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
图1是用于示意性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系统100的整体构型的视图。如图1所示,成像系统100包括成像设备A和并置于成像设备A的片材处理设备B。成像设备A包括成像单元A1、扫描仪单元A2、以及馈送器单元A3。在成像单元A1的设备外壳1中设置有片材供给部分2、成像部分3、片材传递部分4、以及数据处理部分5。
片材供给部分2包括配置成分别接收具有不同尺寸的成像片材(记录介质,诸如纸)的多个盒机构2a、2b、和2c,且配置成将具有由主体控制器(未示出)指定的尺寸的片材发出到片材供给路径6。盒机构2a、2b、和2c中的每个可移除地安装在片材供给部分2中,且包括配置成逐一分离片材的分离机构和配置成发出片材的片材供给机构。在片材供给路径6上布置有配置成将从相应盒机构2a、2b、和2c供给的片材供给到下游的传送辊、和布置在路径的一端部分处且配置成对准片材边缘的对准辊对。
大容量盒2d和手动供给托盘2e连接到片材供给路径6。大容量盒2d由配置成接收大量消耗的特定尺寸片材的可选单元构造。手动供给托盘2e配置成实现诸如厚片材、涂层片材、或膜片材的特殊片材的供给,这些片材难于被分开和供给。
成像部分3由例如静电打印机构构造。成像部分3配置成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形成图像。成像部分3包括待旋转的感光鼓9。在感光鼓9的周边中布置有配置成发射光束的发光装置10、显影装置11、以及清洁器(未示出)。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成像部分3包括单色打印机构。然而,成像部分3不限于包括单色打印机构,而是可包括彩色打印机构。发光装置10在感光鼓9上光学地形成潜像,且显影装置11使得调色剂粘附在潜像上。
片材在图像形成于感光鼓9上的时机从片材供给路径6供给到成像部分3,且图像由转印充电器12转印到片材上。图像由布置在片材传递路径14上的定影辊13定影。在片材传递路径14上布置有片材传递辊15和片材传递端口16,以将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传送到后文描述的片材处理设备B。
扫描仪单元A2是配置成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分。扫描仪单元A2包括其上放置有原稿的平台17、配置成沿平台17往复运动的滑架18、光电转换元件19、以及配置成将从滑架18发射且从放置在平台17上的原稿反射的光引导到光电转换元件19的缩小光学系统20。光电转换元件19配置成通过光电转换将来自缩小光学系统20的光学输出转换成图像数据,且将作为电信号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成像部分3。
而且,扫描仪单元A2包括运行平台21以读取从馈送器单元A3供给的片材。馈送器单元A3包括片材供给托盘22、配置成将从片材供给托盘22供给的片材引导到运行平台21的片材供给路径23、以及配置成接收已经穿过运行平台21的原稿的片材传递托盘24。从片材供给托盘22供给的原稿在原稿穿过运行平台21时通过使用滑架18和缩小光学系统20读取。
图2是配置成在片材上执行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设备B的构型的示意图,所述片材从成像设备A传送且在片材上形成有图像。片材处理设备B包括设备外壳27,所述设备外壳具有配置成引入来自成像设备A的片材的载入端口26。设备外壳27布置成与成像设备A的设备外壳1对准,以便允许载入端口26与成像设备A的片材传递端口16连通。
片材处理设备B包括配置成传送通过载入端口26引入的片材的片材载入路径28、形成为从片材载入路径28分叉的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和第三片材传递路径32、以及第一路径切换单元33、第二路径切换单元34。第一路径切换单元33和第二路径切换单元34均由挡板引导件构造,所述挡板引导件配置成切换在片材载入路径28中传送的片材的传送方向。
第一路径切换单元33配置成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在将片材从载入端口26引导到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和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的方向的模式、以及将片材引导到第三片材传递路径32的模式之间切换。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和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彼此连通,以便实现下述切回传送:翻转暂时引入到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的片材的传送方向、且将片材引入到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
第二路径切换单元34布置在第一路径切换单元33的在片材载入路径28中传送的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二路径切换单元34类似地配置成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在将已经穿过第一路径切换单元33的片材引入到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的模式、以及执行将暂时引入到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的片材引入到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的切回传送的模式之间切换。
