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2371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2371B
CN106232371B CN201580020756.5A CN201580020756A CN106232371B CN 106232371 B CN106232371 B CN 106232371B CN 201580020756 A CN201580020756 A CN 201580020756A CN 106232371 B CN106232371 B CN 106232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ping
printer
stripping unit
stripping por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07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2371A (zh
Inventor
片山将
广濑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6374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9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2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2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11/00Manually-controlled or manually-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e.g.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 B65C11/02Manually-controlled or manually-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e.g. modifi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bels to articles having print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8Label feeding
    • B65C9/18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2210/00Details of manually controlled or manually operable label dispensers
    • B65C2210/0072Specific details of different parts
    • B65C2210/0078Pee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一种剥离单元,其在支承台安装成能够以使得导轨孔与轴卡合的方式滑动移动、且能够摆动。该剥离单元向连续发行位置、摆动端位置、以及剥离发行位置移动,其中,当处于所述连续发行位置时,导轨孔的一端与轴抵接,当处于所述摆动端位置时,该剥离单元以与导轨孔的另一端抵接的轴为支点而向从热敏头分离的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该剥离单元的前端部侧在存在于开闭盖的摆动轨迹内的位置处成为摆动端,当处于所述剥离发行位置时,在该剥离单元的前端部侧与向关闭位置移动的开闭盖卡合的状态下,该剥离单元从摆动端位置向第二旋转方向摆动,并且在开闭盖处于关闭位置时使得剥离辊与压纸辊对置。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例如涉及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所需的信息打印于在衬纸临时粘贴的标签的标签打印机,该标签打印机具有将标签从衬纸揭下而发行的剥离发行功能。
背景技术
标签打印机例如在将卷绕成卷状的标签连续体的长度方向一端夹入于热敏头与压纸辊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旋转,由此将标签连续体以薄片状导出而输送。在对标签连续体进行输送的中途,该标签打印机利用热敏头将所需的信息分别打印于在构成标签连续体的长条状的衬纸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
对于该标签打印机而言,存在连续发行方式与剥离发行方式这两种发行方式。连续发行方式是保持将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状态不变地发行的方式。剥离发行方式是将标签从衬纸揭下而发行的方式。
在连续发行方式的情况下,使粘贴有所需张数的标签的衬纸从标签连续体分离。能够将该分离后的衬纸带入现场并在现场将标签从衬纸揭下而进行粘贴。因此,连续发行方式适合于粘贴标签的对象物处于远离打印机的场所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方式的情况下,在一张一张地从衬纸揭下的状态下将标签排出。因此,剥离发行方式适合于粘贴标签的对象物处于作业者附近的情况。在剥离发行方式下,将装配于打印机的剥离单元设置于剥离发行位置。另外,经由剥离销而将衬纸的长度方向一端侧折弯,然后将其夹入于剥离单元的剥离辊与压纸辊之间。由此,若为了打印而使压纸辊旋转以对标签连续体进行输送,则衬纸在由剥离辊与压纸辊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另一方面,打印后的标签在一张一张地从衬纸揭下的状态下被排出。
此外,对于具备连续发行方式与剥离发行方式这两种发行方式的打印机,例如公知有日本特开2006-150858号公报所记载的打印机。
然而,在具备连续发行方式与剥离发行方式这两种发行方式的打印机中,希望简单地将剥离单元从连续发行位置切换至剥离发行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将剥离单元从连续发行位置切换至剥离发行位置的打印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打印机是对包括临时粘贴于衬纸的标签在内的打印介质实施打印的打印机,上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开闭盖,其轴支承于上述壳体、且进行摆动;输送辊,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开闭盖,并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打印头,其设置为在上述开闭盖的关闭位置处与上述输送辊对置,并对上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支承台,其具备摆动轴;以及剥离单元,其以能够以上述摆动轴为支点而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承台,上述剥离单元具有剥离辊,该剥离辊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设置于上述剥离单元的与上述开闭盖对置的一端部侧亦即前端部侧,并且上述剥离单元处于上述剥离辊与上述输送辊对置的剥离发行位置、以及以不使上述剥离辊与上述输送辊对置的方式收纳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打印机中,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上述剥离单元的向使得上述剥离辊从上述打印头分离的