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9306B -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9306B
CN107409306B CN201680013270.3A CN201680013270A CN107409306B CN 107409306 B CN107409306 B CN 107409306B CN 201680013270 A CN201680013270 A CN 201680013270A CN 107409306 B CN107409306 B CN 107409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unit
wireless lan
rang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32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9306A (zh
Inventor
大平浩贵
黑田胜
川村晋太郎
黛龙辅
杉野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0106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3992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40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9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其使用使能够在第一范围内通信的第一通信方案来执行与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当已经确定另一通信设备接收到发送的某信息时,第一通信单元在与第一范围不同的第二范围内执行与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在该第二范围内该另一通信设备能够接收所述某信息。通信设备将来自该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中继到布置在第二范围外的另一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利用无线局域网(LAN)表示的无线网络的ad hoc网络是已知的。在使用连接到这种网络的设备(外围设备)时,作为用于获得连接到ad hoc网络的许可的认证的手段,一种已知的方案是使用具有比ad hoc网络所具有的通信范围更窄的另一类型的短程通信(例如,近场通信(NFC))。
例如,一种已知的通信终端设备与使用另一类型的短程通信的另一通信终端设备在它们尝试连接到ad hoc网络时交换诸如共享密钥和公钥的认证信息,从而连接到ad hoc网络(参见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不幸的是,使用由通过短程通信的认证建立的ad hoc网络的已知技术只允许那些位于短程内的设备连接到ad hoc网络。具体地,任何布置在短程通信的通信范围外的设备不能通过ad hoc网络的方式被使用。例如,对于为每个会议室建立的ad hoc网络,不能与未布置在每个会议室中但是在多个会议室之间共享的设备(例如,打印机设备)建立连接。
鉴于前述情况,需要提供能够使用布置在用于获取连接所需的信息的短程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的设备的通信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并且实现目标,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单元,该第一通信单元使用使能够在第一范围内通信的第一通信方案来执行与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当已经确定了另一通信设备接收到发送的某信息时,第一通信单元在与第一范围不同的第二范围内执行与该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在该第二范围内该另一通信设备可以接收到所述某信息。通信设备将来自该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中继到布置在第二范围外的另一设备。
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提供了使能够使用布置在用于获取连接所需的信息的短程通信的通信范围外的设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LAN通信系统的基本配置的系统配置图。
图2是示出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硬件配置图。
图3是示出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智能电话设备的硬件配置图。
图4是示出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打印机设备的硬件配置图。
图5是示出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投影仪设备的硬件配置图。
图6是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功能块图。
图7是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智能电话的功能块图。
图8是布置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的打印机设备的功能块图。
图9是示出已经移动到在无线LAN通信区域内的BLE通信区域中的智能电话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的序列图。
图10是示出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内的BLE通信区域中的打印机设备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连接到无线LAN的智能电话远程控制并且使得打印机设备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产生打印品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当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通过无线LAN在BLE通信区域中连接到打印机设备的智能电话移出BLE通信区域时,无线LAN通信线路(和BLE通信线路)断开的序列图。
图13是示出其中在作为基本配置的无线LAN通信系统中BLE通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的外部的示例情况的系统配置图。
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图。
图1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功能配置图。
图16是示出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和外围设备列表的示例存储格式的示图。
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功能配置图。
图18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用于登记智能电话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的用于登记外围设备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中将要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的用于断开智能电话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图。
图2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图。
图24是示出示例BLE通信标签的外观的示图。
图25是示出BLE通信标签的配置的示图。
图2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功能配置的示图。
图27是示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的用于登记打印机设备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述本发明所应用于的根据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LAN)通信系统。
基本配置
下面描述根据在下文将要描述的实施例的无线LAN通信系统的基本配置。图1是示出无线LAN通信系统的基本配置的系统配置图。如图1中所示,无线LAN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范围限制的设备1、作为第一设备的智能电话2、作为第二设备的打印机设备3和作为第三设备的投影仪设备4。注意,如图1中所示的每个设备仅仅表示一个示例,并且可以被任何其它具有将要稍后描述的通信功能的设备所替代。例如,可以代替智能电话2而使用平板终端设备、便携式游戏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或任何其它便携式通信设备。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基本配置
通信范围限制的设备1形成用于无线LAN的接入点,诸如无线LAN路由器。作为示例局域网,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形成由图1中的实线椭圆指示的无线LAN通信区域5。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比无线LAN通信区域5更窄的区域中使能(enable)每个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比无线LAN通信区域5更窄的个人区域网(PAN)中使能每个设备的通信。
示例地,执行消耗超低电力的蓝牙(注册商标)低能耗(BLE)通信的蓝牙(注册商标)PAN可以用作个人区域网。在图1中,由虚线椭圆指示的通信范围是蓝牙(注册商标)PAN的BLE通信区域6。以下描述假定个人区域网是蓝牙PAN。然而,例如,可以代替蓝牙使用非接触式无线通信(近场通信(NFC))、毫米波无线通信、QR码(注册商标)、可见光、环境声音和超声波。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基本硬件配置
图2示出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基本硬件配置。如图2中所示,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1、只读存储器(ROM)1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硬盘驱动器(HDD)14、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I/F)15、无线LAN AP单元16(AP单元代表接入点)和BLE通信单元17。从CPU 11到BLE通信单元17的元件经由总线18彼此连接。
ROM 12存储用于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使能每个设备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程序。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存储在RAM 13、HDD 14或其它存储单元中。CPU 1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从而控制无线LAN AP单元16和BLE通信单元17,控制以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使能每个设备的通信。
在图1和图2中,将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示作独立设备。然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可以被合并到每个设备中,例如,被合并到打印机设备或外围设备(MFP)中。
智能电话的基本硬件配置
图3示出智能电话2的硬件配置。如图3中所示,智能电话2包括CPU 21、ROM 22、RAM23、显示单元24、麦克风单元25和扬声器单元26。智能电话还包括输入/输出I/F 28、无线通信单元29、照相机单元30、无线LAN通信单元31和BLE通信单元32。从CPU 21到BLE通信单元32的元件经由总线33相互连接。
