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5050B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45050B
CN107145050B CN201710101155.8A CN201710101155A CN107145050B CN 107145050 B CN107145050 B CN 107145050B CN 201710101155 A CN201710101155 A CN 201710101155A CN 107145050 B CN107145050 B CN 107145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ggle
contacted
region
contact
eng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11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45050A (zh
Inventor
稻田征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145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5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45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5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将开闭门锁定至接合位置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被接合构件和推压被接合构件的推压构件;以及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设置在开闭门上并且接合所述被接合构件,其中当开闭门闭合时,将来自推压构件的作用在被接合构件上的推压力从用以压出接合构件的第一推压力转换为用以将接合构件牵引到接合位置中的第二推压力;其中接合构件具有被接触区域且被接合构件具有与被接触区域相接触的接触区域;并且其中当接触区域与被接触区域相接触时,被接触区域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者通过打开盖/闭合盖来更换部件(例如调色剂盒)的电子照相型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和复印机)是已知的,并且已经采用多种不同的系统作为用于盖的锁定机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38775公开了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使用者操作手柄以将锁定爪的位置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然而,使用者通过杆来操作盖的锁定位置/解锁位置的这种构造在可用性方面并不出色,原因在于难以确定手柄位置或者不能允许使用者直观地识别操作方向和打开/闭合的方向。因此,作为用于盖的锁定机构,为了改进可用性,可以使用肘节机构,其中,在使用者打开盖和闭合盖的时候无需操作手柄就允许使用者自动地执行牵引操作和锁定/解锁操作。
然而,在这样的肘节机构中存在中立点,在所述中立点处,推压力在肘节杆旋转所遵循的轨道的途中被平衡,并且还存在接合松散度在杆经过中立点之前和之后快速消除的点。在此情况下,随着盖被打开,当肘节杆和盖侧的锁定构件彼此冲突时或者当止挡构件(其将肘节杆保持在待机位置)和肘节杆彼此冲突时会产生撞击声。将参照图18A和18B以及图19A和19B对肘节机构进行说明。
图18A是示出了肘节机构的构造并且示出了肘节杆114定位在中立点处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肘节杆114被支撑在摆动轴110上,以便能够围绕摆动轴110相对于肘节保持件104摆动。肘节弹簧113是将其一端附接至肘节保持件104并且将其另一端附接至肘节杆114的扩张式螺旋弹簧。当肘节杆114摆动时,肘节弹簧113沿着旋转方向对肘节杆114连续地施加推压力同时改变其推压力的方向C。盖(未示出)的接合构件103与肘节施压区域108一体地形成。当接合构件103沿着由箭头F指示的轨道进入时,肘节杆114开始沿着箭头G的方向旋转。如图18A所示,在肘节弹簧113沿着朝向摆动轴110的中心的方向对肘节杆114施加推压力的相位中,肘节弹簧113的推压力没有转换成肘节杆114的旋转力。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肘节杆114定位在中立点处。在此情况下,在肘节杆114和接合构件103之间存在接合松散度H,该接合松散度表示在部件之间无干涉地让部件可靠地执行摆动操作所需的松散度。
图18B是示出了肘节机构的构造并且示出了肘节杆114已经经过中立点且与接合构件103接合以由此将盖锁定至装置主体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肘节杆114和接合构件103之间的接合松散度H因肘节杆114的旋转而快速消除并且向肘节施压区域108侧移动。与此同时,肘节杆114因肘节弹簧113的推压力而与接合构件103相接触并且完成其锁定操作,同时沿着箭头K的方向推压接合构件103。在此情况下,通过肘节杆114和接合构件10彼此冲突时造成的撞击而产生撞击声。
图19A是示出了肘节机构的构造并且示出了当盖从其锁定状态被打开时且在肘节杆114刚刚经过中立点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当盖从锁定状态被打开时,肘节杆114沿着箭头J的方向摆动,同时接受来自接合构件103的推压力。如图19A所示,在已经经过中立点之后,肘节杆114因肘节弹簧113的推压力而沿着箭头M的方向旋转。在此情况下,在肘节杆114和止挡区域105(其将肘节杆114保持在待机位置)之间存在空隙L。
图19B是示出了肘节机构的构造并且示出了盖被打开且肘节杆114被保持在待机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已经经过中立点的肘节杆114因肘节弹簧113的推压力而沿着箭头M的方向旋转,肘节杆114和止挡区域105之间的空隙L快速消除,由此肘节杆114和止挡区域105彼此接触。通过在接触时的冲突而产生撞击声。
如上所述,尽管在改进可用性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肘节机构确实会造成操作声音方面的恶化。近年来,由于一些激光束打印机与盖联动地执行调色剂盒的弹出操作或者利用卡塞处理盖保持片材路径的一侧以改进卡塞处理,因此存在执行盖的打开/闭合操作所需的力增加的可能性。当在这样的装置的打开/闭合机构中采用肘节机构时,要求增加肘节杆的牵引力,这就可能导致撞击声方面的恶化。作为用于减小该撞击声的手段,采取在冲突区域上设置缓冲材料例如聚酯泡棉(moltopren)的办法。然而,缓冲材料例如聚酯泡棉会遇到在缓冲材料长时间地接受肘节杆的推压力的情况下出现蠕变变形的问题并且缓冲材料的效果会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可用性的前提下抑制撞击声的产生的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装置的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打开/闭合的开闭门;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将所述开闭门锁定至接合位置,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可旋转的被接合构件和推压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推压构件;以及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开闭门上并且接合所述被接合构件,其中当所述开闭门相对于所述主体闭合时,所述被接合构件被施压并旋转,其中当所述被接合构件被所述接合构件施压并旋转时,将来自所述推压构件的作用在所述被接合构件上的推压力从用以压出所述接合构件的第一推压力转换为用以将所述接合构件牵引到接合位置中的第二推压力,其中所述接合构件具有被接触区域且所述被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被接触区域相接触的接触区域,并且其中当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被接触区域相接触时,所述被接触区域弹性变形。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A和3B分别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前盖旋转部的示意图和用于描述接合部的细节的视图;
