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5069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5069A
CN107455069A CN201710403085.1A CN201710403085A CN107455069A CN 107455069 A CN107455069 A CN 107455069A CN 201710403085 A CN201710403085 A CN 201710403085A CN 107455069 A CN107455069 A CN 107455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ing
stalk
thrashing cylinder
rear end
portion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3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雅志
永田哲治
村山贤多
铃木祥宏
永翁和明
滨砂大吾
高比良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55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5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57/00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57/01Devices for leading crops to the mow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01F12/22Threshing cylinders with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01F12/446Siev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容易回收夹带谷粒而实现脱粒效率的提高,具有:脱粒装置(50),其具有脱粒筒(52)及筛网(53),脱粒筒(52)设置有朝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多个脱粒齿(57),在脱粒室(K)内进行旋转驱动,筛网(53)设置于脱粒筒(52)的下方;供给链(55),其使割取谷秆(W)的穗梢侧位于脱粒室(K)内并夹持割取谷秆(W)的茎根侧,将割取谷秆(W)从脱粒装置(50)的前部侧朝向后部侧输送;多个脱粒齿(57)中,设置于脱粒筒(52)的后端部的后端部侧脱粒齿(57b)与比后端部侧脱粒齿(57b)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57a)相比突出长度更长。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装置和供给链,其中脱粒装置具有脱粒筒及筛网,脱粒筒设置有朝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多个脱粒齿,在脱粒室内进行旋转驱动,筛网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下方,供给链使割取谷秆的穗梢侧位于所述脱粒室内同时夹持所述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将所述割取谷秆从所述脱粒装置的前部侧朝向后部侧输送。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联合收割机,各脱粒齿的朝向脱粒筒的径向外方突出的长度形成为相等,并且,在从脱粒装置的正面观察时,突出前端部形成为比筛网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通过驱动脱粒筒旋转,并且利用供给链夹持割取谷秆的茎根而将其沿脱粒筒轴芯方向输送,能够使脱粒齿一个接一个地与通过脱粒室内的脱粒筒与筛网之间的空间的割取谷秆的穗梢侧接触,使谷粒在脱粒室脱落(脱粒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0224号公报(图1、图2)
另外,通过上述脱粒处理获得的大半脱粒谷粒通过筛网向下方的筛选装置漏下。但是,脱粒谷粒的一部分落到由供给链夹持而输送的割取谷秆的茎根侧,结果往往是夹杂在正在被夹持的排秆之间。在此,将这一现象称为“夹带”,将夹杂在排秆之间的谷粒称为“夹带谷粒”。
所述夹带谷粒会与脱粒后的排秆一起被排出到机体外,所以导致脱粒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回收夹带谷粒而实现脱粒效率的提高的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其具有脱粒筒及筛网,所述脱粒筒设置有朝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多个脱粒齿,在脱粒室内进行旋转驱动,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下方;
供给链,其使割取谷秆的穗梢侧位于所述脱粒室内并夹持所述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将所述割取谷秆从所述脱粒装置的前部侧朝向后部侧输送;
所述多个脱粒齿中,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的后端部侧脱粒齿与比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相比突出长度更长。
