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7966A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7966A
CN112107966A CN202010993465.7A CN202010993465A CN112107966A CN 112107966 A CN112107966 A CN 112107966A CN 202010993465 A CN202010993465 A CN 202010993465A CN 112107966 A CN112107966 A CN 112107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phase
absorbent
phase
change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34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7966B (zh
Inventor
周小斌
李晓玲
魏建文
廖雷
王洪强
樊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9934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7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7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7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7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7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75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93Selection of liquid materials for use as 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由伯醇胺和复合有机溶剂构成;伯醇胺包括羟乙基乙二胺或乙醇胺;复合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混合液;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的CO2;将CO2富相和CO2贫相两相分离,通过加热解吸方式可对CO2富相进行再生。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好,分相效果优良,耗能低,方便回收,不易腐蚀设备,解决了现有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再生能耗仍然较高且腐蚀性较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减排与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CO2)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控制与减排已刻不容缓。作为应对气候变暖的积极参与者,中国政府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在2030年左右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上述碳减排目标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碳减排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等CO2集中排放源,其关键是将CO2从烟气中捕集出来。针对电厂烟气排放量大且CO2分压低的特点,利用化学吸收法进行CO2捕集相对高效。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是目前研究最为成熟的一类化学吸收剂,其具有CO2吸收迅速、选择性好等特点,在CO2捕集领域已有一定的工业化应用。但传统有机胺吸收剂中胺的质量分数一般不超过30%,水占比70%,再生时大量的能量需消耗于水的加热(显热)和蒸发(潜热)中,其高达3.2~4.0GJ/ton CO2的再生能耗可使电厂的产电成本大幅增加。过高的再生能耗限制了传统有机胺吸收剂的应用,因此,需要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新型吸收剂来突破传统有机胺吸收剂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利用液-液相变吸收剂捕集CO2的新思路。该类吸收剂在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吸收CO2后通过一定手段调节可发生液-液相变,CO2产物主要富集于其中一相。再生时,仅需将CO2富相送至再生塔内解吸,如此将大幅减少吸收剂的再生能耗量,进而达到降低再生能耗的目的。但现有的液-液相变吸收剂以水作为溶剂,CO2被吸收后富集于水相中,再生时仍无法避免大量能量消耗于水的显热和潜热中。同时,水体系的液-液相变吸收剂水相富集CO2后存在对设备具有强腐蚀性的问题。
同水溶剂相比,非水溶剂具有较低的比热容和蒸发焓,在显热和潜热方面有更大的节能优势,且非水溶剂能有效降低吸收剂对设备的腐蚀性。鉴于此,构建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CO2捕集可望为高效低能耗、低腐蚀的碳捕集技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但就已有的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而言,单纯地利用非水溶剂代替水并不能形成有效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且吸收剂吸收CO2后极易产生粘稠固体,造成吸收体系传质变慢,并导致其在管道传输困难,不利于吸收剂的回收再利用,成本高,能耗高。而已有的非水吸收剂存在吸收CO2后不能分相的问题,再生能耗仍然很高。目前还没有一种吸收性能好、分相效果优良的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该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好,分相效果优良,耗能低,方便回收,不易腐蚀设备,解决了现有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再生能耗仍然较高且腐蚀性较强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由伯醇胺和复合有机溶剂构成;伯醇胺包括:羟乙基乙二胺或乙醇胺;复合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混合液。
