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653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6530A
CN107546530A CN201710474557.2A CN201710474557A CN107546530A CN 107546530 A CN107546530 A CN 107546530A CN 201710474557 A CN201710474557 A CN 201710474557A CN 107546530 A CN107546530 A CN 107546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connector portion
portion part
slid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45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6530B (zh
Inventor
松本博幸
姜淏珍
正田进也
胜本早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4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6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6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6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01R13/5208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having at least two cable receiving open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44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gear tee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77Pivoting levers actuating linearly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抑制相连接的连接器彼此的松动并具有高耐震性以及耐久性。连接器(10)由第1连接器部件(12)和第2连接器部件(68)嵌合而成,第1连接器部件(12)具有形成有突起部(58)的第1壳体(22),第2连接器部件(68)具有:第2壳体(84);覆盖并安装第2壳体(84)的防护罩部件(122);弹性部件(174),其设置于防护罩部件(122)与第2壳体(84)之间;以及锁定机构(69),其与突起部卡定,对锁定机构进行操作,突起部被向嵌合方向牵拉,限制了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朝向嵌合方向的移动,然后对锁定机构进行操作,防护罩部件压缩弹性部件(174)并移动,在弹性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将锁定机构固定。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相连接的连接器的松动并具有高耐震性以及耐久性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耐震性的连接器的发明。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的发明,包含:凹型的第1壳体,其支承第1连接端子;凸型的第2壳体,其支承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并且嵌插于所述第1壳体而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以及钩挂金属件,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并钩挂在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的槽上,并且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以及所述槽的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对所述第2壳体施力,所述第1壳体以及所述第2壳体中的任意一方具有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按照规定的宽度变化率以及规定的角度变化率形成的楔形的缝肋,所述第1壳体以及所述第2壳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有楔形的槽,该楔形的槽设置于与所述缝肋对应的位置并且沿所述第1壳体以及所述第2壳体的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比所述缝肋的规定的角度变化率大的角度变化率以及比所述规定的宽度变化率大的宽度变化率,在所述第2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情况下,所述缝肋的外壁面嵌入于所述槽的内周面,所述缝肋的缝隙变狭窄,所述缝肋被压入到所述槽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7167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发明中,是如下结构:为了保持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使用钩挂金属件,该卡固金属件进入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固定槽中,按压倾斜面从而被固定。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使用金属制的钩挂金属件,因此,存在制造费用高的课题。此外,由于借助钩挂金属件的弹力进行固定,因此,在施加更大的力的情况下,可能会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相连接的连接器彼此的松动并具有高耐震性以及耐久性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连接器由第1连接器部件和第2连接器部件嵌合而成,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具有第1壳体,该第1壳体在外表面侧形成有至少1个突起部,
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具有:第2壳体;防护罩部件,其设置为覆盖所述第2壳体,并且在内侧安装所述第2壳体;弹性部件,其设置于所述防护罩部件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以及锁定机构,其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的所述突起部卡定,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锁定机构进行操作,所述第1壳体的与所述锁定机构卡定的所述突起部被向嵌合方向牵拉,并且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限制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的移动后,通过进一步对所述锁定机构进行操作,所述防护罩部件在对设置于其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的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压缩的同时向嵌合方向移动,在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机构被固定。
此外,第2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中,
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具有与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的至少一个第1触头接触的至少一个第2触头,
在所述第2触头的与所述第1触头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有线,
在所述弹性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线贯插的贯插部。
此外,第3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中,
在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防护罩部件侧形成有收纳所述弹性部件的筒状的包围部,
在所述防护罩部件的所述第2壳体侧形成有供所述包围部插入的间隙部,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定机构的操作使所述防护罩部件压缩所述弹性部件而移动时,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包围部在所述防护罩部件的所述间隙部中移动。
此外,第4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的连接器中,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板状的滑动部件,其以与所述防护罩部件的内侧面对的方式形成有供所述突起部通过的至少一个滑动槽部;以及使所述滑动部件移动的杆部件,