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而处于摆动端位置的上述前端部侧,与向将上述收容部关闭的关闭位置移动的上述开闭盖卡合而使得上述剥离单元向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摆动,从而使得上述剥离单元处于上述剥离辊与上述输送辊对置的剥离发行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打印机是对包括临时粘贴于衬纸的标签在内的打印介质实施打印的打印机,在上述打印机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壳体;收容部,其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收容;开闭盖,其以对上述收容部进行开闭的方式轴支承于上述壳体且进行摆动;输送辊,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开闭盖,并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打印头,其设置为在上述开闭盖的关闭位置处与上述输送辊对置,并对上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支承台,其具备摆动轴;以及剥离单元,形成于上述剥离单元的一对支承部的长孔与上述摆动轴卡合,从而使得上述剥离单元以能够沿该摆动轴滑动移动、且能够以该摆动轴为支点而摆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承台,上述剥离单元具有剥离辊,该剥离辊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设置于上述剥离单元的与上述开闭盖对置的一端部侧亦即前端部侧,并且上述剥离单元向连续发行位置、摆动端位置、以及剥离发行位置移动,其中,当处于连续发行位置时,上述摆动轴位于上述长孔的一侧,上述剥离辊不与上述输送辊对置,当处于上述摆动端位置时,若上述剥离单元从上述连续发行位置沿着上述摆动轴滑动移动而使得该摆动轴位于上述长孔的另一侧,则上述剥离单元以上述摆动轴为支点而向使得上述剥离辊从上述打印头分离的第一旋转方向摆动,并使得第一爪部与形成于上述支承台的第一止动件抵接,由此使得上述前端部侧在存在于上述开闭盖的摆动轨迹内的位置处变为摆动端,当处于上述剥离发行位置时,在上述前端部侧与从将上述收容部打开的打开位置向将上述收容部关闭的关闭位置移动的上述开闭盖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剥离单元以位于上述长孔的上述另一侧的上述摆动轴为支点而从上述摆动端位置向与上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摆动,由此使得随着上述开闭盖的关闭而上述剥离辊与上述输送辊对置。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打印机中,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安装于上述剥离单元与上述支承台之间,对上述剥离单元施加使得上述摆动轴处于上述长孔的另一侧的方向的作用力,并且对上述剥离单元施加以借助该作用力而处于上述长孔的上述另一侧的上述摆动轴为支点向上述第一旋转方向摆动的作用力。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打印机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支承台形成有引导面,当上述剥离单元从上述连续发行位置沿着上述摆动轴滑动移动时,上述第一爪部在上述引导面滑动,由此对该剥离单元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打印机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剥离单元形成有第二爪部,该第二爪部在上述剥离发行位置处与形成于上述支承台的第二止动件抵接,由此限制该剥离单元返回上述连续发行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打印机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支承台形成有限制面,当上述剥离单元从上述摆动端位置向上述第二旋转方向摆动而向上述剥离发行位置转移时,上述第一爪部在上述限制面滑动,由此限制该剥离单元返回上述连续发行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地将剥离单元从连续发行位置切换至剥离发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连续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1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以及标签连续体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打印机的剥离单元及其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剥离单元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6A是选取图4的剥离单元而示出的整体立体图。
图6B是图6A的剥离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侧面侧透视观察剥离发行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8A是放大示出图7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
图8B是放大示出图7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
图9A是图1A的连续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9B是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10是示出连续发行位置处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0的支承台的第一安装片相对于第二安装片的对置面所形成的结构要素与剥离单元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
图13B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
图14A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紧随图13B之后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
图14B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紧随图13B之后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
图15A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置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紧随图14B之后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
图15B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紧随图14B之后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
