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7867A -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7867A
CN107207867A CN201580070991.3A CN201580070991A CN107207867A CN 107207867 A CN107207867 A CN 107207867A CN 201580070991 A CN201580070991 A CN 201580070991A CN 107207867 A CN107207867 A CN 107207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plastic resin
resin
lignin
acetic acid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9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寺明夫
大桥康典
周霖
山本麻衣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ima Chemical Inc
Lion Idemitsu Composites Co Ltd
Idemitsu Fine Composi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P Corp
Harima Chem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P Corp, Harima Chemical Inc filed Critical CAL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07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7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7/00Compositions of lignin-contain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包含A)热塑性树脂99~50质量%及(B)乙酸木质素50~1质量%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Description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电子制品、信息通信设备、OA设备、机械、汽车、工业材料、建材领域等中有用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更具体而言,涉及适于用作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背景技术
聚烯烃等塑料在用于电气制品或OA设备、电机电子制品中时,需要进行阻燃化,一般而言需要配合很多溴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等来自于石油的化合物。此外随着近年来的环境意识的提高,希望有耐久性优异的材料或来自于生物质的原料。
但是,来自于生物质的原料例如像在生物乙醇的制造中变得特别明显那样,经常使用淀粉、糖等与粮食产生竞争的原料,由此被指出有导致粮食价格的上升、粮食生产的减少等问题。
因而,目前关注度特别高的是由不会与粮食产生竞争的纤维素系生物质来制造原料的技术。
向热塑性树脂中配合作为来自于纤维素系生物质的原料的木质素化合物的技术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但是,木质素广泛地使用普通的木质素,没有由木质素配合带来的阻燃化的记载。另外,普通的木质素不会热熔融,在配合到树脂中时,会作为凝聚物存在,因此会有使机械物性、成形体的外观降低的情况。另外,虽然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乙酸木质素,然而是作为木质素化合物罗列的各种普通的木质素当中的一种,在实施例中也没有使用乙酸木质素,没有确定出有效的乙酸木质素。
专利文献2中,公开过由(a)木质素类35~65重量%及(b)热塑性树脂65~35重量%构成的含木质素类的树脂组合物,记载过可以使用将木片用乙酸、以及盐酸进行高温蒸煮而得的“乙酸蒸解木质素”的内容。然而,虽然记载有使用了硫酸盐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的例子,然而没有记载过使用了可溶于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木质素的例子。
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木质素衍生物中具备利用化学修饰导入的反应活性官能团的木质素衍生物”,然而对于乙酸木质素没有记载,当然没有记载将其配合到热塑性树脂中的树脂组合物。
另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过通过使用特定的木质素来提高树脂的流动性和阻燃性的技术。然而,该特定的木质素虽然会提高在树脂中的分散性,然而也有热熔融特性不充分的情况,在像聚烯烃那样与木质素的亲和性低的树脂中的分散性差。由于分散性差,因此会有产生外观不良、拉伸特性降低等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2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61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63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55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阻燃性高、成形体的外观、耐热老化性、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特定量的热塑性树脂和特定的木质素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物质: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热塑性树脂99~50质量%及(B)乙酸木质素50~1质量%;
<2>根据上述<1>中记载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乙酸木质素为具有热熔融性的乙酸木质素;
<3>根据上述<1>或<2>中记载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A)热塑性树脂为选自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包含所述(A)热塑性树脂95~70质量%及所述(B)乙酸木质素30~5质量%;以及
<5>一种成形体,是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
发明效果