ROM 22存储用于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使能每个设备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程序。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存储在RAM 23或其它存储单元中。CPU 2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从而控制无线LAN通信单元31和BLE通信单元32。从而,CPU 21使能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进行BLE通信。
显示单元24将由透明电极形成的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从而形成所谓的触摸面板安装的显示单元。无线通信单元29经由在预定载波上操作的无线基站来执行例如电话和电子邮件的通信。
打印机设备的基本硬件配置
图4示出打印机设备3的基本硬件配置。如图4中所示,打印机设备3包括CPU 41、ROM 42、RAM 23、操作面板44和打印机机构45。打印机设备3还包括HDD 46、无线LAN通信单元47、BLE通信单元48、有线通信单元49和输入/输出I/F 50。从CPU 41到输入/输出I/F 50的元件经由总线51彼此连接。
ROM 42存储用于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使能每个设备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程序。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存储在RAM 43、HDD 46或其它存储单元中。CPU 4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从而控制无线LAN通信单元47和BLE通信单元48。从而,CPU 41使能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进行BLE通信。此外,打印机机构45根据从智能电话2指定的打印设置来执行例如图像和文本的打印。
投影仪设备的基本硬件配置
图5示出投影仪设备4的基本硬件配置。如图5中所示,投影仪设备4包括输入接口单元(输入IF单元)61、图像处理单元62、照明光学系统63、RAM 64和操作单元65。投影仪设备4还包括通过红外通信从远程控制器70接收命令的接收单位66、无线LAN通信单元67、BLE通信单元68和CPU 69。
投影仪设备4接收对应于提供给它的输入IF单元61的投影图像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在通过照明光学系统63投影到例如屏幕上之前经历包括由图像处理单元62执行的失真校正的预定图像处理。
RAM 64存储用于仅仅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使能每个设备的通信的通信控制程序。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存储在ROM、HDD或其它存储单元中。CPU 69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从而控制无线LAN通信单元67和BLE通信单元68。从而,CPU 69使能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进行BLE通信。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基本软件配置
图6是示出当CPU 1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时,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CPU 11实现的功能的框图。如图6中所示,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CPU 11执行通信控制程序,从而起到设备连接模块75、外围设备连接模块76、撤出(withdrawal)检测模块77、无线LAN AP控制模块78和BLE通信控制模块79的作用。
注意,这个示例的以下描述假定从设备连接模块75到BLE通信控制模块79的元件通过通信控制程序作为软件功能来实现。尽管如此,从设备连接模块75到BLE通信控制模块79的元件可以部分或整体地由集成电路(IC)或由硬件来实现。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在诸如CD-ROM或柔性盘(FD)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作为可安装或可执行文件被记录或提供。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通信控制程序甚至可以在诸如CD-R、数字多功能盘(DVD)、蓝光盘(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被记录或提供。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通信控制程序仍然可以通过经由诸如互联网的网络被安装来提供。例如,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通信控制程序仍然可以嵌入并提供在设备的ROM中。
智能电话的基本软件配置
图7是示出当智能电话2的CPU 2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时,由CPU 21实现的功能的框图。如图7中所示,智能电话2的CPU 2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从而起到打印请求模块81、无线LAN通信控制模块82和BLE通信控制模块83的作用。打印请求模块81实现通过BLE通信远程操作打印机设备3的功能,从而使得打印机设备3打印例如期望的图像或文本。
注意,这个示例的以下描述假定从打印请求模块81到BLE通信控制模块83的元件通过通信控制程序作为软件功能来实现。尽管如此,从打印请求模块81到BLE通信控制模块83的元件可以部分或整体地由集成电路(IC)或由硬件来实现。
智能电话2的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在诸如CD-ROM或柔性盘(FD)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作为可安装或可执行文件被记录或提供。智能电话2的通信控制程序甚至可以在诸如CD-R、数字多功能盘(DVD)、蓝光盘(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被记录或提供。智能电话2的通信控制程序仍然可以通过经由诸如互联网的网络被安装来提供。例如,智能电话2的通信控制程序仍然可以嵌入并提供在设备的ROM中。
打印机设备的基本软件配置
图8是示出当打印机设备3的CPU 4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时,由CPU41实现的功能的框图。如图8中所示,打印机设备3的CPU 41根据通信控制程序操作,从而起到打印模块85、无线LAN通信控制模块86和BLE通信控制模块87的作用。打印模块85实现控制打印机机构45打印由智能电话2请求的图像、文本等的功能。
注意,这个示例的以下描述假定从打印模块85到BLE通信控制模块87的元件作为软件功能来实现。尽管如此,从打印模块85到BLE通信控制模块87的元件可以部分或整体地由集成电路(IC)或由硬件来实现。
打印机设备3的通信控制程序可以在诸如CD-ROM或柔性盘(FD)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作为可安装或可执行文件被记录或提供。打印机设备3的通信控制程序甚至可以在诸如CD-R、DVD、蓝光盘(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被记录或提供。打印机设备3的通信控制程序仍然可以通过经由诸如互联网的网络被安装来提供。例如,打印机设备3的通信控制程序仍然可以嵌入并提供在设备的ROM中。
无线LAN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的概要
在无线LAN通信系统中,在图1中由实线指示的外椭圆形表示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无线LAN AP单元16形成使能够无线LAN通信的范围(无线LAN通信区域5)。智能电话2、打印机设备3和投影仪设备4布置在此无线LAN通信区域5的内部。
智能电话2与打印机设备3、投影仪设备4以及其它具有无线LAN通信功能的外围设备通信,从而能够经由无线LAN远程控制例如期望的图像、文本等的打印和图像等的投影。
打印机设备3、投影仪设备4和其它外围设备包括无线LAN通信单元47和67、以及BLE通信单元48和68。此安排使能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BLE通信单元17的BLE通信。然而,如图1中的虚线椭圆所示,BLE通信区域6比无线LAN通信区域5窄。因此,使能布置在BLE通信区域6内的智能电话2和打印机设备3中的每一个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之间启用进行BLE通信,而布置在BLE通信区域6外的投影仪设备4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之间被禁用BLE通信。
具体地,无线LAN通信系统通过稍后将要描述的BLE通信执行无线LAN设置。结果,只有能够进行BLE通信的智能电话2和打印机设备3可以实际上使用无线LAN来执行通信。即使投影仪设备4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的内部,对于不能进行BLE通信的投影仪设备4也不能执行无线LAN设置,使得与投影仪设备4的无线LAN通信被禁用。
关于智能电话的基本连接操作
图9是示出已经移动到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的智能电话2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的序列图。例如,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设备连接模块75经由BLE通信单元17从BLE通信控制模块79通过三个广告信道发送广告分组,从而通知外围设备该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存在。广告分组包括指示BLE通信区域6的通信范围信息。步骤S1表示包括指示BLE通信区域6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广告分组的发送。
当智能电话2位于BLE通信区域6内时,智能电话2的BLE通信单元32接收已经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发送的广告分组(通信范围信息)。通过参考接收到的通信范围信息,智能电话2确定智能电话2是否位于BLE通信区域6之内。此确定的结果通过BLE通信发送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作为由步骤S2所表示的响应。如果智能电话2位于BLE通信区域6内,则在步骤S3,智能电话2的BLE通信单元32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BLE通信单元17执行对于BLE通信的配对(BLE配对)。BLE配对使能在智能电话2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之间的BLE通信。
当BLE配对完成时,在步骤S4,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设备连接模块75使用BLE通信向智能电话2发送便于无线LAN连接并且被Wi-Fi联盟标准化的WPS系统的PIN码(唯一标识信息)。此外,在步骤S6,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设备连接模块75向无线LAN AP单元16传递已经发送到智能电话2的PIN码,从而发出准备通过WPS系统开始通信的命令。在步骤S8,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无线LAN AP单元16使用发送到智能电话2的PIN码来执行对于WPS系统的设置。
已经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接收到WPS系统的PIN码的智能电话2的BLE通信单元32在步骤S5将接收的PIN码传递到无线LAN通信单元31,从而发出准备好通过WPS系统开始通信的命令。在步骤S7,无线LAN通信单元31使用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传递的PIN码来执行对于WPS系统的设置。这通过使用PIN码通过WPS系统在智能电话2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之间建立Wi-Fi连接(无线LAN连接)。
如上所述,当智能电话2位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BLE通信区域6内时,无线LAN通信系统自动完成Wi-Fi连接(无线LAN连接)。这种自动连接建立使用户不需要关于无线LAN的设置知识以及输入PIN码的繁琐操作。此外,以BLE通信在不同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加密的信息,使得PIN码能够被安全地发送和接收。
