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2315B - 纱线监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监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2315B
CN107082315B CN201710073305.9A CN201710073305A CN107082315B CN 107082315 B CN107082315 B CN 107082315B CN 201710073305 A CN201710073305 A CN 201710073305A CN 107082315 B CN107082315 B CN 107082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yarn
monitoring device
fluid
yarn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33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82315A (zh
Inventor
中出一彦
池之内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82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2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82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2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65H54/702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B65H63/062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e.g. for severing the material at irregularities ;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yarn cleaner
    • B65H63/062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 B65H63/065Electronic slub detector using photo-electric sensing means, i.e. the defect signal is a variation of light energ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01H13/22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runn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纱线监视装置具备压缩空气导入口(73)、第1喷出口(71)、第2喷出口(72)和分配流路(100)。分配流路(100)具有在其一端形成压缩空气导入口(73)的导入通路(93)、在其一端形成第1喷出口(71)的第1流路(91)、在其一端形成第2喷出口的第2流路(92)和中间通路(94)。导入通路(93)的另一端、第1流路(91)的另一端和第2流路(92)的另一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与中间通路(94)连接。中间通路(94)沿着与导入通路(93)的延伸方向、第1流路(91)的延伸方向和第2流路(92)的延伸方向都不同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纱线监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视行进的纱线的状态的纱线监视装置。详细为,涉及将废纤维刮跑来进行清扫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知道具备对清扫对象喷吹流体,通过这样将废纤维刮跑从而进行清扫的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日本特开2013-230908号公报公开了这种纱线监视装置。
在日本特开2013-230908号公报的纱线监视装置中,从压缩空气供给软管往供给通路的一端导入压缩空气。被导入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从形成于供给通路的另一端的吹出部喷出,对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和/或透明板喷吹。并且,被导入的压缩空气的剩余部分在从供给通路分支的其他的供给通路中流动,从切断器用吹出部喷出并对切断器喷吹。就这样,通过对纱线监视装置所具备的清扫对象喷吹流体来将附着在清扫对象上的废纤维刮跑,维持纱线监视装置的对纱疵等的高检测精度,或者防止废纤维卷入作为制品的卷装等中。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3-230908号公报中,只提及了用来对切断器以精准定位对容易钩挂废纤维的部分喷吹压缩空气、同时对受光元件的受光面和/或透明板为了将其整体保持清洁而遍布较宽范围地喷吹压缩空气的吹出口结构,而没有公开用来对于每一个吹出口供给所希望的流量和强度的压缩空气的具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多个清扫对象中的每一个喷出适合于清扫的流量或强度的流体的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下面说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供给以下结构的纱线监视装置。即,该纱线监视装置具备流体导入口、第1喷出口、第2喷出口和流体流路。流体导入所述流体导入口。所述第1喷出口为喷出流体的方向朝向第1清扫对象的方向。所述第2喷出口为喷出流体的方向朝向第2清扫对象的方向。所述流体流路将从所述流体导入口导入的流体向所述第1喷出口和所述第2喷出口供给。所述流体流路具有导入通路、第1流路、第2流路和中间通路。在所述导入通路的一端形成所述流体导入口。在所述第1流路的一端形成所述第1喷出口。在所述第2流路的一端形成所述第2喷出口。所述导入通路的另一端、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流路的另一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上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所述中间通路沿着与所述导入通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1流路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流路的延伸方向都不相同的方向延伸。
由此,能够将从流体导入口导入的流体向第1流路和第2流路分配,通过适当设定第1喷出口和第2喷出口的大小等,能够适当地调整流体从各个喷出口的喷出量。因此,能够根据多个清扫对象的每一个喷出适合于清扫的流量或强度的流体。并且,由于第1流路的另一端、导入通路的另一端在不同的位置上与中间通路连接,因此能够防止从导入通路导入的流体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导入通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从导入通路导入的流体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结果,能够防止过多地向第1清扫对象喷出流体,防止徒劳地消耗流体。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和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都比用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的面剖切所述中间通路获得的截面小。
由此,能够防止从导入通路导入中间通路的流体明显集中地供给到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中的一方。而且,通过适当设定第1流路与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和第2流路与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的大小等,能够将流体适当分配地供给到第1流路和第2流路。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由此,能够使第1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流量比第2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流量小,进而能够使向第1清扫对象喷出的流体的量比向第2清扫对象喷出的流体的量小。这样,由于能够根据清扫对象变更喷吹的流体的量,因此整体上能够高效地进行使用了流体的清扫。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该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由此,能够简化从导入通路对第1流路和第2流路供给流体的流路的结构。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该纱线监视装置还具备作为所述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和作为所述第2清扫对象的检测部。所述切断装置切断纱线。所述检测部检测纱线的状态。
由此,通过分别从各个喷出口喷出流体能够良好地对切断装置和检测部进行清扫。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所述第1喷出口以对所述切断装置的刀尖喷吹流体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位于比所述导入通路的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由此,能够重点地对切断装置中容易钩挂废纤维的部分效率良好地进行清扫。并且,由于第1流路的与中间通路连接的端部与导入通路与中间通路连接的端部相比偏离到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因此不仅能够确实地防止从导入通路导入的流体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而且即使不缩小第1流路的直径,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弱从第1喷出口喷出流体的势头。由此,能够用少量的流体良好地对刀尖进行清扫。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在该纱线监视装置中形成一侧开放、能够从该一侧插入监视对象的纱线的沟槽。所述第1喷出口在构成所述沟槽的内壁中的朝向所述一侧的第1内壁上开口。当从与所述第1内壁垂直的方向看时,所述第1喷出口配置在偏离纱道的位置上。
