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239A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239A
CN106715239A CN201580050120.5A CN201580050120A CN106715239A CN 106715239 A CN106715239 A CN 106715239A CN 201580050120 A CN201580050120 A CN 201580050120A CN 106715239 A CN106715239 A CN 106715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width
limiting wall
engaging
cl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01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239B (zh
Inventor
宇佐修郎
宇佐修一郎
八幡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15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2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B62B9/203Handle bars; Handles movable from front end to rear en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that are adjustable, attachable or detach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婴儿车(1)具有:车身框架(2);和把手(3),其与车身框架连接且能够在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之间摆动。车身框架具有第2卡合部件(30),其用于将把手保持在第2位置;第1爪限制壁(40),其从第2卡合部件向与宽度方向(d2)垂直的方向突出。把手具有:滑动部件(80),其能够相对于轴状的把手主体(70)滑动,并通过与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来限制该把手的摆动;和突出部件(90),其从把手主体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且具有爪部(92)。当把手要到达第2位置时,第1爪限制壁限制爪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能够摆动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一种使婴幼儿朝向前进方向前方乘坐的婴儿车。近来,一种将如下把手安装于车身框架的婴儿车也广泛普及,即,该把手在从侧面观察时能够在向铅直轴前方倾斜的第1位置(面对面推动位置)和向铅直轴后方倾斜的第2位置(背面推动位置)之间摆动(参照JP2002-220060A)。在像这样的婴儿车中,当把手位于第2位置时,操作者(监护人)从作为婴幼儿背面的后腿侧把持把手。并且,操作者在使婴幼儿朝向移动方向前方的情况下推动婴儿车前进。另外,当把手位于第1位置时,操作者从面对婴幼儿的前腿侧把持把手。并且,操作者在以后腿侧为移动方向前方的情况下推动婴儿车前进。
在JP2002-220060A所公开的婴儿车中,通过由设置于把手的能够滑动的卡止钩构成的滑动部件和由设置于车身框架的卡止突起构成的卡合部件的卡合,能够使把手保持在第1位置或者第2位置。但是,由于把手和车身框架间的间隙以及、卡止钩和卡止突起的尺寸精度等原因,把手相对于车身框架沿宽度方向有稍微发生偏移的余地。因此,根据把手沿宽度方向的偏移程度,可能会导致设置于把手的能够滑动的卡止钩跨搭设置于车身框架的卡止突起,使得卡止钩无法顺利地与卡止突起卡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将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摆动的把手至少保持在第2位置的婴儿车。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婴儿车具有:车身框架;和把手,其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且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第1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第1位置;第2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所述第2位置;和第1爪限制壁,其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向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把手具有:轴状的把手主体;滑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滑动,且通过与所述第1卡合部件或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来限制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摆动;和突出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把手主体,且从该把手主体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件具有:突出轴部,其从所述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出来;和爪部,其从所述突出轴部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限制所述爪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限制所述爪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婴儿车具有:车身框架;和把手,其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且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第1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第1位置;第2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所述第2位置;和第1爪限制壁,其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向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把手具有:轴状的把手主体;滑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在限制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摆动,其中,所述限制位置为通过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第1卡合部件或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来限制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摆动的位置;所述解除位置为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第1卡合部件或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被解除,使得所述把手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摆动的位置;和突出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把手主体中的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所述车身框架相向的位置,且从该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件具有:突出轴部,其从所述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出来;和爪部,其从所述突出轴部向与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这两者交叉的方向突出,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区间的一部分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爪部相面对。