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2263B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2263B
CN106152263B CN201510161499.9A CN201510161499A CN106152263B CN 106152263 B CN106152263 B CN 106152263B CN 201510161499 A CN201510161499 A CN 201510161499A CN 106152263 B CN106152263 B CN 106152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frigerant
indoo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1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2263A (zh
Inventor
冈本敦
潘鑫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14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2263B/zh
Priority to EP16776529.6A priority patent/EP3282211B1/en
Priority to AU2016244535A priority patent/AU2016244535B2/en
Priority to PCT/JP2016/061141 priority patent/WO2016163363A1/ja
Publication of CN106152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2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2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2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ree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4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during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能节能地向室内提供经充分除湿加热后的流体,且兼具供热水功能。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经由第一连接配管、第二连接配管和第三连接配管相连的室外单元、除湿加热室内单元和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第三连接配管的一端连接于与压缩机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除湿加热室内单元设有第二室内侧配管,在第二室内侧配管的中途设有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三连接配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室内侧配管的另一端连接,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设有制冷剂配管、水回路和制冷剂水热交换器,制冷剂配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配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配管连接。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包括室外单元和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控制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空调系统的功能也从单一的调节温度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在潮湿多雨地区和梅雨季节,空气的湿度较高,导致人体体感不适,因此,带有湿度控制功能的空调系统便应运而生。
空调系统通常采用以下原理进行除湿:通过使空气流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的热交换器,使空气冷凝,从而将空气中的水分去除。根据上述除湿原理,可知热交换器的表面温度越低则除湿效果越好。然而,低温除湿后虽然能降低湿度,但空气温度也随之下降,因此,在对除湿效果和温度都有要求的环境中,例如浴室等,就需要对空气进行除湿后再加热,以维持人体体感的舒适度。
为实现加热除湿,通常如图10所示,采用在除湿热交换器21X的风路下游增设电加热单元29X的结构。不过,电加热单元通常利用电热元件(例如电热丝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空气流经时吸收热量从而提高出风温度,因此,会带来能耗的增加。此外,经电加热元件换热后的气流会因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气流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降低舒适感。
为实现加热除湿,也可考虑采用专利文献CN1590890A所公开的结构,如图11所示,将除湿热交换器21X1和加热热交换器22X串联在室内的制冷剂回路中,并将除湿热交换器21X1和加热热交换器22X先后设置在风路中,在其间的配管中设置节流装置25X。不过,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加热除湿时,由于同一部分的制冷剂热量先用于加热而被气流带走,再用于制冷,因此除湿热交换器21X1和加热热交换器22X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即除湿不充分,加热量也不足。
此外,有时候人们还希望空调系统具有供热水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室外单元和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能节能地向室内提供经充分除湿加热后的流体,且兼具供热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经由连接配管而相互连接的室外单元和除湿加热室内单元,在所述室外单元中,压缩机的排出侧与排出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配管中的第一连接配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与吸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吸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配管中的第二连接配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中的部分的中途设置有室外侧热交换器,在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中,在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中途从该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在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中,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的热循环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配管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排出管的中途连接的第三连接配管,在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中,在第二室内侧配管的中途从该第二室内侧配管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该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包括制冷剂配管、由水配管构成的水回路以及使流经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与流经所述水配管的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运转,在这两种模式下,在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第一热交换器对由热循环装置送来的流体进行除湿的同时,能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第二热交换器对由热循环装置送来的流体进行加热。因此,与在热循环装置形成的流路中在除湿热交换器的下游增设电加热单元的结构相比,能降低能耗,并能避免除湿加热室内单元向室内供给的流体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另外,与将串联在室内制冷剂回路中的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依次设置在热循环装置形成的流路中的结构相比,能使除湿热交换器(即第一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即第二热交换器)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避免除湿不充分和加热量不足。另外,由于能将原本室外单元排入大气的一部分废热用于第二热交换器,实现废热利用,因此能提高能耗比,实现节能环保。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在室外单元结霜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时,还可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恒温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加热热交换器起到加热作用,即使室内送风装置继续运转,也不会向室内吹出冷风,因此,能实现恒温除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该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包括制冷剂配管、由水配管构成的水回路以及使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与流经水配管的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器,因此,能利用从室外单元输送来并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对流经水回路的水配管的水进行加热,利用水回路提供热水。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该第一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配管与所述吸入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和仅供热水模式下进行运转。
另外,在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将室外单元的第一切换装置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能使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都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以对由热循环装置送来的流体进行加热。因此,能提高整机效率。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室外单元中,还设置有一端与所述吸入管连接的第一室外侧分岔管,所述第三连接配管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排出管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该第二切换装置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一部分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二部分与第一室外侧分岔管的另一端连通。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冷模式下进行运转。
另外,在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将第一切换装置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并将第二切换装置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能使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都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因此,能提高整机效率。
