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3401B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03401B CN107003401B CN201680003588.3A CN201680003588A CN107003401B CN 107003401 B CN107003401 B CN 107003401B CN 201680003588 A CN201680003588 A CN 201680003588A CN 107003401 B CN107003401 B CN 1070034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storage medium
- tag
- distance
- ph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3/32—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waves, whether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7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82—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continuous-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 G01S13/84—Systems using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second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wherein continuous-typ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for distance determination by phase measure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08—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3/32—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waves, whether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 G01S13/34—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waves, whether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frequency-modulated waves while heterodyning the received signal, or a signal derived therefrom, with a locally-generated signal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neously transmitted signal
- G01S13/346—System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waves, whether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frequency-modulated waves while heterodyning the received signal, or a signal derived therefrom, with a locally-generated signal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neously transmitted signal using noise modul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01S13/878—Combination of several spaced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of known loc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transponder or a reflect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4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 G01S2013/466—Indirect determination of position data by Trilateration, i.e. two antennas or two sensors determine separately the distance to a target, whereby with the knowledge of the baseline length, i.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tennas or sensors, the position data of the target is determi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具有:对应存储介质的通信部(201),其与存储介质(300)进行使用规定频率的电波的无线通信;相位检测部(103),其检测从所述存储介质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参数获取部(231),作为用于检测从第1位置到所述存储介质的存储介质距离的距离检测参数,获取根据所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规定值,所述第1位置是在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存储介质的距离为最短的天线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在所述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天线的位置;以及位置检测部(232),其利用在所述第1位置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第1相位、在所述第2位置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第2相位、和由所述参数获取部获取到的距离检测参数来检测所述存储介质距离,所述位置检测部将根据天线的移动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相位的变化的斜率进行了反转的定时确定为所述第1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本申请针对2015年10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216099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关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检测,已知有如下技术,使用根据用户使RFID标签相应的读取器移动而得到的多个标签信号的相位,确定RFID标签所处的方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虽然能够对RFID标签所处的方位进行检测,但是没有对到RFID标签的距离进行检测。
因此,已知有如以下那样对到RIFD标签的距离进行检测的技术。读取器使用具有不同基本频率的多个信号向RFID标签发送多个信号。RFID标签响应上述信号的发送,对多个信号进行反向散射调制。读取器确定从RFID标签接收到的反向散射调制信号的多个相位,并确定相对于发送的信号的基本频率的变化率的反向散射调制信号的相位的变化率。然后,读取器利用已确定的相位的变化率的信息来计算到RFID标签的距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77902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11973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中,为了获得针对距离的高检测精度,需要对读取器和RFID标签之间收发的多个信号确保充分的频率差。然而,在RFID标签的通信中所确定的频带存在限制。因此,在现实中难以对读取器和RFID标签之间收发的多个信号确保充分的频率差,也难以提高距离的检测精度。
此外,虽然已知也有根据被读取器接收的来自RFID标签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距离的方法,但是采用该方法检测的距离的精度也不能说足够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存储介质的距离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和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其具有:对应存储介质的通信部,其与存储介质进行使用规定频率的电波的无线通信;相位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存储介质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参数获取部,作为用于检测从第1位置到所述存储介质的存储介质距离的距离检测参数,获取根据所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规定值,所述第1位置是在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存储介质的距离为最短的天线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在所述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天线的位置;以及
位置检测部,其利用在所述第1位置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第1相位、在所述第2位置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第2相位、和由所述参数获取部获取到的距离检测参数来检测所述存储介质距离,所述位置检测部将根据天线的移动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相位的变化的斜率进行了反转的定时确定为所述第1位置。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可提供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存储介质的距离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标签位置检测系统的外观的例子的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对RFID标签的位置的检测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标签读取器检测的相位对应于时间推移的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对RFID标签的位置的检测方法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方式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的显示过程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标签读取器和便携终端装置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为了标签位置检测和针对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显示输出而执行的处理过程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位置检测的对象的存储介质是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在下面的说明中,RFID标签有时简称为标签。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标签位置检测系统的外观的例子。该图的标签位置检测系统具有标签读取器100和便携终端装置200。标签读取器100与RFID标签300进行使用电波的无线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读取器100和RFID标签300使用UHF(Ultra HighFrequency:超高频)带中的规定的频带进行通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读取器100和RFID标签300在通信中使用的频带不特别限定。
