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6336A - 透镜镜筒以及相机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以及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6336A
CN106796336A CN201580046529.XA CN201580046529A CN106796336A CN 106796336 A CN106796336 A CN 106796336A CN 201580046529 A CN201580046529 A CN 201580046529A CN 106796336 A CN106796336 A CN 106796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aperture
jut
aperture r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5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6336B (zh
Inventor
富永修
富永修一
半泽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96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6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6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光圈环4的端面具有形成有多个凹部62的部分(被卡合面)和没有形成该凹部62大致平坦面,仅通过对连结解除部52进行操作而使该光圈环4旋转这一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切换为喀哒感赋予模式或非喀哒感赋予模式。在对静止图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能够设为喀哒感赋予模式将光圈值固定,在对动态图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能够设为非喀哒感赋予模式在拍摄期间顺利地变更光圈值。

Description

透镜镜筒以及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光圈机构的透镜镜筒以及具备该透镜镜筒的相机,所述透镜镜筒具备:能够变更开口直径大小的光圈部;收纳该光圈部的固定筒部;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该固定筒部并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光圈部的开口直径的光圈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普及构成为不管是动态图像还是静止图像能够拍摄的摄像机、单反相机和/或无反相机等(以下,简称为“相机”)。
在这样的相机中,光圈值的变更(调整)一般在相机主体上进行,但也具有在透镜镜筒设置有光圈环(aperture ring)通过转动该光圈环就能够变更光圈值的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7是表示带光圈调整功能的透镜镜筒的以往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100表示透镜镜筒,附图标记104表示构成为转动自如的光圈环,附图标记105表示对焦环。在该光圈环104设有喀哒感赋予(click)机构(未图示),该喀哒感赋予机构构成为将该光圈环104固定在预定的光圈值(F1.4、F2、F2.8、…等F值)限制其自由转动。
但是,在用这样的相机拍摄静止图像的情况下,要考虑被拍摄体的亮度等再事先进行光圈值的设定,但在对动态图像进行拍摄那样的情况下,具有在该拍摄期间不向将光圈值固定而想使之变化的情况。例如,具有乘坐移动的直升机、火车和/或汽车拍摄动态图像的情况、和/或将相机搭载于无线电控制直升机而拍摄动态图像的情况等的、被拍摄体的亮度大幅变化的情况,所以具有根据该被拍摄体的亮度在拍摄期间依次变更光圈值那样的情况。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上述的喀哒感赋予机构会阻碍所述光圈环104的顺畅转动,另外,具有相机的麦克风接收到“咔嚓”这样的喀哒声等问题。
因此,提出了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的结构的透镜镜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图8(a)是表示带光圈调整功能的透镜镜筒的以往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8(b)是其放大剖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204表示光圈环,附图标记206表示喀哒感赋予机构,附图标记206A表示作为喀哒感赋予机构206的构成要素的弹簧,附图标记206B表示被该弹簧206A施加力的喀哒感赋予球。另外,附图标记206C表示该喀哒感赋予球206B能够接合的被接合部,附图标记207表示在端面形成有多个该被接合部206C而成的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207构成为转动自如,并构成为当使该环状部件207转动180°时,所述喀哒感赋予球206B与所述被接合部206C的接触被切断,将喀哒感赋予功能停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9152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166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图8所示的构造的相机中,存在下述问题:在要使喀哒感赋予功能停止并且变更光圈值的情况下,必须使环状部件207与光圈环204这两个部件转动,该操作变得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的问题的透镜镜筒以及具备该透镜镜筒的相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一种图1至图4以及图9所例示的透镜镜筒(1、301),具备:能够变更开口直径大小的光圈部(2、302);收纳该光圈部(2、302)的固定筒部(3、303);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该固定筒部(3、303)并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光圈部(2、302)的开口直径的光圈环(4、304),
