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362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362B
CN107615362B CN201680027930.3A CN201680027930A CN107615362B CN 107615362 B CN107615362 B CN 107615362B CN 201680027930 A CN201680027930 A CN 201680027930A CN 107615362 B CN107615362 B CN 107615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case
case
display device
rear cas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79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362A (zh
Inventor
米丸慎一郎
原岛克己
岩元隆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Infront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Infrontia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Infront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5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包括:前壳,其具有触摸面板;和后壳(20),其包括锁定单元和显示单元(26),所述锁定单元构造为用于调控前壳的运动,其中通过如下方式将前壳安装到后壳(20):将在前壳的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的突起插入到在后壳(20)的外边缘部分中形成的引导凹槽(212)中,以使得前壳与后壳(20)接触,随后沿着引导凹槽(212)移动前壳以使得突起与引导凹槽(212)接合,并且将后壳(20)的锁定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调控前壳的运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用作电子装置(诸如销售点(POS)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或用作作为电子装置的一个构件的、与电子装置的主体一体地构造的显示部。
通常,包括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包括诸如液晶面板的显示单元、布置在显示单元的前侧上的触摸面板,和构造成容纳且支撑显示单元和触摸面板的外壳。当长时间使用包括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时,存在如下风险,即,包括有背光单元的显示单元可能出故障,并且触摸面板也可能出故障。当进行触摸面板的维护检查、维修或更换时,一般来说,触摸面板不能从显示装置中移除,除非通过打开外壳的工作、松开用于将显示单元固定到外壳的螺丝的工作等来移除显示单元。因此,存在装置的可维护性缺点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不存在上述问题,并且使得能够容易地更换触摸面板。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在显示单元的前侧上叠置的触摸面板,和构造为容纳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的外壳。该外壳包括安设显示单元的后壳和安设触摸面板的前壳。前壳被能移除地安装到后壳,而不需要用于安装和移除的工具。构造为用于使前壳的爪从后壳的凹部脱离的脱离机构设置在后壳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3-97013 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的问题在于,构造为用于使前壳从后壳脱离的脱离机构使得显示装置的结构复杂化,结果增大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不包括导致上述问题的脱离机构,并且具有简单的结构和优异的可维护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考虑到上述问题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前壳,其包括触摸面板;和后壳,其包括锁定单元和显示单元,该锁定单元构造成用于调控前壳的运动,其中通过如下方式将前壳安装到后壳:将在前壳的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的突起插入到在后壳的外边缘部分中形成的引导凹槽中,以使得前壳与后壳接触,随后沿着引导凹槽移动前壳以使得突起与引导凹槽接合,并且将后壳的锁定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调控前壳的运动。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简单结构和优异的可维护性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包括POS终端装置的视图,该POS终端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侧视图。
图2包括从前侧看的图1示意的显示装置中的前壳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分解透视图。
图3包括从背侧看的图2示意的前壳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分解透视图。
图4包括沿着线A-A剖切的、图3示意的前壳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底视图。
图5包括沿着线B-B剖切的、图3示意的前壳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顶视图。
图6包括沿着线C-C剖切的、图3示意的前壳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侧视图。
图7是图3示意的前壳的局部放大图,其中(a)是左上部的放大图,并且(b)是左下部的放大图。
图8是用于示意从图1示意的显示装置移除前壳的状态的视图。
图9A是从前侧看的设置在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后壳中的外框架的透视图。
图9B是从背侧看的设置在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后壳中的外框架的透视图。
