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694A -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2694A
CN107112694A CN201580072782.2A CN201580072782A CN107112694A CN 107112694 A CN107112694 A CN 107112694A CN 201580072782 A CN201580072782 A CN 201580072782A CN 107112694 A CN107112694 A CN 107112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upside
wire
downsid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27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2694B (zh
Inventor
牧户康祥
黑野洋辅
草牧治树
饭田哲也
中本纯平
楯拓也
松冈宏幸
福本康治
桥本大辅
广冈俊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7925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1107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112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2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01R13/6593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the shield being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in or to a panel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具有:收纳旋转电机的下侧壳;被配置成与下侧壳的正上方相对向并收纳变换器的上侧壳;多个电线,该多个电线的一端在上侧壳的正下方处与下侧端子台连接,其另一端在上侧壳的壁面侧端部处与上侧端子台连接,该多个电线以从上侧壳的正下方弯曲成与壁面相对向的状态配置;以及编织屏蔽部,该编织屏蔽部屏蔽多个电线,并相对于多个电线仅配置在与和上侧壳相向的面相反的一侧。

Description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电线连接结构,该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具备:具有下侧端子台并收纳旋转电机的下侧壳、具有上侧端子台并收纳变换器的上侧壳、与下侧端子台和上侧端子台连接的多个电线、以及编织屏蔽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连接旋转电机和变换器而采用多个电线。多个电线有时作为集合电线部件而被收束。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旋转电机中收纳下侧壳,在固定于下侧壳正上方的上侧壳中收纳变换器,在上侧壳和下侧壳连接集合电线部件的连接器。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连接旋转电机和变换器的集合电线部件中,用筒状的编织屏蔽部总括覆盖各电线的周围而形成屏蔽电线部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3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50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成中,编织屏蔽部经由屏蔽电线部件的两端的连接器而与具有导电性的上侧壳和下侧壳连接,从而实现应对电磁波用的屏蔽结构。但是,在该构成中,由于在集合电线部件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编织屏蔽部,所以,存在难以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屏蔽电线部件之虞。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在下侧壳的正上方固定有上侧壳,在上侧壳的正下方的狭窄空间,集合电线部件的一端的连接器与下侧壳连接。另外,需要大幅弯曲集合电线部件而将其另一端的连接器与上侧壳的壁面侧的端子台连接。由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在用编织屏蔽部覆盖多个电线的周围整体的情况下,存在配置作业性恶化之虞。尤其是将多个电线排成1列并用编织屏蔽部覆盖整周时,编织屏蔽部的面积增大。由此,难以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屏蔽电线部件,存在配置作业性恶化之虞。另外,在用编织屏蔽部覆盖多个电线的周围整体的情况下,在降低成本的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电线连接结构,该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在包括从上侧壳的正下方以与壁面相对向的方式弯曲配置的多个电线的构成中,能够提高配置作业性且降低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具有:下侧壳,该下侧壳具有下侧端子台并收纳旋转电机;上侧壳,该上侧壳具有上侧端子台并收纳变换器,该上侧壳被配置成与所述下侧壳的正上方相对向;多个电线,该多个电线的一端在所述上侧壳的正下方处与所述下侧端子台连接,其另一端在所述上侧壳的壁面侧端部处与所述上侧端子台连接,该多个电线以从所述上侧壳的正下方弯曲成与所述壁面相对向的状态配置;以及编织屏蔽部,该编织屏蔽部屏蔽所述多个电线,并相对于所述多个电线仅配置在与和所述上侧壳相向的面相反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在包括以从上侧壳的正下方弯曲成与壁面相对向的状态配置的多个电线的构成中,容易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并且,能够减小编织屏蔽部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配置作业性,并且实现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编织屏蔽部包括:多个经线部,该多个经线部以与固定于所述上侧壳的导电材料制的第1固定部件和固定于所述下侧壳的导电材料制的第2固定部件连接的方式沿着所述多个电线延伸,并具有导电性;以及纬线部件,该纬线部件以与所述多个经线部交叉的方式被编入到所述多个经线部,并由树脂材料形成;对于所述纬线部件来说,与由铜形成所述纬线部件的情况相比,每单位截面积的拉伸强度高。
