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5707A -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5707A
CN107685707A CN201710728996.1A CN201710728996A CN107685707A CN 107685707 A CN107685707 A CN 107685707A CN 201710728996 A CN201710728996 A CN 201710728996A CN 107685707 A CN107685707 A CN 107685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omponent
guide portion
metal cup
metal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89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5707B (zh
Inventor
奥山丘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85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5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6EXPLOSIVES; MATCHES
    • C06DMEANS FOR GENERATING SMOKE OR MIST; GAS-ATTACK COMPOSITIONS; GENERATION OF GAS FOR BLASTING OR PROPULSION (CHEMICAL PART)
    • C06D5/00Generation of pressure gas, e.g. for blasting cartridges, starting cartridges, rock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04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for producing gas und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60R2021/264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s or sub-cha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上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形成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具有与上述固定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R1;上述引导部的最小外径(D4)和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为R1>D4,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与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9月25日的申请号为201380051736.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气囊装置等车辆的人员约束装置等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使气囊展开的气体发生器在外壳内容纳有各种部件,这些部件彼此通过焊接等固定手段固定。
但是,从成本的削减和组装的简便性出发,有不使用焊接而使部件彼此以压合的状态嵌合进行固定的方法。
美国专利公报第6139055号说明书的气体发生器10在构成外壳12的基座16的底部形成开口36、38,在此处固定有保持点火具62的插塞式接合器(adapter plug)70。相对于插塞式接合器70安装有杯状的外壳52,外壳52的开口部被插塞式接合器70封闭。
在日本特开2003-161599号公报的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点火器的金属制圈嵌合有筒构件,而筒构件的与金属制圈抵接的部分的内径被扩大,且在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嵌合金属制圈的台阶差。
发明内容
第一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得到的,
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上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且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树脂部之间所形成的引导部,
上述引导部具有与上述固定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
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
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上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R1;
上述引导部的最小外径(D4)和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为R1>D4,
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第二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上述固定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引导部,
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2)为D1>D2;
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为D1≥R1;
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2)和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为R1>D2,
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第三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上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5)为D1=D5;
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上述引导部的外径(D5)为D1=D5≥R1,
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第四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上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上述引导部具有圆柱部和从圆柱部的外周面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通过上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1=D8;
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通过上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1=D8≥R1,
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引导部的突出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第五发明为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上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上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上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上述引导部具有:与上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二引导部;和与上述第二引导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一引导部,
上述金属制杯和上述金属制圈满足:
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1=D6;
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D1>D7;
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上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1=D6≥R1;
上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R1>D7,
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以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且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第一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第一发明、上述第二发明、上述第三发明、上述第四发明以及上述第五发明各自的组装方法。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其为上述第一发明、上述第二发明、上述第三发明、上述第四发明以及上述第五发明各自的组装方法,
其具有向固定于外壳底面的点火器组装体嵌合金属制杯构件进行固定的工序,
