)的预形成时,被保持在或转移进一个回缩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部分(77)中的浮线纱(64,65)至少被在局部形成线圈,所述部分(77)内具有由地线和毛圈纱(68,72,81)形成的线圈(80a,80e)。
10.一种针织机,其用于形成具有底织物和被束缚入地织物中的毛圈纱线圈环(73)的高/低毛圈针织物,包括:一个针筒架(1),在该针筒架(1)内可移动地固定有编织元件(2)用于形成地纱和毛圈纱线圈环的线圈;至少一个地纱导纱器(48),用于喂入地纱(68);至少一个毛圈纱导纱器(49,59),用于喂入毛圈纱(72);一个沉降片支撑物(3),在该沉降片支撑物内可移动地固定有第一和第二沉降片(4,5),它们成对的设置,用于控制线圈的形成,其中第一沉降片(4)具有边缘(18),用于预形成地纱线圈环(70),第二沉降片(5)具有边缘(26)用于预形成毛圈纱线圈环(73);至少一个三角系统装置,该三角系统装置与至少一个纱线导纱器(8,49,59)相连接,用于控制编织元件(2)和沉降片(4,5),其中三角系统装置具有一个第一成圈系统(A),用于将地纱(68)垫入上升了的编织元件(2)的钩(2a)内,并紧接着下降这些编织元件(2)来在第一沉降片(4)的边缘(18)上预形成地纱线圈环(70),该三角系统装置还具有一个第二成圈系统(D,E),它位于在针织方向上第一成圈系统(A)之后,用于将毛圈纱(72)垫入到被选择的又一次升起的编织元件(2)的钩(2a)内,并紧接着降低这些编织元件(2),用于在第二沉降片(5)的边缘(26)上预形成毛圈纱线圈环(73),该三角系统装置还具有一个第三成圈系统(F),该第三成圈系统在针织方向上位于第二成圈系统(D,E)之后,用于将编织元件(2)降下进入一个脱圈位置而由地纱和毛圈纱(68,72)形成线圈,其特征在于,该针织机设置有至少两个另外的导纱器(62,63),每一个都用于一根浮线纱(64,65),三角系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成圈系统(B,C),它在针织方向位于第二成圈系统(D,E)之前,所述第四成圈系统(B,C)包括将浮线纱(64,65)垫入被选择的和上升的编织元件(2)的钩(2a)内还包括装置用于在第一沉降片(4)的边缘(18)上预形成浮线纱(7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垫入浮线纱(64,65)的装置包括两个作用于编织元件(2)的三角跑道(56,57),以及与之相连的两个选择装置(66,67)。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预形成的装置包括两个三角跑道(60,61),该三角跑道作用于第二沉降片(5),通过该预形成装置,第二沉降片(5)被握持在一个回缩位置或在浮线纱线圈环(71)的预形成期间被转移到这样一个回缩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沉降片(5)可旋转地固定在沉降片支撑物(3)内。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沉降片在沉降片支撑物内被可向着编织元件可滑动地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三角系统装置被如此地设置,即,在线圈预形成之前,预形成的地纱和浮线纱线圈环(70,71)被从用于预形成线圈环的边缘(18)转移到第一沉降片(4)的脱圈边缘(15)上,毛圈纱线圈环(73)则被从用于预形线圈环的边缘(26)上转移到第一沉降片(4)的脱圈边缘(16a)上,其特征还在于,沉降片(4,5)被如此地控制使得预形成的毛圈纱线圈环(73)在将与沉降片(4,5)相关的编织元件(2)下降到脱圈位置时,被在加张力状态下控制和保持着。
CN98107720A 1997-02-21 1998-02-21 高低毛圈针织物及其制造它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1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07053.1 1997-02-21
DE19707053A DE19707053B4 (de) 1997-02-21 1997-02-21 Hoch/Tief-Plüschstrick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ihrer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5721A CN1195721A (zh) 1998-10-14
CN1077163C true CN1077163C (zh) 2002-01-02

Family

ID=782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7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163C (zh) 1997-02-21 1998-02-21 高低毛圈针织物及其制造它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125662A (zh)
JP (1) JP4406893B2 (zh)
KR (1) KR100470002B1 (zh)
CN (1) CN1077163C (zh)
DE (1) DE19707053B4 (zh)
ES (1) ES2156478B1 (zh)
GB (1) GB2322387B (zh)
IT (1) IT1298429B1 (zh)
SG (1) SG81222A1 (zh)
TW (1) TW3447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7039B (zh) * 2007-09-12 2011-05-04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灯芯绒织物
CN107740222A (zh) * 2017-10-19 2018-02-27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83844B1 (fr) * 1998-09-28 2000-10-20 Textiles Plastiques Chomarat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tricot imitant la fourrure et nouveau type de fourrure ainsi realise
FR2785300B1 (fr) * 1998-10-28 2000-11-24 Textiles Plastiques Chomarat Metier a tricoter circulaire a mailles cueillies permettant de realiser des tricots velours et/ou bouclettes de type jacquard
US6518421B1 (en) 2000-03-20 2003-02-11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pothilone analogs
KR100526066B1 (ko) * 2001-03-15 2005-11-02 파이 룽 머시너리 밀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이중 편물 플러시 천을 편물작업하는 원형 편물기를 위한 잭과 상부 니들 다이얼 구조