根据上述的优选构成,纬线部件拉伸强度增加,并且,纬线部件的导电性不会影响电磁波屏蔽性。通过增加拉伸强度,能够提高编织屏蔽部的编入速度。另外,能够降低纬线部件的材料成本。由此,能不降低编织屏蔽部的电磁波屏蔽性能地实现编织屏蔽部的强度提高以及成本降低。
在本发明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电线与结合于一端侧的下侧连接器和结合于另一端侧的上侧连接器一起构成结合电线部件;所述下侧连接器固定于所述下侧壳;所述上侧连接器固定于所述上侧壳;所述编织屏蔽部的两端结合于所述下侧连接器和所述上侧连接器。
根据上述的优选构成,编织屏蔽部的两端经由下侧连接器和上侧连接器而结合于下侧壳和上侧壳。由此,无需将编织屏蔽部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固定于多个电线来将编织屏蔽部结合于下侧壳和上侧壳。因此,更容易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编织屏蔽部和多个电线,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置作业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在包括以从上侧壳的正下方弯曲成与壁面相向的状态配置的多个电线的构成中,能够提高配置作业性,并且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图1A的A部放大图。
图3A是图1B的B-B剖视图。
图3B是表示在下侧壳的上面(上方的面)安装下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使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屏蔽电线部件沿着平面伸展的主视图。
图4B是图4A的C-C剖视图。
图5是图4A的D-D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构成屏蔽电线部件的结合电线部件的图。
图6B是表示构成屏蔽电线部件的屏蔽单元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电磁波屏蔽结构来抑制电磁波噪声向外部的影响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A是构成比较例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屏蔽电线部件的立体图。
图8B是图8A的E-E剖视图。
图9是表示构成图8A的屏蔽电线部件的屏蔽单元的图。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其它例子的编织屏蔽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以下说明的形状、个数等是用于说明的例示,可根据包括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装置的规格进行变更。以下,对同样的构成赋予相同的标号来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对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车辆驱动用的旋转电机和变换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用于连接非车辆用的旋转电机和变换器。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1B是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A的A部放大图。图3A是图1B的B-B剖视图。图3B是表示在下侧壳23的上面安装下侧连接器43的状态的立体图。以下,将屏蔽电线连接结构10简称为电线连接结构10。
电线连接结构10包括下侧单元20、上侧单元30、以及屏蔽电线部件40。电线连接结构10通过将屏蔽电线部件40的多个电线42与下侧单元20和上侧单元30连接而形成。电线连接结构10搭载于车辆而使用。车辆是搭载未图示的发动机和作为旋转电机的马达21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只要是具有旋转电机的车辆即可,也可以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等其它电动车辆。以下,对利用屏蔽电线部件40来电连接作为旋转电机的马达21和发电机22与2个变换器32、33(图3A)的情况进行说明。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也适用于利用屏蔽电线部件40而仅连接1个旋转电机与对应的变换器的构成。
下侧单元20包括马达21、发电机22、未图示的动力分割机构、下侧壳23、以及下侧端子台24。下侧单元20被称为变速驱动桥或T/A。马达21和发电机22分别可以是具有电动机和发电机这双方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
动力分割机构连接在马达21、发电机22和发动机之间。下侧壳23收纳马达21、发电机22和动力分割机构。下侧壳2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例如铁或铝合金等形成。动力分割机构由例如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下侧壳23经由支架而结合固定于构成车辆的未图示的车体。
发动机和马达21的至少一方的动力经由动力分割机构而取出给未图示的车轴。通过驱动被连结于车轴的车轮而使得车辆行驶。
如图3A所示,下侧端子台24被安装于下侧壳23的上端部、例如上侧面U,与后述的屏蔽电线部件40的电线42的根数相应地具有6个端子配件24a(在图3A中仅示出了1个。)。
马达21是具有3相的定子线圈的3相交流马达。发电机22是具有3相的定子线圈的3相交流发电机。在马达21和发电机22各自,连接于3相的定子线圈的3个动力线与下侧端子台24的3个端子配件24a连接。
