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5120A - 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5120A
CN106715120A CN201580049080.2A CN201580049080A CN106715120A CN 106715120 A CN106715120 A CN 106715120A CN 201580049080 A CN201580049080 A CN 201580049080A CN 106715120 A CN106715120 A CN 106715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layer
stack membrane
film
hydroxyl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90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5120B (zh
Inventor
尾形雅美
佐藤幸平
高田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715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5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5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1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3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56Forming hydrophilic coat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膜,具有热塑性树脂膜、和包含有机硅树脂的树脂层(将该树脂层称为脱模层),所述脱模层位于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从所述脱模层侧测定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所述脱模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本发明提供对粘接剂的剥离性、对陶瓷浆料的剥离性优异、且平滑性、转印性、耐摩擦性优异的叠层膜。

Description

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粘接剂的剥离性、陶瓷浆料的剥离性优异、且平滑性、转印性、耐摩擦性也优异的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粘接制品中的粘接材层的保护膜、陶瓷片等的载体膜,使用具有脱模性的膜。作为这些脱模膜,使用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有包含有机硅树脂、氟系树脂、含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烯烃系树脂等脱模剂的层作为脱模层的膜。其中,从工业的生产性、耐热性的观点出发,普遍使用具有包含有机硅系树脂的脱模层的膜。
作为脱模膜要求的特征,例举如下。
首先,要求粘接剂层、陶瓷片能够容易地剥离这样的轻剥离化(剥离力优异)。此外,从防止脱模成分转印至被附体(叠层体)而引起被附体(叠层体)的性能不良的观点出发,脱模层充分地与热塑性树脂膜稳定、牢固也是重要的。此外,最近,随着电子材料的小型化、精密化,在用于载体膜时,要求脱模层表面平滑等,以便脱模膜表面的凹凸形状不转印至陶瓷片。
作为脱模层的剥离力优异的膜,已知向包含有机硅树脂的脱模层添加粒子来调整剥离力的方法(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脱模层的平滑性优异的膜,已知除了有机硅树脂以外并用交联反应抑制剂,抑制有机硅树脂的加成反应,抑制有机硅树脂的凝集所导致的突起的发生的方法(专利文献2)。
此外,作为剥离力和平滑性优异的膜,已知脱模层包含有机硅树脂和亲水性聚酯树脂作为构成成分的方法(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3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08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53193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而言,由于刻意将脱模膜表面制成粗面,因此具有难以兼顾平滑性这样的课题。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而言,通过抑制有机硅树脂的加成反应,未反应物增加,因此具有脱模层的脱模成分转印于被附体(粘接层、叠层体)这样的课题。如果脱模层的脱模成分转印于被附体(粘接层、叠层体),则脱模层的剥离力发生不均匀、或者对附着了脱模成分的被附体进行后加工时发生加工不良(表面涂布不均(crawling)等)的不良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将脱模层的脱模成分不容易转印至被附体(粘接层、叠层体)的特性称为转印性。该转印性可以通过粘接层的初期的剥离力、与在脱模层上粘贴胶带,将暂且剥离了的胶带再次粘贴剥离时的粘接力之差来评价。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而言,为了使聚酯树脂亲水化,需要含有包含硫元素、氮元素的亲水基团,因此催化剂毒性导致有机硅树脂的固化抑制产生,存在有机硅树脂的未固化物向被附体转印这样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对粘接剂的剥离性、对陶瓷浆料的剥离性优异、且平滑性、转印性、耐摩擦性优异的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叠层膜、以及它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构成。
(1)一种叠层膜,具有:
热塑性树脂膜、和
包含有机硅树脂的树脂层(将该树脂层称为脱模层),
所述脱模层位于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从所述脱模层侧测定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所述脱模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
(2)根据(1)所述的叠层膜,对该脱模层进行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摩擦处理后的剥离力(P2)/摩擦处理前的剥离力(P1))为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膜,构成所述脱模层的树脂包含含羟基的化合物,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的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且摩尔质量为300g/mol以下。
(4)根据(3)所述的叠层膜,所述脱模层中含有的有机硅树脂的含量相对于脱模层总体为60重量%以上,在将有机硅树脂设为100重量份时,所述脱模层中含有的含羟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5~40重量份。
(5)根据(3)或(4)所述的叠层膜,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包含选自二醇、糖醇、糖醇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所述有机硅树脂为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直接地设置有脱模层。
(8)一种(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结晶取向完成前的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涂布含有有机硅树脂的涂液,接着,将所述热塑性树脂膜沿至少一个轴方向进行拉伸,对所述热塑性树脂膜实施热处理,使该热塑性树脂膜的结晶取向完成。
(9)根据(8)所述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涂液中包含含羟基的化合物,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的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摩尔质量为300g/mol以下。
(10)根据(9)所述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的沸点为200℃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对粘接剂的剥离性、对陶瓷浆料的剥离性优异、且平滑性、转印性、耐摩擦性优异的叠层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叠层膜是具有热塑性树脂膜和包含有机硅树脂的脱模层的叠层膜,前述脱模层位于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从该叠层膜的脱模层侧测定的、由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算出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