图4A和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5A和5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细节的视图;
图6A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接合操作的视图;
图6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接合操作的视图;
图6C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接合操作的视图;
图7A和7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操作的视图;
图9A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接合解除操作的视图;
图9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接合解除操作的视图;
图9C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接合解除操作的视图;
图10A和10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1A和11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盖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肘节杆的视图;
图14A和14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肘节保持件的视图;
图15A至15D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操作的视图;
图16A至16D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操作的视图;
图17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肘节机构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8A和18B是肘节机构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9A和19B是肘节机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模式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在所述模式中描述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及其相对布置等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适当修改。也就是说,这些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及其相对布置等不应理解为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为下述的模式。
(第一实施例)
图1A和1B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A和1B分别示出了前盖2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体1被打开的状态以及前盖2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体1被闭合的状态。
如图1A所示,用作开闭门的前盖2被构造成相对于装置主体1沿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以便能够开放装置主体1的内部,并且允许使用者对装置主体1的内部进行操作。箭头A的方向是围绕平行于一水平表面的轴线的旋转方向,该水平表面表示用于成像装置的安装表面。处理盒5是通过集成处理装置(例如感光构件)和显影装置而获得的盒,并且实现为能够附接至装置主体1且能够从装置主体1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处理盒5能够沿箭头B的方向附接和拆卸。箭头B的方向是平行于所述水平表面的方向。肘节保持件4被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前盖2处于其闭合位置时所面对的表面上,所述肘节保持件4具有用于将前盖2锁定至闭合位置的肘节机构。另一方面,在前盖2的面对装置主体1的表面(前盖2的背面)上,与肘节保持件4的肘节机构接合的接合部(接合构件)3被固定在对应于肘节保持件4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用作接合构件的接合部3被设置在前盖2(其代表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上,并且具有用作被接合构件(其将在下文描述)的肘节杆14的肘节保持件4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其代表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的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个)上。肘节保持件4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用于处理盒5的开口上方的两个部位处。当使用者沿着箭头A的方向对前盖2施加力时,肘节保持件4和接合部3之间的接合状态被解除。如上所述,用于锁定开闭门2的锁定机构具有可旋转的被接合构件14和推压被接合构件14的推压构件13。
如图1B所示,当通过使用者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相对于装置主体1沿着箭头C的方向的操作而旋转前盖2时,接合部3由肘节保持件4的肘节机构锁定在图1B所示的位置处。箭头C的方向是围绕平行于所述水平表面的轴线的旋转方向并且与箭头A的方向相反。通过前盖2的闭合操作,处理盒5被附接在装置主体1中的指定位置处以允许成像装置执行成像。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示意性横截面图。每一个处理盒5都通过集成用于执行电子照相处理的处理装置例如充电装置譬如充电辊5b、显影装置例如显影辊5c、以及清洁装置例如围绕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5a的清洁构件5d来获得。执行成像以使得在每一个处理盒5中,每一种颜色的成像都通过激光曝光装置51而曝光到由充电辊5b充电的感光鼓5a的正面上并且随后通过显影辊5b将调色剂附着到成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记录材料S从设置在装置主体1下部的片材进给盒1a输送,并且由每一个处理盒5形成且由转印辊5e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2上的每一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重叠的方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随后,在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由定影装置53进行定影之后,记录材料S被排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上的片材收集托盘1b上。
