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4063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4063B
CN105794063B CN201480065170.6A CN201480065170A CN105794063B CN 105794063 B CN105794063 B CN 105794063B CN 201480065170 A CN201480065170 A CN 201480065170A CN 105794063 B CN105794063 B CN 105794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member
bellows
powered tool
sliding door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51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4063A (zh
Inventor
木暮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4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4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4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16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68Corrug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作为波纹管(7)的一端侧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移动的关闭方向、并且处于围绕贯通波纹管(7)的一端的垂直方向的方向之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偏移的结果,波纹管(7)能够弯曲成U状。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外装部件保护电缆束的线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布设在车辆的各个滑动门的门口附近的线束。
背景技术
在布设在车辆中的线束之中,存在布设于车辆的滑动门的门口附近的线束(专利文献1和2)。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3-150540
专利文献2:JP-A-2013-16271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中,当滑动结构体(滑动门)相对于固定结构体(车体)打开或关闭时,在线束的外装部件(波纹管)以S状整体弯曲的同时,滑动结构体相对于固定结构体移动。在以这种方式弯曲的各个线束中形成两个弯曲部位。
然而,在要求构成线束的电缆和外装部件尽可能短的情况下,如果在线束中形成两个弯曲部位,则不可避免地使各个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小。在具有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小的外装部件的线束重复弯曲的情况下,与具有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大的外装部件的线束相比,线束的弯曲耐久性趋向于变低(即,能够维持线束的必要性能的弯曲次数变少)。因此,从提高弯曲耐久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将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大。另一方面,在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大的情况下,需要在布设线束的车辆侧确保使得外装部件能够以该弯曲半径弯曲的空间。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在增大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的同时,使需要在车辆侧确保以允许外装部件的弯曲的空间最小化。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线束的特征在于下面的条目(1)至(8):
(1)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
其中,所述外装部件的至少一端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在围绕所述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或向后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
(2)根据条目(1)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分别在其两端处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两端的垂直轴旋转。
(3)根据条目(1)或(2)的线束,还包括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
其中,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侧。
(4)根据条目(3)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
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大。
(5)根据条目(1)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一端处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另一端处固定从而不能在所述水平面中旋转。
(6)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
其中,所述外装部件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
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侧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
(7)根据条目(6)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
(8)根据条目(7)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
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大。
在具有条目(1)、(2)和(6)的构造的线束中,线束的外装部件整体上弯曲成在滑动结构体相对于固定结构体关闭的方向上向前凸出的大致U状。以这种方式弯曲的外装部件具有比弯曲成S状的外装部件大的弯曲半径。结果,能够提高线束(即,外装部件和插入到外装部件中的具有绝缘被覆的多个电缆)的弯曲耐久性。
在具有条目(3)和(7)的构造的线束中,外装部件由供电工具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供电工具设置作为线束的构成单元,并且线束能够作为模块实施。
根据具有条目(4)和(8)的构造的线束,在将滑动结构体与固定结构体之间的间隔设定得短的同时,能够确保使得外装部件能够弯曲的空间。
根据具有条目(5)的构造的线束,能够使外装部件的用作固定端的另一端的装接结构比其装接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一端的装接结构简单,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装接结构复杂而引起的成本升高。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在增大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的同时,使需要在车辆侧确保以允许外装部件的弯曲的空间最小化。
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当参考附图通读在下面描述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时,本发明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并且分别是滑动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图2(a)和2(b)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并且分别是滑动门处于半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图3(a)和3(b)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并且分别是滑动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和平面图。
图4(a)至4(c)是从不同方向观看时的示出处于不同的操作状态的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透视图。
图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6(a)和6(b)是示出车体侧供电工具如何工作的水平截面图。
图7(a)和7(b)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滑动门侧供电工具的透视图。
图8是滑动门侧供电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9(a)和9(b)是示出滑动门侧供电工具如何工作的水平截面图。
