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2191A - 吸收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吸收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72191A CN108072191A CN201711103613.8A CN201711103613A CN108072191A CN 108072191 A CN108072191 A CN 108072191A CN 201711103613 A CN201711103613 A CN 201711103613A CN 108072191 A CN108072191 A CN 1080721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aperture
- control valve
- fuel control
- fu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3/00—Details of 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25B2333/003—Details of 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the generator or boiler is heated by combustion ga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使制冷能力的下降为最小限度地持续运转的吸收式制冷机。该吸收式制冷机具有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蒸发器(1)、冷凝器(7)和吸收器(2),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具有控制装置(51),该控制装置(51)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160℃)的情况下,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158℃)的情况下,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式制冷机,特别涉及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使制冷能力的下降为最小限度地持续运转的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知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以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例如在办公大楼的中央空调等使用。
作为这样的吸收式制冷机,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了下述结构:在将高温再生器与低温再生器连通的吸收溶液线或将低温再生器与吸收器连通的吸收溶液线中插入安装压力调整机构和中间再生器,该中间再生器在从外部温热源供给的流体与在吸收溶液线流动的吸收溶液之间进行显热/潜热交换,具有测量冷温水出口温度和高温再生器的温度的温度测量机构,和基于冷温水出口温度和高温再生器的温度调节向高品质燃料燃烧用燃烧器的高品质燃料供给量的燃料供给量控制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专利第31148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没有进一步提高废热利用率、削减高品质燃料的消耗量,并且不产生无效制冷剂地,在高温再生器的温度上升时,其能力也不会急剧减小的结构。
此处,在吸收式制冷机中,近年来,不使用在高负载时进行额定输出的设备,而是使用在通常的负载时进行额定输出的设备,由此,在夏天的供冷运转时等高负载时进行额定以上的输出,在通常的负载时以额定输出进行运转,所以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额定输出低的小型的吸收式制冷机。
此外,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被控制成总是保持一定,但在以额定输出以上的能力运转时,当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过度上升时,进行异常回避控制。该异常回避控制是使燃烧器的燃烧量一律在任意时间减小的控制。因此,异常回避控制时存在伴有必要程度以上的制冷能力下降的问题,此外,在异常回避控制结束后,燃烧器的燃烧量回到最大值,所以会再次进行异常回避控制,存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动作不能够正常进行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使制冷能力的下降为最小限度地持续运转的吸收式制冷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该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上述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燃烧器的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上述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由此,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将燃烧器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抑制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的急剧下降。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装置进行的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控制和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控制,以相比于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时的开度控制量,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时的开度控制量较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装置在供暖运转时也进行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控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该吸收式制冷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浓吸收液的浓度超过规定浓度的情况下,使燃烧器的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上述浓吸收液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的情况下,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装置进行的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控制和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控制,以相比于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时的开度控制量,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时的开度控制量较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控制装置在供暖运转时也进行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将燃烧器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维持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的变化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蒸发器
2 吸收器
4 气体燃烧器(燃烧器)
5 高温再生器
6 低温再生器
7 冷凝器
12 低温热交换器
13 高温热交换器
14 冷水管
15 冷却水管
16 排温水供给管
21 稀吸收液管
36 温度传感器
37 浓度传感器
45 稀吸收液泵
47 浓吸收液泵
48 制冷剂泵
50 控制器
51 控制装置
52 存储器
64 燃料控制阀
70 抽气装置
100 吸收式制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该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上述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燃烧器的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上述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由此,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将燃烧器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维持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