<作为基材的膜>
以下对本发明的叠层膜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叠层膜是具有作为基材的热塑性树脂膜、和包含有机硅树脂的脱模层的叠层膜,前述脱模层位于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从该叠层膜的脱模层侧测定的、由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算出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
在本发明的叠层膜中,所谓作为基材膜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膜,是使用热塑性树脂而成的、通过热而熔融或软化的膜的总称。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例,可举出聚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膜等聚烯烃树脂、聚乳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丙烯酸系树脂、尼龙树脂等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氟树脂、聚亚苯基树脂(polyphenylene resin)等。热塑性树脂膜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是均聚物(monopolymer)或共聚物。此外,可以使用多种树脂。
作为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的热塑性树脂膜的代表例,可举出聚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等聚烯烃膜、聚乳酸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丙烯酸酯膜、聚苯乙烯膜等丙烯酸系膜、尼龙等聚酰胺膜、聚氯乙烯膜、聚氨基甲酸酯膜、氟系膜、聚苯硫醚膜等。
本发明中的热塑性树脂膜不受特别限定,但优选机械强度、加工性优异的聚酯膜、聚乙烯膜。从耐热性、机械特性方面出发,特别优选聚酯膜。
因此,以下针对本发明中构成作为热塑性树脂膜而特别优选使用的聚酯膜的聚酯树脂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中,所谓构成作为基材的聚酯膜的聚酯,是以通过二羧酸和二醇的缩聚而生成的酯键为主链的主要的键链的高分子的总称。作为优选的聚酯,可举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1,4-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1,4-cyclohexane 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这些构成树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上述聚酯的特性粘度(在25℃的邻氯苯酚中测定)优选为0.4~1.2dl/g,更优选为0.5~0.8dl/g,处于该范围内的聚酯在实施本发明方面是适合的。
此外,作为成为本发明的基材的聚酯膜优选双轴取向聚酯膜。在此,所谓“双轴取向”,是指在广角X射线衍射中显示双轴取向的图案。一般而言,双轴取向聚酯膜可以如下获得:将未拉伸状态的聚酯片沿片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拉伸2.5~5倍左右,然后实施热处理,完成结晶取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叠层膜中使用的基材膜可以是单层膜或2层以上的叠层膜。可举出例如,一种叠层膜,是具有内层部和表层部的复合体膜,其内层部实质上不含有粒子,仅仅在表层部设置含有粒子的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构成作为基材的膜的树脂组合物中,可以以不使其特性恶化的程度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有机润滑剂、颜料、染料、有机或无机的微粒、填充剂、防静电剂、成核剂和交联剂等。
本发明的作为基材的膜的层厚度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通常优选为5~500μm,更优选为10~3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50μm。
<脱模层>
本发明的叠层膜需要满足:使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具有包含有机硅树脂(A)的脱模层,从前述脱模层侧测定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压入弹性模量,是通过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求出的。详细情况后述。
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硅树脂(A)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缩合固化型有机硅树脂等公知的种类的有机硅树脂。其中,从产生的副产物少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以下针对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进行详细叙述。
所谓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是指作为构成成分,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与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氢化甲硅烷基(Hydrosilyl group)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b)发生反应而生成的有机硅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氢化甲硅烷基,表示氢原子直接结合在硅原子上的官能团。
此外,在本发明中,如果是由除了上述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A-b)之外还包含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c)的原料合成的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则能够实现低剥离化,因此更优选。这里所说的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c),是指1分子中占有的“-Si(CH3)2O-”单元(2官能成分)为50摩尔%以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树脂成分。
对于本发明的叠层膜而言,从脱模层侧测定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是必要的。所谓压入弹性模量,是表示脱模层进行何种程度的弹性变形的指标。如果压入弹性模量高,则表示脱模层刚硬,如果压入弹性模量低,则表示脱模层柔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压入弹性模量通过后述的方法、利用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算出。在本方法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小的荷重测定压入弹性模量,从而在不受作为基材膜的热塑性树脂膜的影响的情况下测定脱模层的压入弹性模量(进行何种程度的弹性变形)。压入弹性模量优选为500N/mm2以上、6000N/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N/mm2以上、5000N/mm2以下。在压入弹性模量小于100N/mm2的情况下,剥离粘接层时发生脱模层的弹性变形,剥离力恶化。使压入弹性模量处于上述范围的方法可举出调整脱模层中所使用的有机硅树脂(A)的组成的方法、向脱模层中添加交联成分的方法。
作为调整有机硅树脂的组成的方法,可举出增加作为有机硅树脂的构成成分的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氢化甲硅烷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b)的加成反应点的方法,增加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中包含的“-Si(CH3)O2-”单元(3官能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通过增加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的不饱和基的数目、和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氢化甲硅烷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b)的氢化甲硅烷基的数目,从而有机硅树脂中的交联点增多,具有三维交联结构。其结果是脱模层的压入弹性模量增大。