图3A是示出了前盖2的旋转部的示意性透视图。盖保持部6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下部,所述盖保持部6利用平行于所述水平表面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前盖2。前盖2由盖保持部6利用盖旋转轴7(其用作旋转中心)来支撑。图3B是示出了固定到前盖2的背面上的接合部3的细节的视图。用作接合构件的接合部3是在其中一体地形成了向肘节机构施压并使肘节机构旋转的突起区域8以及要由肘节机构锁定的被接触区域的构件。被接触区域具有被接触表面9a和9b。
图4A和4B是具有肘节机构的肘节保持件4的示意图。图4A是在从接合部3接合的一侧观察时所见的肘节保持件4的透视图,图4B是在从接合部3接合的一侧的相对侧观察时所见的肘节保持件4的透视图。如图4A所示,在肘节保持件4中,接合部3与之接合从而将前盖2锁定至装置主体1的肘节杆14以能够围绕摆动轴10摆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摆动轴10上。在本实施例中,用作被接合构件的肘节杆14被构造成能够经由肘节保持件4而在另一个构件即装置主体1上运动。另外,如图4B所示,在肘节保持件4的背面处,用作向肘节杆14施加推压力的推压构件的肘节弹簧13的一端由肘节保持件4的弹簧保持区域12可旋转地保持。
图5A和5B是用于描述肘节保持件4的内部细节的视图。图5A是在从接合部3接合的一侧观察时所见的肘节杆14和肘节弹簧13的透视图,图5B是肘节保持件4、肘节杆14和肘节弹簧13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如图5A所示,肘节弹簧13的一端相对于肘节杆14被可旋转地保持。肘节杆14由肘节保持件4(装置主体1经由肘节保持件4)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经由肘节弹簧13联接至肘节保持件4。另外,肘节杆14具有在锁定时分别与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相接触的接触区域14a和14b。另外,如图5B所示,肘节弹簧13是将其一端附接至肘节保持件4并且将其另一端附接至肘节杆14的扩张式螺旋弹簧。在肘节杆14沿着箭头D的方向摆动时,肘节弹簧13根据肘节杆14的旋转相位沿着旋转方向对肘节杆14施加推压力同时改变其姿态。
(肘节机构从前盖2的打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接合操作)
图6A是用于描述肘节机构的操作(接合操作)的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在肘节杆14到达中立点之前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该中立点处,肘节弹簧13的轴线(推压力的作用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一致。固定到前盖2上的接合构件3与肘节施压区域8一体地形成。当肘节施压区域8沿着由箭头F指示的轨道进入并且抵靠肘节杆14以沿着箭头G的方向对肘节杆14施压时,肘节杆14就以摆动轴10作为旋转中心开始旋转。在此情况下,肘节弹簧13也跟随肘节杆14的运动,同时改变其操作长度和姿态(推压力的作用线的角度)。要注意:箭头F的方向是以平行于所述水平表面的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作用在肘节杆14上的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起作用,从而使肘节杆14在示出了垂直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的横截面的图6A中逆时针旋转。推压力是用以使肘节杆14移动远离与将在下文描述的接合部3的接合位置的推压力(第一推压力)。也就是说,第一推压力是用以沿着压出接合构件的方向推压接合构件的力。当使用者克服推压力相对于装置主体向前盖2施压时,肘节杆14以上文所述的方式旋转。通过该旋转,肘节杆14从上述推压力所作用的区域(第一区域)移动到肘节杆14的旋转运动范围(旋转相位范围)中的中立点。
图6B是用于描述肘节机构的操作(接合操作)的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在肘节杆14已经到达中立点时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该中立点处,肘节弹簧13的轴线(推压力的作用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一致。如图6B所示,在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的作用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中心(摆动轴10的中心)一致的相位中,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没有转换成肘节杆14的旋转力。也就是说,中立点是既没有使肘节杆14沿着远离与接合部3的接合位置的方向旋转的推压力(第一推压力)作用于此、也没有使肘节杆14旋转以靠近接合位置的推压力(第二推压力)作用于此的位置(相位)。在此情况下,在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与接合部3(的用作一对抵接表面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存在空隙L。
图6C是用于描述肘节机构的操作(接合操作)的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在肘节杆14已经经过中立点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该中立点处,肘节弹簧13的轴线(推压力的作用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一致。当肘节杆14由肘节施压区域8施压以越过中立点时,如图6C所示,肘节弹簧13经过了肘节杆14的摆动轴10的中心以产生使肘节杆14沿着箭头K的方向旋转的力。推压力是用以使肘节杆14旋转并移动至与接合部3的接合位置的推压力(第二推压力)。也就是说,当肘节杆14由肘节施压区域8施压时,肘节杆14的相位跨越中立点从第一推压力所作用的区域(第一区域)变到第二推压力所作用的区域(第二区域)。接合部3的肘节施压区域8是用以改变肘节杆14的推压力的作用状态直至肘节杆14通过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移动至接合位置的构造。通过肘节杆14的上述旋转,一次性地消除空隙L。结果,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与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冲突。
