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2699A -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2699A
CN107532699A CN201680027803.3A CN201680027803A CN107532699A CN 107532699 A CN107532699 A CN 107532699A CN 201680027803 A CN201680027803 A CN 201680027803A CN 107532699 A CN107532699 A CN 107532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input shaft
shaft
rotated
transmission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78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2699B (zh
Inventor
裸野善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kawa Corp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Blind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2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2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2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0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liftable
    • E06B9/32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therefor
    • E06B9/322Details of operating devices, e.g. pulleys, brakes, spring drums,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6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acting at definite angular position or disengaging after consecutive definite number of rot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3/00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akes combining more than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s F16D49/00 - F16D61/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more than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5/00Gearings or mechanisms with other special functional features
    • F16H35/12Transmitting mechanisms with delayed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lind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倾斜操作完成之前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的情况的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传递延迟单元(25)构成为:具备第一输入轴(28)、随着第一输入轴的旋转以小于第一输入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中间旋转体(31)、以及第一输入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中间旋转体后被传递的第一输出轴(29、30);所述中间旋转体在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相对于第一输出轴不进行相对旋转。

Description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输入轴的旋转延迟后传递至输出轴的传递延迟单元、以及使用该传递延迟单元的遮蔽件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横式百叶窗中存在有如下构成的百叶窗。即,通过向下拉动环状操作绳的上升操作侧,使升降轴旋转,从而进行下梁的上升操作,另外,通过向下拉动操作绳的下降操作侧,使倾斜轴旋转,从而进行叶片的倾斜操作,并且,通过将连接在升降轴上的离合器断开,使下梁利用其自重下降,其中,上述环状操作绳挂装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于上梁上的操作滑轮上(专利文献1)。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如专利文献1的图13所示形状的导槽67形成于凸轮轴14上,通过使滑动球20沿导槽67移动,进行离合器的断开。
在如上所述的横式百叶窗中,具有不需要用于进行倾斜操作的操作杆这样的有点,而另一方面,存在着如下情况,即:离合器在倾斜操作完成之前进行工作而从升降轴断开,从而下梁在预料之外的时机因其自重而下降。
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用切换筒42和卡合筒44使操作滑轮的旋转被延迟后传递,由此来抑制在叶片的倾斜操作过程中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其中,上述切换筒42在旋转方向上隔开规定量的间隙与空转筒71连接,上述卡合筒44在旋转方向上隔开规定量的间隙与切换筒42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第3378813号专利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许第4074420号专利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在叶片的倾斜操作过程中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但是,由于倾斜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旋转角度是根据旋转的传递机构或叶片宽度等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着根据专利文献2的构成所得到的延迟角度不够充分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倾斜操作完成之前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的情况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递延迟单元,该传递延迟单元构成为:具备第一输入轴、随着第一输入轴的旋转以小于第一输入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中间旋转体、以及第一输入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中间旋转体后被传递的第一输出轴,所述中间旋转体在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相对于第一输出轴不进行相对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传递延迟单元,能够使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被延迟后传递至输出轴,因此,能够抑制在倾斜操作完成之前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另外,在传递的延迟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存在着在倾斜操作完成之前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发明中,将第一输入轴的旋转经由随着第一输入轴的旋转以小于第一输入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中间旋转体传递至第一输出轴,因此,容易使旋转传递的延迟量为360度以上。而且,倾斜操作通常是在第一输入轴旋转360度之前完成,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倾斜操作完成之前下梁因其自重而下降。
以下,例示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进行组合。
优选构成为:所述中间旋转体的外周面与第一输入轴的外周面啮合。
优选构成为:所述中间旋转体随着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而间歇性地进行旋转。
优选构成为:所述中间旋转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中间旋转体随着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同时进行旋转。
优选构成为:所述中间旋转体的内周面与第一输入轴的外周面啮合。
优选构成为:所述中间旋转体在随着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进行自转的同时,向与所述自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绕第一输入轴进行公转。
优选构成为:所述中间旋转体具备限制突起,通过随着所述中间旋转体的旋转使所述限制突起与第一输出轴卡定,所述中间旋转体相对于第一输出轴不进行相对旋转。