接下来,在步骤S10,智能电话2的BLE通信控制模块83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BLE通信控制模块79暂时断开BLE通信,以便使能新设备的连接。此后,如先前参照步骤S1所述,在步骤S11,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设备连接模块75发送包括指示BLE通信区域6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广告分组。然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设备连接模块75通过如前所述的BLE通信,尝试与位于BLE通信区域6中的诸如智能电话2的设备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
关于打印机设备的基本连接操作
图10是示出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5内的BLE通信区域6中的打印机设备3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的序列图。作为外围设备的打印机设备3当从诸如智能电话2的提出打印请求的设备接收到打印请求时有效地运行。因此,为了与打印机设备3建立无线LAN通信,优选地,控制打印机设备3的智能电话2等先前已经连接到无线LAN。在图10中所示的序列图假定智能电话2已经连接到无线LAN(参见图9的描述)。当通过在图9所示的在步骤S10暂时断开智能电话2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之间的BLE通信来使能广告分组的传输时,图10所示的序列图从步骤S21开始其处理。
打印机设备3是布置在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BLE通信区域6中的固定设备。在步骤S21,打印机设备3以规律的间隔并且通过上述三个广告信道发送广告分组,该广告分组包括用于查询诸如智能电话2的提出打印请求的设备是否经由BLE通信单元48已经连接到无线LAN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连接查询信息。图6所示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外围设备连接模块76在步骤S22经由BLE通信单元17向打印机设备3发送指示提出打印请求的设备是否已经连接的响应。
如果诸如智能电话2的提出打印请求的设备已经连接到无线LAN,则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外围设备连接模块76和打印机设备3的BLE通信单元48在步骤S23执行对于BLE通信的配对(BLE配对)。BLE配对使能在打印机设备3和通信范围限制的设备1之间的BLE通信。
当BLE配对完成时,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外围设备连接模块76在步骤S24向打印机设备3发送便于无线LAN连接并且被Wi-Fi联盟标准化的WPS系统的PIN码。此外,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在步骤S26向无线LAN AP单元16传递已经发送到打印机设备3的PIN码,从而发出准备通过WPS系统开始通信的命令。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无线LAN AP单元16在步骤S28使用发送到打印机设备3的PIN码来执行对于WPS系统的设置。
已经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接收到WPS系统的PIN码的打印机设备3的BLE通信单元48在步骤S25将接收的PIN码传递到无线LAN通信单元47,从而发出准备通过WPS系统开始通信的命令。在步骤S27,无线LAN通信单元47使用从BLE通信单元48所传递的PIN码来执行对于WPS系统的设置。这通过使用PIN码通过WPS系统在打印机设备3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之间建立Wi-Fi连接(无线LAN连接)。
接下来,在步骤S30,打印机设备3的BLE通信单元48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BLE通信控制模块17暂时断开BLE通信以便使能新设备的连接。此后,如先前参照步骤S21所述,在步骤S31,打印机设备3的BLE通信单元48发送包括连接查询信息的广告分组。当提出打印请求的设备连接到无线LAN时,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通过如前所述的BLE通信与位于BLE通信区域6中的打印机设备3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
打印操作
图11中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了连接到无线LAN的智能电话2远程控制并且使得打印机设备3产生打印品。如前所述,在无线LAN中经由无线LAN通信单元31和47在智能电话2和打印机设备3之间建立的相互连接使能智能电话2对打印机设备3的远程控制。
当使用智能电话2来远程控制打印机设备3时,用户操作以开始存储在例如智能电话2的ROM 22的存储器中的打印应用程序。当开始打印应用程序以操作时,在图7中所示的智能电话2的打印请求模块81在步骤S41中经由无线LAN通信控制模块82和无线LAN通信单元31向打印机设备3提出打印请求。在图8中所示的打印机设备3的打印模块85在接收到打印请求时在步骤S42经由无线LAN通信单元47查询将要用于智能电话2的打印的设备。如果要打印存储在智能电话2中的数据,则用户通过无线LAN通信通知打印机设备3将要用于打印的设备是智能电话2。例如,如果要打印利用投影仪设备4投影的图像,则用户通过无线LAN通信通知打印机设备3将要用于打印的设备是投影仪设备4。
在步骤S43,打印机设备3的打印模块85通过无线LAN通信来查询智能电话2的将要打印的数据。如果要打印存储在智能电话2中的诸如图像或文本的数据,则用户通过无线LAN通信通知打印机设备3将要打印的数据是存储在智能电话2中的数据。可替换地,如果要打印利用投影仪设备4投影的图像或其他数据,则用户通过无线LAN通信通知打印机设备3将要打印的数据是利用投影仪设备4投影的数据。最后,在步骤S44,打印机设备3的打印模块85通过无线LAN通信从用户指定的设备(智能电话2或投影仪设备3)获取由用户指定的数据来执行打印。
设备断开操作
图12是示出当通过无线LAN在BLE通信区域6中连接到打印机设备3的智能电话2移出BLE通信区域6时无线LAN通信线路(和BLE通信线路)断开的序列图。在步骤S51,如前所述,通过BLE通信将指示与BLE通信区域6相对应的通信范围的通信范围信息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的BLE通信单元17发送到智能电话2。智能电话2将通过例如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所检测到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位置与由该通信范围信息所指示的BLE通信区域6进行比较。智能电话2当已经检测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在BLE通信区域6外时指令(instruct)无线LAN通信单元31在步骤S52断开无线LAN(Wi-Fi断开命令)。
注意,在此示例中,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向智能电话2发送通信范围信息,并且智能电话2将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当前位置与由该通信范围信息所指示的BLE通信区域6进行比较,从而检测从BLE通信区域6的撤出。然而,可以作出另一种安排,其中智能电话2通过BLE通信将利用GPS等检测到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当前位置发送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并且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将智能电话2的当前位置与BLE通信区域6进行比较,从而检测诸如智能电话2的设备从BLE通信区域6的撤出。在这种安排中,在图6中所示的撤出检测模块77将要检测诸如智能电话2的设备从BLE通信区域6的撤出。
智能电话2的无线LAN通信单元31当由BLE通信单元32指令断开无线LAN时,在步骤S53使用无线LAN通信请求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断开无线LAN。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在接收到该无线LAN断开请求时断开与已经提出无线LAN断开请求的设备相关联的无线LAN通信线路,如步骤S54所示。这不仅对智能电话2,而且对打印机设备3断开了无线LAN通信线路。
为了在已经断开无线LAN通信线路之后重新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更新(renew)PIN码。结果,当已经从BLE通信区域6移出的智能电话2重新进入BLE通信区域6时,使用与先前的PIN码不同的PIN码来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
如上所述,当智能电话2移出BLE通信区域6时,无线LAN通信系统能够自动断开无线LAN通信线路和BLE通信线路。这种能力允许其中智能电话2能够连接到无线LAN的范围被限制到预定范围(在BLE通信区域6内)。除了已经从BLE通信区域6移出的智能电话2之外,无线LAN通信系统还断开已经与智能电话2通信的打印机3的无线LAN通信线路。这种安排防止如下不便:打印机设备3到由于关于智能电话2的无线LAN通信线路的断开而不再使用的无线LAN通信线路的连接浪费地继续存在,使得甚至可以实现更高的通信安全性。具体地,即使是没有被授权连接到诸如内部LAN的本地网络的用户也暂时且简单地被允许将他或她的设备连接到本地网络并且使用他或她的设备,同时保证本地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当先前断开的无线LAN通信线路将被重新建立时,更新PIN码。这种安排防止以下非法行为:已经移出BLE通信区域6的智能电话2重新使用在上一次连接中所使用的PIN码,从而试图通过无线LAN通信拦截另一设备。
当智能电话2移出BLE通信区域6时,已经与智能电话2通信的打印机设备3以及智能电话2的无线LAN通信线路被断开。这种安排防止如下不便:打印机设备3到由于关于智能电话2的无线LAN通信线路的断开而不再使用的无线LAN通信线路的连接浪费地继续存在,使得甚至可以实现更高的通信安全性。
注意,当无线LAN通信线路将要建立时,代替通过BLE通信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向诸如智能电话2的设备递送的WPS系统的PIN码,可以递送公钥。例如,可以通过根据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方法代替WPS系统的PIN码而递送公钥来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在这种情况下,在BLE通信区域6内发送和接收公钥,使得无线LAN管理员可以监视公钥的发送和接收。这种方案阐明了例如发送公钥的具体设备、接收公钥的具体设备以及具体用户。因此,可以防止被称为幌骗(spoofing)的非法用户和非法设备的非法通信。此外,当要重新建立先前已经断开的无线LAN通信线路时,优选地,如像先前描述的PIN码那样,使用与前一个公钥不同的新公钥。
此外,可以通过声音(通过空间传播的听觉输出)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向诸如智能电话2或打印机设备3的设备发送PIN码或公钥。因为听觉输出提供比在BLE通信中使用的无线电波的空间传递性更差的空间传递性,因此,例如,PIN码的发送和接收范围可以被限制到可以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声音的范围。所以在例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监视的窄范围内发送和接收PIN码等。因此,甚至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先前提到的被称为幌骗的非法用户和非法设备的非法通信。
此外,代替通信范围信息,可以使用BLE通信单元17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来监视在BLE通信区域6内的设备的存在。通过将被认为是出口RSSI区域和入口RSSI区域的BLE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设置为期望水平,可以在BLE通信区域6内动态调整可以连接到无线LAN的范围(入口RSSI区域的范围)。