所述滑动部件被设置为,在所述防护罩部件的内部,借助所述杆部件而在垂直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的嵌合方向的方向上反复移动,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借助所述杆部件使所述滑动部件移动,由此,所述突起部在通过所述滑动槽部时被所述滑动槽部按压,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移动。
此外,第5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4方式的连接器中,所述滑动槽部具有所述突起部能够通过的宽度,并且形成为:以在连接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时的所述滑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后方侧比前方侧远离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连接的一侧的方式倾斜。
此外,第6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4方式的连接器中,
所述杆部件具有:操作部;一对臂部,其从所述操作部的两端延伸设置;爪部,其形成有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分别形成于所述臂部的与所述操作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以及轴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爪部的中央部分,
在所述滑动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爪部啮合的嵌合部,
通过使所述滑动部件以所述杆部件的所述轴部为轴进行旋转而使所述滑动部件移动。
此外,第7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连接器中,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防护罩部件嵌合时相邻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耐震突起和至少一个耐震突起嵌入槽中的任意一方,该耐震突起是立起设置至少2个板状突起而成的,该耐震突起嵌入槽供所述耐震突起嵌入且被切挖为楔状,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嵌合时,所述耐震突起嵌入到所述耐震突起嵌入槽中。
根据第1方式的连接器,通过采用在设置于第2连接器部件的弹性部件被按压的状态下将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固定的结构,借助弹性变形后的弹性部件要恢复原状的弹力使第2壳体在始终被向嵌合方向按压的状态下与第1壳体抵接,因此,能够抑制松动,得到高耐久性以及耐震性。
此外,根据第2方式的连接器,弹性部件被按压而弹性变形,由此,供电线贯插的贯插部被压缩,直径缩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此外,根据第3方式的连接器,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来顺畅地进行弹性部件被压缩时的防护罩部件的移动。
此外,根据第4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使锁定机构与形成有滑动槽部的滑动部件组合,能够可靠地进行嵌合,其中,该滑动槽部的数量与突起部的数量对应。
此外,根据第5方式的连接器,只要使突起部通过滑动部件的滑动槽部,就能够使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移动。
此外,根据第6方式的连接器,通过使杆部件旋转,能够使滑动部件反复移动。
此外,根据第7方式的连接器,借助被压缩的弹性部件而成为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始终被按压的状态,因此,成为嵌入到耐震突起嵌入槽中的耐震突起也始终被按压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耐震性。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状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连接前的状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的(A)是第1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图2的(B)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3的(A)是第1连接器部件的俯视图,图3的(B)是主视图,图3的(C)是仰视图。
图4的(A)是第2连接器部件的后视图,图4的(B)是俯视图,图4的(C)是主视图。
图5是第2连接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的(A)是信号用的第2触头的立体图,图6的(B)是电源用的第2触头的立体图。
图7的(A)是从第2壳体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的(B)是使上下相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从防护罩部件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的(A)是防护罩部件的主视图,图9的(B)是后视图。
图10的(A)是滑动部件的立体图,图10B是俯视图,图10的(C)是仰视图。
图11的(A)是从线密封件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2的(A)是从盖部件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2的(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2的(C)是后视图,图12的(D)是俯视图。
图13的(A)是杆部件的立体图,图13的(B)是主视图。
图14的(A)是保持器的立体图,图14的(B)是主视图。
图15的(A)是对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继图1的(B)的立体图,图15的(B)是俯视图。
图16的(A)是沿图15的(B)的XVIA-XVIA线的剖视图,图16的(B)是沿图15的(B)的XVIB-XVIB线的剖视图。
图17的(A)是对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继图16的(A)的剖视图,图17的(B)是继图16的(B)的剖视图。
图18的(A)是对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继图17的(A)的剖视图,图18的(B)是继图17的(B)的剖视图。
图19的(A)是对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的继图18的(A)的剖视图,图19的(B)是继图18的(B)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连接器;12:第1连接器部件;14:第1触头;18:第1接触部;20:连接部;22:第1壳体;24:第1壳体主体部;26:第1前表面;30:第1后表面;34:第1上表面;36:第1底面;38:一个第1侧面;40:另一个第1侧面;42:第1触头收纳部;44:修整板安装部;46:嵌合部;48:上表面侧;50:侧面侧;52:底面侧;54:内侧引导部;56:外侧引导部;58:突起部;59:引导突起部;60:引导板部;61:第1耐震突起;62:修整板;64:贯通孔;66:被安装部;68:第2连接器部件;69:锁定机构;70:第2触头;74:第2接触部;76:线安装部;78:线;82:嵌入部;83:固定部;84:第2壳体;86:第2前表面;88:第2触头插入部;90:引导孔;92:第2后表面;94:第2插入孔;96:线密封件嵌入槽;98:包围部;100:防护罩部件引导部;102:防护罩部件安装部;104:第2耐震突起;106:第2上表面;108:引导槽;110:保持器安装槽;112:第2底面;114:一个第2侧面;116:另一个第2侧面;118:保持器卡定突起;120:第2触头收纳部;121:密封部件安装部;122:防护罩部件;124:前表面部;126:开口部;128:后表面部;130:第2壳体安装部;131:第2耐震突起嵌入槽;132:线贯插孔;133:槽部;134:盖部件安装部;135:卡合部;136:平开口部;138:卡定部;140:分隔部;142:上表面部;144:底面部;146:通过槽;148:导轨槽;149:爪部贯插孔;152:间隙部;154:滑动部件移动部;156:滑动部件支承部;158:滑动导轨槽;160:滑动部件支承壁;162:滑动部件插入口;164:第1耐震突起嵌入槽;166:一个侧面部;168:嵌合部引导槽;170:另一个侧面部;172:阶梯部;173:间隙;174:线密封件(弹性部件);176:线贯插部;178:嵌入突起;180:外周部;182:凹凸;184:杆部件;186:操作部;188:凹凸槽;190:锁定部;192:臂部;194:轴部;196:爪部;198:爪片;200:止动孔;204:盖部件;206:安装面;208:插入板部;210:缝隙部;212:卡定突起;214:引导壁面;215:止动突起;216:锁定突起;218:罩上表面;220:罩底面;222:罩侧面;224:侧壁部;225:轴承部;226:保持器;228:触头贯插孔;229:上部;230:引导板部贯插槽;232:固定突起;234:侧部侧;236:安装片;238:卡定用肋;240:密封部件;242:滑动部件;244:表面;246:背面;248:一个长边;250:另一个长边;252、254:短边;256:滑动槽部;258:纵槽;260:横槽;262:角槽;264:底板;266:卡合槽;268:凹陷部;270:滑动导轨部;272:卡定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出了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连接器,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同等地适用于权利要求书中包含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9对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构成为具有安装于基板等的第1连接器部件12以及与第1连接器部件12连接的第2连接器部件68,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装卸自如。此外,在第1连接器部件12和第2连接器部件68上具有构成锁定机构69的杆部件184和滑动部件242,该锁定机构69进行连接状态的固定以及解除。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器部件12是公侧连接器,第2连接器部件68是母侧连接器。
