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1042B - 车载用电池 - Google Patents

车载用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1042B
CN105811042B CN201610013335.6A CN201610013335A CN105811042B CN 105811042 B CN105811042 B CN 105811042B CN 201610013335 A CN201610013335 A CN 201610013335A CN 105811042 B CN105811042 B CN 1058110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ssist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33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1042A (zh
Inventor
中川功
原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11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1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1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10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6Means within the gas flow to guide the flow around one or more cells, e.g. manifolds, baffles or other b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用电池,实现对配置于收纳盒的内部的各部的冷却性能的提高。本发明的车载用电池具备:多个电池模块3,内部分别配置有多个电池单元11;辅助器50,用于充电;收纳盒2,收纳多个电池模块以及辅助器,冷却风被分别从空气吸入口38、39、40、41、42吸入到多个电池模块的内部并将电池单元冷却,多个电池模块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于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辅助器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各空气吸入口在各电池模块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位于各电池模块的后方,以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为基准在与配置了辅助器一侧的相反侧,形成从前侧将冷却风吸入到收纳盒的内部的空气导入口55a。

Description

车载用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搭载于汽车等车辆并在寒冷地区也能够使用的车载用电池的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06110号公报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各种车辆中搭载有用于向电动机和各种的电气部件提供电力的车载用电池。
近些年,特别是EV(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HEV(Hybrid Electric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和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汽车逐渐普及,在这些以电力为动力的车辆中,搭载有具有高蓄电功能的车载用电池。
在车载用电池中设有收纳盒以及收纳于收纳盒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由例如镍氢电池和/或锂离子电池等多个电池单元(二次电池)排列而构成。另外,对于搭载于电动汽车等的车载用电池而言,为了保持高蓄电功能,多个电池模块配置于收纳盒,这些多个电池模块的各电池单元串联或并联连接。
在车载用电池中,作为保持高蓄电功能的结构,具有在收纳盒中配置多个电池模块的类型(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对于这样的车载用电池而言,在收纳盒的内部,除了多个电池模块以外,还配置有控制这些电池模块的控制器和/或用于在夜间等车辆不行驶时进行充电的辅助器(辅机)等各种机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因为在车载用电池中除多个电池模块外还配置有控制器和/或辅助器等各种机器,由于电池模块和/或各机器在驱动时产生的热,导致收纳盒的内部温度容易上升。
因此,为了确保电池模块和/或各机器的正常运行,需要抑制收纳盒的内部温度的上升。特别是对于上述配置了多个电池模块的车载用电池而言,由于发热量变大,所以期望实现对配置于收纳盒内部的各部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点,实现配置于收纳盒内部的各部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技术方案
第一,本发明的车载用电池具备:多个电池模块,内部分别配置有多个电池单元;辅助器,用于充电;和收纳盒,收纳多个上述电池模块以及上述辅助器,其中,冷却风被分别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多个上述电池模块的内部并将上述电池单元冷却,多个上述电池模块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于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上述辅助器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各个上述空气吸入口在各个上述电池模块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位于各个上述电池模块的后方,以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为基准在与配置了上述辅助器一侧的相反侧,形成从前侧将冷却风吸入到上述收纳盒的内部的空气导入口。
由此,冷却风从后侧经由空气吸入口被吸入,将电池单元冷却,并且冷却风从前侧经由空气导入口被吸入至收纳盒的内部。
第二,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载用电池中,优选在上述收纳盒配置有控制多个上述电池模块的控制器,连接与上述控制器的导线以插入到保护管的状态配置,将上述保护管的一端的开口作为上述空气导入口而形成。
由此,保护管作为冷却风的流动孔而起作用,冷却风向控制器吐出。