标签读取器100具有夹持部111和设置在夹持部111的顶端部的天线101。在该图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是例如天线101的指向性最强的方向(以下也称为天线指向方向)。用户在利用标签读取器100时单手握住夹持部111,使天线101朝向通信目标的RFID标签300即可。
便携终端装置200利用标签读取器100从RFID标签300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的信息来检测RFID标签300的位置(标签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对作为标签位置的到RFID标签的距离和RFID标签的方向进行检测。
然后,便携终端装置200在输出所检测出的标签位置时使表示标签位置的标签位置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05。
便携终端装置200通过接合器(adapter)ADP被固定在标签读取器100。便携终端装置200以在由接合器ADP固定的状态下使显示部205的画面朝向拿着标签读取器100的用户的方式配置。由此,用户能够一边拿着标签读取器100,一边总是观看固定在标签读取器100的便携式终端装置200的画面。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200可以是专用终端,也可以是例如安装有与标签位置检测和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显示相关的功能的应用的智能手机等通用终端。
本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300被用于例如在店铺中陈列的商品的管理。因此,RFID标签300安装在店铺中陈列的每个商品。例如在销售商品时,能够通过利用收银机(register)的标签读取器读取作为顾客购买对象的商品所安装的RFID标签中存储的商品代码(例如JAN代码、价格等)的信息,进行结算处理和销售业绩管理。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要从店铺所陈列的商品中找出特定的商品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确定安装在商品的标签的位置,就能够不依靠店员的记忆等而准确且迅速地找到目标商品。此外,优选检测的位置的精度尽可能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包含标签读取器100和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标签位置检测系统构成为以高精度检测标签位置。以下,对为此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标签位置检测系统检测标签位置时,用户拿着固定了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标签读取器100,在目标的RFID标签300可能存在的方向,尝试以将图1的箭头Y所示的天线指向方向在上下左右的任意方向上摆动的方式使标签读取器100移动。这样的标签读取器100的移动能够分解为在图1中示出的水平方向H的移动成分和垂直方向V的移动成分。并且,如果基于像上述那样使标签读取器100移动的状态与目标的RFID标签300进行通信,则通过便携终端装置200检测标签位置,检测出的位置显示在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显示部205。
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对标签位置的检测方法的例子。在此,举出在检测标签位置时使标签读取器100的天线101在水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的情况的例子。
在该图中,位置Ptag表示RFID标签300的水平方向(平面方向)上的位置。位置P0、位置P1分别是标签读取器100在水平方向上直线移动的过程中得到的互不相同的天线101的位置(天线位置)。
在此以如下情况为例:位置P1对应于标签读取器100开始移动时,位置P0是在标签读取器100移动后的某个时间点得到的位置。这里的位置P0是在天线101的移动轨迹中与RFID标签300的距离为最短的天线位置。
如该图所示,由位置Ptag、位置P0、位置P1形成三角形。在将位置Ptag、位置P0、位置P1作为顶点的三角形中,位置P0为顶点的角是90度。因此,以位置Ptag、位置P0、位置P1为顶点而形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此,该图所示的位置Ptag和位置P0之间的往返距离2D0由以下的式1来表示。
[数学式1]
在式1中,λ表示在标签读取器100和RFID标签300之间收发的载波的1个周期的波长。n表示载波的周期数。Φ0表示在位置P0处针对从RFID标签300接收到的信号由标签读取器100检测的相位。
此外,位置Ptag和位置P1之间的往返距离2D1由以下的式2来表示。
[数学式2]
在式2中,ΔΦ是在位置P1处针对从RFID标签300接收到的信号由标签读取器100检测的相位Φ1与相位Φ0的差(相位差)。相位差ΔΦ由以下的式3来表示。
[数学式3]
ΔΦ=Φ1-Φ0…(式3)
此外,由于将位置Ptag、位置P0、位置P1作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关于标签距离D0、距离D1、距离b,以下的式4的关系成立。
[数学式4]
D0 2+b2=D1 2 …(式4)
然后,基于式1、式2、式4,标签距离D0能够通过以下的式5求取。标签距离D0是作为RFID标签300的位置由本实施方式的标签位置检测系统应检测的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
[数学式5]
另外,在ΔΦ>2π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式5算出标签距离D0。因此,在利用式5计算标签距离D0时,对距离b的长度没有限制。
在式5中,波长λ是已知的。因此,在求取从天线101到RFID标签300的标签距离D0时,需要获取相位差ΔΦ和距离b。
像式3所示那样,式5中的相位差ΔΦ是相位Φ0与相位Φ1的差。因此,在获取相位差ΔΦ时,获取在位置P0处检测的相位Φ0和在位置P1处检测的相位Φ1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读取器100构成为能够检测从RFID标签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
此外,在利用式5求取标签距离D0时,需要确定从位置P1开始移动的天线101在此时的天线101的移动范围(位置范围)中相对于RFID标签300成为最短的距离的位置P0。
关于获取距离b的方式能够想到几个。在此,举出2个代表性的例子作为获取距离b的方式。
一个例子是便携终端装置200预先存储用于计算作为固定值的距离b的标签读取器100的移动速度(读取器移动速度)v的值,在利用式5计算标签距离D0时,通过将已存储的读取器移动速度v和移动时间t相乘来计算距离b。用户为了检测标签位置而将标签读取器100拿在手中并使其移动的情况下的天线101的移动速度大致是确定的。因此,基于将标签读取器100拿在手中并使其移动的情况下的通常的天线101的移动速度来确定1个作为读取器移动速度v的值,使其预先存储在便携终端装置200。
此外,另一个例子是在便携终端装置200设置加速度传感器。然后,便携终端装置200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求取随着标签读取器100的移动从位置P1移动到位置P0的距离。例如,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能够求取从位置P1移动到位置P0时的速度。因此,根据从位置P1移动到位置P0所需要的时间和速度,能够求取从位置P1到位置P0的移动距离。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获取像这样求出的移动距离来作为距离b。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P0能够利用便携终端装置200像以下那样确定。
图3示出在用户使标签读取器100从位置P1起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b(1.25m)的情况下,由标签读取器100检测的位于Ptag(1m)处的标签的相位的对应于时间推移的变化的例子。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相位的角度。
此处,在从天线101开始移动的-3.0秒起到大约经过了1.25秒的-1.75秒的期间内,由于从天线101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比最短距离长,相位反复发生2π~0的范围内的由负的斜率引起的变化。该-3.0秒到约-1.75秒的相位差ΔΦ约为7π。如果从这里起天线101进一步移动,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逐渐远离最短距离,则在t0时刻,相位从减少趋势反转为增加趋势。即,产生相位变化的斜率(更具体而言,与随着时间推移的相位的变化对应的趋势线的斜率)进行反转的现象。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从前面示出的式1可知,通过到时刻t0为止天线101逐渐接近RFID标签300,标签距离D0减少,当经过时刻t0时标签距离D0逐渐增加。并且,产生上述的现象的时刻t0下的天线101的位置是图2所示的位置P0。之后,通过天线101继续在相同方向上逐渐移动,从而天线101再次逐渐远离RFID标签300,但是,此时相位的变化反复发生0~2π的范围内的由正的斜率引起的变化。
这样,便携终端装置200根据天线101的移动对由标签读取器100检测的接收信号的相位进行监视,判定相位的变化的斜率反转的定时。通过判定这样的定时来确定位置P0。
从上述说明可知,在天线101的移动方向接近RFID标签300的状态下,相位的变化由负的斜率引起,在天线101的移动方向远离RFID标签300的状态下,相位的变化由正的斜率引起。即,能够根据与时间推移对应的相位的变化的斜率来确定天线101和RFID标签303是接近还是远离。
此外,由于在天线101和RFID标签300之间存在多个电波路径导致波的相互重叠(多路径),有时产生了无法从RFID标签300读取数据的地点(零点(null point)),有时相位数据暂时偏移(产生噪音)。能够在天线101的移动过程中获取许多相位差ΔΦ的值,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法等计算其趋势线,由此能够除去在通常的屋内环境中的多路径的影响。
此外,位置P0被确定、从天线101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在天线101的移动范围内为最短距离指的是图1中箭头Y所示的天线指向方向正好朝向RFID标签300。即,根据位置P0被确定,RFID标签300所处的方向也被确定。
因此,预先在便携终端装置200设置用于检测方向(方位角、仰角)的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等)。并且,便携终端装置200在确定了位置P0的时刻t0下获取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由此,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在水平方向(平面方向)上检测RFID标签300所处的方向。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200根据标签读取器100的天线101的在垂直方向(侧面方向)上的移动,采用与由图2和图3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确定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P0。由此,关于标签位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求取在水平方向上的方向和距离,并且也能够求取在垂直方向上的方向和距离。
