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0817A -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60817A
CN107160817A CN201610755865.8A CN201610755865A CN107160817A CN 107160817 A CN107160817 A CN 107160817A CN 201610755865 A CN201610755865 A CN 201610755865A CN 107160817 A CN107160817 A CN 107160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ork piece
bonder
attachment means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58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60817B (zh
Inventor
林荣仁
徐光在
刘永敏
李昌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60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0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60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60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6Drying; Softening; 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2038/0052Other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32B2038/0076Curing, vulcanising, cross-lin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该粘合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包括通过粘附部件结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被加工件的夹具单元、与安装在夹具单元的被加工件的一面相对设置的加热单元、与被加工件的另一面相对设置且向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加压单元以及向粘附部件提供紫外线光的紫外线照射单元,根据该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可以改善粘附部件的粘附物性。

Description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装置以及利用该粘合装置的粘附部件的粘合方法。更加详细地,涉及包括向粘附部件提供热量的加热单元的粘合装置以及利用该粘合装置的粘附部件的粘合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广泛生产有如智能手机等那样安装有触摸面板的显示器产品。一般情况下,在与钢化玻璃或塑料基板等各种材质的窗口部件彼此粘合的状态下使用这样的触摸面板。因此,最近在对用于粘合所述触摸面板和窗口部件的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触摸面板与窗口部件之间使用光学透明粘附部件。将光学透明粘附部件提供为双面胶状的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类型或者提供为粘附树脂的OCR(Optical ClearResin,光学透明树脂)类型,从而使触摸面板和窗口部件相互粘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克服被粘贴面的高低差而使粘附部件粘贴,从而能够改善粘附部件翘起状态的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粘附部件填充被粘贴面的高低差部和弯曲部而进行粘贴,从而能够改善粘附物性的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合装置,该粘合装置包括:夹具单元,用于固定包括通过粘附部件结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被加工件;加热单元,包括与放在所述夹具单元中的所述被加工件的一面相对配置的加热板;加压单元,包括与所述被加工件的另一面相对设置的加压板;以及,紫外线照射单元,用于向所述粘附部件提供紫外线光。
所述夹具单元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被加工件的至少一个真空吸入口。
所述夹具单元可以包括:侧面支撑部,在内部提供空的空间,并包围所述被加工件的侧面;以及底面支撑部,在所述侧面支撑部向内侧弯曲,并且包括与所述加压板相对形成的开口部。
所述加热板可以包括:多个加热部;以及壳体部,配置为包围所述多个加热部。
所述加热单元可以还包括:加热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板的动作。
所述加热控制部可以还包括位置调整部以及温度控制部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多个加热部可以配置在与所述被加工件的边缘区域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部件是触摸感应单元,所述第二部件是在与所述触摸感应单元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包括印刷层的窗口部件,所述多个加热部中的至少一个加热部配置成与所述印刷层重叠。
所述加压板可以是光学透明的。
所述加压单元可以还包括:加压驱动部,用于控制所述加压板的上下移动。
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设置为隔着所述加压板与所述被加工件相对。
