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3222A - 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3222A
CN106133222A CN201580013781.0A CN201580013781A CN106133222A CN 106133222 A CN106133222 A CN 106133222A CN 201580013781 A CN201580013781 A CN 201580013781A CN 106133222 A CN106133222 A CN 106133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warp thread
section
base fabric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37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3222B (zh
Inventor
横井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33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3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3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2Inflatable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3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 D03D15/3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with specific cross-section or surface shap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specific cross-section or surface shap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specific cross-section or surface shape
    • D03D15/46Flat yarns, e.g. tapes or fil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3/0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 D06B3/10Pass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through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impregnating of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60R2021/23538Se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60R2021/23542Weav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3/00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7/00Heating or cool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7/02Se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 D10B2505/124Air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保持对安全气囊用基布要求的机械特性的同时轻量且薄质地的低透气安全气囊用基布。本发明是一种安全气囊用基布,满足下述A~D的特性,A.由式1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6.0WR=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短径(式1)B.由式2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4.0FR=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短径(式2)C.构成织物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D.构成织物的复丝的总纤度为145~720dtex,单纤维纤度为2~7dtex,拉伸强度为6.5~8.5cN/dtex。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构建作为汽车事故发生时的安全装置使用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缓冲垫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为了在汽车发生事故时确保乘客的安全,人们开始使用安全气囊。随着各种安全气囊被开发,人们认识到了其有效性,并迅速推进实用化。
安全气囊通过在车辆碰撞之后极短时间地在车内膨胀展开来挡住因碰撞的反冲而移动的乘客,吸收该冲击来保护乘客。另一方面,在通常使用汽车时,安全气囊不被使用而被折叠、收存起来。如果能够使安全气囊轻量化,则能够减轻车重。此外,如果能够将安全气囊紧凑地折叠,则还可以减小收存它的空间,从而能够扩大车内空间。因此,关于构成安全气囊缓冲垫的基布,为了扩大车内空间、提高燃油效率,紧凑性、轻量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关于在构成安全气囊的部件中质量比例大的气体发生装置(充气装置),轻量性、紧凑性的要求也高,代替使用压缩气体、高压气体容器的冷式充气装置、并用火药和压缩气体的混合式充气装置,轻量且便宜的引燃(パイロ)充气装置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引燃充气装置主要利用火药来产生气体,因此产生的气体是高温的且急剧地热膨张,因此对于安全气囊基布要求高的耐热性、机械特性。
以往,作为提高安全气囊基布的耐热性、实现轻量、紧凑性的方法,提出了涂布有热固化性的硅树脂的涂布基布、粘贴有膜的涂布基布。然而,由于涂布基布使用高价的树脂,因此存在比没有涂布树脂(以下有时称为“无涂布”。)的基布成本高这样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也逐渐进行无涂布基布的开发。例如,一种安全气囊基布被公开了,其通过使构成无涂布基布的合成纤维复丝的单纤维截面为扁平形状、使单丝纤维的截面整齐排列,从而作为无涂布基布,在保持充分的低透气性和机械特性的同时紧凑性优异。(参照专利文献1)。进而,一种安全气囊基布的制法被公开了,通过对使用该单丝截面扁平丝织造的织物实施收缩加工,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低透气性(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使用安全气囊基布制造安全气囊缓冲垫时,尤其是在驾驶席、副驾驶席安全气囊用途中,在将缓冲垫缝制成袋状后,将缝制部分配置在缓冲垫的内侧,因此在进行缓冲垫的逆转操作之后折叠缓冲垫时,基布被揉搓。当然,对于以往的逆转操作、折叠操作而言,可以无问题地使用利用了扁平丝的基布,但是由于现在紧凑性要求的增强,因此为了使该折叠后的缓冲垫体积小,要用更强的力进行折叠;或者为了收纳在非常狭小的包装中,要用更大的力揉搓。此时,在构成缓冲垫的基布部分中有整齐排列的单纤维的排列变乱、透气度上升的担心,对于强烈的搓揉,要求用透气度变化小的圆形截面丝制成的、且薄质地、紧凑的安全气囊用基布。
此外,例如,为了提供低透气且柔软、轻量且便宜的无涂布基布,开发了:使构成的经纱和纬纱的丝宽变大的基布(参照专利文献3);通过使构成的合成纤维复丝的相对粘度、氨基末端基量和/或分解了的织丝的特性为特定的范围,从而在保持机械特性和阻燃性的同时轻量且收纳性优异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参照专利文献4);为了通过有效率地利用充气装置气体而使充气装置自身轻量化,使构成织物的聚酰胺纤维分解丝的特性、织物的透气度和/或丝宽的状态为特定的范围的安全气囊用织物(参照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18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7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05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279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1/05556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近年来,保护膝盖的膝盖安全气囊、在追尾中保护后部座席的乘客的后排安全气囊、保护步行者的步行者安全气囊等安全气囊的安装部位一直在增加,对安全气囊基布的轻量、薄质地要求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满足这些要求的安全气囊基布还未被开发出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保持作为安全气囊而需要的机械特性和低透气度的同时轻量且薄质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提供如下构成的基布。即,
(1)一种安全气囊用基布,满足下述A~D的特性,
A.由式1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6.0,
WR=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短径 (式1)
B.由式2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4.0,
FR=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短径 (式2)
C.构成织物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
D.构成织物的复丝的总纤度为145~720dtex,单纤维纤度为2~7dtex,拉伸强度为6.5~8.5cN/dtex。
(2)一种安全气囊用基布,是使用总纤度为150~700dtex、单纤维纤度为2~7dtex、复丝的拉伸强度为8.0~9.5cN/dtex、单纤维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合成纤维复丝而获得的,满足下述A~C的特性,
A.由式1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6.0,
WR=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短径 (式1)
B.由式2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4.0,
FR=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短径 (式2)
C.构成织物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
作为本发明的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有以下方式。
