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2682U - 童车 - Google Patents

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2682U
CN203172682U CN201320154110.4U CN201320154110U CN203172682U CN 203172682 U CN203172682 U CN 203172682U CN 201320154110 U CN201320154110 U CN 201320154110U CN 203172682 U CN203172682 U CN 203172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ssembly
frame
support
described left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541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福生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1541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2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2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26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左前轮组件、右前轮组件、左后轮组件、右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设置于所述的左侧支架与所述的右侧支架之间的能够横向折叠的横撑架。当锁定机构解锁后,推车车架能够在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收拢折叠,折叠后体积较小;并且当童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童车可以推行,而当童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童车可以沿着左底架与右底架上的弧形段前后来回摇摆,供儿童当作摇椅来使用,功能较多,节约了社会资源。

Description

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左前轮组件、右前轮组件、左后轮组件、右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设置于所述的左侧支架与所述的右侧架之间的能够横向折叠的横撑架。童车能够在前后、左右与上下方向折叠收拢,以减小体积,在展开位置下,仅仅作为幼儿的外出代步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折叠的童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左前轮组件、右前轮组件、左后轮组件、右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设置于所述的左侧支架与所述的右侧支架之间的能够横向折叠的横撑架, 
所述的左侧支架包括位于底部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所述的右侧支架包括位于底部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右底架,所述的左底架与所述的右底架分别具有中部向下凸的弧形段,
所述的左前轮组件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左侧支架的前下部,并且所述的左前轮组件与所述的左侧支架的前下部之间设置有左前翻转定位机构;所述的左后轮组件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左侧支架的后下部,并且所述的左后轮组件与所述的左侧支架的后下部之间设置有左后翻转定位机构;所述的右前轮组件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右侧支架的前下部,并且所述的右前轮组件与所述的右侧支架的前下部之间设置有右前翻转定位机构;所述的右后轮组件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右侧支架的后下部,并且所述的右后轮组件与所述的右侧支架的后下部之间设置有右后翻转定位机构,
所述的童车在所述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具有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当所述的童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前轮组件、所述的左后轮组件、所述的右前轮组件与所述的右后轮组件分别着地对所述的推车车架形成支撑,当所述的童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前轮组件的最低点、所述的左后轮组件的最低点、所述的右前轮组件的最低点与所述的右后轮组件的最低点分别高于所述的左底架的最低点与所述的右底架的最低点,所述的左前轮组件、所述的左后轮组件、所述的右前轮组件与所述的右后轮组件分别与地面相脱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侧支架还包括:
左前支架,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绕左一轴转动连接;
左推杆架,所述的左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上部绕左二轴转动连接;
左连杆架,所述的左连杆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绕左三轴转动连接;
左后支架,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的下部绕左四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底架的后部绕左五轴转动连接;
左座位架,所述的左座位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绕左六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的下部转动连接;
所述的右侧支架还包括:
右前支架,所述的右前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底架的前部绕右一轴转动连接;
右推杆架,所述的右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的上部绕右二轴转动连接;
右连杆架,所述的右连杆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绕右三轴转动连接;
右后支架,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的下部绕右四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底架的后部绕右五轴转动连接;