优选本发明提供的遮蔽件升降装置,是通过操作绳的操作,使升降轴进行旋转你,由此使遮蔽件上升或下降的遮蔽件升降装置,在该遮蔽件升降装置中,随着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进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如上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和离合器单元被传递至所述升降轴,所述离合器单元具备随着第一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的第二输入轴、以及与所述升降轴呈一体旋转的第二输出轴,所述离合器单元包括:凸轮部,其随着凸轮轴的旋转使所述凸轮轴沿其轴向进行移动,其中,该凸轮轴随着第二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离合器部,其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将所述凸轮轴和第二输出轴之间切换为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本发明提供的遮蔽件升降装置,是通过操作绳的操作,使升降轴和倾斜轴旋转的遮蔽件升降装置,在该遮蔽件升降装置中,随着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进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传递延迟单元被传递至所述升降轴,所述传递延迟单元具备随着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延迟后被传递的第一输出轴,所述遮蔽件升降装置具备与第一输入轴呈一体旋转的传递齿轮、以及与所述倾斜轴呈一体旋转且与所述传递齿轮啮合的倾斜轴齿轮,所述传递齿轮配置在所述传递延迟单元的输入侧。
根据本观点,关于传递延迟单元,只要是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被延迟后传递至第一输出轴即可,并非一定要具备中间旋转体。根据本观点,能够抑制传递齿轮与第一输入轴之间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本发明提供的遮蔽件升降装置,是通过操作绳的操作,使升降轴进行旋转,由此使遮蔽件上升或下降的遮蔽件升降装置,在该遮蔽件升降装置中,随着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进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传递延迟单元和离合器单元被传递至所述升降轴,所述传递延迟单元具备随着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延迟后被传递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离合器单元具备随着第一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的第二输入轴、以及与所述升降轴呈一体旋转的第二输出轴,所述离合器单元包括:凸轮部,其随着凸轮轴的旋转使所述凸轮轴沿其轴向进行移动,其中,该凸轮轴随着第二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离合器部,其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将所述凸轮轴和第二输出轴之间切换为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在所述传递延迟单元和所述离合器单元之间设有制动部,所述制动部构成为:将第一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第二输入轴,并且,抑制因为由所述遮蔽件的自重产生的转矩引起的第二输入轴的旋转。
根据本观点,关于传递延迟单元,只要是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被延迟后传递至第一输出轴即可,并非一定要具备中间旋转体。根据本观点,能够防止传递延迟单元的第一输出轴因为由遮蔽件的自重产生的转矩而进行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横式百叶窗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表示卷绕轴9和倾斜单元19支撑在支撑部件11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中示出倾斜单元19,其中,(a)为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
图6中的(a)~(b)是表示倾斜单元19的组装工序的立体图。
图7中的(a)是图3的前后方向中央面的剖视图,(b)是(a)中的A-A剖视图。
图8是表示倾斜滚筒32的另一构成且与图7中的(a)对应的剖视图。
图9中示出操作部单元6,其中,(a)为立体图,(b)为(a)的前后方向中央面的剖视图。
图10中的(a)~(c)中示出传递延迟单元25,其中,(a)为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c)为左视图。另外,图10中的(d)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的立体图。
图11中示出传递延迟单元25,其中,(a)为立体图,(b)为分解立体图,(c)为右视图,(d)为(c)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12中的(a)是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和传递齿轮24b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和行星齿轮23b的行星齿轮架23d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的第二壳体30和制动部26的输入部26a的卡合突起26a1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4中示出传递延迟单元25配置在操作部壳体45内的状态,其中,(a)为右视图,(b)为立体图。
图15中的(a)~(g)各图的中段是表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与中间旋转体31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上段和下段是表示从操作滑轮23a侧观察转动槽30a、29a内的限制突起31b、31c的位置的图。另外,限制突起31b、31c本来不会出现在中段的剖视图中,但为了便于理解而进行了图示。
图16是表示操作部壳体45和离合器单元27的立体图。
图17中的(a)是离合器单元27的立体图,(b)是输出轴43的立体图,(c)是凸轮轴42的立体图,(d)是输入轴41的立体图,(e)是单独部件46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操作部壳体45和离合器单元27且与图9中的(b)对应的剖视图,其中,(a)表示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连接的状态,(b)表示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未连接的状态。
图19中的(a)~(c)是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的外周面的展开图,且是用于说明通过下降操作而使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非连接状态的作用的图。
图20中的(a)~(c)是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的外周面的展开图,且是用于说明通过上升操作而使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连接状态的作用的图。
图21是仅示出操作部单元6中的一部分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仅示出操作部单元6中的一部分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仅示出操作部单元6中的一部分部件的立体图。
图24中的(a)~(b)是仅示出操作部单元6中的一部分部件的立体图。
图25是仅示出操作部单元6中的一部分部件的立体图。
图26中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传递延迟单元25,其中,(a)~(b)为立体图,(c)为中间旋转体55和输入轴56的立体图。
图27中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传递延迟单元25,其中,(a)~(b)为立体图,(c)为拆除壳体51的盖部51a后的状态的立体图,(d)为分解立体图。
图28是从图27的传递延迟单元25的各齿轮部通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29中的(a)~(d)是表示输入轴53从图28的状态旋转时的中间旋转体52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30中的(a)~(c)是表示输入轴53从图29中的(d)的状态进一步旋转时的中间旋转体52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31中示出将传递延迟单元25应用于卷帘中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a)为主视图,(b)为右视图,(c)为卷帘的主视图。在(a)中省略了窗帘布64a、65a的图示,(b)中省略了操作滑轮23a和操作绳7的图示。
(符号说明)
1 上梁
2 梯绳
3 叶片
4 下梁
5 升降绳
6 操作部单元
7 操作绳
8 升降轴
9 卷绕轴
10、11 支撑部件
15 绳出入口
17 倾斜轴
19 倾斜单元
22 速度调节器
23 行星齿轮/操作滑轮部
24 倾斜传递部
25 传递延迟单元
26 制动部
27 离合器单元
28 输入轴
29 第一壳体
30 第二壳体
31 中间旋转体
32 倾斜滚筒
32a V状槽
33 支撑盖
33a V状突起
34 倾斜齿轮
35 轴承板
41 输入轴
42 凸轮轴
43 输出轴
44 滚珠
45 操作部壳体
46 单独部件
51 壳体
52 中间旋转体
53 输入轴
54 壳体
55 中间旋转体
56 输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种特征事项可以相互进行组合。另外,各特征也可以单独成立发明。
[1.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所示的作为遮蔽装置的横式百叶窗中,经由从上梁(head box)1垂下的多根梯绳(ladder cord)2悬挂支撑有多层作为遮蔽件的叶片(slat)3,并且,在该梯绳2的下端悬挂支撑有下梁(bottom rail)4。梯绳2在一对纵绳之间具备多根横绳。各横绳上支撑有叶片3。
如图5中的(b)所示,在梯绳2的上端侧设有环形部2a,该环形部2a挂装在设置于倾斜滚筒(tilt drum)32上的V状槽32a中,其中,该倾斜滚筒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配置于上梁1内的支撑部件10或支撑部件11上。V状槽32a形成为:围绕倾斜滚筒32的外周面,且其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宽。在环形部2a与V状槽32a的内表面32e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环形部2a随着倾斜滚筒32的旋转进行位移,从而使叶片3进行转动。另外,在叶片3转动至变为全闭状态或者反向全闭状态(叶片3朝向与全闭状态相反的一侧呈大致垂直的状态)后,倾斜滚筒32相对于梯绳2进行空转。另外,梯绳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叶片支撑绳”。关于“叶片支撑绳”,只要能够支撑叶片3且使叶片3进行转动,则其构成便无特别限定,例如,“叶片支撑绳”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相互分离的两根纵绳,其中一根纵绳安装在叶片的一侧边缘上,另一根纵绳安装在叶片的另一侧边缘上。
