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870A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870A
CN105813870A CN201480067364.XA CN201480067364A CN105813870A CN 105813870 A CN105813870 A CN 105813870A CN 201480067364 A CN201480067364 A CN 201480067364A CN 105813870 A CN105813870 A CN 105813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cceptance division
air
heat exchang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73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3870B (zh
Inventor
山抱弘和
平井伸郎
平井伸一郎
神谷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13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3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33Cool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densed liquid drainage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室内空调单元(10)中,在分割壳体(11a)形成有主水接收部(50)、主排水口(52)、侧壁(61)、副排水口(100)、分离壁(8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通路(74)及倾斜部(75)。侧壁(61)、副排水口(10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通路(74)及倾斜部(75)被分别定位成: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3年12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2013-262367号,该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室内空调单元具备收纳蒸发器的空调壳体、空调壳体的排水口及连接于排水口的排水软管。使在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从排水口通过排水软管而排出到车室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02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的研究,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能够使在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从排水口通过排水软管而排出到车室外。然而,在由于某种理由导致排水软管堵塞的情况下,有如下担忧。
例如,在多个分割壳体相嵌合而构成空调壳体的情况下,冷凝水有可能从空调壳体中的多个分割壳体中的任意两个分割壳体相嵌合的嵌合部向其外侧泄漏。因此,在不具有防水性的电子部件位于空调壳体的周围的情况下,当泄漏到空调壳体的外侧的冷凝水落到电子部件上时,有可能使电子部件等产生不良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抑制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从空调壳体的嵌合部泄漏。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是将多个分割壳体嵌合而构成的,且构成使空气向车辆的室内流通的空气流路;冷却用热交换器,该冷却用热交换器具有扁平形状,以竖立的状态配置于空调壳体内,并冷却空气;第一水接收部,该第一水接收部接收在冷却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第一排出孔,该第一排出孔将冷凝水从第一水接收部排出到车室外;第二水接收部,该第二水接收部位于第一水接收部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且接收冷凝水;第二排出孔,该第二排出孔形成于第二水接收部的底部的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且通过与将冷凝水从第一排出孔排出到车室外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而将冷凝水从第二水接收部排出到车室内;侧壁,该侧壁位于第二水接收部的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且形成第二水接收部;分离壁,该分离壁将第一水接收部、第二水接收部分离;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于分离壁,且使第一水接收部、第二水接收部之间连通;及飞沫储水部,该飞沫储水部向第二水接收部的底部凹陷,并储存来自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冷凝水的飞沫。空调壳体具有使多个分割壳体中的任意两个分割壳体嵌合的嵌合部。开口部、侧壁、飞沫储水部及第二排出孔被分别定位成: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嵌合部前,使冷凝水从第一水接收部通过开口部到达第二排出孔。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由于某种理由导致第一排出孔堵塞时,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空调壳体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从第一水接收部通过开口部到达第二排出孔。因此,能够避免冷凝水从空调壳体的嵌合部泄漏而使位于空调壳体的周围的部件遇水。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冷凝水导致不具有防水性的部件产生不良情况。
其中,宽度方向是指在使冷却用热交换器为竖立的状态下,冷却用热交换器中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空气流动方向是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所流动的方向,与宽度方向正交。
在此,若使侧壁偏向宽度方向一方侧或者另一方侧配置,则有可能由于侧壁导致从冷却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产生紊乱。
对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侧壁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够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产生紊乱。
进一步,若使开口部偏向宽度方向一方侧或者另一方侧配置,则有可能由于开口部导致从冷却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产生紊乱。
对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开口部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够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产生紊乱。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从左侧观察图1的分割壳体及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分割壳体及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分割壳体及冷却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9是除去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状态下的图8的C向视图。
图10是除去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状态下的图8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除去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状态下的图8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搭载有图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倾斜角度的图。
图12B是表示搭载有图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倾斜角度的图。
图12C是表示搭载有图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倾斜角度的图。