DE10207879A1 (de) * 2002-02-18 2003-08-28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üschwaren
KR20030047700A (ko) * 2002-08-30 2003-06-18 송유철 싱글 양면파일 편직기계
WO2004079067A2 (de) 2003-03-06 2004-09-16 Koenig Reinhard Maschenware
JP2008101301A (ja) * 2006-10-19 2008-05-01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給糸切換装置を有する丸編機
DE102008006502A1 (de) 2008-01-25 2009-07-30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echts/Rechts-Rippware sowie Verfahren und Strickmaschine zu ihrer Herstellung
DE102008006504A1 (de) 2008-01-25 2009-07-30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bstandsgestrick sowie Verfahren und Strickmaschine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102011001779B3 (de) * 2011-04-04 2012-09-20 Kunert Fashion Gmbh & Co. Kg Beinbekleidungsstück, insbesondere Socke
CN103806198B (zh) * 2012-11-12 2015-09-02 儒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轻量化双面刷毛毛巾结构
US9890486B2 (en) * 2014-05-19 2018-02-13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Loop cutting apparatus fo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CN106149180B (zh) * 2015-01-19 2018-08-21 绍兴文理学院 任意花形高花纬编织物的织造工艺设计方法及产品
JP7271398B2 (ja) * 2019-11-15 2023-05-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パイル編み用横編機および編成方法
JP7458077B2 (ja) * 2020-11-27 2024-03-29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ペアシンカー、ペアシンカーを備える丸編機及びペアシンカーを備える丸編機によるダブルフリース編地の編成方法
US12043929B2 (en) * 2021-09-01 2024-07-23 Nike, Inc. Knitted component with inlay plush
CN115538026A (zh) * 2022-11-04 2022-12-30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六工位切毛绒设备
CN115538019A (zh) * 2022-11-04 2022-12-30 连云港元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位切毛绒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9800A (en) * 1978-05-11 1983-10-18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cut-pile fabric
US4986090A (en) * 1982-02-12 1991-01-22 Lombardi Victor J Method of knitting
US5239843A (en) * 1990-10-24 1993-08-31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go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51897A (en) * 1973-01-10 1976-10-06 Iws Nominee Co Ltd Knitting
AT374835B (de) * 1977-01-31 1984-06-12 Eybl Teppichfab Rl-strickware mit in das gestrick der grundfaeden zonenweise eingekaemmter florfasern
DD138226A1 (de) * 1978-08-28 1979-10-17 Herbert Kutsch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jacquard-henkel-bzw.schneidpluesch
DE3024705C2 (de) * 1980-06-30 1986-04-30 Schmidt, Ursula Dorothea, 6082 Mörfelden-Walldorf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flächenmäßig gemusterter Plüschware, sowie Rundstrickmaschine hierfür
DE3145307C2 (de) * 1981-11-14 1984-05-17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000 Stuttgart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jacquardgemusterten Plüschware
EP0295703B1 (de) * 1987-06-19 1991-02-27 Schmidt, Ursula Dorothe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emusterten Plüschware sowie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zu seiner Durchführung
DE3927815C2 (de) * 1989-08-23 1999-12-23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Plüsch- oder Florstrickware und Rundstrickmaschine zu deren Herstellung
DE4129845A1 (de) * 1991-09-07 1993-03-11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Rundstrick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ueschwaren
DE19505646A1 (de) * 1995-02-18 1996-08-22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Verfahren, Strickmaschine und Platine zur Herstellung von Plüschwaren
