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3589A -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3589A
CN105993589A CN201610330469.0A CN201610330469A CN105993589A CN 105993589 A CN105993589 A CN 105993589A CN 201610330469 A CN201610330469 A CN 201610330469A CN 105993589 A CN105993589 A CN 105993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interplanting
ganoderma
mulberry
mulberry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04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伟龙
王满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e County Xingnong Ganoderm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Jingde County Xingnong Ganoderm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e County Xingnong Ganoderm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Jingde County Xingnong Ganoderma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6103304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3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3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3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套种基地选择、培养料配置、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桑园套种和管理、采收。本发明选在空气质量优,周边无污染的地区进行栽培,充分利用桑园的自然条件,具有生态效益和双重经济效益;实现了有机栽培灵芝,整个过程不施农药和化学肥料;培养料采用当地的废弃物桑枝屑和菊花枝,充分利用资源,且提高了灵芝的药用价值,添加的蚕沙,为当地养蚕的粪便,出芝后的菌棒可以作为桑树生长的肥料,整个过程实现循环经济,将三效益有效统一。本发明栽培的灵芝产量高、种植成本低,品质优,安全无公害,整个栽培过程菌变率低,推广应用前景好。

Description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优质的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又称木灵芝、菌灵芝、灵芝草,素有“仙草”“瑞草”“还魂草”之美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灵芝的生物活性成分十分丰富,目前已分离到150余种活性成分,有多糖类、核苷类、生物碱类、氨基酸蛋白质类、三萜类和矿物质元素等。其中,灵芝多糖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刺激干扰素的形成,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增强肝脏、骨髓、血液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的能力,从而延长寿命。灵芝纤维素可在大肠内脱水,从而防止便秘;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从灵芝粗脂肪中可以分离出灵芝三萜类物质,其含量约占灵芝的1%~2%,具有止痛、镇静、抑制组织胺释放、解毒、保肝、毒杀肿瘤细胞等功效,对人体无副作用。近年来,灵芝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量增长迅速,由于野生灵芝资源数量有限,因此人工栽培灵芝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出现了栽培技术和栽培原料的多样化。
在我国,灵芝的栽培模式大致分为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目前大部分灵芝栽培为段木栽培模式,其主要流程是:树种选择、砍伐、切段、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场地选择、搭建、开畦、去袋、埋土、管理和出芝采收。此方法存在2个严重的问题:首先,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对森林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其次,土壤存在着连作障碍现象,致使种植户不得不丢弃原有的基地,重新寻找新的种植地块,这两个问题目前难以解决,以致严重制约灵芝产业的发展。袋料栽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模式,是按照灵芝生长需求,将各种基质通过比例混合搭配,经果装袋、灭菌、发菌、出芝的技术流程生产灵芝的一种方式,是未来灵芝栽培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用于袋料灵芝栽培的主要原料为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但是随着灵芝、毛木耳、平菇、杏鲍菇等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棉籽壳、杂木屑等通用的栽培原料需求急剧增加,价格逐年攀升,导致灵芝栽培成本提高,严重打击了芝农的种植积极性。
