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28219B - 前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28219B CN106428219B CN201510850254.7A CN201510850254A CN106428219B CN 106428219 B CN106428219 B CN 106428219B CN 201510850254 A CN201510850254 A CN 201510850254A CN 106428219 B CN106428219 B CN 1064282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joint
- body structure
- structur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Abstract
一种前车身结构,可包括:前上侧部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挡泥板上构件,该挡泥板上构件被分成两个,同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前上侧部构件上方;第一接合件,安装在前上侧部构件上;第二接合件,连接两个挡泥板上构件;以及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连接每一个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8月12日提交的第10-2015-011399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出于所有目的,将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此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车身结构,并且更特别地,涉及这样的前车身结构,即,该前车身结构通过在通过耦接空间框架形成的前车身构件中安装减震器来增加减震器安装强度。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车辆的前车身作为框架结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定位于前部中以形成引擎室(发动机舱,engine room),前车身包括前端模块、前挡泥板构件、以及前围板(仪表板,dash panel),前端模块形成引擎室的前部、并且安装有冷却模块和前大灯(车头灯,head lamp),前挡泥板构件形成引擎室的左右两侧、并且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安装有悬挂装置、且安装有车轮,前围板定位于引擎室的后部中并将乘客室和引擎室隔开。
此外,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构件(front side member,前侧梁)在引擎室的底部上设置在左右两侧,以增强前车身的结构强度,副框架设置在前侧部构件的底部上以与前侧部构件耦接,从而安装并支撑安装在引擎室中的引擎、变速箱、以及悬挂装置。
同时,所谓的高性能车辆促进车身的轻重量,从而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等等,并且为了实现车身的轻重量,通过使用比钢相对更轻的铝材所制造的空间框架彼此耦接以构造车身。
高性能车辆的小重叠碰撞(overlap collision)稳定性、驾驶性能、以及乘坐舒适性需要通过提高车辆的正面小碰撞应对性能、以及减震器在铝质空间框架车身中的安装强度来改进。
在本发明的此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信息仅是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并且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任何形式地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针对提供一种前车身结构,所述前车身结构能通过借助于前侧部构件的适当布局增加车辆的正面小重叠碰撞应对性能而在发生正面小重叠碰撞事故时更安全地保护乘客,并且通过增加减震器安装部分的强度而改善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一种前车身结构,可包括:前上侧部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挡泥板上构件,该挡泥板上构件被分成两个,同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处,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前上侧部构件上方;第一接合件(joint,接头),安装在前上侧部构件上;第二接合件,连接两个挡泥板上构件;以及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连接每一个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
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可具有盒形状,该盒形状包括中央闭合横截面以及设置于该中央闭合横截面的左右两侧的双闭合横截面。
双闭合横截面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该结构中,双闭合横截面经由共用的分隔件而连续。
每一个第二接合件可包括:接合件本体,具有多边形板形状,该接合件本体包括减震器插入孔和减震器紧固孔,减震器插入到减震器插入孔中,减震器紧固于减震器紧固孔;第一凸缘,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从接合件本体的第一边缘竖直地向下弯曲;以及第二凸缘,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从接合件本体的第二边缘竖直地向上弯曲。
多个上加强肋可以格栅(格架,lattice)图案形成在接合件本体中,并且两个耦接槽可由多个上加强肋和第二凸缘形成,挡泥板上构件的前端插入并耦接于这两个耦接槽中。
第一下加强肋可形成在接合件本体的底部上,以覆盖减震器插入孔和减震器紧固孔,多个径向第二下加强肋可形成在位于第一下加强肋与减震器插入孔之间的部分,并且多个格栅形第三下加强肋可形成在第一下加强肋的外部。
耦接槽可由第一凸缘形成,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的顶部插入并耦接于耦接槽中。
挡泥板上构件可具有四边形盒形状。
在前上侧部构件中,竖直地设置的双闭合横截面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双闭合横截面的上壁、中壁、以及下壁的部分可被截断,并且从而,第一接合件与前上侧部构件耦接以覆盖被截断的部分。
每一个第一接合件可包括:第一接合件本体、上凸缘、以及下凸缘,第一接合件本体具有四边形板形状,上凸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一接合件本体的顶边缘向内弯曲,以便耦接于前上侧部构件的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顶部,下凸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一接合件本体的底边缘向内弯曲,以便耦接于前上侧部构件的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部,其中,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耦接槽可基本上形成在第一接合件本体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并且悬挂臂的第一端紧固于此的具有两个紧固孔的两个紧固凸起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耦接槽的前方突出,悬挂臂的第二端紧固于此的具有两个紧固孔的两个紧固凸起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耦接槽的后方突出,并且两个紧固凸起可通过多个径向加强肋彼此连接以增大结构刚度。
构件中的每一个可由铝材通过挤压(extrusion)工艺制造,并且构件中的每一个可由铝材通过压铸(die casting)工艺制造。
