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8949B -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8949B
CN105758949B CN201610106155.2A CN201610106155A CN105758949B CN 105758949 B CN105758949 B CN 105758949B CN 201610106155 A CN201610106155 A CN 201610106155A CN 105758949 B CN105758949 B CN 105758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ect
qizhi weitong
weitong granules
drug effect
gastroenteriti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06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8949A (zh
Inventor
孟宪生
常馨
包永睿
王帅
韩凌
李天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610106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8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8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8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7Liquid chromat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所述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药效评价,评价了气滞胃痛颗粒质量与药效相关性,建立量效关系方程,成功构建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色卡,实现了通过检测气滞胃痛颗粒中特定成分相对峰面积,即可将其促胃肠动力药效以“色卡”形式直观反映出来,可用于评价气滞胃痛颗粒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程度及其质量。

Description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色卡”软件直观反映量效关系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气滞胃痛颗粒由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6味中药制成,柴胡、香附、枳壳具有很好的理气止痛作用,柴胡能疏肝解郁、升阳提气,香附能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常用于治疗肝气郁滞所至的脘腹饱满、胸肋胀痛等症,枳壳能理气、宽胸行滞消积,对胸胁脘痛、食积不化,胸膈痞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甘草可以缓解气胀疼痛并能补气和中。延胡索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因此气滞胃痛颗粒具有舒肝行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同时王韶明等研究证明了,应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较好;孙福营等人的临床研究表明,气滞胃痛颗粒可明显改善胃轻瘫患者胃肠蠕动功能,且临床上多采用促进胃肠蠕动的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轻瘫,气滞胃痛颗粒有着良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一直是困扰中药制剂质量监控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指纹图谱技术的出现,为成分复杂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带来了希望,然而,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虽然分析方法先进,但其脱离成分的有效活性和安全活性并且无法表达药效信息,所以大多数研究人员仅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质量鉴别手段。
目前,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申请人前期已针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专利保护(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专利号201210223306.4),然而单纯的质量控制方法仅从其化学成分上对其进行规范,而这些化学成分是否与其药效相关并不可知,故本专利在其基础上,针对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建立了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从而真正控制有效成分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结果直接评价气滞胃痛颗粒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的药效,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及应用开辟新的思路。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甘草均按0~10g,白芍按0~15g对用量进行20次拉丁超立方随机抽取,得到20个不同比例的药材配伍组,将各个配伍组药材混匀,置圆底烧瓶中,20倍重量水回流提取2 h,滤过,挥干,定容至250 mL,即得。取2 mL供试品溶液,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200μL(浓度为0.1240 mg/mL),作为内标液。其余供试品溶液置水浴锅中挥干,计算出膏率后,留作促胃肠动力药效学实验用。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0.2 ‰甲酸水(A)-乙腈(B);流速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器波长230 nm,254 nm,283 nm,365nm;进样量15 μL;
流动相梯度洗脱参数为:
时间0min、流动相A 95%、流动相B 5%;
时间10min、流动相A 90%、流动相B 10%;
时间61min、流动相A 63%、流动相B 27%;
时间70min、流动相A 60%、流动相B 40%;
时间90min、流动相A 50%、流动相B 50%。
供试品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建立:取2 mL供试品溶液,加入200 μL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内标液(浓度为0.1240 mg/mL)。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建立20个配伍组的指纹图谱,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210 nm,230nm,254 nm,283 nm,365 nm四个波长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同时反映四个波长信息的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和一组图谱文件,并确定38个共有峰。