上述工序为将上述金属制杯构件从上述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部侧嵌合时,以使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上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将引导部从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开口部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压合进行固定的工序,
在上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上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错位时,在使上述引导部通过期间,修正2个中心轴的错位使其一致。
本发明提供下述各项:
[1].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
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接触、在轴向上且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树脂部之间所形成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
所述金属制杯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
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所述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为D1=D3≥R1、
所述引导部的最小外径(D4)和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为R1>D4,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2].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
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外壳底面内侧突出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引导部,
所述金属制杯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引导部的外径(D2)为D1>D2、
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为D1≥R1、
所述引导部的外径(D2)和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为R1>D2,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的状态被固定。
[3].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
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所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所述金属制杯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引导部的外径(D5)为D1=D5、
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所述引导部的外径(D5)为D1=D5≥R1,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4].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所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具有:圆柱部和从圆柱部的外周面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金属制杯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通过所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1=D8、
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通过所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1=D8≥R1,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引导部的突出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5].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
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所述金属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具有:
与所述固定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二引导部;和与所述第二引导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一引导部,
所述金属制杯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1=D6;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D1>D7;
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1=D6≥R1;
所述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R1>D7,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且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第一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由不锈钢构成,所述金属制圈由铝构成。
[7].一种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且是[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
该组装方法具有向固定于外壳底面的点火器组装体嵌合金属制杯构件进行固定的工序,
所述工序为将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从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部侧嵌合时,以使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将引导部从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开口部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压合进行固定的工序,
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错位时,在使所述引导部通过期间,修正2个中心轴的错位使其一致。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配套的附图将使得本发明被更为充分的理解,这些内容仅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此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组装体和杯构件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轴向的剖面图)。
图3是使用与图2不同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时的点火器组装体和杯构件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轴向的剖面图)。
图4是使用与图2不同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时的点火器组装体和杯构件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轴向的剖面图)。
图5是与图2不同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6是与图2不同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点火器组装体的立体图。
发明详述
在组装美国专利公报第6139055号说明书的气体发生器10时,将外壳52以压合的方式嵌合插塞式接合器70,但由于插塞式接合器70厚度(相对于外壳52的嵌合方向的厚度)厚,所以在压合时需要大的负荷。
因此,在压合操作中成为外壳52相对于插塞式接合器70斜着被安装的状态时,如果想要直接强制继续压合则就需要更大的负荷,外壳52也有可能变形。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在压合操作的途中修正外壳的倾斜,但在一旦外壳52相对于插塞式接合器70斜着被安装的情况下,大多情况下成为外壳52的开口部咬合插塞式接合器70的状态,难以修正倾斜。
日本特开2003-161599号公报的筒构件相对于金属制圈没有被压合。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包括嵌合至点火器组装体而被固定的杯构件的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该气体发生器组装操作容易、组装时包括杯构件的构件的变形和损伤的发生率被降低。
第二发明的气体发生器是在点火器组装体和金属制杯构件的相互的配置状态(固定状态)上具有特征的发明,其他构成要素可以与公知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第二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的金属制杯构件除了可以使用杯形状的构件以外,还可以使用筒状的构件、筒状且一端侧开口部被盖封闭的构件。