第三,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载用电池中,优选从各个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冷却风被放出到上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前端部,上述控制器配置于上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前端部。
由此,由从空气导入口吐出的冷却风搅动冷却了电池单元的冷却风。
第四,在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载用电池中,优选在上述收纳盒的内部设有将上述控制器和上述辅助器隔开的隔板,在上述隔板形成有将配置了上述控制器的空间与配置了上述辅助器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由此,成为通过隔板使电池模块与辅助器的各自发热不易影响到彼此的状态。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由于冷却风被从后侧经由空气吸入口吸入,电池单元被冷却,并且冷曲风被从前侧经由空气导入口吸入收纳盒的内部,能够实现对配置于收纳盒的内部的各部的冷却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与图2至图16共同表示本发明车载用电池的实施方式的图,本图为车载用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在省略了车载用电池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表示车载用电池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车载用电池中的电池模块的配置状态等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电池模块和连接导管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5是第一吸气元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吸气元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配置了整流片的状态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8是与图9至图12共同表示电池模块和连接导管的图,本图为表示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一连接导管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电池模块和第二连接导管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三电池模块和第三连接导管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四电池模块和第四连接导管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五电池模块和第五连接导管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各部的配置位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4是表示配置于保护管的导线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一部分取截面的车载用电池相对于车辆的配置状态的示意侧面图。
图16是示出收纳盒的收纳部、隔板和辅助器的示意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车载用电池、2…收纳盒、3…电池模块、11…电池单元、38…第一空气吸入口、39…第二空气吸入口、40…第三空气吸入口、41…第四空气吸入口、42…第五空气吸入口、47…第一接线盒(控制器)、48…第二接线盒(控制器)、50…辅助器、51…隔板、54…导线、55…保护管、55a…空气导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本发明车载用电池的方式进行说明。
车载用电池1具有收纳盒2和电池模块3、3、...(参考图1至图3)。车载用电池1配置于例如车辆的行李箱。
收纳盒2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4和从上方封闭收纳部4的开口的平板状的盖部5。
收纳部4具有朝向前后方向的前面壁6、位于前面壁6的后侧的朝向前后方向的后面壁7、左右隔开设置的侧面壁8、8和朝向上下方向的底面壁9。前面壁6、后面壁7、侧面壁8、8和底面壁9都是通过例如铝等的挤压成形而形成的,形成为空心截面的形状。
在前面壁6上例如形成左右延伸且上下排列的未图示的多个空洞部,在后面壁7上例如形成左右延伸且上下排列的未图示的多个空洞部。在侧面壁8、8上例如分别形成前后延伸且上下排列的未图示的多个空洞部。在底面壁9上例如分别形成左右延伸且前后排列的未图示的多个空洞部。
前面壁6的上侧的大致一半部分作为倾斜部6a而设置,倾斜部6a以随着向上方延伸而向后方位移的方式倾斜。
底面壁9的前端部作为上层部9a而设置,该上层部9a位于比其他部分高一级的位置(参考图3)。底面壁9的与上层部9a连续的后侧的部分作为大致朝向前后方向的阶梯部9b而设置,与阶梯部9b连续的后侧的部分作为下层部9c而设置。
电池模块3、3、…例如有五个,该五个电池模块3、3、…前后上下排列并收纳于收纳盒2。作为电池模块3、3、…,设有位于最前侧的第一电池模块3A、位于第一电池模块3A的后侧的第二电池模块3B、位于第二电池模块3B的后侧的第三电池模块3C、位于第一电池模块3A的后侧并且位于第二电池模块3B的正上方的第四电池模块3D、和位于第四电池模块3D的后侧并且位于第三电池模块3C的正上方的第五电池模块3E。
第一电池模块3A、第二电池模块3B、第三电池模块3C、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通过电线而串联连接。
电池模块3具有盒体10和收容于盒体10的内部的多个电池单元11、11、…(参考图4)。
盒体10形成为在上方以及后方开口的横长的箱状,具有朝向前后方向的横长的前面部12、朝向左右方向且左右隔开设置的侧面部13、13和朝向上下方向的横长的底面部14。盒体10的内部空间作为收容空间而形成。
在前面部12上,在右端部、左端部或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任意位置形成前后贯通的放出孔12a。具体来说,在第一电池模块3A中,在前面部12的右端部形成放出孔12a,在第二电池模块3B中,在前面部12的左端部形成放出孔12a,在第三电池模块3C中,在前面部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放出孔12a,在第四电池模块3D中,在前面部12的右端部形成放出孔12a,在第五电池模块3E中,在前面部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放出孔12a。应予说明,在图4中示出了在前面部12的右端部形成放出孔12a的例子。