进而,通过增加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A-b)中包含的“-Si(CH3)O3-”单元(3官能成分)的含量,交联结构也变成三维的,因此脱模层的压入弹性模量增大。
此外,作为向脱模层中添加交联成分的方法,可举出添加环氧树脂等交联剂的方法。通过添加交联剂,脱模层的刚硬性提高,压入弹性模量增加。
其中,作为在不使剥离力、转印性恶化的情况下调整压入弹性模量的方法,优选调整有机硅树脂的组成的方法。
作为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优选具有烯基的聚硅氧烷树脂,作为烯基,可举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戊烯基等。其中,最优选乙烯基。
作为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氢化甲硅烷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b),可举出聚(二氢化硅氧烷)(poly(dihydrogenesiloxane))、聚(甲基氢化硅氧烷)、聚(乙基氢化硅氧烷)、聚(苯基氢化硅氧烷)、聚[(甲基氢化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乙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二乙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己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辛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十八烷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十八烷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苯基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二乙氧基硅氧烷)]共聚物、聚[(甲基氢化硅氧烷)(二甲氧基硅氧烷)]共聚物等。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和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氢化甲硅烷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b)的调制方法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如下获得:使二甲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甲基苯基二氯硅烷、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等期望的结构所必须的氯硅烷类缩聚,进行再平衡化;或者使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烯基甲氧基等期望的结构所必须的烷氧基硅烷类进行共水解,进行缩聚、再平衡化反应。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a)和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氢化甲硅烷基的聚硅氧烷树脂构成成分(A-b)的主链的结构可以是直链状、分支状、环状中的任一种,但从剥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直链状。
在本发明中,脱模层中的有机硅树脂(A)的含量相对于脱模层总体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且100重量%以下。有机硅树脂(A)在树脂中表面能量低,因此在脱模层中排列在表层(所谓的空气层)侧。因此,如果脱模层中的有机硅树脂(A)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则可以显示高的脱模性。另一方面,在脱模层中的有机硅树脂(A)的含量小于50重量%的情况下,有机硅树脂(A)在脱模层表层的排列可能变得不充分,剥离力恶化。
在本发明的叠层膜中,需要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优选为1~30nm,进一步优选为1~20nm。在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超过50nm的情况下,由于固着效果而产生重剥离化,例如,在作为陶瓷浆料的脱模膜使用的情况下,在实用上有问题。此外,如果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超过50nm,则脱模层的凹凸转印至叠层体,因此在作为载体膜使用时有问题。
作为使脱模层的表面粗糙度处于上述范围的方法,可举出对热塑性树脂膜涂布含有有机硅树脂的涂液,使加热该涂液而使涂液蒸发时的蒸发速度减慢的方法。该方法在含有有机硅树脂的涂液的稀释溶剂为有机系溶剂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可以举出使用多种沸点不同的溶剂作为稀释溶剂、减慢溶剂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稀释溶剂为水系溶剂的情况下,可举出使脱模层含有后述的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分子量为300g/mol以下的含羟基的化合物(含羟基的化合物(B))的方法。其中,如果利用流水线涂布法(in-line coating)将包含有机硅树脂和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分子量为300g/mol以下的含羟基的化合物的涂液进行涂布后,接着沿至少1个轴方向进行拉伸、热处理,从而设置包含有机硅树脂和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分子量为300g/mol以下的含羟基的化合物的脱模层,则脱模层不容易发生缺陷、龟裂,能够形成平滑性优异的脱模层,因此优选。
下面针对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且分子量为300g/mol以下的含羟基的化合物进行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叠层膜而言,优选构成脱模层的树脂中包含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且分子量为300g/mol以下的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含羟基化合物(B)。如果构成脱模层的树脂含有含羟基的化合物(B),则脱模层不容易发生缺陷、龟裂,成为平滑性优异的脱模层。作为可获得该效果的理由,推定根据以下的2个理由。
首先,第1个理由是由于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此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是亲水性非常高的化合物。通过使用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羟基化合物(B),从而在使用水系溶剂作为有机硅树脂(A)组合物的溶剂的情况下的干燥工序中,由于含羟基的化合物(B)的高亲水性,涂膜内能够保持水,因此能够提高涂膜的流动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干燥时的水的急剧蒸发,能够抑制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能够在降低剥离性的同时提高平滑性。
作为第2个理由,在利用流水线涂布法将脱模层进行叠层时,通过使涂液中含有含羟基的化合物(B),从而在涂液经过干燥工序而成为涂膜时,涂膜的保水率变高,因此拉伸追随性提高,其结果能够抑制涂膜的凹凸结构的形成。其结果是,能够使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处于本发明的必要的范围。
从亲水性提高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使用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优选1分子中的羟基为3个以上。更优选为6个以上。
此外,如果含羟基的化合物(B)的分子量为300g/mol以下,则能够在涂膜中以微分散状态存在,亲水性提高,因此优选。更优选为200g/mol以下。
在本发明中,含羟基的化合物(B)的沸点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50℃以上。在沸点小于200℃的情况下,有时干燥工序中溶剂的蒸发变得急剧、或者不能充分地获得拉伸工序中的龟裂抑制效果。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从蒸发速度和保水力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选自二醇、糖醇、糖醇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而使用的二醇,是链式脂肪族烃或环式脂肪族烃的2个碳原子的每个都具有羟基的醇。