另外,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在室外单元结霜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时,还可在仅制冷模式下进行普通除霜运转。此时,为避免室内温度降低而影响室内人员的舒适感,优选使热循环装置停止运转,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热循环装置低速运转,将微弱的气流供向室内。顺便提一下,与上述恒温除霜运转相比,在仅制冷模式下进行的普通除霜运转的除霜速度较快。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第一切换装置是四通阀。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一切换装置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简单的结构对流经第一室内侧配管和第二室内侧配管的制冷剂的状态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热循环装置是室内送风装置,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由所述室内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侧或下游侧,或者,在所述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并排设置。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方便地将所需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吸入管的中途设置有储液装置。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储液装置来吸收朝压缩机返回的制冷剂中的液态成分,避免压缩机因吸入液态制冷剂而受损。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地暖用水回路,该地暖用水回路连接在所述水回路上。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对地板等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水箱,在该水箱上设置有与生活用水终端连接的生活用水配管,构成所述水回路的所述水配管穿过所述水箱。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对地板等进行加热,并朝生活用水终端提供热水。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水箱具有电加热装置。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在流经水回路中的水配管的水提供给水箱中的水的热量不足时,可利用电加热装置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以将所需温度的水提供给生活用水终端。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盘管回路,该风机盘管回路连接在所述水回路上。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利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对流经水回路的水进行加热或冷却,能将水回路的水的热量或冷量提供给风机盘管回路,以便利用风机盘管回路进行制热或制冷。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过冷却配管、制冷剂调节装置和过冷却器,所述过冷却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相对于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靠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所述过冷却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入管连接,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过冷却配管的中途,所述过冷却器使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所述过冷却配管中流过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过冷却器对在第一室外侧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藉此,能增强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第一热交换器对由热循环装置送来的流体进行除湿的能力。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包括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在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中途从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不仅能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进行除湿加热,利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提供热水,还能进行室内单元的制冷。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室外单元,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总连接配管管段,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一端及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的总连接配管管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总连接配管管段,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总连接配管管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总连接配管管段,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的另一端及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的总连接配管管段连接。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在一个室外单元的能力不足时,可启动多个室外单元,以将合适温度、合适量和合适压力的制冷剂提供给除湿加热室内单元和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对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量、状态等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利用简单的结构对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量、状态等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电磁阀。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在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与制冷剂水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电磁阀,因此,在从第三连接配管流向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的制冷剂的温度过低时,可使上述电磁阀关闭,以避免制冷剂配管中的制冷剂因温度过低而冻住。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在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中途设置有制冷剂控制阀。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在将第一切换装置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使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打开并使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微开而切换至仅供热水模式时,能有效减少积存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中的制冷剂,藉此,能增加流经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的制冷剂,从而能提高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中制冷剂对水的加热能力。
顺便提一下,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微开”不旨在表示“打开”、“全开”等含义,也不旨在表示“全关”的含义,而是表示为了避免阀本身受损而使阀稍稍打开(也就是说,通过将阀稍稍打开,使阀两端的压力平衡,从而避免因阀两端的液体压力不平衡而导致阀受损),其实质上相当于“关闭”。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打开”并非指阀全开,阀的具体开度可根据工况需要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制冷剂控制阀是电动阀、电磁阀和先导阀中的任一种。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廉价地构成制冷剂控制阀。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中,优选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单元中。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将第二切换装置集成在室外单元中,空调系统的结构变得紧凑,有助于小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用于控制上述空调系统,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利用控制单元使所述空调系统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切换运转,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被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并且,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被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在所述第二模式下,使所述空调系统进行除霜运转。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使所述热循环装置停止运转或低速运转来进行除霜运转。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下,使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微开,且打开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且关闭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第二连接配管的中途设置有制冷剂控制阀,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关闭所述制冷剂控制阀,使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微开,且打开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制冷剂控制阀是电动阀、电磁阀和先导阀中的任一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运转,在这两种模式下,在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第一热交换器对由热循环装置送来的流体进行除湿的同时,能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第二热交换器对由热循环装置送来的流体进行加热。因此,与在热循环装置形成的流路中在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增设电加热单元的结构相比,能降低能耗,并能避免除湿加热室内单元向室内供给的流体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另外,与将串联在室内制冷剂回路中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依次设置在热循环装置形成的流路中的结构相比,能使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避免除湿不充分和加热量不足。另外,由于能将原本室外单元排入大气的一部分废热用于第二热交换器,实现废热利用,因此能提高能耗比,实现节能环保。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室外单元结霜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时,还可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恒温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加热热交换器起到加热作用,即使室内送风装置继续运转,也不会向室内吹出冷风,因此,能实现恒温除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利用从室外单元输送来并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对流经水回路的水配管的水进行加热,利用水回路提供热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且示出了空调系统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且示出了空调系统在供热水制热模式下进行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且示出了空调系统在制冷供冷水模式下进行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空调系统的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一变形例的示意图,且示出了空调系统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另一变形例的示意图,且示出了空调系统在仅供热水模式下进行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所包括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且表示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的水回路上连接有地暖用水回路、水箱以及风机盘管回路的例子。
图10是表示现有的除湿加热用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另一现有的除湿加热用回路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实施方式1)
1 空调系统
100 室外单元
110 压缩机 120 室外侧热交换器
130 储液罐(储液装置) 140 室外送风装置
V11 阀 Po 排出管
Pi 吸入管 K10~K12 点
200 除湿加热室内单元
210 第一室内侧热交换器 V21 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220 第二室内侧热交换器 V22 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230 室内送风装置(热循环装置) P201 第一室内侧配管