本发明的新型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以高反应活性的伯醇胺作为吸收促进剂,以比热容小、蒸发焓低的复合有机试剂作为溶剂,组成高效低能耗的新型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该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富相为非水相,而现有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富相为水相,相比之下,本发明的非水相CO2富相具有更低的比热容和蒸发焓,再生时具有更低的显热和潜热。另外,本发明的新型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还能突破现有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对设备的腐蚀性较高的困境。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由伯醇胺和复合有机溶剂组成,其中,伯醇胺为羟乙基乙二胺(AEEA)或乙醇胺(MEA),复合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伯醇胺的浓度为0.5~2.0mol/L,复合有机溶剂DMSO和PMDETA的体积比为6:4~3:7。伯醇胺含有伯氨基,具有高CO2反应活性,能保证吸收剂具有高CO2吸收速率;复合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比热容和蒸发焓,能保证吸收剂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该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吸收CO2后,吸收剂发生液-液分相,CO2富集于其中一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与现有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富相为水相不同,该新型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富相为非水相,其具有较低的比热容和蒸发焓,因此可大幅降低再生显热和潜热,极大降低再生能耗。
本发明的AEEA-DMSO-PMDETA的三元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用于吸收CO2后能发生分相的原理是:AEEA与CO2的反应产物为极性物质,倾向溶解于极性较高的溶剂中,而DMSO-PMDETA形成的复合有机溶剂中,DMSO的极性高于PMDETA,且二者具有一定的极性差异性;这样,使得AEEA与CO2的反应产物更倾向溶解于极性较高的DMSO,而较难与极性较差的PMDETA混溶,这种情况导致反应产物在溶剂DMSO和PMDETA中存在分配系数的差异,从而造成反应产物富集于DMSO相,且与PMDETA形成分相。利用AEEA-DMSO-PMDETA吸收CO2的分相特性可以大幅减少吸收剂的再生液量,大可减少吸收剂的再生体积,并且由于采用有机溶剂,大幅减少显热和潜热的消耗,从而达到大幅降低再生能耗的目的。
进一步地,伯醇胺的浓度为0.5mol/L~2.0mol/L;复合有机溶剂中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体积比为6:4~7:3。
进一步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分为CO2富相和CO2贫相;其中,CO2富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
进一步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饱和后形成的两相中,其中CO2富相的体积占两相总体积的30%~80%。
进一步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吸收负荷为1.0mol CO2/mol伯醇胺~1.8mol CO2/mol伯醇胺。
进一步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CO2后,得到的CO2富相通过热解吸方式再生。
更进一步地,再生的工艺条件为: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CO2解吸率为50%~70%。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所述伯醇胺作为吸收促进剂,以所述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构成的混合物作为复合有机溶剂,按照伯醇胺的浓度为0.5mol/L~2.0mol/L,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体积比为6:4~7:3,配制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
S2,通过S1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吸收负荷为1.0mol CO2/mol伯醇胺~1.8mol CO2/mol伯醇胺,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分为CO2富相和CO2贫相;其中,所述CO2富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
S3,将S2的CO2富相和CO2贫相两相分离,通过加热解吸方式对CO2富相进行再生,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得到再生后的吸收剂和捕集的CO2
使用上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发生液-液相变,分为两相:CO2富相和CO2贫相;只需将CO2富相分离,加热再生,即可大幅降低吸收剂的再生量,进而大幅降低再生能耗。经过再生的CO2富相与CO2贫相混合后,可重新配制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CO2吸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伯醇胺作为吸收促进剂,复合有机试剂作为溶剂,构成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该非水液-液分相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好,且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该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富相为非水相,相比水相具有更低的比热容和蒸发焓,在再生时具有更低的显热和潜热,可大幅降低再生能耗。此外,相比于水体系吸收剂,非水吸收剂对设备的腐蚀性低,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是一种经济节能且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CO2吸收剂,更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吸收剂吸收CO2后的分相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吸收负荷结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饱和后CO2在两相中的分布情况。
图4为本发明实施3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和对比例3~6的吸收剂在不同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下的再生性能对比结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与对比例3~6的吸收剂吸收CO2前后的腐蚀性对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按照羟乙基乙二胺(AEEA)浓度为0.5mol/L,复合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体积比为6:4,配制成AEEA-DMSO-PMDETA三元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
将该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混合气中体积比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
吸收剂饱和后发生液-液相变,将CO2富相与CO2贫相分离,通过热解吸方式对其进行再生,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
