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9319A -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9319A
CN107059319A CN201611186929.3A CN201611186929A CN107059319A CN 107059319 A CN107059319 A CN 107059319A CN 201611186929 A CN201611186929 A CN 201611186929A CN 107059319 A CN107059319 A CN 107059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as
liquid separator
casing
nex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69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59319B (zh
Inventor
具世珍
金永柱
安泰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59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9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59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9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02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 D06F37/04Rotary receptacles, e.g. drums adapted for rotation or oscillation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4He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7Size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上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机壳,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吸入口,形成于上述机壳,向上述收容空间吸入制冷剂混合流体;以及排出口,形成于上述吸入口侧,使从上述制冷剂混合流体分离的气相制冷剂排出。借此,即使设置空间狭小,也可以紧凑地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可以回避与周边构成品的干扰。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热泵系统使制冷剂向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阀循环,由蒸发器吸收热源,由冷凝器排放热源。其中,制冷剂以通过吸收热源来由液相转化为气相,通过排放热源来由气相转化为液相的方式进行相变。气相制冷剂借助压缩机压缩之后,将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及压缩机作为一个循环反复循环。
若液相制冷剂与气相制冷剂一同向压缩机流入,在压缩机工作的期限内,发生液相制冷剂的压缩,存在因此导致压缩机受损的风险。
因此,为了预防这种风险,气液分离器(亦称为收集器)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侧相连接,对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进行分离。
图6为示出以往的气液分离器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的气液分离器1在机壳2的上部设置有制冷剂流入管2a,使从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向机壳2的内部流入,在机壳2的下部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管2b,使因制冷剂的比重差而分离的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排出,将从气相制冷剂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储存于机壳。
但是,由于以往的气液分离器1以与垂直型压缩机的吸入口侧相连接的方式制造,因此无法适用于当压缩机的设置空间的高度低时有利于使用的卧式压缩机。若,如图6所示的气液分离器1与卧式压缩机的吸入口侧相连接,则上述气液分离器1向卧式压缩机的上部凸出,这样就存在与卧式压缩机的设计要求不符的,压缩机及气液分离器1的整体高度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下述的现有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与卧式压缩机平行的方式向横向配置的卧式收集器。
另一方面,当热泵系统适用于洗衣机等衣物处理装置时,由于用于收容衣物等的滚筒及洗涤桶占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的大部分,因此要想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中除滚筒及洗涤桶之外的剩余空间一次性安装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及气液分离器等,其配置空间略显狭小。
但是,如图7所示,现有专利文献1的卧式收集器在当吸入口37和排出口39设置于相反的侧面的情况下不存在大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卧式收集器配置于狭小空间的情况下,不能为了避开其他结构要素的干扰而将吸入口37和排出口39设置于同一侧面或向同一方向设置,即使将吸入口37和排出口37形成于同一侧面,也会存在如下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卧式收集器结构中,当吸入口37和排出口37一同设置于左侧面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通孔(first communication opening)51流入的液相制冷剂及气相制冷剂、油的混合物经由液相制冷剂储存空间的上部空间,使液相制冷剂和油分离之后,应使气相制冷剂返回到排出口,但由于可返回的孔未形成于第二隔壁(second partitionplate)47,因此无法返回到排出口。
