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319B - 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319B
CN102141319B CN2010105357055A CN201010535705A CN102141319B CN 102141319 B CN102141319 B CN 102141319B CN 2010105357055 A CN2010105357055 A CN 2010105357055A CN 201010535705 A CN201010535705 A CN 201010535705A CN 102141319 B CN102141319 B CN 102141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ot water
regenerator
absorption
te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5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319A (zh
Inventor
上篭伸一
泉雅士
小穴秀明
府内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1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3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orpt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43Operating continu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5/00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s or details thereof
    • F25B2315/001Crystallization preven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9On-off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吸收液的结晶化的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该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4)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在吸收式制冷剂(100)中,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16)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28),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50),该热水控制机构在高温再生器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下时,计测加热机构动作的次数,在该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热水控制阀全闭。

Description

吸收式制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热水等作为热源的低热源再生器的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低热源再生器、低热源冷凝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吸收式制冷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吸收式制冷机中,吸收液中吸收了制冷剂后的稀吸收液从吸收器向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稀吸收液通过与低热源再生器连接的热源发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或热电同时供给装置)的排热被加热浓缩而成为稀中间吸收液。稀中间吸收液通过在高温再生器内的液面高度变低时动作的中间吸收液泵从低热源再生器向高温再生器供给,并通过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燃烧器等加热机构加热浓缩而成为浓中间吸收液。继续高温再生器中的加热,在高温再生器内的压力变高时,通过高温再生器与低温再生器之间的压力差,高温再生器内的浓中间吸收液通过中间吸收液管而流向低温再生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3042号公报
然而,在热负载的负载小且冷却水温度的变动剧烈时,载冷剂的出口温度的变动剧烈。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加热机构根据向热负载(例如,空气调节装置)供给的载冷剂的出口温度来进行控制,因此在载冷剂的出口温度的变动剧烈时,反复进行加热机构的发动停止。若短时间反复进行加热机构的发动停止,则高温再生器内的压力不变高,高温再生器内的浓中间吸收液不向低温再生器流动,因此中间吸收液泵不运转,稀中间吸收液不能充分地向高温再生器供给。因此,高温再生器内的浓中间吸收液继续浓缩,其结果是高温再生器、中间吸收液管内的吸收液可能结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吸收液的结晶化的吸收式制冷机。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所述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计测所述加热机构动作的次数,在该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水控制机构在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后,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时,解除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全闭。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所述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加热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下时,计测所述加热机构动作的次数,在该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水控制机构在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后,在产生所述高温再生器的加热时间变为规定时间以上的加热时,解除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全闭。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所述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中间吸收液温度与该中间吸收液结晶温度的差低于规定温度差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热水控制机构在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后,在中间吸收液温度与该中间吸收液结晶温度的差超过规定温度差时,解除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全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计测所述加热机构动作的次数,在该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因此,高温加热器中的加热量增加而高温再生器内的压力上升,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流动而高温再生器的液面下降,因此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供给,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结晶避免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4是表示第二结晶避免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6是表示第三结晶避免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蒸发器