图7A和7B是用于描述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抵靠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A是透视图,并且图7B是在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从接合部3侧观察时所见的正视图。如图7B所示,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是倾斜表面,这两个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其对向间距在肘节杆14接近的一侧较大。当沿着图6C中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旋转时,肘节杆14首先经过入口区域(在此,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的对向间距最大),并且随后进入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对向区域。也就是说,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之间的宽度(接触区域14a和14b之间的距离L14)被设定为小于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入口区域之间的距离L9ab。此外,在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的对向间距与接触区域14a和14b之间的距离冲突的区域处,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抵靠被接触表面9a和9b。
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是倾斜表面,这两个倾斜表面沿着肘节杆14的旋转方向(运动方向)以指定的量倾斜,并且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的间距L9从被接触表面的入口区域开始逐渐变小。也就是说,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被构造成沿着正交于肘节杆14的旋转方向(运动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对,并且被构造成使对向间距沿着朝向锁定位置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减小。在接触区域14a和14b最终接合所述接合部3的位置处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的对向间距L9、距离L14、以及距离L9ab之间的关系被设定如下:
L9<L14<L9ab
因此,当肘节杆14沿着箭头K的方向以指定的量旋转时,接触区域14a和14b在肘节杆14到达最终接合位置之前就分别与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相接触。在来自推压构件13的第二推压力作用在被接合构件14上的时候,接触区域14a和14b与被接触区域9a和9b相接触。另外,在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与被接触区域9a和9b相接触时,被接触区域9a和9b弹性变形。具体地,当接触区域14a和14b进入这一对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并与之相接触时,这一对被接触表面9a和9b弹性变形以使得这一对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的间距通过从接触区域14a和14b接受的力而扩大。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当前盖2相对于装置主体1安置在锁定位置(闭合位置)时接合部3和肘节杆14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A是垂直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并且图8B是在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从接合部侧观察时所见的正视图。在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与被接触表面9a和9b相接触时,接合部3沿着图6C所示的箭头G的方向接受来自肘节杆14的力,并且随后如图8A和8B所示与肘节杆14一起旋转直到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处,前盖2被设定在相对于装置主体1的指定相对位置处。然后,肘节杆14通过接受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而试图相对于停止在锁定位置处的接合部3进一步旋转。在接合部3中,用作分别具有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板形区域的被抵接区域19a和19b被构造成大体平行于肘节杆14整体的旋转方向,不过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法线方向相对于肘节杆14的旋转方向略微倾斜。可以采取将被抵接区域19a和19b构造成具有悬臂梁的形状,其中在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对向区域中的入口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分别是自由端和固定端。因此,被抵接区域19a和19b被构造成能够因与肘节杆14冲突而沿着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法线方向弹性变形,也就是被构造成能够因与肘节杆14冲突而以在上述的悬臂梁形状中自由端侧相对于固定端侧偏移的方式偏转。由此,通过肘节杆14的压力,被抵接区域19a和19b变形以使得被接触表面9a和9b之间的对向间距扩大。然后,当肘节杆14到达被抵接区域19a和19b的上述弹性变形受限的位置(锁定位置)时,肘节杆14相对于接合部3的运动停止。要注意:为了抑制被抵接区域19a和19b因弹性变形而劣化,可以设置管制区域以在到达上述弹性变形的限界之前管制肘节杆14的旋转。当肘节杆14和接合部3彼此锁定并且安置于停止状态时,前盖2在上述的锁定位置处被锁定至装置主体1。
通过被抵接区域19a和19b的上述弹性变形,接合部3在肘节杆14冲突时所接受的撞击被吸收和缓冲。结果,能够抑制撞击声的产生。例如,即使在被接触表面9a和9b中因老化而出现蠕变变形,肘节杆14的止挡位置(锁定位置)沿着如图8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略有改变,但是只要满足上述的关系式L9<L14<L9ab,就不会发生功能性问题。另外,抑制撞击声的效果也得以保持。
(肘节机构从前盖的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的接合解除操作)
图9A是用于描述肘节机构的操作(接合解除操作)的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在从锁定位置开始运动的接合部3和肘节杆14到达中立点之前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该中立点处,肘节弹簧13的轴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一致。除非有超过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接合部3和肘节杆14之间的摩擦力等的任何外力作用于前盖2上,否则前盖2和装置主体1之间的锁定状态(图6C所示的接合部3和肘节杆14之间的锁定状态)就得以保持。当使用者试图用超过上述推压力、摩擦力等的力来相对于装置主体1打开前盖2时,接合部3沿着由箭头F指示的轨道开始打开,同时肘节杆14也以摆动轴10为旋转中心沿着箭头K的方向开始旋转。也就是说,肘节机构开始进行接合解除操作。在此情况下,肘节弹簧13也跟随肘节杆14的运动,同时改变其操作长度和姿态(推压力的作用线的角度)。