即使用于使气相制冷剂返回的孔形成于第二隔壁47,由于返回的气相制冷剂与包含被吸入的液相制冷剂等的混合物相遇,因此存在无法发挥气液分离器的原有功能的问题,即,无法对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进行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 4,776,183(1988年10月11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即使设置空间狭小,也可以紧凑地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可以回避与周边构成品的干扰。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即使在机壳的同一面形成吸入口和排出口,也可以对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进行分离。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可通过以使与外周面呈平行的中心线穿过壳体的前方和后方的卧式配置来实现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的方式。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机壳的同一侧形成吸入口及排出口的方式实现。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包括:机壳,在内部具有收容空间;吸入口,形成于上述机壳,向上述收容空间吸入制冷剂混合流体;以及排出口,形成于上述吸入口侧,使从上述制冷剂混合流体分离的气相制冷剂排出。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气液分离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排出口与上述吸入口以相隔开的方式形成于同一面,上述吸入口配置于上述同一面的上部,上述排出口配置于上述同一面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可包括贯通上述吸入口来向上述收容空间延伸的吸入管。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可包括隔壁,上述隔壁向与上述机壳的外周面相交叉的方向,从上述机壳的底面凸出形成,上述隔壁与上述吸入口及上述排出口相向,以与形成上述吸入口及上述排出口的面相隔开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机壳的收容空间被上述第一隔壁划分为排出流路与液体储存部,上述排出流路用于排出上述气相制冷剂,上述液体储存部用于提供从上述制冷剂混合流体中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及油的储存空间。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在上述第一隔壁的上部可形成有以能够连通的方式使上述排出流路和液体储存部相连接的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在上述第一隔壁可形成回油孔,通过上述回油孔排出的油被回收到压缩机,而通过上述回油孔排出的液相制冷剂则蒸发,被回收到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可包括第二隔壁,上述第二隔壁向与上述机壳的外周面相交叉的方向,形成于上述机壳的内部,上述第二隔壁以与上述机壳的侧面相向并相隔开的方式配置,上述机壳的侧面与上述吸入口及上述排出口相反。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在上述第二隔壁可设置有用于形成向上述排出口返回的制冷剂混合流体的返回流路的返回孔。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在上述第二隔壁可设置有用于对上述返回的制冷剂混合流体所含有的异物进行过滤的过滤部。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过滤部能够以一侧在上述第二隔壁围绕返回孔,而另一侧则向上述排出口凸出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一例,上述机壳中能够以与外周面呈平行的中心线相对于水平面以向上述排出口向下倾斜的方式倾斜。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包括:壳体;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用于投入洗涤物或干燥对象物;以及热泵模块,使制冷剂向蒸发器、上述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阀循环,使从上述滚筒排出的空气经由蒸发器及冷凝器来向上述滚筒循环;上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机壳,上述机壳在以上述壳体的前方为准的同一侧向与上述蒸发器的侧面相向的方向设置有吸入口及排出口,在上述机壳的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由于气液分离器配置成卧式,所以即使与卧式压缩机的入口侧相连接,也不会使压缩机及气液分离器的整体高度增加。
第二,即使吸入口和排出口一同设置于气液分离器的机壳的一面,也可以进行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因此可回避与周边结构要素的干扰。
第三,当将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适用于衣物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壳体内部的空间,实现空间的紧凑化和优化。
第四,吸入管从气液分离器的机壳的一面向机壳的内部空间延伸,独立构成向机壳内部吸入的制冷剂吸入流路和向机壳外部排出的制冷剂排出流路,使被吸入的液相/气相制冷剂混合物可以在不与被排出的气相制冷剂相混合的情况下被吸入,可以仅使分离了液相制冷剂的气相制冷剂通过连通孔排出。
第五,在储存有液相制冷剂的空间设置回油孔,使油返回到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模块配置于洗涤桶的上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为示出图1B的印刷电路板机壳的固定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图2A为从右侧面观察图1B的压缩机的侧视图,图2B为图2A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3A为示出图1B的气液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3B为从图3A的气液分离器的前方观察的主视图。