图10是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透视图。
图11是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如何工作的水平截面图。
图13(a)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13(c)是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4(a)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4(b)是示出具有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14(c)是示出具有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的完全打开状态、半打开状态和完全关闭状态的平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车体(固定结构体)
3:台阶部(固定结构体)
4、55:车体(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
4B:供电工具
4D:供电工具
5:滑动门(滑动结构体)
6:滑动门(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
6C:供电工具
6D:供电工具
7:波纹管
7B、7C:线束
7D:线束
8、58:外部件
9:内部件
13:外部件
14:内部件
15:弹簧部件
21:用于滑动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
47:止动突起
55C:供电工具
56:弹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a)-3(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图1(a)和1(b)示出汽车的左侧车辆滑动门(滑动结构体)完全打开的状态。图2(a)和2(b)示出相同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图3(a)和3(b)示出相同滑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
如图1(a)-3(b)所示,为了使滑动门5从其相对于车体1(参见图1(a)和1(b))完全打开的位置移动到完全关闭位置,首先,使已经位于完全打开位置的滑动门5向前(图1(b)中的右侧)滑动移动。然后,使位于半打开位置(参见图2(a)和2(b))的滑动门5沿着设置在车体1侧上的导轨(未示出)进一步向前滑动移动,并从而接近车体1。从而,滑动门5到达其相对于车体1完全关闭的位置(参见图3(a)和3(b))。能够通过使滑动门5在相反方向上移动而使滑动门5返回到其相对于车体1完全打开的位置。编号10表示车体部。
如图1(a)-3(b)所示,用于滑动门结构体(滑动门)的供电装置21由以下构成:车体1侧的供电工具4,其在车辆后侧位置装接于例如汽车的固定结构体(车体)1的门口2的台阶部3;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其与车体侧供电工具4相同高度地安置在滑动门5的金属内面板5a上;和具有波纹管(外装部件或保护管)7的线束(也由标号7表示),该线束水平地布设在两个供电工具4与6之间。
车体侧供电工具4包括:外部件8,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固定于车体;和内部件9(参见图4(a)至4(c)),其由外部件8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能够摆动),并且保持(支撑)线束的波纹管7的另一端。在装备有外部件8和内部件9的情况下,车体侧供电工具4枢转地支撑波纹管7,使得波纹管7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波纹管7的另一端的垂直方向旋转。
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由以下构成:外部件13,其固定于滑动门5的内面板5a;和内部件14,其由外部件13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能够摆动),并且保持(支撑)线束的波纹管7的一端部;和弹簧部件15(参见图7(a)和7(b);稍后描述),其朝着车厢侧(车体侧)支撑内部件14。在装备有外部件13和内部件14的情况下,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枢转地支撑波纹管7,使得波纹管7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波纹管7的一端的垂直方向旋转。
线束的波纹管7与内部件14一起在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被弹簧部件15的推动力朝着滑动门5远离车体1地推进(推动)。换句话说,在围绕贯通波纹管7的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波纹管7的一端侧。
由于以上述方式推进波纹管7,所以当滑动门5从图1(a)和1(b)所示的完全打开状态移动到图2(a)和2(b)所示的半打开状态时,线束的波纹管7整体上大致弯曲成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向前凸出的U状,而不经受屈曲等。以这种方式弯曲的波纹管7具有比弯曲成S状的波纹管大的弯曲半径。结果,能够提高线束(即,波纹管7和插入到波纹管中的具有绝缘被覆的多个电缆)的弯曲耐久性。
下面将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当滑动门5位于图1(a)和1(b)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时,当从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侧观看时,线束的波纹管朝着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的前方、并且在从滑动门5朝着车体1的方向上延伸。这是因为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在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被弹簧部件15的推进力推进。在该状态下,因为其自身的刚性,波纹管7的位于车体侧的另一端在其已经在关闭方向上向后旋转的状态下由车体侧供电工具4保持。结果,线束的波纹管7的位于车体侧的另一端在滑动门5和车体1的布置方向上延伸。
此外,当滑动门5位于图2(a)和2(b)所示的半打开位置时,当从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侧观看时,线束的波纹管7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延伸。这是因为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在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被弹簧部件15的推进力推进。在该状态下,因为其自身的刚性,波纹管7的位于车体侧的另一端在其在关闭方向上向前旋转的状态下由车体侧供电工具4保持。结果,当从其位于车体侧的另一端侧观看时,线束的波纹管7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延伸。一端和另一端在滑动门5的关闭方向上向前延伸的线束的波纹管7的中间部在滑动门5和车体1的布置方向上延伸。从而,当滑动门5位于半打开位置时,线束的波纹管7整体上大致弯曲成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向前凸出的U状。
再者,当滑动门5位于图3(a)和3(b)所示的完全关闭位置时,当从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侧观看时,线束的波纹管7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并且在从滑动门5朝着车体1的方向上向后延伸。当从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侧观看时,波纹管7在滑动门5的关闭方向上向后定位,因为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在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被弹簧部件15的推进力推进,但是超过推进力的张力作用在其位于滑动门侧的一端上。在该状态下,因为其自身的刚性,波纹管7的位于车体侧的另一端在其在关闭方向上向前旋转的状态下由车体侧供电工具4保持。结果,线束的波纹管7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直线延伸。
在滑动门5从图3(a)和3(b)所示的完全关闭状态移动到图2(a)和2(b)所示的半打开状态、或者从图2(a)和2(b)所示的半打开状态移动到图1(a)和1(b)所示的完全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供电装置21如何工作的描述省略,这是因为在该情况下,供电装置21以与滑动门5从半打开状态移动到完全关闭状态或者从完全打开状态移动到半打开状态的方式相反地工作。
接着,将详细描述车体侧供电工具4。图4(a)-6(b)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
如图4(a)-4(c)所示,车体侧供电工具4装备有: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成型为壳体状的外部件8、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内部件9。外部件8具有在水平面中是扇状的开口16。内部件9与波纹管7一起沿着扇状开口16旋转(摆动)。以这种方式,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波纹管7通过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开口16突出,并且被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能够摆动)。