由此,能够从第1喷出口对位于从纱道退避的位置上的待机状态的刀尖适当地喷吹流体对其进行清扫。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在该纱线监视装置中形成一侧开放、能够从该一侧插入监视对象的纱线的沟槽。所述第1喷出口在构成所述沟槽的内壁中的朝向所述一侧的第1内壁上开口。流体从所述第1喷出口的喷出方向朝向所述沟槽的所述一侧。流体从所述第2喷出口的喷出方向从所述沟槽的所述一侧朝向构成所述沟槽的内壁中的与所述第1内壁不同的第2内壁。流体从所述第2喷出口喷出的方向的一部分与该第2内壁倾斜。
由此,通过从沟槽的第1内壁向该沟槽的开放侧喷出流体,能够对第1清扫对象集中地清扫想要清扫的狭窄区域。另一方面,对于第2清扫对象,通过从沟槽的开放侧向沟槽的第2内壁沿着与该第2内壁倾斜的方向喷出流体,喷吹的流体回旋从而间接地喷吹其他的内壁(第1内壁等),因此能够对宽阔区域进行清扫。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导入通路和所述第1流路沿着互相平行的方相延伸。
由此,能够简化流路的结构。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中间通路延伸成与所述导入通路和所述第1流路垂直的直线状。
由此,通过例如使用了钻头等的切削加工,能够容易地形成中间通路。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该纱线监视装置具备作为所述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和收容所述切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壳体。所述切断装置切断纱线。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至少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第1壳体内。
由此,由于第1壳体不仅收容切断装置,还收容形成分配压缩空气的流体流路的部件,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和零部件数量的减少。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该纱线监视装置还具备第1壳体和第2壳体。所述第1壳体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切断装置。所述第2壳体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检测部。所述第1壳体至少部分地收容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部件。
即,由于多数情况下第2壳体内占据大的容积收容有使检测部动作的电气元器件,因此空间没什么富裕。对于这一点,在本结构中,在空间比较有富裕的第1壳体内至少部分地收容形成流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部件。因此,能够削减形成于第2壳体一侧的流路,能够简化纱线监视装置整体的结构。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导入通路、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中间通路优选形成在所述金属部件中。
由此,由于能够减少在金属部件以外的部分必须形成的流路,因此能够简化纱线监视装置整体的结构。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所述第2喷出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第2流路连接于所述中间通路的开口的开口面积大。
由此,从具有比较宽的开口面积的第2喷出口对第2清扫对象喷出流体。因而,能够在宽阔范围向第2清扫对象喷出流体。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在该纱线监视装置中的与形成所述沟槽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所述流体导入口。
由此,由于将用来供给流体的管线连接到纱线监视装置中与沟槽的开放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因此能够实现该管线不容易与在沟槽内行进的纱线干涉的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缩短从流体导入口到第1喷出口的流路,能够降低在该流路中流动的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在所述纱线监视装置中,优选形成为以下的结构。即,该纱线监视装置还具备纱道限制部件。为了限制在纱线行进空间内行进的纱线的通路即纱道,所述纱道限制部件设置在比所述检测部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所述第2喷出口朝向喷出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对包含所述纱道限制部件的区域喷吹的方向形成。所述第2喷出口以包含配置在比所述纱道限制部件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方式形成。
由此,通过从第2喷出口喷出流体,除了能够对检测部进行清扫外,还能够对配置在比该检测部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纱道限制部件进行清扫。因此,能够防止附着在纱道限制部件上的废纤维伴随纱线进入纱线行进空间内的检测区域内并滞留在检测区域内,防止不能够较高地维持检测部的检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具备纱线监视装置的络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纱线监视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纱线监视装置的外观主视图;
图5为第2壳体及其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为第1壳体及其内部的示意性俯视剖视图;
图7为表示形成于纱线监视装置中的沟槽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纱线监视装置所具备的流路部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A-A线剖视图,为表示将纱线监视装置中的压缩空气的分配流路投影到与纱线行进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上的样子的投影图;
图10为图8中的B-B线剖视图,为表示形成于纱线监视装置中的沟槽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将纱线监视装置中的压缩空气的分配流路投影到与纱线行进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上的样子的投影图;
图12为表示将变形例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中的压缩空气的分配流路投影到与纱线行进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上的样子的投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机)1主要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纱线卷取单元)10和配置在其排列方向的一端的机体控制部11。
机体控制部11具备能够显示与各络纱单元10有关的信息的显示装置12以及用于供操作人员对机体控制部11输入各种指示的指示输入部13等。自动络纱机1的操作人员能够在确认显示在显示装置12中的各种显示的同时对指示输入部13适当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在机体控制部11中统一管理多个络纱单元10。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各络纱单元10构成为从供纱筒管20将纱线21退绕并重新卷绕于卷取筒管22上。另外,将在卷取筒管22上卷取有纱线21的状态的部件称为卷装23。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提到“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时,分别意味着在纱线21的行进方向看时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如图2所示,络纱单元10主要具备主体框架24、供纱部25和卷取部26。
主体框架24配置在络纱单元10的侧部。该络纱单元10所具备的结构的大部分都由该主体框架24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承。并且,在主体框架24的正面一侧,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操作的操作部27。
供纱部25构成为能够将用于供给纱线21的供纱筒管20以大致直立状态保持。卷取部26具备摇架28和卷取滚筒29。
摇架28将卷取筒管22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且,摇架28构成为能够使所支承的卷取筒管22的周面与卷取滚筒29的周面接触。卷取滚筒29与卷取筒管22相向配置,且构成为由图示省略的电动机旋转驱动。并且,在卷取滚筒29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使卷取于卷取筒管22的纱线21横动(往复移动)的往复螺旋状的横动槽(图示省略)。
通过在使卷取筒管22的外周面与卷取滚筒29接触的状态下旋转驱动该卷取滚筒29,由此使卷取筒管22从动旋转。由此,能够一边利用所述横动槽使从供纱筒管20退绕的纱线21横动一边将其卷取于卷取筒管22。另外,用于使纱线21横动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卷取滚筒29,例如也可以取而代之,由利用以预定横动宽度被往复驱动的横动导纱器引导纱线21的臂式横动装置构成。
各络纱单元10具备单元控制部30。该单元控制部30由CPU、ROM、RAM等硬件和存储于所述RAM中的控制程序等软件构成。进而,通过所述硬件和软件协作来控制络纱单元10的各结构。并且,各络纱单元10的单元控制部30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机体控制部11通信。由此,能够在机体控制部11中集中地管理各络纱单元10的动作。