图9B是用于描述肘节机构的操作(接合解除操作)的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在肘节杆14已经到达中立点时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该中立点处,肘节弹簧13的轴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一致。类似于将盖闭合的情形,中立点附近具有这样的相位,在所述相位中,肘节弹簧13施加推压力以使肘节杆14沿着朝向摆动轴1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并且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没有转换成肘节杆14的旋转力。在此情况下,在肘节杆14和肘节保持件4之间存在空隙L。肘节杆14首先在接触区域14a和14b由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施压时沿着图9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旋转,并且随后在肘节杆14由接合部3的第二施压区域8b沿着箭头G的方向施压时从被接触表面9a和9b的对向区域离开。然后,在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从被接触表面9a和9b分离之后,肘节杆14由接合部3的第二施压区域8b进一步施压。由此,肘节杆14沿着图9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进一步旋转并越过中立点。
图9C是用于描述肘节机构的操作(接合解除操作)的视图并且是示出了在肘节杆14已经经过中立点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该中立点处,肘节弹簧13的轴线与肘节杆14的旋转轴(摆动轴10)一致。如图9C所示,在经过肘节杆14的摆动轴10的中心时,肘节弹簧13产生用以使肘节杆14沿着箭头K的方向旋转的力。也就是说,当肘节杆14由接合部3施压时,肘节杆14的相位跨越中立点从第二推压力所作用的区域(第二区域)变到第一推压力所作用的区域(第一区域)。在越过中立点之后,肘节杆14仅利用肘节弹簧13的推压力继续旋转,一次性地消除肘节杆14和肘节保持件4之间的空隙L,并且与将在下文描述的肘节保持件4的第二被接触区域冲突。由此,管制肘节杆14的旋转。
图10A和10B是用于描述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抵靠肘节保持件4的第二被接触区域(第二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A是透视图,图10B是正视图。如图10B所示,肘节保持件4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是倾斜表面,这两个倾斜表面倾斜成使其对向间距在肘节杆14接近的一侧较大。当沿着图9A中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旋转时,肘节杆14首先经过入口区域(在此,被接触表面4a和4b之间的对向间距最大),并且随后进入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对向区域。也就是说,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之间的宽度(接触区域14a和14b之间的距离L14)被设定为小于肘节保持件4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入口区域之间的距离L4ab。此外,在被接触表面4a和4b之间的对向间距与接触区域14a和14b之间的宽度冲突的区域处,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分别抵靠被接触表面4a和4b。
肘节保持件4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是倾斜表面,这两个倾斜表面沿着肘节杆14的旋转方向(运动方向)以指定的量倾斜,并且被接触表面4a和4b之间的间距L4从被接触表面的入口区域开始逐渐变小。也就是说,肘节保持件4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被构造成沿着正交于肘节杆14的旋转方向(运动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对,并且被构造成使对向间距沿着远离锁定位置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减小。在接触区域14a和14b的旋转最终由用作管制构件的肘节保持件4管制的管制位置(待机位置)处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之间的对向间距L4、距离L14、以及距离L4ab之间的关系被设定如下:
L4<L14<L4ab
因此,当肘节杆14沿着箭头K的方向以指定的量旋转时,接触区域14a和14b在肘节杆14到达最终管制位置之前就分别与肘节保持件4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相接触。
图11A和11B是示出了在前盖2相对于装置主体1被打开(接合部3从肘节保持件4完全分离)的状态下肘节保持件4和肘节杆14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A是示意性横截面图,图11B是正视图。在肘节保持件4中,用作分别具有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板形区域的被抵接区域24a和24b被构造成大体平行于肘节杆14整体的旋转方向,不过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法线方向相对于肘节杆14的旋转方向略微倾斜。可以采取将被抵接区域24a和24b构造成具有悬臂梁的形状,其中在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对向区域中的入口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分别是自由端和固定端。因此,被抵接区域24a和24b被构造成能够因与肘节杆14冲突而沿着被接触表面4a和4b的法线方向弹性变形,也就是被构造成能够因与肘节杆14冲突而以在上述的悬臂梁形状中自由端侧相对于固定端侧偏移的方式偏转。由此,通过肘节杆14的压力,被抵接区域24a和24b变形以使得被接触表面4a和4b之间的对向间距扩大。然后,当肘节杆14到达被抵接区域24a和24b的上述弹性变形受限的位置(锁定位置)时,肘节杆14相对于肘节保持件4的运动停止。要注意:为了抑制被抵接区域24a和24b因弹性变形而劣化,可以设置管制区域以在到达上述弹性变形的限界之前管制肘节杆14的旋转。如上所述,在肘节杆14被锁定至肘节保持件4并且肘节杆14相对于肘节保持件4停止旋转的状态下,肘节杆14的位置是由肘节保持件4限定的旋转管制位置,该旋转管制位置表示在前盖2被打开时肘节杆14的待机位置。
通过用作第二被抵接区域的被抵接区域24a和24b的上述弹性变形,肘节保持件4在肘节杆14冲突时所接受的撞击被吸收和缓冲。结果,能够抑制撞击声的产生。例如,即使在被接触表面4a和4b中因老化而出现蠕变变形,肘节杆14的止挡位置(锁定位置)沿着如图11A所示的箭头K的方向略有改变,但是只要满足上述的关系式L4<L14<L4ab,就不会发生功能性问题。另外,抑制撞击声的效果也得以保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肘节杆14的沿着摆动方向的动能被转换为沿着大体垂直于摆动方向的方向的变形能量,由此能够对接合部3、肘节杆14和肘节保持件4之间的撞击进行吸收和缓冲。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将可旋转的盖锁定至装置主体的接合系统,所述接合系统能够抑制通过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快速消除接合松散度而造成的撞击声的产生并且能够在不影响可用性的前提下解决撞击声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3的被接触表面9a和9b以及肘节保持件4的被接触表面4a和4b被构造成能够弹性变形。然而,即使在肘节杆14的接触区域14a和14b被构造成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作被接合构件的肘节杆14被构造成由装置主体1经由肘节保持件4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构造成经由肘节弹簧13和肘节保持件4联接至装置主体1。