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区间的一部分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所述爪部相面对。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1爪限制壁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中,位于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侧的缘部比位于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后方侧的缘部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1爪限制壁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后方向前方而朝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逐渐偏移。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爪部和所述第1爪限制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第1间隙,且该第1间隙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后方向前方逐渐变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2卡合部件具有:卡合轴部,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和凸部,其从所述卡合轴部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所述滑动部件具有滑动主体,其中,在该滑动主体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用于在所述限制位置收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所述卡合轴部向与所述凸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且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收装在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凹部的状态下,从与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剖面观察时,
第1间隙比第3间隙窄,其中,所述第1间隙为所述爪部和所述第1爪限制壁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所述第3间隙为所述滑动主体的界定所述凹部的壁面中的、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对所述凸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凸部和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设有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延伸出来的摆动限制壁,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该摆动限制壁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侧与所述突出部件的所述爪部相面对,所述第1爪限制壁沿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路径从所述摆动限制壁延伸出来。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爪限制壁相向的第2爪限制壁,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爪部位于所述第1爪限制壁和所述第2爪限制壁之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或者第2婴儿车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且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收装在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凹部的状态下,从与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剖面观察时,
第2间隙比第4间隙窄,其中,所述第2间隙为所述爪部和所述第2爪限制壁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所述第4间隙为所述滑动主体的界定所述凹部的壁面中的、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面对所述凸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凸部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
按照本发明,在使把手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摆动时,把手侧的爪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被车身框架侧的第1爪限制壁限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把手侧的滑动部件引导至与车身框架侧的第2卡合部件卡合的限制位置,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将把手保持在第2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婴儿车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婴儿车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车身框架所具有的第2卡合部和第1爪限制壁的侧视图。
图6是大致从前方观察图5所示的第2卡合部和第1爪限制壁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沿图5所示的线VII-VII剖切而成的车身框架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所具有的滑动部件和突出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大致从前方观察图8所示的滑动部件和突出部件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沿图8所示的线X-X剖切而成的把手的剖面的剖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把手位于第2位置时把手和车身框架的卡合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和图2表示婴儿车1的整体结构。图1和图2所示的婴儿车具有车身框架2和把手3。其中,车身框架2具有分别配置于左右的一对前腿11、分别配置于左右的一对后腿12和分别配置于左右的一对扶手13。前轮1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前腿11的下端,后轮1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后腿12的下端。
前腿11的上端部分同分别配置于相对应一侧的(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13的前方部分连接且能够转动(能够摆动)。同样,后腿12的上端部分与配置于相对应一侧的(左侧或者右侧)的扶手13的前方部分连接且能够转动(能够摆动)。