(3)根据前述任一项中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由式1计算出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3~5.7,由式2计算出的纬纱截面变形度WR为2.6~3.7。
(4)根据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依照JIS L 1096的弗雷泽型法,在试验压差500Pa下测定的静态透气度为0.1~5.0L/dm2/min,依照ASTM D 6476-02测定的动态透气度为100~1000mm/sec。
(5)根据前述任一项中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在将式3计算出的经纱覆盖系数设为WCF、式4计算出的纬纱覆盖系数设为FCF时,由式5计算出的WCF与FCF之和CF为2000~2400,
WCF=(构成织物的经纱的总纤度(dtex))1/2×经纱密度(根/2.54cm) (式3)
FCF=(构成织物的纬纱的总纤度(dtex))1/2×纬纱密度(根/2.54cm) (式4)
WCF+FCF=CF (式5)。
(6)一种安全气囊用基布,其未进行过树脂涂布。
而且,作为本发明或其实施方式的用途,有以下用途。
(7)一种安全气囊,其使用了前述任一项中的安全气囊用基布。
此外,作为前述任一项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有以下方法。
(8)一种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i)依次经过经纱准备工序和织造工序而获得坯布的工序,以及
ii)使所得的坯布依次进行从退绕机退绕的工序,利用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精练的工序,利用干燥机干燥的工序,利用针板拉幅机热定型的工序以及利用卷布机卷取的工序,
在从所述退绕机到所述针板拉幅机的入口之间、以及从针板拉幅机出口到卷布机之间,在相对于坯布的经纱方向,对利用干燥机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每单位宽度赋予10~50kgf/m(98~490N)/m的张力,
在所述热定型的工序中,进行拉幅,使织物宽度相对于利用干燥机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宽度为98~100.5%的范围内,将温度设为120~180℃,
在所述ii的工序中不包含轧光加工。
(9)根据前述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经纱准备工序包含利用轴经整经机制作整经轴、然后在不进行上浆的情况下利用并轴机制作织布经轴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如下说明的那样,可获得在保持机械特性的同时轻量且薄质地、并且即使无涂布透气度也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经纱的截面结构的SEM照片。
图2是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纬纱的截面结构的SEM照片。
图3是在制作用于拍摄图1和图2的SEM照片截面图的试样时,说明对织物的切断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合成纤维复丝的总纤度优选为150~700dtex。如果总纤度低,则基布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有下降的倾向。此外,由此复丝和基布的生产性有下降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纤度过大,则有在收纳到安全气囊装置时变大、或者整体质量变大的倾向。
用于同时实现安全气囊展开时需要的机械特性和安全气囊收纳时的紧凑性、轻量性的优选的纤度范围为200~600dtex,更优选为300~500dtex。
从复丝、基布的强度、以及它们的生产性、安全气囊的收纳性的观点出发,单纤维的纤度优选为2~7dtex。进一步优选为3~6dtex。如果制成适当的单纤维纤度,则能够获得在保持作为安全气囊所需要的机械特性和低透气度的同时轻量且薄质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
为了获得安全气囊用所需要的机械特性,用于织物的复丝的拉伸强度优选为8.0N/dtex以上,优选为9.2N/dtex以上。此外,从可稳定地获得复丝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9.5cN/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9.2cN/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9.0cN/dtex以下。
用于织物的复丝的断裂伸长率,从容易使安全气囊展开时施加到缓冲垫的应力分散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26%,进一步优选为21~25%,进一步优选为22~2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是根据JIS L1013 8.5.1测定的值。
沸水收缩率是表示由于加工中的精练温度、热定型温度,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截面形状趋近圆形的行为的指标。如果沸水收缩率小,则能够使构成加工中的织物的复丝的行为小,因此沸水收缩率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此外优选为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以下。
沸水收缩率的测定方法如下。将复丝取样为绞纱状,在20℃、65RH%的温湿度调节室中进行24小时以上调节,对试样施加相当于0.045cN/dtex的负荷,测定长度L1。接着,将该试样以不被拉紧的状态在沸水中进行30秒浸渍后,在上述温湿度调节室中进行4小时风干,再次对试样施加相当于0.045cN/dtex的负荷,测定长度L2。根据下式由各个长度L1和L2求出沸水收缩率。进行3次测定,取平均值。
沸水收缩率=[(L1-L2)/L1]×100(%)。
通过使构成织布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即使由缓冲垫逆转操作使基布被揉搓,也能够保持必要的透气度。如果定义“近似圆形”,则长径/短径的比优选为1.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2以下。为了使构成织布的复丝近似圆形,优选使所使用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为圆形。作为圆形,不需要是严格的圆形。例如即使长径/短径的比超过1也可以,另一方面优选为1.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2以下。
构成合成纤维复丝的聚合物可以从尼龙6·6、尼龙6、尼龙12、尼龙5·6、尼龙6.10等聚酰胺、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的均聚物、和/或共聚物等可获得高分子排列体纤维的聚合物中选择。其中,优选聚酰胺、聚酯的均聚物,从耐冲击性方面出发,进一步优选尼龙6·6、尼龙6等聚酰胺。
在使用这种聚合物制造合成纤维复丝时,为了该制造工序、加工工序中的生产性或特性改善,可以含有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增稠剂、颜料、阻燃剂等。
关于本发明的基布,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6.0、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4.0。而且,构成织物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在这里,WR和FR的定义如下。
WR=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短径 (式1)
FR=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短径 (式2)。
图1和图2是本发明的无涂布安全气囊基布的丝截面结构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1是经纱的截面的照片,图2是纬纱的截面的照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照片是利用后述的方法将基布用木工用粘接材料进行固定,拍摄该截面而得的。在WR和FR的定义中,使用了长径、短径这样的用语,但是如图1和图2中所示那样,复丝的截面不需要是椭圆形的。复丝的截面的长径可以称为截面的形状中的宽度,短径可以称为截面的形状中的厚度。
在本发明中,经纱截面变形度(WR)是作为安全气囊用基布的织物中的经纱的变形度,例如图1所示那样,是构成作为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织物的经纱截面的长径1除以经纱截面的短径2而算出的值。该值越大,经纱就越向织物的宽度方向扩展,基布就越薄,进而纬纱的卷曲率变小。作为其结果,基布的纬纱方向每单位长度中存在的纬纱的实质长度变短,因此表示是轻量的。此外,通过使构成经纱的单纤维排列成接近最密填充的状态、或者使基布表面的单纤维以接近水平的状态排列,从而能够使WR进一步变小。
在本发明中,使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以上,这对于为了同时实现轻量性、薄质地性是重要的。WR进一步优选为4.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6以上。此外,WR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7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4以下。如果短径小,则表示基布的厚度薄,如果长径大,则表示复丝是扩展的。如图1所示那样,通过使单纤维在基布平面方向上排列成接近最密填充的状态,进而使基布表面的单纤维定向为尽量接近平坦的状态,从而能够处于前述WR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纬纱截面变形度(FR)是构成作为安全气囊用基布的织物的纬纱的变形度,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关于纬纱截面,也是与经纱截面同样地、用纬纱截面的长径3除以纬纱截面的短径4,所算出的值越大,纬纱越向织物的宽度方向扩展,基布的厚度变薄,进而经纱的厚度方向的膨胀减少,经纱的卷曲率变小。作为其结果,基布的经纱方向每单位长度中实际存在的经纱的长度变小,因此表示是轻量的。
在本发明中,使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以上是重要的,优选为2.6以上,更优选为2.8以上。此外,FR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4以下。纬纱不经过经纱准备工序,是在织造工序中被安插进的,因此与经纱相比,截面变形度小。然而,同理,通过使单纤维以接近最密填充的形式排列,进而使基布表面的单纤维排列成接近水平的形态,从而能够处于前述FR的范围内。