图12D是表示搭载有图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倾斜角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2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在图1~图11中,各箭头表示车辆内的搭载状态。前箭头表示车辆行进方向的前方、后箭头表示车辆行进方向的后方。上箭头表示上下方向的上方,下箭头表示上下方向的下方。右箭头表示车辆宽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右方,左箭头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左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搭载有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汽车,假设有以右侧前座为驾驶座的右方向盘车辆。
如图1~图4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室内空调单元10及送风机单元(省略图示)。室内空调单元10位于车室内的仪器板(仪表板)下方部的中央部。送风机单元位于相对于室内空调单元10向副驾座侧偏移的位置。
室内空调单元10具备空调壳体11,该空调壳体11构成使从送风机单元吹出的空气向车室内流通的空气流路10a(参照图4)。空调壳体11具备多个分割壳体11a、11b、11c、11d、11e。多个分割壳体11a、11b、11c、11d、11e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构成。
分割壳体11a、11b位于分割壳体11c、11d、11e的前方。分割壳体11a位于分割壳体11b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分割壳体11c位于分割壳体11d的左侧。分割壳体11d位于分割壳体11e的左侧。
分割壳体11a、11b相互嵌合。分割壳体11c、11d相互嵌合。分割壳体11d、11e相互嵌合。分割壳体11a、11b分别与分割壳体11c嵌合。分割壳体11a、11b分别与分割壳体11e嵌合。因此,在空调壳体11形成有使多个分割壳体11a、11b、11c、11d、11e中的对应的两个分割壳体嵌合的嵌合部。例如,图1的嵌合部Ka表示使分割壳体11a、11c嵌合的嵌合部。
在空调壳体11的左侧设置有空气取入口12。空气取入口12是将从送风机单元吹出的空气取入空气流路10a的开口部。在空调壳体11形成有除霜开口部13、面部开口部14及足部开口部15。除霜开口部13对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吹出通过了空气流路10a的空调风。面部开口部14对乘员上半身吹出通过了空气流路10a的空调风。足部开口部15对乘员下半身吹出通过了空气流路10a的空调风。
另外,在除霜开口部13、面部开口部14及足部开口部15设置有分别使开口部开闭的模式门(省略图示)。以下,将除霜开口部13、面部开口部14及足部开口部15总称为开口部13、14、15。
如图4所示,室内空调单元10具备冷却用热交换器20、加热用热交换器30及空气混合门40a,40b。冷却用热交换器20具有第一、第二管道和位于第一、第二管道之间的热交换芯,形成为扁平形状。热交换芯由在第一、第二管道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管和位于多个管的各自的表面的热交换翅片构成。在热交换芯的厚度方向的一方形成有空气流出面20a。
冷却用热交换器20位于空调壳体11中的空气取入口12的后方。冷却用热交换器20在竖立的状态下,空气流出面20a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一致。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是指在使冷却用热交换器20竖立的状态下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左右方向)。由此,冷却用热交换器20使空气流出面20a朝向后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用热交换器20在竖立的状态下,使上部向比下部稍微靠前方偏移,空气流出面20a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
冷却用热交换器20具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从空气取入口12被取入的空气被制冷剂冷却,而从空气流出面20a流出。
冷却用热交换器20通过分割壳体11a的保持部16a(参照图6)和分割壳体11b的保持部16b而被支承。保持部16a、16b形成为从车辆宽度方向夹住冷却用热交换器20。图6表示通过保持部16a、16b来支承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分割壳体11a设置有排出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0产生的冷凝水的排出结构。另外,以下,对分割壳体11a的结构的详细进行后述。
加热用热交换器30位于空调壳体11中的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在加热用热交换器30中,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出的冷风在加热用热交换器30被温水(即,发动机冷却水)加热,并如箭头Ya那样朝向开口部13、14、15流出。加热用热交换器30被分割壳体11c、11d支承。
在空调壳体11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上方形成有旁通通路31a。在空调壳体11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下方形成有旁通通路31b。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出的冷风如箭头Yb、Yc那样通过旁通通路31a、31b并绕过加热用热交换器30,朝向开口部13、14、15流动。
空气混合门40a、40b位于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空气混合门40a通过改变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开口面积与旁通通路31a的开口面积的比率,来改变通过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31a的风量的比率。空气混合门40b通过改变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开口面积与旁通通路31b的开口面积的比率,来改变通过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31b的风量的比率。
即,空气混合门40a、40b改变通过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31a、31b的风量的比率。由此,能够改变从开口部13、14、15向车室内吹出的空调风的温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空气混合门40a、40b,例如使用滑动门。
接着,参照图5~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分割壳体11a的结构的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5~图8所示,在分割壳体11a形成有用于接收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0产生的冷凝水的作为第一水接收部的主水接收部50。如图6及图8所示,主水接收部50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正下方朝着后方向上下方向的下方凹陷。
在主水接收部50的底部51设置有用于将冷凝水排出到车室外的主排水口(第一排出孔)52。在主排水口52连接有排水软管(图示省略)。排水软管用于引导从主排水口52排出的冷凝水。
分割壳体11a具有位于主水接收部50的后方的凹部60。凹部60遍及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地向上下方向的下方凹陷。在凹部60中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侧壁61。即,侧壁61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空气流下游。侧壁61分割凹部60的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左侧)与车辆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右侧),将凹部60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作为副水接收部70。即,侧壁61是相对于副水接收部70位于另一方侧(右侧)来形成副水接收部70的侧壁。
在分割壳体11a中的主水接收部50及凹部60之间形成有分离壁80。如图8所示,分离壁80形成为遍及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即,分离壁80将主水接收部50及副水接收部70分离。副水接收部70是接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飞沫的冷凝水的第二水接收部。
在分离壁80形成有缺口81。缺口81是连通主水接收部50及副水接收部70之间的开口部。缺口81位于分离壁80的侧壁61侧,即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缺口81是为了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向副水接收部70流动而形成的。