旌德位于皖南山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山水相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2008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灵芝之乡”称号,同时种植有苎麻、茶叶、核桃、甘蔗、板栗、桑叶、皇菊等地方特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和资源,寻求一种适宜本地灵芝生产且配料方便、成本低、营养成分丰富,灵芝产率和品质高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产量高、品质高、种植成本低,抗菌能力高的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套种基地选择:选择海拔350~800m,远离污染源和交通主干线的场合为套种基地;
(2)培养料配置:选择桑枝屑、杂木屑、菊花枝、麸皮、玉米芯混合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密封发酵3~5天,然后加入石膏、蚕沙混合,最后加入糖溶液和营养液于其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培养料,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pH为5.5~6.5;
(3)装袋灭菌:将步骤(2)制备的培养料装袋子,每袋重500g,培养料达到整袋的一半时,把袋提起振动,让培养料落实、压实,最后再填充足量,密封扎口;然后将菌袋放在121℃条件下蒸汽灭菌2~3h,冷却至常温;
(4)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场所、器具进行消毒杀菌,无菌接种,500g菌种接种12~15袋菌袋;
(5)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双排卧倒墙式摆放,袋口朝外,每排摆放6~8袋,排距为0.8m,室温控制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光照;待菌丝长满菌袋且转色后进行脱袋得菌棒,然后套种在桑园中;
(6)桑园套种和管理:在桑树种植行间套种菌棒,挖畦,畦的一侧留排水沟,另一侧设置喷水管,将菌棒以4~6cm的株距埋入畦地里,覆土,浇水;桑园内挂电子杀虫灯,发现灵芝霉变或污染时,及时进行人工深埋处理,防止扩大或交叉感染;
(7)采收: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
优选地,所述水均为放置2~3天的山泉水,温度为22~26℃。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液的制备为:将苹果皮35~50份、葡萄皮20~30份、枇杷皮25-40份,放入干净塑料瓶内,加3~5倍重量的水,拧盖,每隔3-6天松盖放气,待塑料瓶内的水由浑浊变为清水,取上清液,稀释2~4倍的溶液即为营养液。
优选地,所述袋子为15cm×55cm×0.04cm的聚乙烯袋子。
优选地,所述培养料按照重量份的配方为:桑枝屑30~50份、杂木屑20~25份、菊花枝10~18份、麸皮8~13份、玉米芯13~20份、石膏1~3份、蚕沙3~6份、糖1~3.5份、营养液3~6份。
优选地,所述培养料按照重量份的配方为:桑枝屑40份、杂木屑20份、菊花枝15份、麸皮12份、玉米芯15份、石膏2份、蚕沙3份、糖1份、营养液4份。
优选地,灵芝菌种为泰芝一号菌种。
优选地,所述桑树种植行间距为1.2~1.8m。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挖畦时对畦面喷施稀释2~5倍的沼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在空气质量优,周边无污染的地区进行栽培,选择放置的山泉水,富含天然微量元素,为灵芝生长提供营养,保证灵芝的质量。
(2)本发明充分利用桑园的自然条件,利用土地资源,不仅可以遮阳,不需要再建大棚,节约成本,而且桑树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为灵芝的生长提供氧气,具有生态效益和双重经济效益。
(3)本发明实现了有机栽培灵芝,整个过程不施农药和化学肥料,在挖畦时对土壤喷施稀释后的沼液,一方面可以起到杀菌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菌棒提供营养,符合大众的安全环保要求,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4)本发明的培养料采用当地的废弃物桑枝屑和菊花枝,充分利用资源,这些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这些物质能够被食用菌菌丝降解为小分子物质被吸收利用,提高了灵芝的药用价值;添加的蚕沙,为当地养蚕的粪便,出芝后的菌棒可以作为桑树生长的肥料,整个过程实现循环经济,将三效益有效统一。
(5)本发明利用水果皮发酵成营养水作为肥料,无毒无害,为灵芝的生长提供营养成分。
(6)本发明栽培的灵芝产量高、种植成本低,品质优,安全无公害,整个栽培过程菌变率低,推广应用前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套种基地选择:选择海拔350~800m,远离污染源和交通主干线的场合为套种基地;
(2)培养料配置::选择桑枝屑40份、杂木屑20份、菊花枝15份、麸皮12份、玉米芯15份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山泉水,密封发酵3~5天,然后加入石膏2份、蚕沙3份混合,最后加入糖1份制成的溶液和营养液4份于其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培养料,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pH为5.5~6.5;营养液的制备为:将苹果皮35份、葡萄皮20份、枇杷皮30份,放入干净塑料瓶内,加4倍重量的水,拧盖,每隔3-6天松盖放气,待塑料瓶内的水由浑浊变为清水,取上清液,稀释3倍即可使用;
(3)装袋灭菌:将步骤(2)制备的培养料装袋,袋子为15cm×55cm×0.04cm的聚乙烯袋,每袋重500g,培养料达到整袋的一半时,把袋提起振动,让培养料落实、压实,最后再填充足量,密封扎口;然后将菌袋放在121℃条件下蒸汽灭菌2~3h,冷却至常温;
(4)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场所、器具进行消毒杀菌,无菌接种,菌种选择泰芝一号,500g菌种接种15袋菌袋;