2吸收器
4气体燃烧器(加热机构)
5高温再生器
6低温再生器
7冷凝器
9低热源再生器
16低热源供给管
28三通阀(热水控制阀)
50控制装置(热水控制机构)
52计时机构
61~64温度传感器
100、200、300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制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吸収式冷温水机)(吸收式制冷机)的简要结构图。
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是作为制冷剂使用水、作为吸收液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型的吸收式冷热水机。如图1所示,吸收式冷热水机100具备蒸发器1、与该蒸发器1并列设置的吸收器2、收纳上述蒸发器1及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壳体3、具备气体燃烧器(加热机构)4的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列设置的冷凝器7、收纳上述低温再生器6及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壳体8、将从其它设备供给的热水等作为热源的低热源再生器9、与该低热源再生器9并列设置的低热源冷凝器10、收纳上述的低热源再生器9及低热源冷凝器10的低热源再生器冷凝器壳体11、低温热交换器12、高温热交换器13、稀吸收液泵P1、中间吸收液泵P2、制冷剂泵P3,上述各设备经由吸收液管21~26及制冷剂管31~36等进行配管连接。
低温再生器冷凝器壳体8配置在比蒸发器吸收器壳体3、高温再生器5高的位置,低热源再生器冷凝器壳体11配置在比低温再生器冷凝器壳体8高的位置。
另外,符号14表示用于将在蒸发器1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载冷剂向未图示的热负载(例如空气调节装置)循环供给的冷/热水管(冷/温水管),在该冷/热水管14的局部形成的传热管14A配置在蒸发器1内。另外,在冷/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的下游侧设置有计测在该冷/热水管14内流通的载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符号15是用于使冷却水在吸收器2、冷凝器7及低热源冷凝器10中顺次流通的冷却水管,在该冷却水管15的局部形成的各传热管15A、15B、15C分别配置在吸收器2、冷凝器7及低热源冷凝器10内。另外,符号16是用于将由未图示的热源发生装置(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热电同时供给装置)生成的比较低温(例如约80℃左右)的热水向低热源再生器9循环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该低热源供给管16具备在低热源再生器9内配置的传热管16A、与该传热管16A并列连接的旁通管16B、为了调整向传热管16A供给的热水的流量而进行切换的三通阀(热水控制阀)28。符号50是负责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热水控制机构)。上述温度传感器61将计测的载冷剂的温度向控制装置50输出。
吸收器2具有将通过蒸发器1蒸发的制冷剂蒸气吸收到吸收液中,并将蒸发器吸收器壳体3内的压力保持为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稀吸收液积存部2A,该稀吸收液积存部2A积存吸收制冷剂蒸气而稀释的稀吸收液,具有稀吸收液泵P1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与该稀吸收液积存部2A连接,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即稀吸收液泵P1的下游侧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后,向形成在低热源再生器9内的上部的气层部9A开口。
在低热源再生器9的下部形成有积存通过稀吸收液管21而被供给的吸收液的吸收液积存部9B,在该吸收液积存部9B中配置有在低热源供给管16的局部形成的传热管16A。通过使热水通过该低热源供给管16,能够经由上述传热管16A将吸收液加热再生、即使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而浓缩该吸收液。
另外,具有中间吸收液泵P2的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一端与吸收液积存部9B连接,该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另一端、即中间吸收液泵P2的下游侧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后,向位于在高温再生器5内形成的热交换部5A的上方的气层部5B开口。
在高温再生器5的下部收容有气体燃料器4,该气体燃料器4具备对例如煤气等燃料进行点火的点火器4A、控制燃料量而使热源量可变的燃料控制阀4B。气体燃烧器4在接收到控制装置50输出的燃烧信号时使气体燃烧。在高温再生器5中,在气体燃烧器4的上方形成有以该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作为热源而对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的热交换部5A。在气体燃烧器4中燃烧的废气流通的排气路径17与该热交换部5A连接,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该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积存通过该热交换部5A加热再生后从该热交换部5A流出的中间吸收液。在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设置有检测积存于该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内的吸收液的液面的液面电极(液面检测传感器)51。液面电极51在检测出积留在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内的吸收液的液面高度成为比液面电极51的下端部高的规定位置时,将该检测结果向控制装置50输出。