通过金属制杯构件所形成的药剂填充室,为填充了作为传火药或点火剂的气体发生剂的传火室或点火室、填充了成为气体源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第二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所以在使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和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嵌合的过程中,即使上述中心轴彼此错位的情况下,在引导部中也可以容易地修正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嵌合操作时的部件的变形、破损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然后,在将金属制杯构件压合固定部时,通过引导部,金属制杯构件成为沿着轴的状态,金属制杯构件的变形抑制效果得以提高。
而且,由于金属制杯的内径(R1)和固定部的外径(D1)满足D1≥R1的关系,所以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以被压合固定部的外周壁面的状态被固定。
金属制杯构件和金属制圈可以由相同金属构成,但优选由不同的金属构成,特别优选由硬度(例如维氏硬度)上存在差异的不同的金属构成。此时,例如,可以设为金属制杯构件的硬度高、金属制圈的硬度低,硬度的关系反过来也可以。
例如,可以作为金属制杯构件使用由不锈钢构成的构件,作为金属制圈使用由铝、碳钢构成的构件。
如果使用这样由具有硬度差的金属构成的金属制杯构件和金属制圈,则不仅能够抑制压合金属制杯构件时的变形等,而且能够将固定部的周面以削去的方式压合,因此,压合状态被进一步提高,故而优选。
第一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除了引导部的形状与第二发明不同以外,其余都相同。
引导部具有与固定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截面形状为梯形)。
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所以与第二发明同样地,在使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和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嵌合的过程中,即使上述中心轴彼此错位时,在引导部中也可以容易地修正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嵌合操作时的部件的变形、破损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第三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除了引导部的形状及材质与第二发明不同以外其余都相同。引导部由树脂构成。
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且引导部为树脂,所以与第二发明同样地,在使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和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嵌合的过程中,即使上述中心轴彼此错位时,在引导部中也可以容易地修正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嵌合操作时的部件的变形、破损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此外,即使为D5>R1,也由于金属制杯构件和树脂的硬度差大,所以在将金属制杯构件嵌合引导部时,也可以一边将引导部外周面的树脂削去一边进行嵌合,因此,嵌合操作得以顺利地实施。
第五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除了引导部的形状及材质与第二发明不同以外其余都相同。引导部由树脂构成。
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且引导部由树脂构成,所以与第二发明同样地,在使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和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嵌合的过程中,即使上述中心轴彼此错位时,在第二引导部中也可以容易地修正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嵌合操作时的部件的变形、破损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此外,即使为D6>R1,也由于金属制杯构件和树脂的硬度差大,所以在将金属制杯构件嵌合第一引导部时,可以一边将第一引导部外周面的树脂削去一边进行嵌合,因此,嵌合操作得以顺利地实施。
第四发明的气体发生器除了引导部的形状及材质与第二发明不同以外其余都相同。引导部由树脂构成。
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且引导部由树脂构成,所以与第二发明同样地,在使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和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嵌合的过程中,即使上述中心轴彼此错位时,在第二引导部中也可以容易地修正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嵌合操作时的部件的变形、破损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此外,即使为D8>R1,也由于金属制杯构件和树脂的硬度差大,所以在将金属制杯构件嵌合引导部时,可以一边将引导部外周面的树脂削去一边进行嵌合,因此,嵌合操作得以顺利地实施。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组装时杯构件、点火器组装体的破损的发生率被大大降低。
在发明1和发明2中,金属圈包括固定部和引导部,固定部的一部分被插入孔中,其以外的部分(残余部分)从底板露出。
在发明3、发明4和发明5中,金属圈包括固定部和引导部。被树脂包围的部分包含于圈中时,被树脂覆盖的部分成为引导部。固定部的一部分被插入孔中,其以外的固定部作为第一残余部分为从底板露出的部分。引导部为被树脂覆盖的部分,该部分作为第一残余部分以外的第二残余部分。
固定部包含被插入外壳底面的孔中的部分和其他的残余部分。
金属制圈的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残余部分为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
在发明3、发明4和发明5中,固定部包含第一残余部分。引导部包含第二残余部分。可以在固定部的第一残余部分(露出部)固定金属制杯。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图1、图2的气体发生器
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除了点火器组装体21和点火室杯构件(金属制杯构件)32的固定状态不同以外,其余都与日本特开2007-15675号公报的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气囊用气体发生器10通过由扩散壳12和封闭壳13被接合一体化而得到的外壳11形成外壳容器。
在扩散壳12的周壁部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14。而且气体排出口14从内侧被铝制的密封带15封闭,将外壳11内部维持为气密状态。
封闭壳13在成为壁面的底面13a设置有2个孔,其分别安装有第一点火单元(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和第二点火单元(第二点火器组装体)25。
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具有固定于第一点火器圈22的第一点火器23,第一点火器圈22和第一点火器23被树脂29一体化。
第二点火器组装体25具有固定于第二点火器圈26的第二点火器27,第二点火器圈26和第二点火器27被树脂29一体化。
第一点火器圈22和第二点火器圈26为碳钢制。
通过外壳11所形成的空间为第一燃烧室31,在环状的过滤器45的内部填充有没有图示的第一气体发生剂。
另外,在第一燃烧室31配置有点火室杯构件32。点火室杯构件32为内径均匀且具有底部32a的杯,但也可以为将一端开口部用盖封闭的筒。本实施例中,点火室杯构件32为不锈钢制。
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周壁部32b形成有将点火室(药剂填充室)33和第一燃烧室31连通的连通孔34。连通孔34可以以使第一气体发生剂尽可能均等地着火的方式,调整其形成位置和数量,在动作前也可以用密封带(未图示)等封闭。
点火室杯构件32被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覆盖而固定,其内部的空间成为点火室33。点火室33在其内部填充有第一点火器23和通过其着火、燃烧的公知的传火药(硼硝石等黑火药、燃烧温度高的气体发生剂等)。
接着,通过图1、图2,说明点火室杯构件32的相对于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的固定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点火器圈22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底面13a的孔中且残余部分向底面13a内侧突出的固定部50;和与固定部50接触在轴向上形成的引导部54。固定部50和引导部54为碳钢制。
第一点火器圈22的固定部50的外径(D1)和引导部54的外径(D2)满足D1>D2的关系。D1和D2可以例如设为D2/D1=0.96~0.99的范围。
由于具有这样的外径差,所以在固定部50和引导部54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环状面51。从使嵌合点火室杯构件32时的操作性良好的观点出发,环状面51的外周缘部分也可以以带有弧度的方式进行坡口加工。
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和固定部50的外径(D1)满足D1≥R1的关系。另外D1>R1时,点火室杯构件32的压合前可以使D1比R1大0.1mm左右。
引导部54的外径(D2)和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满足R1>D2的关系。
固定部50的轴向的长度(L1)和引导部54的轴向的长度(L2)在附图中为L2>L1,但也可以为相反的长度关系,还可以为相同的长度。固定部50的轴向的长度(L1)可以设为3~6mm,引导部54的轴向的长度(L2)可以设为3mm左右。