返回图1A、图1B,上侧单元30以上侧单元30的下面(下方的面)与下侧单元20的上面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固定于下侧单元20的正上方。具体地说,如后述那样,上侧单元30具有上侧壳31。采用配置于上侧单元30的横向(图1B的X方向)两侧的2个L字型的支架80来连接固定上侧壳31的壁面和下侧壳23的上面。由此,上侧壳31以与下侧壳23的正上方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在图1A、图1B至图3A、图3B中定义X、Y、Z方向。将在上侧壳31的上面P6为长方形的平面时的平面的长度方向作为X方向而示出,将宽度方向作为Y方向而示出,将与长方形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作为Z方向而示出。X方向有时被称为横向。
如图3A所示,上侧单元30包括上侧壳31、第1变换器32和第2变换器33、以及上侧端子台34。上侧壳3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例如铁或铝合金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箱形。在图3A中,上侧壳31的上面P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示出,但上侧壳31也可以配置为上面P6沿着水平面。
图3A所示的第1变换器32和第2变换器33包括例如具有晶体管等开关元件以及二极管的电路基板。第1变换器32与未图示的蓄电池和马达21(图1B)电连接,具有将从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流转换成3相交流电流并向马达21侧输出的功能。第2变换器33与蓄电池和发电机22电连接,具有将发电机22产生的3相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流并向蓄电池侧输出的功能。在例如驱动了发动机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动力的一部分经由动力分割机构被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发电而产生3相交流电流。
上侧端子台34(图3A)被安装在板部31a,该板部31a具有作为包围上侧壳31的周围的外侧面的第1壁面P1、第2壁面P2、第3壁面P3、第4壁面P4中的朝向Y方向一端侧(图3A的右侧)的第1壁面P1。在上侧端子台34安装有6个端子配件34a(在图3A中仅示出了1个。)。6个端子配件34a中的3个端子配件34a与对应的第1变换器32连接。其余的3个端子配件34a与对应的第2变换器33连接。
上侧端子台34的端子配件34a面向形成于上侧壳31的板部31a的开口31b。在上侧壳31中也可以收纳构成DC/DC转换器的零部件。
上侧单元30不经由车体地固定于下侧单元20的上侧。因此,能够减小上侧单元30与下侧单元20之间的距离H(图1B、图3A)。另外,在上侧单元30和下侧单元20连接后述的屏蔽电线部件40。由此,还能够减小屏蔽电线部件40的全长。
图4A是表示使构成电线连接结构10的屏蔽电线部件40沿着平面伸展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的C-C剖视图。图5是图4A的D-D剖视图。图6A表示构成屏蔽电线部件40的结合电线部件41。图6B表示构成屏蔽电线部件40的屏蔽单元60。
屏蔽电线部件40通过将结合电线部件41(图6A)和构成电磁波屏蔽结构的屏蔽单元60(图6B)结合而构成。如图6A所示,结合电线部件41具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6个)电线42、下侧连接器43、以及上侧连接器47。
各电线42是在电线本体42a的两端连接着第1端子配件42b和第2端子配件42c而成的。各电线本体42a包括由铜或铜合金等导电性高的金属形成的导体芯线42d(图3A)、以及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管42e。各电线本体42a是通过由绝缘管42e覆盖除了导体芯线42d的两端部之外的部分而构成的。多个电线本体42a在横向(X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成1列配置。
下侧连接器43与各电线本体42a的一端部(图6A的下端部)共同连接。下侧连接器43用于将多个电线本体42a的一端与安装于下侧壳23(图3A)的下侧端子台24连接。具体地说,下侧连接器43包括由树脂形成的下侧连接器本体44、以及树脂模制于下侧连接器本体44的下侧固定配件46(图4A、图6A)。在下侧连接器本体44,还树脂模制有分别连接于6个电线本体42a的6个第1端子配件42b的一部分。在下侧连接器本体44中的在组装时与下侧端子台24(图3A)相对向的一方面侧(图5的右侧、图6A的纸面表面侧),突出形成有剖面为长圆形的下侧筒部44a。在下侧筒部44a的内侧形成有长圆形的贯通孔44b。
如图5所示,各第1端子配件42b的一端部(图5的上端部),在对应的电线本体42a的一端部(图5的下端部),通过紧固(凿紧)等而与从绝缘管42e露出的导体芯线42d(图5)的端部(图5的下端部)连接。由此,第1端子配件42b与电线本体42a电连接。各第1端子配件42b中与电线本体42a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向下侧筒部44a的贯通孔44b内突出,可与连接于马达21(图1B)或发电机22(图1B)的动力线连接。
如图4A、图6A所示,下侧连接器43的下侧固定配件46树脂模制在下侧连接器本体44的下侧筒部44a、或其周边部。在图5中省略下侧固定配件46的图示。
另外,在下侧固定配件46中,在后述的屏蔽单元60(图6B)的下侧支架61侧的端缘部(图4A、图6B的上端缘部)形成2个紧固部46a。各紧固部46a是通过将下侧固定配件46中的从下侧支架61侧的端缘(图4A、图6B的上端缘)突出的部分弯曲形成为剖面为L字形等而构成的。各紧固部46a的末端紧固安装于下侧支架61的后述的下侧U字形部61a(图4A、图6B)的端部(图4A、图6B的下端部)。由此,下侧支架61被固定于下侧固定配件46。
如图4A、图6A所示,上侧连接器47与各电线本体42a的另一端部(图4A、图6A的上端部)共同连接。上侧连接器47用于将多个电线本体42a的另一端与安装于上侧壳31(图3A)的上侧端子台34连接。具体地说,上侧连接器47包括由树脂形成的上侧连接器本体48、以及树脂模制于上侧连接器本体48的上侧金属板50。在上侧连接器本体48,还树脂模制有分别连接于6个电线本体42a的6个第2端子配件42c的一部分。在上侧连接器本体48中的与上侧端子台34(图3A)相对向的另一方面侧(图5的左侧、图6A的纸面里侧),突出形成有剖面为长圆形的上侧筒部48a。在上侧筒部48a形成有长圆形的贯通孔48b。
