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8973A -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8973A
CN108778973A CN201680083734.8A CN201680083734A CN108778973A CN 108778973 A CN108778973 A CN 108778973A CN 201680083734 A CN201680083734 A CN 201680083734A CN 108778973 A CN108778973 A CN 108778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rope
standby
resonance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7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8973B (zh
Inventor
奥中孝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78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8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8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66B1/20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and for varying the manner of operation to suit particular traffic conditions, e.g. "one-way rush-hour traff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系统中,多台电梯(100)分别具有轿厢(8)、与轿厢(8)连接的绳索(7)和控制装置(5)。组群管理装置(200)或者控制装置(5)被设定了绳索共振区域(1a、1b、1c)。组群管理装置(200)在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建筑物的晃动被检测出且存在绳索共振轿厢的情况下,使位于绳索共振区域(1a、1b、1c)以外的轿厢(8)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该绳索共振轿厢是在绳索共振区域(1a、1b、1c)内的停靠楼层待机了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轿厢(8)。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梯系统具有多台电梯和将这些电梯作为组群进行管理的组群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例如地震导致的长周期振动或者强风而导致持续产生较低的周期性晃动。例如,在轿厢的升降行程较长的电梯装置中,当在轿厢停靠于最下层时因建筑物的晃动而使得主绳索产生摆动的情况下,即使是轿厢开始行进时主绳索的振幅较小,也会由于轿厢向上层楼层附近移动而使得主绳索的轿厢侧部分变短,由此主绳索的频率与轿厢的共振频率一致,轿厢的振动增大,使乘梯感受变差。
针对于此,在以往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使多台轿厢中非服务中的轿厢在共振位置待机。并且,当与待机于共振位置的轿厢连接的长条物体的摆动量超过设定等级时,使待机于共振位置的轿厢行进到非共振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在以往的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转系统中,在接收到气象台发布的紧急地震快报时,使轿厢在地震的晃动到达之前移动到长周期晃动的影响较小的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以往的另一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在检测出电梯的异常时,使被检测出异常的电梯的轿厢停靠在最近楼层。并且,从其它多台正常的电梯中,选择具有能够容纳乘梯于被检测出异常的电梯的轿厢中的全部乘客的轿厢的电梯。并且,使选择出的电梯的轿厢行进到被检测出异常的电梯的轿厢所停靠的楼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43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535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463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出的以往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在检测出长条物体的摆动时,单纯地使轿厢行进到非共振位置,因而当乘客正在轿厢乘降的情况下,使乘客从轿厢下梯并在层站等待一直到长条物体不再摆动为止、或者使乘客也移动到非共振位置,导致乘客的便利性降低。特别是,近年来超高层建筑物增加,因而存在建筑物最上层的晃动增大的倾向,即使是不怎么强的大风时,也产生绳索摆动。因此,在单纯地使轿厢行进到非共振位置的控制方法中,乘客的便利性大幅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出的以往的地震管制运转系统中,只能在接收到紧急地震快报的时候进行应对,并且由于单纯地使轿厢移动到长周期晃动的影响较小的区域,因而乘客的便利性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示出的以往的电梯的控制装置中,在选择电梯时没有考虑建筑物的晃动以及轿厢的位置,因而不能应对因建筑物的晃动而引起的绳索摆动、以及因该绳索摆动而引起的轿厢振动。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便利性的降低而且能够防止因绳索振动引起的轿厢的乘梯感受变差的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有多台电梯和将电梯作为组群进行管理的组群管理装置,多台电梯分别具有:轿厢,其在设于建筑物内的井道中升降;绳索,其与轿厢连接;曳引机,其使轿厢升降;和控制装置,其控制曳引机,组群管理装置或者控制装置被设定了绳索共振区域,该绳索共振区域是绳索容易因建筑物的晃动而摆动的轿厢移动区域,组群管理装置在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建筑物的晃动被检出且存在绳索共振轿厢的情况下,使位于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该绳索共振轿厢是在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待机了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轿厢。