上梁1上还悬挂支撑有升降绳5,升降绳5的下端安装在下梁4上。通过将升降绳5卷绕在卷绕轴9上、或者使升降绳5从卷绕轴9上解绕,使下梁4上升或者下降,其中,卷绕轴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配置于上梁1内的支撑部件11上。
支撑部件10、11上分别支撑有相同构成的倾斜单元(tilt unit)19。支撑部件10构成为仅支撑倾斜单元19。另一方面,支撑部件11构成为支撑倾斜单元19和卷绕轴9。支撑部件10和支撑部件11的、支撑倾斜单元19的部位处的构成实质上相同。
以下,详细说明支撑部件11、卷绕轴9以及倾斜单元19。
如图3~图4所示,支撑部件11具备支撑部件主体11a和转接板(adapter plate)11b。支撑部件主体11a具备支撑卷绕轴9的卷绕轴收容部11e、和支撑倾斜单元19的倾斜单元收容部11f。转接板11b具备供升降绳5插通的升降绳插通部11c、和供梯绳2插通的梯绳插通部11d,并且,转接板11b安装在支撑部件主体11a的转接安装部11g上。
如图3~图4所示,卷绕轴9具备卷绕锥筒9a和凸轮单元9b。凸轮单元9b具有下述功能,即:如JP特开2014-231696号专利公报所公开那样,当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或者下梁4到达下限位置处时,使卷绕锥筒9a停止旋转。凸轮单元9b构成为:与随着操作绳7的操作而旋转的升降轴8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并且,当使下梁4上升时,凸轮单元9b和卷绕锥筒9a随着升降轴8的旋转而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当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时,随着下梁4的下降而对升降绳5施加拉力,通过由该拉力产生的转矩而使卷绕锥筒9a进行旋转。另外,在升降轴8上设有速度调节器22,该速度调节器22将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时的升降轴8的旋转速度调节为不会变得过大。
如图5~图7所示,倾斜单元19具备倾斜滚筒32、支撑盖33、倾斜齿轮(tilt gear)34以及轴承板(bearing plate)35。如上所述,梯绳2的环形部2a挂装在倾斜滚筒32的V状槽32a中。倾斜滚筒32不会随着升降轴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将随着操作绳7的操作而旋转的倾斜轴(tilt shaft)17卡合在倾斜齿轮34的插通孔34c中,从而使倾斜齿轮34随着倾斜轴1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而且,由于倾斜滚筒32的齿轮部32c与倾斜齿轮34的齿轮部34b啮合,因此,随着倾斜轴17的旋转而使倾斜齿轮34进行旋转,从而使倾斜滚筒32进行旋转。
轴承板35具备:具有卡合凸部35b的一对臂35a、倾斜齿轮轴承部35c以及倾斜滚筒轴承部35d。如图6中的(a)所示,在使齿轮部32c与齿轮部34b啮合的状态下,将倾斜齿轮34的轴部34a插入倾斜齿轮轴承部35c内,且将倾斜滚筒32的轴部32b插入倾斜滚筒轴承部35d内。此时,一对臂35a以使一对臂35a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与此同时,卡合凸部35b越过倾斜滚筒32的齿轮座(gear base)32d且卡合凸部35b与齿轮座32d卡合,从而变为图6中的(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倾斜滚筒32的轴向移动被卡合凸部35b抑制,倾斜齿轮34的轴向移动被齿轮座32d抑制,因此,轴承板35、倾斜滚筒32以及倾斜齿轮34呈一体化。在使这些部件呈一体化之前或之后且安装支撑盖33之前,将梯绳2的环形部2a挂装在V状槽32a中。
支撑盖33具备V状突起33a和一对侧壁33d,其中,V状突起33a的宽度随着朝向其前端而逐渐变窄,一对侧壁33d分别具有卡合槽33b。如图6中的(b)所示,当从轴承板35的上侧以轴承板35的基板(base plate)35e进入卡合槽33b内的方式安装支撑盖33时,V状突起33a配置为向V状槽32a内延伸。
另外,当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处时,叶片3的重量施加于梯绳2上,因而梯绳2与V状槽32a摩擦卡合,从而梯绳2随着倾斜滚筒32的旋转而移动,相对于此,当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处时,叶片3的重量全部施加于升降绳5上,因而叶片3的重量未施加于梯绳2。在这样的状态下,当未设有V状突起33a时,梯绳2的环形部2a会从V状槽32a翘起,从而存在着尽管叶片3并未变为全闭状态,但倾斜滚筒32相对于梯绳2进行空转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V状突起33a作为抑制梯绳2翘起的翘起抑制部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在叶片3的重量未施加于梯绳2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倾斜滚筒32在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时相对于梯绳2进行空转。在本实施方式中,V状突起33a沿圆周方向设置于约104度的角度范围内。V状突起33a的设置范围的中心角α(图示于图7中的(b)),优选30度以上,更优选60度以上或90度以上。关于中心角α的上限无特别规定,例如为180度。通过增大中心角α,能够产生足够使梯绳2随着倾斜滚筒32的旋转进行移动的摩擦力,且不会使V状突起33a与V状槽32a之间的间隙S变得过窄。另外,关于翘起抑制部,只要能够抑制梯绳2的环形部2a从V状槽32a翘起即可,其构成不受限定,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置从V状槽32a的内表面32e突出的卡定突起32f,并将梯绳2的环形部2a保持在V状槽32a内的、卡定突起32f下侧的空间S1中。该情况下,基于与在支撑盖33上设置V状突起33a时同样的作用,也能够抑制环形部2a翘起。
轴承板35上设有从基板35e向前后方向两侧突出的定位突起35f,通过使支撑盖33的侧壁33d的下表面33c与定位突起35f的上表面35g抵接,从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轴承板35对支撑盖33进行定位。
通过以上的构成,能够得到倾斜滚筒32、支撑盖33、倾斜齿轮34以及轴承板35呈一体化的倾斜单元19。
如图4所示,能够在将卷绕轴9支撑在支撑部件主体11a中的状态下,将倾斜单元19从支撑部件主体11a的上方安装到支撑部件主体11a中。由此,由于能够在预先组装好倾斜单元19之后,将倾斜单元19安装到支撑部件主体11a中,因而组装性出色。
在上梁1的大致右端位置处设有操作部单元6。如图9~图25所示,操作部单元6具备行星齿轮/操作滑轮部23、倾斜传递部24、传递延迟单元25、制动部26以及离合器单元(clutch unit)27。行星齿轮/操作滑轮部23具备操作滑轮23a和行星齿轮23b。操作滑轮23a上挂装有操作绳7。操作绳7经由绳出入口(cord gate)15被引出至上梁1的外部。操作滑轮23a具备支轴23a1,该支轴23a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壳体盖(case cap)23c。当对操作绳7进行操作而使操作滑轮23a旋转时,该旋转被传递至行星齿轮23b的输入轴23e上。在行星齿轮23b中,输入轴23e的旋转被减速后传递至行星齿轮架(planetary carrier)23d上。行星齿轮架23d的旋转被传递至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
倾斜传递部24具备齿轮板(gear plate)2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齿轮板24a上的传递齿轮24b以及倾斜轴齿轮24c。传递齿轮24b构成为与输入轴28呈一体地进行旋转。传递齿轮24b设置在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侧。当传递齿轮24b相对于输入轴28沿轴向进行相对移动时,传递齿轮24b与输入轴28之间容易产生磨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齿轮24b相对于输入轴28不会沿轴向进行相对移动,因此,不会发生因相对移动而产生磨损的问题。倾斜轴齿轮24c与传递齿轮24b啮合,因而倾斜轴齿轮24c随着传递齿轮24b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倾斜轴齿轮24c的旋转通过倾斜轴17而被传递至倾斜单元19的倾斜齿轮34,从而使叶片3进行转动。
如图10~图15所示,传递延迟单元25具备输入轴28和一对中间旋转体31,其中,一对中间旋转体31分别通过第一壳体29、第二壳体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加以支撑。
输入轴28从输入侧起依次具备第一轴部28f、第二轴部28g、第三轴部28e、第四轴部28i、第五轴部28d。第一轴部28f的直径比第二轴部28g小。第二轴部28g的直径比第三轴部28e小。第四轴部28i的直径比第三轴部28e小。第五轴部28d的直径比第四轴部28i小。第一轴部28f被轴支撑在设置于行星齿轮23b的输入轴23e上的轴承部23e1上。在第二轴部28g上设有卡合槽28b。卡合槽28b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三个。如图12中的(b)所示,在行星齿轮架23d的旋转中心处设有插通孔23d1,在该插通孔23d1中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起23d2。卡合突起23d2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三个,通过各卡合突起23d2卡合在各卡合槽28b中,从而使输入轴28与行星齿轮架23d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在第三轴部28e上设有卡合槽28c。卡合槽28c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三个。如图12中的(a)所示,在传递齿轮24b的旋转中心处设有插通孔24b1,在该插通孔24b1中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起24b2。卡合突起24b2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三个,通过各卡合突起24b2卡合在各卡合槽28c中,从而使输入轴28与传递齿轮24b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在第一壳体29上设有轴承部29g,第三轴部28e被轴支撑在轴承部29g上。在第四轴部28i的外周面上,相隔180度间隔设有沿径向突出的两个齿状突起28a。如图13所示,第五轴部28d被轴支撑在从第二壳体30的筒部30k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0g的轴承面30h上。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作为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出轴发挥作用。第一壳体29的基部29b上设有轴承部29g和转动槽29a。如图11中的(d)所示,在转动槽29a的圆周方向中央位置处设有向转动槽29a内突出的卡合突起29h。另外,在基部29b的输出侧的面上设有从基部29b突出的一对突出壁29e和一对突出筒29c。突出壁29e上设有卡扣孔(snap hole)29f,突出筒29c中设有插通孔29d。在各突出壁29e上,在上下方向上分开设有两个卡扣孔29f。
