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8615B - 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8615B
CN107388615B CN201710287633.9A CN201710287633A CN107388615B CN 107388615 B CN107388615 B CN 107388615B CN 201710287633 A CN201710287633 A CN 201710287633A CN 107388615 B CN107388615 B CN 1073886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temperature
hot water
control unit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76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88615A (zh
Inventor
石崎修司
榎本英一
小林崇浩
增渕佑太
海老泽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88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8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8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8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25B15/06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the refrigerant being water vapour evaporated from a salt solution, e.g. lithium brom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得吸收式制冷机的正确的制冷机数据,能够适当地判断运转性能的吸收式制冷机。在包括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蒸发器(1)、冷凝器(7)和吸收器(2),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吸收式制冷机(100)中,适配器用控制部(57)在判断为蒸发器(1)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Description

吸收式制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制冷机,特别涉及能够取得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的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知有包括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上述部件配管连接而各自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例如用于办公楼的中央空调等。
在这样的吸收式制冷机中,现有技术公开了如下的技术:例如取得冷温水出口温度等的数据,加到与冷温水机主体的运转台数相应的运转量的增减值上,基于该相加得到的值控制冷温水机主体的运转台数,减少负载剧烈变动时的行为,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30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现有的技术所示,在吸收式制冷机中,通常逐次取得冷温水温度、冷却水温度、高温再生器温度、低温再生器温度等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各种控制。
但是,例如,有时在高负载运转时等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状态是不稳定的状态下也取得数据,使用这样在不稳定的运转状态下取得的数据,例如在判断COP等运转性能的情况下,存在运转性能有可能产生误差的问题。
因此,期望能够适当判断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性能,当存在不良时能够提早发现,进行适当的维护对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判断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性能的吸收式制冷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其中上述吸收式制冷机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在由控制部判断为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由此能够取得在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部可以在判断为每规定时间取得的上述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部可以根据上述蒸发器的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制冷能力比,在判断为每规定时间的制冷能力比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部可以计算热平衡,在判断为该热平衡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采用作为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取得的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包括与远程监控中心进行通信的远程监控适配器,上述控制部是上述远程监控适配器所具有的适配器用控制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计算热平衡的上述控制部可以是上述远程监控中心所具有的中心用控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控制部取得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的制冷机数据,能够取得判断为可靠地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判断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性能,当存在不良时能够提早发现,进行适当的维护对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蒸发器
2 吸收器
4 气体燃烧器
5 高温再生器
6 低温再生器
7 冷凝器
14 冷温水管
15 冷却水管
36 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37 冷却水出口温度传感器
38 冷温水入口温度传感器
39 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
45 稀吸收液泵
47 浓吸收液泵
48 制冷剂泵
50 控制器
51 制冷机用控制部
52 存储器
53 计时器
54 操作部
55 报知部
56 远程监控适配器
57 适配器用控制部
58 远程监控中心
59 中心用控制部
65 气体流量计
70 抽气装置
76 冷温水压差传感器
77 冷却水压差传感器
100 吸收式制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其中上述吸收式制冷机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能够取得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第2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判断为每规定时间取得的上述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能够取得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第3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蒸发器的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制冷能力比,在判断为每规定时间的制冷能力比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能够取得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第4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计算热平衡,在判断为该热平衡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采用作为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取得的制冷机数据。