顶部和底部的短圆柱状轴17和18分别插入外部件8的顶部和底部的水平壁19和20的圆孔22和23中,从而可旋转地支撑内部件9。内部件9可旋转地容纳在由外部件8的顶部和底部的水平壁19和20以及前后垂直壁24和25限定的空间中。前壁24在平面图中大致弯曲成V状(宽角度V状),并从而使开口16宽,并且扇状开口16由顶壁、底壁、右壁和左壁19、20、24和25的一个缘(左侧缘)形成。互相叠置的用于固定到车体的水平帽沿(brim)状支架26设置在外部件8的前后壁24和25的底缘以及底壁20上。
图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分解图。外部件8与内部件9是分离体,并且当组装时,构成图4(a)所示的车体侧供电工具4。
外部件8由底部的水平板状基壁(底壁)20和壁部件27构成,该壁部件27在垂直截面图中大致向下凹入并且固定于基壁20。基壁20和壁部件27通过锁定装置(未示出)互相锁定。例如,锁定装置(锁定单元)由从基壁20竖起的锁钉和形成在壁部件27的前后壁24和25中的锁孔形成。
基壁20具有支架26,该支架26分别具有前后的小圆孔28和用于轴支撑的中央的大孔23。壁部件27由以下构成:水平顶壁19、前后垂直壁24和25,以及像帽沿一样分别从前后壁24和25的底缘突出的支架26。支架26具有与基壁20的各个圆孔28对置的小圆孔29,并且顶壁19具有与基壁20的中央孔23对置的用于轴支撑的大孔22。
垂直分割式的内部件9由通过锁定装置(未示出)互相接合成环状(筒状)的一对(顶部和底部)半环状(半筒状)的分割内部件30和31构成。分割内部件30和31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顶部和底部轴17和18,并且其各个内表面形成有用于波纹管保持(支撑)的肋32和接触波纹管7的一端7i的止动突条33’。
例如,内部件9的锁定装置(锁定单元)由形成在一个分割内部件30的分割面上的锁钉和形成在另一个分割内部件31的分割面上的锁孔构成。肋32与波纹管7的各个周向谷部(凹槽)7j接合。
现有类型的波纹管7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周向谷部(凹槽)7j和山部(突条)7k在管纵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在截面图中呈现在垂直方向上长的椭圆状。波纹管7的顶端和底端(即,在长轴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在纵向上连续的各个肋7m,该肋7m用于抑制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因此,波纹管7能够在短轴方向上高度弯曲。多个电缆(未示出)通过波纹管7插入。并且通过波纹管7的端部7i引导的电缆部分穿过内部件9的内部空间,从该内部空间导出,并且通过连接器等连接到设置在车体1侧(电源侧;参见图1)上的线束(未示出)。
例如下述的其它结构也是可行的:顶壁19和底壁20形成有用于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内部件9的旋转的轴17和18,并且内部件9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有用于分别与轴17和18接合的孔22和23或具有关闭底部(凹部)的孔。
图6(a)和6(b)是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水平截面图。图6(a)和6(b)分别对应于图4(a)和4(b)。
如图6(a)所示,当内部件9逆时针旋转时,其与外部件8的后壁25进行接触,并且防止其进一步向后旋转。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内部件9顺时针旋转时,内部件9的前壁35的外表面与外部件8的前侧的在平面图中大致以V状扩展的前壁24的左半侧倾斜部24a的内表面进行接触,并且防止其进一步向前旋转。
接着,将详细描述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图7(a)-9(b)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图7(a)和9(a)对应于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参见图1)的情况,并且图7(b)和9(b)对应于滑动门5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参见图3)的情况。图8是对应于图7(a)的分解图。
如图7(a)和7(b)所示,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由以下构成:外部件13,其在垂直截面图中大致呈现方支架状,并且固定于滑动门5(参见图1);内部件14,其在外部件13的顶部和底部的水平壁36与37之间枢转地被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能够摆动),并且保持(支撑)线束的波纹管7的一端;和弹簧部件15,其顺时针推进内部件14,从而使其指向车辆后侧。
作为扭力螺旋弹簧的弹簧部件15与外部件13的底壁37平行地安置。从扭力螺旋弹簧15的一个直销部15a(位于图7(b)中的上侧)的末端延伸的钩部15a’从内侧与从内部件14的底部外表面突出的销38接合。从扭力螺旋弹簧15的另一个直销部(位于图7(b)中的下侧)的末端延伸的钩部15b’与连结外部件13的顶壁和底壁36与37的垂直壁39的前表面接合。以这种方式,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内部件14;即,在从内部件指向后方的状态(参见图7(b))旋转到内部件指向前方的状态(参见图7(a))这样的方向上推进内部件14。
如图8所示,外部件13的水平顶壁36能够由贯通圆形线束插入孔部40的中心的线分割成两半。在壁36分割的状态下,内部件14的顶部环状(筒状)轴43与孔部(轴承部)40接合,并且内部件14的底部的柱状(实心)轴44从内侧与外部件13的底壁37的筒状轴承部45接合。然后,顶部的分割半环状分割壁部36a通过锁定装置锁定在顶部的固定壁部36b上。例如,锁定装置由形成在固定壁部36b侧上的锁孔和形成在分割壁部36a上的锁钉构成。
在水平截面图中是大致三角形、并且用于因为内部件14的一侧壁46与之进行接触而停止内部件14的旋转的止动突起47从外部件13的垂直壁39的内表面在左端位置处突出。止动突起47具有面对车辆前侧的倾斜面47a。
扭力螺旋弹簧15安置在外部件13的底部的轴承部45周围的底壁37的顶面上。从扭力螺旋弹簧15的一个(上侧)销部15a的末端延伸的钩部15a’锁定在从内部件14的底部的分割内部件42向下突出的销38上。从另一个(下侧)销部15b延伸的钩部15b’锁定在外部件13的垂直壁39的侧端面39a上。扭力螺旋弹簧15由以下构成:顺时针的圈式绕组(coilwinding)15’、从圈式绕组15’的顶侧卷部延伸的一个销部15a,和从圈式绕组15’的底侧卷部延伸的另一个销部15b。
内部件14由顶部和底部的分割内部件41和42构成。顶部的分割内部件41具有:靠近基部48a侧的水平半筒状壁48,安置在基端侧并且具有顶部开口的圆孔49,和形成在孔49周围的环状轴43。底部的分割内部件42具有:靠近基部50a侧的水平半筒状壁50、在基端侧向下突出的轴44,和在先端侧向下突出的弹簧锁定销38。各个半筒状壁48和50具有用于波纹管锁定的周向肋51和接触波纹管7的另一端7p的止动台阶部52。
半筒状壁48和50是通过锁定装置互相锁定的筒状壁。例如,锁定装置由形成在一个半筒状壁48的分割面上的突出的锁钉和形成在另一个半筒状壁50的分割面上的锁孔构成。虽然波纹管7在图中绘出好像是短的,但是实际上,波纹管7从半筒状壁48和50的末端延长。
例如下述的其它结构也是可行的:移除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内部件14的底部轴44,并且内部件14的底壁形成有用于与外部件13的筒状(管状或实心)轴承部45接合的孔(未示出)或具有关闭底部(凹部;未示出)的孔。下述另一个结构是可行的:移除内部件14的顶部的环状轴43,在平面图中是弧状的小肋(突起)从内部件14的顶部的半筒状壁48向上突出,并且外部件13的顶壁36与底部的轴承部45同轴地形成有在平面图中是弧状(大致半圆)并且与肋接合的槽(未示出)。
如图9(a)所示,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参见图1(a)和1(b)),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内部件14向前朝向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在该状态下,外部件13的止突起47的倾斜面47a位于靠近内部件14的基部48a(50a)的外表面。
另一方面,如图9(b)所示,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参见图3(a)和3(b)),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内部件14的一侧壁46的靠近基部48a(50a)的部分与外部件13的止动突起47的倾斜面47a接触,从而防止内部件14进一步顺时针旋转。结果,内部件14和线束的波纹管7放置成斜向地向后并且朝着车辆内侧倾斜。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在滑动门5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到完全关闭位置或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的过程中,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内部件14和线束的波纹管7在由图1中的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被推进。结果,线束的波纹管7整体上弯曲成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向前凸出的大致U状。以这种方式弯曲的波纹管7具有比弯曲成S状的波纹管大的弯曲半径。结果,能够提高线束(即,波纹管7和插入到波纹管中的具有绝缘被覆的多个电缆)的弯曲耐久性。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在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的前方确保波纹管7能够弯曲成U状的空间。该空间属于车体1的门口2的空间。然而,虽然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该空间用于使乘客上车或下车,但是在滑动门5移动以建立完全打开状态或完全关闭状态时,不使用该空间。因此,车体1的门口2的空间的一部分能够用作波纹管7当弯曲时处于U状的空间。结果,不需要在车辆中增加波纹管7将要弯曲成U状的新的空间。此外,由于确保了这样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时,能够将当弯曲时波纹管7具有的弯曲半径设定得大,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线束的弯曲耐久性。