电池单元11、11、…例如以厚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朝向在左右以等间隔排列的状态收容于收容空间并保持于盒体10。电池单元11、11、…例如为十九个,该十九个电池单元11、11、…保持于盒体10。电池单元11、11、…在保持于盒体10的状态下,在电池单元11、11、…之间分别形成一定的空隙。电池单元11、11、…串联连接。
在盒体10上安装有向左右延伸的排烟管15。排烟管15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基板部15a和位于基板部15a的上表面的筒状部15b。筒状部15b位于基板部15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排烟管15以基板部15a封闭盒体10的上侧的开口的状态安装于盒体10。
在排烟管15的下表面形成了左右等间隔地排列的未图示的气体流动孔。排烟管15的气体流动孔分别位于电池单元11、11、…的正上方。
在排烟管15的基板部15a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安装了形成为横长的形状的基板16、16。基板16、16分别与后述的电线连接,经由电线以及基板16、16对电池单元11、11、…进行电气控制等。
在电池单元11、11、…中设有可连通至各电池单元11内部的未图示的阀,各阀分别与排烟管15的气体流动孔连通。在电池单元11中,存在万一发生异常时,在内部产生气体的情况,但是若产生气体,则电池单元11的内压上升,阀被打开,产生的气体从阀经由气体流动孔向排烟管15流动。
电池模块3、3、…分别通过未图示的安装板安装于收纳盒2,并分别被配置于预定的位置(参考图3)。第二电池模块3B和第三电池模块3C配置于下层,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配置于上层,第一电池模块3A相对于第二电池模块3B、第三电池模块3C,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配置于中层。应予说明,可以使第一电池模块3A在与第二电池模块3B和第三电池模块3C相同的位置配置于下层,也可以使第一电池模块3A在与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相同的位置配置于上层。
在电池模块3、3、…驱动时,在电池模块3、3、…的内部,通过第一吸气元件17和第二吸气元件18分别吸入冷却风(参考图1、图3、图5和图6)。
第一吸气元件17具有第一吸气用导管19、第一吸气用风扇20、第一吸气管21和连接导管22、22、22(参考图1和图5)。
第一吸气用导管19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一电池模块3A、第二电池模块3B和第三电池模块3C的内部的功能。第一吸气用导管19具有吸入部23、中间部24、第一流入部25、第二流入部26和第三流入部27。
吸入部23位于右侧,形成为大致为“<”的形状,并形成为一侧的大约一半部分向大致上下延伸、另一侧的大约一半部分向大致左右延伸的形状。中间部24向左右延伸,并且右端部与吸入部23的左端部连接。
第一流入部25的除前端部以外的部分向前后延伸,前端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向上方弯曲,后端部与中间部24的左端部连接。第二流入部26的除前端部以外的部分向前后延伸,前端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向上方弯曲,后端部与中间部24的右端部连接。第三流入部27向前后延伸,后端部与中间部24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连接。以第一流入部25、第二流入部26和第三流入部2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依次变短的方式形成。
第一吸气用风扇20与吸入部23的上端部连结。
第一吸气管21的下端部与第一吸气用风扇20连结。因此,当第一吸气用风扇20旋转时,冷却风被从第一吸气管21吸入,被吸入的冷却风朝向第一吸气用导管19流动。
作为连接导管22、22、22,设有第一连接导管22A、第二连接导管22B和第三连接导管22C。第一连接导管22A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一电池模块3A的内部的功能,第二连接导管22B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二电池模块3B的内部的功能,第三连接导管22C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三电池模块3C的内部的功能。第一连接导管22A、第二连接导管22B和第三连接导管22C从前侧开始依次设置。
连接导管22具有形成为横长的大致矩形的主体部28和从主体部28突出的连结部29。连接导管22在内部具有空间。在主体部28,向前方突出的吐出用突部28a、28a、…设为在左右以等间隔隔开。吐出用突部28a的前端开口。
第一连接导管22A的连结部29设为从主体部28的左端部向下方突出。第二连接导管22B的连接部29设为从主体部28的右端部向下方突出,第三连接导管22C的连结部29设为从主体部28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
第二吸气元件18具有第二吸气用导管30、第二吸气用风扇31、第二吸气管32和连接导管22、22(参考图1以及图6)。
第二吸气用导管30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的内部的功能。第二吸气用导管30具有吸入部33、中间部34、第四流入部35和第五流入部36。
吸入部33位于左侧,形成大致为“<”的形状,并形成为一侧的大约一半部分向大致上下延伸,另一侧的大约一半部分向大致左右延伸的形状。中间部34向左右延伸,左端部与吸入部33的右端部连接。
第四流入部35的除去前端部的部分向前后延伸,前端部相对于其他部分向右侧弯曲,后端部与中间部34的左端部连接。第五流入部36向前后延伸,后端部与中间部34的右端部连接。第四流入部35形成为比第五流入部3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第二吸气用风扇31与吸入部33的上端部连结。
第二吸气管32的下端部与第二吸气用风扇31连结。因此,当第二吸气用风扇31旋转时,冷却风被从第二吸气管32吸入,被吸入的冷却风朝向第二吸气用导管30流动。
作为连接导管22、22,设有第四连接导管22D和第五连接导管22E。第四连接导管22D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四电池模块3D的内部的功能,第五连接导管22E具有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五电池模块3E的内部的功能。第四连接导管22D位于第五连接导管22E的前侧。
第四连接导管22D的连结部29设为从主体部28的左端部向左侧突出,第五连接导管22E的连接部29设为从主体部28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
在第一吸气元件17中位于最后侧的第三连接导管22C的连结部29的内部和第二吸气元件18中位于后侧的第五连接导管22E的连结部29的内部,分别设有整流片37、37、37(参考图7)。整流片37、37、37被左右分离设置,位于中央的整流片37以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设置,位于左侧的整流片37以随着向前方延伸而远离位于中央的整流片37的方式倾斜的状态设置,位于右侧的整流片37以随着向前方延伸而远离位于中央的整流片37的方式倾斜的状态放置。