首先,参照图1~图3对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部件12进行说明。第1连接器部件12具有:多个第1触头14;第1壳体22,其安装有该多个第1触头14;以及修整板62,其安装于第1壳体22,使与基板连接的一侧的各第1触头14整齐排列。另外,在第1触头中,信号用的第1触头14a与电源用的第1触头14b设置为排列成多个段和列,第1壳体22与第1触头14a和第1触头14b例如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为一体。
在第1连接器部件12的信号用的第1触头14a中,金属制的棒状体的一部分弯曲,形成为大致L字状,具有:第1触头主体部16a;第1接触部18a,其在第1触头主体部16a的一侧与设置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信号用的第2触头70a(参照图6的(A))接触;以及连接部20a,其在另一侧通过焊接等与基板连接。另外,由于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触头14a排列成多个段和列,因此,形成为长度根据配置位置而不同,但结构分别是共同的。
此外,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电源用的第1触头14b与信号用的第1触头14a大小不同,但具有大致共同的结构,金属制的棒状体的一部分弯曲,形成为大致L字状,具有:第1触头主体部16b;第1接触部18b,其在第1触头主体部16b的一侧与设置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电源用的第2触头70b(参照图6的(B))接触;以及连接部20b,其在另一侧通过焊接等与基板连接。另外,以下,也将设置于第1连接器部件12的信号用的第1触头14a以及电源用的第1触头14b统称为第1触头14。
第1壳体22具有设置有第1触头收纳部42的第1壳体主体部24,该第1触头收纳部42以使多个第1触头14为一体的方式收纳多个第1触头14,在第1壳体主体部24的一侧配置有第1触头14的第1接触部18侧,具有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嵌合部46。此外,从第1壳体主体部24的另一侧配置有第1触头14的连接部20侧,设置有修整板62。
第1壳体22的第1壳体主体部24被第1触头14的第1接触部18侧突出的第1前表面26、第1触头14的连接部20侧突出的第1后表面30、第1上表面34,第1底面36、一个第1侧面38以及另一个第1侧面40包围而形成为具有规定宽度的块体。此外,根据所安装的第1触头14而形成的信号用的第1触头14a和比信号用稍大的电源用的第1触头14b以分别成为一体的方式收纳于第1触头收纳部42。
在第1壳体主体部24的第1前表面26,第1触头14的第1接触部18侧突出,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至少一个在实施方式中是2个的嵌合部46以包围该突出的第1触头14的方式呈筒状延伸设置而形成。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该嵌合部46成为插入到第2连接器部件68的部分。以下,以1个嵌合部46为代表进行说明。
嵌合部46是将由上表面侧48、底面侧52以及两侧面侧50包围的大致矩形形状的筒状体从第1壳体主体部24的第1前表面26延伸设置而一体地形成的,各角部形成为曲面状。
此外,在嵌合部46的筒状体的一个侧面侧50的外周侧分别形成有外侧引导部56。该外侧引导部56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时,使得形成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防护罩部件122的嵌合部引导槽168(参照图8)被引导。此外,通过使外侧引导部56仅形成于一个侧面侧50,能够防止第2连接器部件68反向连接。
此外,在嵌合部46的上表面侧48以及底面侧52形成有多个突起状的引导突起部59。该引导突起部59成为如下这样的部分:分别相对于嵌合部46的插抜方向形成倾斜,在安装防护罩部件122时,被导轨槽148(参照图8、图9、图16的(A))引导,并且,对形成在设置于后述的防护罩部件122的滑动部件242上的卡定突部272(参照图13、图16的(A))进行按压,由此解除防护罩部件122内的滑动部件242的卡定。
此外,在嵌合部46的上表面侧48以及底面侧52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突起部58,在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侧48形成有2个突起部58且在底面侧52形成有2个突起部58。该突起部58与设置于后述的第2连接器部件68的滑动部件242和使该滑动部件242反复移动的杆部件184组合,进行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68的嵌合,并且进行连接状态的固定以及固定的解除。
此外,在嵌合部46的上表面侧48以及底面侧52各自的内周侧,突出形成有多个内侧引导部54,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被形成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壳体84的各引导槽108引导,从而成为被引导的部分。
此外,在嵌合部46的内侧形成有多个从第1壳体主体部24的第1前表面26突出的引导板部60。该引导板部60嵌入到形成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壳体84的引导孔90中。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板部60上分别设置有形成为平面状的部分和在板体形成有多个槽的部分。
此外,在嵌合部46的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一侧的各角部的内侧分别形成有被切成楔状的槽。该楔状的槽成为用于嵌入形成于后述的防护罩部件122的第1耐震突起164的第1耐震突起嵌入槽61。
此外,第1触头14的连接部20侧从第1壳体主体部24的第1后表面30突出。而且,在第1壳体主体部24的第1后表面30的第1底面36侧形成有安装修整板62的修整板安装部44。
修整板62是形成有供第1触头14的连接部20贯通的多个贯通孔64的板状体,使连接部20整齐排列,易于与基板等连接。在该修整板62的与第1壳体22安装的一侧形成有与第1壳体22的修整板安装部44安装的被安装部66。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部件12中,对将第1壳体22与各第1触头14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为一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分别形成第1壳体和第1触头而进行组装。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图14对第2连接器部件68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第2连接器部件68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上设置有2个,但这些第2连接器部件68仅仅一部分的结构形成为左右对称,其他的结构是共同的,仅以一方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4、图5所示,第2连接器部件68具有:多个第2触头70,其连接有线78;第2壳体84,其形成有第2触头收纳部120,该第2触头收纳部120收纳多个第2触头70;保持器226,其对收纳于第2壳体84的第2触头70进行定位固定;密封部件240,其呈环状地设置于第2壳体84的外周侧;防护罩部件122,其设置为覆盖第2壳体84;作为弹性部件的线密封件174,其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设置于防护罩部件122与第2壳体84之间;盖部件204,其设置于防护罩部件122的与第1连接器部件12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杆部件184,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盖部件204;以及一对滑动部件242,其配置于防护罩部件122内,借助杆部件184而反复移动。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由杆部件184和滑动部件242构成锁定机构69。此外,在第2触头70中,图6的(A)所示的信号用的第2触头70a和图6的(B)所示的电源用的第2触头70b设置为排列成多个段和列。
首先,如图6的(A)所示,信号用的第2触头70a具有:筒状的第2触头主体部72a;以及第2接触部74a,其在第2触头主体部72a的一侧以插入信号用的第1触头14a的第1接触部18a的状态与该第1接触部18a接触,在另一侧具有供线78安装的线安装部76a。此外,在第2触头主体部72a的上侧80a形成有嵌入部82a,该嵌入部82a供设置在后述的第2壳体84的第2触头收纳部120内的爪状的矛部(省略图示)嵌入,此外,在第2触头主体部72a的线安装部76a侧形成有固定部83a,该固定部83a通过使保持器226的固定突起232嵌入而进行定位固定。
