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8191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08191B CN107608191B CN201710554177.XA CN201710554177A CN107608191B CN 107608191 B CN107608191 B CN 107608191B CN 201710554177 A CN201710554177 A CN 201710554177A CN 107608191 B CN107608191 B CN 1076081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movable unit
- apparatus body
- lock
- lock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可移动单元、锁定部分和推动部分,所述可移动单元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地移动,所述锁定部分被构造成将可移动单元锁定到设备本体。锁定部分包括设置在可移动单元和设备本体中的一个上的被锁定元件和设置在可移动单元和设备本体中的另一个上的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构造成在锁定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推动部分被构造成朝第一位置推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的可移动单元。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是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地,比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多功能打印机(其中前述机器的功能被相互组合)的成像设备设置有盖部,所述盖部能够相对于成像设备的设备本体自由打开和关闭。比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147850的一个成像设备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将盖部锁定使得盖部不会打开。锁定机构锁定盖部是因为盖部打开可能导致例如成像设备的故障或者卡在设备中的片材的撕裂。锁定盖部可以防止设备的故障以及片材的撕裂。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0-147850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盖部上的止动器和可枢转的锁定致动器,所述锁定机构通过锁定致动器移动到止动器和盖部之间的空间中来锁定盖部。这里,如果使用者在盖部被锁定机构锁定的状态下尝试打开盖部,那么锁定致动器和止动器能够彼此牢固地接触,即,盖部的半开状态。
结果,在锁定致动器和止动器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力,锁定致动器的运动可能被该摩擦力所妨碍。特别地,当摩擦力大于用来移动锁定致动器的力时,可能很难将锁定机构从其锁定状态改变至未锁定状态。因此,不能可靠地执行到未锁定状态的改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成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可移动单元、锁定部分和推动部分,所述可移动单元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部分构造成将可移动单元锁定到设备本体,当成像时所述可移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远离第一位置。锁定部分包括被锁定元件和锁定元件,所述被锁定元件设置在可移动单元和设备本体中的一个上,所述锁定元件设置在可移动单元和设备本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在锁定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位置是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接合以便锁定可移动单元的位置,收回位置是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收回到的位置。推动部分被构造成将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可移动单元朝第一位置推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是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位置。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构造图。
图2A是示出了处于关闭打印机的前门状态的图1的打印机的图。
图2B是示出了处于打开打印机的前门以及抽出片材运送单元的状态的图1的打印机的图。
图3A是示出了处于未锁定状态的锁定单元的图。
图3B是示出了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单元的图。
图4是控制部分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在卡纸处理中所执行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6A是示出了处于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了处于半开状态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描述用作成像设备的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这里应注意的是,下述的实施例的部件的特征(比如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应当必要地根据本发明所应用到的设备的各种情况和构造而变化,因此下述的实施例的部件的特征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片材供给部分10、片材运送部分20和成像部分30,所述片材供给部分供给片材,所述片材运送部分运送由片材供给部分10供给的片材,所述成像部分在由片材运送部分20运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片材供给部分10包括在打印机1的设备主体2的下部分中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片材盒11a、11b、11c和11d。储存了片材S的片材盒11a、11b、11c和11d中的每个片材盒由片材支撑部分组成,片材S被支撑(堆叠)在所述片材支撑部分上。片材盒11a、11b、11c和11d中的每个片材盒设置有片材支撑板,片材被支撑(堆叠)在所述片材支撑板上。片材支撑板上下移动使得最上部片材的片材高度被保持在预定的片材供给位置处。