第二中间吸收液管(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一端与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的下端连接,该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另一端向在低温再生器6内的上部形成的气层部6A开口。另外,在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侧设置有高温热交换器13。该高温热交换器13通过从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流出的高温的中间吸收液的温热来加热在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中流动的吸收液,实现高温再生器5中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的降低。另外,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的上游侧与吸收器2通过夹设有开闭阀V1的吸收液管24连接。
低温再生器6以通过高温再生器5分离的制冷剂蒸气为热源,将积存于在气层部6A的下方形成的吸收液积存部6B内的吸收液加热再生,在吸收液积存部6B配置有传热管31A,该传热管31A形成为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向冷凝器7的底部延伸的制冷剂管31的一部分。通过使制冷剂蒸气在该制冷剂管31中流通,制冷剂蒸气的温热经由上述传热管31A向积存于吸收液积存部6B内的吸收液传递,该吸收液进一步被浓缩。
浓吸收液管25的一端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连接,该浓吸收液管25的另一端与在吸收器2的气层部2B上部设置的浓液散布器2C连接。在浓吸收液管25上设置有低温热交换器12。该低温热交换器12通过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流出的浓吸收液的温热将在稀吸收液管21中流动的稀吸收液加热。另外,浓吸收液管25的低温热交换器12上游侧与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中间吸收液泵P2上游侧通过旁通管26连接,在该中间吸收液泵P2的运转停止时,从低温源再生器9的吸收液积存部9B流出的吸收液通过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旁通管26、低温热交换器12及浓吸收液管25,向吸收液2内供给。
如上所述,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与冷凝器7的底部通过经由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积存部6B配管的传热管31A的制冷剂管31连接,该制冷剂管31的传热管31A上游侧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通过夹设有开闭阀V2的制冷剂管32连接。
另外,冷凝器7的底部与蒸发器1的气层部1A通过设置有U型密封部33A的制冷剂管33连接,该制冷剂管33的U型密封部33A与低热源冷凝器10的底部侧通过制冷剂管34连接。另外,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积存液化后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液积存部1B,该制冷剂液积存部1B与在蒸发器1的气层部1A上部配置的散布器1C通过设置有制冷剂泵P3的制冷剂管35连接。该制冷剂管35的制冷剂泵P3下游侧与吸收器2的吸收液积存部2A通过设置有开闭阀V3的制冷剂管36连接。另外,冷却水管15的传热管15B出口侧与冷/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的出口侧通过夹设有开闭阀V4的连通管37连接。
接着说明动作。
在进行制冷等的冷却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向吸收式冷热水机100投入的热量,以使经由冷/热水管14向未图示的热负载循环供给的载冷剂(例如冷水)的蒸发器1出口侧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
具体地说,控制装置50例如在热负载大且经由低热源供给管16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的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例如85℃)时,从低热源供给管16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额定量热水,并且使全部的泵P1~P3起动,且在气体燃烧器4中进行使气体燃烧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7℃。
在该情况下,通过稀吸收液泵P1从吸收器2经由稀吸收液管21输送到低热源再生器9中的稀吸收液在该低热源再生器9内的吸收液积存部9B中,通过从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经由传热管16A的管壁而被加热,由此稀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分离。
使制冷剂蒸发分离而吸收液浓度变高的稀中间吸收液通过第一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中间吸收液泵P2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被加热,并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此外,控制装置50在积存于高温再生器5的中间吸收液积存部5C内的吸收液的液面高度成为比液面电极51的下端部高的规定位置之前使中间吸收液泵P2运转,在到达该规定位置时使中间吸收液泵P2的运转停止。由于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的稀中间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中通过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及高温的燃烧气体加热,因此该稀中间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分离。此时,由于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通过加热而变高,因此在高温再生器5中使制冷剂蒸发分离而浓度上升的浓中间吸收液以由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之间的液面差和压力差确定的流量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向低温再生器6输送。
并且,浓中间吸收液在低温再生器6中由从高温再生器5经由制冷剂管31供给而向传热管31A流入的高温的制冷剂蒸气加热,进而制冷剂分离而浓度进一步变高,该浓吸收液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向吸收器2输送,从浓液散布器2C的上方散布。
另一方面,在低热源再生器9中分离生成的制冷剂进入低热源冷凝器10而冷凝,在低热源再生器6中分离生成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7而冷凝。并且,在冷凝器7中生成的制冷剂液经由制冷剂管33进入蒸发器1,在低热源冷凝器10中冷凝生成的制冷剂液经由制冷剂管34进入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泵P3的运转汲取液体,从而从散布器1C向冷/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上散布。
散布到传热管14A上的制冷剂液从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载冷剂获取气化热而蒸发,因此在传热管14A的内部通过的载冷剂被冷却,这样,温度下降后的载冷剂从冷/热水管14向热负载供给,从而进行制冷等的冷却运转。