P202 第二室内侧配管 K20~K23 点
300 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
P301 制冷剂配管 P302 水配管
310 制冷剂水热交换器 SH 水回路
V31 阀(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V32 阀
K30、K31 点
P1 第一连接配管 P2 第二连接配管
P3 第三连接配管 VC1 截止阀
VC2 截止阀 VC3 截止阀
(实施方式2)
1A 空调系统
100’ 室外单元 VF1 四通切换阀(第一切换装置)
a 第一端口 b 第二端口
c 第三端口 d 第四端口
(实施方式3)
1B 空调系统
100” 室外单元 VF2 四通切换阀(第二切换装置)
a1 第一端口 b1 第二端口
c1 第三端口 d1 第四端口
P101 第一室外侧分岔管 P102 第二室外侧分岔管
P3-1 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一部分 P3-2 第三连接配管的第二部分
T1 节流装置 K13、K14 点
(实施方式4)
1C 空调系统
400A 室内单元 400B 室内单元
P401A 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 P401B 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
V41A 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V41B 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
410A 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 410B 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
K40A、K41A 点 K40B、K41B 点
(实施方式5)
1D 空调系统
100A 室外单元 100B 室外单元
P1A~P3A 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 P1B~P3B 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
P1T~P3T 总连接配管管段
(其它实施方式)
P106 过冷却配管 150 过冷却器
V12 阀(制冷剂调节装置) K15、K16 点
V13 阀(制冷剂控制阀)
P3021 主管路 P3022 分支管路
VC4 三通阀
500 地暖用水回路 P501 地暖用水配管
610 生活用水终端 SX 水箱
P601 进水管 P602 生活用水配管
700 风机盘管回路 P701 盘管回路用水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1的回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包括室外单元100、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以及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这些室外单元100、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以及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通过包括第一连接配管P1、第二连接配管P2以及第三连接配管P3在内的多个连接配管相互连接。
此处,在第一连接配管P1、第二连接配管P2和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中途设置有截止阀VC1~VC3(下文中,也以截止阀VC1~VC3为界来划定室外单元的范围)。在通常情况下,截止阀VC1~VC3均处于常开状态。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省略截止阀VC1~VC3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甚至是全部。
(室外单元100)
在室外单元100中,设置有压缩机110、室外侧热交换器120、阀V11和储液罐1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储液装置)。
具体而言,压缩机110的排出侧与排出管Po的一端连接,排出管Po的另一端(位于图1中点K12处的端部)与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接,压缩机110的吸入侧与吸入管Pi的一端连接,吸入管Pi的另一端(位于图1中点K10处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一端连接,并且,阀V11和室外侧热交换器120设置在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室外单元100中的部分(图1中的从点K12到截止阀VC1为止的部分)的中途,储液罐130设置在吸入管Pi的中途。另外,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一端(位于图1中点K11处的端部)从排出管Po的中途分岔。
此处,在室外单元100中,还设置有室外送风装置140,该室外送风装置140用于向室外侧热交换器120送风。
另外,阀V11可以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
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中,设置有阀V2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除湿热交换器21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热交换器)、阀V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加热热交换器2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热交换器)。
具体而言,在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中途从该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位于图1中点K20处的端部)起依次设置有阀V21和除湿热交换器210,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另一端(位于图1中点K21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并且,在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中途从该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一端(位于图1中点K22处的端部)起依次设置有阀V22和加热热交换器220,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且位于阀V21与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之间,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位于图1中点K23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三连接配管P3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
另外,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中,还设置有室内送风装置2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热循环装置),该室内送风装置230用于将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除湿热交换器210和加热热交换器220设置在由室内送风装置230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此处,在由室内送风装置230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上,除湿热交换器210设置在加热热交换器220的上游侧。
另外,阀V21和阀V22可以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
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设置有制冷剂配管P301、水回路SH和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
具体而言,制冷剂配管P301的一端(位于图1中点K30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位于图1中点K31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三连接配管P3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并且,水回路SH由水配管P302构成,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使流经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与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
此处,在制冷剂配管P301的中途,还设置有阀V31、V32,其中,阀V3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设置在制冷剂配管P301的一端(位于图1中点K30处的端部)与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之间,阀V32设置在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位于图1中点K31处的端部)与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之间。
另外,阀V31可以采用电动阀或电磁阀,阀V32可以采用电磁阀,但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还包括控制单元(未图示),该控制单元用于对空调系统1的压缩机110、室外送风装置140、室内送风装置230、阀V11、阀V21、阀V22、阀V31、阀V32等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的运转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与仅除湿加热模式之间切换运转。
(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
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下,空调系统1的控制单元使阀V11、阀V21、阀V22、阀V31和阀V32打开。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优选使在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中的水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此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1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10内压缩后排出至排出管Po的制冷剂在点K11处分流,一部分流入第一连接配管P1并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120,其余部分则流入第三连接配管P3。流入第三连接配管P3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C3流出室外单元100,并在点K23处进一步分流,一部分流入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并被输送至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加热热交换器220,其余部分则在点K31处流入制冷剂配管P301。
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120的制冷剂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20中与由室外送风装置140送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流过阀V11。流过阀V11后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C1流出室外单元100。
流入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流过阀V32,并流入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中与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加热来提供热水。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中与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过阀V31,然后,在点K30处流入第一连接配管P1,并与经由截止阀VC1从室外单元100流出的制冷剂在点K20处汇流,一起流入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
此外,被输送至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加热热交换器220的制冷剂在加热热交换器220中与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在加热热交换器22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过阀V22,然后,与在点K20处汇流并流入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制冷剂在点K22处汇流。
汇流后的制冷剂流过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阀V21,然后,被输送至除湿热交换器210。被输送至除湿热交换器210的制冷剂在该除湿热交换器210中与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在除湿热交换器21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在点K21处流入第二连接配管P2,并经由截止阀VC2流入室外单元100,然后,流入吸入管Pi,并经由储液罐130而返回到压缩机110中。
(仅除湿加热模式)