如果对织物实施施加超过10N/mm的线压的轧光加工,则即使是圆形截面丝,也能够使WR和FR变大,但如果实施这样的加工,则单纤维的截面形状过度变形,机械特性下降。因此,关于本发明的无涂布安全气囊用基布,单纤维为没有进行过强烈的轧光加工的痕迹的近似圆形是重要的。在这里,所谓近似圆形,是指在织物表面的单纤维中,不与相邻的单纤维接触的部分是圆弧形状的状态。如果进行强烈的轧光加工,则由于压力,不仅是织物内部的单纤维,甚至织物表面的单纤维也被压溃,变形为四边形、六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在不进行轧光加工的情况下,由于织物内部的单纤维与相邻的单纤维的接触,有时也会变形为带有圆度的多边形,但不会变形到机械特性下降的程度。因此,本发明的无涂布安全气囊用基布不进行轧光加工,所以在偏向存在于织物表面的单纤维中,不与相邻的单纤维接触的部分能够保持圆弧形状。
特别是作为用于使WR和FR变大的要素,有构成织物的丝的特性。这里所说的构成织物的丝,是将基布分解而取出的丝(以下称为“分解丝”。)。分解丝的总纤度优选为145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95dtex以上,更优选为300dtex以上。此外,优选为72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10dtex以下,更优选为500dtex以下。换言之,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工序中,通过抑制复丝的收缩引发,尽可能维持总纤度,从而能够使单纤维以接近最密填充的形式排列,进而使基布表面的单纤维尽可能地排列为水平,因此能够使前述WR和FR处于特定的范围内。如果将分解丝总纤度相对于原来的复丝的总纤度的变化率抑制在3~-2%的范围内,则从不妨碍单纤维要排列使用的行为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更优选为1~-1%,进一步优选为0.5~-0.5%。此外,关于分解丝的单纤维纤度,也可以说是同理的。
此外,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不仅赋予能够耐受安全气囊使用中的机械特性,而且构成基布的丝、即分解而获得的丝(分解丝)的强度也应该特别注意。分解丝强度优选为6.5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8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cN/dtex以上。此外,优选为8.5cN/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3cN/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cN/dtex以下。通常,相对于制造基布前的复丝的拉伸强度,制造基布后的分解丝强度由于经过后述的各种工序时的处理温度、与工序部件的摩擦而通常会下降。此外,织密越高,在从基布中取出分解丝时,丝彼此摩擦,因此同样地分解丝的强度会下降。从能够扩大毛羽品质、收缩特性、复丝的拉伸强度等丝的选择范围出发,优选使该下降的比例相对于织造前的复丝的拉伸强度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为了实现上述分解丝的强度和强度的下降率,在经过后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工序时,优选不使复丝暴露在过度拉紧(例如张力)、加压的工序、2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此外,当然,在经过各工序时,不使用对复丝、织物造成伤害的部件也是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制造工序和条件,以尽可能保持了复丝具有的强度的状态来制造安全气囊基布是重要的。
如上所述,如果使WR和FR变大,则作为其结果,卷曲率变小。然而,除了WR、FR以外,卷曲率还随着织机的种类、织密、复丝与基布制造条件的关系等的变化而变化。本发明的基布的卷曲率作为表示基布的薄质地性的指标,优选在经向为12%以内、在纬向为6%以内,更优选在经向为10%以内、在纬向为5%以内,进一步优选在经向为9%以内、在纬向为4%以内。
通过使WR和FR变大,从而单纤维被排列、经纱和纬纱充分地接触,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复丝和/或相同的织密,与WR和FR小的基布相比,为低透气的。在这里,关于表示基布的透气性的透气度,从安全气囊展开时的乘客约束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JIS L 1096测得的在试验压差为500Pa时的静态透气度为0.1~5.0L/dm2/min。进一步优选为0.3~4.0L/dm2/min,进一步优选为0.5~3.0L/dm2/min。此外,优选依照ASTM D 6476-02测得的动态透气度处于100~1000mm/sec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的是,动态透气度为200~800mm/sec,进一步优选为250~650mm/sec。
此外,在缓冲垫逆转操作、折叠操作和/或收纳操作时,基布被搓揉。相对于该搓揉,透气度变化小的基布,其安全气囊展开时的乘客约束性能稳定。即,搓揉后的静态透气度相对于搓揉前的静态透气度优选为2倍以内的变化率,更优选为1.5倍以内,进一步优选为1.3倍以内。
此外,如果测定动态透气度,则可同时获得从测定样品所受到的压力和动态透气度的曲线算出的、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Exponent)。为了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有效利用充气装置气体,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优选处于1.0~1.8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1.2~1.6的范围内。
在这里,所谓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如果该值为1.0,则表示无论袋内压怎样变化,透气度是固定的。如果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比1.0大,则表示随着袋内压的增加,透气度上升。反过来,如果比1.0小,则表示随着袋内压的增加,透气度下降。一般而言,动态透气度越小,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越大。换言之,表示如果有空气能够通过的流路,则该流路随着袋内压的增加而扩大,从而透气度上升。在安全气囊的展开中,如果乘客碰到膨胀开的安全气囊,则袋内部的压力增加,压力增加引起透气度的增加,因此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高的织物与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低的织物相比,充气装置气体的损失变大。需要说明的是,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是后述的TEXTEST社制作的安全气囊专用透气度试验机FX3350自动算出的,该计算方法未公开。
为了使WR和FR变大,还有使用低总纤度且低单纤维纤度的复丝,以低织密进行织造的方法,但从安全气囊用所需要的机械特性这点出发,优选分解丝的总纤度和织密为以下范围。具体而言,关于对于在安全气囊展开时赋予充分的机械特性而言优选的经纱覆盖系数(WCF)和纬纱覆盖系数(FCF)的和(CF),优选为2000~2400,更优选为2100~2350,进一步优选为2200~2300。
在这里,WCF、FCF和CF通过下式3、式4和式5算出。
WCF=(构成织物的经纱的总纤度(dtex))1/2×经纱密度(根/2.54cm) (式3)
FCF=(构成织物的纬纱的总纤度(dtex))1/2×纬纱密度(根/2.54cm) (式4)
WCF+FCF=CF (式5)。
从安全气囊的强度这点出发,基布的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12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0g/m2以上。此外,从轻量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2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0g/m2,进一步优选为230g/m2以下。
从强度和在折叠、收纳安全气囊缓冲垫时的紧凑性的观点出发,基布的厚度优选为0.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8mm以上。此外,优选为0.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4mm以下。
从在使用本发明的基布缝制成安全气囊缓冲垫、或者折叠且收纳安全气囊缓冲垫时的操作性这点出发,优选的抗弯性优选为5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N以上。此外,优选为25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N以下。
关于基布的拉伸强度,从机械特性这点出发,经向、纬向均优选为2500N/5c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N/5cm以上。此外,如果确定上限的值的话,则经向、纬向均优选为5000N/5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0N/cm以下。
为了缓和安全气囊展开时的缓冲行为引起的应力集中,基布的伸长率在经向、纬向均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此外,如果确定上限的值的话,则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
关于基布的撕裂强度,为了防止安全气囊展开时由于缓冲垫缝制部撕裂而造成透气部产生,经向、纬向均优选为100N以上,优选为120N以上。此外,如果确定上限的值的话,则优选为400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N以下。
关于滑脱阻力,为了使缓冲垫的缝制部的接缝滑移更小,经向、纬向均优选为200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30N以上。如果确定上限的值的话,则为900N以下、800N以下。
接下来说明制造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方法的一例。
依次经过经纱准备工序、织造工序而获得坯布。坯布的宽度通常为1~3m,2m宽度左右的居多。准备至少包含退绕机、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干燥机、针板拉幅机、卷布机的加工机。使所得的坯布依次进行从退绕机退绕的工序,利用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进行精练的工序,利用干燥机进行干燥的工序,利用针板拉幅机进行热定型的工序以及利用卷布机进行卷取。在从加工机中的退绕机到针板拉幅机入口、和从针板拉幅机出口到卷布机之间,沿着坯布的经纱方向,对利用干燥机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每单位宽度施加10~50kgf(98~490N)/m的范围内的张力,例如对利用精练机进行了精练、利用干燥机进行了干燥的坯布,利用针板拉幅机,以相对于坯布的宽度变为98~100.5%的方式进行拉幅,在120~180℃进行热定型。而且,用卷布机将坯布卷取。因此,在加工机中,有必要使前述坯布的每个单面接触至少70根以上的辊来进行加工。
特别是纬纱是在不经过经纱准备工序的情况下在织造工序中被插入的,因此在加工工序中有必要减小FR。为了获得更小的FR,优选的辊根数为每个面85根以上,更优选为95根以上。
(经纱准备工序)
