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6971A -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6971A
CN106956971A CN201611114119.7A CN201611114119A CN106956971A CN 106956971 A CN106956971 A CN 106956971A CN 201611114119 A CN201611114119 A CN 201611114119A CN 106956971 A CN106956971 A CN 106956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yarn take
traveling
yar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141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6971B (zh
Inventor
川幡平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56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6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6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6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05Service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14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 D01H13/145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 motions ; Monitoring the entanglement of slivers in drafting arrangements set on carriages travelling along the machines;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pulled along the working unit by a band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第一自动络纱机(10)具备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第一落纱台车(13)、第一控制部(18)以及第一通信部(16)。第一络纱单元(11)沿X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第一落纱台车(13)设置成能够沿X方向行进,对第一络纱单元(11)进行落纱作业。第一控制部(18)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第一通信部(16)相对于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二自动络纱机(20)进行通信,获取与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相邻装置信息。第一控制部(18)根据由第一通信部(16)获取到的相邻装置信息,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与纱线卷绕装置相关的技术,已知日本特开2005-330596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织机。日本特开2005-330596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织机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织单元;沿同一行进路径行进的第一接纱台车和第二接纱台车(服务台车);以及控制第一接纱台车和第二接纱台车的中央控制装置。在使第二接纱台车朝向产生了接纱请求的纺织单元行进的情况下,使第一接纱台车向从该纺织单元远离的方向行进,由此,减少第一接纱台车与第二接纱台车的干涉。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与纱线卷绕装置相邻地配置有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担心根据其他纱线卷绕装置中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而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以下,还简称为“碰触可能性”)提高。例如,担心在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以与纱线卷绕装置的服务台车相面对的方式行进的状况或作业人员在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进行作业的状况下,碰触可能性提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多个卷绕单元,该多个卷绕单元沿规定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服务台车,该服务台车设置成能够沿并列设置方向行进,对卷绕单元进行服务;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以及通信部,该通信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在该纱线卷绕装置中,通信部相对于在与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进行通信,获取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相邻装置信息,控制部根据由通信部获取到的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由通信部进行通信而获取相邻装置信息,由控制部根据该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由此,能够考虑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来使服务台车行进,能够在服务台车的行进中考虑由该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引起的碰触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相关的行进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考虑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而使纱线卷绕装置的服务台车行进。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考虑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位置而使纱线卷绕装置的服务台车行进。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存在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的人相关的人员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考虑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的人的存在而使纱线卷绕装置的服务台车行进。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还具备沿并列设置方向配置的行进路径,服务台车在与卷绕单元的主体部相比向正面侧突出的状态下沿行进路径行进。在该情况下,成为作业人员容易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结构,因此上述效果、即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的效果特别有效。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控制部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使得在并列设置方向上避免服务台车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同。发现当在并列设置方向上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在服务台车与其他服务台车中相同时,例如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于这些服务台车双方,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提高。