片材处理设备B包括配置成执行不同类型的后处理的第一处理部分B1、第二处理部分B2、以及第三处理部分B3。而且,在片材载入路径28上布置有打孔单元40,打孔单元配置成在被传送的片材中形成穿孔。
第一处理部分B1是装订处理部分,所述装订处理部分配置成收集从定位在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的在片材载入路径28中传送的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处的片材传递端口35传送的多个片材、对准片材、执行装订处理,且将片材传递到布置在设备外壳27的外侧上的堆叠托盘36。第一处理部分B1包括配置成传送片材或片材摞的片材传送装置37、和配置成在片材摞上执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处理单元38。在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的下游端处布置有传递辊对39,所述传递辊对配置成传递来自片材传递端口35的片材、且执行从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到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的切回传送。
第二处理部分B2是折叠处理部分,其配置成将通过切回传送从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传送的多个片材形成为片材摞、在所述片材摞上执行装订处理、而后执行折叠处理。如后文描述的,第二处理部分B2包括:折叠处理装置41,其配置成在已经被传送的片材或片材摞上执行折叠处理;和装订处理单元42,其布置在折叠处理装置41的沿传送到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的片材的片材传送方向的紧邻上游,且配置成在片材摞上执行装订处理。受到折叠处理的所述片材摞由传递辊对43传递到布置在设备外壳27的外侧上的堆叠托盘44。
第三处理部分B3配置成在从第三片材传递路径32传送的片材上执行轻推分类,以将所述片材分成待收集而在正交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偏移预定量的一组片材和待收集而不偏移的一组片材。已经受到轻推分类的片材被传递到布置在设备外壳27的外侧上的堆叠托盘46。因此,偏移的片材摞和不偏移的片材摞被堆叠。
图3是用于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部分B2的整体构型的视图。如上所述,第二处理部分B2包括:折叠处理装置41,其配置成执行折叠片材摞的折叠处理,所述片材摞从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传送、被收集、且被对准;和装订处理单元42,其配置成在片材摞受到折叠处理之前在所述片材摞上执行装订处理。装订处理单元42是配置成用钉装订片材摞的钉书机装置。配置成不用钉在片材摞上执行装订处理的无钉装订装置可用于装订处理单元38。
为了将片材传送到折叠处理装置41,片材传送路径48连接到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在片材传送路径48的沿从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上,构成片材传送路径48的一部分的片材堆叠托盘51布置成定位和堆叠待受到折叠处理的片材。在片材堆叠托盘51的紧邻上游布置有装订处理单元42和在装订处理单元42的横跨片材传送路径48的对立位置处的钉接收部分42a。
在片材堆叠托盘51的一侧上,用作旋转部件对的折叠辊对52被布置成对立于要在片材堆叠托盘51上堆叠的片材或片材摞的一个表面。折叠辊对52包括具有彼此压力接触的辊表面(周向表面)81和82的折叠辊53和54,且布置成使得折叠辊对的压力接触部分55朝向片材堆叠托盘51定向。折叠辊53和54靠近于彼此、且沿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的载入方向分别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上布置,而距片材堆叠托盘51的距离基本相等。而且,在本发明中,旋转部件对不限于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折叠辊53和54,且可由旋转带或类似物构造。而且,折叠辊对52可构造成使得多个折叠辊(旋转部件)沿折叠辊53和54中的每个的轴向方向连续布置。
在横跨片材堆叠托盘51与折叠辊对52相对的一侧上布置有用作推进部件的折叠刀片56。折叠刀片56具有朝向折叠辊对52的压力接触部分55定向的末端且由刀片载体57承载。刀片载体57被布置成能够在基本垂直地横向于片材堆叠托盘51的方向上、换言之在与从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运行。
