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9936A -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9936A
CN106039936A CN201610545683.8A CN201610545683A CN106039936A CN 106039936 A CN106039936 A CN 106039936A CN 201610545683 A CN201610545683 A CN 201610545683A CN 106039936 A CN106039936 A CN 106039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biphase
diethylenetriamine
absorbent
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56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9936B (zh
Inventor
荆国华
周小斌
吕碧洪
周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5456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9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9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9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9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9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93Selection of liquid materials for use as 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75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2/00Absorbents, i.e. solvents and liquid materials for gas absorption
    • B01D2252/20Organic absorbents
    • B01D2252/204Amines
    • B01D2252/20415Tri- or polyam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该两相胺吸收剂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水构成的三元组分体系,该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4~4:1;这两种有机胺单独的水溶液吸收CO2后无分相能力,但该三元体系组成的两相胺吸收剂具备分相性能,其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一相溶液,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分为两相。吸收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于水相,相分离后,只需将富含CO2一相的溶液进行热再生,从而极大减少了所需再生的富液量,能有效降低再生能耗,还能保持高效的CO2吸收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在2009年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排放的CO2较2005年下降40~45%,这对我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众多CO2减排技术中,化学吸收法,尤其是有机胺吸收法已在工业中有所应用。该法利用CO2与有机胺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吸收与解吸交替进行,从而实现CO2从烟气中的分离回收。吸收温度保持在40~60℃,吸收剂在120~140℃下得到再生。但传统的醇胺法,以乙醇胺(MEA)水溶液为例,其质量浓度一般不超过30%,剩余70%为水,其热解吸能耗为3.7GJ/t CO2,其中大量能量用于溶剂水的加热和蒸发过程。当传统醇胺类溶剂存在的种种不足限制其广泛推广时,需要寻求新的思路、新的试剂来突破醇胺吸收法所面临的困境。
基于此,研究者们提出利用两相胺作为吸收剂用于捕集CO2的新思路。该类有机胺吸收CO2前与水组成均相溶液,吸收CO2后因为溶剂中CO2负荷的改变,将发生吸收剂液-液分相。CO2主要富集于其中一相,再生时仅需将含CO2的富液相送至再生塔解吸,如此将大幅减少进入再生塔的液体流量,进而降低再生能耗。再生后的吸收液再与前面分离出的含CO2少的一相混合,可重新组成均相溶液用于CO2捕集。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吸收效果较好、需再生的富液量低的两相胺吸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为式Ⅰ所示的二乙烯三胺(DETA)、式Ⅱ所示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水构成的三元组分体系,该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4~4:1;二乙烯三胺含有伯氨(-NH2)和仲氨基团(-NH-),能保证吸收剂快速吸收CO2的能力,达到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高;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含叔胺(-N-)能够保证分相性能,并可协助二乙烯三胺吸收CO2,进一步增加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少量的水能有效降低吸收剂体系的粘度。该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三种组分互不反应,且为均相的三元混合水溶液体系,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分为两相,且二氧化碳富集于水相。因此只需对富集CO2的那一相进行再生,极大降低了再生溶液的体积,从而降低再生能耗。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相胺吸收剂中,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4。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的水相中,水的含量为5~20%,只为了降低粘度而存在,不会导致大量的热用来蒸发水份而耗能。因此该技术能有效克服传统有机胺水溶液再生能耗高的缺陷。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的水相体积占总体积的30~75%,所需再生的富液量减少,有效降低了再生能耗。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相胺吸收剂用于吸收纯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中体积比为5~20%的二氧化碳,吸收温度为20~60℃,吸收负荷不低于0.6mol CO2/mol吸收剂。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吸收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的水相可通过热解吸方式再生,再生温度低于120℃,优选80~110℃,再生时间为80~100min。吸收过程,有机胺中的-NH2与C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高温加热后发生化学可逆反应,甲酸酯分解释放出CO2,-NH2得到再生。再生分离出的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可进行后续利用,且两相胺吸收剂基本不会损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利用上述的两相胺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利用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吸收纯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中体积比为5~20%的二氧化碳,吸收温度为20~60℃,吸收负荷不低于0.6mol CO2/mol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分为两相,且二氧化碳富集于水相,只需在相分离后,将富含CO2的水相进行再生即可,从而极大减少了所需再生的富液量,能有效降低再生能耗。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了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和水构成的三元组分体系,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一相溶液,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分为两相,且二氧化碳富集于下层的水相,只需将富含CO2的水相进行再生即可,与传统有机胺水溶液相比,在保证吸收容量、吸收速率的同时,通过相分离极大降低了所需再生的富液的体积,能有效降低再生过程的能耗,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有机胺吸收法的缺陷,将是一种新型的经济高效,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CO2吸收剂,更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两相胺吸收剂对CO2的吸收能力对比