基于这种见解,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以避免并列设置方向上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其他服务台车相同的方式使服务台车行进,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控制部在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在并列设置方向上并不相同的情况下,以使服务台车以第一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控制部在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与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在并列设置方向上变得相同的情况下,以使服务台车以比第一速度慢的第二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基于上述见解,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在服务台车的在并列设置方向上的行进位置与其他服务台车变得相同的情况下,服务台车的速度从第一速度向第二速度减速。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还具备警告部,该警告部在服务台车与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中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并列设置方向上变得相同的情况下,发出警告。基于上述见解,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在服务台车的在并列设置方向上的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其他服务台车变得相同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服务台车具有用于检测该服务台车周边的人的传感器,控制部在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使服务台车的行进停止或以使服务台车远离该人的方式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控制部以使服务台车以第三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并且在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以使服务台车以比第三速度慢的第四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服务台车的行进。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使服务台车的速度减慢而使服务台车行进,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服务台车为执行由卷绕单元卷绕的卷装的排出以及卷管向该卷绕单元的供给的落纱台车。由此,能够通过落纱台车自动地执行卷绕单元的落纱。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卷绕单元为从喂纱纱管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络纱单元。由此,在作为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也可以是,卷绕单元为具有通过空气的力进行纱线纺织的纺织部的空气精纺单元。由此,在作为空气精纺机的纱线卷绕装置中,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系统具备第一纱线卷绕装置以及与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相邻的第二纱线卷绕装置,在该纱线卷绕系统中,第一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多个第一卷绕单元,该多个第一卷绕单元沿规定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第一服务台车,该第一服务台车设置成能够沿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对第一卷绕单元进行服务;第一控制部,该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服务台车的行进;以及第一通信部,该第一通信部相对于第二纱线卷绕装置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获取与第二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第二纱线卷绕装置具备:多个第二卷绕单元,该多个第二卷绕单元沿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第二服务台车,该第二服务台车设置成能够沿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对第二卷绕单元进行服务;第二控制部,该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服务台车的行进;以及第二通信部,该第二通信部相对于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获取与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第二相邻装置信息,第一控制部根据由第一通信部获取到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第一服务台车的行进,第二控制部根据由第二通信部获取到的第二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第二服务台车的行进。
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系统中,由第一通信部进行通信而获取第一相邻装置信息,由第一控制部根据该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第一服务台车的行进。由此,能够考虑相邻的第二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而使第一服务台车行进,能够在第一服务台车的行进中考虑由该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引起的碰触可能性。另外,由第二通信部进行通信而获取第二相邻装置信息,由第二控制部根据该第二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第二服务台车的行进。由此,能够考虑相邻的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而使第二服务台车行进,能够在第二服务台车的行进中考虑由该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引起的碰触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第一和第二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服务台车碰触的碰触可能性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络纱单元的概要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自动络纱系统的第一落纱台车和第二落纱台车的行进控制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基于图1的第一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第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基于图1的第一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第二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基于图1的第一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第三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基于图1的第一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第四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基于图1的第一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第五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络纱单元的概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系统(纱线卷绕系统)100具备第一自动络纱机(第一纱线卷绕装置)10和第二自动络纱机(第二纱线卷绕装置)20。第一自动络纱机10和第二自动络纱机20以相互面对并相邻的方式并列设置。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与第二自动络纱机20之间形成有供作业人员O通行的作业人员通路T。也就是说,第一自动络纱机10和第二自动络纱机20均在正面侧朝向作业人员通路T侧的状态下排列,并隔着作业人员通路T而相互面对。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将第一自动络纱机10和第二自动络纱机20所排列的方向(相面对的方向)设为Y方向并将作业人员通路T延伸的方向设为X方向而进行说明。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自动络纱机10作为主要结构而具备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第一行进轨道12、第一落纱台车13以及第一机台控制装置14。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与第一自动络纱机10同样地构成,作为主要结构而具备多个第二络纱单元21、第二行进轨道22、第二落纱台车23以及第二机台控制装置24。