图4为图3B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示出以往的气液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现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卧式收集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不同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赋予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对其的说明由第一次的说明来代替。除非在文脉上另有含义,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包括多个。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壳体10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外部骨架及外形。壳体10可由六面体形状构成。壳体10可包括:形成六面体的上部面的顶盖10a、形成六面体的两侧侧面的侧盖10b、形成六面体的下部面的底盖10c、形成六面体的前方面的前盖10d以及形成六面体的后方面的后盖10e。
其中,在前盖10d形成有用于投入衣物等洗涤物的投入口,且设置有用于开闭投入口的门11。门11在投入口的左侧面借助门11铰链与前盖10d相结合,门11的右侧面可向前后方向进行旋转。若以推门11的右侧侧端部的方式关上门11,则门11处于锁定状态,在门11的右侧面和投入口的右侧面可设置有按钮式自动开门装置,使得在关闭状态下按一次就能开门。
在前盖10d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源按钮12,可以打开或关闭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
可在门11的上端部形成有显示部13及触摸式操作板,在用户执行洗涤、脱水或干燥程序时,通过显示部13向用户显示衣物处理装置的工作状态等,且通过触摸式操作板选择或取消各种功能。
在洗涤桶17的下部与底盖10c之间,抽屉式洗剂供给部以能够引出及插入的方式设置。在前盖10d的下部能够以覆盖洗剂供给部的前方面,并且可以进行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下部盖14。
图1B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模块配置于洗涤桶的上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滚筒形的洗涤桶17。在洗涤桶17的前方面形成有为了投入及引出洗涤物及干燥对象物而与前盖10d的投入口相连通的投入口。在洗涤桶17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部,可储存有洗涤水。密封圈17a以从洗涤桶17的投入口向前盖10d的投入口延伸的方式向圆周方向形成,由此可防止储存于洗涤桶17中的洗涤水向洗涤桶17的外部泄漏,防止当滚筒18旋转时对洗涤桶17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壳体10。密封圈17a可由橡胶等振动绝缘部件构成。在洗涤桶17的上部后侧可形成有空气出口,使空气从洗涤桶17排出。在洗涤桶17的密封圈17a的上部可形成有空气入口,使空气向洗涤桶17流入。
滚筒形的滚筒1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洗涤桶17的内部。滚筒18在内部设置有用于收容洗涤物及干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在滚筒18的前方以与洗涤桶17的投入口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投入口。在滚筒1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通过贯通孔,洗涤水或空气可流入或流出滚筒18与洗涤桶17之间。在滚筒18的内部以向圆周方向具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飘升机,使投入于滚筒18的内部的洗涤物翻滚。例如,当洗涤时,向洗涤桶17供给的洗涤水通过贯通孔向滚筒18的内部流入,随着滚筒18旋转,投入于滚筒18的内部的洗涤物被洗涤水浸湿而进行洗涤。并且,在进行干燥时,向洗涤桶17的内部供给的热风通过贯通孔向滚筒18的内部流入,随着滚筒18旋转,投入于滚筒18的内部的洗涤物的水分借助热风而蒸发,来对洗涤物进行干燥。
热泵模块100借助一体型外壳120实现蒸发器111、压缩机113、冷凝器112及膨胀阀的模块化。为空气提供动力的循环风扇130及对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器115也可借助一体型外壳120以一体方式安装。
模块化的热泵模块100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与顶盖10a之间。
一体型外壳120可由用于在内部收容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热交换管部121和用于支撑压缩机113的压缩机底部122构成。
热交换管部121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前方,起到在内部收容并支撑热交换器110的作用,并起到循环管的作用,上述循环管形成与洗涤桶17相连接,使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热交换器110包括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能够以向与滚筒的旋转中心线相交叉的方向相隔开的方式设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
压缩机底部122起到支撑压缩机113的作用,使压缩机113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与壳体10的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
上述一体型外壳120能够分别以前后方向支撑于例如前方框架15等壳体10的前方面和作为壳体10的后方面的后盖10e的上部。热交换管部121的前方面与前方框架15的后部面相接触,借助螺丝等紧固部件紧固。压缩机底部122的后方面与后盖10e的前方面相接触,借助螺丝等紧固部件紧固。
一体型外壳120以与洗涤桶17的上部外周面具有间隔的方式配置,可防止当滚筒18旋转时由滚筒18产生的振动通过洗涤桶17传递到热泵模块100。
并且,随着借助一体型外壳120来使形成热泵循环的蒸发器111、压缩机113、冷凝器112及膨胀阀等实现一体化,可实现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的紧凑化和优化。
热泵模块100通过吸入由滚筒18排出的空气,使空气与蒸发器111进行热交换,通过蒸发器111来吸收上述空气的热,并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热泵模块100的除湿功能)。并且,热泵模块100使由蒸发器111排出的空气与冷凝器112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凝器112向重新供给到洗涤桶17的内部的空气排放经由冷凝器112的制冷剂的热(热泵模块100的空气加热功能)。
热泵模块100包括用于吸入由滚筒18排出的空气的循环风扇130。循环风扇130由风扇管部124收容并支撑,借助风扇管部124,循环风扇130能够以一体方式与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面相结合。