图2为本发明实的两相胺吸收剂的分相效果,其中左图为实施例1的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前与吸收后的对比,右图为不同比例的两相胺吸收剂分相效果对比。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两相胺吸收剂在不同温度下采用热解吸方式的再生性能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两相胺吸收剂采用热解吸方式多次循环利用后的再生性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按照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4的比例,将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混合溶于水中,构成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水的三元组分体系DETA-PMDETA-H2O溶液,即为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一相溶液。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按照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2:3的比例,将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混合溶于水中,构成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水的三元组分体系DETA-PMDETA-H2O溶液,即为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一相溶液。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按照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3:2的比例,将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混合溶于水中,构成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水的三元组分体系DETA-PMDETA-H2O溶液,即为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一相溶液。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按照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4:1的比例,将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混合溶于水中,构成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水的三元组分体系DETA-PMDETA-H2O溶液,即为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一相溶液。
对比例1
采用5mol/L DETA、1mol/L DETA、5mol/LPMDETA和4mol/LPMDETA水溶液作为对比例1。
实验例1:实施例1-4的两相胺吸收剂的吸收CO2后负荷、分相效果检测
在50℃下,检测实施例1-4的两相胺吸收剂DETA-PMDETA-H2O溶液与对比例DETA、PMDETA溶液吸收CO2的性能及分相效果。
方法:将实施例1-4的DETA-PMDETA-H2O溶液与对比例1中DETA、PMDETA溶液分别取25mL,各自倒入鼓泡吸收瓶中,放置于50℃的水浴中保温至恒温后开始吸收测试。向鼓泡吸收瓶内通入纯二氧化碳气体(30mL/min),秒表开始计时,吸收实验开始。利用皂膜流量计测试进出口气体流量,当进出口流量相等时,则认为溶液饱和,吸收实验结束。通过本实验,可获得不同吸收剂吸收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吸收速率与时间关系积分,可获得不同时间吸收剂吸收CO2的负荷情况。
注: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剂多用于发电厂、烟厂等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而气体(以工业烟气为例)本身所带的热量会改变吸收剂的温度,并且工业中烟气量比较大,方法运行稳定后可默认吸收剂温度等于烟气温度。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一般设定在湿法脱硫工艺之后,这一阶段的烟气温度大约在40~60℃。因此,本发明的实验例中均通过水浴控制吸收剂的温度,来反映测试气体的温度。为了方便测试,利用纯CO2进行实验,不考虑气体组分对吸收性能的影响,但并不代表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只能吸收纯二氧化碳。实际使用时,纯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可吸收。
结果:如图1所示,不同摩尔配比DETA-PMDETA-H2O溶液吸收CO2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溶液吸收CO2的容量随着DETA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实施例4的吸收效果最好。
图2展示了不同摩尔配比(DETA:PMDETA=3:2(实施例3)、2.5:2.5、2:3(实施例2)、1.5:3.5、1:4(实施例1))DETA-PMDETA-H2O溶液的分相效果,随着DETA的浓度的增大而分相效果减弱,实施例1的分相效果最佳。而对比例1的DETA、PMDETA溶液无法分相。
实施例1的DETA-PMDETA-H2O比例为1:4时,溶液的吸收负荷为0.6mol CO2/molamine(amine即吸收剂),CO2富集于下层水相,下层的负荷占总负荷的99%。此时,分相效果最佳,下层体积占总体积的57%。与传统有机胺水溶液相比,只需将下层的溶液进行分离,相同再生条件下,能减少近一半的能耗。
本发明吸收剂在保证CO2吸收性能的同时,与传统有机胺水溶液相比,能有效降低再生过程的能耗,具有明显的优势。
实验例2:实施例1的两相胺吸收剂的再生性能
由于工业废气量大,吸收剂的再生循环利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影响着工艺的成本。吸收剂再生方法常见的有热解吸、膜过滤、变压法等。本实验例中采用的再生方法是热解吸,通过对比吸收剂再生前后的吸收负荷,考察吸收剂的再生能力。
方法I:取实施例1的DETA-PMDETA-H2O(5M,1:4)溶液,按照实验例1中在50℃下吸收CO2至饱和。饱和后的吸收剂在不同的再生温度下(80、90、100、110℃)下热解吸90min,再生后的吸收剂按照实验例1中方法重复吸收实验,考察不同再生温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
结果:如图3所示,DETA-PMDETA-H2O(5M,1:4)溶液在80~110℃下均可实现再生,在100℃达到再生最高值,再生效率为74%。传统有机胺水溶液的再生温度一般为120℃。因此本专利所述的新型分相胺吸收剂,吸收饱和后,由于CO2富集于下层水相,再生液体积只占总体积的一半,能有效降低再生能耗外,其再生温度也远低于传统有机胺吸收法。
方法II:取实施例1的DETA-PMDETA-H2O(5M,1:4)溶液,按照实验例1中在50℃下吸收CO2至饱和后,在100℃下进行再生90min,再生后的溶液按照实验例1进行吸收性能考察。随后考察多次再生循环利用情况。
结果:如图4所示,DETA-PMDETA-H2O(5M,1:4)溶液3次循环后,再生性能仍然能保持60%左右。而已有报道的分相胺普遍面临再生性能差的特点,因此本专利的新型分相胺,与一般的分相胺相比,再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多次使用中能保持高效捕集CO2的能力。
对比例2
将两相胺吸收剂中的PMDETA换成性质相近的有机胺MEA、DEA、MDETA等,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结果显示在吸收饱和后,均无法与DETA发生分相。
将两相胺吸收剂中的DETA换成性质相近的有机胺MEA、DEA、MDETA等,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结果显示在吸收饱和后,均无法与PMDETA发生分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其特征在于:为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水构成的三元组分体系,该二乙烯三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在水中的总浓度为4~5mol/L,且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4~4:1;该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前为均相的三元混合水溶液体系,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分为两相,且二氧化碳富集于水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胺吸收剂中,二乙烯三胺与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的水相中,水的含量为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在吸收二氧化碳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的水相体积占总体积的30~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胺吸收剂用于吸收纯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中体积比为5~20%的二氧化碳,吸收温度为20~60℃,吸收负荷不低于0.6mol CO2/mol吸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吸收饱和后,二氧化碳富集的水相可通过热解吸方式再生,再生温度为80~110℃,再生时间为80~100min。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两相胺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两相胺吸收剂吸收纯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中体积比为5~20%的二氧化碳,吸收温度为20~60℃,吸收负荷不低于0.6mol CO2/mol吸收剂。
CN201610545683.8A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6039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5683.8A CN106039936B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5683.8A CN106039936B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9936A true CN106039936A (zh) 2016-10-26