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电梯系统具有多台电梯,该多台电梯分别具有:轿厢,其在设于建筑物内的井道中升降;绳索,其与轿厢连接;曳引机,其使轿厢升降;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曳引机,该电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绳索容易因建筑物的晃动而摆动的轿厢移动区域作为绳索共振区域,在检测出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建筑物的晃动时,判断是否存在绳索共振轿厢,该绳索共振轿厢是在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待机了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轿厢;以及当存在绳索共振轿厢时,使位于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存在绳索共振轿厢时,使位于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因而能够抑制便利性的降低,而且能够防止因绳索振动引起的轿厢的乘梯感受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主绳索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及轿厢的左右方向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与轿厢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对图1的组群管理装置设定的管制有效区域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组群管理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管制运转实施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在图中,电梯系统具有多个号机的电梯100和将这些电梯100作为组群进行管理的组群管理装置200。在图1中,为了简明起见,仅示出了一台电梯100。
对各电梯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建筑物内设有井道1。在建筑物内的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有曳引机3、偏导轮4及控制装置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曳引机电机(未图示)以及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未图示)。
多条主绳索7绕挂在驱动绳轮6及偏导轮4上,但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条。主绳索7的第1端部与轿厢8连接。主绳索7的第2端部与对重9连接。
轿厢8及对重9借助于主绳索7被吊挂在井道1内,通过驱动绳轮6旋转而在井道1内进行升降。即,曳引机3借助于主绳索7使轿厢8及对重9升降。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曳引机3的旋转,使轿厢8以所设定的速度进行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对轿厢8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轿厢导轨10和对对重9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对对重导轨11。在轿厢8设有与轿厢导轨10接触的多个辊式引导装置(未图示)。各个辊式引导装置具有沿着轿厢导轨10滚动的多个引导辊和将引导辊按压于轿厢导轨10的多个压簧。
多条补偿绳12吊挂在轿厢8和对重9之间,但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条。补偿绳12对主绳索7的质量进行补偿。补偿绳12的第1端部与轿厢8的下部连接。补偿绳12的第2端部与对重9的下部连接。
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有对补偿绳12赋予张力的一对补偿绳张紧轮13a、13b。在实施方式1中,所有号机的电梯100都是相同的结构。
图2是示出图1的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及轿厢8的左右方向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与轿厢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中的近似式中,fr表示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L表示主绳索7的、轿厢8与驱动绳轮6之间的部分即轿厢侧部分的长度,T表示每一条的绳索张力,ρ表示每一条的绳索线密度。
从轿厢8到驱动绳轮6的距离根据轿厢位置而变化,因而主绳索7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根据轿厢位置而变化。即,示出如下的倾向:随着轿厢8接近最上层,长度L减小,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r与长度L成反比例地增加。
另一方面,轿厢8的质量及辊式引导装置的支承刚性不因轿厢位置而变动,因而借助于辊式引导装置被轿厢导轨10引导着上下移动的轿厢8的左右方向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c1,相对于轿厢位置是固定值。这对于轿厢8的前后方向也是一样的,轿厢8的前后方向的一次固有振动频率相对于轿厢位置也是固定值。
例如,在轿厢8位于最下层或者其附近时,主绳索7随着建筑物晃动而摆动,当轿厢在该状态下向上层楼层行进时,随着接近最上层,主绳索7的振幅减小,但主绳索7的振动频率增大。并且,与主绳索7的张力对应的水平外力作用于轿厢8,可以认为轿厢8的振动在绳索频率与轿厢频率一致的位置处增大。
组群管理装置200被从各电梯100的控制装置500输入轿厢位置信息。并且,预先对组群管理装置200设定了多个绳索共振区域。绳索共振区域是在轿厢8位于该区域内时,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容易因建筑物的晃动而摆动的井道1内的轿厢移动区域。
在该例中,作为绳索共振区域,如图3所示,设定了主绳索共振区域1a、第1补偿绳共振区域1b及第2补偿绳共振区域1c。
主绳索共振区域1a是在轿厢8位于该区域内时,主绳索7的轿厢侧部分容易因建筑物的晃动而共振的区域。第1及第2补偿绳共振区域1b、1c是在轿厢8位于该区域内时,补偿绳12的轿厢侧部分容易因建筑物的晃动而共振的区域。
在该示例中,主绳索共振区域1a被设定在最下层附近。并且,第1补偿绳共振区域1b被设定在中间楼层附近。另外,第2补偿绳共振区域1c被设定在最上层附近。这些共振区域1a、1b、1c是井道1内的彼此不同的区域,在上下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定。
各绳索共振区域1a、1b、1c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可以仅在一个楼层,也可以跨越多个楼层,能够根据实际的建筑物晃动与主绳索7及补偿绳12的摆动之间的关系而适当设定。
组群管理装置200及各控制装置5分别由独立的计算机构成。当在建筑物中产生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晃动而满足了管制运转的实施条件时,组群管理装置200实施管制运转。管制运转的实施条件是存在绳索共振轿厢,该绳索共振轿厢是在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内的停靠楼层待机了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轿厢8。
待机设定时间是指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共振,而被估计为噪声或者轿厢振动会对利用者带来不良影响的时间。
在管制运转中,组群管理装置200选择不包括绳索共振轿厢的电梯100中至少一台电梯100的轿厢8,即选择位于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同一梯组内的至少一台轿厢8,作为追加分配轿厢,使其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
