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578B - 传输路径 - Google Patents
传输路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5578B CN107615578B CN201680026053.8A CN201680026053A CN107615578B CN 107615578 B CN107615578 B CN 107615578B CN 201680026053 A CN201680026053 A CN 201680026053A CN 107615578 B CN107615578 B CN 1076155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signal
- transmission path
- transition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01P3/081—Microstripline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G08C19/02—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signal transmitted is magnitude of current or volta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8—Arrangements for impedance ma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17—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multilevel codes
- H04L25/4923—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multilevel codes using ternar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37—High 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5K1/025—Impedance arrangements, e.g. impedance matching, reduction of parasitic impedanc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该传输路径设置有:第一线;具有比第一线的特性阻抗高的特性阻抗的第二线;以及第三线。传输路径传输根据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传输信号的传输路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更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电子设备配备有半导体芯片、传感器、显示装置等各种装置。在这些装置中,大量进行数据交换。根据电子设备的更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数据量一直在增加。因此,数据交换通常利用能够以例如几个Gbp的速度传输和接收数据的高速接口进行。
关于更多地增加传输容量的方法,已经公开了各种技术。例如,PTL1和PTL2公开了利用三条传输路径传输三个差分信号的通信系统。
现在,在通信系统中,期望高的通信质量。提高质量涉及例如传输路径的布线图案的适当形成。例如,PTL 3公开了差分传输路径中的布线图案。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H06-261092
PTL 2:美国专利No.8064535的说明书
PTL 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28618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通信系统中,期望高通信质量,期望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质量的传输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传输路径包括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第一线的特性阻抗。如上所述的第一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传输路径包括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第一线形成在第一层中。第二线形成在第二层中。第三线在第一层中形成。如上所述的第二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传输路径包括第一三重线和第二三重线。第一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且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一符号。第二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且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二符号。如上所述,第二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一条被设置在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之间。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传输路径中,提供了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传输对应于这些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第一线的特性阻抗。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传输路径中,提供了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传输对应于这些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第一线和第三线形成在第一层中,而第二线形成在第二层中。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传输路径中,提供了第一三重线和第二三重线。此外,在第一三重线中,传输是对应于三条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第一符号。在第二三重线中,传输的是对应于三条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第二符号。第二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一条被设置在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两条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传输路径,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第一线的特性阻抗。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传输路径,第一线和第三线形成在第一层中,而第二线形成在第二层中。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传输路径,第二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一条被设置在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两条线之间。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应当注意,本公开的效果不一定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可以包括本文所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传输和接收的信号的电压状态的描述图。
[图3]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传输和接收的符号的过渡的描述图。
[图4]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传输单元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5]图5是总结图4所示的输出单元的一个操作示例的表。
[图6]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输出单元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驱动器的一个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8]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接收单元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9]图9是示出由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传输和接收的信号的一个示例的波形图。
[图10]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接收单元的接收操作的一个示例的描述图。
[图11]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12]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传输路径的一个特性示例的特性图。
[图13]图13是示出图11所示的传输路径的另一特性示例的特性图。
[图14]图14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特性示例的特性图。
[图15]图15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的传输路径的另一特性示例的特性图。
[图16]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17]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18]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19]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0]图20是示出图19所示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描述图。
[图21]图21是总结图20所示的传输路径的一个特性示例的表。
[图22]图22是总结图19所示的传输路径的另一特性示例的表。
[图23]图2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描述图。
[图24]图2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25]图2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6]图26是图25所示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27]图2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28]图2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9]图29是示出图28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操作示例的示意图。
[图30]图3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1]图31是示出图30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操作示例的示意图。
[图32]图32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3]图33是示出图32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操作示例的示意图。
[图34]图3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5]图35是示出图34所示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操作示例的示意图。
[图36]图3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其他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7]图37是应用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外观和配置的透视图。
[图38]图38是示出应用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应用处理器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9]图39是示出应用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图像传感器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0]图40是根据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图41]图41是根据另一修改示例的传输路径的一个配置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应当注意,以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
3.第三实施例
4.应用示例
[1.第一实施例]