另外,如图1所示,扶手13的后方部分通过连杆部件14和转动支架15而与配置于相对应一侧的(左侧或者右侧)的后腿12的中间部分连接。具体来说,连杆部件14的上端与扶手13的后方部分连接且能够转动(能够摆动)。连杆部件14的下端通过转动支架15与后腿12的中间部分连接。
该连杆部件14和转动支架15通过贯穿轴部件4连接且能够转动。该贯穿轴部件4还贯穿把手3的下端,并以转动轴线O为中心支承把手3且该把手3能够摆动。通过把手3以转动轴线O为中心的摆动,把手3能够固定在图2的实线所示的作为面对面推动位置的第1位置P1和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作为背面推动位置的第2位置P2。其中,在第2位置P2,从侧面观察时,把手3相对于铅直轴倾斜,且把手3的上方部分位于后方。这种情况下,操作者(监护人)从作为婴幼儿背面的后腿12侧把持把手3。并且,操作者在婴幼儿朝向移动方向前方的情况下使婴儿车1行进(图1的状态和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另外,在第1位置P1,从侧面观察时,把手3相对于铅直轴倾斜,且把手3的上方部分位于前方。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从面对婴幼儿的前腿11侧的位置把持把手3。并且,操作者在以婴儿车1的后腿12侧为移动方向前方的情况下使婴儿车1行进(图2的实线所示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婴儿车1如广泛普及的那样以可折叠的方式构成。婴儿车1构成为可折叠的结构可以采用已知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上述JP2008-254688A所公开的结构。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省略更为详细的说明。
这里,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婴儿车及其构成要素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些用语在没有特别指定的情况下,意思是指以乘坐于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更为详细地说,婴儿车1的“前后方向”是指连接图1的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相当于图2的纸面的左右方向。并且,在没有特别指定的情况下,“前”是指乘车的婴幼儿所朝向的一侧,图1的纸面的左下侧和图2的纸面的左侧为婴儿车1的前侧。另外,婴儿车1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垂直并与接地面垂直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铅直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横向,且指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再者,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意思是指宽度方向上靠近婴儿车中央的一侧,在典型的婴儿车1中,意思是指与乘车的婴幼儿的重心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变短的一侧。另外,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意思是指宽度方向上远离婴儿车中央的一侧。
下面,对把手3相对于车身结构2摆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把手3具有轴状的把手主体70,其中,该把手主体70整体呈大致U字形的形状。把手70包括:一对把手延伸部71,其大致呈直线状,且大致相互平行延伸;把手连结部72,其连结于一对把手延伸部71之间。婴儿车1的操作者把持把手连结部72,来操纵该婴儿车1。
图3和图4是用于说明把手3相对于车身结构2摆动的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在各把手延伸部71上分别设置有能够相对于该把手延伸部71滑动的滑动部件80。滑动部件80用于限制把手3相对于车身框架2的摆动。各滑动部件80被设置于把手延伸部71内的弹簧(未图示)向下方施力。
与此相对,如图3所示,在车身框架2上设置有与配置在相对应一侧的滑动部件80卡合以限制把手3的转动的一对第1卡合部件20和一对第2卡合部件30。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1卡合部件20和第2卡合部件30位于到把手3的转动轴线O的距离彼此相等的位置。另外,第1卡合部件20和第2卡合部件30在从图3所示的婴儿车1的宽度方向观察时,配置在相对于通过转动轴线O且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平面对称的位置。
第1卡合部件20用于与滑动部件80卡合,以将把手3保持在第1位置P1。第1卡合部件20设置于扶手13的前方部分,从该扶手13向宽度方向d1外侧突出。另外,第2卡合部件30用于与滑动部件80卡合,以将把手3保持在第2位置P2。第2卡合部件30设置于连杆部件14,从该连杆部件14向宽度方向d1外侧突出。
图5至图7分别表示第2卡合部件30的侧视图、大致从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另外,由于第1卡合部件20可以构成为与第2卡合部件30对称的结构,因此,这里,对第2卡合部件30进行说明,省略对第1卡合部件20的说明。如图5至图7所示,第2卡合部件30具有:卡合轴部31,其从框架主体10向宽度方向d1外侧突出;和凸部32,其从卡合轴部31向与宽度方向d1交叉的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2从卡合轴部31的顶端(突出端)向上方延伸出来。另外,第1爪限制壁40从卡合轴部31的顶端向与凸部32相反的一侧延伸出来,后面会对第1爪限制壁40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凸部32具有:内表面32a,其构成凸部32的宽度方向d1内侧的表面;和外表面32b,其构成凸部32的宽度方向d1外侧的表面。凸部32的内表面32a朝向宽度方向d1内侧,外表面32b朝向宽度方向d1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2的内表面32a和外表面32b由与宽度方向d1垂直的平坦面构成。
与此相对,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具有滑动主体81,其中,滑动主体81上设置有凹部83,该凹部83用于收装第1卡合部件20的凸部或者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图8至图10分别表示滑动部件80的侧视图、大致从前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滑动主体81上设置有向下方开口的凹部83,凹部83能够收装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凹部83由滑动主体81的壁面82围成。如图10明确所示,壁面82具有在宽度方向d1上相向的内壁面82a和外壁面82b、以及在内壁面82a的上缘和外壁面82b的上缘之间延伸的上壁面82c。
再者,图11表示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内收装有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的状态下的剖面图。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滑动主体81的内壁面82a从凸部32的宽度方向d1内侧与该凸部32相面对,滑动主体81的外壁面82b从凸部32的宽度方向d1外侧与该凸部32相面对。
另外,如图8所示,滑动主体81具有相对于铅直方向彼此朝相反一侧倾斜的第1上推面84和第2上推面85。上述的凹部83位于第1上推面84和第2上推面85之间,三者沿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排列。第1上推面84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第1上推面84在将把手3与上下方向平行配置的状态下从前方向后方朝下方倾斜。另外,第2上推面85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第2上推面85在将把手3与上下方向平行配置的状态下从后方向前方朝下方倾斜。