片材供给部分10还包括分离供给部分13a、13b、13c和13d,所述分离供给部分中的每个将堆叠的片材一个接一个地分离并且供给。因为分离供给部分13a、13b、13c和13d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所以下面将仅描述分离供给部分13a的构造,对分离供给部分13b、13c和13d的构造的描述将被省略。分离供给部分13a包括拾取辊14a、分离辊对15a和牵引辊对16a,所述拾取辊接触并且供给在片材盒11a上的堆叠片材的最上部片材,所述分离辊对布置在拾取辊14a的片材运送方向上的下游处。分离辊对15a包括运送辊15a1和分离辊15a2。运送辊15a1在与拾取辊14a相同的方向上旋转。当两个或更多个片材被同时供给时,分离辊15a2被驱动以沿与片材运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或者停止旋转。运送辊15a1和分离辊15a2构成分离夹持部。因此,分离夹持部将下部片材与最上部片材分离,所述下部片材与最上片部材被一起供给。牵引辊对16a被布置在分离辊对15a的片材运送方向上的下游处,在牵引辊对处,从分离辊对15a运送的片材被牵引并且朝后面描述的对齐辊对21运送。
片材运送部分20包括多个辊对并且将片材朝二次转印部分35运送,所述辊对布置在牵引辊对16a的运送方向上的下游处。上述的对齐辊对21是所述多个辊对当中的一个辊对,所述对齐辊对位于二次转印部分35的上游并且最接近二次转印部分35,所述二次转印部分将图像转印到片材上。与成像部分30的图像形成同步,对齐辊对21将片材运送到二次转印部分35并且执行片材的歪斜校正。
成像部分30包括: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处理盒31Y、31M、31C和31Bk;设置用于相应的处理盒的曝光单元40Y、40M、40C和40Bk;和中间转印单元50。处理盒31Y、31M、31C和31Bk以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沿中间转印带51布置。因为除了所包含的调色剂的颜色之外,处理盒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所以下面将仅描述用于黄色的处理盒31Y的构造。
处理盒31Y包括感光鼓32Y、充电单元38Y、显影单元33Y和鼓清洁单元34Y。充电单元38Y、显影单元33Y和鼓清洁单元34Y围绕感光鼓32Y布置。充电单元38Y均匀地对感光鼓32Y的表面充电,使得所有表面具有均匀的电势。曝光单元40Y将激光束发射到均匀充电的所述表面以便在所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激光束基于图像信号产生。形成在感光鼓32Y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单元33Y显影,以便产生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单元50包括中间转印带51、驱动辊52、张紧辊53、二次转印内部辊54和初次转印辊55Y、55M、55C和55Bk。中间转印带51围绕这些辊缠绕并且在这些辊之间被拉紧。在插置中间转印带51的情况下将初次转印辊布置成面对上述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感光鼓32Y、32M、32C和32Bk,并且所述初次转印辊与用于相应颜色的感光鼓一起形成初次转印部分。因此,在初次转印部分中,将形成在每个感光鼓上的每种颜色的每种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使得一种调色剂图像重叠在另一种调剂图像上,使得在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51在图1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上被驱动辊52驱动,用于相应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
二次转印内部辊54在中间转印带51的旋转方向上(即,由箭头B所指的方向)被布置在初次转印部分的下游处,并且所述二次转印内部辊与二次转印外部辊56一起构成二次转印部分35,在插置中间转印带51的情况下将所述二次转印外部辊布置成面对二次转印内部辊54。当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运送同步地将片材运送到二次转印部分35时,将转印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外部辊56以便将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在中间转印带上残余的调色剂被带清洁单元57移除。
在二次转印部分35的下游侧上设置定影前运送单元64和定影单元60。定影前运送单元64运送片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片材上。定影单元60被构造成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定影单元60包括加热辊62和相对辊63,所述加热辊包含卤素加热器,所述相对辊面向加热辊62。加热辊62和相对辊63构成加热夹持部,所述加热夹持部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加压,并且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
其上有由定影单元60所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被片材排出部分70运送并且被片材排出辊对71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72,所述定影单元用作定影部分。当执行双面打印时,片材被路径分支运送单元73运送到片材翻转运送单元74,所述路径分支运送单元73设置在定影单元60和片材排出辊对71之间。然后片材被片材翻转运送单元74运送到双面打印运送路径87并且被再次运送到二次转印部分35。
片材运送路线
下面,将描述打印机1的片材运送路线。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在设备本体2中的片材运送路线。片材运送路线包括片材供给路径81、片材运送路径82、成像路径83、片材排出路径84和片材翻转运送路径85。片材供给路径81在竖直方向上在设备本体的右侧部分(一侧)中延伸,由分离供给部分13a、13c和13d供给的片材沿所述片材供给路径运送。片材运送路径82在片材运送方向上设置在相对于片材供给路径81的下游处,所述片材运送路径被形成为使得已经沿片材供给路径81运送的片材沿片材运送路径82被运送到二次转印部分35。成像路径83在片材运送方向上设置在相对于片材运送路径82的下游处,所述成像路径被形成为使得执行成像处理以便在存在于成像路径83上的片材上形成并定影调色剂图像。
