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6524B -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6524B
CN104806524B CN201510244333.3A CN201510244333A CN104806524B CN 104806524 B CN104806524 B CN 104806524B CN 201510244333 A CN201510244333 A CN 201510244333A CN 104806524 B CN104806524 B CN 104806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ylinder
thermomechanical components
inlet chamber
rotary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43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6524A (zh
Inventor
虞阳波
杨国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443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6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6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6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6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6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8/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包括:储液器、旋转式压缩机和控制装置,储液器上形成有出气口;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和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和滑片槽,压缩腔包括吸气腔和排气腔,压缩机构上形成有中间进气腔和中间出气腔,中间进气腔上形成有第一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吸气口用于向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低压、中压或高压冷媒,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吸气腔与排气口连通,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吸气腔与出气口连通、且排气腔与中间出气腔连通;控制装置设在中间进气腔和中间出气腔之间以控制中间进气腔和中间出气腔的通断。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提升了能效。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空调系统负荷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低温条件下,开机时希望以尽快提高热量,需要大能力;而在保持室内温度时,则希望高效运行。
多联机工况的变化更频繁,如一拖多系统(一个外机多个内机),空调系统负荷随着内机开闭量的不同而改变。在空调系统负荷大的时候,如超低温制热,由于制冷剂的比容大,压缩机吸气质量流量减小,除了导致压缩机制热能力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质量流量降低,回油困难,制冷剂带走的热量减少,容易导致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磨损及电机可靠性下降,并且空调系统能效低,在这种工况下,采用双级喷气压缩,可有效增加气体质量流量,提高空调系统制热能力和能效,并改善压缩机构润滑。然而,在中间制冷等工况制冷运行时,压比小,单级压缩效率提高,而如还采用双级喷气压缩的话,由于其有两个气缸同时工作,会引起摩擦功耗增加比冷量增加快,同时还可能引起制冷剂过压缩的情况,导致双级喷气压缩的能效降低。
另外,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冷量(或热量)需求也不同,对于冷量需求大的时候,须要增加冷媒流量,而冷量需求小的时候,则要求减少冷媒流量,普通的压缩机很难兼顾两种冷量需求,如满足了大冷量的要求,则在小冷量需求是会造成流量过多,不必要的功增加,能效降低;如满足小冷量高效的要求,则在大冷量需求时,要么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媒流量,要么运行频率极高,压缩机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能效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设在所述储液器外,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隔板和两个滑片,所述隔板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每个所述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和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滑片槽,所述压缩腔包括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两个滑片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滑片槽内,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中间进气腔和中间出气腔,所述中间进气腔上形成有第一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用于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所述吸气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吸气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中间出气腔连通;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在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之间以控制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的导通和隔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当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时,根据负荷的不同,从而在小负荷时可以避免过压缩情况的产生,且在大负荷时,能满足空调系统冷量或热量的需求,提升了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能效。
具体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芯,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控制阀孔,所述控制阀孔的侧壁上形成有将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连通的连通通道,所述控制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控制阀孔内以导通和隔断所述连通通道。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控制阀孔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进气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芯上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控制阀孔的所述一端,和/或所述控制阀孔的所述另一端设有适于与所述控制阀芯吸附的第一磁性元件。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芯可上下移动或可内外移动地设在所述控制阀孔内。
具体地,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将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控制阀孔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将所述中间出气腔和所述控制阀孔内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上形成有气缸排气口,所述气缸排气口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1,所述连通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2,其中,所述S1、S2满足:S1≤S2。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中的其中一个的远离所述气缸组件的一侧,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中的所述其中一个与所述盖板之间限定出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