如图1所示,第一吸气元件17以第一吸气用风扇20位于收纳盒2的后端部的右侧、第一吸气用导管19的中间部24与收纳盒2的后面壁7的后侧相向而设置的状态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
在第一吸气元件17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的状态下,第一流入部25的后端部贯通后面壁7,第一连接导管22A的主体部28以与第一电池模块3A的电池单元11、11、…的后表面相向而设置(参考图8)。第一流入部25在收纳盒2的内部位于第二电池模块3B和第三电池模块3C的下侧。
第一流入部25的后端部以从后面壁7向后方突出的状态与后面壁7结合(参考图2)。第一流入部25的后侧的开口作为用于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一电池模块3A的内部的第一空气吸入口38而起作用。
另外,在第一吸气元件17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的状态下,第二流入部26的后端部贯通后面壁7(参考图1),第二连接导管22B的主体部28与第二电池模块3B的电池单元11、11、…的后表面相向而设置(参考图9)。第二流入部26在收纳盒2的内部位于第三电池模块3C的下侧。
第二流入部26的后端部以从后面壁7向后方突出的状态与后面壁7结合(参考图2)。第二流入部26的后侧的开口作为用于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二电池模块3B的内部的第二空气吸入口39而起作用。
进一步地,在第一吸气元件17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的状态下,第三流入部27贯通后面壁7(参考图1),第三连接导管22C的主体部28与第三电池模块3C的电池单元11、11、…的后表面相向而设置(参考图10)。
第三流入部27以从后面壁7向后方突出的状态与后面壁7结合(参考图2)。第三流入部27的后侧的开口作为用于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三电池模块3C的内部的第三空气吸入口40而起作用。
如图1所示,第二吸气元件18以第二吸气用风扇31位于收纳盒2的后端部的左侧、第二吸气用导管30的中间部34以与收纳盒2的后面壁7的后侧相向而设置的状态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中间部34位于第一吸气元件17的中间部24的上侧。因此,中间部24与中间部34前后不重叠,能够实现在车载用电池1的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在第二吸气元件18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的状态下,第四流入部35的后端部贯通后面壁7(参考图1),第4连接导管22D的主体部28与第四电池模块3D的电池单元11、11、…的后表面相向而设置(参考图11)。第四流入部35在收纳盒2的内部位于第五电池模块3E的左侧。
第四流入部35的后端部以从后面壁7向后方突出的状态与后面壁7结合(参考图2)。第四流入部35的后侧的开口作为用于将冷却风吸入到第四电池模块3D的内部的第四空气吸入口41而起作用。
另外,在第二吸气元件18相对于收纳盒2配置的状态下,第五流入部36贯通后面壁7(参考图1),第五连接导管22E的主体部28以与第五电池模块3E的电池单元11、11、…的后表面相向而设置(参考图12)。
第五流入部36以从后面壁7向后方突出的状态与后面壁7结合(参考图2)。第五流入部36的后侧的开口作为用于将冷却风吸入到第五电池模块3E的内部的第五空气吸入口42而起作用。
如上所述,连接导管22、22、…的各自的主体部28、28、…与电池单元11、11、…的后表面相向而设置(参考图8至图12)。这时主体部28的吐出用突部28a、28a、…分别位于电池单元11、11、…之间(参考图7)。因此,分别从吐出用突部28a、28a、…吐出的冷却风分别穿过形成于电池单元11、11、…的间隙而朝向前方。
以下,对冷却风的流动路线进行说明。
当第一吸气用风扇20和第二吸气用风扇31旋转,存在于收纳盒2的外部的空气作为冷却风被分别从第一吸气管21和第二吸气管32吸入到第一吸气用导管19和第二吸气用导管30。
被吸入到第一吸气用导管19的冷却风从吸入部23向中间部24流动,分流至第一流入部25、第二流入部26和第三流入部27,并分别朝向第一连接导管22A、第二连接导管22B和第三连接导管22C流动,并分别被吐出至第一电池模块3A、第二电池模块3B和第三电池模块3C的内部。
这时,在第一吸气元件17中的位于最后侧的第三连接导管22C中的连结部29的内部设有整流片37、37、37,因此因整流片37、37、37产生压力损失,在中间部24流动的冷却风也容易流入至第一流入部25和第二流入部26。
另外,由于整流片37、37、37,从第三连接导管22C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流入的冷却风易于向左右流动,在第三电池模块3C的内部,在左右方向上容易吐出均匀的冷却风。
吐出至第一电池模块3A、第二电池模块3B和第三电池模块3C的内部的冷却风穿过电池单元11、11、…之间形成的间隙而朝向前方,通过冷却风进行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穿过形成于电池单元11、11、…之间的间隙并朝向前方的冷却风被从前面部12的放出孔12a排出至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
另一方面,被吸入到第二吸气用导管30的冷却风从吸入部33向中间部34流动,分流至第四流入部35和第五流入部36,分别朝向第四连接导管22D和第五连接导管22E流动,并分别被吐出至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的内部。
这时,在第二吸气元件18中的位于后侧的第五连接导管22E中的连结部29的内部设有整流片37、37、37,因此因整流片37、37、37产生压力损失,在中间部34流动的冷却风也容易流入至第四流入部35。
另外,由于整流片37、37、37,从相对于第五连接导管22E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流入的冷却风容易向左右流动,在第五电池模块3E的内部,在左右方向上容易吐出均匀的冷却风,
吐出至第四电池模块3D和第五电池模块3E的内部的冷却风穿过电池单元11、11、…之间形成的间隙而朝向前方,通过冷却风进行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穿过形成于电池单元11、11、…之间的间隙而朝向前方的冷却风被从前面部12的放出孔12a排出至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电池模块3B配置于第一电池模块3A和第三电池模块3C之间并位于第四电池模块3D的下方,因此处于温度易于上升的状态,但在第一吸气元件17中,朝向第二电池模块3B的第二流入部26的长度比朝向第一电池模块3A的第一流入部25的长度短。
