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3370A -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3370A
CN107573370A CN201710847983.6A CN201710847983A CN107573370A CN 107573370 A CN107573370 A CN 107573370A CN 201710847983 A CN201710847983 A CN 201710847983A CN 107573370 A CN107573370 A CN 107573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ion
reaction
chitosan microball
compound
supported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47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磊
汪连生
王伟
李伟
魏鹏任
李博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8479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3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3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3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制备有机硼化合物主要包括如下步骤: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四氢呋喃和水,室温下充分搅拌得混合液;B.向混合液中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和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C.室温下搅拌充分反应;D.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即得。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为,在上述步骤C之后,直接过滤,然后用四氢呋喃洗涤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向滤液中加入四水合过硼酸钠,室温下搅拌充分反应,分离提纯,即得。有益效果为,首次使用负载铜离子的壳聚糖微球作为制备硼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不需额外添加配体,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无毒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 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硼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的结构中,同时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合成子,C-B键可进一步转化为C-O,C-N键和C-C键。相较于传统使用当量反应试剂的方法,在催化剂作用下,对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直接硼加成的策略更为直接和有效,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文献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多为昂贵的过渡金属,如Rh、Ni、Pt、Pb等,成本高,不适用于实际生产。此外,文献中也有使用一价铜的方法,虽然反应的活性有所提高,但是操作过程复杂,需要强碱(叔丁醇钾等)、低温(-78℃),严格无水等苛刻条件,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此类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相比而言,二价铜更加低廉环保,因此发展基于二价铜的非均相催化剂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非均相催化剂而言,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而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由几丁质脱乙酰化得到的壳聚糖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壳聚糖不仅便宜易得,而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截止目前为止,尚没有以负载铜离子的壳聚糖微球来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相关报导。
此外,有机硼化合物向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类重要应用,因为β-羟基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结构之中,因此若能采用“一锅法”的策略,首先实现底物的硼加成,之后不需分离连续转化为β-羟基化合物,将简化天然产物的合成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有机硼化合物除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广泛应用外,也可用作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煤油抗氧剂、杀菌剂、抗癌药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下不足:以贵金属为合成有机硼化合物的催化剂或当量的试剂为合成原料时,成本高,无法工业化;以一价铜和氮卡宾配体为催化剂时,操作过程复杂,需要强碱(叔丁醇钾等)、低温(-78℃),严格无水等苛刻条件,同样造成生产成本较高;现有的β-羟基化合物制备时若以有机硼化合物为起点,则意味着合成有机硼化合物后需要将其从反应产物中进行分离提纯处理,没有连续化生产,故工艺路线复杂,生产效率较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II))、四氢呋喃和水,室温下充分搅拌得混合液,以负载铜离子的物质的量计,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与水的用量比为0.002-0.003mmol:1mL,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0.5-1:1;
B.向A中的混合液中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和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其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与混合液中水的用量之比为0.15-0.25mmol:2mL,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1;
C.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8h;
D.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即得有机硼化合物II;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R1为苯酮基、对甲基苯酮基、对甲氧基苯酮基、对氟苯酮基、乙酰基、新戊酰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或2-噻吩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有如下进一步的具体选择。