所述透镜镜筒的特征在于,在将与所述固定筒部(3、303)对向的所述光圈环(4、304)的一部分或与所述光圈环(4、304)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3、303)的一部分设为“第1对向部位(参照图2(b)以及图9的附图标记P1)”、将与该第1对向部位(P1)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3、303)的一部分或所述光圈环(4、304)的一部分设为“第2对向部位(参照图2(b)以及图9的附图标记P2)”的情况下,包括:
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它们以从所述光圈部(2、302)向所述光圈环(4、304)一侧被施加力的方式配置于该光圈部(2、302)的沿着周向(参照图3以及图4的箭头C)的二个部位;
嵌合部(51、351),它们形成于该光圈环(4、304)一侧,使得该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根据所述光圈环(4、304)的转动位置而择一地嵌入该嵌合部(51、351)中从而使所述光圈环(4、304)与所述光圈部(2、302)一体地转动;
连结解除部(52、352),它们构成为,将该第1以及该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向所述嵌合部(51、351)的嵌入解除,所述光圈环(4、304)在从所述光圈部(2、302)分离了的状态下转动;和
喀哒感赋予机构(6、306),它们形成或配置于所述第1对向部位(P1)以及所述第2对向部位(P2)以对所述光圈环(4、304)的转动赋予喀哒感,
所述喀哒感赋予机构(6、306)具有:安装于所述第1对向部位(P1)的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360);卡合部件(61、361),被该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360)向所述第2对向部位(P2)一侧施加力;和被卡合部(62、362),形成或配置于所述第2对向部位(P2)一侧以将该卡合部件(61、361)卡合,
所述第2对向部位(P2)具有:在周向(C)上形成有多个所述被卡合部(62、362)而成的被卡合面(参照图3的附图标记P2a);和不具有该被卡合部(62、362)的大致平坦面(参照图3的附图标记P2b),
所述透镜镜筒构成为,当在所述第1突起部(50A、350A)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转动所述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61、361)在所述被卡合面(P2a)上滑动,当在所述第2突起部(50B、350B)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转动所述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61、361)在所述大致平坦面(P2b)上滑动。
本发明的第2方案,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透镜镜筒(1、301)的半径方向外侧(Rout)设为“镜筒外方向”、将该透镜镜筒(1、301)的半径方向内侧(Rin)设为“镜筒内方向”的情况下,
具备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53A、53B、或353A、353B),它们以向该镜筒外方向(Rout)对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施加力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光圈部(2、302)一侧,
所述嵌合部(51、351)形成于所述光圈环(4、304)的内周面,
所述连结解除部(52、352)包括:致动部(520、3520),配置于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对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施加力的位置;和按钮部(521、3521),连结于该致动部(520、3520)并且配置为从所述光圈环(4、304)的外周面向所述镜筒外方向(Rout)突出,
所述透镜镜筒构成为,通过向所述镜筒内方向(Rin)按压该按钮部(521、3521),所述致动部(520、3520)将所述第1或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从所述嵌合部(51、351)向该镜筒内方向(Rin)推出而将该第1或该第2突起部(50A、50B、或350A、350B)向所述嵌合部(51、351)的嵌入解除。
本发明的第3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部(521、3521)配置为插通于在所述光圈环(4、304)所形成的贯通孔(未图示)。
本发明的第4方案,如图6(a)(b)所例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筒部(3、303)上在接近所述光圈环(4、304)的位置显示指标(Q);
当在所述第1突起部(50A、350A)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转动了该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在该光圈环(4、304)上在能够与所述指标(Q)对向的周向范围内显示多个F值(4A),并且当在所述第2突起部(50B、350B)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转动了该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在该光圈环(4、304)上在能够与所述指标(Q)对向的周向范围内显示多个T值(4B),
