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9919A - 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9919A
CN107099919A CN201710078064.7A CN201710078064A CN107099919A CN 107099919 A CN107099919 A CN 107099919A CN 201710078064 A CN201710078064 A CN 201710078064A CN 107099919 A CN107099919 A CN 107099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spear
yarn due
limit valu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80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9919B (zh
Inventor
牧野洋
牧野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99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9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9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99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33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66Control or handling of the weft at or after arriva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93Displaying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具备作为对目标纬纱到达时刻、纬纱到达时刻的延迟极限值以及前馈控制量进行设定的设定部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延迟极限值设定部、以及前馈控制量设定部。控制装置具备:前馈控制量变更控制部,其基于按照由设定部设定的设定条件进行投梭时的最迟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与纬纱到达时刻的延迟极限值的比较,对前馈控制量进行变更;以及目标纬纱到达时刻变更控制部,其通过前馈控制,在能够使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早于延迟极限值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

Description

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来自主喷嘴以及子喷嘴的空气喷射进行纬纱的投梭的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具备为了投梭而利用压缩空气的投梭机构。压缩空气的使用量与织布工厂的能源消耗量直接联系。例如,如日本特表2014-500914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提出一种与以往相比,减少喷气织机的能源以及压缩空气的消耗、增大喷气织机的生产率的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装置。在该投梭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根据由传感器装置测定的纬纱的纱线参数计算所期待的纬纱到达时间。接着,控制装置将所期待的纬纱到达时间与由断纬停机装置测定的纬纱到达时间(朝向断纬停止装置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进行比较。在所期待的纬纱到达时间短于所测定的纬纱到达时间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减小压缩空气消耗,从而减少喷嘴开启时间。相反,则控制装置为了阻止织机停止的可能性,而稍延长喷嘴开启时间。
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投梭,也会在纬纱的穿行状态下产生偏差。因此,如图6所示,纬纱到达时刻成为以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为中心值的正规分布。在日本特表2014-500914号公报的投梭控制中,在所期待的纬纱到达时刻早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喷嘴开启时间、减小压缩空气消耗。然而,在所期待的纬纱到达时刻迟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情况下,也仅与早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情况具有相同程度,此时,喷嘴开启时间被延长。因此,最后,压缩空气消耗减少效果被抵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增大错纬地减小喷气织机的压缩空气的消耗的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所述喷气织机具备投梭用的主喷嘴以及投梭用的子喷嘴,通过来自所述主喷嘴以及所述子喷嘴的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投梭。在该控制方法中,通过纬纱状态检测装置检测投梭之前的纬纱的状态,在根据由纬纱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出的纬纱状态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迟于延迟极限值的情况下,进行增加来自主喷嘴的空气喷射量的前馈控制,通过前馈控制,在能够使纬纱到达时刻早于延迟极限值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装置,所述喷气织机具备投梭用的主喷嘴、以及投梭用的子喷嘴,通过来自主喷嘴以及子喷嘴的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投梭,该投梭控制装置,通过纬纱状态检测装置检测投梭之前的纬纱的状态,在根据检测出的纬纱的状态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迟于延迟极限值的情况下,进行增加来自主喷嘴的空气喷射量的前馈控制。该控制装置具备:设定部,其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纬纱到达时刻的延迟极限值以及前馈控制量;前馈控制量变更控制部,其基于按照由设定部设定的设定条件进行投梭时的最迟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与延迟极限值的比较,对前馈控制量进行变更;以及目标纬纱到达时刻变更控制部,其通过前馈控制,在能够使上述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早于延迟极限值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
附图说明
图1是投梭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经过确认画面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经过确认画面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发明内容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发明内容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对发明内容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9是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时的流程图。
图10A是第一步骤开始时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0B是第一步骤实施中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0C是第一步骤结束时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1A是第二步骤实施中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1B是第二步骤结束时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2A是第三步骤实施中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2B是第三步骤结束时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3A是在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时因采样导致最迟纬纱到达时刻的值不同的情况下的第二步骤实施中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3B是第二步骤结束时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3C是第三步骤实施中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4是在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时因采样导致最迟纬纱到达时刻的值不同的情况下的第四步骤实施中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经过确认画面的示意图。
图16是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时的流程图。
图17是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时的流程图。
