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1575B -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1575B
CN107201575B CN201710226805.1A CN201710226805A CN107201575B CN 107201575 B CN107201575 B CN 107201575B CN 201710226805 A CN201710226805 A CN 201710226805A CN 107201575 B CN107201575 B CN 107201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cup
channel plate
free end
plate adapter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68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1575A (zh
Inventor
C·戈茨
J·米奥德克
海因茨-约瑟夫·波伊克
L·温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Germany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Germany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aurer Germany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201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1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1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1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08Rotor spinning, i.e. the running surface being provided by a rot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38Channels for feeding fibres to the yarn forming reg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其具有单电机驱动的纺杯(19),其转杯(17)在可施加负压的转杯壳体(10)中旋转,邻接转杯壳体的是纺杯(19)的驱动装置(21)和具有纤维条开松装置(30)的盖件(22)的支臂(27),转杯壳体具有定心装置(40)的一部分,在纺纱过程中通过盖件(22)将向前敞开的转杯壳体(10)封闭,盖件具有可换式通道板适配器(24)的容纳部(23)。通过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引导面(36)和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形成定心装置(40),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引导面(36)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关闭状态下形状锁合地与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相对应。

Description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它具有单电机驱动的纺杯,其转杯在可以施加负压的转杯壳体中旋转,邻接转杯壳体的是纺杯的驱动装置以及具有纤维条开松装置的盖件的支臂,并且转杯壳体具有定心装置(Zentriervorrichtung)的一部分,在纺纱过程中通过盖件将向前敞开的转杯壳体封闭,所述盖件又具有用于可换式通道板适配器(Kanalplattenadapter)的容纳部。
背景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特别是其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纱质量已有大幅度改进。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已将纺杯转速提高到100000转/分钟以上,主要是仅仅通过显著减小纺纱元件尤其是纺杯就能实现。
然而减小纺纱元件也会导致运行状态下在纺纱元件之间只有比较小的间隙,这不仅需要非常精确地制造纺纱元件,而且也需要精准定位这些零件。
此外为了能够使用此类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生产高质量的纱,这些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这就是说,必须适当设计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使得运行过程中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中始终存在足够高的纺纱负压,同时必须防止漏风(Falschluft)可能进入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中。
为了能够满足以上所述的条件,多年以来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实施方式,在专利文献中部分已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
有一些已知的专利申请例如涉及以可更换的方式将通道板适配器定位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盖件中,尤其重视尽可能以不漏风的方式将通道板适配器布置在盖件的容纳部之中。
在其它专利申请中描述了如何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引导盖件,以保证在纺纱过程中尽可能精准定位纺纱元件。
例如DE 43 34 485 A1描述了具有可施加负压的转杯壳体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纺杯的转杯在纺纱过程中以很高转速在转杯壳体中旋转。
可以在纺纱过程中通过摆动安装的盖件关闭转杯壳体,所述盖件具有用来放入唇形密封元件的环型槽,并且具有一个朝向转杯壳体敞开的、配有锥形接触面的通道板适配器容纳部。当关闭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盖件的唇形密封元件就会紧贴在转杯壳体上并且将其向前密封。利用穿过盖件中相应通孔的螺栓,将通道板适配器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中。此外为了在容纳部之内以精准角度对准通道板适配器,还设置了一个圆柱销,该圆柱销装入在盖件的孔之中,并且与通道板适配器背面上的相应配合孔相对应。
这种已知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缺点主要是通道板适配器的固定方式有些麻烦。这就是说,当更换批次的时候,例如更换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所有纺杯以及所有通道盘配器,必须始终在纺织机的大量工位的每个工位上首先很麻烦地旋出两个螺栓,这比较耗费时间,并且对纺织机的效率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实际上无法实施DE 43 34 485 A1中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实施方式。