所述粘合装置可以还包括: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加压单元以及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与所述加压板分开并配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所述加压板可以具有与面对所述加压板的被加工件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源部;以及光源壳体部,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一个光源部。
所述夹具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可以形成为一体。
所述夹具单元可以配置在所述被加工件的一面上,从而吸附固定所述被加工件。
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合方法,该粘合方法包括:将包括通过粘附部件结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被加工件固定在夹具单元的步骤;通过加热单元向所述固定的被加工件提供热量的步骤;通过加压单元向所述被加热的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步骤;以及向所述被加压的被加工件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
所述第一部件可以是触摸感应单元,所述第二部件可以是在与所述触摸感应单元相对的一面包括印刷层的窗口部件。
热活化温度可以是50℃以上80℃以下。
所述粘附部件可以包括光引发剂。
发明效果
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均包括能够加热粘附部件的加热单元和能够固定并固化未固化的粘附部件的紫外线照射单元,从而即使在被粘附面上存在高低差或者弯曲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改善粘附部件的粘附物性。
包括加热单元和加压单元的粘合装置填充被粘附粘附部件的被粘贴面的高低差,使得能够以被粘贴面与粘附部件之间不存在翘起部分的方式进行粘附,从而能够改善被加工件的粘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夹具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加热板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a是示意性示出对应于图4的Ⅰ-Ⅰ’线的截面的图。
图5b是示意性示出对应于图4的Ⅱ-Ⅱ’线的截面的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6的粘合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至图10c是依次示出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旨在附图中示出特定的实施例,并在本说明书中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这些并不是用于将本发明限定在特定的公开方式中,应该理解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等同物以及替换物均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说明各图的过程中,对于类似的构成元素使用类似的参照标记。为了明确本发明,与实际相比,在附图中放大示出了构成物的尺寸。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元素,但是,所述构成元素并不限定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元素与另一个构成元素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元素可以被称为第二构成元素,类似地,第二构成元素可以被称为第一构成元素。在没有明确文字限定的情况下,单数的表达方式包括多个的情况。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用于指定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元素、部件或者其组合,不应该理解为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元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可能性。并且,层、膜、区域、板等部分在其他部分“上”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其他部分的“上方”的情况,还包括其之间还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相反,层、膜、区域、板等部分在其他部分的“下”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其他部分的“下方”的情况,还包括其之间还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并且,在本申请中,配置在“上”时,不仅包括配置在上部的情况,还可以包括配置在下部的情况。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
图1是示出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示出的粘合装置100A的截面的图。参照图1至图2,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包括夹具单元JU、加热单元HU、加压单元PU以及紫外线照射单元OU。
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是用于粘合通过粘附部件AP结合了第一部件TP和第二部件WP的被加工件OP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是用于粘合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器部件的设备。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是用于粘合便携式终端中使用的显示器部件的设备。例如,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AP可以是光学透明粘附层,第一部件TP可以是触摸面板,第二部件WP可以是窗口部件。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还可以是用作将粘附部件放置在两个部件中间而对该两个部件进行粘合的装置。