(5)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双排卧倒墙式摆放,袋口朝外,每排摆放6~8袋,排距为0.8m,室温控制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光照;待菌丝长满菌袋且转色后进行脱袋得菌棒,然后套种在桑园中;
(6)桑园套种和管理:在桑树种植行间套种菌棒,桑树种植行间距为1.2~1.8m,在行间距间挖畦,挖畦时对畦面喷施稀释2~5倍的沼液,畦的一侧留排水沟,另一侧设置喷水管,将菌棒以4~6cm的株距埋入畦地里,覆土,浇水;桑园内挂电子杀虫灯,发现灵芝霉变或污染时,及时进行人工深埋处理,防止扩大或交叉感染;
(7)采收: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水源均为放置2~3天的山泉水,温度为22~26℃。
实施例2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套种基地选择:选择海拔350~800m,远离污染源和交通主干线的场合为套种基地;
(2)培养料配置:选择桑枝屑35份、杂木屑22份、菊花枝13份、麸皮10份、玉米芯17份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山泉水,密封发酵3~5天,然后加入石膏2份、蚕沙4份混合,最后加入糖2份制成的溶液和营养液5份于其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培养料,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pH为5.5~6.5;营养液的制备为:将苹果皮40份、葡萄皮25份、枇杷皮25份,放入干净塑料瓶内,加5倍重量的水,拧盖,每隔3-6天松盖放气,待塑料瓶内的水由浑浊变为清水,取上清液,稀释3倍即可使用;
(3)装袋灭菌:将步骤(2)制备的培养料装袋,袋子为15cm×55cm×0.04cm的聚乙烯袋,每袋重500g,培养料达到整袋的一半时,把袋提起振动,让培养料落实、压实,最后再填充足量,密封扎口;然后将菌袋放在121℃条件下蒸汽灭菌2~3h,冷却至常温;
(4)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场所、器具进行消毒杀菌,无菌接种,菌种选择泰芝一号,500g菌种接种15袋菌袋;
(5)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双排卧倒墙式摆放,袋口朝外,每排摆放6~8袋,排距为0.8m,室温控制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光照;待菌丝长满菌袋且转色后进行脱袋得菌棒,然后套种在桑园中;
(6)桑园套种和管理:在桑树种植行间套种菌棒,桑树种植行间距为1.2~1.8m,在行间距间挖畦,挖畦时对畦面喷施稀释2~5倍的沼液,畦的一侧留排水沟,另一侧设置喷水管,将菌棒以4~6cm的株距埋入畦地里,覆土,浇水;桑园内挂电子杀虫灯,发现灵芝霉变或污染时,及时进行人工深埋处理,防止扩大或交叉感染;
(7)采收: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水源均为放置2~3天的山泉水,温度为22~26℃。
实施例3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套种基地选择:选择海拔350~800m,远离污染源和交通主干线的场合为套种基地;
(2)培养料配置:选择桑枝屑50份、杂木屑25份、菊花枝16份、麸皮13份、玉米芯18份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山泉水,密封发酵3~5天,然后加入石膏2份、蚕沙2.5份混合,最后加入糖2份制成的溶液和营养液6份于其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培养料,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pH为5.5~6.5;营养液的制备为:将苹果皮50份、葡萄皮30份、枇杷皮35份,放入干净塑料瓶内,加5倍重量的水,拧盖,每隔3-6天松盖放气,待塑料瓶内的水由浑浊变为清水,取上清液,稀释4倍即可使用;
(3)装袋灭菌:将步骤(2)制备的培养料装袋,袋子为15cm×55cm×0.04cm的聚乙烯袋,每袋重500g,培养料达到整袋的一半时,把袋提起振动,让培养料落实、压实,最后再填充足量,密封扎口;然后将菌袋放在121℃条件下蒸汽灭菌2~3h,冷却至常温;
(4)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场所、器具进行消毒杀菌,无菌接种,菌种选择泰芝一号,500g菌种接种14袋菌袋;
(5)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双排卧倒墙式摆放,袋口朝外,每排摆放6~8袋,排距为0.8m,室温控制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光照;待菌丝长满菌袋且转色后进行脱袋得菌棒,然后套种在桑园中;
(6)桑园套种和管理:在桑树种植行间套种菌棒,桑树种植行间距为1.2~1.8m,在行间距间挖畦,挖畦时对畦面喷施稀释2~5倍的沼液,畦的一侧留排水沟,另一侧设置喷水管,将菌棒以4~6cm的株距埋入畦地里,覆土,浇水;桑园内挂电子杀虫灯,发现灵芝霉变或污染时,及时进行人工深埋处理,防止扩大或交叉感染;
(7)采收: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
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水源均为放置2~3天的山泉水,温度为22~26℃。
本发明栽培的灵芝产量高、种植成本低,品质优,安全无公害,整个栽培过程菌变率低,推广应用前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套种基地选择:选择海拔350~800m,远离污染源和交通主干线的场合为套种基地;
(2)培养料配置:选择桑枝屑、杂木屑、菊花枝、麸皮、玉米芯混合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密封发酵3~5天,然后加入石膏、蚕沙混合,最后加入糖溶液和营养液于其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培养料,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pH为5.5~6.5;