图9C是从前侧看的设置在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后壳中的内框架的透视图。
图9D是从背侧看的设置在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后壳中的内框架的透视图。
图9E是从前侧看的外框架的透视图,其中内框架置放在内侧。
图9F是从背侧看的外框架的透视图,其中内框架置放在内侧。
图10包括被安装到图9示意的后壳的锁定杆的视图,其中(a)是从前侧看的透视图,(b)是从背侧看的透视图,并且(c)是分解透视图。
图11A包括安装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壳的顶盖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b)是从前侧看的前视图,并且(c)是侧视图。
图11B包括安装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壳的顶盖的视图,其中(d)包括从背侧看的前视图及在顶盖中的四个位置处截取的截面图。
图12A包括安装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壳的后盖的视图,其中(a)是从背侧看的透视图,并且(b)是从前侧看的透视图。
图12B包括安装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后壳的后盖的视图,其中(c)是前视图,并且(d)是侧视图。
图13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的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局部放大图。
图14是从另一不同角度看的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视图,其中(a)是透视图,并且(b)是局部放大图。
图15包括用于示意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安装前壳的方法的视图,其中(a)是从后部看的透视图,(b)是围绕中部的截面图,并且(c)是(b)的局部放大图。
图16包括用于示意图15示意的显示装置的前壳被向下拉拽并被锁定的状态的视图,其中(a)是从后部看的透视图,(b)是中央部分的截面图,并且(c)是图16(b)的局部放大图。
图17包括用于示意显示装置的锁定提醒机构的视图,图中(a)是顶视图,并且(b)是沿着线E-E剖切的视图。
图18包括用于示意显示装置的锁定提醒机构的视图,其中(a)是顶视图,并且(b)是沿着线E-E剖切的视图。
图19包括用于示意显示装置的锁定提醒机构的视图,其中(a)是当顶盖要被安装到显示装置时、沿着图18中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并且(b)是从顶部看的、沿着线G-G切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绘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被解释为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
图1(a)是用于示意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的电子装置(例如,POS终端装置1)的整体图像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POS终端装置1是通过利用倾斜铰链单元4将作为显示部的显示装置2与基座3彼此联接而获得的。显示装置2包括触摸面板、液晶显示器(LCD)或类似的显示单元、构造为对POS终端装置执行总体控制的控制单元,以及其它的内置构件。基座包括AC/DC电源装置和其它的内置构件。显示装置2可以包括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并且基座3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和AC/DC电源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包括显示单元26(见图8)、叠置在显示单元26的前侧上的触摸面板11(见图2),和构造为容纳触摸面板11和显示单元26的外壳。该外壳包括安设有显示单元26的后壳20(见图8)和安设有触摸面板11的前壳10(见图2)。前壳10被能移除地安装到后壳20,而不需要用于安装和移除的工具。前壳10具有开口部分,在叠置的触摸面板11和显示单元26中的触摸检测区域和可视区域通过该开口部分暴露。
显示装置2还包括侧盖23、顶盖24和后盖25,其能够被各自地移除,并且稍后描述。侧盖23、顶盖24和后盖25通过使用装配结构而被固定到显示装置2,并且能够在不需要专门工具的情况下容易地移除,所述装配结构例如是接合突起和接合孔的组合,以及接合突起和引导凹槽的组合,这在下面描述。
参考图2到图7,描述显示装置2的前壳10。图2(a)是从前侧看的、图1示意的显示装置2的前壳10的透视图。图2(b)是其中图2(a)的前壳10被拆解的分解透视图。如图2所示意地,前壳10包括触摸面板11、安装到触摸面板11的连接缆线12、几片双面涂覆带13和前边框14。图3(a)是从背侧看的前壳10的透视图。图3(b)是图3(a)的前壳10的分解透视图。
触摸面板11具有厚度为几毫米的板状形状,并且经由连接缆线12被电连接到构造为用于控制电子装置的控制单元和其它内置构件。触摸面板11通过使用双面涂覆带13被固定到前边框14。前边框14设置成框架形状(相框形状),并且前边框14的中心处的开口向外侧暴露显示单元26(见图8)。在该实施例中,触摸面板11安装到前边框14的前侧。然而,触摸面板11可以被安装到前边框14的背侧,并且通过前边框14中的开口被暴露。在前壳10的前边框14的背侧上,例如设置了稍后描述的接合突起141和突出部分142。
图4(a)是沿着线A-A剖切的、图2和图3示意的前壳10的视图。图4(b)是图4(a)的前壳10的底视图。三个接合突起141沿着前壳10的顶部的内周边边缘形成。两个突出部分142在前壳10的顶部的内侧上形成。
当前壳10要被安装到后壳20时,接合突起141与在后壳20中形成的接合凹部211接合。当锁定杆214从第一位置(解锁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锁定位置)时,突出部分142和锁定杆214(图10)至少部分地沿着竖直方向彼此交迭,由此调控前壳10的向上运动。具体地,突出部分142位于锁定杆214的一部分的下方。
图5(a)是沿着线B-B剖切的、图2和图3示意的前壳10的视图。图5(b)是图5(a)的前壳10的顶视图。五个接合突起143沿着前壳的底部的内周边边缘形成。当前壳10要被安装到后壳20时,接合突起143与在后壳20中形成的接合凹部213(图9A)接合。
