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1343A - 内燃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1343A
CN107701343A CN201710674263.4A CN201710674263A CN107701343A CN 107701343 A CN107701343 A CN 107701343A CN 201710674263 A CN201710674263 A CN 201710674263A CN 107701343 A CN107701343 A CN 107701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member
main body
pipe
engine main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42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1343B (zh
Inventor
森本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01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1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1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1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01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i.e. wherein the residual exhaust gases are trapped in the cylinder or pushed back from the intake or the exhaust manifold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8Arranging or mounting on or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or vehicle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5/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el conduits or their venting means; Arrangements of conduits between fuel tank and pump F02M37/00
    • F02M55/02Conduits between injection pumps and injectors, e.g. conduits between pump and common-rail or conduits between common-rail and injectors
    • F02M55/025Common r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200/00Detail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M2200/18Fuel-in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maintaining safet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M2200/185Fuel-in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maintaining safet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eans for improving crash safe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88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another engine part, e.g. cylinder head cover or being cast in one piece with the exhaust manifold, cylinder head or engine b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发动机。在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中,有利地防止燃料输送管(37)遭受正面碰撞的载荷。位于进气歧管(31)的上部中的进气腔室构件(42)经由位于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横向间隔开的部分处的第一支撑构件(50)和第二支撑构件(51)由发动机主体(11)支撑。所述进气歧管的下部经由所述进气歧管的分支管(43)的下游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盖。所述燃料输送管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和所述分支管之间横向延伸。

Description

内燃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燃料输送管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横向安装在车辆上且发动机进气侧面向前的内燃发动机中,已知使进气歧管的分支管从气缸的前侧沿着弧形路径在向前和向上方向上延伸,并且将用于将燃料分配至发动机的多个燃料喷射器的燃料输送管定位在分支管与气缸盖的前侧之间。参见例如WO2012/014378A。