或者可选地,所述隔板包括两个子隔板,所述两个子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中间出气腔和所述壳体内部的至少一个排气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上设有单向阀以单向地将所述中间出气腔内的冷媒导向所述壳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上形成有气缸排气口,所述气缸排气口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1,所述排气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3,其中,所述S1、S3满足:S1≤S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气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所述低压冷媒、所述中压冷媒或所述高压冷媒的控制阀组件。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四通阀、并联设置的三个电磁阀、或串联设置的两个三通阀。
可选地,所述两个气缸具有设在所述滑片槽后部的两个滑片腔,所述两个滑片腔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滑片腔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滑片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滑片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构上设有适于吸附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其中一个内的所述滑片的第二磁性元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压缩机构的仰视图,其中未示出盖板和控制阀芯;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2中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2中B-B线的另一个剖面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控制装置和压缩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气缸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副轴承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8中C-C线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构的仰视图,其中未示出盖板;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副轴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1:储液器;11:进气口;12:出气口;
21:壳体;211:排冷媒口;
22:电机;23:主轴承;24:副轴承;
241:中间进气腔;242:第一吸气口;243:中间出气腔;
244:控制阀孔;245:第一连通口;246:第二连通口;
247:第一子通道;248:第二子通道;
25:上气缸;251:压缩腔;252:活塞;253:滑片腔;254:滑片;
26:下气缸;27:隔板;271:连通口;
28:盖板;291:吸气通道;292:排气通道;
3:控制装置;4:第一磁性元件;5:第一弹性元件;
6:控制阀组件;61:低压通气管;62:中压通气管;63:高压通气管;
7:单向阀;8:第二弹性元件;9:第二磁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其中,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图未示出)中,但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包括储液器1、旋转式压缩机以及控制装置3。其中,旋转式压缩机设在储液器1外。
可选地,旋转式压缩机可以为立式压缩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旋转式压缩机为立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旋转式压缩机还可以为卧式压缩机(图未示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立式压缩机”可以理解为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气缸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旋转式压缩机的安装面的压缩机,例如,如图1所示,气缸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相应地,“卧式压缩机”可以理解为气缸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于旋转式压缩机的安装面的压缩机。
储液器1上形成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例如,参照图1,进气口11形成在储液器1的顶部,出气口12形成在储液器1的底部。当储液器1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时,进气口11用于将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通入到储液器1内,出气口12用于将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供入到旋转式压缩机内。
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21、电机22和压缩机构,参照图1,壳体21沿竖直方向布置,此时壳体21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壳体21优选形成为回转体结构,以方便加工制造。电机22和压缩机构均设在壳体21内,电机22和压缩机构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电机22位于压缩机构的上方,电机22与压缩机构相连以对进入到其内的冷媒进行压缩。
具体而言,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23、气缸组件和副轴承24,主轴承23和副轴承24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当旋转式压缩机为立式压缩机时,主轴承23和副轴承24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如图1所示。
当旋转式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时,参照图1,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即上气缸25和下气缸26)、隔板27、两个滑片254和两个活塞252,上气缸25和下气缸26在上下方向上设置,隔板27设在这两个气缸之间,两个活塞252分别设在两个压缩腔251内且沿对应的压缩腔251的内壁可滚动,每个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251和滑片槽,滑片槽与压缩腔251连通且沿气缸的径向延伸,两个滑片254分别设在相应的滑片槽内,且每个滑片254的内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塞252的外周壁止抵以将压缩腔251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吸气腔用于吸入待压缩的冷媒,排气腔用于将压缩后的冷媒排出。其中,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气缸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气缸中心的方向。
当旋转式压缩机为三缸或三缸以上的压缩机时,气缸组件包括在轴向上设置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气缸,相邻的两个气缸之间设有隔板27。可以理解,三缸或三缸以上的压缩机的其它构成例如活塞252、滑片254等与双缸压缩机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旋转式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且上述两个气缸分别称为上气缸25和下气缸26,以方便描述。
其中,压缩机构上形成有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中间进气腔241上形成有第一吸气口242和排气口,第一吸气口242用于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低压冷媒的压力小于中压冷媒的压力,中压冷媒的压力小于高压冷媒的压力。
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例如,图1中的上气缸25)的吸气腔与中间进气腔241的排气口连通,例如,如图3所示,上气缸25的吸气腔可以通过吸气通道291与中间进气腔241的排气口连通,从而吸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可以经由中间进气腔241进入到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其中一个内。