由此,通过采用判断为由控制部计算出的热平衡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能够可靠地利用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
第5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远程监控中心进行通信的远程监控适配器,上述控制部是上述远程监控适配器所具有的适配器用控制部。
由此,能够利用适配器用控制部进行是否进行稳定运转的判断。
第6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计算热平衡的上述控制部是上述远程监控中心所具有的中心用控制部。
由此,远程监控中心的中心用控制部能够更加可靠地利用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的概略结构图。吸收式制冷机100是能够将冷水或者热水循环供给到未图示的负载的吸收冷热水机,制冷剂使用水,吸收液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
如图1所示,吸收式制冷机100包括:蒸发器1;与该蒸发器1并排设置的吸收器2;收纳上述蒸发器1和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壳3;具有气体燃烧器(加热机构)4的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排设置的冷凝器7;和收纳上述低温再生器6和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壳8。
另外,吸收式制冷机100包括低温热交换器12、高温热交换器13、制冷剂排放热回收器17、稀吸收液泵45、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上述各设备经由吸收液管21~25和制冷剂管31~35等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循环路径。
在蒸发器1设置有用于将在蒸发器1内与制冷剂热交换后的盐水循环供给到未图示的热负载(例如空气调节装置)的冷温水管14,形成于该冷温水管14的一部分的传热管14A配置在蒸发器1内。
吸收器2和冷凝器7设置有使冷却水依次流到吸收器2和冷凝器7的冷却水管15,形成于该冷却水管15的一部分的各传热管15A、15B分别配置在吸收器2和冷凝器7内。
吸收器2具有使吸收液吸收在蒸发器1中蒸发的制冷剂蒸气,将蒸发器吸收器壳3内的压力保持为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吸收制冷剂蒸气并被稀释而成的稀吸收液积存的稀吸收液存积部2A,该稀吸收液存积部2A与具有稀吸收液泵45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连接。稀吸收液管21包括在稀吸收液泵45的下游侧分支的分支稀吸收液管21A。
该分支稀吸收液管21A经由制冷剂排放热回收器17后在稀吸收液管21的低温热交换器12的下游侧再次与稀吸收液管21合流。该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在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后在位于形成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热交换部5A的上方的气层部5B开口。
稀吸收液管21在低温热交换器12的下游侧分支到第2分支管21B,第2分支管21B在低温再生器6内开口。
高温再生器5在壳体60内收纳气体燃烧器4,在该气体燃烧器4的上方形成有以该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为热源对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的热交换部5A。该热交换部5A与在气体燃烧器4燃烧的排出气体流通的排气路径40连接,在该排气路径40设置有排气热交换器41。另外,在气体燃烧器4连接有用于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管61和供给来自鼓风机62的空气的吸气管63,在上述气体管61和吸气管63设置有控制燃料气体和空气的量的控制阀64。在气体管61设置有气体流量计65。
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在该热交换部5A加热再生后从该热交换部5A流出的中间吸收液存积的中间吸收液存积部5C。该中间吸收液存积部5C的下端与第2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一端连接,在该第2中间吸收液管23设置有高温热交换器13。该高温热交换器13利用从中间吸收液存积部5C流出的高温的中间吸收液的温热对在稀吸收液管21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实现高温再生器5中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的降低。
第2中间吸收液管23的另一端与将低温再生器6和吸收器2连接的浓吸收液管25连接。另外,第2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上游侧和吸收器2通过设置有开闭阀V1的吸收液管24连接。
低温再生器6,以在高温再生器5中分离的制冷剂蒸气为热源,对形成在低温再生器6内的吸收液存积部6A所存积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在吸收液存积部6A配置有形成在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部延伸至低温再生器6的底部的制冷剂管31的一部分的传热管31A。通过使制冷剂蒸气流过该制冷剂管31,经由传热管31A,制冷剂蒸气的温热传递至存积在吸收液存积部6A的吸收液,该吸收液被进一步浓缩。
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与浓吸收液管25的一端连接,该浓吸收液管2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吸收器2的气层部2B上部的浓液散布器2C连接。在浓吸收液管25设置有浓吸收液泵47和低温热交换器12。该低温热交换器12利用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流出的浓吸收液的温热对在稀吸收液管21流动的稀吸收液进行加热。
另外,在浓吸收液管25设置有对浓吸收液泵47和低温热交换器12进行旁通的旁通管27。
在浓吸收液泵47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存积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的吸收液通过浓吸收液管25和旁通管27被供给到吸收器2内。
如上所述,形成于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和冷凝器7的底部的制冷剂液存积部7A通过制冷剂管31连接。该制冷剂管31包括配置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的传热管31A和制冷剂排放热回收器17,该制冷剂管31的传热管31A的上游侧和吸收器2的气层部2B通过设置有开闭阀V2的制冷剂管32连接。
另外,冷凝器7的制冷剂液存积部7A与从该制冷剂液存积部7A流出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34的一端连接,该制冷剂管34的另一端经由向下方弯曲的U密封部34A与蒸发器1的气层部1A连接。