并且,络纱单元10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在供纱部25与卷取部26之间的纱线行进通路中,从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31、张力赋予装置32、接头装置33和纱线监视装置6。
退绕辅助装置31具有与从供纱筒管20退绕的纱线21由于离心力而被舞动而朝外侧鼓出的部分(气圈)接触的限制部件35。通过使限制部件35与气圈接触来抑制纱线21被过度地舞动,将该气圈保持在固定的大小,通过这样能够以固定的张力进行纱线21从供纱筒管20的退绕。
张力赋予装置32是对行进的纱线21赋予预定张力的部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张力赋予装置32,采用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棚栏式的张力赋予装置。张力赋予装置32借助使纱线21一边弯曲一边通过处于啮合状态的梳齿之间而对该纱线21赋予合适的张力。另外,张力赋予装置32除了所述那样的棚栏式的张力赋予装置以外也能够采用例如盘式的张力赋予装置。
接头装置33构成为当供纱筒管20与卷取筒管22之间的纱线21例如利用后述的切断装置(切断器)16切断等而成为断线状态时,将供纱筒管20一侧的纱线(下纱)和卷取筒管22一侧的纱线(上纱)接合(接头)。接头装置33的结构并无特殊限定,但例如能够采用借助由压缩空气产生的捻回气流而将纱端彼此捻合的气流式的捻接器,或者也能够采用机械式的打结器等。上纱吸引管(第1纱线捕捉引导装置)44吸引并捕捉卷取筒管22一侧(卷取部26一侧)的纱端,并朝接头装置33引导。下纱吸引管(第2纱线捕捉引导装置)45吸引并捕捉供纱筒管20一侧(供纱部25一侧)的纱端,并朝接头装置33引导。
纱线监视装置6构成为监视行进的纱线21的状态(品质)、检测纱线21中包含的纱疵等(纱线21中存在异常的部位)。纱线监视装置6中装备有当在监视中的纱线中检测到纱疵等时用来切断纱线21的切断装置16。
接着,参照图2对利用纱线监视装置6检测到纱疵等的情况下的动作简单地进行说明。
纱线监视装置6当在监视中的纱线中检测到纱疵等的情况下,朝所述单元控制部3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同时使切断器16动作而将纱线21切断。比被切断的部位靠下游侧的纱线21被暂时卷取于卷装23。另外,此时卷取于卷装23的纱线21中包含由纱线监视装置6检测到的纱疵等的部分。而且,单元控制部30使卷取部26中的纱线21的卷取停止。
下纱吸引管45吸引并捕捉从供纱筒管20送出的纱端,并朝接头装置33引导。并且,与此相继,上纱吸引管44吸引并捕捉被卷取于卷装23的纱端,并朝接头装置33引导。此时,卷取于卷装23的纱疵等部分由上纱吸引管44吸引并被拉出。
接头装置33进行由上纱吸引管44和下纱吸引管45引导的纱端彼此的接合。由此,由切断装置16切断后的纱线21在包含纱疵等的部分被除去之后再次成为连续状态。
若接头装置33中的接头动作完毕,则单元控制部30再次开始卷取部26进行的纱线21的卷取。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将由纱线监视装置6检测到的纱疵等除去,并再次开始纱线21朝卷装23的卷取。
下面参照图3至图11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纱线监视装置6的结构。
如从图3到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主要具备第1壳体66、第2壳体67、顶板63、检测部70、切断装置16(参照图2和图6)和监视控制部200。
如图6所示,第1壳体66为至少部分地收容流路部件(金属部件)90和切断装置16的壳体。流路部件90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第1壳体66由例如树脂构成。
图5所示的第2壳体67由例如树脂构成,通过保持器69至少部分地收容纱线监视装置6所具备的检测部7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壳体67收容整个检测部70。
图3和图4所示的顶板63是沿着纱线行进方向看时的外形为沿着第2壳体67的外形形状的金属制薄板材。在第1壳体66的上侧(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嵌合有第2壳体67。顶板63在利用适当的方法定位的状态下固定在第2壳体67的上侧(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
如图3所示,在纱线监视装置6中沿着纱线行进方向形成有沟槽6a。沟槽6a形成为当沿着纱线行进方向看时,一侧(正面一侧)开放的槽状。换言之,沟槽6a构成为,沿着纱线行进方向贯穿纱线监视装置6地形成,能够从其开放的一侧(正面一侧)插入纱线21。沟槽6a由3个内壁(后壁6b及一对侧壁6c、6d)构成。并且,在沟槽6a的内部(由3个内壁包围)形成有纱线行进空间68。纱线行进空间68为作为纱线监视装置6的监视对象的纱线21能够行进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放置于第2壳体67中的保持器69(参照图5)上形成有沟槽69a,在第2壳体67的上游侧形成有沟槽66a,在顶板63上形成有沟槽63a。将构成纱线监视装置6的各部件收容于第1壳体66和第2壳体67,若将顶板63组装到第2壳体67,则像图3所示那样,上述沟槽66a、69a、63a连接,整体构成一条沟槽6a。
如更具体地说明沟槽6a,形成在第1壳体66内侧(本实施方式中横跨第1壳体66、流路部件90等形成)的沟槽66a由3个内壁构成,一侧(正面一侧)开放。其中,3个内壁包含朝纱线行进空间68的开放一侧的后壁66b和与该后壁构成的面垂直方向的一对侧壁69c、69d。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壁66b由流路部件90的后壁90b构成。一对侧壁66c、66d配置成互相对置。借助这样的结构,沟槽66a被形成为槽状。
同样,由保持在第2壳体67内的保持器69形成的沟槽69a也由3个内壁构成。具体为,这3个内壁包含朝向纱线行进空间68的开放一侧的后壁69b和该后壁69b以外的内壁即一对侧壁69c、69d。在一对侧壁69c、69d的每一个中,与开放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后端)与后壁69b连接。一对侧壁69c、69d配置成互相对置。借助这样的结构,沟槽69a被形成为槽状。
并且,顶板63的沟槽63a也被形成为一侧(正面一侧)开放的槽状。
利用该结构,通过将收容有构成纱线监视装置6的各个部件的第1壳体66和第2壳体67以及顶板63互相固定,3条沟槽66a、69a、63a成为一体,构成1条沟槽6a。沟槽6a具备朝向沟槽6a的开放一侧的后壁(第1内壁)6b、沿着与后壁6b形成的面垂直方向拓宽的侧壁6c和同样沿着与后壁6b形成的面垂直方向拓宽的侧壁(第2内壁)6d。一对侧壁6c、6d配置成互相对置。另外,沟槽6a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能够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
如图4和图7所示,在保持器69的上游侧端部具备用来限制纱线行进空间68内纱线21的行进通路(行进位置)即纱道的上游侧导纱器(纱道限制部件)64。上游侧导纱器64配置在比检测部70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
同样,在保持器69的下游侧端部具备用来限制纱线行进空间68内的纱道的下游侧导纱器65。下游侧导纱器65配置在比检测部70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
上游侧导纱器64和下游侧导纱器65由具有耐磨损性的材料(本实施方式中为陶瓷)。如图4所示,在纱线行进空间68内行进的纱线21一边与这些导纱器64、65的近似V字形的沟槽的底部接触一边行进。由此,纱线21行进的纱道相对于纱线监视装置6稳定,因此在检测部70中能够稳定地监视纱线21的状态。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纱线监视装置6的各壳体内的结构。
如图6所示,切断装置16部分地收容在第1壳体66内(切断装置16的一部分能够露出到第1壳体66的外面)。切断装置16具备刀刃(切断部)81和用来驱动刀刃81的驱动机构80。刀刃81连接于驱动机构80,刀刃81的顶端(刀尖81a)能够露出到沟槽6a的内部空间(换言之,纱线行进空间68内)。驱动机构80作为例如螺线管而构成,使该刀刃81的刀尖81a伴随驱动机构80的驱动而进入纱线行进的纱道,或者从该纱道退避。
作为金属制的部件的流路部件90也部分地收容在第1壳体66中。流路部件90还起承接刀刃81的刀尖81a的架子(刀刃承接部)的作用。另外,有关流路部件90的详情将后述。
如图4和图5所示,检测部70组装到放置于第2壳体67中的保持器69上。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作为通过对纱线21照射光来检测该纱线21的状态的光学式的纱线监视装置而构成。因此,检测部70作为光学传感器而构成。具体为,检测部70具备发光元件(投光部)37和受光元件(受光部)38。发光元件37由例如LED等构成。受光元件38作为例如光电二极管而构成,将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变换成电信号并输出。检测部70也可以改称为测量纱线21的状态的测量部。
如图5所示,在保持器69的侧壁69c的一部分配置有检测部70的受光元件38。在该受光元件38中,露出到沟槽69a的内部空间的面构成光进入的面(入射面)。并且,在保持器69的与配置了该入射面的侧壁69c相对的侧壁69d上,镶嵌有树脂制的透明板39(透光板),在隔着透明板39与纱线行进空间68相反的一侧(保持器69的内部),配置有发光元件37。发光元件37和受光元件38配置成隔着纱道相对置。这样,在侧壁69d的一部分上,构成有来自发光元件37的光透射透明板39出来的面(出射面)。但是,也可以在沟槽69a的侧壁69d上形成入射面,而在沟槽69a的侧壁69c上形成出射面。透明板也可以位于受光元件38的前面。
并且,在第2壳体67的内部,收容用来使受光元件38和发光元件37起作用的监视控制部200。
在以上的结构中,来自发光元件37的光的一部分被在纱线行进空间68内行进的纱线21遮挡,其余被受光元件38接收。因此,受光元件38接收的光强度随纱线21的粗细而变化。因此,纱线监视装置6基于受光元件38接收的光的强度检测纱线21的粗细,通过这样能够检测纱疵等。但是,受光元件38也能以接收由纱线21反射的光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受光元件38接收的光量而输出的检测信号被输入监视控制部200,监视控制部200通过运算处理该信号能够发现纱疵等。
而且,纱线监视装置6中具备用来对切断装置16和检测部70进行清扫的结构。纱线监视装置6从第1喷出口71对作为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喷出压缩空气(流体),同时从第2喷出口72对检测部70喷出压缩空气,将废纤维刮跑,通过这样对切断装置16和检测部70进行清扫。
下面参照图3至图11详细说明纱线监视装置6为了对作为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和作为第2清扫对象的检测部70进行清扫而装备的结构。