步骤二、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药效评价。
MTT药效检测法对药效进行检测,测定细胞上清中MTT增值率、cGMP含量和NO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药效综合评分;
所述含药血浆的制备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100只(200~220 g),随机分为20组,每组5只。配伍组灌胃给予拉丁超立方设计20组不同配比药材的混悬溶液(灌胃量=各组生药量×出膏率×70kg×0.018/大鼠体重),每日两次,每次间隔12 h,连续3 d。大鼠取血前12h禁食不禁水,末次灌胃1 h后,无菌摘取大鼠眼球取血适量,置2 mL离心管中,静置30 min,于高速离心机中,3000 r·min-1离心15 min,无菌分离血清,合并同组血清,混匀。经56 ℃、30 min灭活处理后,0.22 µ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置-20 ℃保存备用;
所述MTT药效检测方法: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按常规贴壁细胞培养法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7 ℃、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常规培养。3- 4天换液并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1瓶,经PBS清洗,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待细胞趋于变圆用含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吹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细胞浓度=四大格细胞总数×104/4个/mL;加培养基稀释至浓度为1×105 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µL(除空白调零孔外),继续培养约12h,待细胞贴壁完全。设空白调零组(只加培养基,酶标仪调零用)、空白对照组(只加细胞),和给药试验组(分别加入20个配伍组的15%含药血浆),每组设5个复孔。在37 ℃、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后,每孔吸取细胞上清液70 µL,置-20 ℃保存,留作cGMP、NO试剂盒检测用,每孔补加70 µL培养液,继续培养3 h后,每孔加入20 µL(5 mg/mL)MTT,继续培养4h后吸净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用酶标仪振摇10min,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在492nm处扫描,测定吸光值(OD)。
步骤三、气滞胃痛颗粒质量与药效相关性评价。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个药材配伍组38个共有峰的量化峰面积与促胃肠动力药效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20个色谱峰,排除色谱峰峰面积低于100的色谱峰,筛选出11个与药效相关的共有峰。
步骤四、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色卡”的构建。
计算筛选出的11个与药效相关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确定峰归属,计算与药效相关的各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与关联度的乘积,并加和,以最大值为9换算至百分内,建立量效关系方程:Y药效评分= (0.9425X1 + 0.9419X2 + 0.9414X3 + 0.9407X4 +0.9255X5 + 0.9245X6 + 0.9138X7 + 0.9135X8 + 0.9072X9 + 0.9071X10 + 0.9015X11)/9 ×100,其中Y药效评分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评分,X1-11分别为11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Visual Basic(VB)编程语言对以上过程进行程序设计,编制“量效色卡”软件。软件色卡会显示6个均分的颜色区域(红、橙、黄、绿、蓝、紫),共100分,以指针指示气滞胃痛颗粒最终药效评分。
将气滞胃痛颗粒11个促胃肠动力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输入“量效色卡”软件,经待检药品选择、内标物保留时间与峰面积设定、读取数据、标准药效数据选择、读取药效数据、促胃肠动力药效检测过程,即可通过指针直观反映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气滞胃痛颗粒有效成分含量与其促胃肠动力作用相关联的方法。中药指纹图谱虽然能够标示中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在整体上控制中药质量,但其所体现的化学成分是否为药效成分以及与药效的相关程度并不明确。因此,单纯利用指纹图谱来评价中药质量的优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发明通过质量与药效相关性研究,阐明了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特征与其促胃肠动力作用药效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构建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指纹图谱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
(2)本发明首次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综合评分,以“量效色卡”的形式表现出来。针对指纹图谱和药效作用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量效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软件,将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通过“量效色卡”这一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对中药药效的“可视化”预测。
(3)本发明首次应用“量效色卡”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进行了评价,即通过输入指纹图谱数据,直接计算出该药的药效作用,此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实现对药效作用的预测和计算,进而评价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将此方法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通过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即可直观反映其药效,对于企业保障药品质量,稳定临床疗效,树立良好口碑意义重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气滞胃痛颗粒中六个单味药配伍组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色谱图,其中S为对乙酰氨基酚。