第一络纱单元11为卷绕纱线的第一卷绕单元。第一络纱单元11沿作为规定的并列设置方向的X方向而并列设置。第一络纱单元11一边使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横动(traverse)一边将该纱线卷绕于卷绕纱管而形成卷装P。
第一络纱单元11具有第一单元主体(主体部)11a。第一单元主体11a作为主要结构而具备未图示的纱管支承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纱线张力施加装置、张力传感器、接纱装置、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卷绕部。第一单元主体11a安装于框体架11b。第一络纱单元11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向第一机台控制装置14输出落纱请求。
第一行进轨道12为沿X方向配置的行进路径。第一行进轨道12引导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第一行进轨道12在第一单元主体11a的上方在从X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络纱单元11到另一端侧的第一络纱单元11的整个范围内延伸。
第一落纱台车13为对第一络纱单元11进行服务的第一服务台车。第一落纱台车13对具有卷装P成为满卷而需要落纱作业这一意思的落纱请求的第一络纱单元11执行落纱作业。即,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至卷装P成为满卷的第一络纱单元11的位置,从该第一络纱单元11使满卷的卷装P排出并且向该第一络纱单元11供给空的卷绕纱管(卷管)。第一落纱台车13的动作由第一机台控制装置14的后述第一控制部18控制。
第一落纱台车13设置成能够沿X方向行进(移动)。换言之,第一落纱台车13构成为能够以到达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的方式沿第一行进轨道12行进。第一落纱台车13具有未图示的行进马达,通过该行进马达的驱动力而沿第一行进轨道12行进。第一落纱台车13在第一单元主体11a的上方,在与第一单元主体11a相比向正面侧(作业人员通路T侧)突出的状态下沿第一行进轨道12行进。
第一落纱台车13具有人感传感器13a。人感传感器13a为检测第一落纱台车13周边的人的传感器。例如作为人感传感器13a,能够使用光学式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人感传感器13a例如设置于第一落纱台车13外表面的多处。人感传感器13a在检测到人的情况下,将其检测信号发送到第一机台控制装置14。
人感传感器13a在检测到人的情况下,将表示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人这一情况的信息向第一通信部16输出。也可以使该信息与所存在的人的位置建立关联。“位置”例如可以由距任意基准点的距离来表示,也可以根据分配至各第一络纱单元11的单元编号来表示(在以下的“位置”中相同)。
第一机台控制装置14具有第一设定部15、第一通信部16、第一警告部17以及第一控制部18。第一设定部15与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连接,集中地管理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第一设定部15通过由作业人员O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来进行针对各第一络纱单元11的设定。第一设定部15包含显示部,在该显示部中显示各第一络纱单元11的纱线的卷绕状况以及所发生的故障的内容等。第一设定部15例如能够由触摸面板构成。
第一设定部15在由作业人员O进行了设定的情况下,将表示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人这一情况的信息向第一通信部16输出。此外,也可以是,即使作业人员O没有进行第一设定部15的设定,在由人感传感器等检测到在第一设定部15前存在作业人员O的情况下(或在第一设定部15从节能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时),也将表示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人这一情况的信息向第一通信部16输出。也可以使该信息与所存在的人的位置建立关联。
第一通信部16在与第二自动络纱机20之间进行通信,获取与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具体地说,第一通信部16接收从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第二通信部26发送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另一方面,第一通信部16将与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第二相邻装置信息向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第二通信部26发送。
第一警告部17为对作业人员O发出警告的装置。作为第一警告部17,能够使用例如扬声器和/或显示灯,在该情况下,作为警告,执行从扬声器进行的声音输出和/或显示灯的点亮。也可以将第一警告部17设置于第一落纱台车13来对作业人员O发出警告。此外,只要能够发出警告,则第一警告部17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公知的装置。
第一控制部18由包含处理器的计算机构成。第一控制部18与第一落纱台车13(在此,为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马达)连接,根据来自第一络纱单元11的落纱请求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动作。
具体地说,第一控制部18在从某一个第一络纱单元11输入了落纱请求时,生成对该第一络纱单元11执行落纱作业的任务(以下,简称为“任务”)。而且,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动作来执行所生成的任务。即,生成根据所生成的任务来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的行进模式。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按照所生成的行进模式行进的方式控制该第一落纱台车13。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从该第一络纱单元11排出满卷的卷装P,并且向该第一络纱单元11供给空的卷绕纱管。
第一控制部18在从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输入了落纱请求并生成了多个任务的情况下,从针对接近当前第一落纱台车13的位置的第一络纱单元11的任务起先执行。换言之,关于所生成的多个任务,以第一落纱台车13在具有落纱请求的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之间行进时行进距离变得最短的方式,对执行顺序附加优先级而执行。
第一控制部18根据由第一通信部16获取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第一控制部18以在X方向上避免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第一控制部18在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位置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在X方向上并不相同的情况下,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标准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并且在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位置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在X方向上相同的情况下,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比标准速度慢的低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另外,第一控制部18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标准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并且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低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标准速度为通常时的第一落纱台车13的速度。标准速度和低速度例如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也可以是变动值。在后文中详细说明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控制。