纱线监视装置6具备压缩空气导入口(流体导入口)73、第1喷出口71、第2喷出口72和分配流路(流体流路)100。压缩空气导入口73、第1喷出口71、第2喷出口72和分配流路100形成在纱线监视装置6所具备的第1壳体66、第2壳体67以及收容在这些壳体内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如图6所示,压缩空气导入口73为从纱线监视装置6的外部向内部导入压缩空气的开口(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空气导入口73形成在纱线监视装置6中与形成沟槽6a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纱线监视装置6的背面)上。用来供给压缩空气的软管48与该压缩空气导入口73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第1喷出口71形成为朝向切断装置16的方向,能够从第1喷出口71朝向切断装置16喷出压缩空气。第1喷出口71在沟槽6a的后壁6b上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喷出口71形成在流路部件90的在被收容到第1壳体66中的状态下组装时构成沟槽66a的后壁66b的部分上)。第1喷出口71的方向笔直朝向切断装置16的从纱道退避时的刀尖81a。换言之,通过从第1喷出口71喷出压缩空气,能够沿着笔直朝向沟槽66a的开放一侧的方向喷出压缩空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该方向称为第1喷出方向。
在第1喷出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有(从纱道退避时的)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第1喷出口71(的轮廓)形成为圆形,其直径优选在1.0mm以下,更优选在0.6mm以下。由此,能够将从第1喷出口71喷出的压缩空气精准定位地喷吹到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一般为容易钩挂纱线21的碎断头等的部位,通过对该部分精准定位地喷吹压缩空气,能够以少的流量效率良好地对切断装置16的必要部分进行清扫。
如从图5至图7所示,第2喷出口72为用来使压缩空气朝向检测部70喷出的喷出口(开口)。第2喷出口72位于沟槽6a的外侧并且是其开放侧(一侧)的附近。
当沿着纱线行进方向看时,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的喷出方向如图5所示为接近检测部70的方向,严格地说,朝向沟槽6a一侧的侧壁6d中稍微偏离透明板39的位置。更详细为,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的喷出方向为喷出的压缩空气不直接碰到检测部70的光进出的面的方向。第2喷出口72以直接碰到沟槽6a的一侧的侧壁6d的方式喷出压缩空气。沿着喷出的压缩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侧壁6d倾斜的方向喷出压缩空气。以下有时将该方向(图5至图7所示的粗箭头的方向)称为第2喷出方向。另外,如图7所示,该第2喷出方向根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有近似与沟槽6a的侧壁6d垂直的方向,也有越接近侧壁6d越朝向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地倾斜的方向。
当沿着纱线行进方向看时,第2喷出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像图5所示那样相对于沟槽6a的侧壁6c、6d倾斜。因此,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从沟槽6a的开放侧进入纱线行进空间68内,对沟槽6a的一个侧壁6d中的稍微偏离透明板39的位置(比透明板39靠近沟槽6a的开放侧的位置)喷吹。并且,第2喷出方向为与侧壁6d倾斜的方向,因此从第2喷出口72对侧壁6d喷吹的压缩空气在沟槽6a内回旋,还间接地对后壁6b及另一侧的侧壁6c喷吹。
这样,通过从第2喷出口72朝向检测部70喷出压缩空气,由此能够宽阔范围地对检测部70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具体为受光元件38和透明板39)保持清洁。并且,由于压缩空气不直接对受光元件38或透明板39喷吹,因此即时假设压缩空气的清洁度低,受光元件38或透明板39也不会被压缩空气携带的污垢弄脏而使检测部70的检测性能下降。
图6和图8所示的分配流路100为将从压缩空气导入口73被导入的压缩空气向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引导的流路。分配流路100具有导入通路93、第1流路91、第2流路92和中间通路94。
如图6和图8所示,分配流路100中的导入通路93、第1流路91、第2流路92的至少一部分和中间通路94形成在收容于第1壳体66内的流路部件90中。因此,可以说形成压缩空气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收容在第1壳体66内。
流路部件90形成为具有凹陷部90a的平板状。并且,若将流路部件90部分地收容到第1壳体66内,则凹陷部90a的后壁90b成为沟槽6a的后壁6b的一部分(形成于第1壳体66中的沟槽66a的后壁66b的一部分)。并且,流路部件90中的凹陷部90a的后壁90b和该流路部件90的与凹陷部90a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不被第1壳体66覆盖而露出。就这样,在流路部件90露出的部分上形成压缩空气导入口73和第1喷出口71。
下面参照图8至图10详细地说明分配流路100的一部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提到“空气流动方向上游侧(流体流动方向上游侧)”“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流体流动方向下游侧)”时,分别意味着压缩空气(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流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如图8和图9所示,导入通路93为在其一端形成有压缩空气导入口73的直线状的流路。用与导入通路9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的截面构成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通路93以从纱线监视装置6的背面一侧开始与该背面(具体为流路部件90的背面)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导入通路93的另一端与中间通路9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通路93全部形成在流路部件90中。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1流路91为在其一端形成有第1喷出口71的直线状的流路。用与第1流路9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的截面构成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流路91以从沟槽6a的后壁6b(第1壳体66的沟槽66a的后壁66b,严格来说,为流路部件90的后壁90b)与后壁6b(后壁90b)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第1流路91的另一端与中间通路9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流路91全部形成在流路部件90中。
如图6、图8、图10和图11所示,第2流路92为在其一端形成有第2喷出口72的流路。第2流路92在途中连续多次弯曲,并且流路截面的形状在中途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变化。第2流路92横跨多个部件(具体为流路部件90、第1壳体66和第2壳体67)形成。具体为,第2流路92中的从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到中途部分的短流路形成在流路部件90中,从该中途部分到第2喷出口72的流路形成在第1壳体66中。并且,如图5和图6等所示,在第2喷出口72的附近部分,上述流路中的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一部分形成在第1壳体66中,剩余的部分(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一部分)形成在第2壳体67中。
如图10所示,第2流路92中的形成在流路部件90中的部分以从流路部件9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面(底面)与该底面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在第2流路92的一端像所述那样形成第2喷出口72,第2流路92的另一端与中间通路94连接。
第2喷出口72沿着纱线行进方向形成为细长形状。当从与沟槽6a的后壁6b垂直的方向看时,在该第2喷出口72连续地设置有引导从该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的梯形的引导面72a。形成该引导面72a的梯形所具有的2组对边中的互相平行的对边朝向为沿着纱线行进方向。沿着该平行的对边中的短的边(短边)设置压缩空气的出口(第2喷出口72)。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沿着引导面72a流动。引导面72a的剩余的对边中的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边与纱道近似垂直,另一方面,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边以越靠近沟槽6a越位于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方式相对于纱道倾斜。从第2喷出口72吹出的压缩空气借助以该引导面72a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边为一边形成的顶面(第2引导面)72b、和以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边为一边形成的底面(第3引导面)72c被引导,通过这样向第2喷出方向(向引导面72a的平行对边中的长的边)流动。顶面72b为沿着与引导面72a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边平行的方向、并且纱线监视装置6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拓宽的平面。底面72c为沿着与引导面72a的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边平行的方向、并且纱线监视装置6的进深方向拓宽的平面。