在第二壳体30的基部30b上设有转动槽30a。在基部30b的输入侧的面上,设有从基部30b突出的一对突出壁30d和一对突出杆30c。在各突出壁30d的外侧面上设有卡扣突起30e。卡扣突起30e在上下方向上分开设有两个。另外,一对突出壁30d之间设有从基部30b突出的支轴30f。支轴30f在上下方向上分开设有两个。在基部30b的输出侧的面上,与转动槽30a相邻地设有突出片30i。突出片30i在邻接于各转动槽30a的位置处,在沿各转动槽30a的方向上分开设有两个。在各突出片30i上设有朝转动槽30a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30j。另外,在基部30b的输出侧的面上设有筒部30k,筒部30k上设有从筒部30k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0g。卡合突起30g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三个。在各卡合突起30g的前端设有轴承面30h。如上所述,输入轴28的第五轴部28d被轴支撑在轴承面30h上。
在中间旋转体31上设有轴承部31d,通过使第二壳体30的支轴30f被轴支撑在轴承部31d上,将中间旋转体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二壳体30上。在中间旋转体31的外周面上,相隔45度间隔设有沿径向突出的三个齿状突起31a。如图15所示,齿状突起28a和齿状突起31a配置为相互啮合,并且,随着输入轴28进行旋转,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抵接,从而使中间旋转体31进行旋转。另外,中间旋转体31具备沿轴向的前后两侧突出的限制突起31b、31c。通过将限制突起31b、31c分别插通在第二壳体30的转动槽30a和第一壳体29的转动槽29a内,中间旋转体31能够在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在转动槽30a、29a内可转动的角度范围(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40度)内,相对于第一壳体29、第二壳体30进行相对旋转。在限制突起31b上设有卡合槽31e。在限制突起31c上设有卡合突起31f。
传递延迟单元25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组装,即:在将支轴30f插通在轴承部31d,将输入轴28的第五轴部28d轴支撑在轴承面30h上的状态下,依次将第一轴部28f、第二轴部28g、第三轴部28e插通在轴承部29g,将突出杆30c插通在插通孔29d中,将卡扣突起30e卡合在卡扣孔29f内。
在此,使用图15对传递延迟单元25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使输入轴28向图10中的(b)和图11中的(b)所示的箭头X方向(使下梁4上升的方向)旋转时,如图15中的(a)所示,齿状突起28a向箭头X方向转动。当输入轴28旋转约半圈后,如图15中的(b)所示,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啮合。当以该状态使输入轴28进一步向箭头X方向旋转时,如图15中的(c)~(d)所示,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向箭头Y方向旋转。直至变为图15中的(d)所示的状态为止,输入轴28旋转约60度,中间旋转体31也旋转约60度。此时,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在转动槽30a、29a内向箭头Y方向转动约60度。在限制突起31b、31c分别能够在转动槽30a、29a内转动的期间内,输入轴28的旋转未被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输入轴28相对于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进行相对旋转。在变为图15中的(d)所示的状态后,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的啮合被解除,因此,中间旋转体31停止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当进一步使输入轴28旋转约半圈后,如图15中的(e)~(f)所示,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再次啮合,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然后,在输入轴28和中间旋转体31分别旋转约60度后,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的啮合被解除,中间旋转体31停止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当进一步使输入轴28旋转约半圈后,齿状突起28a与齿状突起31a再次啮合,中间旋转体31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然后,在输入轴28和中间旋转体31分别旋转约20度后,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到达转动槽30a、29a的端部,变为图15中的(g)所示的状态。由此,中间旋转体31是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间歇性地进行旋转。
在图15中的(g)所示的状态下,由于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在转动槽30a、29a内无法转动,因此,当使输入轴28旋转时,其旋转经由中间旋转体31而分别被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从而使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与输入轴28呈一体地进行旋转。
如此,当输入轴28沿箭头X方向旋转约1.5圈之后,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分别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开始沿箭头X方向进行旋转。另外,当输入轴28沿箭头Y方向旋转时,限制突起31b、31c从图15中的(g)所示的状态分别在转动槽30a、29a内沿箭头X方向移动,当输入轴28沿箭头Y方向旋转约1.5圈后,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到达转动槽30a、29a的端部,从而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分别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开始沿箭头Y方向进行旋转。
另外,在图15中的(a)~图15中的(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限制突起31b的侧面卡定在卡合突起30j,中间旋转体31的转动被缓慢地限制。在图15中的(c)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卡合突起30j卡合在卡合槽31e,中间旋转体31的转动被缓慢地限制。在图15中的(d)~图15中的(e)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卡合突起31f卡定在卡合突起29h且限制突起31b的侧面卡定在卡合突起30j,中间旋转体31的转动被缓慢地限制。在图15中的(f)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卡合突起30j卡合在卡合槽31e,中间旋转体31的转动被缓慢地限制。在图15中的(g)所示的状态下,通过限制突起31b的侧面卡定在卡合突起30j,中间旋转体31的转动被缓慢地限制。如此,在图15中的(a)~图15中的(g)所示的各状态下,中间旋转体31的转动被缓慢地限制,由此能够抑制中间旋转体31因输入轴28非旋转时的振动等而进行转动。因此,能够抑制两个中间旋转体31的旋转角度发生偏离。
传递延迟单元25被收容在如图14所示的操作部壳体45内。以基部29b、30b的外周面分别被轴支撑在操作部壳体45的轴承部45d的状态,使传递延迟单元25在操作部壳体45内旋转。轴承部45d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的旋转被传递至制动部26的输入部26a。如图13所示,输入部26a上设有卡合突起26a1。卡合突起26a1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置有三个。各卡合突起26a1卡合在相邻的两个卡合突起30g之间。通过如此构成,制动部26的输入部26a与第一壳体29及第二壳体30呈一体地进行旋转。
制动部26构成为如下。将从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侧传递至输入部26a的旋转经由嵌合在输出部26b的嵌合孔内的传递轴26c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并且,能够抑制因为由遮蔽件(叶片3和下梁4)的自重产生的转矩而输入轴41进行旋转。因此,通过设置制动部26,能够防止下梁4因其自重而下降。通过将制动部26配置在离合器单元27与传递延迟单元25之间,能够防止因为由下梁4的自重产生的转矩而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出轴进行旋转。
如图16~图20所示,离合器单元27具备输入轴41、凸轮轴(cam shaft)42以及输出轴43。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收容在操作部壳体45内。凸轮轴42构成为与输入轴41呈一体地进行旋转。