片材排出路径84在片材运送方向上设置在相对于成像路径83的下游处,所述片材排出路径被形成为使得片材(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成像路径83上的所述片材上)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72。片材翻转运送路径85包括片材翻转路径86和双面打印运送路径87。片材翻转路径86从片材排出路径84分支出来并且在设备本体的左侧部分(另一侧)中在朝下的方向上延伸。双面打印运送路径87运送在片材翻转路径86中翻转的片材,并且将所述片材运送回片材运送路径82。
因为片材运送路线如上所述由多个路径81至87构成,所以片材可能在多个路径的任意点处被卡住并且导致片材卡纸。作为对此的防范措施,如在图2A和图2B中所示,打印机1按如下所述构造:片材盒11a至11d可以被抽出,前面板90设置有开闭门90a,左侧面板91设置有开闭门91a,右侧面板92设置有开闭门。另外,打印机1构造成使得当发生片材卡纸时,可以通过合适的路线接近片材卡纸的发生点。
片材运送路径82、成像路径83和双面打印运送路径87构成了片材运送单元100,所述片材运送单元被单元化并且可以从设备本体2抽出。具体地,片材运送单元100包括定影单元60和定影前运送单元64,所述片材运送单元具有其中引导部件和运送辊被一体地单元化的构造,所述引导部件和运送辊构成片材运送路径82、成像路径83和双面打印运送路径87。
因此,当片材卡纸发生在片材运送路径82、成像路径83和/或双面打印运送路径87中时,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可以按如下所述解决片材卡纸:首先,打开前面板90的前门90a(所述前门覆盖设备本体的正面),然后,从设备本体2抽出片材运送单元100以便移除片材。当片材卡在分离供给部分13a至13d时,将片材盒11a至11d中的每个片材盒抽出以便移除卡在分离供给部分中的片材。当片材卡纸发生在片材供给路径81中时,打开右侧面板82的开闭门(未示出)以便移除片材。当片材卡纸发生在片材翻转路径86中时,打开左侧面板91的开闭门91a以便移除片材。
锁定单元的结构
打印机1还包括锁定单元(锁定部分)110,所述锁定单元锁定前门90a使得前门90a不会相对于设备本体2被打开。如图3A和图3B所示,锁定单元110包括设置在前门90a上的第一锁定部分120和设置在设备本体2上的第二锁定部分1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分120是保持部121,所述保持部包括预定的间隙部分122并且所述保持部被用作为被锁定元件。第二锁定部分130是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锁定元件131和驱动源132。锁定元件131具有接合部分131a,所述接合部分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间隙部分122。驱动源132允许接合部分131a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保持部121的间隙部分122。
更具体地,保持部121是电镀锌的钩元件,所述钩元件固定在前门90a上,间隙部分122由凹钩部分(凹状部分)121a形成在所述钩元件中。钩部分121a的开口面朝上。锁定元件131是板状元件,设置所述板状元件使得锁定元件131可以在枢转支撑轴线(枢转轴)133上枢转,所述枢转支撑轴线在垂直于前门90a的移动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即,打印机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前门90a侧上的锁定元件131的端部部分朝宽度方向弯曲并且用作与钩部分121a接合的接合部分(端部分)131a。另外,驱动源132在锁定元件131的端部部分131b处被附接到锁定元件131,所述锁定元件的端部部分131b在接合部分侧的相对侧上。驱动源132是螺线管,所述螺线管允许锁定元件131在枢转支撑轴线133上枢转。当螺线管132在前门90a关闭的状态下被接通或断开时,螺线管132的铁芯上下移动以便枢转锁定元件131,使得可以改变前门90a的锁定状态或非锁定状态。
构建锁定元件131使得,相对于枢转轴133,锁定元件131的在螺线管132侧上的部分的重量大于锁定元件131的在接合部分131a侧上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枢转轴133,在接合部分131a侧上的部分与在螺线管132侧上的部分的重量比为1:1.4。如此,当断开螺线管132时,锁定元件131受到其自身重量引起的旋转力并且朝图3A中箭头所指的X方向枢转。因此,接合部分131a相对于保持部121朝上移动,这导致前门90a的未锁定状态。
布置锁定单元110,使得在锁定状态下,垂直于锁定元件131的接合部分131a并且垂直于枢转轴133的线基本平行于前门90a的移动方向(即,钩部分所移动的方向)。
卡纸发生中的控制
下面,将描述当片材卡纸发生时所执行的控制操作。如图4所示,打印机1具有控制部分140。控制部分140包括CPU 141、ROM 142和RAM 143,所述CPU用作计算部分,所述ROM和RAM用作存储器部分。同样地,沿上述片材运送路线设置用来探测片材的多个片材探测传感器160。多个片材探测传感器160经由总线145被连接到控制部分140。
如图5所示,当控制部分140根据片材探测传感器160的探测结果(S1:是)而探测到片材卡纸的发生时,控制部分140首先确定片材卡纸的发生点(S2)。即,通过探测片材的多个片材探测传感器160中的某个传感器,控制部分140探测卡在设备本体中的片材的位置并且确定片材卡纸的发生点。
然后,根据卡在设备本体中的片材的位置,控制部分140确定是否锁定前门90a(S3)。即,当片材横跨地卡在片材运送单元100和设备本体2之间的空间时,控制部分140确定锁定前门90a。另外,当片材卡纸的发生点需要从其他部分(比如侧面板或者片材盒)接近而非从前门90a接近时,控制部分140也确定锁定前门90a。例如,当片材的前沿边缘到达片材排出托盘72并且该片材的后边缘相对于内部排出辊46保持在上游处时,即,当片材横跨地卡在片材运送单元100和路径分支运送单元73之间的空间时,控制部分140确定锁定前门90a,所述片材运送单元用作抽出单元。
同样的,当控制部分140确定片材卡纸的发生点是控制部分140不需要打开前门90a以处理片材卡纸的点时,控制部分140将螺线管132接通以便锁定前门90a(S4)。然后,控制部分140在操作部分150的面板部分151上显示信息,指示使用者打开左侧面板91的开闭门91a或者打开右侧面板92的开闭门,或者指示使用者抽出片材盒11a至11d以便解决片材卡纸。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分140确定片材卡纸的发生点是控制部分140需要打开前门90a以处理片材卡纸的点时(S3:否),控制部分140保持螺线管132断开。然后,控制部分140在操作部分150的面板部分151上显示信息,指示使用者打开前门90a并且解决片材卡纸。