采用像这样的滑动部件80,在将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时,首先,滑动部件80的第2上推面85与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抵接,逐渐被上推。当把手3摆动到第2位置P2时,滑动部件80的第2上推面85越过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与该凸部32相面对。接着,处于凸部32对第2上推面85的上推被解除的状态的滑动部件80在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下向下方滑动,使得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收装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这样,通过第2卡合部件30和滑动部件80的卡止,把手3被保持在第2位置P2。另外,将该滑动部件80与第2卡合部件30或者第1卡合部件20卡合以限制把手3相对于车身框架2的摆动的位置称为滑动部件80的限制位置P3(图11的状态)。
接着,使滑动部件80从与第2卡合部件30卡合的限制位置P3移动到与第2卡合部件30的卡合被解除的解除位置P4(图4的状态)。当滑动部件80到达解除位置P4时,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离开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使得把手3能够相对于车身框架2摆动。之后,当把手3从第2位置P2向第1位置P1摆动时,首先,滑动部件80的第1上推面84与第1卡合部件20的凸部32抵接,逐渐被上推。当把手3摆动到第1位置P1时,滑动部件80的第1上推面84越过第1卡合部件20的凸部,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与该凸部相面对。接着,处于凸部32对第1上推面84的上推被解除的状态的滑动部件80在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下向下方滑动,使得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收装第1卡合部件20的凸部。这样,通过第1卡合部件20和滑动部件80的卡止,把手3被保持在第1位置P1。
在像这样的把手3的摆动机构中,把手3可能会由于间隙和零部件精度等原因而在摆动时在宽度方向d1上发生偏移。当把手3在宽度方向d1上发生偏移时,可能会导致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的滑动主体81跨搭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使得滑动部件80无法顺利地与第2卡合部件30卡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置了从把手主体70延伸出来的突出部件90的爪部92和从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延伸出来的第1爪限制壁40。按照像这样的方式,当把手3要到达第2位置P2时,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能够限制把手3侧的爪部92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
首先,参照图10对设置于把手3的突出部件9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突出部件90从下方与滑动部件80隔开间隔配置。突出部件90固定于把手主体70中的、从宽度方向d1外侧与车身框架2相向的位置。并且,突出部件90从把手主体70向宽度方向d1内侧突出。
如图10所示,突出部件90具有:突出轴部91,其从把手主体70向宽度方向d1内侧延伸出来;和爪部92,其从突出轴部91向与该突出轴部9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92从突出轴部91的顶端向上方延伸出来。突出轴部91能够调整爪部92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
从突出轴部91突出的爪部92如上所述那样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抵接,能够限制把手3在宽度方向d1上发生偏移。如图8和图9所示,爪部92从突出轴部91向与宽度方向d1交叉的方向、更详细来说是向与宽度方向d1垂直的方向突出。尤其是,如图8明确所示,在把手3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由d2表示时,爪部92突出的方向也与所述移动方向d2交叉,更详细来说与所述移动方向d2垂直。
另外,如图10明确所示,爪部92具有:内表面92a,其构成爪部92的宽度方向d1内侧的表面;和外表面92b,其构成爪部92的宽度方向d1外侧的表面。爪部92的内表面92a朝向宽度方向d1内侧,外表面92b朝向宽度方向d1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92的内表面92a和外表面92b由与宽度方向d1垂直的平坦面构成。
接着,对为了限制该把手3侧的爪部92而设置于车身框架2的第1爪限制壁40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设置于车身框架2的第1爪限制壁40从第2卡合部件30的卡合轴部31向与凸部32相反的一侧突出。在图7所示的剖面中,第1爪限制壁40的突出方向与宽度方向d1交叉,更详细来说与宽度方向d1垂直。另外,如图7明确所示,第1爪限制壁40具有:内表面40a,其构成第1爪限制壁40的宽度方向d1内侧的表面;和外表面40b,其构成第1爪限制壁40的宽度方向d1外侧的表面。由图11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把手3位于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以及第2位置P2时,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从宽度方向d1外侧与爪部92的外表面92b相面对。
尤其是,如图6明确所示,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包括:第1缘部40c,其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和第2缘部40d,其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前方。这种情况下,第1缘部40c位于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上的前方侧。第2缘部40d位于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上的后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缘部40c比第2缘部40d靠近宽度方向d1内侧。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从第2缘部40d向第1缘部40c朝宽度方向d1内侧逐渐偏移。换言之,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由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上的后方向前方而朝宽度方向d1内侧逐渐偏移。这里,如上所述,爪部92的内表面92a和外表面92b由与宽度方向d1垂直的平坦面构成。因此,由图6和图11可知,在把手3位于第2位置P2的状态下,爪部92的外表面92b和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1(第1间隙)从所述移动方向d2上的后方向前方逐渐变窄。
另外,如图7所示,车身框架2还具有在宽度方向上d1上与第1爪限制壁40相向的第2爪限制壁60。第2爪限制壁60从第2卡合部件30的卡合轴部31向与第1爪限制壁40相同的方向突出。另外,第2爪限制壁60具有构成宽度方向d1外侧的表面的外表面60b。由图11明确所示,当把手3位于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一段区间)以及第2位置P2时,第2爪限制壁60的外表面60b从宽度方向d1外侧与爪部92的内表面92a相面对。尤其是,当把手3位于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以及第2位置P2时,爪部92位于第1爪限制壁40和第2爪限制壁60之间。根据像这样的方式,当把手3要到达第2位置P2时,把手3侧的爪部92进入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和第2爪限制壁60之间。据此,也能够抑制把手3的把手延伸部71相对于车身框架2向宽度方向d1上的任意一侧发生偏移。