因此,当从与沟槽6a的后壁6b垂直的方向看时,压缩空气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方向(第2喷出方向)像图7所示那样根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有与沟槽6a的侧壁6d近似垂直的方向,也有越靠近侧壁6d越朝向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地倾斜的方向。由此,能够使压缩空气在宽阔的范围内向由沟槽6a形成的纱线行进空间68内喷出。从第1喷出口71向一个侧壁6d喷出的压缩空气中的像上述那样倾斜的方向的部分在通过上游侧导纱器64的下游侧后,在沟槽6a内螺旋状地回旋,还间接地对配置有检测部70的部分中的后壁6b和另一个侧壁6c喷吹。并且,若附着在上游侧导纱器64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面等上的废纤维由于被压缩空气喷吹而脱离,则该废纤维乘着像所述那样螺旋状地流动的气流被向纱道的下游侧刮跑。因此,能够防止暂时被刮跑的废纤维伴随行进的纱线21回到上游侧导纱器64。
图8和图10所示的中间通路94为直线状的流路,导入通路93的端部、第1流路91的端部和第2流路92的端部朝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按这样的顺序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上连接。中间通路94的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剖切的截面形成为圆形。中间通路94沿着与导入通路93的延伸方向、第1流路91的延伸方向和第2流路92的延伸方向都不相同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通路94沿着与导入通路93的延伸方向、第1流路91的延伸方向和第2流路92的延伸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入通路93的端部与中间通路94的一端连接,第2流路92的端部与中间通路94的另一端连接,第1流路91的端部与这些连接部分之间的中途部分连接。这样,在中间通路94上,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位于比导入通路93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换言之,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位置相对于导入通路93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位置,偏移到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
利用上述那样构成的分配流路100,从压缩空气导入口73导入纱线监视装置6(第1壳体66)内的压缩空气被分配给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从各个喷出口(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喷出(吹出)。
因此,能够防止从导入通路93被导入的压缩空气集中流到第1流路91一侧而使从第1喷出口71的喷出量过大。
这样,纱线监视装置6具有根据多个清扫对象的每一个来调整喷吹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和强度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分配流路100除上述几点以外,还具备用于适当地调整来自各个喷出口(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的压缩空气的喷出量的各种结构。以下说明这些结构。
如图10所示,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圆形开口(第1中间开口)的直径(第1流路91端部的直径)D1构成为比导入通路93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圆形开口(导入中间开口)的直径(导入通路93端部的直径)D3小(D1<D3)。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由于从导入通路93被导入的压缩空气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91而引起第2流路92一侧的流量不足。
第1中间开口的直径D1和第2流路92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圆形开口(第2中间开口)的直径(第2流路92端部的直径)D2分别构成为比中间通路94的直径D4小(D1<D4、D2<D4)。由此,从中间通路94流到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压缩空气大致按第1中间开口的截面积与第2中间开口的截面积的比率向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中的每一个流动。由此,能够防止从导入通路93导入中间通路94的压缩空气明显地集中流到第1流路91或第2流路92。
第1中间开口的直径D1构成为比第2中间开口的直径D2小(D1<D2)。由此,能够使第1流路91中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流量比第2流路92中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小。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只要通过精准定位对刀尖81a喷吹压缩空气就能充分地清扫的切断装置16,将少量的压缩空气供给给第1喷出口71,另一方面,对于检测部70,为了能够遍布宽阔范围(即遍布沟槽6a中的宽广宽度)势头良好地喷吹压缩空气,能够将比较大量的压缩空气供给到第2喷出口72。由此,能够根据各个清扫对象调整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流量,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清扫。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2流路92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位置比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位置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离中间通路94与导入通路93连接的部分近的顺序将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连接到中间通路94上。由此,实现简洁的流路。
另外,一般情况下,由于压力损失越往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变得越大,因此为了使向第1清扫对象喷出的压缩空气的量少于向第2清扫对象喷出的压缩空气的量,优选将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的连接部位配置在比第2流路92与中间通路94的连接部位靠下游侧。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像上述那样地构成各流路的直径、截面积和延伸方向等,使颠倒位置(即,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的连接部位位于比第2流路92与中间通路94的连接部位靠空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配置)成为可能。结果,增大了布局的自由度。
如图6所示,第1喷出口71以对待机状态的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喷吹压缩空气的方式配置。并且,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相对于导入通路93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偏移到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其中,一般来说,对金属制的流路部件90进行小孔(例如直径1mm以下的圆孔)加工伴有困难。对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从导入通路93到第1流路91要通过弯曲成曲柄状的流路,因此即使不使第1流路91的直径变那么小,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弱压缩空气从第1流路91(第1喷出口71)喷出的势头,能够使用少量的压缩空气以精准定位对容易钩挂纱线的碎断头等废纤维的刀尖81a进行清扫。因而,能够抑制压缩空气的无用消耗。
如图6所示,导入通路93和第1流路91互相平行地延伸。导入通路93以从纱线监视装置6的背面一侧与该背面(严格来说为流路部件90的背面)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第1流路91以从沟槽6a的后壁6b(沟槽66a的后壁66b,更严格来说为流路部件90的凹陷部90a的后壁90b)与该后壁66b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简单地形成导入通路93和第1流路91。
中间通路94延伸成与导入通路93和第1流路91垂直的直线状。这样,由于中间通路94延伸成直线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流路。
第2喷出口72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第2中间开口的开口面积(图10的直径D2表示的部分的面积)大。由此,压缩空气从具有比较宽的面积的第2喷出口72对检测部70喷出。因此适合于清扫有必要遍及宽面积保持清洁的检测部7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空气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方向(第2喷出方向)为不仅朝检测部70、还朝上游侧导纱器64的方向。由此,通过不仅清扫检测部70,还清扫上游侧导纱器64,能够确实地防止废纤维附着在与检测部70的检测性能相关的部分上。下面详细地说明这一点。