图6(a)是沿着线C-C剖切的、图2和图3示意的前壳10的视图。图6(b)是图6(a)的前壳10的底视图。三个接合突起144沿着前壳10的侧部的内周边边缘形成。在图6的实例中,示意了前壳10的一个侧部,并且还沿着另一个侧部的内周边边缘形成有三个接合突起144。总共六个接合突起144沿着左侧上的侧部和右侧上的侧部的内周边边缘形成。当前壳10要被安装到后壳20时,接合突起144与在后壳20中形成的引导凹槽212(图9A)接合。
图7(a)是图2和图3示意的前壳10的左上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b)是图7(a)的前壳10的左下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上所述,前壳10具有在顶部中沿着内周边边缘的接合突起141、在底部中沿着内周边边缘的接合突起143、在侧部中沿着内周边边缘的接合突起144,和在顶部的内侧上的突出部分142。接合突起141、143和144通过接合它们的在后壳20中的相应的接合凹部211、213和引导凹槽212而被固定,并且前壳10能够容易地被移除,而不需要专门的工具。
接着,参考图8到图10、图13和图14,描述显示装置2的后壳20。图8是用于示意前壳10被从图1(a)示意的显示装置2移除的状态的透视图。在图8中,显露出设置在后壳20中的显示单元26。在维护时,前壳10从显示装置2移除,从而能够容易地对触摸面板11和显示单元26进行更换或其它工作。图13和图14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2的视图。图13(a)是侧透视图,并且图13(b)是图13(a)的局部放大图。图14(a)是顶透视图,并且图14(b)是图14(a)的局部放大图。在后壳20的侧面中形成的引导凹槽212向下延伸,如图13和图14示意地。
在前壳10从显示装置2移除的状态下,作为显示装置2的一部分的、后壳20的内部被暴露。后壳20包括稍后描述的外框架21和内框架22。外框架21和内框架22设置有接合凹部211、引导凹槽212、接合凹部213和锁定杆(锁定装置、锁定单元)214。侧盖23、顶盖24和后盖25被能移除地安装到后壳20的外侧。
图9A是从前侧看的、设置在图8示意的后壳20中的外框架21的透视图。图9B是从背侧看的外框架21的透视图。外框架21是由树脂制成的模制品。在外框架21的顶部外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有与前壳10的接合突起141对应的三个接合凹部211。在外框架21的底部外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有与前壳10的接合突起143对应的五个接合凹部213。在外框架21在右侧和左侧上的侧部外周边边缘部分中的每一个中形成有与前壳10的接合突起144对应的三个引导凹槽212。
外框架21的上侧具有两个中空部分,并且在每一个中空部分中设置有一个锁定杆214。当锁定杆214处于第一位置(解锁位置)时,在前壳10中形成的突出部分142不妨碍从后壳20移除前壳10的动作。当锁定杆214处于第二位置(锁定位置)时,锁定杆214移动到突出部分142上方的位置,并且因此调控前壳10的向上运动,由此调控从后壳20移除前壳10的动作。简言之,在锁定状态中,前壳10不能被从后壳20移除。
在外框架21的背侧上,形成顶盖定位凹部215和顶盖接合孔216。顶盖定位凹部215与顶盖24的第一定位突起245接合(图11)。顶盖接合孔216与顶盖24的接合爪243接合。此外,还形成有后盖突出部分接触位置217和后盖接合孔218。后盖突出部分接触位置217与后盖25的突出部分252接合。后盖接合孔218与后盖25的接合突起253接合。
图9C是从前侧看的、设置在图8示意的显示装置的后壳20中的内框架22的透视图。图9D是从背侧看的、图8示意的内框架22的透视图。内框架22是通过组合多个弯曲的金属板而获得的框架。图9E是从前侧看的外框架21的透视图,其中内框架22容纳在内侧。图9F是从背侧看的外框架21的透视图,其中内框架22容纳在内侧。在将形成于内框架22中的四个螺钉孔(screw hole)222和形成于外框架21中的四个旋拧孔(screwing hole)219彼此齐平地放置时,把将内框架22容纳在内侧的外框架21在四个位置处拧紧。通过在具有螺钉孔的四个旋拧突起221中使用螺钉,将显示单元26安装于此。然后,侧盖23、顶盖24和后盖25被能移除地安装。控制单元等被内置于内框架22中。通过将前壳10安装到如此组装的后壳20,完成了显示装置2。
图10(a)是从前侧看的、设置在图9示意的外框架21中的锁定杆214的透视图。图10(b)是从背侧看的锁定杆214的透视图。图10(c)是锁定杆214的分解透视图。锁定杆214包括锁定杆调控部分214a和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是通过在矩形板状部件上设置接合爪、突出部分等而获得的。在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前侧上,在两个位置中形成了与在锁定杆调控部分214a中形成的孔接合的接合爪,并且形成了在形成于锁定杆调控部分214a中的中空突起中插入的突出部分。在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背侧上,形成了用于使锁定杆2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把手部分,和箭头形式的引导标记。
锁定杆调控部分214a是通过将与接合爪对应的孔以及突起设置于矩形板形部件而获得的。与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接合爪对应的孔在两个位置中形成,并且在中心处形成中空突起。在维护触摸面板11或其它构件时,通过按照在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上形成的引导标记,将锁定杆214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而将前壳10解锁,由此能够从后壳20移除前壳10。在完成维护之后,通过按照引导标记,将锁定杆21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而锁定前壳10,并且因此前壳10不再能够被从后壳20移除。
接着,参考图11A和图11B描述安装到显示装置2的顶盖24。图11A(a)是安装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的顶盖24的透视图。图11A(b)是从前侧看的顶盖24的前视图。图11A(c)是顶盖24的侧视图,图11B(d)包括从背侧看的顶盖24的前视图,和在顶盖24中的四个位置处截取的截面图。三个接合突起241和两个突出部分242在顶盖24的上部中形成。当顶盖24要被安装到后壳20时,接合突起241与在后壳中形成的接合凹部211接合。当锁定杆214处于第一位置(解锁位置)时,突出部分242抵靠锁定杆214的把手部分,由此阻止顶盖24被安装。
在顶盖24的下部中形成有三个接合爪243、四个接合孔244、两个第一定位突起245和四个第二定位突起246。当顶盖24要被安装到后壳20时,接合爪243与在后壳20的外框架21中形成的顶盖接合孔216接合。第一定位突起245与在后壳的外框架21中形成的顶盖定位凹部215形成接触。接合孔244与后盖25的接合突起251接合。第二定位突起246与背侧、即形成有顶盖定位凹部215的一侧形成接触。