图16是示出图13B时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图14A时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图15B时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与2014年5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096924号)相关,通过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其重复的说明省略。
图1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连续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剥离发行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开闭盖的打开状态下的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以及标签连续体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A及图1B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是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便携式的标签打印机。该打印机1具备主体外壳(壳体的一个例子)2、开闭盖3、剥离单元4以及前盖5。1台打印机1能够实现连续发行方式与剥离发行方式的切换(即,具备兼用型结构)。此外,打印机1能够在使得发行口侧朝向上方的状态(横置)下使用。另外,通过使在打印机1的底面设置的带钩(未图示)卡挂于作业者的腰带、或者安装肩带(未图示)而将其搭挂于作业者的肩部,还能够在使得发行口侧朝向横向的状态(纵向保持)下使用该打印机1。
主体外壳2是形成打印机1的外形的一部分的壳体。如图2所示,在该主体外壳2的一面形成有开口部2a。在该开口部2a内设置有纸张收容部(收容部的一个例子)6。纸张收容部6是对卷状的标签连续体(打印介质的一个例子)P进行收容的区域。在纸张收容部6的内部设置有纸张引导件6a。纸张引导件6a是如下部件:与卷状的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标签连续体P的短边方向)两端面接触而将卷状的标签连续体P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由此对标签连续体P的输送进行引导。纸张引导件6a设置为能够沿标签连续体P的短边方向移动的状态,以便与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标签连续体P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相应地改变位置。
如图2所示,标签连续体P例如具有长条状的衬纸PM、以及沿该衬纸PM的长度方向每隔预先规定的间隔而临时粘贴的多张标签PL。标签连续体P在卷绕成卷状的状态下收容于纸张收容部6内。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涂覆有硅酮等剥离剂,以便能够容易地使标签PL剥离。另外,在衬纸PM的标签粘贴面的背面,沿长度方向每隔预先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表示标签PL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记(未图示)。在标签PL的表面(打印面)形成有若达到预先规定的温度区域则显示出特定的颜色(黑色、红色等)的感热显色层。
如图1A~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单侧侧面,将电池盖7轴支承为能够开闭的状态。该电池盖7是后述的电池收容部(图1A~图3中未示出)的开闭盖。
开闭盖3是纸张收容部6的开闭盖。利用铰链等将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轴支承于主体外壳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以使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主体外壳2的长度方向中央侧)能够朝相对于主体外壳2分离以及接近的方向摆动。另外,开闭盖3被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配置的扭簧(在图1A~图3中未示出)朝打开方向(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方向)施力。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开闭盖3的前端部形成有一对按压部3a。该一对按压部3a对剥离单元4进行按压,以便在剥离发行时将开闭盖3关闭的情况下使剥离单元4固定于剥离发行位置。一对按压部3a形成于开闭盖3的宽度方向(与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侧。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开闭盖3的前端部,将压纸辊(输送辊的一个例子)10轴支承为朝向正反方向转动自如的状态。该压纸辊10是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该压纸辊10形成为沿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在该压纸辊10的压辊轴10a的一端连接有齿轮10b。该齿轮10b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与设置于开口部2a内的齿轮(未图示)等卡合。齿轮10b经由设置于开口部2a内的齿轮等而以机械方式与辊驱动用的步进马达(未图示)等连接。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且在压纸辊10的附近,沿着压纸辊10设置有剥离销11。该剥离销11是使标签PL从衬纸PM剥离的部件。剥离销11的长度方向两端侧轴支承于开闭盖3。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且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与走纸路径对置的面部分设置有传感器12(12a、12b)。传感器12a例如是对标签PL的位置(上述衬纸PM的位置检测标记)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该传感器12a例如是反光型的光传感器。另一方面,传感器12b例如是对标签PL的有无(相邻的标签PL之间的衬纸PM部分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该传感器12b例如是透光型的光传感器。
剥离单元4具备如下功能:在剥离发行时从衬纸PM将标签PL揭下并对衬纸PM与标签PL的输送路径进行划分。剥离单元4的长度方向一端能够在打印机1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与打印机1的外部的剥离发行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后文中对剥离单元4的结构进行叙述。
如图1A~图2所示,前盖5以在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将开闭盖3的对面侧以及主体外壳2的两侧面附近部分覆盖的方式而固定于主体外壳2。在该前盖5配备有显示部15、操作按钮16a、16b、电源按钮17、开盖按钮18、一对解除杆19以及刀具20。