另外,如图6明确所示,车身框架2还具有摆动限制壁50,其中,摆动限制壁50限制把手3的越过第2位置P2的摆动。在把手3位于第2位置P2的状态下,摆动限制壁50由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前方侧,与突出部件90的爪部92相面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限制壁50从第2卡合部件30的卡合轴部31向下方延伸出来。并且,第1爪限制壁40沿把手3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路径从摆动限制壁50延伸出来。换言之,第1爪限制壁40沿位于第2位置P2的把手3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从摆动限制壁50延伸出来。根据像这样的方式,当把手3要从第1位置P1侧越过第2位置P2进一步相对于车身框架2摆动时,把手3侧的突出部件90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2爪限制壁50抵接。据此,能够限制把手3的越过第2位置P2的摆动。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和把手3侧的爪部92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使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当把手3向第2位置P2摆动时,首先,滑动部件80的第2上推面85与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抵接,使得滑动部件80从限制位置P3向解除位置P4逐渐被上推。当滑动部件80的第2上推面85在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上进一步被上推时,由图4可知,把手3侧的爪部92进入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的宽度方向d1内侧。因此,把手3侧的爪部92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被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限制。
当把手3摆动到第2位置P2时,滑动部件80的第2上推面85越过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与该凸部32相面对。此时,通过凸部32对第2上推面85的上推,滑动部件80被抬到解除位置P4。另外,把手3侧的爪部92在宽度方向d1上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相面对。因此,能够抑制把手3相对于车身框架2在宽度方向d1上发生偏移。
接着,位于上方的解除位置P4的滑动部件80在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下向下方的限制位置P3滑动,使得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收装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这样,通过滑动部件80和第2卡合部件30卡合并相互卡止,把手3被保持在第2位置。
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把手3位于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以及第2位置P2时,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在宽度方向d1上与把手3侧的爪部92相面对。根据像这样的方式,当把手3要到达第2位置P2时,把手3侧的爪部92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被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限制。因此,能够抑制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相对于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在宽度方向d1上发生偏移。因此,能够抑制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跨搭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其结果为,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能够更可靠地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卡合并保持在该第2卡合部件30。
尤其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把手3位于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以及第2位置P2时,第1爪限制壁40从宽度方向d1外侧与把手3侧的爪部92相面对。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相对于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向宽度方向d1外侧发生偏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的第1缘部40c比第2缘部40d靠近宽度方向d1内侧。根据像这样的方式,由图4可知,由于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中的位于前进方向后方的第2缘部40d相对地位于宽度方向d1外侧,因此,把手3侧的爪部92容易进入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的宽度方向d1内侧。即,能够大幅度降低把手3侧的爪部92在宽度方向d1上以局部重叠的方式跨搭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的可能性。另外,当把手3摆动到第2位置P2时,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中的位于前进方向前方的第1缘部40c相对地位于宽度方向d1内侧,因此,能够由该前进方向前方的第1缘部40c有效地调整把手3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使之相对于车身框架2不会发生偏移。其结果为,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能够更稳定地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2卡合部件30卡合并保持在该第2卡合部件3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由把手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上的后方向前方而朝宽度方向d1内侧逐渐偏移。因此,在把手3位于第2位置P2的状态下,爪部92的外表面92b和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1从所述移动方向d2上的后方向前方逐渐变窄。根据像这样的方式,由图4可知,当把手3侧的爪部92进入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相面对的位置时,爪部92的外表面92b和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1相对变大,因此,爪部92容易进入第1爪限制壁40的宽度方向d1内侧。并且,由于所述间隙g1从所述移动方向d2上的后方向前方逐渐变窄,因此,伴随着把手3向第2位置P2的靠近,把手3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逐渐被修正,以相对于车身框架2不会发生偏移。因此,根据像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几乎不会妨碍把手3向第2位置P2顺利地摆动的情况下,有效地调整把手3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以使之相对于车身框架2不会发生偏移。
