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2663A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42663A CN106042663A CN201610236740.4A CN201610236740A CN106042663A CN 106042663 A CN106042663 A CN 106042663A CN 201610236740 A CN201610236740 A CN 201610236740A CN 106042663 A CN106042663 A CN 106042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layer
- image processing
- male female
- color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G01B11/0608—Height gau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3—Features not dealing with the colouring process per se, e.g. construction of printers or heads, driving circuit adapt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51—Colorimeters; Construction thereof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12—Circuits of general importance; Signal proces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k Jet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在打印三维图像时的颜色再现精确度。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用于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形成色材层和凹凸层的信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形状信息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表示形状的形状信息;以及第一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形状信息,生成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下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上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二凹凸层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成用于形成颜色和突起(凹/凸)的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文化财产的保护,通过使用3D打印机或利用UV可固化墨的打印机,进行文化财产的复制。例如,在复制油画时,有必要再现画的颜色、突起(下文中也被称为凹/凸)和光彩(luster)(下文中也被称为光泽(gloss))。作为这种再现技术,存在日本特开2004-299058号公报中描述的技术。日本特开2004-299058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打印技术,即以用于形成要再现的凹/凸的下层(凹凸层)(下文中也被称为再现目标凹/凸)、用于再现颜色的图像层(色材层)以及用于产生光泽感的表面层的顺序,来顺次堆叠各层。
发明内容
然而,在凹凸层上形成有色材层的情况下,无法将墨堆叠在陡峭的斜面上,因此,存在无法以多个观察角度再现颜色的可能性。在下文中,使用图1A至图1C给出说明。图1A至图1C各自是说明在再现对象中的凹凸层与色材层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A是示意性示出再现对象的截面的图。图1B是在凹凸层101上形成色材层102的情况下的截面图。如图1B中所示,在角度α小的情况下,凹凸层101具有包括相对平缓的斜面的形状。此时,喷出的色材沉积在斜面上,因此,凹凸层101涂布有厚度大致均匀的色材层102。
另一方面,在如图1C所示角度β大的情况下,凹凸层101具有包括陡峭的斜面的形状。此时,喷出的色材在沉积在斜面上之前沿斜面向下流动,因此,出现如图1C中所示的色材层部分地变薄的部分103。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在图1C中的箭头的方向上观察再现对象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到色材层变薄的部分103,因此,出现颜色不均匀并且发生颜色再现精确度降低的问题。
在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使色材层形成为最下层并且通过使用无色透明墨等使凹凸层形成在色材层上的情况下,在凹凸层中将发生光的折射。此时,尤其在凹凸层的厚度变为几百微米至几毫米厚的情况下,与不存在凹凸层的情况相比,从色材层反射的光的位置显著改变,因此,发生再现对象看起来不自然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用于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形成色材层和凹凸层的信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形状信息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表示形状的形状信息;以及第一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形状信息,生成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下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上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二凹凸层信息。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各自说明凹凸层与色材层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面积灰度法的半色调表示的图;
图4A和图4B是各自说明形成第一实施例中的三维图像的操作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构造的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的软件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7A至图7C是各自说明由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概念图;
图8是由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凹/凸信息分离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以各种倾斜角度对图案的视觉观察结果的表;
图11是第二实施例中的凹/凸信息分离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的软件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由第三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图14A和图14B的关系的图;
图14A和图14B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层信息创建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查找表的示例;
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的软件构造示例的框图;
图17是由第四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泽数据生成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19A和图19B是第四实施例中的表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以下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并且以下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并不一定是用于解决本发明的问题必不可少的。通过附加相同的符号来给出对相同的构造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生成能够由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数据,该图像形成装置在诸如片材等的打印介质上形成色材层和凹凸层。要被再现的对象(例如油画)大致上是二维图像,但是在其表面上,形成有微细凹/凸。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表示油画的表面凹/凸的形状信息以及颜色信息形成色材层和凹凸层,来再现油画。在本说明书中,包括色材层和凹凸层的图像被称为三维图像。
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24的构造图。图像处理装置24与图像形成装置2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安装有图像形成装置25的打印机驱动器的个人计算机假定为图像处理装置24。此外,将通过使用墨来形成包括凹凸层和色材层的三维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假定为图像形成装置25。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装置25。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25的概略构造。