具体的,A中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中铜离子的负载量为15-25wt%。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为现有技术,可参考文献中进行,比如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1)配制质量浓度为1%的壳聚糖乙酸溶液,用针头孔径为2~3mm的注射器吸取30mL,依靠重力自然滴落于300mL浓度为1%的多聚磷酸钠水溶液中,进行初步离子交联反应,并成球,6h后,用双蒸水反复洗涤备用。(2)将初步交联后的壳聚糖微球置于50mL浓度为1mol/L的NaOH水溶液中,加入0.2mL环氧氯丙烷,在40℃下水浴振荡2h进行二次离子交联反应,用双蒸水反复洗涤,再用冷冻干燥机干燥处理过夜,得到壳聚糖微球。(3)称取1g二价铜盐,加入烧杯中,以30mL水溶解,再加入上述得到的壳聚糖微球5g,搅拌反应4h以上,离心分离出固体催化剂,30℃下干燥24h,100℃下干燥2h,即得到所述的负载铜离子的壳聚糖微球(CS@Cu(II))。用到的二价铜盐为氢氧化铜、氧化铜、氰化铜、硫酸铜、氯化铜、氟化铜、溴化铜和碱式碳酸铜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使用硫酸铜。
优选的,B中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
具体的,D中分离提纯的具体步骤为:反应结束后,过滤并以乙酸乙酯洗涤,再以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
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四氢呋喃和水,室温下充分搅拌得混合液,以负载铜离子的物质的量计,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与水的用量比为0.01-0.015mmol:1mL,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0.5-1:1;
B.向A中的混合液中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和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其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与混合液中水的用量之比为0.15-0.25mmol:1mL,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1;
C.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8h,得含有机硼化合物II的反应液;
D.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四氢呋喃洗涤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向滤液中加入四水合过硼酸钠,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E.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即得β-羟基化合物III;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R1为苯酮基、对甲基苯酮基、对甲氧基苯酮基、对氟苯酮基、乙酰基、新戊酰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或2-噻吩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有如下进一步的具体选择。
具体的,A中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中铜离子的负载量为15-25wt%。
优选的,B中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
具体的,D中加入的四水合硼酸钠与B中加入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4.0:1,D中洗涤用的四氢呋喃与A中加入的水的体积比为1.5-2:1。
具体的,E中分离提纯的具体步骤为:反应结束后,过滤并以乙酸乙酯洗涤,再以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首次使用负载铜离子的壳聚糖微球作为制备硼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壳聚糖不仅是载体骨架还是铜离子的配体,相对于传统的吸附负载,本申请的铜离子与载体骨架的结合更稳定,同时不需要添加额外的结构复杂的配体,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绿色环保;
2.该方法的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较现有技术的同类反应均大大减少,仅需要使用较低的催化剂用量,即可实现反应物较高的转化率;
3.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在室温下即可进行反应,无需无水无氧的反应环境,简便易操作;
4.该方法应用性广,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硼加成,成功制备出相应的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
5.该方法中可采用“一锅法”的策略,起始原料经连续的硼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直接制备出含有羰基的β-羟基化合物。
6.该方法中所使用的壳聚糖催化材料可循环回收,重复使用达4次以上,反应活性并不会显著降低,简单的过滤操作即可实现催化材料的分离,更适应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起始原料为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硼化合物II,进而转化为β-羟基化合物III。
以下实施例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化学式为其中R1为苯酮基、对甲基苯酮基、对甲氧基苯酮基、对氟苯酮基、乙酰基、新戊酰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2-噻吩基或对三氟甲基苯基。以下实施例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的R1为苯酮基,R2为苯基;I-2的R1为苯酮基,R2为对甲氧基苯基;I-3的R1为苯酮基,R2为对氟苯基;I-4的R1为对甲基苯酮基,R2为苯基;I-5的R1为对甲氧基苯酮基,R2为苯基;I-6的R1为对氟苯酮基,R2为苯基;I-7的R1为苯酮基,R2为对甲基苯基;I-8的R1为苯酮基,R2为对氯苯基;I-9的R1为苯酮基,R2为对溴苯基;I-10的R1为乙酰基,R2为苯基;I-11的R1为新戊酰基,R2为苯基;I-12的R1为苯酮基,R2为2-噻吩基;I-13的R1为对氟苯基,R2为2-噻吩基;I-14的R1为苯酮基,R2为对三氟甲基苯基;I-15的R1为对甲氧基苯酮基,R2为对甲氧基苯酮基;I-16的R1为对甲基苯基,R2为对氟苯基;I-17的R1为对甲基苯基,R2为对溴苯基;I-18的R1为对氟苯基,R2为对溴苯基。
以下实施例中有机硅化合物II依次对应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以下实施例中β-羟基化合物III对应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到方法未经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所用的药品未经特别说明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有机硼化合物II-1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以负载的铜离子物质的量计,负载量15-25wt%,下同),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41.6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9:1柱层析纯化得到II-1淡黄色固体,65.2mg,产率97%。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0–7.93(m,2H),7.52(t,J=7.5Hz,1H),7.41(t,J=7.8Hz,2H),7.32–7.23(m,4H),7.16-7.12(m,1H),3.54-3.51(m,1H),3.41-3.38(m,1H),1.26(s,6H),1.18(s,6H).