(3)装袋灭菌:将步骤(2)制备的培养料装袋子,每袋重500g,培养料达到整袋的一半时,把袋提起振动,让培养料落实、压实,最后再填充足量,密封扎口;然后将菌袋放在121℃条件下蒸汽灭菌2~3h,冷却至常温;
(4)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场所、器具进行消毒杀菌,无菌接种,500g菌种接种12~15袋菌袋;
(5)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双排卧倒墙式摆放,袋口朝外,每排摆放6~8袋,排距为0.8m,室温控制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保持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光照;待菌丝长满菌袋且转色后进行脱袋得菌棒,然后套种在桑园中;
(6)桑园套种和管理:在桑树种植行间套种菌棒,挖畦,畦的一侧留排水沟,另一侧设置喷水管,将菌棒以4~6cm的株距埋入畦地里,覆土,浇水;桑园内挂电子杀虫灯,发现灵芝霉变或污染时,及时进行人工深埋处理,防止扩大或交叉感染;
(7)采收:菌盖由软变硬,没有浅白色边缘,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不再生长增厚时,即可采收成熟的灵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均为放置2~3天的山泉水,温度为22~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的制备为:将苹果皮35~50份、葡萄皮20~30份、枇杷皮25-40份,放入干净塑料瓶内,加3~5倍重量的水,拧盖,每隔3-6天松盖放气,待塑料瓶内的水由浑浊变为清水,取上清液,稀释2~4倍的溶液即为营养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子为15cm×55cm×0.04cm的聚乙烯袋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按照重量份的配方为:桑枝屑30~50份、杂木屑20~25份、菊花枝10~18份、麸皮8~13份、玉米芯13~20份、石膏1~3份、蚕沙3~6份、糖1~3.5份、营养液3~6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按照重量份的配方为:桑枝屑40份、杂木屑20份、菊花枝15份、麸皮12份、玉米芯15份、石膏2份、蚕沙3份、糖1份、营养液4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灵芝菌种为泰芝一号菌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树种植行间距为1.2~1.8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挖畦时对畦面喷施稀释2~5倍的沼液。
CN201610330469.0A 2016-05-17 2016-05-17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5993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0469.0A CN105993589A (zh) 2016-05-17 2016-05-17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0469.0A CN105993589A (zh) 2016-05-17 2016-05-17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3589A true CN105993589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9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0469.0A Pending CN105993589A (zh) 2016-05-17 2016-05-17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3589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548A (zh) * 2017-08-07 2017-12-19 霍山县永丰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7484550A (zh) * 2017-08-28 2017-12-19 灵川县金晨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袋料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7593239A (zh) * 2017-10-31 2018-01-19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一种小乔灌木型茶园套种茶基木腐菌的生态互作栽培模式
CN107721620A (zh) * 2017-11-16 2018-02-23 唐鸿旺 一种利用桑枝屑种植灵芝的方法
CN108370807A (zh) * 2018-03-22 2018-08-07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小橱式独立荫棚栽种灵芝的方法
CN109479626A (zh) * 2018-12-27 2019-03-19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长方体灵芝菌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6553A (zh) * 2018-12-28 2019-03-29 江苏安心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露天栽培桑蘑的方法
CN109769610A (zh) * 2019-03-25 2019-05-2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山药和灵芝的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方法