在图1、图2(b)的气体发生器10中,点火室杯构件32以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壁面和固定部50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壁面和引导部54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52的状态被固定。此外,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与固定部50和引导部54对应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径。
底部32a与外壳11的顶面12a抵接。开口部32c与配置于外壳11的底面13a的垫片18抵接。该垫片18具有将点火室33及第二燃烧室35的内部维持气密的功能。但是,如果可以达到该目的,则可以省略垫片18。
第一燃烧室31的内部与点火室杯构件32相邻的位置配置有燃烧室杯构件41。
在燃烧室杯构件41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燃烧室35,填充有没有图示的第二气体发生剂。燃烧室杯构件41的内径大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
燃烧室杯构件41为具有底部41a的杯形状,开口部41c被压合第二点火器圈26。燃烧室杯构件41和第二点火器圈26的固定状态与日本特开2007-15675号公报的图1相同,可以设为与上述点火室杯构件32和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的固定状态相同。
燃烧室杯构件41的底部41a与外壳11的顶面12a抵接。开口部41c的周缘与配置于外壳11的底面13a的垫片18抵接。
在燃烧室杯构件41的周壁部41b形成有将第二燃烧室35和第一燃烧室31连通的连通孔42,通过不锈钢制的密封带42a从外侧(第一燃烧室31侧)覆盖。该密封带42a在第一气体发生剂燃烧时不使连通孔42开口,而仅在第二气体发生剂动作时使连通孔42开口。此外,除了密封带42a以外,可以覆盖日本特开2010-070073号公报那样的杯型的构件将连通孔42封闭。
接下来对图1、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本身可以适用公知的方法,但在本发明中,如图2(a)、(b)所示的、向固定于外壳底面13a的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嵌合点火室杯构件32进行固定的工序是新的。
如图2(a)所示,点火室杯构件32从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第一点火器23)的点火部23a覆盖。
此时,在使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中心轴和点火器组装体21的中心轴X1一致的状态下,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使第一点火器圈22的引导部54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50压合进行固定。
在这样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至点火器组装体21的工序中,在点火室杯构件32倾斜、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21的中心轴X1错位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则有时点火室杯构件32会变形,或者相反第一点火器圈22破损。如果这样的话,这些构件就不能再使用。
但是,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所以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通过引导部54的阶段,可以修正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21的中心轴X1的错位。即,固定部50为点火室杯构件32被压合的部分。另外,引导部54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沿着轴X被导入到环状面51期间,限制相对于轴X1的倾斜。
而且,通过在修正后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就可以如图2(b)所示那样使点火室杯构件32和固定部50压合。另外,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到引导部54时,由于点火室杯构件32自然地成为沿着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1的中心轴X1的状态,所以不易发生固定部50在压合过程中的变形和破损。
接着,说明图1的气体发生器10的动作状态。
图1的气体发生器中,通常各个点火器23、27与动作回路(控制单元)连接,根据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大小,存在第一点火器23和第二点火器27同时动作的情况、仅第一点火器23动作的情况、第一点火器23先动作而第二点火器27后动作的情况。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第一点火器23先动作、第二点火器27后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汽车碰撞受到冲击时,受到来自控制单元的动作信号,第一点火器23动作点火并使传火药着火燃烧(在点火室33内产生燃烧产物)。然后,通过连通孔34,燃烧产物被放出到第一燃烧室31内,使第一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此时,由于点火室杯构件32和固定部50被压合,所以燃烧产物从开口部32c侧泄露的可能性低。
第一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其通过过滤器45被过滤以及冷却后,突破密封带15,从气体排出口14排出,使气囊膨张。
此时,第二燃烧室35由于形成于燃烧室杯构件41的连通孔42处于被不锈钢制的密封带42a封闭的状态,所以高温的燃烧气体不进入到第二燃烧室35。因此,第二气体发生剂不会燃烧。
第二点火器27稍迟一些动作,使第二气体发生剂着火燃烧。然后,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第二燃烧室35内的压力升高。通过该压力上升,覆盖连通孔42的密封带42a以脱落的方式离开,连通孔42开口。这样来自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气体通过连通孔42流入到第一燃烧室31,通过过滤器45被过滤以及冷却后,从气体排出口14排出,进一步使气囊膨张。
(2)图3的气体发生器
图3(a)、(b)是分别与图2(a)、(b)对应的图。在图3中,引导部154的形状与图2的引导部54不同,但其他的部分与图1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第一点火器组装体121具有固定于第一点火器圈122的第一点火器23,第一点火器圈122和第一点火器23被树脂129一体化。
第一点火器圈122具有固定部150和引导部154。
引导部154具有与固定部150接触的部分的外径(D3)为最大、且轴向相反侧部分的外径(D4)为最小的倾斜面。
引导部154的最大外径(D3)和最小外径(D4)例如可以设在D4/D3=0.96~0.99的范围。
固定部150的外径(D1)和引导部154的最大外径(D3)为D1=D3。
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固定部150的外径(D1)及引导部的最大外径(D3)满足D1=D3≥R1的关系。
D1=D3>R1时,点火室杯构件32的压合前可以使D1及D3比R1大0.1mm。
引导部154的最小外径(D4)和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满足R1>D4的关系。其中,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与固定部150和引导部154对应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径。
此外,固定部150的轴向的长度(L1)和引导部154的轴向的长度(L2)满足L2≥L1的关系。固定部150的轴向的长度(L1)可以设为3~6mm,引导部154的轴向的长度(L2)为3mm左右。
接着对于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点火室杯构件32从第一点火器组装体121(第一点火器23)的点火部23a覆盖。
此时,在使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中心轴和点火器组装体121的中心轴X1一致的状态下,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使第一点火器圈122的引导部154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150压合并固定。
在这样操作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至点火器组装体121的工序中,在点火室杯构件32倾斜、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121的中心轴X1错位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有时点火室杯构件32就会变形,或者相反第一点火器圈122会破损。此时这些构件就不能再使用。
但是,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所以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通过引导部154的阶段,可以修正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121的中心轴X1的错位。即,固定部150为点火室杯构件32被压合的部分。另外,引导部154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沿着轴X1被导入的期间,限制相对于轴X1的倾斜。
而且,通过在修正后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就可以如图3(b)所示那样,使点火室杯构件32和固定部150沿着轴X1压合。另外,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到引导部154时,由于点火室杯构件32自然地成为沿着第一点火器组装体121的中心轴X1的状态,所以不易发生固定部50在压合过程中的变形和破损。