根据该现有技术,形成进气歧管的上端部的进气腔室构件连接至分支管的自由端,从而进气歧管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刚度,以便进气歧管能够支撑由车辆的正面碰撞引起的载荷。结果,不得不增加进气歧管的重量,并且制造成本上升。因此,期望在不过度增加进气歧管的重量的情况下有利地保护燃料输送管不受车辆正面碰撞引起的载荷。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种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有利地防止燃料输送管遭受正面碰撞的载荷。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该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11),该发动机主体具有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侧的进气侧(18A);进气歧管(31),该进气歧管包括:多个分支管(43),所述多个分支管从附装至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的第一端在向前向上方向上沿着弧形路径延伸至第二端;进气腔室构件(42),该进气腔室构件连接至所述分支管的第二端并且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细长;和主干管(41),该主干管从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开始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延伸;燃料输送管(37),该燃料输送管布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和所述分支管之间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延伸;第一支撑构件(50),该第一支撑构件连接至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来说的一个端部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主体;以及第二支撑构件(51),该第二支撑构件连接至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来说远离所述一个端部的另一个端部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主体。
根据该布置,因为所述进气歧管的下端或所述分支管的下游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主体,并且所述进气歧管的上端或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经由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主体,所以该进气歧管对由正面碰撞引起的载荷具有高度变形抗性。另外,因为在横向方向上细长的进气腔室构件在其彼此间隔开的横向端处被支撑,所以增强了所述进气歧管承受由正面碰撞引起的载荷的能力。结果,有利地防止了位于所述分支管后面的燃料输送管遭受正面碰撞时的载荷。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主体形成有开口通向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的内部EGR通路(34),并且在所述主干管中形成有EGR引入孔(54),所述第一支撑构件(50)抵靠所述发动机主体、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和所述主干管并且设置有将所述内部EGR通路与所述EGR引入孔连通的连接通路(57)。
根据该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不仅用作结构构件,而且还用作用于限定将所述内部EGR通路和所述EGR引入孔连通的连接通路的通路形成构件,从而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既能够支撑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又能够支撑所述主干管。
优选地,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主干管的围绕所述EGR引入孔的部分共同限定连续的紧固座表面(53),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紧固至所述紧固座表面。
由此,方便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紧固。而且,因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在从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到所述主干管的较大表面面积上结合至所述进气歧管,所以能够以高度稳定方式支撑所述进气歧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50)包括:后紧固部分(55),该后紧固部分形成在该第一支撑构件的后部中以紧固至所述发动机主体;和前紧固部分(56),该前紧固部分形成在该第一支撑构件的前部中以紧固至所述紧固座表面,所述前紧固部分相对于所述后紧固部分向上突出,并且经由加强肋(64)连接至所述后紧固部分的上表面。
由此,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能够利用从紧固至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所述后紧固部分向上延伸的所述前紧固部分支撑位于所述进气歧管的相对上部中的所述进气腔室构件。通过利用加强肋连接所述前紧固部分和所述后紧固部分可增强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刚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设置有向前突出并限定平坦上表面的支撑台(67),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1)经由至少两个竖向延伸的螺栓(69A、69B)紧固至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发动机主体设置有止动件(72),该止动件(72)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已经围绕所述螺栓中的一个螺栓从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发动机主体旋转时抵靠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根据该布置,在正面碰撞时施加至所述进气歧管的部分载荷通过所述螺栓中的一个螺栓的断裂而被吸收。所述止动件防止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旋转超过规定角位置,从而能够有利地控制所述进气歧管的向后变形。这还有助于防止所述进气歧管和所述燃料输送管之间的接触。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可以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抵靠彼此。