所述光圈部(2、302)构成为形成实现与所述指标(Q)对向的F值(4A)或T值(4B)的大小的开口。
本发明的第5方案是具备所述透镜镜筒(1、301)的相机。
另外,括号内的编号等是为了方便表示附图中的对应要素的编号,因此,本记述并不受附图上的记载限定以及约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4以及5方案,为了进行喀哒感赋予功能的停止与光圈值的变更而要转动的仅是所述光圈环,该操作变得简便。
根据本发明的第2以及3方案,所述按钮部配置为从所述光圈环的外周面向所述镜筒外方向突出,所以能够在握着该光圈环的状态下按压该按钮部,该操作变得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a)(b)是图1所示的透镜镜筒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一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一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光圈叶片的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6(a)是表示F值的显示部分的俯视图(图1的G向视图),同图(b)是表示T值的显示部分的俯视图(图1的H向视图)。
图7是表示带光圈调整功能的透镜镜筒的以往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a)是表示带光圈调整功能的透镜镜筒的以往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图8(b)是其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图9以及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在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中用附图标记1、301例示,并具备:
·能够变更开口直径大小的光圈部2、302;
·收纳该光圈部2、302的固定筒部3、303;和
·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该固定筒部3、303并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光圈部2、302的开口直径的光圈环4、304。
其中的光圈部2、302是虹彩光圈,优选如图5所例示,通过下述部件构成:具有凸轮轴20a、20b的多枚光圈叶片20;和形成有供该凸轮轴20a、20b插通的多个凸轮孔(参照图3以及图4的附图标记21a还有图10的附图标记321a)的环状的操作部件(参照图3以及图4的附图标记21还有图9以及图10的附图标记321)。另外,图中所例示的固定筒部3以及固定筒部303是通过螺纹将多个筒状部件30、31或多个筒状部件330、331连结而成的部件,但也可以是一体成形所得的部件。
进一步,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1、301具备将所述光圈部2、302与所述光圈环4、304能够接触分离地连结的连结部5、305,该连结部5、305由下述部件构成:
·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它们以向所述光圈环4、304一侧(优选从所述光圈部2、302向所述光圈环4、304一侧)被施加力的方式配置于该光圈部2、302的沿着周向(参照图3、图4以及图10的箭头C)的2个部位;
·嵌合部51、351,它们形成于该光圈环4、304一侧,使得该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根据所述光圈环4、304的转动位置择一地嵌入该嵌合部51、351而使所述光圈环4、304与所述光圈部2、302一体地转动;和
·连结解除部52、352,它们构成为将该第1以及该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的向所述嵌合部51、351的嵌入(也即是,在嵌入到该嵌合部51、351中的是第1突起部50A、350A的情况下为该第1突起部50A、350A的嵌入,在嵌入到该嵌合部51、351中的是第2突起部50B、350B的情况下为该第2突起部50B、350B的嵌入)解除从而使所述光圈环4、304在与所述光圈部2、302分离了的状态下转动。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行喀哒感赋予功能的停止与光圈值的变更而要转动的仅为所述光圈环4、304,该操作以及结构变得简便。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2与图3、4中使光圈环4上的嵌合部51的周向位置(也即是,该嵌合部51与后述的被卡合部62在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
在这里,在将所述透镜镜筒1、301的半径方向外侧Rout设为“镜筒外方向”、将该透镜镜筒1、301的半径方向内方Rin设为“镜筒内方向”时,在图1、图2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构成为向该镜筒外方向Rout被施加力,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向所述光圈环4、304一侧被施加力,则也可以向其他的方向(例如,光轴方向x)被施加力,所述嵌合部51、351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为所述光圈环4、304的内周面以外的位置(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被施加力的位置)。例如也可以设为,在图1以及图2(b)中,在配置有附图标记61所示的部件(详情后述)的部位以及相对于该部位在周向上错位的其他的部位(例如,错位180°的部位)配置所述第1突起部50A和/或所述第2突起部50B,在配置有附图标记60所示的弹簧部件的部位以及相对于该部位在周向上错位的其他的部位(例如,错位180°的部位)配置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53A、53B(详情后述),这些突起部50A、50B向光轴方向(例如,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施加力。在该情况下,所述嵌合部51优选形成于配置有附图标记62所示的被卡合部(详情后述)的部位等。