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例如,图1中的下气缸26)的吸气腔与储液器1的出气口12连通,例如,如图1所示,隔板27上形成有连通口271,储液器1内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连通口271进入到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吸气腔内。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排气腔与中间出气腔243连通,由此,经储液器1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在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内被压缩后进入到中间出气腔243内。控制装置3设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之间以控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的导通和隔断。
由此,当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可以在以下三种模式下运行:单缸运行模式、双缸喷气运行模式以及双级运行模式。具体而言,当第一吸气口242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高压冷媒时,控制装置3控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导通,此时中间进气腔241与低压排气腔连通,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气体压力为高压,而气缸的吸气腔内的吸气压力和排气腔内的排气压力均为高压(上气缸25的吸气腔吸入的气体来自中间进气腔241),此时上气缸25卸载,仅下气缸26压缩冷媒,为单缸运行模式。
其中,高压冷媒可以为由气缸排入到壳体21内部的冷媒,此时中间进气腔241与壳体21内部连通,例如,第一吸气口242处可以设置高压通气管63以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高压冷媒,此时高压通气管63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上端)可以直接与壳体21内部连通。当然,高压通气管63的一端还可以与壳体21顶部的用于排出壳体21内部压缩后的冷媒的排冷媒口211连通(图未示出)。或者,高压通气管63还可以独立设置,以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高压冷媒(图未示出)。
当第一吸气口242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时,控制装置3控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导通,此时中间进气腔241与低压排气腔连通,下气缸26的排气腔内的排气压力为中压(该压力为相对压力,即该压力的大小介于储液器1的出气口12排出的冷媒的压力和壳体21内部压力之间),从而中间进气腔241的冷媒为经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冷媒与中压冷媒的混合冷媒,上气缸25吸入该混合冷媒后进行二次压缩,形成双级喷气运行模式。
其中,中压冷媒可以为来自空调系统的中压冷媒。具体地讲,空调系统包括两个换热器,两个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的一端与储液器1的进气口11相连,两个换热器中的另一个的一端与旋转式压缩机的排冷媒口211相连,第一吸气口242处可以设置中压通气管62以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中压通气管62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上端)可以连接在两个换热器的另一端之间。上述两个换热器分别为蒸发器和冷凝器。进一步地,两个换热器的上述另一端之间设有闪蒸器,中压通气管62的上述一端可以与闪蒸器相连。当然,中压通气管62还可以独立设置,以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图未示出)。
当第一吸气口242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时,控制装置3控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隔断,此时中间进气腔241与低压排气腔的气流不能相互流通,即中间进气腔241内的冷媒不能进入到低压排气腔内,且低压排气腔内的冷媒也不能进入到中间进气腔241内,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气体压力为高压,而上气缸25的吸气腔的吸气压力为低压,上气缸25的排气腔的排气压力为高压,此时上气缸25和下气缸26同时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为双缸运行模式。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当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时,根据负荷的不同,从而在小负荷时可以避免过压缩情况的产生,且在大负荷时,能满足空调系统冷量或热量的需求,提升了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压缩机构还包括:盖板28,盖板28设在主轴承23和副轴承24中的其中一个的远离气缸组件的一侧,主轴承23和副轴承24中的上述其中一个与盖板28之间限定出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例如,如图1、图3-图5所示,盖板28设在副轴承24的底部,盖板28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由副轴承24和盖板28共同限定出,第一吸气口242和排气口可以均形成在副轴承24上。或者,盖板28还可以设在主轴承23的顶部,此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由主轴承23与该盖板28共同限定出(图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隔板27包括两个子隔板(图未示出),两个子隔板之间限定出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具体而言,两个子隔板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上方的子隔板的底部敞开,下方的子隔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在上方的子隔板的底部,此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由这两个子隔板共同限定出。当然,还可以是下方的子隔板的顶部敞开,上方的子隔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在下方的子隔板的顶部。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3可以包括控制阀芯,压缩机构上形成有控制阀孔244,控制阀孔244的侧壁上形成有将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连通的连通通道,控制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控制阀孔244内以导通和隔断连通通道。
例如,参照图1和图6并结合图8和图9,控制阀孔244形成在副轴承24上,且控制阀孔244沿上下方向分别贯穿副轴承2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连通通道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侧壁上,控制阀芯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控制阀孔244内,当控制阀芯处于图6中所示的位置时,控制阀芯封堵连通通道,此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被隔断,当控制阀芯从图6中所示的位置向上运动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通过连通通道连通。由此,通过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不仅加工方便,而且可以利用控制阀芯自身的重力,增加其运动的驱动力。
如图8和图9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在控制阀孔244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子通道247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邻近中间进气腔241的一侧,第一子通道247将中间进气腔241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第二子通道248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邻近中间出气腔243的一侧,第二子通道248将中间出气腔243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其中,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可以倾斜设置,以方便加工,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上形成有气缸排气口,气缸排气口用于将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排气腔内压缩后的冷媒排出,如图8所示,气缸排气口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1,连通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2,其中,S1、S2满足:S1≤S2。由此,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损失,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