在图3中的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换言之在折叠辊对52的轴向方向上的刀片载体57的两侧上,在对立位置处布置有凸轮部件58(在图3中仅示出后侧上的一个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由彼此镜像对称的一对偏心凸轮构造。凸轮部件58通过诸如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单元围绕布置在凸轮部件58的偏心位置处的旋转轴59旋转。凸轮部件58具有沿其外周边缘的凸轮凹槽60。
凸轮凹槽60具有凸轮轮廓,所述凸轮轮廓包括具有距旋转轴59最大半径的第一凸轮表面60a、和第二凸轮表面60b,第二凸轮表面布置在第一凸轮表面60a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侧上且均具有比第一凸轮表面60a的半径小的半径。刀片载体57包括凸轮销61(参见图14A),所述凸轮销用作可滑动地装配到凸轮凹槽60中的凸轮从动件。
当凸轮部件58由驱动马达旋转时,刀片载体57运行以便通过跟随凸轮轮廓而接近或离开片材堆叠托盘51。由此,如图3所示,折叠刀片56能够沿连接初始位置和最大推进位置的推进路径P(图4)以可自由进退的方式在初始位置和最大推进位置之间线性移动,初始位置是折叠刀片56的末端不进入片材传送路径48的位置,且在最大推进位置处,折叠刀片56的末端由折叠辊对52的压力接触部分55夹持。
在片材堆叠托盘51的下端处布置有管控止动件64,所述管控止动件配置成允许被传送片材的前边缘与所述管控止动件接触以限制前边缘。管控止动件64被布置成通过片材升降机构65沿片材堆叠托盘51升降。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片材升降机构65是传送器带机构,所述传送器带机构由下述构造:一对滑轮66和67,其沿片材堆叠托盘布置在片材堆叠托盘51的后侧上且在上端和下端附近;和围绕两个滑轮缠绕的传送带68。管控止动件64固定在传送带68上。驱动侧上的滑轮66或滑轮67通过诸如驱动马达的驱动单元旋转,由此引起管控止动件64在图3中示出的下端位置和理想的高度位置之间升降。由此,片材或片材摞能够沿片材堆叠托盘51移动。
折叠处理装置41还包括片材引导部件71,所述片材引导部件用作布置在片材堆叠托盘51和折叠辊对52之间的引导部分。在图4中示出的折叠处理装置41中,片材引导部件71布置在下游折叠辊54侧上。片材引导部件71可由沿折叠辊54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构造。片材引导部件71包括布置在折叠辊54的在从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基端部分72、和用作接触部分的末端部分73,所述接触部分定位在基端部分72的上游且与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接触。引起片材引导部件71与折叠辊54接触的末端部分(接触部分)73与片材引导部件71一体形成。
片材引导部件71的基端部分72被容纳在固定于片材堆叠托盘51的外侧上的支架74中。末端部分73被轴向支撑为能够在接近于折叠辊54的旋转轴中心和与之隔开的方向上围绕基端部分72的旋转轴72a摇摆。片材引导部件71一直被介于片材引导部件71和支架74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75推靠折叠辊54。由此,当折叠辊54旋转时,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一直保持与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滑动接触。由此,如后文描述的,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被配置成能够在保持与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接触的同时依据折叠辊54的旋转位置摇摆。而且,片材引导部件71具有轻微倾斜表面76,所述轻微倾斜表面从末端部分73朝向基端部分72、换言之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与片材堆叠托盘51的空隙逐渐减小。片材引导部件71被布置成覆盖折叠辊54的辊表面(周向表面)82的最接近于片材传送路径48的一部分。
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被布置成在沿片材传送方向从下游到上游观察时在基本对应于折叠辊54的旋转轴中心84a的位置处或超过该位置的位置处与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接触。由此,片材引导部件71被布置成自末端部分73的下游、换言之与压力接触部分55相反的一侧覆盖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的在片材堆叠托盘51侧上的一部分。换言之,片材引导部件71被布置成在朝向片材堆叠托盘51定向的一部分(不包括折叠辊对52中的压力接触部分55及其附近)处覆盖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
通过片材引导部件71,朝向下游与片材堆叠托盘51的空隙逐渐减小的用作引导表面的轻微倾斜表面76形成在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和基端部分72之间。倾斜表面76与保持与折叠辊54接触的末端部分73(接触部分)一体地围绕旋转轴72a摇摆。例如,片材引导部件71通过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造的板部件形成。因此,倾斜表面76的摩擦系数至少显著小于折叠辊54的摩擦系数,所述折叠辊由诸如橡胶材料的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制造。