作为二醇,具体而言,可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聚乙二醇等。这些二醇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乙二醇、二乙二醇在工业上也容易获得,是优选的。
作为本发明中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而使用的糖醇或糖醇衍生物,是将糖分子的羰基还原而得的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醇、及其衍生物。需要说明的是,在具有3个以上羰基的糖分子中,如果至少2个以上羰基被还原、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则即使其他羰基没有被还原而残存,也对应于作为本发明中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而使用的糖醇。此外,本发明中的糖,是由分子式CmHnOp(m、n、p为3以上的整数,且n为p的2倍数)所表示的碳原子为3个以上的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是分子内具有醛基、酮基等羰基的化合物。此外,作为本发明中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而使用的糖醇衍生物,是指在具有3个以上羟基的糖醇中,一部分的羟基成为盐的化合物、一部的羟基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反应而得的化合物。其中,至少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是必要的。
作为含羟基的化合物(B)而使用的糖醇,具体而言,可举出甘油、赤藓糖醇、苏糖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核糖醇、艾杜糖醇、半乳糖醇、葡萄糖醇、甘露醇、倭勒米糖醇(volemitol)、鳄梨糖、肌醇等。作为糖醇衍生物,可举出这些糖醇的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甘油、木糖醇、葡萄糖醇、甘露醇、赤藓糖醇在工业上也容易获得,是优选的。
此外,如果糖醇或糖醇衍生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高,则即使在高温状态下也能够稳定地在溶剂中保持糖醇、糖醇衍生物,因此优选使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高的糖醇或糖醇衍生物。
在本发明中,在将脱模层中含有的有机硅树脂(A)设为100重量份时,脱模层中包含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的比率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且小于40重量份。在小于5重量份的情况下,脱模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的降低效果有时会缺乏。此外,如果超过40重量份,则脱模层中包含的有机硅树脂(A)的比例有时会变低,变为重剥离。
本发明的叠层膜是具有热塑性树脂膜和包含有机硅树脂的脱模层的叠层膜,是前述脱模层位于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的叠层膜,但优选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上直接设置有脱模层。通过热塑性树脂膜上直接设置有脱模层,从而能够减少在获得叠层膜之前实施的热处理,因此能够降低作为基材膜的热塑性树脂膜的热损伤,能够维持基材膜的平滑性。此外,还能够抑制从基材膜产生的低聚物在膜表面析出,因此优选。此外,能够廉价地制造脱模膜,因此优选。
在本发明中,对脱模层进行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P2/P1(摩擦处理后的剥离力(P2)/摩擦处理前的剥离力(P1)))优选为3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摩擦处理,表示使用无纺布(小津产业制ハイゼガーゼNT-4)以荷重500g/cm2反复摩擦处理脱模层表面10次。此外,剥离力可通过后述的测定方法求出。在P2/P1超过30的情况下,脱模层与热塑性膜的密合性缺乏,因此在加工粘接层等的工序中可观察到剥离力的恶化,因此有时在实用上成为问题。更优选为10以上且25以下。
作为使对脱模层进行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P2/P1为30以下的方法,可举出在热塑性树脂膜与脱模层之间设置锚固层(anchor coat)的方法;通过流水线涂布法进行设置的方法,所谓的流水线涂布法是指在结晶取向完成前的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涂布包含有机硅树脂的涂液,然后进行拉伸,实施热处理,使脱模层叠层。
其中,从基材膜的热损伤的降低、热塑性树脂膜与脱模层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流水线涂布法设置脱模层的方法。
在此,针对热塑性树脂膜与脱模层的密合性进行说明。
如果利用通常的非连续涂布法(オフコート法)在热塑性树脂膜上设置脱模层,则包含具有低表面能量的有机硅树脂的脱模层与膜的密合性缺乏,因此在进行膜辊的再卷绕等时,存在产生脱模层剥离、剥离力恶化等问题的情况。然而,在通过流水线涂布法将脱模层进行叠层的情况下,通过对结晶取向完成前的热塑性树脂膜涂布树脂组合物,从而极微量的树脂组合物含浸于树脂膜,能够赋予脱模层与热塑性树脂膜的密合性。其结果是能够维持优异的剥离力。
作为本发明中的脱模层的厚度,优选为5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为20nm以上且4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上且300nm以下。在脱模层的厚度小于5nm的情况下,存在难以使脱模层的厚度均匀、剥离力的恶化发生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脱模层的厚度超过500nm的情况下,存在固化变得不充分、转印性恶化的情况。
本发明的叠层膜具有脱模层中的脱模成分向被附体(粘接层、叠层体)转印的情况少这样的特性。通过具有本特性,能够降低脱模层的剥离力的不均匀。此外,在从被附体剥离本发明的叠层膜,然后进一步对被附体进行后加工时,能够抑制被附体表面涂布不均(はじき)(Crawling)等不良现象。因此,本发明的叠层膜可以优选用于工序膜。
此外,本发明的叠层膜优选进行了高温老化处理后的剥离力小于0.5N/50mm。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高温老化处理,表示使叠层膜在70℃、40%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的处理。更优选小于0.4N/50mm,进一步优选小于0.3N/50mm。在使用粘接剂作为被附体时,为了使粘接剂的固化反应完成,有时以70℃左右的高温静置数日~一周左右。进行了高温老化处理后的剥离力处于上述的范围的叠层膜,即使对于固化反应在高温下且需要长时间的粘接剂也能够显示良好的剥离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叠层膜的脱模层的压入弹性模量高达100N/mm2,因此推定由于高温时涂膜的流动性低,难以与粘接剂接触或相溶,因此即使在高温老化处理后也显示良好的剥离特性。此外,在通过流水线涂布将脱模层进行叠层的情况下,实施高温热处理,因此脱模层的加成反应完成,因此在高温下与粘接剂的反应不进行,因此可以认为即使在高温老化处理后也维持初期剥离力。
<脱模层的形成方法>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涂布含有有机硅树脂的涂液,然后使其干燥从而形成脱模层。在本发明中,在涂液含有溶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水系溶剂作为溶剂。通过使用水系溶剂,从而能够抑制干燥工序中的溶剂急剧的蒸发,不仅能够形成均匀的脱模层,而且在环境负荷方面优异。
在此,所谓水系溶剂,是指水、或水与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类等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以任意比率混合而得的溶剂。
将涂液涂布于膜的方法可以采用流水线涂布法、非连续涂布法中的任一种,但优选流水线涂布法。所谓流水线涂布法,是在制造热塑性树脂膜的工序内进行涂布的方法。具体而言,是指从将热塑性树脂熔融挤出直到在双轴拉伸后进行热处理并卷起为止的任意阶段进行涂布的方法,通常涂布于熔融挤出后·进行骤冷而得的实质上为非晶状态的未拉伸(未取向)膜(A膜)、随后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拉伸的单轴拉伸(单轴取向)膜(B膜)、或进一步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拉伸的热处理前的双轴拉伸(双轴取向)膜(C膜)中的任一种膜。