上述示例在无线LAN通信区域内包含BLE通信区域。然而,例如,在图13中所示,BLE通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的外部。在图13中,BLE通信区域6’表示其中可以建立无线LAN通信线路的区域。这是因为在无线LAN通信区域外的BLE通信区域7中,尽管可以通过BLE通信接收通信范围信息,但是不能进行用于执行无线LAN通信的设置。例如,在无线LAN AP单元16和BLE通信单元17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以及在由于所涉及的通信方向性使能通信的范围在一个方向上突出的情况下,图13所示的情况是可能的。
第一实施例
图1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图。如图14中所示,通信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智能电话1002。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在规定条件下与智能电话1002、打印机设备92、投影仪设备1004和投影仪设备1004’通信。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过充当通信手段的无线LAN AP单元1016、BLE通信单元1017和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参见图15)来执行与另一通信设备的通信。此外,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具有通过诸如无线LAN路由器的无线LAN通信的接入点功能。
无线LAN AP单元1016在图14所示的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第一通信范围)中通过无线LAN通信来执行无线通信。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电话1002、投影仪设备1004和投影仪设备1004’由于布置在无线LAN AP单元1016的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内,因此可以通过无线LAN通信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围绕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中的范围是使用无线LAN的ad hoc网络。
BLE通信单元1017通过在图14所示的BLE通信区域1006(第二通信范围)中使用蓝牙技术的BLE通信来执行无线通信。如图14中所示,BLE通信区域1006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内部并且窄于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的范围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电话1002和投影仪设备1004位于BLE通信区域1006内部,而投影仪设备1004’位于BLE通信区域1006的外部。因此,智能电话1002和投影仪设备1004可以通过BLE通信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而投影仪设备1004’不能通过BLE通信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BLE通信单元1017发送包括指示BLE通信区域1006的通信范围信息和用于执行无线LAN通信的PIN码的广告信道。
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通过如图中14所示的有线网络91来执行与布置在BLE通信区域1006外的打印机设备92(另一设备)的通信。虽然本实施例通过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打印机设备92之间的有线连接来示例,但是通过无线通信建立连接的配置仍然是可能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被智能电话1002使用的设备的打印机设备和投影仪设备被称为外围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LAN AP单元1016通过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中的无线LAN通信执行通信,BLE通信单元1017通过在BLE通信区域1006中的BLE通信执行通信,并且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通过有线网络执行与BLE通信区域1006之外的设备的通信。然而,这不是唯一可能的安排。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将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连接到作为外围设备的打印机设备92的通信单元具有比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更宽的通信范围的安排。更具体地,可能的示例性配置是在与本实施例中的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相对应的通信范围内执行蓝牙通信,在与本实施例中的BLE通信区域1006相对应的通信范围内执行NFC通信,并且对于与作为外围设备的打印机设备92的通信而执行无线LAN通信。
智能电话1002提供有例如用户界面(UI)。智能电话1002包括无线LAN通信单元1031和BLE通信单元1032。无线LAN单元1031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中通过无线LAN通信来执行无线通信。BLE单元1032在BLE通信区域1006中通过BLE通信来执行无线通信。智能电话1002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来执行与作为外围设备的打印机设备92或投影仪设备1004的通信,从而使用打印功能或显示功能。
例如,打印机设备92根据从智能电话1002接收的打印请求打印图像、字符等。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设备92通过有线网络91连接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
例如,投影仪设备1004和1004’将图像或视频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在大屏幕上显示图像或视频。投影仪设备1004和1004’分别包括无线LAN通信单元1067和1067’以及BLE通信单元1068和1068’。无线LAN通信单元1067和1067’中的每个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中通过无线LAN通信来执行通信。BLE通信单元1068和1068’中的每个在BLE通信区域1006中通过BLE通信来执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通过BLE通信进行对于无线LAN通信的连接设置。如图14中所示,BLE通信区域1006比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窄,使得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可以通过BLE通信来执行与智能电话1002和投影仪设备1004的通信,但不执行与布置在BLE通信区域1006外部的投影仪设备1004’的通信。
具体地,只有能够进行BLE通信的智能电话1002和投影仪设备1004可以通过无线LAN通信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尽管投影仪设备1004’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内,但是,不能进行BLE通信的投影仪设备1004’不能通过无线LAN通信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尽管智能电话1002能够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使用投影仪设备1004,智能电话1002也不能使用投影仪设备1004’。为了从智能电话1002通过无线LAN通信使用投影仪设备1004,投影仪设备1004’需要移动到BLE通信区域1006的内部。
此外,为了智能电话1002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使用打印机设备92,智能电话1002和通信范围限制的设备1001只需要能够通过无线LAN通信与彼此通信。可以通过以下过程从智能电话1002使用打印机设备92。具体地,使用无线LAN通信将打印请求(连接请求)从智能电话1002发出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并且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将打印请求(连接请求)发送到连接到有线网络91的打印机设备92。
图1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功能配置的图。如图15中所示,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主要包括存储模块120和130、无线LAN AP单元1016、BLE通信单元1017、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检测模块104、通信控制模块105、连接处理模块106以及列表控制模块107。
存储模块120在其中存储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该列表列出了通过无线LAN通信被连接的、与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关联的设备(包括智能电话和投影仪设备)的类型。存储模块120包括诸如HDD和存储器的存储介质。
存储模块130在其中存储外围设备列表(外围设备信息),该列表列出了可以被使用的、与外围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设备)的类型。存储模块130包括诸如HDD和存储器的存储介质。可以使用的外围设备表示可以由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和无线LAN AP单元1016来执行与之的通信的外围设备。具体地,外围设备列表将可以从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智能电话1002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使用的外围设备的类型与这些外围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关联。
下面描述应用于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和外围设备列表的存储格式。图16是示出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和外围设备列表的示例存储格式的示图。在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和外围设备列表中,如图16中所示“类型”与“IP地址”相关联,其中“类型”指示每个设备的具体类型(例如,设备是打印机设备、投影仪设备还是智能电话),并且“IP地址”被唯一地分配给每个设备。基于这些列表,使用智能电话1002执行例如选择要与之通信的具体设备(外围设备)的操作。
先前已经描述了无线LAN AP单元1016、BLE通信单元1017和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检测模块104检测诸如智能电话1002的另一通信设备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例如,检测模块104使用BLE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参数来检测另一通信设备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
通信控制模块105经由无线LAN AP单元1016、BLE通信单元1017和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来控制与其它通信设备的通信。具体地,例如,通信控制模块105通过BLE通信向智能电话1002发送用于通过无线LAN通信建立通信的设置信息(例如,图9中所示的PIN码)。
此外,通信控制模块105从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智能电话1002接收用于连接到外围设备的请求,并且基于接收的连接请求来控制智能电话1002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当从智能电话1002到打印机设备92的打印请求(包括打印数据)被接收时,通信控制模块105控制以便将接收到的打印请求发送到连接到有线网络91的打印机设备92。这使得已经接收到打印请求的打印机设备92执行打印。
此外,当由于新连接的设备被登记或先前连接的设备被断开而由列表控制模块107更新外围设备列表时,通信控制模块105将更新后的外围设备列表发送到智能电话1002。