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存积液化后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液存积部1B,配置于该制冷剂液存积部1B和蒸发器1的气层部1A的上部的散布器1C通过设置有制冷剂泵48的制冷剂管35连接。
另外,在冷却水管15设置有检测在冷却水管15流动的冷却水的入口侧的温度的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36和检测冷却水的出口侧的温度的冷却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7。
在冷温水管14设置有检测在冷温水管14流动的冷温水的入口侧的温度的冷温水入口温度传感器38和检测冷温水的出口侧的温度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9。
另外,设置有连结冷温水管14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配管14B,在该配管14B设置有检测冷温水管14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和的压力差的冷温水压差传感器76。
并且,设置有连结冷却水管15的吸收器2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配管15C,在该配管15C设置有检测冷却水管15的入口侧与出口侧的压力差的冷却水压差传感器7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包括抽气装置70,抽气装置70包括罐71。罐71的上部连接有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连通的抽气管72。罐71的底部连接有与吸收器2的下方连通的返回管73。并且,在罐71的上部经由喷射泵(ejector pump)74连接有与稀吸收液管21连接的吸收液管75。
而且,通过驱动喷射泵74,经由吸收液管75将稀吸收液管21的稀吸收液吸入罐71。因通过吸收液管75流入的稀吸收液,罐71的内部成为负压,由此,不仅存积在吸收器2的上部的不冷凝气体而且制冷剂蒸气、气化后的吸收液等通过抽气管72被引导至存储罐71的上方。
被引导至罐71的气体中的、制冷剂蒸气和气化的吸收液溶入存积在罐71的下方的吸收液而被吸收,但是不冷凝气体无法溶入吸收液,所以存积在罐71的上方。而且,存积在罐71的下方的吸收液通过返回管73返回吸收器2。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包括制冷机用控制部51。制冷机用控制部51中枢地控制吸收式制冷机100的各部分,包括作为运算执行部的CPU、非易失性地存储能够通过该CPU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规定的数据等的ROM、RAM等存储器52、其它的周边电路等。
另外,制冷机用控制部51分别被输入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36、冷却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7、冷温水入口温度传感器38、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9、气体流量计65、冷温水压差传感器76和冷却水压差传感器77的检测信号。
另外,控制器50包括计时器53、操作部54和报知部55。
控制器50的制冷机用控制部51通过控制吸收式制冷机100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控制阀64,进行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控制,并且,进行稀吸收液泵45、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的驱动控制。并且,控制器50的制冷机用控制部51进行稀吸收液泵45、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的逆变控制,由此进行基于稀吸收液泵45、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的流量控制。另外,制冷机用控制部51构成为进行各阀V1、V2的开闭控制。
另外,控制器50与远程监控适配器56连接,远程监控适配器56被发送控制器50的制冷机用控制部51取得的各种制冷机数据。
远程监控适配器56包括适配器用控制部57,适配器用控制部57包括作为运算执行部的CPU、非易失性地存储能够由该CPU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规定的数据等的ROM、RAM等存储器、其它的周边电路等。
在此,作为制冷机数据例如包含冷温水入口温度、冷温水出口温度、高温再生器温度、冷凝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冷却水出口温度、吸收液温度、吸收液浓度、制冷剂温度、控制阀开度等各种数据。
远程监控适配器56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与远程监控中心58通信。远程监控中心58包括中心用控制部59,中心用控制部59包括作为运算执行部的CPU、非易失性地存储能够由该CPU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规定的数据等的ROM、RAM等存储器、其它的周边电路等。
远程监控中心58的中心用控制部59取得从远程监控适配器56发送来的制冷机数据,基于该制冷机数据进行是否需要维护的判断、基于比较过去取得的历史制冷机数据的劣化判断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机用控制部51取得制冷机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适配器56。制冷机数据的取得例如每隔1分钟取得。时间的测量,由计时器53进行。
远程监控适配器56的适配器用控制部57在取得制冷机数据后,基于由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9检测的冷温水出口温度T1和冷温水设定温度T0,根据冷温水出口温度T1-冷温水设定温度T0计算冷温水温度差T2。
然后,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冷温水温度差T2是否在规定范围。规定范围例如设定为从±0.1℃至±0.5℃的范围中的任意的温度。在将规定范围设定为从-0.1℃至0.1℃的情况下,由以下的式子判断。
-0.1℃≥T2(冷温水出口温度T1-冷温水设定温度T0)≥0.1℃
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冷温水温度差T2处于该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在判断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在进行供冷或供暖的稳定运转(第1条件)。
在该情况下,可以预想,在例如将规定范围设定为从-0.1至0.1的范围的情况和设定为从-0.5至0.5的范围的情况下,是否在进行稳定运转的判断是不同的。即,在将规定范围设定为从-0.1至0.1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稳定运转的可能性变低,在设定为从-0.5至0.5的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稳定运转的可能性变高。因此,需要根据季节、运转负载等适当设定规定范围。
另外,适配器用控制部57基于从制冷机用控制部51发送来的制冷机数据,计算作为冷温水入口温度与冷温水出口温度之差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3、T4。在此,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3是当前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4是在刚刚之前取得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
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3与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4之差T5是否在规定范围。规定范围例如设定为从±0.1℃至±0.5℃的范围中的任意的温度。在将规定范围设定为从-0.1℃至0.1℃的情况下,由以下的式子判断。
-0.1≥T5(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3-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4)≥0.1℃
