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099B -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7099B
CN107277099B CN201710200008.6A CN201710200008A CN107277099B CN 107277099 B CN107277099 B CN 107277099B CN 201710200008 A CN201710200008 A CN 201710200008A CN 107277099 B CN107277099 B CN 107277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apparatus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00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7099A (zh
Inventor
中村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8248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2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7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7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2Managing session states for stateless protocols; Signalling session states; State transitions; Keeping-stat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3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 H04L67/145Termination or inactivation of sessions, e.g. event-controlled end of session avoiding end of session, e.g. keep-alive, heartbeats, resumption message or wake-up for inactive or interrupted se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一种确定单元确定服务器是否是与信息处理装置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并且根据该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对该服务器与该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进行控制,并且控制电力状态的转变。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共享特定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共享特定信息的同步化系统。WO2013/024553讨论了一种用于向服务器周期性地发送保活包(keep-alive packet)的客户端(移动电话)并进行与该服务器的同步化通信,该服务器提供关于电子邮件、日历或电话号码和地址的同步化服务。如果该客户端的显示器的显示状态由被显示变为被隐藏,则在WO2013/024553中所论述的客户端停止向服务器周期性地发送包活包。另外,如果操作画面的显示状态由被隐藏变为被显示,则在WO2013/024553中论述的客户端会重新开始向服务器发送保活包。
另外,日本特开2010-283618号公报论述了一种同步化系统,该同步化系统用于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共享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数据。专利文献2论述了一种构造,在该构造中,单个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实现服务器的功能的web服务器控制单元以及用于实现客户端的功能的web客户端控制单元二者。
在如WO2013/024553中所述的用于周期性地发送预定包以保持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系统中,如果如日本特开2010-283618号公报中所述的单个装置同时具有服务器功能和客户端功能,则会产生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同时具有服务器功能和客户端功能二者的装置不能断开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例如,如果在服务器从客户端接收到上一次的保活包后经过预定时间时的时间,服务器没有接收到保活包,那么服务器断开与客户端的连接。在与作为管理目标的所有客户端的连接都被断开的条件下,服务器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
另外,如果该装置满足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则服务器停止向服务器发送保活包并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在此情况下,如果用于实现服务器功能的服务器单元和用于实现客户端功能的客户端单元被构造为一体化装置,则此装置按如下方式操作。
也就是说,客户端单元保持待命状态,直至包括客户端单元的装置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为止。当处在待命状态时,客户端单元持续周期性地向该包括客户端单元的装置的服务器单元发送保活包。
另一方面,由于周期性地从客户端单元发送保活包,因此服务器单元不能断开与客户端单元的连接,并且不能使该包括服务器单元的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由于该包括服务器单元的装置不能向省电状态转变,因此客户端单元持续向该包括客户端单元的装置的服务器单元发送保活包。
如上所述,服务器单元和客户端单元持续保持连接并且不能向省电状态转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集;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以确定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是否是如下的装置,作为该装置向省电状态的转变条件,该装置要求服务器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所述服务器用于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信,以及,关于对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的保持,在以下情况之间进行不同类型的控制:一种情况是确定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是作为向省电状态的转变条件而要求所述服务器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装置,另一种情况是确定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不是作为向省电状态的转变条件而要求所述服务器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装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多功能外围装置的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客户端应用的模块构造的图。
图4是示出服务器应用的模块构造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客户端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服务器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客户端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客户端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服务器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服务器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客户端应用的模块构造的图示。
图12是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客户端应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值同步化系统的构造的图示。在图1的示例中,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120b和120c作为信息处理装置被连接至网络100。服务器110存在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中。下文中,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120b和120c中的各个将被统称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同步化”指的是以下处理,在由服务器110管理的主数据401和由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管理的设置数据311中的一者被更新的情况下,使一者的更新的内容反映在另一者上,使得内容被更新至共同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信息在服务器110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之间双向发送。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设置信息仅在一个这样的方向发送的系统。
服务器110管理主数据401以管理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设置值。主数据401是由服务器110管理的设置信息。如果主数据401被更新,则服务器110经由网络100将更新信息通知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此更新信息是表示主数据401的更新的内容的信息。另外,如果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接收到设置值的更新信息,则服务器110使用接收到的更新信息来更新主数据401的值。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服务器110用作一般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服务器,并且可以使用HTTP/1.1的保活功能(keep-alivefunction)。