在副水接收部70的缺口81侧形成有形成迷宫密封结构的壁82、83(参照图8)。壁82相对于缺口81位于侧壁61的相反侧。换言之,缺口8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壁82与侧壁61之间。壁82是从分离壁80向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突起的第一壁。换言之,壁82从分离壁80向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相反一侧突起。壁83是从壁82向侧壁61突起的第二壁。
在此,将由壁82、83、分离壁80及侧壁61包围的区域作为区域90,将壁83与侧壁61之间的作为区域91。在迷宫密封结构中,抑制空气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及区域90、91向副排水口(第二排出孔)100流动。
副排水口100位于副水接收部70的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左侧)。副排水口100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向上下方向的下方贯通。在副排水口100连接有用于限制副排水口100及车室内之间的空气流动的阀部件110。
在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具备形成为以大致圆形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凸状的罩部72。罩部72从上侧覆盖副排水口100。由此,副排水口100向上下方向的上侧呈大致月牙形地开口(参照图8)。
在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的相对于缺口81的副排水口100侧形成有飞沫储水部73。换言之,飞沫储水部73位于副水接收部70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缺口81与副排水口100之间。飞沫储水部73向上下方向的下方凹陷,储存来自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冷凝水的飞沫。
在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的飞沫储水部73及副排水口100之间形成有通路74。通路74遍及飞沫储水部73与副排水口100之间地凹陷,将来自飞沫储水部73的冷凝水引导向副排水口100。通路74的底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飞沫储水部73的底部的上方。
在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遍及侧壁61及飞沫储水部73之间形成有倾斜部75。在倾斜部75中,遍及侧壁61及飞沫储水部73之间,在空气流动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谷部75a。因此,倾斜部75以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朝向中央下降且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朝向中央下降的方式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61、副排水口100、分离壁8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及倾斜部75分别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且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下方。
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主水接收部50与车室外之间堵塞。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81、侧壁61、飞沫储水部73、倾斜部75、副排水口100及通路74被分别定位成:在主水接收部50内的冷凝水到达分割壳体11a、11c之间的嵌合部或者分割壳体11a、11d之间的嵌合部之前,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从空气取入口12向空调壳体11内取入从送风机单元吹出的空气。该被取入的空气向后方流动并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0。此时,空气被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制冷剂冷却。伴随于此,冷风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出。该冷风中的一部分向加热用热交换器30流动,剩余的冷风向旁通通路31a、31b流动。
在此,流至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冷风被温水加热并作为暖风从加热用热交换器30流出。因此,从加热用热交换器30流出的暖风与通过了旁通通路31a、31b的冷风混合并作为空调风从开口部13、14、15向车室内吹出。
空气混合门40a、40b能够通过改变加热用热交换器30的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31a、31b的风量的比率,来调整从开口部13、14、15向车室内吹出的空调风的温度。
在通过空气取入口12取入的空气被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制冷剂冷却时,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0产生冷凝水。该冷凝水沿着冷却用热交换器20向主水接收部50流动。之后,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主排水口52及排水软管向车室外排出。
当由于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使冷凝水的飞沫(以下仅称为飞沫)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飞散时,副水接收部70接收该飞沫。例如,由副水接收部70的倾斜部75接收的飞沫被收集于倾斜部75的谷部75a,并沿谷部75a向飞沫储水部73流动。因此,飞沫储存于飞沫储水部73。之后,飞沫从飞沫储水部73蒸发到空调壳体11内。即,来自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飞沫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蒸发到空调壳体11内。并且,即使飞沫落到副排水口100的上部,也通过罩部72阻止飞沫进入副排水口100内。
在这样通过主排水口52及排水软管来连通主水接收部50与车室外的正常状态下,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0产生的冷凝水不从副排水口100向车室内排出,而从主排水口52向车室外排出。
另外,在副水接收部70的缺口81侧形成由壁82、83、分离壁80及侧壁61构成的迷宫密封结构。因此,可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吹出的冷风朝向缺口81、区域90、91及副排水口100流动。
另一方面,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主水接收部50与车室外之间堵塞的异常状态下,主水接收部50内的冷凝水不从主排水口52排出,在主水接收部50储存冷凝水。因此,伴随冷凝水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到主水接收部50,主水接收部50内的冷凝水的水面上升。
此时,在主水接收部50内的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之间的嵌合部(或者分割壳体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区域90、91、倾斜部75、飞沫储水部73及通路74并到达副排水口100。即,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之间的嵌合部或者分割壳体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倾斜部75、飞沫储水部73及通路74流到副排水口100。
同样地,如图12A、12B那样,在汽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15°的状态下,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倾斜部75、飞沫储水部73及通路74流到副排水口100。
在此,图12A表示汽车的前侧比后侧低的车辆行进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15°的状态。图12B表示汽车的前侧比后侧高且车辆行进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15°的状态。
如图12C、12D那样,在汽车的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8°的状态下,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倾斜部75、飞沫储水部73及通路74流到副排水口100。
在此,图12C表示汽车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比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低且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8°的状态。图12D表示汽车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比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高且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8°的状态。