由于以上述方式确保了波纹管7待弯曲成U状的空间,所以能够将车体侧供电工具4与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之间的间隔设定得比传统情况小。更具体地,参见图2(b),在设计时,能够将弯曲成U状的波纹管7的在滑动门5与车体1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D1设定为比车体侧供电工具4与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之间的间隔D2大。这使得能够确保当弯曲时波纹管7处于U状的空间,同时缩短滑动门5与车体1之间的间隔。
在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装备有推进装置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车体侧供电工具4不总是需要装备有推进装置。车体侧供电工具4仅装备有用于枢转支撑波纹管7使得其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机构就足够了。因此,能够减小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尺寸。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当滑动门5位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弹簧部件15的作用在波纹管7上的推进力最强。在车辆行驶的同时,作用在由内部件14保持的波纹管7上的该推进力与从车体侧供电工具4作用在其上的张力平衡。在外力互相平衡的状态下,抑制波纹管7的振动。此外,即使波纹管7具有余长,在波纹管7已经旋转对应于余长的量的状态下,推进力也与从车体侧供电工具4作用的张力平衡。因此,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用作用于吸收余长的机构。在车辆行驶时,抑制了余长已经以这种方式被吸收的线束的振动。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当滑动门5位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线束的波纹管7变为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因此,通过例如对滑动门5设置边沿而从上方覆盖线束,朝向线束的视线能够被边沿中断。以这种方式,能够容易地实现用于使线束难以被看到的结构。
(实施例2)
图10-12(b)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该车体侧供电工具55的特征在于:其装备有扭力螺旋弹簧56,并且内部件9与线束的波纹管7一起在图10中的由箭头D所示的方向上由弹簧部件56的推进力推进,从而朝向车辆前侧。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4和5(第一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10所示,车体侧供电工具55由以下构成:外部件58,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利用从基壁(底部水平壁)57向下突出的销59相对于车体1定位,并且通过例如螺栓紧固而固定于车体;内部件9,其由合成树脂制成,由外部件58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并且保持(支撑)线束的波纹管7的一端;和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56,其由金属制成,并且顺时针(在图10中的由箭头D表示的方向上)推进内部件9,使得内部件9朝向车辆前侧。弹簧部件56安置在外部件58的基壁57与内部件9之间。
如图11所示,外部件58由水平基壁57和壁部件60构成,该壁部件60在垂直截面图中向下凹入并且通过锁定装置固定于基壁57。在基壁57中,用于相对于车体定位的定位销59在后端位置处从底面突出,筒状轴承部61在大致中央位置处从顶面突出,并且用于固定的螺栓插入孔62形成在前端位置处。壁部件60具有顶部水平壁63以及前后垂直壁64和65。顶壁63具有轴承孔66,并且前壁64在底端处具有突起67,该突起67具有与基壁57的螺栓插入孔62连续的孔。基壁57和壁部件60通过锁定装置(例如,锁孔和锁钉;未示出)互相锁定。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内部件9由顶部和底部的分割内部件30和31构成。分割内部件30和31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顶部和底部轴17和18,并且各个分割内部件30和31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波纹管保持(支撑)的肋32和接触波纹管的止动突起33’。
扭力螺旋弹簧56由以下构成:顺时针的圈式绕组56’、从圈式绕组56’的顶侧卷部延伸并且像钩状弯曲的一个(前侧)销部56a,和从圈式绕组56’的底侧卷部延伸的另一个(后侧)销部56b。扭力螺旋弹簧56安置在基壁57的轴承部61周围。一个销部56a锁定在内部件9上,并且另一个销部56b锁定在外部件58上。
如图12(a)和12(b)所示,扭力螺旋弹簧56的后销部56b与外部件58的后壁65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并且前销部56a锁定在例如从内部件9的底面突出的销(未示出)上。图12(a)对应于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参见图1(a)和1(b))。更具体地,图12(a)示出这样的状态:内部件9已经由线束的波纹管7针对扭力螺旋弹簧56的推进力拉动、并从而与波纹管7一起旋转从而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朝向后方,从而内部件9与外部件58的后壁65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因此,防止进一步旋转。
图12(b)对应于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位置的情况(参见图2(a)和2(b))和滑动门5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状态(参见图3(a)和3(b))。更具体地,图12(b)示出这样的状态:内部件9已经与线束的波纹管7一起通过扭力螺旋弹簧56的推进力顺时针旋转,从而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朝向。在该实例中,当内部件9位于图12(b)所示的旋转位置处时,扭力螺旋弹簧56的推进力几乎消失,并且通过扭力螺旋弹簧56的反作用力防止内部件9在由箭头D表示的方向上的进一步旋转。因此,外部件58不需要设置有用于停止内部件9的止动件(像图4(c)中的由标号24表示的止动件一样)。另一方面,外部件58的前壁64用作用于防止内部件9在由箭头D表示的方向上的过度旋转的止动件。
例如,图11所示的车体侧供电工具55的内部件9的用于旋转的顶轴17从外部件58的壁63突出,并且用于相同目的的底轴18形成为与外部件58的基壁57的大直径轴承部61一体化并且形成台阶部,并且内部件9的顶壁和底壁分别形成有用于与轴17和18接合的孔22和23或具有关闭底部(凹部)的孔。
将图10-12(b)所示的车体侧供电工具55的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56的弹性力设定为等同于或强于图7(a)-8所示的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15的弹性力。优选地,将扭力螺旋弹簧56的弹性力设定为强于扭力螺旋弹簧15的弹性力(即,将扭力螺旋弹簧15的弹性力设定为比扭力螺旋弹簧56的弹性力弱)。