如图5所示,各第2端子配件42c的一端部(图5的下端部),在未图示的部分处,通过紧固等而与在对应的电线本体42a的另一端部(图5的上端部)从绝缘管42e露出的导体芯线42d(图3A)的端部连接。由此,第2端子配件42c与电线本体42a电连接。各第2端子配件42c中与电线本体42a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向上侧筒部48a的贯通孔48b内突出,可与对应的变换器32(或33)(图3A)连接。
如图4A所示,上侧金属板50通过利用了螺钉65(图4A)的螺纹固定而被固定于后述的屏蔽单元60(图4A、图6B)的上侧支架64。在上侧金属板50的X方向两端部,形成有用于将螺钉65插入到上侧壳31中的孔51。
如图6B所示,屏蔽单元60具有编织屏蔽部62、下侧支架61、以及上侧支架64。下侧支架61结合于编织屏蔽部62的一端部(图6B的下端部),上侧支架64结合于编织屏蔽部62的另一端部(图6B的上端部)。编织屏蔽部62是通过平织来编织具有导电性的极细的金属丝、例如实施了镀锡的软铜线而形成的。在图1A、图1B、图2、图4A中,为了易于理解位置关系,用斜网格来表示编织屏蔽部62。另一方面,实际上如图6B所示,编织屏蔽部62具有第1金属丝62b、以及第2金属丝62d。第1金属丝62b是波形的经线部件,该波形的经线部件具有配置在纵向(图6B的上下方向)的多个经线部即纵向部62a。第2金属丝62d是波形的纬线部件,该波形的纬线部件具有配置在横向的多个纬线部即横向部62c。横向部62c相对于纵向部62a大致正交地交叉。编织屏蔽部62是通过将第1金属丝62b和第2金属丝62d中的一方编入到另一方而形成的。例如将第2金属丝62d与多个纵向部62a交叉地编入。另外,能够利用编织机(未图示)而将第1金属丝62b和第2金属丝62d的一方编入到另一方。也可以代替构成编织屏蔽部62的金属丝,采用导电性树脂芯线。多个电线42被这样的编织屏蔽部62所屏蔽。具体地说,编织屏蔽部62面向多个电线本体42a抑制从电线42出来的电磁波的放射噪声放射到外部。
下侧支架61由金属板形成,并具有配置于中间部的下侧U字形部61a、以及结合于下侧U字形部61a的两端的2个下侧固定部61b、61c。如图5所示,下侧U字形部61a是通过将金属板折回成U字形而形成的,夹入编织屏蔽部62的一端部(图5的下端部)来结合。由此,编织屏蔽部62的一端部与下侧支架61连接。如图5、图6B所示,各下侧固定部61b、61c是使形成下侧U字形部61a的2个相对向的板部61a1、61a2的一方板部61a1相比另一方的板部61a2向横向(X方向)两侧突出并将该突出的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在各下侧固定部61b、61c的末端部形成有向下侧壳23螺纹固定结合用的孔61d(图6B)。
上侧支架64由金属板形成,并具有配置于中间部的上侧U字形部64a、以及结合于上侧U字形部64a的两端的2个上侧固定部64b。如图5所示,上侧U字形部64a是通过将金属板折回成U字形而形成的,夹入编织屏蔽部62的另一端部(图5的上端部)来结合。由此,编织屏蔽部62的另一端部与上侧支架64连接。如图5、图6B所示,各上侧固定部64b是使形成上侧U字形部64a的2个相对向的板部64a1、64a2的一方板部64a1相比另一方的板部64a2向横向(X方向)两侧突出并将该突出的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在各上侧固定部64b的末端部形成有向上侧金属板50螺栓结合用的孔64c(图6B)。下侧支架61和上侧支架64通过例如对冷轧钢板实施带导电性的电镀而形成。
在这样的屏蔽单元60中,如图4A所示,在下侧U字形部61a的折回侧的端部(图4A的下端部),紧固固定有形成在下侧固定配件46的一部分的紧固部46a。由此,屏蔽单元60的一端部(图4A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下侧连接器43。另外,在结合电线部件41的上侧连接器47的上侧金属板50,通过螺钉65来结合屏蔽单元60的各上侧固定部64b。在上侧金属板50,也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来结合各上侧固定部64b。由此,屏蔽单元60的另一端部(图4A的上端部)固定于上侧连接器47。因此,屏蔽单元60的两端部结合于结合电线部件41。另外,如图5所示,编织屏蔽部62仅配置于多个电线42的一方侧(图5的右侧)。
也可以在上侧金属板50的上侧支架64侧的端缘部(图6A的下端部)形成紧固部,并通过该紧固部而将上侧金属板50结合于屏蔽单元60的上侧U字形部64a。
返回图3B,屏蔽单元60的下侧支架61通过螺钉23a而被螺纹结合于形成于下侧壳23的上端部的未图示的螺纹孔、从而被固定。由此,屏蔽电线部件40的一端部被固定于下侧壳23。
返回图2,上侧连接器47的上侧金属板50通过螺钉31c而被螺纹结合于形成于上侧壳31的第1壁面P1侧端部的未图示的螺纹孔、从而被固定。由此,屏蔽电线部件40的另一端部被固定于上侧壳31。
而且,图3A所示,固定于下侧连接器43的各第1端子配件42b通过螺栓25而被结合于下侧端子台24的对应的端子配件24a。由此,多个电线42的一端在上侧壳31的正下方处与下侧端子台24连接。在该状态下,在下侧连接器43,以覆盖端子配件42b、24a的结合部的方式罩着下侧罩52。在图4A、图6A中示出了拆下了下侧罩52的状态。
固定于上侧连接器47的各第2端子配件42c通过螺栓35而被结合于上侧端子台34的对应的端子配件34a。由此,多个电线42的另一端在上侧壳31的第1壁面P1侧的端部处与上侧端子台34连接。在该状态下,在上侧连接器47,以覆盖端子配件49、34a的结合部的方式罩着上侧罩53。在图1B、图4A、图6A中示出了拆下了上侧罩53的状态。
这样,在多个电线42与下侧壳23和上侧壳31的端子台24、34连接的状态下,编织屏蔽部62经由上侧支架64和上侧金属板50而与上侧壳31连接。上侧支架64和上侧金属板50构成导电材料制的第1固定部件。