CN111296169A (zh) * 2020-03-12 2020-06-19 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大豆套种灵芝绿色循环周年生产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7260A (zh) * 2012-11-19 2013-02-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5052664A (zh) * 2015-09-15 2015-11-18 管天球 一种油茶与核桃间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7260A (zh) * 2012-11-19 2013-02-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5052664A (zh) * 2015-09-15 2015-11-18 管天球 一种油茶与核桃间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焦海涛等: "远安县桑树灵芝立体套种模式简介", 《食用菌》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548A (zh) * 2017-08-07 2017-12-19 霍山县永丰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提高灵芝多糖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7484550A (zh) * 2017-08-28 2017-12-19 灵川县金晨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袋料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7593239A (zh) * 2017-10-31 2018-01-19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一种小乔灌木型茶园套种茶基木腐菌的生态互作栽培模式
CN107721620A (zh) * 2017-11-16 2018-02-23 唐鸿旺 一种利用桑枝屑种植灵芝的方法
CN108370807A (zh) * 2018-03-22 2018-08-07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小橱式独立荫棚栽种灵芝的方法
CN109479626A (zh) * 2018-12-27 2019-03-19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长方体灵芝菌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6553A (zh) * 2018-12-28 2019-03-29 江苏安心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露天栽培桑蘑的方法
CN109769610A (zh) * 2019-03-25 2019-05-21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一种山药和灵芝的生态高效共作棚栽方法
CN111296169A (zh) * 2020-03-12 2020-06-19 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大豆套种灵芝绿色循环周年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589A (zh) 一种桑园套种灵芝的有机栽培方法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599361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CN10625848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6258485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高效种植方法
CN1130116C (zh) 一种富含硒蘑菇的培养方法
CN100998293A (zh) 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05684727B (zh) 以酵素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黑鸡枞菌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2173886A (zh)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发酵菌剂与应用
CN107371814A (zh)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3250550A (zh) 一种黑木耳栽培方法及其培料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7721620A (zh) 一种利用桑枝屑种植灵芝的方法
CN108293756A (zh) 一种抗病性强高产量的葛根种植方法
CN104987156A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6034744A (zh) 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鲍鱼菇的方法
CN106518572A (zh) 一种樱桃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3698B (zh) 一种野生环柄菇人工驯化栽培的方法
CN107624503A (zh) 一种同时生产蛹虫草子实体和鱼类饲料添加剂方法
CN101366345A (zh) 一种用鸡粪便作培养料种植纯白金针菇的方法
CN104381015A (zh)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香菇的方法
CN105993813A (zh) 一种金刺梨与灵芝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3270889B (zh) 一种秀珍菇畦床生料覆土栽培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