末端部分73被保持与折叠辊54的辊表面82接触。因此,如图5所示,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S的前边缘通过末端部分73和倾斜表面76更可靠地返回到片材堆叠托盘51。因此,即使在片材S的前边缘卷曲时,也防止片材S在路径上从片材堆叠托盘51朝向折叠辊对52偏离并被折叠辊对52的辊表面(周向表面)81和82卡住、或防止片材S被夹持在与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的空隙中。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传送到折叠处理装置41的片材S的卡纸。
而且,当片材摞在片材传送路径48中从片材堆叠托盘51朝向上游传送以用于装订处理时,以及当所述片材摞在装订处理之后朝向下游传送以用于折叠处理时,可消除以下担心:最接近于折叠辊对52的侧部上的片材与折叠辊54的表面接触,以引起在片材和比所述片材更里面的片材之间的偏离。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所述片材摞的片材之间的偏离而在片材表面上形成折叠线以及一些片材从被装订部分移除。
图6是下述状态的示意图,在所述状态下,如后文描述的,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片材摞Sb由折叠刀片56对折且被推进到折叠辊对52的压力接触部分55中。此时,在所述片材摞Sb的最外侧上、换言之在折叠辊对52的侧部上的片材S0由片材引导部件71的倾斜表面76引导且被传递到压力接触部分55中。如上所述,倾斜表面76具有小摩擦系数,因此片材S0在保持与倾斜表面76滑动接触的同时平滑移动。因此,不用担心在片材S0和更里面片材之间的偏离和对偏离片材的折叠处理。
在折叠辊对52的折叠辊53和54中,如图4所示,辊表面81和82包括:第一辊表面(第一周向表面部分)81a和82a,第一辊表面的围绕旋转轴83和84的旋转轴中心83a和84a的半径(第一距离)R1是恒定的;和第二辊表面(第二周向表面部分)81b和82b,在第二辊表面中,与旋转轴83和84的旋转轴中心83a和84a的距离分别是小于第一辊表面的半径R1的半径(第二距离)R2。在第一辊表面(第一周向表面部分)81a和82a与旋转轴83和84的旋转轴中心83a和84a之间的半径(第一距离)R1大于在第二辊表面(第二周向表面部分)81b和82b与旋转轴83和84的旋转轴中心83a和84a之间的半径(第二距离)R2。第一辊表面81a和82a如在典型辊表面中的那样由摩擦系数较高的橡胶材料等形成。相反地,第二辊表面81b和82b由塑料树脂材料等形成,其具有比第一辊表面81a和82a的摩擦系数小的摩擦系数。
折叠辊53和54的旋转轴83和84被诸如驱动马达的通用驱动单元驱动以旋转。由此,第一辊表面81a和82a和第二辊表面81b和82b的旋转位置能够一直被同步。旋转轴83和84能够与凸轮部件58一样被驱动马达驱动。
在开始折叠处理之前的初始位置(第一旋转位置)处,如图4所示,第二辊表面81b和82b被设定为在相对于折叠刀片56的推进路径P对称的位置处朝向片材传送路径48定向。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如上所述被压缩螺旋弹簧75推压,因此末端部分73类似地与第一辊表面82a和第二辊表面82b都滑动接触,无论折叠辊54的旋转位置如何。特别地,用作用于片材的引导部分的片材引导部件71被配置成在保持与第一辊表面82a和第二辊表面82b接触的同时与用作旋转部分的折叠辊54的旋转位置一致地移动,第一辊表面82a和第二辊表面82b是折叠辊54的周向表面。如图5所示,当片材S在片材传送路径48中传送、而第二辊表面81b和82b定位在初始位置(第一旋转位置)处时,片材引导部件71定位在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被保持与第二辊表面81b和82b接触的第一位置处。如图6所示,在第二辊表面81b和82b定位在与初始位置(第一旋转位置)不同的第二旋转位置处的同时,片材引导部件71定位在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被保持与第一辊表面81a和82a接触的第二位置处。在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一辊表面81a和82a被设定成朝向片材传送路径48定向。定位在第二位置处的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距旋转轴中心84a的距离与定位在第一位置处时不同。定位在第二位置处的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和旋转轴中心84a之间的距离比定位在第一位置处的片材引导部件71的末端部分73和旋转轴中心84a之间的距离大。第一位置比第二位置更靠近于折叠辊54的旋转轴中心84a(中心侧)地定位。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装置41还包括片材侧边缘对准机构120,所述片材侧边缘对准机构配置成对准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的侧边缘。如图7所示,用作对准单元的片材侧边缘对准机构120包括隔开且在与由图7中箭头指示的片材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称布置的一对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具有上端121a和122a和下端121b和122b,所述上端和下端被保持为能够由固定在设备外壳27上的引导部分(未示出)移动,由此在正交于片材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彼此接近和分离。