乙酸木质素在热塑性树脂中分散性极为良好,阻燃性提高效果也高。因此,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形外观、耐热老化性、耐候性优异,也能够用于壳体等需要外观良好的制品或室外的利用。另外,由于分散性良好,因此也可以适用于薄的膜等。此外,由于使用作为来自于生物质且属于非可食材料的木质素,因此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不会与粮食产生竞争、且环境负担物质的减少等环境特性高的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热塑性树脂99~50质量%及(B)乙酸木质素50~1质量%。
而且,本说明书中,有时将“(A)热塑性树脂”称作“成分(A)”,将“(B)乙酸木质素”称作“成分(B)”。另外,本说明书中,视为优选的规定可以任意地采用,更优选为优选的规定之间的组合。
<成分(A):热塑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优选为选自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
(1)聚烯烃系树脂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主要可以举出以下的树脂。
(1-1)聚丙烯系树脂
可以用选自丙烯的均聚物、以及以丙烯作为主成分的共聚物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来构成。
作为丙烯的均聚物,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从使之轻量并且成形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23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200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此外从树脂组合物的刚性或抗冲击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23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2~60g/10分钟。
作为以丙烯作为主成分的共聚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丙烯与丙烯以外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与丙烯以外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嵌段共聚物等。在以丙烯作为主成分的共聚物当中,从获得轻量并且成形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的观点考虑,优选23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200g/10分钟的丙烯共聚物。此外从树脂组合物的刚性或抗冲击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23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2~60g/10分钟。
作为丙烯以外的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以及1-二十烯等。
(1-2)聚乙烯系树脂
可以用选自乙烯的均聚物、以及以乙烯作为主成分的共聚物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来构成。
作为乙烯的均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然而从使之轻量并且成形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密度为0.910~0.965g/cm3、19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1~200g/10分钟的乙烯均聚物。如果19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在范围内,则没有在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及成形体的表面外观方面产生不佳状况的危险,更优选为0.01~60g/10分钟。
作为以乙烯作为主成分的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与乙烯以外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乙烯与乙烯以外的α-烯烃的嵌段共聚物。在以乙烯作为主成分的共聚物当中,从获得轻量并且成形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的观点考虑,优选19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1~200g/10分钟的乙烯共聚物。另外,如果190℃(2.16kg)下的熔体流动速率在范围内,则没有在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及成形体的表面外观方面产生不佳状况的危险,更优选为0.01~60g/10分钟。
作为乙烯以外的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以及1-二十烯等。
作为市售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举出Prime Polymer(株)制的聚丙烯系树脂“Prime Polypro”、“Polyfine”、“Prime TPO”的各系列(例如、产品编号:J-700GP、J-966HP)、Prime Polymer(株)制的各种聚乙烯树脂“HI-ZEX”、“NEO-ZEX”、“ULTZEX”、“MORETEC”、“Evolue”的各系列(例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产品编号:2200J)、以及Tosoh(株)制的低密度聚乙烯“Petrocene”系列(例如产品编号:Petrocene190)等。
(2)聚苯乙烯系树脂
聚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聚(对甲基苯乙烯)、聚(间甲基苯乙烯)、聚(对叔丁基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间氯苯乙烯)、聚(对氟苯乙烯)、氢化聚苯乙烯及包含这些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等。这些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市售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举出PS Japan(株)制、“PSJ-POLYSTYRENE”系列(例如产品编号:H8672)、东洋苯乙烯(株)制、“Toyo Styrol”系列等。
(3)聚酯树脂