图4是示出图1的组群管理装置200的功能的框图。组群管理装置200具有管制运转实施部21及退避运转次数判定部26。管制运转实施部21被输入来自检测建筑物的晃动的建筑物晃动检测器14的信号。建筑物晃动检测器14例如使用探测地震导致的长周期振动的长周期振动探测器。
在由建筑物晃动检测器14检测出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建筑物的晃动时,管制运转实施部21进行是否需要管制运转的判定,并在判定为需要管制运转的情况下实施管制运转。
并且,管制运转实施部21具有追加分配实施判定部22、追加分配指令部23、乘客清理指令部24及非共振区域行进指令部25。
追加分配实施判定部22判定是否满足管制运转的实施条件,在满足了实施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实施管制运转中的追加分配。并且,追加分配实施判定部22具有共振区域判定部22a、待机时间判定部22b及乘降时间估计部22c。
共振区域判定部22a判定在任意的电梯100中轿厢8是否位于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中。待机时间判定部22b计测轿厢8在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待机的时间,并判定是否已达到待机设定时间。乘降时间估计部22c根据轿厢8的尺寸、门开闭速度、乘梯人数及下梯人数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估计乘客在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的乘降时间。
追加分配实施判定部22在建筑物发生了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晃动时,判定是否存在在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内的停靠楼层待机的轿厢8即共振楼层待机轿厢,当存在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时,判定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达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是否较大,在判定为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判定为在达到待机设定时间之前实施追加分配。
另外,追加分配实施判定部22根据由乘降时间估计部22c估计出的乘降时间,判定是否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达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在轿厢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门开闭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乘梯人数及下梯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估计为乘降时间较长,而判定为达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较大。
追加分配指令部23在根据绳索共振轿厢的检出而判定为实施追加分配的情况下,选择追加分配轿厢,使追加分配轿厢立即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楼层。并且,追加分配指令部23在判定为在达到待机设定时间之前实施追加分配的情况下,选择追加分配轿厢,并使选择出的追加分配轿厢靠近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
另外,追加分配指令部23在使追加分配轿厢靠近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后,如果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尚未达到待机设定时间,则使追加分配轿厢在井道1内的与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相邻的区域的停靠楼层待机。
另外,追加分配指令部23按照每台轿厢8计数并存储使该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的次数,以抑制成为追加分配轿厢的次数有所偏倚的方式来选择追加分配轿厢。
乘客清理指令部24在判定为实施管制运转时,对绳索共振轿厢内的乘客及想要搭乘绳索共振轿厢的乘客,通过广播及显示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乘客清理动作,即,提示中止利用绳索共振轿厢而利用追加分配轿厢。
非共振区域行进指令部25在追加分配轿厢到达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并从绳索共振轿厢中清理出乘客后,使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区域1a、1b、1c外的区域、即,非共振区域的停靠楼层并待机,以便使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的摆动衰减。
退避运转次数判定部26按照每台轿厢8计数并存储使该轿厢作为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区域1a、1b、1c外的停靠楼层并待机的次数。组群管理装置200以抑制成为绳索共振轿厢的次数有所偏倚的方式,选择在通常运转时对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内的停靠楼层派遣的轿厢8。
图5是示出图4的管制运转实施部21的动作的流程图。管制运转实施部21当在通常运转中检测出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晃动时,周期性地执行图5的处理。在图5的处理中,首先判定是否存在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步骤S1)。如果不存在共振楼层待机轿厢,则继续进行通常运转。
在存在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情况下,判定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轿厢门及对应的层站门是否是打开状态、即是否是乘客乘降中(步骤S2)。如果不是打开状态,则继续进行通常运转。
在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估计共振楼层待机轿厢在停靠楼层待机的时间(步骤S3)。并且,判定估计出的待机时间是否在待机设定时间以上(步骤S4)。
在估计出的待机时间在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实施追加分配(步骤S5)。即,选择追加分配轿厢使其移动到与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相邻的停靠楼层。此时,通过使追加分配轿厢低速移动,还能够缩短在与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相邻的停靠楼层停靠并待机的时间。
然后,判定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是否已达到待机设定时间(步骤S6)。如果尚未达到待机设定时间,则使追加分配轿厢在与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相邻的停靠楼层待机,即在区域外待机(步骤S7)。