连接处理模块106使得通信控制模块105通过无线LAN通信经由无线LAN AP单元1016和BLE通信单元1017连接到智能电话1002。具体地,例如,连接处理模块106使得BLE通信单元1017将包括指示BLE通信区域1006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广告分组发送到智能电话1002。连接处理模块106使得BLE通信单元1017接收来自位于BLE通信区域1006中的智能电话1002的响应,以执行配对,从而执行与智能电话1002的BLE通信。连接处理模块106此后使得无线LAN AP单元1016向智能电话1002发送设置信息。然后,每个设备执行用于完成与智能电话1002的无线LAN通信的规定的设置处理。
连接处理模块106使得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通过有线网络91连接到打印机设备92。注意,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具有路由器功能并且连接到有线网络91。分组可以从由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建立的ad hoc网络到达有线网络91。
列表控制模块107控制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和外围设备列表。具体地,当由无线LAN AP单元1016通过无线LAN通信建立与设备(智能电话,投影仪设备,打印机设备等)的连接时,列表控制模块107将连接的设备的类型和IP地址存储(登记)在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中。当由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建立与打印机设备或其他外围设备的连接时,列表控制模块107将连接的外围设备的类型和IP地址存储(登记)在外围设备列表中。
此外,当存储在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中的设备断开时,列表控制模块107从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中删除关于断开的设备的信息。当存储在外围设备列表中的设备不能再被使用时,列表控制模块107从外围设备列表中删除关于不能再使用的设备的信息。
图1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功能配置的图。如图17中所示,智能电话1002主要包括存储模块220、无线LAN通信单元1031、BLE通信单元1032、显示控制模块203、输入接收模块204、通信控制模块205和控制模块206。
存储模块220在其中存储外围设备列表,该列表列出了可以从智能电话1002使用的、与外围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设备)的类型。存储模块220包括诸如HDD和存储器的存储介质。可以从智能电话1002使用的外围设备表示可以经由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使用的外围设备。通过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接收外围设备列表来更新外围设备列表。
当智能电话1002位于图14中所示的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内时,无线LAN通信单元1031通过无线LAN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BLE通信单元1032接收包括指示BLE通信区域1006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广告信道。当通过参考接收的通信范围信息发现智能电话1002位于BLE通信区域1006内时,BLE通信单元1032通过BLE通信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信。此外,BLE通信单元1032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接收用于执行无线LAN通信的PIN码。
显示控制模块203控制对于用户在显示器上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例如,显示控制模块203控制用于进行打印设置的打印设置屏幕的显示。输入接收模块204接收各种来自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接收模块204通过打印设置屏幕接收指定用于执行打印的具体打印机设备的输入和指定将要打印的打印数据的输入。
通信控制模块205控制通过无线LAN通信单元1031和BLE通信单元1032所执行的与其他通信设备的通信。具体地,例如,通信控制模块205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接收更新后的外围设备列表,并将来自用户的打印请求与其指定的打印数据一起发送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
控制模块206控制智能电话1002。例如,控制模块206参考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接收的通信范围信息,并且确定智能电话1002是否位于BLE通信区域1006内。当接收到更新后的外围设备列表时,控制模块206更新存储模块220中的外围设备列表。
下面描述当智能电话1002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时将要执行用于在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中登记智能电话1002的步骤。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用于登记智能电话的步骤的流程图。
检测模块104检测智能电话1002已经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步骤S100)。
连接处理模块106参考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从而确定先前已经连接到无线LAN通信的智能电话是否存在。如果确定先前连接的智能电话存在,则连接处理模块106经由无线LAN AP单元1016查询先前连接的智能电话是否可以连接新的智能电话1002(可连接性)(步骤S102)。
连接处理模块106确定关于可连接性的查询是否获得了先前连接的智能电话的连接许可(步骤S104)。如果未获得连接许可(步骤S104为否),则连接处理模块106向智能电话1002通知连接拒绝,并断开BLE通信(步骤S106)。
如果获得连接许可(步骤S104为是),则通信控制模块105通过BLE通信单元1017使用BLE通信执行用于通过无线LAN通信建立在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智能电话1002之间的连接的处理(步骤S108)。
当智能电话1002连接时,连接的智能电话1002的类型和IP地址被登记在存储在存储模块120中的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中(步骤S110)。注意,可以省略查询先前连接的智能电话连接性并获得用于连接新智能电话1002的连接许可的步骤(步骤S102到步骤S104)。
下面描述当诸如打印机设备的外围设备通过有线网络91连接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时,将要执行用于将该外围设备登记在外围设备列表中的步骤。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的用于登记外围设备的步骤的流程图。
当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过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连接到位于BLE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的外围设备时(步骤S120),列表控制模块107将连接的外围设备的类型和IP地址登记在存储在存储模块130中的外围设备列表中(步骤S122)。
通信控制模块105向智能电话1002发送更新后的外围设备列表(步骤S124)。智能电话1002在接收到更新后的外围设备列表时,使得控制模块206利用接收的外围设备列表更新存储在存储模块220中的外围设备列表。
下面描述将要由已经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连接到打印机设备92的智能电话1002执行以打印打印数据的步骤。图20是示出经由通信范围限制设备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中将要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当智能电话1002的输入接收模块204从用户接收到打印请求时(步骤S130),显示控制模块203参考存储在存储模块220中的外围设备列表,并且显示可以由智能电话1002使用的打印机设备(步骤S132)。
输入接收模块204此后接收来自用户的指定具体打印机设备的输入(步骤S134)和来自用户的指定期望打印数据的输入(步骤S136)。通信控制模块205通过无线LAN通信经由无线LAN通信单元1031将打印机设备指定和打印数据与从用户接收的打印请求一起发送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步骤S138)。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使得无线LAN AP单元1016从智能电话1002与打印请求一起接收打印机设备指定和打印数据。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的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通过有线网络91将打印数据(与打印请求有关的预定信息)与打印请求一起发送到指定的打印机设备92。打印机设备92根据接收的打印请求来执行接收的打印数据的打印。
下面描述将要执行的用于断开已经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的智能电话1002的步骤。图21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的用于断开智能电话的步骤的流程图。
通信控制模块105通过无线LAN通信接收智能电话1002已经移出BLE通信区域1006的信息(步骤S150)。连接处理模块106断开与已经移出BLE通信区域1006的智能电话1002的无线LAN通信(步骤S152)。列表控制模块107从存储在存储模块120中的无线LAN连接的设备列表中删除已经移出BLE通信区域1006的智能电话1002(步骤S154)。
总的来说,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过诸如BLE通信的短程通信向智能电话1002发送通过无线LAN通信的连接所需的PIN码(设置信息),并且使用该设置信息,处理以通过无线LAN通信建立与智能电话1002的连接,来建立ad hoc网络。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通过例如有线网络91连接到布置在BLE通信区域1006外部的打印机设备92。这种安排使得智能电话1002能够通过向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发送打印请求,经由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并且具有接入点功能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使用布置在诸如BLE通信的短程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的打印机设备92来执行打印。具体地,在使用无线LAN通信的adhoc网络中,当获取连接所需的设置信息时,使能够使用布置在所使用的BLE通信的BLE通信区域1006外的打印机设备92。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使能够在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智能电话与作为布置在BLE通信区域外的外围设备的打印机设备之间的单一ad hoc网络中进行通信。相对照,本实施例包括多个诸如第一实施例的ad hoc网络的ad hoc网络。下面描述包括两个ad hoc网络的配置。可以理解,该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三个或更多个ad hoc网络的配置。