第一控制部18与人感传感器13a连接。第一控制部18在由人感传感器13a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使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停止或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远离该人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
第一控制部18与第一警告部17连接。第一控制部18在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X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从第一警告部17发出警告。
第二络纱单元21具有与第一络纱单元11相同的结构,具有安装于框体架21b的第二单元主体(主体部)21a。第二行进轨道22具有与第一行进轨道12相同的结构。第二落纱台车23具有与第一落纱台车13相同的结构,具有人感传感器23a。第二机台控制装置24具有与第一机台控制装置14相同的结构,具有第二设定部25、第二通信部26、第二警告部27以及第二控制部28。
接着,参照图3说明自动络纱系统100中的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控制。
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从第二通信部26向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第一通信部16发送第一相邻装置信息(S1)。根据该发送,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通过第一通信部16获取第一相邻装置信息(S2)。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从第一通信部16向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第二通信部26发送第二相邻装置信息(S3)。根据该发送,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通过第二通信部26获取第二相邻装置信息(S4)。此外,上述S3和上述S4可以在上述S1和上述S2后实施,也可以与上述S1和上述S2并行地实施。
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包含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模式。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模式为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相关的行进信息。具体地说,该行进模式是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为了根据执行落纱作业的一个或多个任务使第二落纱台车23行进而预定的、表示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的推移的信息。例如该行进模式为第二落纱台车23的位置和速度与时间建立关联而成的信息。
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存在的人相关的人员信息。例如人员信息为在第二设定部25中进行了设定的情况下或由人感传感器23a检测到人的情况下获取的信息,是表示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存在人这一情况的信息。另外,在第一相邻装置信息中也可以包含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相关的信息、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当前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当前速度相关的信息。能够通过例如搭载于第二落纱台车23的公知的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等)来检测第二落纱台车23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
第二相邻装置信息包含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模式。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模式为与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相关的行进信息。具体地说,该行进模式是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为了根据执行落纱作业的一个或多个任务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而预定的、表示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的推移的信息。例如该行进模式为第一落纱台车13的位置和速度与时间建立关联而成的信息。
第二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的人相关的人员信息。例如人员信息为在第一设定部15中进行了设定的情况下或由人感传感器13a检测到人的情况下获取的信息,是表示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人这一情况的信息。另外,在第二相邻装置信息中也可以包含与第一落纱台车13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相关的信息、与第一落纱台车13的当前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第一落纱台车13的当前速度相关的信息。能够通过例如搭载于第一落纱台车13的公知的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等)来检测第一落纱台车13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
在上述S2之后,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在第一控制部18中,根据与由第一通信部16获取到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相应的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5)。
在上述S4之后,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在第二控制部28中,根据与由第二通信部26获取到的第二相邻装置信息相应的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S6)。在上述S6中,为了控制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也可以检测第二落纱台车23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此外,上述一系列处理例如也可以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
接着,参照图4~图8例示与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控制(上述S5)相关联的基于第一控制部18进行的控制。此外,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控制(上述S6)相关联的基于第二控制部28进行的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是表示基于第一控制部18进行的控制的第一例的流程图。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首先,根据从一个或多个第一络纱单元11输入的一个或多个落纱请求,生成执行落纱作业的一个或多个任务(S11)。根据所生成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生成以按照标准条件的顺序(在此,如上所述为针对接近当前第一落纱台车13的位置的第一络纱单元11的任务顺序)执行该一个或多个任务的行进模式(S12)。
接着,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判断接下来执行的任务的作业区域在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中是否重叠(S13)。作业区域为实施落纱作业的络纱单元的周边区域。例如能够将作业区域设为以该络纱单元为中心在X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仅扩大多个单元量(两个单元量等)的区域。作业区域重叠的情况是在从Y方向观察时作业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复的情况。作业区域重叠的情况不仅包含作业区域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其至少一部分相同的情况。