头盒201包括具有多个喷出口的打印头和向打印头供给墨的墨盒,并且还配设有用于接收驱动打印头的各个喷出口的信号等的连接器。彼此独立地配设六种类型的墨盒,一种用于形成凹凸层的UV可固化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其他用于形成色材层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的各个颜色墨。头盒201被定位并以可更换的方式安装在滑架(carriage)202上,并且滑架202配设有用于经由连接器向头盒201发送驱动信号等的连接器保持器。另外,在滑架202上,安装有紫外光照射设备210。紫外光照射设备210被控制为将喷出的可固化墨固化并定影到打印介质上。
滑架202被设计为能够沿导轴(guide shaft)203往复。具体而言,通过使用主扫描电机204作为驱动源,经由驱动机构(诸如电机滑轮205、从动滑轮206以及定时皮带207等)来驱动滑架202,并且同时,控制滑架202的位置和运动。滑架202的沿导轴203的移动被称为“主扫描”,并且移动的方向被称为“主扫描方向”。打印介质208放置在支撑体209上。保持安装在滑架202上的头盒201,使得喷出口表面从滑架202向下突出,并且变得平行于打印介质208的打印表面。控制单元221包括CPU、存储单元等,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5的各组件的操作,以形成基于数据的三维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对图像形成装置是UV可固化喷墨打印机的假设给出说明,但是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于这种示例,只要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喷出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和颜色墨即可。例如,也能够使用固态墨,代替UV可固化墨。此外,还能够将本实施例应用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代替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三维图像形成操作>
在下文中,说明由具有图2中所示的构造的喷墨打印机进行的三维图像形成操作。首先,在打印介质208被运送到预定的打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滑架202沿导轴203在打印介质208上以主扫描方向移动。在移动期间,墨被从打印头的喷出口喷出。紫外光照射设备210根据打印头的移动利用紫外光照射喷出的墨,以将喷出的墨固化并定影到打印介质上。然后,在滑架202沿导轴203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到达导轴203的一端的情况下,滑架202沿导轴211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量。滑架202的移动被称为“副扫描”,并且移动的方向被称为“副扫描方向”。在滑架20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量之后,滑架202再次沿导轴203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通过打印头的滑架202以这种方式重复主扫描和副扫描,在打印介质208上形成包括凹凸层和色材层的三维图像。
图3是说明由面积灰度法控制的图像的表示的图。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说明,假设针对由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分辨率限定的各个像素,控制喷出(打开)墨还是不喷出(关闭)墨,并且区域内的所有像素被打开的状态被视为浓度为100%的状态。利用针对各个像素控制墨的打开/关闭状态的所谓的二进制打印机,能够利用一个像素表示打开状态(浓度为100%)和关闭状态(浓度为0%)中的一者,从而由多个像素的组来表示半色调。使用图3给出说明。代替如图3中左下方所示的由25%的浓度表示半色调,通过如图3中右下方所示将墨喷出到16个像素中的4个像素,来实现半色调的表示,以利用面积来表示25%(=4/16)的浓度。也能够类似地表示其他的色调水平。像素的总数和用于表示半色调的区域内的打开像素的布置图案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示例。一般而言,针对布置图案的推导,使用误差扩散法。在本实施例中,由两个值来控制墨滴的喷出/不喷出,但是也能够使用如下的多滴法,即,由多个值控制墨滴的量,并且通过使多个墨滴从同一喷出口着落在打印介质上的一个像素内来形成一个点。
图4A和图4B是各自说明通过滑架202在打印介质208上扫描来形成三维图像的操作的图。通过滑架202的主扫描,形成与滑架202的宽度L相对应的图像,并且每次一条线的图像形成完成时,滑架202都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距离L。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一个主扫描能够喷出的最大墨量,被表示为100%的墨量。
在要形成的层需要超过100%的墨量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同一区域中多次进行扫描(主扫描)。例如,当在特定区域中,层由500%的墨量形成的情况下,同一条线被扫描五次。使用图4A和图4B给出说明。在区域A和区域B中形成500%的墨量的层的情况下,在区域A中扫描五次之后(图4A),在副扫描方向上将滑架202运送L,并且将区域B扫描5次(图4B)。也能够通过增大墨喷出到同一位置的次数,而不增大扫描的次数,来控制墨量。
<图像处理装置的硬件构造>
图5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24的硬件结构示例。控制单元220包括CPU 501、ROM 502、RAM 503、通用接口(下文中也被称为I/F)504、串行ATA(下文中也被称为SATA)I/F 505以及视频卡(下文中也被称为VC)506。构成控制单元220的这些组件经由系统总线507彼此连接,并且能够经由系统总线507发送和接收信息。
CPU 501通过使用RAM 503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在ROM 502、硬盘驱动器(HDD)510、安装在通用驱动器511上的各种存储介质等中存储的操作系统(OS)和各种程序。为此,CPU501经由系统总线507控制各个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由CPU 501执行的程序包括稍后将描述的用于执行处理的程序。通用I/F 504是例如诸如USB等的串行总线接口。控制单元220经由串行总线508,与诸如鼠标和键盘等的输入设备509连接。用于进行HDD 510和各种存储介质的读取和写入的通用驱动器511,连接到SATA I/F 505。CPU 501进行用于HDD 510和安装在通用驱动器511上的各种存储介质的数据的读取和写入。VC 506是视频接口并且与显示器512连接。CPU 501显示通过显示器512上的程序执行而提供的用户界面(下文中也被称为UI)。然后,CPU 501接收包括由用户使用输入设备509通过UI输入的用户指令的用户输入。
<控制单元220的软件构造>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220的软件构造示例的框图。如图6中所示,控制单元220包括颜色信息获取单元601、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以及数据生成单元604。数据生成单元604包括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5、色材数据生成单元606以及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7。颜色信息获取单元601获取颜色信息,并且将所获取的颜色信息发送到色材数据生成单元606。颜色信息是包括针对各个像素的颜色值的位图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假设颜色信息具有针对各个像素的RGB值,通过sRGB转换公式由CIELAB值计算所述RGB值。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获取表示期望输出的三维图像的凹/凸(形状)的凹/凸信息,并且将所获取的凹/凸信息发送到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凹/凸信息是描述高度的二维分布的数据。在期望输出的三维图像是油画的情况下,凹/凸信息是在取画布(canvas)表面的高度为0的条件下的高度(也被称为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凹/凸信息是由各个像素作为像素值而保持的距基准面的高度的数据,并且是由8位像素值表示各个像素的高度的灰阶图像。在下文中,该灰阶图像也被称为凹凸图像。
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从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接收凹/凸信息,并且将所接收到的凹/凸信息分离成用于在色材层下形成第一凹凸层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用于在色材层上形成第二凹凸层的第二凹凸层信息。然后,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将第一凹凸层信息发送到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5,并且将第二凹凸层信息发送到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7。如同凹/凸信息,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是由各个像素作为像素值而保持的距基准面的高度的数据,并且是由8位像素值表示各个像素的高度的灰阶图像。稍后将描述凹/凸信息的分离方法以及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的详情。
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5从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接收第一凹凸层信息,并且将所接收的第一凹凸层信息转换成图像形成装置25能够输出的第一凹/凸数据。在此,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5能够通过单个扫描形成的高度(厚度),将第一凹/凸数据分成与多次扫描相对应的多个数据。色材数据生成单元606从颜色信息获取单元601接收颜色信息,并且将所接收到的颜色信息转换成图像形成装置25能够输出的色材数据。在此,包括RGB值的图像数据被转换成图像形成装置25输出的色材(例如青色、品红色、黑色、黄色)的数据。此外,在转换成各个颜色的颜色转换之后,进行各种处理(例如处理成图像形成装置25能够输出的色调水平的数量的半色调处理)。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7从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接收第二凹凸层信息,并且将所接收到的第二凹凸层信息转换成图像形成装置25能够输出的第二凹/凸数据。图像形成装置25获取在图像处理装置中生成的第一凹/凸数据、色材数据、以及第二凹/凸数据。图像形成装置25基于所获取的数据,在打印介质上形成三维图像。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