图2为促胃肠动力体外药效指标评价目标树图。
图3为色卡软件操作界面。
图4为1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5为2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6为3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7为4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8为5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9为6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10为7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11为8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12为9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图13为10号气滞胃痛颗粒指纹融合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与试剂:柴胡、白芍、甘草、延胡索、枳壳、香附药材(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鉴定所,批号:018-8905);乙腈(色谱纯;美国TEDIA公司);甲酸(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气滞胃痛颗粒(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批号:1号:20110710;2号:20110903;3号:20110413;4号:20110603 5号:20110525;6号:20111224;7号:20111218;8号:20111223 9号:20110910;10号:20110713);大鼠一氧化氮(NO)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大鼠环磷酸鸟苷(cGMP)试剂盒(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鼠胃动素(MTL)试剂盒(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501019);大鼠胃泌素(SOD)试剂盒(上海朗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501019);左旋精氨酸(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JN1114RA14);水为超纯水。
1.2 仪器与设备:Agilent-129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ACCULABALC-11C.4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DZTW型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SHZ-D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illi-Q超纯水处理装置(美国Millipore公司)。
1.3 细胞株:大鼠原代小肠平滑肌细胞,购自江阴齐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实验动物: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重(200~220 g),雌性,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辽)2011-0002。动物饲养于空调室内,室温20±2℃,相对湿度50%-60%,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应用Isight软件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甘草按0~10g,白芍按0~15g对用量进行20次拉丁超立方随机抽取,得到20个不同比例的药材配伍组,结果见表1。将各个配伍组药材混匀,置圆底烧瓶中,20倍重量水回流提取2 h,滤过,挥干,定容至250 mL,即得。取2 mL供试品溶液,加入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200μL(浓度为0.1240 mg/mL),作为内标液。其余供试品溶液置水浴锅中挥干,计算出膏率后,留作促胃肠动力药效学实验用。
表1 拉丁超立方抽样结果(单位:g)。
水平 柴胡 香附 白芍 枳壳 延胡索 甘草
1 3.7 8.5 11.0 5.8 2.9 7.2
2 6.7 9.2 13.0 1.5 3.6 5.2
3 5.2 2.5 11.3 2.7 1.1 4.8
4 1.5 4.0 8.5 6.7 7.2 2.4
5 5.7 5.7 4.0 4.2 4.8 7.6
6 6.0 6.3 4.8 7.2 1.7 6.2
7 7.5 8.2 7.3 0.5 0.5 9.7
8 3.4 1.4 1.6 9.7 6.6 2.6
9 4.7 7.7 13.6 1.6 9.2 3.7
10 1.3 7.1 10.0 3.7 6.2 5.5
11 8.5 0.8 9.2 9.4 0.5 1.0
12 8.5 0.5 12.3 6.0 2.3 3.0
13 2.2 9.5 14.4 2.3 7.7 9.2
14 0.1 3.2 3.0 0.1 4.1 6.8
15 4.1 3.7 7.6 3.1 8.7 0.2
16 9.2 2.2 5.5 8.7 8.2 8.5
17 0.8 6.7 6.3 5.0 5.5 1.5
18 2.7 1.6 0.2 8.2 9.5 8.1
19 9.6 5.1 0.8 7.6 5.2 4.1
20 7.1 4.6 3.4 4.5 3.0 1.2
2. 1.2供试品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建立。
(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0.2 ‰甲酸水(A)-乙腈(B);流速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器波长230 nm,254 nm,283 nm,365 nm;进样量15 μL。流动相梯度洗脱参数见表2。
表2 流动相梯度洗脱参数。
时间(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95 5
10 90 10
61 63 27
70 60 40
90 50 50
(2)供试品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建立。
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DAD检测器对20个配伍组色谱图进行紫外全波长(200-400 nm)扫描,根据扫描结果确定融合波长为230 nm,254 nm,283nm,365 nm,建立20个配伍组的指纹图谱,采用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230 nm,254 nm,283nm,365 nm四个波长图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20个同时反映四个波长信息的全时段四波长融合图谱和一组图谱文件,并确定38个共有峰。以配伍7为例,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色谱图见图1。
(3)色谱峰归属分析。
以气滞胃痛颗粒中六个单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为基础,将配伍组中的各个色谱峰归属其药材来源,并进一步归属其化学成分,使有效成分更加明确,配伍组共有峰归属见表3。