在上述S13中为“是”的情况下,判断在上述S11中生成的任务中是否存在具有不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作业区域重叠的作业区域的其他任务(S14)。在上述S14中为“是”的情况下,将行进模式变更为对于该其他任务以接下来执行的方式优先执行的行进模式(S15)。在上述S13中为“否”的情况下或在上述S15之后,按照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16)。
例如设为生成在第一任务(即进行位于X方向一侧的第一络纱单元11的落纱作业的任务)后执行第二任务(即进行位于X方向另一侧的第一络纱单元11的落纱作业的任务)的行进模式。此时,在执行第一任务时在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中作业区域重叠的情况下,任务顺序被替换,将行进模式变更为在第二任务后执行第一任务的行进模式。
在上述S14中为“否”的情况下,按照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17)。并且,在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中作业区域重叠的期间,从第一警告部17发出警告(S18)。
图5是表示基于第一控制部18进行的控制的第二例的流程图。在图5示出的示例中,首先,与上述S11和上述S12同样地,根据所输入的落纱请求来生成任务,并根据所生成的任务来生成行进模式(S21、S22)。接着,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来判断第一落纱台车13是否与第二落纱台车23交错(S23)。
在上述S23中为“否”的情况下,按照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24)。另一方面,在上述S23中为“是”的情况下,将行进模式变更为在交错时减速的行进模式(S25)。作为在交错时减速的行进模式,例如能够采用以标准速度行进并且在交错时暂时将速度设为低速度的速度模式。对于交错时,不仅包含交错的时刻,还可以包含该时刻的一定时间前以及该时刻的一定时间后。接着,按照变更后的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26)。并且,在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交错的交错时,从第一警告部17发出警告(S27)。
此外,例如在X方向上第一落纱台车13赶超了第二落纱台车23或被第二落纱台车23赶超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图5所例示的控制同样地进行控制。只要是在X方向上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变得相同的情况,则能够与图5所例示的控制同样地进行控制。
图6是表示基于第一控制部18进行的控制的第三例的流程图。在图6示出的示例中,首先,与上述S11和上述S12同样地,根据所输入的落纱请求来生成任务,并根据所生成的任务来生成行进模式(S31、S32)。接着,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来判断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是否存在人(S33)。
在上述S33中为“是”的情况下,将行进模式变更为以比标准速度慢的低速度来行进的低速行进的行进模式(S34)。在上述S33中为“否”的情况下或在上述S34之后,按照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35)。其结果,在上述S35中,当在上述S33中为“否”而行进模式未变更时,将行进速度设为标准速度而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另一方面,当在上述S33中为“是”而变更为低速行进的行进模式时,将行进速度设为低速度而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
图7是表示基于第一控制部18进行的控制的第四例的流程图。在图7示出的示例中,首先,与上述S11和上述S12同样地,根据所输入的落纱请求来生成任务,并根据所生成的任务来生成行进模式(S41、S42)。接着,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判断第一落纱台车13是否在与第二落纱台车23相面对的状态下向同一方向(相同的X方向)行进(S43)。
在上述S43中为“是”的情况下,将行进模式变更为在X方向上使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分离的行进模式(S44)。作为使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分离的行进模式,例如能够采用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相对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速度具有差异的行进速度来行进的行进模式、暂时减速的行进模式、暂时加速的行进模式以及使行进开始时期延迟的行进模式等。在上述S43中为“否”的情况下或在上述S44之后,按照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45)。
图8是表示基于第一控制部18进行的控制的第五例的流程图。在图8示出的示例中,首先,与上述S11和上述S12同样地,根据所输入的落纱请求来生成任务,并根据所生成的任务来生成行进模式(S51、S52)。接着,判断是否通过人感传感器13a检测到人(S53)。
在上述S53中为“是”的情况下,将行进模式变更为使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停止或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从该人远离的方式行进的行进模式(S54)。在上述S53中为“否”的情况下或在上述S54之后,按照行进模式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S55)。
以上,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通过第一通信部16来进行通信而获取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根据该第一相邻装置信息通过第一控制部18来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另外,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通过第二通信部26来进行通信而获取第二相邻装置信息,根据该第二相邻装置信息通过第二控制部28来控制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由此,能够考虑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来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能够在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中考虑由该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引起的碰触可能性。能够考虑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来使第二落纱台车23行进,能够在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中考虑由该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引起的碰触可能性。
因而,根据第一自动络纱机10、第二自动络纱机20以及具备第一自动络纱机10和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自动络纱系统100,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能够提高作业人员O的安全性。由于能够降低碰触可能性,因此能够缩小第一自动络纱机10和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间隔(Y方向的距离),能够提供高效的作业环境。另外,由于能够降低碰触可能性,因此能够搭载具备多功能的大型的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
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相关的行进信息。由此,能够考虑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而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第二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相关的行进信息。由此,能够考虑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而使第二落纱台车23行进。
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第一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存在的人相关的人员信息。由此,能够考虑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的人的存在而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第二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的人相关的人员信息。由此,能够考虑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的人的存在而使第二落纱台车23行进。