右座位架,所述的右座位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绕右六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的下部转动连接。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或者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左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的后部或者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左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或者所述的左前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左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的后部或者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下部。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横撑架包括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底杆与第二底杆相交叉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杆与所述的左前支架的转动设置处位于所述的左一轴、所述的左六轴之间,所述的第二底杆与所述的右前支架的转动设置处位于所述的右一轴、所述的右六轴之间。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横撑架包括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是由第一后杆与第二后杆相交叉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后杆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后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后杆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后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左三轴位于所述的左二轴、所述的第一后杆与所述的左推杆架的转动设置处之间,所述的右三轴位于所述的右二轴、所述的第二后杆与所述的右推杆架的转动设置处之间。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横撑架还包括后横撑,所述的后横撑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相转动设置的第一横杆、一端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相转动设置的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设置,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横杆与所述的第二横杆之间的后横撑定位机构。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前支架与所述的左推杆架之间的左侧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前支架与所述的右推杆架之间的右侧锁定机构。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绕左七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位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绕右七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七轴位于所述的左四轴的上方,所述的右七轴位于所述的右四轴的上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前轮组件包括左前轮接头、设置于所述的左前轮接头上的左前轮,所述的左前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
所述的左后轮组件包括左后轮接头、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接头上的左后轮,所述的左后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左底架的后部;
所述的右前轮组件包括右前轮接头、设置于所述的右前轮接头上的右前轮,所述的右前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右底架的前部;
所述的右后轮组件包括右后轮接头、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接头上的右后轮,所述的右后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右底架的后部。
以上所涉到的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锁定机构解锁后,推车车架能够在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收拢折叠,折叠后体积较小;并且当童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童车可以推行,而当童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童车可以沿着左底架与右底架上的弧形段前后来回摇摆,供儿童当作摇椅来使用,功能较多,节约了社会资源。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立体图(实施例一);
附图2为推车车架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转换过程中的立体图(实施例一);
附图3为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侧视图(实施例一、童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
附图4为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侧视图(实施例一、童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
附图5为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的侧视图(实施例一);
附图6为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立体图(实施例二);
其中:1、左侧支架;2、右侧支架;3、底撑架;4、后撑架;5、后横撑;6、左前轮组件;7、左后轮组件;8、右前轮组件;9、右后轮组件;
11、左底架;12、左前支架;13、左推杆架;14、左连杆架;15、左后支架;16、左座位架;
21、右底架;22、右前支架;23、右推杆架;24、右连杆架;25、右后支架;26、右座位架;
31、第一底杆;32、第二底杆;
41、第一后杆;42、第二后杆;51、第一横杆;52、第二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附图5所示,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推车车架上的座位、左前轮组件6、右前轮组件8、左后轮组件7、右后轮组件9、用于将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侧支架1与右侧支架2、设置于左侧支架1与右侧支架2之间的能够横向折叠的横撑架。
左侧支架1包括位于底部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11,右侧支架2包括位于底部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右底架21,左底架11与右底架21分别具有中部向下凸的弧形段,
左前轮组件6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左侧支架1的前下部,并且左前轮组件6与左侧支架1的前下部之间设置有左前翻转定位机构;左后轮组件7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左侧支架1的后下部,并且左后轮组件7与左侧支架1的后下部之间设置有左后翻转定位机构;右前轮组件8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右侧支架2的前下部,并且右前轮组件8与右侧支架2的前下部之间设置有右前翻转定位机构;右后轮组件9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右侧支架2的后下部,并且右后轮组件9与右侧支架2的后下部之间设置有右后翻转定位机构,