此外,如图6的(B)所示,电源用的第2触头70b具有与信号用的第2触头70a大致共同的结构,具有筒状的第2触头主体部72b以及第2接触部74b,其在第2触头主体部72b的一侧以插入电源用的第1触头14b的第1接触部18b的状态与该第1接触部18b接触,在另一侧具有供线78安装的线安装部76b。此外,在第2触头主体部72b的上侧80b形成有嵌入部82b,该嵌入部82b供设置在后述的第2壳体84的第2触头收纳部120上的爪状的矛部(省略图示)嵌入,此外,在第2触头主体部72b的线安装部76b侧形成有固定部83b,该固定部83b通过使保持器226的固定突起232嵌入而进行定位固定。另外,以下,也将设置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信号用的第2触头70a以及电源用的第2触头70b统称为第2触头70。
接下来,参照图7对第2壳体84进行说明。第2壳体84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是具有如下部分的块体:第2前表面86,其分别形成有供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触头14插入的多个第1触头插入部88,该第1触头14的一侧与在第2壳体84的内部收纳的第2触头70连接;第2后表面92,其形成有供第2触头70插入的多个第2插入孔94;第2上表面106,其形成有供保持器226安装的保持器安装槽110;第2上表面106的相反侧的第2底面112;以及一个第2侧面114和另一个第2侧面116。此外,在第2壳体84的内部分别形成有收纳多个第2触头70的第2触头收纳部120,以使得形成于第2前表面86的第1触头插入部88与第2插入孔94相连。
供第1触头14的第1接触部18插入的多个第1触头插入部88和供形成于第1壳体22的引导板部60插入的多个引导孔90分别遍及第2壳体84的内部而形成于第2壳体84的第2前表面86。
此外,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分别形成有:第2插入孔94,其供第2触头70插入并且与第2触头收纳部120连通;以及线密封件嵌入槽96,其供在配置于第2后表面92侧的线密封件174上形成的嵌入突起178(参照图11)嵌入。第2插入孔94分别形成为供信号用的第2触头70a和比信号用稍大的电源用的第2触头70b插入。
此外,在第2后表面92侧的周边侧、即第2上表面106侧、第2底面112侧、一个第2侧面114侧以及另一个第2侧面116侧形成有从第2后表面92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包围部98。该包围部98是收纳线密封件174的部分并且是安装在形成于防护罩部件122的第2壳体安装部130上的部分。另外,在包围部98的一个第2侧面114侧以及另一个第2侧面116侧分别形成有在向防护罩部件122的第2壳体安装部130(参照图9的(A))安装时引导插入的防护罩部件引导部100。此外,在包围部98的第2上表面106侧、第2底面112侧、一个第2侧面114侧以及另一个第2侧面116侧分别形成有与防护罩部件122的第2壳体安装部130安装的多个防护罩部件安装部102。
供保持器226安装的保持器安装槽110在第2壳体84的第2上表面106上从一个第2侧面114一直形成到另一个第2侧面116。此外,在第2上表面106的第2前表面86侧形成有对第1壳体22的内侧引导部54进行引导的引导槽108。
此外,在第2壳体84的第2底面112也形成有对第1壳体22的内侧引导部54进行引导的引导槽108。
在一个第2侧面114与另一个第2侧面116分别形成有供从第2上表面106侧安装的保持器226卡定的保持器卡定突起118。
此外,在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外周侧的各角部分别形成有突出的第2耐震突起104。该第2耐震突起104形成为如下八字状:板状突起形成为2列,越朝向第2前表面86,2列板状突起的宽度越粗。在组装第2连接器部件68时,该第2耐震突起104嵌入到形成于后述的防护罩部件122的第2耐震突起嵌入槽131(参照图8、图9的(A))。
接下来,参照图8、图9、图16对防护罩部件122进行说明。防护罩部件122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是具有如下部分的箱状体:前表面部124,其形成有供第2壳体84插入并且供所连接的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嵌合的开口部126;后表面部128,其分别形成有供多个线78贯插的线贯插孔132;上表面部142;底面部144;一个侧面部166以及另一个侧面部170。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的后表面部128侧形成有供第2壳体84安装的第2壳体安装部130。在第2壳体安装部130上,在一个侧面部166以及另一个侧面部170的内侧分别形成有槽部133,该槽部133对在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一个第2侧面114侧以及另一个第2侧面116侧的外周侧形成的防护罩部件引导部100进行引导,从而第2壳体84在安装时被引导。
此外,在第2壳体安装部130上分别形成有卡合部135,该卡合部135用于安装在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外周侧形成的防护罩部件安装部102,在安装第2壳体84时,该卡合部135与防护罩部件安装部102卡合而进行安装。
而且,在第2壳体安装部130上,在各角部分别形成有楔状的第2耐震突起嵌入槽131,该第2耐震突起嵌入槽131供在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外周侧形成的第2耐震突起104嵌入。在将第2壳体84安装到防护罩部件122中时,如果形成于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形成为八字状的第2耐震突起104嵌入到该耐震突起嵌入槽131,则该第2耐震突起104的宽度变窄而变形,由此,第2耐震突起104与第2耐震突起嵌入槽131无间隙地嵌合,第2壳体84与防护罩部件122固定,能够得到针对振动等的高耐久性。
另外,在组装第2连接器部件68时,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的后表面部128侧的面是供后述的线密封件174抵接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且在相对于第2壳体安装部130靠前表面部124侧的各角部上,分别形成有突出的第1耐震突起164。该第1耐震突起164是嵌入到第1耐震突起嵌入槽61的部分,该第1耐震突起嵌入槽61形成于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如上述第2耐震突起104那样,该第1耐震突起164形成为如下八字状:板状突起形成为2列,越朝向后表面部128,2列板状突起的宽度越粗。而且,当通过第1耐震突起164嵌入到形成为楔状的第1耐震突起嵌入槽61,而使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与上述的第2耐震突起104和第2耐震突起嵌入槽131同样地,能够得到高耐震性。
另外,在将第2壳体84安装于防护罩部件122的情况下,在第2壳体84的外周侧与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之间形成有间隙173,该间隙173是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供第1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部46嵌入的部分(参照图4的(C)、图16的(B))。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第2壳体安装部130中,呈环状地形成有用于供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侵入的间隙部152(参照图16的(B))。该间隙部152在第2壳体84与防护罩部件122隔着线密封件174而组装的状态下,在间隙部152的里侧与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前端部分之间设置间隙。另一方面,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防护罩部件122向第2壳体84侧被按压,由此,线密封件174被压缩,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在间隙部152中移动该线密封件174被压缩的距离。另外,细节后述。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一个侧面部166的内侧形成有对形成于第1壳体22的外侧引导部56进行引导的嵌合部引导槽168。
此外,如图9的(B)以及图16的(A)所示,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的内侧以具有规定的间隙的方式设置有板体。该间隙是使得后述的滑动部件242以能够反复移动的方式配置的滑动部件移动部154,板体是将滑动部件242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部件支承部156。
该滑动部件移动部154具有与防护罩部件122的上表面部142以及底面部144大致相同的宽度,滑动部件242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一个侧面部166侧与另一个侧面部170侧之间移动。此外,在后表面部128侧的滑动部件移动部154形成有供形成于后述的滑动部件242的滑动导轨部270嵌入并移动的滑动导轨槽158。此外,在滑动部件移动部154的前表面部124侧分别形成有将滑动部件242的一个长边248(参照图10)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部件支承壁160。