然后,在蒸发器1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进入吸收器2,被由低温再生器6供给而从上方散布的浓吸收液吸收,积存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并通过稀吸收液泵P1向低热源再生器9输送,反复进行上述循环。
在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加热量、具体地说控制向气体燃烧器4供给的气体量,以使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7℃。并且,即使基于气体燃烧器4的加热量最小,在温度传感器61计测出比规定的7℃低的温度时,控制装置50也停止气体的燃烧,从而停止基于气体燃烧器4的加热而移向单重效用运转。
单重效用运转中的吸收液通过从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在低热源再生器9中被加热而使制冷剂蒸发分离。之后,吸收液浓度变高的吸收液经由旁通管26、低温热交换器12向吸收器2返回。
另一方面,在低热源再生器9中分离生成的制冷剂蒸气进入低热源冷凝器10而冷凝,并经由制冷剂管34流入蒸发器1。流入蒸发器1内的制冷剂液进行如下循环:制冷剂液通过制冷剂泵P3的运转而从散热器1C在冷/热水管14的传热管14A的上方散布,从通过传热管14A内的载冷剂获取热量而蒸发,并被进入吸收器2而从上方散布的吸收液吸收。此外,在吸收液吸收制冷剂时产生的热量由配置在吸收器2内的冷却水管15的传热管15A冷却。
在单重效用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低热源再生器9的加热量、具体地说控制从低热源供给管16向传热管16A取入的热水的量、即三通阀28的开度,以使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7℃。
并且,即使操作三通阀28使在低热源供给管16中流动的热水的全量流入传热管16,在温度传感器61也未检测出规定温度的7℃以下的温度时,也如上所述,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再次进行高温再生器5中的吸收液的加热再生和制冷剂蒸气的生成,返回单重双重效用运转。
另外,在单重效用运转时,在热负载大,但经由低热源供给管16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的温度降低到规定的85℃以下时(例如,由于天气不好等从太阳能热水器供给的热水温度不稳定时),切换三通阀28,使热水不从低热源供给管16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并且使全部的泵P1~P3起动,且进行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的双重效用运转,在该情况下,也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载冷剂的温度成为规定的7℃。
在该双重效用运转中,位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积存部2A的稀吸收液通过稀吸收液泵P1向低热源再生器9输送而积留于吸收液积存部9B,但不向传热管16A供给作为热源的热水。因此,输送到低热源再生器9的稀吸收液在不被加热的情况下通过中间吸收液泵P2的运转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之后与单重双重效用运转同样,在循环的同时被加热,从而通过高温再生器5和低温再生器6进行吸收液的浓缩再生和制冷剂的分离生成,在该双重效用运转时,在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的热水的温度达到规定的85℃时,根据冷却负载的大小进行单重双重效用运转和单重效用运转。
在吸收式冷热水机100中,在热负载的负载小且冷却水温度的变动剧烈时,载冷剂的出口温度的变动变得剧烈。由于气体燃烧器4根据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载冷剂的温度而被控制,因此在载冷剂的出口温度的变动剧烈时,反复进行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灭火。若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灭火,则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不变高,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不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因此中间吸收液泵P2不运转,稀中间吸收液不会充分地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由此,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继续浓缩,其结果是,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浓中间吸收液可能结晶。
由于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与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存在相对关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计测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2。该温度传感器62将计测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向控制装置50输出,控制装置50根据温度传感器62计测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及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次数(计测次数)执行控制三通阀28的第一结晶避免处理。
此外,将根据温度传感器61计测的载冷剂的温度及由低热源供给管16供给的热水的温度控制三通阀28的处理作为通常处理。
以下,参照图2,说明第一结晶避免处理。
在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制冷运转开始时,控制装置50执行第一结晶避免处理。在第一结晶避免处理中,控制装置50首先将燃烧次数N设定为初始状态的0(步骤S1),判别温度传感器62计测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高温再生器温度T)是否在第一温度(规定温度)T1以下(步骤S2)。第一温度T1是高温再生器5的压力降低,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很难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时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预先通过实验等取得。
在高温再生器温度T为第一温度T1以下时(步骤S2:是),控制装置50判别燃烧信号是否为ON(步骤S3),在燃烧信号为OFF时(步骤S3:否),反复进行步骤S2的处理。在燃烧信号为ON时(步骤S3:是),控制装置50将在现在的燃烧次数N上加上“1”后的值(N+1)设定为新的燃烧次数N(N=N+1)(步骤S4),并判别设定的燃烧次数N是否在规定次数N1以上(步骤S5)。在此,规定次数N1是在高温再生器温度T在第一温度T1的状态下,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降低到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不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的程度时,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浓中间吸收液可能结晶时的燃烧次数,预先通过实验取得。