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温度差T5处于该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在判断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在进行供冷或供暖的稳定运转(第2条件)。
在该情况下,也根据运转负载等,能够将规定范围在从±0.1℃至±0.5℃的范围适当变更。
另外,适配器用控制部57基于从制冷机用控制部51发送来的制冷机数据,根据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制冷能力比Q,判断每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制冷能力比Q1、Q2之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在此,制冷能力比Q1是当前的制冷能力比,制冷能力比Q2是刚刚之前取得的制冷能力比。
供冷时的制冷能力比Q例如通过以下的式子计算。
Q=(冷温水出口温度-冷温水入口温度)÷冷温水额定温度差×
(冷温水压差传感器检测值÷冷温水压差额定值)0.5×100%
另外,通过规定范围例如是否在从-3%至3%的范围来进行判断。在该规定范围中能够设定成任意的值。在将规定范围设定成从-3%至3%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式子判断。
-3%≥(制冷能力比Q1-制冷能力比Q2)≥3%
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制冷能力比差在该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在判断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在进行供冷或供暖的稳定运转(第3条件)。
适配器用控制部57在判断为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至第3条件的情况下,将从制冷机用控制部51取得的制冷机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58。
远程监控中心58的中心用控制部59基于取得的制冷机数据,计算热平衡,判断计算出的热平衡是否在95%至105%的范围。然后,在判断为热平衡在95%至105%的范围的情况下,采用该制冷机数据作为在稳定运转时取得的制冷机数据。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热平衡在上述的范围外的情况下,不作为稳定运转时取得的制冷机数据,不采用该制冷机数据,再次进行制冷机数据的取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判断为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至第3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稳定运转状态而将制冷机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58,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仅满足第1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稳定运转状态。另外,也可以在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或者第1条件和第3条件2个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稳定运转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适配器用控制部57进行是否进行稳定运转的判断,由中心用控制部59进行热平衡是否在规定范围的判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取得制冷机数据的控制部进行所有的判断,在判断为是稳定运转时取得的制冷机数据的情况下,经由远程监控适配器56对远程监控中心58发送制冷机数据,将所有的制冷机数据经由远程监控适配器56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58,利用中心用控制部59,进行是否进行稳定运转的判断、热平衡是否在规定范围的判断。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在供冷等的冷却运转时,经由冷温水管14向未图示的热负载循环供给盐水(例如冷水)。制冷机用控制部51控制投入吸收式制冷机100的热量,以使得盐水的蒸发器1的出口侧温度(由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9检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
具体来说,制冷机用控制部51使所有的泵45、47、48起动,且进行气体燃烧器4中的气体的燃烧控制,由此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得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9测量的盐水的温度成为规定的7℃。
在该情况下,来自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经由稀吸收液管21利用稀吸收液泵45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13或者排气热交换器41被加热并被送到高温再生器5。
被送到高温再生器5的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中被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和高温的燃烧气体加热,所以该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分离。在高温再生器5中使制冷剂蒸发分离而浓度上升后的中间吸收液,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被送到浓吸收液管25,与经由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合流。
另一方面,被送到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被从高温再生器5经由制冷剂管31供给而流入到传热管31A的高温的制冷剂蒸气加热,进行制冷剂分离而浓度进一步变高,该浓吸收液与经由高温再生器5的上述吸收液合流,利用浓吸收液泵47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被送到吸收器2,从浓液散布器2C散布。
在低温再生器6中分离生成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7冷凝而存积于制冷剂液存积部7A。然后,当制冷剂液存积部7A存积较多制冷剂液时,该制冷剂液从制冷剂液存积部7A流出,经由制冷剂管34进入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泵48的运转被抽液而从散布器1C散布到温冷水管14的传热管14A之上。
散布到传热管14A之上的制冷剂液,从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盐水夺取气化热而蒸发,所以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盐水被冷却,这样温度下降后的盐水从温冷水管14被供给到热负载来进行供冷等冷却运转。
然后,在蒸发器1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进入吸收器2,被从低温再生器6供给而从上方散布的浓吸收液吸收,存积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存积部2A,利用稀吸收液泵45输送到高温再生器5,反复进行这样的循环。
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