显示部15是对操作命令、消息等进行显示的画面。显示部15例如是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操作按钮16a、16b是对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操作的按钮。电源按钮17是将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或者断开的按钮。
开盖按钮18是用于将开闭盖3打开的按钮。解除杆19是将剥离单元4保持于连续发行位置的部件。通过使解除杆9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将剥离单元4的保持状态解除。
刀具20是将连续发行后的标签连续体P的衬纸PM切断的部件。刀具20在前盖5且在开闭盖3的对面侧的前端部设置为沿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在开闭盖3与前盖5之间形成有发行口。
接下来,参照图4~图6B对剥离单元4进行说明。图4是图2的打印机的剥离单元及其周围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5是图4的剥离单元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6A是选取图4的剥离单元而示出的整体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剥离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剥离单元4具备剥离辊4a、轴部4b、一对支承部4c、一对板簧4da、以及螺钉4e。
剥离辊4a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设置于与开闭盖3对置的一端部侧亦即前端部侧。另外,剥离辊4a配置为在剥离发行时与压纸辊10对置。因此,插入于该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的衬纸PM在由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夹入的状态下被输送。
该剥离辊4a例如由橡胶之类的弹性部件形成。剥离辊4a以转动自如的状态轴支承于在一对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之间夹持的轴部4b。剥离辊4a的长度比轴部4b的全长短。即,剥离辊4a局部地配置于轴部4b的轴向中央。这样的剥离辊4a在剥离发行时经由标签连续体P而被压向压纸辊10侧,从而相对于压纸辊10的旋转从动地旋转。
一对支承部4c是对剥离辊4a以及轴部4b进行支承的部件。在各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上部形成有从各支承部4c的侧面朝向外侧延伸的檐部4cp。另外,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各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有导轨孔(长孔的一个例子)4ch。该导轨孔4ch是对剥离单元4的移动进行引导并限制其移动的孔。导轨孔4ch沿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孔状。另外,使安装于支承台41(后文中详细叙述)的轴(摆动轴的一个例子)42插通于导轨孔4ch,由此将剥离单元4安装于支承台4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轴42与一对支承部4c对应,但轴42以及支承部4c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另外,作为摆动轴,不必是轴42,也可以是具有作为轴的功能的突起等。
一对板簧4da是如下弹性构造体:在剥离单元4向剥离发行位置转移之际将开闭盖3关闭时,通过与开闭盖3的按压部3a抵接而对剥离辊4a向压纸辊10侧施力。各板簧4da在各支承部4c的外侧侧面固定于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剥离辊4a所处的那侧),并从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向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导轨孔4ch所处的那侧)以弯曲状延伸。各板簧4da的末端部形成为浮起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7~图8B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7是从侧面侧透视观察剥离发行状态下的图1A以及图1B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概要结构图。图8A以及图8B是放大示出图7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7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内,打印主体部26设置为与纸张收容部6相邻的状态。打印主体部26是用于对标签连续体P的标签PL实施打印的功能部。打印主体部26具备头托架27、热敏头(打印头的一个例子)28(参照图8B)、螺旋弹簧29(参照图8A以及图8B)、剥离单元4、以及电池收容部33(参照图7)。
头托架27是对关闭状态下的开闭盖3进行保持的部件。该头托架27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的压纸辊10的对面侧在以旋转轴27a为中心摆动自如的状态下设置于主体外壳2。
在该头托架27形成有槽27b。通过使压纸辊10的压辊轴10a嵌入于该槽27b内而将开闭盖3保持于头托架27。
另外,在头托架27形成有推压部27c。该推压部27c配置于与图1A及图1B中示出的开盖按钮18对置的位置(正下方)。若对开盖按钮18进行按压,则推压部27c被按压,从而将基于头托架27的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解除。而且,若该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被解除,则开闭盖3借助在开闭盖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配置的扭簧35(参照图7)的作用力而自动地变为打开状态。
热敏头28(参照图8B)例如是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信息打印于标签PL的打印单元。热敏头28以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与压纸辊10对置的方式在使得热敏头28的打印面朝向走纸路径的状态下经由电路基板36而设置于头托架27。在热敏头28的打印面,沿着标签连续体P的宽度方向(衬纸PM的短边方向)排列设置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热电阻(发热元件)。电路基板36是向热敏头28传送打印信号的布线基板。
螺旋弹簧29(参照图8A以及图8B)是在开闭盖3的关闭位置处对头托架27以及热敏头28向压纸辊10侧施力的部件。该螺旋弹簧29设置于头托架27的背面侧(电路基板36的安装面的背面)。由于头托架27被该螺旋弹簧29的作用力压向压纸辊10侧,因此嵌入于头托架27的槽27b内的压辊轴10a也被强力地按压。由此,基于头托架27的对开闭盖3的保持状态得到维持。
如图8B所示,在剥离发行时,开闭盖3的按压部3a配置于剥离单元4的檐部4cp与板簧4da之间的间隙,并在与板簧4da接触的状态下被推压,由此对剥离单元4进行按压。由此,剥离单元4被固定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剥离单元4的剥离辊4a被向压纸辊10侧施力。因此,能够在剥离发行时以稳定的状态对剥离单元4的剥离辊4a向压纸辊10施力。