光学透明粘附层可以是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或者OCR(optical clearresin)。例如,OCA的光学透明粘附层可以是双面胶形式。光学透明粘附层可以包含丙烯粘合剂、硅胶、聚氨酯胶粘剂中的任一种。
粘附部件AP可以包含未固化的交联反应基。粘附部件AP可以包含可通过紫外线而后来被固化的物质。例如,粘附部件AP可以包括未固化的低聚物或者单体。未固化的低聚物或者单体可以包含交联反应基。未反应的交联反应基之后引起交联反应,从而能够提高粘附部件AP的交联度。交联反应基可以是能够热固化或者光固化的反应基。并且,粘附部件AP可以包含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可以引发单体或者低聚物的进一步的聚合反应。
配置在第一部件TP与第二部件WP之间的粘附部件AP的厚度可以是100μm以上200μm以下。例如,作为粘附部件的光学透明粘附层的厚度可以是约150μm。
图1示出的被加工件OP可以以通过粘附部件AP在两侧结合有第一部件TP和第二部件WP的方式提供到粘合装置100A。例如,第一部件TP和第二部件WP可以在其他层压设备利用粘附部件AP彼此结合。
第一部件TP可以是触摸感应单元,第二部件WP可以是窗口部件。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相反地,第一部件是窗口部件,第二部件是触摸感应单元。例如,当第一部件TP是触摸感应单元时,触摸感应单元上可以粘贴有触摸面板以及结合在触摸面板的一侧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未图示)。
第二部件WP可以是窗口部件。窗口部件可以用于保护触摸感应单元等。窗口部件可以是柔性(Flexible)窗口。窗口部件可以由玻璃材质或者具有柔性的塑料材质构成。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本领域中公知的通常的窗口部件方式均可适用。窗口部件可以在外框区域包括印刷层BM。例如,窗口部件可以包括作为基底层的窗口和形成在窗口上的印刷层BM。印刷层BM可以是黑色印刷层或者白色印刷层,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印刷层BM的厚度可以在30μm以上80μm以下。例如,印刷层BM的厚度可以在40μm以上60μm以下。
并且,被加工件OP可以还包括包围窗口部件的外框设置的框架部FP。框架部FP可以设置成包围窗口部件的侧面。框架部FP可以设置成包围窗口部件的侧面,并且与窗口部件的印刷层BM部分重叠。
夹具单元JU可以用于将被加工件OP固定在粘合装置100A。被加工件OP可以通过吸附方法或者借助支撑部的工具式固定方法安装在粘合装置。夹具单元J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真空吸入口VH。例如,通过在夹具单元JU中与被加工件OP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多个真空吸入口VH吸入空气,从而利用真空来吸附被加工件OP而将被加工件OP固定于夹具单元JU。
图3是示例性示出包括在一实施例中的夹具单元JU的立体图。参照图3,夹具单元JU可以包括在内部提供空的空间且设置成包围被加工件的侧面的侧面支撑部JU-S以及在侧面支撑部JU-S向内侧弯折的底面支撑部JU-B。
底面支撑部JU-B可以包括与后面说明的加压单元的加压板相对形成的开口部。即,底面支撑部JU-B可以包括开孔的开口部JU-O,以能够插入加压板并能够接触到被加工件的一面。开口部JU-O可以形成为大于加压板,以便能够插入加压板。
底面支撑部JU-B从侧面支撑部JU-S向被加工件所在的内侧弯折而形成,底面支撑部JU-B和侧面支撑部JU-S可形成为一体。被加工件的一部分可以安装在底面支撑部JU-B,从而固定在夹具单元JU。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被加工件的框架可以安装并固定在底面支撑部JU-B上。
真空吸入口VH可以形成在夹具单元JU的底面支撑部JU-B上。底面支撑部JU-B形成有多个真空吸入口VH,从而可以将被加工件固定在夹具单元JU。并且,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真空吸入口VH还可以形成在侧面支撑部JU-S,还可以形成在底面支撑部JU-B以及侧面支撑部JU-S上来固定被加工件。
参照图2,加热单元HU可以设置成与安装在夹具单元JU的被加工件OP的一面相对。即,加热单元HU的加热板HP可以设置成与被加工件OP的一面相对。加热板HP可以设置成与被加工件OP的一面间隔开。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加热板HP可以设置成接触于被加工件OP上。
例如,加热单元HU可以设置成与作为第二部件WP的窗口部件相对。即,加热单元HU的加热板HP可以与窗口部件对应地设置在窗口部件上。
图4是示出包含在一实施例中的加热单元HU的加热板HP的立体图。图5a至图5b是图4示出的加热板HP的截面图。图5a是对应于图4的Ⅰ-Ⅰ’线的截面图,图5b是对应于图4的Ⅱ-Ⅱ’线的截面图。
参照图4以及图5a至图5b,加热板HP可以包括多个加热部HL和配置成包围多个加热部HL的壳体部HAU。在加热板HP中,多个加热部HL可以插入在事先形成在壳体部HAU的孔中。或者,通过包围多个加热部HL而成型壳体部HAU来形成。
多个加热部HL可以例如是管式加热器(cartridge heater)。图5b示例性示出了包括管式加热器情况下的截面图。作为管式加热器的加热部HL可以包括由绝缘物质构成的外套IP、设置在外套IP内侧的发热电阻丝RL以及连接在发热电阻丝RL的至少一侧的电线EL。例如,发热电阻丝RL可以是丝状(filament)的。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加热部HL可以是各种形态的发热部件。
壳体部HAU可以以热导率高的材料形成。例如,壳体部HAU可以由金属物质构成。并且,壳体部HAU可以由彼此分离的两个子壳体部(未图示)构成。这时,与供给热量的被加工件相邻的子壳体部由热导率高的金属物质构成,能够容易地对被加工件进行导热。并且,与被加工件相对间隔开的另一个子壳体部由隔热材料构成,能够防止向外部消耗热量。