首先,开始吸收式制冷机100的运转,开始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步骤S1)之后,制冷机用控制部51取得由冷温水入口温度传感器38检测的冷温水入口温度、由冷温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9检测的冷温水出口温度、由气体流量计65检测的气体流量、由冷温水压差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冷温水压差、由冷却水入口温度传感器36检测的冷却水入口温度、由冷却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7检测的冷却水出口温度、由冷却水压差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水压差等各种制冷机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适配器56。
远程监控适配器56的适配器用控制部57取得制冷机数据后,根据冷温水出口温度T1-冷温水设定温度T0计算冷温水温度差T2,判断冷温水温度差T2是否例如在-0.1℃至0.1℃的范围(步骤S2)。
然后,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冷温水温度差T2在该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在判断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3与冷温水出入口温度差T4之差T5是否在例如-0.1℃至0.1℃的范围(步骤S3)。
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温度差T5在该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在判断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根据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制冷能力比Q,判断每规定时间的制冷能力比Q1、Q2之差例如是否在从-3%至3%的范围(步骤S4)。
然后,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制冷能力比差在该范围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在判断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在进行供冷或供暖的稳定运转。
在满足上述的各条件(第1~第3条件)的情况下,适配器用控制部57将制冷机数据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58(步骤S5)。
远程监控中心58的中心用控制部59基于取得的制冷机数据计算热平衡,判断计算出的热平衡是否在从95%至105%的范围(步骤S6)。
然后,在判断为热平衡在从95%至105%的范围的情况下,采用该制冷机数据作为在稳定运转时取得的制冷机数据(步骤S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热平衡在上述的范围外的情况下,不作为稳定运转时取得的制冷机数据,不采用该制冷机数据,再次进行制冷机数据的取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用控制部57(控制部)判断为蒸发器1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由适配器用控制部57取得判断为蒸发器1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制冷机数据,由此能够取得判断为可靠地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用控制部57(控制部)在判断为每规定时间取得的蒸发器1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由适配器用控制部57取得判断为每规定时间取得的蒸发器1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制冷机数据,由此能够取得判断为可靠地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用控制部57(控制部)根据蒸发器1的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制冷能力比,在判断为每规定时间的制冷能力比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并取得制冷机数据。
由此,由适配器用控制部57取得判断为根据蒸发器1的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出的每规定时间的制冷能力比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制冷机数据,取得判断为正在进行稳定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用控制部59(控制部)计算热平衡,在判断为该热平衡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采用作为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取得的制冷机数据。
由此,通过采用判断为由中心控制部计算出的热平衡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的制冷机数据,能够可靠地利用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判断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转性能,当存在不良时能够提早发现,进行适当的维护对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进行与远程监控中心58的通信的远程监控适配器56,由远程监控适配器56所具有的适配器用控制部57判断是否为稳定运转。
由此,能够利用适配器用控制部57进行是否进行稳定运转的判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程监控中心58所具有的中心用控制部59计算热平衡。
由此,通过远程监控中心58的中心用控制部59能够可靠地利用稳定运转时的制冷机数据。
此外,本实施方式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用高温再生器加热吸收液的加热机构设置有使燃料气体燃烧来进行加热的气体燃烧器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包括使灯油、A重油燃烧的气体燃烧器的结构、使用蒸气、排出气体等的温热进行加热的结构。

Claims (3)

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其中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下述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判断为正在进行供冷或供暖的稳定运转:判断为所述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口温度与冷温水的设定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第1条件;判断为每规定时间取得的所述蒸发器的冷温水出入口温度之差处于规定温度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第2条件;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冷温水温度差和冷温水流量值计算制冷能力比,判断为每规定时间的制冷能力比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第3条件,并取得制冷机数据,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制冷机数据计算热平衡,在判断为该热平衡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采用所述制冷机数据作为稳定运转时取得的制冷机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远程监控中心进行通信的远程监控适配器,所述控制部是所述远程监控适配器所具有的适配器用控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计算热平衡的所述控制部是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所具有的中心用控制部。