当然过去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就是将这种有些麻烦而且耗费时间的通道板适配器固定方法替换成使用弹簧加载的止动元件,该止动元件将通道板适配器以能够略微松开的方式固定在容纳部中。
DE 195 24 837 B4中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也具有摆动安装的、用于在纺纱过程中关闭转杯壳体的盖件,该盖件除了具有已知的常见唇形密封元件之外,也具有通道板适配器的容纳部。这种已知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借助扭杆弹簧将通道板适配器适当锁定在容纳部中,从而可在需要时通过往回弯曲扭杆弹簧的方式迅速顺利地拆下通道板适配器。这就是说,固定于盖件上的扭杆弹簧为了锁定通道板适配器而伸入到通道板适配器支承体锥形接触面上的切向槽之中。
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固定方法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适合于在纺纱过程中保证必要情况下很容易松开的通道板适配器的配合面符合规定。
锁定元件的偏心传力可能会例如导致通道板适配器的锥形支承体在盖件的容纳部中歪斜,结果就会在相关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上出现流入漏风的问题,这尤其会导致严重污染相关的盖件。
为了可靠防止漏风意外进入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之中,因此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可保证将通道板适配器固定于盖件的相应容纳部中的时候不会导致通道板适配器在其容纳部中发生歪斜。
例如DE 196 17 527 A1描述了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通道板适配器在安装状态下不仅以力锁合方式、而且也以形状锁合方式固定于盖件的容纳部中。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电磁联轴器作为力锁合的固定装置,通过布置于中心的螺纹连接实现形状锁合连接。
DE 198 36 073 A1描述了一种类似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但是这里并非单纯以磁力将通道板适配器固定于盖件的相应容纳部中,在需要的情况下,就是说如果要更换通道板适配器,可以借助特殊的机械柱塞将其从容纳部中顶出。
虽然上述两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制作比较麻烦并且成本很高,仍然无法利用这些装置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漏风流入转杯壳体中的问题。
DE 197 29 192 A1也描述了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在纺纱过程中通过可以摆动的盖件将受到负压作用的转杯壳体关闭,盖件具有布置在环形槽中的唇形密封元件,并且具有朝向转杯壳体敞开的通道板适配器容纳部。
相应的通道板适配器在其背面具有一个中心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配有向外伸出的、用于固定元件的支座。
在通道板适配器的安装状态下,背面的突出部分穿过盖件的容纳部,并且受到布置于盖件上的固定元件的作用,使得通道板适配器的锥形支承体被均有拉入支承面呈锥形的盖件的容纳部。
DE 197 29 192 A1公开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虽然已在纺织行业广为使用,但是同样有缺点,不能始终在通道板适配器和盖件的相应容纳部之间保证充分密封,结果就是漏风可能经由通道板适配器背面突出部分的孔进入。这就是说,这些已知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均无法始终可靠避免盖件区域中的污染。
为了最终排除使用可换式通道板适配器时出现漏风进入转杯壳体之中的问题,因此开发了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该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虽然与常见的一样具有可以施加负压的、在纺纱过程中可以通过盖件关闭的转杯壳体,但是布置于盖件的容纳部中的通道板适配器却具有十分特殊的设计。
DE 10 2009 013 987 A1所述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通道板适配器具有指向前面的环形密封面,该密封面在关闭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紧贴在转杯壳体上的相应密封面上。此外,通道板适配器还配有布置于侧面的固定凸出部,这些凸出部在通道板适配器的安装状态下与盖件的容纳部区域中的相应固定构件相对应。
这种设计不仅有能够基于均匀传入的压紧力将通道板适配器精确固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中的优点,而且也易于更换通道板适配器。此外通道板适配器的环形密封面还能可靠保证纺纱过程中尽管转杯壳体中存在负压也不会有漏风进入通道板适配器后面的区域之中。这就是说,紧贴在转杯壳体上的环形密封面将可靠防止出现有害的漏风气流,从而防止盖件区域中出现过分的污染。
最后还通过DE 10 2013 011 121 A1公开了将转杯壳体设计成中央承载部件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这就是说,不仅用螺丝将纺杯的单电机驱动装置、而且也将支臂固定在这些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转杯壳体上,具有纤维条开松装置的盖件可以在这些支臂上有限旋转并且可以拆卸取出。盖件还具有用于通道板适配器的容纳部。适宜将支臂和转杯壳体制作成铝铸件,盖件至少部分由塑料构成。
为了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保证盖件按规定对准转杯壳体,还在转杯壳体和盖件之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定心装置,在关闭转杯壳体的时候可保证不仅能在水平方向、而且也能在垂直方向精确定位盖件。
DE 10 2006 019 224 A1和/或者DE 10 2007 039 868 A1也公开了布置于转杯壳体/盖件区域之中、并且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应使得盖件对准转杯壳体的相应定心装置。
上述在转杯壳体/盖件区域中具有定心装置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以及通道板适配器各自具有环形密封面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都是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专业领域十分有成功希望的改进。然而关于此类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毫无疑问还会有更多显著的改良。