因此,流过第二流入部26的冷却风的流动距离短,所以在流动过程中难以受到收纳盒2的内部温度等的影响,能够确保对第二电池模块3B的电池单元11、11、…的高冷却性能。
在电池模块3、3、…的左侧配置有排烟导管43(参考图2)。排烟导管43与配置于电池模块3、3…的上侧的排烟管15、15、…连结,具有上下隔开且相互连结的连结部44、44(仅图示一侧的连结部44)、从一侧的连结部44向左侧突出的突状部45和与突状部45连结的排气部46。
连结部44、44配置于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在连结部44设有向右侧突出的结合用突部44a、44a、44a,结合用突部44a、44a、44a分别与排烟管15、15、…的左端部结合。
突状部45贯通收纳盒2的侧面壁8。
排气部46在侧面壁8的外侧沿着侧面壁8而配置,顶端的开口作为排气口46a而形成。
在电池单元11、11、…中发生异常时的气体从排烟管15、15、…开始依次穿过连结部44、44以及突状部45而向排气部46流动,从排气口46a向收纳盒2的外部排出。
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配置有以作为控制各个电池模块3、3、…的控制器而起作用的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参考图1)。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左右并列配置,位于第一电池模块3A的上侧、第四电池模块3D的前侧。
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具有分别进行电流等的控制的控制部件49、49、…,作为控制部件49、49、…,例如设有继电器、保险丝或连接器端子等。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通过后述的导线与搭载于车辆的地板下面的未图示的电源电路(转换器)连接。
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中的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所配置的区域中,流入了从连接导管22、22、…吐出的冷却了电池模块3、3、…的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风,通过该冷却风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被冷却。
应予说明,一般来说,在温度管理中电池模块3优选为设定在60℃以下,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优选为设定在100℃以下。因此,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即使被冷却电池单元11、11、…而温度上升的冷却风冷却,也能够确保由冷却风对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充分的冷却的性能。
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的右端部,上下并列配置有辅助器50和未图示的控制元件。辅助器50为用于在夜间等车辆不行驶时进行充电的机器,控制元件为控制车载用电池1的整体的元件。
冷却了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风也流入至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的配置了辅助器50的区域,辅助器50以及控制元件被该冷却风冷却。
在收纳盒2的内部,在电池模块3、3、…和第二接线盒48与辅助器50之间配置有隔板51(参考图13)。隔板51位于例如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的大约上半部,在隔板51的下侧形成空间。在隔板51的靠前端的位置形成有左右贯通的连通孔51a。连通孔51a将配置了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空间与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连通。
辅助器50配置于左右方向的端部(右端部),电池模块3、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M位于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左侧)偏离的位置。
收纳盒2中的隔板51和电池模块3、3、…之间的空间以及隔板51下侧的空间作为电线配置空间52而形成。
在收纳盒2的内部配置有各种的电线53、53、…。电线53、53、…例如用于电池模块3与控制元件的连接,电池模块3、3、…之间的连接,辅助器50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第一接线盒47与第二接线盒48的连接,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等。也可以将电线53、53、…的一部分插入隔板51的连通孔51a。
电线53、53、…的一部分53a、53a、…以集中在电线配置空间52的状态配置,另一部分53b、53b、…配置在辅助器50的周围。
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通过导线54、54与搭载于车辆的地板下面的未图示的电源电路(转换器)连接(参考图14)。导线54、54配置于保护管55的内部,被保护管55保护。保护管55与导线54、54一起从收纳盒2的左端部向收纳盒2的外部导出,一端部在收纳盒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附近,另一端部在收纳盒2的外部且位于电源电路附近。
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通过导线54、54与搭载于车辆的地板下面的未图示的电源电路(转换器)连接(参考图15)。导线54、54配置于保护管55的内部,被保护管55保护。
保护管55的一端部(后端部)在收纳盒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下侧,从收纳盒2导出并穿过后部座椅100的座垫101的下侧,另一端部(前端部)位于电源电路附近。
保护管55的前侧的开口作为用于吸入冷却风的空气导入口55a而起作用。
在保护管55的中间部与前侧导管56的一个端部(后端部)连结。保护管55的中间部的与前侧导管56的连结部分作为导管连结部55b而设置。
前侧导管56的一部分插通收纳盒2的侧面壁8,另一端部在收纳盒2的内部的前端部并位于第一接线盒47的上侧(参考图16)。
应予说明,前侧导管56的前端部也可以位于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上侧。
在前侧导管56的中间部的位于收纳盒2的外部的部分与冷却用风扇57连结(参考图15)。冷却用风扇57是用于将外部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并经由保护管55和前侧导管56吸入收纳盒2的内部的风扇。