在仅除湿加热模式下,空调系统1的控制单元使阀V11、阀V21和阀V22打开,并使阀V31和/或阀V32关闭。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不必使水回路SH中的水流动。
此处,除了制冷剂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内不流动之外,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与上述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运转,在这两种模式下,在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除湿热交换器210对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能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加热热交换器220对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因此,与在室内送风装置形成的风路中在除湿热交换器的下游增设电加热单元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能降低能耗,并能避免除湿加热室内单元向室内供给的空气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另外,与将串联在室内制冷剂回路中的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依次设置在室内送风装置形成的风路中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能使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避免除湿不充分和加热量不足。
另外,由于能将原本室外单元排入大气的一部分废热用于加热热交换器,实现废热利用,因此能提高能耗比,实现节能环保。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室外单元100结霜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时,还可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进行恒温除霜运转,也就是说,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或仅除湿加热模式下,加热热交换器220起到加热作用,即使室内送风装置230继续运转,也不会向室内吹出冷风,因此,能实现恒温除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包括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该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包括制冷剂配管P301、由水配管P302构成的水回路SH以及使流经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与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因此,能利用从室外单元100输送来并流经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对流经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加热,利用水回路SH提供热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制冷剂配管P301的中途设置有阀V32,因此,在从第三连接配管P3流向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制冷剂的温度过低时,空调系统1的控制单元可使阀V32关闭,以避免制冷剂配管P301中的制冷剂因温度过低而冻住。
(2)实施方式2
首先,参照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系统1A的回路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在图2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标记。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2的空调系统1A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1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100’包括四通切换阀VF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切换装置),该四通切换阀VF1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四通切换阀VF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一连接配管P1与排出管Po连通且第二连接配管P2与吸入管Pi连通,在四通切换阀VF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一连接配管P1与吸入管Pi连通且第二连接配管P2与排出管Po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四通切换阀VF1具有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第三端口c和第四端口d,其中,第一端口a与排出管Po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口b与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一端连接,第三端口c与吸入管Pi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端口d与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接,在四通切换阀VF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一端口a与第四端口d连通且第二端口b与第三端口c连通,在四通切换阀VF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一端口a与第二端口b连通且第三端口c与第四端口d连通。
接下来,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的运转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和仅供热水模式之间切换运转,其中,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和仅除湿加热模式下,四通切换阀VF1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在制热供热水模式和仅供热水模式下,四通切换阀VF1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的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和仅除湿加热模式分别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系统1的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和仅除湿加热模式相同,因此下面仅对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热模式进行说明。
(制热供热水模式)
在制热供热水模式下,空调系统1的控制单元将室外单元100’的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使阀V11、阀V21、阀V22、阀V31和阀V32打开。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优选使在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中的水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此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1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10内压缩后排出至排出管Po的制冷剂在点K11处分流,一部分流入第三连接配管P3,其余部分则经由四通切换阀VF1流入第二连接配管P2。
流入第三连接配管P3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C3流出室外单元100’,并在点K23处进一步分流,一部分流入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并被输送至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加热热交换器220,其余部分则流入制冷剂配管P301。
另外,流入第二连接配管P2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C2流出室外单元100’,并在点K21处流入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然后,被输送至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除湿热交换器210。输送至除湿热交换器210的制冷剂在该除湿热交换器210中与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然后,流过阀V21。
被输送至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加热热交换器220的制冷剂在加热热交换器220中与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然后,流过阀V22。流过阀V22的制冷剂与流过阀V21的制冷剂在点K22处汇流,然后流出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
另外,流入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流过阀V32,并流入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中与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加热来提供热水。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中与流经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流过阀V31,然后,在点K30处流入第一连接配管P1,并与从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流出的制冷剂在点K20处汇流,一起经由截止阀VC1流入室外单元100’。
流入室外单元100’的制冷剂流过阀V11,然后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120,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20中与由室外送风装置140送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20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VF1流入吸入管Pi,并经由储液罐130而返回到压缩机110中。
(仅供热水模式)
在仅供热水模式下,空调系统1的控制单元将室外单元100’的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使阀V11、阀V31和阀V32打开,并使阀V21、阀V22微开。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优选使在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中的水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流动。
此处,除了制冷剂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内不流动之外,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与上述制热供热水模式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仅制热模式)
在仅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1的控制单元将室外单元100’的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2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且,打开阀V11、阀V21和阀V22,且关闭阀V31。此处,阀V32既可打开,也可关闭。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不必使水回路SH中的水流动。
此处,除了制冷剂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内不流动之外,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与上述制热供热水模式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热模式下进行运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通过将室外单元100’的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A,通过将室外单元100’的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能使除湿热交换器210和加热热交换器220都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因此,能提高整机效率。
(3)实施方式3
首先,参照图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1B的回路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在图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标记。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1B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空调系统1A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以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室外单元100”中设置有一端(位于图3中点K13处的端部)与吸入管Pi连接的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