例如,在汽车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比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高且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8°的状态下,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的侧壁61侧比副排水口100侧高。此时,在飞沫储水部73储存了冷凝水的状态下,存在副水接收部70内的冷凝水的水面形成为遍及缺口81及副排水口100之间的情况。因此,即使在汽车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比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高的状态下,冷凝水也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流到副排水口100。
进一步,在汽车的车辆行进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15°且车辆宽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8°状态下,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倾斜部75、飞沫储水部73及通路74流到副排水口100。
这样一来,即使在汽车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也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流到副排水口100。因此,能够不使冷凝水从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泄漏,而使冷凝水从副排水口100以与从主排水口52向车室外排出的路径不同的路径流到车室内的副驾座侧。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分割壳体11a具有主水接收部50、主排水口52、侧壁61、副排水口100、分离壁8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通路74及倾斜部75。主水接收部50接收在冷却用热交换器20产生的冷凝水。主排水口52将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排出到车室外。副水接收部70位于主水接收部5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并接收冷凝水。侧壁61位于副水接收部70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并形成副水接收部70。副排水口100位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并将冷凝水从副水接收部70排出到车室内的副驾座侧。分离壁80将主水接收部50及副水接收部70分离。缺口81形成于分离壁80的侧壁61侧并使主水接收部50与副水接收部70连通。飞沫储水部7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的缺口81与副排水口100之间并向下方凹陷。倾斜部75遍及侧壁61及飞沫储水部73之间而设置,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及上游朝向中央部(谷部75a)下降,将来自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飞沫收集并引导到飞沫储水部73。通路74将冷凝水从飞沫储水部73引导到副排水口100。侧壁61、副排水口10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通路74及倾斜部75被分别定位成: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
因此,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主水接收部50与车室外之间堵塞时,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分割壳体11a、11c(或者11a、11d)之间的嵌合部前,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因此,能够抑制冷凝水从空调壳体11的嵌合部泄漏。因此,能够避免因冷凝水导致不具有防水性的部件等产生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61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在此,若使侧壁61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或者另一方侧配置,则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有可能产生紊乱。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由于侧壁61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因此能够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产生紊乱。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缺口81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即,靠近侧壁61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流出的空气流的宽度方向的分布产生紊乱。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侧壁61、副排水口100、分离壁8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及倾斜部75分别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下游且位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下方。因此,侧壁61、副排水口100、分离壁80、缺口81、飞沫储水部73及倾斜部75能够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出面20a的中央部流出的空气流(即,主流)产生紊乱。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水接收部70的缺口81侧形成有由壁82、83、分离壁80及侧壁61构成的迷宫密封结构。因此,可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吹出的冷风朝向缺口81、区域90、91及副排水口100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从冷却用热交换器20吹出的空气流产生紊乱。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路74的底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飞沫储水部73的底部的上方。因此,在通过主排水口52使主水接收部50与车室外连通的正常状态下,抑制冷凝水(即,飞沫)从飞沫储水部73流到副排水口100。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形成有通路74、倾斜部75、飞沫储水部73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以下(a)、(b)、(c)那样取而代之。
(a)也可以使通路74、倾斜部75及飞沫储水部73中的仅飞沫储水部73形成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
在该情况下,侧壁61、副排水口100、缺口81及飞沫储水部73被分别配置成: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空调壳体11的嵌合部前,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
(b)也可以使通路74、倾斜部75及飞沫储水部73中的仅倾斜部75及飞沫储水部73形成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
在该情况下,侧壁61、副排水口100、缺口81、倾斜部75及飞沫储水部73被分别配置成: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空调壳体11的嵌合部前,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
(c)也可以使通路74、倾斜部75及飞沫储水部73中的仅通路74及飞沫储水部73形成于副水接收部70的底部。