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用于实现诸如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多种类型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并在自身中存储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设置数据311。除了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以外,还可以使用仅具有诸如复印功能、传真功能或扫描器功能等的单一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果设置数据311(由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管理的设置信息)被更新,则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经由网络100将更新信息(第一更新信息)通知服务器110。此更新信息是表示设置数据311的更新的内容的信息。另外,如果从服务器110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第二更新信息),则客户端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使用获取到的更新信息更新由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管理的设置数据311的内容。
通过上述构造,服务器110和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进行设置数据同步化处理。为了进行用于向服务器110通知第一更新信息的通知处理或用于获取第二更新信息的获取处理,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进行如下处理,建立与服务器110的连接。然后,使用所建立的连接,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服务器110通知第一更新信息或从服务器110获取第二更新信息。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构造的方框图。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包括控制器单元200、操作单元220、扫描器230以及打印机240。控制器单元200连接至操作单元220。另外,控制器单元200连接至作为图像输入设备的扫描器230以及作为图像输出设备的打印机240。
控制器单元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2。CPU 202执行在只读存储器(ROM)206中存储的启动程序以激活操作系统(OS)。CPU 202在OS上执行在硬盘驱动器(HDD)205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以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被用作CPU 202的工作区域。另外,RAM 203提供工作区域,还提供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区域。HDD 205存储应用程序、图像数据以及各种设置值。
CPU 202经由系统总线210连接至操作单元接口(I/F)201、设备I/F 204、网络I/F207以及图像处理单元208,连同ROM 206和RAM 203。操作单元I/F 201是与包括触摸板的操作单元220的接口。操作单元I/F 201把要显示在操作单元220上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操作单元220。另外,操作单元I/F 201通过操作单元220将由用户输入的信息发送至CPU 202。设备I/F 204连接至扫描器230和打印机240。网络I/F 207连接至网络100,并经由网络100从网络100上的装置输入信息并将信息输出至网络100上的装置。图像处理单元208进行,对从扫描器230输入的图像的处理,对要输出至打印机240的图像的处理,以及诸如图像旋转、图像压缩、解析度转换、色彩空间转换以及灰阶转换等的各种处理。
ROM 206或HDD 205存储客户端应用300和服务器应用400。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CPU 202执行客户端应用300以实现作为服务器110的客户端的功能。另外,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CPU 202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并执行服务器应用400也用作服务器110。用户可以对是否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进行改变。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另外,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还执行客户端应用300。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既可以作为服务器110操作,也可以作为服务器110的客户端操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和120c仅执行客户端应用300,并且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和120c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无效。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和120c作为服务器110的客户端来操作。
接下来,参照图3,给出用于实现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作为客户端的功能的客户端应用300的构造的描述。客户端应用300被保持在诸如ROM 206或HDD 205等的存储单元中,并被CPU 202读取并执行。
参照图3,给出由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执行的客户端应用300的构造的描述。
设置数据管理单元310管理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设置数据311。设置数据311包括当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作为客户端操作时要使用的各种设置值。设置数据311包括例如地址簿信息以及针对各个用户自定义的设置值。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针对各个用户自定义的设置值包括例如关于在操作画面上按钮布置的设置值和显示语言的设置值。设置数据311被存储在诸如HDD 205、RAM 203或ROM 206等的存储单元中。
如果通信控制单元320从服务器110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则设置数据管理单元310进行控制以在设置数据311上反映获取到的更新信息。另外,如果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设置数据311被更新,那么设置数据管理单元310使得通信控制单元320执行在服务器110的主数据401上反映表示设置数据311的更新内容的更新信息的处理。
通信控制单元320控制网络I/F 207并与另一装置通信。通信控制单元320包括控制单元321以及通信处理单元322。控制单元321控制与服务器110的设置值同步化处理。通信处理单元322经由网络I/F 207控制通信处理。通信处理单元322与通信处理单元422协作以执行建立服务器110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下文中简称为“连接”)的处理。例如,通信控制单元320可以根据传输控制协议(TCP)的过程建立或解除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下文中,建立连接的处理有时会被称作“对连接进行连接”。解除连接的处理有时会被称作“断开连接”。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是指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与服务器110之间建立的虚拟通信通道。一旦通过执行预定通信过程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与服务器110之间建立连接,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和服务器110可以在随后的通信中通过简单过程相互间发送和接收数据。
通信控制单元320控制与服务器110的设置值同步化处理。另外,控制单元321接收通过通信处理单元322从服务器110获取的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控制单元321请求设置数据管理单元310在设置数据311上反映接收到的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20进行确定服务器110是否处在通信控制单元320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的处理。也就是说,通信控制单元320确定通信控制单元320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否是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则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作为向省电状态的转变条件而要求服务器110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装置(第一确定)。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服务器110和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不同的装置,则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不是,作为向省电状态的转变条件而要求服务器110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装置(第二确定)。关于对在信息处理装置与服务器110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维持,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在作出第一确定的情况和作出第二确定的情况之间进行不同类型的控制。下文将参照图5描述确定处理的示例。
接下来,参照图4,给出用于实现服务器110的功能的服务器应用400的构造的描述。服务器应用400被存储在诸如RAM 203、HDD 205或ROM 206等的存储单元中,并由CPU202执行。主数据管理单元410管理主数据401。根据来自通信控制单元420的指令,主数据管理单元410读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或对主数据401进行更新。