13C NMR(100MHz,Chloroform-d)δ=202.4,144.6,139.4,135.6,131.2,131.1,131.0,130.7,128.3,86.1,46.0,27.2,27.1.
11B NMR(120MHz,Chloroform-d)δ32.6(s).
实施例2:
一种有机硼化合物II-2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2(47.7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9:1柱层析纯化得到II-2淡黄色固体,72.5mg,产率99%。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0–7.92(m,2H),7.57–7.36(m,3H),7.21(d,J=8.5Hz,2H),6.83(d,J=8.6Hz,2H),3.76(s,3H),3.51-3.45(m,1H),3.39-3.35(m,1H),2.74-2.70(m,1H),1.20-1.15(m,12H).
13C NMR(100MHz,Chloroform-d)δ=199.8,157.6,136.8,133.8,132.8,129.3,128.5,128.0,113.9,83.3,55.2,43.6,24.6,24.5.
11B NMR(120MHz,Chloroform-d)δ32.9(s).
实施例3:
一种有机硼化合物II-3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3(45.3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9:1柱层析纯化得到II-3 69.4mg,产率98%。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3–7.85(m,2H),7.53(t,J=7.5Hz,1H),7.42(t,J=7.8Hz,2H),7.31–7.20(m,2H),6.94(t,J=8.8Hz,2H),3.50-3.45(m,1H),3.40-3.36(m,1H),2.78-2.74(m,1H),1.23(s,6H),1.16(s,6H)
13C NMR(100MHz,Chloroform-d)δ199.5,161.9,160.3,137.6,137.5,136.7,133.0,129.7,129.7,128.5,128.0,115.3,115.1,83.5,43.2,24.6,24.5.
11B NMR(120MHz,Chloroform-d)δ33.3(s).
实施例4: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41.7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2无色油状液体,43.0mg,产率95%。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6(d,J=8.0Hz,2H),7.62–7.55(m,1H),7.46(dd,J=11.1,7.6Hz,4H),7.39(t,J=7.5Hz,2H),7.34–7.28(m,1H),5.36(t,J=6.2Hz,1H),3.61(br,1H),3.41–3.33(m,2H).
13C NMR(100MHz,Chloroform-d)δ=199.9,143.0,136.5,133.4,128.5,128.4,128.0,127.5,125.6,69.9,47.3.
实施例5: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2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2(47.7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2白色固体,48.2mg,产率94%。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9–7.93(m,2H),7.61–7.55(m,1H),7.47(dd,J=8.4,7.0Hz,2H),7.41–7.34(m,2H),6.95–6.88(m,2H),5.30(s,1H),3.81(s,3H),3.52(d,J=2.8Hz,1H),3.43–3.29(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200.0,158.9,136.5,135.1,133.4,128.5,128.0,126.9,113.8,69.6,55.1,47.2.
实施例6: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3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3(45.3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3无色油状液体,44.9mg,产率92%。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0–7.92(m,2H),7.64–7.56(m,1H),7.47(t,J=7.7Hz,2H),7.44–7.38(m,2H),7.12–7.01(m,2H),5.52–5.08(m,1H),3.62(d,J=2.9Hz,1H),3.49–3.07(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200.00,163.4,160.9,138.7,138.7,136.5,133.7,128.7,128.1,127.4,127.3,115.4,115.2,69.4,47.3.
实施例7: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4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4(44.5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4白色固体,46.6mg,产率97%。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86(d,J=8.3Hz,2H),7.46–7.42(m,2H),7.41–7.36(m,2H),7.31(d,J=7.3Hz,1H),7.29–7.24(m,4H),5.34(t,J=7.5Hz,1H),3.66(br,1H),3.38–3.31(m,2H),2.42(s,3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8,144.6,143.0,134.1,129.3,128.5,128.2,127.6,125.72,70.1,47.2,21.7.