[配置示例]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通信系统1利用具有三个电压电平的信号进行通信。
通信系统1包括传输装置10、传输路径100和接收装置30。传输装置10包括三个输出端ToutA、输出端ToutB和输出端ToutC。传输路径100包括线110A、线110B和线110C。接收装置30包括三个输入端TinA、输入端TinB和输入端TinC。此外,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和接收装置30的输入端TinA通过线110A彼此耦合。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B和接收装置30的输入端TinB通过线110B彼此耦合。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C和接收装置30的输入端TinC通过线110C彼此耦合。在该示例中,线110A至线110C的特性阻抗约为50Ω。具体地,如后所述,线110B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因此,在通信系统1中,如后所述,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传输装置10从输出端ToutA输出信号SIGA,从输出端ToutB输出信号SIGB,并从输出端ToutC输出信号SIGC。此外,接收装置30通过输入端TinA接收信号SIGA,通过输入端TinB接收信号SIGB,并通过输入端TinC接收信号SIGC。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各自在三个电压电平(高电平电压VH、中值电平电压VM和低电平电压VL)之间进行过渡。
图2示出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的电压状态。传输装置10利用三个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传输六个符号“﹢x”,“﹣x”、“﹢y”,“﹣y”,“﹢z”和“﹣z”。例如,在传输符号“﹢x”的情况下,传输装置10使信号SIGA达到高电平电压VH,使信号SIGB达到低电平电压VL,并使信号SIGC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在传输符号“﹣x”的情况下,传输装置10使信号SIGA达到低电平电压VL,使信号SIGB达到高电平电压VH,并使信号SIGC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在传输符号“﹢y”的情况下,传输装置10使信号SIGA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使信号SIGB达到高电平电压VH,并使信号SIGC达到低电平电压VL。在传输符号“﹣y”的情况下,传输装置10使信号SIGA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使信号SIGB达到低电平电压VL,并使信号SIGC达到高电平电压VH。在传输符号“﹢z”的情况下,传输装置10使信号SIGA达到低电平电压VL,使信号SIGB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使信号SIGC达到高电平VH。在传输符号“﹣z”的情况下,传输装置10使信号SIGA达到高电平电压VH,使信号SIGB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并使信号SIGC达到低电平电压VL。
如上所述,传输路径100利用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传输符号序列。具体地,传输路径100传输符号序列,其中线110A传输信号SIGA,其中线110B传输信号SIGB,并且其中线110C传输信号SIGC。换句话说,三条线110A、线110B和线110C用作传输符号序列的单一三线。
[传输装置10]
参考图1,传输装置10包括时钟发生器单元11、处理器单元12和传输单元20。
时钟发生器单元11生成时钟信号TxCK。时钟信号TxCK的频率例如为2.5[GHz]。时钟发生器单元11例如由PLL(锁相环路)构成,并且基于例如从传输装置10的外侧供应的基准时钟(未示出)生成时钟信号TxCK。此外,时钟发生器单元11将时钟信号TxCK供应到处理器单元12和传输单元20。
处理器单元12执行预定处理,从而生成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这里,一组过渡信号TxF0、过渡信号TxR0和过渡信号TxP0指示要由传输装置10传输的符号的序列中的符号的过渡。同样,一组过渡信号TxF1、过渡信号TxR1和过渡信号TxP1指示符号的过渡。一组过渡信号TxF2、过渡信号TxR2和过渡信号TxP2指示符号的过渡。一组过渡信号TxF3、过渡信号TxR3和过渡信号TxP3指示符号的过渡。一组过渡信号TxF4、过渡信号TxR4和过渡信号TxP4指示符号的过渡。一组过渡信号TxF5、过渡信号TxR5和过渡信号TxP5指示符号的过渡。一组过渡信号TxF6、过渡信号TxR6和过渡信号TxP6指示符号的过渡。换句话说,处理器单元12生成七组过渡信号。在下文中,适当地利用术语“过渡信号TxF”以表示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中的任何一个。适当地利用术语“过渡信号TxR”以表示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中的任何一个。适当地利用术语“过渡信号TxP”以表示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中的任何一个。
图3示出了过渡信号TxF、过渡信号TxR和过渡信号TxP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的过渡。分配给过渡中的每一个的三位数字值以指定的顺序指示过渡信号TxF、过渡信号TxR和过渡信号TxP的值。
过渡信号TxF(Flip)允许符号在“﹢x”和“﹣x”之间进行过渡,允许符号在“﹢y”和“﹣y”之间进行过渡,并允许符号在“﹢z”和“﹣z”之间进行过渡。具体地,在过渡信号TxF为“1”的情况下,进行过渡以便改变符号的极性(例如,从“﹢x”变为“﹣x”)。在过渡信号TxF为“0”的情况下,不进行此类过渡。
在过渡信号TxF为“0”的情况下。过渡信号TxR(旋转)和TxP(极性)允许符号在“﹢x”之间而不是“﹣x”之间进行过渡,在“﹢y”之间而不是“﹣y”之间进行过渡,或者在“﹢z”之间而不是“﹣z”之间进行过渡。具体地,在过渡信号TxR和TxP分别为“1”和“0”的情况下,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例如,从“﹢x”到“﹢y”)进行过渡,其中符号的极性保持不变。在过渡信号TxR和TxP分别为“1”和“1”的情况下,在图3中沿顺时针方向(例如,从“﹢x”到“﹣y”)进行过渡,其中符号的极性改变。此外,在过渡信号TxR和TxP分别为“0”和“0”的情况下,在图3中沿逆时针方向(例如,从“﹢x”到“﹢z”)进行过渡,其中符号的极性保持不变。在过渡信号TxR和TxP分别为“0”和“1”的情况下,在图3中沿逆时针方向(例如,从“﹢x”到“﹣z”)进行过渡,其中符号的极性改变。
如上所述,处理器单元12生成七组过渡信号TxF、过渡信号TxR和过渡信号TxP。此外,处理器单元12将七组过渡信号TxF、过渡信号TxR和过渡信号TxP(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供应到传输单元20。
传输单元20基于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以及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生成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
图4示出了传输单元20的一个配置示例。传输单元20包括串行器21至串行器23、传输符号发生器单元24和输出单元27。
串行器21基于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并且基于时钟信号TxCK,按该顺序串行化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以生成过渡信号TxF9。串行器22基于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并且基于时钟信号TxCK,按该顺序串行化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以生成过渡信号TxR9。串行器23基于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并且基于时钟信号TxCK,按该顺序串行化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以生成符号信号TxP9。
传输符号发生器单元24基于过渡信号TxF9、过渡信号TxR9和过渡信号TxP9并基于时钟信号TxCK生成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传输符号发生器单元24包括信号发生器单元25和触发器26。
信号发生器单元25基于过渡信号TxF9、过渡信号TxR9和过渡信号TxP9并且基于符号信号D1、符号信号D2和符号信号D3生成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具体地,如图3所示,基于由符号信号D1、符号信号D2和符号信号D3(预过渡符号)指示的符号,并且基于过渡信号TxF9、过渡信号TxR9和过渡信号TxP9,信号发生器单元25获得过渡之后的符号。信号发生器单元25输出过渡后的符号作为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
触发器26基于时钟信号TxCK执行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的采样,并且分别输出采样的结果作为符号信号D1、符号信号D2和符号信号D3。
输出单元27基于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并基于时钟信号TxCK生成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
图5示出了输出单元27的一个操作示例。例如,在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为“1”、“0”和“0”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7使信号SIGA达到高电平电压VH,使信号SIGB达到低电平电压VL,并使信号SIGC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换句话说,输出单元27生成符号“﹢x”。此外,例如,在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符号信号Tx3为“0”、“1”、“1”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7使信号SIGA达到低电平电压VL,使信号SIGB达到高电平电压VH,并使信号SIGC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换句话说,输出单元27生成符号“﹣x”。此外,例如,在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为“0”、“1”和“0”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7使信号SIGA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使信号SIGB达到高电平电压VH,并使信号SIGC达到低电平电压VL。换句话说,输出单元27生成符号“﹢y”。此外,例如,在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为“1”、“0”和“1”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7使信号SIGA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使信号SIGB达到低电平电压VL,并使信号SIGC达到高电平电压VH。换句话说,输出单元27生成符号“﹣y”。此外,例如,在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符号信号Tx3为“0”、“0”、“1”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7使信号SIGA达到低电平电压VL,使信号SIGB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并使信号SIGC达到高电平电压VH。换句话说,输出单元27生成符号“﹢z”。此外,例如,在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符号信号Tx3为“1”、“1”、“0”的情况下,输出单元27使信号SIGA达到高电平VH,使信号SIGB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并使信号SIGC达到低电平电压VL。换句话说,输出单元27生成符号“﹣z”。
图6示出了输出单元27的一个配置示例。输出单元27包括驱动器控制单元28和驱动单元29A、驱动单元29B和驱动单元29C。
驱动器控制单元28基于符号信号Tx1、符号信号Tx2和符号信号Tx3,并且基于时钟信号TxCK生成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控制信号PU1B至控制信号PU5B、控制信号PD1B至控制信号PD5B、控制信号PU1C至控制信号PU5C以及控制信号PD1C至控制信号PD5C。此外,驱动器控制单元28将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以及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供应到驱动器单元29A,将控制信号PU1B至控制信号PU5B以及控制信号PD1B至控制信号PD5B供应到驱动器单元29B,并将控制信号PU1C至控制信号PU5C以及控制信号PD1C至控制信号PD5C供应到驱动器单元29C。