主数据管理单元410进行在主数据401上反映由通信控制单元420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的更新信息的处理。另外,如果通信控制单元420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的请求,则主数据管理单元410进行如下处理,创建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并向通信控制单元420通知该更新信息。由主数据管理单元410管理的主数据401被保存在诸如HDD 205、RAM 203或ROM 206等的存储单元中。
通信控制单元420控制经由网络I/F 207的通信。通信控制单元420包括控制单元421和通信处理单元422。控制单元421控制与客户端应用300的设置值同步化处理。通信处理单元422控制经由网络I/F 207的通信处理。
如果通信处理单元422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设置数据311的更新信息,则控制单元421向主数据管理单元410通知接收到的更新信息。另外,如果通信处理单元422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的请求,则控制单元421从主数据管理单元410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然后,控制单元421指示通信处理单元422将获取到的更新信息发送至客户端应用300。
通信处理单元422执行与客户端应用300的通信处理。通信处理单元422与通信处理单元322协作以执行在服务器110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处理。例如,通信处理单元422根据由TCP规定的预定过程建立或解除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给出对服务器110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之间通信连接的维持、与服务器110和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省电状态转变的转变处理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如果服务器110没有从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接收到请求服务器110保持(维持)连接的通知,则服务器110断开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请求服务器110保持连接的通知是请求服务器110进行下文描述的保活通信的通知。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作为服务器11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与作为管理目标的所有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都断开的条件下,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
另外,如果满足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则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停止发送请求服务器110保持连接的通知,并解除与服务器110的连接。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的示例包括如下条件,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预定时间内没有执行预定处理。预定处理的示例包括打印处理、扫描处理和传真处理。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服务器110保持与至少一个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则确定执行预定处理。至少一个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还包括作为被构造为与服务器110一体化的装置的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
例如,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没有使服务器功能有效的情况下,如果在没有正被执行或处于待命的作业的状态下经过预定时间并且没有接收到任何操作,则不论与服务器110的连接是否一直被保持,多功能外围装置120都向省电状态转变。
另外,例如,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还作为服务器11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在以下条件下向省电状态转变。也就是说,如果在没有正被执行或处于待命的作业的状态下经过预定时间并且没有接收到任何操作,或者如果服务器110没有一直保持与另一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则该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省电状态转变。
接下来,参照图5,描述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操作。图5中所示的处理通过由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客户端应用300来实现。
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满足预定同步化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开始图5中的流程图。例如,在客户端应用300请求服务器应用400获取主数据401的设置信息(例如,更新信息)的情况下,满足同步化开始条件。另外,例如,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设置数据311被更新的情况下,满足同步化开始条件。可以在用于对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与服务器110之间的设置值进行同步化的任何其他时间开始该流程图,并且条件的内容并不重要。
首先,在步骤S500中,控制单元321确定是否一直保持与服务器110的连接。在确定一直保持与服务器110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500中的“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550。另一方面,在确定未保持与服务器110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500中的“否”),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510。尽管可以根据例如使用HTTP中的保活机制的连接管理方法作出在步骤S500中的确定,但是确定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
在步骤S510中,控制单元321读取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此地址信息是客户端应用300与服务器应用400进行通信所要使用的通信地址。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要连接到的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由例如管理员提前登记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要连接到的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由客户端应用300作为设置数据311的一部分来管理。
接下来,在步骤S520中,使用在步骤S510中所获取的地址信息,控制单元321进行控制以建立与服务器110的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控制单元321控制通信处理单元322以执行建立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的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530中,控制单元321确定,在作为执行客户端应用300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同一装置上是否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基于在步骤S510中所获取的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控制单元321进行在步骤S530中的确定处理。
例如,如果预定值“本地主机(localhost)”被设置为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则控制单元321确定在作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同一装置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另外,例如,如果诸如本地回路地址等的预定值被设置为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则控制单元321确定在作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同一装置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例如,可以使用例如“127.0.0.1”、“::1”或“OnThisDevice(在此设备上)”来作为本地回路地址。另一方面,如果服务器110的地址信息并非预定值,则控制单元321确定服务器110被构造为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不同的装置。
作为另选方案,例如,可以通过将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客户端应用300所管理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与在步骤S510中所获取的服务器110的IP地址进行比较,来作出步骤S530中的确定。如果这些IP地址相互匹配,则控制单元321确定在作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同一装置上服务器应用400有效。另一方面,如果这些IP地址相互不匹配,则控制单元321确定服务器应用400由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不同的装置执行。
作为另选方案,例如,当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使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本身的服务器应用400的服务器功能有效时,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可以将表示服务器功能有效的信息(例如,服务器功能有效标志为开(on))存储在预定存储区域中。控制单元321可以通过确定表示控制单元321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服务器功能有效的信息是否被存储在预定存储区域中来作出在步骤S530中的确定。