在该情况下,侧壁61、副排水口100、缺口81、通路74及飞沫储水部73被分别配置成:在冷凝水的水面到达空调壳体11的嵌合部前,使冷凝水从主水接收部50通过缺口81到达副排水口10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倾斜部75位于飞沫储水部73的车辆宽度方向(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宽度方向)的右侧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使倾斜部75位于飞沫储水部7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冷凝水从副水接收部70通过副排水口100排出到车室内的副驾座侧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使冷凝水从副水接收部70通过副排水口100排出到车室内的驾驶座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凹部60的侧壁61的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左侧)作为副水接收部7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将凹部60的侧壁61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右侧)作为副水接收部70。在该情况下,在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应用到将左侧前座作为驾驶座的汽车的情况下,能够容易构成使冷凝水通过副排水口100而排到车室内的副驾座侧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分割壳体11a构成主水接收部50、副水接收部70及分离壁8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取而代之,也可以使主水接收部50、副水接收部70及分离壁80相对于分割壳体11a独立地构成。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彼此无关的,除明确不能进行组合的情况外,能够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空调壳体(11),该空调壳体(11)是将多个分割壳体嵌合而构成的,且构成使空气向车辆的室内流通的空气流路(10a);
冷却用热交换器(20),该冷却用热交换器(20)具有扁平形状,以竖立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并冷却所述空气;
第一水接收部(50),该第一水接收部(50)接收在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
第一排出孔(52),该第一排出孔(52)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排出到车室外;
第二水接收部(70),该第二水接收部(70)位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且接收所述冷凝水;
第二排出孔(100),该第二排出孔(100)形成于所述第二水接收部的底部中的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且通过与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一排出孔排出到车室外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而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二水接收部排出到车室内;
侧壁(61),该侧壁(61)位于所述第二水接收部的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且形成所述第二水接收部;
分离壁(80),该分离壁(80)将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所述第二水接收部分离;
开口部(81),该开口部(81)形成于所述分离壁,且使所述第一水接收部、所述第二水接收部连通;及
飞沫储水部(73),该飞沫储水部(73)向所述第二水接收部的底部凹陷,并储存来自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所述冷凝水的飞沫,
所述空调壳体具有使所述多个分割壳体中的任意两个分割壳体嵌合的嵌合部,
所述开口部、所述侧壁、所述飞沫储水部及所述第二排出孔分别被定位成:在所述冷凝水的水面到达所述嵌合部前,使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通过所述开口部到达所述第二排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倾斜部(75),该倾斜部(75)在所述第二水接收部(70)的底部中位于所述飞沫储水部(73)的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或者另一方侧,
所述倾斜部以越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及上游朝向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中央越下降的方式倾斜,
所述倾斜部将所述冷凝水的飞沫收集并引导到所述飞沫储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路(74),该通路(74)位于所述第二水接收部(70)的底部中的所述第二排出孔(100)及所述飞沫储水部(73)之间,并将所述冷凝水从所述飞沫储水部向所述第二排出孔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凹部(60),该凹部(60)位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的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并遍及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地向下方凹陷,
所述侧壁(61)将所述凹部中的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与另一方侧分离,将所述凹部中的所述一方侧作为所述第二水接收部(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61)位于所述凹部(60)中的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81)位于所述分离壁(80)中的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所述侧壁(61)、所述飞沫储水部(73)及所述第二排出孔分别被定位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8°的状态下,在所述冷凝水的水面到达所述嵌合部前,使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50)通过所述开口部(81)到达所述第二排出孔(10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所述侧壁(61)、所述飞沫储水部(73)及所述第二排出孔分别被定位成:在所述车辆的行进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了15°的状态下,在所述冷凝水的水面到达所述嵌合部前,使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50)通过所述开口部(81)到达所述第二排出孔(10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61)、所述第二排出孔(100)、所述分离壁(80)、所述开口部(81)及所述飞沫储水部(73)分别位于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且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水接收部(70)的内部具有第一壁(82)和第二壁(83),
所述第一壁(82)相对于所述开口部(81)位于所述侧壁(61)的相反侧,且从所述分离壁(80)向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突起,
所述第二壁(83)从所述第一壁向所述侧壁突起,
在将由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分离壁及所述侧壁包围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90),并将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侧壁之间作为第二区域(91)时,所述冷凝水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50)侧通过所述开口部及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流到所述第二排出孔(100),
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分离壁及所述侧壁构成迷宫密封结构,该迷宫密封结构抑制通过了所述冷却用热交换器(20)的空气从所述第一水接收部通过所述开口部及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第二排出孔流动。
CN201480067364.XA 2013-12-19 2014-12-11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5813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2367 2013-12-19
JP2013262367A JP6237199B2 (ja) 2013-12-19 2013-12-19 車両用空調装置
PCT/JP2014/006169 WO2015093014A1 (ja) 2013-12-19 2014-12-11 車両用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870A true CN105813870A (zh) 2016-07-27