表3 配伍组共有峰归属。
峰号 保留时间(min) 药材归属 色谱峰定性
1 7.60 延胡索
2 8.13 白芍 没食子酸
3 10.03 延胡索
4 13.72
5 14.95 香附
6 18.21
7 20.40 白芍 氧化芍药苷
8 21.05 香附
9 22.52 白芍 芍药苷亚硫酸酯
10 28.13 白芍 芍药内酯苷
11 29.28 枳壳
12 31.23 白芍 芍药苷
13 36.63 枳壳 圣草次苷
14 38.19 白芍 芍药内酯苷类似物
15 39.07 甘草 芹糖基甘草苷
16 40.39 甘草 甘草苷
17 41.52 白芍
18 42.42 枳壳 新圣草苷
19 46.59 枳壳 芸香柚皮苷
20 47.20 枳壳
21 49.23 枳壳 柚皮苷
22 50.79 枳壳 橙皮苷
23 53.37 枳壳 新橙皮苷
24 56.10 枳壳
25 57.03 甘草
26 58.46 枳壳
27 59.21 甘草 异甘草苷
28 62.19 甘草 甘草素
29 67.14
30 68.24 枳壳 枸橘苷
31 71.59 白芍 苯甲酰芍药苷
32 72.74 白芍
33 73.74 柴胡
34 74.63 甘草
35 76.85 甘草 异甘草素
36 77.49 香附
37 79.32 甘草 甘草酸单铵盐
38 81.18 柴胡 柴胡皂苷A
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将20个配伍组色谱图进行全时段多波长信息融合,得到20个配伍组中各个色谱峰峰面积的数据,将色谱峰的峰面积转化成化学成分含量(每天给大鼠灌胃的药物中某化学成分的含量),与体外药效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2.2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药效评价。
2.2.1含药血浆的制备。
将清洁级大鼠100只(200~220 g),随机分为20组,每组5只。配伍组灌胃给予按表1拉丁超立方设计20组不同配比药材的混悬溶液(灌胃量=各组生药量×出膏率×70kg×0.018/大鼠体重),每日两次,每次间隔12 h,连续3 d。大鼠取血前12 h禁食不禁水,末次灌胃1 h后,无菌摘取大鼠眼球取血适量,置2 mL离心管中,静置30 min,于高速离心机中,3000 r·min-1离心15 min,无菌分离血清,合并同组血清。经56 ℃、30 min灭活处理后,0.22 µ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置-20 ℃保存备用。
2.2.2 MTT药效检测方法。
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按常规贴壁细胞培养法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7 ℃、5%CO2、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常规培养。3 - 4天换液并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1瓶,经PBS清洗,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待细胞趋于变圆用含15%进口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吹打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细胞浓度=四大格细胞总数×104/4个/mL;加培养基稀释至浓度为1×105 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µL(除空白调零孔外),继续培养约12h,待细胞贴壁完全。设空白调零组(只加培养基,酶标仪调零用)、空白对照组(只加细胞),和给药组(分别加入20个配伍组的15%含药血浆),每组设5个复孔。在37 ℃、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后,每孔吸取细胞上清液70 µL,置-20 ℃保存,留作NO、cGMP试剂盒检测用,每孔补加70 µL培养液,继续培养3 h后,每孔加入20 µL(5 mg/mL)MTT,继续培养4h后吸净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用酶标仪振摇10min,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在492nm处扫描,测定吸光值(OD)。
MTT增殖率=(OD试验组/OD对照组-1)×100%。
2.2.3小肠平滑肌细胞上清液中cGMP和NO含量检测。
将细胞上清液,按cGMP和NO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酶标仪测定OD值,计算各组cGMP和NO的含量。
2.2.4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
2.2.4.1 建立评价目标树。
对促胃肠动力体外药效这个总评价目标,通过MTT增值率、cGMP和NO含量3个次级目标来反映。这样建立起促胃肠动力体外药效指标评价目标树图,见图2。
2.3.4.2 构成两两比较优先矩阵。
通过同一层次药效指标两两比较得到其相对重要性,并构成两两比较矩阵。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见表4。目标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见表5。
表4 目标树图各层次评分标准。
对比打分 相对重要程度 关联系数
1 同等重要 两者对目标的贡献相同
3 略为重要 根据经验一个比另一个评价稍有利
5 基本重要 根据经验一个比另一个评价更为有利
7 确实重要 一个比另一个评价更有利,且在实践中证明
9 绝对重要 重要程度明显
2,4,6,8 两相邻程度的中间值 需要折衷时采用
表5 目标成对比较判断优先矩阵。
目标 MTT增值率 cGMP含量 NO含量
MTT增值率 1 1/5 1/7
cGMP含量 5 1 1/2
NO含量 7 2 1
2.2.4.3 初始权重系数计算公式。
按公式计算初始权重系数wi
计算初始权重系数,同理得:w2 =1.3572,w3 =2.4101;
2.2.4.4 归一化权重系数计算公式。
按公式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wi
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w1 = 0.3057/(0.3057+1.3572+2.4101)=0.0751,同理得:w2 = 0.3332,w3 = 0.5917。
2.2.4.5权重系数随机一致性比率。
通过两个药效指标比较得到的矩阵表,由于主客观因素许多比较可能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要安全达到判断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允许在一致性上有一定的偏离,为此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CR = CI/ RI;
,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式中m为受检验的次目标数。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6。
表6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λmax =3.0142;CI =(3.0142-3)/(3-1)=0.0071;CR=0.0071/0.58=0.012,CR< 0.1;
当CR< 0.1 时,即认为3项指标优先比较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所以其相应求得的权重有效,它可用在促胃肠动力体外药效结果优选的综合评分中。
2.2.5 体外药效检测结果
各配伍组对胃肠平滑肌细胞的药效数据结果见表7。
表7 各配伍组对胃肠平滑肌细胞的药效数据结果。