在上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中,在滑动门5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到完全关闭位置或从完全关闭位置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的过程中,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内部件14和线束的波纹管7在由图1中的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被推进。另外,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内部件9与线束的波纹管7在图12中的由箭头D表示的方向上被推进。结果,线束的波纹管7在整体上弯曲成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向前凸出的大致U状。其两端被推进的(线束的)波纹管7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的波纹管7更容易弯曲成U状。以这种方式弯曲的波纹管7具有比弯曲成S状的波纹管大的弯曲半径。结果,能够提高线束(即,波纹管7和插入到波纹管中的具有绝缘被覆的多个电缆)的弯曲耐久性。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中,在车体侧供电工具4的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的前方确保波纹管7能够弯曲成U状的空间。该空间属于车体1的门口2的空间。然而,虽然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该空间用于使乘客上车或下车,但是在滑动门5移动以建立完全打开状态或完全关闭状态时,不使用该空间。因此,车体1的门口2的空间的一部分能够用作当弯曲时波纹管7处于U状的空间。结果,不需要在车辆中增加波纹管7将要弯曲成U状的新的空间。此外,由于确保了这样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时,能够将当弯曲时波纹管7具有的弯曲半径设定得大,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线束的弯曲耐久性。
由于以上述方式确保了波纹管7待弯曲成U状的空间,所以能够将车体侧供电工具4与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之间的间隔设定得比传统情况小。更具体地,参见图2(b),在设计时,能够将弯曲成U状的波纹管7的在滑动门5与车体1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D1设定为比车体侧供电工具4与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之间的间隔D2大。这使得能够确保当弯曲时波纹管7处于U状的空间,同时缩短滑动门5与车体1之间的间隔。
在车体侧供电工具4装备有推进装置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中,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不总是需要装备有推进装置。在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不装备有任意推进装置的情况下,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仅装备有用于枢转支撑波纹管7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机构就足够了。因此,在车体侧供电工具4装备有推进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的尺寸。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中,当滑动门5位于完全关闭位置时,线束的波纹管7呈现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因此,通过例如对滑动门5设置边沿而从上方覆盖线束,朝向线束的视线能够被边沿中断。以这种方式,能够容易地实现用于使线束难以被看到的结构。
虽然各个实施例是使用波纹管7的实例,但是能够使用现有的履带状(caterpillar-like)外装部件(未示出)代替波纹管7。例如,履带状外装部件以下述方式构成:使用轴和孔将多个(大量的)大致矩形筒状的中空接合部件可弯曲地互相连接。各个接合部件在末端侧具有顶部和底部的垂直轴,并且在基端侧具有垂直孔。通过将多个电缆插通各个接合部件的内部空间而形成线束。位于履带状外装部件的一端处的接合部件的顶部和底部的垂直轴与形成在车体侧或滑动门侧的供电工具4、6或55的内部件9或14的水平筒状壁(线束引导部)的内表面中的顶部和底部孔接合,并且位于履带状外装部件的另一端处的接合部件的顶部和底部的孔与从滑动门侧或车体侧的供电工具4、6或55的内部件9或14的水平筒状壁(线束引导部)的内表面突出的顶部和底部的轴接合,从而将履带状外装部件的各个端部连接到供电工具4、6或55。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是指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装备有推进装置的构造,并且第二实施例是指车体侧供电工具4和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均装备有推进装置的构造。车体侧供电工具4装备有推进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即使该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实施例3)
图13(a)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3(c)是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的平面图。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部分改进版。
改进如下。作为容纳电缆束的外装部件的波纹管7的另一端固定到装接于车辆后侧位置处的台阶部3的车体侧供电工具4B。供电工具4B与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供电工具4的不同之处在于:波纹管7的端部通过固定而简单支撑。即,与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供电工具4不同,在第三实施例中采用的供电工具4B不装备有用于支撑波纹管7的端部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垂直轴旋转的任何机构;波纹管7的端部通过供电工具4B固定支撑,从而在车体的宽度方向上(即,在图13(a)中的由箭头X1表示的方向上)延伸。
除了以上改进之外,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相同。即,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的一端由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滑动门5侧的供电工具6在绕着垂直轴的水平面中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由包含在供电工具6中的弹簧部件15(参见图7(a))推进,从而在图13(a)中的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旋转。将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的构成元件,并且因此,将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在上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中,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如图13(a)所示,波纹管7大致直线地从滑动门5侧的供电工具6朝着车体前侧延伸,并且波纹管7的另一端以下述方式连接于供电工具4B:其在靠近安置在台阶部3上的供电工具4B的区域中呈现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曲线R1。由于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曲线R1是比例如波纹管7以大约180°弯曲成U状的情况的弯曲的角度范围小的弯曲,所以曲线R1的曲率半径比U状弯曲的曲率半径大。因此,能够使因为弯曲而强加于线束7B的载荷轻。另外,即使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台阶部3与滑动门5之间的间隔短的情况下,线束7B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结果,能够使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波纹管7能够弯曲的空间的尺寸最小化。
在上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中,当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状态时,如图13(b)所示,波纹管7的一端通过设置在供电工具6中的弹簧部件15而保持与滑动门5的内侧面平行,并且波纹管7的中间部弯曲,从而呈现大致像U状的曲线R2。由于大致像U状的曲线R2是具有比例如波纹管7弯曲成S状的传统情况的弯曲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因此,能够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B的载荷轻。另外,即使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台阶部3与滑动门5之间的间隔短的情况下,线束7B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结果,能够使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波纹管7能够弯曲的空间的尺寸最小化。
在上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中,当滑动门5完全关闭时,如图13(c)所示,波纹管7的一端通过枢转支撑波纹管7的一端使得其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设置在供电工具6中的)机构旋转,从而指向车体后侧。结果,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曲线R3仅由波纹管7的固定于供电工具4B的另一端形成。由于曲线R3也是形成在一侧上的简单弯曲,所以能够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B的载荷轻。