而且,在滑动部件支承部156上分别形成有供形成于第1壳体22的突起部58通过的通过槽146。此外,在通过槽146的外侧,即在一个侧面部166侧以及另一个侧面部170侧,分别形成有对形成在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上的引导突起部59进行引导的导轨槽148。
另外,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情况下,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的通过了通过槽146的突起部58从滑动部件支承部156朝向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突出,并与形成于后述的滑动部件242的滑动槽部256卡合(参照图10、图16的(A))。
此外,形成于滑动部件支承部156的导轨槽148的一方成为使插入的滑动部件242暂时卡定的部分。即,插入于滑动部件移动部154的滑动部件242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68嵌合前不移动,因此,形成于滑动部件242的卡定突部272与导轨槽148的一部分卡定。而且,在该滑动部件242的卡定突部272中,当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情况下,形成在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上的引导突起部59在导轨槽148内移动时,引导突起部59将滑动部件242的卡定于导轨槽148的卡定突部272推起,由此,滑动部件242的卡定被解除。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的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的大致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供后述的杆部件184的爪部196贯插的爪部贯插孔149。该爪部贯插孔149与滑动部件移动部154相连,贯插于该爪部贯插孔149的爪部196能够随着杆部件184的旋转而旋转,此外,该爪部196与形成于滑动部件242的卡合槽266啮合(参照图16的(A))。
而且,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一个侧面部166以及另一个侧面部170的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分别形成有供滑动部件242插入的滑动部件插入口162。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前表面部124形成有在组装第2连接器部件68时供第2壳体84插入的开口部126。该开口部126在与第1连接器部件12连接时也成为与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嵌合的部分。另外,在前表面部124的上表面部142侧、底面部144侧以及一个侧面部166侧分别形成有与形成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的通过槽146、导轨槽148、嵌合部引导槽168相连的槽。
此外,供多个线78贯插的多个线贯插孔132从前表面部124侧贯通形成于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该线贯插孔132供信号用的线和电源用的线贯插。
此外,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的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分别形成有安装后述的盖部件204的盖部件安装部134。在该盖部件安装部134上分别形成有供形成于盖部件204的插入板部208插入的平开口部136以及供盖部件204的卡定突起212卡定的卡定部138(参照图11)。此外,在平开口部136分别形成有分隔部140,该分隔部140供将盖部件204的插入板部208的一部分切去而得的缝隙部210嵌入并定位固定。
此外,从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至一个侧面部166以及另一个侧面部170分别设置有将一部分切去而形成为阶梯状的阶梯部172。形成于盖部件204的侧壁部224嵌入到该阶梯部172中。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盖部件204的侧壁部224嵌入到形成于一个侧面部166侧的阶梯部172中。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6对滑动部件242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的第2连接器部件68中,使用一对滑动部件242,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各设置一个。另外,2个滑动部件242面对配置,形成为分别对称,因此,以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底面部144侧设置的滑动部件242为代表进行说明。
滑动部件242具有规定的面积,例如形成为矩形形状的板状体,具有:形成有2个滑动槽部256的表面244;形成有覆盖滑动槽部256的底板264的背面246;沿着滑动部件242的移动方向的长尺寸的一对长边248、250;以及沿着嵌合方向的一对短边252、254,并且滑动部件242由树脂材料形成。
在滑动部件242的表面244形成有一对滑动槽部256。该滑动槽部256分别从一个长边248切入,具有:沿着短边252、254稍微倾斜的纵槽258和沿着长边248、250稍微倾斜的横槽260;以及将该纵槽258与横槽260相连的曲线状的角槽262,该滑动槽部256形成为大致L字状。该滑动槽部256是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供形成在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上的突起部58通过的槽。另外,横槽260形成为,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的滑动部件242的移动方向上,以作为后方侧的一个短边252侧比作为前方侧的另一个短边254侧接近另一个长边250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滑动部件242的表面244上形成有卡定突部272,在滑动部件242被插入于防护罩部件122的滑动部件移动部154时,该卡定突部272与形成于滑动部件支承部156的导轨槽148的一方卡定,从而被定位固定在防护罩部件122的滑动部件移动部154内。
此外,在滑动部件242的与形成有滑动槽部256的入口的一个长边248相反侧的另一个长边250上形成有与后述的杆部件184的爪部196啮合的卡合槽266。该卡合槽266由具有朝向滑动部件242的内侧凹陷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3个凹陷部268的曲线状的凹凸构成。另外,爪部196的爪片198与该凹陷部268啮合。此外,卡合槽266是从表面244向背面246切入而形成的。
此外,在形成有卡合槽266的一侧的另一个长边250的表面244侧突出形成有沿着该另一个长边250的滑动导轨部270。该滑动导轨部270是嵌入于在防护罩部件122的滑动部件支承部156上形成的滑动导轨槽158并对滑动部件242的移动进行引导的部分。
接下来,参照图5、图11、图16对线密封件174进行说明。线密封件174具有规定的厚度,是形成有供多个线78贯插的多个线贯插部176的板状体,由橡胶等具有弹力的弹性部件形成。
线密封件174在与第2壳体84接触设置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嵌入突起178,多个嵌入突起178嵌入于形成在第2壳体84上的线密封件嵌入槽96。
此外,在线密封件174的外周部180上呈环状地形成有凹凸182。而且,线密封件174在安装于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侧的包围部98的内部的状态下,与第2壳体84一起被安装到防护罩部件122中。此时,线密封件174与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的后表面部128侧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抵接。因此,线密封件174配置为被防护罩部件122的内侧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与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夹着。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盖部件204进行说明。盖部件204安装于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侧,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贯插的多个线78的通路。
盖部件204的安装于防护罩部件122的安装面206是开放的开口。此外,盖部件204形成为,对从安装面206导出的线78进行引导的通路朝向相对于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嵌合方向呈大致直角的方向,安装面206的相反侧的引导壁面214形成为一部分倾斜。此外,由罩上表面218、罩底面220以及罩侧面222包围,以使得安装面206与引导壁面214相连,与罩侧面222对置的一侧开放,以使得线78能够被送出。
此外,在盖部件204的安装面206的罩上表面218侧以及罩底面220侧分别形成有插入板部208以及卡定突起212,该插入板部208以及卡定突起212安装于形成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上的盖部件安装部134。该插入板部208分别形成为沿着安装面206的罩上表面218以及罩底面220的板状。此外,卡定突起212分别形成于该插入板部208的罩侧面222侧以及与罩侧面222相反的一侧。另外,在插入板部208上形成有多个缝隙部210,与形成在防护罩部件122的盖部件安装部134上的分隔部140啮合。