参照图2并结合图1和图6,在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例如,图6中的上下方向)上,控制阀孔244的一端(例如,图1和图6中的上端)可以通过第一连通口245与储液器1的出气口12连通,从而经储液器1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出气口12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上端,此时控制阀芯的上端为低压,控制阀孔244的另一端(例如,图1和图6中的上端)可以通过第二连通口246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从而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可以通过中间进气腔241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下端,此时控制阀芯的上端为低压、中压或高压。由此,中间进气腔241的气压切换,可使控制阀芯上下移动,从而连通或隔断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时,控制阀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压力平衡,控制阀芯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保持不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分隔,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双缸运行模式下运行。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时,控制阀芯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连通,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单缸运行模式或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阀芯上设有第一弹性元件5,第一弹性元件5位于控制阀孔244的上述一端,和/或控制阀孔244的另一端设有适于与控制阀芯吸附的第一磁性元件4。这里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仅在控制阀芯上设置第一弹性元件5;第二、仅在控制阀孔244的上述另一端设置第一磁性元件4;第三、同时在控制阀芯上设置第一弹性元件5,且在控制阀孔244的上述另一端设置第一磁性元件4。其中,第一弹性元件5可以为弹簧,第一磁性元件4可以为磁铁,但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弹簧止抵在控制阀芯的上端与控制阀孔244的顶壁之间,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压力平衡时,弹簧可以向下压紧控制阀芯,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如图1所示,磁铁设在盖板28上,具体而言,盖板28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凹槽,磁铁容纳在凹槽内,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磁铁的吸附力向上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当控制阀芯的上下两端压力平衡时,控制阀芯可以与磁铁吸附,从而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参照图10和图11,控制阀孔244沿内外方向延伸,控制阀芯可内外移动地设在控制阀孔244内。连通通道形成在控制阀孔244的侧壁上,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247和第二子通道248,第一子通道247将中间进气腔241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第二子通道248将中间出气腔243和控制阀孔244内部连通。其中,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副轴承24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副轴承24中心的方向。当控制阀芯处于图10中所示的位置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通过连通通道连通,当控制阀芯从图10中所示的位置向内运动时,控制阀芯封堵连通通道,此时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被隔断。由此,加工方便且成本低。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例如,图10中的内外方向)上,控制阀孔244的一端(例如,图10中的外端)与储液器1的出气口12连通,从而经储液器1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出气口12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外端,此时控制阀芯的外端为低压,控制阀孔244的另一端(例如,图10中的内端)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从而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可以通过中间进气腔241进入到控制阀孔244的内端,此时控制阀芯的内端为低压、中压或高压。由此,中间进气腔241的气压切换,可使控制阀芯在内外方向上移动,从而连通或隔断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
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时,控制阀芯的内端面和外端面的压力平衡,控制阀芯在控制阀孔244内保持不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分隔,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双缸运行模式下运行。当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时,控制阀芯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向外运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连通,从而空调系统可以在单缸运行模式或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运行。
第一弹性元件5例如弹簧可以止抵在控制阀芯的外端与控制阀孔244的内壁之间,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弹簧的弹力向外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压力平衡时,弹簧可以向内压紧控制阀芯,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第一磁性元件4例如磁铁可以设在控制阀孔244内,磁铁可以位于控制阀孔244的邻近副轴承24中心的一侧。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具有压差时,控制阀芯可以克服磁铁的吸附力向外运动,从而连通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当控制阀芯的内外两端压力平衡时,控制阀芯可以与磁铁吸附,从而增强了控制阀芯运动的驱动力,且防止了控制阀芯两端的压力波动而产生运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3,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中间出气腔243和壳体21内部的至少一个排气通道292,排气通道292沿竖向贯穿主轴承23、气缸组件和副轴承24,从而当在单缸运行模式或双缸运行模式下,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冷媒可以通过中间出气腔243经由排气通道292排出。可以理解,排气通道292的个数以及在压缩机构上的布置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适应性改变,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排气通道292上设有单向阀7以单向地将中间出气腔243内的冷媒导向壳体21内部,也就是说,中间出气腔243内的冷媒可以通过排气通道292导向壳体21内部,而壳体21内部的冷媒不能通过排气通道292进入到中间出气腔243内,由此,防止了在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壳体21内的高压冷媒流入到中间出气腔243内,下气缸26的排气压力上升,导致重复压缩及过压缩,进而使得旋转式压缩机的功耗增加。可选地,参照图3,单向阀7为设置在主轴承23上的排气阀片。
可选地,排气通道292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3,其中,S1、S3满足:S1≤S3。由此,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损失,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吸气口242处设有用于控制向中间进气腔241内通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的控制阀组件6。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所示,控制阀组件6包括四通阀,四通阀具有四个阀口,其中一个阀口与第一吸气口242相连,另外三个阀口分别与储液器1的进气口11、空调系统的闪蒸器以及壳体21的排冷媒口211相连。