因此,当冷却用风扇57旋转时,冷却风从空气导入口55a吸入,被吸入的冷却风穿过保护管55和前侧导管56,从上方向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中配置了第一接线盒47的区域吐出,将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冷却。这时,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中配置了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区域,也流入了从连接导管22、22、…吐出并冷却了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风,从前侧导管56吐出的冷却风与冷却了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风一起,穿过隔板51的连通孔51a而流入至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参考图13)。
另外,在隔板51位于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的大约上半部的情况下,从前侧导管56吐出的冷却风和冷却了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风即使穿过隔板51的下侧的空间,也流入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
因此,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产生对流,提高了对电池模块3、3、…、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冷却性能。
辅助器50和控制元件被流入到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的冷却风冷却,抑制了辅助器50以及控制元件的温度上升。
应予说明,一般来说,在温度管理中辅助器50优选设定在80℃以下,控制元件优选设定在100℃以下。因此,即使辅助器50和控制元件被冷却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而温度上升的冷却风冷却,也能够确保冷却风对辅助器50和控制元件的充分的冷却性能。
另外,对于车载用电池1而言,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在包围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的收纳部4的一部分配置用于吸气的风扇,从而产生从收纳盒2的内部的配置了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空间朝向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的方向的对流。
通过设置成配置这样的风扇的结构,使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容易形成负压状态,能够可靠地在收纳盒2的内部空间中产生对流,能够确保对辅助器50以及控制元件高的冷却性能。
进一步,保护管55配置于座垫101的下侧,温度低的冷却风被吸入保护管55,能够确保对第一接线盒47、第二接线盒48、辅助器50以及控制元件更好的冷却性能。
如上所述,对于车载用电池1而言,电池模块3、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M位于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左侧)偏离的位置,辅助器50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右端部),空气吸入口38、39、40、41、42位于电池模块3、3、…的左端和右端之间的后方,在配置了辅助器50一侧的相反侧的左端部,形成有从前侧将冷却风吸入到收纳盒2的内部的空气导入口55a。
因此,冷却风从后方经由空气吸入口38、39、40、41、42被吸入,电池单元11、11、…被冷却,并且冷却风从前侧经由空气导入口55a被吸入至收纳盒2的内部,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被冷却,因此抑制了收纳盒2的内部温度的上升,能够实现对配置于收纳盒2的内部的各部的冷却性能的提高。
另外,与作为控制器而起作用的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节线和48连接的导线54、54以插入至保护管55的状态配置,保护管55的一端的开口作为空气导入口55a而形成。
因此,由于保护管55作为冷却风的流动孔而起作用,并且冷却风朝向第一接线盒47以及第二接线盒48吐出,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接线盒47以及第二接线盒48的温度上升。
另外,由于保护导线54、54的保护管55作为冷却风的流动孔而起作用,因此不需要用于将冷却风从前侧向收纳盒2的内部吸入的专用的流动部,能够在实现减少部件个数的基础上,实现对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冷却性能的提高。
进一步,从空气吸入口38、39、40、41、42吸入的冷却风向收纳盒2的内部的前端部放出,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配置于收纳盒2的内部的前端部。
因此,由保护管55吐出的冷却风搅动冷却了电池单元11、11、…的冷却风,能够有效地抑制收纳盒2的内部温度的上升。
再进一步,在收纳盒2的内部设有将电池模块3、3、...、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与辅助器50隔开的隔板51,在隔板51上形成有将配置了第一接线盒47和第二接线盒48的空间与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51a。
因此,能够成为通过隔板51使电池模块3、3、…与辅助器50的各自发热不易影响到彼此的状态,并且由于从保护管55吐出的冷却风经由连通孔51a流入至配置了辅助器50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辅助器50的温度上升。
应予说明,在上述内容中,示出了配置五个电池模块3、3、…的例子,但配置于收纳盒2的内部的电池模块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即可,可以为至少两个电池模块3、3以上下两层的状态配置,在最前侧配置一个电池模块3。

Claims (4)

1.一种车载用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电池模块,内部分别配置有多个电池单元;
辅助器,用于充电;和
收纳盒,收纳多个所述电池模块以及所述辅助器,
其中,从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冷却风从各个空气吸入口被吸入到多个所述电池模块的内部并将所述电池单元冷却,
各个所述电池模块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于相对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偏离的位置,