此外,在盖部件204的罩上表面218以及罩底面220分别形成有用于使杆部件184暂时停止的止动突起215。
此外,在盖部件204的罩侧面222侧形成有向防护罩部件122侧延伸设置的侧壁部224。
而且,在盖部件204的引导壁面214的外侧形成有使后述的杆部件184的锁定部190(参照图13、图16)固定的锁定突起216。
此外,在盖部件204的罩上表面218以及罩底面220分别形成有在安装面206侧贯通的轴承部225。形成于杆部件184的轴部194(参照图13)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轴承部225。另外,杆部件184向盖部件204的安装是通过将杆部件184的轴部194从盖部件204的罩上表面218侧以及罩底面220侧插入到轴承部225而进行的。
此外,防护罩部件122与盖部件204的安装是如下这样进行的:首先将杆部件184安装于盖部件204,然后将盖部件204的安装面206的插入板部208插入于防护罩部件122的盖部件安装部134的平开口部136。此时,形成于插入板部208的缝隙部210嵌入到形成于平开口部136内的分隔部140,此外,杆部件184的爪部196贯插于防护罩部件122的爪部贯插孔149。而且,通过使盖部件204的卡定突起212与在防护罩部件122的盖部件安装部134上形成的卡定部138卡定,来进行防护罩部件122与盖部件204的安装。此时,与预先插入到防护罩部件122的滑动部件移动部154中的滑动部件242的卡合槽266啮合。
接下来,参照图13对杆部件184进行说明。杆部件184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具有:规定长度的操作部186;对置地延伸设置的一对臂部192,它们位于操作部186的两端侧;爪部196,其在一对臂部192的端部侧呈放射状地延伸设置有多个爪片198;以及从爪部196的内侧、即从各爪部196所面对的一侧分别突出的轴部194。
操作部186是供使用者操作杆部件184而使用的部分,在与延伸设置有臂部192的一侧相反的面上例如形成有作为止滑件的多个凹凸槽188。
此外,在操作部186的与形成有凹凸槽188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端边形成有锁定部190。该锁定部190是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时与形成于盖部件204的锁定突起216(参照图12、图16)卡定而被固定的部分。
此外,臂部192是具有规定长度的一对板体,在杆部件184旋转移动时,沿着盖部件204的罩上表面218侧以及罩底面220侧移动。另外,在臂部192的内侧分别形成有供在盖部件204的罩上表面218以及罩底面220上形成的止动突起215嵌入的止动孔200。
此外,爪部196由从臂部192的端部呈放射状突出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3个的爪片198构成。该爪部196与形成于滑动部件242的卡合槽266啮合,由此,能够与杆部件184的旋转相应地使滑动部件242移动。
此外,轴部194分别由从臂部192的端部的爪部196的大致中央部分向大致直角方向突出的大致圆形的柱状体形成。该轴部194安装于形成在盖部件204上的轴承部225,由此,杆部件184旋转。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轴部194形成有凹陷。
接下来,参照图14对保持器226进行说明。保持器226是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状体,形成有供多个第2触头70贯插的触头贯插孔228以及供在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壳体22上形成的引导板部60贯插的多个引导板部贯插槽230。
在该触头贯插孔228的上部229分别形成有固定突起232,该固定突起232嵌入到形成于第2触头70的固定部83中。
此外,在保持器226的两侧部侧234、234形成有一对安装片236,在安装片236的内侧分别形成有与在第2壳体84的一个第2侧面114以及另一个第2侧面116上形成的保持器卡定突起118(参照图7)卡定的卡定用肋238。
在第2触头70被安装到第2壳体84中之前,预先将保持器226插入到保持器安装槽110,在第2触头70被收纳到第2壳体84的第2触头收纳部120中之后,压入保持器226,由此,保持器226的固定突起232嵌入到形成于第2触头70的固定部83中,第2触头70被定位固定。
如图5、图16所示,密封部件240由橡胶等具有弹力的弹性部件形成为环状,并安装于第2壳体84的外周的密封部件安装部121(参照图4的(C))。而且,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连接的情况下,密封部件240与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的内侧紧密贴合,由此,具有防水功能。
接下来,参照图1、图15~图19对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连接进行说明。
关于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连接,首先如图1的(B)所示那样,使连接的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对应配置。此时,在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壳体22的嵌合部46的一个侧面侧50上形成的外侧引导部56与在第2连接器部件68的防护罩部件122的一个侧面部166上形成的嵌合部引导槽168对应配置。这样,能够防止第2连接器部件68反向连接。
接下来,如图15、图16所示,使第2连接器部件68插入到第1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部46中。此时,第1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部46插入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壳体84与防护罩部件122之间的间隙173,并且在该插入时,在嵌合部46的上表面侧48以及底面侧52的内侧分别形成的多个内侧引导部54被在第2壳体84的第2上表面106以及第2底面112上分别形成的引导槽108引导,此外,从嵌合部46的内侧的第1壳体主体部24的第1前表面26突出的第1触头14以及在第1前表面26形成的引导板部60分别插入于在第2壳体84的第2前表面86形成的第1触头插入部88以及引导孔90。另外,在第1触头14从第2壳体84的第1触头插入部88插入之后,分别与在第2壳体84的第2触头收纳部120中收纳的第2触头70接触。
而且,在该插入时,在嵌合部46的一个侧面侧50的外周侧形成的外侧引导部56被在第2连接器部件68的防护罩部件122的一个侧面部166的内侧形成的嵌合部引导槽168引导。
此外,在嵌合部46的上表面侧48以及底面侧52的外周侧形成的各引导突起部59沿着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上表面部142以及底面部144的内侧形成的导轨槽148移动。此时,与导轨槽148卡定的形成于滑动部件242的卡定突部272被在该导轨槽148内移动的引导突起部59按压,由此,卡定突部272的卡定被解除,滑动部件242能够移动。
此外,在嵌合部46的上表面侧48以及底面侧52形成的各突起部58在各通过槽146中通过,各通过槽146形成于设置在防护罩部件122的上表面部142侧以及底面部144侧的内侧的滑动部件支承部156上。此时,各突起部58进入到形成于滑动部件242的各滑动槽部256中,该滑动部件242被设置在防护罩部件122的滑动部件移动部154中。另外,嵌合部46的各突起部58通过了滑动部件242的滑动槽部256的沿着嵌合方向的纵槽258,从而被配置到角槽262的近前位置。
此外,如图16的(B)所示,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侧形成的包围部98的前端侧、即嵌合方向侧进入到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的内侧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的外周部形成的间隙部152。此时,包围部98的前端侧与间隙部152的里侧不抵接,而是设置有间隙。另外,在未对杆部件184进行操作的状态下,线密封件174未被压缩。
接下来,如图17所示,使第2连接器部件68的杆部件184旋转。通过使该杆部件184绕轴部194的轴线进行旋转,杆部件184的爪部196的爪片198与滑动部件242的卡合槽266的凹陷部268啮合的同时进行旋转,由此,滑动部件242在滑动部件移动部154中朝向以图17的(A)作为俯视图的情况下的右方、即朝向使嵌合部46的突起部58离开滑动槽部256的纵槽258的方向移动。此时,嵌合部46的各突起部58在滑动部件242的滑动槽部256内从角槽262朝向与嵌合方向呈大致直角方向的倾斜的横槽260移动。此外,滑动部件242的移动是滑动部件242的滑动导轨部270与一个长边248沿着滑动部件移动部154的滑动导轨槽158与滑动部件支承壁160进行的。
另外,滑动槽部256的横槽260形成为稍微倾斜,由此,伴随着滑动部件242的移动,嵌合部46的各突起部58被引导进该倾斜的横槽260,由此,第2连接器部件68朝向接近第1连接器部件12的方向、即嵌合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17的(B)所示,由于第2连接器部件68接近第1连接器部件12,因此,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侧形成的包围部98进一步进入到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的内侧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的外周部形成的间隙部152。此时,线密封件174夹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与防护罩部件122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之间,由此,被逐渐压缩。另外,即使在该情况下,包围部98的前端侧与间隙部152的里侧也不抵接,而是设置有间隙。
