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136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136A
CN106715136A CN201580050355.4A CN201580050355A CN106715136A CN 106715136 A CN106715136 A CN 106715136A CN 201580050355 A CN201580050355 A CN 201580050355A CN 106715136 A CN106715136 A CN 106715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unit
open
close lid
mode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03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136B (zh
Inventor
广濑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715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8Label feeding
    • B65C9/18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具备:收纳室,其对带状的衬纸卷绕成卷状的卷状体进行收纳;开闭盖,其将收纳室打开或者关闭;以及切换单元,其构成为能够在进行基于第一发行模式的打印时的第一位置与进行基于第二发行模式的打印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伴随着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开闭盖的一部分与切换单元抵接以使得切换单元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位。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例如涉及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所需信息打印于在衬纸临时粘贴的标签、且具有将标签从衬纸揭下并发行的剥离发行功能的标签打印机。
背景技术
标签打印机为如下打印机:在将多张标签临时粘贴于带状的衬纸的连续纸的一端夹入于热敏头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旋转,由此,在以片状导出并输送连续纸的途中,将所需信息打印于各标签。
对于该标签打印机而言,存在连续发行和剥离发行这两种发行方式。连续发行方式是保持将作为打印介质的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状态不变地发行的方式,剥离发行方式是将标签从衬纸揭下并发行的方式。
在连续发行方式的情况下,预先通过切断处理而制成粘贴有所需张数的标签的衬纸,能够在现场从衬纸揭下并粘贴标签,因此,适合于粘贴标签的对象物处于与打印机分离的场所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的情况下,以一张一张地从衬纸揭下的状态而将标签排出,因此适合于粘贴标签的对象物处于作业者的附近的情况。在剥离发行时,将安装于打印机的切换单元设置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将衬纸的前端设定为在经由剥离销而折弯之后夹入于切换单元的剥离辊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由此,若为了打印使压纸辊旋转而对连续纸进行输送,则在由剥离辊和压纸辊夹持的状态下对衬纸进行输送,另一方面,将打印后的标签一张一张地从衬纸揭下并向打印机的外部排出。
此外,关于能够对连续发行和剥离发行这两种发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打印机,公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04-42431号公报所记载的打印机。
以往,在能够对发行模式进行切换的打印机中,当形成为切换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可动体11)在连续发行位置与剥离发行位置之间可动的结构时,有时无法使切换单元适当地从剥离发行位置向连续发行位置移动。在无法适当地将切换单元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情况下,有时会导致打印机的功能方面的问题。
例如,有可能导致如下功能方面的不良情况等:无法使打印机的开闭盖形成为关闭状态、或者即使能够形成为关闭状态也无法利用刀具(cutter)将衬纸切断。另外,在切换单元未适当地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情况下,有时因切换单元的剥离辊未配置于适当的位置而无法利用传感器准确地检测出剥离辊的有无。即,在采用由传感器对切换单元的剥离辊是否处于规定的位置进行检测而判定是连续发行模式或者剥离发行模式的哪一种发行模式的系统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若无法检测出剥离辊的有无,则无法准确地判定打印机的发行模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技术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衬纸剥离并发行的第一发行模式向不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衬纸剥离便发行的第二发行模式的切换。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涉及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对临时粘贴有打印介质的带状的衬纸进行输送,并能够选择第一发行模式或者第二发行模式的任一种发行模式,其中,在第一发行模式下,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衬纸剥离并发行该打印介质,在第二发行模式下,不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衬纸剥离便发行该打印介质。该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收纳室,其对上述带状的衬纸卷绕成卷状的卷状体进行收纳;开闭盖,其将上述收纳室打开或者关闭;以及切换单元,其构成为为了进行发行模式的切换而能够在进行基于上述第一发行模式的打印时的第一位置与进行基于上述第二发行模式的打印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伴随着上述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开闭盖的一部分与切换单元抵接以使得切换单元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可以构成为:伴随着上述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开闭盖的一部分与切换单元抵接以使得上述切换单元在从不完全的第二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可以构成为:具有能够将上述切换单元保持于第二位置的一对保持部,上述切换单元具有一对支承部,上述不完全的第二位置是仅将一对支承部的一方保持