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60247A - 茶叶热萃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叶热萃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60247A
CN106260247A CN201510323114.4A CN201510323114A CN106260247A CN 106260247 A CN106260247 A CN 106260247A CN 201510323114 A CN201510323114 A CN 201510323114A CN 106260247 A CN106260247 A CN 106260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ium camelliae
camelliae sinensis
solvent
tea
heat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31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元凯
陈胜腾
刘怡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ding Tea Internation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ding Tea Internation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ding Tea Internation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Mingding Tea Internation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231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602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60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602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茶叶热萃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取重量为X的茶叶切菁;(B)将切菁后的茶叶清洗并干燥;(C)将干燥后的茶叶浸泡于重量为Y且温度概为摄氏100度的沸水中,以将部分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中;(D)将浸泡过的茶叶去除,以取得一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E)在该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中加入一第一溶剂,以形成一茶叶成分与该第一溶剂的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并将水去除;(F)加入一第二溶剂,使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反应以形成一第二聚合物;(G)将该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所合成的第二聚合物去除,即分离出重量为Z的茶叶萃取液。

Description

茶叶热萃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茶叶热萃取方法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有机溶剂将茶叶热萃取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泡茶一直是人类的重要休闲活动之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象征,而经过科学的实验分析,已证实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正相关的成分,如维生素、儿茶素、多酚类化合物、矿物质、氨基酸及其它微量元素等,因此常喝茶对身体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然而,在目前繁忙的大环境及生活氛围当中,能够空出时间来悠闲地泡茶品茶的族群已经不多,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时间或是无法随身携带泡茶用具,而无法喝茶以获取茶叶当中所富含的既有天然营养源,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茶叶热萃取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热萃取方法,可有效将茶叶中的营养素萃取成茶叶萃取液,并且仍然保留住茶叶的风味,该茶叶萃取液可方便携带,因此使用者无需再花时间准备茶具及进行泡茶过程,而仅需将茶叶萃取液加入适当比例的开水中,即可立即品尝到茶叶的风味及获得茶叶中的营养素。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热萃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取重量为X的茶叶切菁;(B)将切菁后的茶叶清洗并干燥;(C)将干燥后的茶叶浸泡于重量为Y且温度概为摄氏100度的沸水中,以将部分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中;(D)将浸泡过的茶叶去除,以取得一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E)在该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中加入一第一溶剂,以将溶解于水中的茶叶成分与该第一溶剂的酸根离子形成一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并将水分离于该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F)在该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中加入一第二溶剂,使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反应以形成一第二聚合物;(G)将该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所合成的第二聚合物去除,即分离出重量为Z的茶叶萃取液。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X与Y的重量比为1/45~1/55之间。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G)中,Z与Y的重量比为2/100~4/100之间。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所述茶叶浸泡的时间约为5分45秒~6分15秒之间。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E)中,所述第一溶剂加入所述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前的温度为摄氏60度~70度之间。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E)中,所述第一溶剂为乙醇水溶液或乙酸水溶液。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F)中,所述第二溶剂为硫酸铵水溶液或氯化钠水溶液。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F)中,所述第二溶剂加入所述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前的温度为摄氏40度~50度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可有效将茶叶中的营养素萃取成茶叶萃取液,并且仍然保留住茶叶的风味,该茶叶萃取液可方便携带,因此使用者无需再花时间准备茶具及进行泡茶过程,而仅需将茶叶萃取液加入适当比例的开水中,即可立即品尝到茶叶的风味及获得茶叶中的营养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可能的实施形式,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重量为X的茶叶切菁,进一步的说,传统的饮料茶原料在制造时需经过揉捻的过程,其主要目的为通过加压揉捻以破坏茶叶组织,促使茶叶成分可较容易溶解于液体中,但揉捻后的茶叶干燥后容易产生许多茶叶粉末,在浸泡时容易造成茶汤混浊,而影响饮用时的口感及视觉观感,在本发明中为以切菁过程取代揉捻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为以0.6公分的裁切宽度对茶叶进行裁切以将茶叶形成细丝状,可有效提高茶叶成分的萃取率,在本实施例中X的重量为100g。
(B)将切菁后的茶叶清洗并干燥,经切菁后的茶叶干燥速率较快且茶汤萃取率较高,并且可节省干燥茶叶时所需耗费的能源以及较不易产生茶叶粉末,另外可节省茶叶的用量。
(C)将干燥后的茶叶浸泡于重量为Y且温度概为摄氏100度的沸水中,以将部分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中。较佳地X与Y的重量比为1/45~1/5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Y的重量为5000g,过少会使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的浓度不足,过多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的浓度也无法提高,则徒增浪费,茶叶浸泡的时间较佳者约为5分45秒~6分15秒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茶叶浸泡的时间为5分45秒,即可有效将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中。
(D)将浸泡过的茶叶去除,以取得一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
(E)在该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中加入一第一溶剂,以将溶解于水中的茶叶成分与该第一溶剂的酸根离子形成一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并将水分离于该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具体而言,该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的比重小于水,因此可与水分隔为上下两层,即可将该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取出或是将水取出以完成分离。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溶剂为乙醇水溶液,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溶剂也可为乙酸水溶液。其中,该第一溶剂加入该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前的温度较佳者为摄氏60度~7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溶剂加入该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前的温度为摄氏65度,可与茶叶成分发挥最大的聚合作用。
(F)在该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中加入一第二溶剂,使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反应以形成一第二聚合物。详细的说,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溶剂为硫酸铵水溶液,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溶剂也可为氯化钠水溶液。其中该第二溶剂加入该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前的温度较佳者为摄氏40度~50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溶剂加入该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前的温度为摄氏45度,可与酸跟离子发挥最大的聚合作用。
(G)将该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所合成的第二聚合物去除,最后即可分离出重量为Z的茶叶萃取液。较佳地Z与Y的重量比为2/100~4/1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Z的重量为3g。该茶叶萃取液可方便携带,且如要饮用时只需依照个人喜好加入适当比例的开水,即可立即品尝到茶叶的风味及获得茶叶中的营养素。
综上,本发明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可有效将茶叶中的营养素萃取成茶叶萃取液,并且仍然保留住茶叶的风味,该茶叶萃取液可方便携带,因此使用者无需再花时间准备茶具及进行泡茶过程,而仅需将茶叶萃取液加入适当比例的开水中,即可立即品尝到茶叶的风味及获得茶叶中的营养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设计、实用性及效益上,确实是完全符合产业上发展所需,且所揭露的结构发明也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所以其具有新颖性应无疑虑,又本发明可较的已知结构更具功效的增进,因此也具有进步性。