实施例2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除羟乙基乙二胺浓度为1.5mol/L,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体积比为5:5,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除羟乙基乙二胺浓度为1mol/L,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体积比为4:6,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除羟乙基乙二胺浓度为2.0mol/L,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体积比为7:3,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除伯醇胺采用MEA,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6
除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纯CO2,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1
将AEEA溶于单一的DMSO中,配制浓度为1.0mol/L的AEEA-DMSO溶液,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2
将AEEA溶于单一的PMDETA中,配制浓度为1.0mol/L的AEEA-PMDETA溶液,其余均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
采用5mol/L MEA水溶液作为水体系相变吸收剂。
对比例4
将TETA-DEEA(5M,1:4)(三亚乙基四胺-N.N-二乙氨基乙醇)作为吸收剂。
对比例5
将DETA-PMDETA(4M,1:3)(二乙烯三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作为吸收剂。
对比例6
将TETA-DMCA(4M,1:3)(三亚乙基四胺-N,N-二甲基环己胺)作为吸收剂。
实验例1
实施例1~4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后的分相效果、吸收负荷以及两相中CO2含量检测:
在40℃下,考察实施例1~实施例4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AEEA-DMSO-PMDETA和对比例1的吸收剂AEEA-DMSO、对比例2的吸收剂AEEA-PMDETA在吸收CO2饱和后的分相效果,同时检测实施例1~4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AEEA-DMSO-PMDETA的CO2吸收负荷以及两相中CO2含量。
方法: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4和对比例1、对比例2的方法配制相应的吸收剂,分别取25mL,倒入不同的鼓泡吸收管中。将吸收管置于40℃下加热至恒温后,往吸收剂中通入含CO2的气体开始进行吸收性能测试,直至吸收剂达到饱和。吸收饱和后,通过静置,可观察吸收剂的分相情况。吸收过程中,采用皂膜流量计测定CO2吸收速率,根据CO2吸收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对吸收速率进行积分,可获得不同时间下各吸收剂的CO2吸收负荷。对饱和的吸收剂进行两相分离,采用酸解法分别测定不同相层中CO2的含量,获得CO2在两相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如图1所示,复合有机溶剂在DMSO:PMDETA为6:4~3:7的配比下,实施例1~实施例4制得的AEEA-DMSO-PMDETA吸收剂用于吸收CO2后均能发生液-液分相,且随着DMSO所占比例的降低,吸收剂下层的体积逐渐减少。但对比例1的AEEA-DMSO、对比例2的AEEA-PMDETA均无法形成分相。这是由于在复合有机溶剂中,DMSO的极性高于PMDETA。AEEA与CO2的反应产物也为极性物质,其更倾向溶解于极性较高的DMSO,而较难与PMDETA混溶。因而,AEEA-DMSO-PMDETA吸收CO2后能发生分相主要是基于反应产物在溶剂DMSO和PMDETA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在单一溶剂DMSO或PMDETA中,反应产物无法实现差异分配,因而AEEA-DMSO和AEEA-PMDETA吸收CO2后无法分相。不能分相意味着无法减少吸收剂的再生液量,将导致过高的再生能耗。利用AEEA-DMSO-PMDETA吸收CO2的分相特性,可减少吸收剂的再生体积,从而达到降低再生能耗的目的。
图2展示了实施例1~实施例4制得的AEEA-DMSO-PMDETA吸收剂的CO2吸收负荷情况。可以看出,吸收剂的CO2吸收负荷随着DMSO所占比例的降低而呈现略微的降低,但均能保持在1.5mol CO2/mol AEEA以上,远高于传统MEA水溶液的CO2负荷。
图3展示了实施例1~实施例4制得的AEEA-DMSO-PMDETA吸收剂吸收CO2后上、下层的CO2含量。可以看出,DMSO和PMDETA的比例变化对AEEA-DMSO-PMDETA上、下层的CO2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CO2被吸收后基本富集于下层,下层的CO2含量占总吸收量的95%以上。AEEA-DMSO-PMDETA发生分相主要是基于AEEA与CO2的反应产物在溶剂DMSO和PMDETA中分配系数的差异。改变DMSO和PMDETA的比例并不会改变反应产物在两者中的分配系数,因而不会显著影响两相中的CO2含量。在吸收体系中,反应产物更倾向溶解于DMSO,而较难与PMDETA混溶,从而导致两相分离。因此,对于AEEA-DMSO-PMDETA吸收剂,DMSO主要作为反应产物的溶解槽,而PMDETA则充当相分离剂。
本发明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不仅具有高CO2吸收负荷,且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CO2富集于其中一相,与传统有机胺溶液相比,只需将CO2富相用于再生,相同再生条件下,将大幅降低再生能耗。此外,由于该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以复合有机试剂作为溶剂,因此CO2富集相为非水相,与传统的水体系液-液相变吸收剂的CO2富集相为水相相比,非水相具有更低的比热容和蒸发焓,因此在再生时具有更低的显热和潜热,可进一步降低再生能耗。
实验例2
本发明制得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再生性能
由于工业废气量大,吸收剂的再生循环利用至关重要,影响着碳捕集工艺的成本。吸收剂再生方法常见的有热解吸、微波解吸、变压法等。本实验例中采用的再生方法是热解吸,通过测定吸收剂的CO2循环负荷,考察吸收剂的再生能力。
方法:取实施例3制得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AEEA-DMSO-PMDETA和对比例3的MEA水溶液,在40℃下吸收混合气中的CO2至饱和。将CO2富相在不同的温度(100~120℃)下热解吸,解吸时间为10min~30min,测定在不同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下吸收剂的CO2循环负荷,考察吸收剂的再生性能。
结果:如图4所示,实施例3的AEEA-DMSO-PMDETA吸收剂的CO2富相在100℃~120℃下均可实现良好的CO2解吸,CO2循环负荷随着解吸温度的升高、解吸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下,实施例3的AEEA-DMSO-PMDETA的CO2循环负荷均显著高于对比例3的MEA水溶液,说明,本发明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实验例3
本发明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腐蚀性测试:
在40℃下,考察实施例3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AEEA-DMSO-PMDETA和对比例3~对比例6的MEA水溶液及TETA-DEEA、DETA-PMDETA、TETA-DMCA水体系相变吸收剂对碳钢的腐蚀性,所选碳钢为20#材质,腐蚀测试温度为40℃。