两个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前方的前挡泥板上构件、以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后方的后挡泥板上构件,并且前挡泥板上构件和后挡泥板上构件可耦接于第二接合件,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直线。
两个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前方的前挡泥板上构件、以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后方的后挡泥板上构件,并且左后挡泥板上构件和右后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可连接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横向加强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在前车身结构中,下前侧部构件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而上前侧部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但是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加宽,并且因此,当发生正面小重叠碰撞事故时,上前侧部构件适当地吸收并减少小重叠震动,从而更安全地保护乘客。
由于通过挤压工艺制造的挡泥板上构件和通过压铸工艺制造的接合件通过适当的模塑彼此组合,因此挡泥板上构件和接合件的组合刚度增加,并且当安装减震器时,减震器安装部分的安装刚度增加,从而改善了车辆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应该理解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总体上包括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的载客汽车、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包括各种船只和轮船的水运工具、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它替代燃料车辆(例如,从除石油之外的资源获得的燃料)。如本文中所提到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其它特征和优点从结合于本文中的附图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将显而易见或更详细地阐述,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图5是悬挂装置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前上侧部构件和前围横向加强构件的组合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前上侧部构件和第一接合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沿图6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第一接合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第一接合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挡泥板上构件、第二接合件、以及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的组合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挡泥板上构件、第二接合件、以及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第一接合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第二接合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挡泥板上构件、第二接合件、以及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16是减震器安装在图15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前车身结构的挡泥板上构件和第二接合件彼此组合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应该理解的是,附图无需按比例绘制,呈现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表示。如本文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所述特定设计特征将部分地通过特定的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以下描述。虽然本发明将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但是应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各种可替代方案、修改、等同物、以及其它实施方式,它们可包含在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照图1到3,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前车身结构可包括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前下侧部构件1、前上侧部构件2、以及挡泥板上构件3中的每一个。
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前下侧部构件1可设置在下部中,前上侧部构件2可设置在中央,并且挡泥板上构件3可设置在上部中。
前下侧部构件1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车辆的左右两侧,并且前下侧部构件1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位于左右两侧的前部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下加强横梁11彼此连接,中央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中下加强横梁12彼此连接,并且后部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围下横向加强构件50彼此连接。
前上侧部构件2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前上侧部构件2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位于左右两侧的前部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缓冲梁40彼此连接,并且后部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围中横向加强构件51彼此连接。
位于左右两侧的前上侧部构件2与前围中横向加强构件51可通过两个倾斜加强构件21彼此连接,这两个倾斜加强构件设置成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偏斜。
两个倾斜加强构件21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前围中横向加强构件51的中央部分基本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宽度方向)上向外倾斜,以分别附接于左和右前上侧部构件2。
参照图2,前上侧部构件2可设置成比前下侧部构件1在宽度方向上进一步地向外加宽,并且因此,前上侧部构件2适当地吸收震动能量,以当发生车辆的正面小重叠碰撞事故时减小震动能量,从而提高小重叠碰撞应对性能。
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前柱构件4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