发明内容
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开发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所述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制造成本低廉,并且具有可以固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中的通道板适配器,所述通道板适配器经过适当设计和定位,使得漏风不可能经由通道板适配器进入转杯壳体之中。此外,所述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还能可靠保证在纺纱过程中始终按照规定并且非常精确地定位纺纱元件。
按照本发明所述,解决这一任务的方式为:通过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上的引导面以及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形成定心装置,所述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上的引导面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关闭状态下以形状锁合方式与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相对应。
开发一种具有本发明所述定心装置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不仅有利于在关闭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时候始终自动精确定位纺纱元件,而且通过本发明所述定心装置的实施方式还能保证在盖件关闭的时候不会有漏风进入转杯壳体之中。这意味着即使盖件和进而通道板适配器的引导面在关闭过程开始时没有相对于转杯壳体和进而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精确定位,仍然可在关闭过程中通过定心装置的形状锁合连接自动修正错位。
以这种方式可靠保证在关闭了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时候在转杯壳体中旋转的纺杯和布置于盖件中的相应通道板适配器始终按照规定定位。这就是说,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定心装置保证不仅在纺纱过程中始终将必要的、非常精确的纺纱组件空间对应关系保持在最精确的水平,或者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予以实现,而且还能可靠防止漏风进入转杯壳体之中。
即使在更换其中一个纺纱组件之后,例如更换布置于盖件的容纳部中的通道板适配器,在随后关闭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时候也能立即保证通道板适配器相对于负压作用下的转杯壳体中高速旋转的纺杯精确定位。
要么可以将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设计成净宽与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上的引导面的直径相匹配的圆形、圆柱形部件,或者引导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导向止挡,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上的引导面可以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在这些止挡之间摆动。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尤其通过非常有益的、在引导装置区域中具有两个导向止挡的实施方式,就能以简单方式保证通道板适配器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关闭状态下始终按规定定位,这就是说,能可靠保证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上的抽纱嘴和整合在通道板适配器中的纤维输送通道在纺纱过程中相对于高速旋转的纺杯始终最佳定位。
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优选具有用来容纳密封元件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元件呈圆形,并且优选由一种高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构成。
当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定心装置精确定位通道板适配器,将其密封面朝向布置于环形槽中的弹性密封元件挤压,从而可靠防止漏风进入转杯壳体之中。
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环形槽还具有内侧环形壁,用作安装于盖件中的通道板适配器的轴向止挡。这就是说,当盖件关闭的时候,不仅使得通道板适配器的密封面贴靠在密封元件上,而且也贴靠在环形槽的内侧环形壁上,并且将其相对于纺杯在轴向精确定位。可以省去迄今为止常见的、可以手动操作的调整构件,这些调整构件经常导致大量工位的纺纱构件出现不同的、并且常常非常不利的调整。
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引导装置的外侧环形壁还具有径向凹槽,当按照规定锁定通道板适配器的时候,可以将布置于盖件上用于固定通道板适配器的固定环操作杆定位在该凹槽之中。这就是说,只有当通道板适配器按照规定锁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中的时候(可以通过按照规定定位固定环操作杆予以识别),才能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并且使其转入到可以运行的工作状态。
固定环可以摆动,并且可以利用操作杆按规定将其定位在某个通道板适配器插入位置(Einlegestellung)或者通道板适配器止动位置中。
如果已将操作杆定位在通道板适配器插入位置中,就很容易安装或拆下通道板适配器,但是无法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已经定位正在通道板适配器止动位置中的操作杆表明通道板适配器已可靠固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之中,因此可以使得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关闭并且转入到运行位置中。
此外,通道板适配器还具有环形的密封面,该密封面在关闭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时候贴紧在密封元件上,该密封元件定位于布置在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的环形槽中。这就是说,将通道板适配器的环形密封面朝向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密封元件挤压,就能可靠防止纺纱过程中漏风进入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转杯壳体之中。
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一种所谓的多点锁定装置将通道板适配器固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中。