图18A是表示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程序结束的时刻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8B是表示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结束时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结束后的经过确认画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9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喷气织机的投梭装置10具备纬纱贮留装置11、投梭用的主喷嘴12、配设于主喷嘴12的上游侧的串联喷嘴13、配设于主喷嘴12的下游侧的多个投梭用的子喷嘴组14A~14F、以及筘15。在筘15,具有引导凹部的筘齿多列排列于投梭方向。串联喷嘴13具备ABS(自动纬纱制动装置)16。子喷嘴组14A~14F分别由4根子喷嘴14构成。
纬纱贮留装置11将从作为喂纱部的纬纱筒子17经纬纱状态检测装置18供给的纬纱Y卷绕并贮留在测长滚筒19。纬纱贮留装置11具有被电磁螺线管20驱动且能够相对于测长滚筒19接近或分离的卡止销20a。通过卡止销20a与测长滚筒19的卡合、脱离,控制来自测长滚筒19的纬纱Y的纺出。测长滚筒19具备对从测长滚筒19纺出的纬纱Y的气圈进行检测的光电式的气圈传感器21。气圈传感器21在投梭时检测纬纱Y的气圈。
纬纱状态检测装置18能够对在纬纱Y通过压缩空气的作用而被投梭时对纬纱Y的穿行造成影响的纬纱Y的每单位长度的纱线质量、纱线直径、纱线表面构造、纱线的起毛、纱线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纬纱Y的状态连续地进行检测。作为纬纱状态检测装置18,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空气供给源22经由配管23以及调节器24与主罐25连接。主罐25经由配管23以及主阀26连接于主喷嘴12,经由配管23以及串联阀27连接于串联喷嘴13。空气供给源22经由配管23以及调节器28而与子罐29连接。主阀26以及串联阀27被控制装置C控制,由此,来自主喷嘴12以及串联喷嘴13的压缩空气的喷射时刻被控制。空气供给源22例如由空气压缩机构成。
子罐29具备多个子阀30,多个子阀30的每一个经由配管23与多个子喷嘴组14A~14F的对应的子喷嘴组连接。在各子阀30的开放时期,从对应的子喷嘴组14A~14F的4根子喷嘴14同时喷射压缩空气。由于各子阀30被控制装置C控制,所以在投梭中,按照规定的时刻,子喷嘴组14A~14F被以中继的方式进行开闭控制,从而从各子喷嘴组14A~14F喷射压缩空气。在筘15的与主喷嘴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纬纱探头31。纬纱探头31检测一个卷绕动程的投梭结束时的纬纱Y的端部。
控制装置C具备作为判断部的CPU35以及存储器36。控制装置C经由调节器24控制主罐25的压力,经由调节器28控制子罐29的压力。控制装置C通过主阀26以及串联阀27的开闭控制,对来自主喷嘴12以及串联喷嘴13的压缩空气的喷射时刻进行控制。控制装置C通过子阀30的开闭控制,对子喷嘴组14A~14F的中继喷射进行控制。控制装置C基于纬纱探头31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为投梭不良,并且检测各卷绕动程中的纬纱到达时刻TW。
在控制装置C登记并存储有各种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作为纺织品条件,例如包括在纬纱Y中使用的纱线的材质、支数等纬纱种类、纬纱密度、在经纱中使用的纱线的材质、支数等经纱种类、经纱密度、织宽、纺织品组织等。作为织造条件,例如包括织机的转速、主罐25以及子罐29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主阀26以及串联阀27的开度、投梭开始时刻、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等。
控制装置C连接于作为输入输出装置的功能面板40。功能面板40具备各种数据的显示画面41以及未图示的输入键。在显示画面41具有图2所示的设定画面42、图3所示的经过确认画面46。设定画面42是用于设定投梭条件的画面,该投梭条件为了以前馈控制(FF控制)进行减少压缩空气的消耗地进行投梭的投梭控制,经过确认画面46是用于对至设定结束为止的经过、在设定结束后按照设定条件开始了运转之后的经过进行确认的画面。
如图2所示,设定画面42具备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设定纬纱到达时刻TW的延迟极限值TWLim的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设定前馈控制量Tmα的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对进行了多次投梭的采样期间内的最迟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进行显示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3d、以及采样量设定部43e。另外,设定画面42具备注释显示画面44、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调查开关45a、采样开关45b、以及调查方式设定开关45c。纬纱到达时刻TW的延迟极限值TWLim意味着前馈控制的阈值。前馈控制量Tmα意味着主阀26以及串联阀27的开度调整量。
CPU35按照由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以及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设定的条件,将进行设定于采样量设定部43e的1000卷绕动程的投梭中的最迟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与纬纱到达时刻TW的延迟极限值TWLim进行比较,并基于该比较对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变更。即,控制装置C的CPU35作为变更控制部发挥作用。另外,CPU35通过前馈控制,在能够使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早于延迟极限值TWLim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即,控制装置C的CPU35也作为目标纬纱到达时刻变更控制部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经过确认画面46具备步骤显示部47、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8a、纬纱到达时刻TW的延迟极限值显示部48b、前馈控制量显示部48c、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8d、采样量显示部48e、以及注释显示部49。
这里,步骤显示部47对执行进行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设定作业的流程图的情况下的一系列的动作步骤进行显示。采样量表示采样时间或者卷绕动程数。注释显示部49对在执行进行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设定作业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显示于设定画面42的注释所对应的符号A~C进行显示。
图4表示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时的设定画面50的一个例子。设定画面50具备与设定画面42相同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以及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3d。另外,设定画面50具备注释显示画面44、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调查开关45a、采样开关45b、以及调查方式设定开关45c。进一步,设定画面50具备错纬量显示部51a、采样量显示部51b以及基准错纬显示部52。
图5表示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时的经过确认画面53的局部。经过确认画面53具备与经过确认画面46相同的步骤显示部47、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8a、延迟极限值显示部48b、前馈控制量显示部48c、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8d、以及采样量显示部48e。另外,经过确认画面53具备错纬量显示部54以及建议显示部55。建议显示部55对执行进行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设定作业的流程图、或者进行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的搜寻的流程图的情况下显示于设定画面50的注释所对应的附图标记A~C、F进行显示。
即使在相同的状态下进行投梭,也会在纬纱Y的穿行状态下产生偏差。因此,如图6所示,预先知道纬纱Y的纬纱到达时刻TW成为正规分布。若纬纱到达时刻TW迟于台架角X,则成为错纬的概率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以纬纱到达时刻TW的正规分布不超过表示台架角X的直线L的方式,设定成为正规分布的中央值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表示台架角X的直线L成为错纬产生多发分界线。若纬纱到达时刻TW早于台架角X,则错纬的产生变少。控制装置C基于由纬纱状态检测装置18检测出的纬纱Y的状态,对纬纱到达时刻TW进行预测。然后,在对所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TW迟于延迟极限值TWLim的纬纱Y进行投梭时,控制装置C通过前馈控制,将主阀26以及串联阀27的开度增大前馈控制量Tmα。由此,来自主喷嘴12以及串联喷嘴13的空气喷射量增加,使得实际的纬纱到达时刻TW早于延迟极限值TWLim(参照图7)。
通过图7所示的那样的前馈控制,纬纱到达时刻TW未超过延迟极限值TWLim,由此,能够相应地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图8的实线)。由此,能够降低主罐25、子罐29的压力,减少压缩空气的消耗。