根据本发明,由于后端部侧脱粒齿的突出长度与比其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的突出长度相比更长,所以能够在更深地插入到被供给链夹持输送的割取排秆的茎根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脱粒。
因此,容易将夹杂在割取排秆的茎根之间的“夹带谷粒”去除回收。
而且,由于该脱粒齿位置是脱粒筒的后端部,所以可在脱粒室内的脱粒处理的最终阶段进行“夹带谷粒”的去除,能够防止一度去除的“夹带谷粒”再次发生“夹带”,能够通过更可靠的脱粒实现脱粒效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筛网仅设置在比与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对应的位置更靠前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筛网仅设置在比与后端部侧脱粒齿对应的位置更靠前侧的位置,所以后端部侧脱粒齿位于比筛网更靠后方的位置,能够在筛网与后端部侧脱粒齿不干涉的状态下使脱粒筒旋转而进行脱粒处理。
因此,在设定后端部侧脱粒齿的突出长度时,能够与筛网的存在无关地,设定为能够更好地实施“夹带谷粒”的去除的突出长度。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脱粒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从正面观察所述脱粒装置时,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突出至比所述筛网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在从正面观察脱粒装置时,后端部侧脱粒齿突出至比筛网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以后端部侧脱粒齿能够进入至被供给链夹持输送的割取排秆的茎根之间的更深的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夹杂在茎根之间的“夹带谷粒”去除回收。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脱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表示脱粒装置的从左侧观察的说明图。
图3是沿脱粒部的旋转轴芯方向的方向观察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一次绞龙输送装置的筛选部后视图。
图5是表示排秆处理部的从左侧观察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排秆处理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秆捆立体排出装置的详细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 脱粒装置
52 脱粒筒
53 筛网
55 供给链
57 脱粒齿
57a 其他脱粒齿
57b 后端部侧脱粒齿
K 脱粒室
W 割取谷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该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利用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10进行自动行驶,将割取前处理装置2的前处理框架20的基端侧转动自如地连结于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1的前端部。
另外,在所述机体框架1上,在所述割取前处理装置2的后方设置有具备驾驶座席11的驾驶部,而且,在其后方,左右并列地设置有脱粒装置50及集谷箱13,在所述脱粒装置50的后方侧设置有排秆处理部3。
在此说明的联合收割机是收割稻、麦等的谷粒的收割机,其构成为利用与所述前处理框架20连结的提升缸2a使前处理框架20相对于机体框架1能够向上下进行摆动操作。利用该前处理框架20的上下摆动操作,使前处理框架20的对地姿态在割取前处理装置2下降至接近田地表面的作业位置和从田地表面向上升侧离开的非作业位置之间自如地变更。
使割取前处理装置2为所述作业位置并使行驶机体行驶,伴随于此,利用扶禾装置21对位于割取前处理装置2的左右两端的分禾器2b之间的多根植立谷秆进行扶禾处理,利用推子型的割取装置22割取该多根植立谷秆,并利用输送装置23将该割取谷秆向机体后方侧输送。
如图2、图3所示,从所述输送装置23供给的割取谷秆一边被供给链55夹持输送,一边被鼓型的脱粒筒52脱粒处理,其中,供给链55配设在构成脱粒装置50的上半部分的脱粒部A的脱粒口54侧,脱粒筒52设置于脱粒部A的脱粒室K。
通过脱粒处理从割取谷秆分离的脱谷粒在被构成脱粒装置50的下半部分的筛选部B的摆动筛选装置58筛选后,被一次绞龙输送装置59向集谷箱13输送。然后,被谷粒输出用绞龙14向机体外排出(参照图1)。
另一方面,脱粒处理后的排秆被向排秆处理部3输送,捆扎成捆状向田地排出。
排秆处理部3具有茎根侧输送机构30A、穗梢侧卡止输送机构30B、排秆切割装置30C、排秆捆扎装置30D、茎秆码齐装置30E和秆捆立体排出装置30F。
如图5、图6所示,在排秆处理部3设置有排秆输送装置30,所述排秆输送装置30接收由供给链55夹持着从脱粒室K输送出来的横倒姿态的排秆,并将其朝向后方且机体中央侧倾斜地输送。
该排秆输送装置30由上链型的茎根侧输送机构30A和穗梢侧卡止输送机构30B构成,其中,上升链型的茎根侧输送机构30A将夹持轨32与纵向环绕的输送链31的下侧路径相对地设置,穗梢侧卡止输送机构30B相对于茎根侧输送机构30A在机体中央侧(输送谷秆的穗梢侧)平行地配备,该排秆输送装置30构成为,能够通过沿前后方向伸缩茎根侧输送机构30A的夹持轨32,沿输送方向变更调节输送终止端位置。
在脱粒装置50的后端连结有排秆切割装置30C,并且在该排秆切割装置30C的后方配备有排秆捆扎装置30D,在排秆捆扎装置30D的茎根侧配备有茎秆码齐装置30E,该茎秆码齐装置30E通过左右摆动的敲板33将输入进来的排秆的茎端敲打码齐。而且,在排秆捆扎装置30D的后方配备有秆捆立体排出装置30F,该秆捆立体排出装置30F在接住排放出来的秆捆R并将其向斜后方夹持输送后,使之以茎端朝下的姿态落下而立在田地中。