这种多点锁定装置是一种在纺纱过程中非常可靠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快速松开的止动装置,可用来将通道板适配器以可靠、非常精确并且易于更换的方式定位在盖件的容纳部中。
如果将这种多点锁定装置设计成三点锁定装置,则特别有益。这就是说,通道板适配器配有固定凸出部,这些固定凸出部在通道板适配器的安装状态下与布置于盖件中的固定环相对应,并且在相应调整固定环即可保证安装规定将通道板适配器固定在盖件的容纳部中。
使用这种三点锁定装置不仅可保证在需要的情况下很容易迅速换入和/或者换出通道板适配器,而且也可保证通道板适配器的支承体在其整个接触面上以几乎均匀的接触压力贴紧在盖件的容纳部的支承面上。
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通道板适配器具有一个塔状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在纺纱过程中部分定位在纺杯的转杯之内,并且配有一个抽纱嘴,以及具有纤维输送通道的出口区域。
紧贴在转杯壳体的密封元件上的通道板适配器的环形密封面还能可靠避免漏风进入转杯壳体之中。
通道板适配器总体上具有良好气动性能的前表面,可用来保证在纺纱过程中既不会有意外的漏风气流进入,也不会在转杯壳体之内出现有害的气旋。
附图说明
从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获取本发明的更多细节。
图1示出自由端转杯纺纱机半边的侧视图,包括一个工位,其自由端纺纱装置配有本发明所述的定心装置;
图2示出具有本发明所述定心装置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打开后的透视图,包括布置于转杯壳体上的引导装置以及布置于盖件上的通道板适配器,该通道板适配器具有相对应的引导面;
图3示出转杯壳体与本发明所述定心装置的引导装置的透视正视图;
图4示出朝向具有通道板适配器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盖件内侧观察的视图,所述通道板适配器具有本发明所述定心装置的引导面;
图5示出具有本发明所述定心装置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侧视图,局部为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自由端转杯纺纱机1的半边侧视图。这种自由端转杯纺纱机1通常与已知的一样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适宜布置在纺织机械正面和背面上的相同工位2。
此外,这些工位2各自配有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以及络筒装置4。
运行期间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中将例如条筒5提供的、并且经过纤维条开松装置30准备的纤维条6纺成纱7,接着将纱在络筒装置4上卷绕成交叉卷绕纱筒8。
如图1所示,络筒装置4配有用于旋转保持空纱管或交叉卷绕纱筒8的筒子架9、用于摩擦驱动交叉卷绕纱筒8的纱筒驱动辊11以及纱线往复运动装置18。
在本实施例中,各工位还有各自的吸嘴14以及各自的接纱机构20。这就是说,工位2基本上自主工作,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处理断纱。
此外,自由端转杯纺纱机1还具有交叉卷绕纱筒输送装置12,用于处置络筒装置4上已完成的交叉卷绕纱筒8,此外经常还具有可以在自由端转杯纺纱机1的导轨13和支撑轨15上移动的维护装置16。
此类维护装置16可沿着自由端转杯纺纱机1的工位2巡检,如果在其中某个工位2上出现操作需要,就会自动进行干预。例如当其中某个工位2上必须将绕满的交叉卷绕纱筒8换成新的空纱管的时候,就存在这种操作需要。为了进行必要的操作,维护装置16与众所周知的一样具有大量可以按照规定更换交叉卷绕纱筒/空纱管的装置。
与常见的一样,并且尤其根据图2和图3可以清楚看出,工位2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具有转杯壳体10,该转杯壳体通过气动管路29连接到(图中没有绘出的)负压源,并且纺杯19的转杯17在纺纱过程中以高转速在转杯壳体中旋转。纺杯19可以通过单电机驱动装置21进行驱动,并且以非接触方式支承在磁浮轴承装置(Magnetlagereinrichtung)中。
此类被驱动并且支承的纺杯19原则上早已为人所知,例如在EP 0 972 868 A2中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例如利用螺纹连接28将支臂27固定在转杯壳体10上,所述转杯壳体适宜设计成中央的承载部件,并且由一种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铝)制成。支臂27端部各自配有支承装置26形成旋转安装的、可以更换的、此外还配有纤维条开松装置30的盖件22的摆动轴25。图中仅仅示意描绘的纤维开松装置30具有例如单电机驱动的分梳辊以及同样是单电机驱动的纤维条喂入辊。
在纺纱过程中通过盖件22封闭的转杯壳体10还在其背面具有控制单元44,并且在其正面配有引导装置31。
此外在控制单元44中还布置了用于驱动装置21的电子控制装置,这就是说,电子控制装置可使得纺杯19在纺纱过程中始终以规定的转速旋转。
引导装置31与布置在盖件22的容纳部23之中可以更换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引导面36相配合形成本发明所述的定心装置40,当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该定心装置能可靠使得自定义转杯纺纱装置3的纺纱组件始终精准定位。
定心装置40实际上尤其能使得配有抽纱嘴45和纤维输送通道46出口区域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塔状凸出部41在关闭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相对于纺纱过程中高速旋转的纺杯19的转杯17按照规定定位。
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定心装置40的引导装置31原则上可以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
例如可以与图2中所示的一样,将引导装置31设计成形成环形槽32的圆柱形、圆形部件37,可将通道板适配器24的同样呈圆形的引导面36向内摆动到该部件之中。然而这种设计存在定心装置40超定(Ueberbestmmung)的危险。
然而如果即使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具有用来容纳密封元件33的环形槽32的引导装置31如图3所示只有两个侧面的导向止挡35,那么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就会有一种更有益的实施方式。这就是说,引导装置31具有外侧环形壁34和内侧环形壁47,所述外侧环形壁34配有导向止挡35以及径向凹槽39。
环形槽32的内侧环形壁47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形成布置于盖件22中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轴向止挡。这意味着当关闭自由端纺纱装置3的时候,就会使得布置于盖件22中的通道板适配器24及其引导面36在外侧环形壁34的导向止挡35之间精确对准。接着使得通道板适配器24的环形密封面43首先朝向布置于环形槽32中的密封元件33挤压,从而防止漏风进入转杯壳体10。随后通道板适配器24的密封面43朝向环形槽32的内侧环形壁47靠近,并且即使在轴向也能将其精确定位,结果使得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纺纱组件精确对准。