第2的发明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该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浓吸收液的浓度超过规定浓度的情况下,使燃烧器的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上述浓吸收液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的情况下,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由此,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将燃烧器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维持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
第3发明是上述控制装置进行的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控制和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控制,以相比于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时的开度控制量,使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时的开度控制量较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由此,在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能够使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迅速下降,在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能够使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逐渐上升。
第4发明是,上述控制装置在供暖运转时也进行上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控制。
由此,在供暖运转时,也能够将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将燃烧器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在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维持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能力。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的概略结构图。吸收式制冷机100是作为制冷剂使用水、作为吸收液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将该吸收液由气体燃料加热的吸收式冷温水机。
吸收式制冷机100如图1所示,包括:蒸发器1;与该蒸发器1并排设置的吸收器2;收纳该蒸发器1和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壳3;具有气体燃烧器(燃烧器)4的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排设置的冷凝器7;收纳该低温再生器6和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壳8。
此外,吸收式制冷机100包括低温热交换器12、高温热交换器13、制冷剂排放热回收器17、稀吸收液泵45、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这些各个设备经由吸收液管21~25和制冷剂管31~35等被配管连接而构成循环路径。
在蒸发器1设置有用于将在蒸发器1内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盐水向未图示的热负载(例如空气调节装置)循环供给的冷水管14,形成于该冷水管14的一部分的传热管14A配置在蒸发器1内。
在吸收器2和冷凝器7设置有用于在吸收器2和冷凝器7中依次流通冷却水的冷却水管15,形成于该冷却水管15的一部分的各传热管15A、15B分别配置在吸收器2和冷凝器7内。
吸收器2具有使在蒸发器1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气被吸收液吸收,将蒸发器吸收器壳3内的压力保持为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存积吸收制冷剂蒸气而稀释了的稀吸收液的稀吸收液存积部2A,在该稀吸收液存积部2A连接着具有稀吸收液泵45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稀吸收液管21具有在稀吸收液泵45的下游侧分支的分支稀吸收液管21A。
该分支稀吸收液管21A在经由制冷剂排放热回收器17后,在稀吸收液管21的低温热交换器12的下游侧再次与稀吸收液管21合流。该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在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后,对位于在高温再生器5内形成的热交换部5A的上方的气层部5B开口。
稀吸收液管21在低温热交换器12的下游侧分支出第2分支管21B,第2分支管21B对低温再生器6内开口。
高温再生器5构成为在壳体60内收纳气体燃烧器4,在该气体燃烧器4的上方形成有以该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为热源来对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的热交换部5A。在该热交换部5A连接有在气体燃烧器4燃烧后的排出气体所流通的排气路径40,在该排气路径40设置有排出气体热交换器41。此外,在气体燃烧器4连接着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管61和供给来自鼓风机62的空气的吸气管63,这些气体管61和吸气管63设置有控制燃料气体和空气的量的燃料控制阀64。
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存积在该热交换部5A加热再生后从该热交换部5A流出的中间吸收液的中间吸收液存积部5C。在该中间吸收液存积部5C的下端连接着第2中间吸收液管23的一端,在该第2中间吸收液管23设置有高温热交换器13。该高温热交换器13用从中间吸收液存积部5C流出的高温的中间吸收液的温热对在第1中间吸收液管22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以减小高温再生器5中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
第2中间吸收液管23的另一端连接于将低温再生器6和吸收器2连接的浓吸收液管25。此外,第2中间吸收液管23的高温热交换器13上游侧和吸收器2由插入有开闭阀V1的吸收液管24连接。
低温再生器6以在高温再生器5分离后的制冷剂蒸气作为热源,对在形成于低温再生器6内的吸收液存积部6A中存积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在吸收液存积部6A配置有在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部向低温再生器6的底部延伸的制冷剂管31的一部分形成的传热管31A。通过使得在该制冷剂管31流通制冷剂蒸气,经由传热管31A,制冷剂蒸气的温热传递至存积于吸收液存积部6A的吸收液,该吸收液被进一步浓缩。
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连接着浓吸收液管25的一端,该浓吸收液管25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上部的浓液散布器2C连接。在浓吸收液管25设置有浓吸收液泵47和低温热交换器12。该低温热交换器12以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B流出的浓吸收液的温热对在稀吸收液管21流动的稀吸收液进行加热。
此外,在浓吸收液管25设置有旁通浓吸收液泵47和低温热交换器12的旁通管27。
在浓吸收液泵47的运转停止时,存积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的吸收液通过浓吸收液管25和旁通管27被供给至吸收器2内。
如前所述,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和和在冷凝器7的底部形成的制冷剂液存积部7A由制冷剂管31连接。该制冷剂管31具有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存积部6A配管的传热管31A和制冷剂排放热回收器17,该制冷剂管31的传热管31A的上游侧和吸收器2的气层部2B由插入有开闭阀V2的制冷剂管32连接。
此外,在冷凝器7的制冷剂液存积部7A连接着从该制冷剂液存积部7A流出的制冷剂所流动的制冷剂管34的一端,该制冷剂管34的另一端经由向下方弯曲的U形密封部34A与蒸发器1的气层部1A连接。
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存积液化了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液存积部1B,该制冷剂液存积部1B与配置在蒸发器1的气层部1A的上部的散布器1C由插入有制冷剂泵48的制冷剂管35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具有抽气装置70,抽气装置70具有罐71。在罐71的上部连接有与吸收器2的气层部2B连通的抽气管72。在罐71的底部连接有与吸收器2的下方连通的返回管73。进而,在罐71的上部连接着经由喷射泵74与稀吸收液管21连接的吸收液管75。
通过驱动喷射泵74,经由吸收液管75将稀吸收液管21的稀吸收液取入罐71中。由于从吸收液管75流入的稀吸收液,罐71的内部成为负压,由此,不仅是贮存于吸收器2的上部的不冷凝气体,制冷剂蒸气、气化的吸收液等也通过抽气管72被引导至罐71的上方。
被引导至罐71的气体中,气化成为制冷剂蒸气的吸收液溶入存积于罐71的下方的吸收液而被吸收,但不冷凝气体不能够溶入吸收液,所以存积于罐71的上方。于是,存积于罐71的下方的吸收液通过返回管73回到吸收器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检测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6。在浓吸收液管25的比低温热交换器12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检测浓吸收液的浓度的浓度传感器37。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具有控制器50,控制器50具有控制装置51。控制装置51中枢性地控制吸收式制冷机100的各部分,具有作为运算执行部的CPU、非易失地存储由该CPU能够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规定的数据等的ROM、RAM等存储器52、其它周边电路等。