在下文中,说明由上述喷墨打印机进行的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的概要。先前已描述了如下的事实,即,在通过层堆积法再现颜色和凹/凸的情况下,并且在如图1C中所示,斜面的倾斜角度β大的条件下,由于并非整个凹凸表面都被涂布,因此色材层薄的部分103将出现。另一方面,在如图1B中所示,斜面的倾斜角度α小的情况下,整个凹凸表面被涂布,并且色材层的厚度将变得大致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考虑该特性,生成用于形成三维图像的数据。
图7A至图7C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的概念图。图7A是示出由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获取的凹/凸信息再现的凹凸形状的示例的截面图。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将凹/凸信息分离成例如用于再现由图7B中的斜线所示的凹凸形状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用于再现由图7C中的斜线所示的凹凸形状的第二凹凸层信息。在此,由于如图7B中所示,斜面的倾斜角度小,所以由第一凹凸层信息再现的凹凸形状是墨能够沉积的形状。另一方面,如图7C中所示,由第二凹凸层信息再现的凹凸形状是图7A中所示的凹凸形状与图7B中所示的凹凸形状之间的差分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在如下的假设下给出说明,即,通过使用清墨(clearink)(UV可固化无色透明液态树脂)来形成第一凹凸层,并且第一凹/凸数据是各个像素的像素值为根据凹/凸的高度的清墨量的位图数据。然而,用来形成第一凹凸层的墨并不限于该墨。例如,清墨量可以是颜色墨量,例如白色墨量。色材层数据是诸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等的颜色的墨量。为了不阻挡色材层的观察,期望由清墨(UV可固化无色透明液态树脂)来形成第二凹凸层。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色材层下,形成具有使色材能够沉积的倾斜角度的第一凹凸层。然后,通过在第一凹凸层上形成色材层和第二凹凸层,来形成三维图像,从而在打印介质上再现颜色和凹/凸。从凹/凸的再现性的观点出发,期望在将高度控制在80μm附近的情况下,液滴大小小于或等于50pl(皮升),而在将高度控制在100μm附近的情况下,液滴大小小于或等于90pl。因此,在由第一凹凸层和第二凹凸层构成的凹凸层变为约数百μm至数mm厚的情况下,要再现的对象会看起来不自然,因此,期望利用50pl或更小的液滴大小来形成第一凹凸层和第二凹凸层二者。
在下文中,使用图8说明由上述图像处理装置24进行的本实施例中的处理。通过CPU 501读出并执行与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相对应的程序,来实现图6中所示的各个单元。在步骤S801中,颜色信息获取单元601获取关于再现目标的颜色信息。在该步骤中获取的颜色信息被发送到色材数据生成单元606。在步骤S802中,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获取关于再现目标的凹/凸信息(凹凸图像)。在该步骤中获取的凹/凸信息被发送到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如先前所述,凹/凸信息是由各个像素作为像素值而保持的距基准面的高度的数据,并且是由8位像素值表示各个像素的高度的灰阶图像。
在步骤S803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针对各个像素计算凹凸图像的倾斜角度,并且基于计算出的倾斜角度,将凹/凸信息分离成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在分离之后,第一凹凸层信息被发送到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5,并且第二凹凸层信息被发送到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7。稍后将描述步骤S803的详情。
在步骤S804中,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5基于第一凹凸层信息,生成用于构建再现目标凹/凸的一部分的第一凹/凸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由8位灰阶表示的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被归一化在0至1(0%至100%)的范围内,并且将归一化后的像素值与墨量相关联。例如,第一凹凸层信息中的255的像素值对应于100%的墨量,并且128的像素值对应于50%的墨量。这里,根据所喷出的墨量,形成的层具有特定的厚度,即,特定的高度。因此,例如,在由100%的墨量形成的层具有20μm的厚度的情况下,为了再现100μm的高度,有必要堆叠由100%的墨量形成的层5次。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100%的墨量进行5次主扫描,来形成具有100μm的高度的第一凹凸层。
在步骤S805中,色材数据生成单元606生成色材数据,所述色材数据具有用于形成色材层的墨量作为像素值,基于颜色信息由颜色墨来形成所述色材层。为了抑制由于打印介质而导致的颜色的改变的影响,色材数据被生成为包括用于隐藏背景的专色(spotcolor)墨的墨量。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色材数据是存储除了先前所述的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墨量之外,还存储作为用于隐藏背景的专色墨的白色墨的墨量的共计5个通道的数据。在步骤S806中,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607基于第二凹凸层信息,生成用于构建倾斜角度比第一凹凸层的更大的第二凹凸层的第二凹/凸数据。在生成第二凹/凸数据的情况下,如同在形成第一凹凸层的情况下,基于高度与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由第二凹凸层信息(灰阶图像)中的像素值推导墨量。在上述处理完成之后,图像处理装置24将第一凹/凸数据、色材数据以及第二凹/凸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25。
在下文中,使用图9详细说明凹/凸信息的分离处理(图8中的步骤S803)。在步骤S901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将表示像素位置的变量(x,y)设置为初始值(0,0)。在步骤S902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获取凹/凸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x,y)。
在步骤S903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获取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1,y)处的像素值h1(x-1,y)。然而,在x=0的情况下,对应的像素值不存在,因此,由下面的式(1)来求出像素值h1(x-1,y)。
h1(x-1,y)=h(0,y)(在x=0的情况下)···式(1)
在步骤S904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基于在步骤S902中获取的h(x,y)和在步骤S903中获取的h1(x-1,y),通过使用下面的式(2),来计算倾斜角度θ。在式(2)中,R是凹/凸信息(灰阶图像)的分辨率(dpi)。此外,hmax是与在凹/凸信息中像素值能够取的最大像素值相对应的高度(mm)(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凹/凸信息是由8位像素值表示的灰阶图像,所以最大值为255)。
在步骤S905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通过下面的式(3)确定在步骤S904中计算出的倾斜的绝对值|θ|,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角度θ0。在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确定倾斜的绝对值|θ|满足式(3)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906,而在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确定倾斜的绝对值|θ|不满足式(3)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907。在此,θ0是能够利用颜色墨涂布第一凹凸层的斜面、并且在再现对象中适当地观看颜色的角度。尤其是,如上所述,期望θ0为角度当中的最大角度。