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均由具有沿片材载入方向延伸的基本方形支架形状截面的框架部件形成,且在基本方形支架形状的开口部分彼此对立的情况下彼此平行地布置。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的基本方形支架形状的内表面限定片材侧边缘管控表面123和124(图8A),所述片材侧边缘管控表面配置成在正交于(交叉于)片材传送方向(传送方向)的方向、即片材的宽度方向上对准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片材的侧边缘。具体的,均具有基本方形支架形状截面的片材侧边缘管控表面123和124能够不仅在片材宽度方向上而且在片材厚度方向上、即片材堆叠托盘51的厚度方向(片材传送路径48)上管控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片材的侧边缘。
在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的接近纵向方向中心位于折叠刀片56侧上的相应外表面处,设有分别朝向另一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线性延伸的一体固定的导轨部件125和126。导轨部件125和126以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预定空隙在图7的竖直方向上平行布置,以使得导轨部件的至少相应远端侧彼此部分重叠。
在导轨部件125和126的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对立的横向侧上布置有齿条127和128,所述齿条形成为使得当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彼此接近和分离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保持预定空隙。两个齿条127和128与以可旋转方式轴向支撑在设备外壳27上的共用小齿轮129同时接合。
在小齿轮129上安装有从动侧滑轮130,所述从动侧滑轮与小齿轮129共轴且在折叠刀片56的侧部上以便能够一体旋转。传送带132围绕滑轮130缠绕,使得能够相对于在与片材侧边缘对准马达131的输出轴连接的驱动侧(未示出)上的滑轮传递动力,所述片材侧边缘对准马达固定在设备外壳27上。
因此,通过驱动马达131旋转小齿轮129,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同步地移动相等距离,以便在片材的宽度方向上彼此接近或分离。由此,当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片材的位置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偏离时,片材侧边缘管控表面123或124能够与片材的侧边缘接触,从而将片材移动到理想对准位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片材堆叠托盘51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折叠辊对52和折叠刀片56的中心位置)被设定在如图8A所示的用于折叠处理的中心参考位置X处。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被布置在由图8A中的实线指示的初始位置处,初始位置设定为在初始状态下与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参考位置X等距。
通过马达131的旋转,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依据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片材的宽度尺寸从初始位置移动预定的相等距离,如在图8A中的虚线指示,由此允许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被对准,以便与中心参考位置X匹配。在片材的侧边缘被对准之后,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通过马达131的反转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多个片材将被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情况下,第一片材的宽度方向位置如上所述对准,且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返回到初始位置,在此之后下一片材被传送。由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执行的用于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对准操作对于下一片材重复执行,由此允许第一片材和下一片材在侧边缘处对准且一一叠置。用于片材的宽度方向对准操作在每次新传送片材时重复,由此能够在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预定宽度方向位置处对准所述多个片材且收集所述片材。