驱动单元29A基于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生成信号SIGA。在该示例中,驱动器单元29A包括五个驱动器291A至驱动器295A。驱动器291A至驱动器295A各自基于供应到正输入端的信号以及供应到负输入端的信号,设置输出端ToutA的电压。驱动器291A包括供应有控制信号PU1A的正输入端,供应有控制信号PD1A的负输入端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的输出端。驱动器292A包括供应有控制信号PU2A的正输入端,供应有控制信号PD2A的负输入端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的输出端。驱动器293A包括供应有控制信号PU3A的正输入端,供应有控制信号PD3A的负输入端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的输出端。驱动器294A包括供应有控制信号PU4A的正输入端,供应有控制信号的负输入端PD4A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的输出端ToutA的输出端。驱动器295A包括供应有控制信号PU5A的正输入端,供应有控制信号PD5A的负输入端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的输出端。以这种方式,驱动器291A至驱动器295A的输出端彼此耦合并耦合到输出端ToutA。
驱动器单元29B基于控制信号PU1B至控制信号PU5B以及控制信号PD1B至控制信号PD5B生成信号SIGB。在该示例中,驱动器单元29B包括五个驱动器291B至驱动器295B。驱动器291B包括供应有信号PU1B的正输入端,供应有信号PD1B的负输入端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B的输出端。这同样应用于驱动器292B至驱动器295B。以这种方式,驱动器291B至驱动器295B的输出端彼此耦合并耦合到输出端ToutB。
驱动器单元29C基于控制信号PU1C至控制信号PU5C以及控制信号PD1C至控制信号PD5C生成信号SIGC。在该示例中,驱动器单元29C包括五个驱动器291C至驱动器295C。驱动器291C包括供应有信号PU1C的正输入端,供应有信号PD1C的负输入端以及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C的输出端。这同样应用于驱动器292C至驱动器295C。以这种方式,驱动器291C至驱动器295C的输出端彼此耦合并耦合到输出端ToutC。
图7示出了驱动器291A的一个配置示例。应当注意,这同样应用于驱动器292A至驱动器295A、驱动器291B至驱动器295B以及驱动器291C至驱动器295C。驱动器291A包括晶体管91和晶体管94以及电阻92和电阻93。在该示例中,晶体管91和晶体管94是N沟道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FET(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91包括对应于驱动器291A的正输入端且供应有控制信号PU1A的栅极,供应有电压V1的漏极以及耦合到电阻器92的一端的源极。晶体管94包括对应于驱动器291A的负输入端且供应有控制信号PD1A的栅极,耦合到电阻器93的一端的漏极以及接地的源极。电阻器92包括耦合到晶体管91的源极的一端,以及耦合到电阻器93的另一端并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的另一端。电阻器93包括耦合到晶体管94的漏极的一端,以及耦合到电阻器92的另一端并耦合到传输装置10的输出端ToutA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晶体管91的导通电阻和电阻值的和电阻器92的电阻值之和约为200[Ω]。同样,晶体管94的导通电阻和电阻器93的电阻值之和约为200[Ω]。
利用该配置,驱动器控制单元28利用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以及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将输出端ToutA的电压设定为三个电压(高电平电压VH、低电平电压VL和中值电平电压VM)中的一个。具体地,例如,在将输出端ToutA的电压设定为高电平电压VH的情况下,例如,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中的四个设定为“1”,而剩余的一个以及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设定为“0”。因此,在驱动器单元29A中,其栅极被供应有“1”的四个晶体管91导通。结果,信号SIGA达到高电平电压VH,而驱动器单元29A的输出端电阻达到约50Ω。此外,例如,在将输出端ToutA的电压设定为低电平电压VL的情况下,例如,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中的四个被设定为“1”,而剩余的一个以及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被设定为“0”。因此,在驱动器单元29A中,其栅极被供应有“1”的四个晶体管94导通。结果,信号SIGA达到低电平电压VL,而驱动器单元29A的输出端电阻达到约50Ω。此外,在将输出端ToutA的电压设定为中值电平电压VM的情况下,例如,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中的两个设定为“1”,其余的设定为“0”,而例如,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中的两个被设定为“1”,其余的被设定为“0”。因此,在驱动器单元291A中,两个晶体管91和其栅极被供应有“1”的两个晶体管94导通,这提供了戴维宁终端。结果,信号SIGA达到中值电平电压VM,而驱动器单元29A的输出终端电阻达到约50Ω。以这种方式,驱动器控制单元28利用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以及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将输出端ToutA的电压设定为三个电压中的一个。
[接收装置40]
如图1所示,接收装置30包括接收单元40和处理器单元32。
接收单元40接收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并且基于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生成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和过渡信号RxP以及时钟信号RxCK。
图8示出了接收单元40的一个配置示例。接收单元40包括电阻器41A、电阻器41B和电阻器41C、放大器42A、放大器42B和放大器42C、时钟发生器单元43、触发器44和触发器45以及信号发生器单元46。
电阻器41A、电阻器41B和电阻器41C用作通信系统1中的终端电阻。电阻器41A包括耦合到输入端TinA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A的一端,以及耦合到电阻器41B的另一端并耦合到电阻器41C的另一端的另一端。电阻器41B包括耦合到输入端TinB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B的一端,以及耦合到电阻器41A的另一端并耦合到电阻器41C的另一端的另一端。电阻器41C包括耦合到输入端TinC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C的一端,以及耦合到电阻器41A的另一端并耦合到电阻器41B的另一端的另一端。
放大器42A、放大器42B、放大器42C各自输出对应于正输入端的信号与负输入端的信号之间的差值的信号。放大器42A包括耦合到放大器42C的负输入端、耦合到电阻器41A的一端,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A的正输入端,以及耦合到放大器42B的正输入端、耦合到电阻器41B的一端,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B的负输入端。放大器42B包括耦合到放大器42A的负输入端、耦合到电阻器41B的一端,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B的正输入端,以及耦合到放大器42C的正输入端、耦合到电阻器41C的一端,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C的负输入端。放大器42C包括耦合到放大器42B的负输入端、耦合到电阻器41C的一端,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C的正输入端,以及耦合到放大器42A的正输入端、耦合到电阻器41A,并且被供应有信号SIGA的负输入端。
利用该配置,放大器42A输出对应于信号SIGA和信号SIGB之间的差值AB(SIGA-SIGB)的信号。放大器42B输出对应于信号SIGB和信号SIGC之间的差值BC(SIGB-SIGC)的信号。放大器42C输出对应于信号SIGC和信号SIGA之间的差值CA(SIGC-SIGA)的信号。
图9示出了要由接收单元40接收的信号SIGA至信号SIGC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接收单元40接收六个符号“﹢x”、“﹣y”、“﹣z”、“﹢z”、“﹢y”和“﹣x”。在该情况下,信号SIGA的电压改变如下:VH、VM、VH、VL、VM和VL。信号SIGB的电压改变如下:VL、VL、VM、VM、VH和VH。信号SIGC的电压改变如下:VM、VH、VL、VH、VL和VM。因此,差值AB、差值BC和差值CA也改变。例如,差值AB改变如下:﹢2ΔV、﹢ΔV、﹢ΔV、﹣ΔV、﹣ΔV和﹣2ΔV。差值BC改变如下:﹣ΔV、﹣2ΔV、﹢ΔV、﹣ΔV、﹢2ΔV和﹢ΔV。差值CA改变如下:﹣ΔV、﹢ΔV、﹣2ΔV、﹢2ΔV、﹣ΔV和﹢ΔV。这里,ΔV是三个电压(高电平电压VH、中值电平电压VM和低电平电压VL)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电压之间的差值。
图10示出了在接收单元接收到符号“﹢x”的情况下,放大器42A、放大器42B和放大器42C的一个操作示例。在该示例中,信号SIGA的电压是高电平电压VH。信号SIGB的电压是低电平电压VL。信号SIGC的电压是中值电平电压VM。在这种情况下,电流Iin按以下列顺序流动:输入端TinA、电阻41A、电阻41B和输入端TinB。此外,放大器42A的正输入端被供应有高电平电压VH,而负输入端被供应有低电平电压VL,使得差值AB为正。因此,放大器42A输出“1”。此外,放大器42B的正输入端被供应有低电平电压VL,而负输入端被供应有中值电平电压VM,使得差值BC为负。因此,放大器42B输出“0”。此外,放大器42C的正输入端被供应有中值电平电压VM,而负输入端被供应有高电平电压VH,使得差值CA为负。因此,放大器42C输出“0”。
时钟发生器单元43基于放大器42A、放大器42B和放大器42C的输出信号生成时钟信号RxCK。
触发器44允许放大器42A、放大器42B和放大器42C的输出信号延迟时钟信号RxCK的一个时钟的项,并输出各个所得到的信号。触发器45允许触发器44的三个输出信号延迟时钟信号RxCK的一个时钟的项,并输出各个所得到的信号。
信号发生器单元46基于触发器44和触发器45的输出信号并基于时钟信号RxCK生成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和过渡信号RxP。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和过渡信号RxP分别对应于传输装置10中的过渡信号TxF9、过渡信号TxR9和过渡信号TxP9,并且指示符号的过渡。信号发生器单元46基于由触发器44的输出信号指示的符号并基于由触发器45的输出信号指示的符号来识别符号(图3)的过渡,以生成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和过渡信号RxP。
处理器单元32(图1)基于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和过渡信号RxP并且基于时钟信号RxCK执行预定处理。
[传输路径100]
图11示出了传输路径100的一个配置示例。传输路径100由所谓的带状线构成。除了线110A至线110C之外,传输路径100还包括导电层101、电介质层102和导电层103。
导电层101和导电层103由例如金属制成,并且在该示例中接地。电介质层102由电介质制成。在该示例中,电介质层102的相对介电常数Er为“4.3”。在传输路径100中,按该顺序堆叠导电层101、电介质层102和导电层103。
线110A、线110B和线110C在电介质层102的内部设置在与导电层101距离d1的位置处,以及与导电层103距离d2的位置处。在该示例中距离d1为0.06[mm]。在该示例中距离d2为0.1[mm]。线110A、线110B和线110C形成有宽度WA、宽度WB和宽度WC,并且以间距P按该顺序并排设置。在该示例中,宽度WA、宽度WB和宽度WC各自为0.05[mm]。在该示例中,间距P为0.075[mm]。
在传输路径100中,线110B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具体地,例如,线110B的电阻值可以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电阻值。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具有高电阻率的材料来形成线110B。此外,可以通过将杂质与线110B混合来增加线110B的电阻值。这样,在通信系统1中,如后所述,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这里,线110A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一传输路径的“第一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线110B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一传输路径的“第二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线110C对应于本公开中第一传输路径的“第三线”的一个具体示例。
[操作和工作]
下面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操作和工作的描述。