|θ|≤θ0···式(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输出具有各种倾斜角度的三角波形图案并且观察通过在其上喷出颜色墨而形成的三维图像,来预先确定阈值角度θ0。原因是,能够基于这样的观察的结果,估计第一凹凸层的斜面上的涂布状态。然而,θ0的确定方法并不限于前面描述的方法。例如,在控制形状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第一凹凸层的形状不必须是三角波形。此外,也能够由用户直接指定θ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13种三角波形图案(其中,倾斜角度在从15°至75°改变的范围内每次改变5°)上,观察通过喷出颜色墨而形成的三维图像,来确定阈值角度θ0。具体而言,前述的13种图案由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形成,并且形成的13种图案中的各个图案涂布有由颜色墨形成的色材层。然后,在色材层上,由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形成层,使得具有三层结构的三维图像的最大高度变为100μm或500μm。视觉观察这样形成的三维图像。图10是示出观察的结果的图。如图10中所示,在最大高度为100μm的情况下和在最大高度为500μm的情况下,在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65°的条件下,结果是颜色不均匀显着。原因是,在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65°的情况下,三角波形图案的层上的色材层的厚度不再均匀,因此,发生颜色墨的浓度不均匀。另一方面,在倾斜角度小的情况下,三角波形图案涂布有色材层(颜色墨),但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由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形成的最上层的厚度变大,观察到颜色看起来混浊的现象。在最大高度为500μm的情况下,这种现象特别明显,结果是在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25°的情况下,颜色不均匀显着。根据以上结果,优选地,θ0为不小于30°且不大于60°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地,θ0为不小于40°且不大于50°的范围内的值。在本实施例中,取θ0为45°(θ0=45°)。
在步骤S906中,如在式(4)中所示,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将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1(x,y),取为凹/凸信息的像素值h(x,y)。在前一阶段的步骤S905中,确定在θ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θ0的情况下,即,确定在针对基于凹/凸信息而再现的凹/凸,进行颜色墨的涂布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再现颜色。因此,在该步骤中,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x,y),被按原样用作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1(x,y)。
h1(x,y)=h(x,y)···式(4)
在步骤S907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由式(5)或式(6),计算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1(x,y)。在前一阶段的步骤S905中,确定θ的绝对值大于θ0,即,确定在针对基于凹/凸信息而再现的凹/凸,进行颜色墨的涂布的情况下,难以适当地再现颜色。因此,在该步骤中,生成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1,使得斜面具有能够进行涂布的角度θ0。
在步骤S908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通过如由式(7)所表达的,取凹/凸信息的像素值h(x,y)与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1(x,y)之间的差分,来求出第二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2(x,y)。
h2(x,y)=h(x,y)-h1(x,y)···式(7)
在步骤S909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确定是否已针对所有像素完成了求出像素值h1和h2的处理。在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确定已针对所有像素完成了求出像素值h1和h2的处理的情况下,S803中的处理完成。另一方面,在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确定未针对所有像素完成求出像素值h1和h2的处理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910。在步骤S910中,为了针对尚未进行处理的像素求出像素值h1和h2,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更新表示像素位置的变量(x,y)。接下来,处理返回至步骤S902。
如上所述,详细说明了步骤S803中的凹/凸信息的分离处理。通过进行上述处理,能够将凹/凸信息分离成用于形成第一凹凸层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用于形成第二凹凸层的第二凹凸层信息,在第一凹凸层上,能够形成具有大致上均匀厚度的色材层,在第二凹凸层上,难以形成具有大致上均匀厚度的色材层。
根据本实施例,凹/凸信息被分离成用于在色材层下形成第一凹凸层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用于在色材层上形成第二凹凸层的第二凹凸层信息。然后,生成用于在色材层下形成第一凹凸层的第一凹凸数据、基于颜色信息的色材数据、以及用于在色材层上形成第二凹凸层的第二凹凸数据。为此,即使在再现对象的表面上存在陡峭的斜面的情况下,也使得能够防止降低颜色再现精确度。此外,这时,第二凹凸层的形状为再现目标凹/凸的形状与第一凹凸层的形状之间的差的形状,并且堆叠在色材层上的第二凹凸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凹凸层的厚度。因此,由在表面上的第二凹凸层中发生的光的折射,导致从色材层反射的光的位置的偏差量变小,因此,使得能够良好地再现凹/凸和颜色。
在步骤S905中θ的绝对值被确定为小于或等于θ0的像素位置处,基于凹/凸信息而再现的凹/凸,能够单单通过基于第一凹凸层信息而形成的第一凹凸层来再现。因此,在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阈值角度(|θ|≤θ0)的区域中,由图像形成装置25形成的三维图像由两个层形成,即第一凹凸层和色材层。另一方面,在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阈值角度(|θ|>θ0)的区域中,三维图像由三个层形成,即,第一凹凸层、色材层以及第二凹凸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彼此独立地处理颜色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然而,存在颜色的外观依据基于第二凹凸层信息控制的第二凹凸层的厚度而变化的情况。因此,还可以根据第二凹凸层的厚度来调整颜色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形成第二凹凸层所必须的要喷出的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的量与颜色墨之间的关系,足以进行颜色转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如下的情况,即,凹/凸信息被分离成两种凹凸层信息: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然而,也能够将凹/凸信息分离成三种或更多种的凹凸层信息。还能够将本实施例应用到凹/凸信息被分离成三种或更多种的凹凸层信息的情况,前提是最下层和最上层为凹凸层,并且色材层形成在其间。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对各个像素计算斜面的倾斜角度θ,并且凹/凸信息被分离成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然而,分离凹/凸信息的方法并不限于使用倾斜角度的方法。例如,在凹/凸信息被频率解析的情况下,存在低频分量包括许多平缓形状并且高频分量包括许多陡峭形状的倾向。因此,也能够通过根据频率分量分离凹/凸信息,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下文中,说明凹/凸信息被分离成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的情况。然而,在以下的说明中,简化或省略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内容的说明。
在下文中,使用图11详细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凹/凸信息的分离处理(图8中的步骤S803)。在步骤S1101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由下面的式(8)计算高斯滤波器F(a,b)作为低通滤波器。
通过使用凹/凸信息(灰阶图像)的分辨率R,由下面的式(9),来计算式(8)中的高斯滤波器的方差S。
S=0.1×R/25.4+0.5(小数部分被舍去)···式(9)
在本实施例中,大于或等于0.1mm的凹/凸空间周期被视为低频率,并且创建用于提取小于或等于与该频率分量相对应的凹/凸空间频率的频率分量的滤波器,但是频率分量并不限于该示例。例如,也可以由用户指定频率分量。
在步骤S1102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根据下面的式(10),进行凹/凸信息与在步骤S1101中创建的低通滤波器的卷积运算。
在式(10)中,M为凹/凸信息(灰阶图像)的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N为(凹/凸信息(灰阶图像)的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在步骤S1103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将第一凹凸层信息设为在步骤S1102中求出的卷积运算结果h'。
在步骤S1104中,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计算凹/凸信息的像素值h(x,y)与在步骤S1103中求出的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1(x,y)之间的差分,并且针对各个像素求出第二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2(x,y)。为此,凹/凸信息分离单元603创建第二凹凸层信息。通过本实施例,使得即使在再现对象的表面上存在陡峭的斜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颜色再现精确度下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凹/凸信息被分离成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第二凹凸层信息,而不使用斜面的倾斜角度。因此,没有必要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进行确定阈值角度θ0的处理(观察等)。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凹/凸信息被分离成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并且通过使用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来生成用于形成第一凹凸层和第二凹凸层的数据。此外,这时,通过在第一凹凸层和第二凹凸层之间形成颜色墨的色材层,来再现凹/凸和颜色。