气液分离器115安装于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使得在洗涤桶17的上部的气液分离器115能够紧凑地配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后侧。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以一体方式形成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后方面与压缩机底部122的左侧面之间。气液分离器115配置于蒸发器111与压缩机113之间,借助制冷剂配管,可以分别与蒸发器111及压缩机113相连接。气液分离器115由滚筒形形成。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115作为卧式气液分离器115,可以紧凑地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的狭小空间,为了回避与其它结构要素的干扰,吸入口1151a1和排出口1151a2可形成于同一面。例如,气液分离器115的吸入口1151a1和排出口1151a2能够以向热交换管部121的蒸发器111相向的方式配置。卧式气液分离器115以低于压缩机113的高度的方式沿着横向配置。
控制部不仅控制热泵模块100的工作,而且还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工作。控制部可由以高度小于横向长度及竖向长度的扁平的长方形盒形态构成的印刷电路板机壳19、内置于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内部的印刷电路板以及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电气/电子控制部件构成。
图1C为示出图1B的印刷电路板机壳的固定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印刷电路板机壳19可利用洗涤桶17的上部和壳体10的左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沿着对角线方向(以前盖10d为基准物时)配置于热泵模块100的左侧面。
如印刷电路板机壳19,相比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与左侧侧盖10b之间的空间,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横向长度更长,由此回避与其他结构要素的干扰,为了以紧凑方式一同构成印刷电路板机壳19与热泵模块100,优选地,以前盖10d为基准物时,从壳体10的中央上部朝向左侧面下侧方向配置印刷电路板机壳19。这是因为,热泵模块100的左侧面位于壳体10的中央上部与洗涤桶17的上部之间,从壳体10的左侧面边角向下侧方向形成的空间大于壳体10的中央上部与洗涤桶17的上部之间的空间,使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右侧面以与热泵模块100的左侧面相向的方式配置,使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左侧面以朝向壳体10的左侧侧盖10b的方式沿着对角线方向配置。
印刷电路板机壳19具备上部面一侧凸出形成的固定突起191,是为印刷电路板机壳19以稳定支撑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固定突起191的上端部可由钩形状形成。并且,在壳体10可设置有固定部件192,为了支撑印刷电路板机壳19,固定部件192从前盖10d的上端部一侧向后盖10e的上端部一侧长长地延伸。上述固定突起191的上端部以卡止在固定部件192的侧面的方式支撑,由此印刷电路板机壳19在壳体10的左侧面边角及热泵模块100之间稳定地得到支撑并紧凑地配置。
印刷电路板机壳19与热泵模块100电连接,在衣物处理装置的成品组装之前,能够以模块为单位检查热泵模块100的性能。如上所述,由于印刷电路板机壳19为了检查热泵模块100的性能等而与热泵模块100相连接,因此优选地,印刷电路板机壳19以靠近热泵模块100的方式设置。
因此,随着印刷电路板机壳19沿着对角线方向以靠近热泵模块100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并与热泵模块100的侧面相连接,印刷电路板机壳19能够与热泵模块100一同紧凑地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
并且,为了有效、紧凑地利用洗涤桶17上部的空间,压缩机113能够以如下的结构配置。
图2A为从右侧面观察图1B的压缩机的侧视图,图2B为图2A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压缩机113可以为卧式压缩机113。卧式压缩机113可以在压缩机机壳113c的内部一同设置有电动机构部113a和压缩机构部113b,以与支撑面平行的方式配置。压缩机113能够向壳体10的前后方向以长长地横卧的方式配置。压缩机113的外周面可以朝向壳体10的上下左右方向,压缩机113的前方面和后方面可以分别朝向壳体10的前方面和后方面。
并且,卧式压缩机113以作为支撑面的压缩机底部122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方式形成。例如,相对于水平面,卧式压缩机113的压缩机机壳113c的后侧部分向下倾斜,使油聚集到压缩机构部113b的滑移部。通过此,随着用于吸入油的油吸入口1151a1总是浸泡在油中,可以顺畅地向压缩机构部113b的滑移部供给油。优选地,以水平线为准,压缩机113的倾斜角度为3°~20°。
在压缩机113的内部,能够以一体型设置电动机构部113a,来提供旋转力。电动机构部113a可包括:固定于压缩机机壳113c的定子113a1、配置于定子113a1的内部的转子113a2以及向转子113a2的内部压入的旋转轴113d。旋转轴113d可沿着压缩机机壳113c的水平中心线配置。旋转轴113d借助主轴承113b3和子轴承113b4得到支撑。
压缩机113可设置为旋转式压缩机113。在压缩机113的内部可设置有压缩机构部113b。压缩机构部113b可包括气缸113b1及滚动活塞113b2。滚动活塞113b2能够以与旋转轴113d的外周面呈偏心的方式相结合,沿着气缸113b1的内周面进行回旋来压缩制冷剂。主轴承113b3及子轴承113b4允许气缸113b1与旋转轴113d或气缸113b1与滚动活塞113b2之间的相对运动。
并且,油供给部以与旋转轴113d的油流路端部相连通的方式包围子轴承113b4的外周面,油供给部包括:油盖113b5,在内部具有油收容空间;油引导管113b6,与油盖113b5相连通,并向机壳1151的底面延伸来向油盖113b5吸入机壳1151的底面的油;以及油回收管113b7,与油盖113b5的底面相连通来向机壳1151的底面回收油。
观察压缩机113的油供给路径,若向电动机构部113a的定子113a1施加电源,则转子113a2通过与定子113a1的相互作用而进行旋转,与转子113a2相结合的旋转轴113d进行旋转,从而向压缩机构部113b的滚动活塞113b2传递旋转力。其中,随着滚动活塞113b2在气缸113b1的内部空间偏心旋转,制冷剂吸入于气缸113b1的吸入室,从而持续压缩至规定压力之后,向压缩机机壳113c的高压部移动,来通过形成于机壳1151的前方面的排出口1151a2向热泵循环移动。此时,低压部的油通过油引导管113b6吸入于油盖113b5,上述油向旋转轴113d的油流路移动,从而随着通过油孔向作为压缩机113的滑移部位的滚动活塞113b2与气缸113b1之间供给来起到润滑作用。