当然,控制阀组件6还可以包括并联设置的三个电磁阀(图未示出),每个电磁阀分别设在低压通气管61、中压通气管62和高压通气管63上,以分别控制低压通气管61、中压通气管62和高压通气管63的导通和断开。或者,控制阀组件6也可以包括串联设置的两个三通阀(图未示出),两个三通阀中的其中一个设在两个三通阀中的另一个的远离第一吸气口242的一侧,此时上述另一个三通阀的一个阀口与上述其中一个三通阀相连、上述另一个三通阀的另外两个阀口分别与储液器1的进气口11和壳体21的排冷媒口211相连,上述其中一个三通阀的一个阀口可以与空调系统的闪蒸器相连。
由此,控制阀组件6控制中间进气腔241的气体来源,从而切换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在以下三种模式下运行:单缸运行模式、双缸运行模式、双级喷气运行模式。其中,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控制阀芯为图1和图6中所示的控制阀芯为例进行说明。
在单缸运行模式下,高压通气管63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控制阀芯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中间进气腔241与中间出气腔243导通,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气体压力为高压,而气缸的吸气腔内的吸气压力和排气腔内的排气压力均为高压(上气缸25的吸气腔吸入的气体来自中间进气腔241),此时上气缸25卸载,仅下气缸26压缩冷媒。
在双级喷气运行模式下,中压通气管62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控制阀芯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中间进气腔241与中间出气腔243导通,下气缸26的排气腔内的排气压力为中压,从而中间进气腔241的冷媒为经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冷媒与中压冷媒的混合冷媒,上气缸25吸入该混合冷媒后进行二次压缩。
在双缸运行模式下,低压通气管61与中间进气腔241连通,控制阀芯两端压力平衡,在重力及磁力(或弹簧力)的作用下,控制阀芯向下运动,中间进气腔241和中间出气腔243分隔,下气缸26的排气腔排出的气体压力为高压,而上气缸25的吸气腔的吸气压力为低压,上气缸25的排气腔的排气压力为高压,此时上气缸25和下气缸26同时将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
参照图4和图5,两个气缸具有设在滑片槽后部的两个滑片腔253,也就是说,每个气缸的滑片槽的后部为一个滑片腔253,滑片槽包括滑片腔253,滑片腔253位于滑片254的后侧,其中两个滑片腔253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21内部连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后”可以理解为远离气缸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先”,即朝向气缸中心的方向。由此,可以利用滑片254的先端和后端之间的压差来控制滑片254动作。
可选地,两个滑片腔253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第二弹性元件8例如弹簧,滑片254通过第二弹性元件8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滑片槽内。例如,如图5所示,弹簧为一个,且该弹簧设在下气缸26的滑片腔253内,换言之,上气缸25的滑片腔253内未设置弹簧,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弹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当上气缸25吸气排气压力相同(即单缸运行模式)时,由于没有弹簧作用,滑片254就不会抵住活塞252,从而避免了滑片254先端与活塞252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磨耗和功率。
进一步地,压缩机构上设有适于吸附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内的滑片254的第二磁性元件9。例如,参照图5,隔板27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第二磁性元件9的容纳槽,容纳槽位于上气缸25内的滑片254的下方,由此,该滑片254可以更稳定地保持在滑片槽内,不会因内部气压波动而产生运动,导致滑片254与活塞252或气缸产生碰撞,造成零件损坏,从而提高了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可靠性。当然,第二磁性元件9还可以设在主轴承23的邻近气缸的一侧,如图5所示。可选地,第二磁性元件9为磁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可以改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在各种环境温度的性能,并满足不同的冷量或热量需求。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节流装置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上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设在所述储液器外,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隔板和两个滑片,所述隔板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每个所述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和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滑片槽,所述压缩腔包括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两个滑片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滑片槽内,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中间进气腔和中间出气腔,所述中间进气腔上形成有第一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用于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所述吸气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吸气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中间出气腔连通;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在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之间以控制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的导通和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芯,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控制阀孔,所述控制阀孔的侧壁上形成有将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连通的连通通道,所述控制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控制阀孔内以导通和隔断所述连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阀芯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控制阀孔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进气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芯上设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控制阀孔的所述一端,和/或