多元醇-聚羧酸型聚酯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对苯二甲酸与1,3-丙二醇或1,4-丁二醇的共聚物、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或聚乳酸的共聚树脂等。这些聚酯树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或聚乳酸的共聚树脂可以如下得到,即,当使乳酸或乳酸与其以外的羟基羧酸加热脱水聚合时,就可以得到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或其共聚物,将其再在减压下加热分解,由此可以得到作为乳酸或其共聚物的环状二聚物的丙交酯,然后使丙交酯在金属盐等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可以得到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或聚乳酸的共聚树脂。
作为市售的多元醇-聚羧酸型聚酯树脂,可以举出三井化学(株)制、“MITSUIPETTM”系列(例如产品编号:MITSUI J125)或东洋纺(株)制“Bylon”系列等。
作为市售的包含聚乳酸树脂和/或聚乳酸的共聚树脂,可以举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分有限公司(Zhejiang Hisun Biomaterials Co.,Ltd)制的结晶性聚乳酸树脂(“REVODE”系列、L体/D体比=100/0~85/5、例如产品编号:REVODE 101)或MITSUI化学(株)制的作为聚乳酸树脂(对植物淀粉进行乳酸发酵而制造)的“Laycea”系列等。
(4)聚酰胺树脂
聚酰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物、二胺与二元酸的缩聚物、ω-氨基酸的缩聚物等。这些聚酰胺树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市售的聚酰胺树脂,可以举出Toray(株)制的作为Nylon6、Nylon66的“Amilan”系列(例如产品编号:CM1017)、旭化成(株)制的作为聚酰胺66树脂的“Leona”系列及帝人(株)的“n-Nylon”、“n,m-Nylon”系列等。
(5)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成分(A)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是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也可以是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然而从与成分(B)的亲和性的观点及抗冲击性和耐热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通常可以使用利用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的反应制造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相比,耐热性、阻燃性及抗冲击性良好,因此可以作为树脂组合物的主成分。
另外,在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为芳香族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或使用包含芳香族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树脂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阻燃性及低温下的抗冲击性。从阻燃性的方面考虑,更优选构成该共聚物的聚有机硅氧烷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作为市售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举出出光兴产(株)制的“TAFLON”系列、帝人(株)制的“Panlite”系列等。
所述成分(A)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将具有相容性的树脂适当地混合后使用。例如,如果向一般被认为流动性差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适量混合聚酯树脂,流动性就得到改善。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1)~(5)中记载的热塑性树脂以外,还适量混合与它们具有相容性的其他热塑性树脂,例如AS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合物等。
<成分(B):乙酸木质素>
所谓“乙酸木质素”,是指向木质素骨架的一部分导入了来自于乙酸的基团(乙酰化)的木质素。
对于乙酸木质素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将成为木质素的原料的植物材料(例如针叶树、阔叶树、稻科植物等)使用乙酸进行蒸解,由此可以作为浆粕废液得到乙酸木质素。
作为使用了乙酸的蒸解方法,例如将成为木质素的原料的植物材料与乙酸及无机酸(例如盐酸、硫酸等)混合并使之反应。
对于乙酸的配合比例,相对于成为木质素的原料的植物材料100质量份,乙酸(100%换算)例如为500质量份以上,优选为900质量份以上,例如为3000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5000质量份以下。
另外,对于无机酸的配合比例,相对于成为木质素的原料的植物材料100质量份,无机酸(100%换算)例如为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例如为1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
另外,作为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例如为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例如为400℃以下,优选为250℃以下。另外,反应时间例如为0.5小时以上,优选为1小时以上,例如为20小时以下,优选为10小时以下。
利用此种蒸解,可以得到浆粕,同时可以作为浆粕废液得到乙酸木质素。
然后,在该方法中,利用过滤等公知的分离方法分离浆粕,回收滤液(浆粕废液),利用例如使用了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等的公知的方法将浆粕废液浓缩。其后,添加大幅度过量的乙酸乙酯,搅拌后,分离收集上清液。从所得的上清液中,利用例如使用了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等的公知的方法除去(蒸馏除去)乙酸乙酯,由此可以得到固体的乙酸木质素〔1〕。所得的乙酸木质素〔1〕具有热熔融性。本发明中的所谓“热熔融性”,是指加热到100℃以上时软化而熔融的性质。