在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已达到待机设定时间时,共振楼层待机轿厢被认定为是绳索共振轿厢。于是,产生区域内移动指令,即,使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的指令(步骤S8)。并且,判定追加分配轿厢是否已到达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步骤S9)。
在确认到追加分配轿厢的到达时,通过乘客清理指令部24进行乘客清理动作(步骤S10)。如果绳索共振轿厢内没有乘客了,则使绳索共振轿厢内部关灯,使绳索共振轿厢的门关闭。
然后,使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非共振区域的停靠楼层(步骤S11)。并且,使绳索共振轿厢待机衰减设定时间以上的时间,该衰减设定时间是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的摆动被充分衰减的时间(步骤S12),然后返回到通常运转。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中估计出的待机时间不足待机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认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是否已达到待机设定时间(步骤S13)。并且,如果未达到待机设定时间,则返回到步骤S1。
另外,在尽管估计出的待机时间不足待机设定时间、但是实际的待机时间达到待机设定时间的情况下,实施追加分配(步骤S14)。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立即产生区域内移动指令,使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
在这样的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当存在绳索共振轿厢时,将位于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轿厢8作为追加分配轿厢,使其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因而能够抑制便利性的降低,并且能够防止因绳索振动引起的轿厢8的乘梯感受变差。
另外,不仅能够防止轿厢8因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自身的摆动而产生振动和产生噪声所引起的乘梯感受变差,而且还能够防止绳索共振轿厢移动而使得轿厢8的振动在绳索频率与轿厢频率一致的位置处增大。
即,由于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的横向摆动较小,因而如果追加分配轿厢在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停靠后,以比待机设定时间短的待机时间再次开始行进而向绳索共振区域1a、1b、1c外移动,则即使是直达目的地楼层也不会产生使乘梯感受变差的轿厢8的纵向振动。
另外,通过广播及显示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提示绳索共振轿厢的乘客利用追加分配轿厢,因而能够更顺畅地进行从绳索共振轿厢向追加分配轿厢的换乘。
另外,在追加分配轿厢到达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后,使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区域外的停靠楼层并待机,因而能够使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的摆动更快衰减,能够抑制电梯100的工作率的降低。
另外,按照每台轿厢8计数并存储使该轿厢作为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区域外的停靠楼层并待机的次数,以抑制成为绳索共振轿厢的次数有所偏倚的方式选择在通常运转时对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派遣的轿厢8,因而能够防止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的共振集中于特定的电梯100,防止向绳索共振区域1a、1b、1c外的退避运转集中。
另外,估计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在估计出的待机时间达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预先选择追加分配轿厢,使所选择的追加分配轿厢靠近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因而能够使追加分配轿厢更快地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缩短想要利用绳索共振轿厢的乘客的等待时间。
另外,在使追加分配轿厢靠近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后,如果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未达到待机设定时间,则使追加分配轿厢在与绳索共振区域1a、1b或者1c相邻的区域待机,因而能够防止与追加分配轿厢连接的主绳索7或者补偿绳12共振。
另外,组群管理装置200根据轿厢8的尺寸、门开闭速度、乘梯人数及下梯人数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估计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乘客的乘降时间,根据估计出的乘降时间判定是否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达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较大,因而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
另外,按照每台轿厢8计数并存储使该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的次数,以抑制成为追加分配轿厢的次数有所偏倚的方式选择追加分配轿厢,因而能够防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的起动次数集中于特定的电梯100。
另外,也可以对各电梯100的控制装置5设定绳索共振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组群管理装置200从控制装置5接收与有无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根据该信息进行待机时间的估计以及有无绳索共振轿厢的判定。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电梯100的控制装置5进行待机时间的估计以及有无绳索共振轿厢的判定。
另外,例如也可以仅对主绳索7设定绳索共振区域,并且还可以对主绳索7及补偿绳12以外的绳索进行设定。
另外,也可以省略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的估计及区域外待机,在检测出绳索共振轿厢后进行追加分配。
另外,也可以省略乘客清理动作,省略绳索共振轿厢向非共振区域的退避运转。