挡泥板上构件3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并且挡泥板上构件3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位于左右两侧的前部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横向加强构件31彼此连接,并且后端可通过第三接合件60连接于左和右前柱构件4。
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罩上横向加强构件52的两端可在左右两侧耦接于第三接合件60。
参照图4,左和右挡泥板上构件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部部分可通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以及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罩板53设置于前罩上横向加强构件52与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之间,以便与前罩上横向加强构件52和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耦接为一体。
前下侧部构件1、前上侧部构件2、以及挡泥板上构件3可通过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板70彼此连接。
前下侧部构件1和前上侧部构件2可通过前侧部加强构件80彼此连接,该前侧部加强构件从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基本上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第四接合件62可耦接于前下侧部构件1与中下横向加强构件12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第五接合件64可耦接于前下侧部构件1与前围下横向加强构件50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第一接合件66可耦接于前上侧部构件2,并且第二接合件68可耦接于挡泥板上构件3。
第三接合件60至第二接合件68可通过例如铝材经由压铸工艺制造,并且这些构件中的每一个可通过铝材经由挤压工艺制造。
参照图5,构造悬挂臂的下臂90的两端可分别紧固并支撑在第四接合件62和第五接合件64上,构造悬挂臂的上臂92的两端可分别紧固并支撑在第一接合件66上,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控制车身的力矩行为(moment behavior)的稳定杆94可紧固并支撑在第一接合件66上。
第一接合件66和第二接合件68可通过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彼此连接,并且构造悬挂装置的减震器96的顶部可紧固并支撑在第二接合件68上。
参考标号110代表用于制动车轮的制动盘,并且参考标号120代表用于使车轮转向的转向节120,并且下臂90和上臂92可紧固并支撑在转向节120上。
参照图6,前围中横向加强构件51可通过后侧部加强构件130与前柱构件4连接,并且前上侧部构件2可通过后侧部下加强构件140与前围下横向加强构件50连接。
第一接合件66可安装在前上侧部构件2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可与前侧部加强构件80耦接,并且后部可与后侧部加强构件130和后侧部下加强构件140耦接,并且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可在插入第一接合件中的同时耦接。
参照图7和8,在前上侧部构件2中,竖直地设置的双闭合横截面22可在前上侧部构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双闭合横截面22的上壁23、中壁24、以及下壁25的部分被截断,并且因此,第一接合件66可与前上侧部构件2耦接以覆盖被截断的部分。
参照图9和10,第一接合件66可包括第一接合件本体662、上凸缘664、以及下凸缘666,第一接合件本体基本上具有四边形板形状,上凸缘从第一接合件本体662的顶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且耦接于前上侧部构件2的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顶部上,下凸缘666从第一接合件本体662的底边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曲、并且耦接于前上侧部构件2的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底部上。
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耦接槽661可基本上形成在第一接合件本体66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具有上臂92的一端紧固于此的两个紧固孔663的两个紧固凸起665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耦接槽661的前方突出,并且具有上臂92的另一端紧固于此的两个紧固孔663的两个紧固凸起665可甚至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耦接槽661的后方突出,并且两个紧固凸起665通过多个径向加强肋667彼此连接以增加结构刚度。
前侧部加强构件80的另一端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第一耦接凸缘668和后侧部下加强构件140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第二耦接凸缘669可设置在下凸缘666中,并且后侧部加强构件130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第三耦接凸缘670可设置在第一接合件本体662的纵向方向上的后端。
稳定杆94插入并支撑于其中的支撑槽671以及用于通过安装支架(未示出)将稳定杆94紧固至下凸缘666的紧固孔672可形成在下凸缘666中。
第一耦接凸缘668、第二耦接凸缘669、以及第三耦接凸缘67中的每一个可形成为基本上具有“C”形横截面。
参照图11和12,挡泥板上构件3被分成两个,以便包括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设置在前部中的前挡泥板上构件、以及设置在后部中的后挡泥板上构件,并且前挡泥板上构件和后挡泥板上构件可耦接于第二接合件68,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直线。
进一步,位于左右两侧的前挡泥板上构件和后挡泥板上构件可通过后上横向加强构件32彼此连接。
挡泥板上构件3可具有四边形盒形状。
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的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顶部可插入并耦接于第二接合件68中。
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可具有盒形状,该盒形状包括中央闭合横截面102以及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双闭合横截面104。
双闭合横截面104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该结构中,两个闭合横截面经由共用的分隔件106而连续。
参照图13和14,第二接合件68可包括接合件本体681、第一凸缘682、以及第二凸缘683中的每一个,接合件本体基本上具有多边形板形状,第一凸缘从接合件本体681的一个边缘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地向下弯曲,第二凸缘从接合件本体681的另一边缘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地向上弯曲。
减震器96插入到其中的减震器插入孔684可基本上以圆形形状形成在接合件本体681中,并且减震器96紧固于其中的多个减震器紧固孔685可在周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减震器插入孔684的周边上。
多个上加强肋686可以格栅图案形成,以增加接合件本体681的结构刚度。