换句话说,上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是装备有波纹管7的线束,波纹管7的一端装接于作为滑动结构体的滑动门5,并且波纹管7的另一端装接于作为固定结构体的车体1的台阶3。波纹管7的一端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波纹管7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在垂直轴周围的周向之中的滑动门5相对于台阶部3关闭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推进,从而波纹管7能够弯曲成U状。
波纹管7的另一端固定,从而不在水平面中旋转。
结果,当作为滑动结构体的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状态时,波纹管7的中间部弯曲,从而呈现大致像U状的曲线R2。由于大致像U状的曲线R2是具有比波纹管7弯曲成S状的传统情况的弯曲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因此,能够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B的载荷轻。另外,即使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台阶部3与滑动门5之间的间隔短的情况下,线束7B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结果,使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波纹管7能够弯曲的空间的尺寸能够最小化。
在上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中,波纹管7的另一端连接到的车体1侧的供电工具4B具有波纹管7的另一端固定于其的结构。因此,能够使供电工具4B的结构简单,并且因此,尺寸和成本比波纹管7的另一端被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情况低。
此外,将波纹管7的一端连接到滑动门(滑动结构体)5的供电工具6装备有用于推进波纹管7的弹簧部件15。因此,在完全关闭或半关闭时,弹簧部件15给予波纹管7张力,从而使波纹管7保持张紧。这使得能够防止波纹管7由于例如传递到车辆的振动而振动,或者防止波纹管7振动并从而由于撞击邻近部件而产生噪音。
再者,由于包括在供电工具6中的弹簧部件15和用于使波纹管7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机构防止波纹管7的松动,所以即使余长由于尺寸误差或加工误差而增大,它们也能够吸收波纹管7的余长,并从而防止其松动。
(实施例4)
图14(a)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4(b)是示出具有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4(c)是示出具有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关闭的状态的平面图。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7C中,作为容纳电缆束的外装部件的波纹管7的一端经由供电工具6C装接于作为滑动结构体的滑动门5,并且波纹管7的另一端经由供电工具55C装接于作为固定结构体的台阶部3。
在波纹管7的一端朝向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方向的情况下,供电工具6C固定于滑动门5。即,在第四实施例中采用的供电工具6C既不装备有用于支撑波纹管7的一端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机构,也不装备有用于在滑动门5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波纹管7的装置。
支撑波纹管7的另一端的供电工具55C与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供电工具55相似。供电工具55C装备有:外部件58(参见图14(a)),该外部件枢转支撑波纹管7的另一端,使得波纹管7的另一端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其的垂直轴旋转;和推进装置(在第二实施例中,扭力螺旋弹簧56),该推进装置用于推进波纹管7的另一端,使得其在图14(a)中的由箭头B表示的方向上旋转。
供电工具55C的推进装置是在围绕贯通波纹管7的另一端的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波纹管7的另一端的推进装置。
简要地说,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7C中,波纹管7的一端固定于滑动门5,波纹管7的另一端连接到作为固定结构体的车体1的台阶部3,使得其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并且波纹管7的另一端在滑动门5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推进。
在上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7C中,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如图14(a)所示,波纹管7的两端呈现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曲线R11和R12。在作为弯曲角度比波纹管7弯曲成U状的情况小的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的情况下,各个曲线R11和R12能够是具有比波纹管7弯曲成U状的情况大的曲率半径的曲线。因此,能够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C的载荷轻。另外,即使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台阶部3与滑动门5之间的间隔短的情况下,线束7C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结果,使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波纹管7能够弯曲的空间的尺寸能够最小化。
在上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7C中,当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状态时,如图14(b)所示,波纹管7的一端呈现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曲线R11,并且波纹管7的中间部呈现大致像U状的曲线R13。
由于形成在波纹管7的中间部中并且大致像U状的曲线R13是具有比例如波纹管7弯曲成S状的传统情况的弯曲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因此,能够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C的载荷轻。
因此,即使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台阶部3与滑动门5之间的间隔短的情况下,线束7C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结果,使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波纹管7能够弯曲的空间的尺寸能够最小化。
在上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7C中,当滑动门5完全关闭时,如图14(c)所示,波纹管7的另一端通过枢转支撑波纹管7的另一端使得其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设置在供电工具55C中的)机构旋转,从而指向车体前侧。结果,曲线R14仅由波纹管7的固定于供电工具6C的一端形成。由于曲线R14也是形成在一侧(车体后侧)上并且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简单弯曲,所以能够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C的载荷轻。
上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束7B能够提供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7B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从第三与第四实施例的比较中明显得到地,如果给予线束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在滑动门5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推进的结构,则可以给予线束的另一端固定于相应结构体的支撑结构。
(实施例5)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的完全打开状态、半打开状态和完全关闭状态的平面图。
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线束7D中,作为容纳电缆束的外装部件的波纹管7的一端经由供电工具6D装接于作为滑动结构体的滑动门5,并且波纹管7的另一端经由供电工具4D装接于作为固定结构体的台阶部3。
在图15所示的三个位置P1、P2和P3之中,位置P1是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供电工具6D的中心所在的位置,位置P2是当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状态时供电工具6D的中心所在的位置,并且位置P3是当滑动门5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供电工具6D的中心所在的位置。在图15中,标号H1表示供电工具6D在位置P1与P2之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并且标号H2表示供电工具6D从位置P2和P3移动的移动方向。