并且,第三连接配管P3具有第一部分P3-1(从图3中的点K11至下述四通切换阀VF2的端口a1的部分)和第二部分P3-2(从下述四通切换阀VF2的端口b1至图3中的点K31的部分),第一部分P3-1与排出管Po连接,第二部分P3-2与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连接。
另外,室外单元100”还包括四通切换阀VF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切换装置),该四通切换阀VF2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四通切换阀VF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与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连通,在四通切换阀VF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与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另一端连通。
具体而言,四通切换阀VF2具有第一端口a1、第二端口b1和第三端口c1,其中,第一端口a1与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连接,第二端口b1与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连接,第三端口c1与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在四通切换阀VF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一端口a1与第二端口b1连通,在四通切换阀VF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二端口b1与第三端口c1连通。
此处,如图3所示,在室外单元100”中还设置有一端(位于图3中点K14处的端部)与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连接的第二室外侧分岔管P102,在第二室外侧分岔管P102的中途设置有节流装置T1,四通切换阀VF2还具有第四端口d1,该第四端口d1与第二室外侧分岔管P102的另一端连接,在四通切换阀VF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第一端口a1与第二端口b1连通且第三端口c1与第四端口d1连通,在四通切换阀VF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第二端口b1与第三端口c1连通且第一端口a1与第四端口d1连通。另外,节流装置T1优选毛细管,以将积聚在四通切换阀VF2中的机油导入回路中进行分离回收,防止机油积聚导致四通切换阀VF2失效。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的运转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仅制热模式、制冷供冷水模式、仅制冷模式和仅供冷水模式之间切换运转,其中,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和仅除湿加热模式下,四通切换阀VF1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且四通切换阀VF2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在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热模式下,四通切换阀VF1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且四通切换阀VF2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在制冷供冷水模式、仅制冷模式和仅供冷水模式下,四通切换阀VF1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且四通切换阀VF2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的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热模式分别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空调系统1A的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热模式相同,因此下面仅对制冷供冷水模式、仅制冷模式和仅供冷水模式进行说明。
(制冷供冷水模式)
在制冷供冷水模式下,空调系统1B的控制单元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即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将阀VF2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且,打开阀V11、阀V21、阀V22、阀V31和阀V32。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优选使在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中的水按图3中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此状态下,室外单元100”的压缩机11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110内压缩后排出至排出管Po的制冷剂流入第一连接配管P1并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120。被输送至室外侧热交换器120的制冷剂在该室外侧热交换器120中与由室外送风装置140送来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流过阀V11。流过阀V11后的制冷剂经由截止阀VC1流出室外单元100”,并在点K20处分流,一部分在点K30处流入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制冷剂配管P301,其余部分则流入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
流入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流过阀V31,并被输送至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输送至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的制冷剂在该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中与流经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冷却,以利用水回路SH提供冷水。然后,制冷剂在点K31处流入第三连接配管P3。
流入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制冷剂在图3中的点K22处进一步分流,一部分流过阀V21而被输送至除湿热交换器210,其余部分则流过阀V22而被输送至加热热交换器220。
被输送至除湿热交换器210的制冷剂在该除湿热交换器210中与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在除湿热交换器21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在点K21处流入第二连接配管P2,然后经由截止阀VC2流入室外单元100”,接着,经由四通切换阀VF1而流入吸入管Pi。
另外,被输送至加热热交换器220的制冷剂在加热热交换器220中与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在加热热交换器22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在点K23处与从点K31处流来的制冷剂汇流,并经由第三截止阀VC3流入室外单元100”。接着,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VF2流入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并在图3中的点K13处与从第二连接配管P2流入吸入管Pi的制冷剂汇流,然后经由储液罐130而返回到压缩机110中。
(仅制冷模式)
在仅制冷模式下,空调系统1B的控制单元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即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将阀VF2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且,打开阀V11、阀V21和阀V22,且关闭阀V31。此处,阀V32既可打开,也可关闭。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不必使水回路SH中的水流动。
此处,除了制冷剂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内不流动之外,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与上述制冷供冷水模式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仅供冷水模式)
在仅供冷水模式下,空调系统1B的控制单元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即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将阀VF2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并且,打开阀V11、阀V31和阀V32,且使阀V21、阀V22微开。此时,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优选使在水回路SH的水配管P302中的水按图3中的箭头方向流动。
此处,除了制冷剂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内不流动之外,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与上述制冷供冷水模式基本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此处,为便于理解,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的各个模式下的阀VF1、VF2、V11、V21、V22、V31、V32的状态(包括四通切换阀各端口的连接状态)示于下面的表1。
[表1]
Figure GDA0001802381540000241
补充说明一下,在上面的表1中,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和仅除湿加热模式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和仅制热模式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模式,制冷供冷水模式、仅制冷模式和仅供冷水模式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三模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能在供热水除湿加热模式、仅除湿加热模式、制热供热水模式、仅供热水模式、仅制热模式、制冷供冷水模式、仅制冷模式和仅供冷水模式下进行运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通过将四通切换阀VF2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B,通过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并将四通切换阀VF2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能使除湿热交换器210和加热热交换器220都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因此,能提高整机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在室外单元100”结霜而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时,还可在仅制冷模式下来进行普通除霜运转。此时,为避免室内温度降低而影响室内人员的舒适感,优选使室内送风装置230停止运转,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室内送风装置230低速运转,将微弱的气流供向室内。顺便提一下,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提到的恒温除霜运转相比,在仅制冷模式下进行的普通除霜运转的除霜速度较快。
(4)实施方式4
下面,参照图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空调系统1C进行说明,其中,在图4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标记。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C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1B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以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1C在上述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1B的基础上还包括室内单元400A、400B,这些室内单元400A、400B包括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这些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一端(图4中位于点K40A、点K40B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这些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另一端(图4中位于点K41A、点K41B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室外单元100外的部分,并且,在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中途从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阀V41A、阀V41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和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C,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空调系统1B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C,通过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即图4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室内单元400A、400B能进行制冷运转,另一方面,通过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4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室内单元400A、400B能进行制热运转。