另外,编织屏蔽部62经由下侧支架61而与下侧壳23连接。下侧支架61相当于导电材料制的第2固定部件。由此,形成电磁波屏蔽结构。另外,屏蔽电线部件40以从上侧单元30的正下方弯曲成与第1壁面P1相对向的状态配置。在该状态下,编织屏蔽部62相对于多个电线42仅配置在与面F(图3A、图5)相反的一侧,该面F与上侧壳31的底面P5和第1壁面P1相对向。另外,编织屏蔽部62的纵向部62a(图6B)相对于电线42的配置路径大致并行地配置。由此,编织屏蔽部62沿着多个电线42延伸。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利用包括编织屏蔽部62的电磁波屏蔽结构来抑制作为由各电线42产生的电磁波的放射噪声的电磁波噪声。作为该电磁波噪声有如下两种:作为对于马达21和发电机22的3相交流电流的电磁波而由电线42自身产生并给车辆的装配件例如收音机带来影响的电磁波噪声;以及,基于变换器32、33的开关的电磁波噪声。基于变换器32、33的开关的噪声被称为电导噪声。该电导噪声在变换器32(或33)→电线42→马达21(或发电机22)→电线42→变换器32(或33)这样连接的电路整体中作为放射噪声而产生。上述两种噪声一起产生。在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上述两种噪声。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利用电磁波屏蔽结构来抑制电磁波噪声向外部的影响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7中,示意性地用长方体示出上侧壳31和下侧壳23。在上侧壳31和下侧壳23连接着示意性的1个直线状的电线42。在该电线42的一方侧(图7的纸面外侧)配置有编织屏蔽部62。构成编织屏蔽部62的第1金属丝62b的各纵向部62a的两端与上侧壳31和下侧壳23连接。第1金属丝62b的纵向部62a和第2金属丝62d的横向部62c是将一方编入到另一方。
作为流过电线42的噪声电流,例如图7的虚线箭头α所示,有时噪声电流从下侧壳23侧朝向上侧壳31侧流过电线42。另一方面,多个纵向部62a与上侧壳31和下侧壳23连接。另外,下侧壳23内的电路(未图示)的接地与下侧壳23连接,上侧壳31内的电路(未图示)的接地与上侧壳31连接。由此,沿虚线箭头α方向在电线42流动的噪声电流通过纵向部62a从上侧壳31流向下侧壳23,与在电线42流动的噪声电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此时,纵向部62a形成噪声电流的返回路径。因此,能够将由在电线42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与由在纵向部62a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相抵消,所以,能够抑制电磁波噪声放射到外部。此外,编织屏蔽部62的纵向部62a的一端与下侧壳23和下侧壳23内的电路的接地连接且纵向部62a的另一端与上侧壳31和上侧壳31内的电路的接地连接,是更为优选的。在该构成中,容易在编织屏蔽部62形成噪声电流的返回路径。例如,编织屏蔽部62的下侧支架61(图6B)通过螺栓等而与下侧壳23及其内部的电路接地连接,上侧支架64(图6B)通过螺栓等而与上侧壳31及其内部的电路接地连接。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编织屏蔽部62相对于多个电线42仅配置在与面F相反的一侧,该面F与上侧壳31的底面P5和第1壁面P1相对向。因此,与在屏蔽电线部件的周围设置筒状的编织屏蔽部的情况不同,即使在弯曲配置屏蔽电线部件40的情况下,也容易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尤其是,在实施方式那样将多个电线本体42a排列配置成1列的情况下,多个电线42周围的周向长度增大。即使在此情况下,根据实施方式,也能够确保向所希望方向的易弯曲性。由此,能够提高屏蔽电线部件40的配置作业性。另外,由于能够减小编织屏蔽部62的面积,所以,实现成本降低。因此,能够提高电线连接结构10的配置作业性,并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由于如上所述,能够减小下侧单元20与上侧单元30之间的距离H,所以,也能够减小屏蔽电线部件40的全长。由此,即使在上述那样仅在多个电线42的一方侧配置编织屏蔽部62的情况下,在实用方面,也能够充分抑制电磁波噪声向外部的放射。
此外,在上述中,对上侧端子台34被安装在具有上侧壳31的第1壁面P1的板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上侧壳31中安装上侧端子台34的部分并没有限定。另外,也可以在上侧壳31的第2壁面P2、第3壁面P3、以及第4壁面P4的任一个的壁面侧的端部配置上侧端子台34并相应于该配置来变更屏蔽电线部件40的配置位置。
作为比较例,也考虑了将编织屏蔽部62仅配置在多个电线42的与上侧单元30相对向的面侧。另一方面,在该比较例中,由于编织屏蔽部62的弯曲角度很陡峭,所以,从确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易弯曲性的方面来看,还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在多个电线42的与上侧单元30相对向的面侧(相对向侧),电线42产生的电磁波噪声容易被上侧单元30隔断。由此,在比较例中,编织屏蔽部62对电磁波噪声的抑制效果低。
图8A是构成比较例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屏蔽电线部件40的立体图,图8B是图8A的E-E剖视图。图9是将构成图8A的屏蔽电线部件40的屏蔽单元60展开表示的图。在该比较例中,由筒状的编织屏蔽部74覆盖沿X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电线42的整周。如图9所示,屏蔽单元60具有编织屏蔽部74、以及下侧支架70、71和上侧支架72、73。编织屏蔽部74在与结合电线部件41(图8A)分离的状态下是沿横向(X方向)长的长条状。下侧支架70、71和上侧支架72、73在编织屏蔽部62的两端部各结合2个。编织屏蔽部74例如通过在图9的单点划线L1、L2部分折回而形成为筒状。在将编织屏蔽部74形成为筒状的状态下,2个下侧支架70、71和2个上侧支架72、73分别相对向地重叠。在该状态下使分别形成在图9的Q1、Q2所示的部分的相反侧的凹部和凸部嵌合来紧固结合,使分别形成在Q3、Q4所示的部分的相反侧的凹部和凸部嵌合来紧固结合。由此,相对向的支架Q1、Q2、Q3、Q4结合。在图9中,将形成于2个上侧支架72、73中的一方的支架73的突部S向另一方的支架72侧折回,从而形成紧固部。由此,也使上侧支架72、73结合。在这样的比较例中,支架70、71、72、73的数量增加,并且紧固固定作业的工序增加,所以,存在成本增大之虞。