供电工具6D(枢转)支撑波纹管7的一端,使得其能够从相对于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从供电工具6D的中心朝着车体前侧延伸的基准线具有角度α的位置旋转角度θ。供电工具6D包括推进装置(未示出),该推进装置用于如箭头C所示地在位置P3处推进波纹管7使得其旋转从而指向车体后侧。
在供电工具6D中,将角度α设定为处于例如0°至15°(包含)的范围中的适当值。将角度θ设定为处于满足关系α+θ≤180°的范围中的适当值。
如图15所示,供电工具4D支撑波纹管7的另一端,使得波纹管7能够在角度范围δ中旋转。
当供电工具6D已经移动到滑动门5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位置P3时,供电工具4D将波纹管7的另一端支撑在从指向车体前侧的方向倾斜角度α1的角度位置处。作为由于滑动门5的打开操作引起的波纹管7的另一端朝着车体后侧旋转的结果,当供电工具6D已经移动到滑动门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位置P1时,供电工具6D将波纹管7的另一端支撑在从滑动门5完全关闭的状态的角度位置偏离角度δ这样的角度位置处。
在供电工具4D中,波纹管7的另一端的旋转角度范围是0<δ<90°。
参考图15,供电工具4D可以装备有用于在由箭头F1表示的方向上推进波纹管7的另一端的推进装置。下述可选结构是可行的:供电工具4D不装备有任何推进装置、并且仅枢转支撑波纹管7的另一端使其能够旋转角度δ。
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线束7D中,波纹管7的两端由供电工具6D和4D支撑。结果,当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状态时,波纹管7的中间部具有向后凸出并且大致像U状的曲线R17。此外,当滑动门5处于半打开状态时,波纹管7在供电工具4D侧具有大致像四分之一圆弧的曲线R18。图15所示的曲线R17和R18具有比例如波纹管7弯曲成S状的传统情况的弯曲大的曲率半径。因此,使因为弯曲而施加于线束7D的载荷能够轻。
因此,即使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台阶部3与滑动门5之间的间隔短的情况下,线束7D也能够容易地弯曲。结果,使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波纹管7能够弯曲的空间的尺寸能够最小化。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改进、修改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各个实施例的各个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设置多个时)、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且不受限制。
现在,在下面以条目(1)-(8)的形式简要概括了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特征:
(1)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波纹管7),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滑动门5),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车体1),
其中,所述外装部件的至少一端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在围绕所述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或向后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
(2)根据条目(1)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分别在其两端处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两端的垂直轴旋转。
(3)根据条目(1)或(2)的线束,还包括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该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
其中,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侧。
(4)根据条目(3)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车体侧供电工具4),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
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D1)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D2)大。
(5)根据条目(1)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波纹管7)在所述一端处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另一端处固定从而不能在所述水平面中旋转。
(6)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波纹管7),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滑动门5),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车体1),
其中,所述外装部件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方向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
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
(7)根据条目(6)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车体侧供电工具4),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
(8)根据条目(7)的线束,还包括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滑动门侧供电工具6),该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
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D1)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D2)大。
虽然已经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地: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245300和2014年10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17383,这两个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在增大了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的同时,能够使需要在车辆侧确保以使得外装部件能够弯曲的空间最小化。提供了该优点,当应用于布设在车辆的各个滑动门的门框附近的线束时,本发明是有用的。

Claims (3)

1.一种线束,包括:
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
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地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以及
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地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
其中,至少在滑动结构体侧的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被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与所述滑动结构体和所述固定结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无关地,在围绕所述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由弹簧部件向前或向后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
其中,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移动的移动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侧,
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大,并且
其中,能够确保所述外装部件弯曲成U状的空间,同时缩短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装部件分别在其两端处被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两端的垂直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在一端处被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在另一端处固定从而不能够在所述水平面中旋转。