之后,当使用者遵循指示执行卡纸处理操作时,以及当控制部分140探测到片材卡纸被解决时(S5:是),控制部分140控制锁定单元110以解锁前门90a(S6)。因此,当片材横跨地卡在片材运送单元100和设备本体2之间的空间并且导致片材卡纸时,锁定前门90a以便防止使用者执行错误的操作以及防止片材运送单元100被抽出,这防止了片材被撕裂。
前门的锁定机构
下面,通过参考图6A和图6B,将描述用于前门90a的锁定机构170。用于前门90a的锁定机构170包括捕捉单元,所述捕捉单元将前门90a保持在设备本体2上。捕捉单元包括设置在前门90a上的第一捕捉部分171和设置在设备本体2上的第二捕捉部分17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捕捉部分172是设置在设备本体2上的磁铁捕捉件178;第一捕捉部分171包括吸附金属板173,所述吸附金属板是由磁铁捕捉件178所保持的保持元件。即,第一捕捉部分171设置在用作可移动单元的前门90a上,第二捕捉部分172设置在设备本体2上。第一捕捉部分171被第二捕捉部分172保持,从而使设备本体2保持前门90a。
如图2A和图2B所示,前门90a可以借助于铰接部分(未示出)而枢转。借此,当吸附金属板173吸附到磁铁捕捉件178时,前门90a被定位于第一位置,当形成图像时前门90a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在第一位置处,前门90a处于关闭状态。这里,锁定元件131的接合部分131a在前门90a的移动方向上具有厚度T,所述厚度小于保持部121的钩部分121a的间隙部分122的宽度W。因此,如图6A所示,当前门90a定位于第一位置处并且锁定单元110处于锁定状态时,在前门90a的移动方向上在保持部121和锁定元件131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S1和间隙S2。更具体地,锁定单元110构造成使得当锁定元件131枢转时,在前门90a的移动方向上,在接合部分131a的一侧与保持部121之间确保间隙S1,以及在接合部分131a的另一侧与保持部121之间确保间隙S2,使得接合部分131a不会摩擦抵靠保持部并且不会导致故障。
此外,在前门90a被锁定的状态下当使用者失误地尝试打开前门90a时,接合部分131a的在前门90a侧的相对侧上的侧部分131a1接触保持部121的钩部分121a,并且锁定前门90a使得前门90a不会被打开。在此时,前门90a移动间隙S1的距离并且定位于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处接合部分131a的侧部分131a1与保持部121彼此接触。因此,前门90a被设置为半开状态。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前门90a在所述第二位置处被打开。即,第三位置是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中间位置处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然而,在半开状态中,设置在前门90a上的吸附金属板173可以从金属捕捉件178分离。如果吸附金属板173从磁铁捕捉件178分离,那么前门90a从期望的位置移位,并且保持部121和锁定元件131可以保持与彼此的接触。在该状态中,即便给螺线管132通电以释放锁定状态,但因为锁定元件131被阻止枢转,所以可能无法释放锁定状态。
作为对此的防范措施,锁定机构170包括关闭机构,所述关闭机构将处于半开状态的前门90a关闭,使所述前门变成关闭状态。具体地,第一捕捉部分171包括基部175和止动器176。基部175经由引导轴174支撑吸附金属板173,使得吸附金属板173可以按相对方式移动。将止动器176设置到引导轴174的在吸附金属板173侧的相对侧上的端部部分。利用该构造,支撑吸附金属板173,使得吸附金属板173可以沿引导轴174在前门90a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并且止动器176防止所述吸附金属板掉落。
另外,弹簧177设置在吸附金属板173和基部175之间。因此当磁铁捕捉件178和吸附金属板173通过磁力彼此接触时,弹簧177的推动力朝使前门90a基本关闭的方向推动前门90a。即,布置弹簧177,使得在吸附金属板173被磁铁捕捉件178保持的状态下,当前门90a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弹簧177增加其推动力。另外,通过基部175和吸附金属板173彼此接触将前门90a定位于第一位置处。
当使用者尝试打开被锁定的前门90a时,在吸附金属板173吸附到磁铁捕捉件178的同时前门90a相对于吸附金属板173移动。在此期间,压缩布置在吸附金属板173和前门90a之间的弹簧177,其反作用力(即,施加到前门90a的推动力)增加。
当锁定元件131的接合部分131a接触保持部121以便防止前门90a又被打开以及当使用者移动他/她的手离开前门90a时,弹簧177的推动力迫使前门90a朝第一位置移动。然后,吸附金属板173接触基部175,前门90a再次位于第一位置处。设定弹簧177的推动力使得弹簧力可以在没有外部力施加到前门90a的状态下将前门90a(所述前门位于当锁定元件131与保持部121彼此接触时前门90a所定位的位置处)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前门90a未锁定并且吸附金属板173吸附到磁铁捕捉件178的状态中当使用者尝试打开前门90a时,吸附金属板173继续吸附到磁铁捕捉件178,直到弹簧177完全收缩并且止动器176接触基部175。在此时,弹簧177产生最大反作用力,但该最大反作用力被设定成小于磁铁捕捉件178的吸附力。当使用者进一步打开前门90a时,吸附金属板173从磁铁捕捉件178分离并且可以被释放。即,随着可移动单元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的移动,第一捕捉部分171不再被第二捕捉部分172所保持。在本实施例中,磁铁捕捉件178的吸附力被设定为20N或更大,弹簧177的最大反作用力(最大推动力)被设定为10N或更小。优选地,考虑到使用者的操作性和吸附金属板173能够可靠地吸附到磁铁捕捉件178的事实,弹簧177的反作用力是磁铁捕捉件178的吸附力的一半或更少,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弹簧177的推动力可以自动地使处于半开状态(第三位置)的前门90a返回到期望的位置(第一位置),所述弹簧用作推动部分。这可以防止锁定单元110在前门90a处于半开状态下将前门90a解锁,并且可以在间隙S1和间隙S2被确保在保持部121和锁定元件131之间的状态下(即,存在更少摩擦力的状态)枢转锁定元件131。即,通过弹簧177的推动力将前门90a移动到前门90a被关闭的位置,本实施例允许在钩元件121和锁定元件131之间确保间隙。这可以防止由于使用者失误地操作门进入半开状态以及由于钩元件和锁定元件彼此接触所导致的门元件的变形以及锁定元件的不充分的枢转。如此,锁定元件131可以平滑地枢转。即使在锁定元件借助于其自身重量而移动的情况中,锁定元件131也可以平滑地枢转并且锁定机构可以稳定地运行。再者,因为可以对螺线管进行尺寸减小,所以可以实现电力节省和成本降低。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前门90a是可移动单元,设置所述可移动单元使得该可移动单元可以相对于设备本体2移动,所述前门用于覆盖设备本体2的正面并且可以打开和关闭。然而,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移动单元可以是抽出单元,所述抽出单元可以从设备本体2抽出,当成像时移动单元被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即,可移动单元可以是抽出单元,比如片材运送单元100,片材运送单元100可以被锁定单元110锁定。替换地,门元件和片材运送单元两者可以是能够被锁定的可移动单元,并且可以被锁定单元110锁定。