为了将用于织造工序的经纱拉齐并卷取,在织造工序之前进行经纱准备工序。在经纱准备工序中,有像单根整经机、部分整经机这样一次性将织布经轴卷取的方法;和在轴经整经后利用并轴机将织布经轴分两个步骤卷取的方法等。只要能获得本发明中规定的基布就可以采用任一种方法,但从织造性和薄质地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以两个步骤卷取的方法。关于投入到经纱准备工序中的经纱,将具有前述的材料和总纤度、单纤维纤度的复丝在不上浆的情况下以无捻状态挂在轴经整经机的粗纱架上,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因此优选。
然后,为了给予经纱一定的伸长,优选利用0.05~0.13gf(0.05~0.13cN)/dtex的范围内的整经张力将前述经纱拉齐并卷取,然后制成整经轴。此时,为了提高绒毛倒伏、工序通过性,也可以对经纱赋予蜡、追油剂。然后,由于将前述整经轴挂在并轴机上,同样地为了给予经纱一定的伸长,优选利用0.08~0.20gf(0.08~0.20cN)/dtex的范围内的整经张力,将经纱拉齐并卷取,然后制成织布经轴。
另一方面,虽然在经纱准备工序中赋予糊剂的情况下,织造性提高,但通常要在精练工序中除去糊剂。然而,如果选择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以外的退浆精练机、或者提高精练温度,则FR变小。在使用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进行退浆时,期望考虑选择使FR变大的条件,例如选择能够有效率地除去糊剂的精练剂、选择能够容易地除去的糊剂等。优选可以不进行那样的考虑的不赋予糊剂的情况。
(织造工序)
在织造工序中,使用上述所制成的织布经轴作为经纱来织造坯布。
织机可以使用喷水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任一种织机,但优选使用比较容易高速织造的喷水织机。作为挂在织机上的纬纱,从基布的机械特性在经向、纬向上相同的观点出发,优选与前述经纱同样地、保持以无捻且无糊的状态使用复丝。
为了使经纱的丝束中的单纤维排列,且具有稳定的织造性,优选经纱张力处于0.15~0.50gf(0.15~0.49cN)/dtex的范围内,更优选处于0.20~0.40gf(0.20~0.39cN)/dtex的范围内。此时,如果使织造张力为在整经中赋予的张力的同等以上,则织造性提高。
作为为了获得与经纱方向、纬纱方向无关而具有同等机械特性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优选的方案,优选使经纱与纬纱的密度差处于±2.0根/2.54cm以内,进一步优选处于±1.0根/2.54cm以内。
作为织机的边撑,可以使用夹持织物的边部的刺环式边撑、和夹持织物的整面的全幅边撑中的任一种。然而,从织造高密度的坯布的观点出发,为了能够实现更稳定的入纬,优选使用全幅边撑。
(精练工序)
关于依次经过经纱准备工序、织造工序而获得的坯布,优选使用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一边进行控制以便沿经纱方向对坯布的每单位宽度施加处于10~50kgf(98~490N)/m的范围内的张力,一边进行精练。作为精练机,可例举如下。一种类型是松弛精练机,其尽量减小在退浆精练等精练工序内施加到坯布的经纱方向的张力,同时经由少量的辊来输送坯布,引发收缩,同时提高糊剂、上浆剂的洗涤效果。另一种类型以平幅皂洗机型为代表,其在控制精练工序内的经纱方向的坯布的张力的同时经由大量的辊来输送坯布,从而能够抑制坯布的纬纱方向的收缩。其他还有能够自由地设定浸渍型收缩槽等坯布的经纱方向的张力,但是由于辊数、浴槽数少,因此难以控制坯布的纬纱方向的收缩,但设备费便宜的类型。
为了获得本发明的基布,为了在控制精练工序内的坯布的经纱方向的张力的同时抑制纬纱方向的收缩,优选使用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关于经纱方向的张力,作为坯布的每单位宽度的张力,15~40kgf(147~392N)/m能够使WR和FR更大,因此是优选的。在精练机内,以相对于坯布的一面有至少10根以上的辊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抑制在干燥中引发的坯布的收缩,同时使WR和FR变大,因此是优选的。
为了不在中途进行卷取而连续地生产,优选在退绕机和精练机之间、以及针板拉幅机与卷布机之间配置加工布储存装置(储蓄器)。配置受到在10~50kgf(98~490N)/m的范围内的一定张力的储蓄器,以上述张力进行处理能够使WR和FR更大,因此是优选的。其中,优选15~40kgf(147~392N)/m。
关于精练机内的药液和水洗各个槽的水温,为了不强烈地引发复丝的收缩应力,分别优选为70℃以下。优选为65℃以下。
作为下限的温度,设为40℃以上从使精练剂活化、而且能够有效率地除去附着在织丝上的油剂、蜡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干燥工序)
关于经过了精练工序的坯布,在暂时不卷取的情况下,接下来以沿经纱方向对坯布的每单位宽度施加处于10~50kgf(98~490N)/m的范围内的张力的方式进行控制、赋予前述张力,同时进行干燥。从能够使WR和FR更大的观点出发,作为张力,优选为15~40kgf(147~392N)/m。
关于干燥机,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中规定的基布,使用热风干燥机、吸风式滚筒干燥机、无接触烘燥机等任一种干燥机都没有问题,但更优选使用容易将坯布的移动张力保持为恒定的热风干燥机。
在干燥机内,为了使WR和FR变大,优选以沿经纱方向对坯布的每单位宽度施加处于10~50kgf(98~490N)/m的范围内的张力的方式进行控制,同时以上述张力进行干燥。在干燥机内,通过以相对于坯布的一面有至少5根以上的辊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抑制在干燥中引发的坯布的收缩,同时能够使WR和FR变大,因此是优选的。
关于干燥机的设定温度,为了不强烈地引发复丝的收缩应力,且使润湿的坯布充分干燥,优选设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100℃以上,此外,优选设为160℃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140℃以下。
(热定型工序)
经过了干燥工序的坯布暂时也不需要卷取,利用针板拉幅机,在拉幅机宽度被设定为可获得相对于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宽度为98~100.5%的范围内的织物宽度的状态下,在120~1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定型,其结果制成相对于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宽度为98~100.5%的范围内的织物宽度的坯布。
设定该织物的宽度的理由是因为,在利用针板拉幅机对进行了干燥的坯布进行热定型时,能够抑制在热定型中引发的坯布的收缩,同时能够使WR和FR变大。
此外,如果将拉幅率设定为可获得相对于干燥后的坯布的宽度而比上述范围大的宽度,则有针受到负荷、针折断、针弯曲的担心。此外,如果将拉幅率设定为可获得相对于干燥后的坯布的宽度而比上述范围小的宽度,则由于放任在热定型中引发的坯布的收缩而进行收缩,因此WR和FR变小。优选的是,在相对于干燥后的坯布的宽度为99~100%的范围内进行拉幅并进行热定型,其能够同时满足生产性与轻量性、薄质地性。
热定型温度优选设为120~180℃的温度范围。如果热定型温度过高,则基布的机械特性有下降的担心;如果过低,则加工后基布的尺寸有时不稳定。为了使加工后基布的尺寸稳定,热定型温度优选设为14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160℃以上。
为了获得充分的尺寸稳定性,热定型时间优选为15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秒以上,此外,优选设为12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90秒以下。
(辊)
如前所述,织造后的坯布在卷取工序之前经过精练工序、干燥工序、热定型工序。关于坯布,这些工序是经由辊而被输送的,为了使WR和FR变大,优选对于坯布,使每个单面接触70根以上的辊。根据该优选的方案,对于坯布的两面而言,接触至少140根以上的辊。
优选将这些辊配置到坯布的经纱方向所受的张力被调节为10~50kgf(98~490N)/m的范围内的区域。
在这里,所谓辊,是指配置在加工机内、坯布的全部宽度或一部分接触的自由辊、固定辊和棒、驱动辊、扩布辊等所有的圆柱状的辊,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树脂,也可以是带类被卷曲而成的。如果是自由辊、驱动辊等旋转的辊,则能够使坯布的经纱方向受到的张力恒定,因此是优选的。
而且,辊所引起的对坯布的线压优选为10N/mm以下。
通过这样使坯布每一面接触70根以上的辊,从而分别构成基布中的经纱、纬纱的单纤维沿着基布水平面方向被细密填充化。其结果是FR、WR被最适化,能够制成轻量且紧凑的安全气囊。优选为85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根以上。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中规定的基布,就没有特别的上限,但从抑制加工机的投资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20根以下。
(张力)
在为了获得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加工工序中,从退绕到卷取,除了在实质上张力控制困难的针板拉幅机内以外,均是以相同的张力移动,从而能够使经纱和纬纱中的单纤维排列、且使WR和FR变大,结果能够获得轻量、薄质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因此是优选的。作为上述中的相同的张力,例如优选维持为10~50kgf(98~490N)/m,期望维持为15~40kgf(147~392N)的范围内。
(加工布储存)
为了连续地加工投入多个坯布辊,在将加工后的基布以一定长度进行卷布的同时继续加工,在坯布退绕后、和/或卷取前配置储蓄器,从而也能够储存正被加工的布。在该情况下,为了使WR和FR变大,也优选利用上述的一定张力使其移动。退绕侧储蓄器、卷取侧储蓄器均优选以相对于坯布的一面、接触至少10根以上的辊那样配置。
另外,在储蓄器和精练机之间、精练机和干燥机之间、干燥机和针板拉幅机之间以及针板拉幅机和储蓄器之间,也优选具备用于利用一定张力使其移动的装置,例如,如果有空气舞蹈员(air dancer)、旋转向导(Swivel guide)等,则能够经由辊而容易地控制张力,因此是优选的。
在本发明中,关于在这些各工序中进行的利用辊的输送,期望使坯布的单面接触70根以上的辊。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能够保持作为安全气囊所需要的机械特性和低透气度,实现迄今为止一直难以同时实现的轻量性和薄质地性。因此,在不对基布进行涂布的情况下而将基布用作安全气囊时,能够保持具有必要的乘客保护机能、改善扩大车内空间的紧凑性,改善燃油效率的轻量性。当然,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树脂涂布并将其用作安全气囊。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能够适合用于驾驶席、副驾驶席用和后部座席用、侧面用安全气囊、步行者安全气囊等任一种安全气囊。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测定方法]
本发明中的各特性的定义和测定法如下。
(1)总纤度:根据JIS L1013:2010 8.3.1A法,以规定负荷0.045cN/dtex来测定正量纤度(校正后的纤度)作为总纤度。
(2)卷曲率:基于JIS L1096:2010 8.7B法,初负荷根据下述式6所示的计算式进行设定,算出经纱、纬纱各自的卷曲率。
Cw=(L-200)/200×100 (式6)
这里,Cw:卷曲率(%)
L:拉直的长度(mm)。