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观点,在上述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上述切换单元具备相对于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基于上述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的上述开闭盖的转动动作中,上述开闭盖的一部分与上述倾斜面抵接,由此使上述切换单元在上述方向上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观点,在上述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直至上述切换单元到达上述第二位置为止,上述开闭盖的一部分持续与上述切换单元的上述倾斜面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观点,可以构成为:上述一对支承部具有凹部,并且上述一对保持部具有与上述凹部嵌合的爪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观点,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开闭盖安装有对上述带状的衬纸进行输送的压纸辊,上述开闭盖的一部分是上述压纸辊的两端附近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从第一发行模式向第二发行模式的切换,其中,在第一发行模式下,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衬纸剥离并发行该打印介质,在第二发行模式下,不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衬纸剥离便发行该打印介质。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连续发行模式下的整体立体图。
图1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模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以及卷纸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1A及图1B所示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切换单元及其周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切换单元以及标签引导部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6A是选取图4所示的切换单元以及标签引导部件而示出的整体立体图。
图6B是图4所示的切换单元以及标签引导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侧面侧透视观察剥离发行模式下的图1A及图1B所示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概要剖视图。
图8A是放大示出图7所示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剖视图。
图8B是放大示出图7所示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剖视图。
图9是示出连续发行位置处的切换单元和支承台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切换单元和支承台的侧视图。
图11是针对在图9所示的支承台的第一安装片的相对于第二安装片的对置面形成的结构要素与切换单元之间的关系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12A是图1A所示的连续发行模式下的打印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12B是图1B所示的剥离发行模式下的打印机的概要剖视图。
图13是按顺序示出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从剥离发行模式向连续发行模式切换时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截面的图。
图14是按顺序示出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从剥离发行模式向连续发行模式切换时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截面的图。
图15是按顺序示出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从剥离发行模式向连续发行模式切换时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截面的图。
图16是针对切换单元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的开闭盖与切换单元之间的关系而按顺序示出打印机的状态的图。
图17是针对俯视时的切换单元与解除杆之间的关系而按顺序示出打印机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与2015年1月29日向日本专利厅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5245的专利申请相关,通过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附图中,原则上对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连续发行模式下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模式下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以及卷纸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是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便携式的标签打印机,该打印机1具备主体壳体2、开闭盖3、切换单元4以及前盖5,并具备能够以1台而实现连续发行和剥离发行的切换的兼用型的结构。此外,打印机1能够在发行口侧朝向上方的状态下(横向放置)使用,还能够在将设置于打印机1的底面的带钩(未图示)卡挂于作业者的腰带、或者安装肩带(未图示)将其挂于作业者的肩部而使得发行口侧朝向横向的状态(纵向保持)下使用。
在以下说明中,将沿着长方体形状的打印机1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此时,如图1A及图1B所示,将设置有后述的显示部15的那侧定义为前方(FR),将其相反侧定义为后方(RR)。
以下说明中适当地参照的剖视图示出了当将打印机1放置于平面时由与该平面正交且沿着前后方向的平面对打印机1进行剖切时的截面。
主体壳体2构成打印机1的外形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在其一个表面形成有开口2a。在该开口2a内设置有收纳室6。收纳室6是对卷纸R进行收纳的空间,且在其内部设置有纸张引导件6a。纸张引导件6a是在与卷纸R的两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卷纸R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并对从卷纸R导出的连续纸的输送进行引导的部件,该纸张引导件6a以根据卷纸R的宽度而改变位置的方式设置为能够沿着卷纸R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