接下来,针对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情况进行说明。控制装置C根据图9的流程图进行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
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的初始设定。对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的值而言,使用由作业者在使设定画面42显示于功能面板40的显示画面41的状态下输入的值。此时,显示画面41显示图10A所示的设定画面42。在该状态下,作业者按压设定画面42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调查开关45a,由此,开始投梭。然后,显示画面41显示图10B所示的设定画面42。数值按照台架角(织机的旋转角度)进行显示。
在开始投梭之后,在步骤S2中进行纬纱到达时刻TW的控制,在步骤S3中判断纬纱到达时刻TW是否稳定。纬纱到达时刻TW稳定意味着纬纱到达时刻TW处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内。若在步骤S3中纬纱到达时刻TW稳定,则控制流程进入步骤S4,进行投梭1000卷绕动程的采样,并将各卷绕动程的纬纱到达时刻TW的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6。接下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5,基于采样数据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与延迟极限值TWLim相等。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延迟极限值TWLim=26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6,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延迟极限值TWLim=26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7,判断前馈控制量Tmα是否为30°。由于Tmα=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8,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A的注释显示亦即“具有TW的延迟。请将FF控制量增加15°。”。其结果是,设定画面42成为图10C的状态。从步骤S2至步骤S8为止,第一步骤结束。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具有TW的延迟。请将FF控制量增加15°。”的显示,则将15°与设定于设定画面42的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的角度相加,从而执行步骤S9。
在执行步骤S9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步骤S2开始第二步骤。即,在第二步骤开始时,在并非前馈控制量Tmα=0°变更为前馈控制量Tmα=15°这点上与第一步骤不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C与第一步骤相同地进行步骤S2至步骤S4。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从265°变化为260°。因此,显示画面41显示图11A所示的设定画面42。然后,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均成为260°,由此,步骤S5中的判断结果成为“是”,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判断是否为前馈控制量Tmα=30°。由于在该阶段,前馈控制量Tmα=15°,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1,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B的注释显示亦即“请使FF控制量增加15°并使TWm延迟5°。”。其结果是,设定画面42成为图11B的状态。步骤S2~步骤S5、步骤S10、步骤S11为止,第二步骤结束。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使FF控制量增加15°并使TWm延迟5°。”的显示,则将15°与设定于设定画面42的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的角度相加,将5°与设定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的角度相加,从而执行步骤S12。
在执行步骤S12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步骤S2开始第三步骤。即,在第三步骤开始时,被变更为前馈控制量Tmα=30°而并非前馈控制量Tmα=15°,这点与第二步骤不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C与第二步骤相同地进行步骤S2至步骤S4。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保持260°。因此,显示画面41显示图12A所示的设定画面42。然后,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均为260°,由此,步骤S5中的判断结果成为“是”,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判断是否为前馈控制量Tmα=30°。由于在该阶段,前馈控制量Tmα=3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3,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C的注释显示亦即“TWm的搜寻结束(FF控制量达到了极限。)”。其结果是,设定画面42成为图12B的状态。从步骤S2至步骤S13为止,第三步骤结束。然后,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结束,喷气织机按照第三步骤结束时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与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织造。在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结束之后,在显示画面41显示图3所示的经过确认画面46。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在第三步骤结束,由此,在经过确认画面46分别显示有实施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时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采样数、以及注释显示内容。
接下来,对即使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的初始设定相同,步骤S2的采样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的值也会不同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控制装置C根据图9的流程图进行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
在第一步骤中,由步骤S4的采样得到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的值相同,由此,与上述相同地进行步骤S2~步骤S9。然后,作业者确认图10C的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将15°与设定于设定画面42的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的角度相加,在执行步骤S9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步骤S2开始第二步骤。
在该例中,第二步骤的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从265°变化为255°。因此,显示画面41显示图13A所示的设定画面42。然后,相对于延迟极限值TWLim为260°,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成为255°,由此,步骤S5中的判断结果成为NO,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6,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55°、延迟极限值TWLim=26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4,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D的注释显示亦即“请以原本的FF控制量使TWm延迟5°。”。其结果是,设定画面42成为图13B的状态。步骤S2~步骤S6、步骤S14以及步骤S15为止,第二步骤结束。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以原本的FF控制量使TWm延迟5°。”的显示,则在设定画面42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角度上加上5°后,执行步骤S15。
在执行步骤S15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步骤S2开始第三步骤。即,在第三步骤开始时,在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变更为245°而并非240°,这点与第二步骤不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C与第一步骤相同地进行步骤S2至步骤S4。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从255°变化为了260°。因此,显示画面41显示图13C所示的设定画面42。