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第一落纱台车13在与第一络纱单元11的第一单元主体11a相比向正面侧突出的状态下沿第一行进轨道12行进。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第二落纱台车23在与第二络纱单元21的第二单元主体21a相比向正面侧突出的状态下沿第二行进轨道22行进。在该情况下,成为作业人员O容易与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结构,因此上述效果、即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的效果特别有效。
在此,当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的在X方向上的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相同时,例如存在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到这些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双方的情况。另外,例如在作业人员O在作业人员通路T中通行时,存在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成为妨碍(难以通过等)以及对作业人员O带来的威压感或压迫感提高的情况。因此,担心作业人员O与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提高。
因此,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第一控制部18以在X方向上避免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一落纱台车1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同样地,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也以避免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方式控制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其结果,能够抑制在作业人员O在作业人员通路T中通行时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成为妨碍以及对作业人员O带来的威压感或压迫感提高。
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第一控制部18当在X方向上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并不相同的通常时,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标准速度行进。另一方面,在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在X方向上相同的情况下(交错时、赶超时或被赶超时),使第一落纱台车13的速度降低,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低速度行进。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第一落纱台车1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同样地,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也在X方向上的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相同的情况下使第二落纱台车23的速度从标准速度降低,使第二落纱台车23以低速度行进。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在第一落纱台车13与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X方向上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警告部17发出警告。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与第一落纱台车1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同样地,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也通过第二警告部27发出警告,由此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第一落纱台车13具有人感传感器13a,第一控制部18在由人感传感器13a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使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停止或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远离该人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一落纱台车1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同样地,在第二自动络纱机10中,也在由人感传感器23a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使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停止或以使第二落纱台车23远离该人的方式控制第二落纱台车23的行进,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中,第一控制部18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标准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并且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以使第一落纱台车13以比标准速度慢的低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第一落纱台车13的行进。由此,能够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使第一落纱台车13的速度减慢而使第一落纱台车13行进,从而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一落纱台车1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同样地,在第二自动络纱机20中,也能够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使第二落纱台车23的速度减慢而使第二落纱台车23行进,从而能够降低作业人员O与第二落纱台车23碰触的碰触可能性。
第一自动络纱机10作为服务台车而具备第一落纱台车13,该第一落纱台车13执行由第一络纱单元11卷绕的卷装P的排出和卷绕纱管向第一络纱单元11的供给。由此,能够自动地执行第一络纱单元11的落纱。同样地,第二自动络纱机20作为服务台车而具备第二落纱台车23,由此,能够自动地执行第二络纱单元21的落纱。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卷绕单元而应用了第一络纱单元11和第二络纱单元2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卷绕单元也可以是具有通过空气的力来进行纱线的纺织的纺织部32的空气精纺单元31。在该情况下,纱线卷绕系统为空气精纺系统,纱线卷绕装置为空气精纺机。图示的空气精纺单元31具备执行落纱作业的落纱台车33。落纱台车33配置在纺织部32的正面侧,被行进轨道34、35引导而沿X方向行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自动络纱机10的第一通信部16与第二自动络纱机20的第二通信部26之间直接进行通信,但是也可以经由上级控制器等上级装置在第一通信部16与第二通信部26之间进行通信。在第一通信部16与第二通信部26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服务台车而设置了进行落纱作业(落纱服务)的第一落纱台车13和第二落纱台车23,但是服务台车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服务台车也可以是进行接纱作业(接纱服务)的接纱台车。能够应用对卷绕单元进行任意服务的所有服务台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是与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信息,则并不特别限定相邻装置信息。例如相邻装置信息也可以包含与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在该情况下,能够考虑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位置而使纱线卷绕装置的服务台车行进。由此,能够抑制未行进(移动)的其他服务台车妨碍作业人员O。另外,例如相邻装置信息也可以包含与在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中运转停止的卷绕单元的单元编号相关的信息、与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批次变化相关的信息、和/或与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维护相关的信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结构的材料和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材料和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和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准速度与第一速度和第三速度对应,比标准速度慢的低速度与第二速度和第四速度对应,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一速度与第三速度可以是相互不同的速度,第二速度与第四速度可以是相互不同的速度。总之,第二速度比第一速度慢且第四速度比第三速度慢即可。

