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0123B - 车轮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轮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0123B
CN107010123B CN201610963614.9A CN201610963614A CN107010123B CN 107010123 B CN107010123 B CN 107010123B CN 201610963614 A CN201610963614 A CN 201610963614A CN 107010123 B CN107010123 B CN 107010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heel cover
hole
width direction
ca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36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0123A (zh
Inventor
西浦正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10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0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0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0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1Mud-guards made of non-conventional material, e.g. rubber,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轮罩结构,具备:车轮罩前壁,其构成配置有前轮的车轮罩的前侧的壁;空气排出部,其被构成为,包括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被形成在所述车轮罩前壁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一个或多个贯穿孔,并且所述空气排出部使与所述车轮罩前壁相比靠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空气穿过所述贯穿孔而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

Description

车轮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9-104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车轮罩结构,所述车轮罩结构具备以挡泥为目的、以覆盖轮胎的上部的方式而形成的翼子板衬套。
但是,在应用了上述车轮罩结构的车辆中,会产生从车轮罩26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方向喷出的空气的流动,其结果为,存在轮胎侧方的空气的流动发生紊乱的可能性。当轮胎侧方的空气的流动发生紊乱时,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会增加,此外操控稳定性会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提供一种车轮罩结构,该车轮罩结构能够使轮胎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稳定,进而减小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并且提高操控稳定性。
第一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具备,车轮罩前壁,其构成配置有前轮的车轮罩的前侧的壁;空气排出部,其被构成为,包括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被形成在所述车轮罩前壁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一个或多个贯穿孔,并且所述空气排出部使与所述车轮罩前壁相比靠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空气穿过所述贯穿孔而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
第一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具备,构成配置有前轮的车轮罩的前侧的壁的车轮罩前壁。此外,该车轮罩结构具备空气排出部。空气排出部被构成为,包括被形成在车轮罩前壁上的一个或多个贯穿孔。一个或多个贯穿孔被形成在车轮罩前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而且,通过空气排出部而使与车轮罩前壁相比靠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空气穿过贯穿孔而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因此,从贯穿孔50被排出的空气与前轮12碰撞或进入车轮罩2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情况被抑制,而会向前轮12的侧方流动。
除此之外,一个或多个贯穿孔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被形成。因此,例如与形成一个大致正方形形状的贯穿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于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较广的范围内产生朝向前轮的侧方空气的流动。其结果为,从车轮罩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方向喷出的空气的流动被抑制,从而使前轮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稳定。
第二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所述贯穿孔被形成在包括所述车轮罩前壁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在内的高度位置处。
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出,在贯穿孔被形成在车轮罩前壁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处的情况下,与所述贯穿孔被形成在大致中央部以外的部分处的情况相比,使相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小的效果较高。在此,在第二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贯穿孔被形成在包括车轮罩前壁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在内的高度位置处。因此,根据第二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小相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
第三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所述贯穿孔被形成有多个。
在第三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贯穿孔被形成有多个。因此,与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形成有一个贯穿孔的情况相比,易于确保车轮罩前壁的强度。
第四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所述车轮罩前壁中的形成有所述贯穿孔的贯穿孔基部的板厚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在第四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车轮罩前壁中的形成有贯穿孔的贯穿孔基部的板厚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使从贯穿孔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第五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为,在第四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与所述贯穿孔基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邻接的内侧邻接部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车辆前方位移,与所述贯穿孔基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邻接的外侧邻接部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车辆后方位移。