挡泥板上构件3的前端通过上加强肋686和第二凸缘683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两个耦接槽687设置在接合件本体681中。
两个耦接槽687的横截面可基本上具有“C”形状。
下加强肋可甚至形成在接合件本体681的底部上,以增加结构刚度。特别地,圆形的第一下加强肋688可形成为覆盖减震器插入孔684和减震器紧固孔685,以增加减震器插入孔684和减震器紧固孔685的周边刚度,多个径向第二下加强肋689可形成在位于第一下加强肋688与减震器插入孔684之间的部分,并且多个格栅式第三下加强肋690可甚至形成在第一下加强肋688的圆形外部。
第一、第二和第三下加强肋以及上加强肋增加了第二接合件68的结构刚度以及所获得的减震器安装刚度,以提高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进一步地,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的顶部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耦接槽可由第一凸缘682形成。
参照图15和16,在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中,下端插入并耦接于第一接合件66中,并且上端插入并耦接于第二接合件68中,第一接合件66安装在前上侧部构件2上,并且第二接合件68安装在挡泥板上构件3上,并且同时挡泥板上构件3、前上侧部构件2、每一个接合件、以及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100在结构上刚性地耦接,由于减震器96安装在第二接合件68上,因此减震器96的安装刚度增加,以稳定地支撑减震器96。
参照图17,通过连接减震器紧固孔685和减震器96的减震器载荷输入单元C,挡泥板上构件3与外部载荷输入其中的部分之间的间隔比相关技术中的间隔窄,以增加车身的抗扭刚度、并且增加载荷输入单元的刚度。
为了方便起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解释和准确限定中,术语“上部”或“下部”、“内部”或“外部”等用来参照如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这些特征。
为了举例和描述的目的,已提供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它们并非旨在是详尽的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明显地,可根据上面的教导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而选择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从而使得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各种替代方案及它们修改。旨在使本发明的范围由本文中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前车身结构,包括:
前上侧部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
挡泥板上构件,所述挡泥板上构件被分成两个,同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于左右两侧,并且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前上侧部构件上方;
第一接合件,安装在所述前上侧部构件上;
第二接合件,连接两个挡泥板上构件;以及
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连接每一个第一接合件和第二接合件,
其中,在所述前上侧部构件中,竖直地设置的第一双闭合横截面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
形成所述第一双闭合横截面的上壁、中壁、以及下壁的部分被截断,并且从而,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前上侧部构件耦接以覆盖被截断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具有盒形状,所述盒形状包括中央闭合横截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央闭合横截面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双闭合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双闭合横截面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该结构中,所述第二双闭合横截面经由共用的分隔件而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接合件包括:
接合件本体,具有多边形板形状,所述接合件本体包括减震器插入到其中的减震器插入孔和所述减震器紧固于此的减震器紧固孔;
第一凸缘,在所述车辆的所述高度方向上从所述接合件本体的第一边缘竖直地向下弯曲;以及
第二凸缘,在所述车辆的所述高度方向上从所述接合件本体的第二边缘竖直地向上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
多个上加强肋以格栅图案形成在所述接合件本体中,并且
所述挡泥板上构件的前端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两个耦接槽由所述多个上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凸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
第一下加强肋形成在所述接合件本体的底部上,以覆盖所述减震器插入孔和所述减震器紧固孔,
多个径向第二下加强肋形成在位于所述第一下加强肋与所述减震器插入孔之间的部分,并且
多个格栅形第三下加强肋形成在所述第一下加强肋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的顶部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耦接槽由所述第一凸缘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所述挡泥板上构件具有四边形盒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每一个第一接合件包括:
第一接合件本体、上凸缘、以及下凸缘,所述第一接合件本体具有四边形板形状,所述上凸缘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接合件本体的顶边缘向内弯曲,以便耦接于所述前上侧部构件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顶部,所述下凸缘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接合件本体的底边缘向内弯曲,以便耦接于所述前上侧部构件的在所述车辆的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底部,
其中,所述减震器安装加强构件插入并耦接于其中的耦接槽基本上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合件本体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并且
其中,具有悬挂臂的第一端紧固于此的两个紧固孔的两个紧固凸起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在所述耦接槽的前方突出,具有所述悬挂臂的第二端紧固于此的两个紧固孔的两个紧固凸起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在所述耦接槽的后方突出,并且两个紧固凸起通过多个径向加强肋彼此连接以增大结构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由铝材通过挤压工艺制造,并且
所述第一接合件和所述第二接合件中的每一个由铝材通过压铸工艺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
两个所述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前方的前挡泥板上构件、以及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后方的后挡泥板上构件,并且