如图4和图7所示,上游侧导纱器64配置在放置于第2壳体67中的保持器69(参照图5)的下端部上。相对于此,第2喷出口72配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比较宽阔的范围内。更详细为,第2喷出口72包含配置在比上游侧导纱器64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即,如图7所示,当考虑通过上游侧导纱器64的上端部(纱线行进下游侧的一端)并与纱线行进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P1时,第2喷出口72的大部分配置在比该假想平面P1靠上方(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第2喷出口72,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流到上游侧导纱器64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附近。由此,由于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压缩空气流畅地到达上游侧导纱器64附近的部分,因此能够良好地将附着在上游侧导纱器64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上侧)的废纤维除去。结果,能够防止附着在上游侧导纱器64上侧的废纤维伴随纱线21滞留在纱线行进空间68内(尤其是检测部70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附近)。
并且,当从与沟槽6a的后壁6b垂直的方向看时,压缩空气从第2喷出口72喷出的方向像图7所示那样根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在上述喷出方向中,还包含以越靠近沟槽6a的侧壁6d越朝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方式倾斜的方向。因此,若附着在上游侧导纱器64的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面等上的废纤维借助喷出压缩空气而脱离,则该废纤维乘着在沟槽6a的内部形成为螺旋状的压缩空气的气流被向纱道的下游侧刮跑。因此,能够防止暂时刮跑的废纤维伴随进行的纱线21回到纱线行进空间68内。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具备压缩空气导入口73、第1喷出口71、第2喷出口72和分配流路100。压缩空气导入压缩空气导入口73。第1喷出口71为使喷出压缩空气的方向为朝向作为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的方向。第2喷出口72为使喷出压缩空气的方向朝向作为第2清扫对象的检测部70(的光的入射面和出射面)的方向。分配流路100将从压缩空气导入口73导入的压缩空气向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供给。分配流路100具有导入通路93、第1流路91、第2流路92和中间通路94。在导入通路93的一端形成压缩空气导入口73。在第1流路91的一端形成第1喷出口71。在第2流路92的一端形成第2喷出口72。导入通路93的另一端、第1流路91的另一端和第2流路92的另一端分别在空气流动方向(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与中间通路94连接。并且,中间通路94沿着与导入通路93的延伸方向、第1流路91的延伸方向和第2流路92的延伸方向都不同的方向延伸。
由此,能够将从压缩空气导入口73导入的压缩空气分配给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通过适当地设定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的大小等,能够适当地调整从各个喷出口的压缩空气的喷出量。因此,能够根据多个清扫对象中的每一个喷出适合于清扫的流量或强度的流体。并且,由于第1流路的另一端和导入通路的另一端在不同的位置上与中间通路连接,因此能够防止从导入通路导入的流体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第1中间开口的直径D1比导入中间开口的直径D3小(D1<D3)。换言之,第1中间开口比导入中间开口小。
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从导入通路93导入的压缩空气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91。结果,能够防止向切断装置16过多地喷出压缩空气从而徒劳地消耗掉压缩空气。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第1中间开口的直径D1和第2中间开口的直径D2都比中间通路94的直径D4小(D1<D4、D2<D4)。换言之,第1中间开口和第2中间开口都比用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面剖切中间通路94的截面小。
由此,能够防止从导入通路93导入中间通路94的压缩空气明显集中地供给到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中的一方。而且,通过适当地设定第1中间开口和第2中间开口的截面积等,能够将压缩空气适当地分配供给给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第1中间开口的直径D1比第2中间开口的直径D2小(D1<D2)。换言之,第1中间开口比第2中间开口小。
由此,能够使第1流路91中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流量比第2流路92中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小,进而能够使向切断装置16喷出的压缩空气的量比向检测部70喷出的压缩空气的量小。这样,由于能够根据清扫对象变更喷吹的压缩空气的量,因此整体上能够高效地进行使用了压缩空气的清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在中间通路94上第2流路92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位于比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
由此,能够简化从导入通路93对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供给压缩空气的流路的结构。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还具备作为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16和作为第2清扫对象的检测部70。切断装置16切断纱线21。检测部70检测纱线21的状态。
由此,能够借助从各个不同的喷出口喷出压缩空气对切断装置16以及检测部70(详细为光从发光元件37出去时通过的出射面和光进入受光元件38时通过的入射面)良好地进行清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第1喷出口71以对切断装置16的刀尖81a喷吹压缩空气的方式配置。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配置在比导入通路93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靠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
由此,能够重点地对切断装置16中容易钩挂废纤维的部分效率良好地进行清扫。并且,由于以第1流路91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相比于导入通路93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端部偏离到空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仅能够确实地防止从导入通路93导入的流体明显集中地流到第1流路91,而且即使不缩小第1流路91的直径,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弱压缩空气从第1喷出口71喷出的势头。由此,能够用少量的压缩空气对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良好地进行清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形成有沟槽6a。沟槽6a一侧开放,能够从这一侧插入监视对象的纱线21。第1喷出口71在沟槽6a的内壁中的朝向所述一侧(开放侧)的后壁6b上开口。当从与后壁6b垂直的方向看时,第1喷出口71配置在偏离纱道的位置上。
由此,能够从第1喷出口71对位于从纱道退避的位置上的待机状态的切断装置16的刀刃81的刀尖81a适当地喷吹压缩空气来对其进行清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第1喷出口71如前所述在沟槽6a的内壁中的朝向一侧(开放侧)的后壁6b上开口。压缩空气从第1喷出口71的喷出方向朝向沟槽6a的所述一侧(开放侧)。压缩空气从第2喷出口72的喷出方向经过沟槽69a的所述一侧(开放侧)朝向沟槽69a的内壁中的与后壁69b不同的侧壁(一侧的侧壁69d)。压缩空气从第2喷出口72的喷出方向的一部分相对于该侧壁69d倾斜。
由此,通过对切断装置16从配置在沟槽6a的后壁6b上的第1喷出口71向该沟槽6a的开放侧喷出压缩空气,能够集中地对想要清扫的狭窄区域(配置刀尖81a的区域)进行清扫。另一方面,对于检测部70,通过从沟槽6a的开放侧朝向该沟槽6a的侧壁6d沿着与该侧壁6d倾斜的方向喷出压缩空气,由于从第2喷出口72喷吹的压缩空气回旋而间接地对其他的内壁(后壁6b和另一个侧壁6c)喷吹,因此能够对宽阔的区域进行清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导入通路93和第1流路91沿着互相平行的方向延伸。
由此,能够简化流路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中间通路94延伸成与导入通路93和第1流路91垂直的直线状。
由此,能够借助例如使用了钻头等的切削加工容易地形成中间通路94。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还具备作为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装置16和保持切断装置16的流路部件90。切断装置16切断纱线21。在流路部件90中形成分配流路100的一部分。
由此,由于流路部件90兼具保持切断装置16的功能和分配压缩空气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和减少零部件数量。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还具备第1壳体66和第2壳体67。第1壳体66收容切断装置16的至少一部分。第2壳体67通过保持器69保持检测部70。第1壳体66中至少部分地收容有形成分配流路100的一部分的流路部件90。