在输入轴41的旋转中心处设有嵌合孔41a。嵌合孔41a和传递轴26c形成为剖面呈非圆形(方形),通过将传递轴26c插入嵌合孔41a内,使输入轴41与传递轴26c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在输入轴41的外周面上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41b。卡合突起41b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三个。
在凸轮轴42的旋转中心处设有嵌合孔42h。嵌合孔42h中设有卡合槽42i。卡合槽42i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六个。通过将卡合突起41b卡合在上述六个中的三个卡合槽42i,使凸轮轴42与输入轴41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另外,凸轮轴42能够沿输入轴41的轴向进行移动。
在输入轴41的输出侧设有轴承部41e。凸轮轴42的输出侧设有轴承部42j。在输出轴43的输入侧,从输入侧起依次设有第一轴部43e和第二轴部43d。第一轴部43e的直径比第二轴部43d小。第一轴部43e和第二轴部43d分别被轴支撑在轴承部41e和轴承部42j。
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上分别形成有剖面呈波浪型凹凸形状的卡合部42k、43k。当凸轮轴42如图18中的(b)所示那样位于远离输出轴43的位置时,卡合部42k与卡合部43k并未啮合,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是呈非连接状态下进行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当凸轮轴42如图18中的(a)所示那样位于靠近输出轴43的位置时,卡合部42k与卡合部43k啮合,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是呈连接状态下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因此,通过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构成离合器部。
在凸轮轴42的外周上设有沿凸轮轴42的圆周方向延伸且剖面呈大致半圆状的导槽42g。在被支撑在操作部壳体45的单独部件46上,设有沿轴向延伸且剖面呈大致半圆状的滑槽46a,在导槽42g与滑槽46a之间夹着滚珠(ball)44。滚珠44能够在滑槽46a内沿轴向进行移动。另外,随着凸轮轴42的旋转,滚珠44在导槽42g内沿凸轮轴42的圆周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有时将圆周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仅称为“移动”。
如图16所示,操作部壳体(壳体主体)45具备收容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的圆筒部45a、和被设置为从圆筒部45a沿径向突出的袋状部45b。通过以将滚珠44夹在凸轮轴42的导槽42g与单独部件46的滑槽46a之间的状态,将输出轴43、凸轮轴42、滚珠44及单独部件46分别收容在圆筒部45a和袋状部45b内,从而能够将这些部件配置在操作部壳体45内。另外,通过使单独部件46的卡定突起46b卡合在袋状部45b的端面45c上,能够限制单独部件46沿轴向进行移动。
另外,在另一组装方法中,能够在将输出轴43收容在圆筒部45a内,接着,将单独部件46配置在袋状部45b内,且将滚珠44配置在滑槽46a内的状态下,将凸轮轴42收容在圆筒部45a内。
如图17所示,凸轮轴42上设有从凸轮轴42的输出侧延伸至导槽42g的导入槽42a,因此,通过在将凸轮轴42插入圆筒部45a内时,使凸轮轴42适当地进行旋转,从而使导入槽42a的位置与滚珠44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将滚珠44容易地导入到导槽42g内。另外,在此,为了避免输出轴43与滚珠44发生干扰,在将滚珠44收容于滑槽46a内之前,将输出轴43收容于圆筒部45a内,但是,通过缩小输出轴43的外径,或者输出轴43上也设置导入槽,也能够避免输出轴43与滚珠44之间发生干扰。该情况下,能够在将滚珠44收容于滑槽46a内的状态下,将输出轴43收容在圆筒部45a内。
如图19~图20所示,导槽42g包括A列~C列的槽,滚珠44在滑槽46a内的可动范围与导槽42g的两列槽的宽度相等。通过以滚珠44在轴向上的可动范围被限制的状态,使滚珠44随着凸轮轴42的旋转而沿导槽42g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凸轮轴42的轴向移动。因此,由导槽42g、滑槽46a以及滚珠44构成凸轮部。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横式百叶窗的动作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将初始状态设定为下梁4位于下限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传递延迟单元25呈图15中的(g)所示的状态,离合器单元27的滚珠44,如图19中的(a)所示,配置在导槽42g的A列或者B列中。在该状态下,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如图18中的(a)所示呈连接状态,因而两者呈一体地进行旋转。
当通过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上升操作侧而使操作滑轮23a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23b被传递至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当输入轴28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传递齿轮24b以及与其啮合的倾斜轴齿轮24c进行旋转。倾斜轴齿轮24c的旋转经由倾斜轴17被传递至倾斜齿轮34。倾斜轴齿轮34的旋转被传递至倾斜滚筒32。随着倾斜滚筒32进行旋转,挂装在倾斜滚筒32的V状槽32a中的梯绳2产生位移,由此使叶片3进行转动,直到叶片3变为反向全闭状态为止。在叶片3变为反向全闭状态后,倾斜滚筒32相对于梯绳2进行空转。
随着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进行旋转,限制突起31b、31c从图15中的(g)所示的状态在转动槽30a、29a内沿箭头X方向移动,当输入轴28沿箭头Y方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约1.5圈后,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到达转动槽30a、29a的端部,从而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分别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开始向箭头Y方向旋转。因此,输入轴28的旋转是被延迟1.5圈后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的旋转经由制动部26而被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该旋转也被传递至凸轮轴42。当凸轮轴42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如图19中的(a)所示,滚珠44在导槽42g内沿着往返于A列与B列之间的路径移动。具体而言,当滚珠44在A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突起a1时,滚珠44通过凸轮突起a1被引导至B列方向。当滚珠44在B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岛(cam isle)a2时,滚珠44通过凸轮岛a2被引导至A列方向。如此,滚珠44通过凸轮突起a1和凸轮岛a2引导为在A列和B列之间往返移动。在凸轮轴42的外周面上,凸轮突起a1和凸轮岛a2分别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四个。凸轮岛a2被设置为B列形成于凸轮突起a1和凸轮岛a2之间。在滚珠44位于A列中的状态下,滚珠44位于滑槽46a内的右侧,当滚珠44移动至B列时,滚珠44移动至滑槽46a内的左侧。因此,在滚珠44沿着往返于A列和B列之间的路径移动的期间内,凸轮轴42不会沿轴向进行移动。
在该状态下,由于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呈连接状态,因而凸轮轴42的旋转被依次传递至输出轴43、升降轴8以及卷绕轴9。因此,通过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上升操作侧,使下梁4上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28的旋转被立即传递至倾斜轴17,但是对于升降轴8,是在通过传递延迟单元25被延迟后传递至升降轴8。因此,能够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开始上升。
当在下梁4上升至上限位置后手放开操作绳7时,由下梁4的自重而产生的转矩依次传递至卷绕轴9、升降轴8、输出轴43、凸轮轴42以及输入轴41,从而输入轴41欲向下降方向旋转,但是,由于该旋转通过制动部26被停止,因而输入轴41不会旋转,凸轮轴42也不会旋转。此时,滚珠44配置在A列或者B列内的某一位置处。在此,假设在滚珠44配置于图19中的(b)所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凸轮轴42停止旋转而进行说明。
当从该状态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下降操作侧,使操作滑轮23a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经由输入轴28、传递齿轮24b、倾斜轴齿轮24c、倾斜轴17以及倾斜齿轮34被传递至倾斜滚筒32。由于在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的状态下所有叶片3的重量全部施加于升降绳5上,因而未对梯绳2施加叶片3的重量。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倾斜滚筒32内的梯绳2的环形部2a会翘起,从而尽管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倾斜滚筒32也相对于梯绳2进行空转,由此叶片3不会转动。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下述情况,即:当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时,下梁4在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另一方面,当下梁4位于低于上限位置的位置时,下梁4是在叶片3变为全闭状态的状态下,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仅在下梁4位于上限位置时,在叶片3打开的状态下,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会存在使用感变差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设置于支撑盖33上的V状突起33a配置为向V状槽32a内延伸,从而防止梯绳2翘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叶片3未变为全闭状态的状态下,倾斜滚筒32不会进行空转,当使操作滑轮23a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叶片3进行转动直到变为全闭状态为止。另一方面,在叶片3变为全闭状态后,倾斜滚筒32相对于梯绳2进行空转。