另外,向分离收集上清液后的残留物中添加大幅度过量的水,在加热到90℃左右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后,静置,过滤,由此可以作为固体成分回收乙酸木质素〔2〕。所得的乙酸木质素〔2〕不显示出热熔融性。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如下所示地含有成分(A)的热塑性树脂和成分(B)的乙酸木质素,即,在将成分(A)与成分(B)的合计量设为100质量%时,以成分(A)99~50质量%、成分(B)50~1质量%的比例含有。
对于成分(A)与成分(B)的比例,优选成分(A)为95~50质量%、成分(B)为5~50质量%,更优选成分(A)为95~70质量%、成分(B)为5~30质量%。
如果成分(A)小于50质量%,则无法将耐候性及耐热老化性保持为合适的状态,无法在成形体中得到良好的外观。另外,如果成分(B)小于1质量%,则通过配合成分(B)而得的效果不够充分。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A)及成分(B)的合计含量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实质上为100质量%。
[各种添加剂]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与成分(A)及成分(B)一起,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结晶成核剂、软化剂、防静电干扰剂、金属钝化剂、抗菌抗霉剂、颜料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苯甲酸酯系化合物、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赋予永久防静电性能)等。
作为抗氧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等。它们也可以组合使用1种以上。
作为润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脂肪酸酰胺系润滑剂、脂肪酸酯系润滑剂、脂肪酸系润滑剂、脂肪酸金属盐系润滑剂等。它们也可以组合使用1种以上。
作为结晶成核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山梨醇类、磷系成核剂、松香类、石油树脂类等。
作为软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液体石蜡、矿物油系软化剂(加工油)、非芳香族系橡胶用矿物油系软化剂(加工油)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防静电干扰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阳离子系防静电干扰剂、阴离子系防静电干扰剂、非离子系防静电干扰剂、两性系防静电干扰剂、甘油脂肪酸单酯等脂肪酸部分酯类。
作为金属钝化剂,没有特别限定,肼系金属钝化剂、氮化合物系金属钝化剂、亚磷酸酯系金属钝化剂等。它们也可以组合使用1种以上。
作为抗菌抗霉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有机化合物系抗菌抗霉剂、天然物有机系抗菌抗霉剂、无机物系抗菌抗霉剂等。
作为颜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等。作为无机颜料,可以举出氧化钛、碳酸钙、炭黑等。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举出偶氮颜料、酸性染料色淀、碱性染料色淀、稠合多环颜料等。这些颜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添加剂成分的配合量只要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特性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制。
[混炼及成形]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是通过将所述的成分(A)及(B)以所述比例配合,此外还配合根据需要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并进行混炼而得。此时的配合及混炼可以使用通常所用的设备,例如螺条式混合机、转鼓混合机等进行预混合,利用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班伯里密炼机、单轴螺杆挤出机、双轴螺杆挤出机、多轴螺杆挤出机、以及复合运动捏合机等的方法来进行。
混炼时的加热温度可以根据热塑性树脂的种类通常在160~350℃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在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聚烯烃系树脂的情况下,在160~250℃的范围中选择,在使用聚苯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在170~280℃的范围中选择,在使用聚酯树脂的情况下,在230~280℃的范围中选择。
另外,在使用聚酰胺树脂的情况下,在240~290℃的范围中选择,在使用聚碳酸酯树脂的情况下,在270~350℃的范围中选择,在使用聚乳酸树脂的情况下,在190~250℃的范围中选择。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将利用上述的熔融混炼及颗粒化得到的颗粒作为原料,利用注射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真空成形法、以及发泡成形法等制造各种成形体。特别是,可以利用上述熔融混炼方法,制造颗粒状的成形原料,然后使用该颗粒,合适地用于借助注射成形或注射压缩成形的注射成形体的制造、以及借助挤出成形的挤出成形体的制造。另外,也可以在利用挤出成形制成挤出片后进行加压及热成形而制成成形体。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测定项目〕
(1)氧指数
氧指数(LOI、单位%)是依照ASTM D2863测定。
(2)耐候性
在耐候性测试(黑板温度83℃、300小时)中,使用阳光耐气候试验箱连续照射300小时紫外线,在照射与照射之间反复进行降雨(0.5小时)的循环。对测试前后的试验片,依照JIS K7161或JIS K7113进行了测定,将所得的拉伸试验中的伸长度的保持率(%)作为耐候性的指标表示于表1~9中。
(3)耐热老化性
在耐热老化性测试(温度100℃)中,将试验片在恒温室中静置100小时,对测试前后的试验片,依照JIS K7161或JIS K7113进行了测定,将所得的拉伸试验中的伸长度的保持率(%)作为耐热老化性的指标表示于表1~9中。
(4)成形体外观
利用目视观察刚以注射成形得到的试验片的外观,将麻点(ブツ)和银纹均未观察到的试验片设为“A”(能够使用),将没有观察到麻点然而观察到银纹的试验片设为“B”(虽然能够使用,然而性能差),将双方均可观察到的试验片设为“C”(无法使用),表示于表1~9中。
〔实施例1〕
以表1所示的比例(质量份)配合各成分,向挤出机(田边塑料机械株式会社制、机种名:VS40)供给,在210℃进行熔融混炼而颗粒化。