接下来,参照图9A及图9B对打印机1的连续发行以及剥离发行进行说明。图9A是图1A的连续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图9B是图1B的剥离发行时的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
在连续发行方式以及剥离发行方式的任意方式的情况下,在打印工序中,均在将从纸张收容部6导出的标签连续体P夹入于热敏头28与压纸辊10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10旋转,由此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在该输送时,基于由传感器12检测出的信息而决定打印定时。然后,在所决定的打印定时,根据发送至热敏头28的打印信号而选择性地使热敏头28的热电阻发热,由此将所需信息打印于标签连续体P的标签PL。
在连续发行方式下,如图9A所示,将剥离单元4配置于打印机1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对于打印后的标签PL,不从衬纸PM揭下地将其排出。在连续发行方式的情况下,利用刀具20使粘贴有所需张数的标签的衬纸从标签连续体分离。能够将该分离后的衬纸带入现场并在现场将标签PL从衬纸PM揭下而进行粘贴。因此,连续发行方式适合于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远离打印机1的场所的情况。
如图9A所示,在连续发行位置处,剥离辊4a被收纳于主体外壳2的内部。由此,剥离辊4a不会从主体外壳2突出,难以与作业者的手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剥离辊4a的劣化。
另一方面,在剥离发行方式下,如图9B所示,将剥离单元4配置于剥离发行位置,并且经由剥离销11而将衬纸PM夹入于剥离单元4的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之间。由此,若为了进行打印而使压纸辊10旋转以对标签连续体P进行输送,则衬纸PM在由剥离辊4a与压纸辊10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另一方面,打印后的标签PL在一张一张地从衬纸PM揭下的状态下被排出。在剥离发行方式的情况下,标签PL一张一张地被排出。因此,剥离发行方式适合于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打印机1的附近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能够在连续发行方式与剥离发行方式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该打印机1能够应对粘贴标签PL的对象物处于打印机1的附近的状况、以及处于远离打印机1的场所的状况这两种状况。因此,打印机1的使用便利性良好并且经济实用。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安装有剥离单元4的支承台41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连续发行位置处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在图10的支承台的第一安装片相对于第二安装片的对置面所形成的结构要素与剥离单元的关系的说明图。
支承台41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开口部2a内。该支承台41具有底座部41a。在该底座部41a设置有在剥离发行时对标签PL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作为光反射型的传感器的剥离传感器43。在底座部41a的宽度方向两端形成有用于供剥离单元4安装的一对单元安装部41b。
单元安装部41b具有:从底座部41a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位于外侧的第一安装片41ba;以及从底座部41a的宽度方向观察时位于内侧的第二安装片41bb。该第二安装片41bb与第一安装片41ba对置。第一安装片41ba以及第二安装片41bb在形成有微小间隙的状态下将剥离单元4的支承部4c夹入。
在单元安装部41b,轴42安装为跨越第一安装片41ba与第二安装片41bb。该轴42插通于在被第一安装片41ba与第二安装片41bb夹入的支承部4c所形成的导轨孔4ch。即,导轨孔4ch与轴42卡合。
因此,剥离单元4因导轨孔4ch沿着轴42移动而能够沿着该轴42进行滑动移动,进而能够以轴42为支点而摆动。
并且,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剥离单元4与支承台41之间安装有螺旋弹簧44。螺旋弹簧44的一端固定于在单元安装部41b的第一安装片41ba的一端部所形成的安装突起41bc。螺旋弹簧44从第一安装片41ba的一端部沿着在该第一安装片41ba的侧面呈近似L字形地弯曲形成的引导檐41bd而弯曲延伸。另外,螺旋弹簧44的另一端安装于在支承部4c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长度方向上的剥离辊4a的安装位置的相反侧)所形成的安装突起4ci。另外,作为上述摆动轴的一个例子的转轴42相对于如此弯曲的螺旋弹簧44位于引出将该螺旋弹簧44的两端连结的线段的一侧。利用引导檐41bd使螺旋弹簧44弯曲是为了不占据空间地获得所需的拉伸力。
根据这样的构造,利用该螺旋弹簧44对剥离单元4施加使得导轨孔4ch的安装突起4ci侧与轴42抵接的方向(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以及以借助该作用力与轴42抵接的导轨孔4ch的安装突起4ci侧为支点而朝向从热敏头28分离的方向(第一旋转方向的一个例子)摆动的作用力。即,利用螺旋弹簧44对剥离单元4施加滑动移动的作用力、以及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的作用力这两个作用力。
由此,若利用解除杆19将保持于连续发行位置的保持状态解除,则剥离单元4借助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向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侧移动(滑动)。而且,若导轨孔4ch的一端与轴42抵接(滑动移动位置),则剥离单元4以该轴42为支点而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至规定的摆动端(摆动端位置)。
这里,如图12所示,在剥离单元4的支承部4c形成有第一爪部4cj以及第二爪部4ck。第一爪部4cj位于导轨孔4ch的短边方向的一侧。第二爪部4ck位于导轨孔4ch的短边方向的另一侧。另外,在第一安装片41ba的相对于第二安装片41bb的对置面形成有第一突出部41be以及第二突出部41bf。
而且,在第一突出部41be形成有引导面45。当剥离单元4沿着轴42而从连续发行位置向其相反侧滑动移动时,第一爪部4cj进行滑动,从而沿着该引导面45对剥离单元4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另外,在第一突出部41be形成有第一止动件46。如前所述,当剥离单元4以轴42为支点而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时,该第一止动件46与第一爪部4cj抵接而对摆动端位置进行规定。并且,在第一突出部41be形成有限制面47。当剥离单元4从摆动端位置朝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摆动而向剥离发行位置转移时,第一爪部4cj在该限制面47滑动,由此限制剥离单元4返回连续发行位置。
第一爪部4cj与第一止动件46抵接的剥离单元4的摆动端位置是如下位置:使得该剥离单元4的与开闭盖3对置的一端部侧(前端部侧的一个例子)存在于开闭盖3的摆动轨迹内。