如图2所示,卷纸R是卷状体的一个例子,通过将带状的连续纸P卷绕为卷状而成。带状的连续纸P具有:带状的衬纸PM;以及每隔预先决定的间隔而临时粘贴于衬纸PM上的多张标签PL(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
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以能够容易地使标签PL剥离的方式覆盖有硅酮(silicone)等之类的剥离剂。另外,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的背面,每隔预先决定的间隔而形成有表示标签PL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记M。
标签PL的表面侧为供信息打印的打印面,形成有若到达预先决定的温度区域则以特定的颜色而显色的热敏显色层。打印面的背面侧为由粘接剂覆盖的粘接面,通过将该粘接面粘贴于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而将标签PL临时粘贴于衬纸PM。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能够选择性地设定剥离发行模式(第一发行模式的一个例子)、或者连续发行模式(第二发行模式的一个例子)的任一种发行模式,其中,在剥离发行模式下,对临时粘贴有标签PL的衬纸PM进行输送,并使打印后的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并发行该标签PL,在连续发行模式下,不使打印后的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而连续地发行该标签PL。
如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在主体壳体2的一个侧面以能够开闭的状态而安装有电池盖(battery cover)7。该电池盖7是用于将后述的电池箱(图1A~图3中未示出)打开或者关闭的盖。
开闭盖3是用于将收纳室6打开或者关闭的盖,通过铰接的方式将开闭盖3的后端轴支承于主体壳体2的后方端部,以使开闭盖3的前端能够朝相对于主体壳体2分离以及接近的方向摆动。另外,利用扭簧(图1A~图3中未示出)朝打开方向(开闭盖3的前端从主体壳体2离开的方向)对开闭盖3施力,该扭簧配置于开闭盖3的后端。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开闭盖3的前端形成有一对单元按压部3a。该一对单元按压部3a是在剥离发行模式下将开闭盖3关闭的情况下对切换单元4进行按压以将其固定于剥离发行位置的部分,该一对单元按压部3a形成于开闭盖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如图2及图3所示,另外,压纸辊(也称为输送辊。)10以在正反方向上转动自如的状态而轴支承于开闭盖3的前端。压纸辊10是对从卷纸R导出的连续纸P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且形成为沿着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在该压纸辊10的压纸轴10a的一端连接有齿轮10b。该齿轮10b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与设置于开口2a内的未图示的齿轮等卡合,并经由该齿轮等而与辊驱动用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等以机械的方式连接。
在轴支承于开闭盖3的压纸辊10的两端的附近设置有单元抵接部3b。单元抵接部3b与切换单元4的倾斜面4cs(后述)抵接,从而发挥发挥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辅助作用,对此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开闭盖3、且在压纸辊10的附近,剥离销11沿着压纸辊10设置。该剥离销11是使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的剥离部件,其两端轴支承于开闭盖3。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压纸辊10的附近的开闭盖3的局部(更具体而言,为开闭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通纸路径对置的面)设置有传感器12a、12b(统称为“传感器12”。)。传感器12a是对标签PL的基准位置(即,衬纸PM的位置检测标记M)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由反射式的光传感器构成。另一方面,传感器12b例如是对标签PL的有无(换言之,为衬纸PM中临时粘贴有标签PL的部分和未临时粘贴标签PL的部分)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由透射式的光传感器构成。
切换单元4是在剥离发行模式时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第一位置)、或者在连续发行模式时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第二位置)的单元,且构成为能够根据发行模式而在剥离发行位置与连续发行位置之间移动。
切换单元4具备如下功能:在打印机1处于剥离发行模式的情况下,该切换单元4对临时粘贴有进行了打印的标签PL的衬纸PM的输送方向进行变更并使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换言之,切换单元4具备如下功能:在剥离发行模式下,使进行了打印的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由此在比压纸辊10靠下游侧的位置划分出衬纸PM和标签PL的输送路径。利用切换单元4将衬纸PM的输送方向变更为与标签PL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换句话说,朝向后述的剥离辊4a),由此使标签PL从该衬纸PM剥离。
后文中对切换单元4的结构进行叙述。
如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前盖5以将打印机1的上表面中的开闭盖3以外的区域覆盖的方式固定于主体壳体2。在该前盖5具备显示部15、操作按钮16a、16b、电源按钮17、盖打开用按钮18、一对解除杆19以及刀具21。
显示部15是对操作命令、消息等进行显示的画面,例如由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构成。操作按钮16a、16b是对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按钮,电源按钮17是使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或者断开的按钮。
盖打开用按钮18是用于将开闭盖3打开的按钮。
一对解除杆19是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部件。图1A、图1B以及图2中虽未示出,但设置有对一对解除杆19分别向内侧施力的一对螺旋弹簧20。通过克服螺旋弹簧20的作用力使一对解除杆19朝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能够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状态解除而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