为了能够保证精确对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纺纱组件,布置于外侧环形壁34上的导向止挡35的净宽LW与通道板适配器24的引导面36的直径D相互间始终精确适配。
环形槽32的外壁34中的径向凹槽39(与稍后还将解释的一样)用于容纳安装在盖件22中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止动装置的操作杆42。
图4所示为布置于盖件22的容纳部23中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正视图,也就是朝向盖件22的上部观察的视图,与图2中箭头X所指的观察方向一样。
如图所示,通道板适配器24在其正面区域中具有居中布置的塔状凸出部41以及环形的密封面43。所述塔状凸出部41配有所谓的抽纱嘴45,并且具有纤维输送通道46的出口区域。
引导面36以90°的角度邻接环形密封面43,引导面的直径D与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的导向止挡35的净宽LW相匹配。这就是说,通道板适配器24的引导面36的直径D实际上略微小于引导装置31的导向止挡35之间的净宽LW。
图5所示为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侧视图,部分为剖面图,包括一个可以通过驱动装置21单电机驱动的、以非接触方式支承在磁浮轴承装置中的纺杯19,其转杯17在纺纱过程中以很高的转速在负压作用下的转杯壳体10中旋转,在纺纱过程中通过盖件22封闭转杯壳体。
图中所示首选制作成铝铸件的转杯壳体10在其正面区域中具有设计成环形槽32的引导装置31,该引导装置与布置于盖件22上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引导面36相配合形成本发明所述的定心装置40。
从图5很容易看出,当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布置于盖件22的容纳部23中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引导面36与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中的引导装置31的外侧环形壁34相对应。这就是说,当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布置于盖件22上的通道板适配器24的引导面36就会滑入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之中,并且相对于非接方式支承的纺杯19精准定位通道板适配器24。
通道板适配器24及其(在需要时很容易更换的)支承体50布置在适宜设计成圆柱形挖空部分的盖件22的容纳部23之中,其中轴线48在关闭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精确处在纺杯19的中轴线49的高度。
能够以精确角度定位并且要么以形状锁合方式、或者以力锁合方式将通道板适配器24的支承体50固定在容纳部23之中。
通道板适配器24本身与常见的一样具有塔状的凸出部41,中央有用于抽纱嘴45的通孔51,(图中没有绘出的)引纱管在引纱方向邻接抽纱嘴45。通道板适配器24的塔状凸出部41还具有纤维输送通道46的出口侧通道分段。
此外,通道板适配器24在其正面还具有在关闭了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紧贴在密封元件33以及引导装置31的内侧环形壁38上的环形密封面43,该密封面经由过渡面52过渡到塔状凸出部41,在纺纱过程中将该凸出部至少部分定位在纺杯3之内。引导面36以90°的角度邻接密封面43。
关于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具有环形密封面43的通道板适配器24,已有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人所知,例如在EP 2 408 955B1中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例如可借助所谓的多点锁定装置,适宜通过三点锁定装置将这种通道板适配器24固定在盖件22的容纳部23之中。这种已公开的并且在本申请中仅仅在附图5中示意描绘的三点锁定装置基本上由布置于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u形止动环53以及布置于盖件22上可以有限旋转的固定环54构成。所述止动环53具有在安装状态下布置于后面的固定凸缘以及布置于前面略微窄一些且具有凹槽的夹紧凸缘。
如有需要,例如可以借助操作杆42手动调整固定环54。这就是说,可以选择将固定环54摆动到所谓的通道板适配器容纳位置之中,或者摆动到所谓的通道板适配器止动位置之中,仅仅在按照规定在盖件22的容纳部23中固定了通道板适配器24时的通道板适配器止动位置中,才能在关闭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时候将操作杆42定位在布置于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的径向凹槽39之中。

Claims (8)

1.一种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该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具有单电机驱动的纺杯(19),该纺杯的转杯(17)在能够施加负压的转杯壳体(10)中旋转,邻接所述转杯壳体的是所述纺杯(19)的驱动装置(21)以及具有纤维条开松装置(30)的盖件(22)的支臂(27),并且所述转杯壳体具有定心装置(40)的一部分,在纺纱过程中通过所述盖件(22)将向前敞开的所述转杯壳体(10)封闭,所述盖件具有用于可换式通道板适配器(24)的容纳部(23),
其特征在于,
通过布置于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引导面(36)以及布置于所述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形成定心装置(40),布置于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所述引导面(36)在所述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的关闭状态下以形状锁合方式与布置于所述转杯壳体(10)上的所述引导装置(31)相对应,并且布置于所述转杯壳体(10)上的引导装置(31)具有用于容纳密封元件(33)的环形槽(32),所述环形槽(32)具有内侧环形壁(38),该内侧环形壁形成用于固定在所述盖件(22)的容纳部(23)中的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的密封面(43)的轴向止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转杯壳体(10)上的所述引导装置(31)被设计成圆形、圆柱形的部件(37),该部件的净宽与布置于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所述引导面(36)的直径(D)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