(3)分解丝总纤度:基于JIS L1096:2010 8.9.1.1B法,从由基布切出的25cm×25cm的正方形样品中取经向、纬向各自的分解丝,使用利用前述(2)记载的方法算出的卷曲率,算出经纱、纬纱各自的分解丝总纤度(dtex)。
(4)单纤维纤度:通过使总纤度除以单纤维数而算出。
(5)分解丝的单纤维纤度:通过使分解丝总纤度除以单纤维数而算出。
(6)强度、伸长率:在JIS L1013:2010 8.5.1标准时试验所示的定速伸长条件下进行了测定。在试样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社制“テンシロン/TENSILON”(注册商标。以下同样)UCT-100、夹具间隔为25cm、拉伸速度为30c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伸长率从应力-应变曲线中的表示最大强度的点的伸长求出。
(7)分解丝强度:依照JIS L1013:2010 8.5.1标准时试验所示的定速伸长条件,进行20次/25cm的加捻而进行了测定。在测定器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社制“テンシロン”UCT-100、夹具间隔为25cm、拉伸速度为30c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用所得的分解丝的强力(cN)除以分解丝的总纤度,算出分解丝强度(cN/dtex)。
(8)经纱、纬纱的织密
基于JIS L 1096:2010 8.6.1A法进行了测定。
将试样放置在平坦的台上,除去不自然的褶皱、张力,针对不同的5处位置,在不解开经纱和纬纱的情况下,使用TEXTEST社制FX3250,测定每2.54cm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算出各自的平均值。
(9)截面变形度
关于织物的不同的5处位置,沿着经纱和纬纱切出3cm×3cm的四边形的样品。为了固定织丝的结构,将重50g/m2以下的离型膜切成5cm×5cm的四边形,涂布厚度为0.5mm以下的市售的木工用粘接材料,制成这样的膜2片。在其中一片的粘接材料涂布面上轻轻地放置样品,进而关于另一带有粘接材料的离型膜,使粘接材料的涂布面朝下,放置在样品的上方。就这样在不施加负荷的情况下在24小时室温下进行了放置。接着,剥离离型膜。使用フェザー安全剃刃社制的“フェザー”(注册商标)剃刀S刀片FAS-10作为切断刀片,如图3那样切断经纱和纬纱各自的织丝顶点部。使用日立制作所制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3400N(商品名: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拍摄截面。织物的2个面中,拍摄处于切断刀片插入面那侧的经纱和纬纱与拍摄处于切断刀片拔出面那侧的经纱和纬纱相比,能够更忠实地观察到作为试样的织物的截面原来的单纤维排列。原因是,如果是切断刀片拔出面那侧,则由于切断刀片拔出,成为束的纤维会变松、或者变散。因此,单纤维束的观测是以处于切断刀片插入面那侧的经纱和纬纱为对象的。
测定切断刀片插入面的经纱和纬纱各自的截面的长径和短径(例如在图1中分别为符号1和符号2的线段的长度),求出式7、式8所示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和纬纱截面变形度(WF)。在本测定中,关于经纱截面、纬纱截面各自随意抽出的5处位置,求出长径/短径,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WR、FR。
需要说明的是,切断刀片每进行1次切断就更换一次新的刀片。
经纱截面变形度(WR)=经纱截面的长径/经纱截面的短径(式7)
纬纱截面变形度(WF)=经纱截面的长径/经纱截面的短径(式8)
(10)单位面积的质量
依照JIS L 1096:2010 8.3.2A法,关于试样的不同的3个位置,制成25cm×25cm的试样,使用电子天平来测定质量,算出每平方米的质量,将平均值作为单位面积的质量。
(11)厚度
依照JIS L 1096:2010 8.4A法,关于试样的不同的5个位置,使用直径为1.05cm的圆形的测定子的厚度测定机,在1.0kPa的加压下,为了使厚度稳定下来而等待10秒,然后测定厚度,算出平均值。
(12)拉伸强度、伸长率
依照JIS L 1096:2010 8.14A法(布条强伸长率测验法),关于试样的不同的3个位置,制成宽度6cm×长度35cm的试样片,从宽度的两侧除去丝而调制成宽度为5cm。使用インストロン社制作的“インストロン”(INSTRON)(注册商标。以下同样。)5965,使所调制的试样在夹具间隔为20cm、拉伸速度为20c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直到样品断裂,求出断裂时的应力,将平均值作为拉伸强度(N/5cm)。需要说明的是,伸长率从应力-应变曲线中的表示最大强度的点的伸长求出。
(13)撕裂强度
依照JIS L 1096:2010 8.17A法(单舌式(试样撕破强力)试验法),关于试样的不同的3个位置,制成15cm×20cm的试验片,在短边的中央(7.5cm),与短边成直角地切出10cm的切口,对于インストロン社制作的“インストロン”5965使用宽度为15cm以上的夹钳,将各切片(7.5cm×10cm的部分)与上下的夹钳成直角地夹着,使拉伸速度为10cm/min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片撕裂9cm为止。将从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初的极大点开始到试验终点为止分成4份,关于除去最初的1份(最初的1/4)剩下的3份(2/4~4/4),求出最大点的平均,将平均值作为撕裂强度(N)。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最大点,是从紧跟前的凹部开始、相对于前述3份的平均应力变化10%以上的点将作为最大点读取的。
(14)滑脱阻力
依照ASTM D 6479-02,从试样的5处不同的位置取试验片,使用インストロン社制作的“インストロン”5965进行试验,将平均值作为滑脱阻力(N)。
(15)抗弯性
依照ASTM D 4032-94的圆形弯曲法(Circular Bend)进行测定。
(16)静态透气度
依照JIS L 1096:2010 8.26.1A法(弗雷泽型法),针对试样的不同的6个位置,求出测定面积为100cm2、500Pa的压差下的、从试验片通过的空气量(L/dm2/min),算出平均值作为静态透气度(L/dm2/min)。
(17)搓揉后的静态透气度
在试样的不同的6个位置切出沿经纱方向为120mm、沿纬纱方向为120mm的正方形的样品。将各个样品沿着纬纱进行2次折叠(使经纱折断那样),获得120mm×30mm的样品。对于该样品,依照JIS K 6404-6:1999,使用司各脱型搓揉试验机,在夹具间隔为30mm、负荷为9.8N、夹具移动距离为50mm、搓揉速度为120次/分钟的条件下,以纬纱的两端被夹持地搓揉的方式进行了50次搓揉试验。对所得的搓揉后的样品,依照JIS L 1096:2010 8.26.1A法(弗雷泽型法),利用与前述(12)项同样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算出平均值作为搓揉后的静态透气度(L/dm2/min)。
将用上述搓揉后的静态透气度除以前述(16)所测定的搓揉前的静态透气度而得的结果作为搓揉后的静态透气度变化。
(18)平均动态透气度、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
依照ASTM D 6476-02,使用TEXTEST社制安全气囊专用透气度试验机FX3350,测试头使用400cm3的,将填充到测试头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初始压力,START PRESSURE)调节成织物受到的最大压力为100±5kPa,释放填充到测试头中的压缩空气并用于布帛的试样,测定经时压力和透气度。测定在试样的6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求出在测定的结果所得的压力-动态透气度曲线中,到达最大压力后的上限压力(UPPER LIMIT:70kPa)~下限压力(LOWER LIMIT:30kPa)的范围内的平均流速(mm/sec),求出平均值作为动态透气度(mm/sec)。此外,关于FX3350自动算出的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也算出平均值作为动态透气度曲线指数。
[实施例1]
(经纱、纬纱)
使用由尼龙6·6形成的、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dtex、单纤维数72、总纤度为470dtex、强度为8.5cN/dtex、伸长率为23.5%、沸水收缩率为6.0%、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作为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使用轴经整经机,相对于上述经纱的每单位纤度施加0.1gf(0.1cN)/dtex的张力而进行卷取,制成整经轴。然后,使用并轴机,相对于经纱的每单位纤度施加0.15gf(0.15cN)/dtex的张力而将整经轴合并,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将上述织布经轴挂在喷水织机(WJL)上,使用上述纬纱,织造经纱密度为54.5根/2.54cm、纬纱密度为55根/2.54cm、且宽度为2.0m的坯布。
在打纬部与摩擦辊之间设置全幅边撑,相对于经纱的每单位纤度施加0.42gf(0.41cN)/dtex的张力,将织机转速设为600rpm。
(加工工序)
将上述坯布设置在退绕机上。将坯布进行退绕,使坯布单面通过具有10根旋转的辊和5根不旋转的辊的储蓄器。进而使坯布单面通过具有25根旋转的辊和7根不旋转的辊的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对坯布进行了精练。精练的条件是将精练槽的水温设为65℃,热水洗槽的水温设为40℃。接着使完成了精练的坯布通过对于坯布单面而言具有10根旋转的辊和2根不旋转的辊的、干燥温度为120℃的热风型干燥机。接着,使坯布通过针板拉幅机干燥机。设定拉幅率以便成为与干燥后的坯布宽度相同的宽度,在超喂率为0%的尺寸控制下,以180℃、60秒的条件将坯布热定型。使坯布进一步通过对于坯布单面而言具有8根旋转的辊和3根不旋转的辊的储蓄器。将坯布进一步卷取,从而获得安全气囊用基布。
在从退绕后的储蓄器到干燥机内、以及热定型后的储蓄器内,进行调节以便沿经纱方向受到30kgf(294N)/m的张力,计算进配置在储蓄器与精练机之间等的辊、使坯布的每一侧与共计83根旋转的辊和17根不旋转的辊接,同时进行加工。
如表1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且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实施例2]
(经纱、纬纱)
使用了实施例1的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使坯布的每一侧通过由具有10根旋转的辊的储蓄器、具有18根旋转的辊和2根不旋转的辊的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具有8根旋转的辊的热风型干燥机、以及具有8根辊的储蓄器构成的加工机器,计算进配置在储蓄器与精练机之间等的辊,使坯布的每一侧与共计70根旋转的辊和4根不旋转的辊接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进行加工。
如表1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且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实施例3]
(经纱、纬纱)