CN105813870B CN105813870B (zh) 2018-01-09

Family

ID=5340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7364.XA Active CN105813870B (zh) 2013-12-19 2014-12-11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34065B2 (zh)
JP (1) JP6237199B2 (zh)
CN (1) CN105813870B (zh)
DE (1) DE112014005904B4 (zh)
WO (1) WO20150930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82805A1 (en) * 2019-03-06 2020-09-10 Hanon Systems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42043B2 (en) 2016-04-05 2021-10-12 Denso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unit
CN113899145B (zh) * 2021-10-15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防吹水的控制方法、冷藏设备、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8358A (ja) * 2001-10-18 2003-04-2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476392A (zh) * 2001-09-03 2004-02-18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703329A (zh) * 2001-09-06 2005-11-30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6069441A (ja) * 2004-09-03 2006-03-16 Denso Corp 空気冷却ユニット
JP2007118754A (ja) * 2005-10-27 2007-05-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3046816U (zh) * 2013-02-06 2013-07-10 泰铂(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座椅下汽车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9936U (zh) * 1974-10-26 1978-02-20
GB2279143B (en) * 1993-05-27 1995-07-05 Behr Gmbh & Co A housing for a mot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3872163B2 (ja) * 1997-04-23 2007-01-2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ドレン排水構造
JP3817682B2 (ja) * 1997-12-26 2006-09-0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
JP4512871B2 (ja) 1999-11-01 2010-07-28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JP2003285636A (ja) 2002-03-29 2003-10-07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276707A (ja) * 2003-03-14 2004-10-07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654307B2 (en) * 2006-01-18 2010-02-0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vaporative cooler assiste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418851B1 (ko) 2007-12-17 2014-07-14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6079610B2 (ja) 2013-02-25 2017-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排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392A (zh) * 2001-09-03 2004-02-18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703329A (zh) * 2001-09-06 2005-11-30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3118358A (ja) * 2001-10-18 2003-04-23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69441A (ja) * 2004-09-03 2006-03-16 Denso Corp 空気冷却ユニット
JP2007118754A (ja) * 2005-10-27 2007-05-1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3046816U (zh) * 2013-02-06 2013-07-10 泰铂(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座椅下汽车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82805A1 (en) * 2019-03-06 2020-09-10 Hanon Systems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11667173B2 (en) * 2019-03-06 2023-06-06 Hanon Systems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5904T5 (de) 2016-09-15
JP2015116957A (ja) 2015-06-25
DE112014005904B4 (de) 2022-12-15
CN105813870B (zh) 2018-01-09
WO2015093014A1 (ja) 2015-06-25
US20160325603A1 (en) 2016-11-10
US9834065B2 (en) 2017-12-05
JP6237199B2 (ja)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7837B2 (en) Seal and drain structure for a front and rear integrated HVAC system
US10800226B2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having air conditioning case with backflow prevention rib
JP5627296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577270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272601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ase
JP201801236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640722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5813870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EP2275294B1 (en) Drain pan
CN106132737A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6406442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US11142043B2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unit
CN109476210A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104540694B (zh) 空调壳体
CN104640724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1521791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10843523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JP2006056342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01008967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4540694A (zh) 空调壳体
JP201501352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101035A (ja) 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