接下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5,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与延迟极限值TWLim相等。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0°、延迟极限值TWLim=26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判断是否为前馈控制量Tmα=30°。由于在该阶段,前馈控制量Tmα=15°,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1,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B的注释显示亦即“请使FF控制量增加15°并使TWm延迟5°。”。其结果是,设定画面42在图11B中,成为设定于目标纬纱到达时机设定部43a的角度为245°的状态。从步骤S2至步骤S11为止,第三步骤结束。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使FF控制量增加15°并使TWm延迟5°。”的显示,则将15°与设定于设定画面42的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的角度相加,将5°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角度相加,从而执行步骤S12。
在执行步骤S12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步骤S2开始第四步骤。即,在第四步骤开始时,被变更为前馈控制量Tmα=30°而并非前馈控制量Tmα=15°、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被变更为250°而并非为245°,这点与第三步骤不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C与第三步骤相同地进行步骤S2至步骤S4。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为260°。因此,显示画面41显示图14所示的设定画面42。
接下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5,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与延迟极限值TWLim相等。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0°、延迟极限值TWLim=26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判断是否为前馈控制量Tmα=30°。由于在该阶段,前馈控制量Tmα=3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3,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C的注释显示亦即“TWm的搜寻结束(FF控制量达到了极限。)”。其结果是,设定画面42在图12B的设定画面42中,成为将设定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的角度变更为了250°的状态。步骤S2~步骤S5、步骤S10、步骤S13为止,第四步骤结束。然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结束,喷气织机按照第四步骤结束时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与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织造。
在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结束之后,在显示画面41显示有图15所示的经过确认画面46。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在4步骤结束,由此,在经过确认画面46分别显示有实施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以及第四步骤时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采样数、以及注释显示内容。
接下来,对考虑错纬而一边变更延迟极限值TWLim一边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情况进行说明。按照如上述那样设定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来运转织机,基于在运转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产生的错纬的比例,将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变更为更适当的状态。
控制装置C根据图16以及图17的流程图进行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1中,进行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的初始设定。对于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的值而言,使用由作业者在使图4所示的设定画面50显示于功能面板40的显示画面41的状态下输入的值。作业者也输入设定画面50的采样量显示部51b以及基准错纬显示部52的数值。在该状态下,作业者按压设定画面50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调查开关45a。由此,开始投梭,实施图16的流程图的“S1:TWm搜寻程序”。
如图17所示,“S1:TWm搜寻程序”与上述的图9的流程图相同。因此,图19所示的第一步骤(S1-1)、第二步骤(S1-2)以及第三步骤(S1-3)的结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针对图16的流程图的“S1:TWm搜寻程序”之后的步骤S102以后进行说明。
在“S1:TWm搜寻程序”结束的时刻,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的角度分别为245°、260°以及30°,自该状态进行最佳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在步骤S102中进行纬纱到达时刻TW的控制,在步骤S103中判断纬纱到达时刻TW是否稳定。若在步骤S103中判断纬纱到达时刻TW稳定,则控制流程进入步骤S104,进行投梭2小时的投梭数据的采样,并将各投纬的纬纱到达时刻TW的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6。即,若在步骤S103中判断纬纱到达时刻TW稳定,则喷气织机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4,按照该状态下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的值进行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在该实施方式中为2小时)的织造,并对该期间的各卷绕动程的纬纱到达时刻TW进行采样。
在进行了2小时织造之后,控制装置C根据采样结果确认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的角度、错纬量(根/小时),并在显示画面41显示图18A所示的设定画面50。另外,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图16的流程图的步骤S105,基于采样数据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5°。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0°、延迟极限值TWLim=26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6,判断错纬量(Wmiss)是否大于基准错纬(2根/小时)。由于错纬量为0.5根/小时,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7,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F的注释显示亦即“请使TWLim延迟5°。”。从步骤S102至步骤S107为止,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第一步骤(BS1)结束。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使TWLim延迟5°。”的显示,则将5°与设定画面50的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的角度相加,使延迟极限值TWLim延迟5°,从而执行步骤S108。
在执行步骤S108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图17所示的“S1:TWm搜寻程序”。在这次的“S1:TWm搜寻程序”开始时,在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为245°、延迟极限值TWLim为265°进行,这点与上次不同。
在开始投梭之后,在步骤S2中进行纬纱到达时刻TW的控制,若在步骤S3中纬纱到达时刻TW稳定,则控制流程进入步骤S4,进行投梭1000卷绕动程量的采样,并将各卷绕动程的纬纱到达时刻TW的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6。接下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5,基于采样数据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与延迟极限值TWLim相等。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0°、延迟极限值TWLim=265°,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6,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0°、延迟极限值TWLim=265°,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4,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D的注释显示亦即“请以原本的FF控制量使TWm延迟5°。”。步骤S2~步骤S6以及步骤S14为止,用于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第二步骤(BS2)的“S1:TWm搜寻程序”的第一步骤(BS2-1)结束。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以原本的FF控制量使TWm延迟5°。”的显示,则将5°与设定于设定画面50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角度相加,使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5°,从而执行步骤S15。