使用由尼龙6·6形成的、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5dtex、单纤维数为136、总纤度为470dtex、强度为8.5cN/dtex、伸长率为23.5%、沸水收缩率为6.5%、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作为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准备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经纱密度为54.0根/2.54c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加工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1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且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比较例1]
(经纱、纬纱)
使用由尼龙6·6形成的、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5dtex、单纤维数为136、总纤度为470dtex、强度为8.5cN/dtex、伸长率为23.0%、沸水收缩率为7.2%、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作为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准备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对于上述坯布而言,在退绕后和卷取前均使用不具备储蓄器、精练机、干燥机的针板拉幅机干燥机,设定拉幅率以便成为与坯布相同的宽度,在超喂率为0%的尺寸控制下,在180℃下进行了30秒热定型加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加工机中,为了连接退绕机~针板拉幅机干燥机、以及针板拉幅机干燥机和卷布机之间,相对于每一面配置计为15根旋转的辊和3根不旋转的辊,在不控制坯布的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卷取,从而获得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1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虽然保持了良好的机械特性,但在加工工序内坯布接触的辊数有时少,纬纱的截面变形度小,其结果是重且厚质地的、且与实施例3相比有高的透气度。
[比较例2]
(经纱、纬纱)
使用由尼龙6·6形成的、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6.5dtex、单纤维数为72、总纤度为470dtex、强度为8.0cN/dtex、伸长率为21.0%、沸水收缩率为6.9%、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作为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使用上浆并轴机对经纱赋予糊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在轴经整经工序中,相对于经纱的每单位纤度施加0.1gf(0.1cN)/dtex的张力进行卷取,在上浆整经中,相对于经纱的每单位纤度施加0.13gf(0.13cN)/dtex的张力进行卷取。
(织造工序)
将上述织布经轴挂在剑杆织机上,使用上述纬纱,以经纱密度为54根/2.54cm、纬纱密度为53根/2.54cm,织造了宽度为2.0m的坯布。
在打纬部与摩擦辊之间设置全幅边撑,相对于经纱的每单位纤度施加0.32gf(0.31cN)/dtex的张力,将织机转速设为450rpm。
(加工工序)
使上述坯布退绕、经过储蓄器,使用退浆精练机在常温的预湿槽、退浆精练槽水温为80℃、热水洗槽水温为80℃下进行精练。接着,使用热风型干燥机,在干燥温度为120℃下进行干燥,接着,使用针板拉幅机干燥机,设定拉幅率以便成为与干燥后的坯布宽度相同的宽度,在超喂率为0%的尺寸控制下,在180℃进行了1分钟的热定型加工。进而,使坯布通过储蓄器进行卷取,从而获得安全气囊用基布。
在退绕后的储蓄器、干燥机内、以及热定型后的储蓄器内,进行调节以便沿经纱方向施加20kgf(196N)/m的张力,在使坯布每一侧接触79根旋转的辊和20根不旋转的辊的同时进行加工。在这里,为了在预湿槽~水洗槽内除去糊剂,相对于坯布的每单位宽度施加5kgf(49N)/m的移动张力以使液体向坯布的浸入增加,同时使坯布的每一侧接触33根旋转的辊和7根不旋转的辊。
如表1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可能由于在加工工序中收缩了,因此经纱、纬纱的截面变形度均小,其结果是重且厚质地、且与实施例1和2相比是高透气度。
[比较例3]
(经纱、纬纱)
使用了实施例1的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设定拉幅率以便成为相对于干燥后的坯布宽度为96%的宽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1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可能在拉幅机内收缩了,因此纬纱的截面变形度小,其结果是重且厚质地、且与实施例1和2相比是高透气度。
[比较例4]
(经纱、纬纱)
使用了实施例1的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对于上述坯布而言,使坯布的每一面通过由具有10根旋转的辊的储蓄器、具有8根旋转的辊和2根不旋转的辊的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具有8根旋转的辊的热风型干燥机、以及具有7根辊的储蓄器构成的加工机器,计算进配置在储蓄器与精练机之间等的辊,相对于每个坯布单面计有55根旋转的辊和5根不旋转的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加工。
如表2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由于偏存于基布表面的纬纱单纤维的排列不充分,纬纱截面变形度变小。其结果是与实施例1和2相比为高的透气度。
[实施例4]
(经纱、纬纱)
使用了实施例3的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准备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经纱密度为52.5根/2.54cm、纬纱密度为53根/2.54c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将拉幅机的温度设为1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加工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2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所需要的机械特性,且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比较例5]
(经纱、纬纱)
将由尼龙6·6形成的、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3.3dtex、单纤维数为144、总纤度为470dtex、强度为8.5cN/dtex、伸长率为23.5%、沸水收缩率为7.9%的合成纤维复丝保持无捻的状态而作为经纱和纬纱使用。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经纱密度为50根/2.54cm、纬纱密度为50根/2.54c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对于上述坯布而言,代替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使用不具备储蓄器的浸渍型收缩槽浸渍在95℃的热水中实施收缩加工,接着在130℃下利用热风干燥机完成干燥,使坯布每一面接触15根旋转的辊,同时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安全气囊用基布。
在收缩加工中和干燥机中,对坯布施加相对于每单位宽度40kgf(392N)/m的张力。
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使用与实施例4的安全气囊基布相同的总纤度的复丝,加工后的织密也相同,但由于进行收缩加工,且经过的辊数少,因此如表2所示,虽然保持了良好的机械特性和低透气度,尽管单纤维纤度比实施例4小,但单纤维的排列混乱、经向的截面变形度小,进而,由于收缩加工,分解丝的总纤度比织造前的复丝的总纤度大,因此与实施例4相比是重的、厚质地的。
[实施例5]
(经纱、纬纱)
使用了实施例3的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经纱密度为50根/2.54cm、纬纱密度为50根/2.54c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使拉幅机设定温度为12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加工了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2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且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的。
[比较例6]
(经纱、纬纱)
使用由尼龙6·6形成的、单纤维的截面扁平度为3.3、单纤维纤度为4.9dtex、单纤维数为96、总纤度470dtex、强度为7.9cN/dtex、伸长率为24.5%、沸水收缩率为6.2%、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作为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准备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相对于经纱的每单位纤度的张力为0.2gf(0.2cN)/dtex,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加工安全气囊用基布。
关于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如表2所示的复丝、分解丝和基布的特性、基布制造条件,由于使用扁平截面丝,因此截面变形度大、轻量且薄质地,但在搓揉后,单纤维排列混乱,因此静态透气度变化率大,不能实现必要的低透气度的保持。
[实施例6]
(经纱、纬纱)
使用由尼龙6·6形成的、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单纤维纤度为2.6dtex、单纤维数为136、总纤度350dtex、强度为8.5cN/dtex、伸长率为23.5%、沸水收缩率为6.5%、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作为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经纱密度为59.5根/2.54cm、纬纱密度为60根/2.54cm、经纱的每单位纤度的张力为0.18gf(0.18cN)/dtex,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使拉幅机设定温度为1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加工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2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同时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实施例7]
