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2103A - 电磁屏蔽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电磁屏蔽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2103A
CN107432103A CN201680017451.3A CN201680017451A CN107432103A CN 107432103 A CN107432103 A CN 107432103A CN 201680017451 A CN201680017451 A CN 201680017451A CN 107432103 A CN107432103 A CN 107432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member
recess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hielding component
joi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4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2103B (zh
Inventor
末谷正晴
清水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2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2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2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18Casings with provisions to reduce aperture leakages in walls, e.g. terminals, connectors,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98Shielding materials for shielding electrical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包括第1屏蔽部件以及第2屏蔽部件的电磁屏蔽部件中,将形成于这些部件的连接部分的表面的氧化物膜除去,从而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大,并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电磁屏蔽部件具备:第1屏蔽部件,其为柔软的筒状金属部件;第2屏蔽部件,其包括形成于第2屏蔽部件与第1屏蔽部件的连接面的凹部,并且比第1屏蔽部件硬;以及连接部件,其将第1屏蔽部件按压到第2屏蔽部件的连接面从而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电磁屏蔽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遮蔽电磁噪声的电磁屏蔽部件。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所搭载的线束有时具备屏蔽对象的电线和将该电线覆盖的电磁屏蔽部件。电磁屏蔽部件将电线的周围包围,从而遮蔽遮蔽电磁噪声。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一种电磁屏蔽部件,具备筒状的第1屏蔽部件和相比于第1屏蔽部件柔软的第2屏蔽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第1屏蔽部件示出了金属管,作为第2屏蔽部件示出了筒状的编织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01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金属制的第1屏蔽部件以及第2屏蔽部件中,有时在表面形成有氧化物膜。在第1屏蔽部件和第2屏蔽部件的接触部分,在那样的膜形成于第1屏蔽部件以及第2屏蔽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可能有接触阻力增大,屏蔽性能降低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为:在包括第1屏蔽部件以及第2屏蔽部件的电磁屏蔽部件上,将在它们的连接部分的表面上的氧化物膜除去,从而抑制接触阻力增大,并抑制屏蔽性能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具备:第1屏蔽部件,其为柔软的筒状金属部件;第2屏蔽部件,其包括金属筒体,该筒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2屏蔽部件和所述第1屏蔽部件的连接面的凹部,所述第2屏蔽部件比所述第1屏蔽部件硬;以及连接部件,其将所述第1屏蔽部件按压到所述第2屏蔽部件的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第1屏蔽部件和所述第2屏蔽部件。
第2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一个方式。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中,所述第1屏蔽部件和所述第2屏蔽部件的所述筒体是相同种类的金属部件。
第3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是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一个方式。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中,所述凹部的顶端的缘部有棱角。
第4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是第1方式-第3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一个方式。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中,所述凹部遍及所述连接面的全周连续形成。
第5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是第1方式-第4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一个方式。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中,在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1屏蔽部件侧的周面形成有突部,该突部嵌入到所述凹部。
第6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是第1方式-第5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一个方式。在第6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中,所述第2屏蔽部件包括多个所述凹部。
第7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是第6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一个方式。在第7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中,所述第1屏蔽部件包括集合成筒状的多个线材,所述多个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线材的外径小。