刀具21是将连续发行后的连续纸P的衬纸PM切断的部件,并以在前盖5且在朝向开闭盖3的那侧的前端沿着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而延伸的状态设置。此外,在开闭盖3与前盖5之间形成有发行口。
接下来,参照图4~图6B对切换单元4进行说明。图4是图2的打印机的切换单元和标签引导部件、以及它们的周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图4的切换单元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6A是选取图4的切换单元以及标签引导部件而示出的整体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切换单元以及标签引导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切换单元4具备剥离辊4a、轴部4b、一对支承部4c、一对板簧4da以及螺钉4e。
当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将剥离辊4a配置为在相对于压纸辊10而与热敏头28分离的那侧与压纸辊10对置。因此,插入于该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的衬纸PM由剥离辊4a和压纸辊10夹持并输送。
该剥离辊4a例如由橡胶之类的弹性部件形成,并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而轴支承于在一对支承部4c之间夹持的轴部4b。另外,剥离辊4a形成为其长度比轴部4b的全长短,且大致配置于轴部4b的中央部。剥离辊4a在剥离发行模式下相对于压纸辊10而配置于与后述的热敏头28分离的那侧。在剥离发行模式下隔着连续纸P而将剥离辊4a向压纸辊10侧按压,由此,将标签PL剥离后的衬纸PM夹入其与压纸辊10之间、且使该衬纸PM相对于压纸辊10进行从动旋转。
一对支承部4c是对剥离辊4a以及轴部4b进行支承的部件。在各支承部4c的上部形成有从各支承部4c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的檐部4cp。另外,如图6A所示,在各支承部4c的前侧形成有导轨孔4ch。该导轨孔4ch是对切换单元4的移动进行引导、且对该移动进行限制的孔,该导轨孔4ch沿着支承部4c的前后方向而形成为长孔状。
在一对支承部4c的后端设置有倾斜面4cs,该倾斜面4cs从檐部4cp延伸配置、且相对于从切换单元4的剥离发行位置朝向连续发行位置的方向即从导轨孔4ch的后侧的端部朝向前侧的端部的方向倾斜。当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倾斜面4cs发挥对与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协作而将切换单元4可靠地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辅助作用,对此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在一对支承部4c形成有凹部4cd,该凹部4cd在切换单元4处于连续发行位置时与解除杆19的爪部19a嵌合。凹部4cd与解除杆19的爪部19a嵌合,由此将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而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
使安装于支承台41的轴(摆动轴)42插通于导轨孔4ch,由此将切换单元4安装于支承台41,对此在后文中进行详细叙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42与一对支承部4c对应地设置有一对,但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另外,作为摆动轴,可以不必是轴,而是具有作为轴的功能的突起等。
一对板簧4da是在切换单元4向剥离发行位置移动时与开闭盖3的关闭相应地与开闭盖3的单元按压部3a抵接而对剥离辊4a向压纸辊10侧施力的弹性构造体。各板簧4da在各支承部4c的外侧侧面固定于支承部4c的后侧(剥离辊4a所处的那侧),从此处朝向前侧(导轨孔4ch所处的那侧)以弯曲状延伸,且在末端部形成为悬空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7、图8A以及图8B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7是从侧面侧透视观察剥离发行模式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概要剖视图。图8A是放大示出图7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剖视图。图8B是与图8A相同的剖视图,且是用于对开闭盖3的单元按压部3a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7所示,在主体壳体2内,打印单元26以与收纳室6相邻的状态设置。打印单元26是用于在连续纸P的标签PL实施打印的功能部,且具备头托架27、热敏头(打印头的一个例子)28(参照图8B)、螺旋弹簧29(参照图8B)、切换单元4以及电池箱33(参照图7)。
头托架27是对关闭状态的开闭盖3进行保持的部件。该头托架27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的朝向压纸辊10的那侧,形成为以旋转轴27a为中心而摆动自如的状态、且设置于上述的主体壳体2。在头托架27形成有槽27b。通过使压纸辊10的压纸轴10a嵌入于该槽27b内而将开闭盖3保持于头托架27。
另外,在头托架27形成有按压部27c。该按压部27c配置于与图1A及图1B所示的盖打开用按钮18对置的位置(具体而言,为盖打开用按钮18的正下方的位置),若对盖打开用按钮18进行按压则按压部27c也被按压,从而头托架27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得以解除。而且,若将该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解除,则开闭盖3借助配置于其后端的扭簧35(参照图7)的作用力而自动地打开。
热敏头28(参照图8B)例如是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信息打印于在从卷纸R输送的衬纸PM临时粘贴的标签PL的打印机构。热敏头28以在开闭盖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压纸辊10对置的方式设置为使得热敏头28的打印面朝向通纸路径的状态,并经由电路基板36而安装于头托架27。在热敏头28的打印面沿着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热电阻(发热元件)。此外,电路基板36是对热敏头28传送打印信号的布线基板。
螺旋弹簧29(参照图8B)是放置于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而对头托架27以及热敏头28向压纸辊10侧施力的部件,该螺旋弹簧29设置于头托架27的背面侧(电路基板36的安装面的背面)。由于利用该螺旋弹簧29的作用力将头托架27向压纸辊10侧按压,因此,可靠地对嵌入于头托架27的槽27b内的压纸轴10a进行按压,从而头托架27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得到维持。