Claims (10)

1.一种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重量为X的茶叶切菁;
(B)将切菁后的茶叶清洗并干燥;
(C)将干燥后的茶叶浸泡于重量为Y且温度概为摄氏100度的沸水中,以将部分茶叶的成分溶解于沸水中;
(D)将浸泡过的茶叶去除,以取得一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
(E)在该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中加入一第一溶剂,以将溶解于水中的茶叶成分与该第一溶剂的酸根离子形成一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并将水分离于该茶叶成分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
(F)在该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中加入一第二溶剂,使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反应以形成一第二聚合物;
(G)将该酸根离子与该第二溶剂所合成的第二聚合物去除,即分离出重量为Z的茶叶萃取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X与Y的重量比为1/45~1/5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中,Z与Y的重量比为2/100~4/10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茶叶浸泡的时间约为5分45秒~6分15秒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第一溶剂加入所述含有茶叶成分的水溶液前的温度为摄氏60度~70度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第一溶剂为乙醇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第一溶剂为乙酸水溶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中,所述第二溶剂为硫酸铵水溶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中,所述第二溶剂为氯化钠水溶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热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中,所述第二溶剂加入所述茶叶与酸根离子的第一聚合物前的温度为摄氏40度~50度之间。
CN201510323114.4A 2015-06-12 2015-06-12 茶叶热萃取方法 Pending CN1062602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3114.4A CN106260247A (zh) 2015-06-12 2015-06-12 茶叶热萃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3114.4A CN106260247A (zh) 2015-06-12 2015-06-12 茶叶热萃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60247A true CN106260247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0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3114.4A Pending CN106260247A (zh) 2015-06-12 2015-06-12 茶叶热萃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6024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9523A (zh) * 2007-07-28 2008-01-09 舒阿庆 从老鹰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CN101121705A (zh) * 2007-09-21 2008-02-13 曹后建 茶多酚制备新工艺
CN101190909A (zh) * 2006-11-24 2008-06-04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0909A (zh) * 2006-11-24 2008-06-04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制备四种茶黄素单体的方法
CN101099523A (zh) * 2007-07-28 2008-01-09 舒阿庆 从老鹰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CN101121705A (zh) * 2007-09-21 2008-02-13 曹后建 茶多酚制备新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UGBA OZDAL ET AL: "A review on protein–phenolic interactions and associated change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王洪新等: "茶叶蛋白质提取及初步纯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11013892A (es) Semillas tostadas infundidas y metodos para hacer las mismas.
CN104171157B (zh) 一种绿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4489159B (zh) 一种金花葵养生茶及制备方法
CN102579290A (zh) 一种莼菜胶质的提取方法
CN103918780B (zh) 一种杨梅保鲜剂
CN106343070A (zh) 一种功能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KR20130078082A (ko) 구절초를 함유한 국화차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국화차
CN103494246A (zh) 一种红心低盐保健咸鸭蛋腌制液及其腌制方法
CN104120070A (zh) 一种姜汁米酒的加工工艺
CN106260247A (zh) 茶叶热萃取方法
CN103059745A (zh) 罗非鱼皮明胶的制备方法
CN106281714A (zh) 一种特色金花茶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445206A (zh) 一种保健香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7907B (zh) 芦荟槐花饮料
CN103349330B (zh) 一种莲雾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2994A (zh) 一种荷花茶的生产方法
CN106262296A (zh) 一种保健酒泡蒜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31501A (zh) 一种人参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235389B (zh) 一种具有清嗓利音功能的电子烟烟油
CN105767326A (zh) 一种绿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7160A (zh) 一种胎菊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KR20160068171A (ko) 다슬기음료 제조방법
CN104738483A (zh) 一种甜辣酱乳瓜的加工工艺
CN102742689A (zh) 洋参四宝茶
CN108077708A (zh) 一种茶叶抗菌保鲜添加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