图2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图。参考图22。在本实施例中,在包括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智能电话1002的通信系统中,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内存在ad hoc网络。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ad hoc网络包括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智能电话1002、投影仪设备1004和投影仪设备1004’。此外,第二实施例还包括在包括通信范围限制设备2001和智能电话2002的通信系统中的无线LAN通信区域2005内的另一ad hoc网络。该另一ad hoc网络包括通信范围限制设备2001、智能电话2002、投影仪设备2004和投影仪设备2004’。具体地,第二实施例包括多个通信环境(ad hoc网络),每个通信环境由包括BLE通信区域的无线LAN通信区域建立。
在本实施例中,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相似的元件由相似的参考标号标识,并且因此由于它们的功能和配置的相似性,对它们的说明将被省略。此外,无线LAN AP单元2016与无线LAN AP单元1016相同,BLE通信单元2017与BLE通信单元1017相同。类似地,无线LAN通信单元2031与无线LAN通信单元1031相同,BLE通信单元2032与BLE通信单元1032相同,无线LAN通信单元2067与无线LAN通信单元1067相同,BLE通信单元2068与BLE通信单元1068相同,无线LAN通信单元2067’与无线LAN通信单元1067’相同,并且BLE通信单元2068’与BLE通信单元1068相同。
打印机设备94存在于至少一个ad hoc网络(通信环境)中的BLE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设备94布置在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和2005之外,并且通过有线网络93连接到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2001,并且因此可以与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通信范围限制设备2001通信。
在ad hoc网络(通信环境;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ad hoc网络)中,至少一个通信范围限制设备控制与智能电话和打印机设备94的通信。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控制与智能电话1002和打印机设备94的通信,并且通信范围限制设备2001控制与智能电话2002和打印机设备94的通信。
具体地,图22中所示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2001每个都具有通过无线LAN通信和BLE通信的独立网络。这些网络中的每一个是彼此不同的唯一的数据链路。每个数据链路如果是IPv4网络,则具有唯一的网络地址。每个数据链路如果是IPv6网络,则具有唯一的前缀。
通信范围限制的设备1001和2001每个具有路由器功能,并且每个连接到具有一个子网前缀的有线网络93。分组能够从由无线LAN通信区域1005和2005建立的两个ad hoc网络中的这两者到达有线网络93。安装能够从这两个ad hoc网络使用的外围设备。外围设备在当前示例中是打印机设备94。
总的来说,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2001通过诸如BLE通信的短程通信向智能电话1002和2002发送通过无线LAN通信的连接所需的设置信息,并且使用该设置信息,处理以通过无线LAN通信建立与智能电话1002和2002的连接,从而建立ad hoc网络。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1002通过例如有线网络93连接到布置在BLE通信区域1006外的打印机设备94。这种安排使得智能电话1002和2002能够通过向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1002发送打印请求,经由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并且具有接入点功能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和1002,使用布置在诸如BLE通信的短程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的打印机设备94来执行打印。具体地,即使当涉及多个使用无线LAN通信的ad hoc网络时,当获取连接所需的设置信息时,也使得能够使用布置在所使用的BLE通信的BLE通信区域1006和2006之外的打印机设备94。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使能够在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智能电话与作为布置在BLE通信区域外的外围设备的打印机设备之间的单一ad hoc网络中进行通信。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可应用于包括多个第一实施例中的ad hoc网络的配置。相对照,本实施例在诸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ad hoc网络的ad hoc网络中使用便携式存储介质(例如,内部保留电子信息的BLE通信标签)以在布置在BLE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的打印机设备上登记信息。下面描述在第二实施例的多个ad hoc网络中BLE通信标签的使用。可以理解,该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单一ad hoc网络的配置。
图2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般配置图。参考图23。如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在本实施例中存在两个ad hoc网络(通过包括BLE通信的通信范围的无线LAN通信的通信范围建立的通信环境)。当BLE通信标签600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时,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读取存储在BLE通信标签600中的关于打印机设备的信息,并将打印机设备信息存储在外围设备列表中。
图24是示出示例BLE通信标签的外观的示图。图25是示出BLE通信标签的配置的示图。如图24中所示,BLE通信标签600具有便携式配置并且能够BLE通信。
如图25中所示,BLE通信标签600包括BLE通信模块602和外围设备信息通知模块604。
当BLE通信标签600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时,BLE通信模块602与BLE通信单元102通信。
外围设备信息通知模块604经由BLE通信模块602向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通知内部存储的外围设备信息,并且该内部存储的外围设备信息包括例如打印机设备94的类型和作为标识信息的IP地址。
图2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的功能配置的示图。如图中26所示,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主要包括存储模块120和130、无线LAN AP单元1016、BLE通信单元1017、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检测模块104a、通信控制模块105、连接处理模块106、列表控制模块107a以及读取模块108a。存储模块120和130、无线LAN AP单元1016、BLE通信单元1017、外围设备通信单元1018、通信控制模块105和连接处理模块106的功能和配置与参考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些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检测模块104a检测诸如智能电话1002或BLE通信标签600的另一通信设备已经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可应用的检测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相同。
如果检测模块104a已经检测到BLE通信标签600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则读取模块108a读取由BLE通信标签600报告的包括打印机设备94的类型和IP地址的外围设备信息。
列表控制模块107a除了执行参考第一实施例描述的功能之外,还将由读取模块108a读取的外围设备信息(打印机设备的类型和IP地址)存储在存储模块130中存储的外围设备列表中。
下面描述当BLE通信标签600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时将要执行的用于将关于打印机设备94的信息登记在外围设备列表中的步骤。图27是示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中将要执行的用于登记打印机设备的步骤的流程图。
当检测模块104a检测到BLE通信标签600已经进入BLE通信区域1006时(步骤S160),读取模块108a从BLE通信标签600读取包括打印机设备94的类型和IP地址的外围设备信息(步骤S162)。
列表控制模块107a将由读取模块108a读取的打印机设备的类型、IP地址等存储在外围设备列表中(步骤S164)。通信控制模块105f更新的外围设备列表,使得控制模块206利用接收的外围设备列表更新存储在存储模块220中的外围设备列表。
总的来说,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通过诸如BLE通信的短程通信从智能电话1002发送通过无线LAN通信的连接所需的设置信息,并且使用该设置信息,执行通过无线LAN通信与智能电话1002的连接处理,以便建立ad hoc网络。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通过有线网络93连接到布置在BLE通信区域1006外的打印机设备94。这种安排使得智能电话1002能够通过向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发送打印请求,经由通过无线LAN通信连接的并且具有接入点功能的通信范围限制设备1001a,使用布置在诸如BLE通信的短程通信的通信范围之外的打印机设备94来执行打印,其中通信范围限制的设备1001。具体地,在使用无线LAN通信的ad hoc网络中,当获取连接所需的设置信息时,使能够使用布置在所使用的BLE通信的BLE通信区域1006之外的打印机设备94的使用。
此外,存储外围设备信息的BLE通信标签600在BLE通信区域1006或2006中的简单进入允许将可以使用的外围设备的类型和IP地址登记在外围设备列表中,使得所述的外围设备可用于使用。例如,考虑BLE通信区域1006和2006每个是单独的会议室。进入会议室后,在会议室的登记处接收预先准备的并且其中登记在会议室之间共享的诸如打印机设备的外围设备的BLE通信标签600。该过程使得诸如共享打印机设备的外围设备能够在会议室中被使用。
参考符号列表
1、1001、1001a、2001 通信范围限制设备
2、1002、2002 智能电话
3、92、94 打印机设备
4、1004、1004’、2004、2004’投影仪设备
5、1005、2005 无线LAN通信区域
6、1006、2006 BLE通信区域
15输入/输出 I/F
16、1016、2016 无线LAN AP单元
17、1017、2017 BLE通信单元
31、1031、2031 无线LAN通信单元
32、1032、2032 BLE通信区域
47 无线LAN通信单元
48 BLE通信单元
67 无线LAN通信单元
68 BLE通信单元
75 设备连接模块
76 外围设备连接模块
77 撤出检测模块
78 无线LAN AP控制模块
79 BLE通信控制模块
81 打印请求模块
82 无线LAN通信控制模块
83 BLE通信控制模块
85 打印模块
86 无线LAN通信控制模块
87 BLE通信控制模块
91、93 有线网络
104、104a 检测模块
105 通信控制模块
106 连接处理模块
107、107a 列表控制模块
108a 读取模块
120、130、220 存储模块
203 显示控制模块
204 输入接收模块
205 通信控制模块
206 控制模块
600 BLE通信标签
602 BLE通信模块
604 外围设备信息通知模块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No.5524583

Claims (9)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使用使能够在第一范围内通信的第一通信方案来执行与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