此处,如图8B所示,在剥离发行模式下,开闭盖3的单元按压部3a配置于切换单元4的檐部4cp与板簧4da之间的间隙,并在与板簧4da接触的状态下以向下方按压的方式对切换单元4进行按压。由此,将切换单元4固定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对切换单元4的剥离辊4a向压纸辊10侧施力。因此,在剥离发行模式下,能够对切换单元4的剥离辊4a施力以使其形成为相对于压纸辊10稳定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9~图11对安装有切换单元4的支承台41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连续发行位置处的切换单元和支承台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切换单元和支承台的侧视图。图11是针对在图9的支承台的第一安装片的相对于第二安装片的对置面形成的结构要素与切换单元之间的关系而示出的说明图。
支承台41设置于主体壳体2内,并具有安装有剥离传感器43的基座部41a。剥离传感器43是为了判定发行模式而对后方的剥离辊4a的有无进行检测、且在剥离发行模式下对标签PL的有无进行检测的光反射式的传感器。
在基座部4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用于供切换单元4安装的一对单元安装部41b。
单元安装部41b构成为包括:第一安装片41ba,其在基座部41a的宽度方向(换句话说为打印机1的横向)上位于外侧;以及第二安装片41bb,其位于内侧、且与第一安装片41ba对置,在第一安装片41ba与第二安装片41bb之间的横向的间隙中夹入有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
在单元安装部41b以跨越第一安装片41ba和第二安装片41bb的方式而安装有轴42。该轴42插通于导轨孔4ch,该导轨孔4ch形成于在第一安装片41ba与第二安装片41bb之间夹入的支承部4c。换句话说,导轨孔4ch与轴42卡合。
因此,切换单元4能够相对于轴42沿着导轨孔4ch而进行滑动移动。进而,切换单元4能够以轴42为支点而摆动。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切换单元4与支承台41之间安装有螺旋弹簧44。螺旋弹簧44的一端固定于在单元安装部41b的第一安装片41ba的后端形成的安装突起41bc。螺旋弹簧44从安装突起41bc沿着在第一安装片41ba的侧面弯曲形成为近似L字形的引导檐41bd而向前方弯曲延伸。而且,螺旋弹簧44的另一端安装于在支承部4c的前端形成的安装突起4ci。
利用螺旋弹簧44,对切换单元4施加使得导轨孔4ch的安装突起4ci侧的端部与轴42抵接的方向(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方向)上的作用力,并且施加以与轴42抵接的导轨孔4ch的安装突起4ci侧的端部为支点而朝从热敏头28离开的方向(第一旋转方向的一个例子)摆动的作用力。换句话说,利用螺旋弹簧44,对切换单元4施加滑动移动的作用力和朝第一旋转方向摆动的作用力这两个作用力。
由此,若利用解除杆19将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状态解除,则切换单元4借助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朝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侧滑动移动,从而,导轨孔4ch的安装突起4ci侧的端部与轴42抵接(滑动移动位置),并以该轴42为支点朝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至规定的摆动端(摆动端位置)。
此处,如图11所示,在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且在导轨孔4ch的上方形成有第一爪部4cj,在导轨孔4ch的下方形成有第二爪部4ck。另外,在第一安装片41ba的相对于第二安装片41bb的对置面形成有第一突出部41be以及第二突出部41bf。
另外,在第一突出部41be形成有引导面45,当切换单元4沿着轴42从连续发行位置朝其相反侧滑动移动时,第一爪部4cj在该引导面45滑动而对切换单元4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另外,在第一突出部41be形成有第一止动件46,如前所述,当切换单元4以轴42为支点而朝第一旋转方向摆动时,第一爪部4cj与该第一止动件46抵接而对摆动端位置进行规定。并且,在第一突出部41be形成有限制面47,当切换单元4从摆动端位置朝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即,接近热敏头28的方向)摆动而向剥离发行位置移动时,第一爪部4cj在该限制面47滑动而限制切换单元4返回连续发行位置。
此外,当第一爪部4cj与第一止动件46抵接而使得切换单元4处于摆动端位置时,切换单元4的与开闭盖3对置的端部(换句话说,为切换单元4的后端)处于存在于开闭盖3的摆动轨迹内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第二突出部41bf形成有第二止动件48,该第二止动件48用于在切换单元4处于剥离发行位置时与第二爪部4ck抵接而限制切换单元4返回连续发行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2A以及图12B对打印机1的连续发行以及剥离发行进行说明。图12A是图1A所示的连续发行模式下的打印机的概要剖视图。图12B是图1B所示的剥离发行模式下的打印机的概要剖视图。
在连续发行以及剥离发行的任意情况下,在打印工序中,均在将从收纳室6导出的连续纸P夹入于热敏头28与压纸辊10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10旋转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在该输送时,基于由传感器12检测出的信息而实现打印定时,根据发送至热敏头28的打印信号选择性地使热敏头28的热电阻发热而将所需的信息打印于连续纸P的标签PL。
此处,在连续发行中,如图12A所示,将切换单元4配置于打印机1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打印后的标签PL未从衬纸PM揭下便被排出。在连续发行的情况下,预先制成粘贴有所需张数的标签PL的衬纸PM,能够在现场将标签PL从衬纸PM揭下而进行粘贴,因此,该方式适合于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与打印机1分离的场所的情况。
此外,如图12A所示,在连续发行位置处将剥离辊4a储存于主体壳体2的内部。由此,剥离辊4a未从主体壳体2伸出而难以与作业者的手接触,从而防止了剥离辊4a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中,如图12B所示,形成为如下状态:切换单元4配置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经由剥离销11而将衬纸PM夹入切换单元4的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由此,若为了打印使压纸辊10旋转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则衬纸PM以夹持于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的状态被输送,另一方面,打印后的标签PL被一张一张地从衬纸PM揭下而向打印机1的外部排出。在剥离发行的情况下,将标签PL一张一张地排出,因此,该方式适合于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作业者附近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5对将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从剥离发行模式向连续发行模式切换时的次序进行说明。图13~图15的状态S1~S5分别示出了将打印机1从剥离发行模式向连续发行模式切换时打印机1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剖视图。