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下述方法:对结晶取向完成前的上述A膜、B膜中的任一种膜涂布涂液,然后,沿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拉伸膜,在比溶剂的沸点高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使膜的结晶取向完成,同时设置脱模层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同时进行膜的制膜和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干燥(即脱模层的形成),因此在制造成本上有优势。
其中,对沿长度方向进行了单轴拉伸的膜(B膜)涂布涂液,然后沿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优异。这是因为:与在涂布于未拉伸膜后进行双轴拉伸的方法相比,拉伸工序少1次,因此不容易发生拉伸导致的脱模层的缺陷、龟裂,能够形成平滑性优异的脱模层。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对结晶取向完成前的膜涂布涂液,从而能够赋予脱模层与作为基材膜的热塑性树脂膜的密合性,此外,能够使对脱模层进行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P1/P2(摩擦处理后的剥离力(P2)/摩擦处理前的剥离力(P1)))为30以下。
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的脱模层的形成方法如下:利用流水线涂布法将使用水系溶剂的涂液涂布在热塑性树脂膜上,进行干燥、热处理从而形成。此外,更优选对单轴拉伸后的B膜流水线涂布涂液的方法。在本发明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完成涂液的溶剂的除去,干燥可以在80~130℃的温度范围实施。此外,为了完成聚酯膜的结晶取向,同时完成涂液的热固化、完成脱模层的形成,热处理可以在160~240℃的温度范围实施。
进而,涂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40质量%以下。通过使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以下,能够赋予涂液良好的涂布性,能够制造具有透明且均匀的脱模层的叠层膜。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固体成分浓度,表示相对于涂液的质量,从涂液的质量中除去溶剂的质量后的质量所占的比例(即,[固体成分浓度]=[(涂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涂液的质量])。
<叠层膜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PET)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受该例子限定。
首先,将PET的颗粒充分真空干燥,然后提供到挤出机,在约280℃下熔融挤出成片状,使其冷却固化来制作未拉伸(未取向)PET膜(A膜)。利用加热至80~120℃的辊将该膜沿长度方向进行2.5~5.0倍拉伸,获得单轴取向PET膜(B膜)。对该B膜的一面涂布调制为规定浓度的本发明的涂液。
此时,可以在涂布前对PET膜的涂布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表面处理。通过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表面处理,涂液对PET膜的润湿性提高,能够防止涂液表面涂布不均,形成均匀的涂布厚度的脱模层。涂布后,用夹子夹住PET膜的端部而导入80~130℃的热处理区域(预热区域),使涂液的溶剂干燥。干燥后沿宽度方向进行1.1~5.0倍拉伸。接着导入160~240℃的热处理区域(热固定区域),进行1~30秒的热处理,完成结晶取向。
在该热处理工序(热固定工序)中,可以根据需要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实施3~15%的松弛处理。从而所得的叠层膜是脱模性优异,且平滑性、转印性、耐摩擦性优异的叠层膜。
此外,在不损害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为了使热塑性树脂膜具有滑动性(润滑性)、耐候性、耐热性等功能,可以在膜原料中添加粒子。作为在膜原料中添加的粒子的材质,可以使用添加剂例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等。
[特性的测定方法和效果的评价方法]
(1)压入弹性模量
将测定试样在23℃/65%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调湿。然后,在基座上以测定试样的脱模层表面在上的方式粘贴样品,利用超微小压入硬度试验机(“ENT-3100”エリオニクス社制)从脱模层侧测定荷重位移曲线,依据ISO14577-1而求出压入弹性模量。对1个试样测定10个点,将其平均值作为压入弹性模量。测定条件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测定中的原点检测设定,将压头在空气中的移动距离小于50%的阶段判断为原点。
·最大荷重:3μN
·荷重级别:0.4nN
·压头:三角锥压头(棱间夹角115°,金刚石压头)
(2)算术平均粗糙度(Ra)测定
利用BRUKER制原子间力显微镜“Dimension Icon ScanAsyst”的ScanAsyst Air模式,以测定范围10μm×10μm、测定线数512根、测定速度1.0Hz的条件测定叠层膜的脱模层侧,按照JIS-B-0601-1994规定的方法从所得的表面信息算出算术平均粗糙度(Ra)。具体而言,作为软件,使用“NanoScope Analysis”,选择“Flatten Order”的“3rd”,进行三维的波纹(うねり)处理。然后选择“Roughness”,将该画面的“Image Ra”中记载的数值作为算术平均粗糙度。
(3)胶带剥离力(初期:P1)
关于胶带剥离力如下进行测定:利用橡胶滚筒以5kg对叠层膜样品(宽5cm×长10cm)粘贴胶带(日东电工社制聚酯胶带No.31B,宽19mm),在23℃/65%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使用岛津(株)制万能试验机“オートグラフAG-1S”和50N测力传感器(loadcell),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进行180°剥离试验。由通过测定而得的剥离力(N)-试验时间(sec)的图算出5~10sec的剥离力的平均值。该测定进行5次,将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3次的平均作为叠层膜的剥离力,进行以下的评价。将A以上的情况设为良好,B设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S:小于0.1N/50mm
A:0.1N/50mm以上、小于0.3N/50mm
B:0.3N/50mm以上、小于0.5N/50mm
C:0.5N/50mm以上。
(4)胶带剥离力(摩擦处理后:P2)
关于胶带剥离力(摩擦处理后)如下进行测定:使用无纺布(小津产业制ハイゼガーゼNT-4)以荷重500g/cm2反复摩擦脱模层表面10次,对于该摩擦处理后的脱模层表面,利用橡胶滚筒以5kg对叠层膜样品(宽5cm×长10cm)粘贴胶带(日东电工社制聚酯胶带No.31B,宽19mm),在23℃/65%RH的环境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使用岛津(株)制万能试验机“オートグラフAG-1S”和50N测力传感器,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进行180°剥离试验。由通过测定而得的剥离力(N)-试验时间(sec)的图算出5~10sec的剥离力的平均值。该测定进行5次,将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3次的平均作为叠层膜的剥离力,进行以下的评价。将A以上的情况设为良好,B设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S:小于1.0N/50mm
A:1.0N/50mm以上、小于3.0N/50mm
B:3.0N/50mm以上、小于5.0N/50mm
C:5.0N/50mm以上。
(5)对脱模层进行了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P2/P1)
对脱模层进行了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P2/P1由通过(1)、(2)所求的P1、P2的值求出。
(6)浆料剥离力
关于浆料剥离力,对于叠层膜样品(宽5cm×长10cm),使用涂布器以最终厚度为5μm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叠层膜的脱模层侧涂布混合为下述组成的陶瓷浆料,以60℃/1min使其干燥,形成陶瓷片。
使用岛津(株)制万能试验机“オートグラフAG-1S”和50N测力传感器,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对该陶瓷片进行180°剥离试验。由通过测定而得的剥离力(N)-试验时间(sec)的图算出5~10sec的剥离力的平均值。该测定进行5次,将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3次的平均作为叠层膜的剥离力,进行以下的评价。将A以上的情况设为良好,B设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S:小于0.05N/50mm