实施例8: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5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5(47.7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5白色固体,49.2mg,产率96%。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6–7.90(m,2H),7.47–7.42(m,2H),7.41–7.34(m,2H),7.31(d,J=7.2Hz,1H),6.93(d,J=8.9Hz,2H),5.37–5.29(m,1H),3.87(s,3H),3.78–3.73(br,1H),3.37–3.24(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8,164.0,144.6,143.0,134.1,129.3,128.50 128.24 127.6,125.7,70.1,47.2.
实施例9: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6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6(45.3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6无色油状液体,41.5mg,产率85%。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2–7.93(m,2H),7.47–7.41(m,2H),7.41–7.35(m,2H),7.34–7.27(m,1H),7.18–7.08(m,2H),5.40–5.25(m,1H),3.48(d,J=2.9Hz,1H),3.42–3.26(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8.4,167.2,164.7,142.8,133.0,133.0,130.8,130.8,128.5,127.7,125.7,115.9,115.7,70.0,47.3.
实施例10: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7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7(44.5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7无色油状液体,43.3mg,产率90%。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9–7.92(m,2H),7.61–7.55(m,1H),7.51–7.42(m,2H),7.36–7.30(m,2H),7.19(d,J=7.8Hz,2H),5.32(s,1H),3.54(d,J=2.7Hz,1H),3.45–3.30(m,2H),2.36(s,3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200.0,140.0,137.2,136.5,133.5,129.1,128.6,128.0,125.6,69.8,47.34,21.06.
实施例11: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8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8(48.5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8白色固体,48.5mg,产率93%。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8–7.91(m,2H),7.64–7.56(m,1H),7.50–7.43(m,2H),7.40–7.31(m,4H),5.33(dt,J=7.6,3.7Hz,1H),3.64(q,J=3.0Hz,1H),3.40–3.25(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8,141.4,136.3,133.7,133.2,128.6,128.6,128.0,127.1,127.1,77.3,76.7,69.3,47.2.
实施例12: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9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9(57.4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9白色固体,53.7mg,产率88%。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7–7.92(m,2H),7.64–7.57(m,1H),7.54–7.44(m,4H),7.34(s,2H),5.30(s,2H),3.63(d,J=3.0Hz,1H),3.41–3.24(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9,141.9,136.4,133.8,131.6,128.7,128.1,127.5,121.4,69.4,47.2.
实施例13: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0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0(29.2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0淡黄色油状液体,27.3mg,产率83%。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29–7.24(m,4H),7.22–7.17(m,1H),5.06(dd,J=9.1,3.4Hz,1H),3.26(s,1H),2.88–2.65(m,2H),2.10(s,3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208.9,142.7,128.4,127.6,125.5,69.8,51.9,30.7.
实施例14: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1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1(37.7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1淡黄色油状液体,38.0mg,产率92%。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29–7.21(m,4H),7.20–7.14(m,1H),5.03(d,J=3.0Hz,1H),3.47(d,J=3.0Hz,1H),2.81–2.73(m,2H),1.03(s,9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216.7,143.0,128.4,127.4,125.6,70.0,45.4,44.3,26.1.
实施例15: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2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2(42.9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2无色油状液体,41.8mg,产率90%。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0–7.91(m,2H),7.62–7.53(m,1H),7.46(t,J=7.6Hz,2H),7.28–7.21(m,1H),7.02(dd,J=3.5,1.1Hz,1H),6.97(dd,J=4.9,3.6Hz,1H),5.64–5.52(m,1H),3.77–3.69(m,1H),3.57–3.41(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4,146.6,136.3,133.6,128.6,128.0,126.6,124.6,123.5,66.4,47.1.