多个加热部HL可以设置成在加热板HP中沿一方向排列。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加热部HL还可以在加热板HP的壳体部HAU上不是相隔一定间隔排列。例如,在加热板HP的一个区域,相对于另一个区域,设置多个加热部HL。例如,加热部HL可以主要配置在外框,即加热板HP的边缘区域。
参照图2的粘合装置100A,多个加热部HL中的至少一个加热部可以设置成与印刷层BM重叠。至少一个加热部HL可以设置成与印刷层BM的一部分在印刷层BM的厚度方向上重叠。例如,设置在边缘区域的多个加热部HL可以设置在与作为被加工件OP的第二部件WP的窗口部件的印刷层BM对应的位置上。在图2中示出了多个加热部HL与被加工件OP相对地设置在整个加热板HP上,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即,多个加热部HL可以集中设置在加热板HP的一部分区域,设置了多个加热部HL的区域可以是设置有窗口部件的印刷层BM的部分或者包含对应于印刷层BM的区域的部分。
图2示出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单元HU可以还包括控制加热板HP的动作的加热控制部HD。加热控制部HD可以是沿上下方向调整加热板HP的位置调整部。或者,加热控制部HD可以是控制加热板HP的温度的温度控制部。并且,加热控制部HD可以包括位置调整部和温度控制部两者。尽管未图示,例如加热板HP可以还包括温度感应部和冷却部。并且,附图中示出了加热板HP仅设置在被加工件OP的一面上的方式,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加热板HP可以设置在被加工件OP的上部面以及下部面上。
加热单元HU可以是向邻近设置的被加工件OP提供热量的单元。加热板可以被加热成50℃以上100℃以下的温度。
参照图1至图2,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包括向被加工件OP施加压力的加压单元PU。加压单元PU可以包括设置在被加工件OP的未设置加热板HP的一面上的加压板PP。即,在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中,可以是,被加工件OP的一面上可以设置加热板HP,被加工件OP的另一面上设置加压板PP。加压单元PU可以还包括控制加压板PP的上下移动的加压驱动部(未图示)。加压单元PU可以还包括加压支撑部PS,用于将加压板PP固定在粘合装置,在加压板上下移动时,成为支撑轴。例如,加压支撑部PS中,可以为了使加压板PP的上下移动变得容易,加压支撑部PS的表面上形成螺丝槽。
可以为了使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AP具有均匀的厚度,加压单元PU在被加工件OP的一面上向被加工件OP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为了获得厚度均匀的粘附部件AP,加压单元PU的加压板PP的表面加工成高平整度的平面。并且,可以为了向整个被加工件OP施加均匀的压力,加压板PP具有与被加工件OP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加压板PP可以具有与被加工件OP的面对于加压板PP的一面对应的形状。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加压板PP可以具有与作为第一部件TP的触摸感应单元的触摸面板对应的形状及尺寸。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加压板PP可以是长方形形状。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加压板PP可以是正方形、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加压板PP可以由光学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加压板PP可以由石英玻璃(Quartzglass)制造。当加压板PP由光学透明材料形成时,由后面说明的紫外线照射单元OU供给的紫外线光能够透过加压板PP而供给至被加工件OP。即,被加工件OP和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隔着加压板PP彼此相对设置。
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向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AP提供紫外线光。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光源部LP以及固定至少一个光源部LP的光源壳体部MP。在图2中示出了光源部LP设置在光源壳体部MP内的方式,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光源部LP固定在光源壳体部MP的一面上,并且光源部LP设置成暴露在外部。并且,可以为了提高从光源部LP发射的光的效率,光源壳体部MP还包括反射材料的涂覆层。
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设置成与加压板PP间隔开。在图1至图2的一实施例中,粘合装置100A可以还包括支撑加压单元以及紫外线照射单元的支撑台BS。在一实施例中,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设置在支撑台BS上,并且设置成与加压板PP间隔开。
图1至图2示出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上粘附有一个被加工件的粘附部件,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是在相同的工序中能够加工多个被加工件的粘合装置。即,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可以包括多个夹具单元、多个加压单元等。
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可以包括加热单元,用于向粘附部件提供热量,借助所提供的热量,使得粘附部件具有预定的流动性。通过所提供的热量来降低粘附部件的模数(Modulus),从而使得粘附部件能够填充形成在被粘贴面上的高低差部分。并且,在粘附部件填充被粘贴面的高低差部分之后,利用加压单元向被加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设置在被粘贴面之间的粘附部件的厚度均匀,通过之后进一步进行的紫外线照射,进一步实现光固化,从而粘附部件以不存在从被粘贴面之间翘起的现象的方式被固定。因此,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使得被加工件的粘附部件能够均匀地粘附在被粘贴面上,能够改善粘附物性的可靠性。