组别 OD492 增值率(%) cGMP(nmol/L) cGMP抑制率 NO(μM) NO抑制率 综合评分
空白组 0.211 - 42.07 - 32.85 - -
配伍1 0.396 87.68* 19.03 54.78* 22.53 31.41* 43.42
配伍2 0.298 21.23* 31.05 26.21* 24.11 26.62* 26.08
配伍3 0.282 33.65* 18.44 56.17* 19.21 41.52* 45.81
配伍4 0.241 14.22* 21.96 47.81* 14.44 56.03* 50.15
配伍5 0.322 52.61* 16.49 60.82* 19.16 41.67* 48.87
配伍6 0.326 54.50* 15.51 63.13* 17.74 45.99* 52.34
配伍7 0.467 11.33* 33.12 21.29* 27.11 17.47* 18.28
配伍8 0.422 100.0* 16.68 60.35* 17.43 46.93* 55.39
配伍9 0.234 40.9* 30.4 27.74* 27.5 16.30* 21.96
配伍10 0.255 20.85* 17.85 57.57* 16.67 49.25* 49.89
配伍11 0.417 97.63* 14.34 65.93* 14.23 56.68* 62.84
配伍12 0.401 90.05* 15.32 63.60* 18.09 44.93* 54.54
配伍13 0.461 118.48* 18.24 56.64* 25.91 21.14* 40.28
配伍14 0.321 22.13* 31.81 24.39* 29.68 9.65* 15.5
配伍15 0.304 44.08* 16.88 59.88* 26.86 18.23* 34.05
配伍16 0.451 113.74* 15.9 62.21* 15.76 52.05* 60.07
配伍17 0.486 130.33* 26.64 36.68* 15.01 54.34* 34.57
配伍18 0.565 167.77* 24.31 42.22* 17.59 46.46* 54.16
配伍19 0.516 144.55* 24.69 41.31* 19.53 40.54* 48.61
配伍20 0.662 213.74* 20.78 50.61* 19.82 39.67* 56.39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5
2.3 气滞胃痛颗粒质量与药效相关性评价。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对20个不同比例药材组的38个共有峰的量化峰面积与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进行关联度分析,选取关联度大于0.9的共有峰,结果见表8。
表8 各共有峰与促胃肠动力药效相关性。
排序 峰号 关联度 归属药材 归属成分
1 20 0.9478 枳壳
2 21 0.9425 枳壳 柚皮苷
3 3. 0.9419 延胡索
4 23 0.9414 枳壳 新橙皮苷
5 22 0.9407 枳壳 橙皮苷
6 30 0.9378 枳壳 新枸橘苷
7 32 0.9303 白芍
8 19 0.9255 枳壳 芸香柚皮苷
9 8 0.9246 香附
10 11 0.9245 枳壳
11 15 0.9159 甘草 芹糖基甘草苷
12 34 0.9138 甘草
13 4 0.9135
14 26 0.9110 枳壳
15 14 0.9105 白芍 芍药内酯苷类物
16 1 0.9085 延胡索
17 29 0.9072
18 13 0.9071 枳壳 新圣草苷
19 33 0.9018 柴胡
20 16 0.9015 甘草 甘草苷
经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了气滞胃痛颗粒中与促胃肠动力药效关联较为密切的色谱峰,考虑到个别色谱峰峰面积较小,对相关药效贡献较小,针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筛选,排除色谱峰峰面积低于100的色谱峰,最终得到与促胃肠动力药效相关的共有峰如下。
表9 各共有峰与促胃肠动力药效相关性。
峰号 关联度 归属药材 归属成分
21 0.9425 枳壳 柚皮苷
3 0.9419 延胡索
23 0.9414 枳壳 新橙皮苷
22 0.9407 枳壳 橙皮苷
19 0.9255 枳壳 芸香柚皮苷
11 0.9245 枳壳
34 0.9138 甘草
4 0.9135
29 0.9072
13 0.9071 枳壳 新圣草苷
16 0.9015 甘草 甘草苷
2.4量效色卡软件的程序设计
应用Visual Basic(VB)编程语言对色卡软件进行程序设计,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计算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以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峰归属,计算与药效相关的各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与关联度的乘积,并加和,以最大值为9换算至百分内,建立量效关系方程:Y药效评分= (0.9425X1 + 0.9419X2 + 0.9414X3 + 0.9407X4 + 0.9255X5 +0.9245X6 + 0.9138X7 + 0.9135X8 + 0.9072X9 + 0.9071X10 + 0.9015X11)/9 ×100。其中Y药效评分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评分,X1-11分别为11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最终得到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评分。
应用VB程序开发工具设计软件操作界面,以及评分输出方式。此项目VB工程共包含2个窗体,2个模块和1个用户控件,其中窗体包含欢迎界面和主要操作窗体,图3所示,主窗体中共有5个click事件和7个change事件,他们都被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控制,由于仪器设备不同,同一色谱条件下谱峰的保留时间可能不同,因此本程序设计时采用手动输入内标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以避免由于仪器不同所导致的偏差。在2个模块中输入了程序所用到的公用的函数、过程、常数、自定义结构、全局变量等。图3所示,色卡被平均分为六个颜色区域(红、橙、黄、绿、蓝、紫),共100分,以指针指示气滞胃痛颗粒最终药效评分。通过待检测样品选择,导入待检测样品融合图谱数据,输入内标物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读取待检测样品数据,待检测数据容量中显示待检测样品共有峰数量,选择标准药效数据,即筛选出的与促胃肠动力相关的11个共有峰的图谱数据,标准药效容量中显示为11,以标准药效数据中相对保留时间作为指标,通过量效关系方程读取待检测样品药效数据,最后检测促胃肠动力药效,即可通过指针指示分数直观反映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
2.5 10批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
2.5.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10个批次的气滞胃痛颗粒,各2.5 g,混匀,研细,精密称取2.5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蒸馏水100 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6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蒸馏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5 mL,加在AB-8树脂柱(0.3-1.25 mm,20 g,内径1.5cm)上,用蒸馏水150 mL洗涤,再用200 mL 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20%乙腈使溶解并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加20%乙腈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加入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内标,终浓度0.02067 mg·mL-1