采用如上述那样的检测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标签读取器100和RFID标签300之间进行基于单一频率的信号的收发,并且分别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对应地,以高精度检测标签距离。此外,在计算距离的过程中,也能够以高精度对RFID标签300所处的方向进行检测。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RFID标签300与标签读取器100的通信所分配的频带的范围内以高精度检测标签位置。
但是,将天线101作为基点的RFID标签300的实际位置存在于3维空间内。因此,仅是针对在水平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检测结果和针对在垂直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检测结果中的任意一个,难以确定与3维空间中的RFID标签300的实际位置对应的准确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伴随于此,仅是针对在水平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距离的检测结果和针对在垂直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距离的检测结果中的任意一个,也难以恰当地示出3维空间中的RFID标签300的实际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在水平方向上的标签位置的检测结果和在垂直方向上的标签位置的检测结果,能够确定处于3维空间中的标签位置。
具体而言,便携终端装置200在天线101被移动的过程中针对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先确定了位置P0的面方向检测RFID标签300的方向。然后,在先检测出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情况下,在与其正交的另一个面方向上确定了位置P0的定时,检测在另一个面方向上的距离和方向。像这样最终检测出的距离和方向是以高精度表示与3维空间中的RFID标签300的实际位置对应的距离和方向。
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针对标签位置的检测方法的其它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此,首先对检测在水平方向上的标签位置(距离、方向)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前面的用图2说明的标签位置检测方法的例子中,天线101的移动简化成了直线。然而,在用户检测标签位置时,用户为了寻找RFID标签300的位置而移动了手里拿着的标签读取器100时的天线101的移动轨迹能够捕获为例如以用户的肘部为中心而形成圆弧的轨迹。
在像上述的那样天线101的移动轨迹捕获为以用户的肘部为中心而形成圆弧的轨迹的情况下,如该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P0和位置P1位于由与肘部的位置对应的中心O和与肘部的长度对应的半径r构成的圆周的线上。
在该情况下,如该图所示,将从位置P1向连接位置P0和中心O的半径r的线段垂直的线段设为c,将在连接位置P0和中心O的半径r的线段上线段c的端点所处的点设为A,将从位置P0到点A的线段设为a。此外,将由通过圆周上的位置P0的半径和通过圆周上的位置P1的半径形成的中心角(即,将位置P0和位置P1作为弧的两端的情况下的中心角)设为θ。在该情况下,由以下的式6来表示线段c的长度。
[数学式6]
c=r·sinθ…(式6)
并且,对于标签距离D0和距离D1,由以下式7表示的关系成立。
[数学式7]
(D0+a)2+(rsinθ)2=D1 2 …(式7)
此外,能够由以下的式8来表示线段a的长度。
[数学式8]
a=r-r·cosθ=r(1-cosθ)…(式8)
因此,在求取相位差ΔΦ后,基于式7和式8,由以下的式9来计算在水平方向上的标签距离D0。
[数学式9]
此外,关于在图4的例子的情况下的位置P0的确定方法,可以与用图3进行的说明相同。因此,在图4的例子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在基于相位的变化而确定了位置P0的定时由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将获取到的方向作为在水平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检测结果。
如果根据式9获取半径r和中心角θ的各值,则能够求取标签距离D0。
像上述那样半径r对应于拿着标签读取器100的用户的肘部的长度。虽然用户的肘部的长度按每个用户而不同,但是作为人的肘部的长度是收敛于某种程度的范围的值,作为个人差异,为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因此,基于人的肘部的平均长度固定地确定作为半径r的值,预先存储在便携终端装置200。然后,在基于式9计算标签距离D0时,便携终端装置200获取已存储的半径r的值即可。
或者,也可以在对操作标签读取器100的用户的肘部的长度进行测量后,通过用户的操作,将测量出的长度的值作为半径r存储在便携终端装置200。
此外,为了获取中心角θ,例如在便携终端装置200设置方向传感器设备。并且,关于水平方向的天线101的移动,计算从在自位置P1起在水平方向上开始移动的定时由传感器设备检测的角度、到在确定了位置P0的定时由传感器设备检测的角度的差。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获取像这样求取的差来作为中心角θ。
像以上那样,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获取半径r和与在水平方向上的天线101的移动对应的中心角θ,利用式9计算在水平方向上的标签距离D0。
此外,同样地,便携终端装置200能够获取半径r和与在垂直方向上的天线101的移动对应的中心角θ,利用式9计算标签距离D0。
并且,在该情况下,通过组合在水平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检测结果和在垂直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检测结果,也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处于3维空间中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此外,通过根据像这样检测出的方向来计算距离,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处于3维空间中的标签距离。
然后,便携终端装置200通过显示来输出像上述那样检测出的标签位置。
图5是示出在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显示部205中显示的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方式的例子。标签位置指示画面是示出针对RFID标签300检测出的位置的画面。
在该图的标签位置指示画面中配置有标签名称区域AR1。在标签名称区域AR1中,显示与作为位置检测对象的RFID标签300的名称相当的信息。在该图中示出在标签名称区域AR1中显示了附加在标签的序号的例子。
此外,在标签位置指示画面中,配置有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和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
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是示出在水平方向上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图像。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是示出在垂直方向上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图像。
作为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与水平方向(平面方向)对应的360°的圆形平面作为背景而配置。
而且,在圆形平面的中心处配置表示标签读取器100的天线101的天线对象OBJ1。天线对象OBJ1在圆形平面的中心处以示出在水平方向上的当前的天线指向方向的方式旋转。
此外,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的圆形平面,搜索范围图像ZNh呈扇形形状重叠地配置。搜索范围图像ZNh表示为了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标签读取器100检测标签位置而使天线101的天线指向方向移动了的角度范围。
此外,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的圆形平面上配置标签对象OBJ2。标签对象OBJ2是以示出在水平方向上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方式配置在圆形平面上的图像。
图6示出了从用户使标签读取器100开始移动(即,天线101的移动)起到显示图5的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的过程的例子。
用户在使标签读取器100开始移动时,首先,使标签读取器100在一定时间(例如5秒左右)内处于静止的状态。如果像这样对标签读取器100在一定时间内处于静止的状态进行检测,则便携终端装置200将该静止时的状态设定为初始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进行如图6(A)所示的方式的显示。即,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中,天线对象OBJ以朝向作为基准方向的正上方的状态显示。即,在初始状态下,此时检测出的天线指向方向朝向的角度被设定为基准方向。
在此,举出用户从上述的初始状态起以将肘部作为中心使天线指向方向逐渐朝向左方向的方式使标签读取器100开始移动的情况的例子。
随着这样的标签读取器100的移动,如图6(B)所示那样,天线对象OBJ也从朝向正上方的状态起以向逆时针方向逐渐旋转的方式使方向逐渐变化。此外,根据天线对象OBJ1像上述那样旋转而使方向逐渐变化,搜索范围图像ZNh也从基准方向向逆时针方向以逐渐扩大的方式逐渐变化。
此外,像用图3说明的那样,随着标签读取器100的移动、即天线101的移动,接收的信号的相位产生变化,相位的变化的斜率确定为正或者负。然后,基于相位的变化的斜率,判定RFID标签300的位置相对于当前的天线101的移动方向是处于接近的状态还是逐渐远离的状态。因此,基于这样的判定结果,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中,还显示示出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箭头形状的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在该图的情况下,示出了如下例子:由于根据当前的天线101的移动,RFID标签300处于接近的状态,所以显示了指示与天线对象OBJ1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通过观看这样的显示,用户能够识别在当前RFID标签300位于使标签读取器100移动的方向上。
另一方面,与该图的例子相反,在以天线指向方向逐渐朝向右方向的方式使标签读取器100开始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此时的相位的变化为正的斜率,RFID标签300相对于天线101逐渐远离。在该情况下,天线对象OBJ1以向顺时针方向逐渐旋转的方式显示,另一方面,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以指示与天线对象OBJ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的方式显示。通过观看这样的显示,用户能够识别在当前使标签读取器100移动的方向不是RFID标签300所在的方向。
然后,从图6(B)进一步使天线指向方向逐渐朝向逆时针方向而逐渐移动标签读取器100的过程中,在某一定时产生相位的变化的斜率的反转。