图6至图8是示出粘合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图。下面,在图6至图8的说明中,对于与在上述的图1至图5b中说明过的内容重复的内容,省略其说明,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区别点。
图6示出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B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放大图6中用虚线表示的区域“LA”的截面图。图6至图7示出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B可以包括用于固定被加工件OP的夹具单元JU、向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AP提供热量的加热单元HU、隔着被加工件OP与加热单元HU相对设置的加压单元PU以及提供紫外线光的紫外线照射单元OU。
与图2示出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不同,在图6的一实施例中,夹具单元JU可以设置在被加工件OP上来固定被加工件OP。被加工件OP可以通过形成在夹具单元JU的多个真空吸入口VH被吸附,从而固定在夹具单元JU。例如,多个真空吸入口VH可以是吸附作为被加工件OP的窗口部件的部分。
并且,在图6的粘合装置100B的一实施例中,包含在加热单元HU中的多个加热部HL可以只设置在加热板HP的外框部分。参照图6所示,加热板HP中设置多个加热部HL的区域可以与被加工件OP的印刷层BM局部重叠,与设置成包围印刷层BM的粘附部件AP局部重叠。即,设置有多个加热部HL的区域OA可以与印刷层的局部区域OA-1以及与邻近印刷层的粘附部件的局部区域OA-2重叠。
虽然图中未图示,但是,加热板HP可以被分成分别包括多个加热部HL的多个子加热板(未图示)。例如,加热板HP可以不是对应于被加工件OP的形状。例如,加热板HP可以由根据被加工件OP中需要加热的部分而局部性设置的多个子加热板构成。
图7示出的被加工件OP可以是作为第一部件TP的触摸感应单元和作为第二部件WP的窗口部件通过作为粘附部件AP的光学透明粘附层结合的。如图7所示,触摸感应单元可以包括附在触摸面板一侧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在图7中,加压板PP可以消除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的厚度带来的高低差,并且向被加工件OP提供均匀的压力。例如,当高低差的高度在10μm以下时,加压板PP可以消除高低差并向被加工件OP施加均匀的压力。
图8示出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C的加热单元和夹具单元可以一体形成。图8的粘合装置100C可以包括加热单元HU以及隔着安装并设置在加热单元HU上的被加工件OP与加热单元HU相对配置的加压单元PU。加热单元HU可以具有加热板变形的形状。即,加热单元HU可以包括壳体部HAU以及设置在壳体部HAU内的多个加热部HL,壳体部HAU可以构成为包括底面部分HAU-B和侧面部分HAU-S。侧面部分HAU-S设置为包围被加工件OP的侧面,使得被加工件OP固定在粘合装置100C。
并且,在图8中示出了加热单元HU中多个加热部HL相隔一定间隔排列的方式,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加热部HL可以以不同的间隔排列,或者多个加热部HL还可以主要设置在壳体部HAU的外框部分。
加压单元PU可以包括配置在被加工件OP上的加压板PP、固定在加压板PP且用于调整加压板PP的上下移动的加压支撑部PS以及控制加压板的动作的加压驱动部PD。
在图8的实施例中,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设置在加压单元PU上。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设置成与加压单元PU间隔开。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可以包括多个光源部LP以及用于固定多个光源部LP的光源壳体部MP。并且,多个光源部LP可以暴露至外部,直接向被加工件OP侧提供紫外线光。
图6或者图8示出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B、100C包括加热单元、粘合单元以及紫外线照射单元,从而粘附部件能够在被粘贴面之间消除高低差并粘贴在被粘贴面,能够改善粘附物性的可靠性。
图9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的流程图。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可利用上述的一实施例的粘合装置100A、100B、100C来实现。即,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可以通过包括夹具单元、加热单元、加压单元以及紫外线照射单元的粘合装置来实现。图10a至图10c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的各步骤中的粘附部件的变化。
参照图9,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可以包括将被加工件固定在粘合装置的夹具单元的步骤S10、加热单元向被加工件提供热量的步骤S20、向被加热的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步骤S30以及向被加工件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S40。
将被加工件固定在夹具单元的步骤S10可以是将包括通过粘附部件结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被加工件放在粘合装置的夹具单元上进行固定的步骤。例如,粘附部件可以是光学透明粘附层,第一部件可以是触摸感应单元,第二部件可以是窗口部件。
参照图10a,在放置的被加工件OP,因为形成在作为被加工件OP的第二部件WP的窗口部件上的印刷层BM的高低差,粘附部件AP的一部分中有可能出现翘起部分VA。即,在与印刷层BM相邻的部分,粘附部件无法填充印刷层的高低差,在粘附部件与窗口部件之间产生翘起部分VA。