2.5.2色谱条件。
同第一部分“2.1.2”项下色谱条件。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4个波长下的指纹图谱进行多波长融合,融合结果见图4-13。
2.5.3 10批气滞胃痛颗粒药效评分。
将融合后的结果导出,按色卡软件操作过程操作,得到各组促胃肠动力药效评分,如表10所示。
表10 各组药效评分及综合评分。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药效评分 55.45 66.00 86.13 87.94 85.89 73.57 79.79 109.85 68.09 65.38
2.6 10批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体内药效验证。
2.6.1造模及给药。
将健康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10批次气滞胃痛颗粒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L-精氨酸,剂量为第1日5 g·kg-1,第2-5日2.6 g·kg-1,加生理盐水后,调PH至7,与此同时,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大鼠均灌胃给药 0.15 g·d-1,连续5天,从第4天开始,禁食不禁水12小时。大鼠于第5天灌胃给药后1h,灌服半固体糊3 mL(0.2%CMC-Na和5%炭末),30 min后摘眼球取血,脱颈处死,结扎幽门和贲门,取出胃和小肠,称量胃的全重,沿胃大弯剪开胃体,洗去胃内容物后拭干,称胃净重,测小肠全长和黑色半固体糊前沿至幽门的距离,记录结果。
2.6.2 气滞胃痛颗粒对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按如下公式计算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结果见表11。
胃残留率(%)=(胃全重-胃净重)/半固体糊重×100%
小肠推进率(%)=半固体糊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
表11 对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S)。
组别 样本量 胃残留率(%) 小肠推进率(%)
空白组 10 23.65±5.62* 83.21±4.77**
模型组 10 39.70±3.51 47.85±3.21
1号 10 31.10±3.77 61.88±5.09
2号 10 29.38±5.19 71.08±5.34**
3号 10 22.87±3.37* 76.36±4.90**
4号 10 25.91±4.85* 71.97±3.33**
5号 10 14.60±4.00** 63.47±2.04
6号 10 22.75±4.92* 69.94±5.67*
7号 10 19.20±4.40** 62.33±4.88
8号 10 24.33±5.36* 83.69±5.70**
9号 10 37.33±4.05 75.49±5.49**
10号 10 28.31±4.05 59.96±5.38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6.3胃动素及胃泌素的测定
各组大鼠取血后,静置30 min,3000 r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按胃动素及胃泌素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结果如下。
表12 对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S)。
组别 样本量 胃动素(ng·L-1 胃泌素(ng·L-1
空白组 10 263.98±7.34** 271.88±7.61*
模型组 10 201.90±3.55 331.98±4.79
1号 10 229.16±6.04 280.10±6.09*
2号 10 191.32±4.90 295.83±6.45
3号 10 22.87±3.37* 76.36±4.90**
4号 10 25.91±4.85* 71.97±3.33**
5号 10 14.60±4.00** 63.47±2.04
6号 10 204.71±4.79 283.49±5.97*
7号 10 247.97±3.95** 294.35±7.81
8号 10 233.99±4.28* 280.80±6.88*
9号 10 221.72±7.06 330.25±7.31
10号 10 239.69±3.21* 290.91±5.88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6.4 10批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体内药效综合评价
以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MTL)相对含量、胃泌素(GAS)相对含量为指标,对10批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体内药效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评分公式:综合评分=[(1-给药组胃残留率/胃残留率mas)+给药组小肠推进率/小肠推进率mas+给药组MTL含量/MTL含量mas+(1-给药组GAS含量/GAS含量mas)],各指标统计时,具有统计学差异者相对抑制率(或含量)赋予真实比值,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者计分为0,结果见表13。
表13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体内药效综合评分结果。
指标 相对残留率 相对小肠推率 MTL相对含量 GAS相对含量 综合评分
1号 0 0 0 0.15 0.15
2号 0.21 0.85 0 0 1.06
3号 0.39 0.91 1 0 2.3
4号 0.31 0.86 0.97 0.16 2.3
5号 0.61 0 0.98 0 1.59
6号 0.39 0.84 0 0.14 1.37
7号 0.49 0 0.92 0 1.41
8号 0.35 1 0.87 0.15 2.37
9号 0 0.9 0 0 0.9
10号 0 0 0.89 0 0.89
应用“量效色卡”软件可以得到10批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评分,与药效实验综合评分结果相对比,经软件所得评分结果与药效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此软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滞胃痛颗粒的药效,能够用于气滞胃痛颗粒质量控制当中。

Claims (6)

1.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气滞胃痛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对气滞胃痛颗粒中六味中药的用量进行随机抽样,共得20组混合药材,对其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步骤二、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药效评价: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给予含药血浆,MTT药效检测法对药效进行检测,以MTT增值率,细胞培养液上清cGMP和NO含量为检测指标,计算药效综合评分;