随着传递延迟单元25的输入轴28的旋转,限制突起31b、31c从图15中的(a)所示的状态在转动槽30a、29a内沿箭头Y方向移动,当输入轴28沿箭头X方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约1.5圈后,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到达转动槽30a、29a的端部,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分别随着输入轴28的旋转而开始沿箭头X方向旋转。因此,输入轴28的旋转是在被延迟1.5圈之后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
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的旋转经由制动部26而被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该旋转也被传递至凸轮轴42。当凸轮轴42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如图19中的(b)~(c)所示,滚珠44在导槽42g内按照A列→B列→C列的顺序移动。具体而言,当滚珠44在A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突起a1时,滚珠44通过凸轮突起a1被引导至B列方向。当滚珠44在B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岛a2时,滚珠44通过凸轮岛a2被引导至C列方向。如此,滚珠44通过凸轮突起a1和凸轮岛a2依次被引导至A列→B列→C列并进行移动。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C列时,对滚珠44施加向左的力,对凸轮轴42施加向右的力。由于滚珠44在滑槽46a内无法进一步向左侧移动,因此,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C列时,凸轮轴42向右(即,远离输出轴43的方向)移动。由此,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非连接状态,升降轴8自如地旋转,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
另外,如图19中的(b)所示,卡合部42k的凸部的前端设有锥面42k1。锥面42k1被设置为:当对凸轮轴42施加下降方向的旋转时,锥面42k1与输出轴43的卡合部43k的凸部抵接,从而对凸轮轴42施加从输出轴43分离方向的力。通过设置这样的锥面42k1,能够使凸轮轴42容易从输出轴43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凸轮突起a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两个凸轮岛a2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即使在下降操作开始时滚珠44位于A列或B列内的任何位置,从开始进行下降操作起至下梁4因其自重开始下降为止的空转角度比较小。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突起a1和凸轮岛a2分别间隔90度而设置,因此空转角度的最大值小于180度。通过增大凸轮突起a1和凸轮岛a2的数量(即,设置五个以上),能够使该空转角度的最大值更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28的旋转被立即传递至倾斜轴17,但是对于升降轴8,是在通过传递延迟单元25被延迟后传递至升降轴8。因此,能够抑制下梁4在叶片3转动期间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开始下降。
当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期间或者下降完成后,进一步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下降操作侧,使凸轮轴42进一步向下梁4的下降方向旋转时,如图20中的(a)所示,滚珠44在导槽42g内沿着往返于B列与C列之间的路径移动。具体而言,当滚珠44在C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突起a3时,滚珠44通过凸轮突起a3被引导至B列方向。当滚珠44在B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岛a2时,滚珠44通过凸轮岛a2被引导至C列方向。如此,通过凸轮突起a3和凸轮岛a2,滚珠44是被引导为在C列和B列之间往返移动。在凸轮轴42的外周面上,凸轮突起a3沿圆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设有四个。凸轮岛a2被设置为B列形成于凸轮突起a3和凸轮岛a2之间。在滚珠44位于B列中的状态下,滚珠44位于滑槽46a内的右侧,当滚珠44移动至C列时,滚珠44移动至滑槽46a内的左侧。因此,在滚珠44沿着往返于B列与C列之间的路径移动的期间内,凸轮轴42不会沿轴向进行移动。
当下梁4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期间或者下降完成后,向下拉动操作绳7的上升操作侧,使操作滑轮23a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是通过传递延迟单元25被延迟后传递至离合器单元27的输入轴41和凸轮轴42。当凸轮轴42向下梁4的上升方向旋转时,如图20中的(b)~(c)所示,滚珠44在导槽42g内按照C列→B列→A列的顺序移动。具体而言,当滚珠44在C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突起a3时,滚珠44通过凸轮突起a3被引导至B列方向。当滚珠44在B列内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凸轮岛a2时,滚珠44通过凸轮岛a2被引导至A列方向。如此,通过凸轮突起a3和凸轮岛a2,滚珠44按照C列→B列→A列的顺序被引导并进行移动。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A列时,对滚珠44施加向右的力,对凸轮轴42施加向左的力。由于滚珠44在滑槽46a内无法进一步向右侧移动,因此,当滚珠44从B列移动至A列时,凸轮轴42向左(即,与输出轴43连接的方向)移动。由此,凸轮轴42与输出轴43变为连接状态,从而将凸轮轴42的旋转传递至升降轴8,由此使下梁4上升。
本发明也可以以下述形态进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用于抑制梯绳2的翘起的翘起抑制部,然而,翘起抑制部并非是必须需要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V状槽32a的倾斜滚筒32使叶片3倾斜,然而,使叶片3倾斜的机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如JP特开2014-231696号专利公报的图2中所公开那样的倾斜弹簧(tilt spring)的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分散施加于中间旋转体31上的负载,使用两个中间旋转体31将输入轴28的旋转传递至第一壳体29和第二壳体30,然而,中间旋转体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分散施加于中间旋转体31上的负载,在各中间旋转体31的轴向上的两侧设置限制突起31b、31c,并将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卡合在第二壳体30和第一壳体29,然而,限制突起也可以仅设置在各中间旋转体31的轴向上的一侧。
·限制突起31b、31c的突出方向并未特别限定,也可以设置为沿径向突出。
·通过适当地改变齿状突起28a、31a的数量及间距、以及限制突起31b、31c分别在转动槽30a、29a内可转动的角度范围,能够调节延迟量。关于延迟量,优选360度以上,更优选400度以上、450度以上或500度以上。
·也可以取代齿状突起28a、31a而设置与输入轴28和中间旋转体31相互啮合的齿轮。该情况下,通过使中间旋转体31的齿轮的齿数多于输入轴28的齿轮的齿数,能够使中间旋转体31的旋转速度小于输入轴28的旋转速度。但是,该情况下,为了使中间旋转体31的旋转速度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等程度地变迟,需要使中间旋转体31的齿轮的齿数为输入轴28的齿轮的齿数的三倍,由此,中间旋转体31的齿轮的直径也会成为输入轴28的齿轮的直径的三倍。
相对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中间旋转体31的齿状突起31a的间距小于输入轴28的齿状突起28a的间距,能够使中间旋转体31间歇性地旋转而使其旋转速度变小,因此,能够使中间旋转体31的直径较小。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中间旋转体31的旋转速度是根据(输入轴28每旋转1圈时的中间旋转体31的旋转速度)/(输入轴28旋转1圈所需的时间)来定义。因此,在中间旋转体31间歇性地旋转的情况下,中间旋转体31停止期间的时间也包括在计算旋转速度时的时间内。
·关于传递延迟单元25,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用途以外,还可以利用于需要旋转传递的延迟的其他任意的用途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单元27是通过使两个部件(凸轮轴42和输出轴43)沿轴向进行相对移动而卡合或非卡合,由此形成为连接或分离的形态,然而,只要是对离合器单元输入的旋转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内且输入轴与输出轴能够连接或分离,也可以采用两个部件在径向上卡合或非卡合的形式。