童车在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具有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当童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左前轮组件6、左后轮组件7、右前轮组件8与右后轮组件9分别着地对推车车架形成支撑,当童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左前轮组件6的最低点、左后轮组件7的最低点、右前轮组件8的最低点与右后轮组件9的最低点分别高于左底架11的最低点与右底架21的最低点,左前轮组件6、左后轮组件7、右前轮组件8与右后轮组件9分别与地面相脱离。
左侧支架1还包括:
左前支架12,左前支架12的下部与左底架11的前部绕左一轴转动连接;
左推杆架13,左推杆架13的下部与左前支架12的上部绕左二轴转动连接;
左连杆架14,左连杆架14的上部与左推杆架13绕左三轴转动连接;
左后支架15,左后支架15的上部与左连杆架14的下部绕左四轴转动连接,左后支架15的下部与左底架11的后部绕左五轴转动连接;
左座位架16,左座位架16的前部与左前支架12绕左六轴转动连接,左座位架16的后部与左连杆架14的下部转动连接;
右侧支架2还包括:
右前支架22,右前支架22的下部与右底架21的前部绕右一轴转动连接;
右推杆架23,右推杆架23的下部与右前支架22的上部绕右二轴转动连接;
右连杆架24,右连杆架24的上部与右推杆架23绕右三轴转动连接;
右后支架25,右后支架25的上部与右连杆架24的下部绕右四轴转动连接,右后支架25的下部与右底架21的后部绕右五轴转动连接;
右座位架26,右座位架26的前部与右前支架22绕右六轴转动连接,右座位架26的后部与右连杆架24的下部转动连接。
横撑架包括底撑架3,底撑架3是由第一底杆31与第二底杆32相交叉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构成的,第一底杆31的前部与左前支架12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一底杆31的后部与右连杆架2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二底杆32的前部与右前支架22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二底杆32的后部与左连杆架1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一底杆31与左前支架12的转动设置处位于左一轴、左六轴之间,第二底杆32与右前支架22的转动设置处位于右一轴、右六轴之间。
横撑架包括后撑架4,后撑架4是由第一后杆41与第二后杆42相交叉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构成的,第一后杆41的上部与左推杆架13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一后杆41的下部与右连杆架2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二后杆42的上部与右推杆架23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第二后杆42的下部与左连杆架1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左三轴位于左二轴、第一后杆41与左推杆架13的转动设置处之间,右三轴位于右二轴、第二后杆42与右推杆架23的转动设置处之间。
实现以上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设置有结构,可以是球面连接关节。还可以是通过角接头,如本实施例中,该角接头上具有两个相交或相垂直的两个转轴,通过两个转轴将两个部件转动设置在一起。
横撑架还包括后横撑5,后横撑5包括一端部与左连杆架14相转动设置的第一横杆51、一端部与右连杆架24相转动设置的第二横杆52,第一横杆5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横杆52的另一端部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转动设置,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横杆51与第二横杆52之间的后横撑定位机构。后横撑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只要是能够将两个具有转动关系的部件之间锁定的结构都能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左推杆架13、左前支架12、左连杆架14与左座位架16构成四连杆机构,只要将该四者的四个转动点中任意一个锁定即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机构,使得左侧支架展开稳定,同样的,右推杆架23、右前支架22、右连杆架24与右座位架26构成四连杆机构,只要将该四者的四个转动点中任意一个锁定即构成稳定的三角形机构,使得右侧支架展开稳定。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前支架12与左推杆架13之间的左侧锁定机构、设置于右前支架22与右推杆架23之间的右侧锁定机构。左侧锁定机构与右侧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只要是能够将两个转动的部件之间锁定的结构都能在此适用,在此不再赘述。
左座位架16的后部与左连杆架14绕左七轴转动连接,右座位架26的后部与右连杆架24绕右七轴转动连接,左七轴位于左四轴的上方,右七轴位于右四轴的上方。除此之外,左座位架16的后部、左连杆架14的下部、左后支架15的上部三者能够绕左四轴同轴转动连接。右座位架26的后部、右连杆架24的下部、右后支架25的上部三者能够绕右四轴同轴转动连接。
左前轮组件6可以设置于左底架11的前部或者左前支架12的下部;左后轮组件7可以设置于左底架11的后部或者左后支架15的下部;左前轮组件6可以设置于左底架11的前部或者左前支架12的下部;左后轮组件7可以设置于左底架11的后部或者左后支架15的下部。具体的,如本实施例中,
左前轮组件6包括左前轮接头、设置于左前轮接头上的左前轮,左前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左底架11的前部,即左前翻转定位机构设置于左前轮接头与左底架11的前部之间;
左后轮组件包括左后轮接头7、设置于左后轮接头上的左后轮,左后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左底架11的后部,即左后翻转定位机构设置于左后轮接头与左底架的后部之间;
右前轮组件包括右前轮接头8、设置于右前轮接头上的右前轮,右前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右底架21的前部,即右前翻转定位机构设置于右前轮接头与右底架的前部之间;
右后轮组件包括右后轮接头9、设置于右后轮接头上的右后轮,右后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右底架21的后部,即右后翻转定位机构设置于右后轮接头与右底架的后部之间。
并且左前翻转定位机构、左后翻转定位机构、右前翻转定位机构与右后翻转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只要是能够将两个转动的部件之间锁定的结构都能在此适用。
实施例二,如附图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推车车架的不同。本实施例中,左推杆架13与左连杆架14的转动连接处位于左推杆架13的上部,右推杆架23与右连杆架24的转动连接处位于右推杆架23的上部。后撑架包括:
后撑架的结构可以是包括:
第一杆,第一杆的一端部与左连杆架相转动连接;
第二杆,第二杆的一端部与右连杆架相转动连接,第一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杆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
第三杆,第三杆的一端部与左连杆架相转动连接;