在燃烧次数N比规定次数N1小时(步骤S5:否),控制装置50使处理返回步骤S2。
另一方面,在燃烧次数N在规定次数N1以上时(步骤S5:是),控制装置50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吸收液可能结晶,强制地将三通阀28全闭(步骤S6)。由此,进行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的双重效用运转,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因此由于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之间的压力差,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其结果是,中间吸收液泵P2运转,将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因此能够防止浓中间吸收液过度浓缩,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
之后,控制装置50在保持三通阀28全闭的状态下使处理返回步骤S2,在高温再生器温度T比第一温度T1高之前(步骤S2:否)反复进行步骤S2~S6的处理。
当高温再生器温度T比第一温度T1高时(步骤S2:否),控制装置50判别高温再生器温度T是否在第二温度(规定温度)T2以上(步骤S7)。第二温度T2是继续进行高温再生器5的加热,使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从而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充分地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时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预先通过实验等取得。此外,第二温度T2设定为比第一温度T1高。
在高温再生器温度T低于第二温度T2时(步骤S7:否),控制装置5使处理返回步骤S2。
另一方面,在高温再生器温度T在第二温度T2以上时(步骤S7:是),控制装置50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吸收液不会结晶,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使处理返回步骤S1(步骤S8)。由此,三通阀28的控制返回通常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未图示的热源发生装置的排热。
如此,在第一结晶避免处理中,由于根据温度传感器62计测的高温再生器温度T及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次数N控制三通阀28,因此不需要设置检测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因此能够抑制执行第一结晶避免处理产生的成本上升。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16上设置三通阀28,且具备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在高温再生器温度T为第一温度T1以下时,计测加热高温再生器5的气体燃烧器4动作的次数,在该燃烧次数N达到规定次数N1时,将三通阀28全闭,因此高温再生器5中的加热量增加而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而高温再生器5的液面下降,因此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浓中间吸收液过度浓缩,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50在将三通阀28全闭后高温再生器温度变为第二温度T2以上时,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因此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到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的程度时三通阀28的全闭解除,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热源发生装置的排热。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制冷机)的简要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200在如下这一点上与上述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结构不同,即在高温再生器5上不设置温度传感器62,而具备测定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时间(加热时间)的计时机构52。其它结构由于与述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相同,因此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计时机构52在控制装置50的控制下,测定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时间,将该测定结果向控制装置50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0执行根据计时机构52测定的燃烧时间及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次数(计测次数)来控制三通阀28的第二结晶避免处理。
以下,参照图4说明第二结晶避免处理。
在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制冷运转开始时,控制装置50执行第二结晶避免处理。在第二结晶避免处理中,控制装置50首先将燃烧次数N设定为初始状态的0(步骤S11),使计时机构52测定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时间t(步骤S12)。在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结束、从计时机构52向控制装置50输出燃烧时间t时,控制装置50判别计时机构52测定的燃烧时间t是否在第一时间(规定时间)t1以下(步骤S13)。第一时间t1是表示燃烧时间t为比较短时间的时间,预先通过实验等取得。
燃烧时间t为第一时间t1以下时(步骤S13:是),控制装置50将在现在的燃烧次数N上加上“1”后的值(N+1)设定为新的燃烧次数N(N=N+1)(步骤S14),并判别设定的燃烧次数N是否在规定次数N2以上(步骤S15)。在此,规定次数N2是继续第一时间t1以下的燃烧,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降低到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不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的程度时,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浓中间吸收液可能结晶时的燃烧次数,预先通过实验取得。