如图5~图7所述,所述秆捆立体排出装置30F具有输送链100、夹持轨101和排出导向件102,输送链100始终被从排秆捆扎装置30D输出的动力驱动,夹持轨101相对于输送链100的输送面以能够接近/分离地位移的方式相对配备,排出导向件102以包围输送终止端部的方式配备。
另外,秆捆立体排出装置30F能够将从排秆捆扎装置30D向后方排出的秆捆R以使其茎根朝下的方式向斜后方悬吊而夹持输送,并能够利用设置于夹持轨101的终止端侧的多个(在该例子中为三个)阻力突起103向输送中的秆捆R施加不连续的(强弱变化的)输送阻力。能够通过施加所述不连续的输送阻力而使秆捆R自转,利用伴随着该自转的离心力使茎根(下方)扩开,并一边利用排出导向件引导下边扩开了的秆捆R一边将其向地上排出。通过将阻力突起103彼此的间隔尺寸设定得比现有的间隔尺寸短,因此能够使之更加高速地自转,并且能够向秆捆R作用更大的离心力。
因此,能够使秆捆R以下边扩开了的立起姿态向田地中落下,将其直接在田地中晾干。
此外,所述夹持轨101经由一对支承杆104及弹簧105支承,能够与秆捆R的体积对应地弹性位移。为了使秆捆R自转而使其下边切实地扩开,将所述阻力突起103配备在夹持轨101的输送路径终止端侧。
阻力突起103是将一根弹簧部件成形为如图所示的锯齿形状,并且将弯曲顶部103a焊接于夹持轨101而构成。另外,在阻力突起103的输送终止端侧设置有向排出导向件102的方向引导秆捆R的引导延伸部103b。
另外,在与该引导延伸部103b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位置,以从所述输送链100延伸出来的状态设置有相同的引导延伸部100b。
因此,受到阻力突起103所带来的不平衡输送阻力而发生了自转的秆捆R被两个引导延伸部100b、103b夹住两侧部并且引导到排出导向件102的附近,能够与排出导向件102低速抵接,因此,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直接以立起姿态向田地中落下。
接着,对脱粒装置50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脱粒装置50在上半部分具有脱粒部A,在下半部分具有筛选部B。
脱粒部A的内侧为脱粒室K,在该脱粒室K中,以围绕脱粒装置50的前后方向的脱粒筒轴芯P、且在旋转方向F(参照图3)上驱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有脱粒筒52。另外,在脱粒室K的下部,沿脱粒筒52设置有筛网53。在脱粒室K的横向侧方,以横跨前后的方式设置有脱粒口54,在该脱粒口54的横向外侧设置有所述供给链55。
此外,供给链55构成为具有链体55a和夹持轨55b,其中,链体55a沿输送方向驱动自如地形成,夹持轨55b沿链体55a的上方配置。夹持轨55b设置为被朝向所述链体55a按压施力的状态。因此,送入到链体55a与夹持轨55b之间的割取谷秆W的茎根Wb侧被链体55a与夹持轨55b夹持,通过链体55a的驱动将割取谷秆W向后方侧输送。
也就是说,脱粒部A利用供给链55夹持住来自联合收割机的割取前处理装置2的割取谷秆W的茎根Wb侧并将其向脱粒装置50后方输送,由此,将割取谷秆W的穗梢Wa侧从位于脱粒装置50前壁的供给口向所述脱粒室K的脱粒筒52的下侧插入,利用位于脱粒装置50横侧壁的脱粒口54(参照图3)将进入到脱粒筒52下侧的割取谷秆W的穗梢Wa侧向沿脱粒筒52的脱粒筒轴芯P的方向输送,利用脱粒筒52和筛网53对穗梢Wa侧进行脱粒处理。另外,使脱粒谷粒等脱粒处理物从筛网53的网眼漏下,利用供给链55将脱粒排秆从位于脱粒室K后端部的送尘口56排出(参照图2)。
此外,脱粒筒52所进行的脱粒处理是利用在脱粒筒52的外周部以朝向其径向外方突出的状态设置的多个脱粒齿57实施的,能够在脱粒齿57与脱粒筒52一起绕脱粒筒轴芯P旋转的同时,使割取谷秆W的穗梢Wa侧的谷粒脱落。对于脱粒齿5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另外,在脱粒室K的上壁的内周部,以不与各脱粒齿57的旋转轨迹干涉的状态沿脱粒筒轴芯P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朝向脱粒筒侧突出的切秆刀62。该切秆刀62将从供给链55脱落并与脱粒筒52一起旋转的排秆切短。
除了在筛选部B具有摆动筛选装置58以外,在摆动筛选装置58的前端部的下方设置有清选风机16,在摆动筛选装置58的后端部的上方设置有排尘扇17。
另外,在脱粒装置50的底部具有一次绞龙输送装置59及二次绞龙输送装置60。
也就是说,筛选部B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8接住从筛网53落下的脱粒处理物,通过该摆动筛选装置58的摆动筛选和利用清选风机16向脱粒装置50后方供给的清选风进行的风选将脱粒处理物分选为谷粒和灰尘,使谷粒从摆动筛选装置58落下,使灰尘与清选风一起从内装有排尘扇17的排尘罩的排出口18或位于脱粒装置50后部的排尘口19向脱粒装置外排出。
一次绞龙输送装置59接收来自摆动筛选装置58的谷粒中的一次物,将一次物沿脱粒装置50横向输送而向脱粒装置50的横向外侧输出。
二次绞龙输送装置60接收来自摆动筛选装置58的谷粒中的二次物,将二次物沿脱粒装置50横向输送而向脱粒装置50的横向外侧输出。利用由绞龙输送装置构成的回送装置61将来自二次绞龙输送装置60的二次物扬送到位于脱粒装置50的横壁的上部的回送口,该二次物被从该回送口投入脱粒装置50内而向摆动筛选装置58的起始端侧回送。
如图4所示,一次绞龙输送装置59具有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1和纵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2,其中,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1将谷粒朝向脱粒装置50的右侧外方侧横向输送,纵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2在脱粒装置50右侧的侧壁部50A的外方侧将由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1输送而来的谷粒输送到上方的集谷箱13的投入部(未图示)。