在第五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与贯穿孔基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邻接的内侧邻接部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车辆前方位移。此外,与贯穿孔基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邻接的外侧邻接部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车辆后方位移。因此,能够使穿过贯穿孔而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被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内侧邻接部以及外侧邻接部。其结果为,能够形成更为稳定的前轮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
第六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在所述车轮罩前壁的形成有所述贯穿孔的贯穿孔基部上,且在所述贯穿孔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将空气向斜后方引导的肋材。
在第六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能够使从贯穿孔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第七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车轮罩前壁的贯穿孔基部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在第七方式所述的车轮罩结构中,能够使从贯穿孔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而且,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轮罩结构能够使轮胎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稳定,从而使对于车辆的空气阻力减小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对保险杠罩实施了局部剖切的状态来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罩结构的车辆的前轮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对图1的保险杠罩以及前翼子板衬套进行局部剖切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3为将保险杠罩、车轮罩前壁以及前轮放大而进行表示的图1的3-3线剖视图。
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贯穿孔基部的板厚方向(例如,箭头标记N)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角度θ与空气阻力减小效果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5为表示图3所示的贯穿孔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即距车轮罩前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的距离W与空气阻力减小效果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6为表示图2所示的贯穿孔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空气阻力减小效果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7A为表示改变例所涉及的空气排出部的放大剖视图,且为具备肋材的改变例。
图7B为表示改变例所涉及的空气排出部的放大剖视图,且为使贯穿孔的贯穿方向朝向斜后方的改变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对应用了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轮罩结构S的车辆10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所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OUT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即,前进方向)、上方、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方向。以下,在仅使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如没有特别预先进行说明,则设其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整体结构)
在图1中,图示了车辆10的前轮12周边的结构。如图1所示,车辆10具备:前轮12、构成车辆10的前部的外饰部件并且形成有车轮拱罩14的保险杠罩16以及前翼子板18、以与车轮拱罩14匹配的方式而安装的前翼子板衬套20。
前翼子板衬套20具备:从车辆上方覆盖前轮12的上部的衬套主体22、从衬套主体22的前端向车辆前方延伸的衬套前侧延伸部24。
如图2所示,衬套主体22在车辆侧面观察时被设为圆弧形状且被设为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由此,衬套主体22成为作为配置有前轮12的空间的车轮罩26的车辆前方、车辆上方以及车辆后方的壁。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衬套主体22的车辆上下方向下端位于与前轮12的中心C相比稍靠下方处。
衬套前侧延伸部24以其板厚方向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与车轮罩26相比靠车辆前方侧处。由此,衬套前侧延伸部24成为前车厢30的下侧的壁的一部分,所述前车厢30为由保险杠罩16等所划分出的空间。
保险杠罩16被设为,构成从车辆10的前表面起至车辆10的侧表面中的前轮12的前方部分为止的外观设计面的外饰部件。此外,如图1所示,作为前轮12的上方部分以及后方部分的外饰部件而安装有前翼子板18。而且,在保险杠罩16以及前翼子板18中,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形成有拱状的切口(例如,车轮拱罩14)。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保险杠罩16的后端处形成有凸缘部16F。而且,在该凸缘部16F上,安装有前翼子板衬套20的衬套主体2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由此,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前翼子板衬套20的衬套主体22以及保险杠罩16的凸缘部16F中的与前轮12的上端12T相比靠车辆下方且车辆前方的部分46(参照图2)构成了配置有前轮12的车轮罩26的前侧的壁。也就是说,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该部分46相当于本公开中的“车轮罩前壁”。
(主要部分结构)
如图1所示,在车轮罩前壁46上,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形成有多个贯穿孔50。具体而言,在衬套主体22中的处于前轮12的前方的部分上形成有多个贯穿孔50(例如,三个贯穿孔50)。多个贯穿孔50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排形成,并且各个贯穿孔50的形状被设为以车辆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通过这些多个贯穿孔50,从而使前车厢30与车轮罩26被连通。
(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