CN201480065170.6A 2013-11-27 2014-11-20 线束 Active CN105794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5300 2013-11-27
JP2013245300 2013-11-27
JP2014-217383 2014-10-24
JP2014217383A JP6285845B2 (ja) 2013-11-27 2014-10-24 ワイヤハーネス
PCT/JP2014/080809 WO2015080024A1 (ja) 2013-11-27 2014-11-20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4063A CN105794063A (zh) 2016-07-20
CN105794063B true CN105794063B (zh) 2019-03-15

Family

ID=53198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5170.6A Active CN105794063B (zh) 2013-11-27 2014-11-20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38240B2 (zh)
JP (1) JP6285845B2 (zh)
CN (1) CN105794063B (zh)
DE (1) DE112014005418T5 (zh)
WO (1) WO2015080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6909B2 (ja) * 2013-10-11 2017-06-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装置の組立方法
JP6276161B2 (ja) * 2014-10-27 2018-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177816B2 (ja) * 2015-01-23 2017-08-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湾曲規制部材及び給電装置
EP3109097B1 (de) * 2015-06-26 2018-08-29 Nexans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kabelstrangs
JP6430990B2 (ja) 2016-04-15 2018-11-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6430991B2 (ja) 2016-04-15 2018-11-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湾曲規制部材及び給電装置
JP6564813B2 (ja) * 2017-05-30 2019-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の保護ケース
JP6644746B2 (ja) 2017-09-01 2020-0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外装部材の固定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221090A (ja) * 2018-06-21 2019-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6559303B2 (ja) * 2018-06-27 2019-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JP7181121B2 (ja) * 2019-02-26 2022-11-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DE102020104018A1 (de) 2020-02-16 2021-08-19 Newfrey Llc Kabelführung und Kraftfahrzeug
JP7078659B2 (ja) * 2020-03-03 2022-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本体側ユニ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US11848546B2 (en) * 2021-02-01 2023-12-19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High voltage w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KR102522129B1 (ko) * 2021-02-17 2023-04-17 (주)광진기계 자동차용 윈도우 전원공급장치
FR3133278A1 (fr) * 2022-03-02 2023-09-08 Latelec Attache de fixation pivotante de câble et procédé de guidage dynamique de câb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4175B2 (ja) * 2005-10-24 2011-04-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4597845B2 (ja) * 2005-11-25 2010-1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5085943B2 (ja) * 2007-01-18 2012-11-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2008308070A (ja) * 2007-06-15 2008-12-25 Yazaki Corp プロテクタ
JP5990086B2 (ja) * 2011-12-19 2016-09-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体への給電用装置
US9173311B2 (en) 2011-12-19 2015-10-27 Yazaki Corporatio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sliding structure
JP5844651B2 (ja) * 2012-02-08 2016-01-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構造体への給電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5845B2 (ja) 2018-02-28
WO2015080024A1 (ja) 2015-06-04
US9738240B2 (en) 2017-08-22
CN105794063A (zh) 2016-07-20
DE112014005418T5 (de) 2016-08-25
JP2015128366A (ja) 2015-07-09
US20160264076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4063B (zh) 线束
US7482538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sliding structure
US7369381B2 (en) Wiring harness holding device
JP4758850B2 (ja) リンクへ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EP2295294B1 (en) Arm structure
JP5101853B2 (ja) リンク式可動体の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4733592B2 (ja) リンクへ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US7086687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a sliding door
EP2797192B1 (en) Power feeder device for slide structure
JP4261947B2 (ja) スライドドア給電用のハーネス固定具とそれを用いた給電構造
CN204152358U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JP2009100524A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構造
CN101529681B (zh) 用于滑动结构的电力馈送装置
JP5085943B2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2014223905A (ja) 車両用ワイパーコネクタ
JP4217670B2 (ja) 給電装置
JP2014143781A (ja) 給電用保護チューブの配索構造
JP2009065814A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5027678B2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CN109969103A (zh) 波纹管保持器
RU2018123997A (ru) Механизм опрокидывания кабины водителя
JP2008048523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余長吸収構造
JP5632198B2 (ja) 折戸用の給電構造
CN209534954U (zh) 简易的线束导向支架
JP2009017626A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