Claims (14)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具备:
多个卷绕单元,该多个卷绕单元沿规定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
服务台车,该服务台车设置成能够沿所述并列设置方向行进,对所述卷绕单元进行服务;
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以及
通信部,该通信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
所述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相对于在与所述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其他纱线卷绕装置进行通信,获取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相邻装置信息,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通信部获取到的所述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相关的行进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装置信息包含与存在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的人相关的人员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沿所述并列设置方向配置的行进路径,
所述服务台车在与所述卷绕单元的主体部相比向正面侧突出的状态下沿所述行进路径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使得在所述并列设置方向上避免所述服务台车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在所述并列设置方向上并不相同的情况下,以使所述服务台车以第一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与所述其他服务台车的行进位置在所述并列设置方向上变得相同的情况下,以使所述服务台车以比所述第一速度慢的第二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警告部,该警告部在所述服务台车与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所具备的其他服务台车中行进位置或作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并列设置方向上变得相同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台车具有用于检测该服务台车周边的人的传感器,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到人的情况下,使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停止或以使所述服务台车远离该人的方式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服务台车以第三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并且
在所述其他纱线卷绕装置周边存在人的情况下,以使所述服务台车以比所述第三速度慢的第四速度行进的方式控制所述服务台车的行进。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台车为执行由所述卷绕单元卷绕的卷装的排出以及卷管向该卷绕单元的供给的落纱台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单元为从喂纱纱管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络纱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单元为具有通过空气的力进行纱线纺织的纺织部的空气精纺单元。
14.一种纱线卷绕系统,具备第一纱线卷绕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相邻的第二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纱线卷绕装置具备:
多个第一卷绕单元,该多个第一卷绕单元沿规定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
第一服务台车,该第一服务台车设置成能够沿所述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对所述第一卷绕单元进行服务;
第一控制部,该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服务台车的行进;以及
第一通信部,该第一通信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纱线卷绕装置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获取与所述第二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第一相邻装置信息,
所述第二纱线卷绕装置具备:
多个第二卷绕单元,该多个第二卷绕单元沿所述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用于卷绕纱线;
第二服务台车,该第二服务台车设置成能够沿所述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对所述第二卷绕单元进行服务;
第二控制部,该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服务台车的行进;以及
第二通信部,该第二通信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通信,获取与所述第一纱线卷绕装置的动作状况和/或周边状况相关的第二相邻装置信息,
所述第一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通信部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一服务台车的行进,
所述第二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二通信部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相邻装置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二服务台车的行进。
CN201611114119.7A 2015-12-16 2016-12-07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56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5295 2015-12-16
JP2015245295A JP2017109833A (ja) 2015-12-16 2015-12-16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6971A true CN106956971A (zh) 2017-07-18
CN106956971B CN106956971B (zh) 2020-02-18

Family

ID=57570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141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56971B (zh) 2015-12-16 2016-12-07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81501B1 (zh)
JP (1) JP2017109833A (zh)
CN (1) CN1069569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2046A (zh) * 2018-07-17 2018-12-21 河南巨力钢丝绳制造有限公司 连续自动盘条放线架