在燃烧次数N比规定次数N2小时(步骤S15:否),控制装置50将处理返回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燃烧次数N在规定次数N2以上时(步骤S15:是),控制装置50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吸收液可能结晶,强制地将三通阀28全闭(步骤S16)。由此,进行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的双重效用运转,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因此由于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之间的压力差,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其结果是,中间吸收液泵P2运转,将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因此能够防止浓中间吸收液过度浓缩,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
之后,控制装置50在保持三通阀28全闭的状态下使处理返回步骤S12,在产生超过第一时间t1的燃烧时间t之前(步骤S13:否)反复进行步骤S12~S16的处理。
当产生超过第一时间t1的燃烧时间t时(步骤S13:否),控制装置50判别该燃烧时间t是否在第二时间(规定温度)t2以上(步骤S17)。第二时间t2是继续进行高温再生器5的加热,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从而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充分地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时的时间,预先通过实验等取得。此外,第二时间t2设定为比第一时间t1高。
在燃烧时间t未达到第二时间t2时(步骤S17:否),控制装置5使处理返回步骤S2。
另一方面,当燃烧时间t在第二时间t2以上时(步骤S17:是),控制装置50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吸收液不会结晶,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使处理返回步骤S11(步骤S18)。由此,三通阀28的控制返回通常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未图示的热源发生装置的排热。
如此,在第二结晶避免处理中,由于根据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时间t及燃烧次数N控制三通阀28,因此不需要设置检测高温生成器5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因此能够抑制执行第二结晶避免处理产生的成本上升。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16上设置三通阀28,且具备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在高温再生器5的加热时间t在第一时间t1以下时,计测加热高温再生器5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次数,在该燃烧次数N达到规定次数N2时,将三通阀28全闭,因此,高温再生器5中的加热量增加而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而高温再生器5的液面下降,因此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浓中间吸收液过度浓缩,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50在将三通阀28全闭后高温再生器5的加热时间变为第二时间t2以上时,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因此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到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的程度时三通阀28的全闭解除,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热源发生装置的排热。
(第三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吸收式制冷机)的简要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热水机300在具备计测制冷机管31内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3和计测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浓中间吸收液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4这点上与上述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结构不同。其它结构由于与述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相同,因此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温度传感器63设置在制冷剂管31的低温再生器6出口侧来计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并将其计测结果向控制装置50输出。并且,温度传感器64设置在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出口侧来计测浓中间吸收液的温度,并将其计测结果向控制装置50输出。在此,由于浓中间吸收液在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中进行热交换而温度降低,因此在高温热交换器13的下游侧容易结晶。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0执行根据基于温度传感器62、63计测的温度而算出的结晶温度与温度传感器64计测的浓中间吸收液的温度的温度差来控制三通阀28的第三结晶避免处理。
以下,参照图6,说明第三结晶避免处理。
在吸收式冷热水机100的制冷运转开始时,控制装置50执行第三结晶避免处理。在第三结晶避免处理中,控制装置50首先将温度传感器63计测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应用于预先通过实验等取得的实验式而算出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将该温度再生器5内的压力和温度传感器62计测到的高温再生器5的温度应用于预先存储的图林线图而算出高温再生器5内的浓中间吸收液的浓度(浓中间吸收液浓度X)(步骤S21)。
接着,控制装置50将算出的浓中间吸收液浓度X应用于通过实验等取得的实验式而算出结晶温度T0(步骤S22),算出温度传感器64计测到的浓中间吸收液的高温热交换器13出口侧温度(浓中间吸收液温度TC)与算出的结晶温度T0的温度差ΔT(ΔT=TC-T0)(步骤S23)。接着,控制装置50判别算出的温度差ΔT是否比第一温度差(规定温度差)α低(步骤S24)。第一温度差α是表示浓中间吸收液可能结晶化的状态的温度,预先通过实验取得。
在算出的温度差ΔT比第一温度差α低时(步骤S24:是),控制装置50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吸收液可能结晶,强制地将三通阀28全闭(步骤S25)。由此,进行在气体燃烧器4中使气体燃烧的双重效用运转,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因此,由于高温再生器5与低温再生器6之间的压力差,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其结果是,中间吸收液泵P2运转,将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因此能够防止浓中间吸收液过度浓缩,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
