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3730A - 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3730A
CN107223730A CN201710619638.7A CN201710619638A CN107223730A CN 107223730 A CN107223730 A CN 107223730A CN 201710619638 A CN201710619638 A CN 201710619638A CN 107223730 A CN107223730 A CN 107223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f
fruit flavor
white tea
flavor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96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3730B (zh
Inventor
黄燕珍
林裕其
谢长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BAIMASHAN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BAIMASHAN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BAIMASHAN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BAIMASHAN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96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23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23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3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3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3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茶树鲜叶片100‑120份、荷叶8‑10份、山楂7‑8份、罗汉果5‑10份、鱼腥草5‑10份、纤维素酶溶液0.2‑0.3份、果胶酶溶液0.1‑0.2份、苹果20‑30份、薄荷叶5‑7份。该发明克服了现有白茶功效单一的缺点,其原料搭配合理,具有果香味浓郁,且有消暑保健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应用在白茶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其是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现在消费者对茶叶口味的需求渐渐多样化,白茶因其口味清淡,且功效单一,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果香浓郁、留香持久、原料搭配合理且具有清凉、解暑、防感冒的保健效果的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己成为当务之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白茶功效单一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其原料搭配合理,具有果香味浓郁、留香持久,且有清凉、解暑的保健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1%,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2%。
本申请的果香味白茶在原有单一白茶原料的基础上添加了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并搭配以优选配比,可达到清凉解暑、止咳、解表的功效,通过在加工中添加纤维素酶溶液、果胶酶溶液,先采用酶类对萎凋的茶树叶片进行处理后再配合用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混合萃取液,经保温、烘干、烘焙后制得果香味白茶。其大大改良了白茶功效单一的缺点,使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采用苹果、薄荷叶改良了白茶口味单一、清淡的缺点,使得制备的白茶果香浓郁、留香持久。
所述原料还包括金银花12-15份。
原料添加金银花与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复配可以进一步提升制备的白茶的防感冒功效。
所述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上述优选的果香味白茶的各原料用量比例可以使得制备出的白茶兼具最优的保健功效和果香味。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0-25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2-3h,如此交替重复2-3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5-35℃保温2-3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0-28℃保温5-6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1-2cm的厚层,于110-120℃烘干10-15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80-90℃烘干2-3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2-3cm的厚层,于90-95℃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所述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本申请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通过在萎凋的茶树叶片上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保温对其进行处理,再喷洒上超临界CO2萃取的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所得的混合萃取液保温,之后再进行烘干、烘焙工序,使得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能有效与果香味白茶良好复配,且能降低物料的气味,同时加入苹果、薄荷叶一起烘干,且将回收到的芳香类物质液体在烘培阶段加入,大大提升了白茶的果香浓郁且留香持久,用该法可得到具备保健功效的果香味白茶。拣剔步骤剔除苹果、薄荷叶渣可以提升白茶观感。
所述步骤①还包括将金银花清洗晾干备用,所述步骤②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将金银花加入混合物中一起进行萃取。
金银花能与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复配,整体提升白茶的保健效果。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还包括设置在拣剔步骤之后的称重包装步骤,该步骤为趁热将制备好的果香味白茶倒入包装内,边倒边摇,用手压实,装好后立即封口。
该包装法能最大限度避免白茶叶片破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果香味白茶同时具备果香浓郁、留香持久的特点和保健功效;
2)该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可使得白茶既能与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金银花良好复配,且能保证其果香纯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金银花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和金银花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0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2.5h,如此交替重复3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5℃保温3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0℃保温6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1cm的厚层,于120℃烘干10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90℃烘干2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3cm的厚层,于90℃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所述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⑧称重包装:趁热将制备好的果香味白茶倒入包装内,边倒边摇,用手压实,装好后立即封口。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8%,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金银花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和金银花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2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2h,如此交替重复2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33℃保温2.5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6℃保温5.5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1.5cm的厚层,于115℃烘干12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85℃烘干2.5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2.5cm的厚层,于92℃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⑧称重包装:趁热将制备好的果香味白茶倒入包装内,边倒边摇,用手压实,装好后立即封口。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5%。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金银花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和金银花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5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3h,如此交替重复2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35℃保温2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8℃保温5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2cm的厚层,于110℃烘干15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80℃烘干3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2cm的厚层,于90℃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⑧称重包装:趁热将制备好的果香味白茶倒入包装内,边倒边摇,用手压实,装好后立即封口。