在执行步骤S15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步骤S2开始用于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第二步骤(BS2)的“S1:TWm搜寻程序”的第二步骤(BS2-2)。在第二步骤(BS2-2)开始时,在目标纬纱到达时刻变更为250°而并非为245°这点上与第一步骤(BS2-1)不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C与第一步骤(BS2-1)相同地进行步骤S2至步骤S4。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从260°变化为265°。
接下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5,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与延迟极限值TWLim相等。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延迟极限值TWLim=265°,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判断是否为前馈控制量Tmα=30°。由于在该阶段,前馈控制量Tmα=3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C的注释显示亦即“TWm的搜寻结束(FF控制量达到了极限。)”。其结果是,设定画面50成为图18B的状态。步骤S2~步骤S5、步骤S10、步骤S17为止,用于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第二步骤(BS2)的“S1:TWm搜寻程序”的第二步骤(BS2-2)结束,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第二步骤(BS2)结束。
然后,喷气织机按照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第二步骤(BS2)结束时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织造。在进行织造期间,进行由控制装置C实施的投梭数据的采样,并将各卷绕动程的纬纱到达时刻TW的数据以及错纬的量(根数)存储于存储器36。
控制装置C在进行了2小时织造之后,将控制流程前进到图16的流程图的步骤S105,基于采样数据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5°。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延迟极限值TWLim=265°,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6,判断错纬量(Wmiss)是否大于基准错纬(2根/小时)。由于错纬量为0.5根/小时,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7,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F的注释显示亦即“请使TWLim延迟5°。”。
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使TWLim延迟5°。”的显示,则将5°与设定于设定画面50的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的角度相加,使延迟极限值TWLim延迟5°,从而执行步骤S108。
接下来,控制装置C实施图17所示的“S1:TWm搜寻程序”。在这次的”S1:TWm搜寻程序”开始时,在按照纬纱到达时刻TW为250°、延迟极限值TWLim为270°进行,这点与上次不同。
控制装置C与第一步骤相同地进行步骤S2至步骤S4。步骤S4中的采样的结果、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从265°变化为270°。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5,基于采样数据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与延迟极限值TWLim相等。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70°、延迟极限值TWLim=27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判断是否为前馈控制量Tmα=30°。由于在该阶段,前馈控制量Tmα=3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C的注释显示亦即“TWm的搜寻结束(FF控制量达到了极限。)”。其结果是,设定画面50成为图18B的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以及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3d的值变更为270°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装置C相同地进行图16的流程图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3。若在步骤S103中判断纬纱到达时刻TW稳定,则控制流程进入步骤S104,进行投梭2小时的投梭数据的采样,并且对错纬的次数进行计数且将结果存储于存储器36。其结果是,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为270°,错纬为3根/小时。
然后,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图16的流程图的步骤S105,基于采样数据判断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是否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5°。由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70°、延迟极限值TWLim=270°,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6,判断错纬量(Wmiss)是否大于基准错纬(2根/小时)。由于错纬量为3根/小时,所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09,使延迟极限值TWLim延迟5°,并且将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减小5°。接下来,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10,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G的注释显示亦即“TWLim的搜寻结束。”,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搜寻结束。
此外,在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05中,在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大于延迟极限值TWLim+5°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将控制流程前进到步骤S112,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E的注释显示亦即“请将TWm提前5°。”。作业者若在注释显示画面44确认“请将TWm提前5°。”的显示,则从显示于设定画面50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显示部48a的角度减去5°,将目标纬纱到达时刻提前5°,从而执行步骤S113。在执行步骤S113之后,控制装置C实施图17所示的“S1:TWm搜寻程序”。
在考虑了错纬的情况下的最佳目标搜寻结束之后,若使搜寻工序的过程显示于显示画面41并在显示画面41显示经过确认画面53,则显示有图19所示的经过确认画面53。此外,在进行了1次最佳目标搜寻的时刻,显示有表示1次2小时的运转采样结束为止的过程的经过确认画面53,在进行了2次最佳目标搜寻的时刻,显示有表示2次2小时的运转采样结束为止的过程的经过确认画面53。
作业者在设定不根据错纬的比例变更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时,使设定画面42显示在连接于控制装置C的功能面板40的显示画面41。然后,作业者在使用设定画面42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以及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设定了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之后,将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调查开关45a接通。其后,控制装置C根据图9的流程图进行一系列的搜寻工序。在搜寻工序的中途,在设定画面42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有对作业者的指示。因此,作业者进行显示于注释显示画面44的作业,从而设定适当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另外,作业者能够在经过确认画面46确认中途经过。