在待受到折叠处理的片材的宽度尺寸小的情况下,优选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与宽度尺寸一致地从图8A中的实线指示的片材宽度方向上的最外位置靠近中心地预先移动。由此,即使片材在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期间在宽度方向上偏离某种程度,片材的两侧边缘也明确放置在相应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的基本方形支架形状截面内,由此能够在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预定宽度方向位置处类似地对准片材。
通过由布置在片材处理设备B中的处理设备控制器控制马达131的启动和旋转,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的移动、移动量、以及移动方向被控制。而且,待受到折叠处理的片材尺寸与关于折叠处理的其它信息一起从成像设备A预先传递到片材处理设备B的处理设备控制器。
如上所述,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片材堆叠托盘51中的片材的侧边缘在片材的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被管控的同时由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的基本方形支架形状的片材侧边缘管控表面123和124引导。因此,无需在折叠辊53和54的沿片材宽度方向、即与片材长度方向交叉的横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设置片材引导部件71,所述片材长度方向是从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的片材的传送方向。换言之,仅需片材引导部件71如图7和图8A所示至少引导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心附近。换言之,仅需片材引导部件71布置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在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之间的位置处。由此,片材能够与片材侧边缘对准部件121和122协作地被平滑传送而不引起卡纸。片材引导部件71可布置成在折叠辊54的沿折叠辊54的轴向方向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延伸。
因此,无需在折叠辊53和54的沿片材宽度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设置片材引导部件71,因此片材引导部件71的尺寸能够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减小。而且,片材引导部件71能够通过与折叠辊54接触而相对于折叠辊54高度准确地定位。由此,折叠辊对52能够更靠近于片材堆叠托盘51布置以减小相对于片材堆叠托盘51的空隙。因此,折叠处理装置41的整体尺寸减小,由此能够节省用于片材处理设备B的空间。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装置86的示意图。折叠处理装置86与根据图1至图8B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装置41的不同之处在于,片材引导部件87取代片材引导部件71布置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折叠辊53侧上。在图9中,与图1至图8B相同的构件由相同附图标记代表,因此其详细说明如上所述被省略。
类似于片材引导部件71,在片材引导部件87中,用作接触部分的末端部分88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被保持与折叠辊53的辊表面81接触,且基端部分89在折叠辊53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以可摇摆的方式被轴向支撑,且一直被压缩螺旋弹簧90推靠折叠辊53,以使得末端部分88一直保持与辊表面81滑动接触。而且,在片材引导部件87中形成有轻微倾斜表面91,所述轻微倾斜表面从末端部分88朝向基端部分89、即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而与片材堆叠托盘51的空隙逐渐减小。
如上所述,片材引导部件87被布置成在末端部分88的上游覆盖折叠辊53的在片材堆叠托盘51侧上的一部分。由此,当片材从片材传送路径48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且片材前边缘朝向折叠辊对52偏离时,所述片材确保返回到片材堆叠托盘51而不会被折叠辊对52的辊表面(周向表面)81和82阻塞。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待传送到折叠处理装置86的片材的卡纸。
而且,当堆叠在片材堆叠托盘51上的片材摞为了装订处理而朝向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传送时,以及当所述片材摞在装订处理之后为了折叠处理而朝向下游传送时,不必担心在最接近于折叠辊53的一侧上的片材与折叠辊53的辊表面81接触从而引起与在里面片材的偏离。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片材之间的偏离在片材表面上形成折叠线或一些片材从被装订部分移除。