方法:按照实施例3以及对比例3~对比例6配制相应的吸收剂,每种吸收剂配制2份,其中一份为新鲜溶液,另一份按照实验例1的吸收性能测试实验吸收CO2至饱和。将新鲜的溶液和CO2饱和溶液均置于50mL的电解池,以20#碳钢作为工作电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各溶液的Tafel曲线,使用电化学软件计算各相应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吸收剂对碳钢腐蚀速率。
结果:如图5所示,实施例3的AEEA-DMSO-PMDETA吸收剂的新鲜溶液与CO2饱和溶液对20#碳钢几乎没有腐蚀性。对比例3~对比例6的MEA及其他水体系相变吸收剂在CO2吸收前同样呈现出对20#碳钢的低腐蚀性,但其CO2饱和溶液对20#碳钢的腐蚀性显著上升。通过对比证实,本发明的AEEA-DMSO-PMDETA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具有低腐蚀性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由伯醇胺和复合有机溶剂构成;所述伯醇胺包括:羟乙基乙二胺或乙醇胺;所述复合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混合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伯醇胺的浓度为0.5mol/L~2.0mol/L;所述复合有机溶剂中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体积比为6:4~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分为CO2富相和CO2贫相;其中,所述CO2富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
4.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饱和后形成的两相中,其中CO2富相的体积占两相总体积的3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吸收负荷为1.0mol CO2/mol伯醇胺~1.8mol CO2/mol伯醇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CO2后,得到的CO2富相通过热解吸方式再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的工艺条件为: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CO2解吸率为50%~70%。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所述伯醇胺作为吸收促进剂,以所述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构成的混合物作为复合有机溶剂,按照伯醇胺的浓度为0.5mol/L~2.0mol/L,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体积比为6:4~7:3,配制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
S2,通过S1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吸收负荷为1.0mol CO2/mol伯醇胺~1.8mol CO2/mol伯醇胺,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分为CO2富相和CO2贫相;其中,所述CO2富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
S3,将S2的CO2富相和CO2贫相两相分离,通过加热解吸方式对CO2富相进行再生,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得到再生后的吸收剂和捕集的CO2
CN202010993465.7A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107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3465.7A CN112107966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3465.7A CN112107966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7966A true CN112107966A (zh) 2020-12-22
CN112107966B CN112107966B (zh) 2022-08-16

Family

ID=7380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3465.7A Active CN112107966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796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8572A (zh) * 2021-05-27 2021-08-31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31118A (zh) * 2021-09-09 2021-12-03 湖南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获的液-液相变吸收剂
CN114904365A (zh) * 2022-05-31 2022-08-16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液-液分相吸收剂
CN115475486A (zh) * 2022-10-20 2022-12-1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抗氧化降解相变吸收剂、其捕集二氧化碳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8279A1 (en) * 2011-06-27 2014-06-26 Ake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As Amine absorbent and a method for co2 capture
CN105854529A (zh) * 2016-06-08 2016-08-17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溶剂二氧化碳捕集液、方法以及系统
CN106039936A (zh) * 2016-07-12 2016-10-26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US20170081604A1 (en) * 2014-05-23 2017-03-23 Taminco Bvba Improved acid gas removal process by absorbent solution comprising amine compounds
CN107789951A (zh) * 2017-12-18 2018-03-13 河北科技大学 用于二氧化碳分离和纯化的非水化学吸收剂
CN110152454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三元非水相吸收体系及其应用
CN111569612A (zh) * 2020-06-03 2020-08-25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收酸性气体的无水化学吸收剂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8279A1 (en) * 2011-06-27 2014-06-26 Ake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As Amine absorbent and a method for co2 capture