布置于所述转杯壳体(10)中的所述引导装置(31)具有至少两个导向止挡(35),布置于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上的所述引导面(36)能够在关闭所述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时在这些导向止挡之间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31)的外侧环形壁(34)具有径向凹槽(39),当按照规定锁定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时,能够将布置于所述盖件(22)上用于固定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的固定环(54)的操作杆(42)定位在所述凹槽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具有环形的密封面(43),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在关闭所述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3)时利用所述环形的密封面紧贴在所述密封元件(33)上,所述密封元件被定位在布置于所述转杯壳体(10)上的所述引导装置(31)的环形槽(32)之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借助多点锁定装置将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以可更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盖件(22)的容纳部(23)之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点锁定装置设计成三点锁定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板适配器(24)具有塔状的凸出部(41),该凸出部在纺纱过程中部分定位在所述纺杯(19)的所述转杯(17)之内,并且该凸出部配有抽纱嘴(45),并具有纤维输送通道(46)的出口区域。
CN201710226805.1A 2016-03-16 2017-03-15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Active CN107201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003148.4A DE102016003148A1 (de) 2016-03-16 2016-03-16 Offenend-Rotorspinnvorrichtung
DE102016003148.4 2016-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1575A CN107201575A (zh) 2017-09-26
CN107201575B true CN107201575B (zh) 2019-08-13

Family

ID=5805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6805.1A Active CN107201575B (zh) 2016-03-16 2017-03-15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19836B1 (zh)
CN (1) CN107201575B (zh)
DE (1) DE1020160031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2081A1 (de) * 2018-05-18 2019-11-21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axialen Position eines Rotorantriebs, Rotorspinnvorrichtung, Spinnmaschine sowie Einstelllehre und Sensor
CN110983512A (zh) * 2019-12-27 2020-04-10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上筒子架一体式结构
DE102020104627A1 (de) * 2020-02-21 2021-08-26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Wellenlager zur Lagerung eines Spinnrotors einer Rotorspinnmaschine
DE102022103813A1 (de) 2022-02-17 2023-08-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für eine Offenend-Spinnmaschine sowie Offenend-Spinnmas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5525A1 (de) * 1970-07-16 1972-01-27 Societe Alsacienne de Constructions Mecamques de Mulhouse, Mulhausen (Frank reich) Spindelanordnung zum Verspinnen von Textilfasern zu Faden
FR2202961A1 (en) * 1972-10-13 1974-05-10 Alsacienne Constr Meca Open end spinning device having spinning cup - to which fibres are fed through an annular channel defined by a centre body mounted in a duct
DE2721386A1 (de) * 1977-05-12 1978-11-23 Fritz Stahlecker Offenend-spinnaggregat
EP0456865A1 (de) * 1988-12-14 1991-11-21 Vyzkumny ustav bavlnársky Vorrichtung zum Verspinnen von Stapelfasern
CN104278367A (zh) * 2013-07-03 2015-01-14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端纺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4485A1 (de) 1993-10-09 1995-04-13 Schlafhorst & Co W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524837B4 (de) 1995-07-07 2007-02-01 Saurer Gmbh & Co. Kg Faserkanalplatte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617527A1 (de) 1996-05-02 1997-11-13 Schlafhorst & Co W Faserkanalplatte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729192A1 (de) 1997-07-09 1999-01-14 Schlafhorst & Co W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mit auswechselbarem Kanalplattenadapter