此外,形成有多个贯穿孔50的位置被设为车轮罩前壁4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具体而言,多个贯穿孔5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被设为,衬套主体2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附近。由此,如图3所示,从车轮罩前壁4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例如,保险杠罩16的凸缘部16F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至贯穿孔50的中心为止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距离W被设为100mm以内(即,W≤100mm)。也就是说,车轮罩前壁4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是指,从车轮罩前壁4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指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100mm以内的范围。
(贯穿孔基部的角度)
此外,如图3所示,衬套主体22中的形成有贯穿孔50的部分22A(即,构成贯穿孔50的周缘的部分22A。以下,称之为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例如,箭头标记N)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换言之,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例如,箭头标记N)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参照图3的单点划线)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倾斜了角度θ,角度θ被设定为10度以上且80度以下。
(外侧邻接部与内侧邻接部的角度)
此外,在贯穿孔基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形成有与贯穿孔基部22A邻接并且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斜后方延伸的外侧邻接部22B。此外,在贯穿孔基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形成有与贯穿孔基部22A邻接并且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车辆斜前方延伸的内侧邻接部22C。
如上所述,由于形成有贯穿孔50的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因此前车厢30内的空气会穿过贯穿孔50而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被排出(参照箭头标记F)。并且,由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贯穿孔基部22A邻接的外侧邻接部22B以及内侧邻接部22C以沿着上述的空气的流动(参照箭头标记F)的方式而形成,因此,由此也能够将从贯穿孔50排出的空气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斜后方引导。
另外,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形成有贯穿孔50的贯穿孔基部22A、外侧邻接部22B以及内侧邻接部22C相当于本公开的“空气排出部”(例如,空气排出部52)。
作用与效果
接下来,对图1-3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罩结构S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车轮罩结构S具备空气排出部52,所述空气排出部52被构成为,包括被形成在车轮罩前壁46(具体而言为衬套主体22)上的多个贯穿孔50。而且,贯穿孔50被形成在车轮罩前壁4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使空气从贯穿孔50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因此,如图3所示,从贯穿孔50排出的空气与前轮12碰撞或者进入车轮罩2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的情况被抑制,从而从贯穿孔50排出的空气会向前轮12的侧方流动(参照箭头标记F)。
除此之外,多个贯穿孔50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形成。因此,例如与形成有一个大致正方形形状的贯穿孔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于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较广的范围内形成向前轮12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其结果为,从车轮罩26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方向喷出的空气的流动被抑制,从而使前轮12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稳定。
另外,在图6中,图示了贯穿孔5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空气阻力减小效果即CD值减小效果的关系(即,基于实验而得出的关系)。在此,CD值是指空气阻力系数(即,coefficient of drag:阻力系数),其与外形的大小无关,而是以数值来表示各个物体的阻力特性的系数。CD值的数值越大,则表示该物体的气流的边界层越容易发生剥离从而易于产生漩涡。此外,CD值减小效果表示,将未设置有贯穿孔的情形设为零的情况下的对于车身的空气阻力被减小的效果。CD值减小效果越大于零,则表示空气阻力减小的效果越大。如图6所示可知,在车轮罩前壁46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例如,图2的H4的高度位置)处形成有贯穿孔50的情况下,与在大致中央部以外处形成有所述贯穿孔50的情况相比,空气阻力减小效果提高。
在此,在图2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罩结构S中,贯穿孔50被形成在包括车轮罩前壁46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例如,图2的H4的高度位置)在内的高度位置处。因此,在车轮罩结构S中,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使对于车辆10的空气阻力减小。
此外,在图2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罩结构S中,贯穿孔50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被形成有多个。因此,与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形成有一个贯穿孔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将各个贯穿孔50较小地形成,因此易于确保前翼子板衬套20的衬套主体22的强度。
此外,在图2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罩结构S中,车轮罩前壁46中的形成有贯穿孔50的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例如,箭头标记N)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使从贯穿孔50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此外,在图2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罩结构S中,与贯穿孔基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邻接的内侧邻接部22C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车辆前方进行位移,与贯穿孔基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邻接的外侧邻接部22B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车辆后方进行位移。因此,能够使穿过贯穿孔50而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内侧邻接部22C以及外侧邻接部22B。其结果为,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前轮12的侧方的空气的流动。
最后,使用图4、5来对贯穿孔50的设置方式、与空气阻力减小效果即CD值减小效果的关系进行说明。对于图6,由于在上文中已叙述,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CD值是指空气阻力系数(即,coefficient of drag:阻力系数),其与外形的大小无关,而是以数值来表示各个物体的阻力特性的系数。此外,CD值减小效果表示,将未设置贯穿孔的情形设为零的情况下的对于车身的空气阻力减小的效果。CD值减小效果越大于零,则表示空气阻力减小的效果越大的情况。