实施例4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6%,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5%。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2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2.5h,如此交替重复2.5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30℃保温2.5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5℃保温5.5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1.5cm的厚层,于115℃烘干12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85℃烘干2.5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2.5cm的厚层,于92℃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0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2h,如此交替重复3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5℃保温3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0℃保温6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1cm的厚层,于120℃烘干10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90℃烘干2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3cm的厚层,于90℃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实施例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果香味白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
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5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3h,如此交替重复2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35℃保温2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8℃保温5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2cm的厚层,于110℃烘干15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80℃烘干3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2cm的厚层,于95℃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本申请的果香味白茶具有浓郁的苹果以及薄荷的清香,同时具备了荷叶、山楂、罗汉果、鱼腥草、金银花的复配功效,清凉、解暑、解表防感冒,整体较现有白茶而言口味更丰富、功效更多样。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果香味白茶及其制备工艺可选因素较多,可以设计出多种实施例,因此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为了具体的描述本发明,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选择以下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果香味白茶,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1%,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香味白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金银花12-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香味白茶,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原料包括:
其中,纤维素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果胶酶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序进行的步骤:
①原料预处理:将茶树鲜叶片、苹果、薄荷叶、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清洗晾干,将苹果、山楂去核后与薄荷叶、荷叶、罗汉果和鱼腥草分别切碎备用;
②超临界CO2萃取:将步骤①切碎获得的荷叶、山楂、罗汉果和鱼腥草混合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混合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混合萃取液;
③萎凋:于早晨、傍晚或日照辐射不强烈时,将茶树鲜叶片放于室外光照20-25min,之后移入室内进行萎凋2-3h,如此交替重复2-3次,得到萎凋后的茶树叶片;
④喷洒及保温:向步骤③获得的萎凋后的茶树叶片上先喷洒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5-35℃保温2-3h,之后再向该茶树叶片上喷洒混合萃取液与该茶树叶片混匀,于20-28℃保温5-6h;
⑤烘干与回收:向步骤④所得的茶树叶片中加入苹果和薄荷叶混合,堆叠成厚度为1-2cm的厚层,于110-120℃烘干10-15min,之后取出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再于80-90℃烘干2-3h,取出后摊放均匀冷却至室温,获得混合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收集挥发的气体,并从该气体中提炼并冷凝得到芳香类物质液体;
⑥烘焙:向步骤⑤所得的混合物料中喷洒入所述芳香类物质液体混匀,将该混合物料铺成2-3cm的厚层,于90-95℃烘焙使混合物料的含水量≤5%,即得果香味白茶;
⑦拣剔:剔除所述果香味白茶中的苹果、薄荷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还包括将金银花清洗晾干备用,所述步骤②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将金银花加入混合物中一起进行萃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拣剔步骤之后的称重包装步骤,该步骤为趁热将制备好的果香味白茶倒入包装内,边倒边摇,用手压实,装好后立即封口。
CN201710619638.7A 2017-07-26 2017-07-26 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 Active CN107223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9638.7A CN107223730B (zh) 2017-07-26 2017-07-26 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9638.7A CN107223730B (zh) 2017-07-26 2017-07-26 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3730A true CN107223730A (zh) 2017-10-03
CN107223730B CN107223730B (zh) 2019-08-27

Family

ID=59957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9638.7A Active CN107223730B (zh) 2017-07-26 2017-07-26 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373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368A (zh) * 2020-04-13 2020-06-30 朱文伟 陈年保健老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2167388A (zh) * 2020-11-09 2021-01-05 金寨县安惠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寨篮茶发酵方法
CN114343029A (zh) * 2022-02-11 2022-04-15 政和县天下一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果香白茶及其制作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6002A (zh) * 2009-12-25 2010-06-02 袁勇 一种荷叶保健饮料
CN104146099A (zh) * 2014-08-29 2014-11-19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苹果香味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60224A (zh) * 2016-08-22 2017-01-04 操长安 一种保健白茶及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6002A (zh) * 2009-12-25 2010-06-02 袁勇 一种荷叶保健饮料
CN104146099A (zh) * 2014-08-29 2014-11-19 哈尔滨灵丹鸿运茶品有限公司 苹果香味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60224A (zh) * 2016-08-22 2017-01-04 操长安 一种保健白茶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368A (zh) * 2020-04-13 2020-06-30 朱文伟 陈年保健老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2167388A (zh) * 2020-11-09 2021-01-05 金寨县安惠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金寨篮茶发酵方法
CN114343029A (zh) * 2022-02-11 2022-04-15 政和县天下一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果香白茶及其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3730B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6822B (zh) 一种针形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4431124B (zh) 一种复配桑叶茯砖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94764B (zh) 一种铁皮石斛花红茶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4921B (zh) 一种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31804B (zh) 一种青茶的加工方法
CN107223730B (zh) 果香味白茶的制备工艺
CN103355632B (zh) 土家水豆豉的加工方法
CN104782804A (zh) 一种凌云白毫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03918816A (zh) 一种天柱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9122973A (zh) 一种陈皮白茶茶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5895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1772016B (zh) 一种沉香茶粉及制备方法
CN110313527A (zh) 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
CN106538742A (zh) 一种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365883A (zh) 一种光伏绿茶的加工方法
KR100615666B1 (ko) 차나무꽃의 가공방법
CN114617176A (zh) 一种沉香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4222392A (zh) 有机米兰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7535631B (zh) 一种金花乌龙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0524A (zh) 一种高原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9566813A (zh) 一种富硒桑叶茶的种植加工方法
CN105360499A (zh) 一种火龙果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6284A (zh) 一种花香白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2920778A (zh) 一种仙草的采收与初加工方法
CN108294057A (zh) 一种植物源果蔬通用杀虫剂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