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天线指向方向成为与RFID标签300的位置对应的状态(在水平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与天线101的距离在天线101的移动轨迹中为最短的状态)。因此,便携终端装置200如上述那样检测在水平方向上的标签位置(距离、方向)。然后,便携终端装置200根据检测出的方向和距离如图6(C)所示的那样在圆形平面上配置标签对象OBJ2。
例如,如果在此后天线指向方向进一步逐渐朝向左方向,则像该图那样进行显示。即,标签对象OBJ2被配置在圆形平面上的相同位置的状态下,根据天线指向方向的移动,天线对象OBJ1逐渐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搜索范围图像ZNh逐渐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扩大。
此外,在如图6(C)所示的天线对象OBJ1的方向的状态下,在用户将天线101的移动方向改变成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下,天线对象OBJ1也追随该天线101的移动的方向,逐渐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但是,搜索范围图像ZNh不追随天线101向顺时针方向的移动,而维持该图的状态。即,搜索范围图像ZNh示出从天线101开始移动起到当前搜索到的最宽的范围。
返回图5进行说明。另一方面,作为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与垂直方向(侧面方向)对应的180°的半圆形平面作为背景而配置。而且,在作为半圆形平面的半圆的中心处,配置表示标签读取器100的天线101的天线对象OBJ11。在作为半圆形平面的半圆的中心处,天线对象OBJ11以示出垂直方向的当前的天线指向方向的角度的方式旋转。
此外,在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的半圆形平面,搜索范围图像ZNv呈扇形形状重叠地配置。搜索范围图像ZNv表示为了检测在垂直方向上的标签位置而使天线101的天线指向方向移动的角度范围。
此外,在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的半圆形平面,配置标签对象OBJ12。标签对象OBJ12是以示出在垂直方向上被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方式在半圆形平面上配置的图像。
在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中,也在基于图6的说明的过程中进行显示。即,将在移动开始时检测出的仰俯角设为在垂直方向上的基准方向,根据在垂直方向上的天线101的移动,在半圆形平面上进行天线对象OBJ11的旋转、搜索范围图像ZNv的扩大、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的显示。
然后,如果天线指向方向为与标签位置对应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和天线101的距离在天线101的移动轨迹中为最短的状态),则便携终端装置200检测在垂直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位置(距离、方向)。然后,便携终端装置200根据检测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半圆形平面上配置标签对象OBJ12。
此外,在标签位置指示画面中配置有距离指示区域AR2。距离指示区域AR2是用数值表示当前的标签距离的区域。
用户通过观看标签位置指示画面中的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和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能够在感官上准确地掌握3维空间中的RFID标签300的位置(方向、距离)。此外,关于距离,通过在距离指示区域AR2中示出具体的数值,能够更准确地掌握3维空间中的RFID标签300的位置。此后,随着用户行走而接近RFID标签300,相位也产生变化。然后,距离D0也根据通过将相位变化量除以2π并乘以波长λ来求取的距离量而逐渐减少。由此,关于在距离指示区域AR2中显示的距离的数值,能够以根据用户的移动而使其逐渐减少的方式显示。
图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标签读取器100和便携终端装置200的结构的例子。
首先,参照该图对标签读取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标签读取器100具有天线101、对应标签的通信部102、相位检测部103以及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104。
天线101在与RFID标签300(图1)之间进行电波的收发。
对应标签的通信部102与RFID标签300进行使用了规定频率的电波的采用无线的通信。本实施方式的对应标签的通信部102能够像上述那样使用UHF带中的规定频率进行通信。
相位检测部103检测从RFID标签300接收的信号的相位。
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104与便携终端装置200进行通信。另外,关于由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104进行的与便携终端装置200的通信方式,并不特别地限制,能够举出以下的例子。即,如果是有线,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104能够通过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注册商标)、有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进行通信。此外,如果是无线,能够通过无线的Bluerooth(注册商标)、无线LAN等进行通信。考虑到对于用户而言的操作容易性,优选为采用无线的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104将表示由相位检测部103检测出的相位的相位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装置200。
接着,参照该图对便携终端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便携终端装置200具有对应标签读取器的通信部201、传感器部202、控制部203、存储部204、显示部205以及操作部206。
对应标签读取器的通信部201与标签读取器100进行通信,对应标签读取器的通信部201的通信方式与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104的通信方式相对应。
传感器部202是包含用于检测标签位置的1个以上的传感器的部分。在与上述的说明的对应中,传感器部202包含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等。
控制部203进行与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标签位置检测和检测结果的输出相关的控制。作为控制部203的功能,通过便携终端装置200具有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控制部203具有参数获取部231、位置检测部232以及输出部233的各功能部。
参数获取部231获取根据位置P0和作为不同的天线的位置的位置P1(第2位置的一个例子)之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规定值,作为用于检测从位置P0(第1位置的一个例子)到RFID标签300的标签距离D0(存储介质距离的一个例子)的距离检测参数。
在采用由图2说明的方法的情况下,距离检测参数是计算位置P0和位置P1之间的距离b而使用的读取器移动速度v。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参数获取部231可以获取作为固定值存储在存储部204的距离b的值。或者,参数获取部231能够基于传感器部202具有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求取从位置P1到位置P0的移动量,获取所求出的移动量作为距离b。
此外,在由图4说明的方法的情况下,距离检测参数是位置P0和位置P1所处的圆周的半径r。
在该情况下,参数获取部231能够像上述那样根据固定值或者用户的肘部的长度确定半径r,获取在存储部204存储的作为半径r的规定值。
此外,参数获取部231也能够像上述那样利用由传感器部202具有的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位置P1和位置P0的各自的角度来计算中心角度θ。
位置检测部232利用在位置P0由相位检测部103检测的相位Φ0(第1相位的一个例子)、在位置P1由相位检测部103检测出的相位Φ1(第2相位的一个例子)、以及由参数获取部231获取到的距离检测参数来检测存储介质距离(标签距离D0)。
即,在由图2说明的方法的情况下,位置检测部232利用由参数获取部231作为距离检测参数而获取到的距离b的值,由式5计算标签距离D0。
此外,在由图4说明的方法的情况下,位置检测部232利用由参数获取部231作为距离检测参数而获取到的中心角θ和半径r的值,由式9计算标签距离D0。
此外,像通过图3说明的那样,位置检测部232将在确定为位置P0的定时检测出的天线101的方向作为以位置P0为起点RFID标签300所处的方向(存储介质方向)来进行检测。
输出部233通过显示对由位置检测部232计算出的RFID标签300的距离和RFID标签300的方向进行输出。即,输出部233利用由位置检测部232得到的针对RFID标签300的距离和方向,通过例如图5和图6所示的方式对示出标签位置的标签位置指示画面进行显示。
存储部204存储控制部203利用的各种信息。如上所述,存储部204能够存储固定地确定为距离检测参数的标签移动速度v、半径r等。
显示部205是根据控制部203的控制来显示图像的部分。
操作部206整体地示出在便携终端装置200中具有的操作元件(键、按钮等)、输入设备(例如触摸板等)。控制部203根据对操作部206所包含的操作元件、输入设备进行的操作来执行规定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200为了标签位置的检测和针对检测出的标签位置的显示输出而执行的处理顺序的例子进行说明。
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控制部203待机直到成为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的定时(步骤S101“否”)。
如上所述,在使标签位置的检测开始时,用户手里拿着如图1所示那样固定有便携终端装置200的标签读取器100后,在规定时间(例如5秒左右)内使标签读取器100成为静止状态。如果例如基于传感器部202具有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判定在规定时间内持续着静止状态的情况,则便携终端装置200判定为是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的定时。(步骤S101“是”)。
根据成为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的定时,输出部233进行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初始显示(步骤S102)。
在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初始状态下,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中,天线对象OBJ1以朝向作为基准方向的正上方的状态配置。此外,搜索范围图像ZNh处于还没有被显示的状态,标签对象OBJ2也处于还没有被显示的状态。
相同地,在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初始状态下的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中,天线对象OBJ11以朝向作为基准方向的水平方向(正侧面)的状态配置,搜索范围图像ZNv和标签对象OBJ12都处于还没有被显示的状态。
此外,在距离指示区域AR2中,没有显示表示距离的有意义的值。
此外,控制部203中的参数获取部231根据成为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的定时,对标签位置检测和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显示所使用的参数进行初始设定(步骤S103)。