因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从后面支撑所述进气腔室构件,从而能够有利地控制所述进气歧管的向后位移。
所述进气歧管可以由多个件(85,86,87)形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二者均连接至所述进气歧管的多个件中的同一个件(85)。
根据该布置,所述进气歧管的多个件中的一个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二者以稳定方式支撑,而所述进气歧管的该一个件又支撑该进气歧管的其余的件,从而能够有利地控制所述进气歧管的向后位移。
优选地,所述进气歧管的所述多个件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二者均连接的所述同一个件(85)具有比其它件(86,87)更大的刚度并且位于所述进气歧管的最后部分中。
由此,所述进气歧管的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所述同一个件由于其更大刚度而有利地抵抗所述进气歧管的向后位移,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进气歧管的不太刚硬并位于所述进气歧管的前部中的其余件的断裂和变形而有利地吸收正面碰撞的冲击能量。
因而,在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中,能够有利地防止燃料输送管遭受正面碰撞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实施本发明的内燃发动机的车辆的前部的平面图;
图2是从右前方向看的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3是发动机的前部的平面图;
图4是发动机的前上部的正视图;
图5是进气歧管的后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从左前方向看的第一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第一支撑构件的平面图;
图9是从右前方向看的第二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10A是在正面碰撞之前的第二支撑构件的平面图;
图10B是碰撞之后的类似于图10A的图;
图11A是在正面碰撞的早期阶段中主干管已经破裂且节气门已经向后行进时的节气门及周围区域的平面图;以及
图11B是在正面碰撞的稍后阶段中节气门已经进一步向后行进并与引导部分接触时的类似于图11A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如下公开中提到的方向是相对于安装有实施本发明的内燃发动机的车辆限定的。
如图1所示,用于汽车的内燃发动机1布置在形成在车辆2的前部中的发动机室3中。在车辆2的发动机室3的前侧,设置有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开口的基本矩形框架状隔板4。用于冷却循环通过内燃发动机1的冷却水的散热器5支撑在隔板4的后部处。发动机室3的前部由布置在隔板4的前侧的前保险杠表面6限定,并且发动机室3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由相应的前挡泥板7限定。
内燃发动机1包括主体11、进气装置12、和联接至发动机主体11的排气装置13。如图2所示,发动机主体11包括:气缸体16,该气缸体16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气缸15;气缸盖18,该气缸盖18联接至气缸体16的上端并形成有与气缸15对应的燃烧室凹部17;气缸盖罩19,该气缸盖罩19联接至气缸盖18的上端;联接至气缸体16的下端的油盘21;和连接至气缸体16的气缸列端、气缸盖18和气缸盖罩19的链盒22。链盒22与气缸体16、气缸盖18和气缸盖罩19协作而限定容纳联接在凸轮轴和曲轴之间的正时链的空间。
如图1所示,发动机主体11位于散热器5后面并且横向地布置在发动机室3中,从而气缸列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从各燃烧室凹部17延伸出的进气端口25和排气端口26形成在气缸盖18中。进气端口25通向沿着气缸列方向延伸的气缸盖18进气侧18A(前侧),排气端口26通向沿着气缸列方向延伸的气缸盖18的排气侧18B(后侧)。
进气装置12在内部限定用于将新鲜空气供应至发动机1的气缸15的一系列通路,并且从上游端依次包括进气口28、空气清洁器29、节气门30和进气歧管31。进气口28支撑在隔板4的上部上,空气清洁器29布置在散热器5的左后侧。节气门30和进气歧管31布置在散热器5后面。进气装置12经由进气歧管31附装至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并且与进气端口25连通。
排气装置13从上游端依次包括附装至气缸盖18的排气侧18B的排气歧管33、排气净化装置、消音器和排气出口。气缸盖18的左端部在内部限定从排气侧18G通到进气侧18A的内部EGR通路34。排气歧管33连接至该内部EGR通路34的后端。
在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燃料喷射器36进入相应的燃烧室凹部17内(参见图6)。每个燃料喷射器36的内端设置有喷射孔,并且突出到对应的燃烧室凹部17内,而燃料喷射器36的外端在进气侧18A向前突出。如图1至图4所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燃料输送管37不是在进气侧18A的前面,并且各个燃料喷射器36的外端连接至燃料输送管37。横截面面积小于燃料输送管37的燃料供应管38连接至燃料输送管37的左端(参见图3)。燃料供应管38经由燃料泵连接至燃料箱(未在图中示出)。
如图2至图5所示,进气歧管31包括主干管41、进气腔室构件42和多个分支管43。分支管43的一端连接至在气缸列方向上延伸并紧固至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的公共分支管凸缘44。每个分支管43从连接至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的一端开始沿着具有面向前上方向的突出侧的弯曲路径延伸。分支管43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每个分支管43包括从分支管凸缘44延伸规定长度的限定区段。