若压缩机构部113b位于压缩机机壳113c的前方,电动机构部113a位于压缩机机壳113c的后方,随着压缩机构部113b的滑移部以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使卧式压缩机113以后方面低于前方面的方式设置,可以充分地向压缩机构部113b的滑移部供给油。
压缩机113的制冷剂排出口1134能够以朝向壳体10的前方框架15或循环风扇130的方式形成于压缩机机壳113c的前方面,压缩机113的制冷剂吸入口1151a1可形成于压缩机机壳113c的外周面的下侧。
为了消减从压缩机113发生的振动及噪音,可以在压缩机底部122的上部设置防振支座1132来吸收压缩机113的振动。并且,以包围压缩机113的上部外周面的一部分来固定于压缩机113的上部的方式对固定托架1131进行三点焊接。固定托架1131向防振支座1132传递压缩机113的振动。
固定托架1131及防振支座1132借助紧固螺栓固定于在压缩机底部122的侧面形成的支架的上部。
图3A为示出图1B的气液分离器的立体图;图3B为从图3A的气液分离器的前方观察的主视图;图4为图3B的A-A剖视图。
图3A示出本发明的卧式气液分离器115的外观。卧式气液分离器115与压缩机113一起,紧凑地配置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尤其是洗涤桶的上部与壳体的上部面之间。例如,卧式气液分离器115以前方面与壳体的前方面相向、横卧的方式配置。气液分离器的前方面是指,从壳体的前方观察气液分离器时所能看到的面。在热泵模块安装于洗涤桶的上部的情况下,气液分离器的前方面可以与热交换管部的后方侧面相向。借此,当从壳体10的侧盖10b观察压缩机113及气液分离器115时,气液分离器115的高度未向压缩机113的上部或下部凸出,不会使气液分离器115和压缩机113的整体高度增加,因此在压缩机113及气液分离器115的设置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安装,并且可以紧凑地将气液分离器115与压缩机113一起配置。
卧式气液分离器115包括滚筒形的机壳1151。机壳1151的外周面由圆形的曲面形成的面能够以朝向壳体1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机壳的前方面和后方面可由平面形成,在机壳的前方面可形成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吸入口和排出口以相同的方向凸出形成。在机壳1151的内部具有预定大小的体积空间。
图4所示的滚筒形的机壳1151可包括由滚筒形形成的第一机壳1151a和第二机壳1151b。第一机壳1151a配置于左侧,第二机壳1151b以与第一机壳1151a相向的方式配置于右侧,第一机壳1151a和第二机壳1151b的端部以向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式组装,可以在机壳1151内部形成密闭的空间。
在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图3B中的机壳1151的前方面)形成有吸入口1151a1和排出口1151a2。吸入口1151a1为了向机壳1151的内部吸入制冷剂而形成于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的上部,排出口1151a2为了向机壳1151的外部排出制冷剂而形成于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的下部。
吸入口1151a1形成于机壳1151的前方面的上端部,排出口1151a2形成于机壳1151的前方面的下端部。气液分离器115的吸入口1151a1借助吸入管1152来与蒸发器111的排出口相连接,气液分离器115的排出口1151a2借助排出管1153来与压缩机113的吸入口相连接。
在机壳1151的内部,第一隔壁1155和第二隔壁1156向长度方向隔开配置,将机壳115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三个。第一隔壁1155配置于第一机壳1151a的内部,第二隔壁1156配置于第二机壳1151b的内部。随着第一隔壁1155及第二隔壁1156的两侧端部按规定长度折曲,分别压入于第一机壳1151a及第二机壳1151b的内部,可增强机壳1151的强度。第一隔壁1155以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平行的方式配置,第二隔壁1156以与第二机壳1151b的右侧面平行的方式配置。第一隔壁1155及第二隔壁1156以与第一机壳1151a及第二机壳1151b的外周面相交叉的方向配置。第一隔壁1155能够以靠近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的方式配置,第二隔壁1156能够以靠近第二机壳1151b的右侧面的方式配置。
在三个内部空间中,在第一隔壁1155与第二隔壁1156之间划分的内部空间是可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部1151c1。例如,可临时储存液相制冷剂或油。
并且,在三个内部空间中,在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与第一隔壁1155之间划分的第一内部空间可形成使气相制冷剂排出的流路,在第二机壳1151b的右侧面与第二隔壁1156之间划分的第二内部空间可形成使气相及液相制冷剂、油混合的混合物返回的返回流路1151c3。
吸入管1152通过吸入口1151a1在机壳1151的前方面(图4中的第一机壳1151a的左侧面)朝向机壳1151的内部空间延伸来贯通第一隔壁1155与第二隔壁1156。借此,通过吸入管1152来流入的气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及油等的混合物不与其它流体混合,独立地进行分离,并流入至形成于第二隔壁1156与机壳1151的右侧面之间的返回流路1151c3。吸入管1152以与机壳1151的外周面平行的方式配置。
返回孔1156a形成于第二隔壁1156的下部,以使第二隔壁1156和机壳1151的右侧面之间的返回流路1151c3与液体储存部1151c1之间相连通的方式构成。借此,沿着吸入管1152流入的制冷剂混合物通过返回孔1156a返回到液体储存部1151c1。返回孔1156a的直径可以在第二隔壁的高度的1/3至3/4的范围内。如此,以大的尺寸形成返回孔1156a的理由在于,大量确保通过吸入管1152的制冷剂混合流体的吸入及返回量。并且,为了通过返回孔1156a来最大限度地大量确保液相制冷剂及油的储存空间。即,储存于液体储存部1151c1的液相制冷剂及油可通过返回孔1156a来向返回流路1151c3移动。
过滤部1154可由网状形成,可由以能够维持规定形态的方式具有规定刚度的金属等的材质形成。网孔的大小可以是细微的大小,例如可以是几μm至几百μm的大小。例如,可对由压缩机及蒸发器等产生的具有0.01mm~1mm范围的大小的铁粒子等异物进行过滤。若网由细线或聚合物树脂等形成,则为了维持规定的形态而可以单独设置有框架。并且,过滤部1154以包围返回孔1156a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可以对在返回的制冷剂混合流体中所包含的异物进行过滤及去除。过滤部1154并非平面形态,其可以在第二隔壁1156形成朝向第一隔壁1155凸出的弯曲面。过滤部1154可包括:安装部1154a,以安装于第二隔壁1156的方式由环形状形成;倾斜部1154b,在安装部1154a的端部以倾斜方式延伸;连接部,以与倾斜部1154b的端部相连接的方式向上下方向延伸。过滤部1154的安装部1154a可通过焊接等来固定于第二隔壁1156。并且,过滤部1154的安装部1154a能够嵌入式与第二隔壁1156插入结合。第二隔壁1156包括环形状的过滤器固定部1156b,使其与过滤部1154相连接。