这样进行固定时,以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壁面和引导部154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有环状间隙152的状态固定。
(3)图4的气体发生器
图4(a)、(b)是分别与图2(a)、(b)对应的图。在图4中,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的结构与图2不同,但其他部分与图1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具有固定于第一点火器圈222的第一点火器23,第一点火器圈222和第一点火器23被树脂229一体化。
而且,第一点火器圈222的大部分为埋设于树脂229的状态,底面13a侧的一部分被露出,形成固定部250。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点火器圈222的大部分被埋设于树脂229,所以树脂229的外周壁面成为引导部254。
固定部250的外径(D1)和引导部254的外径(D5)相同。
另外,为D1=D5≥R1,点火室杯构件32的压合前可以设为D1及D5比R1大0.1mm。
固定部250的轴向的长度(L1)和引导部254的轴向的长度(L2)在附图中为L2>L1,但也可以为相反的长度关系,还可以为相同的长度。固定部250的轴向的长度(L1)可以设为3~6mm,引导部254的轴向的长度(L2)可以设为3mm左右。其中,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与固定部250和引导部254对应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径。
接着,对于具有图4所示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点火室杯构件32从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第一点火器23)的点火部23a覆盖。
此时,在使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中心轴和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的中心轴X1一致的状态下,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使引导部254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250压合并固定。
在这样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至点火器组装体221的工序中,在点火室杯构件32倾斜、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221的中心轴X1错位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则有时点火室杯构件32就会变形,或者相反第一点火器圈222大幅破损。此时,这些部件就不能再使用。
但是,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且点火室杯构件32为金属制较硬,引导部254为树脂制而相对较软,所以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通过引导部254的阶段,可以修正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221的中心轴X1的错位。即固定部250为点火室杯构件32被压合的部分。另外,引导部254在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期间,外侧周壁面可以被削去,在点火室杯构件32沿着轴X1被导入的期间,限制相对于轴X1的倾斜。引导部254预先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面抵接即可,可以不具有固定部250那样的压合固定的功能。
而且,通过在修正后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就可以如图4(b)所示那样,使点火室杯构件32和固定部250沿着轴X1压合。另外,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到引导部254时,在树脂229部分中,容易调整为点火室杯构件32沿着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的中心轴X1的状态,不易发生压合过程中的变形和破损。
其中,也可以认为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压进去的过程中,引导部254的树脂被削去,但其量微少,不会影响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的动作、第一点火器组装体221和点火室杯构件32的压合状态。
(4)图5的气体发生器
图5是与图2(a)对应的图(但为立体图)。图5中,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的结构与图2不同,但其他部分与图1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具有固定于第一点火器圈322的第一点火器23,第一点火器圈322和第一点火器23被树脂329一体化。
第一点火器圈322,与图2~图4同样一部分被嵌合外壳底面13a的孔中,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成为固定部350。
包围第一点火器圈322的残余部分的树脂部329具有与点火部23a接触的第一引导部354a、和第一引导部354a和固定部322之间的第二引导部354b。第一引导部354a虽然相比于第二引导部354b更向外侧突出,但也可以不是圆周方向上连续的突起,而可以设为不连续的多个突起。
固定部350的外径(D1)和第一引导部354a的外径(D6)相同。
固定部350的外径(D1)和第二引导部354b的外径(D7)为D1>D7。
与图2~图4同样,嵌合到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的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固定部350的外径(D1)及第一引导部354a的外径(D6),D1及D6满足D1=D6≥R1的关系。
D1>R1时,点火室杯构件32压合前可以设为D1及D6比R1大0.1mm。
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和第二引导部354b的外径(D7)满足R1>D7的关系。
固定部350的轴向的长度(L1)和第一引导部354a及第二引导部354b的轴向的合计长度(L2)在附图中为L2>L1,但也可以为相反的长度关系,还可以为相同的长度。固定部350的轴向的长度(L1)为3~6mm,第一引导部354a和第二引导部354b的轴向的合计长度(L2)为3mm左右。此外,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与固定部350和树脂329对应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径。
接着对于具有图5所示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
点火室杯构件32与图2~图4同样地从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第一点火器23)的点火部23a覆盖。
此时,在使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中心轴和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的中心轴X1一致的状态下,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使第一引导部354a和第二引导部354b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350压合并固定。
在这样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到点火器组装体321的工序中,在点火室杯构件32倾斜、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321的中心轴X1错位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则有时点火室杯构件32就会变形,或者第一点火器圈322大幅破损,此时这些部件就不能再使用。
但是,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且点火室杯构件32为金属制较硬、第一引导部354a为树脂制相对较软,所以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通过第一引导部354a和第二引导部354b的阶段,可以修正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321的中心轴X1的错位。即固定部350为点火室杯构件32被压合的部分。
另外,第一引导部354a在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的期间,外侧周壁面可以被削去,在点火室杯构件32沿着轴X1被导入的期间,限制相对于轴X1的倾斜。第一引导部354a只要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面抵接即可,可以不具有像固定部350那样的压合固定的功能。
而且,通过在修正后压进火室杯构件32,就可以如图2~图4所示那样使点火室杯构件32和固定部350沿着轴X1压合。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到第二引导部354b时,在树脂329部分中,容易调整为点火室杯构件32沿着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的中心轴X1的状态,在固定部350中的压合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和破损。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壁面和第二引导部354b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