同样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分120由保持部121构成,第二锁定部分130由驱动单元构成。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锁定部分120可以由驱动单元构成,第二锁定部分130可以由保持部构成。即,只要第一锁定部分和第二锁定部分中的一个是保持部、而另一个是驱动单元,就可以适用于本本发明。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吸附金属板173(所述吸附金属板用作被保持元件)被支撑成使得吸附金属板173可以相对于可移动单元(例如前门90a)移动,所以即使当可移动单元在可移动单元被锁定的状态下移动到第三位置时,被保持元件也可以被第二捕捉部分172所保持。即,因为吸附金属板173可以经由引导轴174、在前门90a打开和关闭的方向上按相对方式移动,所以即使当使用者在前门90a处于锁定状态下尝试打开前门90a时,吸附金属板173也不会从磁铁捕捉件178分离。即,当前门90a移动间隙S1的距离时,随着前门90a的移动,吸附金属板173可以按相对的方式移动。另外,用作推动部分的弹簧177被布置在被保持元件和可移动单元之间,使得当可移动单元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弹簧177增加其推动力。因此,可移动单元向第三位置的移动也可以增加弹簧177的推动力。然而,用作被保持元件的吸附金属板可以不必设置在可移动单元侧上,而可以设置在设备本体侧上。即,第一捕捉部分可以由比如磁铁捕捉件或者C型捕捉件的部件所构成;第二捕捉部分可以设置有被保持元件,所述被保持元件与第一捕捉部分接合,并且被支撑成使得被保持元件可以相对于设备本体移动。在该情况中,弹性元件被布置在被保持元件和设备本体之间,使得当可移动单元朝第二位置移动时弹性元件的推动力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元件131可以借助于其自身重量移动到未锁定位置。即,锁定元件131借助于其自身重量从锁定位置移动至未锁定位置(收回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处锁定元件131位于间隙部分122(即,锁定元件131与被锁定元件接合并且锁定可移动单元的位置),锁定元件131从间隙部分122收回到所述未锁定位置。更具体地,设定锁定元件131的重量平衡,使得在从锁定位置将锁定元件131枢转到未锁定位置的方向上的锁定元件131的转矩大于在从未锁定位置将锁定元件131枢转到锁定位置的方向上的锁定元件131的转矩。利用该结构,与其他使用推动元件将锁定元件131移动到未锁定位置的锁定单元相比,可以在构造上简化锁定单元,原因是本实施例的锁定单元不具有推动元件。本实施例的锁定单元还可以有助于降低部件成本和装配成本。再者,本实施例还适用于由于例如空间限制而难以使用推动部分的情况,从而可以增加通用性。
另外,用作钩元件的保持部121和锁定元件131被定位于锁定状态,使得线C基本平行于可移动单元的移动方向,所述线C穿过在第三位置中的钩元件与锁定元件之间的接触点并且穿过枢转支撑轴线(见图3B)。因此,由尝试打开可移动单元(前门90a)的使用者所施加的力(即,在图3B中箭头Z所指方向上施加的力)可以被枢转轴133所接收。同样地,因为驱动部分不需要抵抗由移动外部盖部的使用者所施加的力,所以驱动部分可以被减小尺寸。
上述的实施例举例了螺旋弹簧177,所述螺旋弹簧是弹性元件并且用作推动部分。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螺旋弹簧,只要部件可以将其推动力施加到可移动单元,可以使用比如橡胶弹簧或者板簧的任何部件。替换地,布置在前门90a和设备本体2之间的弹簧元件可以用作推动部分。
第二捕捉部分172由磁铁捕捉件178构成。然而,被保持元件和第二捕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磁铁。被保持元件和第二捕捉部分两者都可以是磁铁。第二捕捉部分172可以由其他部件而非磁铁捕捉件构成,比如C型捕捉件,所述C型捕捉件导致被保持元件被弹力吸附到部件。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设定锁定元件131自身的重量平衡,使得相对于枢转轴133,锁定元件131的在螺线管侧上的部分的重量大于锁定元件131的在接合部分侧上的部分。然而,在螺线管侧上的部分和铁芯的总重量可以大于在接合部分侧上的部分的重量。
构造锁定单元110使得锁定元件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钩元件的凹状间隙部分。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锁定元件可以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孔状间隙部分。替换地,例如间隙部分可以形成在前门的主体和保持部之间,锁定元件可以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在前门和保持部之间的间隙部分。可以构造锁定单元110使得锁定元件被螺线管线性地移动,以便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保持部的间隙部分。在该情况中,当螺线管被接通时锁定元件可以移动进入孔状间隙部分,并且当螺线管被断开时所述锁定元件由于其自身重量而移动离开间隙部分。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被实施于激光打印机,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适用于比如喷墨打印机、印刷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成像设备。同样地,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示例性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成像时所述可移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