步骤三、气滞胃痛颗粒质量与药效相关性评价:对20个不同配伍组共有峰的量化峰面积与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到气滞胃痛颗粒中不同化合物与其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相关系数;
步骤四、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色卡”的构建:筛选与气滞胃痛颗粒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相关的化合物,应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对色卡软件进行程序设计,构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色卡;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对20个不同比例药材组的38个共有峰的量化峰面积与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进行关联度分析,并经筛选,最终得到11个与药效相关的共有峰;
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计算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以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峰归属,计算筛选出的11个与药效相关的各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与关联度的乘积,并加和,以最大值为9换算至百分内,建立量效关系方程:Y药效评分= (0.9425X1 + 0.9419X2 +0.9414X3 + 0.9407X4 + 0.9255X5 + 0.9245X6 + 0.9138X7 + 0.9135X8 + 0.9072X9 +0.9071X10 + 0.9015X11)/9 ×100,其中Y药效评分为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评分,X1-11分别为11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应用编程语言对以上过程进行程序设计,编制“量效色卡”软件,软件色卡会显示6个均分的颜色区域,红、橙、黄、绿、蓝、紫,共100分,以指针指示气滞胃痛颗粒最终药效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药材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甘草按0~10g,白芍按0~15g对用量进行20次拉丁超立方随机抽取,得到20个不同比例的药材配伍组,将各个配伍组药材混匀,置圆底烧瓶中,20倍量水回流提取2 h,滤过,挥干,定容至250 mL,即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0.2 ‰甲酸水A-乙腈B;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器波长230 nm,254 nm,283 nm,365nm;进样量:15 μL;
流动相梯度洗脱参数为:
时间0min、流动相A 95%、流动相B 5%;
时间10min、流动相A 90%、流动相B 10%;
时间61min、流动相A 63%、流动相B 27%;
时间70min、流动相A 60%、流动相B 40%;
时间90min、流动相A 50%、流动相B 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230 nm,254 nm,283 nm,365 nm检测波长的图谱进行多波长融合,得到一张同时反映四个波长信息的色谱图和一组图谱文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含药血浆的制备方法为,不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20组不同配比药材的混悬溶液每日两次,连续3 d,取血,分离血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药效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1个促胃肠动力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输入“量效色卡”,经待检药品选择、内标物保留时间与峰面积设定、读取数据、标准药效数据选择、读取药效数据、促胃肠动力药效检测过程,即可通过指针直观反映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的药效。
CN201610106155.2A 2016-02-26 2016-02-26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758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6155.2A CN105758949B (zh) 2016-02-26 2016-02-26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06155.2A CN105758949B (zh) 2016-02-26 2016-02-26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949A CN105758949A (zh) 2016-07-13
CN105758949B true CN105758949B (zh) 2018-02-06

Family

ID=5633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06155.2A Active CN105758949B (zh) 2016-02-26 2016-02-26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8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86377B1 (en) 2015-12-08 2021-02-17 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Systems for prediction of postoperative ileus (poi)
WO2018204511A1 (en) * 2017-05-03 2018-11-08 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he timing of food ingestion through monitoring of acoustical activity of the abdominal region
CN108195989B (zh) * 2018-02-01 2021-04-20 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抗血栓谱效关系的黄刺玫化学成分评价方法
CN108362796A (zh) * 2018-02-23 2018-08-03 贵州省科晖制药厂 一种陈香露白露片中药成分的检测方法
CN113325115A (zh) * 2021-07-08 2021-08-31 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一种气滞胃痛颗粒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699A (zh) * 2008-06-24 2008-10-2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一种用指纹图谱控制延胡索及其制剂质量和药效的方法