[总体操作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给出对通信系统1的总体操作的概要的描述。传输装置10的时钟发生器单元11生成时钟信号TxCK。处理器单元12执行预定处理,以生成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传输单元20基于过渡信号TxF0至过渡信号TxF6、过渡信号TxR0至过渡信号TxR6以及过渡信号TxP0至过渡信号TxP6生成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传输路径100传输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接收装置30的接收单元40接收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并且基于信号SIGA、信号SIGB和信号SIGC生成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过渡信号RxP和时钟信号RxCK。处理器单元32基于过渡信号RxF、过渡信号RxR和过渡信号RxP并且基于时钟信号RxCK执行预定处理。
[关于传输路径100]
在传输路径100中,线110B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因此,在通信系统1中,可以提高通信质量。下面给出详细描述。
图12示出了传输路径100中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一个示例。在图12中,横轴表示频率,而纵轴表示S参数Sdd21。特性WAC1指示线110A和线110C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特性WAB1指示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要注意,线110B和线110C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基本上等于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特性WAB1)。在传输路径100中,可以允许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特性WAB1)和线110A和线110C(特性WAC1)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彼此接近,并且与稍后描述的比较示例的情况相比,减小差分插入损耗。
图13示出了传输路径100中的差分反射特性的一个示例。在图13中,横轴表示频率,而纵轴表示S参数Sdd11。特性WAC2指示线110A和线110C的差分反射特性。特性WAB2指示线110A、线110B的差分反射特性。要注意,线110B和线110C的差分反射特性基本上等于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反射特性。在传输路径100中,与稍后描述的比较示例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反射特性(特性WAB2)。
[比较示例]
下面给出根据比较示例的传输路径100R的描述。与本实施例(图11)的情况一样,传输路径100R包括线110RA、线110RB和线110RC。与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路径100不同,在传输路径100R中,线100RA、100RB和线100RC彼此的特性阻抗相等。
图14示出了传输路径100R中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一个示例。特性WAC3指示线110RA和线110RC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特性WAB3指示线110RA和线110RB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在传输路径100R中,与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路径100(图12)的情况相比,线110RA和线110RB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特性WAB3)与线110RA和线110RC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特性WAC3)之间的差异略大。此外,与传输路径100(图12)的情况相比,在传输路径100R中,S参数Sdd21的值较低。换句话说,与传输路径100相比,在传输路径100R中差分插入损耗变大。
图15示出了传输路径100R中的差分反射特性的一个示例。特性WAC4指示线110RA和线110RC的差分反射特性。特性WAB4指示线110RA和线110RB的差分反射特性。在传输路径100R中,与根据本实施例(图13)的传输路径100的情况相比,线110RA和线110RB的S参数Sdd11的值较高。换句话说,在传输路径100R中,线100RA和线100RB的差分反射特性(特性WAB4)降低。
如上所述,在传输路径100和传输路径100R中,三条线并排设置,使得线间距离彼此不同。具体地,例如,在传输路径100R中,从线110RA到线110RB的距离比从线110RA到线110RC的距离短。同样地,从线110RB到线110RC的距离比从线110RA到线110RC的距离短。因此,在线110RA、线110RB和线110RC彼此的特性阻抗相等的情况下,线110RA和线110RB的特性阻抗与线110RA和线110RB的特性阻抗之间的差值变大。同样地,线110RA和线110RC的特性阻抗与线110RB和线110RC的特性阻抗之间的差值变大。结果,在传输路径100R中,如图14所示,与线110RA和线110RC(特性WAC3)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相比,线110RA和线110RB(特性WAB3)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降低。另外,如图15所示,线110RA和线110RB(特性WAB4)的差分反射特性降低。在此类情况下,差分信号的眼睛开度(eye opening)变窄,造成通信质量降低的可能。
同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路径100中,线110B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这使得可以允许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阻抗、线110B和线110C的差分阻抗以及线110A和线110C的差分阻抗彼此接近。如上所述,在传输路径100中,可以提高差分阻抗的对称性。因此,可以减小差分插入损耗,如图12所示,并且提高线110A和线110B的差分反射特性(特性WAB2),如图13所示。结果,可以扩大差分信号的眼睛开度,使得通信质量提高。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三条线的中间线的特性阻抗高于其他线的特性阻抗。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修改示例1-1]
在前述实施例中,线110B的电阻值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电阻值。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代替使用具有高电阻率的材料形成线110B,可以使用具有低电阻率的材料形成线110A和线110C。这也可以使线110B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修改示例1-2]
在前述实施例中,线110B的电阻值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电阻值,但这是非限制性的。在一个替代方案中,例如,如图16所示的传输路径100B中,电介质层102中的线110B附近的部分WP的介电常数可以降低。在另一替代方案中,例如,电介质层102中的线110A附近的部分的介电常数可以增加,同时电介质层102中线110C附近的部分的介电常数可以增加。这也可以使线110B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修改示例1-3]
在前述实施例中,线110A的宽度WA、线110B的宽度WB和线110C的宽度WC彼此相等。但是,这是非限制性的。另选地,例如,如在图17所示的传输路径100C中,三条线(线110B2)的中间线的宽度WB可以小于其他线的宽度WA和宽度WC。在该示例中,宽度WB为0.03[mm]。宽度WA和宽度WC分别为0.05[mm]。此外,间距P为0.085[mm]。以这种方式,也可以使线110B2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10A和线110C的特性阻抗。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修改示例1-4]
在前述实施例中,导电层101和导电层103覆盖三条线110A、线110B和线110C。但是,这是非限制性的。在一个替代方案中,例如,如图18所示的传输路径100D中,导电层103可以形成在与线110A相对的区域中以及与线110C相对的区域中,其中在与线110B相对的区域中没有形成导电层。与没有形成导电层的线110B相对的区域的宽度WO可以为例如0.1[mm]。
[修改示例1-5]
在前述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0包括单个传输单元20,而接收装置30包括单个接收单元40。然而,这是非限制性的。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多个传输单元,而接收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单元。以下,对本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1E进行详细描述。
图19示出了通信系统1E的一个配置示例。通信系统1E包括传输装置10E、传输路径100E和接收装置30E。
传输装置10E包括处理器单元12E和三个传输单元201至传输单元203。处理器单元12E执行预定处理,以生成过渡信号TxF10至过渡信号TxF16、过渡信号TxR10至过渡信号TxR16、过渡信号TxP10至过渡信号TxP16、过渡信号TxF20至过渡信号TxF26、过渡信号TxR20至过渡信号TxR26、过渡信号TxP20到过渡信号TxP26、过渡信号TxF30到过渡信号TxF36、过渡信号TxR30到过渡信号TxR36以及过渡信号TxP30到过渡信号TxP36。传输单元201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传输单元20,基于过渡信号TxF10至过渡信号TxF16、过渡信号TxR10至过渡信号TxR16、过渡信号TxP10至过渡信号TxP16,生成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传输单元202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传输单元20,基于过渡信号TxF20至过渡信号TxF26、过渡信号TxR20至过渡信号TxR26以及过渡信号TxP20至过渡信号TxP26,生成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传输单元203根据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传输单元20,基于过渡信号TxF30至过渡信号TxF36、过渡信号TxR30至过渡信号TxR36以及过渡信号TxP30至过渡信号TxP36,生成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
传输路径100E包括线110A1、线110B1和线110C1,线110A2、线110B2和线110C2以及线110A3、线110B3和线110C3。线110A1传输信号SIGA1。线110B1传输信号SIGB1。线110C1传输信号SIGC1。换句话说,线110A1、线110B1和线110C1构成单个三线。同样,线110A2传输信号SIGA2。线110B2传输信号SIGB2。线110C2传输信号SIGC2。换句话说,线110A2、线110B2和线110C2构成单个三线。线110A3传输信号SIGA3。线110B3传输信号SIGB3。线110C3传输信号SIGC3。换句话说,线110A3、线110B3和线110C3构成单个三线。
接收装置30E包括三个接收单元401至接收单元403和处理器单元32E。根据上述实施例,接收单元401基于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生成过渡信号RxF1、过渡信号RxR1和过渡信号RxP1以及时钟信号RxCK1。同样,接收单元402基于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生成过渡信号RxF2、过渡信号RxR2和过渡信号RxP2以及时钟信号RxCK2。接收单元403基于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生成过渡信号RxF3、过渡信号RxR3和过渡信号RxP3以及时钟信号RxCK3。处理器单元32E基于过渡信号RxF1、过渡信号RxR1和过渡信号RxP1以及时钟信号RxCK1,基于过渡信号RxF2、过渡信号RxR2和过渡信号RxP2以及时钟信号RxCK2,并且基于过渡信号RxF3、过渡信号RxR3和过渡信号RxP3以及时钟信号RxCK3执行预定处理。
图20示出了传输路径100E的一个配置示例。在传输路径100E中,与根据前述实施例(图11)的传输路径100一样,在电介质层102中,线110A1、线110B1、线110C1、线110A2、线110B2、线110C2、线110A3、线110B3、线110C3分别为以间距P按该顺序并排设置。线110A1的宽度WA1、线110C1的宽度WC1、线110B2的宽度WB2、线110A3的宽度WA3以及线110C3的宽度WC3分别例如为0.03[mm]。此外,线110B1的宽度WB1、线110A2的宽度WA2、线110C2的宽度WC2以及线110B3的宽度WB3分别例如为0.05[mm]。间距P例如为0.085[mm]。因此,在传输路径100E中,交替设置宽线和窄线。