另外,在构成为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向所述镜筒外方向Rout被施加力的情况下,所述连结解除部52、352,优选如图2(a)以及图9所详示的那样,由下述部件构成:
·致动部520、3520,它们配置于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对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施加力的位置;和
·按钮部521、3521,它们连结于该致动部520、3520并且配置为从所述光圈环4、304的外周面4a、304a向所述镜筒外方向Rout突出,
所述连结解除部52、352构成为,通过向所述镜筒内方向Rin按该按钮部521、3521,从而所述致动部520、3520将所述第1或第2突起部50A、50B(第1或第2突起部350A、350B)从所述嵌合部51、351向该镜筒内方向Rin推出而将该第1或该第2突起部50A、50B(第1或第2突起部350A、350B)的向所述嵌合部51、351的嵌入解除。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所述光圈环4、304形成有贯通孔,所述按钮部521、3521配置为插通该贯通孔,但也可以不形成这样的贯通孔,而在所述光圈环4、304设置有缺口部(未图示)和/或间隙(也即是,与所述固定筒部31、331之间的间隙)并将所述按钮部521、3521配置为向所述镜筒外方向Rout突出。另外,该按钮部521、3521可以在使所述光圈环4、304转动的期间持续按压,但也可以在所述第1或第2突起部50A、50B(第1或第2突起部350A、350B)与所述嵌合部51、351的接合脱落了的阶段不持续按压。根据本发明,所述按钮部521、3521配置为从所述光圈环4、304的外周面4a、304a向所述镜筒外方向Rout突出,所以能够握着该光圈环4、304的状态下进行按压,该操作变得简便。
另一方面,所述嵌合部51、351以及所述连结解除部52、352,也可以配置于二个部位以使得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分别同时嵌入,但优选,仅配置于一个部位,使得
·在所述第1突起部50A、350A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所述第2突起部50B、350B不接合于所述光圈环4、304;
·在所述第2突起部50B、350B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所述第1突起部50A、350A不接合于所述光圈环4、304。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通过操作设置于一个部位的所述连结解除部52、352,所述光圈环4、304就变为自由转动状态,能够使该连结解除的操作变得简便。
另外,图2(a)以及图9所例示的嵌合部51、351是在所述透镜镜筒1、301的光轴方向x上延伸设置的槽状的形状,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包含于槽的概念之中的凹部。进一步,也可以:不将该嵌合部51、351设为槽和/或凹部而将其设为凸部,在所述突起部50A、50B(或突起部350A、350B)的前端部形成有凹部和/或槽部,并将该嵌合部与该突起部卡合。进一步,在图1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配置于沿着周向C分开180°的位置,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即可。
另一方面,对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的向所述镜筒外方向Rout的施力,优选由安装于所述光圈部2、302一侧的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53A、53B(或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353A、353B)进行。另外,在图2(a)(b)中用附图标记54A、54B表示的部件和/或在图10中用附图标记354A、354B表示的部件,是用于将该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53A、53B安装于光圈部2(准确的说是操作部件21)的部件。另外,图1至图4、图9以及图10所例示的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53A、53B(或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353A、353B),是被夹装于所述光圈部2、302与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50A、50B(或第1以及第2突起部350A、350B)之间的螺旋弹簧,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在这里,在将与所述固定筒部3、303对向的所述光圈环4、304的一部分和与所述光圈环4、304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3、303的一部分中的任一方设为“第1对向部位(参照图2(b)以及图9的附图标记P1)”、并将与该第1对向部位P1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3、303的一部分或所述光圈环4、304的一部分设为“第2对向部位(参照图2(b)以及图9的附图标记P2)”时,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镜筒1、301,具备形成或配置于该第1对向部位P1以及该第2对向部位P2的喀哒感赋予机构6、306,并构成为向所述光圈环4、304的转动赋予喀哒感。另外,图2(b)所例示的第1对向部位P1以及第2对向部位P2是所述光圈环4以及所述固定筒部3的端面部分(也即是,光轴方向x的端面与该端面的附近部分),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该对向部位P1、P2是彼此对向的关系即可,也可以是图9所例示那样的所述光圈环304以及所述固定筒部303的周面部分(也即是,外周面以及其附近部分和内周面以及其附近部分)和/或其以外的部分。例如,在图1以及图2(b)中也可以:在配置有所述第1突起部50A和/或所述第2突起部50B的位置配置下述的卡合部件61,在配置有所述第1弹簧部件53A和/或所述第2弹簧部件53B的位置配置下述的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在所述光圈环4的内周面(也即是,形成有所述嵌合部51的位置)配置下述的被卡合部62。