[2.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2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类似,其主要不同点在于传递延迟单元25的构成不同。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延迟单元25具备壳体54、中间旋转体55以及输入轴56。壳体54作为输出轴发挥作用。中间旋转体55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壳体54的轴部55c、环状部55d、设置于环状部55d的内周面上的内周齿轮部55a、以及被设置为从环状部55d沿轴向突出的限制突起55b。轴部55c和环状部55d经由基座部55e连接。输入轴56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壳体54的轴部56a、和被设置为与内周齿轮部55a啮合的齿轮部56b。限制突起55b插通在设置于壳体54的转动槽54a内。通过如此地构成,中间旋转体55能够在限制突起55b在转动槽54a内可转动的角度范围(本实施方式中为约270度)内,相对于壳体54进行相对旋转。而且,内周齿轮部55a/齿轮部56b的齿轮比为“3”,因此,每当齿轮部56b随着输入轴56的旋转而旋转1圈时,限制突起55b转动120度,当齿轮部56b旋转稍多于两圈的旋转次数时,限制突起55b到达转动槽54a的端部。在限制突起55b能够在转动槽54a内转动的期间内,输入轴56相对于壳体54进行相对旋转,而当限制突起55b到达转动槽54a的端部时,输入轴56的旋转经由中间旋转体55被传递至壳体54,从而输入轴56与壳体54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56的旋转也是被延迟后传递至输出轴(壳体54)。
[3.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27~图3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类似,其主要不同点在于传递延迟单元25的构成不同。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延迟单元25具备壳体51、中间旋转体52、以及输入轴53。壳体51作为输出轴发挥作用。壳体51具备基座部51c、盖部51a、环状部51h以及卡定部51d。基座部51c上设有转动槽51f和插通孔51g。环状部51h的内周面上设有内周齿轮部51e。中间旋转体52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转动槽51f上的轴部52a、环状部52e、设置于环状部52e的内周面上的内周齿轮部52d、设置于环状部52e的外周面上的外周齿轮部52b、以及被设置为从环状部55d沿径向突出的限制突起52c。轴部52a与环状部52e通过基座部52f连接。输入轴53具备插通于插通孔51g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的轴部53a、以及被设置为与内周齿轮部52d啮合的齿轮部53b。
图28~图30是表示从盖部51a侧观察从各齿轮部通过的截面的剖视图。各剖视图中本来不出现限制突起52c,但是为了表示限制突起52c和卡定部51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在各图中图示出限制突起52c。
如图28所示,当使输入轴53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使齿轮部53b和内周齿轮部52d啮合,中间旋转体52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此同时,通过使外周齿轮部52b和内周齿轮部51e啮合,中间旋转体52的轴部52a沿转动槽51f绕输入轴53向顺时针方向进行公转。即,中间旋转体52构成为在向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向顺时针方向进行公转。
随着输入轴53进行旋转,中间旋转体52按照图29中的(a)~(d)以及图30中的(a)~(b)所示的轨迹转动至如图30中的(c)所示那样限制突起52c与卡定部51d卡定的位置。
在限制突起52c未被卡定部51d卡定的期间内,输入轴53相对于壳体51进行相对旋转,而当限制突起52c到达卡定部51d时,输入轴53的旋转经由中间旋转体52传递至壳体51,从而输入轴53与壳体51呈一体地进行旋转。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53的旋转也是被延迟后传递至输出轴(壳体51)。
从图28的状态变为图30中的(c)所示状态为止的输入轴53的旋转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5次左右,但是,通过改变齿轮的齿数或者限制突起52c或卡定部51d的形状或位置,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该旋转次数。
[4.第四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图31示出将传递延迟单元25应用于卷帘(rollscreen)中的例子。
在该卷帘中,驱动齿轮61和传递齿轮62啮合,传递齿轮62和从动齿轮63啮合。传递齿轮62和从动齿轮63分别具备支轴62a、支轴63a,支轴62a和支轴63a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支架(未图式)上。驱动齿轮61具备卡合轴61a,卡合轴61a与操作滑轮23a卡合。根据该构成,驱动齿轮61、传递齿轮62以及从动齿轮63随着操作滑轮23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在驱动齿轮61和卷绕轴64之间设有传递延迟单元25。因此,驱动齿轮61的旋转是被延迟后传递至卷绕轴64。卷绕轴64上安装有窗帘布(screen)64a的上端。窗帘布64a的下端安装有加重杆(weight bar)64b。由于在从动齿轮63和卷绕轴65之间未设有传递延迟单元,因此,从动齿轮63的旋转是在未被延迟的情况下传递至卷绕轴65。卷绕轴65上安装有窗帘布65a的上端。窗帘布65a的下端安装有加重杆65b。
当对挂装在操作滑轮23a上的操作绳7进行操作而使操作滑轮23a向窗帘布64a、65a的卷绕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是在未被延迟的情况下传递至卷绕轴65。而另一方面,操作滑轮23a的旋转是通过传递延迟单元25被延迟后传递至卷绕轴64。因此,窗帘布64a、65a是以窗帘布65a相比窗帘布64a更加偏向上侧的状态分别卷绕在卷绕轴64、65上。
当在分别将窗帘布64a、65a卷绕至窗帘布64a、65a的下端到达所希望的位置之后,操作操作绳7而使操作滑轮23a向窗帘布64a、65a的解绕方向旋转时,操作滑轮23a的旋转是在未被延迟的情况下传递至卷绕轴65。而另一方面,操作滑轮23a的旋转是通过传递延迟单元25被延迟后传递至卷绕轴64。因此,在旋转的传递被延迟的期间内,仅窗帘布65a被解绕,因而窗帘布64a、65a在上下方向上的偏离变小。如此,通过使用传递延迟单元25,能够改变两块窗帘布64a、65a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例如,当作为窗帘布64a、65a使用如图31中的(c)所示那样的、遮光部66和透光部67交替设置的窗帘布时,通过改变窗帘布64a、65a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容易地改变从两块窗帘布64a、65a透过的光线的透过量。

Claims (10)

1.一种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输入轴;
中间旋转体,其构成为随着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其中,所述中间旋转体的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速度;以及
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中间旋转体被传递至该第一输出轴,
所述中间旋转体构成为在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相对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不进行相对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旋转体的外周面构成为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外周面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旋转体构成为随着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间歇性地进行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旋转体设有多个,
多个所述中间旋转体随着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同时进行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旋转体的内周面构成为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外周面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旋转体构成为随着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进行自转,并且,向与所述自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绕所述第一输入轴进行公转。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旋转体具备限制突起,
通过随着所述中间旋转体的旋转,所述限制突起被所述第一输出轴卡定,所述中间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不进行相对旋转。
8.一种遮蔽件升降装置,其通过操作绳的操作,使升降轴进行旋转你,由此使遮蔽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遮蔽件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
随着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进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递延迟单元以及离合器单元被传递至所述升降轴上,
所述离合器单元具备随着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的第二输入轴、以及与所述升降轴呈一体地进行旋转的第二输出轴,
所述离合器单元包括:
凸轮部,其随着凸轮轴的旋转使所述凸轮轴沿轴向移动,其中,所述凸轮轴随着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
离合器部,其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将所述凸轮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切换为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