所述前挡泥板上构件和所述后挡泥板上构件耦接于所述第二接合件,以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形成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身结构,其中:
两个所述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前方的前挡泥板上构件、以及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于后方的后挡泥板上构件,并且
所述后挡泥板上构件中的左后挡泥板上构件和右后挡泥板上构件中的每一个均连接于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上横向加强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13992A KR101713724B1 (ko) | 2015-08-12 | 2015-08-12 | 전방 차체 구조 |
KR10-2015-0113992 | 2015-08-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28219A CN106428219A (zh) | 2017-02-22 |
CN106428219B true CN106428219B (zh) | 2020-07-31 |
Family
ID=57907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50254.7A Active CN106428219B (zh) | 2015-08-12 | 2015-11-27 | 前车身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25122B2 (zh) |
KR (1) | KR101713724B1 (zh) |
CN (1) | CN106428219B (zh) |
DE (1) | DE1020152231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3209099A1 (de) * | 2013-05-16 | 2014-11-20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ederstütz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BR112017005719B1 (pt) * | 2014-09-22 | 2023-01-31 | Arcelormittal | Estrutura de carroceria frontal do veículo |
KR101786673B1 (ko) * | 2015-12-14 | 2017-10-18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구조 |
EP3381771B1 (en) * | 2017-03-27 | 2021-03-24 |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 Integrated vehicle hood |
KR102371242B1 (ko) * | 2017-08-09 | 2022-03-04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
JP6838541B2 (ja) * | 2017-10-12 | 2021-03-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JP2019093829A (ja) * | 2017-11-21 | 2019-06-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及び車両前部連結方法 |
JP6930407B2 (ja) * | 2017-12-11 | 2021-09-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JP7056302B2 (ja) * | 2018-03-27 | 2022-04-1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7067365B2 (ja) | 2018-08-22 | 2022-05-1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6973329B2 (ja) * | 2018-08-22 | 2021-11-24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KR20200120162A (ko) * | 2019-04-11 | 2020-10-2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전방 차체 |
KR20200128922A (ko) * | 2019-05-07 | 2020-11-1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 프레임 |
DE102019208696A1 (de) * | 2019-06-14 | 2020-12-1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orderwagen-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
KR20220055294A (ko) * | 2020-10-26 | 2022-05-0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 전방구조 |
US11505021B2 (en) * | 2021-02-03 | 2022-1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tiered body frame integral structure for off road vehicles |
KR20220134071A (ko) * | 2021-03-26 | 2022-10-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전방 구조 |
US20220410975A1 (en) * | 2021-06-24 | 2022-12-29 | Volvo Car Corporation |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tilzing scaleable multi-cell extruded siderail member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69678A (en) * | 1988-04-21 | 1989-10-27 | Mazda Motor Corp | Front car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US5031958A (en) * | 1989-03-20 | 1991-07-16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Front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
JPH10316023A (ja) * | 1997-05-16 | 1998-12-02 | Toyot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エプロンメンバとスプリングサポートとの連結構造 |
CN103287501A (zh) * | 2012-02-27 | 2013-09-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CN103625563A (zh) * | 2012-08-20 | 2014-03-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WO2014097515A1 (ja) * | 2012-12-21 | 2014-06-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WO2014125723A1 (ja) * | 2013-02-18 | 2014-08-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ダンパーハウジング構造 |