进气腔室构件42设置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细长的箱型。进气腔室构件42在内部限定横截面大于主干管41的腔室。每个分支管43的上端连接至进气腔室构件42的前侧。分支管43连接至进气腔室构件42的部分布置成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一排。
主干管41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从进气腔室构件42延伸。更具体地说,主干管41的一端连接至进气腔室构件42的下壁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央部分,并从进气腔室构件42向下延伸并向后弯曲。主干管41的下游部分41A布置在进气腔室构件42下面并且位于两个分支管43后面,而主干管41的上游部分41B延伸超过最左侧分支管43。主干管41的下游部分41A的前部与布置在左侧的一些分支管43一体地形成。
主干管41的上游部分41B向左延伸超过分支管43的部分朝向其左端(上游端)逐渐向前突出。主干管凸缘46从主干管41的上游端(左端)径向地延伸,并且节气门30利用螺栓附装至主干管凸缘46。节气门30设置有本身公知的结构,并且例如包括限定内部通路的外壳30A、由外壳30A支撑的蝶阀以及驱动该蝶阀的电子马达。节气门30的外壳30A比主干管41具有更高刚度。节气门30的外壳30A的上游侧经由在内部限定进气通路的管连接至空气清洁器29。
如图3至图5所示,进气腔室构件41的左端部分(该左端部分为位于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主干管41经由第一支撑构件50附装至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另外,进气腔室构件42的右端部分(该右端部分为位于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经由第二支撑构件51附装至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
如图5所示,进气腔室构件42设置有左腔室延伸部42A,该左腔室延伸部42A向左下方向突出并且在主干管41的后侧的左端部分处连接至主干管41的后侧。左腔室延伸部42A和主干管41的后部共同限定面向下的左侧紧固座表面53。孔或凹部可以形成在左腔室延伸部42A的适当部分处以减轻重量。在左侧紧固座表面53的一部分中,EGR引入孔54在前后方向上钻设到紧固表面内从而到达主干管41的内部。左侧紧固座表面53向下延伸并向左延伸超过EGR引入孔54和主干管41,螺栓孔53A穿过左侧紧固座表面53的突出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螺栓孔53B形成在左侧紧固座表面53的与左腔室延伸部42A对应并位于EGR引入孔54和主干管41上面的部分中。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支撑构件50设置有后紧固部分55和设置在后紧固部分55的前侧的前紧固部分56。后紧固部分55的后端具有面向后的后紧固表面55A,前紧固部分56的前端设置有面向前的平坦前紧固表面56A。前紧固部分56相对于后紧固部分55向右上偏移。类似地,前紧固表面56A相对于后紧固表面55A向右上偏移。前紧固表面56A和后紧固表面55A基本彼此平行。在后紧固部分55和前紧固部分56内,EGR连接通路57在前后方向上穿过。EGR连接通路57的后端向后敞开至后紧固表面55A,而其前端向前通向从前紧固表面56A突出的延伸管67的内部。EGR连接通路57从向外通向后紧固表面55A的后端沿着向上和向下弯曲的路径延伸至前端。
后紧固部分55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并且EGR连接通路57在后紧固表面55A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来说的中央部分处开口。一对螺栓孔58A和58B在前后方向穿过后紧固部分55的横向端部。左螺栓孔58A可以相对于右螺栓孔58B竖向偏移。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构件50的后紧固表面55A经由垫片抵靠围绕内部EGR通路34形成在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上的紧固表面18C,并且EGR连接通路57的后端连接至内部EGR通路34。第一支撑构件50经由螺栓59紧固至气缸盖18,该螺栓59穿过相应的螺栓孔58A和58B,并且拧入形成在气缸盖18的紧固表面18C中的母螺纹孔中。
如图7和图8所示,前紧固部分56竖向延伸,并且延伸管61设置在相对于前紧固表面56A的竖直方向来说的其中央部分中。一对母螺纹孔62A和62B分别形成在前紧固表面56A、62B的两个竖向端部处。上母螺纹孔62A布置在延伸管61的右侧,并且下母螺纹孔62B布置在延伸管61的左侧。下母螺纹孔62B形成为盲孔,并且定位成在从前方看时与EGR连接通路57的后端对应。换言之,下母螺纹孔62B定位成在从前方看时位于后紧固部分55的左螺栓孔58A和右螺栓孔58B之间的中间。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支撑构件50中,前紧固表面56A经由垫片与进气歧管31的左侧紧固座表面53接触,从而延伸管61插入到EGR引入孔54内。第一支撑构件50通过在穿过左侧紧固座表面53的螺栓孔53A和53B之后拧入第一支撑构件50的对应母螺纹孔62A和62B内的螺栓63和63而紧固至进气歧管31。延伸管61的自由端在主干管41中弯曲,从而面对下游方向或面向右。
如图3和图4所示,后紧固部分55的上表面和从前紧固部分56的后紧固部分55向上突出的部分的后表面被布置成彼此正交,并且通过三角形加强肋64连接至彼此。加强肋64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在当前实施方式中,以横向间隔开的关系布置了两个加强肋64。
引导部分65从前紧固部分56的左表面向左突出。引导部分65形成为板部,该板部具有面向竖向的主平面,并且其向左突出的边缘部分倾斜而朝向其后端向左(车辆的横向向外方向)突出。引导部分65的后端连接至后紧固部55的前表面。引导部分65限定第一支撑构件50的左侧边缘,并且倾斜成朝后部向左倾斜。引导部分65还用作第一支撑构件50的加强结构。后紧固部55的左螺栓孔58A布置在引导部分65的下面。
进气腔室构件42设置有在其右后端部处向右下突出的右腔室延伸部42B。在右腔室延伸部42B的表面上可形成有加强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螺栓孔66穿过右腔室延伸部42B。