将所得的颗粒用注射成形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型号:IS100N)在机筒温度210℃、模具温度50℃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形而得到成形体(试验片)。对所得的成形体(长127mm×宽12.7mm×厚3mm)测定下述的特性,将其结果表示于表1中。
〔实施例2~14〕
以表1~9所示的比例(质量份)配合各成分,使熔融混炼温度、机筒温度、模具温度如表1~9所示分别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颗粒化,使用所得的试验片测定上述的特性,将其结果表示于表1~9中。
〔比较例1~11〕
如表1~9所示,在比较例1及4~11中单独使用成分(A),在比较例2及3中使用成分(A)及大量的成分(B)或比较用成分(C),将熔融混炼温度、机筒温度、模具温度如表1~9所示地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颗粒化,使用所得的试验片测定上述的特性,将其结果表示于表1~9中。
各例中使用的材料如下所示。
(1)成分(A)
*聚丙烯1
(株)Prime Polymer制、产品编号:J-700GP〔密度=0.905g/cm3、MFR=6.8g/10分钟(230℃、2.16kg)〕
*聚丙烯2
(株)Prime Polymer制、产品编号:J-966HP〔密度=0.90g/cm3、MFR=23g/10分钟(230℃、2.16kg)〕
*高密度聚乙烯
(株)Prime Polymer制、产品编号:2200J〔密度=0.95g/cm3、MFR=12g/10分钟(190℃、2.16kg)〕
*低密度聚乙烯
Tosoh(株)制、产品编号:Petrocene190〔密度=0.92g/cm3、MFR=8g/10分钟(190℃、2.16kg)〕
*芳香族聚碳酸酯
出光兴产(株)制、产品编号:FN1900A(粘均分子量=19000、折射率=1.585)
*聚苯乙烯系树脂
PSJapan(株)制、产品编号:H8672〔MFR=12g/10分钟(220℃、2.16kg)〕
*聚酯树脂
MITSUI化学(株)制、产品编号:MITSUI J12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乳酸树脂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分有限公司制的结晶性聚乳酸树脂〔产品编号:REVODE 101、L体/D体比=98%以上〕
*聚酰胺
Toray(株)制 产品编号:CM1017(聚酰胺6)
(2)成分(B)
*具有热熔融性的乙酸木质素
*不会热熔融的乙酸木质素
向玉米秸秆100g中,混合乙酸(100%换算)950g及硫酸3g,在118℃(回流下)反应4小时而进行蒸解,得到含有浆粕的反应液。过滤所得的反应液而分离浆粕,回收滤液(浆粕废液),使用旋转蒸发仪将浆粕废液浓缩。然后,相对于浆粕废液1质量份添加乙酸乙酯10质量份,搅拌后,分离收集上清液。
从所得的上清液中,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蒸馏除去)乙酸乙酯,由此得到固体的乙酸木质素〔1〕7.6g。将所得的乙酸木质素〔1〕在150℃加热,其结果是,发生软化而熔融。因而,乙酸木质素〔1〕具有热熔融性。
另一方面,相对于分离收集上清液后的残液1质量份添加水10质量份,在加热到95℃的同时进行搅拌。搅拌后,静置,过滤,由此作为固体成分得到乙酸木质素〔2〕8.1g。即使将所得的乙酸木质素〔2〕在200℃以上加热也不会熔融,在超过230℃的时刻一边发烟一边开始热分解。因而,乙酸木质素〔2〕不显示出热熔融性。
(3)比较用成分(C)
*硫酸盐木质素
和光纯药(株)制
[表1]
表1
[表2]
表2
[表3]
表3
[表4]
表4
[表5]
表5
[表6]
表6
[表7]
表7
[表8]
表8
[表9]
表9
由表1~9的结果可知以下的结论。
即,通过如实施例所示,将“乙酸木质素”适量地配合于各种热塑性树脂中,LOI会增大,阻燃性提高。此外耐候性(拉伸伸长度的保持率)及耐热老化性(拉伸伸长度的保持率)比未添加的优异,分散性良好,因此成形体的外观优异。
另一方面,即使在如比较例2所示地配合“乙酸木质素”的情况下,如果量大于50%,则无法观察到进一步的效果,对成形体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即使如比较例3所示适量地配合“乙酸木质素”以外的木质素,对于耐候性及耐热老化性,像实施例那样的效果也小,或基本上没有效果,而且对成形体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或成形体在电气电子制品、信息通信设备、OA设备、机械、汽车、工业材料、建材领域等中有用,可以作为削减二氧化碳排出量、减少化石原料等减轻对环境的影响的材料合适地使用。

Claims (5)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热塑性树脂99质量%~50质量%及(B)乙酸木质素50质量%~1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B)乙酸木质素为具有热熔融性的乙酸木质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A)热塑性树脂为选自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中,
包含所述(A)热塑性树脂95质量%~70质量%及所述(B)乙酸木质素30质量%~5质量%。
5.一种成形体,其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
CN201580070991.3A 2014-12-25 2015-12-24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Pending CN1072078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3476 2014-12-25
JP2014263476 2014-12-25
PCT/JP2015/086078 WO2016104634A1 (ja) 2014-12-25 2015-12-24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7867A true CN107207867A (zh) 2017-09-26

Family

ID=5615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991.3A Pending CN107207867A (zh) 2014-12-25 2015-12-24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104634A1 (zh)
CN (1) CN107207867A (zh)