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构造成将所述可移动单元锁定到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锁定部分包括:被锁定元件,所述被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和所述设备本体中的一个上;和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和所述设备本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在锁定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被锁定元件接合以便锁定所述可移动单元的位置,所述收回位置是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收回到的位置;
推动部分,所述推动部分构造成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所述可移动单元,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位置是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位置;以及
捕捉单元,所述捕捉单元包括第一捕捉部分和第二捕捉部分,所述第一捕捉部分设置在可移动单元上,所述第二捕捉部分设置在设备本体上,所述捕捉单元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捕捉部分保持所述第一捕捉部分以便保持可移动单元而不会从设备本体释放所述可移动单元,并且使得所述第二捕捉部分响应可移动单元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的移动而释放所述第一捕捉部分;
其中,第一捕捉部分包括被保持元件,所述被保持元件被第二捕捉部分所保持,并且所述被保持元件被支撑成使得所述被保持元件能够相对于可移动单元移动,和
其中,推动部分包括布置在被保持元件和可移动单元之间的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捕捉部分包括被保持元件,所述被保持元件与第一捕捉部分接合并且被支撑成使得被保持元件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移动,和
推动部分包括布置在被保持元件和设备本体之间的弹性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推动部分被布置在被保持元件和可移动单元之间,使得在被保持元件被第二捕捉部分保持的状态下,弹性元件的推动力随着可移动单元朝第二位置移动而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被保持元件和第二捕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推动部分的最大推动力小于磁铁的吸附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推动部分包括布置在可移动单元和设备本体之间的弹性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锁定元件借助于所述锁定元件的自身重量从锁定位置移动到收回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锁定元件被支撑成使得锁定元件能够在枢转支撑轴线上枢转,和
设定锁定元件的重量平衡,使得锁定元件的在从锁定位置将锁定元件枢转到收回位置的方向上的转矩大于锁定元件的在从收回位置将锁定元件枢转到锁定位置的方向上的转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锁定元件被支撑成使得锁定元件能够在枢转支撑轴线上枢转,和
定位被锁定元件和锁定元件,使得当可移动单元定位在被锁定元件和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状态下时,穿过被锁定元件和锁定元件之间的接触点并且穿过枢转支撑轴线的线基本平行于可移动单元的移动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锁定部分包括用于移动锁定元件的螺线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可移动单元包括门,所述门覆盖设备本体的正面并且能够打开和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可移动单元包括抽出单元,所述抽出单元能够从设备本体抽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被锁定元件包括预定的间隙部分,和
锁定元件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所述间隙部分,所述锁定元件具有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在可移动单元的移动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隙部分的宽度。
1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成像时所述可移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
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构造成将所述可移动单元锁定到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锁定部分包括:
被锁定元件,所述被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和所述设备本体中的一个上;和
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和所述设备本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在锁定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被锁定元件接合以便锁定所述可移动单元的位置,所述收回位置是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收回到的位置;和
推动部分,所述推动部分构造成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所述可移动单元,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位置是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位置;
其中,推动部分朝第一位置推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可移动单元,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位置是位于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位置,和
其中,在可移动单元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位于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没有彼此接触。