另一方面,还能够在通过使用颜色墨代替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形成凹凸层,来在再现具有陡峭的倾斜角度的凹/凸的同时再现颜色。然而,在由颜色墨再现凹/凸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由于由堆叠多个色材层导致浓度的改变,因此无法再现期望的颜色。例如,在再现单一颜色并且其厚度变化的对象时,在试图仅由颜色墨来再现凹/凸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即,在色材层的厚度小的部分与色材层的厚度大的部分之间,颜色的出现将不同。
鉴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如下的两种方法: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由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和颜色墨来再现凹/凸和颜色的方法,以及仅由颜色墨来再现凹/凸和颜色的方法。在下文中,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然而,在以下的说明中,简化或省略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共同的内容的说明。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220的软件构造示例的框图。如图12中所示,控制单元220包括颜色信息获取单元1201、凹/凸信息获取单元1202、查找表(下文中也被称为LUT)保持单元1203、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以及数据生成单元1205。数据生成单元1205包括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6、色材数据生成单元1207以及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8。
颜色信息获取单元1201和凹/凸信息获取单元1202与第一实施例的颜色信息获取单元601和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LUT保持单元1203保持LUT。稍后将描述由LUT保持单元1203保持的LUT的详情。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从凹/凸信息获取单元1202接收凹/凸信息,还从颜色信息获取单元1201接收颜色信息。然后,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基于所接收到的颜色信息和凹/凸信息,通过使用由LUT保持单元1203保持的LUT,创建色材层信息、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第二凹凸层信息。然后,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第一凹凸层信息发送到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6,将色材层信息发送到色材数据生成单元1207,并且将第二凹凸层信息发送到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8。色材层信息是用于形成色材层的数据,并且是包括各个像素的颜色值和堆叠次数(表示颜色墨的堆叠的层的数量)的数据。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6从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接收第一凹凸层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第一凹凸层信息生成第一凹/凸数据。色材数据生成单元1207从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接收色材层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色材层信息生成色材数据。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8从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接收第二凹凸层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第二凹凸层信息生成第二凹/凸数据。
在下文中,使用图13说明由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24进行的处理。步骤S1301和步骤S130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801和步骤S80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1303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基于在步骤S1301中获取的颜色信息和在步骤S1302中获取的凹/凸信息,通过使用由LUT保持单元1203保持的LUT,来创建层信息。这里所指的层信息,包括用于形成由颜色墨形成的色材层的色材层信息、以及用于形成由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形成的第一凹凸层和第二凹凸层的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稍后将描述步骤S1303的详情。
在步骤S1304中,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6基于在步骤S1303中创建的第一凹凸层信息,生成用于构建再现目标凹/凸的一部分的第一凹/凸数据。在步骤S1305中,色材数据生成单元1207基于在步骤S1303中创建的色材层信息,生成色材数据。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色材层来再现再现目标颜色,但是视情况而定,也可以由色材层来再现再现目标凹/凸。在步骤S1306中,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208基于在步骤S1303中创建的第二凹凸层信息,生成用于构建再现目标凹/凸的一部分的第二凹/凸数据。
在下文中,使用图14A和图14B说明层信息的创建处理(图13中的步骤S1303)。在步骤S1401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表示像素位置的变量(x,y)设置为初始值(0,0)。在步骤S1402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获取凹/凸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x,y)。在步骤S1403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获取颜色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RGB(x,y)。
在步骤S1404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从LUT保持单元1203中获取LUT。在此,在图15中示出了由LUT保持单元1203保持的LUT的示例。如图15中所示,在LUT中,保持有各自以等间隔具有9个色调水平的RGB颜色的组合。在此,hRGB表示由各个RGB值的颜色墨形成的一个色材层的高度(mm)。在LUT中,还保持有通过由各个RGB值的颜色墨形成具有一个层至多个层的色材层而测量的CIELab值。在本实施例中,RGB值的色调水平的数量分别被取为9,但是色调水平的数量并不限于该示例。此外,作为由各个RGB值的颜色墨形成的色材层的高度,使用一个色材层的高度hRGB,但是也能够使用多个色材层(例如两个)的高度,作为由各个RGB值的颜色墨形成的色材层的高度。
在步骤S1405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由式(11)计算颜色墨的堆叠次数k,这是由与在步骤S1403中获取的RGB(x,y)相对应的颜色墨来再现由在步骤S1402中获取h(x,y)表示的高度所必要的。
在此,如在第一实施例中,hmax是与在凹/凸信息中像素值能够取的最大像素值相对应的高度(mm)。
在步骤S1406中,针对与在步骤S1403中获取的RGB(x,y)相对应的墨,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通过参照在步骤S1404中获取的LUT,获取在堆叠有一个层的情况下的Lab值以及在堆叠有k个层的情况下的Lab值。然后,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基于获取的Lab值,通过使用式(12),来计算颜色差分ΔE。
在步骤S1407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由式(13)确定在步骤S1406中计算出的颜色差ΔE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ε。在本实施例中,假设ε为3.2。在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确定满足式(13)的情况下,即使堆叠多个颜色墨的层,也不发生颜色的改变,因此,确定能够仅由颜色墨来再现再现目标凹/凸。此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408。另一方面,在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确定不满足式(13)的情况下,确定在堆叠有多个颜色墨的层的条件下,颜色改变。此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41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再现再现目标凹/凸,在步骤S1411和后续的步骤中的处理是如下的处理,即基于凹/凸信息生成用于在色材层下形成第一凹凸层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用于在色材层上形成第二凹凸层的第二凹凸层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假设ε为3.2,但是也能够使用其他值。