A:0.05N/50mm~小于0.1N/50mm
B:0.1N/50mm~小于0.3N/50mm
C:0.3N/50mm以上。
<陶瓷浆料的组成>
·BaTiO3(堺化学工业(株)制)100质量份
·聚乙烯醇缩丁醛(积水化学工业(株)制“エスレック(注册商标)”BL-1)10质量份
·苯二甲酸二辛酯(dioctyl phthalate,关东化学(株)制)5质量份
·甲苯70质量份
·乙醇(东京化成(株)制)50质量份。
(7)转印性
关于转印性,以进行了粘贴/剥离后的胶带剥离力(P4)/初期胶带剥离力(P3)×100的形式算出。以下叙述各剥离力的测定方法。
(7-1)初期胶带剥离力(P3)
利用橡胶滚筒以5kg对不锈钢板(SUS304号)粘贴胶带(日东电工社制聚酯胶带No.31B,宽19mm),在23℃/65%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使用岛津(株)制万能试验机“オートグラフAG-1S”和50N测力传感器,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进行180°剥离试验。由通过测定而得的剥离力(N)-试验时间(sec)的图算出5~10sec的剥离力的平均值。该测定进行5次,将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3次的平均作为初期胶带剥离力(P3)。
(7-2)进行了粘贴/剥离后的胶带剥离力(P4)
利用橡胶滚筒以5kg对叠层膜的脱模层侧粘贴胶带(日东电工社制聚酯胶带No.31B,宽19mm),在23℃/65%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使用岛津(株)制万能试验机“オートグラフAG-1S”和50N测力传感器,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实施180°剥离试验,将胶带剥离。然后,将剥离后胶带粘贴在不锈钢板(SUS304号)上,在23℃/65%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使用岛津(株)制万能试验机“オートグラフAG-1S”和50N测力传感器,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进行180°剥离试验。由通过测定而得的剥离力(N)-试验时间(sec)的图算出5~10sec的剥离力的平均值。该测定进行5次,将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3次的平均作为进行了粘贴/剥离后的胶带剥离力(P4)。
关于由(7-1)、(7-2)获得的剥离力,以进行了粘贴/剥离后的胶带剥离力(P4)/初期胶带剥离力(P3)×100的值为基础来判断转印性。该值越高,表示在剥离胶带时,粘接剂越不附着于脱模层。
将A以上的情况设为良好,B设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S:95%以上
A:90%以上且小于95%
B:85%以上且小于90%
C:小于85%。
(8)脱模层的组成分析
脱模层的组成分析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分析装置(ESCA)、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ATR法、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量分析装置(TOF-SIMS)而针对叠层膜的表面进行。此外,利用溶剂将脱模层进行溶解提取,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提取,然后通过质子核磁共振光谱法(1H-NMR)、碳核磁共振光谱法(13C-NMR)、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来解析结构,进行热分解气相色谱质量分析(GC-MS)来进行脱模层的组成分析。
利用上述方法来鉴定脱模层中的含羟基的化合物(B)。
(9)脱模层的厚度
使用RuO4和/或OsO4将叠层膜染色。接下来,将叠层膜冻结,沿膜厚度方向切断,获得脱模层截面观察用的超薄切片样品10点(10个)。利用T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株)日立制作所制H7100FA型)以1万~100万倍观察各个样品截面,获得截面照片。将该10点(10个)的样品的脱模层厚度的测定值进行平均,作为叠层膜的脱模层厚度。
(10)胶带剥离力(70℃)
关于胶带剥离力(摩擦处理后),将粘贴了胶带(日东电工社制聚酯胶带No.31B,宽19mm)的叠层膜样品在70℃、40%RH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然后进行剥离试验,除此以外与(3)同样地进行测定,算出剥离力,进行以下的评价。
将A以上的情况设为良好,B设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S:小于0.1N/50mm
A:0.1N/50mm以上、小于0.3N/50mm
B:0.3N/50mm以上、小于0.5N/50mm
C:0.5N/50mm以上。
实施例
接下来,基于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此外,将有机硅树脂(A)乳液的合成法、和丙烯酸系树脂(C)乳液的合成法示于参考例。
(参考例1)有机硅树脂(A-1)乳液的调制
向乳化装置中放入下述树脂成分,均匀地进行混合搅拌。
·作为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A-a),下述平均组成式-1所示的两末端乙烯基封链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含量0.60mol/100g)200质量份,
·作为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直接结合了硅原子的氢原子的氢化聚硅氧烷树脂(A-b),下述平均组成式-2所示的两末端三甲基甲硅烷基封链甲基氢化聚硅氧烷(SiH基含量1.20mol/100g)150质量份,
·作为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A-c),下述平均组成式-3所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含量0.02mol/100g)600质量份
·作为催化剂活性抑制材料,乙炔基环己醇5重量份
·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商品名:ノイケ゛ンEA-137,第一工业制药(株))(d-1)20质量份
接着,向该混合物中添加水(离子交换水,下同)900质量份使其相逆转,继续搅拌30分钟。进而,将该乳液转移至其他容器中,添加稀释水并进行搅拌,获得硅成分为40质量%的有机硅树脂(A-1)的乳液。
(参考例2)有机硅树脂(A-2)乳液的调制:
将参考例1的硅氧烷成分变更为下述比例,除此以外,与参考例1同样地调合有机硅树脂(A-2)乳液,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A-a):600质量份,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直接结合了硅原子的氢原子的氢化聚硅氧烷树脂(A-b):450质量份,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A-c):600质量份
·作为催化剂活性抑制材料,乙炔基环己醇5重量份
·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商品名:ノイケ゛ンEA-137,第一工业制药(株))(d-1)20质量份
(参考例3)有机硅树脂(A-3)乳液的调制:
将参考例1的硅氧烷成分变更为下述比例,除此以外,与参考例1同样地调合有机硅树脂(A-3)乳液,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A-a):170质量份,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直接结合了硅原子的氢原子的氢化聚硅氧烷树脂(A-b):100质量份,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A-c):300质量份
·作为催化剂活性抑制材料,乙炔基环己醇5重量份
·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商品名:ノイケ゛ンEA-137,第一工业制药(株))(d-1)20质量份
(参考例4)有机硅树脂(A-4)乳液的调制:
将参考例1的硅氧烷成分变更为下述比例,除此以外,与参考例1同样地调合有机硅树脂(A-4)乳液,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不饱和基的聚硅氧烷树脂(A-a):100质量份,
·1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直接结合了硅原子的氢原子的氢化聚硅氧烷树脂(A-b):50质量份,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硅氧烷树脂(A-c):300质量份
·作为催化剂活性抑制材料,乙炔基环己醇5重量份
·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商品名:ノイケ゛ンEA-137,第一工业制药(株))(d-1)20质量份
(参考例5)丙烯酸系树脂(C-1)乳液的调制