第二通信单元,当已经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发送的某信息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使用使能够在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的第二范围内通信的第二通信方案来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在所述第二范围内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接收所述某信息,其中,
所述通信设备将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经由第一通信单元的通信中继到布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可接入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不可接入的网络上的第三设备,
当所述通信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已经移出所述第二范围时,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经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通信的设置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方案来执行与已经接收到所述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第三设备的通信,其中
当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对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请求时,所述第三通信单元将与所述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与所述连接请求一起发送到所述第三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存储模块,在其中存储外围设备信息,在所述外围设备信息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信单元而通信的所述第三设备的类型与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关联;以及
信息控制模块,当所述第三通信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时,该信息控制模块将所连接的第三设备的类型和标识信息存储在所述外围设备信息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存储模块,在其中存储外围设备信息,在所述外围设备信息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通信单元而通信的所述第三设备的类型与所述第三设备的标识信息相关联;
检测模块,检测存储介质进入所述第二范围,所述存储介质在其中存储所述第三设备的类型和标识信息;
读取模块,当检测到所述存储介质进入所述第二范围时,该读取模块从所述存储介质读取所述第三设备的类型和标识信息;以及
信息控制模块,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三设备的类型和标识信息存储在所述外围设备信息中。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当在包括所述第二范围的所述第一范围中建立的多个通信环境存在时,所述第三设备在所述通信环境中的至少一个中被布置在所述第二范围之外,并且
至少一个通信设备控制在所述多个通信环境中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通信。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方案利用蓝牙技术。
7.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包括使用使能够在第一范围内通信的第一通信方案执行与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的第一通信单元,以及使用使能够在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的第二范围内通信的第二通信方案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的第二通信单元;以及
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二范围中接收某信息;和通信单元,执行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通信,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某信息时在所述第二范围内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通信,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经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来执行与布置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接入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不可接入的网络上的第三设备的通信,以及
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已经移出所述第二范围时,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经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通信的设置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方案来执行与已经接收到所述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
8.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使得包括以下元件的通信设备:
第一通信单元,使用使能够在第一范围内通信的第一通信方案来执行通信;
第二通信单元,使用使能够在与第一范围不同的第二范围内通信的第二通信方案来执行通信,其中当已经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发送的某信息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使用所述第二通信方案来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在所述第二范围内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能够接收所述某信息;以及
第三通信单元,执行与布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可接入但第二通信设备不可接入的网络上的第三设备的通信,以执行以下步骤:
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方案和所述第二通信方案通信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用于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建立通信的设置信息;
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使用所述第一通信方案执行与已经接收到所述设置信息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以及
当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第三设备的连接请求时,由所述第三通信单元将与所述连接请求相关的信息与所述连接请求一起发送到所述第三设备,以及
当所述通信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已经移出所述第二范围时,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经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
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执行与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某信息,
当所述接收单元已经接收了所述某信息时,所述通信单元使用使能够在与第一范围不同的第二范围内通信的第二通信方案执行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在所述第一范围内使用第一通信方案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是可能的,并且在所述第一范围内所述接收单元能够接收所述某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使用所述通信单元经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来执行与布置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接入但所述通信设备不可接入的网络上的第三设备的通信,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检测到所述通信设备已经移出所述第一范围时,所述通信设备被断开经由所述通信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第一通信方案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用于建立第二通信方案的设置信息。
CN201680013270.3A 2015-03-03 2016-02-26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7409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1319 2015-03-03
JP2015041319 2015-03-03
JP2015201247A JP2016167793A (ja) 2015-03-03 2015-10-09 通信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201247 2015-10-09
PCT/JP2016/001065 WO2016139920A1 (en) 2015-03-03 2016-02-26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306A CN107409306A (zh) 2017-11-28
CN107409306B true CN107409306B (zh) 2020-12-29

Family

ID=56898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3270.3A Active CN107409306B (zh) 2015-03-03 2016-02-26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1516B2 (zh)
EP (1) EP3266237A4 (zh)
JP (1) JP2016167793A (zh)
CN (1) CN107409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3555B2 (en) 2015-11-02 2020-05-26 Ricoh Company,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O2018074892A1 (ko) * 2016-10-21 2018-04-26 엘지전자(주) 블루투스 기술을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293247B1 (ja) * 2016-11-29 2018-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413624B (zh) * 2016-12-06 2021-07-02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媒体信息播放方法、蓝牙管理方法、终端和服务器
US10555354B2 (en) 2016-12-06 2020-02-04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isting two terminals to establish connections therebetween
JP6580090B2 (ja) * 2017-06-30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678415B1 (en) * 2017-08-30 2023-08-16 Rakuten Group, Inc. Limitation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o a predetermined range