图21示出了关于线110A1、线110B1和线110C1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一个示例。一行“线110A1/线110B1”中的每个数值指示线110A1和线110B1的S参数Sdd21的值。同样,一行“线110B1/线110C1”中的每个数值指示线110B1和线110C1的S参数Sdd21的值。一行“线110A1/线110C1”中的每个数值指示线110A1和线110C1的S参数Sdd21的值。括号中的值指示在所有线的宽度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一个示例。在该比较示例中,所有线的宽度分别为0.05[mm]且间距为0.075[mm]。
应当注意,图21示出了关于线110A1、线110B1和线110C1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示例,但是这同样应用于关于线110A3、线110B3和线110C3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
图22示出了关于线110A2、线110B2和线110C2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一个示例。一行“线110A2/线110B2”中的每个数值指示线110A2和线110B2的S参数Sdd21的值。同样,一行“线110B2/线110C2”中的每个数值指示线110B2和线110C2的S参数Sdd21的值。一行“线110A2/线110C2”中的每个数值指示线110A2和线110C2的S参数Sdd21的值。括号中的值指示,如图21所示,在所有线的宽度彼此相等的情况下的差分插入损耗特性的一个示例。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该修改示例中,例如可以在2.5[GHz]下将差分插入损耗例如提高约0.3dB至0.5dB(包括0.3dB和0.5dB)。因此,在通信系统1E中,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修改示例1-6]
在前述实施例中,包括在三线中的三条线形成在相同的层,但这是非限制性的。以下,对本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1F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通信系统1F包括传输路径160F。传输路径160F包括线170A1、线170B1和线170C1,线170A2、线170B2和线170C2以及线170A3、线170B3和线170C3。
图23示出了传输路径160F的一个配置示例。在传输路径160F中,电介质层102内的线170A1、线170B1和线170C1以彼此不同的层按该顺序形成。线170A1和线170B1以相对的关系设置,同时线170B1和线170C1以相对的关系设置。同样地,在传输路径160F中,在电介质层102内的线170A2、线170B2和线170C2以彼此不同的层按该顺序形成。线170A2和线170B2以相对的关系设置,同时线170B和线170C2以相对的关系设置。同样,在传输路径160F中,在电介质层102内的线170A3、线170B3和线170C3以彼此不同的层按该顺序形成。线170A3和线170B3以相对的关系设置,同时线170B3和线170C3以相对的关系设置。线170A1、线170A2和线170A3形成在相同的层。线170B1、线170B2和线170B3形成在相同的层。线170C1、线170C2和线170C3形成在相同的层。
在传输路径160F中,构成单一三线的三条线彼此分开设置。以这种方式,例如,线170B1设置在与线170A1和线C1不同的位置,并且远离导电层101和导电层103两者。同样,线170B2设置在与线170A2和线C2不同的位置,并且远离导电层101和导电层103两者。因此,可以使线170B1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70A1和线170C1的特性阻抗。可以使线170B2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70A2和线170C2的特性阻抗。可以使线170B3的特性阻抗高于线170A3和线170C3的特性阻抗。结果,在通信系统1F中,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其他修改示例]
此外,可以组合这些修改示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2.第二实施例]
下面给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的描述。该实施例包括在两个层上形成多条线。应当注意,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基本相同的组成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2包括传输路径120。传输路径120包括线130A、线130B和线130C。在传输路径120中,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传输路径100不同,线130A、线130B和线130C彼此在特性阻抗上基本相等。
图24示出了传输路径120的一个配置示例。线130A和线130C在电介质层102内设置在距离导电层101的距离d11的位置处。线130B在电介质层102内设置在与导电层103的距离d13的位置处。形成线130A和线130C的层和形成线130B的层间隔开距离d12。换句话说,层110B设置在与线110A和线110C不同的层。在该示例中,距离d11为0.06[mm]。距离d12为0.06[mm]。距离d13为0.06[mm]。此外,在该示例中,线130A的宽度WA、线130B的宽度WB和线130C的宽度WC分别为0.05[mm]。在该示例中,传输路径120的面内方向上的线130A、线130B和线130C之间的间距P为0.025[mm]。
这里,线130A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二传输路径的“第一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线130B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二传输路径的“第二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线130C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二传输路径的“第三线”的一个具体示例。
如上所述,在传输路径120中,相邻的线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层上,使得可以增加线间距离。这使得可以允许线130A和线130B的差分阻抗、线130B和线130C的差分阻抗以及线130A和线130C的差分阻抗彼此接近。因此,在传输路径120中,可以增强差分阻抗的对称性,使得通信质量提高。
此外,在传输路径120中,如所描述的,相邻的线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层上。这使得可以在传输路径120的面内方向上减小线130A、线130B和线130C之间的间距P。结果,在传输路径120中,可以减少布线面积。
如所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线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层上。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并且可以减少布线面积。
[修改示例2-1]
在前述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0包括单个传输单元20,而接收装置30包括单个接收单元40。然而,这是非限制性的。与修改示例1-5(图19)的情况一样,传输装置可以包括多个传输单元,而接收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单元。以下,对本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2A进行详细描述。
图25示出了通信系统2A的一个配置示例。通信系统2A包括传输装置10E、传输路径120A和接收装置30E。传输路径120A包括线130A1、线130B1和线130C1,线130A2、线130B2和线130C2,线130A3、线130B3和线130C3以及线GL。线130A1传输信号SIGA1。线130B1传输信号SIGB1。线130C1传输信号SIGC1。换句话说,线130A1、线130B1和线130C1构成单个三线。同样,线130A2传输信号SIGA2。线130B2传输信号SIGB2。线130C2传输信号SIGC2。换句话说,线130A2、线130B2和线130C2构成单个三线。线130A3传输信号SIGA3。线130B3传输信号SIGB3。线130C3传输信号SIGC3。换句话说,线130A3、线130B3和线130C3构成单个三线。线GL接地。
图26示出了传输路径120A的一个配置示例,线130A1、线130B2、线130B3、线130C1和线GL按该顺序并排设置在电介质层102内的第一层上。此外,线130A2、线130A3、线130B1、线130C2和线130C3按该顺序并排设置在电介质层102内的第二层上。线130A1和线130A2以相对的关系设置。线130B2和线130A3以相对的关系设置。线130B3和线130B1以相对的关系设置。线130C1和线130C2以相对的关系设置。线GL和线130C3以相对的关系设置。
在传输路径120A中,构成单一三线的三条线彼此不相邻地设置在相同的层。例如,在传输路径120A中,线130A1、线130B1和线130C1彼此不相邻地设置在相同的层。具体地,在传输路径120A的面内方向上,线130A1、线130B1和线130C1按该顺序设置,而线130B1设置在与线130A1和线130C1不同的层。同样,线130A2、线130B2和线130C2彼此不相邻地设置在相同的层。线130A3、线130B3和线130C3彼此不相邻地设置在相同的层。
如所描述的,在传输路径120A中,例如,线130A1、线130B1和线130C1彼此不相邻地设置在相同的层。这使得可以允许线130A1和线130B1的差分阻抗、线130B1和线130C1的差分阻抗以及线130A1和线130C1的差分阻抗彼此接近。因此,在传输路径120A中,可以提高差分阻抗的对称性,使得通信质量提高。线130A2、线130B2和线130C2同样应用于线130A3、线130B3和线130C3。
应当注意,线的配置不限于传输路径120A的示例。在一个替代方案中,例如,线可以如图27所示那样设置在传输路径120B中。例如,在传输路径120B中,线130C1被设置在与线130A1和线130B1不同的层。此外,例如,在传输路径120B的面内方向上,线130B2、线130A2和线130C2按该顺序设置。通过这种设置,也可以使线130A1、线130B1和线130C1在相同的层上保持彼此相邻。可以使线130A2、线130B2和线130C2在相同的层保持彼此相邻。可以使线130A3、线130B3和线130C3在相同的层上保持彼此相邻。因此,在传输路径120B中,可以提高差分阻抗的对称性,使得通信质量提高。
[3.第三实施例]
下面给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3的描述。该实施例包括提供三个传输单元和三个接收单元。应当注意,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基本相同的组成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图28示出了通信系统3的一个配置示例。通信系统3包括传输装置50和传输路径140。
传输装置50包括延迟单元51、延迟单元52和延迟单元53。延迟单元51延迟时钟信号TxCK,并将延迟的时钟信号供应到传输单元201。延迟单元52延迟时钟信号TxCK,并且将延迟的时钟信号供应到传输单元202。延迟单元53延迟时钟信号TxCK,并将延迟的时钟信号供应到传输单元203。在该示例中,延迟单元51和延迟单元53中的延迟量被设定为比延迟单元52中的延迟量更大的值。
传输路径140包括线150A1、线150B1和线150C1,线150A2、线150B2和线150C2,线150A3、线150B3和线1150C3以及线GL1和GL2。线150A1传输信号SIGA1。线150B1传输信号SIGB1。线150C1传输信号SIGC1。换句话说,线150A1、线150B1和线150C1构成单个三线。同样,线150A2传输信号SIGA2。线150B2传输信号SIGB2。线150C2传输信号SIGC2。换句话说,线150A2、线150B2和线150C2构成单个三线。线150A3传输信号SIGA3。线150B3传输信号SIGB3。线150C3传输信号SIGC3。换句话说,线150A3、线150B3和线150C3构成单个三线。线GL1和线GL2接地。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输路径100(图11)一样,这些线形成在彼此相同的层上。在传输路径140中,线150A1、线GL1、线150A3、线150A2、线150B3、线150B2、线150B1、线150C2、线150C1、线GL2和线150C3按该顺序并排设置。
这里,线150A1、线150B1和线150C1对应于本公开中第三传输路径的“第一三重线”的一个具体示例。线150A2、线150B2和线150C2对应于本公开中第三传输路径的“第二三重线”的一个具体示例。
在传输路径140中,构成单个三线的三条线保持彼此不相邻。具体地,在传输路径140中,线150A1、线150B1和线150C1保持彼此不相邻。这使得可以允许线150A1和线150B1的差分阻抗、线150B1和线150C1的差分阻抗以及线150A1和线150C1的差分阻抗彼此接近。同样,在传输路径140中,线150A2、线150B2和线150C2保持彼此不相邻。这使得可以允许线150A2和线150B2的差分阻抗、线150B2和线150C2的差分阻抗以及线150A2和线150C2的差分阻抗彼此接近。同样,在传输路径140中,线150A3、线150B3和线150C3保持彼此不相邻。这使得可以允许线150A3和线150B3的差分阻抗、线150B3和线150C3的差分阻抗以及线150A3和线150C3的差分阻抗彼此接近。结果,在传输路径140中,可以提高差分阻抗的对称性,使得通信质量提高。
如图28所示,例如,在线150A1、线150B1和线150C1中,线150B1与线150B2和线150C2相邻。线150C1与线150C2相邻。此外,在线150A2、线150B2和线150C2中,线150A2与线150A3和线150B3相邻。线150B2与线150B3和线150B1相邻。线150C2与线150B1和线150C1相邻。此外,在线150A3、线150B3和线150C3中,线150A3与线150A2相邻。线150B3与线150A2和线150B2相邻。在如上所述的相邻线之间,存在发生串扰的可能性。因此,在通信系统3中,提供延迟单元51至延迟单元53,以便在三线之间转移信号的过渡定时。因此,在通信系统3中,可以抑制由相邻线之间的串扰引起的通信质量的劣化。