如图2至图4所示,发动机主体11的位于右腔室延伸部42B后面的部分设置有沿着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向前突出的支撑台67。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该支撑台67与链盒2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链盒22的前边缘部分向前延伸而超过进气侧18A。支撑台67优选与进气侧18A接触。另选地,支撑台67可以从气缸盖18或气缸体16突出。支撑台67具有面向上的平坦上表面。
如图9所示,第二支撑构件51是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构件。第二支撑构件51横向细长并且在其右端部51A处附装至支撑台67的上表面。第二支撑构件51的右端部51A布置在支撑台67的上表面上,从而使其主平面面向竖向。竖向(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螺栓孔68A和68B穿过第二支撑构件51的右端部51A。通过将一对螺栓69A和69B从上方插入相应的螺栓孔68A和68B并将这两个螺栓69A和69B拧入形成在支撑台67的上侧9上的对应母螺纹孔70A和70B内而将第二支撑构件51紧固至支撑台67的上表面。
突出件71从第二支撑构件51的后边缘向后突出。如图3所示,止动件72位于支撑台67的上表面上方并且从突出件71的右侧方向隔着一间隙与突出件71相对。在当前实施方式中,止动件72由气缸盖罩19附装至支撑台67的周边凸缘的侧端形成。气缸盖罩19的凸缘通过螺栓73连接至支撑台67,并且止动件72形成为在该凸缘中形成的螺栓孔的周边部分。另选地,止动件72可以由从支撑台67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突起或从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向前突出的突起构成。当第二支撑构件51围绕螺栓69A和69B中的任一个旋转预定角度而使第二支撑构件51的左端部51B向后移动时,止动件72抵靠突出件71,由此限制第二支撑构件51的角运动(参见图11A及图11B)。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支撑构件51的左端部51B在相对于右端部51A向上倾斜的同时向左延伸,并且到达右腔室延伸部42B的后表面。母螺纹孔74向后形成在第二支撑构件51的左端部51B的前表面上。进气腔室构件42和第二支撑构件51通过从前面穿过右腔室延伸部42B的螺栓孔66并拧入母螺纹孔74内的螺栓75而紧固至彼此。第二支撑构件51的左端部51B和右腔室延伸部42B利用螺栓75从前后方向紧固至彼此,并且右腔室延伸部42B由第二支撑构件51的左端部51B从后面支撑。如图9所示,在第二支撑构件51的一部分中形成有与保持线束或接地导线的夹子接合的联接部76。联接部76可以形成为孔或突起。
如图3和图5所示,主干管安装座表面77形成在主干管41的上游部分41B的后部处。主干管安装座表面77可以被布置成接近主干管凸缘46,并且可以连接至主干管凸缘46。主干管安装座表面77和第一支撑构件50通过连接构件80连接至彼此。连接构件80是具有面向竖向的主平面的片状金属构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是细长的。连接构件80设置有侧凸缘80A,该侧凸缘80A沿着连接构件80的主部分的右侧边缘向上弯曲从而限定L形横截面。连接构件80的前端连接至主干管安装座表面77,从而可借助于竖向延伸的螺栓81围绕正交于主干管安装座表面77的主平面的轴线旋转,并且连接构件80的后端连接至主干管安装座表面77的连接座表面82,从而可借助于竖向延伸的螺栓81而围绕正交于连接座表面82的主平面的轴线旋转。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燃料输送管37布置在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和分支管43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在当前实施方式中,燃料输送管37布置在主干管41后面(该主干管41又布置在分支管43后面)和气缸盖18的进气侧18A前面。燃料输送管37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等于进气腔室构件42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并且燃料输送管37被布置成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与进气腔室构件42对齐。另外,燃料输送管37相对于车辆的横向方向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50和第二支撑构件51之间。燃料输送管37的上端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50的上端下方以及第二支撑构件51的下端下方。另外,燃料输送管37布置在左腔室延伸部42A和右腔室延伸部42B的下方。
如图6所示,进气歧管31通过组合多个塑料构件而形成。在当前实施方式中,进气歧管31设置有构成其后部的主件85、构成相对于前后方向来说的中间部并位于主件85后面的中间件86以及构成其前部的端口件87。更具体地说,主件85形成了分支管43的相对于其长度方向位于气缸盖18侧的部分、进气腔室构件42的后部和主干管41的后部。中间件86形成了分支管43的相对于长度方向来说的中间部、分支管43的弯曲部的后部、进气腔室构件42的前部和主干管41的前部。端口件87构成分支管43的弯曲部的前部。主件85、中间件86和端口件87通过例如振动焊接等联接至彼此。左侧紧固座表面53和右腔室延伸部42B形成在主件85中。
主件85形成为具有比中间件86和端口件87更高的刚度。具体地说,当进气歧管31被附装至气缸盖18时,主件85比中间件86和端口件87对来自于前方的载荷具有更高抗性。结果,只有在端口件87和中间件86由于从进气歧管31的前侧施加的载荷而显著变形之后,主件85才变形。主件85、中间件86和端口件87可以通过选择材料、形状和厚度而被给予适当的刚度水平。
在下文中描述以上描述的内燃发动机1的表现以及在正面碰撞时该内燃发动机1的相关优点。当安装有内燃发动机的车辆2进行正面碰撞时,隔板4和散热器5由于来自于前方的载荷而向后移动,并且冲击经由隔板4和散热器5传递至位于内燃发动机1的前侧的进气歧管31。因为进气歧管31经由第一支撑构件50和第二支撑构件51在分支管43的下端部(这些下端部位于进气歧管31的下部中)处以及在进气腔室构件42(其位于进气歧管的上部中)处连接至发动机主体11,所以进气歧管31在正面碰撞时相当耐变形。具体而言,因为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进气腔室构件42经由位于进气腔室构件42的横向端的第一支撑构件50和第二支撑构件51附装至发动机主体11,所以增强了进气歧管31的抗变形性能。因而,位于进气歧管31的竖向中间部或分支管43和主干管41后面的燃料输送管37有利地得到保护而免受正面碰撞的冲击。