WO (1) WO201610463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8895A (zh) * 2018-12-12 2019-04-12 湖南绿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热塑性木质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4019A (zh) * 2018-02-13 2020-09-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组合物及成形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1609A1 (ja) 2017-08-10 2019-02-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改質リグニン及び改質ポリフェノー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改質リグニンを用いた樹脂組成材料
US11505655B2 (en) 2017-08-10 2022-11-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Modified lignin manufacturing method, modified lignin, and modified lignin-including resin composition material
CN111465609A (zh) 2017-09-07 2020-07-28 瑞恩麦特克斯有限公司 聚合物中的抗氧化剂稳定剂
WO2020162621A1 (ja) 2019-02-08 2020-08-1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フェノ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ポリフェノール誘導体、及びポリフェノール誘導体含有樹脂組成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2410A (ja) * 1997-11-21 1999-06-08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リグニン含有樹脂組成物
JP2001261965A (ja) * 2000-03-16 2001-09-26 Tajima Inc リグニン類含有樹脂組成物
JP3918620B2 (ja) * 2002-04-18 2007-05-2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自動車用内装材
JP2010163481A (ja) * 2009-01-13 2010-07-2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樹脂組成物
JP6281854B2 (ja) * 2012-07-11 2018-02-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17125077A (ja) * 2014-05-23 2017-07-20 ハリマ化成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019A (zh) * 2018-02-13 2020-09-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组合物及成形体
CN109608895A (zh) * 2018-12-12 2019-04-12 湖南绿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热塑性木质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04634A1 (ja) 2017-10-05
WO2016104634A1 (ja)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7867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Peelman et al. Heat resistance of new biobased polymeric materials, focusing on starch, cellulose, PLA, and PHA
Storz Bio-based plastics: status, challenges and trends
US11859046B2 (en) High-viscosity polyester with improved impact properties
CN103865248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CN111601648B (zh) 用于生产来自可再生资源的1,4-丁二醇的方法和由其获得的聚酯
CN103108914A (zh) 树脂组合物
CN1902267A (zh) 用于聚酯压延的方法
CN103906805B (zh) 生物降解性树脂组合物和生物降解性膜
CN102264836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2993653B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材料,可生物降解热收缩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1306179B2 (en) Polyester copolymer
CN111621239B (zh) 一种全生物降解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6809A (zh) 生物降解性树脂组合物和生物降解性膜
Gonçalves et al. On the recycling of a biodegradable polymer: multiple extrusion of poly (lactic acid)
JP2021532244A (ja) 向上した堅牢性を有する熱可塑性組成物、その物品、及びその方法
KR102306554B1 (ko) 생분해성 폴리에스테르에테르아미드를 수득하는 방법
Boneberg et al. Biorefinery of lignocellulosic biopolymers
US10774197B2 (en) Photodegradation-resistant biodegradable films
CN109370172B (zh) 一种无卤阻燃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908252B2 (ja) リン酸エステル変性フェノール化リグニンの製造方法、リン酸エステル変性フェノール化リグニン、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7793714B (zh) 热塑性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07793711B (zh) 热塑性纤维素与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共混物注塑制品及制备方法
JP2020520405A (ja) ポリエステルコポリマー
JP2022136023A (ja) 脂肪族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