实施例16: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3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3(46.5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3淡黄色油状液体,37.5mg,产率75%。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8.00(dd,J=8.7,5.5Hz,2H),7.30–7.25(m,1H),7.15(t,J=8.6Hz,2H),7.04(d,J=3.4Hz,1H),6.99(dd,J=5.1,3.6Hz,1H),5.60(d,J=7.2Hz,1H),3.64(d,J=3.1Hz,1H),3.56–3.39(m,2H),1.26(s,1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7.8,167.3,164.8,146.5,132.9,130.9,130.8,126.7,124.7,123.5,116.0,115.7,66.5,47.1,29.7.
实施例17: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4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4(55.3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4无色油状液体,46.5mg,产率79%。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9–7.92(m,2H),7.64(d,J=8.2Hz,2H),7.58(dd,J=11.8,7.8Hz,3H),7.48(t,J=7.8Hz,2H),7.37(d,J=5.8Hz,1H),5.45–5.37(m,1H),3.72(d,J=3.1Hz,1H),3.46–3.29(m,3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8,146.9,136.3,133.8,128.8,128.1,126.0,125.5,125.5,69.4,47.2.
实施例18: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5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5(53.7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5白色固体,57.3mg,产率>99%。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7–7.88(m,2H),7.42–7.32(m,2H),6.91(t,J=8.4Hz,4H),5.26(td,J=6.2,2.5Hz,1H),3.83(d,J=23.1Hz,6H),3.72(t,J=2.4Hz,1H),3.29(d,J=6.1Hz,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8.8,163.9,159.1,135.3,130.5,129.7,127.0,113.9,113.8,69.8,55.5,55.3,46.9.
实施例19: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6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6(48.1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6白色固体,47.5mg,产率92%。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89–7.81(m,2H),7.45–7.36(m,2H),7.30–7.23(m,3H),7.11–7.01(m,2H),5.37–5.27(m,1H),3.71(d,J=2.8Hz,1H),3.41–3.22(m,2H),2.42(s,3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9.6,163.3,160.8,144.6,138.8,138.7,133.9,129.3,128.2,127.4,127.3,115.3,115.1,77.3,76.9,76.6,69.4,47.1,21.6.
实施例20: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7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7(63.4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7白色固体,61.7mg,产率92%。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2(d,J=9.0Hz,2H),7.50(d,J=8.5Hz,2H),7.32(d,J=8.2Hz,2H),6.94(d,J=9.0Hz,2H),5.32–5.25(m,1H),3.88(s,3H),3.80(d,J=2.9Hz,1H),3.37–3.18(m,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8.4,163.9,142.1,131.5,130.5,129.4,127.4,121.2,113.8,69.5,55.4,46.6.
实施例21:
一种β-羟基化合物III-18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在2.5mL反应管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CS@CuSO4)0.002mmol,并加入1.0mL四氢呋喃和1.0mL水,在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搅拌1小时;
B.向上述体系中,分别连续依次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18(61.0mg,0.2mmol)和联硼酸频那醇酯(B2(pin)2)(60.9mg,2.4mmol);
C.整个反应体系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小时;
D.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四氢呋喃2mL洗涤。向残留物中直接加入四水合硼酸钠244mg,整个体系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
E.反应结束后,过滤整个反应体系,以乙酸乙酯10mL洗涤,再以乙酸乙酯(3×10mL)萃取,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4:1柱层析纯化得到III-18淡黄色固体,54.3mg,产率84%。
目标产物的核磁氢谱和碳谱如下所示: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98(ddd,J=8.8,5.3,1.4Hz,2H),7.51(dd,J=8.3,1.4Hz,2H),7.32(dd,J=8.3,1.3Hz,2H),7.14(td,J=8.6,1.4Hz,2H),5.31(d,J=3.2Hz,1H),3.55(dd,J=3.0,1.2Hz,1H),3.31(dd,J=5.8,1.1Hz,2H).
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97.9,167.2,164.7,141.9,132.8,132.8,131.5,130.8,130.7,127.4,121.3,115.9,115.7,69.2,47.1.