所述辅助器配置于车辆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
各个所述空气吸入口在各个所述电池模块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位于各个所述电池模块的后方,
以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为基准在与配置了所述辅助器一侧的相反侧具备前侧导管,该前侧导管用于将从空气导入口导入的冷却风从所述收纳盒的前侧吸入到所述收纳盒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盒配置有控制多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控制器,
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导线以插入到保护管的状态配置,
将所述保护管的一端的开口作为所述空气导入口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电池,其特征在于,
从各个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冷却风被放出到所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前端部,
所述控制器配置于所述收纳盒的内部的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载用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盒的内部设有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辅助器隔开的隔板,
在所述隔板形成有将配置了所述控制器的空间与配置了所述辅助器的空间连通的连通孔。
CN201610013335.6A 2015-01-16 2016-01-11 车载用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11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6908 2015-01-16
JP2015006908A JP6011949B2 (ja) 2015-01-16 2015-01-16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1042A CN105811042A (zh) 2016-07-27
CN105811042B true CN105811042B (zh) 2018-01-02

Family

ID=5629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333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11042B (zh) 2015-01-16 2016-01-11 车载用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91574B2 (zh)
JP (1) JP6011949B2 (zh)
CN (1) CN105811042B (zh)
DE (1) DE10201620027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1949B2 (ja) 2015-01-16 2016-10-2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2016153279A (ja) * 2015-02-20 2016-08-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の冷却ユニット
JP6352972B2 (ja) * 2016-05-19 2018-07-04 株式会社Subaru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6412063B2 (ja) * 2016-06-24 2018-10-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構造
US11026352B2 (en) * 2016-06-27 2021-06-01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Closed loop cooling system for a junction box in a vehicl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6115627A1 (de) * 2016-08-23 2018-03-01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Batterieträger mit Kühlsystem
JP6683067B2 (ja) * 2016-08-26 2020-04-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KR101818922B1 (ko) 2016-12-01 2018-01-18 연암공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강제 냉각이 가능한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
US11247572B2 (en) * 2016-12-05 2022-02-15 Samsung Sdi Co., Ltd. Removable battery component carrier, battery system including removable battery component carrier, and vehicle including battery system
WO2018105981A1 (en) 2016-12-05 2018-06-14 Samsung Sdi Co., Ltd. Removable battery component carrier, battery system including removable battery component carriers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battery system
US10756401B2 (en) * 2017-02-08 2020-08-25 Denso Corporation Power source apparatus and work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JP6582025B2 (ja) * 2017-09-14 2019-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6693989B2 (ja) * 2018-03-26 2020-05-13 株式会社Subaru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JP6683779B2 (ja) * 2018-08-31 2020-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JP7316523B2 (ja) * 2019-04-24 2023-07-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装置