在氮气气氛且在常温(25℃)下,放入甲基丙烯酸甲酯65摩尔份、丙烯酸乙酯25摩尔份、丙烯酸9摩尔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1摩尔份,接着添加乳化剂(ADEKA(株)制“リアソープ”ER-30)7摩尔份和水,获得溶液1。在常温(25℃)下,将溶液1升温至60℃。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历时3小时连续地滴加水。进一步同时连续地滴加5重量%的过硫酸钾水溶液2摩尔份。滴加结束后,进一步搅拌2小时,然后冷却至25℃,使反应结束,获得丙烯酸系树脂(C-1)乳液。需要说明的是,所得的丙烯酸系树脂(C-1)乳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为35重量%。
(涂液1)
向水系溶剂中依次添加有机硅树脂(A-1)、含羟基的化合物(B)和铂催化剂(D)的混合体,进行混合,获得涂液1。(涂液中的有机硅树脂(A-1)、含羟基的化合物(B)和铂催化剂(D)的质量比为(A-1)/(B)/(D)=100/20/5)。
·有机硅树脂(A-1)乳液
·含羟基的化合物(B)D-葡萄糖醇(ナカライテスク(株)制,摩尔质量182g/mol)
·铂催化剂(D-1)“CAT-PM-10A”(信越化学工业(株)制)
·水系溶剂(G):纯水
(涂液2~14)
向水系溶剂中依次添加有机硅树脂(A)、含羟基的化合物(B)、丙烯酸系树脂(C)、铂催化剂(D)的混合体,进行混合,获得涂液1~9。将涂液中的有机硅树脂(A)、含羟基的化合物(B)、丙烯酸系树脂(C)、铂催化剂(D)重量比示于表1。
(实施例1)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干燥,利用挤出机使其为280℃的熔融状态,经过齿轮泵和过滤器,然后供给到模具(die)而获得熔融片。另外,成型为片状后,通过外加静电在表面温度保持于25℃的流延鼓上进行骤冷固化。利用设定在75℃的辊组对所得的流延膜(castfilm)加热,然后在拉伸区间长度100mm之间一边利用辐射加热器(radiation heater)从膜两面快速加热,一边沿长度方向进行3.1倍拉伸,然后暂且冷却。接着,在空气中对该单轴拉伸膜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然后将涂液1涂布在电晕放电处理面。
将涂布了涂液1的单轴拉伸膜导入拉幅机,利用100℃的热风进行预热,然后在110℃的温度下沿宽度方向进行3.5倍拉伸。将进行了拉伸的膜直接在拉幅机内利用230℃的热风进行热处理,接着,利用相同温度沿宽度方向实施5%的松弛处理,获得叠层膜。该叠层膜的厚度为38μm。将所得的叠层膜的特性示于表2。
(实施例2、3、5、7、8、10~14)
使用表中记载的涂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而获得叠层膜。将所得的叠层膜的特性示于表2。
(实施例4、6)
使用表中记载的涂液,将热处理的温度变更为200度,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而获得叠层聚酯膜。将所得的叠层聚酯膜的特性示于表2。
(实施例9)
以干燥后的厚度为0.3μm的方式对38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膜(東レ制“ルミラー”T60)涂布涂液4,利用热风烘箱在100℃进行1分钟干燥,然后在230度进行1分钟干燥,获得叠层了脱模层的叠层膜。将涂液9中的各树脂的重量组成示于表1。此外,将所得的叠层膜的特性示于表2。
(比较例1)
使用表中记载的涂料组合物,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叠层膜。将所得的叠层膜的特性示于表2。
由于比较例1的叠层膜的脱模层的算术表面粗糙度(Ra)超过50nm,因此胶带剥离力处于作为脱模膜使用时有问题的水平。
(比较例2)
使用表中记载的涂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获得叠层膜。将所得的叠层膜的特性示于表2。
由于比较例2的叠层膜的脱模层的压入弹性模量小于100N/mm2,因此胶带剥离力处于作为脱模膜使用时有问题的水平。
(比较例3)
使用表中记载的涂液,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叠层膜。将所得的叠层膜的特性示于表2。
由于比较例3的叠层膜的脱模层不具有有机硅树脂,因此胶带剥离力处于作为脱模膜使用时有问题的水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叠层膜对粘接剂的剥离性、对陶瓷浆料的剥离性优异、且平滑性、转印性、耐摩擦性优异,因此能够适合作为粘接膜的保护膜、制造各种陶瓷片等时的载体膜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叠层膜,具有:
热塑性树脂膜、和
包含有机硅树脂的树脂层即脱模层,
所述脱模层位于叠层膜的至少一侧的最表层,从所述脱模层侧测定的压入弹性模量为100N/mm2以上,所述脱模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膜,对该脱模层进行摩擦处理前后的剥离力变化即摩擦处理后的剥离力P2/摩擦处理前的剥离力P1为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膜,构成所述脱模层的树脂包含含羟基的化合物,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的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且摩尔质量为300g/摩尔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膜,所述脱模层中含有的有机硅树脂的含量相对于脱模层总体为60重量%以上,在将有机硅树脂设为100重量份时,所述脱模层中含有的含羟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5~4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叠层膜,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包含选自二醇、糖醇、糖醇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所述有机硅树脂为加成固化型有机硅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直接地设置有脱模层。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在结晶取向完成前的热塑性树脂膜的至少一面涂布含有有机硅树脂的涂液,接着,将所述热塑性树脂膜沿至少一个轴方向进行拉伸,对所述热塑性树脂膜实施热处理,使该热塑性树脂膜的结晶取向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涂液中包含含羟基的化合物,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的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羟基,摩尔质量为300g/摩尔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叠层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含羟基的化合物的沸点为200℃以上。
CN201580049080.2A 2014-10-03 2015-09-15 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715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4606 2014-10-03
JP2014-204606 2014-10-03
PCT/JP2015/076134 WO2016052171A1 (ja) 2014-10-03 2015-09-15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120A true CN106715120A (zh) 2017-05-24
CN106715120B CN106715120B (zh) 2019-02-19

Family

ID=5563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9080.2A Active CN106715120B (zh) 2014-10-03 2015-09-15 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7953B2 (zh)
KR (2) KR102516507B1 (zh)
CN (1) CN106715120B (zh)
WO (1) WO2016052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5623A (zh) * 2018-12-11 2021-06-2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脱模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3865B2 (ja) * 2019-07-09 2024-04-24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離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WO2023080026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JP2023143687A (ja) * 2022-03-24 2023-10-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複合半透膜、及び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7899A (ja) * 1998-10-15 2000-04-25 Teijin Ltd 離形フィルム