在步骤S530中确定服务器110被构造为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同一装置的情况下(在步骤S530中的“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540。也就是说,根据确定结果表示在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同一装置上服务器应用400有效的事实,处理进行到步骤S540。另外,根据在步骤S530中的确定结果表示服务器110作为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不同的装置而被构造的事实(步骤S530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55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服务器110的功能有效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的处理而进行图5中的流程的情况下,在步骤S530中确定服务器110作为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相同的装置而被构造。另一方面,作为服务器110的功能无效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或120c的处理而进行图5中的流程的情况下,在步骤S530中确定服务器110作为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不同的装置而被构造。这同样适用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或120c不具有服务器110的功能(服务器应用400)的情况。
在步骤S540中,控制单元321控制通信处理单元322向服务器应用400发送同步化请求。在步骤S540中发送的同步化请求包括表示在同步化通信结束之后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将解除的信息。
此同步化通信包括如下通信处理:向服务器应用400发送获取表示主数据401更新内容的更新信息的请求,并且响应于该请求,从服务器应用400获取更新信息。另外,此同步化通信包括如下通信处理:向服务器应用400发送表示由客户端应用300管理的设置数据311的更新内容的更新信息。
另外,表示在同步化通信结束后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将解除的信息为例如“close(关闭)”,为用于进行HTTP通信的包的请求标头中的“Connection(连接)”栏的值。因此,可以将使服务器110解除连接的信息连同该同步化请求一起通知服务器110。下文中,将在同步化通信结束后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解除的通信称作“非保活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然后在步骤S540中,控制单元321将使得服务器110解除连接的信息通知服务器110。步骤S540的处理被执行,使得可以使得服务器110解除在服务器110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之间建立的连接。如果与所有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都被解除,则服务器110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如上所述,满足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所需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条件。
同样在步骤S550中,控制单元321控制通信处理单元322将同步化请求发送至服务器应用400。然而,在步骤S550中所发送的同步化请求不包括表示在同步化通信结束后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将解除的信息。在步骤S550中发送的同步化请求可以包括表示在客户端应用300与服务器应用400之间的通信连接将保持预定时间的信息。例如,控制单元321可以将“保活(keep-alive)”指定为用于HTTP通信的请求标头中的“Connection(连接)”栏中的值,并将该同步化请求通知服务器110。因此,可以将用于使服务器110保持该连接的信息连同该同步化请求一起发送至服务器110。下文中,即使同步化通信结束仍保持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的通信将被称为“保活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与服务器110不同的装置,然后在步骤S550中,控制单元321控制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服务器110通知用于使服务器110保持所建立的连接的信息。
在步骤S540和S550的处理中,服务器应用400可以仅需要确定在同步化通信结束后是否保持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例如,在步骤S550中,可以包括表示与服务器应用400的通信连接将保持预定时间的信息,并且在步骤S540中,可以不发送用于使服务器110解除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的信息。
在步骤S560中,控制单元321经由通信处理单元322接收对于该同步化请求的响应。所接收到的信息为,例如,表示从客户端应用300发送至服务器应用400的更新信息的响应被服务器应用400恰当地接收。作为另选方案,所接收到的信息为作为从客户端应用300发送的用于获取更新信息的请求的响应的、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6,描述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作为服务器110的操作。图6中所述的处理通过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服务器应用400来实现。当服务器应用400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同步化请求时,开始图6中的处理。
在步骤S610中,控制单元421执行根据经由通信处理单元422接收到的同步化请求的处理。根据同步化请求的处理为,例如,将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的更新信息反映在主数据401上的处理。作为另选方案,根据该同步化请求的处理为,例如,响应于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的获取请求而产生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的处理。控制单元421控制主数据管理单元410以执行这些处理。
在步骤S620中,控制单元421经由通信处理单元422将对于该同步化请求的响应发送至客户端应用300。此响应为,例如,表示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的更新信息被反映在主数据401上的信息。作为另选方案,此响应为例如对在步骤S610中产生的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的发送。
在步骤S630中,控制单元421确定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的同步化请求是否是用于非保活通信的请求。例如,控制单元421获取在该同步化请求的HTTP标头中的“Connection(连接)”栏中的值,并且,基于此值,确定该设置值同步化请求是否是用于非保活通信的请求。在“Connection(连接)”栏中的值为“close(关闭)”的情况下,确定该设置值同步化请求是用于非保活通信的请求(在步骤S630中的“是”),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640。在“Connection(连接)”栏中的值是除“close(关闭)”以外的值的情况或“Connection(连接)”栏不存在的情况下,确定该设置值同步化请求不是用于非保活通信的请求(在步骤S630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650。
在步骤S640中,控制单元421指示通信处理单元422进行解除客户端应用300与服务器应用400之间建立的连接的处理。在接收到此指令时,通信处理单元422执行解除对应连接的处理,图6所示的流程结束。
在步骤S650中,控制单元421保持客户端应用300与服务器应用400之间建立的连接,图6所示流程结束。
根据这样的构造,即使在信息处理装置同时具有服务器功能和客户端功能的情况下,仍可以解除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另外,即使在信息处理装置同时具有服务器功能和客户端功能的情况下,仍可以解除通信连接并向省电状态转变。
也就是说,每当同步化通信结束时,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解除与服务器110的连接。另外,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和120c中的各个中满足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的情况下,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或120c解除与服务器110的连接。因此,可以实现服务器110与作为由服务器110管理的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120b和120c中的任何一个均不建立连接的状态。
在服务器110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120b和120c中的任何一个均不建立连接的情况下,然后,如上所述,被构造为与服务器110一体化的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可以向省电状态转变。
因此,可以解决常规技术的以下问题,与被构造为与服务器一体化的装置的客户端的连接无法被断开,并且被构造为一体化装置的服务器和客户端无法向省电状态转变。因此,可以构建能够用较少电力来运作的同步化系统。