作为具体例子,在步骤S103中,参数获取部231进行天线初始方向(intial_direction)、天线方向差(direction_diff)、天线方向最大差(direction_diff_max)、相位/方向历史记录(list_phase_time)的各参数的初始化。
天线初始方向是表示初始状态下的天线方向的参数。天线初始方向包含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例如像以下那样表示天线初始方向。
intial_direction=[Azimuth],[Pitch]
在上述的天线水平角度([Azimuth])和天线垂直角度([Pitch])中分别代入在开始位置检测的定时的天线方向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例如参数获取部231能够利用由传感器部202具有的传感器示出的方向来计算天线方向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天线方向差是表示当前的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的相对于天线初始方向的差值的参数。关于天线方向差的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的各差值,作为初始值代入“0”。因此,例如像以下那样表示天线方向差的初始值。
direction_diff=[0,0]
天线方向差范围是表示从开始位置检测到当前检测出的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的差值的范围的参数。关于范围,相对于天线初始方向示出的角度,由最小、最大的2个角度差来表示。因此,天线方向差范围包含与天线水平角度对应地示出范围的2个角度值、和与天线垂直角度对应地示出范围的2个角度值。而且,在初始状态下,作为天线方向差范围的这些角度值均为“0”。因此,例如像以下那样表示天线方向差范围的初始值。
direction_diff_max=[0,0,0,0]
相位/方向历史记录是示出从开始位置检测到当前检测出的相位和天线方向的参数,示出按时间(time)检测出的相位(Phase)和天线方向(天线水平角度(Azimuth)、天线垂直角度(Pitch))。
在初始状态下,时间、相位、天线方向均没有获取有意义的值。因此,例如像以下那样表示相位/方向历史记录的初始值。
list_phase_time<time,phase,Azimuth,Pitch>=null
像上述的那样进行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初始显示(步骤S102)和参数的初始设定(步骤S103)后,例如,每隔恒定时间执行标签位置的检测和用于显示反映了检测结果的标签位置指示画面的循环处理,直到标签位置检测结束。
在循环处理中,首先,参数获取部231获取当前时刻的相位(步骤S104)。
标签读取器100发送表示由相位检测部103检测出的相位的相位信息。作为步骤S104的处理,参数获取部231获取从标签读取器100发送来的相位信息所表示的相位。
此外,参数获取部231获取当前时刻的天线方向(步骤S105)。因此,参数获取部231输入在当前传感器部202检测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参数获取部231利用已输入的水平角度来计算天线水平角度,利用已输入的垂直角度来计算天线垂直角度。像这样通过计算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来获取天线方向。
接着,参数获取部231利用由步骤S105获取到的天线方向和由步骤S103设定的天线初始方向来对天线方向差的参数进行更新(步骤S106)。
此外,参数获取部231利用由步骤S105获取到的天线方向和由步骤S103设定的天线初始方向来对天线方向差范围的参数进行更新(步骤S107)。另外,在由步骤S105获取到的作为天线方向的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均处于至此的天线方向差范围内的情况下,不需要在步骤S107中对天线方向差范围进行更新。
此外,参数获取部231更新相位/方向历史记录的参数(步骤S108)。在此的相位/方向历史记录的更新指的是将由此次的步骤S104获取到的相位和由步骤S105获取到的天线方向与当前时刻相对应地追加到相位/方向历史记录的处理。
接着,输出部233对由步骤S106更新了的天线方向差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阈值进行判定(步骤S109)。步骤S109的判定是以天线方向差的天线水平角度和天线垂直角度的各差值作为对象而进行的。
这里的阈值能够考虑从视觉上能够辨识天线对象OBJ1、OBJ11的方向的变化和搜索范围图像的显示变化的最小限度的角度来设定。此外,能够考虑能得到仅基于通常的天线101的移动速度就能确定RFID标签300正在接近还是正在远离的相位的历史记录的最小限度的角度来设定。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可考虑将阈值设为例如角度范围的10%左右。在天线水平角度的情况下,由于角度范围为360°,所以能够设定例如36°的阈值。在天线垂直角度的情况下,由于角度范围为180°,所以能够设定例如18°的阈值。
在天线方向差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差值和天线垂直角度的差值中的至少一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输出部233基于由步骤S106更新的天线方向差,对标签位置指示画面中的天线对象OBJ1、OBJ11的方向进行变更(步骤S110)。输出部233基于在天线方向差中示出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差值对天线对象OBJ1的方向进行变更。此外,输出部233基于在天线方向差中示出的天线垂直角度的差值对天线对象OBJ11的方向进行变更。
此外,输出部233基于由步骤S107更新的天线方向差范围,对搜索范围图像ZNh和搜索范围图像ZNv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显示(步骤S111)。
即,如果由步骤S109判定了天线方向差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差值超过了阈值,则输出部233通过步骤S111以示出与天线方向差范围的天线水平角度的2个差值对应的范围的方式显示搜索范围图像ZNh。
此外,如果由步骤S109判定了天线方向差的天线垂直角度的差值超过了阈值,则输出部233通过步骤S111以示出与天线方向差范围的天线垂直角度的2个差值对应的范围的方式显示搜索范围图像ZNv。
此外,输出部233显示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步骤S112)。
如果由步骤S109判定了天线方向差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差值超过了阈值,则输出部233在步骤S112中,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显示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
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显示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时,输出部233基于在步骤S108中更新的相位/方向历史记录中示出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历史记录,确定水平方向的天线101的移动方向。此外,输出部233通过确定在步骤S108中更新的相位/方向历史记录中示出的与相位的变化对应的斜率是正还是负,与当前的天线101的移动方向对应地判定RFID标签300正在接近还是正在远离。
在判定为RFID标签300正在接近的情况下,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中,输出力部234以指示与确定的天线101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显示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另一方面,在判定了RFID标签300正在远离的情况下,在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中,输出力部234以指示相对于当前的天线101的移动方向为相反的方向的方式显示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
此外,如果在步骤S109的判定时,天线方向差的天线垂直角度的差值超过了阈值,则在步骤S112中,输出部233在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中与上述同样地显示标签方向指示图像Arr。
在天线方向差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差值和天线垂直角度的差值均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09“否”),跳过步骤S110~S112的处理。
接着,位置检测部232通过参照相位/方向历史记录中的相位的历史记录对是否得到方向确定点进行判定(步骤S113)。这里的方向确定点指的是如图3中的作为时刻t0示出的那样,根据从天线101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为最短,相位的变化的斜率进行了反转的时间点。
在得到方向确定点的情况下(步骤S113“是”),位置检测部232确定(检测)RFID标签300的方向(标签方向)(步骤S114)。为此,位置检测部232从相位/方向历史记录获取在步骤S113得到的作为方向确定点的时间点下的天线方向。这样获取到的天线方向即是标签方向。
此外,此时位置检测部232对已确定的标签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哪一个进行判定。为此,位置检测部232参照相位/方向历史记录,对例如以方向确定点为基准的前后的一定时间内的天线水平角度的变化量和天线垂直角度的变化量进行比较。关于比较的结果,如果天线水平角度的变化量大,则已确定的标签方向对应于水平方向,如果天线垂直角度的变化量大,则已确定的标签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
在由步骤S114确定了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时刻下的天线101的位置为图2或者图4所示的位置P0。即,根据由步骤S114确定RFID标签300的方向,确定了位置P0。在由步骤S114确定了在水平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情况下,确定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P0,在确定了在垂直方向上的RFID标签300的方向的情况下,确定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P0。
因此,位置检测部232根据确定了位置P0而计算(检测)标签距离D0(步骤S115)。在此,位置检测部232在由步骤S114确定了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P0的情况下计算在水平方向上的标签距离D0,在确定了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P0的情况下计算在垂直方向上的标签距离D0。
位置检测部232在图2的方法的情况下利用式5计算标签距离D0,在图4的方法的情况下利用式9计算标签距离D0。
在根据图2的方法利用式5计算标签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中参数获取部231通过上述的方式获取距离b。位置检测部232利用获取到的距离b由式5计算标签距离D0。
此外,在根据图4的方法利用式9计算标签距离的情况下,在步骤S115中参数获取部231通过上述的方式获取半径r和中心角θ。位置检测部232利用获取到的半径r和中心角θ由式9计算标签距离D0。
接着,输出部233根据由步骤S114确定的标签方向和由步骤S115计算出的距离,进行标签对象的显示和距离指示区域AR2的标签距离的显示(步骤S116)。