发明效果
在上述的各方式中,在第1屏蔽部件被连接部件按压到第2屏蔽部件时,第1屏蔽部件与形成于第2屏蔽部件的连接面的凹部的缘部接触,从而表面或者整体被拉伸。由此,第1屏蔽部件、第2屏蔽部件或者双方的表面的氧化物膜被除去,从而能得到良好的接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大,并能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
另外,在第2方式中,第1屏蔽部件和第2屏蔽部件的筒体是相同种类的金属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在第1屏蔽部件和第2屏蔽部件的连接部分的异种金属接触腐食。
另外,在第3方式中,凹部的顶端的缘部有棱角。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屏蔽部件与凹部的缘部更强烈地接触,所以更能除去氧化物膜。
另外,在第4方式中,凹部遍及筒体的全周形成于连接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在更多区域得到第1屏蔽部件和第2屏蔽部件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第5方式中,在连接部件的第1屏蔽部件侧的周面形成有突部,凸部嵌入到凹部。在这种情况下,第1屏蔽部件被拉伸成沿连接部件的周面的突部的形状,与第2屏蔽部件的凹部的缘部更强烈地接触到。因此,更能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膜。
另外,在第6方式中,第2屏蔽部件包括多个凹部。在这种情况下,更能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膜。
另外,在第7方式中,多个凹部的深度比线材的外径小。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连接部件不将嵌合到凹部的线材按压到第2屏蔽部件的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剖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侧方立体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事例。
<第1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4一边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100进行说明。电磁屏蔽部件100具备:第1屏蔽部件1,其是柔软的筒状金属部件;第2屏蔽部件2,其比第1屏蔽部件1硬;以及连接部件3,其连接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
图1是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借由连接部件3连接的状态的电磁屏蔽部件100的剖视图。图2是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未连接状态的电磁屏蔽部件100的剖视图。图3、4均是将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部分放大的图。图3是将图2的局部放大的图。图4是将图1的局部放大的图。
电磁屏蔽部件100搭载于例如汽车等车辆。电磁屏蔽部件100将电线9的周围包围而遮蔽电磁噪声。电线9也可以是具备例如将铜或者铝等金属作为主要成分的芯线和将该芯线的周围覆盖的绝缘外皮的绝缘电线。绝缘外皮是树脂制的绝缘部件。另外,在图1中,电线9用虚拟线(双点划线)示出。
首先,对电磁屏蔽部件100中的第1屏蔽部件1进行说明。第1屏蔽部件1是柔软的筒状金属部件。在此,对第1屏蔽部件1为铝部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铝是比较容易氧化的金属,所以在其表面容易生成氧化物膜。
另外,第1屏蔽部件1也可以是铝以外的金属、例如铜部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屏蔽部件1包括集合成筒状的多个线材10。例如,第1屏蔽部件1也可以是通过编织多个线材10而形成为筒状。另外,第1屏蔽部件1也可以是多个线材10以相互并排的状态形成为筒状。
接着,对电磁屏蔽部件100中的第2屏蔽部件2进行说明。第2屏蔽部件2包括金属筒体,并且是比第1屏蔽部件1硬的部件。在此,对第2屏蔽部件2为金属筒体、即金属管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第2屏蔽部件2除了金属筒体以外,也可以包括形成于外周面的树脂层(绝缘层)。另外,例如在树脂层为橙色的情况下,也能向操作者表示其为高电压以及大电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筒体是相同种类的金属部件。即,在此,第2屏蔽部件2是铝管。在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为相同种类的金属部件的情况下,能抑制异种金属接触腐食。
并且,在第2屏蔽部件2中,在其与第1屏蔽部件1的连接面形成有凹部21。在此,如图1、2所示,在第2屏蔽部件2的外周面侧连接有第1屏蔽部件1。即,与第1屏蔽部件1的连接面是第2屏蔽部件2的端部的外周面。但是,也可以在第2屏蔽部件2的内周面侧连接有第1屏蔽部件1。在这种情况下,与第1屏蔽部件1的连接面是第2屏蔽部件2的端部的内周面。另外,关于凹部21将后述。
接着,对连接部件3进行说明。连接部件3是将第1屏蔽部件1按压在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而进行连接的部件。在此,如图1、2所示,连接部件3是将第1屏蔽部件1包围的环状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屏蔽部件1的内周侧的面与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接触的状态下,以将第1屏蔽部件1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设的环状的连接部件3进行铆接。由此,第1屏蔽部件1强烈地按压在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被连接。
连接部件3是例如维持铆接状态的能塑性变形的部件。例如,连接部件3也可以是刚性比较高的金属部件。例如,连接部件3也可以是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部件(不锈钢)。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件3也可以用锡等金属进行电镀。
另外,例如,构成连接部件3的第1屏蔽部件1侧的周面的第1层的金属和构成第1屏蔽部件的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差也可以比构成第1层以外的部分的第2层的金属和构成第1屏蔽部件的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差小。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第1屏蔽部件1和接触部件3之间的腐食。另外,也可以将第1层称为镀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3的内周面形成为光滑的弯曲面。即,在内周面没有形成凸状的突出部等。但是,也可以在连接部件3的内周面形成有突出部。详细后述。