而且,也可以认为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压进去的过程中,第一引导部354a的树脂被削去,但其量微少,不会影响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的动作、第一点火器组装体321和点火室杯构件32的压合状态。
(5)图6的气体发生器
图6是与图2(a)对应的图(但为立体图)。在图6中,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的结构与图2不同,但其他部分与图1的气体发生器相同。
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具有固定于第一点火器圈422的第一点火器23,第一点火器圈422和第一点火器23被树脂429一体化。
第一点火器圈422,与图2~图4同样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13a的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成为固定部450。
包围第一点火器圈422的残余部分的树脂部429具有从圆柱部454a和圆柱部454a的外周面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454b。
突出部454b优选在周向上隔开均等间隔形成,总数可以为偶数也可以为奇数。
固定部450的外径(D1)和通过突出部454b的前端的圆的外径(D8)满足D1=D8的关系。
与图2~图4同样,嵌合到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的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径(R1)和固定部450的外径(D1)及通过突出部454b的前端的圆的外径(D8)满足D1=D8≥R1的关系。
D1=D8>R1时,点火室杯构件32压合前可以设为D1及D8比R1大0.1mm左右。
固定部450的轴向的长度(L1)和圆柱部454a(突出部454b)的轴向的长度(L2)在附图中为L2>L1,但也可以为相反的长度关系,还可以为相同的长度。固定部450的轴向的长度(L1)为3~6mm,圆柱部454a(突出部454b)的轴向的合计长度(L2)可以设为3mm左右。另外,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与固定部450和树脂429对应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径。
接着,对于具有图6所示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点火室杯构件32与图2~图4同样从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第一点火器23)的点火部23a覆盖。
此时,在使点火室杯构件32的中心轴和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的中心轴X1一致的状态下,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使圆柱部454a和突出部454b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450压合并固定。
在这样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至点火器组装体421的工序中,在点火室杯构件32倾斜、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421的中心轴X1错位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有时点火室杯构件32就会变形,或者第一点火器圈422大幅破损,此时,这些部件就不能再使用。
但是,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由于满足上述尺寸关系,且点火室杯构件32为金属制较硬,突出部454b为树脂制而相对较软,所以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通过圆柱部454a和突出部454b的阶段,可以修正点火室杯构件32和点火器组装体421的中心轴X1的错位。即固定部450为点火室杯构件32被压合的部分。
另外,突出部454b在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期间,外侧周壁面可以被削去,在点火室杯构件32沿着轴X1被导入的期间,限制相对于轴X1的倾斜。突出部454b预先与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面抵接即可,可以不具有固定部450那样的压合固定的功能。
而且,通过在修正后压进点火室杯构件32,可以如图2(b)~图4(b)所示那样使点火室杯构件32和固定部450沿着轴X1压合。将点火室杯构件32嵌合到突出部454b时,在树脂429部分中,容易调整为点火室杯构件32沿着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的中心轴X1的状态,在固定部450中的压合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和破损。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内周壁面和圆柱部454a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
而且,也可以认为在将点火室杯构件32压进去的过程中,突出部454b的树脂被削去,但其量微少,不会影响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的动作、第一点火器组装体421和点火室杯构件32的压合状态。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以点火室杯构件32容易嵌合第一点火器组装体的方式,在点火室杯构件32的开口部32c的内周壁面形成锥形(越靠近开口部32c侧内径越大的形状)。另外任何一个附图都表示发明的概念,并不表示实际的尺寸关系。
图1中对于双型的气体发生器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日本特开2005-178599号公报的图1或图5所示那样单型的气体发生器中管子状构件30和圈41的固定。另外,这些的构成可以在图1所示的第二点火器圈26和燃烧室杯构件41中使用。此外,引导部、突出部、及固定部的形状、形成位置、点火室杯构件32的形状等也不限定于本实施例。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且所有这些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且其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
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所述金属制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具有:
与所述固定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二引导部;和与所述第二引导部接触、且在轴向上形成的第一引导部,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1=D6;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D1>D7;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径R1、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外径D6为D1=D6≥R1;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径R1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径D7为R1>D7,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外周壁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且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第一引导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2.一种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外壳内容纳有点火器组装体和气体发生剂,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被内径均匀的金属制杯构件覆盖而形成有药剂填充室,
所述点火器组装体是通过将具有点火部和导电销的点火器主体与金属制圈用树脂一体化而得到的,
所述金属制圈具有:一部分被嵌合到外壳底面的孔中、且残余部分突出到外壳底面内侧而露出的固定部;和包围所述金属制圈的残余部分的由树脂构成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具有:圆柱部和从圆柱部的外周面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和所述金属制圈满足:
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和通过所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1=D8、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径R1、所述固定部的外径D1及通过所述引导部的突出部前端的圆的外径D8为D1=D8≥R1,
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以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壁面被压合、且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引导部的突出部的外周壁面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由不锈钢构成,所述金属制圈由铝构成。
4.一种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且是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
该组装方法具有向固定于外壳底面的点火器组装体嵌合金属制杯构件进行固定的工序,