1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可移动单元,所述可移动单元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成像时所述可移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
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构造成将所述可移动单元锁定到所述设备本体,所述锁定部分包括:
被锁定元件,所述被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和所述设备本体中的一个上;和
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设置在所述可移动单元和所述设备本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被构造成在锁定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所述锁定元件与所述被锁定元件接合以便锁定所述可移动单元的位置,所述收回位置是所述锁定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收回到的位置;和
推动部分,所述推动部分构造成朝所述第一位置推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处的所述可移动单元,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位置是在锁定位置中的锁定元件与被锁定元件彼此接触的位置;
其中,所述被锁定元件包括预定的间隙部分,
其中,锁定元件移动进入或移动离开所述间隙部分、并且具有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在可移动单元的移动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间隙部分的宽度,
其中,被锁定元件是钩元件,所述钩元件包括所述间隙部分,和
其中,所述间隙部分是凹状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37495 | 2016-07-12 | ||
JP2016137495A JP6859038B2 (ja) | 2016-07-12 | 2016-07-12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08191A CN107608191A (zh) | 2018-01-19 |
CN107608191B true CN107608191B (zh) | 2020-12-01 |
Family
ID=6094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54177.XA Active CN107608191B (zh) | 2016-07-12 | 2017-07-10 | 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16136B2 (zh) |
JP (1) | JP6859038B2 (zh) |
CN (1) | CN1076081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66076B2 (ja) * | 2016-07-12 | 2021-04-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
JP7494002B2 (ja) | 2020-05-15 | 2024-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1179582A (ja) | 2020-05-15 | 2021-1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32084B2 (ja) | 2020-05-15 | 2024-08-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476714B2 (ja) | 2020-08-05 | 2024-05-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5951A (zh) * | 2003-05-20 | 2005-04-13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10870U (ja) * | 1991-03-12 | 1992-09-25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開閉扉ロツク機構 |
DE69329181T2 (de) * | 1992-12-18 | 2001-03-29 | Canon K.K., Tokio/Tokyo | Bilderzeugungsgerät |
JPH1063163A (ja) * | 1996-08-13 | 1998-03-06 | Ricoh Co Ltd | 記録装置 |
JPH11106093A (ja) | 1997-10-01 | 1999-04-20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47850A (ja) | 1998-11-06 | 2000-05-26 | Fuji Xerox Co Ltd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US6549741B2 (en) * | 2001-08-07 | 2003-04-15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Carr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6130708A (ja) * | 2004-11-04 | 2006-05-25 | Canon Inc | カバー開閉構造 |
US7349648B2 (en) * | 2005-09-21 | 2008-03-25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ecuring mechanis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module |