接着,对凹部2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是在第2屏蔽部件2的外周面侧形成为凹状的部分。另外,在第1屏蔽部件1在第2屏蔽部件2的内周面侧连接的情况下,凹部21也可以是在第2屏蔽部件2的内周面侧形成为凹状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是在通过连接部件3铆接时与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接触而能除去线材10的表面的氧化物膜的部分。在电磁屏蔽部件100中,在线材10与凹部21的缘部接触的状态下,借由连接部件3铆接,从而线材10的表面被拉伸,氧化物膜被除去。由此,新的表面露出。并且,通过使该新的表面和第2屏蔽部件2接触,能得到良好的连接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的顶端的缘部形成为有棱角。在这种情况下,线材10的表面被凹部21的顶端的有棱角的缘部切削,从而能更可靠地除去氧化物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在用沿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的切断线切断的剖视图中,凹部21之间的部分(凸部22)形成为矩形。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部件3铆接之前,线材10以与凸部22的顶端的平面相接的状态配设。并且,通过从线材10配设于凸部22的顶端的平面的状态铆接到连接部件3,从而线材10被拉伸,强烈地按压到凹部21的顶端的缘部。由此,线材10的表面的氧化物膜被除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2形成于连接面,并且是沿第2屏蔽部件2的圆周方向遍及全周连续的凸状部分。另外,如后所述,在此,在连接面形成有多个凸部22。
另外,作为其他方式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在用沿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的切断线切断的剖视图中,作为凹部21之间的部分的凸部22形成为梯形。另外,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在用沿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的切断线切断的截面中,凸部22形成为三角形或者五边形等其他多边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遍及连接面的全周连续形成。即,凹部21沿第2屏蔽部件2的圆周方向连续形成,在连接面的全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在连接面的全周除去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的表面的氧化物膜。
另外,形成于连接面的凹部21也可以在第2屏蔽部件2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形成。详细后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屏蔽部件2包括多个凹部21。由此,在连接面也形成有多个凸部22。多个凹部21沿着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并排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在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上的比较广的区域中使第2屏蔽部件2和第1屏蔽部件1连接。
另外,作为其他方式,1个凹部21也可以是沿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形成为螺旋状。另外,也考虑到形成于第2屏蔽部件2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上的凹部21以在第2屏蔽部件2的圆周方向上散布多个的方式形成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如下情况:形成于连接面的凹部21通过例如对光滑的弯曲面的连接面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是深度比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的外径小的槽。换句话来讲,凸部22的深度比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的外径大。在这种情况下,在利用连接部件3铆接时,线材10的整体嵌合到凹部21,从而能避免线材10不能被连接部件3按压到第2屏蔽部件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凹部21在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比线材10的外径宽的宽度。但是,凹部21也可以是具有比线材10的外径窄的宽度的槽。例如,凹部21也可以是筋状的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凹部21是3个平面分别呈直角地连接的槽。但是,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凹部21在被沿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的切断线切断的截面上为U字状的槽或者为V字状的槽等。
接着,一边参照图3、4一边对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利用连接部件3连接的电磁屏蔽部件1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电磁屏蔽部件100,首先,第1屏蔽部件1以第1屏蔽部件1的内周侧的部分与第2屏蔽部件2的形成有凹部21的连接面接触的方式盖在第2屏蔽部件2的形成有凹部21的连接面上。然后,在盖在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上的第1屏蔽部件1的周围设置铆接前的状态的连接部件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件3铆接之前,如图3所示,第1屏蔽部件1与连接面的凸部22的顶端的平面接触。即,在连接部件3铆接之前,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不进入到凹部21侧,而是介于凸部22的顶端和连接部件3的内周面之间。另外,在图3中,线材10用虚拟线(双点划线)示出。
并且,通过连接部件3进行铆接,从而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被连接。在此,如图3所示,通过连接部件3进行铆接,从而被连接部件3的内周面按压的线材10被拉伸,并压入到凸部22之间的凹部21侧。
此时,线材10与接触凹部21的顶端的缘部强烈地接触。在此,由于凹部21的顶端的缘部形成为有棱角,所以线材10比较强烈地接触。由此,线材10的表面的氧化物膜进一步被切削而被除去。