(5)实施方式5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空调系统1D进行说明,其中,在图5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标记。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D与上述实施方式4的空调系统1C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因此下面以与上述实施方式4的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空调系统1D除了包括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4中的室外单元100”的室外单元100A之外,还包括与室外单元100A的结构相同的室外单元100B,这些室外单元100A、100B利用第一连接配管P1、第二连接配管P2和第三连接配管P3相互并联。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与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1A、P1B在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图5中位于点K20的端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制冷剂配管P310的一端(图5中位于点K30的端部)及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一端(图5中位于点K40A、点K40B处的端部)与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连接,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与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2A、P2B在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另一端(图5中位于点K21的端部)及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另一端(图5中位于点K41A、点K41B处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连接,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与室外单元100A、100B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3A、P3B在室外单元100A、100B外汇流至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图5中位于点K23的端部)及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图5中位于点K31的端部)与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D,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4的空调系统1C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D,在仅启动室外单元100A和室外单元100B中的一个室外单元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同时启动室外单元100A和室外单元100B,以将合适温度、合适量和合适压力的制冷剂供给至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和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等。
(6)其它实施方式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还可如图6所示在室外单元100中设置过包括冷却配管P106、阀V1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制冷剂调节装置)和过冷却器150在内的过冷却回路,其中,过冷却配管P106的一端(图6中位于点K16处的端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配管P1的相对于室外侧热交换器120靠第一连接配管P1的另一端侧的位置,过冷却配管P106的另一端(图6中位于点K15处的端部)与吸入管Pi连接,阀V12设置在过冷却配管P106的中途,过冷却器150使在第一连接配管P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过冷却配管P106中流过阀V12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根据上述结构,能利用过冷却器150对在第一室外侧配管P101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藉此,能增强利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的除湿热交换器210对由室内送风装置230送来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能力。
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5中,也可设置如图6所示的过冷却回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还可如图7所示在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中途(图7中是在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一端与截止阀VC2之间的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设置阀V1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制冷剂控制阀)。此处,作为阀V13,可采用电动阀、电磁阀和先导阀中的任一种。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四通切换阀VF1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即图7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使阀V11、阀V31和阀V32打开并使阀V21阀V22微开而切换至仅供热水模式时,如图7所示,能有效减少积存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中的制冷剂,藉此,能增加流经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制冷剂,从而能提高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中制冷剂对水的加热能力。
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3至实施方式5中,也可设置如图7所示的阀V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一端与吸入管Pi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使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一端与储液罐130连接。同样,在上述实施方式4、5中也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连接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还可如图9所示,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水回路SH上连接地暖用水回路500、水箱SX和风机盘管回路700。此处,水配管P302包括主管路P3021和分支管路P3022,该分支管路P3022经由三通阀VC4与主管路P3021连接。地暖用水回路500包括两端分别与水配管P302的主管路P3021连接的地暖用水配管P501。分支管路P3022穿过水箱SX,并且,在该水箱SX上设置有进水管P601以及与水龙头、淋浴器等生活用水终端610连接的生活用水配管P602。风机盘管回路700包括两端分别与水配管P302的主管路P3021连接的盘管回路用水配管P701。另外,此处示出了地暖用水回路500仅包括一根地暖用水配管P501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地暖用水回路500也可包括并联连接的多根地暖用水配管P501。同样,此处示出了风机盘管回路700仅包括一根盘管回路用水配管P701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风机盘管回路700也可包括并联连接的多根盘管回路用水配管P701。当然,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也可仅在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水回路SH上连接地暖用水回路500、水箱SX(连同进水管P601、生活用水配管P602和生活用水终端610)和风机盘管回路700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在由室内送风装置230形成的空气的流通路径上,除湿热交换器210设置在加热热交换器220的上游侧,对空气先进行加热再进行除湿,但并不局限于此,在由室内送风装置形成的空气的流通路径上,也可将除湿热交换器设置在加热热交换器的下游侧,对空气先进行加热再进行除湿。此外,还可将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并排设置在由室内送风装置形成的空气的流通路径上,在对一部分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对另一部分空气进行加热。另外,除湿热交换器和加热热交换器并不局限于配置在由室内送风装置形成的空气的流通路径上,例如,也可利用水循环装置进行换热,具体来说,在除湿热交换器和/或加热热交换器的周围设置与其进行换热的水循环配管,通过在配管中循环流动的循环水将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室外单元100包括阀V1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该阀V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包括阀V3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该阀V3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至实施方式5中,作为节流装置T1,除了毛细管之外,也可使用电动阀或电磁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至实施方式5中,作为第二切换装置的四通切换阀VF2设置在空调系统的室外单元中,空调系统的结构变得紧凑,有助于小型化,但并不局限于此,四通切换阀VF2也可设置在除湿加热室内单元中,还可设置在室外单元与除湿加热室内单元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至实施方式5中,作为第二切换装置,采用了四通切换阀VF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利用三通阀来代替上述四通切换阀VF2。此时,只要省去上述实施方式3至实施方式5中的第二室外侧分岔管P102和节流装置T1,并将三通阀连接成能在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与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连通的状态与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与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另一端连通的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和实施方式5中,在第一连接配管P1和第二连接配管P2上并联连接有室内单元400A和室内单元400B这两个室内单元,但并不局限于此,在第一连接配管P1和第二连接配管P2上,也可以只连接一个室内单元,还可并联连接三个以上的室内单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和实施方式5中,室内单元400A和室内单元400B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室内单元400A和室内单元400B的结构也可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包括室外单元100A和室外单元100B这两个室外单元,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包括三个以上的室外单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室外单元100A和室外单元100B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室外单元100A和室外单元100B的结构也可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在吸入管Pi的中途设置有储液罐13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该储液罐130。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回路中的分岔管可使用分歧管件,例如Y字形转接件,也可直接在配管上打孔后焊接。
另外,上述图1至图9所示的结构可在不矛盾的前提下相互结合,或者删除其中的一些构成部件。

Claims (39)