从以上各实施例中可得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具有反应速率快、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及工艺简单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四氢呋喃和水,室温下充分搅拌得混合液,以负载铜离子的物质的量计,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与水的用量比为0.002-0.003mmol:1mL,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0.5-1:1;
B.向步骤A得到的混合液中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和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其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与混合液中水的用量之比为0.15-0.25mmol:1mL,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1;
C.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8h;
D.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即得有机硼化合物II;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R1为苯酮基、对甲基苯酮基、对甲氧基苯酮基、对氟苯酮基、乙酰基、新戊酰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或2-噻吩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中铜离子的负载量为15-2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分离提纯的具体步骤为:反应结束后,过滤并以乙酸乙酯洗涤滤饼,再以乙酸乙酯萃取滤液,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旋蒸除去滤液中的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
5.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四氢呋喃和水,室温下充分搅拌得混合液,以负载铜离子的物质的量计,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与水的用量比为0.01-0.015mmol:1mL,四氢呋喃与水的体积比为0.5-1:1;
B.向A中的混合液中加入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和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其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与混合液中水的用量之比为0.15-0.25mmol:1mL,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1;
C.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8h,得含有机硼化合物II的反应液;
D.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四氢呋喃洗涤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向滤液中加入四水合过硼酸钠,室温下搅拌反应4-8h;
E.反应结束后,分离提纯,即得β-羟基化合物III;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R1为苯酮基、对甲基苯酮基、对甲氧基苯酮基、对氟苯酮基、乙酰基、新戊酰基;R2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或2-噻吩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中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中铜离子的负载量为15-25wt%。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联硼酸频那醇酯试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加入的四水合硼酸钠与步骤B中加入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4.0:1,步骤D中洗涤用的四氢呋喃与步骤A中加入的水的体积比为1.5-2:1。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分离提纯的具体步骤为:反应结束后,过滤并以乙酸乙酯洗涤滤饼,再以乙酸乙酯萃取滤液,分离出有机相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旋蒸除去滤液中的溶剂,残留物经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
CN201710847983.6A 2017-09-19 2017-09-19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Pending CN107573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47983.6A CN107573370A (zh) 2017-09-19 2017-09-19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47983.6A CN107573370A (zh) 2017-09-19 2017-09-19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3370A true CN107573370A (zh) 2018-01-12

Family

ID=6103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47983.6A Pending CN107573370A (zh) 2017-09-19 2017-09-19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3370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6318A (zh) * 2018-08-14 2018-12-28 湖北工程学院 负载铜离子Y型分子筛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10590820A (zh) * 2019-08-28 2019-12-20 湖北工程学院 手性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590819A (zh) * 2019-08-28 2019-12-20 湖北工程学院 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β-羟基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78218A (zh) * 2021-01-08 2021-05-11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负载铜催化剂制备喹唑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13061145A (zh) * 2021-03-23 2021-07-02 湖北工程学院 纤维素负载铜催化制备手性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CN113262823A (zh) * 2021-05-20 2021-08-17 湖北工程学院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固载铜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1345773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湖北工程学院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固载铜在催化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硅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CN113563370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负载铜材料催化制备α位有取代基的β-硼基酮的制备方法
CN114456203A (zh) * 2022-03-15 2022-05-1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席夫碱铜功能材料催化制备β-硼基酮的方法
CN114605451A (zh) * 2022-03-15 2022-06-1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壳聚糖功能化铜材料制备β-硼酰胺的方法
CN114702517A (zh) * 2022-04-27 2022-07-05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席夫碱负载二价铜材料在制备β-硼基酯中的应用