并且,在完成了连接部件3的铆接操作的状态下,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以连接部件3的内周面将第1屏蔽部件1强烈地按压在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的状态被连接。另外,在此,如图4所示,示出将第1屏蔽部件1压入到凹部21从而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被连接的情况。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屏蔽部件1被连接部件3按压在第2屏蔽部件2时,第1屏蔽部件1与形成于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的凹部21的缘部接触并被拉伸。由此,第1屏蔽部件1、第2屏蔽部件2或者双方的表面的氧化物膜被除去,从而能得到良好的接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大,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是相同种类的金属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部分的异种金属接触腐食。因此,也能不需要将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部分覆盖的护线套或者橡皮套等防水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多以及连接部分的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的顶端的缘部有棱角。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部件3铆接时,由于第1屏蔽部件1与凹部21的缘部更强烈地接触,所以更能除去氧化物膜。即,能将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接触状态形成为更良好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遍及筒体(第2屏蔽部件2)的全周形成于连接面。在这种情况下,更能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膜,能够在更多区域得到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屏蔽部件2包括多个凹部21。在这种情况下,更能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膜,能在更多区域得到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凹部21的深度比线材10的外径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线材10的整体嵌合到凹部21。即,能抑制连接部件3不将嵌合到凹部21的线材10按压到第2屏蔽部件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将第1屏蔽部件1更强烈地按压在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所以能更可靠地得到良好的接触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屏蔽部件1为铝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屏蔽部件1的表面上容易生成氧化物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磁屏蔽部件100更有效。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5一边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200。电磁屏蔽部件200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具备与连接部件3不同结构的连接部件3A。图5是将电磁屏蔽部件200中的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另外,在图5中,针对与图1-4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以下,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电磁屏蔽部件200具备第1屏蔽部件1、第2屏蔽部件2、以及连接部件3A。因为第1屏蔽部件1以及第2屏蔽部件2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件3A的第1屏蔽部件1侧的周面(在此为内周面)形成有突部31,突部31嵌入到凹部2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31在连接部件3A的内周面侧形成为凸状。另外,在此,在第2屏蔽部件2形成有多个凹部21。因此,在连接部件3A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突部31。
在此,在连接部件3A铆接到第1屏蔽部件1以及第2屏蔽部件2时,形成于连接部件3A的突部31以与形成于第2屏蔽部件2的凹部21一致的方式形成。即,突部31沿连接部件3A的圆周方向遍及全周连续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件3A形成有被突部31分开的槽部32。槽部32在连接部件3A的内周面侧形成为凹状。在此,在连接部件3A铆接到第1屏蔽部件1以及第2屏蔽部件2的状态下,凸部22收纳于槽部32。
在电磁屏蔽部件200上,在连接部件3A铆接时,线材10被形成于连接部件3A的内周面的突部31拉伸成沿连接部件3的内周面的突部31的形状,与凹部21的缘部更强烈地接触。由此,能将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更有效地压入到凹部21侧。因此,能进一步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膜。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屏蔽部件1以及第2屏蔽部件2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氧化物膜被除去的状态下,能连接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并能得到良好的接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大,并能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6、7一边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300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电磁屏蔽部件300具备与第2屏蔽部件2不同的结构的第2屏蔽部件2B。图6是第2屏蔽部件2B的侧方立体图。图7是将电磁屏蔽部件300的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B的连接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与第2屏蔽部件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切断线切断的剖视图。另外,在图6、7中,针对与图1-5所示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以下,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之处进行说明。