图10是根据图9的一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折叠处理装置92的示意图。折叠处理装置92与图9的折叠处理装置86的不同之处在于,片材引导部件111在中间部分115处弯折,使得片材引导部件的末端部分112朝向片材堆叠托盘51而非折叠辊53定向。在图10中,与图9相同的构件由相同附图标记代表。
片材引导部件111在基端部分113处以可摇摆方式被轴向支撑且一直被压缩螺旋弹簧114推靠折叠辊53。由此,片材引导部件111一直被保持在用作接触部分的中间部分115处与折叠辊53的辊表面81滑动接触,且末端部分112更可靠地朝向片材堆叠托盘51保持片材远离折叠辊对52,由此防止片材被折叠辊对52卡住。片材引导部件111的操作与片材引导部件87的操作相同,因此其说明被省略。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装置93的示意图。在折叠处理装置93中,片材引导部件71和87分别布置在折叠辊53和54两者上。在图11中,与图1至图9相同的构件由相同附图标记代表。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片材传送期间片材的卡纸和在片材摞传送期间的片材的偏离。
图12是根据图11的实施方式的一修改示例的折叠处理装置94的示意图。折叠处理装置94与图11的折叠处理装置93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1的片材引导部件111布置在上游折叠辊53上。在图12中,与图1至图8B、图10和图11相同的构件由相同附图标记代表。同样在所述修改示例中,类似于图11的折叠处理装置93,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片材传送期间片材的卡纸和在片材摞传送期间的片材的偏离。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装置95的示意图。在折叠处理装置95中,折叠辊96和97两者具有在整个周长上均具有恒定半径的辊表面。同样在图13中,与图1至图8B相同的构件由相同附图标记代表。本发明类似地可应用于这样的折叠处理装置95,其包括由常规折叠辊构造的一对折叠辊96和97,且能够类似地获得出色功能和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折叠处理装置配置成通过在将片材摞推到折叠辊对52(96和97)的压力接触部分55中的同时用折叠刀片56折叠在片材堆叠托盘51上的片材摞,使片材摞受到折叠处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取代折叠刀片56的众所周知的片材推进部分而类似地使片材摞受到折叠处理。
作为该片材推进部分,例如存在一种构型,其分别包括折叠辊对和被布置成与折叠辊对的折叠辊对立的拉入辊。片材推进部分被配置成通过利用折叠辊和拉入辊在折叠位置的两侧处夹持片材摞、旋转折叠辊和拉入辊以使所述片材摞的中心部分朝向折叠辊对挠曲、且将片材摞传送到折叠辊对的压力接触部分中,而执行折叠处理。
而且,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片材堆叠托盘51能够被片材传送路径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折叠处理装置41可例如布置在装订处理单元42的在连接到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的片材传送路径48的路线上的下游或上游。优选地,取代管控止动件64的止动部件布置在折叠处理装置41的沿片材传送路径48的下游,以便定位片材摞的前边缘且将所述片材摞的折叠位置对准到推进路径P。
片材传送路径48可连接到在折叠处理装置41的下游的另一后处理单元或片材传递托盘。而且,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已经受到折叠处理的片材摞可由传递辊对43传递到堆叠托盘44、或可从折叠辊对52返回到片材传送路径48且传送到任何方向。
现在,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设备B的第二处理部分B2中的一系列操作。所述一系列操作包括将多个片材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收集片材、使片材受到装订处理和折叠处理、且在此之后将片材传送到堆叠托盘44。所述一系列操作能够由布置在片材处理设备B中的处理设备控制器控制。
首先,已经经历成像且从成像设备A传送的片材逐一从载入端口26引入到片材处理设备B、通过第一片材传递路径30和第二片材传递路径31从片材载入路径28传送、且从片材传送路径48传送到片材堆叠托盘51。被传送片材由管控止动件64在相应前边缘处逐一对准、或由用作对准单元的片材侧边缘对准机构120在宽度方向上对准、且收集在片材堆叠托盘51中。
在预定数量的片材被收集以形成片材摞之后,片材升降机构65操作以将管控止动件64上升到一高度处,在所述高度处,装订位置(例如片材摞的中心位置)与处理单元42的装订处理位置匹配。接下来,处理单元42被操作以用钉装订片材摞。片材升降机构65被再次操作以将管控止动件64下降到一高度处,在所述高度处,被装订部分(即所述片材摞的中心位置)与折叠处理装置41的折叠处理位置(即折叠刀片56的推进路径P)匹配。