所述工序为将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从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部侧嵌合时,以使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将引导部从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开口部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压合进行固定的工序,
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错位时,在使所述引导部通过期间,修正2个中心轴的错位使其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室杯构件的与固定部和引导部对应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内径。
6.一种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具有向固定于外壳底面的点火器组装体嵌合金属制杯构件进行固定的工序,
所述工序为将所述金属制杯构件从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点火部侧嵌合时,以使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将引导部从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开口部通过去,最后相对于固定部压合进行固定的工序,
在所述金属制杯构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点火器组装体的中心轴错位时,在使所述引导部通过期间,修正2个中心轴的错位使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嵌合金属制杯构件进行固定的工序包括:削去引导部的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相比于第二引导部更向外侧突出,且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不连续的多个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多个突出部在周向上隔开均等间隔形成。
CN201710728996.1A 2012-10-04 2013-09-25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7685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1813A JP5985950B2 (ja) 2012-10-04 2012-10-04 ガス発生器とその組立方法
JP2012-221813 2012-10-04
CN201380051736.5A CN104684766B (zh) 2012-10-04 2013-09-25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736.5A Division CN104684766B (zh) 2012-10-04 2013-09-25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5707A true CN107685707A (zh) 2018-02-13
CN107685707B CN107685707B (zh) 2019-07-05

Family

ID=5043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8996.1A Active CN107685707B (zh) 2012-10-04 2013-09-25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1380051736.5A Active CN104684766B (zh) 2012-10-04 2013-09-25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1736.5A Active CN104684766B (zh) 2012-10-04 2013-09-25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20140096697A1 (zh)
EP (1) EP2905186B1 (zh)
JP (1) JP5985950B2 (zh)
KR (1) KR102093194B1 (zh)
CN (2) CN107685707B (zh)
WO (1) WO2014054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8235B2 (en) * 2013-03-18 2017-06-27 Hitachi Systems, Ltd. Igniter, igniter assembly, and detection system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JP6483949B2 (ja) * 2014-01-09 2019-03-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353326B2 (ja) * 2014-09-16 2018-07-0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563825B2 (ja) * 2015-02-09 2019-08-2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543560B2 (ja) * 2015-11-26 2019-07-1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WO2017130735A1 (ja) * 2016-01-26 2018-11-15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CN106270279B (zh) * 2016-08-18 2018-02-09 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
JP6706190B2 (ja) * 2016-11-29 2020-06-0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852849B2 (ja) * 2017-05-29 2021-03-3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及びデュアルタイプのガス発生器の組立方法
JP6954520B2 (ja) * 2017-12-05 2021-10-2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点火器組立体、及びガス発生器
CN110270614A (zh) * 2018-03-13 2019-09-24 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金属冲压翻边设备
US11484855B2 (en) * 2018-05-29 2022-11-01 Daicel Corporation Gas generator
CN110228440A (zh) * 2019-06-25 2019-09-13 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点爆器模块、气体发生器和安全气囊
JP7315410B2 (ja) 2019-08-09 2023-07-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DE102019134899A1 (de) * 2019-12-18 2021-06-24 Zf Airbag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CN114734228B (zh) * 2022-04-02 2024-04-02 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组装间隙控制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6472A1 (en) * 2001-11-21 2004-11-18 Shingo Oda Initiator assembly
JP2007139366A (ja) * 2005-11-22 2007-06-07 Nippon Kayaku Co Ltd 点火器、点火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ス発生器
JP2007296891A (ja) * 2006-04-28 2007-11-15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US20080257195A1 (en) * 2007-04-18 2008-10-23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CN102046433A (zh) * 2008-06-06 2011-05-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截面不同的燃烧室和扩散室的烟火气体发生器
CN102405158A (zh) * 2009-04-23 2012-04-04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JP2012158238A (ja) * 2011-01-31 2012-08-23 Toyoda Gosei Co Ltd インフレー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5836A1 (de) * 1984-07-13 1986-01-23 Bayern-Chemie Gesellschaft für flugchemische Antriebe mbH, 8261 Aschau Gasgenerator
US6135496A (en) * 1997-05-09 2000-10-2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and air bag system
JP3935245B2 (ja) * 1997-08-12 2007-06-20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009809A (en) * 1997-12-12 2000-01-04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Bridgewire initiator