CN201710287633.9A 2016-05-16 2017-04-27 吸收式制冷机 Active CN107388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7729A JP6754981B2 (ja) 2016-05-16 2016-05-16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6-097729 2016-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8615A CN107388615A (zh) 2017-11-24
CN107388615B true CN107388615B (zh) 2019-12-06

Family

ID=6033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7633.9A Active CN107388615B (zh) 2016-05-16 2017-04-27 吸收式制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54981B2 (zh)
CN (1) CN1073886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3476B2 (ja) * 2018-04-24 2023-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
CN114594202A (zh) * 2020-12-07 2022-06-0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室内空气质量的预测方法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0845A (ja) * 1995-12-19 1997-06-30 Yazaki Corp 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227263A (ja) * 1999-02-02 2000-08-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冷温水機の制御方法
CN1332350A (zh) * 2000-06-30 2002-01-23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吸收式制冷机的控制方法
CN101713597A (zh) * 2008-09-29 2010-05-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CN102261778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7126B2 (ja) * 1987-07-24 1994-11-30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吸収冷温水機の診断装置
JP3184034B2 (ja) * 1993-12-16 2001-07-09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吸収冷温水機の制御方法
JP3999893B2 (ja) * 1998-10-23 2007-10-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吸収冷温水機の制御装置
JP2000274864A (ja) * 1999-03-19 2000-10-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JP2001282868A (ja) * 2000-03-31 2001-10-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製品設計管理システム
JP4224275B2 (ja) * 2001-10-12 2009-02-12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空気調和装置用熱源機の管理装置及び管理方法
JP2013036632A (ja) * 2011-08-04 2013-02-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ボ冷凍機の運転状態データ選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0845A (ja) * 1995-12-19 1997-06-30 Yazaki Corp 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227263A (ja) * 1999-02-02 2000-08-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冷温水機の制御方法
CN1332350A (zh) * 2000-06-30 2002-01-23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吸收式制冷机的控制方法
CN101713597A (zh) * 2008-09-29 2010-05-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
CN102261778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温水机的运转台数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54981B2 (ja) 2020-09-16
CN107388615A (zh) 2017-11-24
JP2017207218A (ja)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030204A (ja) 吸収式冷凍機および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CN107388615B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6434730B2 (ja) 吸収式熱源機
JP6486159B2 (ja) 吸収式冷凍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75519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8169075A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07356010A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102141319B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2008232570A (ja) 吸収冷凍機用再生器
JP6789846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01893345B (zh) 吸收式冷冻机
JP7365612B2 (ja) 吸収式冷凍機、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ラ
JP7122538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6364238B2 (ja) 吸収式冷温水機
JP7233030B1 (ja) 吸収式冷凍機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JP2003302119A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6765056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6789847B2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0276244A (ja) 吸収式冷温水機
JP2010276265A (ja) 吸収式冷凍装置
JP2020204412A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7125653A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7172817A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1033261A (ja) 吸収式冷凍機
JP2013064574A (ja) 吸収式冷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