在此,在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后为首次的步骤S116的情况下,在与在步骤S113中被确定的方向确定点所对应的平面方向(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对应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对应水平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h或者对应垂直方向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Gv)中,使标签对象OBJ2或者标签对象OBJ12开始显示,在距离指示区域AR2中开始进行表示距离的数值的显示。
此外,在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后第2次以后的步骤S116中,对与在最后的步骤S113中确定的方向确定点所对应的平面方向(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对应的标签位置指示图像中显示的标签对象的显示进行更新。根据由步骤S114确定的标签方向和由步骤S115计算出的距离进行标签对象的更新。
此外,在开始进行标签位置的检测后首次在步骤S115中计算的标签距离为仅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一方的平面方向对应地求取的值。但是,在此之后,在反复执行步骤S104~S117的循环处理的过程中,计算与另一方的平面方向对应的标签距离。在该阶段计算出的标签距离由于是与一方的平面方向对应地利用沿着已经确定的标签方向的距离D1计算的值,所以具有与实际的RFID标签300的位置对应的高精度。
因此,输出部234在开始进行位置检测而最初在距离指示区域AR2显示了仅与一方的平面方向对应而求取的标签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在距离指示区域AR2配置表示所显示的距离的精度有可能比与两方的平面方向对应而求取的标签距离相对地低的显示。
在步骤S116的处理后、或者在判定为没有得到方向确定点的情况下(步骤S113“否”),位置检测部232对至此的标签位置检测是否结束进行判定(步骤S117)。
在判定为标签位置检测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17“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另一方面,例如,在通过进行了指示结束标签位置检测的操作等,判定了标签位置检测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17“是”),至此的位置监测处理结束。
另外,在采用图2的方法计算标签距离D0的情况下,获取距离b的方法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例如,可以在通过具有编码器的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自动输送机)使标签读取器100移动后,基于编码器的检测输出来计算距离b。
此外,例如便携终端装置200输入由与天线方向一致的拍摄方向拍摄到的图像。便携终端装置200也可以进行根据输入的图像随着标签读取器100的移动而产生的变化来计算移动量的图像处理,作为距离b获取计算出的移动量。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对标签读取器100设置根据预先作为固定值而确定的距离b使其分开的2个天线101,利用由2个天线101分别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来计算标签距离D0。在该情况下,距离b也能够作为固定值而预先存储在便携终端装置200。
此外,在图1中,采用由接合器ADP将便携终端装置200固定在标签读取器100的方式构成了标签位置检测系统,但也可以是在标签读取器100附加作为便携终端装置200的功能而使其一体化的结构。
此外,在至此的说明中,分别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对应地对标签位置进行了检测。但是,也可以是检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任意一个的标签位置的结构。像这样即使是与一方的平面方向对应的标签位置的检测,如果与例如像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多个频率的不同信号的情况比较,则能够利用单一的频率以高精度检测标签位置。
此外,在至此的说明中,作为标签位置对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和RFID标签300的方向进行了检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标签位置对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进行检测,而对RFID标签300的方向不进行检测。相反,也可以构成为作为标签位置对RFID标签300的方向进行检测,而对到RFID标签300的距离不进行检测。
此外,在至此的说明中,在显示部205显示了标签位置。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接近或者远离RFID标签300等的与RFID标签300的位置相关的信息通过声音等通知给用户。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标签读取器100装载在无人机等的自动机上,一边使自动机移动一边基于由标签读取器100检测的相位来进行RFID标签300的位置确定。在该情况下,标签读取器100既可以不是如图1那样的形状,而是例如适于装载在自动机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天线和读取器的一部分物理地分离的结构。
此外,在至此的说明中,举出了使天线101移动的例子。但是,在将天线101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后,RFID标签300一方通过带式输送机等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与至此的说明相同的方法确定RFID标签300的位置。
此外,在至此的说明中举出了检测1个RFID标签300的位置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与至此的说明相同的方法,同时或者依次确定多个RFID标签300的在3维空间的位置,以在3维空间的映射上示出已确定的多个RFID标签300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显示。
另外,也可以用计算机来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标签读取器100、便携终端装置200等。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记录在该记录介质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实现。另外,此处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周边机器等硬件。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指的是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含像在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方式、像在该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方式。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与已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功能,也可以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的可编程逻辑设备来实现。
附图标记说明
100:标签读取器;
101:天线;
102:对应标签的通信部;
103:相位检测部;
104:对应便携终端装置的通信部;
111:夹持部;
200:便携终端装置;
201:对应标签读取器的通信部;
202:传感器部;
203:控制部;
204:存储部;
205:显示部;
206:操作部;
231:参数获取部;
232:位置检测部;
233:输出部;
234:输出部;
300:RFID标签。
Claims (6)
1.一种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其具有:
对应存储介质的通信部,其与存储介质进行使用规定频率的电波的无线通信;
相位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存储介质接收的信号的相位;
天线;
参数获取部,作为用于检测从第1位置到所述存储介质的存储介质距离的距离检测参数,获取根据所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规定值,所述第1位置是在所述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存储介质的距离为最短的所述天线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在所述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所述天线的位置;以及
位置检测部,其计算在所述第1位置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第1相位与在所述第2位置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第2相位的相位差,利用以该方式计算的相位差和由所述参数获取部获取到的距离检测参数来检测所述存储介质距离,
所述位置检测部将根据所述天线的移动由所述相位检测部检测的相位的变化的斜率进行了反转的定时确定为所述第1位置,
所述参数获取部获取在将位于相同圆周的线上的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作为弧的两端的情况下的中心角和所述圆周的半径来作为所述距离检测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部将在作为所述第1位置而确定的定时检测到的天线的方向,作为以所述第1位置为起点的所述存储介质所处的存储介质方向来进行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部进行与水平方向对应的存储介质方向和存储介质距离的检测、及与垂直方向对应的存储介质方向和存储介质距离的检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其中,
还具有输出部,其通过显示来输出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存储介质距离和存储介质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输出部通过显示来输出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与水平方向对应的存储介质方向和存储介质距离、及与垂直方向对应的存储介质方向和存储介质距离。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参数获取步骤,作为用于检测从第1位置到存储介质的存储介质距离的距离检测参数,获取根据所述第1位置和第2位置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规定值,所述第1位置是在通过使用规定频率的电波的无线与所述存储介质进行通信的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存储介质的距离为最短的天线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在所述天线的位置范围中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天线的位置;以及
位置检测步骤,获取表示从所述存储介质接收的信号的相位的信息,计算在所述第1位置检测的第1相位与在所述第2位置检测的第2相位的相位差,利用以该方式计算的相位差和由所述参数获取部获取的距离检测参数来计算所述存储介质距离,所述第1位置被确定为根据天线的移动而检测的相位的变化的斜率进行了反转的定时,
所述参数获取步骤获取在将位于相同圆周的线上的所述第1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作为弧的两端的情况下的中心角和所述圆周的半径来作为所述距离检测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9944.8A CN113794982B (zh) | 2015-10-16 | 2016-09-23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16099 | 2015-10-16 | ||