接着,接下来参考图12A和图12B描述安装到显示装置2的后盖25。图12A(a)是从背侧看的、安装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的后盖25的透视图。图12A(b)是从前侧看的后盖25的透视图。图12B(c)是后盖25的前视图,图12B(d)是后盖25的侧视图。在后盖25的背侧上,形成有在上部中的四个接合突起251、在中部中的两个突出部分252,和在下部中的两个接合突起253。当后盖25要被安装到后壳20时,突出部分252与后盖突出部分接触位置217接合。接合突起253与在后壳20的外框架21中形成的后盖接合孔218接合。接合突起251与在顶盖24中形成的接合孔244接合。
接着,参考图15和图16描述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的方法。图15是用于示意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中,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的方法的视图。图15(a)是从后部看的透视图。图15(b)是围绕中部的截面图。图15(c)是图15(b)的局部放大图。为了方便描述,从图15和图16省略了前壳10中的触摸面板11的连接缆线12及控制单元和其它内置构件。
当要在显示装置2上执行维护工作时,工人(用户)从后壳20移除前壳10。在完成维护工作之后,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当前壳10要被从后壳20移除时,后盖25被从后壳20移除,并且顶盖24随后被移除。在锁定杆214移动到其中前壳10被解锁的第一位置之后,移除前壳10。通过采取相反的步骤,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图15示意了一种状态,其中为了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沿着前壳10的侧部的内边缘设置的接合突起144被插入到沿着后壳20的外框架21的侧部的外边缘设置的引导凹槽212中,以使得前壳10与后壳20形成接触。
图16是用于示意图15示意的显示装置2的前壳10被向下拉拽并且被锁定的状态,即前壳10到后壳20的安装已经完成的状态的视图。图16(a)是从后部看的显示装置2的透视图。图16(b)是显示装置2的中央部分的截面图。图16(c)是图16(b)的局部放大图。通过沿着引导凹槽212向下移动处于图15示意的状态中的前壳10,使得在前壳10中在多个位置中设置的接合部分与它们的、在后壳20中在多个位置中设置的相应的接合部分接合,并且然后将锁定杆214移动到前壳10在此处被锁定的第二位置,完成了前壳10到后壳20的安装。
在前壳10到后壳20的安装已经完成的状态下,在前壳10中设置在多个位置中的接合部分与它们的、在后壳20中设置在多个位置中的相应的接合部分接合。具体地,在前壳10的顶部(在顶部的内侧上)中沿着内周边边缘的接合突起141、在前壳10的右侧上和左侧上的侧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4,和在前壳10的底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3,分别接合沿着后壳20的顶部外周边边缘的接合凹部211、沿着后壳2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外周边边缘的引导凹槽212,和沿着后壳20的底部外周边边缘的接合凹部213。锁定杆214位于设置在前壳10的顶部的内侧上的突出部分142上方,以如图16(c)示意地调控前壳10的向上运动。换言之,图16的显示装置2处于前壳10到后壳20的安装已经完成的状态下。接着,通过使得顶盖24与给定位置形成接触并且然后向下拉拽顶盖24,顶盖24被安装到后壳20。此后,通过使得后盖25与给定位置形成接触并且然后向下拉拽后盖25,后盖25被安装到后壳20。相应地,显示装置2进入图1示意的状态中。
通过采取相反的步骤,后壳20被从前壳10移除。具体地,通过向上拉拽后盖25,后盖25被从后壳20移除,并且然后通过向上拉拽顶盖24,顶盖24被从后壳20移除。此后,锁定杆214被移动到解锁位置,并且前壳10被向上拉拽并且然后被向前拉拽,以从后壳20移除。
接着,参考图17到图19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的锁定提醒机构。图17是用于示意其中前壳10被安装到后壳20并且锁定杆214已经被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视图。图17(a)是顶视图。图17(b)是沿着线E-E(见图16(c))剖切的视图。如图17(b)示意地,锁定杆214位于前壳10的突出部分142上方,由此调控前壳10的向上运动。如图17(a)示意地,每一个锁定杆214的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把手部分被包含在后壳20的外框架21中。对于后壳20,仅示出了锁定杆214的附近部分。
当锁定杆214不处于第二位置时,前壳10可能被向上移动而不慎从后壳20移除。在该实施例中,工人(用户)能够识别出前壳10和后壳20不被锁定杆214固定(即锁定杆214不处于第二位置)。
图18是用于示意前壳10被安装到后壳20、锁定杆214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图18(a)是顶视图。图18(b)是沿着线E-E(见图16(c))剖切的视图。如图18(b)示意地,锁定杆214不位于前壳10的突出部分142上方,这允许前壳10向上移动。如图18(a)示意地,每一个锁定杆214的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把手部分不被包含在后壳20的外框架21中,并且突出到外框架21的外侧。
图19是用于示意其中顶盖要被安装到图18示意的显示装置2的状态的视图。图19(a)是沿着线F-F(见图18(a))截取的截面图。图19(b)是从顶部看的、沿着线G-G切出的显示装置2的局部截面图。如图19(a)和图19(b)示意地,顶盖24的突出部分242抵靠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把手部分,由此阻止顶盖24被安装到后壳20。这通知了工人(用户)锁定杆214不处于第二位置,换言之,工人(用户)忘记了锁定。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个效果是,因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被构造成在安设有触摸面板11的前壳10的接合部分和安设有显示单元26的后壳20的接合部分彼此接合之后,通过使用锁定杆214调控前壳10的运动,所以可以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和优异的可维护性的显示装置。