ΔE≤ε···式(13)
在步骤S1408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1(x,y)设置为0。在步骤S1409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色材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设置为(R(x,y),G(x,y),B(x,y),k)。在步骤S1410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第二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2(x,y)设置为0。步骤S1411至步骤S1419中的处理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步骤S1411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获取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1,y)处的像素值h1(x-1,y)。然而,在x=0的情况下,由式(1)求出像素值h1(x-1,y)。在步骤S1412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基于在步骤S1402中获取的h(x,y)和在步骤S1411中获取的h1(x-1,y),由式(2)来计算倾斜角度θ。在步骤S1413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由式(3)确定在步骤S1412中计算出的倾斜的绝对值|θ|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角度θ0。在步骤S1414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1(x,y)设置为在步骤S1402中获取的凹/凸信息的像素值h(x,y)。
在步骤S1415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由式(5)或式(6),计算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1(x,y)。在步骤S1416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将色材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设置为(R(x,y),G(x,y),B(x,y),1)。在步骤S1417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通过取凹/凸信息的像素值h(x,y)与第一凹凸层信息的像素值h1(x,y)之间的差分,来求出第二凹凸层信息的坐标(x,y)处的像素值h2(x,y)。在步骤S1418中,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确定是否针对所有像素完成了求出像素值h1和h2的处理。在步骤S1419中,为了针对尚未进行处理的像素求出像素值h1和h2,层信息创建单元1204更新表示像素位置的变量(x,y)。
通过本实施例,即使在再现目标的表面上存在陡峭的斜面的情况下,也使得能够防止降低颜色再现精确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颜色墨再现凹/凸的一部分,因此,能够相应地减小消耗的无色透明液态树脂墨的量。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将凹/凸信息分离成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并且通过在第一凹凸层与第二凹凸层之间形成颜色墨的色材层,来再现凹/凸和颜色。然而,形成的三维图像的最上层不一定必须是第二凹凸层。例如,也能够在第二凹凸层上形成用于控制光泽的光泽控制层。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第二凹凸层上进一步形成光泽控制层的情况。然而,在以下的说明中,简化或省略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共同的内容的说明。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220的软件构造示例的框图。
如图16中所示,控制单元200包括颜色信息获取单元1601、凹/凸信息获取单元1602、光泽信息获取单元1603、凹/凸信息分离单元1604、表保持单元1605以及数据生成单元1606。数据生成单元1606包括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607、色材数据生成单元1608、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609以及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
颜色信息获取单元1601和凹/凸信息取得单元1602与第一实施例的颜色信息获取单元601和凹/凸信息获取单元60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光泽信息获取单元1603获取表示期望输出的三维图像的光泽的分布的光泽信息,并且将所获取的光泽信息发送到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假设光泽信息为灰阶图像,在该灰阶图像中,由8位像素值表示通过PM1-M获得的镜面光泽度。凹/凸信息分离单元1604从凹/凸信息获取单元接收凹/凸信息,并且将所接收到的凹/凸信息分离成第一凹凸层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然后,凹/凸信息分离单元1604将第一凹凸层信息发送到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607,并且将第二凹凸层信息发送到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1609和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用于将光泽信息转换成光泽数据的LUT。稍后将描述由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的表的详情。第一凹/凸数据生成单元、色材数据生成单元以及第二凹/凸数据生成单元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从凹/凸信息分离单元1604接收第二凹凸层信息,还从光泽信息获取单元1603接收光泽信息。然后,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基于所接收到的光泽信息和第二凹凸层信息,通过使用由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的LUT,来生成用于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光泽层的光泽数据。
在下文中,使用图17说明由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步骤S1701和步骤S170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801和步骤S80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步骤S1703中,光泽信息获取单元1603获取表示再现目标三维图像的光泽的分布的光泽信息。步骤S1704至步骤S1707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803至步骤S806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步骤S1708中,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通过使用第二凹凸层信息和由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的LUT,由光泽信息生成光泽数据。具体而言,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通过将光泽度转换成清墨量,来生成用于在第二凹凸层上形成光泽层的光泽数据。稍后将描述步骤S1708的详情。
在下文中,使用图18说明光泽数据生成处理的详情(图17中的步骤S1708)。在步骤S1801中,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计算表征第二凹凸层信息(由h2表示)的代表频率。为了计算代表频率,首先,如式(14)中所示,通过使用公知的傅立叶变换,将第二凹凸层信息h2解析成频率分量。然而,用来解析成频率分量的方法并不限于傅立叶变换。例如,也能够使用小波转换。
A(u,v)=FFT(H(x,y))···式(14)
接下来,通过使用频率解析的图像A(u,v),由式(15)来计算表征第二凹凸层信息的代表频率(由fmax表示)。在式(15)中,argxmax(g(x))是求出使函数g(x)最大化的变量x的函数。在本实施例中,如式(15)中所示,取频率空间中的最大振幅值为表征第二凹凸层信息的代表频率,但是表征凹/凸信息的频率并不限于此。例如,代表频率可以是统计值,例如平均频率以及频率的中值等。
fmax=argfgmax(A(f)),这里f=√u2+v2···式(15)
在步骤S1802中,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从由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的校正表,获取与在步骤S1801中计算出的第二凹凸层信息的代表频率相对应的光泽的校正系数。在此,图19A中示出了由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的校正表的示例。如图19A中所示,在校正表中,凹/凸的频率f和用于校正光泽的校正系数α彼此相关联。一般而言,随着凹/凸的频率增大,镜面光泽度降低。因此,如图19A中所示,随着凹/凸的频率增大,校正系数变得越来越小。在表中不存在与频率fmax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通过公知的线性插值来计算校正系数。
在步骤S1803中,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通过使用在步骤S1802中获取的校正系数由式(16)来校正光泽度,并且计算校正后的光泽度(由Gout表示)。在式(16)中,Gin是在步骤S1703中获取的光泽度,并且α是在步骤S1802中获取的校正系数。
Gout=Gin×α···式(16)