之后,控制装置50在保持三通阀28全闭的状态下使处理返回步骤S21,在温度差ΔT变为第一温度差α以上(步骤S24:否)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21~S25的处理。
当温度差ΔT变为第一温度差α以上时(步骤S24:否),控制装置50判别温度差ΔT是否比第二温度差(规定温度差)β高(步骤S26)。第二温度差β是表示浓中间吸收液不会结晶化的状态的温度,预先通过实验等取得。
在温度差ΔT在第二温度差以下时(步骤S26:否),控制装置50使处理返回步骤S21。
另一方面,在温度差ΔT比第二温度差高时(步骤S26:是),控制装置50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内的吸收液不会结晶,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使处理返回步骤S1(步骤S27)。由此,三通阀28的控制返回通常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未图示的热源发生装置的排热。
如此,在第三结晶避免处理中,由于根据温度传感器62~64计测的到温度控制三通阀28,因此不需要设置检测高温生成器5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因此能够抑制执行第三结晶避免处理产生的成本上升。另外,由于使用温度传感器62、63来算出浓中间吸收液浓度X,因此,不需要设置检测浓中间吸收液浓度的高价的浓度计,因此能够抑制执行第三结晶避免处理所产生的成本上升。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低热源再生器9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16上设置三通阀28,且具备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在中间吸收液温度与该中间吸收液结晶温度的差低于规定温度差时,将三通阀28全闭,因此在高温再生器5中的加热量增加而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而高温再生器5的液面下降,因此稀中间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5供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浓中间吸收液过度浓缩,能够避免吸收液的结晶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50在将三通阀28全闭后中间吸收液温度与该中间吸收液结晶温度的差超过规定温度差时,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因此,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上升到浓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向低温再生器6流动的程度时三通阀28的全闭解除,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热源发生装置的排热。
此外,也可以在第二中间吸收液管23上设置浓度计,通过该浓度计检测浓中间吸收液浓度X。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吸收式冷热水机100为执行第一至第三结晶避免处理中的一个结晶避免处理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同时执行多个结晶避免处理。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50在一个结晶避免处理中进行了将三通阀28全闭的判断后,强制地将三通阀28全闭,在全部的结晶避免处理中进行了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的判断后,解除三通阀28的全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使燃料气体燃烧来进行加热的气体燃烧器4作为在高温再生器5加热吸收液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具备使煤油或A重油燃烧的燃烧器的结构或使用蒸气或废气等的温热进行加热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所述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
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计测所述加热机构动作的次数,在该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水控制机构在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后,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时,解除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全闭。
3.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所述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
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所述高温再生器的加热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下时,计测所述加热机构动作的次数,在该计测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水控制机构在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后,在产生所述高温再生器的加热时间变为规定时间以上的加热时,解除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全闭。
5.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备低热源再生器、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并将它们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能够构成以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热水作为热源来加热吸收液的单重效用运转、以所述高温再生器所具备的加热机构作为热源来加热该吸收液的单重双重效用运转或双重效用运转,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
在将成为热源的热水向所述低热源再生器供给的低热源供给管上设置有热水控制阀,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具备: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计测所述高温再生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其计测所述低温再生器出口侧的制冷剂管内的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其计测设置在所述高温再生器与所述低温再生器之间的中间吸收液管内的中间吸收液的温度,