另外,在弯曲配置图8A、图8B、图9的比较例的屏蔽电线部件40的情况下,如图8B的双点划线β所示,在弯曲部,需要使筒状的编织屏蔽部74的X方向两端部被压溃地变型。由此,在比较例中,难以向所希望方向弯曲。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够消除这样的比较例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电线42与结合于一端侧的下侧连接器43和结合于另一端侧的上侧连接器47一起构成结合电线部件41。另外,下侧连接器43固定于下侧壳23,上侧连接器47固定于上侧壳31。而且,编织屏蔽部62的两端结合于下侧连接器43和上侧连接器47。由此,编织屏蔽部62的两端经由下侧连接器43和上侧连接器47而结合于下侧壳23和上侧壳31。因此,无需将编织屏蔽部6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固定于多个电线42来将编织屏蔽部62结合于下侧壳23和上侧壳31。因此,更易于向所希望的方向弯曲编织屏蔽部62和多个电线42,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屏蔽电线部件40的配置作业性。
图10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其它例子的编织屏蔽部81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7所示的构成中,编织屏蔽部62是通过将第1金属丝62b和第2金属丝62d中的一方编入到另一方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图10所示的其它例子的构成中,编织屏蔽部81以与上侧支架64和下侧支架61连接的方式沿着多个电线42(参照图2等)延伸。编织屏蔽部81具有作为多个经线部的金属丝63和纬线部件82b。纬线部件82b具有横向部82a,该横向部82a是以与多个金属丝63交叉的方式编入到多个金属丝63的纬线部。多个金属丝63在横向X隔开间隔地大致平行地排列配置。各金属丝63由例如铜线形成。
另一方面,纬线部件82b由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对于纬线部件82b来说,与纬线部件82b由铜形成的情况相比,纬线部件82b的每单位截面积的拉伸强度高。对树脂材料选定预定的树脂材料,以像这样增加纬线部件82b的每单位截面积的拉伸强度。例如,作为树脂材料,选定尼龙66的树脂材料。
另外,纬线部件82b利用编织机(未图示)而被编入到多个金属丝63。例如,纬线部件82b沿着图10的箭头γ所示的方向被编入到多个金属丝63。此时,例如通过编织机的抓握部抓住纬线部件82b的一部分并向图10的箭头γ方向拉伸地移动。因此,纬线部件82b的移动速度对编织屏蔽部81的生产率有很大影响。
对此,在图1A、图1B至图7所示的构成中,在纬线部件82b由铜线形成的情况下,受铜线拉伸强度的影响,纬线部件82b的移动速度的容许上限较低。由此,从提高生产率的方面来看,还有改善的余地。虽然也考虑了通过增大用于纬线部件82b的铜线的截面积来增加拉伸强度,但却存在若该截面积增大则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上述的其它例子的构成是为了提高生产率而考虑到的。
另外,由尼龙66形成的线材(尼龙线)与具有与该线材同样的截面积的铜线相比,拉伸强度高。根据本发明者的见解,线径为120μm的铜线的拉伸强度为260cn、断裂伸长度为22%,而尼龙66的线材的拉伸强度为740cN、断裂伸长度为55%。另外,在纬线部件82b采用尼龙66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纬线部件82b的耐热性能。由此,在发动机室等高温环境下采用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的情况下,在能够提高耐久性的方面是有利的。
在上述的其它例子的构成中,关于编织屏蔽部81对电磁波噪声向外部的抑制效果,与用图7说明的构成同样地,由金属丝63形成噪声电流的返回路径,所以,其导电性会产生影响,但纬线部件82b的导电性却不会产生影响。由此,即使纬线部件82b采用树脂材料,电磁波屏蔽性能也不降低。另外,对于纬线部件82b来说,与由铜形成的情况相比,每单位截面积的拉伸强度高,所以,纬线部件82b的拉伸强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在采用编织机一边拉伸纬线部件82b一边将其编入到金属丝63时的编织屏蔽部81的编入速度,所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另外,能够降低纬线部件82b的材料成本。因此,能不降低编织屏蔽部81的电磁波屏蔽性能地实现编织屏蔽部81的强度提高以及成本降低。其它的构成和作用与图1A、图1B至图7所示的构成是同样的。此外,也可以代替形成编织屏蔽部81的金属丝63,采用导电性树脂芯线。
另外,在上述的图1A、图1B至图7所示的构成中,对编织屏蔽部由具有多个纵向部的波形的金属丝或导电性树脂芯线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图1A、图1B至图7所示的构成中,也可以通过大致平行地排列多个由作为经线部的纵向部构成的直线状的金属丝或导电性树脂芯线并将纬线部件编入到多个纵向部,来形成编织屏蔽部。另外,在图10的构成中,对编织屏蔽部包括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作为经线部的金属丝6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图10的构成中,编织屏蔽部也可以构成为包括波形的金属丝或导电性树脂芯线,该波形的金属丝或导电性树脂芯线具有多个大致平行的作为经线部的纵向部。
另外,在上述的各例子中,电线也可以构成为不利用连接器43、47固定于下侧壳和上侧壳而是将其两端与下侧端子台24和上侧端子台34连接。
标号说明
10屏蔽电线连接结构(电线连接结构)、20下侧单元、21马达、22发电机、23下侧壳、23a螺钉、24下侧端子台、24a端子配件、25螺栓、30上侧单元、31上侧壳、31a板部、31b开口、31c螺钉、32第1变换器、33第2变换器、34上侧端子台、34a端子配件、40屏蔽电线部件、41结合电线部件、42电线、42a电线本体、42b第1端子配件、42c第2端子配件、42d导体芯线、42e绝缘管、43下侧连接器、44下侧连接器本体、44a下侧筒部、46下侧固定配件、46a紧固部、47上侧连接器、48上侧连接器本体、48a上侧筒部、48b贯通孔、50上侧金属板、51孔、52下侧罩、53上侧罩、60屏蔽单元、61下侧支架、61a下侧U字形部、61b,61c下侧固定部、62编织屏蔽部、62a纵向部、62b第1金属丝、62c横向部、62d第2金属丝、63金属丝、64上侧支架、64a上侧U字形部、64b上侧固定部、65螺钉、70、71下侧支架、72、73上侧支架、74编织屏蔽部、80支架、81编织屏蔽部、82a横向部、82b纬线部件。