另外,由于主干管41的上游部41B经由连接构件80和第一支撑构件50联接至气缸盖18从而抵抗来自于正面的冲击,因此即使当正面碰撞的冲击施加至主干管41的邻接节气门30的部分或节气门30本身,也使主干管41的变形最小,从而使得节气门30的向后行程最小。
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当在车辆2正面碰撞时施加至分支管43的前侧的载荷如此之大以至于其中一个螺栓69A、69B断裂时,致使第二支撑构件51围绕另一剩余螺栓69A、69B旋转,直到突出件71抵靠在止动件72上。结果,施加至进气歧管31的一部分载荷被螺栓69A和69B中的一个螺栓的断裂以及由第二支撑构件51的旋转引起的第二支撑构件51和支撑台67之间的摩擦吸收。而且,进气歧管31的向后行程受到限制。结果,能够有利地控制从进气歧管31到燃料输送管37的载荷传递。可以构造成这样,即:当突出件71已经抵靠在止动件72上时,防止连接至第二支撑构件51的进气歧管31接触燃料输送管37。另外,当从前方施加载荷时,构成进气歧管31的中间件86和端口件87以吸收部分载荷能量的方式变形和塌缩,这减少了主件85的变形。结果,防止了进气歧管31与燃料输送管37进行接触。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当在车辆2正面碰撞时施加至节气门30或主干管凸缘46的载荷足够大时,主干管41变形或断裂,结合至彼此的主干管凸缘46和节气门30将共同向后移动。此时,主干管凸缘46和节气门30的向后运动致使连接构件80在围绕螺栓81(连接构件80通过该螺栓81联接至第一支撑构件50)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外枢转,从而在车辆向外方向上向外(向左)引导主干管46和节气门30。当主干管46和节气门30向后移动时,节气门30或主干管凸缘46抵靠在第一支撑构件50的引导部分65上,并且在车辆的横向向外方向(向左方向)上由引导部分65引导。由于连接构件80和引导部分65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向外(向左)引导节气门30和主干管凸缘46,因此防止了节气门30和主干管凸缘46与燃料输送管37接触。因此,能够消除为主干管41和节气门30设置额外防护结构的需要。而且,由于连接构件80的变形,能够吸收正面碰撞时的部分载荷。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支撑构件50既用作结构构件又用作限定连接内部EGR通路34和主干管41的通路的通路形成构件,所以减少了组成部件的数量。进气歧管31设置有从进气腔室构件42延伸到主干管41的左侧紧固座表面53,并且在相对较大的安装表面上在左侧紧固座表面53处紧固至第一支撑构件50,从而使得进气歧管31能够抵抗正面碰撞带来的变形。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当正面碰撞时的载荷经由进气歧管31施加至第二支撑构件51时,两个螺栓69A和69B中的一个可能断裂。为了预先确定螺栓69A和69B中的哪个螺栓断裂,可以将螺栓69A和69B中的一个螺栓的机械强度设置得比另一个低,从而可以预先确定碰撞时第二支撑构件51的枢转中心。将第二支撑构件51紧固至支撑台67的螺栓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80的后端联接至第一支撑构件50,但是也可以直接联接至气缸盖18。另外,甚至可以省略连接构件80。
尽管已经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内燃发动机,该内燃发动机包括:
发动机主体,该发动机主体具有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侧的进气侧;
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包括:多个分支管,所述多个分支管从附装至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所述进气侧的第一端在向前向上方向上沿着弧形路径延伸至第二端;进气腔室构件,该进气腔室构件连接至所述分支管的第二端并且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细长;和主干管,该主干管从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开始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延伸;
燃料输送管,该燃料输送管布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所述进气侧和所述分支管之间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延伸;
第一支撑构件,该第一支撑构件连接至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来说的一个端部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主体;以及
第二支撑构件,该第二支撑构件连接至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来说远离所述一个端部的另一个端部并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主体形成有开口通向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的内部EGR通路,并且在所述主干管中形成有EGR引入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抵靠所述发动机主体、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和所述主干管并且设置有将所述内部EGR通路与所述EGR引入孔连通的连接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进气腔室构件的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主干管的围绕所述EGR引入孔的部分共同限定连续的紧固座