第二个效果是,由于其中当锁定杆214处于第一位置(解锁位置)时锁定杆操作部分214b的把手部分阻止顶盖24被安装的结构,工人(用户)能够认识到前壳10的运动不被调控。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设置在前壳10的侧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4、设置在前壳10的顶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1和设置在前壳10的底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3,与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设置在后壳20的侧部中的引导凹槽212、设置在后壳20的顶部中的接合凹部211和设置在后壳20的底部中的接合凹部213接合,而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替代地,可以通过使得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设置在前壳10的侧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4和设置在前壳10的顶部或底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1、143,与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设置在后壳20的侧部中的引导凹槽212、和设置在后壳20的顶部或底部中的接合凹部211、213接合,或者通过使得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设置在前壳10的侧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4与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设置在后壳20的侧部中的引导凹槽212接合,而将前壳10安装到后壳20。
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凹槽212被设置在后壳2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中,并且接合突起144被设置在前壳1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的内侧上。接合突起可以替代地被设置在后壳2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中,而引导凹槽(向上延伸)被设置在前壳1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的内侧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顶盖24和后盖25被分别设置成覆盖后壳20的背侧的盖。可替代地,顶盖24和后盖25可以被集成为一个后盖。侧盖23也可以与顶盖24和后盖25集成为一个后盖。
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凹槽212被设置在后壳2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中,接合突起144被设置在前壳10的、在右侧上和在左侧上的侧部的内侧上,并且通过使得前壳10与后壳20形成接触并且然后向下拉拽前壳10,引导凹槽212和接合突起144彼此接合。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通过使得前壳10与后壳20形成接触并且然后沿着侧部的方向移动前壳10,设置在后壳20的顶部和底部中的引导凹槽可以与作为与引导凹槽对应的接合突起而设置在前壳10的顶部的内侧上和在前壳10的底部的内侧上的接合突起144接合。简言之,前壳10通过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之一被安装到后壳20。然后,突出部分被设置在前壳10的侧面之一中,并且锁定杆214被设置在后壳20的相应侧中。在这种情形中,当锁定杆214处于解锁位置中时,侧盖23之一的突出部分抵靠锁定杆214,并且侧盖24不能被安装到后壳20,并且用户或工人因此可以识别出用户或工人忘记锁定。
在实施例中给出的前盖10的接合突起和突出部分的数目以及后盖20的锁定杆、引导凹槽、接合孔和接合凹部的数目只是实例。对于各接合部分,可以形成四个、五个或任何适当数目的接合部分。这同样适用于侧盖23、顶盖24和后盖25的接合部分。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被修改为各种模式。例如,本发明不限于POS终端装置,并且能够应用于包括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其它电子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电影摄影机、游戏机、显示设备和电视装置。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然而,不用说,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在2015年5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099951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POS终端装置
2 显示装置
3 基座
4 倾斜铰链单元
10 前壳
11 触摸面板
12 连接缆线
13 双面涂覆带
14 前边框
141 接合突起
142 突出部分
143 接合突起
144 接合突起
20 后壳
21 外框架
211 接合凹部
212 引导凹槽
213 接合凹部
214 锁定杆
214a 锁定杆调控部分
214b 锁定杆操作部分
215 顶盖定位凹部
216 顶盖接合孔
217 后盖突出部分接触位置
218 后盖接合孔
219 旋拧孔
22 内框架
221 旋拧突起
222 螺钉孔
23 侧盖
24 顶盖
241 接合突起
242 突出部分
243 接合爪
244 接合孔
245 第一定位突起
246 第二定位突起
25 后盖
251 接合突起
252 突出部分
253 接合突起
26 显示单元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前壳,所述前壳包括触摸面板;和
后壳,所述后壳包括锁定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锁定单元构造成用于调控所述前壳的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设有突起,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的周边边缘部分中,并插入到在所述后壳的外边缘部分中形成的引导凹槽中,使得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接触并且进一步沿着所述引导凹槽移动,以进入所述突起与所述引导凹槽接合的状态,并且