横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1由接住回收到一次物回收部29的谷粒的筒状的载置引导部37和将由载置引导部37接住的谷粒朝向脱粒装置50的右侧外方横向移送的一次绞龙38构成,一次绞龙38具有绕横轴心旋转的旋转轴39和焊接固定于旋转轴39的外周的绞龙叶片40。注意,旋转驱动力经由与旋转轴39的基端部一体连结的输入带轮38a输入到旋转轴39。
旋转轴39以横跨脱粒装置50的左侧的侧壁部50B与右侧的侧壁部50A延伸的状态设置,该旋转轴39的左右两侧被作为轴承部件的轴承41以沿轴心方向位置固定的状态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旋转轴39被设置为通过形成于脱粒装置50右侧的侧壁部50A的开口向横侧外方延长突出的状态,构成为能够经由设置于其前端侧的一对锥齿轮42向纵向输送绞龙输送装置132传递旋转驱动力。
旋转轴39在作为其基端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部位39A,以外套的状态具有筒状部件43。
筒状部件43形成为与绞龙叶片40的两个间距相当的长度,筒状部件43的一端部被配置为与绞龙叶片40的起始端部的位置一致。
筒状部件43以外嵌安装于旋转轴39的状态将两端部遍及整周地焊接固定于旋转轴39。
另外,绞龙叶片40在起始端侧焊接固定于筒状部件43的外周,在其终止端侧焊接固定于旋转轴39的外周。
在绞龙输送装置中,被输入旋转驱动力的输入带轮38a侧(上游侧)与下游侧相比更容易作用大的扭力等负荷,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在绞龙叶片4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部位,绞龙叶片40的焊接部位的直径变大,能够提高绞龙叶片40的支承强度。另外,也能够提高旋转轴39的强度本身。
接着,对固定于脱粒筒52的脱粒齿57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脱粒筒52形成为圆筒形状,脱粒齿57在该脱粒筒52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各脱粒齿57以朝向脱粒筒52的径向外方突出的状态固定。
另外,各脱粒齿57的配置被设定为在脱粒筒52的圆周方向及脱粒筒轴芯P方向分别隔开间隔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脱粒齿57由以在沿脱粒筒轴芯P方向观察时呈“V”形的方式弯曲形成的圆棒构成。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向脱粒筒52的径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长度不同的两种脱粒齿57。
具体而言,位于脱粒筒52的后端部侧的多列后端部侧脱粒齿57b被设定为,与比这些后端部侧脱粒齿57b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57a相比,突出长度更长。
此外,后端部侧脱粒齿57b设置在比筛网53的后端部更靠后方侧的位置,在从正面观察脱粒装置50时,后端部侧脱粒齿57b的突出长度hb被设定为齿尖比筛网53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状态。
其他脱粒齿57a设置在比筛网53的后端部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在从正面观察脱粒装置50时,其他脱粒齿57a的突出长度ha被设定为齿尖比筛网53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状态。
因此,如果脱粒筒52旋转,则脱粒齿57对准靠近被供给链55夹持输送的割取谷秆W的茎根Wb的位置而插入,特别是在后端部侧脱粒齿57b所处的脱粒筒52的后端部区域,突出长度长的后端部侧脱粒齿57b能够插入到割取谷秆W的邻接的排秆彼此的深处而将其推开。通过该推开作用,能够使夹杂在割取谷秆W的茎根Wb部分的“夹带谷粒”在脱粒的最终阶段脱落,从而将其回收到筛选部B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由于后端部侧脱粒齿57b的突出长度与其他脱粒齿57a的突出长度相比更长,所以能够在更深地进入到被供给链55夹持输送的割取排秆W的茎根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脱粒。
因此,容易将夹杂在割取排秆W的茎根之间的“夹带谷粒”去除回收。
而且,由于该脱粒齿位置是脱粒筒52的后端部,所以可在脱粒室K内的脱粒处理的最终阶段进行“夹带谷粒”去除,能够防止一度去除的“夹带谷粒”再次发生“夹杂”,能够通过更可靠的脱粒实现脱粒效率的提高。
另外,能够在筛网53与后端部侧脱粒齿57b不干涉的状态下使脱粒筒52旋转而进行脱粒处理。
因此,在设定后端部侧脱粒齿57b的突出长度时,能够与筛网53的存在无关地,设定为能够更好地实施“夹带谷粒”的去除的突出长度。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脱粒效率。