即,由于有必要将使检测部70动作的大量的电气元器件(例如大型电路板(图示省略))収容到第2壳体67中,因此没有什么富裕的空间。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形成分配流路100的一部分的流路部件90部分地(以一部分露出的状态)收容到第1壳体66中。因此,能够削减第2壳体67一侧形成的流路,能够简化纱线监视装置6的整体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导入通路93、第1流路91、第2流路92的一部分和中间通路94形成在流路部件90中。
由此,由于能够减少流路部件90以外的部分(例如第1壳体66和第2壳体67等)中必须形成的流路,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纱线监视装置6的整体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第2喷出口72的开口面积比第2流路92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开口的开口面积(直径D2的圆的面积)大。
由此,压缩空气从具有比较宽的开口面积的第2喷出口72对检测部70喷出。因而,与刀尖81a相比,能够对宽阔范围的检测部70良好地进行清扫。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中,在该纱线监视装置6中的与形成沟槽6a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压缩空气导入口73。
由此,由于将用于供给压缩空气的软管48连接到纱线监视装置6中与沟槽6a的开放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因此能够实现在沟槽6a中行进的纱线21与软管48不容易干涉的配置。并且,通过将压缩空气导入口73配置在与沟槽6a的开放侧相反一侧的面上,由于将从压缩空气导入口73到(用于对沟槽6a内喷出压缩空气的)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的流路缩短变得容易,因此能够以小的压力损失对各个喷出口供给压缩空气。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纱线监视装置6还具备作为纱道限制部件的上游侧导纱器64。为了限制在纱线行进空间68内行进的纱线21的通路即纱道,上游侧导纱器64设置在比检测部70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第2喷出口72朝向喷出的压缩空气的至少一部分对包含上游侧导纱器64的区域喷吹的方向形成。该第2喷出口72以包含配置在比上游侧导纱器64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部分的方式形成。
由此,通过从第2喷出口72喷出压缩空气,除了能够对检测部70进行清扫外,还能够对配置在比该检测部70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导纱器64进行清扫。因此,能够防止附着在上游侧导纱器64上的废纤维伴随纱线21进入纱线行进空间68内的检测区域内并滞留在检测区域内,能够防止不能够维持高的检测部70的检测性能的情况发生。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结构能够以例如以下的方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缩空气从第2喷出口72的喷出方向(第2喷出方向)为从沟槽6a的开放侧开始一边相对于沟槽6a的一侧的侧壁6d倾斜一边朝向该侧壁6d的方向。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第2喷出方向从沟槽6a的开放的一侧开始一边相对于沟槽6a中位于与上述侧壁6d相反一侧的侧壁6c倾斜一边朝向该侧壁6c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入通路93、第1流路91和中间通路94等的流路的截面为圆形。但是,上述流路的截面也可以构成为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多边形)。并且,导入通路93、第1流路91和第2流路92各自与中间通路94连接的部分的开口也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圆形而构成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多边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喷出压缩空气,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喷出空气以外的其他气体(流体)。并且,也可以例如喷出包含少量液体的气体。
第1喷出口71和第2喷出口72的形状和大小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和大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第2喷出口72的形状优选喷出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流畅地到达上游侧导纱器64附近的形状,例如能够采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形状。并且,也可以将第2喷出口72看作是引导面72a、顶面72b和底面72c成为一体的三维吹出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部70作为具备1个发光元件37和1个受光元件38的光学式的传感器而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具备1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和1个或多个受光元件。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监视装置6通过监视被纱线遮挡的光的强度来检测该纱线的粗细,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例如监视来自纱线21的反射光的强度来检测有无该纱线21中包含的异物。
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部70采用光学式的传感器,但也可以例如取而代之采用电容式的传感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若废纤维积蓄在沟槽6a内的检测部附近则检测性能下降,因此优选利用上述结构将废纤维刮跑来将其除去。
并且,检测部70并不局限于像所述那样具备1组(1个)光学式或电容式的传感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不同位置配置2组传感器。2组传感器既可以是一个为光学式并且另一个为电容式,也可以两者都为光学式或者两者都为电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纱线21从下方向上方行进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采用纱线21从上方向下方行进的结构。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图4等所示的纱线监视装置6上下颠倒过来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纱线监视装置并不局限于安装到自动络纱机中使用,也可以安装到例如纺纱机械等其他种类的纤维机械中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中间通路94流到第2流路92的压缩空气在流路部件90内沿着与中间通路94垂直的通路流动,在比流路部件90靠下游沿着相对于中间通路94倾斜了的方向的通路流动。但并局限于此,在比流路部件90靠下游,压缩空气也可以沿着相对于中间通路94垂直的通路流动。将其一例表示在了图12中。

Claims (28)

1.一种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从上述纱线监视装置的外部向内部导入流体的流体导入口,
喷出流体的方向为朝向第1清扫对象的方向的第1喷出口,
喷出流体的方向为朝向第2清扫对象的方向的第2喷出口,以及
将从所述流体导入口导入的流体向所述第1喷出口和所述第2喷出口供给、形成在被收容于上述纱线监视装置的第1壳体内的流路部件中的流体流路;
所述流体流路具有:
在其一端形成所述流体导入口的导入通路,
在其一端形成所述第1喷出口的第1流路,
在其一端形成所述第2喷出口的第2流路,以及
中间通路,所述导入通路的另一端、所述第1流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2流路的另一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上与其连接,沿着与所述导入通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1流路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2流路的延伸方向都不相同的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导入通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和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都比用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面剖切所述中间通路获得的截面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和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都比用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的面剖切所述中间通路获得的截面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比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中间通路连接的开口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作为所述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纱线的切断装置,以及
作为所述第2清扫对象的检测纱线的状态的检测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喷出口以对所述切断装置的刀尖喷吹流体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中间通路上,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比所述导入通路的所述另一端靠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一侧开放、能够从该一侧插入作为监视对象的纱线的沟槽,