9.一种遮蔽件升降装置,其通过操作绳的操作,使升降轴和倾斜轴旋转,
所述遮蔽件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
随着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进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传递延迟单元被传递至所述升降轴,
所述传递延迟单元具备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出轴,其中,该第一输入轴随着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被延迟后传递至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遮蔽件升降装置具备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呈一体旋转的传递齿轮、以及与所述倾斜轴呈一体旋转且与所述传递齿轮啮合的倾斜轴齿轮,
所述传递齿轮配置在所述传递延迟单元的输入侧。
10.一种遮蔽件升降装置,其通过操作绳的操作,使升降轴进行旋转,由此使遮蔽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遮蔽件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
随着所述操作绳的操作进行旋转的输入轴的旋转,经由传递延迟单元和离合器单元被传递至所述升降轴,
所述传递延迟单元具备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出轴,其中,该第一输入轴随着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被延迟后传递至所述第一输出轴,
所述离合器单元具备随着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旋转的第二输入轴、以及与所述升降轴呈一体旋转的第二输出轴,
所述离合器单元包括:
凸轮部,其随着凸轮轴的旋转使该凸轮轴沿轴向移动,其中,该凸轮轴是随着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旋转进行旋转,
离合器部,其随着所述凸轮轴的移动,将所述凸轮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切换为连接状态或非连接状态,
在所述传递延迟单元和所述离合器单元之间设有制动部,
所述制动部构成为:将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第二输入轴,并且,抑制因为由所述遮蔽件的自重产生的转矩引起的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旋转。
CN201680027803.3A 2015-05-19 2016-05-16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Active CN107532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2229 2015-05-19
JP2015102229 2015-05-19
PCT/JP2016/064421 WO2016186064A1 (ja) 2015-05-19 2016-05-16 伝達遅延ユニット、遮蔽材昇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2699A true CN107532699A (zh) 2018-01-02
CN107532699B CN107532699B (zh) 2020-09-08

Family

ID=5731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7803.3A Active CN107532699B (zh) 2015-05-19 2016-05-16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25266B2 (zh)
CN (1) CN107532699B (zh)
WO (1) WO20161860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0280B2 (en) 2017-09-20 2021-01-26 Hunter Douglas Inc.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vering having a speed regulating assembly
JP2020186543A (ja) * 2019-05-10 2020-11-19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JP7349890B2 (ja) * 2019-11-28 2023-09-25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調光型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5328A (ja) * 1998-11-10 2000-05-26 Tachikawa Blind Mfg Co Ltd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JP2001271576A (ja) * 2000-03-27 2001-10-05 Nichibei Co Ltd ブラインド
CN1910334A (zh) * 2003-12-12 2007-02-07 立川百叶窗工业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材料升降装置
CN102369334A (zh) * 2009-04-28 2012-03-07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横式百叶窗的叶片驱动装置
CN102597408A (zh) * 2009-11-02 2012-07-1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及用于遮蔽装置的离合器
CN103459748A (zh) * 2011-04-08 2013-12-18 东装株式会社 日照遮蔽装置
CN103510829A (zh) * 2012-06-15 2014-01-15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6804A (ja) * 2004-06-30 2006-01-19 Lonseal Corp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JP5473390B2 (ja) * 2009-04-28 2014-04-16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45328A (ja) * 1998-11-10 2000-05-26 Tachikawa Blind Mfg Co Ltd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JP2001271576A (ja) * 2000-03-27 2001-10-05 Nichibei Co Ltd ブラインド
CN1910334A (zh) * 2003-12-12 2007-02-07 立川百叶窗工业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材料升降装置
CN102369334A (zh) * 2009-04-28 2012-03-07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横式百叶窗的叶片驱动装置
CN102597408A (zh) * 2009-11-02 2012-07-18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遮蔽装置及用于遮蔽装置的离合器
CN103459748A (zh) * 2011-04-08 2013-12-18 东装株式会社 日照遮蔽装置
CN103510829A (zh) * 2012-06-15 2014-01-15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5266B2 (ja) 2021-08-25
CN107532699B (zh) 2020-09-08
WO2016186064A1 (ja) 2016-11-24
JPWO2016186064A1 (ja)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899A (zh) 遮蔽装置
CN107532699A (zh) 传递延迟单元以及遮蔽件升降装置
CN107269203B (zh) 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
CN105473801B (zh) 分离装置
CN102597408A (zh) 遮蔽装置及用于遮蔽装置的离合器
CN102808573B (zh) 用于百叶窗的升降翻转器
MX2009002240A (es) Sistema de operacion y montaje para una cubierta de ventana.
CN102900347B (zh) 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
CN107176075A (zh) 杯架
JP6796628B2 (ja) 遮蔽装置
JP2016216991A (ja) クラッチ
CN106460455A (zh) 设有防止百叶窗在运输或组装系统时移动的部件的封闭容纳于双层玻璃的软百叶窗等的系统
CN106168108A (zh) 倾斜装置和横式百叶窗
CN105209707B (zh) 凸轮单元
CN105041173A (zh) 一种变节距百叶窗的具有翻转台的时序控制卷轮系统
JP2000220369A (ja) ブラインド装置
JP6802673B2 (ja) 制動装置及び遮蔽装置
CN106930645A (zh) 门开闭装置
JP7274947B2 (ja) ブラインド用駆動装置
EP3902969B1 (e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a window covering and window covering
JP2022075365A (ja) ブラインドの回転機構
JP6951959B2 (ja) 制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遮蔽装置
JP4966849B2 (ja) 縦型ブラインド
JP6478552B2 (ja) 遮蔽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7002362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遮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