JP2002178454A (ja) * 2000-12-11 2002-06-26 Toyobo Co Ltd 離型フィルム
JP2003292895A (ja) * 2002-03-29 2003-10-15 Toray Ind Inc 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及び離型フィルム
CN1655927A (zh) * 2002-05-27 2005-08-17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剥离膜
JP2005313601A (ja) * 2004-03-30 2005-11-10 Toray Ind Inc 離型フィルム
JP2010017932A (ja) * 2008-07-10 2010-01-28 Toyobo Co Ltd 離型フィルム
JP2012232493A (ja) * 2011-05-02 2012-11-29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離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3145865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工程用剥離フィルム
WO2014042188A1 (ja) * 2012-09-13 2014-03-20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剥離剤及び帯電防止性剥離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9328B2 (zh) 1975-02-21 1978-06-20
TWI259172B (en) * 1999-09-01 2006-08-01 Toyo Boseki Film laminate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ceramic sheets
WO2007094441A1 (ja) * 2006-02-16 2007-08-23 Toray Industries, Inc. 成形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412321B2 (ja) 2010-02-25 2014-02-12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性に優れた離型フィルム
JP5840996B2 (ja) 2012-03-30 2016-01-0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離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7899A (ja) * 1998-10-15 2000-04-25 Teijin Ltd 離形フィルム
JP2002178454A (ja) * 2000-12-11 2002-06-26 Toyobo Co Ltd 離型フィルム
JP2003292895A (ja) * 2002-03-29 2003-10-15 Toray Ind Inc 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及び離型フィルム
CN1655927A (zh) * 2002-05-27 2005-08-17 帝人杜邦菲林日本株式会社 剥离膜
JP2005313601A (ja) * 2004-03-30 2005-11-10 Toray Ind Inc 離型フィルム
JP2010017932A (ja) * 2008-07-10 2010-01-28 Toyobo Co Ltd 離型フィルム
JP2012232493A (ja) * 2011-05-02 2012-11-29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離型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3145865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製造工程用剥離フィルム
WO2014042188A1 (ja) * 2012-09-13 2014-03-20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剥離剤及び帯電防止性剥離フィル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5623A (zh) * 2018-12-11 2021-06-2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脱模膜
CN113015623B (zh) * 2018-12-11 2023-09-1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脱模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5120B (zh) 2019-02-19
KR20170063439A (ko) 2017-06-08
KR102516507B1 (ko) 2023-03-31
WO2016052171A1 (ja) 2016-04-07
KR102516506B1 (ko) 2023-03-31
JP6657953B2 (ja) 2020-03-04
JPWO2016052171A1 (ja) 2017-07-20
KR20210120121A (ko)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5120B (zh) 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22864A (zh) 一种中离型力且高残余粘着率的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32604B (zh) 含有可用作氢化硅烷化反应抑制剂的2-取代的-1-炔基-1-环己醇的聚有机硅氧烷组合物
TW201630984A (zh) 剝離片用輕剝離添加劑及剝離片用有機聚矽氧烷組成物以及剝離片
TW201809179A (zh) 聚矽氧黏著劑用之異差剝離劑形成用聚矽氧組成物及兩面異差剝離紙或薄膜
KR101927851B1 (ko) 점착제용 이형성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이형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트 제조방법
JP2014501318A (ja) 離型フィルム
TW201716236A (zh) 剝離紙或剝離薄膜用矽酮組成物、剝離紙及剝離薄膜
TW201930476A (zh) 溶劑型硬化性有機聚矽氧組成物、剝離性片及其製造方法
CN103476897B (zh) 剥离剂组合物及陶瓷生坯成型用剥离膜
JPWO2020153281A1 (ja) 剥離紙又は剥離フィルム用樹脂組成物、及び剥離紙又は剥離フィルム
KR20210120717A (ko) 이형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2246359A (ja) 剥離紙又は剥離フィルム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KR20150104477A (ko) 중박리 이형 코팅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531723B1 (ko) 이형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1323210A (zh) 離型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KR20200090792A (ko) 적층 필름, 이형 필름 및 적층체
JP2003192987A (ja) 無溶剤型ポリシロキサン系塗剤及び離型フィルム
TW201925388A (zh) 硬化性矽氧烷剝離劑組成物
JP2003292895A (ja) 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及び離型フィルム
CN114981361B (zh) 固化性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由该组合物形成的剥离涂层剂以及层叠体
KR101136070B1 (ko) 유기용제형 실리콘 이형액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스테르 이형필름
JP6722094B2 (ja) 剥離コントロール剤、剥離紙用シリコーン組成物、剥離紙、及びシール部材
KR102581996B1 (ko) 이형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50067173A (ko) 이형성 라미네이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