CN114835738A (zh) * 2022-04-27 2022-08-02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利用生物质基催化材料制备烯丙基硼酸盐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7162A (zh) * 2011-11-04 2012-04-11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壳聚糖多孔微球负载碘化亚铜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92935A (zh) * 2016-04-27 2017-06-27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固载铜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7162A (zh) * 2011-11-04 2012-04-11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壳聚糖多孔微球负载碘化亚铜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92935A (zh) * 2016-04-27 2017-06-27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固载铜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FENG ZHOU等: "Borylation and selective reduction of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catalyzed by Cu nanoparticles", 《TETRAHEDRON》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6318B (zh) * 2018-08-14 2020-11-24 湖北工程学院 负载铜离子Y型分子筛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09096318A (zh) * 2018-08-14 2018-12-28 湖北工程学院 负载铜离子Y型分子筛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10590820A (zh) * 2019-08-28 2019-12-20 湖北工程学院 手性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590819A (zh) * 2019-08-28 2019-12-20 湖北工程学院 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β-羟基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590819B (zh) * 2019-08-28 2022-01-11 湖北工程学院 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β-羟基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590820B (zh) * 2019-08-28 2022-01-11 湖北工程学院 手性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78218A (zh) * 2021-01-08 2021-05-11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负载铜催化剂制备喹唑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13061145A (zh) * 2021-03-23 2021-07-02 湖北工程学院 纤维素负载铜催化制备手性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CN113262823A (zh) * 2021-05-20 2021-08-17 湖北工程学院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固载铜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13457736B (zh) * 2021-06-30 2023-09-15 湖北工程学院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固载铜在催化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硅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CN11345773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湖北工程学院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固载铜在催化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硅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CN113563370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负载铜材料催化制备α位有取代基的β-硼基酮的制备方法
CN113563370B (zh) * 2021-07-29 2023-12-29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负载铜材料催化制备α位有取代基的β-硼基酮的制备方法
CN114605451A (zh) * 2022-03-15 2022-06-1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壳聚糖功能化铜材料制备β-硼酰胺的方法
CN114456203A (zh) * 2022-03-15 2022-05-1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席夫碱铜功能材料催化制备β-硼基酮的方法
CN114456203B (zh) * 2022-03-15 2024-05-28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席夫碱铜功能材料催化制备β-硼基酮的方法
CN114702517A (zh) * 2022-04-27 2022-07-05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壳聚糖席夫碱负载二价铜材料在制备β-硼基酯中的应用
CN114835738A (zh) * 2022-04-27 2022-08-02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利用生物质基催化材料制备烯丙基硼酸盐的方法
CN114835738B (zh) * 2022-04-27 2023-09-29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利用生物质基催化材料制备烯丙基硼酸盐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3370A (zh) 负载铜离子壳聚糖微球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06892935B (zh) 一种壳聚糖固载铜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的方法及应用
CN103980317B (zh) 联吡啶四齿配体钌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90819B (zh) 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β-羟基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78218B (zh) 一种壳聚糖负载铜催化剂制备喹唑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9096318B (zh) 负载铜离子Y型分子筛催化制备有机硼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07163073A (zh) 一种二价铜催化制备有机硅化合物及β‑羟基化合物的方法
CN102351968B (zh) 一种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的方法
CN105669429A (zh) 一种辛酸铑的制备方法
CN101928268B (zh) 离子液体复合磷酸催化合成杂环乙酰化化合物的方法
CN102875340B (zh) 一种沙格雷酯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1618A (zh) 一种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907197B (zh) 一种双吖丙啶基光交联探针中间体及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2898326A (zh) 有机硼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β-羟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383755B (zh) 一种烯二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2430228A (zh) 一种手性2,3-二氢苯并[b]噻吩1,1-二氧化物、衍生物及制备方法
CN108794420B (zh) 基于四甲基螺二氢茚骨架的双噁唑啉配体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和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2584765B (zh) 羟基黄酮化合物的液相组合合成方法
CN114249902A (zh) 具有可见光催化还原c-f键性能的吩噁嗪基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040594A (zh) 含咪唑盐离子对基团c2轴对称的手性双噁唑啉配体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5618145B (zh) 一种三[三(间‑磺酸钠苯基)膦]氯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9879800A (zh) 一种贝他斯汀药物中间体的制备工艺
CN113354552B (zh) 一种v型有机配体的合成方法、合成的v型有机配体及其应用
CN1223588C (zh) 一种杂环羧酸酯制备醇的方法
CN111646889B (zh) 药物活性分子gc-24和呋格雷酸的绿色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