此外,在状态S1、S5下,为了容易理解状态,以与状态S2~S4不同的方式对开闭盖3进行记载。
图13的状态S1表示剥离发行模式下的打印机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轴支承于开闭盖3的压纸辊10的压纸轴10a嵌入于头托架27的槽27b而对开闭盖3进行保持。另外,在利用开闭盖3而使得切换单元4的剥离辊4a对压纸辊10进行施力的状态下,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
若作业者在状态S1下按下盖打开用按钮18,则头托架27对压纸轴10a的保持得以解除,因此,如状态S2所示,利用扭簧35的作用力而使得开闭盖3向打开状态转移。此外,在剥离发行模式下,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未与解除杆19的爪部19a卡合,因此,切换单元4的移动未被解除杆19限制。伴随着开闭盖3向打开状态的转移,开闭盖3的单元按压部3a相对于切换单元4的板簧4da的卡合得以解除,因此,利用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使得切换单元4以该轴42为支点朝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至摆动端位置。
接下来,作业者为了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而将切换单元4向打印机1的前方压入。在将切换单元4适当地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形成为切换单元4的一对支承部4c的双方保持于一对解除杆19的状态。但是,有时会形成为如下状态:因作业者针对切换单元4的一对支承部4c的压入力的偏差等仅将任一方的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而未将另一方的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图14的状态S3示出了这种情况,切换单元4未完全处于连续发行位置。
此处,若作业者为了进行连续发行而将开闭盖3按下以使其形成为关闭状态,则如图14的状态S4所示,因开闭盖的转动动作而首先使得设置于压纸辊10的两端附近的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与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的倾斜面4cs接触(抵接)。若针对开闭盖3的按下力持续作用于切换单元4的一对倾斜面4cs,则该按下力发挥使得切换单元4朝前方的连续发行位置滑动移动的作用。换句话说,若将开闭盖3按下,则开闭盖3的一对单元抵接部3b分别在切换单元4的一对倾斜面4cs上滑动,因此,切换单元4以与开闭盖3的动作对应的方式朝连续发行位置滑动移动。因此,将在状态S3下未保持于解除杆19的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朝前方压入,因此,该支承部4c也形成为保持于解除杆19的状态。
若切换单元4的一对支承部4c的双方分别保持于一对解除杆19,则切换单元4处于连续发行位置而停止滑动移动。
若进一步按下开闭盖3而使开闭盖3进行转动动作,则利用开闭盖3的压纸轴10a使头托架27克服螺旋弹簧29的作用力而摆动,其结果,利用头托架27对压纸轴10a进行保持。由此,如图15的状态S5所示,开闭盖3形成为关闭状态,打印机1处于连续发行模式。在连续发行模式下,导轨孔4ch的一端克服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与轴42抵接,从而剥离辊4a处于不与压纸辊10对置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6及图17,对从图14的状态S4至图15的状态S5的开闭盖3以及切换单元4的作用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16是针对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的开闭盖3与切换单元4之间的关系而按照状态S4以及状态S5的顺序示出的图。图17是针对俯视时的切换单元4与解除杆19之间的关系而按照状态S4以及状态S5的顺序示出的图。
在图16及图17中,状态S4及状态S5分别表示与图14中的状态S4以及图15中的状态S5相同的状态。
在图16中的状态S4下,与图14中的状态S4相同,在压纸辊10的两端附近设置的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与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的倾斜面4cs接触。此外,在该时刻,如图17中的状态S4所示,一对支承部4c中的一方的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另一方的支承部4c未保持于解除杆19。换句话说,一对支承部4c未完全处于连续发行位置(第二位置的一个例子)。
此处,如下参照图17来说明解除杆19对支承部4c的保持动作。在一对解除杆19设置有沿着解除杆19的动作方向对各解除杆19向外侧施力的一对螺旋弹簧20。在切换单元4向前方滑动移动的情况下,首先,在切换单元4的支承部4c的前端设置的倒角面4ct与解除杆19的爪部19a抵接,进而克服螺旋弹簧20的作用力而使得解除杆19向内侧移位。若切换单元4进一步向前方滑动移动而使得支承部4c的凹部4cd到达解除杆19的爪部19a的位置,则爪部19a与凹部4cd嵌合而形成为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的状态。
当在图16的状态S4下任意的支承部4c未保持于解除杆19时,通过作业者对开闭盖3的操作而使得按下力F作用于该支承部4c的倾斜面4cs(换句话说,为处于更靠后方且更靠近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的位置的倾斜面4cs)。因该按下力F而产生使支承部4c在从切换单元4的剥离发行位置朝向连续发行位置的、沿着导轨孔4ch的方向上滑动移动的分力FL(参照图17)。通过作业者对开闭盖3的操作而使得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持续与支承部4c的倾斜面4cs抵接,从而使得分力FL持续作用于支承部4c的倾斜面4cs,由此,在状态S4下未保持于解除杆19的支承部4c沿着导轨孔4ch滑动移动。由此,最终形成为如下状态:在状态S4下未保持于解除杆19的支承部4c的凹部4cd与解除杆19的爪部19a嵌合,从而将该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换句话说,一对支承部4c完全处于连续发行位置(第二位置的一个例子)。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伴随着开闭盖3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切换单元4在从剥离发行位置朝向连续发行位置的方向上移位,由此使得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与切换单元4的倾斜面4cs抵接。