图29示意性地示出了信号的相位。在该示例中,信号SIGA1、信号SIGB1、信号SIGC1、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的相位相对于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的相位各自延迟了相位差PD。这里,相位差PD可以设定为例如单位间隔U1的大约一半。
在通信系统3中,如图29所示,可以在三线之间转移信号的过渡定时。结果,在通信系统3中,由于过渡定时的转移,即使在相邻线之间发生串扰,也可以降低眼睛开度变窄的可能性。这使得可以抑制通信质量的劣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单一三线的三条线彼此不相邻。因此,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的过渡定时在三线之间转移。因此,可以抑制通信质量的劣化。
[修改示例3-1]
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接地线GL1和接地线GL2。但是,这是非限制性的。在下文中,通过给出一些示例来详细描述该修改示例。
图30示出了根据本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3A的一个配置示例。通信系统3A包括传输路径140A。传输路径140A包括线150A1、线150B1和线150C1,线150A2、线150B2和线150C2以及线150A3、线150B3和线150C3。换句话说,与根据前述实施例的传输路径140(图28)不同,传输路径140A没有接地线。在传输路径140A中,线150A1、线150A2、线150A3、线150B1、线150B2、线150B3、线150C1、线150C2和线150C3按该顺序并排设置。因此,在传输路径140A中,构成单个三线的三条线彼此不相邻。
图31示意性地示出了通信系统3A中的信号的相位。在该示例中,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的相位各自从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的相位延迟了相位差PD1。信号SIGA3、信号SIGB3、信号SIGC3的相位各自从信号SIGA2、信号SIGB2、信号SIGC2的相位延迟了相位差PD2。这里,相位差PD1和相位差PD2可以各自设定为例如单位间隔U1的大约1/3。
图32示出了根据本修改示例的另一通信系统3B的一个配置示例。图33示意性地示出了通信系统3B中的信号的相位。通信系统3B包括传输路径140B。在传输路径140B中,线150A1、线150A3、线150A2、线150B1、线150B2、线150B3、线150C2、线150C1和线150C3按该顺序并排设置。在该示例中,如图33所示,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的相位各自从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的相位延迟了相位差PD1。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的相位各自从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的相位延迟了相位差PD2。
图34示出了根据该修改示例的另一通信系统3C的一个配置示例。图35示意性地示出了通信系统3C中的信号的相位。通信系统3C包括传输路径140C。在传输路径140C中,线150A1、线150A3、线150A2、线150B3、线150B2、线150B1、线150C2、线150C1和线150C3按该顺序并排设置。在该示例中,如图35所示,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的相位各自从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的相位延迟了相位差PD1。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的相位各自从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的相位延迟了相位差PD2。
[修改示例3-2]
在前述实施例中,延迟单元51至延迟单元53将时钟信号TxCK延迟预定量,但这是非限制性的。可以调整延迟单元51至延迟单元53中的延迟量。以下,对本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3D进行详细描述。
图36示出了根据该修改示例的通信系统3D的一个配置示例。通信系统3D包括传输装置50D、传输路径140和接收装置60D。
传输装置50D包括处理器单元54D、接收单元56D、控制单元57D和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
处理器单元54D执行预定处理以生成过渡信号TxF10至过渡信号TxF16、过渡信号TxR10至过渡信号TxR16、过渡信号TxP10至过渡信号TxP16、过渡信号TxF20至过渡信号TxF26、过渡信号TxR20至过渡信号TxR26、过渡信号TxP20至过渡信号TxP26、过渡信号TxF30至过渡信号TxF36、过渡信号TxR30至过渡信号TxR36以及过渡信号TxP30至过渡信号TxP36,与处理器12E一样。处理器单元54D包括数据发生器单元55D。数据发生器单元55D在校准模式下生成用于校准的数据(过渡信号)。利用这种配置,处理器单元54D在校准模式下,将由数据发生器单元55D生成的数据作为过渡信号TxF10至过渡信号TxF16、过渡信号TxR10至过渡信号TxR16、过渡信号TxP10至过渡信号TxP16、过渡信号TxF20至过渡信号TxF26、过渡信号TxR20至过渡信号TxR26、过渡信号TxP20至过渡信号TxP26、过渡信号TxF30至过渡信号TxF36、过渡信号TxR30至过渡信号TxR36以及过渡信号TxP30至过渡信号TxP36。
接收单元56D接收从接收装置60D供应的控制信号CTL,并向控制单元57D供应包括在控制信号CTL中的比较结果信息INF(稍后描述)。控制单元57D基于比较结果信息INF来设定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中的每一个的延迟量。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根据来自控制单元57D的指令,将时钟信号TxCK延迟了延迟量。
接收装置60D包括处理器单元64D和传输单元66D。与处理器单元32E一样,处理器单元64D基于过渡信号RxF1、过渡信号RxR1和过渡信号RxP1以及时钟信号RxCK1,基于过渡信号RxF2、过渡信号RxR2和过渡信号RxP2以及时钟信号RxCK2,并且基于过渡信号RxF3、过渡信号RxR3和过渡信号RxP3以及时钟信号RxCK3执行预定处理。处理器单元64D包括数据比较单元65D。数据比较单元65D在校准模式下将具有预定数据(过渡信号)的过渡信号RxF1、过渡信号RxR1、过渡信号RxP1、过渡信号RxF2、过渡信号RxR2、过渡信号RxP2、过渡信号RxF3、过渡信号RxR3和过渡信号RxP3进行比较,以生成比较结果信息INF。预定数据对应于由数据发生器单元55D生成的用于校准的数据。传输单元66D基于比较结果信息INF生成控制信号CTL,并将控制信号CTL传输到传输装置50D。
在通信系统3D中,在校准模式中,首先,传输装置50D的数据发生器单元55D生成用于校准的数据(过渡信号)。控制单元57D设定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中的延迟量。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根据来自控制单元57D的指令,将时钟信号TxCK各自延迟了延迟量。传输单元201基于从延迟单元51D供应的时钟信号生成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传输单元202基于从延迟单元52D供应的时钟信号生成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并且基于从延迟单元53D供应的时钟信号生成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
此外,接收装置60D的接收单元401基于信号SIGA1、信号SIGB1和信号SIGC1生成过渡信号RxF1、过渡信号RxR1和过渡信号RxP1以及时钟信号RxCK1。接收单元402基于信号SIGA2、信号SIGB2和信号SIGC2生成过渡信号RxF2、过渡信号RxR2和过渡信号RxP2以及时钟信号RxCK2。接收单元403基于信号SIGA3、信号SIGB3和信号SIGC3生成过渡信号RxF3、过渡信号RxR3和过渡信号RxP3以及时钟信号RxCK3。数据比较单元65D将过渡信号RxF1、过渡信号RxR1、过渡信号RxP1、过渡信号RxF2、过渡信号RxR2、过渡信号RxP2、过渡信号RxF3、过渡信号RxR3和过渡信号RxP3与预定数据(过渡信号)进行比较,以生成比较结果信息INF。传输单元66D基于比较结果信息INF生成控制信号CTL,并将控制信号CTL传输到传输装置50D。
此外,传输装置50D的接收单元56D接收从接收装置60D供应的控制信号CTL,并向控制单元57D供应包括在控制信号CTL中的比较结果信息INF。控制单元57D顺序地改变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中的延迟量,并且顺序地获取比较结果信息INF。此外,控制单元57D获取使得可以正常进行通信的每个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中的延迟量的范围。具体地,例如,在两个延迟单元51D至延迟单元53D被聚焦的情况下,延迟量的设定顺序地从使偏斜最大化的设定变为使偏斜最小化的设定,以获取使得可以正常进行通信的延迟量的范围。此外,控制单元57D基于所获取的延迟量的范围来确定延迟量,以增加操作余量。具体地,例如,可以基于使得可以正常进行通信的延迟量的范围的中心值来确定延迟量。
[修改示例3-3]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相邻线中的信号的过渡定时彼此转移,但这是非限制性的。例如,即使相邻行中的信号的过渡定时基本一致,在通信质量不如此显着地降低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转移过渡定时。
[4.应用示例]
接下来给出在前述实施例和修改示例中描述的通信系统的应用示例的描述。
图37示出了应用根据前述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智能手机300(多功能移动电话机)的外观。智能手机300可以配备有各种装置。根据前述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被应用于在装置之间执行数据交换的通信系统。
图38示出了在智能电话300中利用的应用处理器310的一个配置示例。应用处理器31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311、存储器控制单元312、电源控制单元313、外部接口314、GPU(图形处理单元)315、媒体处理器单元316、显示器控制单元317和MIPI(移动工业处理器接口)接口318。CPU 311、存储器控制单元312、电源控制单元313、外部接口314、GPU 315、媒体处理器单元316和显示器控制单元317在该示例中耦合到系统总线319,并且能够通过系统总线319执行彼此的数据交换。
CPU 311根据程序处理由智能电话300处理的各种信息。存储器控制单元312控制CPU311在执行信息处理时使用的存储器501。电源控制单元313控制智能手机300的电源。
外部接口314是用于与外部装置通信的接口。在该示例中,外部接口314耦合到无线通信单元502和图像传感器410。无线通信单元502执行与移动电话的基站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单元502构造成使得无线通信单元502包括基带单元和RF(射频)前端单元,但不限于此。图像传感器410获取图像。图像传感器410构造成使得图像传感器410包括CMOS传感器,但不限于此。
GPU 315执行图像处理。媒体处理器单元316处理诸如声音、字符和图形的信息。显示器控制单元317通过MIPI接口318控制显示器50。MIPI接口318将图像信号传输到显示器504。作为图像信号,例如,可以使用YUV系统、RGB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信号。例如,根据前述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被应用于MIPI接口318和显示器504之间的通信系统。
图39示出了图像传感器410的一个配置示例。图像传感器410包括传感器单元411、ISP(图像信号处理器)412、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编码器413、CPU 414、RAM(随机存取存储器)415、ROM(只读存储器)416、电源控制单元417、I2C(内部集成电路)接口418和MIPI接口419。这些块在该示例中各自耦合到系统总线420并且能够通过系统总线420执行彼此的数据交换。
传感器单元411获取图像,并且由例如CMOS传感器构成。ISP 412对由传感器单元411获取的图像执行预定处理。JPEG编码器413对由ISP 412处理的图像进行编码,以生成JPEG形式的图像。CPU 414根据程序控制图像传感器410的每个块。RAM 415是CPU 414在执行图像处理时使用的存储器。ROM 416将要执行的程序存储在CPU414中。电源控制单元417控制图像传感器410的电源。I2C接口418接收来自应用处理器310的控制信号。此外,尽管未示出,图像传感器410除了控制信号之外还从应用处理器310接收时钟信号。具体地,图像传感器410经配置以能够基于具有各种频率的时钟信号进行操作。MIPI接口419将图像信号传输到应用处理器310。例如,作为图像信号,可以使用YUV系统、RGB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信号。例如,根据前述示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被应用于MIPI接口419和应用处理器310之间的通信系统。