另外,也可以对成为追加分配轿厢的次数省略均衡处理,省略向绳索共振区域内的派遣次数的均衡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当在图5的步骤S2中不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继续通常运转,但也可以是,在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是关门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是否维持该状态地经过待机设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当维持关门待机状态地经过待机设定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使在非共振区域待机衰减设定时间。并且,当在经过待机设定时间前门被打开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
另外,各电梯100的布局不限于图1的布局。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绕绳比方式为2:1的电梯、曳引机配置在井道下部的电梯、以及使用两个以上的对重的电梯等。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主绳索7及补偿绳12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仅适用于任意一方,并且只要是例如限速器绳索等与轿厢8连接的绳索,就在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内。并且,对于截面呈扁平状的带,只要存在与建筑物的晃动共振而大幅摆动的可能性,就包含在本发明的绳索中。
另外,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梯装置,如穿梭式电梯、无机房电梯、双层电梯、在共同的井道内配置了多台轿厢的单井道多轿厢式电梯等。

Claims (9)

1.一种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具有:
多台电梯,它们分别具有:轿厢,其在设于建筑物内的井道中升降;绳索,其与所述轿厢连接;曳引机,其使所述轿厢升降;和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曳引机;以及组群管理装置,其将所述电梯作为组群进行管理,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或者所述控制装置被设定了绳索共振区域,该绳索共振区域是所述绳索容易因所述建筑物的晃动而摆动的轿厢移动区域,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在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所述建筑物的晃动被检出且存在绳索共振轿厢的情况下,使位于所述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所述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是在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待机了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所述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通过广播及显示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对所述绳索共振轿厢的乘客提示利用所述追加分配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在所述追加分配轿厢到达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后,使所述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外的停靠楼层并待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按照每台所述轿厢计数并存储使其作为所述绳索共振轿厢移动到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外的停靠楼层并待机的次数,以抑制成为所述绳索共振轿厢的次数的偏倚的方式来选择在通常运转时对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派遣的所述轿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在由所述建筑物晃动检测器检测出所述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晃动且存在在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待机的所述轿厢即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情况下,判定所述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达到所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是否大,在判定为可能性大的情况下,选择所述追加分配轿厢,并使选择出的所述追加分配轿厢靠近所述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在使所述追加分配轿厢靠近所述共振楼层待机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后,如果所述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未达到所述待机设定时间,则使所述追加分配轿厢在所述井道内的与所述绳索共振区域相邻的区域待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根据所述轿厢的尺寸、门开闭速度、乘梯人数及下梯人数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来估计所述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乘客的乘降时间,根据估计出的乘降时间来判定所述共振楼层待机轿厢的待机时间达到所述待机设定时间的可能性是否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组群管理装置按照每台所述轿厢计数并存储使其作为所述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的次数,以抑制成为所述追加分配轿厢的次数的偏倚的方式来选择所述追加分配轿厢。
9.一种电梯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电梯系统具有多台电梯,所述多台电梯分别具有:轿厢,其在设于建筑物内的井道中升降;绳索,其与所述轿厢连接;曳引机,其使所述轿厢升降;和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曳引机,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绳索容易因所述建筑物的晃动而摆动的轿厢移动区域作为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在检测出建筑物晃动设定等级以上的所述建筑物的晃动时,判断是否存在绳索共振轿厢,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是在所述绳索共振区域内的停靠楼层待机了待机设定时间以上的所述轿厢;以及
当存在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时,使位于所述绳索共振区域以外的所述轿厢作为追加分配轿厢移动到所述绳索共振轿厢所待机的停靠楼层。