JP7224249B2 (ja) * 2019-07-03 2023-02-17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850970B2 (en) * 2019-08-18 2023-12-26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J-type air-cooled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11563247B2 (en) 2019-10-15 2023-01-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d ambient battery cooling utilizing the climate cabin heating system
JP7505901B2 (ja) * 2020-03-18 2024-06-25 株式会社Subaru 電池スタック構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1979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rect-current uninterruptible power source unit
WO2014120688A1 (en) * 2013-01-30 2014-08-07 Gentherm Incorporated Thermoelectric-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6110A (ja) 1992-01-29 1993-08-13 Kawasaki Steel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27405B2 (ja) * 1998-03-18 2004-05-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充電システム
JP3546856B2 (ja) * 2001-04-25 2004-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の故障診断方法
JP5206110B2 (ja) 2008-05-16 2013-06-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の支持構造
JP5198522B2 (ja) 2010-08-31 2013-05-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および車両
JP5567447B2 (ja) * 2010-10-12 2014-08-06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充電器及びバッテリ冷却構造
JP5734309B2 (ja) 2010-11-17 2015-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JP2013168318A (ja) * 2012-02-16 2013-08-2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システム
JP6211828B2 (ja) 2013-06-25 2017-10-1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貼付装置および貼付方法
JP6011949B2 (ja) 2015-01-16 2016-10-2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1979A1 (en) * 2003-12-09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rect-current uninterruptible power source unit
WO2014120688A1 (en) * 2013-01-30 2014-08-07 Gentherm Incorporated Thermoelectric-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00278B4 (de) 2022-07-14
CN105811042A (zh) 2016-07-27
JP2016134244A (ja) 2016-07-25
JP6011949B2 (ja) 2016-10-25
US20160211561A1 (en) 2016-07-21
DE102016200278A1 (de) 2016-07-21
US9991574B2 (en)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1042B (zh) 车载用电池
CN105799481B (zh) 车载用电池
CN107004924B (zh) 蓄电池模块热管理流体引导组件
JP6622368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103764424B (zh) 车辆和搭载于车辆的电源装置的冷却构造
US10272796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battery pack
CN104040785B (zh)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温度调节构造
CN107415672B (zh) 车载用蓄电池
CN101547810B (zh) 车载蓄电池冷却构造
CN106505275B (zh) 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
CN103579545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CN102468524B (zh) 蓄电池的冷却结构
CN103715474B (zh) 车辆用电池包
CN103430378B (zh) 车载用蓄电池
US9067486B2 (en) Air cooling system for high voltage battery cell arrays
JP6463974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104425855B (zh) 车辆
CN103625267A (zh) 车载电池包的冷却设备
CN104701586B (zh) 一种车载电池包风道冷却系统
JP6693989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US9302573B2 (en) Duct for high voltage battery air cooling exhaust and recirculation
CN108290493A (zh) 车辆
CN103430377A (zh) 蓄电池组
CN105826631B (zh) 车辆用电池包的冷却结构
CN104675583B (zh) 用于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