在所述后壳的所述锁定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前壳安装在所述后壳上,在所述第一位置不调控所述前壳的运动,在所述第二位置调控所述前壳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前壳包括在所述前壳的一个端部中形成的突出部分,并且
其中,在所述后壳的所述锁定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突出部分和所述锁定单元在所述前壳沿着所述引导凹槽移动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交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前壳包括接合突起,所述接合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的顶部周边边缘部分和底部周边边缘部分中,
其中所述后壳包括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形成在所述后壳的顶部外边缘部分和底部外边缘部分中,并且对应于所述前壳的所述接合突起,并且
其中,在所述前壳沿着所述引导凹槽移动的状态下,在所述前壳的所述顶部周边边缘部分和所述底部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的所述接合突起与在所述后壳的所述顶部外边缘部分和所述底部外边缘部分中形成的所述接合凹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后壳包括能移除地安装到所述后壳的盖,
其中,在所述锁定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在安装所述盖时,使得所述盖的一部分抵靠所述锁定单元的一部分,以造成阻止所述盖被安装的状态,并且
其中,在所述锁定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在安装所述盖时,不使所述盖的一部分抵靠所述锁定单元的一部分,以造成所述盖被允许安装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后壳的所述锁定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显示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中,并且在所述锁定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显示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中。
6.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具有触摸面板;和后壳,所述后壳包括锁定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锁定单元构造成用于调控所述前壳的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在所述前壳的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的突起插入到在所述后壳的外边缘部分中形成的引导凹槽中,以使得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接触;
随后沿着所述引导凹槽移动所述前壳,以使得所述突起与所述引导凹槽接合;
将所述后壳的所述锁定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不调控所述前壳的运动,在所述第二位置调控所述前壳的运动;
从而将所述前壳安装到所述后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前壳包括在所述前壳的一个端部中形成的突起,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后壳的所述锁定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突起和所述锁定单元在所述前壳沿着所述引导凹槽移动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彼此交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前壳包括接合突起,所述接合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的顶部周边边缘部分和底部周边边缘部分中,
其中所述后壳包括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形成在所述后壳的顶部外边缘部分和底部外边缘部分中,并且对应于所述前壳的所述接合突起;
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前壳沿着所述引导凹槽移动,从而使在所述前壳的所述顶部周边边缘部分和所述底部周边边缘部分中形成的所述接合突起与在所述后壳的所述顶部外边缘部分和所述底部外边缘部分中形成的所述接合凹部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后壳包括能移除地安装到所述后壳的盖;
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锁定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从而在安装所述盖时,使得所述盖的一部分抵靠所述锁定单元的一部分,以造成阻止所述盖被安装的状态,以及
将所述锁定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从而在安装所述盖时,不使所述盖的一部分接触所述锁定单元的一部分,以造成所述盖被允许安装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后壳的所述锁定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解除锁定状态;以及
将所述锁定单元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开启锁定状态。
CN201680027930.3A 2015-05-15 2016-02-0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615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9951A JP6025228B1 (ja) 2015-05-15 2015-05-15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5-099951 2015-05-15