JP2963086B1 (ja) * 1997-12-26 1999-10-1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139055A (en) 1999-05-10 2000-10-31 Autoliv Asp, Inc. Adaptive heated stage inflator
TW469235B (en) * 1999-10-04 2001-12-21 Daicel Chem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and air bag device
US6659500B2 (en) * 2000-05-11 2003-12-09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Multi-chamber inflator
JP4864234B2 (ja) * 2000-06-22 2012-02-0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JP4021178B2 (ja) 2001-11-21 2007-12-1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
US20040046373A1 (en) * 2002-09-09 2004-03-11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ual stage airbag inflator
JP2005001601A (ja) * 2003-06-13 2005-01-06 Takata Corp ガス発生器
US6983956B2 (en) * 2003-08-14 2006-01-10 Key Safety Systems, Inc. Dual stage pyrotechnic inflator
JP4266344B2 (ja) 2003-12-19 2009-05-20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US7806435B2 (en) 2003-12-19 2010-10-05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JP4335725B2 (ja) * 2004-03-30 2009-09-30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US7487995B2 (en) * 2005-03-10 2009-02-10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JP2007015675A (ja) 2005-06-08 2007-01-25 Daicel Chem Ind Ltd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US20070057496A1 (en) 2005-06-08 2007-03-15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JP2009500223A (ja) * 2005-06-30 2009-01-08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 ラボラトリィ、 インク. ガス生成装置
JP4967154B2 (ja) * 2005-09-30 2012-07-04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CN100379610C (zh) * 2006-03-10 2008-04-0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所 正驾驶气体发生器
US20080060541A1 (en) * 2006-08-29 2008-03-13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Electric igni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8062685A (ja) * 2006-09-05 2008-03-21 Daicel Chem Ind Ltd 点火器組立体を備えた装置
FR2907892B1 (fr) * 2006-10-26 2009-01-30 Seva Technologies Generateur de gaz
US8444179B2 (en) * 2006-12-06 2013-05-2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Dual stage air bag inflator
JP5255967B2 (ja) 2008-09-19 2013-08-0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DE102008050763A1 (de) * 2008-10-08 2010-04-29 Takata-Petri Ag Gasgenerator für ein Airbagmodul
US8240709B1 (en) * 2009-05-29 2012-08-14 Tk Holdings, Inc. Multi-chamber gas generating system
US8997655B1 (en) * 2009-06-04 2015-04-07 Tk Holdings Inc. Gas generating system
JP5450306B2 (ja) * 2010-07-29 2014-03-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5921232B2 (ja) * 2012-02-06 2016-05-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6472A1 (en) * 2001-11-21 2004-11-18 Shingo Oda Initiator assembly
JP2007139366A (ja) * 2005-11-22 2007-06-07 Nippon Kayaku Co Ltd 点火器、点火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ス発生器
JP2007296891A (ja) * 2006-04-28 2007-11-15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US20080257195A1 (en) * 2007-04-18 2008-10-23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CN102046433A (zh) * 2008-06-06 2011-05-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截面不同的燃烧室和扩散室的烟火气体发生器
CN102405158A (zh) * 2009-04-23 2012-04-04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JP2012158238A (ja) * 2011-01-31 2012-08-23 Toyoda Gosei Co Ltd インフレ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31679B2 (en) 2017-08-15
WO2014054470A1 (ja) 2014-04-10
EP2905186A1 (en) 2015-08-12
KR20150067753A (ko) 2015-06-18
JP2014073743A (ja) 2014-04-24
KR102093194B1 (ko) 2020-03-25
CN104684766B (zh) 2017-09-15
CN107685707B (zh) 2019-07-05
US20140096697A1 (en) 2014-04-10
US10239483B2 (en) 2019-03-26
US20160200285A1 (en) 2016-07-14
JP5985950B2 (ja) 2016-09-06
EP2905186A4 (en) 2016-05-25
EP2905186B1 (en) 2017-11-22
US20170305384A1 (en) 2017-10-26
CN104684766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4766B (zh)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4040284B (zh) 气体发生器
US7806954B2 (en) Gas generator
KR100272954B1 (ko) 에어백용가스발생기
JP4953998B2 (ja) 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JP2007076530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8062685A (ja) 点火器組立体を備えた装置
CN102414057A (zh) 气体发生器
EP2555951B1 (en) Gas genera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US11173868B2 (en) Gas generator
US20220126784A1 (en) Gas generator
CN113043989B (zh) 气体发生器
JP2007062461A (ja) ガス発生器
CN105835827A (zh) 一种小型化气体发生器
JPH10324219A (ja) ガス発生器
CN108463379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3857566B (zh) 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JP2005521581A (ja) 溶接不要の運転者側インフレータ
JPH106912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WO2021245967A1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17167A (zh) 点火器组装体以及气体发生器
JP2024004149A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製造方法
JPH10287198A (ja) エアバック用ガス発生器
JPH07215166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外殻容器
JPH0557176A (ja) 小型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