此外,对控制装置51分别输入温度传感器36和浓度传感器37的检测信号。
此外,控制器50分别具有计时器53、操作部54、报知部55。
控制器50的控制装置51控制吸收式制冷机100的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控制阀64,由此进行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控制,并且进行稀吸收液泵45、中间吸收液泵46、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的驱动控制。进而,控制器50的控制装置51进行稀吸收液泵45、中间吸收液泵46、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的逆变控制,由此进行利用稀吸收液泵45、中间吸收液泵46、浓吸收液泵47和制冷剂泵48的流量控制。此外,控制装置51进行各阀28、V1、V2的开闭控制。
一般来说,吸收式制冷机100例如在夏季等外部空气极为高温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的高负载时,使用具有能够应对的额定输出的设备。在高负载时以外的通常负载时,以吸收式制冷机100的额定输出的70~80%程度的能力进行运转。额定输出以上的运转在一年中大概仅进行5%左右的时间,如果设置具有能够应对高负载时的额定输出的设备,则1年中的95%左右的时间以不使用额定输出的状态运转,不能够最大地利用吸收式制冷机100,设备的设置成本也变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使用能够应对高负载以外的通常负载的设备,在高负载时,提高冷却水泵和冷水泵的能力,并且提高气体燃烧器4的能力,以应对该状况。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使用将冷却水流量削减标准型的吸收式制冷机100的30~35%而能够发挥额定输出的节电型的吸收式制冷机100。此外,气体燃烧器4能够增加其能力以增加燃烧量,在额定运转时,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燃料控制阀64,能够使气体燃烧器4的能力为例如90%左右的能力进行燃烧地进行运转。即,本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100不使用在高负载时发挥额定输出的设备,而是在通常负载时发挥额定输出的设备。由此,在高负载时发挥额定输出以上的能力,在通常负载时以额定输出进行运转,于是能够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额定输出低的小型的吸收式制冷机100。
此外,冷却水泵在额定运转时能够以最大可供给的冷却水流量的70%左右的冷却水流量驱动。即,在最大能力为100%时,额定运转时以70%左右的能力驱动。
控制装置51在供冷时,取得由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判断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是否为规定的温度。例如,在供冷运转时,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设定为160℃,控制装置51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60℃时,判断该状态是否持续规定时间(例如60秒)。
控制装置51在判断为内部温度超过160℃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时,以将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时,判断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是否超过160℃。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60℃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再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158℃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增加2%的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处于158℃~160℃之间时,以维持现状的燃料控制阀64的最大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将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的设定温度设定为16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任意设定。此外,作为相对于设定温度的下降温度,设定为158℃即设定温度-2℃,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任意设定。
此外,关于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控制,使开度减少5%、使开度增加2%,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任意设定。
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进行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控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进行利用浓度传感器37的浓吸收液的浓度的检测,基于该浓度,进行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控制。
此时,控制装置51在供冷运转时,利用浓度传感器37取得检测出的浓吸收液的浓度,判断浓吸收液的浓度是否为规定的浓度。例如将浓吸收液的浓度设定为64wt%,控制装置51在浓吸收液的浓度超过64wt%时,判断该状态是否持续规定时间(例如60秒)。
而且,控制装置51在判断为浓吸收液的浓度超过64wt%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时,判断浓吸收液的浓度是否超过64wt%。在浓吸收液的浓度超过64wt%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再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在浓吸收液的浓度低于63wt%(64wt%-1.0wt%)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增加2%的方式控制。另一方面,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处于63wt%~64wt%之间时,以维持现状的燃料控制阀64的最大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供冷运转时控制装置51进行的控制,但在供暖运转时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控制。
此时,控制装置51判断由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是否为规定的温度。例如,在供暖运转时,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设定为120℃,控制装置51在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20℃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20℃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再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118℃时,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增加2%的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处于118℃~120℃之间时,以维持现状的燃料控制阀64的最大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关于浓吸收液的浓度设定和供暖运转时的温度设定也能够任意地设定。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在供冷等的冷却运转时,经由冷水管14向未图示的热负载循环供给盐水(例如冷水)。控制装置51以使盐水的蒸发器1的出口侧温度(由冷水出口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温度)成为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的方式控制投入吸收式制冷机100的热量。
具体地说,控制装置51使全部的泵45、47、48起动,并且通过燃料控制阀64的控制进行气体燃烧器4中的气体的燃烧控制,由此控制气体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得由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成为规定的160℃。
此时,来自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经由稀吸收液管21利用稀吸收液泵45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13或排出气体热交换器41加热并送至高温再生器5。