然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造。例如,肘节保持件4可以被构造成与装置主体1的框架本体成一体,并且肘节杆14可以被构造成直接由装置主体1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经由肘节弹簧13联接至装置主体。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12至图1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锁定机构进行说明。成像装置主体1的主要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将主要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所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事项将不在本文中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了卡塞处理盖22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1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如图12所示,用作开闭门的卡塞处理盖22被构造成相对于装置主体1沿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以向外部开放装置主体1内部的用于记录材料的输送路径,从而允许使用者对因发生卡塞而停止于输送路径中的记录材料进行操作。箭头A的方向是平行于一水平表面的方向。肘节保持件44被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卡塞处理盖22处于其闭合位置时所面对的表面上,所述肘节保持件44具有用以将卡塞处理盖22锁定在闭合位置处的肘节机构。另一方面,在卡塞处理盖22的面对装置主体1的表面(卡塞处理盖22的背面)上,与肘节保持件44的肘节机构接合的接合部33被固定在对应于肘节保持件44的位置处。肘节保持件44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框架本体的开口上方的两个部位处。由于肘节机构在卡塞处理盖22开闭时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前盖2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例中的特征构造)
图13A和13B是用于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肘节杆144的细节的视图。图13A是透视图,图13B是正视图。肘节杆144的摆动轴100沿着从垂直于肘节杆144的接触区域144a和144b的表面的方向离开的方向(图13B中的箭头方向)延伸从而以指定的量倾斜。
图14A和14B是用于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肘节保持件44的细节的视图。图14A是侧视图,并且图14B是正视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肘节保持件4,肘节保持件44具有第二被接触表面44a和44b,在卡塞处理盖22被打开时,肘节杆144的接触区域144a和144b分别与第二被接触表面44a和44b相接触。第二被接触表面44a和44b之间的对向间距L44从第二被接触表面44a和44b的入口区域朝着肘节杆144的摆动方向逐渐变小。另外,肘节保持件44具有摆动中心孔44c,肘节杆144的摆动轴100插入到该摆动中心孔44c中。摆动中心孔44c是在图14A和14B所示的竖直方向上比摆动轴100的直径更长的长孔。
图15A至15D是肘节机构在卡塞处理盖22锁定至装置主体1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5B是侧面透视图,图15A是图15B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15C是沿着图15A中的箭头X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5D是沿着图15A中的箭头Y截取的横截面图。如图15A至15D所示,摆动中心孔44c是在垂直于所述水平表面(其代表装置安装表面)的方向(竖直方向)上为长形的孔。摆动中心孔44c沿着水平方向贯通并且形成于肘节保持件44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所在的部位处。如图15C所示,摆动中心孔44c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与摆动轴100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相同。另外,如图15D所示,摆动中心孔44c沿着竖直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摆动中心孔44c沿着水平方向的宽度大出能够接纳以指定的量倾斜的摆动轴100的程度。如图15A至15D所示,在卡塞处理盖22锁定至装置主体1的状态下,在介于摆动轴100和摆动中心孔44c之间的接合区段处不会在肘节杆144中出现任何特别的负荷。
图16A至16D是肘节机构在肘节杆144从接合部33脱离并且被设定在待机位置处的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6B是侧面透视图,图16A是图16B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16C是沿着图16A中的箭头X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6D是沿着图16A中的箭头Y截取的横截面图。当肘节杆144从接合部33脱离并且卡塞处理盖22相对于装置主体被打开时,肘节杆144相对于肘节保持件44旋转,由此改变摆动轴100和摆动中心孔44c之间的接合状态。如图16C所示,摆动轴100的倾斜度变成最大倾斜度的相位处于水平方向。然而,摆动中心孔44c在水平方向上仅具有与摆动轴100的宽度大致相当的宽度。因此,当肘节杆144和肘节保持件44在介于摆动轴100和摆动中心孔44c之间的接合区段处的对向表面如图15C所示保持平行时,摆动轴100与摆动中心孔44c相干涉并且因此如图16C中的虚线所示不能被接纳。因此,通过摆动轴100和摆动中心孔44c之间的干涉,就有负荷沿着不同于如图16C和16D中的箭头所示的肘节杆144的摆动方向的方向作用于肘节杆144上。摆动轴100的倾斜角和倾斜方向被设定成使得摆动轴100通过旋转从摆动中心孔44c接受的阻力随着肘节杆144离开中立点朝向待机位置旋转的旋转相位而增大。由此,能够在肘节杆144越过中立点之后减小摆动力。
图17是用于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以减小肘节机构的撞击声的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肘节保持件44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是倾斜表面,这两个倾斜表面沿着肘节杆144的旋转方向(运动方向)以指定的量倾斜,并且被接触表面44a和44b之间的距离L44从被接触表面的入口区域开始逐渐变小。也就是说,被接触表面44a和44b被构造成沿着正交于肘节杆144的旋转方向(运动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对,并且被构造成使对向间距沿着远离锁定位置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逐渐减小。在接触区域144a和144b最终受到管制的管制位置(待机位置)处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之间的对向间距L44、接触区域144a和144b之间的距离L144、以及在入口区域处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之间的对向间距L44ab之间的关系被设定如下:
L44<L144<L44ab
因此,当肘节杆144朝着待机位置以指定的量旋转时,接触区域144a和144b在肘节杆144到达待机位置之前就分别与肘节保持件44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相接触。
肘节杆144的接触区域144a和144b是沿着肘节杆144的旋转方向大体平行延伸的一对板形区域并且设有摆动轴100。因此,接触区域144a和144b在与被接触表面44a和44b冲突时沿着不同于摆动方向的方向接受来自倾斜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的力并且因在摆动轴100与摆动中心孔43c相干涉时所造成的负荷而沿着不同于摆动方向的方向受力。由此,如图17中的箭头所示,接触区域144a和144b弹性变形从而使对向间距变窄。通过弹性变形,促使肘节杆144的接触区域144a和144b在与肘节保持件44的被接触表面44a和44b冲突时吸收撞击并由此允许抑制撞击声的产生。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将可旋转的盖锁定至装置主体的接合系统,在所述接合系统中,不会产生通过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快速消除接合松散度而造成的撞击声,并且能够在不影响可用性的前提下消除撞击声。
要注意:在第二实施例中,摆动轴100被构造成相对于肘节杆144的旋转轴线倾斜,并且摆动中心孔43c被构造成沿着平行于肘节杆14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贯通。然而,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造。例如,摆动轴100可以被构造成平行于肘节杆144的旋转轴线延伸,并且摆动中心孔43c可以被构造成沿着相对于肘节杆144的旋转轴线倾斜的方向贯通。
尽管已经参照示范性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与最广义的解读相符,由此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装置的主体;
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打开/闭合的开闭门;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将所述开闭门锁定至接合位置,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可旋转的被接合构件和推压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推压构件;以及
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开闭门上并且接合所述被接合构件,
其中当所述开闭门相对于所述主体闭合时,所述被接合构件被所述接合构件施压并旋转,
其中当所述被接合构件被所述接合构件施压并旋转时,将来自所述推压构件的作用在所述被接合构件上的推压力从用以压出所述接合构件的第一推压力转换为用以将所述接合构件牵引到接合位置中的第二推压力,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具有被接触区域且所述被接合构件具有与所述被接触区域相接触的接触区域,并且
其中当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被接触区域相接触时,所述被接触区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在来自所述推压构件的所述第二推压力作用在所述被接合构件上的时候,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被接触区域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被接触区域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被接触表面,并且当所述接触区域进入这一对被接触表面之间的空间并与这一对被接触表面相接触时,这一对被接触表面通过从所述接触区域接受的力弹性变形,从而使这一对被接触表面的间距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具有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接触区域与之相接触的第二被接触区域,并且在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被接合构件分离之后,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第二被接触区域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被接触区域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被接触表面,并且当所述接触区域进入这一对第二被接触表面之间的空间并与这一对第二被接触表面相接触时,这一对第二被接触表面通过从所述接触区域接受的力弹性变形,从而使这一对第二被接触表面的间距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被接合构件由插入长孔中的轴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锁定机构旋转,所述长孔平行于旋转轴线贯通,并且
其中,所述轴沿着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倾斜,从而在所述轴从其上既没有所述第一推压力作用也没有所述第二推压力作用的中立点分离时通过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旋转而从所述长孔接受更大的阻力。
CN201710101155.8A 2016-03-01 2017-02-24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7145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9336A JP6708443B2 (ja) 2016-03-01 2016-03-01 ロック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9336 2016-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5050A CN107145050A (zh) 2017-09-08
CN107145050B true CN107145050B (zh) 2020-11-03

Family

ID=59722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1155.8A Active CN107145050B (zh) 2016-03-01 2017-02-24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69965B2 (zh)
JP (1) JP6708443B2 (zh)
CN (1) CN107145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4245B2 (ja) * 2017-08-10 2022-0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6949A (ja) * 2018-01-23 2019-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筐体構造、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69540B2 (ja) * 2018-07-27 2022-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70199A (ja) * 2022-05-18 2023-12-0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5876A (ja) * 1983-02-09 1984-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開閉体用のヒンジ