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紧固至所述紧固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后紧固部分,该后紧固部分形成在该第一支撑构件的后部中以紧固至所述发动机主体;和前紧固部分,该前紧固部分形成在该第一支撑构件的前部中以紧固至所述紧固座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前紧固部分相对于所述后紧固部分向上突出,并且经由加强肋连接至所述后紧固部分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侧设置有向前突出并限定平坦上表面的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经由至少两个竖向延伸的螺栓紧固至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发动机主体设置有止动件,该止动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已经围绕所述螺栓中的一个螺栓从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发动机主体旋转时抵靠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所述进气腔室构件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抵靠彼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进气歧管由多个件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二者均连接至所述进气歧管的所述多个件中的同一个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发动机,其中,所述进气歧管的所述多个件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二者均连接的所述同一个件具有比其它件更大的刚度并且位于所述进气歧管的最后部分中。
CN201710674263.4A 2016-08-09 2017-08-09 内燃发动机 Active CN107701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6938A JP6630247B2 (ja) 2016-08-09 2016-08-09 内燃機関
JP2016-156938 2016-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1343A true CN107701343A (zh) 2018-02-16
CN107701343B CN107701343B (zh) 2020-04-14

Family

ID=6115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4263.4A Active CN107701343B (zh) 2016-08-09 2017-08-09 内燃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7828B2 (zh)
JP (1) JP6630247B2 (zh)
CN (1) CN1077013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4674B2 (ja) * 2017-02-27 2019-04-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管の支持構造
JP7219187B2 (ja) * 2019-07-29 2023-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DE102019133115A1 (de) * 2019-12-05 2021-06-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uftansaugvorrichtung einer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6862A (zh) * 2011-02-18 2011-08-1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
WO2012014378A1 (ja) * 2010-07-30 2012-0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JP2013249732A (ja) * 2012-05-30 2013-12-12 Honda Motor Co Ltd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201519044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5176B2 (ja) * 2000-07-11 2004-09-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2002070672A (ja) * 2000-08-31 2002-03-08 Keihin Corp 車両用吸気マニホ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90992B2 (ja) * 2002-11-20 2006-06-28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の取付構造
JP4049684B2 (ja) * 2003-02-14 2008-02-20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燃料系保護装置
JP4020058B2 (ja) * 2003-10-10 2007-12-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2006046069A (ja) * 2004-07-30 2006-02-16 Mikuni Corp 内燃エンジンの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DE102004061505B4 (de) * 2004-12-21 2021-08-26 Volkswagen Ag Brennkraftmaschi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960763B2 (ja) * 2007-05-16 2012-06-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ヘッドカバー