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41bf形成于第二止动件48。第二突出部41bf在剥离单元4处于剥离发行位置时与第二爪部4ck抵接,从而限制剥离单元4返回连续发行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剥离单元4的连续发行位置与剥离发行位置的设定进行说明。图13A~图15B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剥离单元与开闭盖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概要结构图。图16~图18是示出将剥离单元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时的剥离单元与支承台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4A示出将剥离单元4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之前的阶段。在设定于剥离发行位置之前的阶段中,剥离单元4配置为相对于打印机1的上表面(配置有发行口的面)倾斜地突出的状态。
如图13A及图12所示,当剥离单元4设定于连续发行位置时,导轨孔4ch的一端克服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与轴42抵接,并且剥离辊4a处于不与压纸辊10对置的位置。
若从该连续发行位置对开盖按钮18进行按压而使得开闭盖3处于打开位置,进而对解除杆19进行操作而将剥离单元4在连续发行位置处的保持状态解除,则如图13B及图16所示,剥离单元4借助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朝向与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侧移动(滑动)。若剥离单元4朝向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侧移动,则导轨孔4ch的一端与轴42抵接(滑动移动位置)。此时,形成于支承部4c的第一爪部4cj在形成于底座部41a的引导面45滑动,由此使得剥离单元4顺畅地向滑动移动位置移动。
接着,如图14A以及图17所示,移动至滑动移动位置的剥离单元4借助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在横置的打印机1中朝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该第一旋转方向是以轴42为支点而使剥离辊4a向上方移动的方向(换言之,是以轴42为支点而使剥离辊4a从热敏头28分离的方向)。而且,因第一爪部4cj与形成于底座部41a的第一止动件46抵接而使得剥离单元4处于摆动端位置。在摆动端位置处,将标签连续体P排出的排出口被打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标签连续体P的设置(参照图9A及图9B)。
此时,如前所述,在剥离单元4的摆动端位置处,剥离单元4的与开闭盖3对置的一端部侧亦即前端部侧存在于开闭盖3的摆动轨迹内。
这里,如图14B所示,若将开闭盖3关闭,则剥离单元4的前端与该开闭盖3的前端卡合,并且剥离单元4与开闭盖3的动作一致地以轴42为支点克服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向第二旋转方向摆动,从而开始向剥离发行位置转移。并且,若将开闭盖3关闭,则如图15A所示,随着开闭盖3向关闭位置的摆动,剥离单元4进一步向第二旋转方向摆动。此时,形成于支承部4c的第一爪部4cj在形成于底座部41a的限制面47滑动,由此限制剥离单元4返回连续发行位置。
然后,若将开闭盖3完全关闭,则如图15B及图18所示,轴支承于开闭盖3的压纸辊10的压辊轴10a嵌入于头托架27的槽27b,由此对开闭盖3进行保持。另外,与此同时,在剥离单元4的剥离辊4a被开闭盖3向压纸辊10施力的状态下,剥离单元4被保持于剥离发行位置。而且,在剥离发行位置处,形成于支承部4c的第二爪部4ck与形成于第二止动件48的第二突出部41bf抵接,由此限制剥离单元4返回连续发行位置。
当使剥离单元4从剥离发行位置返回连续发行位置时,对开盖按钮18进行按压而使得开闭盖3处于打开位置,由此将利用开闭盖3按压于剥离发行位置的剥离单元4的保持状态解除。由此,剥离单元4借助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若剥离单元4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则形成于支承部4c的第一爪部4cj与支承台41的第一止动件46抵接。由此,使得剥离单元4处于摆动端位置。
接下来,若一边将剥离单元4的第一爪部4cj按压于在支承台41所形成的限制面47、一边使该剥离单元4克服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向第二旋转方向摆动,则剥离单元4在限制面47中断时向前述的滑动移动位置(向连续发行位置的相反侧滑动移动的位置)过渡。因此,若克服螺旋弹簧44的作用力而将剥离单元4压入则使得剥离单元4处于连续发行位置,进而利用解除杆19将该剥离单元4固定于连续发行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剥离单元4在连续发行位置处的保持状态解除,则该剥离单元4向第一旋转方向摆动,从而使得与开闭盖3对置的一端部侧处于在开闭盖3的摆动轨迹内存在的摆动端位置。因此,若将开闭盖3关闭,则剥离单元4的前端与该开闭盖3的前端卡合而摆动,当开闭盖3处于关闭位置时,剥离单元4处于剥离发行位置。由此,能够简单地将剥离单元4从连续发行位置切换至剥离发行位置。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而对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仅为示例,并不限定于这些公开的技术。即,不应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制性的解释,归根结底,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解释,其中包含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等同的技术,并且,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其所有变更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长孔的导轨孔4ch与作为摆动轴的轴42的一端或者另一端抵接,但导轨孔4ch无需与轴42抵接。即,作为摆动轴的轴42位于作为长孔的导轨孔4ch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便足矣。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作为打印介质而使用将多张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连续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并不局限于在一个面具有粘接面的连续状的标签(无衬纸标签)、不具有粘接面的连续状的片材(连续片材)或者纸张类,还能够将能够利用热敏头进行打印的薄膜等用作打印介质。对于无衬纸标签、连续片材或者薄膜能够设置位置检测标记。另外,在对粘接剂露出的无衬纸标签等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利用非粘接剂对输送路进行涂覆、且含有硅酮的非粘接辊。

Claims (9)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壳体;
开闭盖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摆动;