在图4中图示了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例如,箭头标记N)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角度θ与CD值减小效果的关系。如图4所示可知,在θ为10度以上且80度以下的情况下会取得CD值减小效果。并且可知在θ为20度以上且60度以下的情况下,会更为显著地取得CD值减小效果。
在图5中,图示了贯穿孔5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例如,距车轮罩前壁4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距离W)与CD值减小效果的关系。如图5所示可知,在W为100mm以下时会取得CD值减小效果。并且,可以看出在W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的情况下,会更为显著地取得CD值减小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从而使空气从贯穿孔50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而排出。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7A所示,即使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也可以通过在贯穿孔50的车辆前方侧设置将空气向斜后方引导的肋材51,从而使空气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在该情况下,上述肋材51被包含在本公开的“空气排出部”中。
此外,如图7B所示,即使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也可以通过使贯穿孔50贯穿贯穿孔基部22A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从而使空气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贯穿孔50在车辆上下方向并排形成,并且各自的贯穿孔50的形状被设为以车辆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各个贯穿孔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该大致正方形形状的贯穿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排形成。此外。贯穿孔可以并非被形成有多个,也可以形成一个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贯穿孔。
作为于2015年11月13日提出的日本申请2015-223095的公开内容,以整体参照的方式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中的、以参照的方式而被援引的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以与具体且独立记载的情况相同的程度而以参照的方式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符号的说明
S 车轮罩结构;
12 前轮;
26 车轮罩;
46 车轮罩前壁;
16F 保险杠罩的凸缘部(车轮罩前壁);
22 衬套主体(车轮罩前壁);
50 贯穿孔;
30 前车厢(与车轮罩前壁相比靠车辆前后方向前侧);
52 空气排出部;
H4 车轮罩前壁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的高度位置;
22A 贯穿孔基部;
N 贯穿孔基部的板厚方向;
22B 外侧邻接部;
22C 内侧邻接部。

Claims (6)

1.一种车轮罩结构(S),具备:
车轮罩前壁(22、46),其构成配置有前轮(12)的车轮罩(26)的前侧的壁;
空气排出部(52),其被构成为,包括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被形成在所述车轮罩前壁(22、46)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一个或多个贯穿孔(50),并且所述空气排出部(52)使与所述车轮罩前壁(22、46)相比靠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的空气穿过所述贯穿孔(50)而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排出,
所述车轮罩前壁(22、46)中的形成有所述贯穿孔(50)的贯穿孔基部(22A)的板厚方向(N)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罩结构(S),其中,
所述贯穿孔(50)被形成在包括所述车轮罩前壁(22、46)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在内的高度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罩结构(S),其中,
所述贯穿孔(50)被形成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罩结构(S),其中,
与所述贯穿孔基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邻接的内侧邻接部(22C)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而向车辆前方位移,
与所述贯穿孔基部(22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邻接的外侧邻接部(22B)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车辆后方位移。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罩结构(S),其中,
在形成有所述贯穿孔(50)的所述车轮罩前壁(22、46)的贯穿孔基部(22A)上,且在所述贯穿孔(50)的车辆前方侧,设置有将空气向斜后方引导的肋材(51)。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罩结构(S),其中,
所述贯穿孔(50)贯穿所述车轮罩前壁(22、46)的贯穿孔基部(22A)的方向朝向作为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且车辆宽度方向外方的斜后方。
CN201610963614.9A 2015-11-13 2016-10-28 车轮罩结构 Active CN1070101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3095A JP6380344B2 (ja) 2015-11-13 2015-11-13 ホイールハウス構造
JP2015-223095 2015-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0123A CN107010123A (zh) 2017-08-04
CN107010123B true CN107010123B (zh) 2019-03-19

Family

ID=5864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3614.9A Active CN107010123B (zh) 2015-11-13 2016-10-28 车轮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8563B2 (zh)
JP (1) JP6380344B2 (zh)
CN (1) CN107010123B (zh)
DE (1) DE102016221625B4 (zh)
FR (1) FR3043635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8892A1 (de) * 2015-07-09 2016-03-31 Daimler Ag Unterbodenverkleidung für einen Kraftwagen, insbesondere Personenkraftwagen
US9994266B1 (en) * 2016-11-30 2018-06-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ngled air curtain extensions for controlled airflow
CN109795565A (zh) * 2017-11-15 2019-05-2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降风阻装置
JP6915520B2 (ja) * 2017-12-11 2021-08-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ライナ構造