CN106039936B CN106039936B (zh) 2019-01-25

Family

ID=57186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5683.8A Active CN106039936B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993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935A (zh) * 2019-05-13 2019-08-20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相变体系及应用
CN112107966A (zh) * 2020-09-21 2020-12-2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13082945A (zh) * 2021-04-02 2021-07-0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离子溶剂相变吸收体系的制备
CN113101786A (zh) * 2021-05-10 2021-07-13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机溶剂吸收-萃取再生循环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CN113318572A (zh) * 2021-05-27 2021-08-31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3318571A (zh) * 2021-05-27 2021-08-31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捕集co2的双相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17282256A (zh) * 2022-06-20 2023-12-26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含水混合胺液-液相变吸收剂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7382A (zh) * 2013-11-29 2014-03-26 浙江大学 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双相吸收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5327687A (zh) * 2015-11-19 2016-02-17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36438A (zh) * 2016-02-16 2016-05-04 南京大学 一种叔胺功能化的质子型离子液体配方溶液及其制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7382A (zh) * 2013-11-29 2014-03-26 浙江大学 一种从气体混合物中双相吸收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5327687A (zh) * 2015-11-19 2016-02-17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36438A (zh) * 2016-02-16 2016-05-04 南京大学 一种叔胺功能化的质子型离子液体配方溶液及其制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NG YE ET AL.: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novel bipasic solvents for energy-efficient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935A (zh) * 2019-05-13 2019-08-20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相变体系及应用
CN110141935B (zh) * 2019-05-13 2021-06-01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相变体系及应用
CN112107966A (zh) * 2020-09-21 2020-12-2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12107966B (zh) * 2020-09-21 2022-08-16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13082945A (zh) * 2021-04-02 2021-07-0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离子溶剂相变吸收体系的制备
CN113101786A (zh) * 2021-05-10 2021-07-13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机溶剂吸收-萃取再生循环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CN113101786B (zh) * 2021-05-10 2022-06-28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机溶剂吸收-萃取再生循环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CN113318572A (zh) * 2021-05-27 2021-08-31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3318571A (zh) * 2021-05-27 2021-08-31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捕集co2的双相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13318572B (zh) * 2021-05-27 2022-06-07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7282256A (zh) * 2022-06-20 2023-12-26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含水混合胺液-液相变吸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9936B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9936B (zh)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US7541011B2 (en) Phase transitional absorption method
Hu et al. Analyz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rio-amine systems for enhancing the CO2 desorption processes
CN103203174B (zh) 一种捕集燃煤电厂烟气中so2和co2并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
WO2012051879A1 (zh) 活性碳酸钠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2387071A (zh) Co2捕集方法和装置
JP2012143745A (ja) 酸性ガス吸収剤、酸性ガス除去方法および酸性ガス除去装置
CN112107966B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06621707A (zh) 一种co2吸收液
Resnik et al. Study of an ammonia-based wet scrubbing process in a continuous flow system
CN107789951A (zh) 用于二氧化碳分离和纯化的非水化学吸收剂
CN105327687A (zh)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253599B (zh) 一种用于碳捕集的弱相互作用的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相变吸收剂
CN102179132A (zh) 一种用于捕集或分离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CN103894160A (zh) 一种二氧化碳固体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5639A (zh) 一种氨基乙酸功能性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owland et al. Amine mixtures and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on the CO2 capture rate
CN113318572B (zh)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01862666A (zh) 一种二氧化碳固体吸收剂
CN103170216A (zh) 一种含醇胺型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的复合吸收剂
CN104772021B (zh) 多元醇‑乙二胺水溶液捕集工业气中co2的方法
CN113731118A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获的液-液相变吸收剂
CN104524928A (zh)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CN105080326A (zh)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的混合吸收液
CN102872700B (zh) 一种酸性气体捕集剂及含有这种捕集剂的吸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