CN102759585A (zh) * 2012-07-02 2012-10-31 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
CN102879486A (zh) * 2012-09-05 2013-01-16 山东大学 一种筛选中药药效相关成分的方法及模型建立方法
CN102980952A (zh) * 2012-11-19 2013-03-20 广州市谭山蜂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谱效关系的蜂胶质量控制方法
CN104881579A (zh) * 2015-05-25 2015-09-02 长春康彼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气滞型胃脘痛中药组合物筛选方法
CN104897837A (zh) * 2015-06-08 2015-09-09 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气滞胃痛的药物制剂的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8699A (zh) * 2008-06-24 2008-10-2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一种用指纹图谱控制延胡索及其制剂质量和药效的方法
CN102759585A (zh) * 2012-07-02 2012-10-31 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
CN102879486A (zh) * 2012-09-05 2013-01-16 山东大学 一种筛选中药药效相关成分的方法及模型建立方法
CN102980952A (zh) * 2012-11-19 2013-03-20 广州市谭山蜂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谱效关系的蜂胶质量控制方法
CN104881579A (zh) * 2015-05-25 2015-09-02 长春康彼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气滞型胃脘痛中药组合物筛选方法
CN104897837A (zh) * 2015-06-08 2015-09-09 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气滞胃痛的药物制剂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谱效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辨系数确定;赵越 等;《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31;第12卷(第4期);第1-3、35页 *
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作用谱效关系网络模型的构建;包永睿 等;《中药材》;20140531;第37卷(第5期);第828-832页 *
神经网络结合灰色关联度法对气滞胃痛颗粒复方药材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许雯雯 等;《中国中药杂志》;20130630;第38卷(第11期);第1806-18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949A (zh)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1434B (zh) 一种双和汤标准汤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
CN105758949B (zh)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促胃肠动力质量控制方法
CN105758950B (zh) 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质量控制方法
CN101310751A (zh) 一种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5738519B (zh) 一种基于量效色卡的气滞胃痛颗粒抗溃疡质量控制方法
CN103933203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5896A (zh) 化湿败毒组合物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
CN104288245B (zh) 抗衰老和增强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3169864B (zh) 增液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检测方法
CN113116801B (zh) 一种用于改善皮肤亚健康状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9774A (zh) 一种当归补血汤标准煎液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8452009A (zh) 一种包含叶下珠、云芝、丹参和紫草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391070B (zh) 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CN102652774B (zh) 一种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CN106918673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8721564B (zh) 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582471A (zh) 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药物
CN103156997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062374B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3110100A (zh) 一种朝医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99799B (zh) 一种黑素再生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CN110064008A (zh) 一种养颜美容祛斑组合物和膏滋及其制备工艺
CN108478745A (zh) 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0528A (zh)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提取物及药物
CN101690794B (zh) 抗肿瘤药物及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0

Address after: 117000 Medical Park of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Huarun Benxi Sanyao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0847 No. 79, Chong Shan Road, Huanggu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