另外,作业者在设定考虑错纬变更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的最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时,使设定画面50显示在功能面板40的显示画面41。然后,作业者使用设定画面50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以及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设定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作业者在对设定画面50的采样量显示部51b以及基准错纬显示部52输入了采样量以及基准错纬的数值之后,按压设定画面50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调查开关45a。其后,控制装置C根据图16以及图17的流程图进行一系列的搜寻工序。在搜寻工序的中途,在设定画面50的注释显示画面44显示有对作业者的指示。因此,作业者进行显示于注释显示画面44的作业,从而设定适当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
然后,若在设定有适当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状态下将喷气织机运转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则期间的错纬量、对作业者的指示显示于设定画面50。另外,若显示经过确认画面53,则作业者能够确认到那时为止的运转状况。
另外,作业者确认喷气织机运转了规定时间(例如2小时)之后的经过确认画面53并根据错纬的产生状况更加减少空气消耗量,由此,能够适当地判断是否变更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喷气织机具备投梭用的主喷嘴12以及投梭用的子喷嘴14,通过来自主喷嘴12以及子喷嘴14的空气喷射对纬纱Y进行投梭。在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中,通过纬纱状态检测装置18检测投梭之前的纬纱Y的状态。然后,在根据检测出的纬纱状态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TW迟于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来自主喷嘴12以及串联喷嘴13的空气喷射量的前馈控制,在能够使纬纱到达时刻TW早于延迟极限值TWLim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
根据该结构,能够不增大错纬地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能够降低主喷嘴12、子喷嘴14的压缩空气压力。因此,能够不增大错纬地减少喷气织机的压缩空气的消耗。
(2)在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将投梭进行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之后,确认错纬的比例(量),若错纬的比例少于预先设定的比例,则延迟上述延迟极限值。这样,在错纬的比例较少的情况下,使延迟极限值TWLim延迟,由此,也能够进一步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能够更加减少喷气织机的压缩空气的消耗。
(3)作为投梭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C通过来自主喷嘴12与子喷嘴14的空气喷射对纬纱Y进行投梭,通过纬纱状态检测装置18检测投梭之前的纬纱Y的状态,在根据检测出的纬纱的状态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TW迟于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进行增加来自主喷嘴12以及串联喷嘴13的空气喷射量的前馈控制。另外,控制装置C具备作为对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纬纱到达时刻的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设定的设定部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以及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另外,控制装置C具备:前馈控制量变更控制部,其基于按照由设定部43a~43c设定的设定条件进行投梭时的最迟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与纬纱到达时刻TW的延迟极限值TWLim的比较,对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变更;以及目标纬纱到达时刻变更设定部,其通过前馈控制,在能够使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早于延迟极限值TWLim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
因此,能够不增大错纬地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能够降低主喷嘴12、子喷嘴14的压缩空气压力。因此,能够不增大错纬地减少喷气织机的压缩空气的消耗。
(4)控制装置C具备对设定部的设定结果进行显示的设定画面42、50。根据该结构,在通过设定部对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纬纱到达时刻TW的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进行设定时,能够在设定画面42、50对设定的各设定值是否被设定为正确的值进行确认。
(5)控制装置C也可以具备经过确认画面46、53,它们对按照由设定部设定的条件以及变更后的条件进行投梭的经过进行显示。根据该结构,作业者对经过确认画面46、53进行确认,从而能够适当地判断是否能够更加减少喷气织机的压缩空气的消耗。
(6)在显示有由设定部设定的设定值亦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测定值亦即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以及错纬量的相同的画面,显示有对作业者的作业指示。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对作业指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完成进行确认。
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具体化。
在考虑错纬不变更前馈控制的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或者在考虑错纬变更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初始设定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的值并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述的值,也可以根据织造的纺织品的种类、织造条件进行适当地变更。
在考虑错纬变更延迟极限值TWLim的情况下,作为在进行2小时的采样时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以及前馈控制量Tmα与上述不同的状态下进行的一个例子,可举出表1的条件。
(表1)
控制装置C按照表1的步骤1的条件、即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40°、延迟极限值TWLim=260°、前馈控制量Tmα=0°,执行图16以及图17的流程图。若在步骤S4中对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错纬量=0.5根/小时的情况进行说明,则成为如下那样。经由步骤S2~步骤S4并按照步骤S5的判断,经由步骤S6、步骤S16、步骤S8、步骤S9,成为前馈控制量Tmα=15°,经由步骤S2~步骤S6、步骤S16、步骤S8、步骤S9,成为前馈控制量Tmα=30°。在该状态下,经由步骤S2~步骤S6、步骤S16、步骤S17,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40°、延迟极限值TWLim=260°、前馈控制量Tmα=30°进入步骤S102、步骤S103、步骤S104,按照步骤S104的采样结果,成为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错纬量=0.5根/小时。然后,从步骤S105进入步骤S112,显示E的注释亦即“请以FF控制量15°使TWm延迟5°、使TWLim延迟5°。”。E的注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7中的E的注释“请将TWm提前5°。”不同。因此,在步骤S113中进行使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与延迟极限值TWLim均延迟5°的操作。
然后,经由步骤S113,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45°、前馈控制量Tmα=15°、延迟极限值TWLim=265°,并利用控制装置C执行表1的步骤2。经由步骤S2~步骤S4,按照步骤S5的判断进入步骤S10、步骤S11,经由步骤S12,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50°、延迟极限值TWLim=265°、前馈控制量Tmα=30°进入步骤S2。经由步骤S3~步骤S5、步骤S10、步骤S17,进入步骤S102~步骤S104,按照步骤S104的采样结果成为错纬量=0.5根/小时。然后,从步骤S105进入步骤S106、步骤S107,显示F的注释亦即“请将FF控制量保持原样地使TWm延迟5°、使TWLim延迟5°。”。F的注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6中的F的注释“请使TWLim延迟5°。”不同。