尽管通过给出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示例以及用于电子设备的应用示例已经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技术的内容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在前述示例实施例中,传输路径由带状线构成。但是,这是非限制性的。或者,例如,如图40和图41所示,传输路径可以由微带状线构成。图40示出了根据该修改示例并且对应于传输路径100(图11)的传输路径800的一个配置示例。传输路径800包括电介质层802、导电层803以及线810A、线810B和线810C。电介质层802和导电层803被堆叠。此外,线810A、线810B和线810C形成在电介质层802的表面上。图41示出了根据该修改示例并且对应于传输路径120(图24)的另一传输路径820的一个配置示例。传输路径820包括线830A、线830B和线830C。线830A和线830C形成在电介质层802的表面上,而线830B形成在电介质层802内。
此外,例如,在前述的示例实施例中,在输出端ToutA的电压被设定在中值电平电压VM的情况下,例如,使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中的两个达到“1”其余的达到“0”,而例如,使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中的两个达到“1”,其余的达到“0”。但是,这是非限制性的。另选地,例如,可以使所有控制信号PU1A至控制信号PU5A以及控制信号PD1A至控制信号PD5A达到“0”。因此,在驱动器单元29A中,五个晶体管91和五个晶体管94截止,使得输出阻抗成为高阻抗。此时,由接收单元40的电阻41A至电阻41C将输出端ToutA的电压设定在中值电平电压VM。
应注意,该技术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线;
具有比第一线的特性阻抗高的特性阻抗的第二线;以及
第三线,
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2)根据(1)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按顺序设置在彼此相同的层上,并且
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第三线的特性阻抗。
(3)根据(1)或(2)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二线是使用具有比第一线高的电阻率的材料形成的。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二线比第一线包括更多的杂质。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二线的宽度小于第一线的宽度。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
电介质层;
第一导电层;以及
第二导电层,
第一导电层、电介质层和第二导电层按顺序堆叠,并且
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形成在电介质层的内部彼此不同的层上。
(7)根据(6)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一导电层形成在对应于第一线的区域中以及对应于第三线的区域中。
(8)根据(1)至(5)中任一项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
电介质层;以及
导电层,
电介质层和导电层被堆叠,并且
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形成在电介质层与设置有导电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9)根据(6)至(8)中任一项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二线附近的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低于第一线附近的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
(10)根据(1)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
电介质层;
第一导电层;以及
第二导电层,
第一导电层、电介质层和第二导电层按顺序堆叠,
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按顺序堆叠在电介质层的内部彼此不同的层上,并且
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第三线的特性阻抗。
(11)一条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线,形成在第一层中;
第二线,形成在第二层中;以及
第三线,形成在第一层中,
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12)根据(11)的传输路径,其中
在与堆叠层的方向交叉的平面中,第二线布置在第一线和第三线之间。
(13)根据(12)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第四线、第五线和第六线,其中
第五线形成在第一层中,
第四线和第六线形成在第二层中,
第一线与第四线相对,
第二线与第五线相对,以及
第三线与第六线相对。
(14)一种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且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一符号;以及
第二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二符号,
第二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一条线被设置在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两条线之间。
(15)根据(14)的传输路径,其中
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配置为彼此不相邻。
(16)根据(14)或(15)的传输路径,其中
由第一三重线传输的信号的第一过渡定时与由第二三重线传输的信号的第二过渡定时彼此不同。
(17)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传输装置;
接收装置;以及
传输路径,其从传输装置向接收装置传输信号,
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线,
具有比第一线的特性阻抗高的特性阻抗的第二线,以及
第三线,以及
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1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传输装置;
接收装置;以及
传输路径,其从传输装置向接收装置传输信号,
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线,形成在第一层中,
第二线,形成在第二层中,以及
第三线,形成在第一层中,以及
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中的信号的组合的符号。
(1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传输装置;
接收装置;以及
传输路径,其从传输装置向接收装置传输信号,
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且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一符号;以及
第二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二符号,
第二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一条线被设置在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两条线之间。
(20)根据(19)的通信系统,其中
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相位调整器单元,其调整第一三重线的三条线中的信号的相位;以及
第二相位调整器单元,其调整第三三线的三条线中的信号的相位。
(21)根据(20)的通信系统,其中
传输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传输包括预定数据模式的信号,并且基于包含预定数据模式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中的接收结果来控制第一相位调整器单元和第二相位调整器单元。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5月13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5-97930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可以发生,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传输路径,包括:
传输第一信号的第一线;
具有比所述第一线的特性阻抗高的特性阻抗的传输第二信号的第二线;以及
传输第三信号的第三线,
所述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所述第一线中的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线中的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线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的组合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各自在三个电压电平之间进行过渡,
所述第一线、所述第二线和所述第三线按顺序设置在彼此相同的层上,并且
所述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所述第三线的特性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输路径,其中,
所述第二线是使用具有比所述第一线高的电阻率的材料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所述第二线比所述第一线包括更多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所述第二线的宽度小于所述所述第一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
电介质层;
第一导电层;以及
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按顺序堆叠,并且
所述第一线、所述第二线和所述第三线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线的区域中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三线的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
电介质层;以及
导电层,
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导电层被堆叠,并且
所述第一线、所述第二线和所述第三线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层的与设置有所述导电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所述第二线附近的所述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低于所述第一线附近的所述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
电介质层;
第一导电层;以及
第二导电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电介质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按顺序堆叠,
所述第一线、所述第二线和所述第三线按顺序配置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内部彼此不同的层上,并且
所述第二线的特性阻抗高于所述第三线的特性阻抗。
10.一种传输路径,包括:
传输第一信号的第一线,形成在第一层中;
传输第二信号的第二线,形成在第二层中;以及
传输第三信号的第三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层中,
所述传输路径传输对应于所述第一线中的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线中的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线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的组合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各自在三个电压电平之间进行过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在与各层的堆叠方向交叉的平面中,所述第二线布置在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三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包括第四线、第五线和第六线,其中
所述第五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层中,
所述第四线和所述第六线形成在所述第二层中,
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四线相对,
所述第二线与所述第五线相对,并且
所述第三线与所述第六线相对。
13.一种传输路径,包括:
第一三重线,包括三条线并且传输对应于信号组合的第一符号;以及
第二三重线,包括:
传输第一信号的第一线;
传输第二信号的第二线;以及
传输第三信号的第三线,
所述第二三重线传输对应于所述第一线中的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线中的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线中的所述第三信号的组合的第二符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各自在三个电压电平之间进行过渡,