电磁屏蔽部件300具备第1屏蔽部件1、第2屏蔽部件2B、以及连接部件3。针对第1屏蔽部件1以及连接部件3,由于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屏蔽部件1也在第2屏蔽部件2B的外周面侧连接。即,与第1屏蔽部件1的连接面是第2屏蔽部件2B的端部的外周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屏蔽部件2B的连接面形成有与凹部21不同结构的凹部21B。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B是从第2屏蔽部件2B的外周面侧向内周面侧凹陷的凹部。并且,凹部21B在连接面形成多个。在此,如图6、7所示,多个凹部21B沿第2屏蔽部件2B的圆周方向排列形成。
在此,将沿第2屏蔽部件2B的圆周方向的多个凹部21B称为一组凹部21B组。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7所示,一组凹部21B组沿第2屏蔽部件2B的延伸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
另外,考虑到如下情况:在一组凹部21B组中,多个凹部21B以等间隔排列形成或者不规则地排列形成。
另外,也考虑到如下情况:多个凹部21B不规则地散布在第2屏蔽部件2B的连接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凹部21B是形成为矩形的凹部。但是,也考虑到凹部21B是圆形或者圆角四边形的凹部。另外,也考虑到凹部21B是矩形以外的多边形的凹部。
另外,考虑到凹部21B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屏蔽部件1的内周侧的面与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接触的状态下,以将第1屏蔽部件1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设的环状的连接部件3进行铆接。此时,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以与凹部21B的缘部接触的状态被连接部件3铆接。由此,线材10的表面被拉伸,氧化物膜被除去,露出新的表面。并且,通过使该新的表面和第2屏蔽部件2B接触,从而能得到良好的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屏蔽部件1被连接部件3按压到第2屏蔽部件2B时,第1屏蔽部件1也与形成于第2屏蔽部件2B的连接面的凹部21B的缘部接触并被拉伸。由此,第1屏蔽部件1、第2屏蔽部件2B或者双方表面的氧化物膜被除去,从而能得到良好的接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抑制接触阻力的增大,并能抑制屏蔽性能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凹部21B在第2屏蔽部件2B的圆周方向上排列形成,所以能增加可以与第1屏蔽部件1的线材10接触的凹部21B的缘部的数量。
另外,代替第3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件3,也可以采用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A。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连接部件3A的突部31形成于能收纳于散布在第2屏蔽部件2B的圆周方向上的凹部21B的位置以及形成为能收纳于散布在第2屏蔽部件2B的圆周方向上的凹部21B的形状。
<应用例>
也考虑到通过喷砂器在第2屏蔽部件2的连接面形成凹部2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喷射研磨剂,在连接面形成凹凸。即,连接面变得粗糙。在此,在将连接面放大而观察时,呈凹形状的部分形成凹部21,凹部21周围的凸形状的部分的形成凸部22。
另外,也考虑到连接部件3是比第1屏蔽部件1软的部件、例如树脂制的部件等。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件3自身产生变形,并且第1屏蔽部件1按压在第2屏蔽部件2,第1屏蔽部件1和第2屏蔽部件2被连接。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屏蔽部件在各个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也可以构成为将以上示出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应用例自由地组合、或者适当地变形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应用例或者省略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1屏蔽部件
10 线材
100 电磁屏蔽部件
2 第2屏蔽部件
21 凹部
3 连接部件
31 突部

Claims (7)

1.一种电磁屏蔽部件,具备:
第1屏蔽部件,其为柔软的筒状金属部件;
第2屏蔽部件,其包括金属筒体,该筒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2屏蔽部件和所述第1屏蔽部件的连接面的凹部,所述第2屏蔽部件比所述第1屏蔽部件硬;以及
连接部件,其将所述第1屏蔽部件按压到所述第2屏蔽部件的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第1屏蔽部件和所述第2屏蔽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屏蔽部件,其中,
所述第1屏蔽部件和所述第2屏蔽部件的所述筒体是相同种类的金属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磁屏蔽部件,其中,
所述凹部的顶端的缘部有棱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屏蔽部件,其中,
所述凹部遍及所述连接面的全周连续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屏蔽部件,其中,
在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第1屏蔽部件侧的周面形成有突部,该突部嵌入到所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屏蔽部件,其中,
所述第2屏蔽部件包括多个所述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屏蔽部件,其中,
所述第1屏蔽部件包括集合成筒状的多个线材,
所述多个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线材的外径小。
CN201680017451.3A 2015-03-24 2016-03-03 电磁屏蔽部件 Active CN107432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0630 2015-03-24
JP2015060630A JP6361544B2 (ja) 2015-03-24 2015-03-24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
PCT/JP2016/056538 WO2016152434A1 (ja) 2015-03-24 2016-03-03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2103A true CN107432103A (zh) 2017-12-01
CN107432103B CN107432103B (zh) 2019-09-27

Family

ID=5697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451.3A Active CN107432103B (zh) 2015-03-24 2016-03-03 电磁屏蔽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6566B2 (zh)