此处,如前所述,作业者为了将打印机1从剥离发行模式向连续发行模式切换,在将切换单元4向前方压入以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有时一对支承部4c的任一方或者双方未被压入至保持于解除杆19的程度。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此后通过使开闭盖3形成为关闭状态而将双方的支承部4c保持于解除杆19,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因此,构成为:尽管作业者未将切换单元4完全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若考虑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而进行使开闭盖3形成为关闭状态的操作,则也能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换句话说,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和切换单元4的倾斜面4cs发挥用于使作业者可靠地将切换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辅助作用。
此处,假设若在打印机1的切换单元4未设置倾斜面4cs,则无法通过作业者对开闭盖3的操作而获得上述分力FL,因此,如图17中的状态S4所示,切换单元4形成为只有一对支承部4c的一方保持于解除杆19的、所谓的未完全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有时无法使开闭盖3完全形成为关闭状态、或者即使能够形成为关闭状态也会在利用刀具21将衬纸切断时产生障碍。换句话说,如图17中的状态S4所示,未保持于解除杆19的支承部4c的后端位于比另一方的支承部4c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位于比刀具21靠后方的位置,因此有时无法利用刀具21适当地将衬纸切断。另外,如图17的状态S4所示,在一方的支承部4c未保持于解除杆19的情况下,剥离辊4a的整体位于后方,因此,产生剥离传感器43无法检测出剥离辊4a、从而无法适当地判定发行模式的情况。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通过在切换单元4设置倾斜面4cs,能够将切换单元4可靠地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因此不会产生上述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由一个平面构成切换单元4的倾斜面4cs,但并不局限于该例。只要是通过使开闭盖3的单元抵接部3b与切换单元4的倾斜面4cs抵接而使得切换单元4朝向连续发行位置移位的形状,则倾斜面4cs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倾斜面4cs可以是凸状或凹状的弯曲面,也可以由截面为多边形状的多个平面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使用将作为打印介质的多张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连续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并不局限于在一面具有粘接面的连续状的标签(无衬纸标签)、不具有粘接面的连续状的片材(连续片材)或纸张类,还可以将能够利用热敏头进行打印的薄膜等用作打印介质。无衬纸标签、连续片材或者薄膜能够设置位置检测标记。另外,在对粘接剂露出的无衬纸标签等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非粘接剂将输送路覆盖、且设置含有硅酮等的非粘接辊。

Claims (7)

1.一种打印机,其对临时粘贴有打印介质的带状的衬纸进行输送,并能够选择第一发行模式或者第二发行模式的任一种发行模式,其中,在第一发行模式下,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带状的衬纸剥离并发行该打印介质,在第二发行模式下,不使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带状的衬纸剥离便发行该打印介质,
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收纳室,其对所述带状的衬纸卷绕成卷状的卷状体进行收纳;
开闭盖,其将所述收纳室打开或者关闭;以及
切换单元,其构成为能够在进行基于所述第一发行模式的打印时的第一位置与进行基于所述第二发行模式的打印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伴随着所述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开闭盖的一部分与切换单元抵接以使得切换单元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伴随着所述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开闭盖的一部分与切换单元抵接以使得所述切换单元在从不完全的第二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将所述切换单元保持于第二位置的一对保持部,
所述切换单元具有一对支承部,
所述不完全的第二位置是仅将一对支承部的一方保持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具备相对于从所述不完全的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在基于所述开闭盖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转移的所述开闭盖的转动动作中,所述开闭盖的一部分与所述倾斜面抵接,由此使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方向上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直至所述切换单元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为止,所述开闭盖的一部分持续与所述切换单元的所述倾斜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支承部具有凹部,并且,
所述一对保持部具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爪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闭盖安装有对所述带状的衬纸进行输送的压纸辊,
所述开闭盖的一部分是所述压纸辊的两端附近的部分。
CN201580050355.4A 2015-01-29 2015-04-08 打印机 Active CN106715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245 2015-01-29
JP2015015245A JP5844489B1 (ja) 2015-01-29 2015-01-29 プリンタ
PCT/JP2015/060952 WO2016121137A1 (ja) 2015-01-29 2015-04-08 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136A true CN106715136A (zh) 2017-05-24
CN106715136B CN106715136B (zh) 2018-07-03

Family