所述第二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一条线被布置在所述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中的两条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所述第一三重线中的三条线配置为彼此不相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路径,其中
由所述第一三重线传输的信号的第一过渡定时与由所述第二三重线传输的信号的第二过渡定时彼此不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97930 | 2015-05-13 | ||
JP2015-097930 | 2015-05-13 | ||
PCT/JP2016/062088 WO2016181758A1 (ja) | 2015-05-13 | 2016-04-15 | 伝送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5578A CN107615578A (zh) | 2018-01-19 |
CN107615578B true CN107615578B (zh) | 2021-03-16 |
Family
ID=5724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26053.8A Active CN107615578B (zh) | 2015-05-13 | 2016-04-15 | 传输路径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424823B2 (zh) |
JP (1) | JP6652131B2 (zh) |
KR (1) | KR102504374B1 (zh) |
CN (1) | CN107615578B (zh) |
DE (1) | DE112016002152T5 (zh) |
TW (1) | TWI732753B (zh) |
WO (1) | WO20161817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0610B2 (ja) * | 2016-06-13 | 2019-07-1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伝送特性測定方法及び伝送特性測定装置 |
CN114552155B (zh) * | 2022-04-25 | 2022-07-05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双模传输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41088A (en) * | 1981-12-31 | 1984-04-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tripline cable with reduced crosstalk |
US5408053A (en) * | 1993-11-30 | 1995-04-18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Layered planar transmission lines |
CN2877053Y (zh) * | 2005-12-16 | 2007-03-07 | 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 | 双层介质层微带定向耦合器 |
CN102057483A (zh) * | 2008-06-06 | 2011-05-11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多层配线基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60861B2 (ja) | 1993-03-02 | 2003-01-07 | 株式会社ソニー木原研究所 | シリアルディジタルデータの伝送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
US5805030A (en) | 1995-08-04 | 1998-09-08 | Apple Computer, Inc. | Enhanced signal integrity bus having transmission line segments connected by resistive elements |
JP3255118B2 (ja) * | 1998-08-04 | 2002-02-1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伝送線路および伝送線路共振器 |
US6975189B1 (en) * | 2000-11-02 | 2005-12-13 | Telasic Communications, Inc. | On-chip multilayer metal shielded transmission line |
US6953698B2 (en) * | 2003-06-19 | 2005-10-11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for making microwave circuits |
JP4150977B2 (ja) | 2004-09-30 | 2008-09-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差動伝送路の配線パターン構造 |
US8064535B2 (en) | 2007-03-02 | 2011-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hree phase and polarity encoded serial interface |
FR2931301B1 (fr) * | 2008-05-19 | 2011-09-02 | St Microelectronics Sa | Guide d'onde coplanaire |
JP5610099B2 (ja) * | 2012-02-21 | 2014-10-2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高周波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
US20140055215A1 (en) * | 2012-08-23 | 2014-02-27 | Harris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element filters for ultra-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
JP6163930B2 (ja) * | 2013-07-18 | 2017-07-19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装置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
-
2016
- 2016-03-29 TW TW105109915A patent/TWI732753B/zh active
- 2016-04-15 US US15/561,719 patent/US104248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15 WO PCT/JP2016/062088 patent/WO20161817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4-15 KR KR1020177031573A patent/KR1025043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4-15 CN CN201680026053.8A patent/CN107615578B/zh active Active
- 2016-04-15 JP JP2017517842A patent/JP66521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4-15 DE DE112016002152.6T patent/DE112016002152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8-06 US US16/532,763 patent/US1077786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41088A (en) * | 1981-12-31 | 1984-04-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tripline cable with reduced crosstalk |
US5408053A (en) * | 1993-11-30 | 1995-04-18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Layered planar transmission lines |
CN2877053Y (zh) * | 2005-12-16 | 2007-03-07 | 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 | 双层介质层微带定向耦合器 |
CN102057483A (zh) * | 2008-06-06 | 2011-05-11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多层配线基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52131B2 (ja) | 2020-02-19 |
DE112016002152T5 (de) | 2018-02-15 |
TW201640461A (zh) | 2016-11-16 |
TWI732753B (zh) | 2021-07-11 |
WO2016181758A1 (ja) | 2016-11-17 |
KR102504374B1 (ko) | 2023-02-28 |
US10777867B2 (en) | 2020-09-15 |
JPWO2016181758A1 (ja) | 2018-03-01 |
US20180108967A1 (en) | 2018-04-19 |
CN107615578A (zh) | 2018-01-19 |
KR20180006374A (ko) | 2018-01-17 |
US20200036073A1 (en) | 2020-01-30 |
US10424823B2 (en) | 2019-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36882B2 (en)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configurable on-die termination | |
EP2652874B1 (en) | Pre-emphasis technique for on-chip voltage-driven single-ended-termination drivers | |
US8724678B2 (en)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wireline applications using differential signal compensation | |
JP6451738B2 (ja)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090066376A1 (en) | Equalizing Transceiver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 |
WO2009058790A1 (en) | Signaling with superimposed differential-mode and common-mode signals | |
US20060290439A1 (en) | Voltage mode driver with current mode equalization | |
US8989238B2 (en) | Bi-directional interface circuit having a switchable current-source bias | |
CN107615578B (zh) | 传输路径 | |
KR102383185B1 (ko) | 수신 장치, 송신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 |
US10516556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537685B2 (en) | 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ation for current-mode logic with transformer | |
US20150076703A1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pads | |
US20220060357A1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8139991B (zh) | 具有可调电压和端接的存储器接口以及使用方法 | |
US7859309B2 (en) | Clock tree distributing method | |
US10090881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WO2015198804A1 (ja)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6569682B2 (ja) |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11010066A (ja) | 送信回路 | |
KR20190089453A (ko) | 교류 터미네이션 및 능동 인덕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것의 인터페이스 설정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