JP (1) JP6361544B2 (zh)
CN (1) CN107432103B (zh)
WO (1) WO20161524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3346B2 (ja) * 2017-01-23 2020-09-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品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794883B2 (ja) 2017-03-15 2020-12-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品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985538B2 (en) * 2018-05-25 2021-04-20 Leoni Bordnetz-Systeme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ir volume in a splitter
JP2022108578A (ja) * 2021-01-13 2022-07-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243A (ja) * 1995-10-25 1997-07-11 Yazaki Corp 電線のシールド構造
US20040099427A1 (en) * 2002-11-20 2004-05-2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hielded wire harness
CN102939805A (zh) * 2010-06-10 2013-02-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末端连接结构及方法
WO2015030011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9505A (ja) * 2007-08-30 2009-03-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導電体
US7692096B2 (en) * 2007-12-07 2010-04-0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magnetically shielded cable
JP4985557B2 (ja) * 2008-06-24 2012-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クラッチ、および電磁クラッチのアース固定方法
JP5566716B2 (ja) * 2010-02-05 2014-08-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293644B2 (ja) * 2010-03-02 2013-09-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2012178314A (ja) * 2011-02-28 2012-09-1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6191489B2 (ja) * 2014-02-06 2017-09-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品および電磁シールド部品付電線
JP6275545B2 (ja) * 2014-05-21 2018-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2243A (ja) * 1995-10-25 1997-07-11 Yazaki Corp 電線のシールド構造
US20040099427A1 (en) * 2002-11-20 2004-05-2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hielded wire harness
CN102939805A (zh) * 2010-06-10 2013-02-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末端连接结构及方法
WO2015030011A1 (ja) * 2013-08-26 2015-03-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2434A1 (ja) 2016-09-29
US10136566B2 (en) 2018-11-20
CN107432103B (zh) 2019-09-27
JP6361544B2 (ja) 2018-07-25
JP2016181587A (ja) 2016-10-13
US20180064003A1 (en)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2103A (zh) 电磁屏蔽部件
US9673549B2 (en) Connector with movement suppression function during excessive vibration
KR101602592B1 (ko) 전자 실드 기구 및 와이어 하니스
US11006556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
JPWO2007004674A1 (ja) シールド導電体
US20160190712A1 (en) Fitting-equipp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heet
US10118573B2 (en) Conductive member to be routed in a vehicle
CN107834214A (zh) 端子金属件固定构造以及线束
CN110402620B (zh) 电磁屏蔽部件及线束
JP6344611B2 (ja) コネクタ
CN111133646B (zh) 屏蔽连接结构及线束
US9462730B2 (en) Shield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60368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267104B2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2019197624A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構造
WO2019004214A1 (ja) 導電路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439238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4144848A (zh) 线束
JP2019040829A (ja) 電線
WO2016052122A1 (ja)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
JP2016006733A (ja) 組合せ端子金具
JP2019040778A (ja) 端子付電線
JP2016201297A (ja) コネクタ付電線及び外装部材
JP2016072583A (ja)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
JP2015053222A (ja) 端子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