在液体储存部1151c1通过过滤部1154的过程中,比重大于气相制冷剂的液相制冷剂及油向液体储存部1151c1的底面沉淀,比重小的气相制冷剂则可以向液体储存部1151c1的上部移动。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参照图5,在第一隔壁1155的上部,连通孔1155a沿着横向以长度长的长方形形态形成,吸入管1152可通过连通孔1155a来贯通第一隔壁1155。连通孔1155a是为了使从液体储存空间分离的气相制冷剂向作为排出流路1151c2的第一内部空间移动的孔。连通孔1155a的纵向长度几乎与吸入管1152的直径相同,连通孔1155a的横向长度大于吸入管1152的直径,可以使气相制冷剂在不与气相/液相制冷剂混合物相混合的情况下通过连通孔1155a来向排出流路1151c2移动,可通过排出口1151a2以及与排出口1151a2相连接的排出管1153向压缩机113移动。
热泵模块100的制冷剂在借助压缩机113来被压缩的过程中,包括储存于压缩机113的油的一部分,可向压缩机113、冷凝器112、膨胀阀及蒸发器111进行循环。其中,制冷剂有蒸发器111向压缩机113流入之前,可以在气液分离器115中从液相制冷剂分离出油之后,使油返回到压缩机113。
为了在气液分离器115中从液相制冷剂分离出油,在第一隔壁1155形成有多个回油孔1155b。回油孔1155b能够以在第一隔壁1155的下端向上方向隔开的方式形成。
由于储存于液体储存部1151c1的油的比重大于液相制冷剂,因此油以低于液相制冷剂的方式沉淀,油通过在多个回油孔1155b中位于最下端的回油孔1155b来返回的可能性高。
并且,回油孔1155b的尺寸很小,例如可以在1mm~3mm范围内。借此,当储存于液体储存部1151c1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回油孔1155b流出时,即使是极小量也会蒸发。其中,不必担心出现气相制冷剂和油相混合的情况。
机壳1151能够以前方面(图4的左侧面)低于后方面(图4的右侧面)的方式向下倾斜。机壳1151能够以相对于壳体10的顶盖10a向排出管1153向下倾斜的方式配置。其理由在于,使油借助重力而在液体储存部1151c1中更多地向机壳1151的排出口1151a2一侧聚集,由此通过回油孔1155b来增加油的返回量。
以上说明的气液分离器115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结构和方法,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还可以选择性地组合构成,以使上述多个实施例可进行多种变形。

Claims (13)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中,
包括:
机壳,在上述机壳的内部设有收容空间;
吸入口,形成于上述机壳,向上述收容空间吸入制冷剂混合流体;以及排出口,形成于上述机壳的形成有上述吸入口的一侧,排出从上述制冷剂混合流体中分离的气相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上述排出口与上述吸入口形成于同一面并与上述吸入口隔开,上述吸入口配置于上述同一面的上部,上述排出口配置于上述同一面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还包括吸入管,上述吸入管贯通上述吸入口并向上述收容空间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还包括第一隔壁,上述第一隔壁从上述机壳的底面朝向与上述机壳的外周面相交叉的方向凸出形成,上述第一隔壁与上述吸入口及上述排出口相向,并与形成有上述吸入口及上述排出口的面隔开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上述机壳的收容空间被上述第一隔壁划分为排出流路与液体储存部,上述排出流路用于排出上述气相制冷剂,上述液体储存部用于提供从上述制冷剂混合流体中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及油的储存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在上述第一隔壁的上部形成有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上述排出流路和上述液体储存部的连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在上述第一隔壁形成有回油孔,通过上述回油孔排出的油回收到压缩机,通过上述回油孔排出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后回收到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还包括第二隔壁,上述第二隔壁在上述机壳的内部沿与上述机壳的外周面相交叉的方向形成,上述第二隔壁与上述机壳的和形成有上述吸入口及上述排出口的面相向的侧面隔开并且与上述机壳的该侧面相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在上述第二隔壁设置有返回孔,上述返回孔用于形成向上述排出口返回的制冷剂混合流体的返回流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在上述第二隔壁设置过滤部,上述过滤部用于对返回的上述制冷剂混合流体中所含有的异物进行过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上述过滤部的一侧在上述第二隔壁围绕返回孔,另一侧向上述排出口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中,
上述机壳的与外周面平行的中心线相对于水平面朝向上述排出口向下倾斜。
13.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中,
包括:
壳体;
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用于投入洗涤物或干燥对象物;以及
热泵模块,使制冷剂向蒸发器、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阀循环,并且使从上述滚筒排出的空气经由蒸发器及冷凝器向上述滚筒循环;
上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机壳,该机壳的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从上述壳体的前方观察时,在上述机壳的同一侧设有朝向与上述蒸发器的侧面相向的方向的吸入口及排出口。