输送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开闭盖部,并对打印介质进行输送;
打印头部,其设置为在所述开闭盖部的关闭位置处与所述输送辊对置,并对所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以及
剥离机构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摆动,
所述剥离机构部具有剥离辊,
所述剥离机构部处于所述剥离辊与所述输送辊对置的剥离发行位置、摆动端位置、以及所述剥离辊不与所述输送辊对置的连续发行位置的任一处位置,
所述剥离机构部从所述连续发行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摆动而向所述摆动端位置移动,
所述剥离机构部从所述摆动端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摆动而向所述剥离发行位置移动,且与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所述开闭盖部卡合,
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2.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壳体;
开闭盖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摆动;
输送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开闭盖部,并对打印介质进行输送;
打印头部,其设置为在所述开闭盖部的关闭位置处与所述输送辊对置,并对所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以及
剥离机构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摆动,
所述剥离机构部具有剥离辊,
所述剥离机构部处于使得所述剥离辊处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连续发行位置、当所述开闭盖部处于打开位置时使得所述剥离机构部处于所述开闭盖部的摆动轨迹内的摆动端位置、以及所述剥离辊与所述输送辊对置的剥离发行位置的任一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将所述剥离机构部保持于所述连续发行位置,
当将基于所述保持部件的保持解除时,所述剥离机构部从所述连续发行位置变为所述摆动端位置。
4.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壳体;
开闭盖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摆动;
输送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开闭盖部,并对打印介质进行输送;
打印头部,其设置为在所述开闭盖部的关闭位置处与所述输送辊对置,并对所述打印介质实施打印;
剥离机构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摆动;以及
支承部,其具有长孔以及第一止动件,
所述剥离机构部具有剥离辊以及第一爪部,
所述剥离机构部处于摆动轴位于所述长孔的第一位置且所述剥离辊不与所述输送辊对置的连续发行位置、使得所述剥离机构部存在于所述开闭盖部的摆动轨迹内的摆动端位置、以及所述剥离辊与所述输送辊对置的剥离发行位置的任一处位置,
直至所述摆动轴位于所述长孔的另一侧为止,所述剥离机构部一边使所述长孔与所述摆动轴卡合、一边从所述连续发行位置沿所述摆动轴滑动移动,
直至所述第一爪部与所述第一止动件抵接为止,所述剥离机构部以位于所述长孔的另一侧的摆动轴为支点在第一方向上摆动而向所述摆动端位置移动,
所述第一方向是使得所述剥离辊从所述打印头部离开的方向,
所述剥离机构部一边使前端部侧与从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所述开闭盖部卡合、一边以位于所述另一侧的所述摆动轴为支点在第二方向上摆动,由此从所述摆动端位置向所述剥离发行位置移动,
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将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施加于所述剥离机构部,所述第一作用力是使得所述摆动轴处于所述另一侧的方向上的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是使所述剥离机构部以位于所述另一侧的所述摆动轴为支点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摆动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对所述剥离机构部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
当所述剥离机构部从所述连续发行位置滑动移动时,所述第一爪部在所述引导面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二止动件,
在所述剥离机构部形成有第二爪部,
所述第二爪部在所述剥离发行位置处与所述第二止动件抵接,由此限制该剥离机构部返回所述连续发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部形成有限制面,所述限制面限制所述剥离机构部返回所述连续发行位置,
当所述剥离机构部从所述摆动端位置向所述剥离发行位置转移时,所述第一爪部在所述限制面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1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盖部轴支承于所述壳体。
CN201580020756.5A 2014-05-08 2015-04-08 打印机 Active CN106232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7485.3A CN108839446B (zh) 2014-05-08 2015-04-08 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6924 2014-05-08
JP2014096924A JP2015214048A (ja) 2014-05-08 2014-05-08 プリンタ
PCT/JP2015/060947 WO2015170543A1 (ja) 2014-05-08 2015-04-08 プリン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7485.3A Division CN108839446B (zh) 2014-05-08 2015-04-08 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2371A CN106232371A (zh) 2016-12-14
CN106232371B true CN106232371B (zh) 2018-08-03

Family

ID=5439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0756.5A Active CN106232371B (zh) 2014-05-08 2015-04-08 打印机
CN201810637485.3A Active CN108839446B (zh) 2014-05-08 2015-04-08 打印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7485.3A Active CN108839446B (zh) 2014-05-08 2015-04-08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57962B2 (zh)