Claims (3)

1.一种屏蔽电线连接结构,具有:
下侧壳,该下侧壳具有下侧端子台并收纳旋转电机;
上侧壳,该上侧壳具有上侧端子台并收纳变换器,该上侧壳被配置成与所述下侧壳的正上方相对向;
多个电线,该多个电线的一端在所述上侧壳的正下方处与所述下侧端子台连接,另一端在所述上侧壳的壁面侧端部处与所述上侧端子台连接,该多个电线以从所述上侧壳的正下方弯曲成与所述壁面相对向的状态配置;以及
编织屏蔽部,该编织屏蔽部屏蔽所述多个电线,相对于所述多个电线仅配置在与和所述上侧壳相对向的面相反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所述编织屏蔽部包括:多个经线部,该多个经线部以与固定于所述上侧壳的导电材料制的第1固定部件和固定于所述下侧壳的导电材料制的第2固定部件连接的方式沿着所述多个电线延伸,并具有导电性;以及纬线部件,该纬线部件以与所述多个经线部交叉的方式被编入到所述多个经线部,并由树脂材料形成;
对于所述纬线部件来说,与由铜形成所述纬线部件的情况相比,每单位截面积的拉伸强度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所述多个电线与结合于一端侧的下侧连接器和结合于另一端侧的上侧连接器一起构成结合电线部件;
所述下侧连接器固定于所述下侧壳;
所述上侧连接器固定于所述上侧壳;
所述编织屏蔽部的两端结合于所述下侧连接器和所述上侧连接器。
CN201580072782.2A 2015-01-07 2015-10-16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Active CN107112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1770 2015-01-07
JP2015001770 2015-01-07
JP2015170198A JP6352872B2 (ja) 2015-01-07 2015-08-31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JP2015-170198 2015-08-31
PCT/JP2015/079256 WO2016111070A1 (ja) 2015-01-07 2015-10-16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694A true CN107112694A (zh) 2017-08-29
CN107112694B CN107112694B (zh) 2019-04-26

Family

ID=56415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2782.2A Active CN107112694B (zh) 2015-01-07 2015-10-16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0865B2 (zh)
EP (1) EP3244493B1 (zh)
JP (1) JP6352872B2 (zh)
CN (1) CN107112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9672B2 (ja) * 2015-05-14 2018-10-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モジュール
JP6394524B2 (ja) * 2015-07-10 2018-09-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及び電磁シールド部材付配線装置
JP6205397B2 (ja) 2015-10-28 2017-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18088349A (ja) * 2016-11-29 2018-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22922B2 (ja) * 2017-08-14 2021-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車載構造
JP2019134587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ユニット
JP7067433B2 (ja) * 2018-11-12 2022-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駆動ユニット
JP2022149580A (ja) * 2021-03-25 2022-10-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23166114A (ja) * 2022-05-09 2023-1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台アッセンブ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5405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hield structure of conductor cable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103155320A (zh) * 2010-09-24 2013-06-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的布线结构和屏蔽盖
WO2013111665A1 (ja) * 2012-01-23 2013-08-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3582984A (zh) * 2011-06-02 2014-02-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缆
CN103959573A (zh) * 2011-11-25 2014-07-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导电模制产品的屏蔽结构和线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4194U (zh) * 1976-01-12 1977-07-14
US4639545A (en) * 1984-02-07 1987-01-27 Raychem Limited Recoverable article for screening