另外,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没有被构造为与服务器110一体化的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和120c可以进行与服务器110的保活通信。因此,从第二次发送同步化请求起,没有必要每次在作出同步化请求的时候建立与服务器110的连接。因此,可以快速地执行同步化处理。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执行客户端应用300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同一装置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的情况下,客户端应用300请求非保活同步化通信。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示例,即使在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同一装置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仍根据作为用于发送同步化请求的触发动作的操作类型来切换是请求非保活同步化通信还是请求保活同步化通信。作为用于发送同步化请求的触发动作的操作类型的示例包括轮询处理或由用户为改变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设置而执行的预定处理。所给出的描述基于如下假设:如果作为用于发送同步化请求的触发动作的操作被执行,则满足上述同步化开始条件。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不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相似的部分,这里仅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不同的部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客户端应用300的通信处理单元322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应用400作出同步化请求。此同步化请求为获取主数据401更新信息的请求。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是表示在客户端应用300上一次接收到主数据401的设置信息(例如更新信息)的时间之后进行的主数据401的更新的内容的信息。通信处理单元322向服务器应用400发送同步化请求,该同步化请求包括客户端应用300的识别信息以及表示上一次获取主数据401的设置信息的时间的时间信息。在以下描述中,将按顺序发送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的请求的处理称作“轮询处理”,具体来说,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获取请求的处理被称作“规则轮询处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客户端应用300执行规则轮询处理的示例。作为另选方案,客户端应用300可以不按规则间隔来进行轮询处理。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的登录处理的执行,通信处理单元322发送获取主数据401的更新信息的请求。另外,如果用户对操作单元220进行操作以更新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设置(设置数据311),则通信处理单元322将表示更新内容的更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应用400。此更新信息的发送对应于请求服务器应用400使用该更新信息而更新主数据401的同步化请求。
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客户端应用300的操作。图7所示处理通过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客户端应用300来实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5描述的处理由与图5中相同的步骤号码来标出,因而不在这里描述。
与图5相似,在满足预定同步化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开始图7中所示流程图。例如,在客户端应用300请求服务器应用400获取主数据401的设置信息(例如更新信息)的情况下,满足同步化开始条件。另外,例如,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设置数据311被更新的情况下,满足同步化开始条件。可以在用于对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与服务器110之间的设置值进行同步化的任何其他时刻开始该流程图,条件的内容并不重要。
如果在步骤S530中确定在控制单元321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存在作为连接目的地的服务器110(步骤S530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01。
在步骤S701中,控制单元321确定作为用于开始图7所示处理的触发动作的操作类型是否为轮询处理。作为确定结果,在操作类型为轮询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701中的“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540。另一方面,在操作类型不是轮询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701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550。其他处理的内容与参照图5所描述的对应内容相似。
在上述过程中,在确定由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所执行的处理为用于向服务器110通知更新信息的通知处理的情况下以及在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为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的情况下,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服务器110通知用于使服务器110保持连接的信息。另外,在确定由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执行的处理为用于获取更新信息的获取处理的情况下以及在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为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的情况下,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服务器110通知用于使服务器110解除该连接的信息。
处理通过这样的过程执行,使得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背景下只有要执行的通信处理(例如,轮询处理等)被执行的情形下,解除与服务器应用400的连接。因此,出于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原因相似的原因,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可以向省电状态转变。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在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和服务器110被构造为一体化装置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对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用户操作触发开始同步化处理,则仍保持该连接。该连接的维持消除了每当执行单个同步化处理时构建与服务器110的连接的需要。因此,可以快速地执行该同步化处理。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在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和服务器110被构造为一体化装置的情况下,在根据对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用户操作而开始同步化处理的情况下,则仍可以快速地执行同步化处理。因此,用户可以快速地进行该操作。这可以改善用户的便利性。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服务器110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用于保活通信的请求,如果该请求来自于在服务器110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进行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则服务器110仍解除该连接。另外,通过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这种构造,被构造为与服务器110一体化的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可以向省电状态转变。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不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相似的部分,这里仅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不同的部分。
参照图4描述的服务器应用400的控制单元421进行确定作出同步化请求的客户端应用300是否是控制单元421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进行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的处理。
参照图8,给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客户端应用300所进行的通信处理的过程的描述。图8中所示的处理通过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客户端应用300来实现。在以下描述中,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5描述的相似的处理由与图5中相似的步骤号码来标出。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5描述的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530和S540的处理未被执行。在执行步骤S520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321接下来执行步骤S550的处理。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发生满足同步化条件的操作的情况下,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总是向服务器110发送请求保活通信的同步化请求。
接下来,参照图9,给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服务器110的服务器应用400进行的通信处理的过程的描述。图9中所示的处理通过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服务器应用400来实现。当服务器应用400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同步化请求时,开始图9中的处理。在以下描述中,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6描述的处理相似的处理由与图6中相同的步骤号码来标出。
在服务器应用400在步骤S620中发送对于从客户端应用300获取的同步化请求的响应之后,服务器应用400执行步骤S910的处理。