EP (1) EP3141395B1 (zh)
JP (1) JP2015214048A (zh)
CN (2) CN106232371B (zh)
WO (1) WO20151705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21367S (zh) * 2014-09-29 2015-04-13
JP5823011B1 (ja) * 2014-11-04 2015-11-2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5844490B1 (ja) * 2015-01-30 2016-01-2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WO2017150184A1 (ja) * 2016-03-04 2017-09-0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9937735B1 (en) * 2017-04-20 2018-04-10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Self-strip media module
JP2022080471A (ja) * 2020-11-18 2022-05-3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印字ヘッドの交換方法
JP2022080500A (ja) * 2020-11-18 2022-05-3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N114590040B (zh) * 2021-11-05 2023-11-03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0705B1 (en) * 2000-05-17 2003-03-11 Zih Corp. Label printer which handles label stock with and without peelable labels
CN1796238A (zh) * 2004-12-27 2006-07-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有剥离器的打印机
CN101096153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
EP1900538A1 (en) * 2006-09-15 2008-03-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Thermal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2481B2 (ja) * 1998-05-08 2008-09-17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ラベルプリンターの剥離発行・連続発行切替え装置
JP4559832B2 (ja) * 2004-11-30 2010-10-13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4967337B2 (ja) * 2004-12-27 2012-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ピーラー付きプリンタ
DE602005025078D1 (de) * 2004-12-27 2011-01-13 Seiko Epson Corp Drucker zum Drucken von Etiketten mit einem Abziehmechanismus zum Abziehen von Etiketten von einem Band
US7891893B2 (en) * 2006-06-29 2011-02-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lural printheads and a drive mechanism for the platen rollers
JP4424551B2 (ja) * 2006-09-11 2010-03-03 株式会社新盛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12176498A (ja) * 2011-02-25 2012-09-13 Sanei Electric Inc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5444301B2 (ja) * 2011-09-30 2014-03-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127725B2 (ja) * 2013-05-29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TWI508870B (zh) * 2014-05-26 2015-11-21 Hiti Digital Inc 具有雙面列印功能之列印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0705B1 (en) * 2000-05-17 2003-03-11 Zih Corp. Label printer which handles label stock with and without peelable labels
CN1796238A (zh) * 2004-12-27 2006-07-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有剥离器的打印机
CN101096153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
EP1900538A1 (en) * 2006-09-15 2008-03-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Thermal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2371A (zh) 2016-12-14
CN108839446B (zh) 2020-04-17
EP3141395B1 (en) 2020-08-26
WO2015170543A1 (ja) 2015-11-12
EP3141395A4 (en) 2017-12-27
JP2015214048A (ja) 2015-12-03
EP3141395A1 (en) 2017-03-15
US9757962B2 (en) 2017-09-12
US20170036462A1 (en) 2017-02-09
CN108839446A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2371B (zh) 打印机
CN106715136B (zh) 打印机
CN106457850B (zh) 打印机
CN106163818B (zh) 打印机
CN105848912B (zh) 打印机
CN106103119A (zh) 打印机
CN106457851B (zh) 打印机
CN106687296B (zh) 打印机
JP2011084059A (ja) ポータブルプリンタ
JP6282530B2 (ja) プリンタ
CN106457852B (zh) 标签打印机
CN108602364A (zh) 打印机
JP6433677B2 (ja) プリンタ
JP6862528B2 (ja) プリンタ
JP6257452B2 (ja) プリンタ
JP6358759B2 (ja) プリンタ
US11433689B2 (en) Cassette and cassette body
JP6110526B2 (ja) 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