CN201611186929.3A 2016-01-05 2016-12-20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07059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01191A KR102627101B1 (ko) 2016-01-05 2016-01-05 기액분리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6-0001191 2016-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9319A true CN107059319A (zh) 2017-08-18
CN107059319B CN107059319B (zh) 2019-09-03

Family

ID=57758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6929.3A Active CN107059319B (zh) 2016-01-05 2016-12-20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0545B2 (zh)
EP (1) EP3190360A1 (zh)
JP (2) JP2019502086A (zh)
KR (1) KR102627101B1 (zh)
CN (1) CN107059319B (zh)
AU (1) AU2016385262B2 (zh)
RU (1) RU2700601C1 (zh)
WO (1) WO20171195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04113S1 (en) * 2016-04-12 2017-11-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Fabric care appliance
USD867691S1 (en) * 2017-06-02 2019-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hing machine
USD871689S1 (en) * 2017-06-02 2019-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shing machine
CN109722866A (zh) * 2017-10-30 2019-05-0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筒体结构及干衣机
JPWO2023073889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CN115014012B (zh) * 2022-06-09 2023-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6183A (en) * 1987-02-06 1988-10-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ateral type accumulator
JPH02140571A (ja) * 1988-11-21 1990-05-30 Toshiba Corp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CN1431440A (zh) * 2002-01-10 2003-07-23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喷射器循环的气-液分离器
US20050217312A1 (en) * 2004-04-02 2005-10-06 Tekair Lp Refrigerant receiving apparatus
CN202675764U (zh) * 2012-06-11 2013-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
JP2013245917A (ja) * 2012-05-29 2013-12-09 Panasonic Corp 気液分離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594005A (zh) * 2013-10-31 2015-05-06 株式会社东芝 洗涤干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1575A (en) * 1971-08-30 1974-02-12 Garrett Corp Centrifugal separator discharge control system
JPS5384165U (zh) * 1976-12-13 1978-07-12
US4139352A (en) * 1978-03-14 1979-02-13 Shell Oil Company Gas liquid separator
SU1143945A1 (ru) * 1983-02-09 1985-03-07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Холоди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Испаритель затопленного типа
US4607503A (en) * 1985-09-27 1986-08-26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Compressor mounted suction accumulator
US4683726A (en) * 1986-07-16 1987-08-04 Rejs Co., Inc.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H0620056Y2 (ja) * 1987-12-29 1994-05-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アキュムレータ
RU2016368C1 (ru) * 1989-04-11 1994-07-15 Товарас Николай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Испаритель затопленного типа
CA2050981A1 (en) * 1991-09-09 1993-03-10 Earl Gingras Three phase centrifugal separator
WO1999033570A1 (fr) 1997-12-25 1999-07-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eparateur gaz-liquide de type oscillant et systeme de separation gaz-liquide
JP3690567B2 (ja) * 1998-09-04 2005-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旋回式気液分離器
JP2002081802A (ja) * 2000-09-08 2002-03-22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KR100685756B1 (ko) * 2005-06-02 2007-02-22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오일 회수관을 갖는 어큐뮬레이터