CN201680083734.8A 2016-03-28 2016-03-28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778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9879 WO2017168505A1 (ja) 2016-03-28 2016-03-28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8973A true CN108778973A (zh) 2018-11-09
CN108778973B CN108778973B (zh) 2020-06-05

Family

ID=5996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734.8A Active CN108778973B (zh) 2016-03-28 2016-03-28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94864B2 (zh)
CN (1) CN108778973B (zh)
WO (1) WO201716850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5204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3316554A (zh) * 2019-01-29 2021-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8846B2 (ja) * 2018-07-31 2022-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循環型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及び循環型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KR20220133977A (ko) * 2020-03-05 2022-10-0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장치
CN114057071A (zh) * 2020-08-03 2022-02-18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轿厢阻尼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7412B2 (en) * 2008-03-17 2012-10-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ing control for sway mitigation
CN10335956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4125922A (zh) * 2012-05-22 2014-10-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4395219A (zh) * 2012-07-24 2015-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系统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7412B2 (en) * 2008-03-17 2012-10-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ing control for sway mitigation
CN103359568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4125922A (zh) * 2012-05-22 2014-10-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4395219A (zh) * 2012-07-24 2015-03-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系统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5204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群管理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以及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3316554A (zh) * 2019-01-29 2021-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13316554B (zh) * 2019-01-29 2022-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8973B (zh) 2020-06-05
JPWO2017168505A1 (ja) 2018-07-12
JP6494864B2 (ja) 2019-04-03
WO2017168505A1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8973A (zh)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914619B2 (en) Elevator rope sway mitigation
JP50832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5244965B2 (ja) 揺れ軽減用のエレベータ運行制御
US8579089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and an elevator using starting position data of the elevator and sway data of the building
CN105384039B (zh) 用于关闭电梯的门的方法和配置
JP6452914B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0935506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3443007B (zh) 双层电梯
CN104395219B (zh) 电梯的控制系统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JP54893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9153537A (zh) 电梯装置
JP513761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49024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303855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494793B2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JP505594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管制運転装置
CN109850714A (zh) 电梯
CN115402897B (zh) 电梯控制装置
US20210284486A1 (en) Managing elevator call assignments in response to elevator door reversals
JP5433748B2 (ja) 揺れ軽減用のエレベータ運行制御
JPH082845A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対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