而且,如图2(b)以及图9所详示那样,所述喀哒感赋予机构6、306具有:
·安装于所述第1对向部位P1的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360;
·被该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360向所述第2对向部位P2一侧施加力的卡合部件61、361;和
·以可被该卡合部件61、361卡合的方式形成或配置于所述第2对向部位P2一侧的被卡合部62、362,
如图3所例示,该第2对向部位P2具有:
·在周向C上形成有多个所述被卡合部62而成的被卡合面P2a;和
·不具有该被卡合部62的大致平坦面P2b。
图9的第2对向部位P2也同样具有被卡合面与大致平坦面。其结果,所述喀哒感赋予机构6、306构成为:
·当在所述第1突起部50A、350A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转动所述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61、361在所述被卡合面P2a上滑动;
·当在所述第2突起部50B、350B嵌入到所述嵌合部51、351中的状态下转动所述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61、361在所述大致平坦面P2b上滑动。
另外,在图2(b)所示的例子中,将与所述光圈环4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3(筒状部件31)的部分设为第1对向部位P1并在该固定筒部3一侧配置所述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将所述光圈环4的一部分设为第2对向部位P2并在该光圈环4的一部分形成被卡合部62,但也可以与其相反,也即是,在该光圈环4的一部分配置所述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60并在该固定筒部3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被卡合部62。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将所述光圈环304的一部分设为第1对向部位P1并在该光圈环304一侧配置所述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360,将与所述光圈环304对向的筒部333的一部分设为第2对向部位P2并在该筒部333的一部分形成被卡合部362,但也可以与其相反,也即是,在该筒部333的一部分配置所述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360,并在所述光圈环304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被卡合部362。
但是,也可以:如图6(a)所例示,在所述固定筒部3、303(环状部件32、332)上的与所述光圈环4、304接近的位置显示指标Q,在该光圈环4、304上,
·当在所述嵌合部51、351嵌入到所述第1突起部50A、350A中的状态下转动该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在能够与所述指标Q对向的周向范围内显示多个F值4A;并且
·当在所述嵌合部51、351嵌入到所述第2突起部50B、350B中的状态下转动该光圈环4、304的情况下,在能够与所述指标Q对向的周向范围内显示多个T值(也即是,考虑了透镜的透射率后的实效光圈值)4B。
而且,所述光圈部2、302(以及所述嵌合部51、351和/或所述第1、2突起部50A、50B(或所述第1、2突起部350A、350B)的位置),优选构成为,形成实现与所述指标Q对向的F值4A或T值4B的大小的开口。另外,所谓F值是透镜的焦点距离除以有效开口直径所得的值,与将透镜的透射率假定为100%的情况下的亮度相对应。另外,所谓T值是表示考虑了光学系统的透射率后的实际亮度(也即是,到达中心的实际亮度)的指标,与F值的关系通过下式来表示。
[数1]
T值=(F值/(透射率(%))1/2)×10
以往,在静止图像的拍摄中使用F值进行光圈的调整,在动态图像的拍摄中使用T值进行光圈的调整。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光圈环4、304显示有F值与T值双方,所以在静止图像以及动态图像的任意拍摄中都能够进行适当的光圈调整。
另一方面,如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相机具备上述的结构的透镜镜筒1、301。另外,该透镜镜筒1、301优选为可更换的类型,但也不排除不能更换的类型(也即是,作为构成相机的部件的透镜镜筒)。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镜筒 2:光圈部
3:固定筒部 4:光圈环
4A:F值 4B:T值
6:喀哒感赋予机构 50A:第1突起部
50B:第2突起部 51:嵌合部
52:连结解除部 53A:第1弹簧部件
53B:第2弹簧部件 60: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
61:卡合部件 62:被卡合部
301:透镜镜筒 302:光圈部
303:固定筒部 304:光圈环
306:喀哒感赋予机构 350A:第1突起部
350B:第2突起部 351:嵌合部
352:连结解除部 353A:第1弹簧部件
353B:第2弹簧部件 360: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
361:卡合部件 362:被卡合部
520:致动部 521:按钮部
3520:致动部 3521:按钮部
C:周向 P1:第1对向部位
P2:第2对向部位 P2a:被卡合面
P2b:大致平坦面 Q:指标
Rin:镜筒内方向 Rout:镜筒外方向

Claims (5)

1.一种透镜镜筒,具备:能够变更开口直径的大小的光圈部;收纳该光圈部的固定筒部;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该固定筒部并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光圈部的开口直径的光圈环,