1.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经由连接配管(P1、P2、P3)而相互连接的室外单元和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
在所述室外单元中,压缩机(110)的排出侧与排出管(Po)的一端连接,所述排出管(Po)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配管(P1、P2、P3)中的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110)的吸入侧与吸入管(Pi)的一端连接,所述吸入管(Pi)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配管(P1、P2、P3)中的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中的部分的中途设置有室外侧热交换器(120),
在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中,在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中途从该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K20)起依次设置有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第一热交换器(210),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
在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中,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的热循环装置(230),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管(P1、P2、P3)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排出管(Po)的中途连接的第三连接配管(P3),
在所述除湿加热室内单元(200)中,在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中途从该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和第二热交换器(220),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且位于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与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该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包括制冷剂配管(P301)、由水配管(P302)构成的水回路(SH)以及使流经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制冷剂与流经所述水配管(P302)的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VF1),该第一切换装置(VF1)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与所述排出管(Po)连通且使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与所述吸入管(Pi)连通,在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使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与所述吸入管(Pi)连通且使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与所述排出管(Po)连通,以便流经所述排出管(Po)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流入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单元中,还设置有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连接的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
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具有第一部分(P3-1)和第二部分(P3-2),所述第一部分(P3-1)与所述排出管(Po)连接,所述第二部分(P3-2)与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连接,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VF2),该第二切换装置(VF2)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的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一部分(P3-1)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的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第二部分(P3-2)与第一室外侧分岔管(P101)的另一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是四通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循环装置是室内送风装置(230),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设置在由所述室内送风装置(230)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或者,
在所述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并排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设置有储液装置(1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地暖用水回路(500),该地暖用水回路(500)连接在所述水回路(SH)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水箱(SX),在该水箱上设置有与生活用水终端(610)连接的生活用水配管(P602),
构成所述水回路(SH)的所述水配管(P302)穿过所述水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SX)具有电加热装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盘管回路(700),该风机盘管回路(700)连接在所述水回路(SH)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过冷却配管(P106)、制冷剂调节装置(V12)和过冷却器(150),
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的一端(K16)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相对于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120)靠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连接,
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V12)设置在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的中途,
所述过冷却器(150)使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中流过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V12)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单元(400A、400B),所述室内单元(400A、400B)包括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在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中途从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1A、V41B)和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室外单元,
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1A、P1B)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K20)及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所述制冷剂配管(P310)的一端(K30)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2A、P2B)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另一端(K21)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3A、P3B)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K23)及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K31)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连接。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设置在所述室外单元中。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循环装置是室内送风装置(230),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设置在由所述室内送风装置(230)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设置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或者,
在所述流通路径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0)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0)并排设置。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管(Pi)的中途设置有储液装置(130)。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地暖用水回路(500),该地暖用水回路(500)连接在所述水回路(SH)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水箱(SX),在该水箱上设置有与生活用水终端(610)连接的生活用水配管(P602),
构成所述水回路(SH)的所述水配管(P302)穿过所述水箱。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SX)具有电加热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风机盘管回路(700),该风机盘管回路(700)连接在所述水回路(SH)上。
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过冷却配管(P106)、制冷剂调节装置(V12)和过冷却器(150),
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的一端(K16)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相对于所述室外侧热交换器(120)靠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入管(Pi)连接,
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V12)设置在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的中途,
所述过冷却器(150)使在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所述过冷却配管(P106)中流过所述制冷剂调节装置(V12)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25.如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室内单元(400A、400B),所述室内单元(400A、400B)包括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位于所述室外单元外的部分,在所述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P401A、P401B)的中途从该室内单元侧制冷剂配管的一端起依次设置有室内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41A、V41B)和室内单元侧热交换器(410A、410B)。
26.如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室外单元,
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1A、P1B)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一端(K20)及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300)的所述制冷剂配管(P310)的一端(K30)与所述第一连接配管(P1)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1T)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2A、P2B)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所述第一室内侧配管(P201)的另一端(K21)与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2T)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与多个所述室外单元连接的室外单元连接配管管段(P3A、P3B)在所述室外单元外汇流至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所述第二室内侧配管(P202)的另一端(K23)及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K31)与所述第三连接配管(P3)的总连接配管管段(P3T)连接。