CN104334441A (zh) * | 2012-12-27 | 2015-02-0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结构 |
WO2015063569A1 (en) * | 2013-10-30 | 2015-05-0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Suspension tower and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75278A (en) * | 1988-04-27 | 1989-11-02 | Mazda Motor Corp |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car |
US5456517A (en) * | 1993-12-23 | 1995-10-1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ast shock tower for a vehicle |
JP2009137374A (ja) * | 2007-12-05 | 2009-06-25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体構造 |
KR101339253B1 (ko) * | 2012-08-14 | 2013-12-09 | 기아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쇽업소버 하우징 지지장치 |
-
2015
- 2015-08-12 KR KR1020150113992A patent/KR10171372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1-17 US US14/943,888 patent/US97251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24 DE DE102015223191.7A patent/DE102015223191A1/de active Pending
- 2015-11-27 CN CN201510850254.7A patent/CN1064282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69678A (en) * | 1988-04-21 | 1989-10-27 | Mazda Motor Corp | Front car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US5031958A (en) * | 1989-03-20 | 1991-07-16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Front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
JPH10316023A (ja) * | 1997-05-16 | 1998-12-02 | Toyot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エプロンメンバとスプリングサポートとの連結構造 |
CN103287501A (zh) * | 2012-02-27 | 2013-09-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CN103625563A (zh) * | 2012-08-20 | 2014-03-1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WO2014097515A1 (ja) * | 2012-12-21 | 2014-06-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CN104334441A (zh) * | 2012-12-27 | 2015-02-0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结构 |
WO2014125723A1 (ja) * | 2013-02-18 | 2014-08-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ダンパーハウジング構造 |
WO2015063569A1 (en) * | 2013-10-30 | 2015-05-0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Suspension tower and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223191A1 (de) | 2017-02-16 |
US9725122B2 (en) | 2017-08-08 |
US20170043810A1 (en) | 2017-02-16 |
CN106428219A (zh) | 2017-02-22 |
KR101713724B1 (ko) | 2017-03-08 |
KR20170019756A (ko) | 2017-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28219B (zh) | 前车身结构 | |
US9731766B2 (en) |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06864602B (zh) | 前车体结构 | |
CN107539370B (zh) | 前车身增强结构 | |
CN106864596B (zh) | 前车身结构 | |
CN106364569B (zh) | 前车身结构 | |
US8991907B1 (en) |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US10189428B1 (en) | Mounting assembly for mounting a bumper assembly and a radiator assembly to a vehicle, a vehicle frame, and a vehicle | |
CN108216373B (zh) | 适应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加强结构 | |
US9242676B2 (en) |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US20150021953A1 (en) |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9242674B2 (en) | Rear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US20170259856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ing cfrp | |
CN108016504B (zh) | 前车身加强结构 | |
JP4561567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US10093359B2 (en) | Vehicle front 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 |
CN113302114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的结构框架 | |
US8985605B2 (en) | Rear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US20190276085A1 (en) |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 |
KR20200080706A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프레임 | |
US9738326B2 (en) | Structure of rear package tray | |
KR102322265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프레임 | |
JP4293144B2 (ja) | 車体構造 | |
JP2022511705A (ja) | 自動車用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エネルギー吸収要素およびそれに対する強化要素 | |
JP5496727B2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