所述控制阀孔的所述另一端设有适于与所述控制阀芯吸附的第一磁性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芯可上下移动或可内外移动地设在所述控制阀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将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控制阀孔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将所述中间出气腔和所述控制阀孔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上形成有气缸排气口,所述气缸排气口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1,所述连通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2,其中,所述S1、S2满足:S1≤S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中的其中一个的远离所述气缸组件的一侧,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中的所述其中一个与所述盖板之间限定出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两个子隔板,所述两个子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所述中间出气腔和所述壳体内部的至少一个排气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上设有单向阀以单向地将所述中间出气腔内的冷媒导向所述壳体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上形成有气缸排气口,所述气缸排气口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1,所述排气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3,其中,所述S1、S3满足:S1≤S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气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所述低压冷媒、所述中压冷媒或所述高压冷媒的控制阀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四通阀、并联设置的三个电磁阀、或串联设置的两个三通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缸具有设在所述滑片槽后部的两个滑片腔,所述两个滑片腔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片腔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滑片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滑片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上设有适于吸附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其中一个内的所述滑片的第二磁性元件。
1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N201510244333.3A 2015-05-13 2015-05-13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Active CN104806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4333.3A CN104806524B (zh) 2015-05-13 2015-05-13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4333.3A CN104806524B (zh) 2015-05-13 2015-05-13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6524A CN104806524A (zh) 2015-07-29
CN104806524B true CN104806524B (zh) 2017-01-04

Family

ID=5369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4333.3A Active CN104806524B (zh) 2015-05-13 2015-05-13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65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241B (zh) * 2015-12-22 2017-11-2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29101B (zh) * 2020-10-26 2022-08-0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9830A (en) * 1998-02-02 2000-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ulti-stage compressor with continuous capacity control
CN1603627A (zh) * 2003-09-30 2005-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容旋转压缩机
CN1982718A (zh) * 2005-12-16 2007-06-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多段压缩式旋转压缩机
CN102691660A (zh) * 2011-12-15 2012-09-2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制冷性能的二级双缸压缩机
CN204738964U (zh) * 2015-05-13 2015-11-0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0978A1 (en) * 2005-02-23 2006-08-31 Lg Electronics Inc. Capacity varying type rotary compressor
JP5448927B2 (ja) * 2010-02-26 2014-03-1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9830A (en) * 1998-02-02 2000-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ulti-stage compressor with continuous capacity control
CN1603627A (zh) * 2003-09-30 2005-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变容旋转压缩机
CN1982718A (zh) * 2005-12-16 2007-06-2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多段压缩式旋转压缩机
CN102691660A (zh) * 2011-12-15 2012-09-2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制冷性能的二级双缸压缩机
CN204738964U (zh) * 2015-05-13 2015-11-0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6524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810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US7775054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7208949B (zh) 集成阀和热泵循环
CN102022332B (zh) 双缸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21716A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EP2924295B1 (en) Refrigeration circuit
CN208831238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4879942B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JP5911728B2 (ja) 気液分離器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KR20190002715A (ko) 펌프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압축기
CN203756524U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JP6349417B2 (ja) 二段回転式コンプレッサーおよび冷却サイクル装置
CN102644596A (zh)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KR20000023148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939548A (zh)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CN108386335A (zh) 往复动式压缩机
CN104806524B (zh)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N101354041B (zh) 壳体低背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润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38964U (zh)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212657900U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机组
CN204630142U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205370984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KR101275921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CN107816816B (zh) 制冷装置
CN205370985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