第四杆,第四杆的一端部与右连杆架相转动连接,第三杆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杆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斜杆,第一斜杆的一端部与第三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另一端部与第二杆相转动连接;
第二斜杆,第二斜杆一端部与第四杆相转动连接,第二斜杆另一端部与第一杆相转动连接。
该后撑架具有自锁功能。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Claims (9)

1. 一种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左前轮组件(6)、右前轮组件(8)、左后轮组件(7)、右后轮组件(9)、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侧支架(1)与右侧支架(2)、设置于所述的左侧支架(1)与所述的右侧支架(2)之间的能够横向折叠的横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侧支架(1)包括位于底部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底架(11),所述的右侧支架(2)包括位于底部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右底架(21),所述的左底架(11)与所述的右底架(21)分别具有中部向下凸的弧形段,
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左侧支架(1)的前下部,并且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与所述的左侧支架(1)的前下部之间设置有左前翻转定位机构;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左侧支架(1)的后下部,并且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与所述的左侧支架(1)的后下部之间设置有左后翻转定位机构;所述的右前轮组件(8)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右侧支架(2)的前下部,并且所述的右前轮组件(8)与所述的右侧支架(2)的前下部之间设置有右前翻转定位机构;所述的右后轮组件(9)能够转动与/或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右侧支架(2)的后下部,并且所述的右后轮组件(9)与所述的右侧支架(2)的后下部之间设置有右后翻转定位机构,
所述的童车在所述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具有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当所述的童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所述的右前轮组件(8)与所述的右后轮组件(9)分别着地对所述的推车车架形成支撑,当所述的童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的最低点、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的最低点、所述的右前轮组件(8)的最低点与所述的右后轮组件(9)的最低点分别高于所述的左底架(11)的最低点与所述的右底架(21)的最低点,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所述的右前轮组件(8)与所述的右后轮组件(9)分别与地面相脱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支架(1)还包括:
左前支架(12),所述的左前支架(12)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底架(11)的前部绕左一轴转动连接;
左推杆架(13),所述的左推杆架(13)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12)的上部绕左二轴转动连接;
左连杆架(14),所述的左连杆架(14)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3)绕左三轴转动连接;
左后支架(15),所述的左后支架(15)的上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14)的下部绕左四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后支架(15)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底架(11)的后部绕左五轴转动连接;
左座位架(16),所述的左座位架(16)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12)绕左六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座位架(16)的后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14)的下部转动连接;
所述的右侧支架(2)还包括:
右前支架(22),所述的右前支架(22)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底架(21)的前部绕右一轴转动连接;
右推杆架(23),所述的右推杆架(23)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22)的上部绕右二轴转动连接;
右连杆架(24),所述的右连杆架(24)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23)绕右三轴转动连接;
右后支架(25),所述的右后支架(25)的上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24)的下部绕右四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后支架(25)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底架(21)的后部绕右五轴转动连接;
右座位架(26),所述的右座位架(26)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22)绕右六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位架(26)的后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24)的下部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11)的前部或者所述的左前支架(12)的下部;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11)的后部或者所述的左后支架(15)的下部;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11)的前部或者所述的左前支架(12)的下部;所述的左后轮组件(7)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11)的后部或者所述的左后支架(15)的下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撑架包括底撑架(3),所述的底撑架(3)是由第一底杆(31)与第二底杆(32)相交叉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杆(31)的前部与所述的左前支架(12)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杆(31)的后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2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32)的前部与所述的右前支架(22)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杆(32)的后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1