US20170081604A1 (en) * 2014-05-23 2017-03-23 Taminco Bvba Improved acid gas removal process by absorbent solution comprising amine compounds
CN105854529A (zh) * 2016-06-08 2016-08-17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溶剂二氧化碳捕集液、方法以及系统
CN106039936A (zh) * 2016-07-12 2016-10-26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07789951A (zh) * 2017-12-18 2018-03-13 河北科技大学 用于二氧化碳分离和纯化的非水化学吸收剂
CN110152454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华侨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三元非水相吸收体系及其应用
CN111569612A (zh) * 2020-06-03 2020-08-25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收酸性气体的无水化学吸收剂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BIN ZHOU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novel biphasic solvents for CO2 capture: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8572A (zh) * 2021-05-27 2021-08-31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3318572B (zh) * 2021-05-27 2022-06-07 华侨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相变吸收剂有机醇再生调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31118A (zh) * 2021-09-09 2021-12-03 湖南大学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获的液-液相变吸收剂
CN114904365A (zh) * 2022-05-31 2022-08-16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液-液分相吸收剂
CN114904365B (zh) * 2022-05-31 2023-10-03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液-液分相吸收剂
CN115475486A (zh) * 2022-10-20 2022-12-1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抗氧化降解相变吸收剂、其捕集二氧化碳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7966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7966B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
Feng et al.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amino acid ionic liquid (AAIL) activated MDEA solutions for CO2 capture
CN104492226B (zh) 一种用于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非水脱碳溶液及其应用
CN106039936B (zh)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胺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03381330B (zh) 一种用于捕集或分离二氧化碳的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02179132A (zh) 一种用于捕集或分离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CN110960956A (zh) 一种适用于相变吸收剂吸收烟气中co2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84227A (zh) 一种用复合脱碳溶液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02284229A (zh) 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复合脱碳溶液
CN105327687A (zh)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253599A (zh) 一种用于碳捕集的弱相互作用的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相变吸收剂
CN103170216A (zh) 一种含醇胺型离子液体捕集二氧化碳的复合吸收剂
CN101289632B (zh) 一种脱除焦炉煤气中h2s和hcn气体的方法
CN105214450B (zh) 一种选择性吸收so2的吸收剂以及吸收so2的工艺方法
CN110152454A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三元非水相吸收体系及其应用
CN104772021B (zh) 多元醇‑乙二胺水溶液捕集工业气中co2的方法
Wu et al. Target-specific modification of diethylenetriamine with hydroxyalkyls: Efficient absorbents for CO2 capture
CN208727159U (zh) 一种利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捕集烟道尾气中二氧化碳的系统
CN105080326A (zh)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的混合吸收液
CN106984152B (zh)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混合物
CN110339672A (zh) 功能化离子液体/有机溶剂复合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92160B (zh) 一种相变吸收剂及在二氧化碳捕集中的应用
EP3666366B1 (en) Composite decarbonization solution added with carbon nano tube for recycling carbon dioxide in a mixed gas
CN105536437B (zh) 一种用于酸性气体分离的mdea复合吸收剂及分离方法
CN109012034A (zh) 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

Assignee: Guangxi Borui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Assignor: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45000010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on-aqueous liquid-liquid phase change absorber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