JP6970578B2 (ja) * 2017-10-02 202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117610B2 (ja) * 2017-11-15 2022-08-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端末
JP2019154001A (ja) * 2018-03-06 2019-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撮像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204230A (ja) * 2018-05-22 2019-11-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JP7327946B2 (ja) * 2019-02-25 2023-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1229730A1 (ja) * 2020-05-13 2021-11-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2185800B1 (ko) * 2020-08-31 2020-12-02 (주)인스웨이브시스템즈 디바이스 공유를 통한 업무 지원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멀티 플랫폼 애플리케이션 개발 시스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6538A (ja) * 2003-05-09 2004-11-25 Ricoh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端末及び赤外線通信装置
CN101247610A (zh) * 2007-02-13 2008-08-20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管理多种短距离无线技术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521949A (zh) * 2008-02-29 2009-09-02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程序
CN102804890A (zh) * 2009-06-19 2012-11-2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ii中继节点初始化过程
CN102860117A (zh) * 2010-04-19 2013-01-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EP2566290A1 (en) * 2011-08-31 2013-03-06 Cassidian Finland OY Delivering information needed for a secure network connection
JP2014179884A (ja) * 2013-03-15 2014-09-25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9293B2 (ja) 2000-08-04 2005-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の相互認証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機器の相互認証方法並びに無線機器
JP4718748B2 (ja) 2002-06-14 2011-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サーバ通信装置、クライアント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058719B2 (en) 2002-07-22 2006-06-06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a local network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iably and securely add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the network
JP2009124409A (ja) 2007-11-14 2009-06-04 Sony Corp 撮像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25033B2 (ja) 2008-11-12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24583B2 (ja) 2009-11-19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機器、及び通信中継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224246B2 (en) * 2010-05-10 2012-07-17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9516696B2 (en) 2011-11-29 2016-12-0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ntext aware device disconnection
JP6030402B2 (ja) 2012-03-13 2016-1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3236316A (ja) 2012-05-10 2013-11-21 Sharp Corp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8818276B2 (en) 2012-05-16 2014-08-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to guest apparatus based on presence of hosting apparatus
JP2013247614A (ja) 2012-05-29 2013-12-09 Sony Corp 通信装置、認証サーバ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2022666B1 (ko) 2013-05-16 2019-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디바이스
US9294509B2 (en) * 2013-11-14 2016-03-22 Broadcom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devices
JP2016082576A (ja) 2014-10-10 2016-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67795A (ja) 2015-03-02 2016-09-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6538A (ja) * 2003-05-09 2004-11-25 Ricoh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端末及び赤外線通信装置
CN101247610A (zh) * 2007-02-13 2008-08-20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管理多种短距离无线技术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521949A (zh) * 2008-02-29 2009-09-02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程序
CN102804890A (zh) * 2009-06-19 2012-11-28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ii中继节点初始化过程
CN102860117A (zh) * 2010-04-19 2013-01-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EP2566290A1 (en) * 2011-08-31 2013-03-06 Cassidian Finland OY Delivering information needed for a secure network connection
JP2014179884A (ja) * 2013-03-15 2014-09-25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接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21516B2 (en) 2019-06-11
EP3266237A1 (en) 2018-01-10
US20180070407A1 (en) 2018-03-08
EP3266237A4 (en) 2018-03-21
JP2016167793A (ja) 2016-09-15
CN107409306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9306B (zh)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KR102314917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들 간의 연결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90701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12614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power-saving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311030B2 (en) Communication setting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1889848B1 (ko) 통신 시스템과 통신방법, 통신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및 기억매체
US2018006972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17024531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1010837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41266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01985B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0068021A (ja)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061619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66355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664857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68022A (ja)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6086384A (ja) デバイス制御装置、デバイ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295084A (ja) 無線端末管理システム
WO201613992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17098852A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制御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39922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17055372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7208666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17041753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63489A (ja) 通信装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