然后,经由步骤S108,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50°、前馈控制量Tmα=15°、延迟极限值TWLim=270°,并利用控制装置C执行表1的步骤3。进入步骤S2~步骤S4,按照步骤S4的采样结果,成为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70°。然后,按照步骤S5的判断经由步骤S10、步骤S17,进入步骤S102~104,按照步骤S104的采样结果,成为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70°、错纬量=3根/小时。然后,按照步骤S105的判断进入步骤S106、步骤S109、步骤S110,显示G的注释亦即“错纬增加了。请将FF控制量设为30°并将TWLim提前5°。”。G的注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6中的G的注释“TWLim的搜寻结束。”不同。
然后,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50°、前馈控制量Tmα=30°、延迟极限值TWLim=265°,并利用控制装置C执行表1的步骤4。进入步骤S2~步骤S4,按照步骤S4的采样结果,成为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265°。然后,按照步骤S5的判断经由步骤S10进入步骤S17,显示C的注释显示亦即“TWm的搜寻结束(FF控制量达到了极限。)”。然后,喷气织机按照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250°、前馈控制量Tmα=30°、延迟极限值TWLim=265°进行织造。在进行织造期间,进行由控制装置C实施的投梭数据的采样,成为错纬量=0.5根/小时。
也可以不将由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设定部43a、延迟极限值设定部43b、前馈控制量设定部43c设定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显示在功能面板40。例如,作为设定部,由数值输入部输入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的设定值分别存储于存储器36,而不具备被设定的数值的显示部也可以。
采样量的值并不限定于1000卷绕动程或者2小时。例如,也可以根据纺织品条件(纺织品的种类)或者织造条件进行变更。
基准错纬的值并不限定于2根/小时(时间)。
设定部并不限定于作业者直接输入应该设定的数值的结构。例如,与各种的纺织品条件(纺织品的种类)以及织造条件对应地将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的数值存储于控制装置C的存储器36,作业者设定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由此,也可以设定适当的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
采样量以及基准错纬的设定值也相同地与各种纺织品条件(纺织品的种类)以及织造条件对应地存储于控制装置C的存储器36,作业者设定纺织品条件以及织造条件,由此,也可以设定适当的设定值。
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延迟极限值TWLim、前馈控制量Tmα、采样量以及基准错纬的设定值预先设定有标准的值,必要时作业者也可以进行变更。
在进行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的流程图中,基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与延迟极限值TWLim的比较而对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或者延迟极限值TWLim的值进行变更时的变更量并不限定于5°的增减,也可以是大于5°的值,也可以是小于5°的值。
在进行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的流程图中,基于最迟纬纱到达时刻TWLat与延迟极限值TWLim的比较而对前馈控制量Tmα的值进行变更时的变更量并不限定于15°的增加,也可以是大于15°的值,也可以是小于15°的值。
在进行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搜寻的流程图中,在对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前馈控制量Tmα、延迟极限值TWLim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控制装置C自动地进行变更的结构,而不是控制装置C将给作业者将变更的指示显示在画面,作业者确认该画面而进行被指示的变更作业的结构。
在考虑错纬来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报告灯,以在“S1:TWm搜寻程序”结束后,将进行了规定时间的采样之后完成作业指示的情况报告给作业者。在这种情况下,作业者容易迅速地进行必需的作业。
设定画面42、50也可以省略。但是,在具备设定画面的构成中,作业者能够通过设定画面42、50对被设定的各设定值是否设定为正确的值进行确认。
经过确认画面46、53也可以省略。但是,在具备经过确认画面46、53的构成中,作业者通过对经过确认画面46、53进行确认,能够对是否能够更加减少喷气织机的压缩空气的消耗进行适当的判断。
控制装置C也可以是不具备考虑错纬来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功能,而仅具备不考虑错纬地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TWm的功能的构成。
串联喷嘴13也可以省略。

Claims (5)

1.一种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所述喷气织机具备投梭用的主喷嘴以及投梭用的子喷嘴,通过来自所述主喷嘴以及所述子喷嘴的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投梭,其中,
通过纬纱状态检测装置检测投梭之前的纬纱的状态,
在根据由所述纬纱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出的纬纱状态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迟于延迟极限值的情况下,进行增加来自所述主喷嘴的空气喷射量的前馈控制,
通过所述前馈控制,在能够使纬纱到达时刻早于延迟极限值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按照所述目标纬纱到达时刻进行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投梭之后,确认错纬的比例,
若错纬的比例少于预先设定的比例,则延迟所述延迟极限值。
3.一种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装置,所述喷气织机具备投梭用的主喷嘴以及投梭用的子喷嘴,通过来自所述主喷嘴以及所述子喷嘴的空气喷射对纬纱进行投梭,所述投梭控制装置通过纬纱状态检测装置检测投梭之前的纬纱的状态,在根据检测出的纬纱的状态预测的纬纱到达时刻迟于延迟极限值的情况下,进行增加来自所述主喷嘴的空气喷射量的前馈控制,
所述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定部,其设定目标纬纱到达时刻、纬纱到达时刻的延迟极限值以及前馈控制量;
前馈控制量变更控制部,其基于按照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设定条件进行投梭时的最迟的最迟纬纱到达时刻与所述延迟极限值的比较,对所述前馈控制量进行变更;以及
目标纬纱到达时刻变更控制部,其通过所述前馈控制,在能够使所述最迟纬纱到达时刻早于所述延迟极限值的范围内,延迟目标纬纱到达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所述设定部的设定结果的设定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经过确认画面,其对按照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条件以及变更后的条件进行投梭的经过进行显示。
CN201710078064.7A 2016-02-19 2017-02-14 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99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860A JP6447533B2 (ja) 2016-02-19 2016-02-19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方法及び緯入れ制御装置
JP2016-029860 2016-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9919A true CN107099919A (zh) 2017-08-29
CN107099919B CN107099919B (zh) 2018-11-09

Family

ID=58046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80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99919B (zh) 2016-02-19 2017-02-14 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47533B2 (zh)
CN (1) CN107099919B (zh)
BE (1) BE1024390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3345A (zh) * 2018-05-08 2019-11-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CN110453344A (zh) * 2018-05-08 2019-11-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CN111793879A (zh) * 2019-04-02 2020-10-2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以及喷气织机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6201B2 (ja) * 2019-07-30 2022-10-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の緯糸欠点判定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22896D1 (de) * 1991-07-09 1997-12-04 Tsudakoma Ind Co Ltd Schusseintragkontroll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in Düsenwebmaschine