送至高温再生器5的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被气体燃烧器4的火焰和高温的燃烧气体加热,所以该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而分离。由高温再生器5使制冷剂蒸发分离而浓度上升了的中间吸收液,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送至浓吸收液管25,经由低温再生器6与吸收液合流。
另一方面,送至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被从高温再生器5经由制冷剂管31供给而流入到传热管31A的高温的制冷剂蒸气加热,制冷剂进一步分离,浓度变得更高,该浓吸收液经由高温再生器5与上述吸收液合流,利用浓吸收液泵47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送至吸收器2,从浓液散布器2C散布。
由低温再生器6分离生成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7冷凝,存积于制冷剂液存积部7A。当在制冷剂液存积部7A中存积较多制冷剂液时,该制冷剂液从制冷剂液存积部7A流出,经由制冷剂管34进入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泵48的运转而被汲起,从散布器1C散布到冷水管14的传热管14A之上。
散布到传热管14A之上的制冷剂液,从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盐水夺取气化热而蒸发,所以通过传热管14A的内部的盐水被冷却,这样使温度下降了的盐水从冷水管14供给到热负载而进行供冷等的冷却运转。
由蒸发器1蒸发后的制冷剂进入吸收器2,被从低温再生器6供给且从上方散布的浓吸收液吸收,存积于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存积部2A,利用稀吸收液泵45输送到高温再生器5,反复进行循环。
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
首先开始供冷运转,当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开始时(ST1),控制装置51取得由温度传感器36检测出的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判断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是否超过160℃(ST2)。
在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60℃时(ST2:是(YES)),判断该状态是否持续60秒(ST3)。
控制装置51在判断为内部温度超过160℃的状态持续60秒时(ST3:是),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ST4)。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经过了10分钟时,判断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是否超过160℃(ST5)。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60℃时(ST5:是),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再减少5%的方式进行控制(ST4)。
此外,控制装置51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少后,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158℃时(ST7:是),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从当前的开度增加2%的方式进行控制(ST8)。
在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增加后经过了10分钟时,控制装置51判断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是否处于158℃~160℃之间(ST1),在内部温度处于158℃~160℃之间时(ST10:是),以维持现状的燃料控制阀64的最大值的方式进行控制(ST11)。
图4是表示进行这样的控制装置51的控制时的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的变化的概念图。
如图4所示,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160℃时,通过进行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小5%的控制,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下降,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158℃时,通过进行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增加2%的控制,能够使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上升。
通过这样进行控制,能够将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量的下降降低至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地维持吸收式制冷机100的制冷能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高温再生器5、低温再生器6、蒸发器1、冷凝器7和吸收器2,对它们进行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具有控制装置51,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160℃)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51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方式进行控制,在判断为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158℃)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51以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据此,在以额定能力以上的能力运转时,也能够将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地维持吸收式制冷机100的制冷能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1进行的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控制和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控制,以相对于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减小时的开度控制量,使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增加时的开度控制量较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据此,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能够迅速地使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下降,在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能够使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逐渐上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1在供暖运转时也进行燃料控制阀64的开度控制。
据此,在供暖运转时,也能够将高温再生器5的内部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能够将气体燃烧器4的燃烧量的下降限制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尽可能地维持吸收式制冷机100的制冷能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高温再生器5作为加热吸收液的加热机构设置有使燃料气体燃烧而进行加热的气体燃烧器4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有使煤油或A重油(日本油种)燃烧的燃烧器的结构、或使用蒸气或排出气体等的温热进行加热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其中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所述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燃烧器的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所述高温再生器的内部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的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控制和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控制,以相比于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时的开度控制量,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时的开度控制量较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供暖运转时也进行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控制。