JP2015216099A JP5987187B1 (ja) | 2015-10-16 | 2015-10-16 | 記憶媒体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PCT/JP2016/077996 WO2017064987A1 (ja) | 2015-10-16 | 2016-09-23 | 記憶媒体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79944.8A Division CN113794982B (zh) | 2015-10-16 | 2016-09-23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03401A CN107003401A (zh) | 2017-08-01 |
CN107003401B true CN107003401B (zh) | 2021-08-27 |
Family
ID=5687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3588.3A Active CN107003401B (zh) | 2015-10-16 | 2016-09-23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CN202110979944.8A Active CN113794982B (zh) | 2015-10-16 | 2016-09-23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79944.8A Active CN113794982B (zh) | 2015-10-16 | 2016-09-23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95661B2 (zh) |
EP (1) | EP3349035B1 (zh) |
JP (1) | JP5987187B1 (zh) |
KR (1) | KR102593361B1 (zh) |
CN (2) | CN107003401B (zh) |
WO (1) | WO20170649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14924B1 (en) * | 2017-08-03 | 2019-02-26 | Paul Youngborg | Method of using a panel framing device to build panels for use in house construction |
JP7007170B2 (ja) * | 2017-12-13 | 2022-01-2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854249B2 (ja) * | 2018-01-26 | 2021-04-07 |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自動走行システム |
JP7107762B2 (ja) * | 2018-06-20 | 2022-07-27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182950B2 (ja) | 2018-08-22 | 2022-12-05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
CN109359492B (zh) * | 2018-09-04 | 2022-03-18 | 湖南华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rfid标签手持定向装置 |
JP7267711B2 (ja) * | 2018-10-19 | 2023-05-02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無線タグ読取方法 |
JP6704570B1 (ja) * | 2019-07-03 | 2020-06-03 | Rfルーカス株式会社 |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位置特定装置及び位置特定プログラム |
JP6803089B1 (ja) | 2019-07-16 | 2020-12-23 | Rfルーカス株式会社 |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
JP7321855B2 (ja) | 2019-09-13 | 2023-08-07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無線タグ読取方法 |
JP7450357B2 (ja) * | 2019-09-19 | 2024-03-15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対象物管理システム、対象物管理装置、対象物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22051279A (ja) | 2020-09-18 | 2022-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
WO2023062713A1 (ja) * | 2021-10-12 | 2023-04-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商品管理装置、商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23069737A (ja) | 2021-11-08 | 2023-05-18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
JP2023070328A (ja) * | 2021-11-09 | 2023-05-19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3624A (zh) * | 2001-06-05 | 2004-11-03 | 3M | 文档管理中的射频识别 |
CN103353597A (zh) * | 2013-07-10 | 2013-10-16 | 天津大学 | 一种用于超高频rfid定位的相位式测距方法 |
EP2779020A2 (en) * | 2013-03-14 | 2014-09-17 | Intermec IP Corp. | Synthetic aperture RFID handheld with tag location capability |
CN104915618A (zh) * | 2015-07-03 | 2015-09-16 | 南京大学 |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09247A (en) * | 1975-07-03 | 1978-08-22 | Rca Corporation | Clutter free communications radar |
US4041490A (en) * | 1976-06-25 | 1977-08-09 | Cubic Corporation | Measurement system calibrated to be in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duced changes in internal phase shifts present in the system |
CH614051A5 (zh) * | 1977-04-07 | 1979-10-31 | Siemens Ag Albis | |
SE442348B (sv) * | 1984-07-04 | 1985-12-16 | Stiftelsen Inst Mikrovags | Fo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r bestemning av inbordes lege mellan tva objekt |
SE456118B (sv) * | 1985-12-12 | 1988-09-05 | Stiftelsen Inst Mikrovags | Fo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r att meta avstand mellan ett forsta och ett andra foremal med signaler av mikrovagsfrekvens |
FR2681433B1 (fr) * | 1991-09-18 | 1993-10-29 | Jean Guena | Systeme de mesure de distance entre deux stations mobiles l'une par rapport a l'autre. |
US5227803A (en) * | 1992-07-22 | 1993-07-13 |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 Transponder lo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6072421A (en) * | 1998-05-29 | 2000-06-0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Moving object high-accuracy position locating method and system |
US6868073B1 (en) * | 2000-06-06 | 2005-03-15 |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K1-53 | Distance/ranging by determination of RF phase delta |
US7119738B2 (en) * | 2004-03-01 | 2006-10-10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Object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FID |
US7030761B2 (en) | 2004-03-16 | 2006-04-18 | Symbol Technologies | Multi-resolution object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7170412B2 (en) * | 2004-08-31 | 2007-01-30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Angle of position object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WO2006095827A1 (ja) * | 2005-03-09 | 2006-09-14 | Omron Corporation | 情報処理装置、管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2006270561A (ja) * | 2005-03-24 | 2006-10-05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ハンズフリーモバイルカメラ |
JP2007005969A (ja) * | 2005-06-22 | 2007-01-11 | Yamaha Corp | マイクロフォンアレイ装置 |
US7714773B2 (en) * | 2006-03-28 | 2010-05-11 | Omron Corporation | RFID tag distance measuring system and reader |
DE102006037247A1 (de) * | 2006-08-09 | 2008-02-14 | Siemens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Ortung eines Zielobjektes |
JP2008102102A (ja) * | 2006-10-20 | 2008-05-01 | Brother Ind Ltd | 無線機器検出装置及び無線機器検出方法 |
US20080143584A1 (en) * | 2006-12-18 | 2008-06-19 | Radiofy Llc, A Californi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n RFID reader and an RFID tag using phase |