所述透镜镜筒的特征在于,在将与所述固定筒部对向的所述光圈环的一部分或与所述光圈环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的一部分设为“第1对向部位”、将与该第1对向部位对向的所述固定筒部的一部分或所述光圈环的一部分设为“第2对向部位”的情况下,具备:
第1以及第2突起部,它们以从所述光圈部向所述光圈环一侧被施加力的方式配置于该光圈部的沿着周向的二个部位;
嵌合部,其形成于该光圈环一侧,使得该第1以及第2突起部根据所述光圈环的转动位置而择一地嵌入该嵌合部中从而使所述光圈环与所述光圈部一体地转动;
连结解除部,其构成为,将该第1以及该第2突起部向所述嵌合部的嵌入解除,所述光圈环在从所述光圈部分离了的状态下转动;和
喀哒感赋予机构,其形成或配置于所述第1对向部位以及所述第2对向部位以对所述光圈环的转动赋予喀哒感,
所述喀哒感赋予机构具有:安装于所述第1对向部位的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卡合部件,被该喀哒感赋予用弹簧部件向所述第2对向部位一侧施加力;和被卡合部,形成或配置于所述第2对向部位一侧以卡合该卡合部件,
所述第2对向部位具有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被卡合部而成的被卡合面和不具有该被卡合部的大致平坦面,
所述透镜镜筒构成为,当在所述第1突起部嵌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转动了所述光圈环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被卡合面上滑动,当在所述第2突起部嵌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转动了所述光圈环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大致平坦面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透镜镜筒的半径方向外侧设为“镜筒外方向”、将该透镜镜筒的半径方向内侧设为“镜筒内方向”的情况下,
具备第1以及第2弹簧部件,它们以向该镜筒外方向对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施加力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光圈部一侧,
所述嵌合部形成于所述光圈环的内周面,
所述连结解除部包括:致动部,配置于所述嵌合部中的对所述第1以及第2突起部施加力的位置;和按钮部,连结于该致动部并且配置为从所述光圈环的外周面向所述镜筒外方向突出,
所述透镜镜筒构成为,通过向所述镜筒内方向按压该按钮部,所述致动部将所述第1或第2突起部从所述嵌合部向该镜筒内方向推出而将该第1或该第2突起部向所述嵌合部的嵌入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部配置为插通在所述光圈环所形成的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筒部上在接近所述光圈环的位置显示指标,
当在所述第1突起部嵌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转动了该光圈环的情况下,在该光圈环上在能够与所述指标对向的周向范围内显示多个F值,并且当在所述第2突起部嵌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状态下转动了该光圈环的情况下,在该光圈环上在能够与所述指标对向的周向范围内显示多个T值,
所述光圈部构成为形成实现与所述指标对向的F值或T值的大小的开口。
5.一种相机,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
CN201580046529.XA 2014-09-08 2015-09-07 透镜镜筒以及相机 Active CN106796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2445 2014-09-08
JP2014-182445 2014-09-08
JP2015021467 2015-02-05
JP2015-021467 2015-02-05
PCT/JP2015/075334 WO2016039294A1 (ja) 2014-09-08 2015-09-07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6336A true CN106796336A (zh) 2017-05-31
CN106796336B CN106796336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45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529.XA Active CN106796336B (zh) 2014-09-08 2015-09-07 透镜镜筒以及相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0358B2 (zh)
EP (1) EP3193200B1 (zh)
JP (1) JP6557666B2 (zh)
CN (1) CN106796336B (zh)
WO (1) WO20160392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53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及包含该镜头的摄像模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3343B (zh) 2017-08-14 2021-08-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镜头单元及相机系统
JP7195601B2 (ja) * 2019-02-08 2022-12-26 株式会社シグマ レンズ鏡筒
WO2024058175A1 (ja) * 2022-09-12 2024-03-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7264A (en) * 1973-05-14 1976-12-1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Enlarging lens barrel