US5511393A (en) * 1995-02-22 1996-04-30 Hu; Chao-San Sinker system for knitting face-loop and reverse-loop fabrics as well as face-loop jacquard and reverse-loop jacquard fabric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9800A (en) * 1978-05-11 1983-10-18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cut-pile fabric
US4986090A (en) * 1982-02-12 1991-01-22 Lombardi Victor J Method of knitting
US5239843A (en) * 1990-10-24 1993-08-31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good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7039B (zh) * 2007-09-12 2011-05-04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灯芯绒织物
CN107740222A (zh) * 2017-10-19 2018-02-27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81222A1 (en) 2001-06-19
KR100470002B1 (ko) 2005-05-17
KR19980071524A (ko) 1998-10-26
JP4406893B2 (ja) 2010-02-03
JPH10245749A (ja) 1998-09-14
GB2322387B (en) 2001-03-14
ES2156478A1 (es) 2001-06-16
ES2156478B1 (es) 2003-08-16
GB9803445D0 (en) 1998-04-15
CN1195721A (zh) 1998-10-14
GB2322387A (en) 1998-08-26
ITMI980333A1 (it) 1999-08-20
TW344766B (en) 1998-11-11
DE19707053B4 (de) 2008-03-27
IT1298429B1 (it) 2000-01-10
US6125662A (en) 2000-10-03
DE19707053A1 (de) 1998-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63C (zh) 高低毛圈针织物及其制造它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108C (zh) 提花浮线添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US3157037A (en) Run resistant knitted stockings
EP0897027B1 (e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 forming plates
KR100948216B1 (ko) 플러쉬 직물을 제조하는 환편기
US4989421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atterned plush fabric as well as a multisystem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KR960013904B1 (ko) 횡편기에 있어서 실안내방법 및 장치
US3301018A (en) Elastic yarn and garment incorporating it
KR950004827B1 (ko) 환편기에서의 자카아드 편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110387636B (zh)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KR970005845B1 (ko) 플레이팅 파일 직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싱커
JP2835171B2 (ja) インレイパイル糸を有する編地およびその製法
US5167133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atterned plush fabric as well as a multisystem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US5390511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jacquard pile fabric and sinkers used therein
US3080740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65199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a fabric with a lay-in yarn o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09914019B (zh) 添纱组织编织工艺、编织机构以及地纱浮线添纱组织
KR100305445B1 (ko) 싱글니트직물의제조방법
US5209083A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function for adjusting knock-over timing
US372611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nitting a net fabric
JPH08232144A (ja) 立ち毛メリヤス生地を生産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編機並びに立ち毛メリヤス生地を生産するための編機用シンカ
EP1692333B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to change the knitting density in the production of warp fabrics and tubular articles by raschel loom and obtained products
US4389860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jacquard-patterned pile-knit fabrics
JPH06341038A (ja) プラッシュ生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み機
KR960014596B1 (ko) 편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것에 사용되는 환편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