4.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吸收器,将它们用配管连接而分别形成吸收液和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其中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冷运转时,在判断为浓吸收液的浓度超过规定浓度的情况下,使燃烧器的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在判断为所述浓吸收液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的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规定量的控制和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规定量的控制,以相比于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时的开度控制量,使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增加时的开度控制量较小的方式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供暖运转时也进行所述燃料控制阀的开度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19649A JP6765056B2 (ja) | 2016-11-10 | 2016-11-10 | 吸収式冷凍機 |
JP2016-219649 | 2016-11-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72191A true CN108072191A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14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03613.8A Pending CN108072191A (zh) | 2016-11-10 | 2017-11-10 | 吸收式制冷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65056B2 (zh) |
CN (1) | CN108072191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43266A (ja) * | 1990-06-08 | 1992-02-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吸収冷凍機の制御装置 |
JPH08320168A (ja) * | 1995-05-26 | 1996-12-0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制御方法 |
CN1174975A (zh) * | 1996-08-26 | 1998-03-04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致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74974A (zh) * | 1996-08-23 | 1998-03-04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致冷装置 |
CN1525122A (zh) * | 2003-02-07 | 2004-09-01 | ʸ����ҵ��ʽ���� | 吸收式冷暖装置 |
CN1877223A (zh) * | 2005-06-09 | 2006-12-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
CN101900451A (zh) * | 2009-05-28 | 2010-12-0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冷冻装置 |
CN102200357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制冷机 |
-
2016
- 2016-11-10 JP JP2016219649A patent/JP67650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1-10 CN CN201711103613.8A patent/CN1080721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43266A (ja) * | 1990-06-08 | 1992-02-1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吸収冷凍機の制御装置 |
JPH08320168A (ja) * | 1995-05-26 | 1996-12-0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吸収式冷温水機の制御方法 |
CN1174974A (zh) * | 1996-08-23 | 1998-03-04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致冷装置 |
CN1174975A (zh) * | 1996-08-26 | 1998-03-04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致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525122A (zh) * | 2003-02-07 | 2004-09-01 | ʸ����ҵ��ʽ���� | 吸收式冷暖装置 |
CN1877223A (zh) * | 2005-06-09 | 2006-12-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单重双重效用吸收式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
CN101900451A (zh) * | 2009-05-28 | 2010-12-01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冷冻装置 |
CN101900451B (zh) * | 2009-05-28 | 2012-11-2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冷热水机 |
CN102200357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吸收式制冷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8059.1-1995家用制冷器具 冷藏箱》", 1 August 1996, 国家标准出版社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077013A (ja) | 2018-05-17 |
JP6765056B2 (ja) | 2020-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73200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および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 |
JP4606255B2 (ja) | 一重二重効用吸収冷凍機の運転方法 | |
JP6486159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07388615B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JP4901655B2 (ja) | 吸収冷温水機 | |
KR101167800B1 (ko) | 흡수식 냉동기 | |
JP2018169075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CN107356010A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CN108072191A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JP7365612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吸収式冷凍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ラ | |
JP2012007784A (ja) | 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 |
JP7122538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6653445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6605975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6789846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CN104422194B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KR20100019422A (ko) | 흡수 냉각기의 부하조정비를 확장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6969535A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JP6653444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5598909B2 (ja) | 排熱利用式吸収冷温水機及びそのドレイン水発生防止方法 | |
CN101988773B (zh) | 吸收式制冷机 | |
JPS5813967A (ja) |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装置 | |
JP2018138849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JP2017172896A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HK1142663A (zh) | 用於在吸收式冷卻器中進行排熱的方法和系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