JP5425508B2 (ja) * 2009-03-30 2014-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ーケーブル装置、及び、モーターケーブル装置のケーブル本体製造方法
JP5947513B2 (ja) * 2011-09-27 2016-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編組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895318B2 (ja) * 2011-09-27 2016-03-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3073987A (ja) * 2011-09-27 2013-04-22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830339B2 (ja) * 2011-10-11 2015-1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編組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080350B2 (ja) * 2011-10-31 2017-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848963B2 (ja) * 2011-11-25 2016-01-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4022219A (ja) * 2012-07-19 2014-02-03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069727B2 (ja) * 2012-09-26 2017-02-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4073811A (ja) 2012-10-05 2014-04-24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320A (zh) * 2010-09-24 2013-06-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的布线结构和屏蔽盖
CN103582984A (zh) * 2011-06-02 2014-02-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带有屏蔽连接器的电缆
US20130065405A1 (en) * 2011-09-09 2013-03-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hield structure of conductor cable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103959573A (zh) * 2011-11-25 2014-07-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导电模制产品的屏蔽结构和线束
WO2013111665A1 (ja) * 2012-01-23 2013-08-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31481A (ja) 2016-07-21
JP6352872B2 (ja) 2018-07-04
US10170865B2 (en) 2019-01-01
EP3244493B1 (en) 2019-07-03
EP3244493A1 (en) 2017-11-15
US20180019549A1 (en) 2018-01-18
EP3244493A4 (en) 2017-12-20
CN107112694B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2694B (zh) 屏蔽电线连接结构
JP556671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6062889B (zh) 线束以及线束制造方法
US9006939B2 (en) Wiring harness and a method of providing wiring structure of the same
US856129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ing harness
JP5848963B2 (ja)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2781729B (zh) 线束的布置结构
JP5475568B2 (ja) 一体型シールド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947513B2 (ja) 編組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EP2610878A1 (en) Wire harness
US9706691B2 (en) Wiring shielding structure
DE102010042963A1 (de) Kabelbaum
JP5830339B2 (ja) 編組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9286108B (zh) 导电线以及线束
JP2011192578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DE112014003235T5 (de) Kabelbaum
CN109383421A (zh) 线束
DE112013005075T5 (de) Kabelstrangaußenglied und Kabelstrang
CN103026425A (zh) 线束
JP201406846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214302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6302820A (ja) シールド導電路
WO2016111070A1 (ja) シールド電線接続構造
JP5621716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7266082A (ja) 配電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