在步骤S1804中,光泽数据生成单元1610通过使用由表保持单元1605保持的表,将在步骤S1803中获取的光泽度Gout转换成用于光泽控制的墨(清墨)的量,并且终止处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墨量在预定的条件(例如点图案以及路径的数量)下将清墨量施加到图像的最上表面,并且通过改变表面粗糙度,来控制镜面光泽度。在图19B中,示出了用于将光泽度转换成清墨量的转换表的示例。如图19B中所示,光泽度和清墨量(%)彼此相关联。在表中不存在与光泽度Gout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通过公知的线性插值来获取清墨量。
通过本实施例,使得能够通过在第二凹凸层上配设光泽层来控制光泽。此时,鉴于光泽依据第二凹凸层的形状而改变,将光泽度转换成用于光泽控制的墨的量,因此,能够更为适当地控制光泽。
[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装置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高在打印三维图像时的颜色再现精确度。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软件处理来实现控制单元220的示例,但是也能够通过专用的图像处理电路等来实现控制单元220的各个单元。此外,说明了图像处理装置24是图像形成装置25的外部装置的情况,但是可以接受将图像处理装置24并入图像形成装置25的方面。例如,还能够通过电路来实现图6中所示的各个单元,并且能够将图像处理装置24实现为并入图像形成装置25的图像处理电路。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生成用于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形成色材层和凹凸层的信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形状信息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表示形状的形状信息;以及
第一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形状信息,生成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下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上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二凹凸层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颜色信息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颜色信息;以及
第二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所述颜色信息,生成用于形成所述色材层的色材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形状信息是表示各个像素距基准面的各个高度的数据,并且
所述第一生成单元通过求出所述形状信息中的各个像素的倾斜角度,并且确定所求出的倾斜角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阈值角度,来生成所述第一凹凸层信息和所述第二凹凸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生成单元通过对所述形状信息进行使用低通滤波器的滤波处理,来生成所述第一凹凸层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形状信息是表示各个像素距基准面的各个高度的数据,并且
所述第一生成单元通过由所述形状信息生成所述第一凹凸层信息,并且针对各个像素,计算所述形状信息中的各个像素的像素值与所述第一凹凸层信息中的各个像素的像素值之间的差分,来生成所述第二凹凸层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转换单元,其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一凹凸层信息和所述第二凹凸层信息,分别转换成能够由通过使用墨来形成所述凹凸层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第一凹/凸数据和第二凹/凸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形成所述色材层和所述凹凸层;以及
颜色信息获取单元,其被构造为获取包括表示颜色的像素值的颜色信息,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打印介质上,按基于所述第一凹凸层信息的所述第一凹凸层、基于所述颜色信息的所述色材层、和基于所述第二凹凸层信息的所述第二凹凸层的顺序依次堆叠形成。
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生成用于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形成色材层和凹凸层的信息,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表示形状的形状信息;以及
生成步骤,基于所述形状信息,生成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下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一凹凸层信息,以及表示在所述色材层上形成的凹/凸的高度的第二凹凸层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85109 | 2015-04-17 | ||
JP2015085109 | 2015-04-17 | ||
JP2016-044656 | 2016-03-08 | ||
JP2016044656A JP6873601B2 (ja) | 2015-04-17 | 2016-03-08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42663A true CN106042663A (zh) | 2016-10-26 |
CN106042663B CN106042663B (zh) | 2018-08-28 |
Family
ID=55699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36740.4A Active CN106042663B (zh) | 2015-04-17 | 2016-04-15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305767A1 (zh) |
EP (1) | EP3081384B1 (zh) |
CN (1) | CN10604266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44446A (zh) * | 2017-01-19 | 2019-06-04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测量打印介质的厚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07126A (ja) * | 2015-06-17 | 2017-01-12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サポートの配置決定装置、3次元造形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ポートの配置決定方法 |
JP6736882B2 (ja) * | 2015-12-28 | 2020-08-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立体造形装置 |
JP2019005942A (ja) * | 2017-06-21 | 2019-0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077074B2 (ja) * | 2017-06-27 | 2022-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538105B2 (en) * | 2017-06-27 | 2020-01-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JP2023097032A (ja) * | 2021-12-27 | 2023-07-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7200A (ja) * | 1996-06-19 | 1998-03-10 | Ricoh Co Ltd | 転写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転写画像形成体 |
JP2001225459A (ja) * | 2000-02-16 | 2001-08-21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よる立体画像の作成方法 |
WO2002018144A1 (fr) * | 2000-08-31 | 2002-03-07 |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 Imprimante a jet d'encre et procede d'impression sur film epais |
US20040189768A1 (en) * | 2003-03-28 | 2004-09-30 | Masaaki Konno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5014387A (ja) * | 2003-06-26 | 2005-01-20 | Saishinsha:Kk | 複製物および該複製物の製造方法 |
CN101157321A (zh) * | 2007-10-30 | 2008-04-09 | 绵竹民艺年画有限公司 | 立体布艺年画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171318A (zh) * | 2011-12-26 | 2013-06-2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30229478A1 (en) * | 2012-03-05 | 2013-09-05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Printing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urface processing apparatus |