PCT/JP2016/000559 WO2016185639A1 (ja) 2015-05-15 2016-02-03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362A CN107615362A (zh) 2018-01-19
CN107615362B true CN107615362B (zh) 2020-01-21

Family

ID=5731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7930.3A Active CN107615362B (zh) 2015-05-15 2016-02-0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8783B2 (zh)
JP (1) JP6025228B1 (zh)
CN (1) CN107615362B (zh)
MY (1) MY185659A (zh)
WO (1) WO2016185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4512A (zh) * 2017-04-13 2017-12-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背板组件及曲面显示器
JP1645526S (zh) * 2019-04-19 2019-11-11
USD978812S1 (en) * 2019-07-02 2023-02-21 Shenzhen Skyworth-Rgb Electronic Co., Ltd. Television
CN113056127A (zh) * 2019-12-27 2021-06-29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9356A (zh) * 2002-11-05 2004-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监视器的触摸屏安装组件
CN201041666Y (zh) * 2007-03-05 2008-03-26 吴琼 一体化红外触摸显示器
CN102043505A (zh) * 2010-09-05 2011-05-0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触控式电子装置
CN103875030A (zh) * 2011-10-28 2014-06-18 日本电气英富醍株式会社 保养性优秀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6584B2 (ja) * 1999-07-13 2006-08-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3492591B2 (ja) * 2000-04-19 2004-02-03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機器
US6660427B1 (en) * 2000-11-06 2003-12-09 Motorola Inc. Latch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6680843B2 (en) * 2001-09-28 2004-0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l-in-one personal computer with tool-less quick-release features for various elements thereof including a reusable thin film transistor monitor
US7004614B2 (en) * 2004-02-20 2006-02-28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TWM262750U (en) * 2004-03-26 2005-04-21 Mitac Technology Corp Notebook computer with exchangeable back cov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60002060A1 (en) * 2004-07-02 2006-01-05 Alex Ling Notebook having a display apparatus with changeable shells
US20060050474A1 (en) * 2004-09-08 2006-03-09 Hiroyuki Kusaka Computer with restriction feature for restricting user access
JP2006227712A (ja) * 2005-02-15 2006-08-31 Nec Infrontia Corp 電子機器
US7236357B2 (en) * 2005-07-13 2007-06-26 Inventec Corporation Replacing-type upper cover plate structure of notebook computer
KR101216687B1 (ko) * 2005-12-12 2012-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 장치
JP5034628B2 (ja) * 2007-04-11 2012-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携帯情報機器
CN201035465Y (zh) * 2007-09-12 2008-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屏幕以及笔记本电脑
US8284343B2 (en) * 2007-09-14 2012-10-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rame structure and display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1568232B (zh) * 2008-04-22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锁持结构
CN101609215B (zh) * 2008-06-20 2011-12-2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4876148B2 (ja) * 2009-07-01 2012-02-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403249B (zh) * 2009-10-23 2013-07-21 Wistron Corp 具蓋板之電子裝置
JP2012063473A (ja) * 2010-09-15 2012-03-29 Panasonic Corp 表示装置