WO2008102686A1 (ja) * | 2007-02-22 | 2008-08-28 | Nec Corporation | マルチバンドトランシーバおよび該トランシーバを用いた測位システム |
US7932814B2 (en) * | 2007-10-04 | 2011-04-26 |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 Method and system to determine physical parameters as between a RFID tag and a reader |
US7944356B2 (en) * | 2007-10-04 | 2011-05-17 |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 Method and system to determine physical parameters as between an RFID tag and a reader |
US8072311B2 (en) * | 2008-04-14 | 2011-12-06 | Mojix, Inc.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location estim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8149093B2 (en) * | 2008-06-06 | 2012-04-03 | Lyngsoe System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JP2010156633A (ja) * | 2008-12-29 | 2010-07-15 | Nexco-East Engineering Co Ltd | 移動体位置検知装置及び車両位置検知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
US8286887B2 (en) * | 2009-03-10 | 2012-10-16 | Wal-Mart Stores, Inc. | RFID tag sensors and methods |
JP5326982B2 (ja) * | 2009-10-13 | 2013-10-3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位置測定方法及び位置測定装置 |
US8159367B2 (en) * | 2009-10-16 | 2012-04-17 | Rf Controls, Llc | Methods for noise validated phase ranging RFID location |
US8188908B2 (en) * | 2010-01-29 | 2012-05-29 | Amtech System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to a tag by a modulated backscatter RFID reader |
JP5402969B2 (ja) * | 2011-03-23 | 2014-01-29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665695B2 (ja) * | 2011-07-12 | 2015-02-04 | マイティカード株式会社 | Rfidタグ移動識別方法及びrfidタグ移動識別プログラム |
US9432966B2 (en) * | 2011-12-08 | 2016-08-3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ecure distance bounding based on direction measurement |
JP2013205168A (ja) * | 2012-03-28 | 2013-10-07 | Kddi Corp | ユーザ端末及び位置推定システム |
US9702963B2 (en) * | 2012-05-30 | 2017-07-1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high accuracy location determination |
US9188657B2 (en) * | 2013-12-03 | 2015-11-17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ransmitter location detection |
CN103984971B (zh) * | 2014-05-31 | 2017-09-12 | 范志广 | 基于天线阵列相位差测向射频识别的无线定位方法及系统 |
-
2015
- 2015-10-16 JP JP2015216099A patent/JP5987187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9-23 US US15/534,364 patent/US102956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9-23 KR KR1020177014308A patent/KR10259336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9-23 EP EP16855241.2A patent/EP33490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9-23 CN CN201680003588.3A patent/CN107003401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23 WO PCT/JP2016/077996 patent/WO20170649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9-23 CN CN202110979944.8A patent/CN113794982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05 US US16/376,522 patent/US1100959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3624A (zh) * | 2001-06-05 | 2004-11-03 | 3M | 文档管理中的射频识别 |
EP2779020A2 (en) * | 2013-03-14 | 2014-09-17 | Intermec IP Corp. | Synthetic aperture RFID handheld with tag location capability |
CN103353597A (zh) * | 2013-07-10 | 2013-10-16 | 天津大学 | 一种用于超高频rfid定位的相位式测距方法 |
CN104915618A (zh) * | 2015-07-03 | 2015-09-16 | 南京大学 |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4982A (zh) | 2021-12-14 |
CN113794982B (zh) | 2024-05-17 |
KR102593361B1 (ko) | 2023-10-25 |
EP3349035B1 (en) | 2020-11-11 |
EP3349035A1 (en) | 2018-07-18 |
JP2017075927A (ja) | 2017-04-20 |
EP3349035A4 (en) | 2018-11-07 |
WO2017064987A1 (ja) | 2017-04-20 |
JP5987187B1 (ja) | 2016-09-07 |
US20190235065A1 (en) | 2019-08-01 |
CN107003401A (zh) | 2017-08-01 |
US11009596B2 (en) | 2021-05-18 |
US20180003812A1 (en) | 2018-01-04 |
US10295661B2 (en) | 2019-05-21 |
KR20180073514A (ko) | 2018-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03401B (zh) | 存储介质位置检测系统及程序 | |
US10621844B2 (en) | RFID reader and antenna system for locating items using a mobile device | |
KR101902715B1 (ko) | Uwb 신호를 이용하는 태그 위치 식별 방법 및 그 태그 위치 식별 장치 | |
US9459343B2 (en) | Synthetic aperture RFID handheld with tag location capability | |
EP3293596A1 (en) | Orient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drone | |
EP2643794B1 (en)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operating methods | |
US20160005287A1 (en) | Lost child search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and lost child search method | |
EP2779020B1 (en) | Synthetic aperture RFID handheld with tag location capability | |
US20150308861A1 (en) | Wireless position sensing using magnetic field of two transmitters | |
US20160063836A1 (en) | Rfid active child tracker | |
US11132876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multiple RFID devices to implement in-store point-of-sale buy-zones and relate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 |
CN11191496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 |
JP2013110606A (ja) | 端末装置、位置特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200015030A1 (en) |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normalized beacon signal strengths | |
WO2018221515A1 (ja) | 位置測定用の端末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システム | |
JP6428214B2 (ja) | 相対位置測定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2012194023A (ja) | 位置計測システム、位置計測装置、位置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6984817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を用いた位置推定方法、位置推定装置及び携帯通信装置 | |
US2020001195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fining a parametric model for mobile device positioning | |
CN106483536B (zh) | 利用具备波束赋形能力的天线的卫星信号采集 | |
WO2016182561A1 (en) | Wireless position sensing using magnetic field of two transmitters | |
JP7102205B2 (ja) | 測位装置及び測位プログラム | |
US2015037763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rrival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
KR20150134127A (ko) | Slam 시스템을 위한 레이더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