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底杆(31)与所述的左前支架(12)的转动设置处位于所述的左一轴、所述的左六轴之间,所述的第二底杆(32)与所述的右前支架(22)的转动设置处位于所述的右一轴、所述的右六轴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撑架包括后撑架(4),所述的后撑架(4)是由第一后杆(41)与第二后杆(42)相交叉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后杆(41)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3)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后杆(41)的下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2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后杆(42)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23)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后杆(42)的下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14)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左三轴位于所述的左二轴、所述的第一后杆(41)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3)的转动设置处之间,所述的右三轴位于所述的右二轴、所述的第二后杆(42)与所述的右推杆架(23)的转动设置处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撑架还包括后横撑(5),所述的后横撑(5)包括一端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14)相转动设置的第一横杆(51)、一端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24)相转动设置的第二横杆(52),所述的第一横杆(5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横杆(52)的另一端部转动设置,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横杆(51)与所述的第二横杆(52)之间的后横撑定位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左前支架(12)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3)之间的左侧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右前支架(22)与所述的右推杆架(23)之间的右侧锁定机构。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座位架(16)的后部与所述的左连杆架(14)绕左七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座位架(26)的后部与所述的右连杆架(24)绕右七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左七轴位于所述的左四轴的上方,所述的右七轴位于所述的右四轴的上方。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组件(6)包括左前轮接头、设置于所述的左前轮接头上的左前轮,所述的左前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左底架(11)的前部;
所述的左后轮组件包括左后轮接头(7)、设置于所述的左后轮接头上的左后轮,所述的左后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左底架(11)的后部;
所述的右前轮组件包括右前轮接头(8)、设置于所述的右前轮接头上的右前轮,所述的右前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右底架(21)的前部;
所述的右后轮组件包括右后轮接头(9)、设置于所述的右后轮接头上的右后轮,所述的右后轮接头绕着轴心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右底架(21)的后部。
CN201320154110.4U 2013-03-29 2013-03-29 童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2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54110.4U CN203172682U (zh) 2013-03-29 2013-03-29 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154110.4U CN203172682U (zh) 2013-03-29 2013-03-29 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2682U true CN203172682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9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54110.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72682U (zh) 2013-03-29 2013-03-29 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2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1603A (zh) * 2013-03-29 2013-06-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1603A (zh) * 2013-03-29 2013-06-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
CN103171603B (zh) * 2013-03-29 2015-11-18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846B (zh) 儿童推车
CN203111256U (zh) 儿童推车
CN102390424A (zh) 幼儿推车
CN203172682U (zh) 童车
CN202753992U (zh) 儿童推车
CN203528555U (zh) 儿童推车
CN202806835U (zh) 儿童推车
CN20255758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2518307U (zh) 幼儿推车
CN202624313U (zh) 一种幼儿推车
CN103171603B (zh) 童车
CN203472938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240013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1722977B (zh) 一种婴儿推车
CN102785686B (zh) 儿童推车
CN202272040U (zh) 一种幼儿推车
CN20291177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2449024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1685853U (zh) 儿童推车
CN20155969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2295019B (zh) 儿童推车
CN201626454U (zh) 婴儿车
CN202911782U (zh) 幼儿推车
CN201626452U (zh) 一种婴儿推车
CN202518298U (zh) 婴儿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