CN109837622A (zh) * 2017-11-24 2019-06-04 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落纱机器人的监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911707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机组的运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18148A (ja) * 2018-06-15 2019-12-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DE102019116207A1 (de) 2019-06-14 2020-12-17 Georg Sahm Gmbh & Co. Kg Spulenkörper-Transportfahrzeug, Spulmaschinenanlage,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einer Spule gegen eine Spulenhülse an einer Spulmaschine und Software mit Steuerlogik
JP7333463B2 (ja) * 2020-03-10 2023-08-24 株式会社Fuji 生産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8525A (en) * 1981-03-25 1983-12-06 W. Schlafhorst & Co. Double-sided open end spinning machine
DE4108508A1 (de) * 1990-03-15 1991-09-19 Murata Machinery Ltd Spulenwechselanlage fuer streck-falschdrahtzwirnmaschinen
EP0487949A1 (de) * 1990-11-20 1992-06-0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Bedienungsautomat für Textilmaschinen
CN1106085A (zh) * 1993-09-04 1995-08-02 巴马格股份公司 假捻卷曲机
US20030056487A1 (en) * 2001-07-28 2003-03-2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Textile machine with at least one service unit
CN101463514A (zh) * 2007-12-22 2009-06-2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操作纺织机的方法
CN101546193A (zh) * 2008-03-28 2009-09-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系统以及纤维机械
CN104562335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0098B2 (ja) 2004-05-18 2007-12-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台車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8525A (en) * 1981-03-25 1983-12-06 W. Schlafhorst & Co. Double-sided open end spinning machine
DE4108508A1 (de) * 1990-03-15 1991-09-19 Murata Machinery Ltd Spulenwechselanlage fuer streck-falschdrahtzwirnmaschinen
EP0487949A1 (de) * 1990-11-20 1992-06-0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Bedienungsautomat für Textilmaschinen
CN1106085A (zh) * 1993-09-04 1995-08-02 巴马格股份公司 假捻卷曲机
US20030056487A1 (en) * 2001-07-28 2003-03-2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Textile machine with at least one service unit
CN101463514A (zh) * 2007-12-22 2009-06-2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操作纺织机的方法
CN101546193A (zh) * 2008-03-28 2009-09-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系统以及纤维机械
CN104562335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7622A (zh) * 2017-11-24 2019-06-04 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落纱机器人的监测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911707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机组的运行方法
CN109911707B (zh) * 2017-12-13 2021-07-06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机组的运行方法
CN109052046A (zh) * 2018-07-17 2018-12-21 河南巨力钢丝绳制造有限公司 连续自动盘条放线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9833A (ja) 2017-06-22
EP3181501B1 (en) 2019-04-10
EP3181501A1 (en) 2017-06-21
CN106956971B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971A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纱线卷绕系统
US20140229011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and rope sway suppressing method therefor
JP609044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13067884A (ja) 繊維機械システム及び繊維機械
JP2018193198A (ja) 生産力表示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自動ワインダ
CN106927307B (zh) 纱线卷取装置、纱线卷取方法以及纱线卷取系统
JP201807031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16222438A (ja) 昇降機のドア異常検出装置
JPH11107031A (ja) 糸条製造装置
JP5863504B2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
EP1847497A1 (en) Automatic wind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ffers in automatic winder
EP3672207A1 (en) Textile machine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JP2013147334A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49024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3138043A (ja) 糸加工設備
WO2016194499A1 (ja) 糸巻取システム、自動ワインダ、精紡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H0741737Y2 (ja) 延伸仮撚機における玉揚システム
JP2018034917A (ja) クリアリングリミット設定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JP2007320684A (ja) 繊維機械
JP549629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CH713635A2 (it)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i un limite di correzione e macchina di avvolgimento di un filato.
ITMI20121929A1 (it) Elemento modulare per cantra
US5775611A (en) Support for a traveling strand of rubber yarn
JPH04341465A (ja) 不整管糸巻取ワインダ
JP2012188259A (ja) エレベータの異常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