JP2015064598A (ja) * 2014-12-01 2015-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630B2 (ja) 1980-05-16 1984-0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感熱記録装置の筐体開閉部機構
JPH0781779A (ja) * 1993-09-16 1995-03-28 Konica Corp 印刷版載置台位置決め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138775A (ja) 2002-10-17 2004-05-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261B2 (ja) * 2004-07-23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11990B1 (ko) * 2004-09-06 2006-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광매체 스크린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화상형성장치
JP4612883B2 (ja) * 2004-10-28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94B2 (ja) * 2008-06-19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931B2 (ja) 2009-09-28 2010-11-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1268B2 (ja) 2010-04-28 2012-10-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587038B2 (ja) * 2010-05-31 2014-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755718B2 (en) * 2010-06-04 2014-06-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25686B2 (ja) * 2010-09-28 2014-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0177B2 (ja) * 2011-03-15 2015-03-2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カバー開閉順序規制機構、カバー開閉順序規制方法、及び当該カバー開閉順序規制機構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32473A (ja) 2011-04-28 2012-11-29 Brother Industries Ltd 開閉装置
JP5953841B2 (ja) 2012-03-13 2016-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651913B2 (en) * 2012-11-26 2017-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holder that moves relative to an opening/closing do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5876A (ja) * 1983-02-09 1984-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開閉体用のヒンジ
JP2015064598A (ja) * 2014-12-01 2015-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55159A1 (en) 2017-09-07
JP6708443B2 (ja) 2020-06-10
US9869965B2 (en) 2018-01-16
JP2017156520A (ja) 2017-09-07
CN107145050A (zh) 2017-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5050B (zh) 成像装置
JP53981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53362B2 (en)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10040657B2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608191B (zh) 成像设备
JP54845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90818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395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318050A1 (en)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63359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72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5852B2 (ja) 開閉カバーロック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03324B2 (en) Sheet skew feeding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773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1536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36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918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opening-closing member and a lock mechanism
JP2022125896A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08810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CN108062012B (zh)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JP2008105781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785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42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805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JP63624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