将用于经纱和纬纱的合成纤维复丝的强度调为9.2cN/dtex、伸长率为22.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获得了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3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同时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实施例8]
(经纱、纬纱)使用了单纤维数为108、总纤度为350dtex,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的无捻的合成纤维复丝。
(经纱准备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使经纱密度为57.5根/2.54cm、纬纱密度为58根/2.54c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加工安全气囊用基布。
如表3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同时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的。
[实施例9]
(经纱、纬纱)
使用了实施例1的经纱和纬纱。
(经纱准备工序)
使用部分整经机,制成织布经轴。
(织造工序)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织造坯布。
(加工工序)
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加工坯布。
如表3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同时虽然使用圆形截面丝、是高密度的织物,但是截面变形度大,其结果是轻量且薄质地、且低透气。
[比较例7]
使利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的坯布每个单面以干燥温度为120℃经过具有10根旋转的辊和2根不旋转的辊的热风型干燥机进行干燥,然后实施轧光加工。
如表3所示,所得的安全气囊用基布截面变形度大、是轻量且薄质地的,但由轧光加工时的加压压力导致单纤维的截面形状变形,是分解丝强度和基布的机械特性低的基布。
[表1A]
[表1B]
[表2A]
[表2B]
[表3A]
[表3B]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即使是保持无涂布的状态也可以适用于驾驶席、副驾驶席用、后部座席用和侧面用安全气囊以及步行者安全气囊等。
符号说明
1:经纱截面的长径
2:经纱截面的短径
3:纬纱截面的长径
4:纬纱截面的短径
5:加工后的织物
6:经纱
7:纬纱
A-A:为了拍摄经纱的截面照片的切断线
B-B:为了拍摄纬纱的截面照片的切断线

Claims (9)

1.一种安全气囊用基布,满足下述A~D的特性,
A.由式1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6.0,
WR=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短径 式1
B.由式2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4.0,
FR=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短径 式2
C.构成织物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
D.构成织物的复丝的总纤度为145~720dtex,单纤维纤度为2~7dtex,拉伸强度为6.5~8.5cN/dtex。
2.一种安全气囊用基布,是使用总纤度为150~700dtex、单纤维纤度为2~7dtex、复丝的拉伸强度为8.0~9.5cN/dtex、单纤维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合成纤维复丝而获得的,满足下述A~C的特性,
A.由式1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0~6.0,
WR=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经纱截面的短径 式1
B.由式2计算出的构成织物的复丝的纬纱截面变形度FR为2.4~4.0,
FR=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长径/织物中的纬纱截面的短径 式2
C.构成织物的复丝的单纤维截面形状近似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由式1计算出的经纱截面变形度WR为4.3~5.7,由式2计算出的纬纱截面变形度WR为2.6~3.7。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依照JIS L 1096的弗雷泽型法,在试验压差500Pa下测定的静态透气度为0.1~5.0L/dm2/min,依照ASTM D 6476-02测定的动态透气度为100~1000mm/sec。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将由式3计算出经纱覆盖系数设为WCF,将由式4计算出纬纱覆盖系数设为FCF,由式5计算出的WCF与FCF之和CF为2000~2400,
WCF=(构成织物的经纱的总纤度(dtex))1/2×经纱密度(根/2.54cm) 式3
FCF=(构成织物的纬纱的总纤度(dtex))1/2×纬纱密度(根/2.54cm) 式4
WCF+FCF=CF 式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其未进行过树脂涂布。
7.一种安全气囊,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
8.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i)依次经过经纱准备工序和织造工序而获得坯布的工序,以及
ii)使所得的坯布依次进行从退绕机退绕的工序,利用平幅皂洗机型精练机精练的工序,利用干燥机干燥的工序,利用针板拉幅机热定型的工序以及利用卷布机卷取的工序,
在从所述退绕机到所述针板拉幅机的入口之间、以及从针板拉幅机出口到卷布机之间,相对于坯布的经纱方向,对利用干燥机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每单位宽度赋予10~50kgf/m即98~490N/m的张力,
在所述热定型的工序中,进行拉幅,使织物宽度相对于利用干燥机进行了干燥的坯布的宽度为98~100.5%的范围内,将温度设为120~180℃,
在所述ii的工序中不包含轧光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经纱准备工序包含利用轴经整经机制作整经轴、然后在不进行上浆的情况下利用并轴机制作织布经轴的工序。
CN201580013781.0A 2014-03-14 2015-03-13 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133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1348 2014-03-14
JP2014051348 2014-03-14
PCT/JP2015/057535 WO2015137495A1 (ja) 2014-03-14 2015-03-13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3222A true CN106133222A (zh) 2016-11-16
CN106133222B CN106133222B (zh) 2018-11-02

Family

ID=5407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3781.0A Active CN106133222B (zh) 2014-03-14 2015-03-13 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3803B2 (zh)
EP (1) EP3118358B1 (zh)
JP (1) JP6011721B2 (zh)
KR (1) KR102179158B1 (zh)
CN (1) CN106133222B (zh)
BR (1) BR112016018965B1 (zh)
MX (1) MX2016011974A (zh)
PL (1) PL3118358T3 (zh)
WO (1) WO201513749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25A (zh) * 2018-03-30 2020-11-27 世联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CN112004724A (zh) * 2018-03-30 2020-11-27 世联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CN112680867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49037A (zh) * 2020-03-26 2022-11-15 旭化成株式会社 资材用基布及其制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7300A1 (ja) * 2015-09-30 2017-04-06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BR112018009095A2 (pt) * 2015-11-06 2019-02-19 Invista Textiles Uk Ltd panos, artigos, airbags e método para formar um pano
KR102469316B1 (ko) * 2016-12-21 2022-11-18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에어백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304803B (zh) 2017-05-02 2021-09-03 英威达纺织(英国)有限公司 低渗透性和高强度织造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EP3687867B1 (en) 2017-09-29 2022-01-05 INVISTA Textiles (U.K.) Limited Airbag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airbags
US11358562B2 (en) 2017-09-29 2022-06-14 Toyobo Co., Ltd. Airbag base cloth and airbag including same
WO2020059443A1 (ja) * 2018-09-19 2020-03-26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基布、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基布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8641A (ja) * 1987-10-28 1989-05-11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エアーバツク用基布の製造方法
JP2002500290A (ja) * 1998-01-08 2002-01-08 エー アンド ピー テクノロジー,インク. 編み上げ構造用の高被覆領域編み材料