JP2007255831A (ja) * 2006-03-24 2007-10-04 Daikin Ind Ltd アキュムレータ及び冷凍装置
CN201377946Y (zh) * 2009-04-03 2010-01-06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 迷宫形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EP2660381B2 (en) * 2009-06-29 2019-12-1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Appliance for drying laundry
CN103261815B (zh) * 2011-01-31 2015-06-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3547728B (zh) * 2011-03-29 2016-03-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热交换器清洗装置的衣物处理装置
DE102012005197B3 (de) * 2012-03-16 2013-06-13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JP2013226249A (ja) * 2012-04-25 2013-11-07 Toshiba Corp 衣類乾燥機
JP2015114060A (ja) * 2013-12-12 2015-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キュムレ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EP2886708B1 (en) * 2013-12-20 2021-02-17 BSH Hausgeräte GmbH Washer-dry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6183A (en) * 1987-02-06 1988-10-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ateral type accumulator
JPH02140571A (ja) * 1988-11-21 1990-05-30 Toshiba Corp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CN1431440A (zh) * 2002-01-10 2003-07-23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喷射器循环的气-液分离器
US20050217312A1 (en) * 2004-04-02 2005-10-06 Tekair Lp Refrigerant receiving apparatus
JP2013245917A (ja) * 2012-05-29 2013-12-09 Panasonic Corp 気液分離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675764U (zh) * 2012-06-11 2013-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
CN104594005A (zh) * 2013-10-31 2015-05-06 株式会社东芝 洗涤干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02086A (ja) 2019-01-24
WO2017119588A1 (ko) 2017-07-13
RU2700601C1 (ru) 2019-09-18
JP2022078142A (ja) 2022-05-24
US20170191201A1 (en) 2017-07-06
EP3190360A1 (en) 2017-07-12
US10280545B2 (en) 2019-05-07
CN107059319B (zh) 2019-09-03
KR20170082047A (ko) 2017-07-13
AU2016385262A1 (en) 2018-07-12
AU2016385262B2 (en) 2019-11-07
KR102627101B1 (ko) 2024-01-22
JP7296497B2 (ja)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9319B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气液分离器的衣物处理装置
CN106939506B (zh)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CN10693949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6939507A (zh) 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
WO2008047985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7540926U (zh) 除湿机组件
CN104806524B (zh)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KR0114924Y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CN218237675U (zh) 一种除湿机
CN114635268A (zh)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KR100191522B1 (ko)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일체형 케이싱
JP4958534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190084588A (ko)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CN215808947U (zh) 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
CN1782564A (zh) 除湿器的连接管结构
KR20240013904A (ko) 전동압축기
JP3632223B2 (ja) 横形密閉電動圧縮機
KR20100083910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968956A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KR20050049950A (ko) 제습기
JP2001317476A (ja) スクロールコンプレッサの潤滑装置
JP2009022647A (ja) 洗濯乾燥機
KR20080063552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9980016588U (ko) 압축기의 어큐물레이터
KR19990006709U (ko) 압축기용 어큐믈레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