所述第1喷出口在构成所述沟槽的内壁中的朝向所述一侧的第1内壁上开口,
当从与所述第1内壁垂直的方向看时,所述第1喷出口配置在偏离纱道的位置上。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一侧开放、能够从该一侧插入作为监视对象的纱线的沟槽,
所述第1喷出口在构成所述沟槽的内壁中的朝向所述一侧的第1内壁上开口,
流体从所述第1喷出口的喷出方向朝向所述沟槽的所述一侧,
流体从所述第2喷出口的喷出方向从所述沟槽的所述一侧朝向构成所述沟槽的内壁中的与所述第1内壁不同的第2内壁,
流体从所述第2喷出口的喷出方向的一部分与该第2内壁倾斜。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通路和所述第1流路沿着互相平行的方向延伸。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通路延伸成与所述导入通路和所述第1流路垂直的直线状。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作为所述第1清扫对象的切断纱线的切断装置,以及
收容所述切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壳体;
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件至少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第1壳体。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切断装置的第1壳体,以及
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检测部的第2壳体;
所述第1壳体至少部分地收容形成所述流体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部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通路、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中间通路形成于所述金属部件。
26.如权利要求1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喷出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第2流路连接于所述中间通路的开口的开口面积大。
27.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纱线监视装置中的与形成所述沟槽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所述流体导入口。
28.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纱线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限制在纱线行进空间内行进的纱线的通路即纱道,还具备设置在比所述检测部靠纱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纱道限制部件;
所述第2喷出口朝向喷出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对包含所述纱道限制部件的区域喷吹的方向而形成;
所述第2喷出口以包含配置在比所述纱道限制部件靠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的方式形成。
CN201710073305.9A 2016-02-12 2017-02-10 纱线监视装置 Active CN107082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5362A JP2017141107A (ja) 2016-02-12 2016-02-12 糸監視装置
JP2016-025362 2016-0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2315A CN107082315A (zh) 2017-08-22
CN107082315B true CN107082315B (zh) 2020-09-15

Family

ID=5941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3305.9A Active CN107082315B (zh) 2016-02-12 2017-02-10 纱线监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41107A (zh)
CN (1) CN107082315B (zh)
CH (1) CH712134B1 (zh)
DE (1) DE102017201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4247A (zh) * 2019-02-16 2019-04-09 苏州多来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簇绒机断线自动检测装置
CH715908A1 (de) * 2019-03-07 2020-09-15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arn mit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und Ringspinn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5369U (zh) * 1984-12-13 1986-07-04
DE3772577D1 (de) * 1987-12-24 1991-10-02 Barco Automation Nv Einrichtung zum messen eines fadens.
JP2936690B2 (ja) * 1990-10-09 1999-08-23 東レ株式会社 糸切れ検知方法
JPH07125924A (ja) * 1993-11-04 1995-05-16 Murata Mach Ltd パッケージ検査装置
JPH10305967A (ja) * 1997-04-30 1998-11-17 Murata Mach Ltd スラブ検出装置
JP4051801B2 (ja) * 1999-03-03 2008-02-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1261233A (ja) * 2000-03-21 2001-09-26 Murata Mach Ltd 糸用ワインダ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DE102004003174A1 (de) * 2004-01-22 2005-08-11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s Fadens
JP2005232650A (ja) * 2004-02-23 2005-09-02 Murata Mach Ltd 糸監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953911B2 (ja) 2012-04-27 2016-07-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監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01287A1 (de) 2017-08-17
JP2017141107A (ja) 2017-08-17
CH712134B1 (it) 2020-11-13
CN107082315A (zh) 2017-08-22
CH712134A2 (it)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57382B1 (en)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EP2543757A2 (en) Fly waste gathering device, textile machine, and fly waste gathering method
CN107082315B (zh) 纱线监视装置
JP2012096909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EP3040299B1 (en) Yarn pickup device, yarn takeup device, and yarn splicing method
EP2573025A2 (en) Spinning machine
EP3130553B1 (en) Yarn monitor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7082320B (zh) 纱线监视装置
CN111039083B (zh) 纱线卷取设备
JP6410207B2 (ja) 糸監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14234309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JP2016037398A (ja) 複数の作業部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CN106904490B (zh) 纱线拉出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JP2009155749A (ja) 紡績機
JP2017014639A (ja) 糸監視装置、糸巻取機及び糸監視装置の組付け方法
EP4357285A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9384098B (zh) 纱线拉出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JP2013063840A (ja) 糸巻取装置
JP2017036524A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キャップ部材
CN106927311B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18025904A (zh) 纱线卷取装置
JP4029814B2 (ja) 糸継ぎ装置
CN115849111A (zh) 纱线端解捻用管、接纱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JP2022020895A (ja) 空気紡績装置、空気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2019018934A (ja) 糸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