CN102471954A (zh) * 2009-11-09 2012-05-23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及气囊
WO2013133382A1 (ja) * 2012-03-09 2013-09-12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US20140021704A1 (en) * 2011-03-31 2014-01-23 Kolon Industries, Inc. Polyester fabric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5440967B1 (ja) * 2012-05-11 2014-03-12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97054C (en) * 1991-09-27 1996-12-03 Kunio Nishimura Gastight woven fabric sheet for air bags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2935939B2 (ja) * 1992-12-24 1999-08-16 帝人株式会社 エアーバッグ用ポリエステル織物
JP3849812B2 (ja) 1996-04-17 2006-11-22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3144307B2 (ja) 1996-07-23 2001-03-1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KR100264064B1 (ko) * 1996-12-10 2000-08-16 구광시 비코팅형 에어백용 원단
US5881776A (en) * 1997-01-24 1999-03-16 Safety Components Fabric Technologies, Inc. Rapier woven low permeability air bag fabric
JP4019635B2 (ja) * 2001-01-17 2007-12-1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低通気織物の製造方法
JP4711378B2 (ja) 2001-12-10 2011-06-29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3859135B2 (ja) * 2002-03-29 2006-12-2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JP4306391B2 (ja) 2003-09-29 2009-07-2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法
JP4306392B2 (ja) * 2003-09-29 2009-07-2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法
CA2450103C (en) * 2003-10-22 2008-09-16 Hyosung Corporation Low shrinkage polyamide fiber and uncoated fabric for airbags made of the same
KR100451263B1 (ko) * 2003-12-30 2004-10-11 주식회사 효성 비피복 에어백용 폴리아미드 섬유
JP4265522B2 (ja) * 2004-10-21 2009-05-20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かかる製造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JP5469292B2 (ja) * 2006-11-30 2014-04-16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及びエアバッグ
JP5365272B2 (ja) * 2008-03-21 2013-12-11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の製造方法
ES2405580T3 (es) * 2008-03-26 2013-05-31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amento de poliamida 56, y estructura de fibra y tela base de airbag que comprende cada uno
EP2374923B1 (en) * 2010-04-09 2013-12-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Method of making an inflatable air-bag
WO2014098083A1 (ja) * 2012-12-17 2014-06-26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布帛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8641A (ja) * 1987-10-28 1989-05-11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エアーバツク用基布の製造方法
JP2002500290A (ja) * 1998-01-08 2002-01-08 エー アンド ピー テクノロジー,インク. 編み上げ構造用の高被覆領域編み材料
CN102471954A (zh) * 2009-11-09 2012-05-23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及气囊
US20140021704A1 (en) * 2011-03-31 2014-01-23 Kolon Industries, Inc. Polyester fabric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3133382A1 (ja) * 2012-03-09 2013-09-12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JP5440967B1 (ja) * 2012-05-11 2014-03-12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25A (zh) * 2018-03-30 2020-11-27 世联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CN112004724A (zh) * 2018-03-30 2020-11-27 世联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US11560115B2 (en) 2018-03-30 2023-01-24 Seiren Co., Ltd. Airbag base fabric and airbag
CN112004724B (zh) * 2018-03-30 2023-06-02 世联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CN112004725B (zh) * 2018-03-30 2023-09-12 世联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用基布和安全气囊
CN115349037A (zh) * 2020-03-26 2022-11-15 旭化成株式会社 资材用基布及其制法
CN112680867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0867B (zh) * 2020-12-11 2022-05-10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118358T3 (pl) 2021-06-14
KR20160128399A (ko) 2016-11-07
MX2016011974A (es) 2016-12-09
US20170067189A1 (en) 2017-03-09
CN106133222B (zh) 2018-11-02
JPWO2015137495A1 (ja) 2017-04-06
BR112016018965A2 (zh) 2017-08-15
BR112016018965B1 (pt) 2022-01-04
EP3118358A1 (en) 2017-01-18
JP6011721B2 (ja) 2016-10-19
WO2015137495A1 (ja) 2015-09-17
US10543803B2 (en) 2020-01-28
EP3118358A4 (en) 2017-11-15
KR102179158B1 (ko) 2020-11-16
EP3118358B1 (en)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222B (zh) 安全气囊用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09641B (zh) 安全气囊用基布、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用基布的制造方法
CN103080393B (zh) 气囊用基布
JP6013710B2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4566490B2 (ja) エアーバッグ用基布及びエアーバッグ
WO1995010652A1 (fr) Tissu pour coussin gonflable de securite de haute performance et son procede de production
BR112015017604B1 (pt) Tecido de airbag, airbag e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 tecido de airbag
JPWO2014123090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織物ロール
JP2002069790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4423853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CN107529565B (zh) 织物
JP6105192B2 (ja) エアバッグ織物
JPH082359A (ja) 高滑脱抵抗性エアーバッグ用織物
CN106319720B (zh) 安全气囊用织物、其制造方法及安全气囊
JP2007023411A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ならびに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の製造方法
JP3830332B2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4553656B2 (ja) 高密度袋織基布の製織方法
JP6694490B2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基布
US20230228008A1 (en) Airbag Patch Cloth
JP2001301557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
WO2019017273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