可以将被加工件固定在夹具单元中后,利用加热单元向粘附部件提供热量。粘附部件可以被加热至热活化温度。粘附部件的热活化温度可以是能够降低粘附部件的模数值的温度。例如,热活化温度可以是在未破坏粘附部件的化学结合的情况下使得粘附部件具有流动性的温度范围。粘附部件的流动性可以是借助外部的刺激使粘附部件的形状能够容易变形的温度。具体地,热活化温度可以是50℃以上80℃以下。当热活化温度低于50℃时,粘附部件无法具有流动性,当热活化温度高于80℃时,对被加工件的其他部件的可靠性带来影响。
图10b示出了粘附部件AP通过加热板HP加热的状态。参照图10b,粘附部件AP可以设置成填充由于作为第二部件WP的窗口部件的印刷层BM的高低差而产生的翘起部分VA。只是,由于流动性,包围印刷层BM设置的粘附部件的部分无法具有均匀的厚度,有可能形成部分弯曲部分BA。
可以在向被加工件施加相当于粘附部件的热活化温度的热之后,利用加压单元向被加热的被加工件施加压力。可以加压单元的加压板与被加工件的一面相对设置,向被加工件的整个面提供均匀的压力。
可以在向被加工件施加压力之后,向被加工件的一面提供紫外线光。在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中,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S40可以在向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步骤S30之后进行。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与向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步骤S30相同的步骤中进行向被加工件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S40。例如,可以同时进行向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步骤S30和向被加工件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S40。即,可以是向被加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粘附部件的厚度均匀,照射紫外线使得厚度均匀的粘附部件实现固定,实现粘附部件的进一步固化。
图10c示出了对被加工件OP进行加压以及紫外线照射的状态。加压板PP向作为被加工件OP的第一部件TP的触摸感应单元的一面施加压力,从设置在加压板PP下部的紫外线照射单元OU发射的紫外线光被提供至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AP。在图10a至图10b中,粘附部件AP可以包括未固化的部分AP-S。未固化的部分AP-S可以是具有交联反应基的低聚物或者单体。如图10c所示,在进行了紫外线照射步骤之后,粘附部件通过紫外线实现进一步的固化,未固化的部分AP-S可以变成之后发生交联(cross linking)的状态。
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除了未固化的部分之外还可以包括光引发剂。因此,在进行了紫外线照射步骤之后,被加工件OP的粘附部件通过未固化的交联反应基和光引发剂进一步产生聚合反应或者交联反应,从而提高粘附部件的交联度,增大模数值。
在向被加工件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S40中,向被加工件提供的紫外线光的中心波长可以在350nm以上550nm以下。但是,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根据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包括加热粘附部件的步骤,从而粘附部件具有流动性,能够填充被粘贴面的高低差部分,实现再配置,因此能够改善粘附物性的可靠性。并且,粘附部件具有流动性,在进行了填充存在高低差的部分的设置之后,向被加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之后追加执行紫外线固化步骤,从而能够提供具有均匀厚度且设置成填充被粘贴面的高低差部分的粘附层。因此,可以利用一实施例的粘合方法来改善粘附部件与被粘贴面之间的翘起现象,改善粘贴力。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领域的娴熟人员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领域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更。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说明书中详细说明的内容,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规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B、100C:粘合装置
JU:夹具单元 HU:加热单元
PU:加压单元 OU:紫外线照射单元
OP:被加工件。

Claims (10)

1.一种粘合装置,所述粘合装置包括:
夹具单元,用于固定包括通过粘附部件结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被加工件;
加热单元,包括与固定在所述夹具单元中的所述被加工件的一面相对设置的加热板;
加压单元,包括与所述被加工件的另一面相对设置的加压板;
以及
紫外线照射单元,用于向所述粘附部件提供紫外线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板包括:多个加热部;以及壳体部,所述壳体部设置为包围所述多个加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加热部设置在与所述被加工件的边缘区域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是触摸感应单元,
所述第二部件是窗口部件,所述窗口部件在与所述触摸感应单元相对的一面的边缘包括印刷层,
所述多个加热部中的至少一个加热部设置为与所述印刷层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装置,其中,
所述加压板是光学透明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装置,其中,