另外,后端部侧脱粒齿57b能够进入到被供给链55夹持输送的割取排秆W的茎根之间的更深的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夹杂在茎根之间的“夹带谷粒”去除回收。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脱粒效率。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脱粒齿57的形状、数量、排列、配置等并不限于在之前的实施方式中的设定,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因此,脱粒齿57的形状并不限于从脱粒筒轴芯P方向观察时的“V”形,例如也可以是向脱粒筒的径向外方笔直地突出的棒状体。
另外,对于后端部侧脱粒齿57b而言也相同,其形状、数量、排列、配置等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另外,对于后端部侧脱粒齿57b与其他脱粒齿57a的关系,也可以使其形状、排列、配置等不同。
另外,后端部侧脱粒齿57b在从正面观察脱粒装置50时,也可以不像在之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突出至比筛网53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总之,后端部侧脱粒齿57b的突出长度只要与比后端部侧脱粒齿57b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57a的突出长度相比更长既可。
此外,如上所述,为了方便与附图的对照而标注了附图标记,但这并不是要通过该记载将本发明限定为附图的结构。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工业实用性
该联合收割机也能够用于搭载装袋箱来代替集谷箱的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laims (6)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脱粒装置,其具有脱粒筒及筛网,所述脱粒筒设置有朝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多个脱粒齿,在脱粒室内进行旋转驱动,所述筛网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下方;
供给链,其使割取谷秆的穗梢侧位于所述脱粒室内并夹持所述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将所述割取谷秆从所述脱粒装置的前部侧朝向后部侧输送;
所述多个脱粒齿中,设置于所述脱粒筒的后端部的后端部侧脱粒齿与比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更靠前侧的其他脱粒齿相比突出长度更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设定在不与所述筛网干涉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仅设置在比与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对应的位置更靠前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从正面观察所述脱粒装置时,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突出至比所述筛网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侧脱粒齿设定为进入由所述供给链夹持输送的割取谷秆的茎根秆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室的上壁的内周部,以不与所述其他脱粒齿的旋转轨迹干涉的状态沿所述脱粒筒的轴芯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脱粒筒侧突出的切秆刀。
CN201710403085.1A 2016-06-02 2017-06-01 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074550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1125A JP6632473B2 (ja) 2016-06-02 2016-06-02 コンバイン
JP2016-111125 2016-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5069A true CN107455069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4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3085.1A Pending CN107455069A (zh) 2016-06-02 2017-06-01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32473B2 (zh)
KR (1) KR102401972B1 (zh)
CN (1) CN1074550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154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0213A (zh) * 2018-01-05 2018-04-2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谷码复脱滚筒、复脱清选装置及联合收割机
KR20200075743A (ko) * 2018-12-18 2020-06-2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탈곡 장치 및 콤바인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5352U (zh) * 1978-03-11 1979-09-19