此后,如图18的(A)所示,通过使杆部件184进一步旋转,滑动部件242进一步向右方移动,并且,嵌合部46的各突起部58被滑动部件242的滑动槽部256的倾斜的横槽260按压,由此,第2连接器部件68向更接近第1连接器部件12的方向移动。此时,如图18的(B)所示,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壳体84的第2前表面86与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壳体22的第1前表面26抵接,嵌合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此外,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侧形成的包围部98进一步进入到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的内侧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的外周部形成的间隙部152的里侧。
另外,如图18的(B)所示,线密封件174被夹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与防护罩部件122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之间,由此,被进一步压缩。
此外,关于杆部件184,在第2壳体84与第1壳体22抵接的状态下,在杆部件184的锁定部190与盖部件204的锁定突起216之间设置有少许距离,而未被固定。
此后,使杆部件184进一步旋转,如图19的(A)、图19的(B)所示,使杆部件184的锁定部190与盖部件204的锁定突起216卡定而固定。
通过该杆部件184的旋转,滑动部件242进一步向右方移动,由此,嵌合部46的各突起部58被滑动部件242的滑动槽部256的倾斜的横槽260按压,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被向嵌合方向施力。但是,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壳体84与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壳体22抵接,第2壳体84的移动被限制,由此,线密封件174被压缩,仅防护罩部件122被移动。关于该防护罩部件122的移动,第2壳体84与防护罩部件122之间的线密封件174被压缩的距离成为防护罩部件122的移动距离。
另外,在第2壳体84的第2后表面92侧形成的包围部98的前端侧与在防护罩部件122的后表面部128的内侧的线密封件抵接面150的外周部形成的间隙部152的里侧最接近。此时,第2壳体84的包围部98的前端侧可以与防护罩部件122的间隙部152的里侧抵接。
这样,由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采用了将设置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壳体84与防护罩部件122之间的线密封件174压缩的结构,因此,在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固定的状态下,通过在第2壳体84与防护罩部件122之间被压缩的线密封件174的弹力,能够保持第2壳体84始终向第1壳体22侧被按压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松动,得到高耐震性。
此外,由于线密封件174被压缩,因此,供线78贯插的线贯插部176也被压缩,线贯插部176的孔径缩小,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另外,设置于实施方式的第1连接器部件12的第1触头14与设置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第2触头70的连接是如下这样进行的:随着上述的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连接,第1触头14的第1接触部18(18a、18b)被逐渐插入到第2触头70的第2接触部74(74a、74b)内。
以上,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连接结束。另外,在对第1连接器部件12与第2连接器部件68的连接进行解除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杆部件184的锁定部190从盖部件204的锁定突起216脱离,并使杆部件184反向旋转而容易地进行。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由与第1壳体22的突起部58卡定的滑动部件242以及使滑动部件242移动的杆部件184构成锁定机构6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能够是如下结构:使突起部与杆部件卡定,通过杆部件的旋转而拉入突起部,由此,使第1连接器部件与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移动。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对杆部件184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由第1连接器部件和第2连接器部件嵌合而成,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具有第1壳体,该第1壳体在外表面侧形成有至少1个突起部,
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具有:第2壳体;防护罩部件,其设置为覆盖所述第2壳体,并且在内侧安装所述第2壳体;弹性部件,其设置于所述防护罩部件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以及锁定机构,其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的所述突起部卡定,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锁定机构进行操作,所述第1壳体的与所述锁定机构卡定的所述突起部被向嵌合方向牵拉,并且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而限制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的移动后,通过进一步对所述锁定机构进行操作,所述防护罩部件在对设置于其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的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压缩的同时向嵌合方向移动,在所述弹性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机构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具有与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的至少一个第1触头接触的至少一个第2触头,
在所述第2触头的与所述第1触头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有线,
在所述弹性部件上形成有供所述线贯插的贯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防护罩部件侧形成有收纳所述弹性部件的筒状的包围部,
在所述防护罩部件的所述第2壳体侧形成有供所述包围部插入的间隙部,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定机构的操作使所述防护罩部件压缩所述弹性部件而移动时,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包围部在所述防护罩部件的所述间隙部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板状的滑动部件,其以与所述防护罩部件的内侧面对的方式形成有供所述突起部通过的至少一个滑动槽部;以及使所述滑动部件移动的杆部件,
所述滑动部件被设置为,在所述防护罩部件的内部,借助所述杆部件而在垂直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的嵌合方向的方向上反复移动,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连接的情况下,借助所述杆部件使所述滑动部件移动,由此,所述突起部在通过所述滑动槽部时被所述滑动槽部按压,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向嵌合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槽部具有所述突起部能够通过的宽度,并且形成为:以在连接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时的所述滑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后方侧比前方侧远离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连接的一侧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件具有:操作部;一对臂部,其从所述操作部的两端延伸设置;爪部,其形成有多个突起,该多个突起分别形成于所述臂部的与所述操作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以及轴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爪部的中央部分,
在所述滑动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爪部啮合的嵌合部,