DE19827606A1 (de) 1998-06-20 1999-12-23 Schlafhorst & Co W Lageranordnung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836073A1 (de) 1998-08-10 2000-02-17 Schlafhorst & Co W Faserkanalplatte für eine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02006019224B4 (de) 2006-04-26 2014-02-20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02007039868B4 (de) 2007-08-23 2020-11-05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mit aufschwenkbarem Deckelelement und Anschlagbauteil dafür
DE102009013987A1 (de) 2009-03-19 2010-09-2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5525A1 (de) * 1970-07-16 1972-01-27 Societe Alsacienne de Constructions Mecamques de Mulhouse, Mulhausen (Frank reich) Spindelanordnung zum Verspinnen von Textilfasern zu Faden
FR2202961A1 (en) * 1972-10-13 1974-05-10 Alsacienne Constr Meca Open end spinning device having spinning cup - to which fibres are fed through an annular channel defined by a centre body mounted in a duct
DE2721386A1 (de) * 1977-05-12 1978-11-23 Fritz Stahlecker Offenend-spinnaggregat
EP0456865A1 (de) * 1988-12-14 1991-11-21 Vyzkumny ustav bavlnársky Vorrichtung zum Verspinnen von Stapelfasern
CN104278367A (zh) * 2013-07-03 2015-01-14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端纺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9836A1 (de) 2017-09-20
EP3219836B1 (de) 2019-11-27
DE102016003148A1 (de) 2017-09-21
CN107201575A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1575B (zh)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US9957646B2 (en) Drum inter-storage of yarn at an operating unit of a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 for
US6606847B2 (en) Method of spinning-in yarn on an operating unit of a rotor spinning machine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JP6073312B2 (ja) 巻取り機
US20110173945A1 (en) Airjet spinning unit comprising a spindle-shaped component
US8468792B2 (en) Fiber guide channel device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mechanism
US547977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twisted yarn
US5937630A (e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US3651632A (e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s
US3115001A (en) Spinning apparatus
US7036301B2 (en) Channel plate adapter for an open-end rotor spinning arrangement
US20050082416A1 (en) Apparatus for winding a thread reserve and a cross-wound bobbin onto a bobbin tube
EP2363367A2 (en) Textile machine and pipe joint
US5953897A (en) Fiber guide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sliver opening device with a rotor spinning housing in an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US4843812A (en) Open-end rotor spinn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twist choking member
US20080047250A1 (en) Two-For-One Twisting Spindle Comprising A Pneumatically Actuated Threading Device
KR102297263B1 (ko) 실 헤드 로터
US7181901B2 (en) Channel plate for an open-ended rotor spinning device
US6591600B2 (en) Rotor spinning machine
ITMI981144A1 (it) Dispositivo di filatura open-end con adattatore sostituibile della piastra a canale
US5794311A (en) Opener roller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US5953896A (en) Adaptor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867975A (en) Apparatus for the initiation of spinning a thread on an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KR100476276B1 (ko) 연사유닛
CN110777454B (zh) 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