JPH06296424A (ja) * 1993-04-14 1994-10-25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
JP2528334Y2 (ja) * 1991-06-20 1997-03-12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H10201349A (ja) * 1997-01-20 1998-08-04 Seirei Ind Co Ltd 脱穀装置
CN1895019A (zh) * 2005-07-14 2007-01-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粒装置
JP2011004659A (ja) * 2009-06-25 2011-01-13 Kubota Corp 自脱型の脱穀装置
JP2011050326A (ja) * 2009-09-02 2011-03-17 Kubota Corp 自脱型の脱穀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80224A (ja) 2015-06-12 2015-10-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5352U (zh) * 1978-03-11 1979-09-19
JP2528334Y2 (ja) * 1991-06-20 1997-03-12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H06296424A (ja) * 1993-04-14 1994-10-25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
JPH10201349A (ja) * 1997-01-20 1998-08-04 Seirei Ind Co Ltd 脱穀装置
CN1895019A (zh) * 2005-07-14 2007-01-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粒装置
JP2011004659A (ja) * 2009-06-25 2011-01-13 Kubota Corp 自脱型の脱穀装置
JP2011050326A (ja) * 2009-09-02 2011-03-17 Kubota Corp 自脱型の脱穀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南农学院农机教研室: "《水稻联合收割机原理与设计》", 31 March 1981,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154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11345154B (zh) * 2018-12-21 2023-08-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136990A (ko) 2017-12-12
JP2017212967A (ja) 2017-12-07
JP6632473B2 (ja) 2020-01-22
KR102401972B1 (ko)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3652B (zh) 脱粒装置
CN107455069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20039304A (ja) 落花生の脱莢機構および自走式拾い上げ脱莢機
CN206978097U (zh) 花生秧、叶、果分离回收装置
ITTO20120478A1 (it) Mietitrebbiatrice sminuzzatrice dei tutoli di mais con sistema integrato di trasporto pneumatico del cippato.
US20210161074A1 (en) Threshing/Separating Device Having Tined Accelerator and/or Axial Rotor System
WO2017154984A1 (ja) 脱穀装置、及び、コンバイン
JP2016039834A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構造
CN202444821U (zh) 脱粒装置
CN208095196U (zh) 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CN206978036U (zh) 自走式花生捡拾摘果机
JP2008167686A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構造
CN208191309U (zh) 一种适用于花生收获机的排草装置
JP6581928B2 (ja) 脱穀装置
CN205232863U (zh) 一种清选装置
CN217088691U (zh) 一种现代农业红米稻谷收割装置
CN104303720B (zh) 干湿两用花生摘果机
JP5643868B2 (ja) 脱穀装置及び脱穀装置を搭載した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US2667021A (en) Peanut harvester
CN214852868U (zh) 一种芦笋采收装置
CN206314239U (zh) 收割机
JP5963832B2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及び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CN206314238U (zh) 收割机
JPS5822496Y2 (ja) 脱穀機における機体構造
KR20160127396A (ko) 마늘줄기 절단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