US9735400B2 (en) * 2010-10-29 2017-08-15 Nec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lock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M423428U (en) * 2011-03-16 2012-02-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rame assembly and display
TWI435686B (zh) * 2011-03-21 2014-04-21 Wistron Corp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TWI480626B (zh) * 2011-06-10 2015-04-11 Innolux Corp 液晶顯示模組及其承載裝置
GB2506063B (en) * 2011-06-30 2019-05-15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atch and panels of computing systems
JP5962907B2 (ja) * 2011-07-06 2016-08-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447449B2 (ja) * 2011-08-01 2014-03-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9063362B2 (en) * 2011-09-01 2015-06-23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US9092200B2 (en) * 2012-01-10 2015-07-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device
TWM444021U (en) * 2012-07-04 2012-12-2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f
DE112013007413T5 (de) * 2013-09-09 2016-05-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CN105830249B (zh) * 2013-12-25 2019-02-1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外壳、电子设备
US9280175B2 (en) * 2014-01-16 2016-03-08 Amx Llc Display device housing and form-fitted configuration
TWI536681B (zh) * 2014-02-26 2016-06-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夾持結構、電子裝置及夾持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9356A (zh) * 2002-11-05 2004-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监视器的触摸屏安装组件
CN201041666Y (zh) * 2007-03-05 2008-03-26 吴琼 一体化红外触摸显示器
CN102043505A (zh) * 2010-09-05 2011-05-04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触控式电子装置
CN103875030A (zh) * 2011-10-28 2014-06-18 日本电气英富醍株式会社 保养性优秀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5639A1 (ja) 2016-11-24
JP2016218135A (ja) 2016-12-22
CN107615362A (zh) 2018-01-19
MY185659A (en) 2021-05-28
US20180168053A1 (en) 2018-06-14
US10178783B2 (en) 2019-01-08
JP6025228B1 (ja)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362B (zh) 显示装置
US20090141199A1 (en) Component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12245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asing therefor
US2018004621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US8419079B2 (en) Latch mechanism
JP2012015131A (ja) 電子機器
JP2009294809A (ja) キーボード、電子機器、キーボード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キーボード部品
JP6125605B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JP2013092731A (ja) 操作部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1355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US102228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183592B2 (ja) 結合構造
JP2005136140A (ja) シャーシをキャビネット底面に係止した電気機器
US10025353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JP4968386B2 (ja) 装着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013093B2 (ja) 誘導灯
CN113260203B (zh) 防水结构及其相关的电子装置
JP2011249473A (ja) 電子機器収納箱
JP2005197536A (ja) ラックマウント型電子機器装置
TW201701110A (zh) 基板單元之鎖固構造
JP2009081712A (ja) 情報装置
JP5013094B2 (ja) 誘導灯
JP5904845B2 (ja) 表示装置
JP2008306624A (ja) 表示操作装置
JP2017116989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カバー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