尤其是,在图11中表示出了把手3位于第2位置P2,且位于限制位置P3的滑动部件80的凹部83收装第2卡合部件30的凸部32的状态。另外,图11所示的剖面为与位于第2位置P2的把手3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方向d2垂直且与宽度方向d1平行的剖面。另外,图9所示的剖面为经过突出轴部91的轴线91a的剖面。突出轴部91的轴线91a典型的是与突出轴部91的中心轴线一致。在图9所示的剖面中,爪部92的外表面92b和第1爪限制壁40的内表面40a之间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1比凸部32的内表面32a和滑动主体81的内壁面82a之间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3(第3间隙)狭窄。根据像这样的方式,当把手3侧的爪部92进入车身框架2侧的第1爪限制壁40的宽度方向d1内侧时,把手3侧的凹部83可靠地与车身框架2侧的凸部32相面对。因此,在第2位置P2,把手3侧的凹部83能够更可靠地收装车身框架2侧的凸部32。
再者,在图11所示的剖面中,爪部92的内表面92a和第2爪限制壁60的外表面60a之间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2(第2间隙)比凸部32的外表面32b和滑动主体81的外壁面82b之间在宽度方向d1上的间隙g4(第4间隙)狭窄。根据像这样的方式,当把手3侧的爪部92进入车身框架2侧的第2爪限制壁60的宽度方向d1外侧时,把手3侧的凹部83可靠地与车身框架2侧的凸部32相面对。因此,在第2位置P2,把手3侧的凹部83能够更可靠地收装车身框架2侧的凸部3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爪限制壁40沿把手3摆动时的突出部件90的移动路径从摆动限制壁50延伸出来。根据像这样的方式,摆动限制壁50还能够在限制把手3的越过第2位置P2的摆动基础上发挥支承第1爪限制壁40的功能。即,限制把手3的越过第2位置P2的摆动的摆动限制壁50还能够发挥提高第1爪限制壁40的强度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爪限制壁40从第2卡合部件30的卡合轴部31向与凸部32相反的一侧突出。根据像这样的方式,能够利用用于将把手3保持在第2位置P2的第2卡合部件30,来紧凑地配置第1爪限制壁40。因此,能够抑制伴随着第1爪限制壁40的设置而引起的材料费和重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身框架2还可以具有从第1卡合部件20向与宽度方向d1交叉的方向突出的追加第1爪限制壁,追加第1爪限制壁构成为与第1爪限制壁40对称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当把手3位于从第2位置P2向第1位置P1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以及第1位置P1时,车身框架2侧的追加第1爪限制壁在宽度方向d1上与把手3侧的爪部92相面对。这种情况下,当把手3要到达第1位置P1时,把手3侧的爪部92在宽度方向d1上的位置被车身框架2侧的追加第1爪限制壁限制。因此,能够抑制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相对于车身框架2侧的第1卡合部件20在宽度方向d1上发生偏移。其结果为,把手3侧的滑动部件80能够更可靠地与车身框架2侧的第1卡合部件20卡合并保持在该第1卡合部件20。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下面对变更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出了如下例子,即,包括爪部92的突出部件90和第1爪限制壁40在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1个,总共设置有2个突出部件90和第1爪限制壁40,但是,并不局限于像这样的例子。包括爪部92的突出部件90和第1爪限制壁40也可以配置于左右至少一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出了如下例子,即,当把手3配置于第1位置P1时,操作者从与婴幼儿面对面的一侧把持把手3进行面对面推动操作,当把手3配置于第2位置P2时,操作者从婴幼儿的背面侧把持把手3进行背面推动操作,但是,并不局限于像这样的例子。也可以为:当把手3配置于第1位置P1时,操作者从婴幼儿背面侧把持把手3进行背面推动操作,当把手3配置于第2位置P2时,操作者从与婴幼儿面对面的一侧把持把手3进行面对面推动操作。

Claims (15)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具有:
车身框架;和
把手,其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且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
第1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所述第1位置;
第2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所述第2位置;和
第1爪限制壁,其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向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把手具有:
轴状的把手主体;
滑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滑动,且通过与所述第1卡合部件或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来限制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摆动;和
突出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把手主体,且从该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件具有:突出轴部,其从所述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出来;和爪部,其从所述突出轴部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限制所述爪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限制所述爪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卡合部件具有:卡合轴部,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和凸部,其从所述卡合轴部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滑动主体,其中,在该滑动主体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用于在限制位置收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
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所述卡合轴部向与所述凸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设有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延伸出来的摆动限制壁,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该摆动限制壁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侧与所述突出部件的所述爪部相面对,所述第1爪限制壁沿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路径从所述摆动限制壁延伸出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爪限制壁相向的第2爪限制壁,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爪部位于所述第1爪限制壁和所述第2爪限制壁之间。