JP2849456B2 (ja) * 1990-06-27 1999-01-2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入れ制御装置
DE69704967D1 (de) * 1996-02-14 2001-07-05 Tsudakoma Ind Co Ltd Verfahren für die Schussfadeneintragskontrolle
US20020026961A1 (en) * 2000-09-07 2002-03-07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eft inserting control device for fluid jet type loom
EP1473391A1 (de) * 2003-04-29 2004-11-03 Sultex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CN1605669A (zh) * 2003-10-08 2005-04-1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射织机上的引纬控制装置
CN102449216A (zh) * 2009-05-27 2012-05-09 必佳乐公司 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喷气织机
CN103820921B (zh) * 2012-11-16 2016-02-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显示空气喷射织机中的压缩空气流量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3756A (ja) * 1982-03-19 1983-09-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
JP2849422B2 (ja) * 1989-12-28 1999-01-2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入れノズルの噴射圧力制御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022136B2 (ja) * 2002-12-10 2007-12-1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緯糸打ち出しタイミングの算出方法及び緯入れ条件設定方法
JP4429190B2 (ja) * 2004-05-24 2010-03-1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入れ状況表示装置
WO2012068698A2 (en) * 2010-11-25 2012-05-31 Uster Technologies Ag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jet loom
JP5901030B2 (ja) * 2010-11-25 2016-04-06 ウステル・テヒノロジーズ・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ジェットルーム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9456B2 (ja) * 1990-06-27 1999-01-2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入れ制御装置
DE69222896D1 (de) * 1991-07-09 1997-12-04 Tsudakoma Ind Co Ltd Schusseintragkontroll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in Düsenwebmaschine
DE69704967D1 (de) * 1996-02-14 2001-07-05 Tsudakoma Ind Co Ltd Verfahren für die Schussfadeneintragskontrolle
US20020026961A1 (en) * 2000-09-07 2002-03-07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eft inserting control device for fluid jet type loom
EP1473391A1 (de) * 2003-04-29 2004-11-03 Sultex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CN1605669A (zh) * 2003-10-08 2005-04-1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射织机上的引纬控制装置
CN102449216A (zh) * 2009-05-27 2012-05-09 必佳乐公司 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喷气织机
CN103820921B (zh) * 2012-11-16 2016-02-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显示空气喷射织机中的压缩空气流量的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3345A (zh) * 2018-05-08 2019-11-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CN110453344A (zh) * 2018-05-08 2019-11-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CN110453344B (zh) * 2018-05-08 2021-03-1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CN111793879A (zh) * 2019-04-02 2020-10-2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以及喷气织机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45537A (ja) 2017-08-24
BE1024390A1 (fr) 2018-02-06
CN107099919B (zh) 2018-11-09
BE1024390B1 (fr) 2018-02-13
JP6447533B2 (ja)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9919B (zh) 喷气织机的投梭控制方法以及投梭控制装置
CN105926130B (zh) 一种全棉色织双向起花织物的工艺方法
JP2008190108A (ja) 織機内に横糸を挿入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03841A (zh) 织机的引纬状况显示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EP2873759A1 (en) Air-jet loom with weft yarn detector
JP2815771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いて特に節なし織物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060050914A (ko) 직기에 있어서의 설정값을 설정하는 방법
CN102296411B (zh) 喷射织机中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及引纬控制器
CN107034576A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装置
US4527598A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weaving machine
CN1724734B (zh) 织布机的经纱张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70462A (zh) 用于控制喷射织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952238A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供纱体不良的判断方法
CN107119375B (zh) 一种锦天丝绸类产品的生产工艺
US5499662A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abric blemishes by controlling beat-up in a loom
US70631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weft thread
CN108070949A (zh) 喷气织机中的纬纱飞行状态检测装置
JP2004332165A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噴射圧力設定方法、噴射圧力設定装置および緯入れ装置
CN1069302A (zh) 流体喷射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1838881B (zh) 多色引纬织机的引纬条件的设定方法
CN208183187U (zh) 一种具有纬纱自动清理功能的引纬机构
CN207775462U (zh) 一种喷气织机织造导航控制系统
CN103046266B (zh) 能实现自动排花的浆纱机及其自动排花方法
CN102449216A (zh) 插入纬纱的方法和喷气织机
CN1038265C (zh) 喷流织机用引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