JP7026670B2 (ja) * 2019-12-25 2022-02-28 しげる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135A (ja) * 2005-04-26 2006-11-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1209719A (zh) * 2006-12-26 2008-07-0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车后部中的车身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1804A1 (de) * 1983-06-16 1984-12-20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Vorrichtung zum abfuehren von warmluft aus dem motorraum von kraftwagen
US5340154A (en) * 1991-02-22 1994-08-23 Warn Industries, Inc. Fender flare for a vehicle
DE19926861B4 (de) * 1999-06-12 2004-09-23 Dr.Ing.H.C. F. Porsche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langgestreckten geschlossenen Kanals innerhalb eines Karrosseriehohlraumes
JP4107157B2 (ja) * 2003-05-16 2008-06-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冷却ダクト構造
DE10356238A1 (de) 2003-12-02 2005-07-07 Dr.Ing.H.C. F. Porsche Ag Radhausscha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487935B2 (ja) * 2006-01-16 2010-06-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力装置
RU2392161C1 (ru) * 2006-03-22 2010-06-20 Тойота Дзидося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5179786B2 (ja) 2007-06-19 2013-04-10 株式会社林技術研究所 フェンダライ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61773B2 (ja) * 2007-08-02 2012-10-3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ライナ構造
JP2010202040A (ja) 2009-03-03 2010-09-16 Nissan Motor Co Ltd ディフレクタ構造
DE102010036442B4 (de) * 2010-07-16 2021-12-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vorrichtung
DE102010037615B4 (de) 2010-09-17 2023-07-2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einrichtung zur Kühlerabluftführung für eine Kühlereinheit
JP5629739B2 (ja) * 2012-09-14 2014-1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WO2014087769A1 (ja) * 2012-12-03 2014-06-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マッドガード構造
JP5983384B2 (ja) * 2012-12-12 2016-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13108762B4 (de) * 2013-08-13 2022-05-2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m Verringern der Einströmung von Fahrtluft in einen Radkasten
JP6060916B2 (ja) * 2014-02-12 2017-01-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2015223095A (ja) 2014-05-27 2015-12-1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172123B2 (ja) * 2014-11-21 2017-08-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面のダクト構造
JP6093389B2 (ja) * 2015-03-27 2017-03-0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力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06135A (ja) * 2005-04-26 2006-11-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1209719A (zh) * 2006-12-26 2008-07-0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车后部中的车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43635B1 (fr) 2019-09-06
US20170137069A1 (en) 2017-05-18
DE102016221625B4 (de) 2022-08-04
CN107010123A (zh) 2017-08-04
DE102016221625A1 (de) 2017-05-18
FR3043635A1 (fr) 2017-05-19
JP6380344B2 (ja) 2018-08-29
US9908563B2 (en) 2018-03-06
JP2017088063A (ja)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0123B (zh) 车轮罩结构
JP6288016B2 (ja) 車両用整流構造
CN105102313A (zh) 车轮罩后部结构
US9610984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US9469345B2 (en) Suspension tower and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JP4940044B2 (ja) 車両の樹脂製外装部品
EP3044075B1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CN106005060A (zh) 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JP6369441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JP2009029334A (ja) 車体下部構造
CN109969267B (zh) 挡泥板内衬
JP5844193B2 (ja) フェンダーライナ
JP5931576B2 (ja) フェンダーライナ
US20170369014A1 (en) Vehicle air dam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15016835A (ja) フロアアンダーカバー構造
JP2008247146A (ja) 車両用インナーフェンダ
JP5842892B2 (ja) 車両床下構造
JP6452967B2 (ja) フェンダーライナ
JP5849922B2 (ja) 車両用整流構造
CN105799790B (zh) 内挡泥板
JP6263113B2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
JP647058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対
CN106794877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舱壁
JP7285618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
EP2851274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a motor-vehicle, adapted to cause separa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at a predetermined area of the motor-vehicle body, by the use of passive jets, and motor-vehicle provided with thi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