CN104417054A (zh) * | 2013-09-06 | 2015-03-18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立体印刷装置及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立体图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62266B1 (en) * | 2003-02-26 | 2006-05-1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4912048B2 (ja) * | 2005-07-20 | 2012-04-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060174B2 (ja) * | 2007-05-31 | 2012-10-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30061663A (ko) * | 2010-03-16 | 2013-06-11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 높이 측정 방법, 높이 측정용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높이 측정 장치 |
JP5591017B2 (ja) * | 2010-08-09 | 2014-09-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US20140255645A1 (en) * | 2013-03-07 | 2014-09-11 | Foxbox Originals Llc | Direct texture print production |
US20140307055A1 (en) * | 2013-04-15 | 2014-10-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Intensity-modulated light pattern for active stereo |
FR3033506B1 (fr) * | 2015-03-11 | 2020-02-21 | Reydel Automotive B.V. |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revetement d'un corps avec formation d'une surface structuree |
JP6532249B2 (ja) * | 2015-03-13 | 2019-06-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データを作成する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7081013A (ja) * | 2015-10-28 | 2017-05-1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体、及び画像記録体の製造方法 |
EP3410885B1 (en) * | 2016-02-05 | 2022-11-30 | Nike Innovate C.V. | Additive color printing using multiple color graphic layers |
JP2019005942A (ja) * | 2017-06-21 | 2019-0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6
- 2016-03-24 EP EP16000708.4A patent/EP3081384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4-12 US US15/096,539 patent/US2016030576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4-15 CN CN201610236740.4A patent/CN1060426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7200A (ja) * | 1996-06-19 | 1998-03-10 | Ricoh Co Ltd | 転写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転写画像形成体 |
JP2001225459A (ja) * | 2000-02-16 | 2001-08-21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よる立体画像の作成方法 |
WO2002018144A1 (fr) * | 2000-08-31 | 2002-03-07 |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 Imprimante a jet d'encre et procede d'impression sur film epais |
US20040189768A1 (en) * | 2003-03-28 | 2004-09-30 | Masaaki Konno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5014387A (ja) * | 2003-06-26 | 2005-01-20 | Saishinsha:Kk | 複製物および該複製物の製造方法 |
CN101157321A (zh) * | 2007-10-30 | 2008-04-09 | 绵竹民艺年画有限公司 | 立体布艺年画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171318A (zh) * | 2011-12-26 | 2013-06-26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30229478A1 (en) * | 2012-03-05 | 2013-09-05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Printing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urface processing apparatus |
CN104417054A (zh) * | 2013-09-06 | 2015-03-18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立体印刷装置及立体图像形成方法、以及立体图像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44446A (zh) * | 2017-01-19 | 2019-06-04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测量打印介质的厚度 |
CN109844446B (zh) * | 2017-01-19 | 2022-09-30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机系统和用于测量打印介质的厚度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42663B (zh) | 2018-08-28 |
EP3081384A2 (en) | 2016-10-19 |
EP3081384B1 (en) | 2019-11-13 |
US20160305767A1 (en) | 2016-10-20 |
EP3081384A3 (en) | 2017-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2663B (zh)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KR102238944B1 (ko) | 3차원 디지털 인쇄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431288B (zh) |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 |
JP5444664B2 (ja) | 印刷方法と装置 | |
US7387355B2 (en) | High-image-quality halftone process | |
CN102689507B (zh)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 |
CN106142560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2343723A (zh) | 打印装置、查找表及其生成方法、打印方法及打印物 | |
JP2012171325A (ja) |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色処理方法 | |
JP2007306550A (ja) |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9005942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218370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670266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6873601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4141010A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
CN102689508A (zh)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程序 | |
JP2015217542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CN106528009B (zh) |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 |
EP3599076B1 (en) | Method of printing with gloss control | |
KR102690564B1 (ko) | 다중 히든 이미지를 포함하는 인쇄물 형성 방법, 다중 히든 이미지를 포함하는 인쇄물 | |
JP638510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8008507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8036846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7531057A (zh) | 图像形成方法 | |
JP4977189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