在步骤S910中,控制单元421确定作为同步化请求的请求源的客户端应用300是否是控制单元421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也就是说,在步骤S910中,控制单元421确定控制单元421是否从作为被构造为与服务器110一体化的装置的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接收到该同步化请求。
此确定可以通过例如将在该同步化请求中所包括的“Host(主机)”标头栏的值与事先设置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IP地址信息进行比较来进行。如果“Host(主机)”标头栏的值和IP地址信息彼此匹配,则控制单元421确定作为同步化请求的请求源的客户端应用300是在控制单元421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另一方面,如果“Host(主机)”标头栏的值和IP地址信息彼此不同,则控制单元421确定作为该同步化请求的请求源的客户端应用300是在另一装置上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该确定方法不限于此,不受特别限制。
作为确定结果,如果作为该同步化请求的请求源的客户端应用300通过控制单元421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来执行(步骤S910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40。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该同步化请求的请求源的客户端应用300被另一装置执行(步骤S910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30。
例如,如果该同步化请求接收自服务器110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的客户端应用300,那么在步骤S910中该确定为“是”,并且控制单元421执行步骤S640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该同步化请求接收自作为与服务器110不同的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b或120c的客户端应用300,则在步骤S910中该确定为“否”,并且控制单元421执行步骤S630的处理。其他处理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处理相似,因此在这里不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如果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则服务器110解除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建立的连接。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用于保活通信的请求接收自客户端应用300,则服务器110在该请求来自服务器110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所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的情况下,仍解除该连接。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服务器110可以断开与由服务器110管理的所有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因此,服务器110变得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因此,被构造为与服务器110一体化的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a可以向省电状态转变。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如下示例,即使服务器110保持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连接,也使得服务器110能够在预定情况下向省电状态转变。也就是说,如果一直保持连接的应用仅是在操作服务器110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上操作的客户端应用,则使得服务器110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不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相似的部分,这里仅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不同的部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由通信处理单元422建立的连接的管理状态,服务器应用400的控制单元421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否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中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客户端应用300的控制单元321执行向服务器应用400询问关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否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处理。
参照图10,给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由服务器应用400执行的处理的描述。在服务器应用400从客户端应用300接收到关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否能向省电状态转变的询问的情况下,开始图10中的处理。图10中所示的处理通过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服务器应用400来实现。
首先,在步骤S1010中,控制单元421获取由控制单元421当前管理的连接的信息。连接的信息为,例如,至少包括套接字信息(其为IP地址和端口号码的组合)以及表示维持或解除的状态信息的信息。当与客户端应用300的连接被建立时,通信连接的信息被保持在RAM 203或HDD 205中。
在步骤S1020中,基于所保持的连接的信息,控制单元421确定是否仅存在表示在同一装置上操作的客户端应用300的连接。
作为确定结果,在仅存在表示客户端应用300在同一装置上操作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020中的“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030。在步骤S1030中,控制单元421保持表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信息。然后,此流程结束。
另一方面,在存在表示客户端应用300不是在同一装置的装置上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20中的“否”),处理进行到S1040。在步骤S1040中,控制单元421保持表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不能向省电状态转变的信息。然后,此流程结束。
如果控制单元421保持表示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的信息或者如果满足任何其他转变条件,则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省电状态转变。如上所述,如果确定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是与服务器110以一体化方式构造的装置,以及如果服务器110建立仅与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的通信连接,则确定处理如下。也就是说,确定被构造为同一装置的服务器110和多功能外围装置120能够向省电状态转变。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在存在由服务器110一直保持的连接的情况下,只有在该连接为仅与服务器110所操作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所执行的客户端应用300的连接的情况下,才可以控制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向省电状态转变。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与执行客户端应用300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同一装置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的情况下,客户端应用300请求非保活同步化通信。
与此相对照,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在与多功能外围装置120同一装置上使服务器应用400有效,只有在需要连续地执行关于多个同步化请求的情况下,在该多个同步化请求的执行期间才请求保活同步化通信。因此,可以快速地执行同步化处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要连续执行的一组多个同步化请求被称作“同步化作业”。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不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相似的部分,这里仅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不同的部分。
参照图11,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客户端应用300的软件构造。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320具有强制保活标志1101。强制保活标志1101由控制单元321根据要从控制单元321经由通信处理单元322发送至服务器应用400的同步化请求的内容来设置,并在通信被执行时由通信处理单元322加以引用。根据被引用的强制保活标志1101的值,通信处理单元322进行如下切换,向服务器应用400发送保活同步化请求还是发送非保活同步化请求。强制保活标志1101被存储在HDD 205、ROM 206以及RAM 203中的任一者中。
参照图12,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客户端应用300的操作。图12所示的处理通过CPU 202执行从HDD 205或ROM 206读取的客户端应用来实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照图5描述的处理由与在图5中相同的步骤号码来标出,这里不进行描述。