JP2009074401A (ja) * 2007-09-19 2009-04-09 Aisan Ind Co Ltd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US8511289B2 (en) * 2009-05-18 2013-08-20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take manifolds
US8220430B2 (en) * 2009-05-22 2012-07-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tak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122864B2 (en) * 2009-05-22 2012-0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take manifold for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599989B1 (en) * 2010-07-30 2015-01-07 Honda Motor Co., Ltd. Air-intake device
JP6074135B2 (ja) * 2011-03-29 2017-02-01 現代自動車株式会社Hyundai Motor Company 自動車燃料漏れ防止用吸気マニホール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8967109B2 (en) * 2013-05-31 2015-03-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nent catch for crash robustness
US20160169171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intake manifold
US20170074219A1 (en) * 2015-09-15 2017-03-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ake manifold with impact stress concentrator
JP6341189B2 (ja) * 2015-12-01 2018-06-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JP6318189B2 (ja) * 2016-04-20 2018-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配管の保護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4378A1 (ja) * 2010-07-30 2012-0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CN102146862A (zh) * 2011-02-18 2011-08-1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
JP2013249732A (ja) * 2012-05-30 2013-12-12 Honda Motor Co Ltd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201519044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7828B2 (en) 2019-01-01
JP2018025139A (ja) 2018-02-15
CN107701343B (zh) 2020-04-14
JP6630247B2 (ja) 2020-01-15
US20180045146A1 (en)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07914U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前部结构
JP4001848B2 (ja) エンジンの燃料分配管保護構造
CN107701343A (zh) 内燃发动机
JP6483760B2 (ja)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US20090235890A1 (en) Intake control device for an engine
CN107701342A (zh) 内燃发动机
JP4174939B2 (ja) 筒内噴射式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KR20030077562A (ko) 차량용 내연기관의 흡기 매니폴드 상의 연료 분사기드라이버 박스를 냉각시키기 위한 장치
JP2006266209A (ja) フューエルパイプの配設構造
JP7096678B2 (ja) 自動車用内燃機関
JP2009085121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KR101458801B1 (ko) 농용 작업차량의 엔진제어유닛 취부구조
US10350987B2 (en) Upper structure of vehicle engine
JP4226257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ポンプ配設構造
JP4013796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ポンプ装置
JP2023008465A (ja) エンジンの側部構造
US20200347806A1 (en) Engine
KR101439114B1 (ko) 농용 작업차량의 엔진제어유닛 취부구조
JP2021173221A (ja) エンジンのegr装置取付構造
JP4487941B2 (ja)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JP2020118067A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部品保護構造
JP2017187004A (ja) 燃料配管の保護部材
JP2008215162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
JPH08334032A (ja) V型内燃機関における燃料系部品の取付装置
JP2005282488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