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设置为隔着所述加压板与所述被加工件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合装置,还包括:
支撑台,用于支撑所述加压单元以及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
所述紫外线照射单元与所述加压板间隔开,并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装置,其中,
所述夹具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一体形成。
9.一种粘合方法,所述粘合方法包括:
将包括通过粘附部件结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被加工件固定在夹具单元的步骤;
通过加热单元向固定的所述被加工件提供热量的步骤;
通过加压单元向被加热的所述被加工件施加压力的步骤;以及向被加压的所述被加工件提供紫外线光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粘合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是触摸感应单元,
所述第二部件是窗口部件,所述窗口部件在与所述触摸感应单元相对的一面上包括印刷层。
CN201610755865.8A 2016-03-07 2016-08-29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Active CN107160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27274A KR102512276B1 (ko) 2016-03-07 2016-03-07 합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착방법
KR10-2016-0027274 2016-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60817A true CN107160817A (zh) 2017-09-15
CN107160817B CN107160817B (zh) 2022-01-14

Family

ID=5984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5865.8A Active CN107160817B (zh) 2016-03-07 2016-08-29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12276B1 (zh)
CN (1) CN1071608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623A (zh) * 2020-03-24 2021-09-28 三得应用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前盖bm条贴附方法及bm条辅助贴附装置
CN113858749A (zh) * 2021-09-02 2021-12-31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聚酯纤维夹网布材料的贴合及表面处理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407A (zh) * 1996-06-11 1998-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TW201300884A (zh) * 2012-01-17 2013-01-01 Sun Industry Co Ltd 顯示器保護板之製造方法
CN103823595A (zh) * 2014-03-13 2014-05-2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制备方法
CN104130722A (zh) * 2013-04-30 2014-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构件的方法
CN104461203A (zh) * 2014-12-22 2015-03-2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与触控感应薄膜贴合的方法和触摸屏
TW201523377A (zh) * 2013-09-06 2015-06-16 Dexerials Corp 電容式觸控面板
CN204576467U (zh) * 2015-05-15 2015-08-19 深圳市高仁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313980T2 (de) * 2002-09-04 2008-01-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plattenförmiger gegenstände
JP2006062168A (ja) * 2004-08-26 2006-03-09 Sharp Corp 貼合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4437762B2 (ja) * 2005-03-31 2010-03-24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熱圧着装置
KR20120069856A (ko) * 2010-12-21 2012-06-29 이세규 터치 패널 진공 합착 장치
KR101550012B1 (ko) * 2013-01-29 2015-09-11 주식회사 씨엘디 기판 접합 장치 및 기판 접합 방법
KR101576275B1 (ko) * 2015-03-31 2015-12-09 주식회사 중앙정밀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접착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407A (zh) * 1996-06-11 1998-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TW201300884A (zh) * 2012-01-17 2013-01-01 Sun Industry Co Ltd 顯示器保護板之製造方法