27.如权利要求1、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之间设置有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是电动阀或电磁阀。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之间设置有电磁阀(V32)。
30.如权利要求1、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中途设置有制冷剂控制阀(V13)。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控制阀(V13)是电动阀、电磁阀和先导阀中的任一种。
32.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2、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冷剂配管(P301)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器(310)之间设置有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
利用控制单元使所述空调系统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切换运转,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被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并且,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
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VF1)被切换成第一切换状态,所述第二切换装置(VF2)被切换成第二切换状态。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模式下,使所述空调系统进行除霜运转。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使所述热循环装置停止运转或低速运转来进行除霜运转。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和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下,使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微开,且打开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三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且关闭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连接配管(P2)的中途设置有制冷剂控制阀(V13),
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关闭所述制冷剂控制阀(V13),使所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1)和所述第二室内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22)微开,且打开所述制冷剂水热交换单元侧制冷剂调节装置(V31)。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控制阀(V13)是电动阀、电磁阀和先导阀中的任一种。
CN201510161499.9A 2015-04-07 2015-04-0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152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499.9A CN106152263B (zh) 2015-04-07 2015-04-0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16776529.6A EP3282211B1 (en) 2015-04-07 2016-04-05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AU2016244535A AU2016244535B2 (en) 2015-04-07 2016-04-05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PCT/JP2016/061141 WO2016163363A1 (ja) 2015-04-07 2016-04-05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499.9A CN106152263B (zh) 2015-04-07 2015-04-0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2263A CN106152263A (zh) 2016-11-23
CN106152263B true CN106152263B (zh) 2020-03-17

Family

ID=5707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1499.9A Active CN106152263B (zh) 2015-04-07 2015-04-0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82211B1 (zh)
CN (1) CN106152263B (zh)
AU (1) AU2016244535B2 (zh)
WO (1) WO20161633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9344B (zh) * 2017-04-01 2019-12-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除霜控制方法
DE102017115637A1 (de) 2017-07-12 2019-01-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adekabeleinheit für eine Ladesäule einer Stromtankstelle und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Einheit
DE102017115640A1 (de) * 2017-07-12 2019-01-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einheit für eine Ladesäule und Ladesäule mit einer Kühleinheit
CN110906579B (zh) * 2018-09-14 2022-12-06 开利公司 热泵系统、用于热泵系统的除霜方法和控制器
CN112710100B (zh) * 2019-10-24 2024-06-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669B (zh) * 2021-01-05 2022-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设备
CN114838523A (zh) * 2021-01-14 2022-08-02 开利公司 热泵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247A (zh) * 2006-08-25 2008-02-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254135U (zh) * 2011-08-22 2012-05-30 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湿再热装置
CN202813592U (zh) * 2012-10-18 2013-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
CN104864495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900B2 (ja) * 1988-08-31 1995-05-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回収形空気調和装置
JP2980022B2 (ja) * 1996-03-19 1999-11-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H10148427A (ja) * 1996-11-19 1998-06-02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2003322387A (ja) * 2002-04-26 2003-1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暖房装置
JP2004169946A (ja) * 2002-11-18 2004-06-17 Mohly Jutaku Setsubi Kk 住宅用冷暖房装置
JP2008298298A (ja) * 2007-05-29 2008-12-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8497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Daikin Ind Ltd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熱交換ユニット
JP5316074B2 (ja) * 2009-02-24 2013-10-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5333365B2 (ja) * 2010-07-07 2013-11-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414638B2 (ja) * 2010-08-25 2014-02-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WO2012085965A1 (ja) * 2010-12-22 2014-05-2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5004482A (ja) * 2013-06-21 2015-01-0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給湯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2015152174A (ja) * 2014-02-10 2015-08-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温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247A (zh) * 2006-08-25 2008-02-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254135U (zh) * 2011-08-22 2012-05-30 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湿再热装置
CN202813592U (zh) * 2012-10-18 2013-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
CN104864495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244535A1 (en) 2017-11-30
CN106152263A (zh) 2016-11-23
AU2016244535B2 (en) 2018-09-27
EP3282211A1 (en) 2018-02-14
EP3282211A4 (en) 2018-12-05
EP3282211B1 (en) 2021-12-22
WO2016163363A1 (ja) 2016-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26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6886B (zh) 空调装置
US8943849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72395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152264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88020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78550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WO2012085965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894111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52332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048216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7473775B2 (ja)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CN106152333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7710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912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KR20140139240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2006194525A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CN11271010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19353B (zh) 恒温恒湿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83518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83601B (zh) 空调系统
GB2533041A (en) Air conditioner
CN210832602U (zh) 空调器
JPWO201800813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26171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