US7386252B2 (en) * | 2005-11-23 | 2008-06-10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oor panel interlocks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KR101306006B1 (ko) * | 2006-12-07 | 2013-09-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사유닛 및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09003340A (ja) * | 2007-06-25 | 2009-01-08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41253B2 (en) * | 2007-12-26 | 2011-10-18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ntrol access to an interior of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5381787B2 (ja) * | 2010-02-17 | 2014-01-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82313B2 (ja) * | 2010-03-24 | 2013-04-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5831785B2 (ja) * | 2011-04-20 | 2015-1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30784B2 (ja) * | 2013-03-27 | 2014-03-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075723A (ja) * | 2014-10-02 | 2016-05-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衝撃緩和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08403B2 (ja) | 2015-12-10 | 2020-06-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8005182A (ja) * | 2016-07-08 | 2018-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866076B2 (ja) * | 2016-07-12 | 2021-04-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
-
2016
- 2016-07-12 JP JP2016137495A patent/JP68590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05 US US15/641,533 patent/US102161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10 CN CN201710554177.XA patent/CN1076081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5951A (zh) * | 2003-05-20 | 2005-04-13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017935A1 (en) | 2018-01-18 |
US10216136B2 (en) | 2019-02-26 |
CN107608191A (zh) | 2018-01-19 |
JP2018010074A (ja) | 2018-01-18 |
JP6859038B2 (ja) | 202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08191B (zh) | 成像设备 | |
JP503460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20939B2 (ja)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116913B (zh) | 片材传送设备和具有该片材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 |
JP6140642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904558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7024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76138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給送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1071839B (zh) | 成像装置 | |
JP5505788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5846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32133B2 (ja) | ユニット落下防止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23377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21858A (ja) | ロック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24807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 |
JP201212323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158186B2 (ja) | 筐体カバー開閉機構 | |
US9046859B2 (en) |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211842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63803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90360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からの回転体ユニットの取り外し方法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5821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647533B2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8140880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からの回転体ユニットの取り外し方法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6242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