6.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具有:
车身框架;和
把手,其与所述车身框架连接且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
第1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所述第1位置;
第2卡合部件,其用于将所述把手保持在所述第2位置;和
第1爪限制壁,其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向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把手具有:
轴状的把手主体;
滑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在限制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摆动,其中,所述限制位置为通过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车身框架的所述第1卡合部件或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来限制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的摆动的位置;所述解除位置为所述滑动部件和所述第1卡合部件或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卡合被解除,使得所述把手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摆动的位置;和
突出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把手主体中的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所述车身框架相向的位置,且从该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件具有:突出轴部,其从所述把手主体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出来;和爪部,其从所述突出轴部向与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这两者交叉的方向突出,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爪部相面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所述爪部相面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爪限制壁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中,位于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侧的缘部比位于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后方侧的缘部靠近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爪限制壁的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表面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后方向前方而朝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逐渐偏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爪部和所述第1爪限制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第1间隙,且该第1间隙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后方向前方逐渐变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卡合部件具有:卡合轴部,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和凸部,其从所述卡合轴部向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滑动主体,其中,在该滑动主体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用于在限制位置收装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
所述第1爪限制壁从所述卡合轴部向与所述凸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且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收装在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凹部的状态下,从与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剖面观察时,
第1间隙比第3间隙窄,其中,所述第1间隙为所述爪部和所述第1爪限制壁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所述第3间隙为所述滑动主体的界定所述凹部的壁面中的、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对所述凸部的内壁面与所述凸部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设有从所述第2卡合部件延伸出来的摆动限制壁,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下,该摆动限制壁由所述把手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前方侧与所述突出部件的所述爪部相面对,
所述第1爪限制壁沿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路径从所述摆动限制壁延伸出来。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爪限制壁相向的第2爪限制壁,
当所述把手位于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摆动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区间和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爪部位于所述第1爪限制壁和所述第2爪限制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2位置且所述第2卡合部件的所述凸部收装在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凹部的状态下,从与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所述把手摆动时的所述突出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剖面观察时,
第2间隙比第4间隙窄,其中,所述第2间隙为所述爪部和所述第2爪限制壁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所述第4间隙为和所述滑动主体的界定所述凹部的壁面中的、从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面对所述凸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凸部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间隙。
CN201580050120.5A 2014-09-22 2015-09-02 婴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5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3032A JP6400409B2 (ja) 2014-09-22 2014-09-22 乳母車
JP2014-193032 2014-09-22
PCT/JP2015/074983 WO2016047404A1 (ja) 2014-09-22 2015-09-02 乳母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239A true CN106715239A (zh) 2017-05-24