WO2013031407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このレンズ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166597B1 (ja) * 2011-12-27 2013-03-21 株式会社コシナ 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9265A (en) * 1979-12-17 1982-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upport structure for the aperture signal transmitting means in a camera lens assembly
JP6088733B2 (ja) * 2011-11-29 2017-03-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3137505A (ja) * 2012-10-01 2013-07-11 Cosina Co Ltd 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7264A (en) * 1973-05-14 1976-12-1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Enlarging lens barrel
WO2013031407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このレンズ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166597B1 (ja) * 2011-12-27 2013-03-21 株式会社コシナ 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CN10318601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株式会社科西纳 镜头的光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53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及包含该镜头的摄像模组
CN109143530B (zh) * 2017-06-16 2021-06-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及包含该镜头的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7666B2 (ja) 2019-08-07
US10310358B2 (en) 2019-06-04
JPWO2016039294A1 (ja) 2017-06-15
EP3193200A1 (en) 2017-07-19
CN106796336B (zh) 2019-05-03
EP3193200B1 (en) 2019-07-17
EP3193200A4 (en) 2018-04-25
US20180224712A1 (en) 2018-08-09
WO2016039294A1 (ja)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6336A (zh) 透镜镜筒以及相机
US8414204B2 (en) Lens adaptor
JP6023887B2 (ja) 光学素子の保持構造、カメラ用フィルタ枠、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レンズ
TWI529474B (zh) 影像拾取裝置
JP5557962B2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このレンズ装置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10634868B2 (en) Lens barrel
WO2018163754A1 (ja) 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枠およびカメラ用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CN101661152B (zh) 调焦组合及具该调焦组合的投影机
JP6624786B2 (ja)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121790A (ja) カメラ用交換レンズ
JPWO2019124028A1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US20050213056A1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len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5234415A (ja) レンズ鏡筒
JP7071157B2 (ja) レンズフード、及び、レンズフードとレンズ鏡筒との接続構造
JP2020190612A (ja) 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3328903B2 (ja) 間隔可変機構付き絞り装置
JP461917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5032375A (ja) 回転式ダイヤ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086303A (ja) カメラ用絞り装置
JP6285099B2 (ja) 回転式操作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電子機器
JP7146456B2 (ja) 回転揺動式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7102361A (ja) 電子機器
JP2014048379A (ja) ダイヤル装置及びこれを具えた電子機器
JP4825148B2 (ja) レンズ移動装置
JP2020112597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662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