在满足预定同步化作业开始条件的情况下,开始图12中的流程图。预定同步化作业开始条件的示例包括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使服务器110中保持的主数据401与设置数据311首次同步化的情况以及多功能外围装置120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使设置数据311与主数据401强制同步化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为了将设置数据311与主数据401同步化,连续地执行针对主数据401中所包括的多个数据的同步化请求。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控制单元321通过将多个同步化请求作为单个同步化作业集中处理,经由通信处理单元322执行与服务器应用400的同步化通信。然而,预定的同步化作业开始条件不需要是这些示例中的任何一个,并且条件的内容并不重要。
在步骤S1210中,控制单元321确定要执行的同步化通信是否是基于上述同步化作业开始条件而开始的同步化作业。作为确定结果,在要执行的同步化通信是基于同步化作业开始条件而开始的同步化作业的情况下(步骤S1210中的“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220。如果不是(步骤S1210中的“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30。在步骤S1220,控制单元321将强制保活标志1101设置为开,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1230。在步骤S1230中,控制单元321读取在同步化作业中所包括的并且尚未被执行的单个同步化请求,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500。如果在步骤S500中确定为“否”,则然后在步骤S1240中,通信处理单元322获取强制保活标志1101的值并且确定该标志是否为开。如果该标志为开(步骤S1240中的“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50。在步骤S550中,通信处理单元322将包括保活通信请求的同步化请求发送至服务器应用400并向控制单元321通知此发送。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250。在步骤S1250中,控制单元321确定该同步化作业是否包括尚未被执行的同步化请求。作为确定结果,在包括尚未被执行的同步化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250中的“是”),处理进行到步骤S1230。在不包括尚未被执行的同步化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260中的“否”),处理进行到步骤S1260。在步骤S1260中,控制单元321确定同步化作业完成。然后,控制断开321将强制保活标志1101设置为关(off),此流程结束。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在作为客户端的多功能外围装置120与服务器110被构造为一体化装置,并且执行涉及多个连续通信的同步化处理的情况下,仍可以快速地执行该处理。
其他实施例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客户端应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部,其用于建立使客户端应用能够与服务器应用通信的通信连接;以及
确定部,其用于确定服务器应用是否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
其中,关于保持所述通信连接,所述通信控制部还被构造为: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与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未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之间进行不同类型的控制,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下,并且如果满足信息处理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则关闭由所述通信控制部建立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部被构造为进行控制,以在确定服务器应用未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下,保持由所述通信控制部建立的通信连接。
3.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客户端应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部,其用于建立使客户端应用能够与服务器应用通信的通信连接;
确定部,其用于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是否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以及
通知部,其用于根据所述确定部的确定结果,向所述服务器应用通知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保持由所述通信控制部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信息或者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关闭由所述通信控制部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信息,
其中,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下,并且如果满足信息处理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则所述通知部被构造为向所述服务器应用通知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关闭由所述通信控制部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未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被构造为向所述服务器应用通知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保持由所述通信控制部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管理部,其用于管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设置信息,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部被构造为建立通信连接,以至少执行以下处理中的任一处理,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应用通知表示由所述管理部管理的设置信息的更新内容的第一更新信息的通知处理、以及用于从所述服务器应用获取表示由所述服务器应用管理的设置信息的更新内容的第二更新信息的获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其用于存储由与所述服务器应用通信的所述客户端应用使用的地址,
其中,在所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地址是预定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确定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并且在所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地址不是预定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确定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未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通知部被构造为,将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保持通信连接的信息,连同获取所述第二更新信息的请求一起或连同所述第一更新信息一起通知给所述服务器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通知部被构造为,将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关闭通信连接的信息,连同获取所述第二更新信息的请求一起或连同所述第一更新信息一起通知给所述服务器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和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其用于存储由与所述服务器应用通信的所述客户端应用使用的地址,
其中,在所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地址是预定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确定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并且在所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地址不是预定地址的情况下,所述确定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未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
1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客户端应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建立使客户端应用能够与服务器应用通信的通信连接;
确定服务器应用是否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以及
关于保持所述通信连接,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与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未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之间进行不同类型的控制,以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下,并且如果满足信息处理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则关闭所述通信连接。
1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客户端应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建立使客户端应用能够与服务器应用通信的通信连接;
确定服务器应用是否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以及
根据确定结果,向所述服务器应用通知,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保持所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信息、或者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关闭所建立的通信连接的信息,