CN106715239B CN106715239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58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1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15239B (zh) 2014-09-22 2015-09-02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00409B2 (zh)
KR (1) KR20170058931A (zh)
CN (1) CN106715239B (zh)
TW (1) TWI680075B (zh)
WO (1) WO20160474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5455A (zh) * 2020-11-04 2022-05-06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婴儿车及其车手换向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7051B2 (ja) * 2020-02-20 2021-11-02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CN114056416A (zh) * 2020-07-29 2022-02-18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车手锁定辅助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7324A1 (en) * 1994-08-16 1996-02-21 David John Crisp Foldable pushchair
US20030164606A1 (en) * 2002-02-26 2003-09-04 Chin-Chiao Chen Stroller having wheel-carrying front and rear legs and a handle foldable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to result in minimum storage space
CN2737635Y (zh) * 2004-11-04 2005-11-02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可换向推动的婴儿车煞车驱动结构
JP2010179915A (ja) * 2009-02-03 2010-08-19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Hong Kong Co Ltd 反転可能ハンドルベビーカー用のベビーカー部品アセンブリ
JP2013006553A (ja) * 2011-06-27 2013-01-10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Kk 乳母車
CN103702890A (zh) * 2011-03-31 2014-04-02 领先有限责任公司 可收缩的折叠式婴儿车
CN103754247A (zh) * 2013-12-30 2014-04-30 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婴童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02510U (en) * 2006-05-23 2006-12-11 Wonderland Nursery Goods Stroller
TWI316911B (en) * 2007-05-28 2009-11-11 Tungtsu Ind Co Ltd Multi-function device of baby stroller
TWM407192U (en) * 2011-01-13 2011-07-11 Unique Product & Design Co Ltd Foldable baby stroll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7324A1 (en) * 1994-08-16 1996-02-21 David John Crisp Foldable pushchair
US20030164606A1 (en) * 2002-02-26 2003-09-04 Chin-Chiao Chen Stroller having wheel-carrying front and rear legs and a handle foldable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to result in minimum storage space
CN2737635Y (zh) * 2004-11-04 2005-11-02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可换向推动的婴儿车煞车驱动结构
JP2010179915A (ja) * 2009-02-03 2010-08-19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Hong Kong Co Ltd 反転可能ハンドルベビーカー用のベビーカー部品アセンブリ
CN103702890A (zh) * 2011-03-31 2014-04-02 领先有限责任公司 可收缩的折叠式婴儿车
JP2013006553A (ja) * 2011-06-27 2013-01-10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Kk 乳母車
CN103754247A (zh) * 2013-12-30 2014-04-30 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婴童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5455A (zh) * 2020-11-04 2022-05-06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婴儿车及其车手换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47404A1 (ja) 2016-03-31
JP6400409B2 (ja) 2018-10-03
KR20170058931A (ko) 2017-05-29
TW201618992A (zh) 2016-06-01
JP2016064678A (ja) 2016-04-28
TWI680075B (zh) 2019-12-21
CN106715239B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4647B2 (ja) ベビーカー
CN106715239A (zh) 婴儿车
CN102781759B (zh) 可折叠的婴儿车
CN106132770B (zh) 儿童座椅
JP2018505813A (ja) ベビーカー
TW201331077A (zh) 可折疊之嬰兒車
KR20130050248A (ko) 베이비 카
JP2009120182A (ja) 折畳式手押し車および折畳式乳母車
KR102309259B1 (ko) 덮개 및 카트
CN106687356A (zh) 婴儿车
CN205327138U (zh) 一种多维度折叠的儿童手推车
JP3033746U (ja) 揺りかご式乳母車
CN205327137U (zh) 一种联动折叠的儿童手推车
CN101890974A (zh) 幼儿车
JP4652266B2 (ja) 歩行補助車
CN201769852U (zh) 幼儿车
CN205524699U (zh) 可折叠的儿童三轮车
TW202132148A (zh) 嬰兒車
CN20240013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3032742U (zh) 幼儿推车
CN203172682U (zh) 童车
CN107697141A (zh) 手推车
CN203996384U (zh) 一种座兜可摇摆的儿童推车
CN106687357B (zh) 婴儿车
CN204368236U (zh) 一种儿童座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25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