在附图中,图14A、图14B、图14C、图15A、图15B、图16A以及图16B是允许已经通过装订处理单元42受到装订处理的片材摞通过折叠处理装置41受到折叠处理的过程的示意图。图14A是在即将开始折叠处理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在初始状态下,片材摞Sb下降到其被装订部分(即其中心位置C)与折叠刀片56的推进路径P匹配的高度处。
自那种状态起,凸轮部件58在图14A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预定角度,由此允许折叠刀片56前进到最大推进位置、即被夹持在折叠辊对52的压力接触部分55中的位置。折叠辊对52与凸轮部件58的旋转同步旋转。换言之,折叠辊对52与凸轮部件58的旋转同时地在朝向传递辊对43传送所述片材摞的方向上旋转。由此,所述片材摞Sb以被装订部分C作为顶端在所述片材摞的前边缘部分处被夹持在折叠辊对52的折叠辊53和54之间。
对于在被装订部分C首先到达压力接触部分55之后的特定时段,所述片材摞Sb在其前边缘部分处被夹持在折叠辊对52的第二辊表面81b和82b之间。第二辊表面81b和82b具有低摩擦系数,且特定量的空隙形成在第二辊表面81b和82b之间。因此,夹持在第二辊表面81b和82b之间的片材摞不引起最外片材和在里片材之间的偏离。在折叠辊对52旋转特定角度以上、且所述片材摞在传送方向上传送一些距离之后,所述片材摞Sb在具有更高摩擦系数和更大半径的第一辊表面81a和82a之间被更大的力夹持,如图14B所示。
凸轮部件58在逆时针方向上进一步旋转特定角度,且折叠辊对52与凸轮部件58的旋转一致地进一步旋转,由此在传送方向上进一步将片材摞Sb传送特定距离。相反地,如图14C所示,折叠刀片56维持停止在与图14B中相同的位置处,因为凸轮销61沿凸轮凹槽60的第一凸轮表面60a移动。
接下来,如图15A所示,凸轮部件58在反向方向、即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且返回到与图14B中相同的位置。同时,折叠辊对52反向旋转以使所述片材摞Sb从图14C的位置返回到图14B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对于所述片材摞Sb执行第一折叠处理。此时,折叠刀片56仍停止在图14B的位置处。
如图15B所示,凸轮部件58在逆时针方向上再次旋转,且同时折叠辊对52朝向传送方向旋转。由此,所述片材摞Sb被夹持在折叠辊对52之间且在传送方向上传送。因此,执行第二折叠处理。通过如上所述执行的两次连续折叠处理,所述片材摞Sb能够更可靠且更牢固地折叠。在那个时间点处,折叠辊对52和折叠刀片56(凸轮部件58)从图14A的初始状态起旋转360°(即一圈),且返回到图14A的状态。
在此之后,如图16A所示,凸轮部件5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少许角度。由此,在折叠辊对52中,第二辊表面81b和82b在其在周向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面向彼此,由此最大化折叠辊53和54之间的空隙。所述片材摞Sb在受到折叠处理的前边缘侧处被传递辊对43夹持,且从设备外壳27传递到外部堆叠托盘44。此时,折叠辊53和54被最大程度分开,且第二辊表面81b和82b的摩擦系数较低。因此,片材摞的后侧部分由第二辊表面引导且被平滑传送出。
在受到折叠处理的所述片材摞Sb的传送已经完成之后,如图16B所示,凸轮部件5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少许角度以返回到图14A的初始状态。折叠辊对52也返回到图14A的初始状态。由此,第二处理部分B2被带到准备下一折叠处理的等待状态。
上述一系列折叠处理操作利用图3的折叠处理装置41以示意性方式描述,在所述折叠处理装置中,片材引导部件71布置在下游折叠辊54侧。因此,所述一系列折叠处理操作类似地也可应用到在图9至图13中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而且,当然,折叠处理操作的说明完全不限制本发明。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片材处理设备中,引导部分在传送片材被引导时保持与至少一个旋转部件接触。因此,引导部分能够准确地定位。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系统包括片材处理设备。因此,成像系统能够具有折叠处理功能,这可抑制配置成防止传送片材被配置成执行折叠处理的旋转部件对卡住的引导部分的位置变化。
参考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当然,本发明不受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且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改变或修改。例如,对于作为配置成推压片材引导部件的推压部件的弹簧,能够使用除了压缩螺旋弹簧之外的各种弹簧(弹性部件),且片材引导部件也能够朝向拉向折叠辊侧的方向被推压。而且,片材引导部件可配置成使得该部件朝向折叠辊侧整体移位(移动)而非摇摆。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是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旨在被最广泛地释义,以便包含所有修改和等同结构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