其中,在确定所述服务器应用包括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情况下,并且如果满足信息处理装置向省电状态转变的条件,则向所述服务器应用通知用于使所述服务器应用关闭通信连接的信息。
CN201710200008.6A 2016-03-31 2017-03-30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277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4885.7A CN113542425B (zh) 2016-03-31 2017-03-30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2593 2016-03-31
JP2016-072593 2016-03-31
JP2017010751A JP6794281B2 (ja) 2016-03-31 2017-01-24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10751 2017-01-2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4885.7A Division CN113542425B (zh) 2016-03-31 2017-03-30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099A CN107277099A (zh) 2017-10-20
CN107277099B true CN107277099B (zh) 2021-07-23

Family

ID=6004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4885.7A Active CN113542425B (zh) 2016-03-31 2017-03-30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710200008.6A Active CN107277099B (zh) 2016-03-31 2017-03-30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4885.7A Active CN113542425B (zh) 2016-03-31 2017-03-30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94281B2 (zh)
KR (2) KR102115488B1 (zh)
CN (2) CN1135424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4602B2 (ja) * 2018-05-23 2022-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プログラム
JP7309422B2 (ja) * 2019-04-08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142A (zh) * 2009-02-18 2010-08-18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79182A (zh) * 2009-04-09 2013-09-04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3945081A (zh) * 2013-01-18 2014-07-2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035649A (ja) * 2014-08-01 2016-03-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8637B2 (ja) * 2003-08-05 2009-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多機能複合機、サーバ、環境負荷低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19989B2 (en) * 2006-02-21 2012-11-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does not have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driver software
US8965954B2 (en) * 2008-10-21 2015-02-24 Google Inc. Always ready client/server data synchronization
JP5521511B2 (ja) * 2009-11-27 2014-06-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JP5701041B2 (ja) * 2010-12-15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143550B2 (en) * 2012-12-01 2015-09-22 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 Graceful degradation of websocket connections to nonpersistent HTTP-based communications
JP6243654B2 (ja) * 2013-08-05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79078B1 (ja) * 2014-02-04 2015-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保存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64866B2 (ja) * 2014-03-27 2018-08-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142A (zh) * 2009-02-18 2010-08-18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79182A (zh) * 2009-04-09 2013-09-04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3945081A (zh) * 2013-01-18 2014-07-2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035649A (ja) * 2014-08-01 2016-03-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38041B1 (ko) 2020-07-27
KR20200059205A (ko) 2020-05-28
JP6794281B2 (ja) 2020-12-02
CN107277099A (zh) 2017-10-20
CN113542425A (zh) 2021-10-22
CN113542425B (zh) 2024-04-02
KR102115488B1 (ko) 2020-05-26
KR20170113382A (ko) 2017-10-12
JP2017188076A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372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lient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8937730B2 (en) Syst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er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63944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印刷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17266B2 (ja) 機器、情報処理端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04786B2 (ja) 印刷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86833B2 (en) System that outputs status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a status of a device
JP62048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138041B1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US2017025752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in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10716700B (zh) 打印服务器、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EP3226104B1 (en) Efficient transition to power saving mode respecting connection state with server
US10397439B2 (en) Server system transmitting job to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erver system
JP2016020034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1756867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016579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20230418532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4170424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ジョブ管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84209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1113795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6436208B2 (ja) 機器、情報処理端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78813B2 (ja) 印刷装置と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36076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65196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33438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7049711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