通过使所述滑动部件以所述杆部件的所述轴部为轴进行旋转而使所述滑动部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防护罩部件嵌合时相邻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耐震突起和至少一个耐震突起嵌入槽中的任意一方,该耐震突起是立起设置至少2个板状突起而成的,该耐震突起嵌入槽供所述耐震突起嵌入且被切挖为楔状,
在将所述第1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件嵌合时,所述耐震突起嵌入到所述耐震突起嵌入槽中。
CN201710474557.2A 2016-06-23 2017-06-21 连接器 Active CN107546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4107 2016-06-23
JP2016124107A JP2017228442A (ja) 2016-06-23 2016-06-2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6530A true CN107546530A (zh) 2018-01-05
CN107546530B CN107546530B (zh) 2019-06-18

Family

ID=60678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4557.2A Active CN107546530B (zh) 2016-06-23 2017-06-2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85382B2 (zh)
JP (1) JP2017228442A (zh)
KR (1) KR101980967B1 (zh)
CN (1) CN1075465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915B (zh) * 2020-09-16 2023-05-2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桿式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4799B2 (ja) * 2017-02-28 2019-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879231B2 (ja) * 2018-03-06 2021-06-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3107303A (ja) * 2022-01-24 2023-08-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KR102588073B1 (ko) * 2022-10-26 2023-10-12 이기석 아나로그 전원단자 분리 착탈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4330A (en) * 1990-05-30 1992-04-1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080076283A1 (en) * 2006-09-21 2008-03-27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90023317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1542846A (zh) * 2007-03-20 2009-09-23 Fci公司 包括密封垫的电连接器
US20100151742A1 (en) * 2006-09-15 2010-06-17 J.S.T. Mfg. Co., Ltd. Connector
CN107528150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6670B1 (fr) * 1996-12-03 1998-12-31 Cinch Connecteurs Sa Connecteur muni d'un levier de verrouillage
JP3312645B2 (ja) * 1997-03-14 2002-08-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JP3278048B2 (ja) * 1997-10-01 2002-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0383743B1 (ko) * 2000-10-14 2003-05-14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라이트 앵글형 abs용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06024456A (ja) * 2004-07-08 2006-01-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4678227B2 (ja) * 2005-04-22 2011-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44052B2 (ja) * 2008-02-08 2012-05-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5500680B2 (ja) * 2010-03-26 2014-05-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レバー式電気コネクタ
JP5662210B2 (ja) * 2011-03-16 2015-01-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治具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5820290B2 (ja) * 2012-02-08 2015-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4330A (en) * 1990-05-30 1992-04-1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100151742A1 (en) * 2006-09-15 2010-06-17 J.S.T. Mfg. Co., Ltd. Connector
US20080076283A1 (en) * 2006-09-21 2008-03-27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542846A (zh) * 2007-03-20 2009-09-23 Fci公司 包括密封垫的电连接器
US20090023317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7528150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915B (zh) * 2020-09-16 2023-05-2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桿式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6530B (zh) 2019-06-18
KR101980967B1 (ko) 2019-05-21
JP2017228442A (ja) 2017-12-28
KR20180000689A (ko) 2018-01-03
US20170373433A1 (en) 2017-12-28
US9985382B2 (en) 2018-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6530A (zh) 连接器
CN107528153B (zh) 连接器
JP4770346B2 (ja) コネクタ
US684892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m
CN101359788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构造
CN101364688B (zh) 杆式连接器
JP5058696B2 (ja) 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JP5614369B2 (ja) 端子金具
CN107017522B (zh) 连接器
CN107689520B (zh) 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
JP6942022B2 (ja) コネクタ
US9240639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lock mechanism
CN106169673B (zh) 连接器
CN106207636B (zh) 连接器
CN107017523B (zh) 连接器
JP2011048995A (ja) コネクタ
JP5440453B2 (ja) コネクタ
CN107528150A (zh) 连接器
JP2006216314A (ja) 端子金具
JP2006216315A (ja) 端子金具
JP201819555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17525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216306A (ja) 端子金具
US20180175540A1 (en)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a detachable float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5067204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及びロッ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