ID=55169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355.4A Active CN106715136B (zh) 2015-01-29 2015-04-08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8053B2 (zh)
EP (1) EP3251865B1 (zh)
JP (1) JP5844489B1 (zh)
CN (1) CN106715136B (zh)
WO (1) WO20161211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486A (zh) * 2018-02-08 2019-08-1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20906S1 (en) * 2017-02-14 2018-06-19 Xerox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
USD816155S1 (en) * 2017-02-14 2018-04-24 Xerox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
USD811473S1 (en) * 2017-03-28 2018-02-27 Xerox Corporation Multi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
JP6852613B2 (ja) * 2017-07-28 2021-03-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1617157S (zh) * 2018-02-09 2018-11-05
JP7294946B2 (ja) * 2019-08-20 2023-06-2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9170A (ja) * 2004-07-27 2006-02-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6498A (ja) * 2011-02-25 2012-09-13 Sanei Electric Inc ラベルプリンタ
CN102689522A (zh) * 2011-03-24 2012-09-2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机
JP5429619B2 (ja) * 2009-08-31 2014-0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35133A (zh) * 2013-01-21 2014-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打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2146B2 (ja) 2002-07-11 2006-09-13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4559832B2 (ja) * 2004-11-30 2010-10-13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1679198B1 (en) * 2004-12-27 2010-12-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for printing labels with a peeling mechanism for peeling labels from a web
JP4581677B2 (ja) 2004-12-27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ピーラー機能付きプリンタ
US9434191B2 (en) 2010-04-12 2016-09-06 Zih Corp. Label peeling, universal printheads and rel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9170A (ja) * 2004-07-27 2006-02-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9619B2 (ja) * 2009-08-31 2014-0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開閉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6498A (ja) * 2011-02-25 2012-09-13 Sanei Electric Inc ラベルプリンタ
CN102689522A (zh) * 2011-03-24 2012-09-2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3935133A (zh) * 2013-01-21 2014-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打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486A (zh) * 2018-02-08 2019-08-16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37684A (ja) 2016-08-04
EP3251865A4 (en) 2018-03-28
EP3251865A1 (en) 2017-12-06
US20170274685A1 (en) 2017-09-28
JP5844489B1 (ja) 2016-01-20
EP3251865B1 (en) 2019-07-17
US10308053B2 (en) 2019-06-04
CN106715136B (zh) 2018-07-03
WO2016121137A1 (ja)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5136B (zh) 打印机
CN106232371B (zh) 打印机
CN106687296B (zh) 打印机
CN106103119B (zh) 打印机
CN105848912B (zh) 打印机
CN106457850B (zh) 打印机
US8031216B2 (en) Printer with platen roller guide on thermal head
CN106163818A (zh) 打印机
CN106457852B (zh) 标签打印机
JP5281274B2 (ja) 再転写式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ル装置
CN108602364A (zh) 打印机
JP6332679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CN109311335A (zh) 打印机
JP2006175535A (ja) カッタ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処理装置
CN105873767B (zh) 打印机
CN111688365B (zh) 打印装置
JP6358759B2 (ja) プリンタ
JP2006175536A (ja) カッタ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処理装置
JPH09142429A (ja) ラベルテープの切断・移送装置
JP6494256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