CN104130722A (zh) * 2013-04-30 2014-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制造光学构件的方法
TW201523377A (zh) * 2013-09-06 2015-06-16 Dexerials Corp 電容式觸控面板
CN103823595A (zh) * 2014-03-13 2014-05-28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制备方法
CN104461203A (zh) * 2014-12-22 2015-03-2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与触控感应薄膜贴合的方法和触摸屏
CN204576467U (zh) * 2015-05-15 2015-08-19 深圳市高仁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光学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2623A (zh) * 2020-03-24 2021-09-28 三得应用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前盖bm条贴附方法及bm条辅助贴附装置
CN113442623B (zh) * 2020-03-24 2023-01-24 东莞三得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前盖bm条贴附方法及bm条辅助贴附装置
CN113858749A (zh) * 2021-09-02 2021-12-31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聚酯纤维夹网布材料的贴合及表面处理设备
CN113858749B (zh) * 2021-09-02 2023-08-25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聚酯纤维夹网布材料的贴合及表面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12276B1 (ko) 2023-03-22
CN107160817B (zh) 2022-01-14
KR20170104719A (ko) 2017-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1567B (zh) 弧曲板狀之顯示模組、其製造方法及所使用之製造裝置
CN103068755B (zh) 用于成形玻璃基材的设备和方法
CN102100126B (zh)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照明装置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JP3059360B2 (ja) 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用プレス装置
JP4657387B1 (ja) 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システム
KR940005970A (ko) 평면형 표시장치의 조립구조와 조립방법 및 이를 위해 사용되는 수지의 공급경화 장치와 방법
CN106710451A (zh) 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轴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面板
JP4981190B1 (ja) 貼合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KR101810773B1 (ko) 첩합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및 첩합 디바이스의 제조 장치
CN107160817A (zh)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US20120006400A1 (en) Solar module device and edge sealing co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5359203B (zh) 贴合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12652243A (zh) 四面曲显示屏贴合工艺
WO201111142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580807B1 (ja) 接合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1375657B1 (ko) 복수의 터치 패널의 접합을 통한 대면적 터치 패널의 제조방법 및 대면적 터치 패널
JP367142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2020021414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circuits
JP3116998B2 (ja) 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08624241A (zh) 通过坯料用于全表面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合部件的反向平行的接触表面的方法
CN107193409A (zh) 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9061048A (ja) 調光セル、調光パネル、車両、および調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20130045003A (ko) 광학 렌즈 패널, 이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CN111443506B (zh) 显示器中盖板和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层组装方法、显示器
US20240092072A1 (en) La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