并具备热水控制机构,该热水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中间吸收液温度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算出的该中间吸收液结晶温度的差低于规定温度差时,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水控制机构在将所述热水控制阀全闭后,在中间吸收液温度与该中间吸收液结晶温度的差超过规定温度差时,解除所述热水控制阀的全闭。
CN2010105357055A 2010-01-28 2010-11-04 吸收式制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1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6845 2010-01-28
JP2010016845A JP5405335B2 (ja) 2010-01-28 2010-01-28 吸収式冷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319A CN102141319A (zh) 2011-08-03
CN102141319B true CN102141319B (zh) 2013-09-25

Family

ID=4440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57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1319B (zh) 2010-01-28 2010-11-04 吸收式制冷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05335B2 (zh)
KR (1) KR101171596B1 (zh)
CN (1) CN102141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080A (zh) * 2012-10-27 2013-02-06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二段式烟气热水补燃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CN104567091B (zh) * 2013-10-25 2017-03-01 矢崎能源系统公司 热水加热吸收式制冷机
JP2018105603A (ja) * 2016-12-28 2018-07-05 荏原冷熱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8063A (zh) * 2001-03-28 2002-11-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控制方法
CN1877223A (zh) * 2005-06-09 2006-1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4117U (zh) * 1991-12-19 1992-08-26 清华大学 吸收式制冷机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
JPH05312429A (ja) * 1992-05-06 1993-11-22 Hitachi Ltd 吸収冷温水機
JP3081472B2 (ja) * 1994-10-25 2000-08-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JP2002357370A (ja) 2001-05-31 2002-1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JP4245134B2 (ja) * 2003-01-30 2009-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実装工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実装工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1382355B (zh) * 2007-09-05 2012-03-14 陈建平 一种吸收式制冷方法
JP2009085509A (ja) * 2007-09-28 2009-04-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吸収式冷凍機における低温熱交換器での高濃度吸収液結晶化防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8063A (zh) * 2001-03-28 2002-11-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冷冻机控制方法
CN1877223A (zh) * 2005-06-09 2006-12-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53795A (ja) 2011-08-11
JP5405335B2 (ja) 2014-02-05
CN102141319A (zh) 2011-08-03
KR101171596B1 (ko) 2012-08-06
KR20110088353A (ko)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2706B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102141319B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2002147885A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03900298B (zh) 回热器、冷冻冷藏装置及冷冻冷藏车
JP3887204B2 (ja) 2段吸収冷温水機
CN102200357B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2008008581A (ja) 吸着式暖房・給湯装置
CN107388615B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101893345B (zh) 吸收式冷冻机
CN107356010A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2019190708A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01900450B (zh) 吸收式冷冻机
CA2481993C (en) Aqua-ammonia absorp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speed burner
CN101713597A (zh) 吸收式冷冻机
CN104422194B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101900456A (zh) 吸收式冷热水机
CN102538275A (zh) 废气热回收器及吸收式制冷机
JP2018138848A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02207343A (zh) 排气热回收器的排气出口烟囱结构
CN101988773B (zh) 吸收式制冷机
KR100869274B1 (ko) 흡수식 냉동기
JP6078898B2 (ja) 吸収式システム
KR20030078701A (ko) 흡수식 냉동기
CN108072191A (zh) 吸收式制冷机
JP2017125653A (ja) 吸収式冷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